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8-3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8| 評論數: 0 |原作者: (胡俊鋒/台大陸生)
來台已經近兩年,因為在台旅居的緣故,也引來了周邊一些朋友來台玩樂,已經不知道接待過多少波來台的友人,只是依稀記得,在他們口中都有著相同的慨歎,「原來,中國人的日子也能夠過得如此的幸福。」
細細想來,數著這些年走過的地方,到過的城市,確實是難得有如台灣這般,可堪稱得上幸福之域。
同樣都是華人所在的地方,香港,徹夜的喧囂讓人沉浮在躁動的燈紅酒綠之間,在繁華的商業都會中,多了些腳步的匆匆,少了些文化的底蘊;澳門,榮貴的賭城讓人迷失在飄幻的紙醉金迷之間,在霓虹的華彩街巷裡,多了些精神的恍惚,少了些日子的淡泊。
中國大陸,新亮的高樓讓人攀爬在急進的如夢如幻之間,在紅旗的中央廣場上,多了些近功的急利,少了些文禮的謙卑;台灣,古舊的都會讓人落入在閒適的小確幸裡,在窄小的巷弄街道邊,多了些怡然的自得,少了些莽撞的粗俗。每個地方都有著各自的獨特之處,不好也不壞,只是於生活而言,台灣的這份「恰恰好」,在我看來,便是一種幸福。
生活的幸福,或許本就不是豐衣足食所能達成的,而正是這種「恰恰好」的感覺,不論是香港澳門,還是中國大陸,現代工業的急速發展帶來了社會經濟的突飛猛進,似乎看起來人們有錢了,只要心之所欲無不可買,卻唯獨買不了這份「恰恰好」的幸福,唯獨沒有帶來社會幸福感的提高。
我們往往陷入迷思,以為什麼都是要最好便是好,卻忘了生活的「恰恰好」正是古人一直在教誨我們的中庸之道,不暴不增,有盈有虧,有圓有缺,有生有死,有喜有嗔,雖不滿全,卻更是從容與自在,它使用人生各種的色譜均勻地塗滿一個願,但又留著完美的瑕疵。這或許也是台灣生活裡最有質感的幸福哲學,最起碼台灣教會了我「恰恰好」的生活,不快亦不慢,不急亦不遲,鬆弛有道,把心回歸到人的生活裡。
如果問我,台灣人最讓人垂涎三尺的「恰恰好」幸福是什麼?我想,應該是它無處不在的書香味,到哪裡都能夠尋得一書香處,有新書,亦有舊書,有商業書,亦有文化書,不多也不少,種類多樣,任君挑選。
每每在閒來無事不知如何打發時光的日子,我都喜歡走出房門,各種書局都是好的去處,書局裡也有著舒適的環境,讓人或坐或站,均可安心閱書,不用擔心他人的妨礙與店員的驅趕。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失眠的我最愛去的便是到附近的誠品書局席地而坐,伴著夜月,獨自在書局裡,沉醉在文字間,再也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了。
在失眠的月夜裡,在無聊的日子裡,身邊都有一個誠品,都有一個書局陪著你度過,化焦躁為安詳,化不安為寧靜,正因著這般「恰恰好」,這座城,就有這一股撫慰人靈魂的力量;這座城市的燈光,不亮也不暗,就這樣「恰恰好」照亮了前進的道路,更「恰恰好」溫暖著行走的靈魂。
黑頭仔彌足珍貴
2013-8-2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85| 評論數: 0
@傅瑞琪kiki_BMY:北門車站,走一點就是嘉義機車庫,現在是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阿里山的小火車在這裡展示。側面是機車修理廠,不可以進入的,只可以參觀這些蒸汽火車,有不少蒸汽火車,很有歷史的23號。幾個帶著小朋友的家長在這裡讓孩子跟23號合影。這種被火車迷暱稱為「黑頭仔」的蒸汽小火車,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已經停產,因此彌足珍貴。
在海邊買個小房子
2013-8-3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6| 評論數: 0
@傅瑞琪kiki_BMY:旗津島燈塔,裡面展示著各種燈塔模型和照片。因為要爬一點點的山路,上來的人不是太多。燈塔一側的觀景台,這裡可以看到整個旗津島,各種色彩造型的房子。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在海邊買一個小房子,在那裡直到終老。
對父輩最好的紀念
2013-8-3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8| 評論數: 0 |原作者: (徐春平/廣東廣州天河區政協副主席)
2013年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89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大時代的丹青史記──黃埔軍校教官梁鼎銘、梁又銘、梁中銘文物展」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開幕。應梁政均先生之邀,我參加了開幕式。梁又銘是梁政均的父親,梁鼎銘是其伯父、梁中銘是其叔父。梁政均先生告訴我,他剛在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梁又銘抗戰時期畫作展」,結束後即趕來廣州舉辦這個展覽。
梁政均先生是美國中華藝術學會顧問、梁又銘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梁又銘(1906-1984)的獨子,在族中排十二,故人稱十二先生。梁又銘與梁中銘是孿生兄弟,與其兄梁鼎銘長期在國民黨軍事部門從事美術工作,堪稱軍史畫家,尤以抗日題材而名重於世。
我與梁政均先生的認識,是在2012年的5月22日,我應邀參加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的「梁又銘、梁政均書畫學術座談會」。在這個座談會的前幾天,我參觀了在省博舉行的「薪火相傳──梁又銘、梁政均書畫展」。我發現,這個書畫展雖有梁又銘先生抗戰題材的作品,但卻沒有他最早期的抗戰宣傳畫。筆者好事,參觀後留言:我有梁又銘先生最早期的抗戰宣傳畫,可無償提供展出。如有意可與我聯繫,並留下聯繫電話。
幾天後,省博的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我,說梁政均先生邀請我參加他們父子書畫學術座談會,並希望我能把他父親的作品帶來。於是,我便有了與梁政均先生的第一次見面。
梁又銘,廣東順德人,自幼隨兄學畫,1920年代末投筆從戎,1927年任黃埔軍校《革命畫報》主編,1929年主編國民政府《中央畫刊》,抗戰後任航空委員會《中國的空軍》出版社藝術主編。在其藝術生涯中,創作了大量的水墨抗戰人物畫和宣傳畫。1949年到台灣。
多年前,我尋到民國21年(1932)9月13日、10月4日、10月14日的《中央畫刊》,該畫報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編印。由於時值「九一八」事件發生前後不久,所以這3張《中央畫刊》所刊登的照片及宣傳畫,全部是揭露日本侵略者侵華暴行,和宣傳發動全國民眾抗日的題材。在宣傳畫中,署名又銘和中銘的最多、最突出。其中又銘的有3幅:《觸目驚心》、《莫遲疑!莫退縮》、《國將亡了!同胞快起來》,且都在頭版頭條,其中有兩幅還占了頭版整版。中銘的有4幅:《國人速醒》、《誓死保衛國旗》《與其束手待斃,如何抗仇就義》、《同胞速起救國》。
梁政均先生看了這3張《中央畫刊》,十分高興,告訴我這7幅畫是他父親和中銘叔畫的,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在座談會上,我提出個人看法,這7張抗戰宣傳畫,應是梁又銘、梁中銘最早的抗戰題材的作品,同時,在抗戰題材的畫史上,也應是最早的,因為,這7幅作品,都是在「九一八」事件發生前後的一個月內創作的。因此,彌足珍貴。當年,梁又銘、梁中銘創作這7幅抗戰宣傳畫,年僅26歲,能夠創作出主題如此深刻的抗戰宣傳畫,實在令人讚歎。這也驗了「英雄自古出少年」這句話,時勢造英雄。
記得那天在黃埔軍校參觀完梁鼎銘、梁又銘、梁中銘文物展後,我與梁政均先生道別,說了句,選擇在今天開幕,是個好日子。因為今天恰是父親節,這是梁政均先生對父輩最好的紀念。
碰到怪叔叔
2013-9-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4| 評論數: 0
@傅瑞琪kiki_BMY:在經過古鎮中間時,停在路邊看地圖,突然路邊一個大叔跳上我車子後座,問我去哪裡,他就去哪裡,讓我載他。我還沒轉過頭,就先看到了旁邊出租司機大叔表情變得很嚴肅。司機大叔立馬讓坐在我後座的人下車:妹妹車子載不了你,趕緊下來。坐在後座的人還有些不甘心的問我:你會不會騎車啊。不過還是下了車子。司機大叔走過來說:再有這樣就去報警。謝過大叔,這也是唯一一次碰到怪叔叔。
大陸人的正體字困惑
2013-9-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2| 評論數: 0 |原作者: (李國政/加籍陸僑專欄作家)
作為大陸人,從小接觸的就是簡化字,對正體字概念模糊。1990年代初接觸到台灣媒體,便開始學習和盡量使用正體字,自認已非常熟悉了,卻不料20多年過去,還有很多誤解,至今仍會時不時搞錯。對正體字的不解,是兩岸文化差異之一。
正、簡字混淆鬧誤會最有名例子是「面」「麵」不分。在正體字裡,「面」與「麵」是不同的字,「面」有多重含義,其中之一是「臉部」,但沒有一個含義是用小麥製作的食品「麵」。故大陸把「麵」簡化成「面」,把「吃麵」寫成「吃面」,台灣人看了會大吃一驚﹕吃「臉」?
