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

‧今周刊821期 2012/09/12

據統計,超過一萬三千名的台灣年輕人正在澳洲打工,他們是為了體驗人生、旅遊觀光,或者學習語言?一位台灣打工仔告訴我們,他來澳洲只為賺錢;毫不考慮的,他以台勞自稱。以下就是他的告白。

【文/楊紹華】

在台灣工作兩年,存不到錢,身上還背著三十幾萬元的學貸,我到澳洲來,就是為了賺第一桶金,不用懷疑,也不必多作解釋,我們就是台勞

我上晚班,上班時間是下午兩點半到午夜十二點。

我的工作是食品加工,在偌大的廠房裡,我站在迂迴曲折的輸送帶邊,使勁地把送過來的冷凍羊肉去皮;去完了,放回輸送帶,沒有皮的羊肉移動到下一個加工程序,我則繼續為下一塊羊肉剝皮。

在九個半小時的工作時間裡,每隔兩小時能休息一次,第一次十分鐘,第二次二十分鐘,第三次,大約是晚上九點,我有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終於,可以利用這次相對充裕的工作空檔吃晚餐,走到蒸飯箱,拿出上班前自己在宿舍料理的簡單便當,通常是炒飯。

我在澳洲,工廠位於南澳最大城阿德雷德;我來自台灣,今年二十七歲,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

這座工廠,說穿了就是一個屠宰廠。活生生的牛、羊運來之後,先被電暈,然後宰殺,屠夫一刀把牛羊的肚子剖開,內臟與血水「嘩」地一聲流到塑膠桶子裡。我認識一位同樣來自台灣的年輕人,負責拿著水管「清洗牛肺」,經常,他的衣服會被牛的血水染成紅通通的

在這座廠房裡,估計約有六百人在同時工作著,其中,我想大約有一五○人以上來自台灣,其實,我們就是台勞

幾年以前,聽到學長學姊談到他們的澳洲打工經驗,工作很辛苦,但總是工作幾周就自動辭職,把賺來的錢當成旅遊基金,坐飛機玩遍澳洲各大景點,錢花完了,再找下一份工作。他們說,來這裡是要趁著年輕「體驗人生」。

但我的心裡很清楚,今天我來這裡,不是為了體驗人生,也不是為了交朋友、培養世界觀。我的目的很實際、很俗氣,也很單純,就是要賺錢。我曾經在台灣工作兩年,當銀行理專,但工作時間很長,三餐都在外解決,加上房租、給家裡生活費用、償還學貸等開銷,工作兩年下來,銀行戶頭裡的存款只有幾萬元,還有三十萬元的學貸背在身上。我想,如果繼續在台灣工作,這筆債務不知要等多久才能還清,遑論存到一桶金。

想要有錢賺 得專注在「澳洲人不願做」的工作

據說,現在有超過一萬名台灣年輕人正在澳洲打工,當然我不會知道每個人的想法,但至少我身邊的台灣朋友,想的都和我一樣。

「在這裡認分地出賣勞力兩年,然後帶著兩百萬元回家。」我們是這樣約定的。

我的時薪有十九元澳幣,每周大約能賺八百元澳幣,差不多是新台幣兩萬四千元;一年五十二周,我的收入應該會有一二五萬元以上。照理說,每年存個百萬元並不算難當然,前提是要「一直有錢賺」,而且,熬得下去

要「一直有錢賺」,就得專注在「多數澳洲人不願做」的工作五個月前我剛來這裡,天真的想要找一家餐廳端盤子,結果不到三天就被老闆炒魷魚他說我的英文不夠好,但我知道,其實是一個澳洲本地的年輕小伙子取代了我。

很快的我認清事實,被歸類為第一級產業的「農林漁牧業」,才是我們台勞的金飯碗這些產業的工作機會多半勞苦,所以很缺工,難怪澳洲政府說,必須至少要有三個月的第一級產業資歷,才能申請「打工度假」簽證延長一年。

結束短暫的餐廳服務之後,接下來我去農場工作,每天清晨五點,我們在「工頭」家的門口集合點名,聽他分派今天的工作,然後,十幾個背包客擠進一輛破舊不堪的小麵包車,一站一站,工頭把我們陸續送到不同的農場。

我一度聯想到那種二次大戰電影裡的畫面,一群猶太人表情惶恐而疑惑的被送到一處一處的勞改營……,可能想得太誇張了,但這是我當時的真實感覺。

大致上,農場工作的時間是從上午六點到下午三點,中間約有兩次、每次二十分鐘的休息,我就在農場裡找個地方坐下,拿出自備的水壺和土司麵包,分別解決早、午兩餐。

比較起來,我喜歡現在的屠宰場工作;農場裡的風景固然是好,空氣清新,但工作地點和內容並不固定,搞得我每天都在充滿不安的心情之中起床:「今天是要拔蔥?整地?或者是要除草?今天的農場主人不知道脾氣怎樣?」

在屠宰廠裡,除了剛開始會因為噁心吃不下飯之外,其他倒沒有太大問題。由於上班的場所與內容固定,工作容易上手,與同事、主管的感情也比較融洽,不會遇到太嚴重的歧視狀況。

接受歧視 是在澳洲的台勞必經的修煉

說到歧視,在澳洲的台勞,接受歧視是必經的修煉。聽過比較誇張的案例,是工頭對台灣來的女孩子毛手毛腳,也聽過被惡意積欠薪水的、被圍毆的;也有被人稱作「黃猴子」,至於我,曾經車子從身邊開過去,一群小鬼頭不知道在叫囂些什麼東西,還朝我身上丟罐子。澳洲人愛喝酒,所以每到周五晚上,我們這種黃色面孔最容易成為酒醉年輕人的戲弄對象。

我是學經濟的,前幾天我查了一下,台灣的人均GDP差不多只有澳洲的三成,而泰國的人均GDP也正好是台灣的三成。我忽然驚覺,我們來澳洲當台勞,其實就像是泰國人到台灣當泰勞。難怪,在澳洲打工的年輕人固然來自世界各地,但這幾年人數增加最快的就屬台灣;我又驚覺,原來,澳洲人眼裡的台勞,其實就像是台灣人眼裡的泰勞。


紐澳打工賺一桶金 未必皆「台勞」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劉崇如、張嘉芳/連線報導】2012.09.14 03:00 am

年輕人以「打工度假」名義申請赴澳洲、紐西蘭愈來愈多。國立大學商學院畢業的Stan五月從澳洲打工回台,他說台灣去的全職打工者日增,「兩年賺三百萬不是問題」,但體驗不同文化更有意思

Stan在澳洲的小鎮果園採草莓,還幫忙分級包裝,一天工作八小時,時薪澳幣十九元(約台幣五百七十元),是台灣打工時薪(一○三元)的五點五倍,「月入八到十萬台幣是很平常的事」。

Stan有幾個台灣朋友在屠宰場打工,也有朋友到偏遠礦區的小鎮做礦場和餐飲業的打掃和地質測量工作,時薪更高,澳幣廿元起跳。

「他們純粹為了賺錢,希望能早點存第一桶金回台灣。」Stan說,這些朋友有的甚至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就為了趕快存錢回台,縮短辛苦打拚的時間。他是邊打工邊旅遊,體驗在地生活。

中興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畢業的吳羅宸四年前到澳洲打工旅遊,他說,每個人的出發點不盡相同,有些人為「賺錢」做粗活,的確是台勞;但也有人為冒險、旅遊或增長見聞,被歸類為「背包客」。

屠宰業薪水高,是許多人首選,吳羅宸也曾在牛肉工廠處理過三個月的牛內臟,「很辛苦,欲哭無淚」是他的感想。

他說,當地人不願意做,整個部門都是大陸人和台灣人,每個人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冰敷手指,因為「每天花八小時擠腸子,擠到手指都腫起來。」

