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特派記者王文玲/首爾十九日電】2012.12.20 08:20 am
南韓執政黨新世界黨候選人朴槿惠,昨天以超過一百萬票的差距,擊敗對手民主統合黨文在寅,成為南韓史上首位女總統,也是東北亞地區近代史上首位女性國家領導人,堪稱歷史的大躍進。
「我們有女總統了」「我想跟她跳舞、親她」,站在南韓首爾汝矣島朴槿惠競選總部前,李姓和朴姓兩位女子手勾手相互取暖,一起豎起大拇指高興地歡呼。「你從那來?」兩人反問記者後說,「我們有女總統了」,臉上滿是驕傲。
南韓中選會公布投票率為百分之七十五點八,是一九九七年金大中當選總統以來最高。朴槿惠也是一九八七年南韓總統直選以來,首位得票率過半的總統。截至當地時間廿日凌晨一點四十分,開出百分之九十七點四三的選票中,朴槿惠共獲得一千五百卅八萬六千六百九十四票,得票率為百分之五十一點六一。對手文在寅獲得一千四百二十九萬八千八百三十六票,得票率為百分之四十七點九六。雙方差距為一百零八萬七千八百五十八票。
朴槿惠在勝選演說中感謝支持者:「勝利屬於各位,全體人民。我在競選時承諾三件事:當一個照顧人民生活的總統;遵守對人民的承諾,開啟幸福時代;促成大團結。我肯定會遵守承諾。」
大勢底定後,文在寅承認敗選:「我無法帶來改變和促成新政治。祈望總統當選人能履行承諾,促進全國大團結,再創繁榮。」
這是朴槿惠暌違卅三年,得以重返青瓦台的歷史時刻。身為已故軍事強人和南韓故總統朴正熙的女兒,朴槿惠在母親遇刺身亡後權充第一夫人,一九七九年父親也遇刺身亡,黯然離開青瓦台。
支持朴槿惠的選民們,在零下十度低溫中合唱「美麗的大韓民國」與「阿里郎」;現場還有人拿起準備好的「女總統,祝福你,恭喜你」布條;布條下,大家搖起國旗,唱起國歌。
等待歡唱時,有人急著追蹤選情及朴的行蹤。信才春先生手持網路電視,邊看螢幕邊說朴槿惠快要離開住處了;一位金先生說,我想跟未來的朴總統說,好好帶領國家走向幸福的路。
幾家歡樂幾家愁。支持文在寅的劉小姐經過歡慶現場,有些感傷說:「日子過得這麼辛苦,他們難道不感覺,能忍受嗎?但既然他們勝選了,就只能接受。只希望朴槿惠要信守諾言,做好福利民生,走向新政治。」
「三無」朴槿惠 冰山女王寫歷史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2.12.20 08:21 am
十二月十七日出刊的《時代》雜誌亞洲版以朴槿惠為封面人物,稱她為「強人的女兒」。兩天後,朴槿惠創造歷史,成為南韓第一位女總統。
報導說,在一眼望去都是穿西裝打領帶的南韓政壇,朴槿惠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南韓的兩性平權紀錄不佳,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兩性差距排名一百零八,還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後面。
朴槿惠的支持者以老一輩居多,他們稱她是「盡責的女兒」。媒體談到她,總不忘提到她是無父無母無子女的三無女性。政論家誇她「強悍」,也免不了加一句「就女性而言」。朴槿惠對南韓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沒有不悅,承諾要做一位「如慈母般,具有女性特質的領導者」。
競選期間,朴槿惠總是向民眾打躬作揖,態度誠懇,卻少了熱情。在造勢活動和記者會上,她常盯著稿子念,批評者說她冷而不酷,封她為「冰山女王」。
朴槿惠為南韓已故軍事強人朴正熙長女,命運迫使她早熟。一九七四年八月十五日,廿二歲朴槿惠在巴黎求學,母親陸英修遇刺。當天是南韓獨立日,朴正熙正在演說,一名同情北韓者朝他開槍,第一槍沒打中,第二槍打中第一夫人。朴正熙在妻子重傷被抬下台後,對著麥克風說:「我要繼續演說。」陸英修當天傷重不治。
朴槿惠也有乃父之風。一九七九年朴正熙被自己的情報部長暗殺後,朴槿惠第一個反應是:「我們的邊界安全嗎?」
母親死後,朴槿惠擔起第一夫人角色,常接待外賓,包括美國總統福特。父親死後,朴槿惠淡出政壇,直到一九九八年當選國會議員,並連任四次。二○○六年她在競選活動中被一名前科犯用美工刀劃傷右臉,傷口長十公分,電視畫面中她鎮定地摀住傷口止血。朴槿惠最近說:「那天被割傷,徹底改變了我,從那時起,我決定奉獻我的餘生,來療癒你們的傷口。」
朴正熙執政十八年,以出口讓南韓脫貧,造就經濟奇蹟。因此老一輩的人感念朴正熙,一位長者說:「她受到一位好父親的教育,將會是好總統。」
得票過半// 朴槿惠 南韓首位女總統
自由時報 2012-12-20
南韓41年來 首位得票過半總統
〔編譯管淑平、張沛元/綜合報導〕南韓執政黨「新世界黨」總統候選人朴槿惠,十九日驚險擊敗主要反對黨「民主統合黨」候選人文在寅,成為南韓史上第一位女總統,也是南韓四十一年來首位得票率過半的總統。朴槿惠繼承父親、前軍事獨裁領袖朴正熙衣缽,重回她住過的青瓦台,寫下南韓前任總統後裔也當選總統的先例,而上一位得票過半的總統,正是朴槿惠的父親。