另一個有名例子是「發」「髮」不分,體現出大陸人不擅使用正體字。大陸把「發」和「髮」都簡化成「发」,「頭髮」變成「头发」,如果要回復成正體字,「头」還好,正體後只有一個「頭」,但「发」的正體有「發」和「髮」兩字相混,於是就出現「頭發」、「洗發」、「披肩長發」,台灣人看了一頭霧水。
「面」「麵」不分和「發」「髮」不分代表了「正體字困惑」的一個類型﹕「兩字合一」乃至「多字合一」﹕拿一個筆畫簡單的字作簡化「原型」,把另一個同音但筆畫繁複的字簡化成這個字,而不管此兩字原本的含義有何不同,如「面」「麵」;「松」「鬆」;「征」「徵」;「里」「裏」;「后」「後」;「斗」「鬥」;「划」「畫」;「奸」「姦」……,或另行製造一個全新的簡化字去替代原先的正體字,如「发」替換「發」和「髮」、「苏」替換「蘇」和「甦」……。
如此簡化的後果,一是在「簡化字」的層面鬧誤會,如「吃面」;二是在試圖回復成正體字時搞笑話,除了「頭發」,還有如「松壽樓」,「松壽」的本意是「松樹般長久的壽命」。但「鬆」的簡化字也是「松」,故在處理簡化字的「松寿楼」時,既然「寿楼」要正體成「壽樓」,則「松」不也該是「鬆」?於是變成「鬆壽樓」──豈不是「鬆動」壽命的意思嗎?含義全反了。
「征」「徵」亦然。本來,「征」是「討伐」、「徵」是「招募」,兩字含義不同很分明。但大陸「徵」的簡化字就是「征」,故沒有「徵兵」,只有「征兵」。結果,某古裝電視劇的戰爭場面,明明亮出的該是「征」旗,但為了體現古代使用的是正體字,便刻意把「征」改成「徵」,讓人啼笑皆非:不是要「討伐」敵人嗎?怎麼變成在陣前向敵人「招募」了?還有如「苏」「蘇」「甦」不分,「苏联」成「甦聯」、「苏貞昌」成「甦貞昌」;「里」「裏」不分,慣用的外國地名「素里」成「素裏」、「里昂」成「裏昂」;「划」「畫」不分,「划船」成「畫船」……
以上問題,有些是電腦轉化的結果。現在的中文電腦軟體都有「簡正」互相轉換功能,反之亦然。依我觀察,台灣版軟體的「簡正轉化」比較正確,不會有「甦聯」、「裏昂」出現,但大陸的軟體功能缺陷嚴重,經常出現本文列舉的錯誤,這反映出大陸軟體編寫人員正體字知識不足。
另外一個類型是本來兩個正體字的意思就比較接近或重疊,兩字既有混用的時候,也有清晰區別,但一簡化,區別也就搞混了,如「盪」「蕩」兩字,全簡化成「荡」,原來的「盪」和「蕩」有什麼區別,只學簡化字的無從知曉,自然也用不準。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前文列出的「奸」「姦」;「后」「後」……之中。正體字是中國文化的「根」,但學好它要比想像的不易,需格外下功夫。
終於明白為何周董生在這
2013-9-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0| 評論數: 0 |原作者: (謝昱/大陸中山大學學生.輔大交流生)
從小,就聽說你的美麗。印象中,你是一位妙齡女子,阿里山是你曼妙的身段,日月潭是你迷人的裙裳;你是一隻八音盒,總有唱不完的好聽的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印象中,你是一個神祕的娛樂工廠,堪稱「東方好萊塢」……關於你的印象,自童年起便不缺乏,可是,我不曾親近你,以至於對你的美麗只停留在表面。
現在我終於有機會來到你身邊!出行前,我特意「清空」過去對你的種種印象和想像,我希望帶著一張白紙,請你親自描繪你自己。
原來我離你並不遠,僅僅一小時40分的航程!當我真正地走進你時,台灣,我不禁有許多話想對你說。
台灣,我想對你說,你的不拘小節著實讓我驚訝!
一小時前,我在廣州白雲機場,海關引導員──一位制服美女引導我排隊等候安檢。她濃眉大眼,抹了點淡妝,白衣黑褲,齊耳短髮,雖然聲音甜美,但標準的國際微笑之下,難免給人一種嚴肅之感。放眼四周,這裡工作人員的裝束是清一色地整齊,尤其是女安檢員,或是高盤髮髻,或是齊耳短髮,言談間絕無閒話,無處不顯露嚴謹統一之美。
一小時後,我降落在台北機場。入境口,一位制服美女在維持秩序。燙著大波浪的披肩長髮略微染了點金黃,抹了點彩妝,白裙藍衣,乍一看還真誤以為是西門町的美女!「小姐,請在這等候哦。歡迎你到台灣來,你是第一次來嗎……」燦爛的微笑,親切的問候和關心,讓我心中的陌生感和拘束感頓時消失。我驚訝地發現,這裡的工作人員雖有統一的制服,但裝束間不乏各自的特色,統一之中不乏個性之美,嚴謹之餘又不拘小節!
台灣,我想對你說,你的創意是在無限!
