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韓國人民高所得背後的美麗與哀愁
(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6761/ )

關鍵評論網 Green 2013/12/10 發表於 • 國際 • 教育 • 職場

幾天前我接到一通令我很驚喜的電話,我的韓國朋友說她預計12月15日會到台灣出差,停留一個星期左右,並且要在台灣度過周末,聖誕節前夕才會回韓國,問我可不可以利用那個周末帶她在台北逛逛?在我還沒來得及答應時,她立刻跟我講了一堆她想要去的地方。雖然這是她第二次到台灣來,但我還是可以從她的聲音聽得出她的興奮。

我們是一年半前她利用暑假來台灣玩的時候認識的,那時候她還在念首爾大學。她曾經在上海復旦大學當交換學生一年,所以我們可以用中文溝通。她長的就跟所有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韓國女星一樣漂亮;比較顛覆我對韓國人刻板印象的是,她會講很流利的英文。

今年一月我去韓國玩的時候,她帶我在首爾玩了整整4天,她的表現就跟任何一個台灣人一樣熱情。她送我登機離開韓國的時候,還跟我約定她一定會來台灣找我。在飛往日本的飛機上,我甚至開始思考,剛剛離開的那個國家,真的是屢在國際賽事上出現爭議行為的韓國嗎?

在確認完她的航班降落的時間跟其它的細節後,我們開始交換彼此的近況。她說畢業後順利地進了三星集團上班,我聽到之後馬上恭喜她,因為我知道在韓國進入三星或是LG這種大財團工作,就像早期在台灣考上醫學院一樣,代表往後的人生順遂無虞。

沒想到她只是一聲苦笑,接著開始抱怨大財團的繁文縟節,以及很多不合理的倫理規定。由於前幾天我才看到韓國的人均所得可望在今年突破2.4萬美元,我很好奇地問她現在的薪水是多少?她說大約300萬韓圜左右,我很迅速地在腦中算了一下,那可是將近84000元台幣的月薪。

我笑著跟她說她的薪水是台灣大學生平均起薪的3倍左右,但是她卻跟我說:「我羨慕你們中小企業的活力與開放的環境,而且你知道,我這一路是怎麼樣痛苦過來的。」

聽完她的話後我突然回想起今年一月的韓國。

一月的韓國非常冷,由於已經開始下雪,而且我已經在明洞逛到腳痠了,所以她帶我到一間非常道地的韓式烤肉吃飯順便稍作休息。在瀰漫著烤肉香的店裡,我們開始交換彼此念書的歷程。我跟她說完我從國中參加籃球隊、高中參加康輔社並當上社長、大學創業以至於我沒有把大學學位拿到手。她非常驚訝地看著我。

她把還沒熟的五花肉翻面,並且把已經烤熟的肉夾到我盤子裡,說:「我從小就被灌輸要進三星或是LG等大財團上班的觀念。因為光是三星、LG、現代、以及SK這四大財團加起來就占了韓國一半的GDP,並且這些財團的子公司很多,不是只有你所知道的手機或是電子產品。例如我昨天陪你搭機場巴士經過的仁川大橋,那是三星的建設公司造的;你剛剛在TNGT買的那件讚不絕口的外套,它是LG旗下的時尚品牌。」

我同時對韓國女生的貼心,以及她跟我講的那些關於韓國財團的事感到驚訝。我問她:「所以你們沒有太多社團,或是學生團體之類的嗎?我的意思是,難道你們這輩子都沒有嘗試過一些其它的事,就被決定了人生的目標嗎?」

「大部分是的。我從國小就開始補習,補到高中的時候,我為了要拿好學歷,以利我未來進入大財團工作,我去參加了所謂『首爾大學保證班』的補習班,結果這個保證班需要先參加一個入學考;然後又有其他的補習班專門在補『首爾大學保證班』的入學考。

所以我不只為了進入首爾大學而補習,還要為了進入可以保證我上首爾大學的補習班而補習;即使我進入首爾大學,但我現在還是在補習。我現在補的是所有大財團的筆試以及面試。」

這次換我用驚訝的眼神看著她。由於她看起來有些哀怨,我試著安慰她,開玩笑地說:「原來韓國不只電子業整合的好,連補習班都要整合成上中下游。」

她笑了一下並且繼續說:「是啊,韓國是全世界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我們對於有人跳地鐵自殺都很習以為常。後來因為太常有人跳地鐵自殺,所以政府把軌道跟人群用門隔開。但是擁有不妥協及固執民族性的我們還是找到了新方法,跳漢江。聽說漢江每天平均會有3到5個人跳河,所以這對我們來說也不是件新鮮事了。」

