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青年好窮 收入倒退17年

自由時報 2012-9-3

30至34歲 平均年所得55.6萬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青年貧窮問題加速惡化!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去年未滿三十歲的所得收入者平均年所得僅四十一.六萬元,三十五至三十九歲平均年所得六十五.七萬元,均不如十五年前水準;三十至三十四歲的年輕人更慘,平均年所得五十五.六萬元,不僅較前年大減兩萬多元,並創下近十七年來新低。台灣年輕人所得收入大倒退,成了「青貧族」。

近10年平均所得 停滯不前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所得收入者」包括受雇者、自營作業者及無業家庭經濟戶長等。去年所得收入者一三三七.三萬人,平均名目所得收入六十一.一萬元(未計算通膨),低於前年的六十一.五萬元;近十年來所得收入停滯不前,維持在六十至六十二萬元上下波動,甚至有倒退的情況。

主計總處官員認為,去年受雇人員報酬仍增加,但自營作業者的收入減少,可能是小生意較以往難做;此外,無業家庭經濟戶長也算是所得收入者,而受到高齡化社會影響,退休人口愈來愈多,這些人經常性收入較少,應是所得收入者平均所得減少的原因之一。

未滿30歲 每月不到3萬元

主計總處資料也顯示,年輕人所得倒退情況愈來愈嚴重,去年未滿三十歲的所得收入者一七七.二萬人,平均所得收入僅四十一.六萬元,居各年齡層之末,且不如一九九七年水準;扣掉非消費支出(稅費、利息支出等)後,平均可支配所得僅三十五.八萬元,等於每月不到三萬元。

另外,三十至三十四歲所得收入者一五二.三萬人,去年平均所得收入五十五.六萬元,不僅低於前年的五十七.七萬元,甚至是一九九五年來新低;三十五至三十九歲所得收入者一四四.五萬人,平均所得六十五.七萬元,雖略高於前年的六十五.六萬元,但仍不如一九九七年水準。

對此,主計總處官員認為,由於國內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很多年輕人唸書唸到二十五、六歲甚至二十七、八歲,投入就業市場的時間延後,而剛出社會薪資一定不高,因此,這幾年青年的所得收入未增加,此現象將成為長期趨勢。

「高學歷不就」青貧病灶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指出,年輕人延遲就業是為了培養更高的人力資本,就算三十歲以下收入倒退,三十歲以後薪水應該更高才對,但目前情況並非如此,年輕一代成了「青貧族」,花了更多時間及成本培養的人力資本,卻沒有反映在報酬上。

邱俊榮表示,過去希望藉由高學歷讓人力資本更好,這需要產業界的配合,但「廠商缺的是人力不是人才」,我們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過程走錯了一步,就是技職教育的沒落,現在不僅是「高學歷低就」的問題,更嚴重的是「高學歷不就」,年輕人想做的根本不是職場提供的工作,勞動市場供需出了問題,這是青年貧窮問題的根源。


「青貧一族」!30歲以下年輕人 每月不到3萬元可用

NOWnews – 2012年9月3日 上午10:04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年輕人所得倒退情況嚴重!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調查,去(100)年30歲以下年輕人的平均年所得僅41.6萬元,扣掉稅費、利息支出等非消費支出後,每月平均可支配所得還不到3萬元,已成為「青貧族」,而30至34歲的年輕人更慘,平均年所得55.6萬元,不僅比前一年大幅減少了2萬多元,並創下近17年來的新低。

主計總處調查,去年30歲以下年輕人的平均所得僅41.6萬元,35至39歲的平均年所得為65.7萬元,都不如15年前的水準;不過,30至34歲的年輕人更慘,平均年所得為55.6元,更創下近17年來新低,年輕人所得大幅衰退,成了「青貧族」。

調查顯示,去年所得收入者共1337.3萬人,平均名目所得收入61.1萬元,低於前一年的61.5萬元,且近10年來的所得收入停滯不前,一直維持在60至62萬元之間。

資料也顯示,年輕人所得收入不但沒有增加,倒退的情況反而愈來愈嚴重,去年30歲以下年輕人的平均所得收入僅41.6萬元,居各年齡層之末,且不如15年年的水準,扣掉稅費、利息支出等非消費支出後,平均可支配所得僅35.8萬元,每個月還不到3萬元可用。

最慘的是,30至34歲年輕人去年平均所得收入為55.6萬元,更創下近19年來的新低。


台灣青貧族好苦 薪資倒退17年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2.09.03 01:16 pm

台灣年輕人所得收入大倒退,「青貧族」問題嚴重?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 未滿30歲的所得收入者100年的平均年所得僅剩41.6萬元,比起99年42.2萬元,98年42.06萬元及97年41.84萬元更低。若扣掉非消費支出(稅費、利息支出等),平均可支配所得剩35.8萬元,等於每月不到3萬元可運用。

35至39歲平均年所得65.7萬元,皆遜於十五年前水平。若以30至34歲統計,平均年所得55.6萬元不僅較99年減少2萬多元,更創下近十七年來新低,所得倒退居各年齡層之冠。

Yahoo!奇摩內容企劃總監李怡志在臉書上表示,台灣年輕人薪資下降是必然的,因為許多年輕人耗損時間在無用的「偽高等教育」上,所以與十幾年前相較,同樣年紀但年資少了4年。也有學者認為高學歷普及,但國內相應就業機會少,導致青年求職心態處於「高不成、低不就」,因此繼續留校觀望機會,恐怕才是延遲就業的原因。


看問題/你是「月光族」?「窮忙族」?還是「青貧族」?

NOWnews – 2012年9月3日 上午11:49

記者曹逸雯/台北報導

你是「月光族」?「窮忙族」?還是「青貧族」?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調查,去(100)年30歲以下年輕人的平均年所得為41.6萬元,還不如15年前的水準,扣掉稅費、利息支出等非消費支出後,每月平均可支配所得還不到3萬元。

官員認為,主要是因為國內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很多年輕人唸書唸到25、6歲,有的甚至念到27、8歲,使得投入就業市場的時間往後延,而剛出社會,一開始薪資一定不會高。

如果這可以解釋30歲以下年輕人的平均所得收入還不如15年前的水準,那麼,30至34歲年輕人去年的平均所得收入為55.6萬元,更創下近17年來的新低,比30歲以下年輕人更慘,不知又該如何解釋?

另外,同樣也是主計總處的100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分為5組,最高20%家庭為182.7萬元,最低20%家庭每戶為29.6萬元,差距是6.17倍,是史上貧富差距排名第4大。

另外,去年的平均每戶消費支出為72.9萬元,其中,所得最低20%家庭平均消費支出為32萬5,660元,但最低20%家庭每戶所得僅為29.6萬元,相當於透支2萬9,308元,為史上次高。

如果再看最新的6月薪資統計結果也顯示,今年上半年的平均薪資為4萬8,829元,比去年少了0.24%,如果加計消費者物價因素後,實質平均薪資等於縮水1.68%。

從幾項官方調查都顯示,上班族薪水愈來愈少,但物價照樣漲、貧富差距問題仍未獲得改善,一個颱風來,菜價就倍數上漲,國際油價上揚,國內馬上就跟著反映,如果加上有的人畢業就揹著幾十萬元的就學貸款,更不用說居高不下的房價,不知要何時才能脫貧?


