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0歲!你憑什麼留下來?

【今周刊820期/撰文李建興、梁任瑋】2012/09/05 12:36
( 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

今年七月才被IBM延攬擔任台灣區總經理的黃慧珠,早在三十七歲時,就被拔擢為IBM工商事業群總經理,憑著不斷盤點自己職涯上欠缺的專業,讓她在四十歲前締造事業亮點。

如果將人生以每十年來區分,二十幾歲應是職涯的「播種期」,三十幾歲是「養成期」,四十幾歲則是「收穫期」;四十歲可謂職涯成敗的關鍵時刻。四十歲面臨的機會、挑戰和轉折,你該如何脫穎而出?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幫你認清四十歲前該做好的準備,讓你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順利迎戰人生的下半場。

身為資深上班族,工作幾年後,你會為了興趣和理想,勇於跳脫原本的行業,開創一條新路?還是寧願遺憾,留在雖然穩定但平淡無味、缺乏熱忱的老本行?好不容易在專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你可曾攤開履歷,看看還欠缺什麼能力,願意到別的單位歷練?抑或不願放下老鳥的身段,把自己當菜鳥從頭學起?而就算再怎麼經驗老到,你會習慣回頭檢視上一份工作或專案時自己的缺點?或者刻意忽略自己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這一連串的問題是許多年近四十歲的人,在職場闖蕩十多年後,所面臨共通的選擇與課題;然而,這也是台灣IBM總經理黃慧珠能從一般上班族中,出類拔萃的關鍵分水嶺。

頂著一頭學生短髮、踏著平底鞋,乍見黃慧珠,其爽朗的笑聲、充滿能量的氣息總是令人印象深刻。外表嬌柔甜美的她,是今年七月台灣IBM剛剛誕生的新科總經理。然而,一談起這位統領三百多位員工的職場女豪傑,最令一般上班族折服的,不僅這是IBM來台近一甲子以來第二位女性CEO,更因為她早在一九九九年、三十七歲時就已經被公司拔擢為工商事業群的總經理。當時她進入IBM不過短短的十年,論升遷快速至今仍是外商圈最為津津樂道的美事。

一位自台灣基層爬升的年輕女子,如何在人才濟濟,甚至以外國人掛帥、男人為尊的跨國集團裡脫穎而出?雖然黃慧珠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比一般上班族更常問自己要什麼、有什麼、缺什麼以及該補什麼!」但也由於這項最必要、卻也最容易忽略的小動作,黃慧珠多年來從不間斷的「自我盤點」,道出了在職場成功的簡單哲學。

盤點職涯目標 認清志趣,問自己想要什麼?

事實上,在成為IBM員工之前,黃慧珠原本是國中老師,但執了幾年教鞭,具有雄心壯志的她,卻不甘埋首於千篇一律的工作中,反而對於每天得接觸各式各樣的人、面臨各種狀況的業務工作興趣十足。

雖然在當時世俗的觀感,女人在學校教書是再好不過的職業,既高尚又穩定;但黃慧珠告訴自己,惟有忠於自己的志趣,早點調整自己的職涯,才是長久之計。於是在二十七歲那年,毅然決然轉職到民間企業,從IBM基層業務員做起。

從發號施令的老師變成鞠躬哈腰的業務,原本個性靦腆的黃慧珠,面對人生的大轉彎也下足了工夫。她勤讀資料,用最短的時間熟悉外人眼中硬邦邦的科技術語;放下身段,用最快的速度讓所有的客戶認識她,甚至還克服障礙學習業務須隱忍的挫折。因此,短短幾年,選對路線並堅持所選的黃慧珠,很快地成為IBM的超級業務員,然而越做越起勁的她也告訴自己:「有一天我要當上IBM的總經理!」

不過黃慧珠的成功,並不僅於完美的轉職,而是來自於其完整的職場閱歷,和無可取代的專業職能。曾經與黃慧珠在同一部門共事過的台灣IBM經銷事業處副總經理薛淑菁表示:「Jennifer(黃慧珠的英文名字)這名字就等於IBM各部門的代名詞!」自從立志要當上總經理,為了這項遠程目標,三十出頭的她,就給自己定下一門功課,就是學習當稱職的CEO。

盤點工作歷練 補職涯拼圖,問自己缺什麼?