且不說西門紅樓裡琳琅滿目的創意品、巷口間天馬行空的塗鴉、誠品書店裡各式各樣讓人眼花撩亂的創意明信片;艋舺巷口那坐在蹺蹺板上的拉著二胡的鹹蛋超人、故宮裡特有意思的清明上河圖玩具,那一系列關於佛教和媽祖的卡通書籤,已經足以讓人感歎不已!
是什麼力量讓你如此富有創意?你可以把嚴肅的宗教象徵變得生動有趣;可以把古板的文物變得趣味無限。似乎,你很善於駕馭文化,在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找尋到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從而達到文化在時空上的完美契合。
或許是自由吧,思想的開放與自由。你不輕易拒絕其他文化的生根發芽。也正是在各種文化的碰撞磨合中,你學會了包容。在這些文化的融合中,你醞釀出無限的創意。我深深地感觸到,你是藝術青年所嚮往之地,在這裡,可以找尋到無限的靈感。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周杰倫,三毛,幾米會出現在這裡。
台灣,我想對你說,你的現代化程度之高讓我讚歎不已。
高鐵,捷運……立體式的交通系統再一次告訴我交通是經濟發展命脈這個硬道理。101大樓的世界最快恆壓電梯,再一次告訴我你無盡的發展潛力。
相聚的時間總是那樣短促,轉眼便是分別時。
透過雲層,我再一次看到你美麗的倩影。原來,除了那景,那歌,你還有許多許多的美麗!
只是,我悵惘,什麼時候我還能再與你相會呢?
大陸人民才苦
2013-9-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7| 評論數: 0 |原作者: 【編輯:張芷雁】
貴地95無鉛汽油調價後價格每升人民幣7.4元,相比大陸97號汽油調價後每升8.1元的價格要便宜0.7元!大陸人民才是苦啊。 (殘世愚言/廣東)
亡羊補牢猶未晚
蔡英文說民進黨應該加強兩岸公民社會的交流。民進黨這才回過味來!兩岸強弱明顯,又難捨難分,福禍相依,台灣只有推進大陸的社會力量建設,才能保持自己的和平!只有人民大眾才是真正熱愛和平的!蔡英文亡羊補牢,還不晚!(君子有道/河北)
真的是民富
台灣公布國富統計,但被台灣人批太扯了。不過我感覺,台灣真的是民富,我接觸到的人,感覺每家經濟都挺不錯的。就連一個開家庭美髮室的媽媽,她兒子炒期貨賠了,她拿出800萬台幣給兒子還債。市場上賣菜的攤販,有看到開奔馳(Benz)的。(汪皮皮Ella/北京)
鼠目寸光
有台灣媒體說拍婚紗的風潮,從台灣席捲大陸。西化生活最早開始的地方是上海,然後是香港、台灣。台媒之前還說大陸人學台灣人坐月子,坐月子文化中國人不知道有了幾千年了,台媒和韓媒一樣,一樣喜歡自慰,韓媒喜歡自慰歷史,台媒喜歡自慰台灣之光,都是鼠目寸光,以為世界圍著它轉。(Leunghi/廣東)
保護幼兒發展
台灣禁6歲以下兒童上英語課,有這種保護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反對超前教育的意識是很好的。
(詩教-王立華/北京)
真正的心曠神怡
2013-9-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6| 評論數: 0
@情況呢就是這麼個情況:台灣南投的溪頭原始森林,當年日本人把它作為東京帝大的實驗林,小火車一直沒有開進去,免遭砍伐,得以完整保留。現在成為台灣大學的實驗林基地。台大架設了觀察林冠層生態、約8層樓高的空中走廊。穿梭在參天古木林,呼吸著新鮮到有甜味的溼漉漉的空氣,真正體會什麼叫心曠神怡。
最難忘的信任和友善(上)
2013-9-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5| 評論數: 0 |原作者: (黎勇/深圳媒體人)
從台灣回來後,常有人問我:在台灣3個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我的回答是:不是美景,不是美食,更不是美女,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友善。
在地鐵、公交、銀行、車站等人多的公共場所,大陸同胞常有這樣的經驗:當一個人因為擁擠靠近另一個陌生人時,被靠近的那個人常會下意識地將隨身帶的包往自己身上拉一拉。這個小動作,表面上似乎是為了給對方讓出空間,實際上暗含著一種敵意──把身邊的每一個陌生人都當作壞人,防止被壞人偷和搶。在大陸,警惕和戒備之心早已深入「人民群眾」的骨髓。這固然是因為,生活在大陸的民眾,長期以來身邊盜賊太多,在惡劣的治安環境下,養成了一種自然而然保護自己的習慣。但,這樣的動作,多少會讓人感到心裡不舒服。因為生活中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小偷和劫匪。如果把每個陌生人都當作小偷,對每個不認識的人都充滿戒備,人與人之間,何來相互的信任?
在台灣,我很少看到這樣的景象。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信任從未泯滅。
在台北,在高雄,或是偏遠的台東,坐上計程車,告訴你想去的地方,不用擔心計程車司機會繞路,他一定會用最快的時間、以最短的路程,將你送達目的地。或許這與台灣嚴格的計程車監管機制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有關,但也無可否認,在這個人與人之間十分友善的社會裡,台灣計程車司機的心沒有變壞,他們很「單純」,不會動「歪心思」。當乘客對司機充滿信任,請相信,司機一定會對得起這份信任。
一次,我和一群大陸駐台記者從台東福岡碼頭打車去市區,車行到中途,某位記者突然對計程車司機大光其火。他認為司機繞了遠路,沒有按他要求的路線走,且懷疑司機從給我們推薦的酒店中拿回扣。司機似乎很委屈,解釋了幾句,更激起了這位記者大哥的怒火,開始出言不遜。司機趕緊按他的要求停了車。事後,我和這位記者騎著自行車沿原路考察,發現計程車司機確實並未繞道,而他推薦給我們的那家酒店,也真的是附近酒店中性價比最好的。這位記者後來向我承認,他錯怪了司機。
我曾聽一位台灣作家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從桃園機場乘計程車回家,碰到一名剛剛搭載了大陸遊客到機場的司機,司機一路向他傾訴,大陸遊客懷疑他來機場的路上繞了路,一路上都在罵他,但他真的沒繞。因為解釋不清,司機委屈得快要哭出來。
把在一個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的社會裡獲得的處世經驗,帶到一個充滿互信的社會裡,難免產生這樣的錯位。這是我經此幾事之後的總結和體悟。事實上,在台灣,只要我們放下戒備,便能收穫許多友情。
一位67歲的台灣陸軍退役少將劉以善,現在已是我的忘年交。很多人問我,你剛到台灣才十幾天,在台灣無親無故也無朋友,你是怎麼認識這麼多人的?我說,如果我說是在街上問路認識的,你會相信嗎?可能以大陸人的思維難以想像:像我這樣一個外來客,在台北街頭向一位路人問路,而恰巧遇到的是一位將軍,他不但沒有擺著官架子冷漠以待,反而放下將軍之尊熱情給我指路,還主動留下電話,邀我有空時去聊天、吃飯,事後又隔三差五給我打電話噓寒問暖,把我介紹給他的家人和朋友。劉將軍出身行伍世家,父親是從大陸來台灣的老兵。或許他有很深的大陸情結,但是,如果沒有人與人間的相互信任,他怎麼會信賴我這個才剛剛認識的大陸人?又怎會將很多他不足為外人道的家事和人生經歷鉅細無遺地告訴我?