青年窮忙 30歲以下 63%月薪不到3萬

自由時報 – 2012年7月23日 上午4:35

〔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近幾年工作貧窮普遍化,年輕人更是低薪化。

20~24歲 平均月薪2.2萬

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去年三十歲以下受僱就業者二○七.九萬人,其中一三○.八萬人月薪不到三萬元,占了六十二.九%,且二十至二十四歲平均月薪僅二.二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二十二K」。國內三十歲以下年輕人,有高達六成三是月薪不到三萬元的「窮忙族」,但房價、物價卻持續飆漲,使得愈來愈多年輕人淪為「新貧族」。

全國受僱者 月均薪3.5萬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去年五月全國受僱就業者八二九萬人,平均每月收入(固定月薪,不含年終獎金、員工紅利、加班費等非經常性收入)三萬五○五八元,但有九十.九萬人月薪不到兩萬元,占十.九七%;月薪不到三萬元更有三五五.一萬人,占四十二.八三%。

15~19歲月薪 僅有1.5萬

而且,年輕人淪為「窮忙族」的比率最高,三十歲以下受僱者二○七.九萬人,有三十六.二萬人月薪不到兩萬元,占了十七.四%;月薪不到三萬元更有一三○.八萬人,占了六十二.九%。其中,十五至十九歲平均月薪僅一萬五三三四元、二十至二十四歲僅兩萬二四三二元、二十五至二十九歲僅三萬○三三一元。

不只低薪 失業率也攀高

台灣年輕人不只月薪低,失業率也居高不下,主計總處調查,今年五月失業率為四.一二%,但二十至二十四歲失業率高達十二.一九%,居各年齡層之冠,十五至十九歲失業率九.二九%居次,二十五至二十九歲失業率也達七.○二%,均遠高於平均失業率。

另,六月失業率及薪資統計今將公布,由於畢業生投入勞動市場,加上國內景氣持續低迷,預料六月失業率將會再攀升,且攀升幅度會較五月擴大,一至五月平均薪資也會較去年同期減少,高失業、低薪資情況將再重演。

主計總處表示,高等教育日益普及,愈來愈多年輕人延遲就業,三十歲左右年輕人可能才出社會不久,所以薪水不高;加上這幾年非典型就業(臨時工、部分工時及派遣工作)增加,也會影響薪資水準。

不過,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認為,年輕人之所以延遲就業,就是因為工作難找,所以只要經濟可以負擔,就繼續留在學校,國內就業機會減少,才是年輕人高失業、低薪資的主因;想要改善青年貧窮問題,應加強國內投資,才能創造工作機會,且不能太過集中投資少數產業,否則創造就業機會有限,應扶植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才是台灣經濟活力所在,能夠創造較多工作機會。


大專畢業 起薪卡在22K

自由時報 2012-8-22

〔記者王貝林/台北報導〕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行政院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砸下一百二十六億元,舉辦兩階段「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卻都成效不佳,不但大專畢業生薪資在實施「二十二K方案」後「倒退嚕」,自九十八年起平均薪資即停留在二十二K的水準「回不去了」;而且大專畢業生實習後的留用率只有四成,審計部直批此方案「效益有限」。

馬政府提出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第一階段針對九十五至九十七學年度的大專畢業生,從九十八年四月至九十九年九月,實際補助四萬一四七○人,每人每月補助二萬二千元(即所謂二十二K),加勞健保共二萬六一九○元,最多補助一年,總經費一○八億元。第二階段針對九十六至九十八學年度大專畢業生,從九十九年九月至一百年九月,實際補助二萬二四一四人,每人每月補助費減為一萬元,最多補助六個月,總經費十八億元。

政院實習方案成效不佳

據主計總處的統計,「受僱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之經常性收入」在大專生剛畢業的二十至二十四歲部分,九十六年五月的經常性平均收入為二萬四三一三元,九十七年五月也還有二萬三三五一元,但九十八年實施「二十二K」的企業實習方案後,平均收入即驟降為二萬一六八五元;九十九年雖然經濟成長率暴增為十.八二%,上述年齡層平均收入也只增為二萬二二三五元,一百年再略增為二萬二四三二元,但都不脫「二十二K」的水準。

平均起薪「回不去了」

審計部一百年度中央政府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決算審核報告也指出,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第一階段實施後,期滿留用率僅三成五八,第二階段留用率也僅四成九二,平均留用率僅四成○五,等於有將近六成在補助實習後即離職,「顯示該方案對於促進大專畢業生投入職場獲得長期正職工作效益有限」。

「二十二K方案」實施後,不少求職者抱怨業者常以「其他人都領二十二K,你愛做不做!」壓低薪水,社會新鮮人求職不易,只好勉為其難接受。對於第二階段補助金額是否因此從二十二K降為一萬元(十K),教育部技職司僅表示,根據坊間人力銀行及電視台民調,各有六成一企業及民眾贊成實施第二階段補助,在檢討方案內容做法及薪資補貼額度並研擬相關配套後,才推出第二階段方案。


台灣工時僅次於韓國 月薪卻少三萬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NOWnews) 2012-09-02  09:19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在31日公布的最新職場調查發現,國內上班族有5成每日工時超過10個小時,有5成5上班族的上班型態是「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據全球工時調查,韓國位居第一,台灣僅次於韓國,但月薪卻少了3萬,《2100週末開講》討論到此議題時,周玉蔻說,問題是在於台灣的國際競爭力一直在降低

賴素如說,「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是否是因雇主在逃避加班費的給予?周玉蔻表示,現在有超過五成的人是責任制,是不是國家的價值觀在改變?工時這麼高,薪水沒有相對的提高,這其實是代表著我們國家的人才競爭力和生產競爭力都一直在下降。

何啟聖說,國內上班族有5成每日工時超過10個小時,政府說要勞動檢查都沒有,政府怎麼能漠視勞工的問題?但其實很多公家機關也是「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如果連國家政府都這麼做,要如何要求企業主?我們國家完全欠缺產業發展的方向。

財經專家賴憲政表示,企業的薪資已經13年沒有調漲,台灣面臨很大的經濟考驗,GDP已經連續8個月往下調降,景氣訊號燈也連續9個月亮起藍燈,現在最害怕的狀況是長期的高失業率,且今年社會新鮮人的待業時間高達2個半月,創史上新高。

陳揮文建議在找工作的人,「先求有,再求好」,在整個大環境的背景下,要撐一下,才會有未來。


高失業率 聯合國秘書長:年輕人恐淪失落世代

作者: 陳文和╱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8月12日 上午5:30

八月十二日是聯合國「國際青年日」(International Youth Day),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此前夕發表書面致詞,對當今前所未見的年輕人高失業率表示憂心,他敦促各國政府與企業採取緊急措施,投資福利計畫及開創就業機會,以助年輕人免於淪為才能無法發揮、理想破滅的「失落的一代」。

潘基文指出,當前全球經濟危機對年輕人衝擊最深。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現今全球約有七千五百萬青年失業,是成年失業人口的三倍,更多的年輕人所得極其微薄,約二億二千八百萬青年每日收入不到二美元,且這現象普遍發生在各級學歷的年輕人身上。