和一般資深老鳥想的不一樣,黃慧珠深知,想要在職場上出人頭地,千萬不能墨守單一技能,畢竟職能只要多累積幾年,人人都可以成專家,但真正能讓專業加值的則是能跨界整合的能力。因此在進入IBM後,她從不拒絕職務以外的新任務,甚至還主動爭取到別的部門歷練。例如,黃慧珠剛進IBM的那幾年,公司的大型客戶幾乎十之八九都在金融業,是同事眼中業務穩定、較容易創造績效的好方向;但黃慧珠偏偏自告奮勇去挑戰當時還是處女市場的工商界客戶。憑著「為自己增加歷練」的決心,她也拚出成績,因此後來被拔擢為工商事業群總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當上事業群最高主管後的黃慧珠,並未停止職涯的拼圖。相對於許多企業裡戰功彪炳的戰將,總認為憑著自己的專業經驗就足以橫行天下;但黃慧珠的思惟不同,反而認為經驗越老、瓶頸越大,惟有跳出原有框框才能成長。二○○五年,黃慧珠居然再度放棄自己最得心應手也立下不少戰績的工商事業群總經理,願意轉任亞太區行銷總監,負責執行IBM亞太地區行銷事務。

儘管在一般人眼中,從總經理變成總監,對職涯並無加分,但她認為,亞太區總監不但可以跨界學習行銷專業,並能從市場和全亞太的高度重新觀察IBM的運作。也正因為這些歷練,四十出頭的黃慧珠,成了IBM裡少數既懂業務又懂行銷,同時又在海外歷練過的人才,而成了集團內部積極栽培的總經理人選。

但即使閱歷已經夠豐富了,黃慧珠卻不躁進。她認為,自己雖然在第一線的實戰經驗十足,但還缺「統領和管理」整個企業大軍的火候。為了補足這塊拼圖,她發現,若要快速地了解企業用人、選才、帶人的藝術,就得要待在人資部門,於是○七年,黃慧珠竟然又勇敢地轉任台灣IBM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九年甚至還甘心拋下在IBM累積多年的資源和光環,跑到信義房屋擔任人資長,為的就是要藉由待在人力更為密集,人才需求更為多元的房仲業,把人事管理的職能摸得更透徹。

雖然許多人不明瞭,向來專精於業務行銷的黃慧珠,為何還花好幾年時間,去歷練與自己專業領域相去十萬八千里的人資領域。但後來事實證明,她這項職涯投資果然是對的!黃慧珠在人資部門的歷練,除了學習到在人事上領導統御的技能外,她進而體認到,原來從一家公司徵才和員工教育訓練的角度,可以洞悉整個企業的策略方向,「這是在第一線所看不到的高度!」黃慧珠得意地說…【全文請見今周刊820期 】


PM如何使自己的觀點有說服力?

2012-08-07 06:48 推薦: 電商行業

說服他人,特別是研發、設計、前端這些研發部門的同事,最重要的不是口才、溝通能力和資料,而是專業。專業就是:第一,你要用內行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和處理方式來思考、溝通和執行;第二,你要經常可以做出正確的決定。

一個人要先相信你能說出正確的話,才有可能認真去聽你說的內容,進而才有可能認可你的話。通常人們認為只有內行才有可能說出正確的話來,而外行只能瞎指揮。所以pm要時時刻刻表現的很內行,很專業。

有些pm很苦惱:我明明說的是對的,為什麼研發人員聽不進去?是的,你說的可能是對的,但是由於你平時的表現讓研發人員覺得你很外行,他們根本就沒有認真聽你在說什麼。

只有儘量多、儘量深入的瞭解上下游相關崗位的專業知識,並且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才能讓我們顯得專業。在與相關崗位的溝通中,獲得對方的信任感,進而採納我們的意見。

有幾個小技巧可以介紹一下,不過在看這些技巧之前,我必須重申一遍:讓自己變得專業的根本辦法是自己要儘量多的瞭解各個崗位的專業知識,小技巧只是一種手段,不要幻想著只憑藉技巧就能真正的專業起來。

