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早味米粉湯

2013-10-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1| 評論數: 0

@可愛唐棠:老舊的東門市場,有著純正古早味的「羅媽媽」和「黃媽媽」米粉湯,兩家的生意都非常好,家家爆滿,還有好多外帶的客人。

我們選擇了「羅媽媽米粉湯」嘗試,米粉細而清爽,吃完可加湯。黑白切是綜合豬雜拼盤,有各種特別口感。


從老街道探起

2013-10-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85| 評論數: 0

@喜琳:「認識台灣,應該從台南開始;認識台南,就從老街道鑽探起。」神農街,台南保存最完善的一條老街。走進老街,最初覺得古舊安靜,放慢腳步發現每處都融入了新潮好玩的元素。如同府城台南一樣,新與舊在這裡相得益彰。(來自北京)


美濃紙傘

2013-10-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2| 評論數: 0

@喜琳:美濃小鎮被評為台灣十大觀光小鎮之一,保留著台灣傳統製造工藝。在廣進勝紙傘工坊看到吳阿姨在製作一把棉紙撕畫技藝的紙傘,把棉紙撕開一點點黏貼在傘面上,美極了!林氏夫婦倆在一番小天地中設計出一把把油紙傘,歷久彌新。

(來自北京)


泰北華人的祖國情懷

2013-10-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33| 評論數: 0 |原作者: (曾冠傑/台北市)

隨著國共戰爭的塵埃落定,一批中華民國國軍在1949年以後,陸續從西南戰場轉進到泰國與緬甸之間的邊界地帶,這批孤軍因為複雜的歷史因素,最後在泰北地區落地生根,繁衍後代。

我們對泰北孤軍的印象,大多來自作家柏楊的戰爭小說《異域》,以及導演朱延平的同名電影。然而隨著時光流逝,泰北孤軍長年遺留海外,逐漸為台灣社會所淡忘。

前陣子有個偶然的機會,觀賞台灣青年導演陳文政的紀錄片《泰北中國結》,敘述泰北孤軍及後裔的現況。從片中得知,這些泰北華人至今堅持父祖輩的反共立場,升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與當地的泰國國旗並列,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當成心中的「祖國」。

泰北華人重視子女教育,這是他們後代向上流動的重要管道,因此他們需要外界援助教育資源。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崛起,近年用非常優渥的條件拉攏他們,不僅外派長駐教師、發給簡體字教材,高中畢業者還有機會公費留學福建的華僑大學、拿海外護照,這在泰北華人社群引發軒然大波,甚至分裂危機。相較而言,台灣給不起如此優待的條件。

民進黨自2000年執政,走向「台灣化」的中華民國政府開始縮減投入泰北的經費資源,而國民黨於2008年重新執政後,國共和解跟兩岸交流再次打擊他們的「祖國」認同:當「祖國」都跟共產黨握手言和,一向反共的泰北華人又該如何自處?

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我心裡有些感動,卻也有些感傷,忍不住把觀後心得在博客上與大陸朋友分享,同時也想瞭解對岸年輕人如何看待這段國共戰爭的歷史,以及如今泰北華人的處境。

在網路上果然引起大陸朋友的關注與討論,有幾位朋友回應我的文章,正反意見皆有,其中一位朋友的留言最為精彩:「不管兩岸的意識形態多麼不同,作為大陸80後的青年一代,大多都很理解這段歷史。雖然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因為政治原因和台灣朋友在認識上有所不同,但歷史還是客觀存在的。」

這位朋友還說:「作為一個普通民眾,更希望的是兩岸加強彼此的交流,相互理解、尊重對方。不管將來台灣和大陸的未來如何,更希望的是彼此依存發展得更好,普通民眾生活得更好,而不是作為政權相爭的犧牲品。」

這些年隨著兩岸交流的日漸熱絡,泰北華人的尷尬處境似乎被遺忘了。當我們共同回首這段歷史,也許能增加更多對彼此的瞭解,並對泰北華人提供更多實質幫助。


印象台灣﹕城市文化的厚重

2013-10-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32| 評論數: 0 |原作者: (鄧鈞元/海南大學學生)

晚上8點降落在桃園機場,夜空中飄蕩著黃黃綠綠的霓虹,渲染著我即將開始的台灣旅途。手機裡正好播放到李雙澤的《美麗島》,這是台灣曾經流行的一首歌──「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驕傲的祖先正視著,正視著我們的腳步,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不要忘記,不要忘記,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蓽路藍縷以啟山林。」