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已開完的九成選票,朴槿惠得票率五十一.六%(約一千四百二十萬票),文在寅得票率為四十八%(約一千三百二十萬票),朴槿惠領先近百萬票,已篤定當選。文在寅在台灣時間晚間將近十一時承認敗選。
朴槿惠在首爾市中心的光化門前世宗廣場向滿場歡呼與揮舞旗幟的支持者說,她會履行三大承諾,致力成為注重經濟民生、信守承諾和促進團結的總統,使國民幸福。她說,「這是人民的勝利」,她絕不敢忘記大家渴望克服危機、振興經濟的由衷期盼。以些微差距落敗的文在寅,則向支持者致歉,也敦促國人支持朴槿惠。
選情緊繃 投票率75%10年新高
這次大選選情高度緊繃,刺激選民投票意願升高,中央選舉委員會表示,投票率為七十五.八%,是十年來最高。許多選民即使冒著攝氏零下十度酷寒也要去投票,在世宗市一處地區,因為投票所不足,選民在寒風中排隊苦等了兩個多小時。文在寅陣營原本期待投票率衝到七十七%以上,尤其是年輕人投票率高對他比較有利。
朴正熙獨裁統治南韓十八年,讓南韓經濟起飛,但其打壓異己,以及為了發展經濟造就出現今足以凌駕總統的財閥勢力,至今在南韓評價仍兩極。年紀較大的保守派民眾認為他是最偉大的總統,投票支持朴槿惠將可證明朴正熙的貢獻。但在現今貧富差距擴大的背景下,較年輕選民最關心的是經濟和能有好待遇的工作,這個族群對文在寅的支持度較高。
北韓挑釁、經濟低迷 執政挑戰
朴槿惠在選戰期間以「做好準備的女總統」自居,她的網站上說,一九七九年朴正熙遇刺身亡時,她聽到消息後的第一句話是「前線是否平安」。朴槿惠以英國前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以及現今歐洲最有權勢領導人、德國總理梅克爾為榜樣。為爭取關鍵的中間選民支持,朴槿惠與文在寅的政見明顯重疊,兩人都矢言改革財閥,但朴槿惠改革態度不如文在寅積極;在北韓問題上,兩人都主張擴大與北韓交往,但曾與已故北韓領袖金正日會面的朴槿惠,主張以北韓放棄核武計畫為前提。在經濟上,朴槿惠承諾增加社福開支、縮小貧富差距,她也是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堅定支持者。
朴槿惠入主青瓦台後,立即面臨從時有挑釁之舉的北韓、到經濟低迷不振等挑戰。北韓日前成功發射長程火箭,證明其發展長程飛彈的進步;南韓今年經濟成長率跌落到約二%,過去五十年每年平均約五.五%。
南韓女總統/強人之女 朴槿惠寫傳奇
自由時報 2012-12-20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我的使命,我選擇了希望,能夠強忍絕望,以及常人無法承擔的悲傷,全都是因為我的人生不僅僅屬於自己,現在我的人生正開啟另一條命運道路。」
愛憎青瓦台 背負雙親遇刺命運
這是六十歲的南韓總統當選人朴槿惠在自傳中所說的話,充分凸顯她歷經喪失親人的絕望、又從絕望中開闢政治生命的人生轉折,但「獨裁者之女」的「光環」是她難以擺脫的政治情仇。一九七四年,朴槿惠的母親陸英修遭原本鎖定朴正熙的親北韓槍手暗殺,當時在法國攻讀研究所的朴槿惠奉令返國,扮演猶如第一夫人的角色。朴正熙七九年遭情報首長暗殺後,朴槿惠離開青瓦台,九八年在故鄉參選議員,開始從政。
選舉女王 宣稱「嫁給國家」
現仍單身、宣稱「嫁給」國家的朴槿惠,素有「選舉女王」的美譽,外電媒體也常稱她為「強人之女」,頗受年紀較長的保守選民歡迎,這些選民懷念朴正熙扶植經濟起飛,將原本赤貧且戰亂頻仍的南韓改造為經濟強國的政績。
朴槿惠也承諾以強勢母親的領導方式,在全球經濟陷入困境時刻,帶領國家面對挑戰,讓朴正熙時期的經濟奇蹟重演。
然而,反對者認為,朴正熙的鐵腕統治侵犯人權,人權紀錄不如經濟發展,朴槿惠這位總統之女也高高在上,與基層民眾疏離。為爭取認同,朴槿惠二○○七年曾對民運人士過去遭受的對待表示遺憾,大選前更再次向受害人家屬道歉,表示「我充分認識到失去家人的痛苦,我將竭盡全力治癒這種傷痛。」
朴正熙的遺緒對朴槿惠的參選既是助力,也是負擔,她只能從負擔中尋找助力。十八日選前最後一天,朴槿惠在首爾召開記者會,承諾會讓朴正熙時期「讓我們過好生活」的奇蹟重演。當年朴正熙為了鼓勵人民努力工作,還將「讓我們過好生活」 口號編成歌曲,透過全國各地擴音器放送。
勝選結果 朴正熙餘蔭利多於弊
朴槿惠勝選的結果證明,朴正熙留給她的餘蔭應是利多於弊。事實上,朴槿惠頗為在意外界對朴正熙的評價,她曾致函外國媒體,要求其報導不要稱朴正熙為「獨裁者」,也不要稱她為「獨裁者之女」。然而,十二月十七日出刊的「時代」雜誌亞洲版以朴槿惠為封面,搭配標題就是「強人之女」。紐約時報四月間報導新世界黨贏得國會選舉時,也是以「喧鬧的民主政體,頂著無瑕光環的獨裁者之女」為題。路透報導她計畫參選時,也下了「獨裁者之女」的標題。
小檔案︰朴槿惠傳奇人生路
自由時報 2012-12-20
南韓前強人總統朴正熙之女,被政敵諷為「獨裁者的女兒」。這次當選南韓首位女性總統,也是近代東北亞地區首位女性領導人。
命運多舛的「第一女兒」