技巧1:儘量說術語。在我們與研發人員溝通的時候,儘量不要說大白話,而是使用術語。這樣會讓人家感覺我們很懂技術。例如有一次我和一個用戶端工程師說:“我希望彈出的視窗是模態的。”工程師聽完後很詫異的說:“你還知道模態?”我說:“當然啦,這對交互設計很重要啊。”於是工程師立刻就把視窗改成模態的了,根本沒問我為什麼。那麼什麼叫模態呢?用大白話說就是彈出一個視窗,視窗以外的地方都是黑的,或者不可以操作,只有這個視窗可以操作,類似於win裏面經常彈出來的討厭的錯誤提示。但是你要是跟工程師這麼描述,碰上脾氣好的說不準幫你改改,碰上不好的准保反問一句:那多討厭啊,我就討厭win彈錯誤提示。

技巧2:思維要周密,在說話之前要儘量把所有可能的情況及其解決方案想清楚。比如你要修改一個按鈕的位置,人家自然要問你,空出來的位置怎麼辦,改過去之後會不會影響現有的功能,用戶能不能習慣等等,如果你能胸有成竹的一一化解,別人自然會聽從你的建議。

技巧3:讓對方自己得出結論。人都是有自尊心的,都希望自己的決定是正確決定,如果你總是說:“你這樣是錯的,我是對的”必然引起別人的反感。所以你可以先把遇到的問題擺出來,在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後立刻說:這方面你是專家,如果你覺得這個方案能用就用,如果有更好的方案我也沒什麼意見。

人嘛,通常都是比較懶的,既然你能提出一個還算說得過去的解決方案,而且又讓對方覺得是他自己的選擇,通常也就不會為難你了。

技巧4:看人下菜碟。不是對每個都用同樣的話說服的,人和人都有所不同。以我的經驗,對待工程師、設計師、老闆是不同的。

對待工程師要有條理,邏輯要清晰,講究資料。例如:方案1會造成資料伺服器負荷過重,併發量在2萬/秒以上,並且至少要佔用10g的儲存空間,最重要的是,我們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其實只滿足了20%的用戶,而且這部分用基本上都是不付費的用戶。這一大套話說完,研發人員會認真想一想:也是啊,萬一伺服器宕機了責任就大了,還是用方案2吧。

對待設計師要以情動人,因為設計師一般都是學美術出身的,特別感性。例如:大姐,你就給我改改吧,為了畫這個原型我昨天都加了一宿班了,你今天不改,明天指不定又插進來什麼活兒呢,我這個項目得什麼時候上線啊。再說也不是我想改啊,是銷售那邊兒一會兒說用戶喜歡這個,一會兒說用戶喜歡那個,我們也擰不過他們啊。設計師一聽,都是同事,誰還沒個難處啊,得了,加班兒給人做了吧。

對待老闆要學會畫藍圖,例如:根據競品研究的結果看,這個產品非常有前景,XX剛上線1個月,就已經有100萬用戶,10萬同時線上,收入也差不多有400來萬。我們在技術上、管道上、政府關係上都比他們強,我覺得只要能夠在2個月內推出,各項資料肯定比他們強。更何況,我們的產品線目前缺乏的就是用戶沉澱,而這個產品正好提供了強大的社交功能,彌補了產品線的空缺。老闆一聽,小夥子想的挺清楚啊,成,給你兩個工程師,一個設計師,1萬塊專案獎金,1個月給我做出來。業績好的話再給你發年終獎。

當然啦,還有些人江湖氣很濃,他只要當你是兄弟,你怎麼說他怎麼做,沒原因,沒為什麼。對於這種人平時多吃幾頓飯,多送點小禮物,到時候自然幫你。

技巧5:人格魅力。做人要有幽默感,要學會緩和氣氛。沒必要每次需求討論的時候都板著臉訓人。說說笑話,插科打諢,給設計師倒杯水,給工程錘錘肩,送給運營的小姑娘幾塊兒巧克力,給運維的同事買幾瓶水。你平時這麼注重積累,在你需要的時候別人自然不會為難你。能做的就做了,不能做的睜一眼閉一眼也就做了。