這一次來台灣的目的,是和中國文化大學進行交流。文大是由前教育部長張其昀創辦,蔣介石先生手書命名的。這裡不但有大量的藏書,還有博物館。飛簷石牆的建築風格讓人有時間倒流的錯覺。最讓人欣喜的是,文大坐落在陽明山國家公園上,海拔410米,沒事的時候我們可以到情人坡上俯瞰整個台北。有人說此地也被稱作華岡,有「美哉中華,鳳鳴高岡」之意,我由衷認同。

對於台灣,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九把刀的電影裡,就是那一部紅遍兩岸的《那些年》。後來聽我們交流班的班長說,侯孝賢、楊德昌的電影才是台灣文化的精髓,我想以後可以認真瞭解一下。我喜歡的作家,龍應台、余光中、林語堂也都在台灣生活過,當然還有那個黃段子最多的李敖。

台灣曾經是我們大陸人很難企及的地方,半個世紀前戰火把同一個民族的人分隔在了海峽的兩岸。那些家庭的悲歡離合已經被時間慢慢抹平,又重新癒合。此時此刻,台灣的朋友們友好得讓我們感動莫名,特別謝謝一路陪伴我們的學伴,認識你們,真好。

如果說來到台灣第一個感覺是幸運的話,那麼我對台灣第一個印象應該是厚重,一種來自城市文化的厚重。

與之前想像的不一樣,台灣的街道沒有像偶像劇裡的那樣的浪漫,但是日式建築風格的樓房,卻襯托出歷史沉澱下的年代感,有一些像廣州老城的古舊。除了中心區,幾乎找不到高樓大廈,與大陸的現代化都市相比,少了一些輕佻,卻多了一份穩重。

台北路名也是有趣,從大理街到迪化街(迪化是解放前烏魯木齊),方位是從台北西南到西北,街道名稱也完全符合中國城市的方位,不難看出這裡承載了兩蔣時代多少台灣人的光復夢想。走一遍台北,彷彿又學習了一次中國地理,對於我們大陸人來說,厚重來源於一種難得的故鄉感,陌生的熟悉感。

(《印象台灣》三之一)


印象台灣:自由不羈之民

2013-10-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6| 評論數: 0 |原作者: (鄧鈞元/海南大學學生)

台灣第二個印象,是自由。

來的第一天,我們就參觀了自由廣場。毛澤東說過,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自由廣場的意義不在於他的宏偉壯闊,而在於它代表著台灣人的信念,成為自由不羈之民。

的確,來到台灣,你會發現,台灣人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生活在了一個自由體制裡,這個體制落實在台灣人柴米油鹽的生活中。你可以看到,台灣的街道上有各種橫幅宣傳,只要你不違法,沒人會抓你,你可以發傳單,甚至靜坐抗議;你可以看到,電視機裡播著各台的政論節目,可以在電視裡隨便罵領導人,比《快樂大本營》還要歡樂。

你還可以看到,台北政府大樓是開放的,門口沒有衛兵檢查你的證件;台北議會大樓隨時歡迎你進去吃大餐,只要你帶夠了錢;書店街裡所有都是不用經過審查的文藝作品,你可以買到各種版本的歷史真相和社會批判,以便更好地瞭解自己。

我從來沒有想過把台灣政治體制跟大陸的相比,因為我們還有太多需要努力,需要實現。站在自由廣場上,呼吸著台灣自由的空氣,望著晴空下的中正紀念堂,此刻我心情複雜,難以言表。說不上自慚形穢,更多的只是深深的反思,因為我知道了,自由從來就不是空中樓閣,它可以是具體的,毫不抽象。

(〈印象台灣〉三之二)


印象台灣:文明行為成為秩序

2013-10-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7| 評論數: 0 |原作者: (鄧鈞元/海南大學學生)

羅斯福說過,沒有自由的秩序和沒有秩序的自由,同樣具有破壞性。台灣給我的第三個印象,就是秩序。

舉個例子,在台灣,搭扶手電梯是很擠的事兒,不是因為電梯小,而是大家都站在電梯的一邊。我曾經問一位台灣同學,為什麼台灣人在電梯上都會自覺地站到一邊呢?他說,這是因為電梯的另一邊可以留給行程匆忙的人通行。聽到這裡,我很感動,也許自由和秩序天生相對,但是台灣人卻用善良和理解,構造了自由和秩序之間的平衡。

台灣有很多明星,當然一般情況下你很難在街上碰到,但你更難碰到的是垃圾桶和清潔工,因為垃圾分類是定時在家庭附近回收的,人們會把身上的垃圾拎回家。

再比如,台灣堵車的情況也經常發生,但極少有人爭先恐後。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們步行去101大樓觀景。在最繁華的台北中心,一路所見,無論是轎車還是摩托車都開得很快,但一遇見紅燈,他們就會馬上停車。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我們在黃燈亮時才走上路口的人行道,結果沒走兩步幹道就綠燈了,然而這時所有車都沒動,靜靜地看著我們走過人行道,才緩緩開動。英國作家斯威夫特說過,萬事離不開方法,世界離不開秩序。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

當文明行為成為一種秩序,成為一種隨處可見的普遍現象的時候,你身處其中才能感覺得到真正的尊重,才會明白什麼叫城市幸福感。什麼是幸福,不是我們的GDP,更不是央視的神回復,而是一個社會文明和公共秩序的良性循環。

台灣的每個縣或市都不算大,可是他們硬是在這樣緊湊的空間裡,由裡到外,由城市到農村,保持了一種整齊的城市形象。為何他們做到了,我們就做不到呢?