1961年 9歲,朴槿惠之父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上台,以「第一千金」身分入住青瓦台。
1974年 22歲,西江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獲理科學士學位。母親陸英修遭刺殺,匆匆結束法國留學生涯返國,代行「第一夫人」職務。
1979年 29歲,父親朴正熙遇刺身亡,她被迫遠離政壇,銷聲匿跡近20年。
1987年 獲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1993年 擔任南韓文化財團董事長。
1998年 當選國會議員。
2004年 兩度當選大國黨代表(黨魁)。
2006年 54歲,在首爾為大國黨首爾市長候選人助選時遇襲,右臉被刀割傷。
2007年 首次參選南韓總統,初選敗給李明博。
選舉無往不利的的「選舉女王」
1990年代末期,朴槿惠重返政壇,先後出任大國黨副黨魁、黨魁,連5次當選國會議員,號稱「選舉女王」。
朴槿惠的女性特質,是南韓最受歡迎的國會議員之一。
每次選舉,朴槿惠都會成就一個故事,如果因為握手太多而疼痛,她都會用繃帶包紮,纏繃帶的手成為其重要意象。
2002年5月,朴槿惠訪問北韓,獲時任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接見。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整理︰國際新聞中心)
學者觀點/女總統 能創新時代嗎
【聯合報╱康埈榮/韓國外國語大學校國際地域大學院教授(韓國首爾)】2012.12.20 08:22 am
韓國選民終於選擇了新世界黨總統候選人朴槿惠為韓國第十八任總統。於是韓國國民把過去統治十八年韓國的朴正熙前總統女兒迎接為首位女性總統,並讓保守政權可維持執政黨地位。
這次選舉投票率高,是因為進行了韓國的所謂「保守大聯合」對「進步大聯合」(相當於台灣的泛藍泛綠)的一對一對決,也是韓國一九八七年實現民主化以後,頭一次出現名副其實的保守陣營與進步陣營的正面對決。結果韓國選民還是選擇追求保守安定傾向的政權;文在寅為代表的進步陣營無法好好運用安哲秀現象,以及安哲秀退出後的候選人單一化效果,終於敗給朴槿惠陣營。
其實,這次大選沒有特別爭論點。除了「保守」與「進步」對決的明顯特徵外,沒有提出過去大選常出現的大型國家開發公約,以及如何應對國際經濟不景氣問題,還有包括北韓問題在內的對外關係方面的藍圖,所以,可稱為沒有未來展望的選舉。
雖然在政策問題上,朴槿惠、文在寅同時強調「政治刷新」以及「經濟民主化」,但雙方的主張皆無法體現政策差別性。加上雙方太過陷溺於過去問題,文在寅即主張朴槿惠是獨裁者之女兒,無法了解民主精神;朴槿惠則指責文在寅為失敗的盧武鉉政府之核心人物。這幾個月的選戰活動都徘徊在過去問題,這是朴槿惠政府往後一定要克服的難題。
明年二月二十五日,韓國新任女總統的時代就開始了。這次大選雖有曲折,再一次確認社會勢力兩極對抗現象存在,但韓國國民以頗為明智的態度,盡量排斥地域情緒,順利完成大選。朴槿惠在台灣學習中文以及獲得名譽博士的經驗,應該會有台灣情,相信朴槿惠當選會是加強雙方關係的好機會。
贏的關鍵…民生安定牌奏效 打敗男女意識
【聯合報╱特派 記者王文玲】2012.12.20 08:26 am
南韓選舉結果揭曉,在野黨文在寅雖然直逼朴槿惠咽喉,帶來很大威脅,不過,終究無法扭轉盤勢;朴勝文敗,顯示朴的民生安定牌奏效,南韓民眾縱使不滿龐大的家庭負債,仍然期望在穩定中前進。
此外,安哲秀消極地助選、北韓發射火箭、文在寅個人魅力不足、朴個人政治生命打敗男女意識等等,都是勝敗的影響因素。
南韓執政及在野,本是進步與保守之爭,然因財閥讓中小企業難生存,貧富差距拉大,夾藏政商貪汙,出現不滿現況,期待改變的「憤怒鳥」。
朴代表的執政黨因而把民生福利當成這次競選主軸,過去右翼、左翼的對抗,如今都向中間靠攏,兩邊政策趨近,電視辯論在執行手段上打轉。執政黨獲勝,代表民眾還能忍受目前的經濟狀況。
此外,在野勢力整合不算成功,過去的游離選民沒有期待,失去投票動力。
這次選舉人氣高的安哲秀,雖不願重演在野勢力分裂的的敗選責任,退選後雖和安同台拉票,但不積極,並在選後立即前往美國,沒有一心一體的衝刺效應。
文在寅出身反威權,但年輕選民未必有感;且文長期擔任幕僚,欠缺反對黨的「高調」,領袖魅力不足。
北韓發射火箭意在試射承載核武洲際導彈的「搗蛋」挑釁,金正恩藉此向外界傳達「走自己的路」的訊息;北韓雖對執政黨沒有好感,但發射火箭的結果,對較為親北的在野政黨較為不利。
這次選舉,在男女性別平等上也是一項大躍進。南韓女性薪資要比男性低百分之卅九,差異很大。這次朴獲勝,女性雖非決定性因素,但已可見男性不會因為性別而不投票給她。
朴在這次選戰也常提到過去受的苦,不少人相信,她經歷嚴酷考驗、各方面圓融,將來也可以好好扮演女總統的角色。
焦點人物/第三個民主政府志業 文在寅功敗垂成