潘基文說,當今年輕世代人數是全球有史以來之最,其中絕大多數生活在開發中國家,他們具備前所未有的促進全人類福祉的潛力,然而,全球經濟危機導致許多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前景,對各自國家的政治、社會與經濟發展感到幻滅,更深感無力改變日益懸殊的貧富差距。如不採行緊急因應措施,年輕人恐將淪為「失落的一代,才能不得施展、理想無以實現。」

他強調,各國政府、民間企業、公民社會與學術機構必須提供年輕人奧援,與年輕人領導的組織強化夥伴關係,為年輕人敞開大門,讓他們得以成長茁壯,從而造就未來具開創性與強勢能力的領導人才。

「國際勞工組織」也警告說,開發中國家年輕勞工面臨失業率攀升、停工頻繁、工作朝不保夕、眾多勞工始終難以脫貧的多重風險,有成為「傷痕累累」(scarred)的世代之虞。

在遭受歐債危機衝擊的歐洲,西班牙廿五歲以下青年失業率高達五三%,早已讓歐洲聯盟頭痛不已,而今據希臘統計局公布的資料,今年五月希臘十五歲到廿四歲青年的失業率也高達五四.九%,較去年同期暴增一三.九個百分點。同一時間,希臘廿五到卅四歲青年的失業率則達到三一.六%。


《星期專論》年輕世代正在失落

自由時報 2012-9-2

最近總體經濟壞消息不斷,景氣連續亮出九個藍燈、出口出現兩位數衰退、失業率不降反升…。壞消息如果只是短期現象,還不足為慮,一旦成為長期趨勢,就不容等閒視之。不幸,最近的壞消息不只反映經濟短期頓挫,也凸顯整體經濟出現基本而長期的嚴重問題;主政者對此束手無策,使得「代誌」更大條。這一困境持續,不但尋常百姓受害,也正禍延下一代。

年輕一代在當前經濟困頓中受到傷害,是不必懷疑的事實,它是現在進行式。

15到24歲失業率達13%

找工作的問題最大。我國整體失業率四.三一%,是鄰近國家之冠,其中十五到二十四歲青年失業率高達十三%,是整體失業率的三倍,比高失業率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嚴重。

就業困難的另一面,是薪資倒退。由於政策錯誤,經濟產業追逐降低成本與擴大規模,向中國等後進國家大量投資,既導致工作機會外流,薪資水準也被拉低,如今扣除物價後的實質薪資退回十五年前,這又造成人才外流,進一步傷及未來經濟產業發展。

許多年輕人處此大環境,只能屈就所謂「非典型就業」,派遣臨時工漸成常態,薪水福利都被打折,兩萬元以下的起薪已非特例;工作貧窮、窮忙族普遍化,過勞死時有所聞。另一方面,「鐵飯碗」公職人員高普考極為熱門,報考人數竄升,錄取率僅一.二五%。就業環境如此惡劣,將近五分之一大專學生選擇延緩畢業,國立大學延畢人數較十年前倍增,包括台大兩成以上學生。

失落世代風險高於鄰國

誠然,年輕一輩失業率偏高,並非我國獨然。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上月在「國際青年日」場合,關切全球年輕人高失業率,敦促各國努力,以免他們淪為才能無法發揮、理想破滅的「失落一代」(Lost Generation)。台灣由於青年失業絕對與相對比率都偏高,出現「失落世代」風險遠高於周遭諸國。

收入面讓年輕人鬱卒,支出面更令人生氣。今年以來的物價波動,罪魁是政府以油電雙漲帶頭,加上天候因素,庶民生活費用大增。在此之前,由於遺贈稅降、放寬壽險業置產限制,又有低利浮濫的資金助陣,房地產成投機標的,台北等地房價高不可攀。一個讓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的社會,最終要付出代價,台灣已進入這一險境。同樣地,生兒養女費用大增,年輕人不婚不生者眾,台灣出生率之低,舉世名列前茅。

更讓年輕人不平的,隨著財政惡化,政府債留子孫,人口迅速老化與少子化導致下一代沉重負擔。尤其軍公教退撫制度的退休年齡下降、薪資安排、十八趴優利,所得替代率已高到不合理,政務和高階人員退職月領七到八萬元,外加一個半月年終慰問金,政府僅此慰問金一年即多達一百九十億元。這對農工大眾顯不公平,在貧富懸殊的社會,也形成所得的世代落差,更讓台灣越來越像希臘等歐豬國家。

經濟之外,年輕世代在文化方面也遭剝奪。台灣是移民社會,先來後到的族群形成多元文化,南島、漢、西洋、日本文化都是台灣文化的組成元素,但由於戰後獨尊來自中國的一切,多元特色遭到壓制。以語言為例,母語橫遭貶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十年前就宣布台灣是母語瀕臨滅絕地區,且年輕一輩在不諳母語而成為「國語人」之際,全球化與網路時代所需外文能力又普遍不足,較諸香港、新加坡,國際化瞠乎其後。文化不僅因一元化而產生偏差,最近在中國觀光客大批前來之後,猶以其溢美之辭沾沾自喜,且歸因於「中華文化」之文明,突兀而令人莫名其妙。

在國際社會將更難抬頭

政治亦然。儘管年輕人的台灣認同越來越高,擁有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卻未能實現。有如最近倫敦奧運所顯示,各國以正式國名旗歌參與,台灣卻以幾近不倫不類名分旗號競逐,即使在場外倫敦街頭出現正式旗號也遭拒,連台北媒體都以「中華隊」自稱;人侮自侮,惡性循環竟至於此!國家既失尊嚴,若不力求改變現狀,年輕一輩在國際社會更將難以抬頭。

「失落的一代」首見美國文豪海明威的作品,泛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成年的一代人。一八九九年出生的海明威是這一代人的代表人物,作品對人生、社會、世界都顯現迷茫和徬徨。不過,美國在失落的一代之後,隨即出現「最偉大的世代」,即經歷三○年代經濟大恐慌,並打過第二次大戰的一代。因此,世代失落或偉大,大環境固然有重大影響,也看當時的人們如何因應。

清新創意是社會未來希望

就此而言,面對「世代失落」危機襲來,結果端視台灣社會的因應。總統第二任期已滿百日的馬英九,由於無能且以口號治國,對於扭轉此一危機,實無可寄望。然而,年輕世代創意清新,是社會未來的希望,一個讓年輕人窮忙而前景茫茫的社會,一定沒有前途,台灣正面臨這一挑戰。

要避免失落,年輕一代也須有所作為,即從關心並致力與切身有關的公共議題做起。電影「以愛之名」(The Lady)中,得過諾貝爾和平獎的翁山蘇姬告訴軟禁她的緬甸年輕士兵說,「你或許沒想到政治,政治卻不會放過你。」(You may not think about politics, but politics thinks about you.)對政治漠不關心是年輕世代特色之一,翁山蘇姬的話,不論在政治、文化、經濟、社會領域,都值得面對危機的世代與社會轉化為改變現狀的動能。(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朝野忍見年輕世代集體失落?