台灣給我的第四個印象,是文化家園。

從台北故宮到誠品書店,從台灣大學到北投圖書館,我們吃著士林夜市的小吃,戴著西門町的帽子,環遊了九份山城、阿里山、日月潭……,每一個地方都有種獨特的文化吸引著我,每一種文化都帶給我全新的感受。

我總覺得台灣是一個真實的文化家園,不是說各種文藝小清新歌手都來自台灣,而是就在普通書店的裝潢裡,我也能感受到她的文化氣味,中國風、懷舊、古典。這種氣味飄散在傳統的騎樓下,縈繞在殖民時期留下來的建築旁,也蘊涵在我們看起來古香古色的繁體字裡。

台灣的老一代不斷訴說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傳統思想,而台灣的年輕一代則是朝氣蓬勃,在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圍中書寫著自己的人生。你能看到他們舉止優雅,彬彬有禮,舉手投足間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印象台灣〉三之三,全文完)


收藏家理髮師

2013-10-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 評論數: 0

@喜琳:在台中第四信用合作社避雨時,一位老夥伴索性跑到隔壁芝田髮型去理髮,遇到了愛好收藏手辦(玩偶)的理髮店老闆。店家還保留著早前理髮店的樣子,老式電話、風扇、座椅,門上、桌上擺滿了卡通手辦,從哆啦A夢到台灣郵局娃娃,老闆形象粗獷,人卻很低調,理了幾十年頭髮,手藝自然沒話說。


申請居留證 陸婦賄賂面試官觸法

2013-10-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43| 評論數: 0

大陸一名67歲的黎氏老婦,2013年7月在移民署台北市專勤隊面談時,依大陸「慣例」,企圖以5000元現金賄賂面試官,以求順利通過面談,北檢7日以不違背職務行賄罪起訴了這名婦女。據悉,大陸人士直接在面試時行賄面試官,此為首例。

移民署8日指出,該婦為申請來台依親居留,在今年7月30日到台北市專勤隊面談,為使面談順利通過,竟於面談休息時,將5000元現金強塞至承辦面談的郭姓科員褲袋中,經郭員當場制止、錄影存證並通報移民署政風室,以現行犯逮捕送廉政署後,當日即依行賄罪移送台北地檢署,北檢7日以不違背職務行賄罪起訴黎婦。

移民署台北市專勤隊隊長謝友發指出,經事後了解,該婦並非擔心面談不過,而是她稱此為大陸習慣作法,即如果拜託官員做事都要給紅包意思一下,惟黎婦不清楚這樣的行為在台灣已經觸法。

移民署政風室主任賈鵬鴻表示,該室平時即經常向該署同仁宣導拒絕行賄觀念,並制定處理行賄案件標準作業程序,這次郭員能予以拒絕,並立即報告、依規定處理,其廉潔的行為值得公開表揚。


東海的人文海洋

2013-10-1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0| 評論數: 0 |原作者: (虞婧/東海大學交換生)

滿滿足足地上完一個上午的課,慢慢地走到路思義教堂,陽光毫不吝嗇地灑在教堂四周的綠色草坪上。偶爾一陣微風吹過,草坪上的樹影調皮地抖動它的身子,葉子之間的空隙裡就有了閃爍的金色。像是海洋,綠色的海洋。

我是北京語言大學的一名學生,到東海大學交換一個學期。

不得不愛這塊淨土

我曾經想到過我會踩在高美溼地軟軟的泥地上看著美麗的夕陽,想到過我會在日月潭水天交融的碧綠與蔚藍中瞭望遠方,也想到過我會捧著一大杯木瓜牛奶滿懷期待地喝下第一口後,眼睛幸福得瞇成一條線,但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我會墜入一片海洋自由遨遊。這是人文的海洋。在東海。

關於東海大學,我之前只是通過網上的資料瞭解到一些資訊,校園廣闊優美,座落著中國傳統合院的學院建築群,還有貝聿銘設計的代表景觀路思義教堂。到了東海以後,我也懷著激動的心情馬上和同學一起探遊東海,在路思義教堂前面的草坪歡笑,在文理大道的綠蔭裡徜徉,去乳品小站喝鮮乳吃東海特製的三明治冰淇林和萌萌的奶牛合影。很美啊,風景如畫的東海,景物中都是人文的氣息。