自由時報 2012-12-20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在南韓總統大選中落敗的在野黨民主統合黨候選人文在寅,十九日晚間在首爾黨總部向支持者表示遺憾並致歉,呼籲全體國民支持勝選的朴槿惠。他說,儘管他個人失敗,但為開啟「新時代」的努力並未結束,對於未能建立金大中、盧武鉉以降的「第三個民主政府」,他感到遺憾。
代理人戰爭 盧武鉉親信兼好友
本次南韓大選的最大特點,是不僅是兩位候選人在政策、人氣上的較量,兩位已故總統朴正熙與盧武鉉的功過,也緊緊牽繫著選情的走向,甚至投票的結果。文在寅曾擔任自殺身亡的前總統盧武鉉的幕僚長,但他的領導風格實際上較接近前總統金大中。律師出身的文在寅通情達理、理性,具有學院派作風,注重細節,但他的弱點是無法與人發展親密感情。
文在寅和盧武鉉的關係,早在盧武鉉當選總統前即已展開,一九八二年兩人在釜山合開律師事務所,兩人更在八七年促成總統直選的民主示威事件中扮演領導角色。盧武鉉進入政壇後,文在寅繼續當律師,但二○○二年盧意外當選總統,文在寅被召喚到青瓦台,成為盧武鉉的幕僚長。○九年盧武鉉因家族涉貪而自殺,文在寅迄今仍堅定捍衛盧的人格,他的自由派意識形態立場,讓他始終無法認同新世界黨的保守思維。今年初,文在寅在電視訪談中甚至說,最喜歡的綽號就是「盧武鉉的影子」。此外,文在寅也曾推崇金大中「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他總是領先群眾半步……但我希望成為改革的強大力量……透過走向人群和他們對話。」
在民主和獨裁、自由和保守之間,文在寅民運人士立場讓他無可選擇地必須與朴槿惠一決雌雄。釜山大學副教授李哲淳指出,韓國人對朴正熙和盧武鉉的愛憎情緒均呈兩極化。朴正熙雖實施軍事獨裁,但也積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南韓當前經濟奠定基礎。文在寅選情則受盧武鉉形象影響,盧曾致力改造南韓社會的地域不平衡發展,打破大多數經濟資源集中在首爾圈的畸形現象。
首爾大學學者康元澤表示,李明博時代的中下階層、中小企業和非首都等大城市居民生活變得艱難,人們開始懷念盧武鉉的福利政策,成為文在寅票源,但在游離選民眼中,盧武鉉的政績只是帶來社會分化與對抗。
討好選民…朴槿惠 開了不少芭樂票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12.12.20 03:18 am
南韓總統候選人開出許多經濟芭樂票,這些芭樂票多數屬於民粹競選支票,也與候選人自己其他的承諾或政策自相矛盾,注定跳票無疑。
東亞日報報導,專家指出,南韓總統選戰打成難分勝負時,兩位候選人朴槿惠與文在寅為了討好選民,開始亂開競選支票。
兩人同時避談「不願面對的真相」,以免引起選民反感,或對重大議題產生反效果。
在由國家補貼托幼,以提高女性工作意願,減少閒置人力議題上,朴、文兩人都支持由國家提供補助,但是兩人的競選支票也充滿矛盾,卻都不互揭瘡疤。
兩人承諾大學學費減半,降低年輕人失業率,專家指出,是一張相互牴觸的芭樂票。學費減少將導致「教育通膨」加劇,大學畢業生競爭惡化,更多年輕人失業,遑論雇主將減少雇用高中畢業生的負面效果。
朴槿惠與文在寅也承諾創造就業機會,在專家眼中,是另一張脫離現實的芭樂票。兩人都信誓旦旦,將提高就業機會的質與量。三星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孫敏貞(音譯)說:「景氣佳時,這種承諾可望兌現,但是現在景氣差,候選人在競選支票上應有輕重緩急之分。」
朴、文兩人同時將一些緊急且棘手的議題束之高閣,其中之一是核廢料處理。兩位候選人都未對這個燙手山芋提出對策,以免刺激核廢料儲存設施預定地的選民。
朴槿惠陣營:不會成為驕傲政黨
【聯合報╱特派記者王文玲/首爾十九日電】2012.12.20 03:18 am
總統大選結果出爐,落選的候選人文在寅向支持者表示,「不是你們的錯」,是我的錯,支持者傷心落淚呼喊「加油」;朴槿惠陣營發言人李相逸表示,他們願意與在野黨積極溝通,不會成為驕傲的政黨。
李指出,「如果有退讓必要,我們退讓;如果需要協議,我們會協議」「我們不會與在野黨從事政治理念鬥爭,成為忽視民生的政黨」;李強調「我們不會成為驕傲的政黨」。
【編譯陳韻涵/報導】曾有意參選總統的南韓無黨籍人士安哲秀十九日投完票,未等開票結果出爐即搭機赴美,思考往後的計畫。安哲秀表示,希望當選的一方能包容敗者,失敗的一方服從結果,共同開創南韓的新未來。
安哲秀昨日上午九點抵達首爾龍山區投票所後與民眾寒暄,問他們投票與否。安哲秀與妻子金美暻投票後,未回答記者的任何提問即離去。稍後由仁川國際機場出境,前往美國舊金山。
中日韓新局 開啟經濟競賽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12.12.20 03:18 am
這一個多月來,中國大陸、日本和南韓相繼更換領導人。亞洲華爾街日報指出,東北亞三國新領袖面對的最大挑戰,仍是老問題:經濟。
報導說,對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日本候任首相安倍晉三、南韓總統當選人朴槿惠而言,南海領土紛爭、北韓的核子威脅問題雖持續擴大,他們的當務之急,卻是搞好國家貿易、貨幣政策與經濟成長。