【聯合報╱社論】2012.07.28 03:00 am

主計處調查,台灣卅歲以下的受薪階級,去年六成三平均薪資不到三萬元;其中廿至廿四歲的年輕族群平均僅兩萬二,失業率卻逾百分之十二。如何避免年輕世代淪為「失落世代」,不只是政府的責任,企業家也應該共同貢獻心力。

近年歐美陸續爆發失業青年大規模反政府的示威,台灣雖可慶幸情況不如西方國家那麼嚴重,但國內十多年來薪資停滯不前、青年就業愈發不易,情狀亦絕不樂觀。已開發國家青年的高失業,主要是受產業外移及全球化的影響,許多工作機會被薪資更低廉的新興國家所取代;但當此一失衡的狀況影響到一整個年輕世代的命運,甚至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士氣和未來活力,恐怕就不能當成單純的經濟命題來看待。

比起「生於憂患」的上一代,被稱為「草莓族」、「月光族」的年輕世代普遍成長於安逸之中,這讓他們容易招致「好逸惡勞」的譏評,認為不刻苦、不耐勞是僱主不願雇用他們的主因。這樣的標籤或許反映了部分事實,但不能忽略的是,世代生活態度的差異,其實是國家社會環境變遷的一環,人人都是大時代之子。生於安逸的孩子,成長後卻碰上更艱難、殘酷的競爭環境,尤需社會給他們支援,給他們機會,協助他們從認知和心理上去調適、成長、茁壯,而不是一味譏嘲。

台灣今天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有些是聰明刻苦白手起家,有些是因緣際會學以致用,有些人拎著一支手提箱就勇敢跑遍天下,而郭台銘一個人就在中國大陸創造了百萬個就業機會;這些傳奇,永遠讓人津津樂道。如果說,今天時代給予企業家的任務,除了因應外來競爭,也要為本土年輕世代創造新機會,使他們大則成為承擔台灣未來的棟梁,小則得能安身立命,企業界應該無可推辭吧?

我們之所以期待企業界扮演起這樣的角色,原因有幾:第一,在面對環境驟變時,企業界的嗅覺通常比政府部門更為敏銳,因應手段也更為靈活。第二,在決定投資取向、營利模式及敘薪用人等事宜上,企業家握有關鍵實權,實際決定年輕世代的工作價值。第三,從永續經營的概念看,台灣曾從困頓中締造了經濟奇蹟,如何將這樣的光榮延續下去,不要讓好光景眼睜睜斷送,是這一代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進一步看,過去廿多年,台灣企業一直追逐低成本、大規模加工而不斷遷徙的發展模式,似乎也到了重新檢視的時候。一方面是企業的大量外移,二方面是大量外勞的引進,三是服務業的發展遲緩,在在壓縮了國人的就業機會。十年前,出現了中壯世代的失業潮;如今,則是年輕世代的低薪化及高失業;兩者相加相乘,不僅造就了貧富愈形懸殊的M型化社會,更助長了社會心理的不平衡。「宅神」朱學恆絕非弱勢青年,但連他都說出「我極端仇富」的話來,試想,多少年輕人心中都點著這樣一股不滿的怒火,社會能等著他們發作嗎?

一方面,我們期待企業界能設法開發出新的經營模式,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台灣年輕一代的才智和人力,使他們免於在廉價就業市場邊緣浮沉;另一方面,我們也建議政府邀集企業和民間人士進行更廣泛的腦力激盪,為年輕世代尋求更寬闊的長期出路,而不要只一味想著時薪微調,或把經費揮霍在廿二K這類妨礙正常就業的短期措施上。更何況,台灣年輕世代的低薪低就,主要禍因就出在當年政府主導的教改驅使教育政策脫離現實,一味浮華追求高等教育的大量製造,卻無法提供社會及企業所需的技職人才。這樣的教育制度及教育思維不改,才真的會動搖國本。

台灣有很高的儲蓄率,只是人們找不到投資去處。政府該做的,是激勵民間及企業發想,並把資源導引到有助解決青年低就困境的領域。這項工程,比政府忙著在那裡推動大投資、大建設更重要得多。


找工作 賴清德:先求有再求好

作者: 林福來 | 臺灣時報 – 2012年8月19日 上午1:01

〔記 者林福來南市報導〕今年第三場舉辦的﹁二○一二數位台南、五『服』龍來﹂就業博覽會,昨天在仁德台糖嘉年華購物中心登場。勞工局將實體就業服務台虛擬化, 為職訓就服中心官網加設網路就服台的新功能,提供數位化、客製化及後續專人服務。只要線上登錄求職登記表,服務員就會電話聯繫,提供專人服務。

市長賴清德呼籲,求職者先求有,再求好,千萬要把握每一個工作機會。

職訓就服中心統計,就博會中逾四千六百個工作機會,有高達八成五是正職的工作機會,派遣工作僅有七百個,佔一成五的比例。

市長賴清德表示,市府前幾場舉辦的就博會,媒合率僅五到六成,希望求職者把握機會,在大局勢不算好的情況下,先就業,幫助家庭度過難開。

昨天的就博會,為求職者提供就YA諮詢大師、金牌職訓營、求職加油讚、職業性向熊麻吉,以及創業成功嶺等五大服務。同時,安排有專業老師提供就業諮詢、最新職訓開班諮詢、免費舒壓按摩、簡易職業性向測驗,以及創業諮詢等。

南市成衣市場有開發潛力,但是欠缺人力資源投入這個產業,勞工局因應市場需求,開設MIT成衣加工訓練班,報名參加的學員在授課二百八十小時後,保障完全就業。

昨天的就博會,成衣加工訓練班中來自蒙古、中國湖北、泰國、印尼、緬甸、台灣原住民等外陸配學員,身穿親自縫製的當地傳統服飾,進行服裝走秀,展示成果。市議員李文正、林美燕,以及曾王雅雲,昨天也都到場關心,表達祝福。


美國勞工資遣後大都屈就低薪

2012/08/25 08:02 中央社

(中央社華盛頓2012年8月24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經濟復甦不像經濟復甦,即使許多人被資遣之後,仍然想辦法找到工作,他們大部分都委屈接受較低薪資。

美聯社報導,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發表報告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間被資遣的美國人,在今年初找到工作的,僅占其中56%。其中又有超過半數接受較低薪資,1/3的收入比原本的薪資減少20%以上。

如果是打工性質的工作,薪資更低。

這份報告顯示,大衰退(Great Recession)2009年6月正式結束後,美國就業市場依然疲軟不振。


人力需求連5降 就業寒冬到了?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2.09.04 02:27 pm

就業寒冬真的來了。勞委會公布第三次 (第四季)人力需求調查,廠商10月較7月聘僱人數淨增加3.6萬個人,較上次大減1.2萬人 (約26%),更較去年同期大減2.7萬人 (43%),不但是連續第五次下降,而且續創近2年9個月新低。其中各行各業幾乎都緊縮人力,尤以製造業淨聘僱人數較上季大減7千個以上最多,減幅近三成。

勞委會分析,廠商聘僱人力意願降低原因,在於全球主要經濟體成長同步減速、限縮我國出口動能,且薪資成長有限、物上漲衝民眾消費意願,影響廠商投資步調。但勞委會認為,目前國內勞動市場還算穩定,人力需求仍然呈現成長。