我以為東海僅僅是美而已。直到,我遇到了一些人,走到了一些地方,才發覺這種人文是全方位的,和那些人、那些地方、那些故事一起,自自然然地融在這一片靜靜呼吸的綠中。

稀裡糊塗地走進蔡老師的「希臘悲劇」課堂。好可愛的老師!從倫敦深造歸來,談笑之間盡是儒雅。談戲劇、談人性、談當下,字句之間無不是幽默詼諧裡的敏銳與智慧。就那樣大方地坐在桌子上,讓同學們盡量地發言並給出自己獨特的觀點,整個課堂都是輕鬆自由的氛圍。就這樣認識了蔡老師,也毫不猶豫地選了他的課。後來,知道了蔡老師是文學院文學創意課程的發起人之一,為東海的人文氛圍付出著自己的努力,就更為欽佩與尊重了。

一次和文創的同學們一起去參訪兩廳院,看著音樂廳令人震撼的管風琴,坐在戲劇院的座位上看著神奇的舞台,我第一次感受到音樂、戲劇的強大魅力。文學、藝術,到底有著怎樣強大的力量呢?引領迷失的人類再去挖掘靈魂,去心靈的最深處發現一個真實的自己。

也是因為蔡老師,我才知道,東海大學還有著「角落席齋」這樣一片獨特的天地。它和北京五道口的706青年空間很像,也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聊思想聊社會,注重溝通、交流和分享,沒有職業國別的限制,滿滿的都是自由和思考的氣息。只是,我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地方,也可以在大學裡,而且有專門的教室,粉色簡約的桌布、放著各種書籍刊物的書架、溫馨的志工工作室,還有精心為參加活動的同學準備的茶水和點心,角落席齋裡都是溫馨而人文的氣息,讓人不得不愛上了這塊淨土。

從沒試過發掘內心

單純地因為想要瞭解創作和出版,就選了周老師的課。怎麼都想不到周老師會是台灣的著名作家!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覺得高貴冷豔,很難接近,也可能只是因為自己心裡對作家的預設。第一次拿出來給大家看的作品被老師批得體無完膚,去圖書館把周老師的所有書都借了出來想要知道真正的散文是什麼。後來周末在安靜的茶館憋了兩天,又熬了一個通宵,把生命裡最沉重最疼痛的記憶用文字化成美感經驗寫了出來,將近五千字,每寫一千字就幾乎崩潰一次,眼淚放肆地打在鍵盤和指尖上。遇到老師之前,我從來都沒有試過這樣去發掘自己的內心,挖掘自己的生命記憶。

回過頭來想,其實周老師也很親和很用心啊,給同學們分綠豆糕和巧克力,用力地鼓勵我們寫東西,不斷創作不斷找問題再去提升。真的是,很用心很用心的老師,也是為文學在努力的作家啊。周老師一定會成為台灣交換生活中最深刻的記憶,她讓我想要簡單純粹地、奮不顧身地去抒寫文字,只為找尋一個真實的在成長的自己。

也許,這世上的很多緣分,真的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比如,我就這樣在周老師的文創課上遇到了瑞鎂和莫妮卡。瑞鎂和莫妮卡是一對好朋友,是一對很特別的朋友。她們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一個感性一個理性,卻在某些方面又是那麼的相像,都是那樣的會思考愛閱讀愛寫作,待人都是那麼的熱情真摯,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和觀點,也努力地在學習和生活中感知和成長。

那天,在課堂上放完挖掘我生命中最深刻疼痛的記憶的文章,回到位子上失控得一直在掉眼淚。「等下有課嗎?我帶你去個地方,你需要發洩和排解。」瑞鎂抓著我的手說。瑞鎂帶我到學校一個教會設立的地方,叫Our Story,文藝安靜的裝飾,茶點都可以自己取用,離開的時候按照自己的心理價值投錢,很適合讀書、寫文章和聊天,每個月都有類似「信任」之類的主題,讓往來客人寫卡片貼在櫃檯上,和大家一起分享每個人的故事。

在這裡,瑞鎂和我談我的性格、我的文章、她的故事、她所看重的價值……我們聊了整整五個小時,幾乎感受不到時間的流動,暖黃的燈光下映得我們的眼睛閃閃發亮。我從未想到過,我能在他鄉遇到這樣的朋友乃至知己,真的是相逢恨晚、相見恨短!沒想到在現在這樣忙碌快節奏的生活中,能遇到一個人陪我說話說這麼久,那樣的坦誠真心又睿智平和,我真的覺得很幸運。