最難忘的信任和友善(下)
2013-9-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7| 評論數: 0 |原作者: (全文完)(黎勇/深圳媒體人)
另一位朋友羅女士是我的鄰居。有一天,我們在公寓的電梯裡偶然碰見,隨意聊了幾句。她聽說我剛來台灣,臨走時囑咐我:「你以後要到哪裡去玩,隨時打電話給我,我開車送你去!」當時僅是一面之交,我當然不敢隨便麻煩她。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她又碰到我,責怪我沒找她:「沒關係的,你要去哪兒,先告訴我,我有時間、有車,送你去很方便!」她熱情地邀我到她家裡去做客,參觀她的家。她問我有沒什麼困難需要她幫忙,結果我隨口說了一件小事,她連著幫我忙了兩天。我返回深圳前,她特意跑到特產店裡,去買了一盒熱騰騰的台灣老婆餅讓我帶回。後來我還托她幫我快遞一件物品,說好寄到深圳後由我付費,但物品寄到時,她已搶先將不菲的快遞費付了。
在綠島,有一次,我騎著自行車環島遊。面對美景,我得意忘形,一隻手騎車,一隻手拍照,結果從一個坡路上急衝下來,連人帶車摔倒在綠島監獄門前。當時當地一家小店的女店主正帶著客人騎機車到此處,見狀急忙跑過來將我扶起。她見我的腳扭傷了,讓我不要動,她回家去拿跌打損傷藥,全然不顧她還帶著客人。我阻止了她。等了一會兒,腳傷略有好轉,我繼續上路。她便一路給我介紹路況,介紹沿途風景,還告訴我她的小店地址,讓我需要藥時去店裡找她。
「我不會要你住店,不會要你租車,也不會向你收藥錢。」她說。她知道,從一個赤裸裸的只有利益交換的社會裡過來的人,最容易把她誤解成什麼人。她特別想向我強調這一點,但我早已認識到這是她本真的善良。
對待大陸的情感和政治立場,並不是台灣朋友待人信任和友善的前提。我深深地領悟到,這種自然生發的人性、教養和文明,與政治毫無關係。在立法院門口一個長期占據路邊停車位開展抗議活動的棚子裡,我曾和一名抗議者聊天。他並不是一個政治立場傾向大陸的人士,甚至是一名以大陸官方觀點看來有些「反動」的人士。但這並不妨礙我們作為普通人之間的互相尊重與信任。我們聊得很愉快。過了很久之後的一天,他打電話給我,問我是否需要幫助。他說:「認識你很高興。在台灣,如果你有搞不定的事情,隨時找我!」
在台灣,我接觸最多的還是政界、學界與媒體界的朋友。雖然短短幾個月的駐點採訪,我很難與他們展開太多深入的交流,但這些位階不同、性格各異的朋友們,也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深圳已經快3個月,在臉書上,在微博上,在網絡上,在電話中,我和台灣朋友們隔不斷的聯繫,翻過那堵無形的網路防火牆,跨過那灣淺淺的海峽,仍在延續。
《自由行看台灣微網誌》《綠島小夜曲》情節
2013-9-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6| 評論數: 0
@傅瑞琪kiki_BMY:到了台東,我先選擇去了綠島,至少去一個離島,這是這次的一個想法。在澎湖、綠島、蘭嶼之間糾結很久後,選擇了相對較近的綠島,也許是《綠島小夜曲》的原因在作祟。船停靠綠島後,有很多租車點,還有民宿接待點。機車相對方便,也有電動腳踏車。騎車往綠島最繁華的一小段商業區騎去,大哥的故事,牢飯、便利商店、綠島郵局……都集中在這裡。
用心去做每一件事
2013-9-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 評論數: 0 |原作者: (易小華/廣州暨南大學文學院研究生)
台灣第一印象,從長榮航空開始。那是我第一次面對面收聽「台灣腔」,面對空姐柔聲細語的「記得綁好安全帶喔」、「小心燙哦」、「好的,請等一下喲」,那種受寵若驚以致坐立不安的感覺,至今記憶猶新。
有人說台灣人說話很「嗲」,太誇張,但在台生活一個月後我深深體會到,那絕不是一種用以裝飾文明,彰顯禮貌的表面功夫,而是人與人之間發自內心的互相關懷與體貼,不帶一點猜忌、防備與城府。在台灣,每天都可以聽到來自不同的人的這種真誠的問候和關心,不管是出自陌生人還是朋友之口,都是一種濃濃的人情味,讓人覺得溫暖、快樂。
我想台灣腔之於台灣,不僅是一種語言腔調,而且是一種特色的文化,更是一座能拉近人與人距離的橋梁。相較而言,不斷追趕城市化的大陸,隨著人與人之間競爭日益加劇,越來越缺乏這種人情味。
背後付出的心血
除了人情味,真正讓我震驚的是台灣人做事用心的品質。長榮客機上賞心悅目的蘋果綠餐具,我翻開雜誌才知道是請外國設計師設計的,除了簡約、輕便、不易摔壞以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客人用餐的時候會聯想到環保而不浪費食物,同時在密封的機艙擁有一份綠色好心情。這種對細節的重視在台灣並不罕見。
台灣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參加大學的交流項目,為了讓我們進一步瞭解當地產業經濟,負責接待的中原大學特意為我們安排參觀台灣著名的企業,於是我讀到它的故事──法蘭瓷。國際知名品牌多不勝數,我驚訝的不是它耀眼的成功,而是它所傳達的理念以及背後為此付出的心血。
感受幸福的氛圍
法蘭瓷的核心理念是「仁」,注重「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它想要表達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感動,以及人與自然親近交流的美好。為了讓作品傳達出這樣的理念,法蘭瓷舉辦「SEE THE LOVE」活動,讓兩個本身就有著動人故事的人一同觀看一些大自然的圖像,透過腦電波、心跳等測量技術尋找出最能讓他們感動的圖案,並最終以法蘭瓷呈現,同時,也把兩個人之間獨一無二的愛的故事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這種愛的存在。
無論這是否只是一種營銷策略,這個活動依然撼動了我的神經,因為它的確讓人更懂得彼此珍惜,更懂得去欣賞大自然,有什麼比用心經營一個理念更讓人敬佩呢?