在日本,安倍誓言大幅提高支出以刺激經濟。政府負債對國內生產毛額比率升高,意謂日本將無可避免施行貨幣寬鬆政策,央行也會被迫將通貨膨脹率目標從百分之一調整為百分之二。日圓兌美元呈走貶趨勢;出口商則是興奮等待一美元兌日圓破百的到來。
在大陸,習近平訪問深圳,令人與一九九二年鄧小平走訪深圳,大陸啟動市場經濟產生聯想。經濟學家普遍預期,大陸明年的經濟將較今年小幅成長。華爾街日報調查分析師的結果指出,明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可望保八,高於今年前三季的百分之七點七。
朴槿惠接手的將是近期來持續疲軟的出口與經濟。朴槿惠誓言打破財閥宰制商界的局面。此外,李明博積極與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朴槿惠料將延續這項政策。
日圓走軟,可望提高日本汽車、消費電子製造業者的競爭力,令日本最大勁敵南韓難以招架。
若是南韓決定讓韓元走貶以為回應,影響則可能遍及全亞洲。至少,大陸人民幣兌美元穩定升值的速度將減緩。
日本、中共、南韓這些東北亞國家新領袖執政的成敗,將與歐債危機和美國財政懸崖的結果息息相關。大陸經濟轉強,將有助鄰國重回成長軌道。然而日本、中共、南韓的國內以及區域決策也將在這些國家新領袖的成敗上扮演要角。
這些領袖可能在同一時間達成國家的經濟目標?因其中涉及利益衝突,同時達成目標困難重重。
韓首位女總統誕生 中美媒體積極評價
朝鮮日報特派記者 東京=車學峰/北京=崔有植/華盛頓=任敏爀/巴黎=李性勳 (2012.12.20 11:15 /更正 2012.12.20 11:49)
韓國第18屆總統選舉結果揭曉後,外電第一時間以快訊形式予以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說,在大男子主義的國度誕生了首位女總統,朴槿惠的人氣相當一部分基於被暗殺33年後仍然成為爭議中心人物的她的父親。《華盛頓郵報》說,朴槿惠的當選表明了韓國選民希望重現確立經濟和安全的朴正熙權威的意願。《洛杉磯時報》說,朴槿惠的當選沾了前總統朴正熙很大的光。韓國人視朴正熙為把因戰爭支離破碎的國家建設成富裕國家的人物。《華爾街日報》則說,就像日本在20年前所經歷的那樣,在低增長、高齡化、低工資國家崛起的情況下,朴槿惠將面臨嚴峻的經濟挑戰。CNN報導說,這次不同於過去,沒有受到北韓問題的影響,與11月的美國大選一樣經濟成了選民最關心的問題。
英國路透社報導,這下朴槿惠可以面對曾下令暗殺其父、1974年唆使殺掉其母(陸英修)的仇人(金日成)的孫子(金正恩)了。BBC則分析說,朴槿惠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文在寅,但兩個候選人在政策上沒有多少差別。
法國《費加羅報》說,韓國經濟奇蹟之父朴正熙的女兒成了東北亞地區首位女總統。《世界報》說,朴槿惠一直主張棄核應是與北韓協商的前提。法新社評論說,因為韓國政治地方色彩太重,很難預料選舉結果,這次實際上是朴正熙與盧武鉉兩位前總統“幽靈”之間的較量。
中國中央電視臺當天投票結束後安排特別節目,聯繫駐首爾記者報導了實況。新華社說,這次選舉將成為使中韓關係更加緊密的契機。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說,朴槿惠一直為中韓關係的發展起到橋樑作用。我們期待中韓雙邊關係、韓半島問題以及東北亞局勢帶來新機遇。《環球時報》分析指出,此次選舉是“保守”和“進步”之間的對決,年輕人與年老者的投票率將是決出勝負的關鍵。
日本NHK電視臺則於19日晚9時5分許暫停正在播出的新聞節目,以快訊方式報導“朴槿惠勝利在望”。NHK電視臺報導說,朴槿惠重視日韓關係,但在日本慰安婦、獨島問題等關鍵問題上持強硬立場。NHK電視臺還援引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話報導說。朴槿惠希望從大局出發處理韓日關係,在對北韓問題上也希望和日本積極攜手合作。
阿拉伯衛星頻道半島電視臺報導說,朴槿惠打破韓國政壇的男人統治,成為韓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統,同時與父親朴正熙成為第一對父女總統。
朴槿惠當選總統 五六十歲選民功不可沒
朝鮮日報記者 崔宰爀/黃大振 (2012.12.20 09:37)
韓國第18屆總統選舉19日剛剛落幕,此次選舉最大的特點是“不同年齡階層的對決”。雖說嶺南和湖南的地域矛盾有所緩和,但仍然成為主要變數,甚至城市和農村地區的選票也出現不同傾向。候任總統朴槿惠除了首爾和湖南地區以外,在其他所有地區取得了勝利。
據KBS、MBC、SBS韓國三大電視臺實施的出口民調結果顯示,當天50多歲(89.9%)和60多歲(78.8%)的選民同20多歲(65.2%)和30多歲(72.5%)選民展開了“投票對決”。