吳羅宸在葡萄園和牛肉工廠作了五個月,開始騎單車到處旅遊。他表示,打工旅遊的這一年在履歷上是「空白」,但在人生經歷上卻難能可貴。

廿六歲的Ray一退伍就去澳洲打工旅遊,待了兩年因簽證問題不得不回台。靠著在澳洲存的錢想在台灣創業,但是創業路不順遂,Ray選擇回澳洲繼續打工旅遊。

廿四歲的吳小姐,大學畢業後,申請加拿大打工度假簽證一年,在飯店擔任房務員,也幫忙宴會服務,時薪約三百一十元,但客人小費不少。儘管逛街購物、搭郵輪旅遊一個月,回台仍有超過卅萬元存款,「沒有活得很辛苦,錢就自然存下。」她說。

「在國外工作一年,抵台灣三年。」卅一歲的黃仕揚,去年九月申請留職停薪,與女友相偕到澳洲打工度假半年。

他表示,比起國內大學畢業生起薪兩萬二千元,澳洲薪資至少是台灣三倍以上,不少人利用一年外國打工機會,拚命工作快速累積創業基金。

他認為打工度假除了存錢,也是體驗文化,他在澳洲待半年,真正打工時間僅一個半月,在餐廳、F1賽車及倉儲打工經驗,讓他體會「生活可以很簡單,就能獲得滿足。」


台灣沒「錢」途 年輕人出走是警訊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2012.09.14 04:04 am

「離譜的房價、微薄的薪水,年輕人看不到未來。」財經專欄作家徐嶔煌日前在網路貼文,指「年輕台勞輸出是現在進行式」;年輕人出國打工賺高時薪是不得已,因為台灣的薪資讓他們看不到未來。

徐嶔煌拿出數據說,年輕人赴澳洲打工度假人數,從二○○六年的七三九人,成長至去年一萬三千人,今年上半年更逼近一萬人,這只是到澳洲打工的人數,還不包括加拿大、紐西蘭、英國、德國等地。

「還清學費貸款、貼補家用、減少在台灣奮鬥幾年,是他們不惜離鄉背井出賣血汗的主因。」徐嶔煌說,今年出國打工當「台勞」的卅一歲以下年輕人至少有兩萬人,他們無法忍受微薄起薪,更無法接受雙北市離譜的房價,才決定出走。

徐嶔煌的臉書上,有十幾位在澳洲打工的年輕網友。徐嶔煌說,他們在台灣月薪領不到三萬,在澳洲可以領到六、七萬,辛苦一點去礦區,月入至少十萬,除可還清學貸債務,也為自己多掙點本錢不當「靠爸族」

徐嶔煌說,從教育到產業政策,政府一錯再錯,注定台灣卅歲以下的年輕人逐漸失去職場競爭力,政府無力改善也不願意承認,愈來愈多年輕人淪落成為台勞,是不爭的事實。

「換作是我,我也跟他們一樣去打工。」台北市勞工局長陳業鑫說,看到年輕人出國賣勞力雖然不忍,「但產業低薪化,年輕人會用腳投票」。他呼籲企業要注意這項警訊,政府部門也要設法改善人力結構失衡的問題。


清大畢業生到澳洲當「台勞」 網友反應兩極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2.09.14 03:00 am

清大畢業生為了賺第一桶金,出走澳洲當「台勞」一文(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連日來起網友熱烈討論,但網友看法普遍二極化,有人認為是台灣低薪化的職場環境,造就許多年輕人寧願飛去澳洲打工賺錢;也有人覺得,並非所有去澳洲打工度假的人都是為了賺錢,沒必要將自己貶為「台勞」。

不少網友指出,在澳洲打工度假省一點的話,一年可以存個上百萬,還有固定上下班時間,但在台灣去哪裡找月薪9萬的工作,暱稱W的網友表示,「你知道台灣有多少人月薪只有2~3萬,還被東扣西扣嗎?」

網友skyillusion也說,30年前的台灣,工人日薪2、3千元的比比皆是,房價30萬就有;現在的台灣,工人日薪了不起3千元,房價800萬起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清大畢業在台灣一個月只能賺2、3萬,到澳洲可以賺到10萬,不去嗎?

不少網友表示,澳洲收入高,但物價、稅也相對高出台灣許多,想要存很多錢,真的要少吃少喝,很辛苦,網友Aussie表示,台灣雖然相對賺的少,但東西便宜多了

自稱在澳洲待了快20年的網友tassidevil說,澳洲近幾年因原物料賺錢,許多行業用盡辦法調高時薪才能網羅人才,一個挖礦工人的薪水可叫到15萬澳幣,稅後等同300萬台幣,水電工也不遑多讓。也因此,才會有那麼多的台灣年輕人被澳洲的薪資條件吸引。

台灣人工作態度 獲澳老闆認可

據「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一文報導,有超過1.3萬名的台灣年輕人正在澳洲打工。但許多網友認為1.3萬名的台灣年輕人並不是都只為賺錢,沒必要自貶為「台勞」,也不需要把屠夫當成低下的工作。

網友澳客認為,到國外工作並不可恥,不須用台勞自貶,如果能賺錢也能體會當地風情,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收穫更大。網友J則表示,出了社會一樣是各憑本事在賺錢,要是沒這些屠夫,我們哪來的肉吃?

不過,針對曾有網友表示,澳洲的基層工作就是當地人不願意做的,才輪得到台灣人,網友niko反駁,我在澳洲WHV即將滿兩年,從未覺得有被歧視過,反倒是台灣人的強韌與認真,是許多農場老闆與工頭所認可的。


蔣偉寧:打工度假拓展視野 職業沒高低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沈育如/連線報導】2012.09.14 03:00 am

周刊報導清大畢業生到澳洲打工度假當屠夫、做台勞,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指出,職業沒有高低,畢業生去澳洲當屠夫,不要看輕(downgrade),不同體驗都是人生的經驗。但如果打工度假只是為了賺錢,就十分可惜,希望年輕人是利用機會拓展視野

至於清大畢業生出國當屠夫是否顯示台灣的學以致用有落差,甚至台灣工作機會少、工資太低?蔣偉寧說,如果只是個案,跟學以致用落差沒有太大關係,但大家對工資及工作機會感到焦慮,教育部會省思並檢討改進。

蔣偉寧說,教育部正進行人才培育計畫,希望縮短學校所學和企業所需的落差,但即使如此,薪資不太可能馬上就三級跳。

蔣偉寧指出,學生畢業後有任何選擇,他都尊重與祝福,台灣很多年輕人喜歡出國壯遊,若能擴展視野、增加人生經驗,這是好事。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則認為雜誌報導的只是個案,「清大畢業生在台灣找工作並不困難。」陳德華說,年輕人去澳洲當屠夫可能是想冒險,嘗試不同的工作,外界不必解讀成「當台勞」,他說「台灣沒那麼慘」。

陳德華說,過去台灣經濟起飛,和人民的冒險精神有關,年輕人願意多摸索、嘗試,絕對是好事。在全球化的時代,國際移動已是趨勢,年輕人願意到澳洲,表示對自己的英語能力有一定把握,希望社會正面解讀

清大副校長葉銘泉表示,這名學生還不能確定是否為清大生,從統計數字來看,清大學生在景氣低迷時,平均每人可有一個就業機會,景氣好時,高達三個。

葉銘泉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規畫,這位學生若是清大生,校方也會給予祝福,不過為了快速賺錢、累積人生第一桶金,放棄所學專業,他認為是浪費國家資源。


清大台勞啟示錄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2-9-14

◎ 馮國豪

最近一位清大經濟系畢業生到澳洲當台勞的報導,引發一連串檢討聲浪。筆者認為,二十多年來教育體系只重視教師「生產力」而忽視教學熱忱,教師、學生喪失教育的主體性,才是問題的根源。

一九八○年代末期,一連串教育改革要求高等教育提升「教育品質」。這樣的想法不是錯誤,但教育行政體系採取的手段卻是一連串的「量化指標」作為衡量「教育品質」的標準,例如:要求高等教育提高博士和助理教授以上師資比例、鼓勵專科技術學院升格大學、建立教師評鑑制度、以SCI、SSCI論文篇數或點數作為升等與國科會計畫申請標準…等等,這些以量化指標(KPI)衡量教育品質的荒謬劇逐年推出。

教育行政體系還有很多奇怪的觀念與做法,例如:是否關心學生以面談紀錄和訪談次數來衡量、是否認真教學以是否有教學大綱和評量次數來衡量、是否與企業接軌以產學合作案多寡來衡量…,於是現在高等教育每位老師每學期的工作包括每門課程備課、學生訪談、住宿生與工讀生訪視、申請國科會計畫、爭取產學合作、申辦推廣教育、赴企業研習、撰寫SCI與SSCI論文…,各種績效指標都在衡量教師的「生產力」,加上教學評鑑工作永無休止。但這些卻無法評量教學熱忱。

教育行政體系應該將教育權還給教師和學生,降低量化績效指標對教育品質的影響,維持量化績效指標一段時間讓教育單位能有時間調適,降低教學評鑑頻率,以目標管理取代過程管理:教學品質的確保可以透過學習目標的管理去了解,而不必對每個教學過程加以干預。

讓教師好好教學,也讓學生好好學習吧!