同樣地,剛成立兩年的范特喜微創文化公司,不惜重本將街巷中的廢舊老厝改造成溫馨別緻的小商鋪,不僅是為了讓熱愛創作的年輕設計師與堅守故我的藝術家們能追求、實現自己的夢想,更是為了全心全意貫徹自己的理念──「一個城市的進步,不在於豪宅蓋了多少,而是生活在這裡的人能不能時時感受到幸福的小氛圍。」這種飽含大愛的理念讓我動容。
大陸也有很多城中村,那裡堆滿了日久失修的老房子,卻鮮有人去做這種事。大部分的城中村最終會被地產商收購,開發成價值不菲的商品房或寫字樓,可是回憶呢、夢想呢、愛呢、幸福呢?沒有人在意這些,城中村似乎注定只與金錢掛鉤。
如果妳以為只是大企業才拿得出這種魄力,那就錯了。凡事用心去做,這種品質似乎已經烙印在台灣人的性格當中。
平日住在中原大學,一日三餐離不開附近的小吃街。尋常百姓開的小店,看似平凡,卻大多藏著不同尋常的故事。有一位精品店的老闆從來不在,可只要妳留心牆壁上的照片,便會瞭解他在許多地方留下過蹤跡,店裡的商品都是唯一的,全是他在各地冒險的紀念品,也許此時此刻的他就在地球上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精心為他的小店鋪挑選著貨物呢。
為之折服的品格
有一家早餐店一踏進門就會嗅到幸福的味道,老闆和老闆娘不但為妳做可口的早餐,還會給妳現場示範何謂模範夫婦,相親相愛。店裡的裝潢乾淨樸素,但妳知道吸引妳的是那片貼滿老闆娘照片的牆壁,有時候妳來這裡不是為了果腹,而是為了向失意的自己證明真愛的存在。
七、八月的天氣很炎熱,台灣的朋友熱心地帶我們去吃冰解暑。原以為做一碗冰很簡單,不就是用刨冰機刨些冰,切點水果再加個雪糕球嗎?可是台灣人就是會花心思把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做到極致:
為了讓冰吃起來口感更綿滑,不用機器刨冰改用人手刨;為了照顧客人的健康,每次推出新產品都請營養師測算其卡路里,所以妳會看到有些冰搭配的是低脂雪糕球或優格雪糕球;為了保證水果的質量,全台灣多種芒果裡面只選用三種,老闆更是帶著員工參與到農戶的水果收成與加工工序當中,務求更直接地把握當季水果的情況。與其說擺在我面前的是一碗用心製作的冰,不如說是一份溫暖貼心的感動。
一個月以來我收穫種種震撼,最後懷著不捨離開。飛機起飛的那一刻,我最想帶走的不是科研成果,不是美食與風景,而是一種我深深為之折服的品格──用心去做每一件事,那是我認為台灣人最寶貴的品質。
老師的明信片
2013-9-1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1| 評論數: 0 |原作者: (李月治/福建)
女兒國中的班導師,何老師,是一個很用心,很受學生和家長喜愛的好老師,我們都親切稱她珠珠老師。珠珠老師不僅在學校時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放寒暑假的時候,也用她特別的方式關愛著學生。
每逢寒暑假,珠珠老師除了會打電話到家裡關心學生假期裡的生活和學習情況,最特別的是班上30幾個孩子每人都會收到一張老師寄來的明信片。珠珠老師會在明信片上針對每個孩子不同的情況寫上祝福、鼓勵、或叮嚀的話語。
記得去年寒假,女兒收到珠珠老師的明信片,是一張貓鼻頭的夕照圖,滿天晚霞染紅整個海面。老師在上面親筆寫著:「冬天的萬里桐,滿天紅彩,很美,很震撼,離開水泥叢林,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對身心靈的健康很有幫助,這個假期妳有出去走走嗎?」當大家都在忙著過年大掃除,採購年貨時,珠珠老師還惦記著這些學生,不忘叮嚀孩子要走出戶外,多接觸大自然。
女兒今年升上國三了,暑輔結束後,女兒收到老師的明信片,是一張日月潭的風景畫,老師在上面寫著:「每天早上遲到的妳,最近有進步了,這是令人欣喜的改變,希望可以持續下去,也期待妳用這樣的毅力用功拚未來,加油!」
女兒因為愛玩功課並不好,但老師從不放棄,總是適時加以引導,有一次段考,女兒成績有了顯著的進步,老師很高興地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這一個愛的抱抱給了女兒很大的鼓勵和信心,也激發了女兒讀書的興趣和熱情。
每當收到老師的明信片,女兒會很高興地和我們分享,也和她的同學分享,想想在漫長的寒暑假,這些正值叛逆期的孩子收到這一張寫滿祝福和叮嚀的溫馨的明信片,他們心裡一定滿是歡喜和感動。
陌生的海邊
2013-9-1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 評論數: 0
這一路,兩場颱風,天氣變壞總讓人有很多遺憾。
經過後壁湖,有些鬱悶的坐在堤壩上,一個來自高雄的小MM(妹妹),突然站在我旁邊說:姐姐,餅乾吃不吃?一臉的微笑拿著餅乾看著我,心情一下好了起來。
小MM反倒有些害羞了,MM的爸爸說,都說要給姐姐的餅乾,你害羞,姐姐都不好意思吃了。
小MM又過來把餅乾給我,回頭跟她爸爸說,姐姐笑了。
在這個陌生的海邊,這樣的關心,瞬間讓我感動的一塌糊塗。
夜晚的墾丁大街,到處都是人,騎車都很不容易。把車子停在一邊,隨著人流走動,很多燒烤海鮮、果汁、各種小吃,喜歡那裡的手工雪糕。
吃飽喝足,返回民宿。因為從最初改變行程退掉了所有住宿後,這一路的住宿,都必須臨時找。到墾丁是周六,我做好了紮帳篷的準備。
早晨到墾丁大街時,抱著試試的心情,都客滿了,並且價格不菲。正在走著,看到一家餐館,才想起自己還沒吃早餐,可不知道瞬間是不是腦袋短路了,竟開口問,有沒有房間?
阿姨和妹妹都愣了一下,然後阿姨說,有一間自己住的,暫時沒有家人住空著的,你要住麼?一千呢?
我瞬間點頭,房間不大,卻一應俱全。
白天轉了墾丁、恆春整整一圈,晚上吃完小吃,回到這裡,阿姨她們還在忙碌,阿姨說,MM你終於回來了,你一個人不好玩太晚的,不安全的。
我很感謝的謝謝阿姨和叔叔,我會注意安全,不那麼晚了。
希望台灣電影早日反攻大陸
2013-9-1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48| 評論數: 0 |原作者: (林楚海/勤益科技大學陸生)
來台灣看了一些國片,都是非常不錯的電影。可是儘管早在ECFA簽署之後,大陸就取消了進口配額的限制,台灣電影卻遲遲未能攻陷大陸市場,這和港台明星占據兩岸影視界、樂壇的現況完全是相悖的。原因何在呢?