◇“不同年齡支持不同候選人傾向”凸現
本屆選舉中出現的“年齡鴻溝”現象在兩大候選人朴槿惠和文在寅的支持率上也顯露無疑。
當天,韓國主要電視臺實施的投票站出口民調顯示,朴槿惠在20多歲和30多歲選民中得到的支持率分別為33.7%和33.1%,而文在寅在同一年齡段得到的支持率高達65.8%和66.5%。
但50多歲以上的選民投票結果恰好相反。朴槿惠在該年齡段中獲得62.5%支持率,以25.1個百分點的優勢領先文在寅;在60多歲以上選民中兩人的支持率差距甚至達到44.8個百分點。這與盧武鉉和李會昌相互較量的2002年第16屆總統選舉相比,2030年齡段的投票率提高了5至8個百分點,但人口數量更多的中、老年人進一步凝聚力量。
◇韓國特有的地域矛盾出現緩和跡象
朴槿惠在全北、全南、光州等湖南地區的得票率為10.4%。這也是自1987年實行直選制以來,新國家黨陣營候選人在湖南地區的得票率首次突破10%。
有評價說,朴槿惠在大選期間提倡“國民大團結”,力求接近湖南地區,從而在該地區獲得兩位元數的得票率。
然而,在大邱、慶北和湖南的選票分別傾向於新國家黨和民主黨的現象依然嚴重。在投票率方面,光州排第一、大邱排第二。朴、文兩大候選人分別在大邱、慶北和湖南地區拉大票數差距,但這一差距又相互抵消。
在釜山地區,文在寅佔據優勢。他在釜山地區獲得了39.8%支援率,比前總統盧武鉉在2002年總統選舉時在該地區獲得的29.8%支援率上升了10個百分點,接近民主黨所期望的得票率。文在寅陣營曾估測說:“在釜山地區獲得40%以上得票率,在首都地區拉大7個百分點以上就能獲勝。”然而,慶南和蔚山加起來也沒能獲得40%支持率。釜山、蔚山、慶南地區選民占全國選民總數的16%,相當於首都圈的約三分之一。朴槿惠用PK地區贏得的票數挽回了在首爾地區的劣勢。
◇首都地區和忠清激烈交鋒
有評價說,朴槿惠尤其在聚集半數以上選民的首爾、京畿、仁川地區表現不俗。在2002年總統選舉時,盧武鉉在首都地區獲得51%支援率,為贏得勝利打下基礎。當時,競爭對手李會昌在首爾、京畿、仁川地區均未取勝,與盧武鉉相差7個百分點。
而朴槿惠在首爾地區的得票率為47.9%(開票率81.1%),以3.7個百分點的微弱差距緊跟文在寅。相反,在京畿道和仁川地區朴槿惠分別以1.3個百分點和3.5個百分點領先文在寅。也就是說,朴槿惠在首都圈的不俗表現是她在本屆選舉中取勝的直接原因之一。
另一個取勝原因則是在大田、世宗、忠清南北道等忠清全域朴槿惠以明顯優勢扳倒文在寅。朴槿惠在李明博政府推進“世宗市修正案”時予以反對,且在選舉期間始終強調這一點。還有,朴槿惠的母親就是忠清北道沃川出身。這些都贏得了忠清地區選民的支援。當然,李會昌、李仁濟、沈大平、李完九等忠慶道出身的政界巨頭們也助了一臂之力。
文在寅原本計畫在忠清地區獲得約50%的得票率,但實際結果遠不及這一目標。在忠清地區,朴槿惠尤其在忠南和忠北地區的得票率高出大田地區。在大田地區,朴槿惠獲得49.9%,文在寅獲得49.7%,兩者相差微弱。但在忠南和忠北地區,朴槿惠分別以14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的明顯優勢領先文在寅。“城鄉之間的選票傾向不通”也是本屆選舉的特點之一。在江源地區,朴槿惠以61.9%比37.5%的得票率力壓文在寅。
朴槿惠當選 首要拚就業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2.12.20 04:01 am
南韓新世界黨候選人朴槿惠19日當選總統,成為南韓首位女總統,象徵保守派的一大勝利。這位常拿自己和英國「鐵娘子」相比的女性政治領袖可能繼續推動現任政府的自由貿易政策,並限制財閥勢力繼續坐大。
根據選委會開出的86.2%選票,朴槿惠以51.6%的得票率,領先對手民主統合黨候選人文在寅的48%;南韓3大電視網的聯合出口民調也顯示,朴槿惠確定成為首位女性總統。每日商業新聞和MBC電視台也報導,文在寅已承認敗選。
朴槿惠的支持者也不畏零度以下低溫,在朴槿惠宅邸外覆誦她的名字並揮舞旗幟。
朴槿惠說:「我將當個每天全力實現對人民承諾的總統,這個勝利也代表人民希望克服當前危機、讓經濟持續復甦。」
朴槿惠常拿自己和許多強悍的女性改革領袖相比,例如英國「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和德國首相梅克爾,她的支持者也讚揚她是「選舉皇后」,因她在2004年重燃保守派熱情,並在4月的國會選舉幫助新世界黨演出逆轉勝。
她的勝選也代表新世界黨成功克服選民對現任總統李明博的不滿,繼續入主青瓦台,確保該黨能持續推動李明博任內的政策,例如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
朴槿惠是南韓故領導人朴正熙之女,朴正熙在位18年,帶領南韓從韓戰後的斷垣殘壁中轉型為新興工業國,許多保守派也認為朴槿惠將繼承朴正熙的遺志,延續南韓的繁榮。
年輕人則希望朴槿惠能解決經濟成長趨緩的疑慮,並且在收入日益不平等之際,創造薪資優渥的就業機會。南韓經濟成長年率已降至約2%,遠低於過去50年來的5.5%平均值。