(作者為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當「台勞」是蠢蛋?朱學恒:台灣社會有給機會嗎?
年輕一代是草莓族?咎由自取?


yam蕃薯藤新聞/洪于雅 綜合報導-2012年09月14日 上午11:06

去澳洲打工賺更多錢,是台灣悲歌?最近一篇「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引發激烈討論,其中「台勞」這字眼讓許多人大呼悲哀;教育部長還特別呼籲:打工度假別只為了賺錢,只是,大家有想過,為什麼許多人甘願千里迢迢到異地打拼也不願意留在台灣?追根究柢,其實是台灣的薪資讓他們看不到未來,每天爆肝加班到死、也只領兩萬初的低薪,在難忍爛老闆的情境下,許多年輕人大逃亡去國外當台勞。

《北美智權報》某篇評論,台灣企業主大嘆年輕人不喜歡做「骯髒、危險、高勞力密集」的3K產業,但是卻看不見一群年輕力壯的青年,湧至澳洲做3K產業。其實台灣陷入人才荒,追根究柢,是因為「慣老闆給低薪」導致。

宅神朱學恒更在臉書發文說,「基本上讓我學一下台灣老闆們的講法,如果一個年輕人在台灣工作兩三年,卻還是低薪只能拿兩萬多塊的話,那必需要自己檢討一下,因為你他媽很可能生錯了國家!」去澳洲打工賺更多錢,卻被說成是台灣悲歌?華隆勞工應得的薪資退休金被東砍西砍,那才叫做台灣悲歌啊!人才有腳,他們去能賺更多錢的地方,就算辛苦又怎麼樣!其實該反省的不是這些寧願出國吃苦的年輕人,而是不給他們機會的台灣社會

清大教授彭明輝在部落格撰文寫道,「這一代的年輕人,是被上一代犧牲掉的!」許多媒體大肆宣傳各種就業機會,營造出:工作機會很多,是年輕人期望太高,名嘴們更大談自己當年如何不怕苦撐過來;只是大家都忽視了「問題脈絡的差異性」,過去沒有房價泡沫,那一代的人需負擔的儲蓄力較低,名嘴當然會比較容易看到未來。再者,過去沒有連鎖餐廳大賣場,因此在餐廳蹲久、或跟著水電師傅學技能即可自行創業。現在有了大賣場全國電子,水電工只能當一輩子奴工,看不到前景,不敢想像能靠自己的積蓄買房子。 ( 產業變動 )

許多網友紛紛表示:中肯!並說年輕人不是不努力,只是這種可怕的低薪環境,年輕人的鬥志會被慢慢消磨殆盡,「台灣在一直搞內耗,遲早成為下一個菲律賓!」也有人說,在澳洲遊學打工=在台灣苦幹十多年還不一定有的年薪百萬待遇,你覺得年輕人會選哪邊?


打工度假/台勞… 刻板印象醜化

【聯合報╱劉昀/待業(高雄市)】2012.09.14 04:21 am

台灣人到國外進行打工遊學或度假,除了能賺到第一桶金外,還能夠獲得不同的生活經驗與交流機會,這是在台灣較難得到的經驗,所以才使得年輕人趨之若鶩。

但有人卻抱持著當台勞的刻板觀念,如同來台工作的外勞朋友所抱持不尊重態度。殊不知這些來台打拚的外勞們,在其故鄉可能也是名校畢業生,卻因為家計或其他原因來台賺辛苦錢。

台灣人眼中的外勞,或許就是外人眼中的台勞。這樣一想,我們還能夠再繼續「自我感覺良好」嗎?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日昨期許年輕人,當有新失落時,與其抱怨不如創造新價值。對於台灣青年到國外發掘新經驗,我們也不應以刻板印象醜化。


不怕苦 就可過好日子

【聯合報╱崔來萍/國小退休教師(台北市)】2012.09.14 04:21 am

最近我家重新粉刷,也換了新壁紙和窗簾,負責換壁紙的師傅,是一位廿多歲的年輕人

閒談中,我問他學這工作容易嗎?他說要一兩年才能獨當一面,他現在已經可以獨力完成。這位師傅說,高中時不喜歡讀書,好不容易混畢業,從此每天不是睡覺,就是打電動或和一群人出去瘋。當兵前覺得不能這樣;退伍了,也學得了一技之長。

他們很累,但錢賺得不少,做完我這裡,他還要去另外兩個地方。所以,一個月如工作廿天,口袋就很豐厚了;他自己買了一輛車,也會去旅遊,生活安排得非常多采多姿

我同棟有一位鄰居是木工,他也是工作滿滿,他們家的坪數比我還大得多。現在房子住久了,總是需要維修或裝潢的,所以他們的工作確實歇不下來。


慘!台灣青年到澳洲當礦工 驚傳手被炸斷

NOWnews – 2012年9月14日 上午7:49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日前最新一期出刊的《今周刊》,一名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的高材生,因為不滿國內的薪資太低,選擇出國到澳洲去當屠夫,平均每月月薪約10萬台幣,消息一出引發國內社會震撼。不少人會選擇到澳洲去打工,但從事的項目大多像是屠夫、採果、挖礦等勞力的工作,日前驚傳有菁英學校畢業的學生,竟然在挖礦時被炸斷手,令人不勝唏噓。

被《今週刊》報導的該名清大經濟系畢業生,今年27歲,他在台灣工作2年,不僅存不到錢,身上還有30多萬就學貸款還未還清。他不諱言的表示,來到澳洲就是為了要賺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在澳洲食品加工廠工作,負責冷凍羊肉去皮,週薪800澳幣(折合台幣24784),平均1個月就將近10萬台幣。豐厚的收入吸引超過150名台灣年輕人在此打工。

該名清大生還說,到了澳洲如果要賺錢,就得做「多數澳洲人不願做」的工作,而這類工作大多屬勞苦工作。此消息一出,網友瘋狂討論,就有網友直呼「當台勞的時代終於來了」。

台灣的屠宰業,據了解平均月薪僅2萬5千元,工作時間約從每天晚上10點半到隔天凌晨4點。許多台灣年輕人一開始都很不習慣這些腥臭味,久了也就習慣了。但日前聽到有清大畢業生到澳洲當屠夫,月薪可高達10萬元,一名在雲林肉品市場當聘僱人員的會計系蔡姓畢業生直說「這樣很多人都願意去吧!」

一名去年才從澳洲回台的32歲龔姓女子表示,他先前在電子業當業務,月薪3.5萬,但扣除掉生活費後根本存不到錢,3年前便和男友一同辭職前往澳洲,在當地屠宰場工作2年,結果存了180萬台幣。

龔女說,前往澳洲屠宰場工作的台灣人大有人在,當中還不乏台大、政大等國內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大家共同的體認,就是台灣現在的就業環境真的很差,每天工時長且薪水又低,只好選擇到澳洲去工作賺錢