在台灣,票房破億就很了不起,但是如今大陸正常製作的目標都是票房破十億台幣。比較台灣電影兩岸票房,像:《賽德克巴萊》台灣收 8.8億台幣,大陸收1500萬人民幣;《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台灣收4.6億,大陸收7000萬人民幣;《犀利人妻》台灣收1.5億,大陸僅收200萬人民幣,其他很多電影甚至不超過50萬人民幣。而《大尾鱸鰻》新年上映30天攻破新台幣4.1億元大關,但是在大陸上映之後卻如石沉大海,毫無消息。總體而言,在大陸五百億台幣總票房的戰場上,台灣電影戰鬥力有待加強。
除卻院線、場次、人脈各種因素,最大原因可能是台灣電影引以為傲的「本土化」,在「去中化」的大趨勢之下,電影本身的題材和內容真的不易引起大陸老百姓興趣。
有前輩認為,電影反映的是一種文化,票房折射的是群眾對電影內容所表現的共鳴,兩岸電影的共同問題是離國際化的層次還有一段距離,兩岸導演只有李安順利跨越這道鴻溝。台灣電影如果沒有反映台灣的文化,那連台灣市場都沒了。大陸的電影仍然處於意識形態審查的階段,如果台灣拍一個國共合作對日抗戰的電影,那就當然會有市場。但是這種電影,可能還是留給大陸的導演來拍就好了。
然而,拍電影一方面是迎合當地市場的口味;但是另一方面就更加是引領風潮,讓當地市場接受。正如美國電影題材很多都已經跨越區域、種族,又結合科技創新,才能在全球所向披靡。台灣導演在這兩方面似乎都還有進步的空間!台灣本身在導演、編劇、演員都還比大陸強太多,只是很多跑去大陸發展,近來熱播的《蘭陵王》便是最好一例子。
反觀大陸電影,公認的傳世爛片《天機.富春山居圖》也在大陸收了15億台幣;而《人在囧途之泰囧》票房則為12.64億人民幣,合60億台幣,但是其製造成本僅3000萬人民幣。我看到之後就蒐集了一下資料,其實大陸電影在台灣更慘──「文化部指出,截至101年12月底,台灣有21部電影片在大陸映演,票房收入新台幣29.96億元,已對台灣電影產業帶來利多;大陸電影片雖也有20部至台灣映演,但票房收入僅新台幣2457.5萬元。」兩岸今日文化稍有不同,要引起觀眾共鳴固然是是不容易的;但是彼此之間同文同種,電影作品必定能夠引發共同的情感,成為兩岸溝通的橋樑。
而拿音樂界作為佐證,香港音樂沒落之際,台灣音樂還可以如此興旺,金曲獎有很大功勞。金曲獎應該是如今華語流行音樂的最高榮譽了。與香港四大頒獎禮不同,金曲獎沒有「娛樂圈化」,而是真正打造了台灣「樂壇」。金曲獎最大特色應該或許是你永遠不知道評審在幹嘛(像我自己喜歡的歌手,從前的許茹芸,後來的張震嶽、陳綺貞,到現在的A-lin,都是只有坐冷板凳的份),金曲獎最為強調的是包容性,在相當重視原住民音樂、台語客語歌曲的同時,同樣也會褒揚「中國風」的周董作品。在良好的創作氛圍之下,台灣音樂因此能夠獲得大陸樂迷的喜愛。
回到兩岸電影產業,今年是金馬獎50周年,華語電影作品與電影工作者都相當重視這個獎項。電影能夠成為兩岸三地文化的紐帶,成為全球華人溝通的橋梁。與此同時,也希望台灣電影能夠早日「反攻大陸」,解救受夠了爛片的大陸同胞。
中國少數民族究竟有多少?
2013-9-1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6| 評論數: 0 |原作者: (李國政/大陸專欄作家)
不知道台灣的教科書是怎麼寫的,但在大陸,中國少數民族的數量,是小學生的常識:55個,其中54個在大陸,1個在台灣,叫做「高山族」。
一個名稱籠統歸納
到台灣定居,開始關注族群議題,發現大陸的「55個少數民族」說法頗堪商榷。問題出在居住在台灣的「高山族」──台灣只有這一個少數民族嗎?她的名稱,真是「高山族」嗎?
先從大陸談起。大陸的少數民族數量,是從1953年的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始,通過「民族識別」確立起來的,這項「識別」工作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末才基本結束。「識別」有兩大原則,一是「民族特徵」,由「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等4個因素構成;二是「自我成族」的「民族意願」,且「名從主人」,如直到20世紀中葉還處於原始公社解體階段的「獨龍族」,曾被稱為「俅人」、「曲人」、「洛」、「曲洛」等,正名為「獨龍族」,便是根據該族自己的願望。其他少數民族的歧視性稱謂也有類似糾正,如「歸化族」便正名為「俄羅斯族」。
大陸對「少數民族」的「識別」堪稱方法科學、態度謹嚴,且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主觀意志和客觀狀態。美中不足的是,台灣的「少數民族」只列出一個,叫做「高山族」,這是不對的。原因應該是那時兩岸隔絕,大陸專家無法來台灣「識別」,故只能籠統地以一個名稱來歸納。
再看台灣。少數民族在台灣的正式名稱是「原住民族」,一般統稱「原住民」。原住民最初被分為「高山」與「平埔」兩族,即,住在山區的是「高山族」,住在平地的是「平埔族」。這種僅僅依據居住區域的分類法,是外來「墾殖者」的眼光,粗糙、不科學、漢族(以及曾經的殖民者日本人)中心,對原住民欠尊重,不可取。後來國民黨政府只以「高山族」來稱呼原住民,大陸就是沿用了這個名稱。
但台灣的原住民並非單一的「高山」族,他們和大陸雲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十分相似,也是在一小片區域內各「族」群立。1996年,台灣成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會),其職責之一,便是制定標準來「認可」各個原住民族的身分。這項工作和大陸的「少數民族識別」幾乎一樣。到2008年8月,原民會已認可了14個原住民族。
沿用稱謂早已過時
這14個原住民族和大陸的少數民族除名稱上的「原住」和「少數」有差別外,其餘的定義定位可說完全相同,證據很簡單:目前台灣教育部網上辭典的「中華民國少數民族簡介」,便將台灣的10個原住民族和大陸的54個少數民族並列,統稱「少數民族」。值得注意的有3點﹕
一、此簡介將中國所有的少數民族分成5個系列,其中4個系列共54族都在大陸,與大陸「55個少數民族」扣除台灣的「高山族」後的數字一致。第五系列的「東南地區及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諸族」共有10族,全都在台灣,其實就是台灣的「原住民」,也相當於大陸概念的「高山族」。很清楚,台灣和大陸對中國少數民族「內涵」的看法,實質上是一致的。
二、按此簡介,中國的少數民族並非大陸宣布的55個,而是大陸的54個加上台灣的10個,共64個。但由於此簡介所列的原住民參考資料是1992年出版的,故比原民會2008年公布的台灣原住民族最新數量少了4個。如以原民會的最新數字台灣原住民族有14族為準,則不包含台灣約15萬餘最近30年才遷至台灣、主要來自東南亞、非漢族的「外籍配偶」,中國目前的「本土少數民族」,應該是大陸的54個加上台灣的14個,共68個。
未關注台灣原住民
三、台灣原住民族的概念一旦確立,對原住民各族身分的「認可」一旦開始,「高山族」的名稱自然消失。目前台灣已幾乎不用此詞,14個原住民族中也並無「高山」一族,故大陸高山族的稱謂早已過時。
由此觀之,結論「中國有68個少數民族」,應該相當可靠。
令人驚訝的是,兩岸對「中國少數民族」的議題,態度好像都有點怪。台灣明明對兩岸少數民族的細節掌握充分,卻對其關鍵的「總數」「祕而不宣」,且教育部還輕忽對待境內原住民的族數,資料過期數年不更正。
大陸方面似乎更糟。兩岸關係自2008年以來已密切交往5年多,但大陸顯然並未認真關注台灣原住民,才會至今仍以一個不復存在的「高山族」來統稱台灣14個原住民族,如新華網的「中國的少數民族」、「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網站首頁的「中華各民族」等。此現象顯示的問題,怕不止於是否尊重台灣的原住民而已吧?