一切等著我去探尋

瑞鎂和莫妮卡又把我帶到了一個很特別的讀書會,只有八個人左右,有歷史系的、外文系的,還有外校的和已經工作的,大家就輪流讀一篇精選的作品,然後自由地提出問題、討論觀點,這樣的氛圍也讓我覺得舒適而快樂。

有一天,自己一個人在夜晚的文理大道散步。路邊草坪上的一盞盞路燈透出暖暖的光,微風裡還有夏夜的蟬鳴。無意間走到了時空膠囊,我小心翼翼地伸手摸了摸圓圓的表面,好像聞到了時光和記憶的味道。抬頭仰望深邃的天空,心裡想著自己會有一個怎樣的時空膠囊,那樣期待而嚮往。

我遇見東海,初識台灣。我相信,走出東海,台灣的其他地方和角落,也一定能讓我感受到更多的人文,更多的文化和更多人真誠的微笑。一切,都等待著我去探尋。


掃蕩台北夜市

2013-10-1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4| 評論數: 0

@喜琳:來台灣之前,就惦記著要去夜市。於是第二天就馬不停蹄來到了饒河觀光夜市,眼睛已然是不夠用了,肚皮自然也是滾圓。第三天從大稻埕碼頭直奔寧夏夜市,又是走一路吃一路,扶牆回住地。


網路媒體豐富我對台灣的認識

2013-10-1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5| 評論數: 0 |原作者: (魯佳/畢業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現居北京)

在美國留學期間,由於身邊有不少的台灣同學,我產生了進一步瞭解台灣的想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知道最好的方式是親臨台灣,但在客觀條件暫不具備的前提下,通過瀏覽台灣的報紙(電子版)和網絡論壇,也能豐富我對台灣的認識。

我經常瀏覽的台灣報紙電子版主要有以下幾種:《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和《旺報》。從這幾份報紙的不同風格,可以看出台灣的言論自由程度。台灣報紙的群星閃爍,讓我想起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所導致的「百家爭鳴」的局面。

不同色彩不同解讀

《中國時報》是我最常瀏覽的台灣報紙。我以前在看一些台灣作家的散文時,經常會在文章末尾看到「刊載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之類的字樣,因此我很早就對這份報紙充滿好感。由於我通常都是上網看電子版,所以會經常輸入這份報紙的網址「Chinatimes」。

台灣的網址包含China這個單詞,台灣的報名冠有「中國」二字,這都讓我備感親切。畢竟,我們留學在外,看到了太多把China 與Taiwan隔離起來的人和事,這讓人無奈,也讓人傷感。此外,「時報」兩個字也顯得非常洋氣,會令人聯想起《紐約時報》。從內容來看,《中國時報》的風格比較平和,尤其適合剛剛接觸台灣報紙的大陸人閱讀。

台灣的報業這麼發達,我們當然不能只傾聽一種聲音。所以,儘管我未必同意這上面的很多觀點以及對大陸的看法,《自由時報》也是我經常瀏覽的報紙,我常常在看完《中國時報》對一件事情的報導後,就馬上輸入《自由時報》網址,看同一新聞事件在兩份不同色彩的報紙上得到的不同解讀。

《自由時報》的電子版上還有各種「部落格」,也就是我們大陸人所說的「博客」。很多台灣的文人學者都在這裡寫文章,發表自己的觀點。每逢大事發生,就會有各種風格的文章出現。我常常光顧一位女記者的部落格,她是台灣的外省人,從照片上看還是一位美女。在她的部落格上,曾經寫著「世界上只有一個台灣,台灣屬於台灣人民」的字樣。

她的立場鮮明,文筆犀利,文章也很好看,但更好看的是文章下面的網友評論。有很多來自大陸各省的網友在她的部落格上面留言,跟她進行互動、切磋、辯論。她也一一予以回應。她的部落格上的各種台灣與大陸的網友的對話與交流,其精彩程度並不亞於大陸的天涯論壇。在關注了一段時間她的部落格後,我還發現很多觀點不一致的兩岸網友,竟然通過在她的部落格的上面的辯論和交流,不打不相識,最後成為了朋友。她的很多觀點我並不贊同,但她對台灣的愛,對自己信念的堅持,卻為我所欣賞。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聯合報》也是我必看的報紙。聯合報裡面的部落格內容更加豐富,而且很有深度。其中有一個系列的部落格叫「天下城邦」,以談論時政內容為主,裡面的每個博主都被稱為「市長」。「天下城邦」中最有名的一個部落格叫「天下縱橫談」。這裡的市長YST,我認為是我見過台灣的部落格裡面文筆最好、觀點最獨特、也最有思想的人。他的文章好到什麼程度呢?有一段時間,竟然有人懷疑YST就是李敖。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個YST的真實身分。