外交部統計,去年申請到澳洲打工度假的人數約1萬3千人,今年上半年就有9600件申請案,目前約有3萬人在澳洲打工度假。但驚傳不少台灣人到澳洲打工發生意外,最多的就是交通意外,甚至還有人因而身亡;更有許多人發現工作完後竟然一毛錢都領不到。先前還傳出有學生在礦場打工,手竟然被炸斷,駐澳代表還曾前往該礦場去查看,發現當地工作環境極為惡劣。


名校生爭相赴澳當苦勞 挖礦慘遭斷手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2.09.14 12:06 pm

台灣年輕人輸出當苦勞的時代真的來臨了嗎?一名清大經濟系畢業生在台工作2年存不到錢,還背負30幾萬學貸,飛去澳洲當屠夫,月薪將近10萬台幣;但在台灣當屠夫,薪水卻只有2.5萬。國內低薪化的就業環境,顯然已造就許多年輕人寧願去海外當苦勞的集體趨勢。

據蘋果日報報導,澳洲一間屠宰場,約有150名台灣年輕人在裡頭打工,各個月薪逼近10萬台幣,多數人都抱著賣勞力2年,帶200萬回台的目標。然而,一名長榮大學會計系的蔡姓畢業生,一年前應徵上雲林肉品市場當屠夫,每天從晚上10點半工作到隔天凌晨4點,月薪卻僅2.5萬。

為高薪 台清大生也赴澳當苦勞

一名從澳洲回台的龔姓女子表示,在澳洲看到不少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在屠宰場殺牛宰羊,且不乏台大、政大、清大等名校畢業的,因為大家都覺得台灣就業環境差,只好到澳洲賺錢。

清大對此表示,許多經濟系校友就業情形良好,在銀行、商界擔任要職的大有人在,該名去澳洲當苦勞的畢業生應該只是個案。台大則回應,目前沒有統計畢業生出國打工人數。

台青年在澳洲挖礦 慘遭斷手

據外交部統計,目前在澳洲打工度假約有3萬人,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9600件申請案,而去年則約有1.3萬人申請去澳洲打工度假。

不過,雖然澳洲打工度假薪水高,但近年卻意外頻傳,先前我國便有學生在礦場打工時手被炸斷,駐澳代表張小月前往當地,才發現當地工作環境惡劣。另外也有許多年輕人不懂工作權益,事後才發現拿不到薪水。不過最常見的仍屬交通意外。

儘管有些人是為了體驗人生、增強國際觀而打工,但無可諱言,許多高學歷畢業生在台灣看不到前景、錢途,遠赴澳洲打工賺辛苦錢已成現在進行式。


打工度假族怒吼:別叫我台勞

中央社 – 2012年9月14日 下午12:42

(中央社記者張之晴雪梨特稿)有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前往澳洲打工度假,他們辛勤工作,換取應有的酬勞,但拒絕被貼上「台勞」的標籤,並認為打工年收入百萬台幣未免有些言過其實

2004年台澳簽訂度假打工協議以來,申請人數逐年增加,2011年下半年,澳洲就發給台灣超過9000張度假打工簽證,較前一年度同期成長50%。這些年輕人各自抱著不同目的前來澳洲,有人想學英文,有人想拓展視野,或想賞遍澳洲的美景,更有不少人是想體驗人生,為自己的青春歲月留下一點回憶。

然而在報喜不報憂的資訊環繞下,很多人都誤以為,在澳洲打工真的那麼好賺,百萬年薪彷彿基本配備。甚至有人抱著存人生第一桶金的想法,在澳洲拚了命打工。

事實上,打工度假族一年在澳洲所賺取的薪資,絕大多數還是低於3萬澳幣(約合新台幣93萬元),其中當然還包括了食衣住行花費高額的所得稅,以及找工作而沒有收入的時間。扣除這些開銷之後,才是真正入袋金額,因此若說打工度假族可存下百萬,難免有些誇大其辭

儘管每個人對如何花錢或存錢的做法大不相同,曾在臉書上號召超過500名背包客前往雪梨觀賞跨年煙火、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的吳易庭認為,打工度假似乎已成一則神話,出國的年輕人則被視為淘金客,但除非在澳期間不吃不喝不旅遊,存下每一塊錢,才有可能抱回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們也怒吼:「我不是台勞,我是來打工度假。」

吳易庭在澳洲打工度假一年半的時間內總共賺了3萬澳幣左右,跟著他回台灣的存款約為台幣40萬。他也有朋友專找農場的工作,努力了兩年,才存下了2萬澳幣。但也有不少人因找不到工作或適應不良,一兩個月內花光盤纏後就回台灣了。

去年曾和女朋友一起來澳洲打工度假半年的陳義元,最近在報稅時估算這段時間的稅前收入約澳幣1萬4000元,但都是辛苦錢。他和女朋友包裝了超過500萬顆的芒果,睡在破舊不堪的工寮,而且很幸運地持續有工作,才賺到這筆收入。

他認為能賺到百萬的打工度假族,首要條件是運氣不錯,一直有錢賺,而且都是非常辛苦的長工,沒有生活品質可言。

但不論在澳洲端盤子還是到農場做粗工,這些年輕人異口同聲地表示,在澳洲打工確實比較能存下錢。吳易庭更直言,他存下的這筆錢在澳洲其實不算太多,但如果帶回台灣用,價值就顯得比較高。陳義元的感受是,只要在澳洲有持續穩定的收入,存錢的速度會快很多。

這同時也凸顯出台灣薪資過低問題。在台灣領22K(2萬2000元),很多花費再怎麼省也有極限;但在澳洲只要不亂花錢,這些打工度假族都還是可有一些積蓄,而不只是窮忙。

更重要的是,在澳洲打工,大家心裡都很清楚,自己的付出會有等?的收穫,因此只要擔心有沒有工作,而不用煩惱薪資結構的公平與否,和台灣目前的社會環境不同。

許多人努力在農場打工獲得第2年簽證的資格,或許也是為了延後返台時間,逃避面對台灣的現狀與22K的現實。

而打工度假的立意,本來是希望年輕人能出國體驗文化,並在度假的同時,透過短暫的打工機會賺錢,貼補旅遊所需花費。

但如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旅遊,只專注打工,甚至如知名論壇「背包客棧」上流傳的,有個台灣女生在澳洲農場打工,每天只吃3片土司,不交際不旅遊,真的存下了100萬元回台灣,但這也傷害了打工度假的本質,也讓這些人被貼上了「台勞」的標籤。1010914


澳洲打工族怒吼:我們若是台勞 那全世界都是傭人!

NOWnews – 2012年9月14日 下午1:31

記者陳思豪/台北報導

清大高材生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選擇赴澳當「台勞」一文,近來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對於這樣言論,不少也在當地打工的台灣青年覺得,這樣的形容「有些誇張、有些沉重」。

目前正在澳洲伯斯農莊工作的Gary,原先在台灣擔任保險公司業務,他直言,如果當月業績良好,一個月拿超過4萬台幣的薪水並不困難,但因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才來到澳洲。

對於「台勞」這個名詞,他認為年輕就要有自信,不該給自己那麼沉重的稱謂畢竟在澳洲近一年的時間,也看到德國人、英國人甚至澳洲當地青年,跟他做一樣的工作,「如果說我們是台勞,那全世界是不是都是傭人呢?」

他坦言,自己每天能賺進150塊澳幣(約新台幣4仟元),如果非常拚命的工作,一個月下來確實有機會領到6位數字的收入,但澳洲物價相對偏高,在國外生活開銷也比較大;「真的要存錢、賺錢,在台灣其實也有相同的機會,只是你願不願意去做。」

另一位在達爾文工作的Joy補充,自己在澳洲白天做Housekeeping,晚上則是Waitress,將近一年的時間,很少看到有人只單純為了工作,大多數的人都是存到一定的金額,在四處旅遊增廣見聞。

對於一年賺一桶金(100萬)的說法,Joy很不以為然,因為真的沒看到有人單純來澳洲「工作」,如果扣掉旅遊、日常生活花費,一年大概只能存到20至30萬新台幣

她強調,在澳洲主要是看看不同世界,這裡很像一個小型聯合國,從不同國家的人身上,可以發現好多不知道的寶物,也許會受到一些歧視,但卻留下一輩子沒有辦法抹滅的革命情感(不論是亞洲人、澳洲人還是歐洲人)。此外,一個人在海外生活,也學會獨立讓自己更加成熟