勞委會於7月23日至8月10日,針對員工規模3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調查3013家「101年第3次人力需求調查」,結果發現事業單位預計10月底人力需求較7月底增加者有22.40%,65.61%需求不變,6.17%無法預估、5.82%將減少僱用;僱用人數方面,101年10月底預計加僱用5萬4328人、減少僱用1萬8041人,計淨增加3萬6287人,較上次調查減少1萬2790人,比去年同期減少27475人。

最近公布各項經濟數據不佳,也反映在各行各業用人政策。出口不振,以往增加僱用人力最多的製造業,本次調查雖然仍將淨增加1.4萬人,但已較上次的2.2萬人大減34個百分比,更較去年同期大減57個百分點,減幅驚人。

調查顯示,服務業用人也萎縮,整體淨增加聘僱人數為2萬餘人,較上次大減6100多人,減幅23個百分比,其中批發及零售業仍略增4696人,但受暑假結束影響,住宿及餐飲業聘僱人數明顯減少,銳減為1462人,較上次減幅高達62 個百分比。

勞委會認為,陸客自由行的政策效應,在幾個行業略有發酵,例如批發零售業淨增聘人數達4696人,運輸及倉儲業也淨增加2769人,應該都是自由行帶動的市場需求。


就業市場9月變淡 人力銀行:求職難度升高

作者: 康紀漢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年9月6日 下午5:52

104資訊科技集團觀察發現,國內的整體就業市場開始從9月起進入年度淡季!並且根據104資訊科技集團的線上工作機會數來看,9月的工作機會已經比7月減少了2%,但是求職者的人數卻增加了3%,顯示出求職壓力正逐漸升高!雖然目前仍然是新鮮人的求職季,104資訊科技集團經理張雅惠卻表示,求職期如果超過4.5個月,可能會降低企業的僱用意願,她建議新鮮人務必在10月底前加快求職速度,可適時放寬求職條件和工作地區。


10月人力需求近年新低 廠商用人保守

作者: 李憶璇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2年9月4日 下午5:42

勞委會今天(4日)公布10月就業市場人力需求,較7月調查總共淨增加3萬6,287人,比上期減少1萬2千人,也比去年同期減少2萬7千人。勞委會統計處指出,雖然這個數字與經濟復甦時相比減少較多,但還不需悲觀,因為人力需求仍維持正成長。

勞委會統計處4日公布10月就業市場人力需求,淨增加3萬6,287人,其中以製造業淨增加1萬4,700多人最多,其次是金融及保險業。但總體人力需求增加幅度比7月調查時減少1萬2,800人,也比去年同期減少2萬7,500人,增幅是2010年第一季以來新低。

統計長鄭文淵表示,主要是因為全球主要經濟體成長同步減速,限縮台灣出口動能;且薪資成長有限、物價上漲衝擊民眾消費意願,都影響廠商的投資步調。不過,他認為,不應太過悲觀,至少數字仍維持正成長。他說:『(原音)如果針對復甦的時候,它(數字)當然跳得很快;如果一直要這樣來比的話,(數字)確實是下降,因為景氣沒有那麼好。不過應該還沒有那麼悲觀,至少還是正向成長,只是比較保守。原則上,事業單位對於未來下半年的看法還是保守偏好一點。』

統計指出,與上次調查時相比,工業、製造業及服務業人力需求均減少20%到30%,住宿及餐飲業減幅更高達60%,僅批發及零售業的人力需求增加。


1111:七成七企業 感受人才荒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2012.09.05 02:58 am

勞委會最新人力需求調查,廠商有減少僱用人數的現象,另一方面,人力銀行業者最新調查,國內企業同時感受「人才荒」的壓力,其中又以傳產製造、民生服務,與工商業服務最嚴重。

1111人力銀行昨天表示,百分之七十七的企業已感受到勞動市場「人才荒」;高達百分之八十六的廠商更認為,現在「徵才」及「留才」已成為人才策略的兩大難題,「人才流動率高」與「薪資普遍低落」是國內就業市場兩大癥結,因此也衍生人才斷層與基層人力難求等併發症。

在徵才問題上,逾五成企業指出,應徵者不是專業不足,就是眼高手低;企業最缺乏的人才,以技術、基層人員(占受訪比率百分之五十三)、業務銷售(百分之廿八)與研發人才(百分之十二)共四大類為主;除找不到人才,企業還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


冷眼集╱就業拉警報 誰憐青貧族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2012.09.04 02:27 pm

在一連串負面經濟數據後,勞委會今天公布官方人力需求預測,儘管勞委會認為「勞動市場還算穩定」,但是調查數據連五降,還是為下半年的就業市場透露警訊。低薪已是產業毛利低之下,勞工不得不然的宿命,如果就業機會再少,將是勞工難以承受之重。

從GDP、出口數據到景氣燈號,個個拉警報。勞委會昨天公布無薪假通報數據,一直個位數字起伏的通報人數,忽然增加通報58人;今天公布第四季就業動態,也是連五降,廠商人增減聘僱人數,表示對未來景氣的看法,雖然不是全然悲觀,但絕對不敢樂觀。

製造業、服務是兩大人力需求火車頭,但勞委會公布的就業數字顯示,這兩大產業計畫聘僱的人力都較上一季大幅下降,若與100年同期相較,降幅更是五成以上,等於對外出口、對內內需呈現雙衰退局面,若持續惡化,接下來無論是無薪假、裁員,恐怕都躲不過。

行政院大張旗鼓連續舉辦四場財經會談,展現拚經濟決心,不過會談結論似曾相識,不外是拓展國際經貿觸角,推動綠能產業、拚觀光等,這些對策老生常談,如果早幾年動起來搶進,即使面對國際大環境經濟衝擊,台灣早就做好準備,如今還在開會、擬計畫,更別說何時能執行見效。

這些年青年貧窮問題,已經嚴重打擊青年志氣,年輕人想到自己賣命工作,終究脫離不了青貧族命運,工作應有的希望與願景,只是想像的口號,未來若連就業都成問題,安身立命也不可得,那將是台灣最深沈的悲哀。


「青貧族」望「黃金年代」興嘆

【聯合晚報╱社論】2012.09.04 02:33 pm

最近冒出來「青貧族」這個名詞,因為整個青年世代都有落入貧窮族群的風險。根據主計處最新的資料,台灣未滿30歲、30至34歲、35至39歲三個組群的平均年所得,從40萬出頭到65萬左右,都低於15年前水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現在三、四十歲的人,餵飽自己都很勉強,養家活口更是艱難,變成充滿困惑的一個世代。

從歷史經驗看,一整個世代的「均貧」,未必是最大問題。20世紀前半,全世界都經歷過戰爭、疾病、經濟蕭條,很多人在顛沛流離中過了大半生。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嬰兒潮,從戰後休養生息環境中展開童年,之後見證了大約半世紀的經濟起飛及和平繁榮。歐美國家把嬰兒潮世代的人生稱為「黃金年代」,起始點雖不富裕(現在的四年級生尚有燒煤球、穿麵粉袋衣服、父母標會籌錢的記憶),但之後的人生一路向上攀爬,在低房價和相對容易存錢的時代成家立業置產,如今在大致優渥的條件下可以或準備著退休。