YST是兩岸統一的堅定支持者,這樣的人在台灣的比例非常小,簡直就是鳳毛麟角。其實持什麼樣的政治立場並不重要,多元的社會自然有多元的思想。在部落格上受人欣賞的關鍵是要能寫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文采的文章,即使別人不同意觀點,也不得不佩服思想和文字。就像龍應台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我認為YST完全做到了這一點。

他的文章讀起來酣暢淋漓,有力有理有節,資料詳實,旁徵博引,論證也絲絲入扣。即使跟他觀點不同的人在看了他的文章後,雖然不一定會被他說服,但要嘛會佩服他的文筆和思想,要嘛會痛恨他的宣傳和鼓動能力。YST在大陸也有一票粉絲,常有大陸的網友在他的部落格上留言。曾經有一位大陸網友準備在大陸為他開網站,全面轉載他的文章,進一步宣傳他的思想,但YST堅決地拒絕了這個要求。據他自己的回答是,他不願意被捲入其他團體,他希望獨立寫作,只為自己發言。

出國留學一大收穫

除了「天下縱橫談」外,「天下城邦」還有很多精彩的部落格。這裡算是台灣「深藍」的集中地。通過閱讀這些文章,我從某種程度上瞭解到了部分台灣人對日本的特殊情感,台灣的族群分裂的源頭,電影《海角七號》的暗喻,以及台灣的「深綠」、「淺綠」「淺藍」「正藍」等政治譜系的思想。

當然,這些文章也都是一家之言,未必客觀,未必正確。但至少,這對於滿足我對台灣的好奇,對於拓寬我的思維,改變我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都有極大的意義。這也是我出國留學的一大收穫。


彷彿歷史再現

2013-10-1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2| 評論數: 0

@范泓:在許多國家的城市都乘地鐵,台灣高雄美麗島捷運站,在我看來是世界上最美、最富內涵的地鐵站,久久站在那裡,未肯出站,真是被震住了!尤其設有人權學堂,與當年的美麗島事件相吻合,彷彿歷史再現,再一次打動了我!


老陸生給交換生的話  兩岸校園  超連結

2013-10-1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7|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青曄/浙江大學)

睡夢中接到電話,「學長,我們再過半個小時就登機去台灣了。」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已經離開台灣都半年了,常常回想起在台的日子,只希望自己還觸摸得到那些溫熱。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一道海峽隔開的不僅僅是茫茫的海水,還有更多未知的風景。

「你為什麼想要來台灣啊?」每次認識新朋友,遇到的第一個問題都是這個。作為一個中文系學生,對於台灣的中國語言文學自然是充滿了遐想和熱情,要來看看這個兩岸三地保存中國傳統文化相當完整的文化福地,重走太爺爺曾經到過的地方,再次到自己熟悉的閩南語環境……這一切都讓我嚮往。

「你在台灣過得好嗎?你覺得台灣如何?」逃不掉的問題三天三夜也問不完。其實,台灣真的不大,但是真的不錯。交換生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要在四個月內適應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並且要平衡學業和玩樂,處理大陸和台灣的感情問題,有的甚至還想在台灣獲得一些機會,為自己的未來鋪路。與此同時,即使是兩個很要好一起來的交換同學,也有可能在這幾個月裡分道揚鑣。

我只能在電話裡慌亂地和學弟交代各種事情,囑咐他一些關鍵點。從國際事務處的接機到SKYPE購買,到學會一些基本的台語比如「多謝」和「歹勢」等,再到介紹中央大學附近的美食,和如何乘車去台北,很多事情雖然他到了就會知道和熟悉起來,但是還是不放心地像爸爸一樣告誡自己的孩子。

他在那一頭安靜地聽著,然後興奮地開始說自己對台灣生活的構想。作為先行者,我深知第一個月的好奇和衝勁,但是新鮮感隨之消失後的空虛和思鄉情懷亦會漸漸湧上。但是這些我都沒法和他說。

「我到台灣了!!!」他給我的網絡留言加了好幾個驚歎號,我能感受到他的欣喜,一如當初的我。只是,我真心地希望馬上要開始台灣生活的交換生同學們──

一、不要把交換當成一次旅遊。旅遊只能是交換時期的附屬產物,台灣的美景美食見諸報端,難得來一次,自然是無法抵禦,但是若真將旅遊當做第一目標,不出兩個月就很容易膩了的。適當的學習加富有調味作用的旅遊自然是最好的,美景一輩子都走不完,知足常樂。至於環島,見仁見智,我喜歡去一個地方住幾天,真正感受當地的文化,而不是騎車略過,在臉書上打卡而已。