讓古蹟活化
2013-9-1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0| 評論數: 0
@情況呢就是這麼個情況:台北並不是一座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對文化遺產和歷史建築的保護也並非一帆風順。但如今,台北對古蹟的保護卻有高度一致共識,330多項古蹟或歷史建築被法定保護。古蹟被保護以後該怎麼利用?台北既不畫地為牢,也不坐地起價,而是讓古蹟「活化」,變成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來新竹看台灣館
2013-9-1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8| 評論數: 0
@賈孟炎:如果上海世博會沒去台灣館的朋友也沒關係,那就來新竹看台灣館,這裡加入許多文創、藝術的元素,成為最新型態的旅遊觀光勝地,也是台灣史上最具有特色建築,館內賣的台灣特色紀念品也很有意思,不妨去看看。
一年之變 兩岸校園 超連結
2013-9-1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 評論數: 0 |原作者: (劉二囍/東海大學建築所陸生)
上一年的今天,時隔五年後,在海峽的對岸,我重新住進集體宿舍,這不僅是生活的逆襲,更是一種質變。
而變,註定成為了常態,尤其太台灣,即便只是這短短的一年。一年前,在我剛到台灣的時候,有上一屆的陸生跟我說起台灣的種種不是,情到深處,對大陸充滿懷戀,我雖未明確與其對峙,心中卻各種不屑與不認同在激盪,因為對於當時的我而言,台灣是心中的完滿,我對其充滿種種一廂情願式的愛戀,這就像新交到一個自己仰慕已久的女朋友,在熱戀期的時候,容不得別人對她指手畫腳。
所以,在那個時候,它的舉手投足間的一顰一笑都讓我為之傾倒。
由於長期生活在「湊夠人就走」的中國式過馬路大環境下,目睹多了在地鐵開門剎那,一個個摩拳擦掌衝搶位子的場景,在初到台灣的時候,當我看到,擁擠不堪的公共交通上依舊閒置出的博愛座,尤其在台北的捷運內,不得不為守序的民眾鼓掌,為這一制度所嘆服。剛好,那一陣子,士林王宅已拆,但風波尚未散盡,得知這件事情後,無法不為台灣的民主所折服,一樁區區的拆遷事件就可以調起全民遊行運動,歎息這真是一個高端的地方。要知道,大陸拆遷民宅氾濫,已經變得肆無忌憚,即便是自焚也不能對大刀闊斧起到絲毫阻攔。
然而,到了後期,當初被我視為的一些榮耀,逐漸讓我覺得並不值得引以為豪。
博愛座的推行只是一種制度的成功,然而它的背後蘊藏著諸多弊端。當上下班高峰期,很少有弱勢群體出現的情況下,我想,大量閒置出博愛座是一種對資源的浪費。而在我痔瘡復發的時候,我對博愛座的唾棄就會愈發強烈。比起生理疼痛的折磨,我更顧慮遭受周圍鄙夷眼神的肆虐。只好強忍著陣痛,拖著綻放的菊花,立在車廂中間,眼巴巴地望著空出的位子而不下坐,苦不堪言。我想,一個更優越的社會,不是靠規則使之有序,而是以品德營造平衡。如果台灣是一個沒有博愛座的社會,但是每當有弱勢群體出現時,會有人馬上提供相應幫助,我想我會更喜歡這裡,因為它會多出一些人性的溫暖,而少去一些規則的冰冷。
而至於都市更新牽發出的拆遷,在我更深入瞭解後,我甚至站在了相反的立場。上學期,我修讀的一門課程的期末考核是一場辯論賽,辯題是「士林王宅是否該拆」,我選擇的是正方,最後雙方戰平。我本以為在民主作為導向,媒體大肆譴責政府的主流聲音下,絕大多數民眾是站在反方的立場,沒有料到在建築學界的內部會是另一種景象。雖然有諸多人上街示威靜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主流的聲音,因為在他們以外有著更多的人,只是沒有發聲而已。
如果家家戶戶都極端地選擇如同王家一樣的姿態,城市的發展建設很可能將停滯不前。而事實上,王宅已多處涉及違章,它在作為受害者的同時,也扮演了加害者,更大的受害者是其他已經同意的拆遷戶。王宅強拆事件鬧到滿城風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媒體的大肆渲染,來自於民粹的推波助瀾,而超越的民主本身簡單樸素的層面。
我想,這些轉變,是我對台灣深入認知的體現,這樣也得以能夠更平和地看待這個社會。
我想到了一句話,前不久,在黎明柔《人來瘋》節目現場,她對我說:我們台灣沒有什麼好,也很差勁啊,只是大陸更差勁罷了,哈哈哈。
嗯,對的。
萬人泳渡日月潭
2013-9-1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 評論數: 0
@O十oKathleen:今天遊日月潭,竟然遇到萬人空巷的活動,國際萬人泳渡日月潭!我們都要被人群淹沒了,後來看到他們「下餃子」在水上漂然後,到玄光寺幫襯了有名的「阿婆茶葉蛋」,每個蛋都經過8小時的靈芝紅茶水熬煮,很入味,很棒!
台生讀書又打工 陸生折服
2013-9-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02| 評論數: 0 |原作者: 郭玫君
台灣、大陸求學態度大不同,對兩岸學子而言都是種「奇觀」。陸生的求知欲及學習衝勁,令台生汗顏;但陸生同樣也折服於台生兼顧課業、打工、戀愛、社團的一身好工夫。誰較具競爭力?恐怕難以單從學習的積極度論斷。
陸生的積極求學風氣有其背景。大陸上學之難,和看病、住房並列為壓在百姓頭上的三座大山。在貧富懸殊、高學費及激烈競爭下,背負家中經濟壓力的學生,努力拚搏競爭以求改變命運。這較像是台灣上一世代所扮演的角色。
反觀台灣,上一世代的務實打拚,為這一代人創造安逸、物質富裕的環境,無需太多努力就能過著不錯的生活。這讓窩在舒適圈的年輕人喪失鬥勁,缺乏危機意識,忘記人生的戰場不只有台灣。
從求學目的論,兩岸確實展現不同學習態度。不過競爭是個綜合且漫長的過程,台生的活潑思維、創造力,反而能挖掘更多課本以外的世界,不失為優勢之一。但若台生僅據此優勢原地踏步,失了「態度」這個根本,競爭力恐將持續流失。
職場台灣人 君子劍溫柔咒
2013-9-1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94|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陸路/廣州)
我早該想起來說說台灣同事了。
要說同事,還是先從同學說起吧。在國外念書的時候,宿舍裡面有一位台灣女生,由於一開始人生地不熟,大家交流比較多。印象很深刻的是當第一次聽到對方口頭用「瞭解」來表示我們常說的「明白」,「知道了」的時候,感覺如此的熟悉而陌生。我想這是不少兩岸人民對對方的初始感受吧。
也就在那個期間,我媽在越洋電話當中跟我津津樂道當時的熱播電視劇《搶灘大上海》,講的是台灣人到上海經商、工作的故事。
結果後來我當時同班的唯一一位台灣同學,畢業以後也真的到了上海發展至今。而我進入職場以來,由於就職的是外資公司,身邊的台灣同事,包括各種關聯公司的台灣同胞更是比比皆是。
搶灘上海 積極果敢
台灣在1945年之前一直受日本統治,部分台灣家庭中的祖輩不會說國語,只會說台語和日語。