那個「黃金年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很多人以感傷的情緒或理性的評估這樣預告著。嬰兒潮世代可安享晚年,消費力強到令精品名牌和養生醫療產業都瞄準銀髮族市場,唯一掛心的正是下一代的前途。平均起薪不到三萬元的年輕人,在承平氣氛和父母呵護下出生,可能有頻繁更換手機、不喝白開水要喝珍珠奶茶甚至星巴克咖啡的生活習慣,如今面對的經濟現實卻異常殘酷。也所以,今天的年輕人不但可能要分享「青貧族」的命運,還有「由奢入儉難」的人生路途要適應,甚至有貧富差距(包括和父母世代的貧富差距)帶來的「相對剝奪感」要去克服。

社會開始注意「青貧族」的議題,而這個世代眼睜睜和「黃金年代」擦身而過,這種對比所產生的問題可能更嚴重。從「靠爸族」如何自立,到健保、退休制的前瞻性規畫,乃至於上一代視下一代為草莓族,下一代氣上一代怎麼還在「占著茅坑」,都會和這種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新代溝」的問題值得思量籌謀。


失業率再惡化 痛苦指數恐飆破八

作者: 洪凱音╱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9月6日 上午5:30

八月物價飛漲、創近四年新高,大批應屆畢業生又投入求職市場,學者預估,主計總處將於本月廿四日公布八月失業率,將比七月惡化,痛苦指數恐怕飆破八%大關。

台灣上次痛苦指數飆破八%,集中在民國九十七年六月至八月,主因是國際油價高漲,該年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甚至飆至五.八一%,痛苦指數九.八七%破表。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八月(CPI)達三.四二%是相當可觀數字,若全球糧食(黃豆、玉米、小麥)短缺、極端氣候似乎快成常態,接下來十二月電價第三波調漲對CPI影響威力更猛,物價上漲壓力會更為沉重。他認為,值得關注的是,若九月失業率該降而未降,不僅經濟成長率全年「保一」(一%)面臨困境,痛苦指數肯定居高不下,台灣恐陷入停滯性通膨危機之下。

「停滯性通膨」意味失業率上升導致產出下降,與物價上揚並存。邱俊榮表示,若痛苦指數上升,且維持一段時間,即是處於停滯性通膨中。

主計總處統計顯示,七月的痛苦指數已達六.七七%,就算八月最新公布的失業率維持在七月四.三一%的水準附近,在最新CPI飆漲三.四二%情況下,「痛苦指數」就來到七.七三%。主計總處預估,八月失業率通常比七月來得高,學者認為八月痛苦指數飆破八%的可能性很高。


北區徵才博覽會 科技.傳產受歡迎

華視 – 2012年9月8日 下午6:58

想要找工作嗎?經濟部北區產業徵才博覽會,在今天開跑了,而現場最受到民眾青睞的,是科技產業和餐飲業,很多求職者,都是大學畢業生,希望能趕快找到工作。

填寫履歷光是想要了解應徵的人,就幾乎要把桌子擠滿了,這裡是科技公司的徵才攤位,許多來應徵的都是剛畢業的學生,不過別以為他們都是,來應徵理工相關類別的工程師,這位來求職的先生,唸的科系可是和工程師沾不上邊,一向受到青睞的科技公司,徵才或許在人數上有稍稍縮減,不過有別於以往今年不僅要徵理工專長,連人文方面的人才也是徵人重點,而近年來觀光相關行業超夯,餐飲企業也廣受求職民眾歡迎,這位小姐原本是會計想轉業到餐飲,就是看中餐飲業相對穩定,還有公司貼出了,馬上應徵立即錄取的字樣,這次一共釋出10224個職缺,就希望能讓求職民眾,有更多機會選到最適合的工作。


打工經驗勝過學歷 55%企業在意

自由時報 2012-9-10 【12:10】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什麼是求職新鮮人脫穎而出的秘訣?yes123求職網「菜鳥VS.老鳥求職調查」發現,打工經驗是關鍵,是企業徵人的首要考量;相較於文憑,企業更重視實務經驗,新鮮人如已確定自己的職場目標,建議多找尋相關打工機會,可替自己的履歷加分。

景氣燈號連續9個藍燈,出口也連續5個月衰退,職場老鳥對於今年畢業生的出路,6成預測比往年不好,yes123求職網公關副理黃玉齡提醒,新鮮人穩定性不夠最讓企業頭大,逾6成企業,對於職場新鮮人穩定性不夠表示不滿,一般來說,任職3個月就有機會調薪,年資滿一年的資歷就可獲認同,求職者可別急著當「跳跳族」。

根據調查,畢業生平均在畢業2個月後,可以找到第一份工作,為了解應屆畢業生畢業滿3個月的求職狀況,yes123求職網近日特別針對職場新鮮人、老鳥,還有企業進行職場狀況調查。

調查發現,超過5成的企業願意聘用畢業生,特別的是,5成5的企業最在乎打工經驗,其次是外表儀態,遠超過大家印象中的學歷科系及專業證照,建議求職者填寫履歷時不妨多加強實務經驗,應有機會為自己的求職路加分,而職場不分老鳥與菜鳥,超過5成丟10封以內的履歷可找到第一份工作。

不過,調查發現應屆求職者相當「薪」酸,企業願意給新的起薪6成以上不到2萬5,碩士起薪則以2萬5到2萬8最多。實務調查則發現,踏入職場後,新鮮人能拿到的薪水,只有1成是她們期待的2萬5到2萬8,薪資落在2萬3到2萬5的最多,將近4成。在薪水不高的情況下,3成新鮮人第一份工作約做1年到2年,近1成則做不到3個月就離職。

新鮮人找第一份工作最重視的條件主要是「工作的發展性」,其次是「薪資」,比例都超過1成3;離職原因則有近2成是因為「工作量跟薪水不成正比」,其次超過1成7認為「公司沒有發展性」。

調查雖發現,7成1的畢業生相當積極,畢業後立即找工作,但結果卻令人失望,因為待業中的比例4成6,比已經上班的4成1還多,也有不到1成的新鮮人在剛上班沒多久就離職,yes123求職網公關副理黃玉齡分析,今年的職場新鮮人平均待業天數,從過去的2個月拉長到3到4個月,反應出景氣不好,求職較過去更辛苦。

黃玉齡建議新鮮人放寬求職條件,先求有再求好,如果待業時間過久,可能會讓企業認為個性不夠積極,保持積極丟履歷的態度,針對單一企業客製化履歷,更能夠讓企業主感受企圖心。


社會新鮮人薪資 比期待少6千

中央社 – 2012年9月13日 下午1:32

(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13日電)台北市勞工局今天公布一項調查,顯示應屆畢業生期待薪資比企業實際給予薪資高,落差達新台幣6123元。