二、感受台灣文化的異同。中華文化雖然同根同源,但是你真正到了寶島之後,才會發現其實兩岸文化有相當多的不同之處,年輕的我們亦如這個世界,混合多元,有共通也有差異。如何去發現一個文化的美和內核,再將其與自身融合,讓自己變成一個真正有意識、有內涵、有經歷的人,興許是此行最大的目的。剛到台灣可能會遇到一些棘手尖銳的問題,沒關係,慢慢思考和感受,終會有你自己的認知和判斷。不要害怕不同的想法和別人無意的責難,不同思考和不同立場可以幫助你學會分析和忍耐。

三、試著交幾個台灣朋友。台灣同學的思維模式和相處方式有可能和大陸同學不一樣,在不同文化火花的碰撞下,才能看到現實世界和思維世界的其他面。我在台灣的朋友常常帶我回家,不但可以幫我節省外出的住宿費用,還能讓我看到最有故事最有歷史的台灣。離別送機時哭得一塌糊塗,那種難捨難分亦然。不同交往方式其實大同小異,最重要的是你用心和真誠去付出和回饋。

無論苦楚或是快樂,都會是收穫。感謝那一百三十天,我收穫我人生最為重要的東西。

衷心希望你們珍惜即將開始的這些日子,腳踏實地感受台灣這土地的溫情、真誠,找到屬於你的台灣味覺!記得帶一口台灣國語回來哦。


銀行變身人氣美食店

2013-10-1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7| 評論數: 0

@喜琳:台中第四信用合作社前身是一家銀行。員工制服很有特色,問了可愛的收銀美眉得知他們的衣服都是舊布料製作而成的。建築外牆保留著粗獷的鋼筋水泥結構,店內擺放著回收的老式傢俱、燈具,就連原有的銀行金庫都成為店中的特色元素。來到二樓,玻璃櫃內的燈光不斷變幻著顏色,再一看這裡竟然賣的是滷味,大家有機會去這裡瞧瞧吧!


我們大陸呢?

2013-10-1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勁松/安徽黃山)

幾天裡,有住在鬧市區賓館,有住在郊外度假村,有住成片居民區附近的民宿,奇怪,下班時間,就餐時間,未見一輛警車、政府機關公務車停駐。問導遊,警務人員、政府人員下班怎麼回家?答曰,開自己的車,或搭公交車。

我們大陸呢?全國人民都知道。

飯店、賓館、住宅區、景區、街頭巷角,那麼多公務車,見怪不怪了。據北京的中央電視台新聞報導,每年耗費的公帑是個天文數字。

導遊楊大哥說,「呵呵,台灣,誰敢?關!」

乘車遊覽,同行有幾位急著要買藥,習慣性扭頭透過車窗看店招。坐前排的導遊楊大哥說,不用不用,別急,我來看一下藥局。

大陸的藥店,台灣叫藥局。

看店招,真不用扭頭,前面幌子林立,車行、仲介、麵館、包子鋪、鞋鋪、藥局、酒館,迎面而來,抬眼即知。呵呵,真有老電影中的故國遺韻,「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在大陸,除非是一些個別的仿古旅遊景區,不扭脖子是看不明店招的。如果一個人一邊開車一邊尋找,那真是與危險結伴了。


鄉土教育做得好

2013-10-1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 評論數: 0

@櫻小桃的小圍脖:台北鄉土教育中心,細細看了三大展覽,終於明白為何台灣編劇都博聞廣記。他們從小便在豐富多彩的表現方式中學習各種國學知識,看視頻,玩彈珠,漫畫,搖搖樂。瞭解台灣歷史,學習中藥材知識,習得古代教育的蹤跡。一圈逛下來,小朋友們一定會收穫頗豐的。(來自天津)


發票箱創舉功德無量

2013-10-1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7| 評論數: 0 |原作者: (竺培強/重慶市)

到台灣旅遊,頭一天就遇到新奇事:在隨行的大巴內前端,我偶然發現了一個上頭寫著「發票箱」的玻璃小櫃,見有旅客將購物小票之類放進裡面,不明就裡,只覺好奇。

後來問導遊小周方知,此為慈善之舉,將旅遊時購物等消費後的發票放進箱裡,供對獎之用。原來,發票均有號碼,每兩個月對獎一次,獎額從200元到一千萬台幣不等。獎金全部捐給貧困群體如孤兒院、老人院及殘障人士。聞之有所觸動。

早聽說台灣的慈善業發達,如建立佛教慈濟醫院等,但沒想到會如此「挖空心思」。據知,僅大陸到台灣的遊客每天就有6000人以上,已形成了旅遊經濟,其在台的消費絕不是一個小數目。將購物等發票抽獎用於慈善,讚歎之餘,不禁感歎「真能想得出來」。

如此慈善,一是有「廢物利用」的意味。購物發票對於購物者而言,類似雞肋般,於己無用,棄之可惜,但用於對獎造福於他人,我想作為旅遊者誰都會積極參與,樂於「奉獻」的,誰會等一兩個月開獎?