來源:知乎


陳禾穎 臉書發言 2014-2-14

曾經,我的執行長跟我說過:「做產品經理其實就是在做總經理的事情。」他是第一位主動跟我道出這個現實的人。那時候我問他:「那身為產品經理的我跟你之間的關係算是什麼?」他簡單的說了一句:「我是公司的粽子頭,你們每個都是小粽子,我是大PM負責全部產品的存亡,你則負責你的,不論那是一個功能、一個畫面或是一個服務,那都算是你負責範圍內。」

其實他這麼講也沒錯,因為之後我的工作就是從市場資訊收集、區隔、分析開始,依照公司提供的產品發展主題找些利基點,必且將相關市場的進入、退場策略想清楚,接著就開始規劃、設計產品,一直到產品的階段發展與Roadmap等,一一都得做,最後,產品要正式進入製作,不論是系統端的設計或是前端的介面到最後測試驗收,全套最到底,有時候更甚至連Prototype都得自己下手去做。

執行長講:「產品就代表你,你這個人就反映在產品上。」他這麼說倒也無庸置疑,因為過程中只要遇到任何障礙,公司沒有人懂得怎麼做,唯一責任就是產品經理得想辦法去找方案,這從外包團隊、合作夥伴、技術研發、代銷經銷、專業知識等,幾乎所有想得到的情都得自己來。那時候,甚至連設計機房都得要去研究溫控、冷卻、電源、間運用等都得考量進去。

最誇張的是連這輩子想都沒有想過的專業領域,都得強迫自己去理解。他說:「你不會做沒關係,但你好歹得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一句話,我去看了很多原文的技術書籍,光是看懂意思就很吃力,還要了解每個專業名詞背後的意義,這過程中可是牆撞的很用力、撞的很痛。雖然最後好不容易弄懂,產品在開發,然後還得去承擔開發的所有風險,比方說實體的就有折舊、攤提等問題,軟體的就有穩定、擴充、安全等考量。

「小到你想要呈現出什麼樣的過場效果都得去思考,即便只是閃換一下。」

幾經折騰,產品終於上了生產線開始製作,但這才是惡夢的開始。做軟體問題會在人力調度與時間跟資源分配,最硬體問題就是在產能與產線的設計是否順暢,能不能從一天製作1000個變成1100個。這問題都得去跟很多外部承包單位溝通協調,只因為交期被定的很緊、很死。這不打緊,軟體產品沒有什麼囤積的問題,可實體產品就得去想放哪邊、什麼時候包裝、是散裝、裸裝還是怎麼樣,一大堆你根本不懂的專業就這麼迎面撞上來。

到這邊為止,還根本沒扯到行銷、設計、外裝。我還記得光是設計包裝盒,討論盒內的構造,那就耗上很長的一段時間。那是種內外天人交戰的過程,因為當時的生活是白天去工廠,晚上跟設計公司談,半夜找經銷商出來吃飯,整個人生就幾乎全埋沒在那個產品裡面。至此,尚未進入產品行銷階段,因此產品到了個階段,還得開始思考市場行銷策略,相關宣傳活動或是通路布局。提到通路那又是開始另外一場惡夢,直營通路、連鎖通路、單一通路、線上通路、經銷通路,一堆通路都得談,每個通路的條件都不一樣。

這些條件相對就會搞到所謂的定價策略,這四個字不是自己做在位置上就可以想完,因為定價策略不只是對外銷售價格,還有對通路的經銷價、寄賣價、特惠價,各式各樣的價格又會影響到利潤比例,因此不過就是訂個價格,一樣能把公司裡的人搞得天翻地覆,特別是採購單位的人會一直拿BOM來跟你對,財務單位來跟你瘋狂追成本與利潤,行銷單位則是拼了命的要預算,銷售單位則是要很多各式各樣的銷售文件。到這邊,產品經理的工作不過才做不到一半而已。時程管理、品質管理、良率管理甚至都還沒有討論到。

產品經理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角色?對我來講就是一個什麼都得做的創業家角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