她坦言,自己並不愛台灣媒體近期對澳洲打工度假的報導,很多都是以偏概全,單一個案並不代表全部的人。Gary補充,到哪邊工作是自己的選擇,如果只看到一桶金,來到這裡(澳洲)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我也在澳洲/1人的經驗 不代表14000人

【聯合新聞網╱布蘭達/打工度假者(澳洲)】2012.09.14 01:29 pm

我是一個已經在澳洲打工渡假一年半的背包客,是一所國立科技大學的畢業生之前已在台灣的某大上市上櫃電子公司工作四年我在台灣的收入不會比拼老命在澳洲打工低,純粹只是個人夢想的實現跟出來透透氣。老實說,我在澳洲還沒遇過這麼悲苦的台灣人。其實在澳洲打工渡假只要有方法或有車,是很容易能找到輕鬆又賺錢的工作的,我認識很多目的也是來澳洲打工賺錢的朋友,他們非常享受在澳洲打工的日子。雖然不得不承認,從台灣飄洋過海來澳洲打工渡假的年輕人暴增跟台灣經濟衰退有關,但文中某些過於偏剖及負面的部份還是值得商榷。

澳洲人大體上都非常友善熱情又樂於助人,極少遇到歧視問題,最多也只有在鄉下地方才有遇到這些鄉巴佬(reckneck)的可能。而且澳洲本身就是對職業很尊重的國家,在這邊職業無分貴賤,他們尊重專業而不是學歷,所以是不可能會以台勞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若以工作情況來說,澳洲老闆都很滿大方大器,比較常見的反倒是華人剝削華人。至於性騷擾這點是根本沒有聽過,若真的有也不大可能是澳洲人老闆,比較可能的也是發生在回教國家的土耳其或印度人身上。

其實來澳洲打工渡假最多的是GDP早已超越我們的韓國人,他們大部份都是來賺錢的,但他們不會自稱是韓傭,而且韓國政府也十分鼓勵他們出來澳洲見見世面及學習英文,因為韓國政府有遠見、他們知道軟實力的重要(例如國際觀)。現在的台灣人太過務實,很多事只求眼前可得的利益,而忽略了該重視的大方向。再加上近幾年來被紛亂的政府跟媒體侵蝕該做事的人光說不練忽略該重視的方向只往無關緊要的議題上鑽,感覺已經活得愈來愈封閉跟自欺欺人,大家的心靈也愈來愈乾涸。

沒來澳洲,不會知道台北101多麼沒沒無聞,也不會知道韓國的國際地位早就緊接在日本後面了。除了認識各色各樣的人種,感受文化衝擊之外,澳洲舒適的社會文化跟生活品質也很讓人享受。我相信九成以上有過澳洲打工渡假經驗的年輕人,應該也跟我一樣,很難認同這位所謂清大生作者的文章。

不好意思,我話很多,因為這篇文章的關係我在台灣某些朋友似乎也對我的打工渡假之旅產生了某些扭曲的觀念。但我跟許多人的澳洲打工經歷跟這篇文章所提及的差了十萬八千里。或許作者是想表明台灣目前經濟衰退導致年輕人去其他國家打工,我想重點不是貶低來台灣打工渡假的人的地位,而是應該思考國家到底該做些什麼努力來挽救十年不成長的經濟吧?


王如玄:海外工作 不能說是台勞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2.09.15 02:49 am

台灣學生赴澳洲屠宰場打工,「台勞時代」來臨?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今天說,每個時代都會有人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機會到海外工作,例如以前也有到美國大陸工作,但都不會說「台勞」,她強調,名詞不是她來定義,但營造更好的經濟環境,讓勞工有更好工作機會,政府責無旁貸。 ( 嗯.. 責無旁貸這四個字講得很重 )

王如玄透露,目前台灣正與各國洽談FTA,勞委會希望可以爭取納入勞動專章,保障到海外工作勞工避免被剝削。

王如玄上午說明基本工資議題,但近來台灣年輕人赴海外打工,甚至有清大學生寧可到澳洲屠宰場工作,引發「台勞悲歌」議題,媒體詢問王如玄「是否台勞時代已經來臨? 」王如玄說,不能否認台灣經濟環境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唯有對大家照顧的更好,子弟才能在家鄉安心就業,這是政府責無旁貸責任。 ( 嗯.. 責無旁貸這四個字講得很重 )

王如玄表示,勞工希望找到比較好的工作機會與期待,以前到現在都是如此,但以前到美國大陸,大家認為是光宗耀祖,有人是基於經濟因素,但也有人為了追求成長,但都不會說是「台勞」,因此她不去做名詞定義,但實質上應該營造較好的經濟環境


遊學打工爭議/打工2年 我玩遍了澳洲

【聯合報╱袁子賢/昆士蘭大學博士生(澳洲昆士蘭州)】2012.09.15 02:53 am

清大經濟系的畢業生,並沒有在澳洲當屠夫,如果你在澳洲求職網站上搜尋Butcher的職缺,你會發現他充其量只是屠宰場工人,但並不具備屠夫的資格。當然,他也沒有做過農夫,頂多就是農場幫工,一個真正的農夫是一個農場的經營者,他要顧慮的環節很多,特別是市場供需的預測與判斷。很可惜,清大經濟系的畢業生,只把焦點放在他要「賺錢回台灣」。

電視談話節目上,西屏哥可能不明白,有一個女孩叫暖暖,她只帶了八百元澳幣,環遊了澳洲一圈。寶傑哥,也沒有上網去看一下澳洲移民局的資料,去年一整年,在澳洲打工度假的國際背包客,超過了十八萬人次,來自英國的二萬五千名占了近百分之廿,其次是近二萬二千名的南韓,占百分之十七。台灣排名第五,共有一二六三七位,即媒體所謂的「台勞」。但是,「關鍵時刻」沒有告訴你關鍵的事實是,同樣是亞洲國家,日本早在一九八○年就開放,其次是一九九五年的南韓,足足早了台灣近十年。 ( 嗯.. 媒體應善盡查證責任 )

這十年期間,南韓背包客在澳洲相當活躍,農場、工廠…各地都可見他們的蹤影。我不知道南韓媒體有沒有說他們是前仆後繼的「韓勞」,但南韓背包客告訴我,國家很鼓勵年輕人出國,甚至也有補助

澳洲農、林、漁、牧的資源龐大,但人力資源卻不足;打工度假計畫的目的,就是讓背包客來澳洲彌補產業欠缺的勞力人才,亦同時讓這些背包客能夠自給自足,賺取旅費、在澳洲消費,帶動經濟。

在我待的農場裡,我們是第一批台灣背包客,農場管理者根本分不清楚台灣和泰國的差別,農場裡的背包客有來自歐洲各國、即將上大學的澳洲年輕人、韓國人和日本人。打工度假的初衷,就已經告訴你,你應該要「打工」、也要「度假」。 ( 農場裡, 各國人都有, 是個聯合國 )

媒體單面向的報導,反映了幾個台灣刻板的價值觀:

對於「勞工階級」長久的歧視,是台灣最大的問題。在澳洲,任何工作幾乎都是平等的,重點是你有沒有尊重你的工作,把工作做到最好

澳洲打工度假人數的激增,有各種不同的原因,其中有可能是空檔年(gap year)觀念抬頭、資訊普及與經驗傳遞,一廂情願把台灣背包客,歸納為「經濟不好」,會不會有點單薄

我在二○○九年抵達澳洲,打工度假整整兩年,做過農場幫工、清潔和廚房工作。我們開了一萬四千公里的車,繞澳洲半圈,搭了卅多天的帳篷,用最簡樸的方式旅行,於是我漸漸明白,原來少了名牌、華服、美食,簡單的生活反而更美好在農場裡的太陽底下,享用自己準備新鮮又健康的便當,享受著一望無際的美景,總好過一群坐在高級餐館裡低頭玩手機相對無言的人