每當媒體在吹捧韓國企業如何征服世界,或是韓國的GDP比預期好的時候,我腦中總是會浮現這段對話。美麗與哀愁往往同時並存,我們不能只看到主流媒體報導的美麗面貌,而不去深入了解另一面的哀愁。韓國在很多地方的確優秀,但同時又充滿爭議,但這是韓國特殊的歷史背景所造成的。

相反的,台灣也有自己特殊的歷史背景,在一味欣羨韓國高所得的時候,我們可以想想自己擁有的是甚麼?這絕對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引領台灣走出自我風格的關鍵,是引領台灣脫離只能靠cost down跟先進國家競爭的關鍵。

台灣有其獨特與迷人之處,或許是因為我們生長在這個環境而比較容易忽略而已。


台灣比日韓富有!秘密在「購買力平價」

ETtoday 新聞雲 2012年02月28日 14:46

▲卡達人均GDP是261萬台幣,榮登《富比士》最新全球富有國家第一名。(圖/取自Forbes網頁)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富比士》(Forbes,又譯「富比世」)雜誌公布最新富有國家排行榜,台灣以每人平均GDP約105萬台幣(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名列全球第21名,擊敗日本(第25名)、韓國(南韓,第27名),甚至超過歐洲的英國(22名)、法國(24名)。這樣的調查結果,出乎許多人一般的「常識」範圍,事實上,《富比士》的這項調查採用「購買力平價」指數做調整,也就是考量了各國的物價因素。

擁有95年歷史的《富比士》是全球知名的美國商業雜誌,最新的富有國家排行榜評比了全球182個國家或地區,依照國際貨幣基金(IMF)2010年的人均GDP數據、以及按「購買力平價」做調整排名,中東小國卡達(Qatar)靠著油價上漲、天然氣豐富,以8萬8222美元(約261萬台幣)榮登最富有國家第一名;台灣人均GDP是3萬1802美元(105萬台幣)是第21名。

台灣的名次在亞洲落後新加坡(第3名)、香港(第8名),但卻超越日本(第25名)、韓國(第27名)。而這項評比按照「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做了調整,「購買力平價」又稱為「相對購買力指標」,是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準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使得在經濟學上可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做合理的比較,這種理論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以《富比士》的這項調查結果來說,日本、韓國的人均GDP其實比台灣高,但因兩國的物價長期偏高,實際生活水準與所得並未相當,以致購買力水準不如台灣。

測量「購買力平價」較為人所知的例子就是《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創造的「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這項指標是把各國的麥當勞分店的麥香堡價格做了比較:如果一個麥香堡在美國賣2.5美元,在英國賣2英鎊,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2.5 ÷ 2 = 1.25,要是1美元能買入0.55英鎊(或1英鎊 = 1.82美元),則表示以兩國麥香堡的售價來說,英鎊兌美元的匯價被高估了45.6%((1.82-1.25)÷1.25×100%)。

《富比士》的富有國家排行榜中,第2到第10名依序是:盧森堡(人均所得8萬1466美元)、新加坡(5萬6694美元)、挪威(5萬1959美元)、汶萊(4萬8333美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4萬7439美元)、美國(4萬6860美元)、香港(4萬5944美元)、瑞士(4萬1950美元)和荷蘭(4萬零973美元)。前10名中有4名是靠石油價格上漲致富(卡達、挪威、汶萊和阿聯)。


台PPP平減後 所得近4萬美元

中央社 發稿時間:2014/04/30 08:52 最新更新:2014/04/30 19:46

(中央社記者林淑媛華盛頓29日專電)世界銀行今天發布國際比較項目(ICP),台灣以購買力平價(PPP)平減後的人均支出近4萬美元水準,高達3萬9059美元,贏過日本的3萬4262美元與南韓的2萬9035美元。

世銀同時指出,台灣相對價格指數(price level index)是66.1,日本高達173.6,南韓則是99.4,可見台灣物價相對便宜,這也是購買力平價後,台灣人均支出(人均GDP)較日韓高的主因。

世銀今天公布以2011年為比較基準的國際比較項目,整份報告著眼於全球199個經濟體的相對價格變化,以算出各國所得,比以匯率折算成美元後的各國人均支出,較能反應不同國家經濟生活實況。

