五歲女童竟被發現肝癌末期!醫生警告:這9種零食,別再給孩子亂吃了!
(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8488 )

CMoney 撰文者:網路文章分享 4月 2015年2

 
醫生收過最小癌症患者僅有5歲!

小孩比成人更容易得到肝癌

肝病是台灣的國病,

近年得肝癌的年齡也有年輕化趨勢,

兒童因為細胞活力強,一旦罹患肝癌,

癌細胞的增長速度會加倍,

通常發現晚、發病快,

從發病到肝癌末期只需要半年...

(以下這些食物,為了孩子健康,少吃為佳)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段萍,

收過最小的癌症病患只有5歲...

足以證 明癌症的發病時間有年輕化的趨勢。

女童的母親說沒有患肝癌的家族史,

孩子平時身體也很好,在我們醫院住了半年,

可惜最後還是沒有救治過來。


段萍說,小女孩之所以患肝癌,

與這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吃的9種零食,攝取過量有致癌危險:

1.泡麵

一碗泡麵最多可有25種食品添加劑,

常見的有 谷氨酸鈉、焦糖色、檸檬酸、特丁基對苯二酚等。

兒童長期食用含 檸檬酸 的產品,可能導致低鈣血症。

 
2.火腿、香腸

所含添加劑包括亞硝酸鈉、山梨酸鉀等。

其中 亞硝酸鈉 可能在體內生成 致癌物亞硝胺。

 
3.餅乾

所含添加劑包括焦亞硫酸鈉、檸檬酸、山梨糖醇。

大量的焦亞硫酸鈉會損傷細胞,具有生物毒性。

 
4.冰淇淋

人工香精、增稠劑、人工合成色素等添加劑使用最普遍。

而其中有的人工色素,國外規定不能用於食品。

 
5.薯片

可能含有的添加劑包括谷氨酸鈉、 鳥苷酸二鈉等。

上述兩種都是被禁止用於嬰幼兒食品的。

 
6.蜜餞

所含添加劑為檸檬酸、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等。

其中苯甲酸鈉會破壞維生素B1,並影響兒童對鈣的吸收。

 
7.口香糖

可能含阿斯巴甜、山梨糖醇、檸檬酸等添加劑。

過多的山梨糖醇會引起腹瀉。

 
8.果凍

山梨酸鉀、檸檬酸及卡拉膠等添加劑運用最普遍。

過多攝入山梨酸鉀會導致過敏反應,並影響孩子對鈣的吸收。

 
9.奶茶

所含添加劑包括山梨酸鉀、六偏磷酸鈉等。後者過量會引起鈣代謝紊亂。


不可不注意!

現代黑心食品及有害的添加物屢見不鮮。

吃下肚之前也要看仔細食物的成分和來源。

(文章來源)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提供參考,

個人體質不同 身體反應都也不一樣,

假如身體不適,還是要看專業醫師。

因此,具體情況請向醫生詳細諮詢。

 
別因為一時的疏忽,而留下了終生的遺憾。分享給大家 留意 自己 及 兒女的健康!

 

近八成腸癌患者罹癌前有「驚腸4作息」

勁報 2016/07/28 23:32(9小時前)

【勁報記者蘇信銓/台北報導】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大腸癌友調查發現,近八成大腸癌患者罹癌前有「驚腸4作息」,包括:飲食、工作、睡眠與排便習慣等面向。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賴基銘醫師表示,近年國際研究發現不正常作息影響腸胃菌相確實與大腸癌有關聯,希望藉此機會調查國內癌友,進一步分析不正常作息與大腸癌之間的關係,提醒全民重視生活作息,全面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台灣癌症基金會也同步提出「正腸3步驟」,建議多吃蔬果少紅肉、菌相平衡補好菌與主動篩檢勤運動等三項主張,調整作息、平衡腸胃菌相,減少大腸癌侵襲的風險。

此次以問卷調查方式,向108位大腸癌友針對其罹癌前的生活作息進行調查,發現「驚腸4作息」問題,分別為:一、餐不定食:有79.6%癌友表示,癌前飲食習慣中,有著經常吃宵夜、用餐時間不固定、跳過一餐不吃,或者用餐過量的飲食特徵。二、睡眠不足:有65.7%的癌友表示,在發現癌症前,一周會有三天以上熬夜、睡眠時間不固定或超過30分鐘入睡的問題。睡眠品質差易使身體免疫力下降,腸胃健康也會連帶受到影響。三、過勞工時:有43.8%表示罹患大腸癌前的職業需要經常加班,且其中有52.2%的癌友表示平均加班時數達3小時以上。為腸胃埋下隱憂。四、排便不順:近四成癌友二至三天甚至六天以上排一次便,而參考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1評估,有55.7%癌友發現癌症前出現便秘或常有腹瀉的情況。

用餐不定時、愛吃油炸、喜吃肉、收菜尾,是調查中發現的日常飲食特徵。在用餐不定時的癌友中,有45.8%的癌友表示發現罹癌之前早餐的用餐時間不固定,其次則是晚餐的39%。甚至有將近一半用餐時間不固定的癌友會跳過早餐不吃,而跳過中餐不吃的情況也高達30.4%。有48.1%大腸癌癌友表示罹癌前常吃油炸、燒烤等較油膩的食物,53.3%的大腸癌友表示罹癌前肉類攝取要比蔬菜多。值得注意的是,有73.1%的大腸癌友表示在發現罹癌前,一周內有二次以上反覆加熱菜尾(剩菜剩飯)食用的習慣,而表示四次以上的則有38%。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用餐不定時會破壞腸胃道菌叢數平衡;而吃油炸、燒烤等較油膩的食物及反覆加熱後的菜尾,均會增加大腸壞菌數量,提升罹患大腸癌風險。上述飲食習慣不僅是癌友的飲食特徵,同樣也反映國人偏好的飲食特徵,因此盡可能飲食規律,減少紅肉、菸酒的攝取,並且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選擇定期補充好菌(例如:優酪乳)與膳食纖維,為「腸道好菌相」奠下基礎。

國際間相繼提出大腸癌預防的研究,其中一重要趨勢則為探究菌相與癌症預防。據發布於今年四月的知名期刊《PLOS ONE》2中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針對腸道菌與癌症的研究發現,菌相與癌症預防有正面的影響。賴基銘醫師表示,根據國際知名科學期刊《Cell》3於2014年發布的研究,顯示生活作息會影響腸胃道間的菌相分布。以目前醫學界的推斷,大腸直腸癌的病人約有百分之八十的比例和生活習慣、低纖維高脂肪飲食與運動等因素相關。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欲藉由本次「大腸癌友癌前生活習慣調查」,開啟研究生活作息、菌相分布與大腸癌間的關係,為國人提供更全面性的大腸癌預防教育。

賴醫師表示,腸道菌與人類共生數百萬年,近年基因序列相關檢測進步,醫界分析已知三千多種腸道菌,也發現許多疾病與腸道菌叢的數量及種類息息相關。過去研究可知發炎性腸道菌、潰瘍性細菌生長會影響腸道健康,甚至可能演變為大腸直腸癌。因此,改變腸道菌叢,讓好菌多過壞菌,有助於降低腸漏症、大腸癌及其他發炎性大腸疾病等風險,也提醒民眾加強對於腸內菌相的重視。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從飲食方面著手。

 

arrow
arrow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