我來澳洲的目的很簡單,找自己、找勇氣、學英文,沒有想過能帶多少錢回台灣,因為我爸告訴我:「沒有賺到,也要玩到。」所以,我只帶了八千多澳幣回台灣,玩遍整個澳洲,還去了一趟峇里島,同時也瘦了廿多公斤。今年四月,我回到澳洲昆士蘭大學歷史系做我的博士研究。


遊學打工爭議/多一點考驗 有何不好

【聯合報╱莊聰吉/醫師(屏縣潮州)】2012.09.15 02:53 am

報載清大畢業生到澳洲當屠夫,被譏「台勞」,我不以為然。

醫學院七年期間,除最後兩年必須到醫院實習外,我都利用寒暑假打工。我幹過家教、加油工、罐頭填料工、鐵工及木材搬運工。打工對日後生涯助益良多

首先,它練就我耐操且健康的身心,能熬過實習與住院醫師期間日夜顛倒的值班生活。

其次,它寬廣了視野,白色巨塔幾乎是封閉的世界,有位醫師朋友曾認真地請教我:「醫院以外的時間,你怎麼『玩』?」原來他當醫師的父親從小只准他去三個地方—家、學校與補習班。

其三,它增進了人際關係,工廠內什麼樣的人都有,如何應對,就需練就一番功夫。

其四,同理心的建立,看多了勞工朋友辛苦流汗,讓我樂於參與義診,幫助弱勢族群。

蘇格拉底說:「沒經歷過考驗,不配活在世上。」聖奧古斯也說:「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年輕人想展翅高飛,父母就該鼓勵,過度的保護,只怕造成更多的宅男宅女


遊學打工爭議/台灣高教與世代不正義

【聯合報╱林志潔/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新竹市)】2012.09.15 02:53 am

清大畢業生至澳洲當「台勞」,引發關注。清大退休教授彭明輝替年輕人叫屈,認為豐厚利潤掌握在四、五年級手上,年輕人只能當奴工,還被抹黑成草莓族去承擔所有責任!

新一期的彭博商業周刊則探討美國高等教育費用,在過去卅年成雙倍提高,二○一○年全美就學貸款總額超過信用卡貸款總額,至二○一一年更超越汽車貸款總額。一名青年表示,每個月她要負擔就學貸款金額高達一千四百元美金,多過她在NGO工作的薪資,自己完全沒有未來可言。

台灣和美國一樣,世代正義問題嚴重。目前的勞退制度,受優惠者為已經退休或正打算退休的人;現行與即將調整的健保制度,好到的是目前正在老化的一群;對土地的建設開發,重在凸顯執政者業績,所謂的經濟重於環保,其實就是將破壞環境的債留給子孫承擔;為求眼前選票,不惜開立各種全民買單的年金和社福支票

台灣的四五年級生在就業時,經濟正在起飛;反觀六、七年級,甚至八年級生,面臨的是全球化來臨、經濟衰退以及廣大華人社群的挑戰,承擔高房價高消費的壓力,未來的高齡化社會,還得以一養百

知識的累積和教育,才是年輕人競爭力的來源。但為了拚進所謂的世界百大,以凸顯學術行政者的功績,台灣高教重心放在各類期刊的研究發表,對年輕學子的賦權、培力與競爭力的提升,置若罔聞。幾所大獲教育部補助的大學,年年都號稱世界排名大有進步,但台灣的學子如今淪為澳洲台勞,難道是「五年五百億」的初衷?

筆者曾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號稱第一志願的法律系,但執業律師後,發現自己在全球化競爭下,外語能力低落,實務能力低落,從沒機會踏進過法院或事務所,連一張訴狀或存證信函都不會寫,一切仰賴雇主的培訓再加上自學深覺台灣法學教育的不負責任,簡直浪費學生人生,罔顧當事人權益,這樣的教育品質,難怪沒有資格收高學費

台灣並非沒有就業機會,且就業機會並不僅在本土。問題是:全球化下的職場,所需要的專業和敬業的能力,與台灣高等教育是脫鉤的,高教追求的是不切實際的世界百大,不理解人才為本,學生的就業市場在全世界,學生面對的也是來自全世界的競爭,這種欠缺以學生為中心的高等教育,才是整個世代不正義亟需解決的根本問題!

身為六七年級生,我們處於上下夾殺的關鍵固然為難,但我們更有責任反省前人的專制、霸道與浪費。建立水平和垂直的分配正義,讓現在的學子以及我們的下一代,不要重蹈我們承受過的不幸,這才是負責任的作法。至於某些手握資源卻不知反省的既得利益世代,唉,就別指望他們了吧!


台灣子弟 屠宰場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2-9-15

◎ 倪國榮

親愛的在澳洲某個屠宰場奮鬥的同學,自從你的工作被今周刊報導後,引起社會上漣漪似不斷擴大的感喟;說漣漪似的,因為不是波濤洶湧的衝擊,是多年前大家都可預料到產業不停外移中國的後果,說是不斷擴大,因為這種事的報導會越來越多,我們只好在嘆息之餘,想想是不是推動台勞就業安全協會,幫助我們的子弟免被不肖之徒剝削呢?

根據報導,你清大經濟系畢業兩年,辛苦做理專,卻存不到什麼錢,連助學貸款幾十萬都還不起。猜你的背景應該是小康以下,處處要靠自己。眼前物價上揚,油電雙漲,相信你再做五年理專,不僅貸款還不清,連交友成家的餘錢都沒有,沒有背景,沒有特殊的機遇,在產業外移帶動失業的政策下,在外勞湧進佔住基層工作的環境下,還有中國人也要開放來台工作,在這樣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不要說一般大學畢業生,連博士找不到工作也時有所聞,也難怪年輕如你,已不感覺有未來,除了被擠出台灣另找工作外,愛鄉愛土愛國都不如愛吃飽褲袋重紮實

你既然說扣掉仲介雜費每天打拚做,每週還有約兩萬台幣淨收入,那這樣工作再怎麼苦,也真比台灣勞工基本工資多三倍,你願意放下身段學歷,聽來佩服。但也希望你能多與台灣聯絡,看怎樣維持這樣的薪水生態,不要被其他外勞以更低薪資搶走。

聽你講因為沒健保,一生病就完了,塗個消炎藥要台幣一千五百元,照X光要三千元,真是恐怖。這樣一比,才知道台勞的辛苦錢也真沒保障。當然報導歸報導,以目前的政府心態,是看不到你們這一群存在的,搞不好最先關心的是:你們到底有沒有交稅啊?

(作者從事自由業)


難怪年輕人火大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2-9-15

◎ 魏世昌

是誰讓原本該投入職場注入新血的廿到卅歲社會新鮮人佔整體失業率最高也最嚴重?是誰在二○○九年推出大專畢業生企業實習二十二K方案,從此讓台灣畢業的大學生起薪只有微薄的二萬二?又是誰讓去年卅歲以下的受僱員竟有高達六成三的人月薪領不到三萬元,實質薪資倒退十四年?

是誰當初說為了要「合理反應成本」,卻不檢討中油台電長期績效不彰或嚴重虧損的主因前,執意推行油電雙漲政策,結果導致萬物齊漲,也給足了業者哄抬物價的藉口?是誰讓通膨持續上漲,八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更高達百分之三.四二,創下近四年來的新高?加上離譜的房價,教薪水偏低及凍漲的年輕人生活痛苦指數屢屢破表?

政府從教育、民生到產業經濟舉措一再出錯,不僅讓年輕人逐漸喪失職場競爭力,也讓國家競爭力空轉,落後其他國家(亞洲四小龍已墊底)。更糟糕的是,顯然我國政府無力改善也不願承認錯誤。難道這樣年輕人不該憤世嫉俗、不該憤怒嗎?(作者為軟體工程師)


大學生出走潮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2-9-15

◎ 林紓帆

官員說台灣經濟其實沒有那麼差,那個去澳洲當屠夫的清大學生只是個案,大多數人去那邊只為了體驗生活,不是要賺錢。是嗎?要驗證這句話其實很簡單,對曾經申請度假打工簽證的人進行問卷調查就清楚了。但是他們沒有這麼做。

官員繼續無知地說,不要只想賺錢,浪費青春在國外工作,而是該趁此機會體驗人生。可是對許多一畢業就背負三十萬貸款的學生而言,去那邊做勞工是最快償債的方法,如果台灣的平均薪資有那麼高,誰願意離鄉背井啊!