為瞭解台北市勞動市場狀況,勞工局就業服務處在今年4、5月間分別針對「大專校院應屆畢業生」及「台北市企業」為對象辦理就業及僱用意向調查。

就業服務處指出,從就業條件來看,100年企業給應屆畢業生平均薪資為2萬6128元,而應屆畢業生未來進入工作職場平均期待薪資為3萬2251元,兩者落差達6123元。就行業別來看,以「住宿及餐飲業」給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資最低(2萬378元)、「營造業」最高(2萬9265元)。

就工作選擇考量因素方面,應屆畢業生主要考量為「薪資與福利」,其次為「工作穩定性」。也有近4成受訪學生希望選擇的工作能與個人興趣相符,顯示在實質就業條件外,應屆畢業生也希望未來能樂在職場。

另調查結果顯示,100年有36.8%企業有招募新進人員。就行業別來看,主要為服務業,依序包括「住宿及餐飲業」、「金融及保險業」及「其他服務業」。

值得注意的是,「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技藝有關工作人員」及「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等職務別未補滿,原因為「無人應徵或應徵人數太少」,顯示目前勞動市場存在基層及勞力密集工作人力不足現象。

同時,未來一年有15.5%企業預計增加僱用、84.2%維持現狀。其中預計增加僱用行業主要有「批發及零售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及「金融保險業」。1010913


90後向貧走、向富走?不知窮滋味卻碰到爛時代

作者: 撰文:施堤盈 | Money 錢 – 2012年9月7日 下午12:51

90後來了!今年,是一九九O年出生的這一代正式大量踏入職場的第1年,從窮滋味的他們,卻碰到整體大環「向下走」:高失業率、爛景氣...等於挑戰才要開始,他們的生命歷程成:富裕上半生、貧窮下半生呢?

一位銀行經理的兒子,去年大學畢業外出工作,薪水2.5萬元,老爸再加碼2.5萬元,問這位老爸:兒子是不是住外面? 2.5萬元不夠用嗎?得到的答案是:「沒有啊!兒子住家裡,但我如果不加碼2.5萬元,兒子不願意為了區區的2.5萬元外出工作。為了不想他無所事事,整天待在家裡打電動,所以只好加碼。

在一場「年輕世代就業意願及機會」的焦點團體問答中,某位就讀國立大學的學生跟提問人有如下的對話:

問:現在工作會不好找嗎?

答: 不會啊!但是薪水不錯的好工作不太好找。

問:薪水多少才是不錯?

答:至少3.5萬元吧!

問:如果沒有3.5萬元的工作怎麼辦呢?

答:那就出國啊!

問:家裡有能力支付你出國的費用?同學微笑點頭。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在一場論壇中提到,最近他的秘書面試一個年輕人,這位年輕人直率的說:「我非常講究生活品質,不能加班。這一席話讓他思索,下一代生命的意義是在享受生活嗎?如果曾經為了生活流血流汗,享受是應該的;但如果你只有24歲,憑什麼呢?」何飛鵬反問。

賺錢沒迫切感 延畢是為逃避?

10年前,當80後(大陸用語,指1980年代出生者)或我們慣稱的7年級生進入職場時,一時間「草莓族」的形容詞滿天飛,他們被標記為「一群抗壓性差、無法吃苦耐勞的世代」。很快的,第1批90後、或稱8年級生,也要從今年起陸續加入工作行列,繼「草莓」之後,用什麼「水果」形容這個世代呢?

時,一時間「草莓族」的形容詞滿天飛,他們被標記為「一群抗壓性差、無法吃苦耐勞的世代」。很快的,第1批90後、或稱8年級生,也要從今年起陸續加入工作行列,繼「草莓」之後,用什麼「水果」形容這個世代呢?有人說是比草莓更碰不得的「水蜜桃」。

說起水蜜桃的生長環境,那可不馬虎,必須好山好水、日照充足,為免昆蟲、鳥類啄食,還得顆顆套袋,加上水蜜桃容易碰傷,所以貯運過程也要小心呵護,總之,它們就是嬌嫩。

90後的成長環境何嘗不是充滿了照顧與呵護?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古允文分析,80、90後的年輕人,是1960~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後才出生的世代,由於經濟發展已到一個程度,因此沒嚐過貧窮的滋味。「但我要講,沒見過50年代的苦,是幸也是不幸。」

只是,優渥的環境難免形塑出一種氛圍:不用那麼積極工作、賺錢沒那麼迫切。這樣的氛圍今年來到最高點,根據教育部統計,100學年度大專院校學生延畢人數達5萬4000多人,公立大學比私立大學嚴重,而全國第1學府——台灣大學更是拿下No.1,平均每4人就有1人延畢。

延畢是為了什麼? 「探索自我」是經常聽到的答案,就業情報媒體事業群總監臧聲遠觀察,許多延畢的台大學生是為了追求多元化的人生,這群同學可能是為了修習2~3個學位而延畢,他就曾見過一位女同學,延畢1年卻同時拿了3個學位:圖書館、國際企業與會計。

但不否認,更多的延畢是為了逃避。有個大學生這樣說:我們不是害怕畢不了業,而是害怕畢業。一語道出了對於就業環境不友善的高度疑慮。因為害怕畢業即失業,所以人人都想再進修,考得上就去念研究所,考不上就轉到研究所補習班

問題是,研究所畢業後就海闊天空嗎?知名作家小野近期的一篇文章寫到,女兒拿到義大利米蘭工業設計學院的碩士文憑回到台灣,找工作到處碰壁,後來她試著不寫最高學歷,一再降低對薪資的要求,還是沒機會。

收入減、經濟低成長 爛時代來了!

他痛陳,年輕人生在這樣一個爛時代,已經夠倒楣了,多給他們一些機會和舞台吧!是的,這是一個爛時代,「從8年級生的整個生涯來看,我是高度的悲觀。」臧聲遠很坦白的說,人類的歷史不一定是向前進,目前美國中產階級的薪水已經倒退到1970年代,中產階級貧窮化是全球的現象。

其實我們已經見到,年輕人面臨的環境是:收入倒退、政府財政吃緊導致加稅頻頻、物價持續升高。如果再加上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金融風暴,環境就更險惡了,因為中高齡民眾的財富,每每因為風暴來襲被大規模摧毀,當期待的退休金沒了,只好與年輕人搶飯碗,爛時代確實降臨。


年輕人找工作/窩在家當宅男…

【聯合報╱孟琪/自由業(高雄市)】2012.09.13 02:45 am

最近很多年輕人投入職場,有些父母陪著應徵,希望小孩順利進入職場,我想到表姊的小孩。

退伍後,侄子窩在家裡除吃飯外就是上網,剛開始不以為意,因為侄子說已經在人力銀行投遞履歷了,在等回音。誰知這一等就是一年,表姊夫妻急了,問他:快一年多,沒有廠商回信請你去應徵嗎?侄子說:有啊!可是我覺得工作性質不適合,有的公司福利制度不夠健全,所以我還在等待適合的工作。話畢轉身回房關上房門!