加之後來的民國教育注重傳統文化傳承,比如說以前小學生課本裡面的標準家庭是爸爸出門上班去,媽媽穿著旗袍拿著笤帚送出門的形象。因此一般理解台灣人性格比較保守、嚴謹,注重輩分規條,工作作風與日本人相似。因此常常可見台灣人在財務和項目管理之類的崗位表現尤為出色。但是能在內地職場看到的台灣人,基本上都算得上台灣人中比較積極果敢的一派,尤其是在台資以外公司就職的。
台灣人到內地工作一般是為了職業發展的空間。近年來台灣畢業生流行的一個關於職場的熱門詞是「22k」,是對進入職場起薪點(約五千多元人民幣)的一種集體吐槽。
據說年輕人還會錙銖必較於22k與23k、24k的差別。原因是台灣職場的整體薪酬提升幅度較慢,跳槽的空間也相對較少。
因此不少積極的職場新人,或者是在大公司晉陞到一定級別,在台灣區域已經無法往前的職場精英選擇了「反攻內陸」。從動機來說,注定了這一部分人對職業發展有著更高的自身要求。
待人有禮 殺傷力大
但無論是積極還是保守,台灣一個地方不大的小島上人們自然而然養成了注重鄰里關係的習慣,而這種習慣也自然帶到了職場。
一般而言,台灣同事待人有禮,溫聲細語,有時甚至能到讓人誠惶誠恐的程度。我的台灣籍直線經理每當讓我匯報一些情況的時候,經常會說:「我能請教你一個問題麼?」這句話從字面上雖然與英文版「May I ask a question?」無異,但殺傷力不知道大多少倍。哪怕是面對意見分歧的時候,也絕少看到紅臉的,還是能夠柔聲細語、敬語不斷、一套一套娓娓道來。
然而卻不能因此誤以為對方態度不強硬,實際上台灣同胞對於意見的堅持還是能非常讓人印象深刻的。這種以退為進、以理服人卻固守陣地的策略,常常以四兩撥千斤的狀態取得最後的勝利。而對手也只能在不知不覺中敗下陣來以後才回頭暗罵「這該死的溫柔」。正因如此,近年來在大陸比較走紅的心理諮詢師、培訓師基本以擅長君子劍、溫柔咒的台灣同胞為主力。
跟台灣同事交往,一般都不太適宜主動涉及敏感話題。諸如「你是藍是綠?」「準備投票給誰?」之類的問題常常會讓他們覺得很為難。而我司的台灣同事們也許是遇到此類問題多了,不知道是召開過祕密會議還是不約而同,一般都喜歡統一口徑地巧妙回答:「太綠的人不會來大陸工作了啦。」當然,深交以後你還是會發現有深綠的,只是他們都習慣在內地不談及此類話題,據說是感覺比較安全。其實要知道一位同事是藍是綠,從一般日常談話中就可以聽出端倪,比較藍的同事談到內地會用「大陸」或者「這邊」之類比較模糊的口語詞。而用「中國」指代的,一般就是比較綠。
而要看跟一位台灣同事是不是深交,可以從大家是不是能聊到小時候的事情見端倪。在工作以外的社交活動當中,大多數台灣同事更願意提及現在的台灣,比如說各種文藝活動,各種自由開放,能上facebook、能上YouTube之類的。
大同電鍋 鄉土情結
但是現在在職場中常見的台灣七零後、八零後小時候並沒有跟我們活得太不一樣。
我們小時候作文,愛以「望著胸前的紅領巾」「想到革命先輩」作為自我反省的結尾。而台灣小學生的作文結尾也曾經有「我們一定要反攻回去,解救正在吃鹽巴的大陸小朋友」的固定句式。我們中學時代有思想政治課,以背誦程度與申論為主要考核形式。台灣那一輩的中學生,也有三民主義教育課,考核形式相仿。據說雖然三民主義講的是國父先生的主張,但是課本裡面往往是孫先生說的話遠不及蔣先生說的多。往往是孫先生說完,蔣老先生說,然後小蔣先生說,甚至後期還有李先生說。我戲之曰:台灣版《論語》。
無論是留學海外的台灣學生,還是在內地拚搏的台灣職場人,走進他們的家裡你都不難發現一個共同的家當──大同電鍋。大同電鍋是一種台灣本土生產的,最簡單不過的電動隔水蒸鍋,既可以煮飯、又可以燉肉,甚至可以炒菜。初次看到台灣學生漂洋過海帶了那麼一個東西,不多不少都會覺得好笑。而這居然是一種普遍現象,大多數台灣人會解析說這個好用、方便。後來接觸的台灣人多了,發現這也許不僅是一種生活便利,更是一種鄉土情結。
我們經常愛聊各種不同地方的人的各種特點,從分析不同種族到不同國籍到不同省分的區別。
而事實上,此等討論實在是經驗主義,不能一概而論,充其量可作為參考,甚至僅為談資以供笑耳。而隨著通信的發達和接觸的加深,總結分析此類話題變得越發不容易了。還記得一位台灣男同事曾經一邊攪著大同電鍋裡燉著的滷牛肉,一邊笑著說:「照我說,最好的統一台灣的方法是多放一些大陸美女過來。」雖然是戲言,但無論是職場交往還是生活交流,日漸密切的互動必然的結果是文化的大同。
無論有多少差別,優勝劣汰的社會現狀必然促進相互的學習和融合,而鄉土的印記也將漸漸濃縮於那娓娓的鄉音之中。(陸路/廣州)
車體上的司機姓名
2013-9-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7|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勁松/安徽黃山)
在台灣的數日行程中,在我視線之內見到的所有大巴,車體後面、車牌之外,均標註有司機師傅的姓名與交管部門的監督電話,這與大陸不同。
大陸的車主基本是固定的,有屬於公司的,有屬於個人的,這與台灣一樣,但司機卻是常換的。車體上只有牌照,時有某某公司,再無其他有效信息。
有時運氣不好,路上遇上了野蠻行車的司機,被濺了一身汙水或其他什麼的,基本上只能自認倒楣,氣憤至極,最多也就祝福一下不知姓名的他的長輩而已。
台灣,一車一司機,標註姓名電話,路上行駛無形中有約束在。一個姓名連著一個實實在在活生生的人,連著一個公司,連著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有交管和公司的制度規則在,有個人家庭家族的榮譽在,所以,能不「紳士」乎?
一個簡明的標示,其實是制度養護道德也。
東方威尼斯
2013-9-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2| 評論數: 0
@賈孟炎:有「東方威尼斯」美譽的淡水鎮,是台灣北部觀賞夕陽的最佳地點,夕陽下的漁人碼頭如詩如畫,令人流連忘返,如果有機會去台灣,千萬不要錯過這一盛景哦!
記錄逝去的時光
2013-9-2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 評論數: 0
@稻穀鮮風:高雄眷村文化館靜靜坐落在左營蓮池潭的一側,記錄著逝去的時光。少有人光顧,幾位伯伯阿姨聽說我們是上海來的還有點小驚奇。透過陳設的老物件,彷彿也能看到眷村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幾處鄉愁,卻付諸幾十載春秋中。
寓教於樂
2013-9-2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9| 評論數: 0
@O十oKathleen:在維格進行的鳳梨酥DIY,感受鳳梨酥的成長,這種寓教於樂的參觀形式,很值得我們大陸這邊學習和推廣呢。一上桌揉麵糰就看得出來平時有沒有在做家務了,還好平時有包點餃子,餛飩什麼的,此時才沒那麼丟人。倒模之前那一顆顆鳳梨丸長得好像大力丸。 (來自廣東)
- Aug 30 Fri 2013 06:52
《大陸人看台灣》合輯之四十四
close
台灣恰恰好的生活 兩岸校園 超連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