新聞幕後/南韓富強假面下…近半國民窮忙
自由時報 2012-12-20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在全球經濟普遍下挫的大環境下,南韓的經濟奇蹟顯得格外亮眼,但南韓負債累累,貧富差距更嚴重惡化,其實地雷處處,去年迄今已有二十家金融機構倒閉。據報導,南韓有近半民眾自認屬於「社會底層」,卻有六成八富人自認「還不夠富」。二十到二十九歲青年的死因中,自殺比重將近五成,顯示年輕人面臨極大生存壓力。
南韓央行(韓國銀行)十一月底表示,南韓十月經常帳盈餘雖有縮減,但仍連續九個月呈現順差,知識經濟部預估,今年貿易總額可望連續第二年突破一兆美元,將超越義大利,成為世界第八大貿易國。不過,南韓貿易協會動向分析室長申承寬坦承,進入八強雖令人鼓舞,但南韓經濟狀況並不佳,若不持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擴張「經濟領土」,並強化手機和汽車等新產品研發,恐將步上日本後塵。
南韓自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重創中重生,舉世驚豔,傲人成就除政府全力扶植出口產業外,多少也得利於它近年透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積極擴張經貿領土的成績。不過,獨尊經濟成長的路線,在這次大選中也受抨擊。人民對只圖利財團的FTA帶來的經濟效益「無感」,物價及學費高漲、貧富差距擴大、年輕人就業困難等,這些都是南韓亮麗經濟表現背後的陰影。
朴槿惠在競選時曾說,盧武鉉政府二○○三年上台後,貧富兩極化更趨嚴重,中產階層崩潰,房地產價格暴漲,大學學費調漲。因此,她承諾打擊政府貪瀆、增加社會福利、協助中小企業、縮小貧富差距、成立最大規模達十八兆韓元的「國民幸福基金」,以減少家庭沉重負債,並控制大財閥。
財閥經濟 新總統難撼動
財閥雖是南韓經濟成長火車頭,但三星與現代等集團現在卻變成扼殺創新與小企業成長的眾矢之的。南韓人愈來愈擔心掌控國家經濟的大型家族企業。「財閥」這個議題也因此成為總統當選人待解的棘手問題。朴槿惠表示捍衛「經濟民主化」計畫,避免過度設限,尤其是在經濟不確定時期。此外,她也提出提升婦女福利、鼓勵彈性工作安排、增加單親父母補助等政見。
觀察站/第一刀 要砍財閥勢力
【經濟日報╱編譯 簡國帆】2012.12.20 09:43 am
南韓傾國家之力扶植家族財閥成為全球商業巨擘後,人民一面自傲擁有這些活躍於世界舞台的企業,卻又對其國內影響力備感憂心,加上南韓正走到經濟發展的十字路口,使改革財閥成為這次總統選舉的主要議題。
三星、現代和樂金等財閥已在南韓經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些大企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逾半數,觸角延伸至南韓76種產業的66% 以上,過去10年來和10大主要財閥連結的企業已成長近1倍至近600家,多數家長也希望小孩長大後能進入財閥任職。
這些財閥日益成長時,卻也發展出複雜而為人詬病的交叉持股結構,董事長把親戚安插到重要分公司擔任主管,以確保家族牢牢掌控整個集團。
批評者也說,財閥坐大已擠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導致就業流失,甚至加劇財富分配不均。如今南韓最富有民眾的薪資是最貧窮階級的5.7倍,比 2006年的5.38倍上升。家族財閥成員犯罪時更享有特別待遇,在在都使財閥的形象日益低落,造成改革聲浪高漲。
此外, 南韓正面臨日本在1980年代碰到的分水嶺:1個國家靠投資出口模式讓多數人民脫離貧窮後,必須找到擴大內需的新路徑,這也代表當局得接受成長減慢,找到成長的新架構,而人民在經濟成長減慢時,將更注重財富是否平均分配,尤其是在企業的市占率日益擴張之際。
朴槿惠在世代剝奪中勝出
【聯合報╱社論】2012.12.20 02:17 am
歷史總是這樣的!南韓昨日舉行第十八屆總統選舉,結果新世界黨候選人朴槿惠勝出,成為南韓憲政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南韓過去總是給外界女權低落的印象,如今在二十一世紀之初,竟產生了女總統,可說充溢著歷史發展的趣味。
朴槿惠當選總統,創下多項紀綠。除了第一位女總統之外,她也是一九八七年直選總統以來,得票首次過半的總統,更是史上得票數最多的總統。再者,這次選舉也是憲政史上,以保守為主的五十歲以上的選民人數首次超過代表進步意向的三十歲以下的選民人數,此種選舉人數及其占比所呈現的,是選民結構的徹底改變。在少子化及老年化的影響下,選民結構與十年前相較,出現大翻轉的情況。
其他的紀錄是,這是近十年來總統選舉再次形成保守和進步兩大陣營的一對一對決情勢。同時這次的投票率也創下二千年以來選舉最高的投票率達七成五以上。