台灣平均薪資倒退到十幾年前,大學畢業生一般只有兩萬兩千元到兩萬五千元不等的月薪。學歷 和薪水不成正比,當然碩博士出走台灣,做起勞力工作了。官員不應該指謫他們為何不要在台灣挖礦、務農、捕魚、殺豬、鑽井、煉油等,而是該檢討為什麼台灣不能提供同樣的薪水給那些人,讓他們留在台灣,提供勞動力給台灣。官員敢打賭嗎?如果度假打工的限制放寬到五十歲,難道不會有一窩蜂的叔叔阿姨爭相報名嗎?難道每年除夕夜,不會有一群台灣人坐在雪梨或墨爾本火車站大廳吃起圍爐嗎?

(作者從事自由業)


打工度假 將再添「歐洲某國」

【聯合報╱記者雷光涵/台北報導】2012.09.16 03:07 am

「台勞」議題發燒,國人出國打工度假又將新添國家。外交部歐洲司長徐勉生昨天說,今年內歐洲應會有一國與我國簽署打工度假協議,至於國人期待已久的法國打工度假,還沒時間表。

目前歐洲地區,已有英國、德國與我國簽署打工度假協議,台法的打工度假協議持續洽談中;法方的贊成者認為,打工度假實施後,選擇到法國求學的台灣學生也會跟著增加,是好事。

然而,因歐洲經濟受創,徐勉生說,法國勞工部門對於此時開放外國青年到法國工作有所疑慮,加上今年五月法國總統大選,相關協議仍在法國國內審議中。

不過有外交人員表示,國人持打工度假簽證到歐洲國家,「玩樂多於工作」,應不致有「搶人飯碗」的疑慮。因為打工度假簽證可停留一至兩年,以觀光身分入境申根國家,每六個月總共只能停九十天。

目前與台灣簽有打工度假協議的國家,除英、德外,還有亞太地區的紐、澳、日、韓,北美地區的加拿大,共七國。

針對「台勞」爭議,外交部昨天發布新聞稿說,推動打工度假制度是國際發展趨勢,為落實鼓勵青年學子赴海外「壯遊」,豐富人生閱歷及拓展國際觀的理念,已成功推動七國簽署青年打工度假協議,目前已有許多青年完成海外壯遊心願,既可增進外語能力,返國後也多能順利就業,成效良好。

關於近來媒體關注打工度假的職場安全及工作內容,外交部十分重視,再次說明打工度假的原意,「性質仍以學習為主,與一般勞動力的輸出並不相同,故不應以『台勞』稱之。」

外交部呼籲各界瞭解打工度假制度立意良善,盼計畫赴海外打工的青年事前瞭解合約、工作條件及待遇,並注意自身安全。


不怕台勞,只怕不勞

【聯合報╱黑白集】2012.09.16 02:30 am
 
清大畢業生在澳洲屠宰場工作的消息,引起各界「台勞時代來臨」的喟嘆。教育部官員回應說,這應只是個案,「台灣沒那麼慘」;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則說,只是在海外工作,不能稱為「台勞」。

經濟系畢業去澳洲當屠夫,當然只是個案;大學生去當礦工,也是個案。但許多個案加起來,就浮現了趨勢。家裡經濟狀況好的,可以出國打工度假兼壯遊;但身上背著就學貸款或養家重任的年輕人,就必須用勞力去討生活,這是無奈的選擇。官員卻把這個現象說得如此隱晦,好像勞力工作很可悲。

台灣慘不慘,睜大眼睛看看就知道。台灣青年在澳洲打工人數五年驟增廿倍,不是偶然,這和廿二K薪資魔咒息息相關。而在此之前,台灣人在大陸從「台幹」變成「台勞」,已道出台灣人力外流的事實。不同的是,大陸台勞多半屬於白領或技術工;而在澳洲工作的台灣青年,則是戴著方帽進入辛苦、汙穢、危險的三K產業,這難道不是經濟前景烏雲罩頂的警訊?

如果台灣有足夠的工作機會,能提供青年差強人意的職業,誰願離鄉背井到礦坑及屠宰場工作?怪的是,許多人不肯定這些年輕人就業不分貴賤,反而責備他們想要賺錢的想法是觀念錯誤,就連勞委會主委都把「台勞」一詞當蛇蠍;如此輕賤勞力工作,才是台灣社會最大的迷思。月入六萬的水電工沒人做,年輕人寧可領兩萬多去坐辦公室,不正因此而來?

台灣引進了四十多萬外勞,我們自己終於也來到台勞輸出的時代。這其實沒什麼好擔心,怕的只是我們忘了如何創造就業,乃至把勤勞的美德也忘記了。


馬英九:青年返鄉 讓縣市找到利基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2012.09.16 02:46 pm

馬英九總統上午與青年座談,強調台灣要在世界立足,必須動員出青年活力,為各部會住入新血與活力。青年提出的政策,雖然未必能立刻被政府採用,但可以看出青年的認真、創意,以及勇於創新的勇氣,他也希望各部會可做為延攬人才參考。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青輔會主辦的101青年政策論壇全國會議,聽取政策研發競賽優勝團隊報告。他引用日前接見美國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總裁兼執行長卡爾森時,對方強調台灣在高效率之外,一定要加入創新因子,變成雙主軸,未來才能在世界上立足。他也將青年返鄉創業視為第二任施政重點。

馬總統說,政府希望透過青年返鄉創業,讓每個縣市找到發展利基,他也了解大專畢業生多仍希望往北部尋求發展,這項計畫是很大挑戰,但仍要尋求突破,為各部會注入新血與活力。


新北市青年返鄉 找到農村心生活

【聯合晚報╱記者陳珮琦/新北市報導】2012.09.16 02:46 pm

社會愈繁忙,嚮往農耕生活的現代人愈來愈多,不少人更計畫退休後「回鄉種田去」。新北市的「心希望農業示範推廣計畫」,圓了不少人「種田」的夢想,更讓失業、待業青年學得農作技術,找到新希望。

40初頭的余建利由鄉下的阿公、阿嬤帶大,習慣春耕秋收的農村生活,立志要當農夫,但因「會念書」被家人勸阻;台大畢業後當過電腦工程師、老師,卻仍無法忘懷當農夫的夢想,在太太的鼓勵下,辭去教職,參加「心希望農場培訓課程」後,租田耕作投入有機農業行列,儘管每天日曬雨淋,但豐碩的收成,卻是他最大的驕傲。

新北市農業局統計,新北市65歲以上農牧勞動人口已達27.16%,大於全國平均值,但是耕地利用效率低落且閒置率逐年提高外,老農夫們無法退休,生活更缺乏照護。農業局指出,新北市耕地約3萬1110餘公頃,平均利用率僅約三成,且有8成左右的農戶經營規模小於1公頃,不利整體經營管理和資源整合。農業局為吸引青年回流農作及活化休耕農地,同時推廣有機栽培、協助農戶轉型。

佔地5公頃的「心希望農場」開辦有機蔬菜栽培教育實習訓練班,讓有意從事農作的失業、待業者免費接受三個月的完整訓練,每位受訓學員每月還可領取1萬元生活津貼,5年來計結訓200多餘學員。而培訓班學員們合力生產的有機蔬菜,不僅提供新北市學校營養午餐,每週二、四還在新北市政府地下一樓銷售。


「清大屠夫」移花接木? 今周刊拒道歉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彭慧明/連線報導】2012.09.18 06:23 am