日子匆匆而過,侄子仍然宅在家裡,工作遙遙無期,有天表姊看報紙說很多大公司都缺人,於是又提出工作的事情,誰知兒子丟出一句話:我覺得學歷不夠,所以我決定考研究所繼續念書!兒子要讀書父母能說什麼!只能資助兒子念書。

那天在婚宴場合看到表姊夫婦,談起侄子,表姊嘆了一口氣說:「前些日子我兒子說碩士已讀畢要再續攻博士,已經快卅歲的人呢!可是他說要讀書我能說反對嗎?」我只能安慰她說:兒孫自有兒孫的想法!妳就不要操煩啦!表姊一臉無奈的苦笑,眼神裡卻有著無措的茫然!


宅男不工作/父母崇尚文憑 要怪誰?

【聯合報╱李月治/上班族(台北市)】2012.09.14 02:34 am

拜讀十三日「窩在家裡當宅男」一文,同事的兒子也是類似的情形,退伍後,一直找不到他認為滿意的工作賦閒在家,後來決定報考研究所,現正準備開學。

同事擔心地說,兒子研究所讀的是數學,將來也不知能不能找到工作?剛好這幾天媒體報導,北市水電工缺很大,薪水也不錯。我把這則新聞告訴同事,並對同事說,年輕人只要肯吃苦,可以去學一技之長,勝過一紙文憑。不料同事聽完,很不屑地說:「我栽培他書讀那麼高,怎麼可能讓他去做水電工?從小我就要他好好讀書,將來才能穿皮鞋坐辦公室,不要像他老爸一樣當黑手,每天做得一身髒汙。」

我一時無言。同事一方面擔心兒子的未來,一方面又不想讓兒子,去學她認為較底層的工作,歸根究柢,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作祟。

其實,我們在責備現在的孩子是草莓族、啃老族的時候,不妨想想,造成這些失落世代,除了大環境的因素,父母是不是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呢?


宅男不工作/別逃避「社會」這所學校

【聯合報╱張寶珠/高職教師(台中市)】2012.09.14 02:34 am

拜讀十三日「窩在家裡當宅男」一文,感慨不已,社會不也是一所學校嗎。我想起了我那些身心障礙的學生們,他們每周三天到職場實習,兩天回學校上課。

他們實習的職場,包括餐盒工廠、麵包店、洗車場、工業區、麵條工廠、超市、便利商店等,看到他們在職場認真工作的模樣,雖然動作及反應慢了些,但他們都很願意、也很認真地學習。

這些實習並沒有薪水,是去職場學習工作技能及工作態度,回到學校雖然多少都會講講工作的辛苦處,但看得出來,他們學到很多,也知道唯有認真學習,才有獨立自主的一天,才能夠自食其力。

在此勉勵年輕人,千萬不要為了逃避工作,而不敢面對社會這所學校。如果社會上只剩某些少數的行業,許多工作都沒有人做了,那我們恐怕也無法做好自己的工作。


80歲挑磚砌牆 養家中宅男

【聯合報╱賽夏客/國小校長(苗縣頭份)】2012.09.15 02:53 am

最近大家熱烈討論「窩在家裡當宅男」一文,我倒比較關心其父母肩膀上的重擔何時能卸下?

學校進行校舍補強工程,工人年紀幾乎都已過半百,其中最年長的是八十多歲,身子雖還硬朗,挑磚砌牆還能勝任,但歲月是騙不了人的,從他們微駝的背影中,我瞥見顫抖的腳步。

我好奇地問領班:「這些老年人雖然工作熟練,但為何不引年輕人進來,一來傳承專業技巧,二來減輕失業率。」

工頭苦笑說:「你以為年輕人這麼容易找啊?他們寧願去加油站當服務生,也不願意嘗試這種粗重的工作;而這些上了年紀的阿伯,也迫於無奈,他們賺的辛苦錢,還要養失業宅在家的孩子,你說,他們的肩膀會比挑磚頭還輕嗎?」

我聽了心中一陣酸楚,很不捨,也很惶恐;我們社會碩果僅存的這一批艱苦卓絕的勞動者,都是最寶貴的人力資產,他們生長在台灣動盪的年代,度過最慘澹的歲月,養成他們認命與堅毅不拔的性格,至今還鞠躬盡瘁,努力不懈地打拚;而生長在「台灣錢淹腳目」的孩子,卻繼續吸乾他們所提供的剩餘價值,不思面對不景氣的衝擊,我們的希望在哪裡?

失業率不斷攀升,各界要求政府應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然而社會還有許多工作,真的等不到人,若大家的價值觀不調整,工作失衡現象會繼續擴大,才是令人擔憂啊!


韓啃老族增多:寧願“寄生”不願“蝸居”

朝鮮日報記者 Lee Jun-u (2012.09.14 11:55)

“沒有一定要結婚的想法。結婚的話生活質量可能會明顯下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更好。”

在首爾江南一家進口車賣場工作的李先生(36歲),目前住在位於龍山區東部二村洞的父母家里。每個周末他都會在江南與女友看電影、兜風,享受約會。雖然周圍的人問“何時結婚”,但他卻沒有結婚的想法。

李先生說:“現在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才能住在好的小區,並享受文化生活。但如果結婚,這些都會成為泡影。如果父母給予幫助那當然很好,但父親把退休金都賠在了股票上,幾乎沒錢了。”

李先生對已結婚的朋友怎麼看?他說:“對父母給買房結婚的朋友,當然很羡慕。如果不是這樣,感覺不結婚更好。周圍為了還貸而辛苦的人太多了。明明知道結婚後會因債務而痛苦不已,為什麼還要選擇結婚?”

在首爾永登浦區大戶型公寓(165平方米)和父母一起生活的上班族車小姐(32歲)也類似。雖然在銀行工作的男友催促車小姐結婚,但她卻說“還沒有這個想法”。車小姐認為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舒服,她說:“去過已經結婚的朋友家裡,因為房子太小感到很難受。”就是說,更喜歡在寬敞的屋子裡吃著母親做的飯生活。

韓國“啃老族”正在增多。這些人因未能準備新房或不願為準備新房而受苦,接近四十歲了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的婚姻觀是“與其費勁結婚而受苦,還不如不結”,與老一代完全不同。

這些人的特征之一是,認為作為獨立的大人倒不如以“年紀大的孩子”生活下去更好。除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情況以外,還有雖然自己單獨生活,但依然受到父母幫助照顧的情況。

成長在光州市的朴先生(31歲)畢業於首爾大學後在韓國最好的證券公司工作已有3年時間。朴先生完全沒有結婚的想法。因為生活在故鄉的父母不可能資助結婚費用。雖然自己攢了6000萬韓元,但在首爾任何地方也找不到新房。他說:“如果結婚需要貸款1億韓元以上,然後就要一直成為‘貸款的奴隸’生活下去。“

高麗大學社會系玄澤秀(音)教授表示:“最近的年輕人中,大部分都在父母身邊豐衣足食地成長,幾乎沒有經歷過經濟困難。在面對出生以來的第一次經濟困難時依靠父母,從另一種角度來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首爾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郭錦珠表示:“雖然無法離開父母的子女本身存在問題,但不能讓子女離開自己的父母也有責任。”

關鍵詞:寄生單身/啃老族

寄生單身是在上世紀90年代陷入長期蕭條的日本首次流行的新詞,指的是,雖然已經過了需要獨立的年齡,但由於就業難和房價上漲,比起經濟上的獨立,更希望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節省生活費,維持目前生活水平的年輕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