這些紀錄中,最特別也是影響甚大的,就是投票人口年齡層結構的翻轉。這個翻轉,讓南韓過去選舉中非常鮮明的地域性投票行為,雖然仍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世代的矛盾、差異和對決氣氛,在這次選舉中也愈來愈顯明。雖然一般認為投票率高,對在野黨候選人文在寅有利,但是在這個選民結構的大翻轉下,投票率高恐怕也很難不受整個人口老化及少子化趨勢的影響。世代別、年齡別已經超過了地域主義,形成社會垂直分裂的結構,在這次選舉中被凸顯出來。
這種投票人口結構的翻轉,雖然讓朴槿惠拿下總統寶座,但未來她要面對的問題,也將會圍繞在世代正義和衝突的議題上。可以預見,朴槿惠接手的南韓局勢,是一個比現任總統李明博更艱困的局面。
根據南韓三星研究所的評估,南韓未來所面臨的外部問題,包括歐債危機、美國財政懸崖、中國成長放緩等。但更重要的是內部問題,包括家庭債務負擔過高、青年人收入過低等。這些問題都相當影響到國家內部各種階層、不同世代的相對剝奪感。
衡諸未來的國內外經濟局勢,南韓不容易再維持過去的成長情勢。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各種階層就只能在低成長下分配,而變成一種均貧,而非均富的局面。長此以往,階層和世代的矛盾、衝突將會更加劇烈。
但在這些方面,目前尚看不出朴槿惠有何具體政策。這也是這次南韓總統大選,非常奇特之處。在選舉過程中,並未聽到候選人提出具體的政見,只有從最後幾場的電視辯論中,聽到零星的主張。朴槿惠主張,要恢復占社會比重百分之七十的中產階級,也要強力管束財閥大企業集團的濫用特權等。
不過,如果財經情勢不能好轉,南韓如三星等大企業仍是國力的主要支柱,朴槿惠如何能恢復中產階級的占比?朴槿惠如要兌現主張,勢必要用一些非常手段,如此就可能牽動更多階層及世代的衝突,甚至分裂,稍一不慎,就可能得到反效果。也就是說,朴槿惠未來如何整合、解決這些難題,成為她就任後最重要的課題。
其實台灣最近因年金等問題所出現的世代、階層衝突,也正是南韓總統大選結果所呈現的問題面向。台灣雖然沒有馬上面臨大型選舉,但世代和階層之間的衝突,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一定是愈來愈明顯。台灣人口的少子化和老年化,雖已被列為是國安議題,但難以抵擋。一旦經濟情勢仍不振,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得到適當的解決和處理,未來將會走向更尖銳的對立和衝突。
在經濟低迷的年代,昨日南韓的總統選舉,為二○一二年的全球大選年畫下句點。檢視今年的各國大選結果,不難發現,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保守陣營多半拿下了政權,反對黨多敗北。而執政者所面臨最大的仍是經濟議題,如何解決,讓其不至於影響社會的和諧、世代的矛盾,似乎都必須徹底思考、拿出對策。
罪不及子女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2-12-25
南韓選出了一位女總統,她父親朴正熙是與蔣介石同時代的軍事強人,身分特殊,台灣朝野反應便很怪異。
總統選舉是一國的家務事,各國選民的價值觀與選舉行為不同,選舉只要公平自由,選什麼樣的人是他們的權利,外國只能「禮貌」地希望雙方關係和睦,沒有什麼好囉嗦。
但馬政權外交休兵已久,似乎連這種客套都忘了,閣揆居然像國民黨輸了地方選舉一樣,要「以平常心看待」,言下之意是「好戲還在後頭,不要緊張」。風月派也忘了吹拍功夫,選擇台灣「土」話應對: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他們把南韓當作民進黨,不是祝賀和期盼雙方關係增進,而是語帶排斥,擺出打擂台的架式。這和歐巴馬總統的賀詞,強調雙方關係的重要性,及期待與新政府合作,完全兩碼子事。
民間反應重在新總統的性別,和她是軍事獨裁者女兒的身世。持平而言,在女權運動先驅的美國,不但還沒有出現女總統,連兩大黨都還沒有推出過女性總統候選人;深受孔老二大男人主義文化影響的南韓竟選出女總統,當然是劃時代大事。
朴槿惠佔的便宜,或唯一罪過,是有個軍事強人的父親;因為她母親被「北韓共諜」刺殺,在禮賓場合她替代母職,被認為難脫與朴正熙違反人權的關係。但南韓選民至少有五十一趴並不認為老獨裁者之過,要罪及子女。
台灣曾受蔣家獨裁統治,有人對南韓獨裁者後代當總統不以為然,但兩者情形顯然不同:朴正熙並不是外來流亡政權的獨裁,更不是國事當家事,獨斷的父死女繼;朴槿惠是在她父親身後逾三十年,南韓人民做的自由選擇。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 Dec 20 Thu 2012 09:48
2012 南韓總統大選 -- 朴槿惠勝選 成南韓首位女總統; 南韓富強假面下…近半國民窮忙; 中日韓新局 開啟經濟競賽 (合輯)
close
朴槿惠勝選 成南韓首位女總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