今周刊報導清華學生在澳洲打工當屠夫,引發熱烈討論,網路前天出現受訪學生的聲明,指周刊報導「移花接木」;清大副校長葉銘泉昨天說,從學生指控看來,今周刊這篇報導有問題,清大近期會發文給周刊,要求周刊道歉。

今周刊品牌經理夏瑋昨晚表示,連其他媒體都跑到澳洲,證明確有清大學生在澳洲當地肉品工廠工作,今周刊並無造假,無須道歉,希望政府正視國內經濟的困境與問題,這才是重點。

夏瑋表示,昨天編輯部門再度討論這次的報導,當初是為了保護所有當事人,將案例整合後以第一人稱寫作,但案例本身都千真萬確經過採訪,未來採取這種寫作方式時,會在文末註明寫作方式。

他說,網路流傳的該篇「當事人爆料」不具姓名,連「代po」的人都不表明身分,今周刊不會為了這種網路傳言道歉。

今周刊編輯部則表示,與採訪案例的當事人都有保持聯絡,當事人也願意出來表示自己的看法,文章並無造假。

葉銘泉則認為,引起話題的清華經濟系畢業生,「從頭到尾沒跟學校聯繫,不知何許人?也不確知是否清華人」;校方曾請周刊提供名字,但對方表示不願意。

葉銘泉說,周刊報導「移花接木」,不僅對當事人造成傷害,也有欺騙讀者之嫌,對清大校譽更造成損害。「周刊不僅要向清大道歉,也該還給當事人公道」。

葉銘泉並指出,能否就職跟態度有關,清大畢業生碩士一般有四萬元薪水,大學生也在三萬元以上,如果一畢業要求五萬元,找不到工作是理所當然


去澳洲回來的年輕人有什麼不同?試解讀新世代工作觀

udn / 鳴人堂 / 職場人際 / 劉揚銘 2015-02-05 09:53:00

如果你和工作經驗5年內的上班族聊天,講起澳洲打工度假的話題,這些年輕人若不是自己去過,也肯定有認識的朋友去過。根據統計,台灣有澳洲打工度假經驗的年輕人至少12萬人以上,七、八年級生每25人就有一個是澳洲經驗者,可以說是該世代的共同體驗。十幾十年後當他們說起「以前在澳洲……」的回憶,可能就像男生聊當兵的經驗一樣。

自從2012年9月《今周刊》報導「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澳洲打工度假正式成為社會議題。2013年有超過2萬個年輕人前往澳洲,是歷年人數最多的一年,2014年開始下滑,近來澳洲話題不再熱門,然而這也代表許多澳洲經驗者陸續回到台灣職場。我最近愈來愈常在工作場合遇到這些「新.海歸派」,對他們究竟在澳洲看到什麼、獲得什麼產生許多好奇,所以用這篇文章做整理。

身為一個沒去過澳洲的35歲獨立工作者,或許不是寫這主題的最佳人選,但我認為「澳洲經驗」足以影響下個世代年輕人對工作與生涯的看法,在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現況中,這是一件值得探討的事情。

勞動條件、職場文化的差異

當我問去過澳洲打工的朋友「這趟最大的感想是什麼?」大部分人第一句話都說是勞動條件的差距,再來就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澳洲薪資按照法律規定,凡加班必有加班費,這在台灣根本不可能;澳洲人大部分有下班生活,在台灣差不多都是爆肝工作;而且在澳洲當餐廳服務生的薪水也比在台灣當上班族高。

一旦有這些的經驗,回到台灣肯定會產生「為什麼我們的工作這麼沒價值?」的質疑,如果號稱知識工作者的我們,薪水竟然比不用腦的餐廳服務生還低,那我們每天付出的努力到底產出了什麼呢?我門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有價值的,但薪水卻無法反映這價值,問題又出在哪裡呢?

為什麼薪資、加班這些規定連「按照勞基法」這麼基本的條件都做不到,大家還習以為常?為什麼看重生活品質,想準時下班就是「養尊處優、沒競爭力」還會被大老教訓?

以上這些問題當然都不是新鮮事,但如果一整個世代的認知基準產生位移(無論是自己親眼所見,或聽身邊的朋友敘述),未來台灣的職場文化也可能必須跟著改變。新世代早就不相信「低薪是假議題」「賺不到錢是你不夠拚」之類的敘述了,因為他們面臨的是一個「愛拚不會贏」的世界。

不是追尋而是短暫逃離

我問澳洲經驗的朋友「當初為什麼想去?」其實大部分人沒有明確的目標。不過話說回來,無論去不去澳洲,能在30歲前有明確目標的人也不太多吧。

不像雜誌報導說去澳洲可以賺大錢、迅速存下第一桶金,在我樣本不大的觀察中,有人是因為想有海外體驗但留學要花太多錢,所以選擇出國打工;有人是因為過去人生都按照父母規定一路念書考試找工作,進了職場卻也茫然,想試試看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能逼自己找目標;當然也有人是為了償還學貸而去工作。

歸納這些朋友和他們的朋友的故事,身為旁觀者的我隱約覺得,去澳洲似乎不是一種追尋,而是一種逃離。不是因為那裡有什麼美好的未來而去,只是這裡的環境實在也很慘,所以選擇去那裡鬆口氣。就算知道那裡可能沒什麼,以後還是要回來,也還是想去一趟。

很多人談澳洲打工,認為對個人職涯來說不是什麼明智選擇,不但對之後求職沒太大幫助,搞不好還會扣分。但我認為觀察澳洲打工這件事,如果從「台灣人對職涯的想像」這個更總體的脈絡來談,會更有意思。

成功賺大錢路線的破滅

現在55歲以上的人年輕時高唱〈愛拚才會贏〉,那是個努力就有機會的時期。而現在45歲以上的人還趕上科技新貴年代,當初的職涯夢想可能是「好好拚十年,40歲退休開民宿」。到了現在35歲的世代,出社會時正逢2000年科技泡沫,敢拚敢搶的還可以做個中國夢,前進大陸賺大錢;不想兇狠的人也可以實現小確幸,設法開個文青咖啡店。

但如果你問現在25歲的工作者職涯要怎麼成功,答案可能會非常灰暗……

他們很多人以前相信念大學就會有好工作,許多人背負學貸也要念,結果是學歷貶值、起薪倒退。2008年金融風暴以後,大學生連研究所都不考了,轉考公務員,2012年創下80萬人報考公職的歷史紀錄,結果勞退基金預期破產的新聞出來,2013年報考人數馬上降低。房價高到買不起、薪水低到在台北租屋生存不下去,出國摘水果、切牛肉、端盤子竟然還賺得比較多還不用加班爆肝,你會不會想去那裡放鬆一下?

年輕人面臨大敘事的凋零,媒體愈來愈不可信、政府愈來愈不可靠、大企業賺錢員工分不到、甚至還有黑心財團出現。過去相信的架構、方向、價值都在崩解,在這種環境下還強調要奮鬥努力獻身工作,實在冷得可以。當然不是說我們不該再努力,而是要改變環境有比努力更該做的事。愈來愈多年輕人不拚經濟改拚政治,為的不就是重新打造一個努力會有收穫的未來嗎?

現實慘得可以,不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無論任何時代,能夠輕鬆賺大錢的選擇通常是最簡單的選擇。只是當科技新貴路線破滅,高學歷等於高收入路線破滅,公務員安穩領退休金的路線破滅,咖啡店小確幸的路線破滅,出國當屠夫賺大錢的路線破滅,炒房你玩不起而且也準備要破滅之後,似乎怎樣都很難賺大錢的現實來臨。

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反而應該慶幸,正因為世道爛得可以,做什麼都相差無幾,更多人乾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台灣過去總是一百種人都追求一種成功方式,反正那是賺大錢的最快途徑,但在這個愛拚不會贏的時代,一百種人可以追求一百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就算途中死掉九十種,也還有十條新路會被開闢出來,我們的未來大概就會從這裡展開。

劉揚銘

大學念經濟,曾在商管雜誌當編輯,離職成為獨立工作者後,更常思考工作與職涯的意義。試著以邊緣人的角度觀察職場,提出另類觀點。部落格:宅宅的一萬個為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