PPP概念類似在美國買一個麥當勞大麥克漢堡要2美元,在其他國家以當地貨幣要花多少錢買比較,世銀上次公布ICP報告是2008年,當時是以2005年美國價格為各國比較基礎,台灣當時以購買力平價算出的人均GDP為2萬6069美元。

6年後,世銀最新報告顯示,若以亞洲四小龍情況比較,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支出以新加坡高居首位,達7萬2296美元,相對價格指數為91.4,其次是香港,人均支出為5萬129美元,相較價格指數90.5,物價與新加坡差不多。

台灣以PPP計算的人均支出已經逼近4萬美元,達3萬9059美元,位居四小龍第3,若以匯率計算則為2萬30美元,因物價相對星、港便宜,相對價格指數只有66.1,使得購買力平價後的人均支出飆高,顯示台灣人的購買力強。

至於南韓PPP人均支出為2萬9035美元,相對價格指數為99.4,逼近高物價門檻100,南韓物價也是新加坡、香港與台灣等四小龍中最高。

另外,日本的相對價格指數高達173.6,物價昂貴,使得以匯率換算的人均支出4萬6131美元,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日本的人均支出只剩下3萬4262美元,反而低於台灣的實質購買力。

至於美國相對價格指數為129,物價在全球排名第25,低於其他高收入經濟體,例如瑞士相對價格指數即高達209.6。

世界銀行今天公布的ICP報告,是以2011年為比較基準,價格指數以全世界為100 ,指數超過100,意味價格高於世界平均水準,低於100,價格相對較低。 1030430

世銀:大陸購買力人均破萬美元

(中央社記者林淑媛華盛頓29日專電)世界銀行最新報告指出,購買力平價(PPP)平減換算出中國大陸每人支出已經破萬美元,達1萬零57美元,相對價格指數為70,高於台灣的66.1。

根據世銀2008年公布的2005年比較基期報告,中國大陸以購買力平價換算後的每人所得為4091美元,當時世界銀行的價格指數以美國為100,大陸相對價格指數為42,物價相對便宜。

不過今年度世銀公布最新報告顯示,從2005年到2011年6年間,中國大陸以PPP換算的每人支出已經破萬美元,達到1萬零57美元,但物價也隨著經濟發展而攀升,以世界為100比較,大陸的相對價格指數已經升高到70,雖然仍低於世界平均水準,但相對價格指數已經高於台灣的66.1。

另外,報告中也指出,以PPP換算的人均支出最高的前5大經濟體為卡達(Qatar)、澳門、盧森堡、科威特與汶萊,至於全球第1大經濟體美國的人均支出為4萬9782美元,排名全球第12名。

值得注意的是,澳門以PPP換算的人均支出高達11萬5441美元,僅次於卡達的14萬6521美元。

世銀指出,以國內生產毛額(GDP)來看,最昂貴經濟體還是以瑞士居冠,挪威居次,其餘分別是百慕達、澳大利亞與丹麥,相對價格指數範圍從210到185不等,美國則排名全球25,低於法國、德國、日本等大多數其他高收入經濟體。

世界銀行今天公布以2011年為基期的國際比較項目(ICP)報告,針對全球199個國家經濟體價格進行比較,以PPP換算每人支出(每人GDP),反應各國實際購買力與所得水準。1030430


* 購買力平價說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是什麼?

PPP是指「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又稱「相對購買力指標」。
PPP是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準,計算出貨幣間的等值係數,以便合理比較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PPP概念類似在美國買一個麥當勞大麥克漢堡要2美元,在其他國家以當地貨幣要花多少錢買比較。

購買力平價說係假設當國際貿易不存在交易成本且沒有貿易障礙及市場完全競爭的假設下,透過匯率轉換後,所有國家的物價水準應趨於一致。該學說可區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說」與「相對購買力平價說」兩種形式。「絕對購買力平價說」主張,一國通貨的價值及其需求是由一單位該國通貨在其國內所能購買的商品及勞務的數量,即所謂購買力加以決定,因此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可採取兩國貨幣的購買力的比值加以表示。根據此關係式,本國物價上漲意指本國通貨相對於外國貨幣貶值。至於「相對購買力平價說」則主張,兩國貨幣的匯率水準係依據兩國的通貨膨脹率的差異而進行調整。兩國之間的相對通貨膨脹決定兩種貨幣之間的均衡匯率。購買力平價說以較合理的方式解釋匯率的決定基礎,並被廣泛地應用於預測匯率走勢,惟該學說仍忽略國際資本流動等其他因素對匯率的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