二是增加了政府的稅收。我不知台灣的稅收政策如何,就大陸加強稅收而言,本人所在地也曾在餐飲業搞過類似的對獎,即在發票中暗藏金額,供食客刮獎,以此促使人們在消費後索要發票,從而達到增加稅收的目的(因為除公款消費外,食客多不要發票)。三是嘆服其「善於發現」。我不知此舉為誰發明、誰「拍板」?但認為只有心繫「弱勢」者才會想到做到。這種善舉的宣導者和決策者無疑功德無量。

將兩地兩種設獎的方式相比較,雖均加強了稅收,但本地的刮獎,有獎自得,與慈善無關;而台灣的捐發票,則直接造福貧困。值得一提的是,「發票箱」還間接促進了大陸遊客的行善,難怪在旅遊結束時,導遊還就此感謝大家哩!

平心而論,大陸的慈善也在開展,常見的是號召對貧困家庭的重症患者以及對面臨失學學生的捐助等,形式多為街頭募集或是面對面捐款。這一般是媒體發起,機構和個人回應。此類慈善,雖能或多或少解決其一時之急,但往往缺乏組織性和制度化,故難有長效性和根本性。其效果如何,全憑「獻愛心」的程度。如果像在大巴上設置「發票箱」那樣,長此以往,資金日積月累下,完全可以解決貧困群體的不少困難。

台灣的慈善究竟如何?走馬觀花僅接觸到「發票箱」,故不敢妄言,但從中可管窺一斑。雖說「救急不救窮」,然慈善無論在何社會均不可或缺。只要在這方面動足腦筋,好辦法總是有的,如「發票箱」善舉。


閒晃就是享受

2013-10-1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7| 評論數: 0

@櫻小桃的小圍脖:松山文創就在國父紀念館圖書館對面的小巷子裡。園區內一池春水微皺,三兩隻黃鴨嬉戲,水邊花開正艷,一株百年老榕樹佇立岸邊,甚有滄桑之感。水波蕩漾處映照松菸誠品的新奇建築,蔚為壯觀。其實什麼展覽都不看,只是走走,亦是享受。


希望台灣人走出深井

2013-10-1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2| 評論數: 0 |原作者: (舍草/陸配.現居台北)

在《旺報》發表了〈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後,引發熱議,很多正反意見吵翻了天,還引來某位資深作家的發文回應,實在意料之外。

本以為該文會引發諸多口誅筆伐,不過還好,大多數的讀者都是理智的。其實,我只是寫出了在台灣生活的這一年多來所發生的真實故事,這些往往都是遊客所體會不到的,很多故事在地人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只是立足點的不同,往往就被忽略罷了。

台灣與大陸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而這種情結往往是矛盾的,在英國時,我認識的一些台灣人,遇到了事情找的是中國大使館。還有一些台灣遊客,在國外做了丟臉的事,就冒充自己是大陸人。回來後,又極力和中國大陸撇清關係。

一個台灣領隊,提到有一次帶團去日本,在一片田野邊有一塊牌子上面用日文寫明了禁止進入,台灣遊客看不懂,還是踩入了別人的田野,結果就有了日本人上來斥喝,最後該領隊說:「還好我們假裝自己是大陸人,不然就實在太丟臉了」。當然他並不知道我的身分,可是在場其它人似乎還深表贊同。

還有一部分台灣人根本就是把大陸人當成了假想敵。曾在某部落格上看到因為台灣贏了某項體育比賽後,發表了「大陸人這下該睡不著覺了吧,哈哈」的博文,覺得很是好笑,大陸人真沒那麼在意台灣,台灣贏了比賽還是輸了比賽,大陸人不介意,更不會睡不著覺,何況這只是一場初賽,對手也不是大陸。

也有台灣人去大陸旅遊前來問我,如果參加大陸當地旅行團,整個團裡只有他們兩個台灣人的話會不會很奇怪?會不會被騙被害?我想問,你們是有被害妄想症嗎?在大陸,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太多了,台灣人真的沒有什麼特別。比如要在上海參加旅行團,當然大部分團員是上海人,若是團裡夾雜了兩個台灣人還是北京人或者西安人真的沒有不同,更不會有人特別要加害你們!如果是擔心會騙你們消費,那麼起碼其它大陸團員的消費能力也比你們強得多!

台灣和大陸之間的特殊情結,基於特定的歷史。但是至少如今在大陸,台商、台幹是受尊重的,大陸人民是友善的,大陸政府也對台灣人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可是反觀台灣,政策上的諸多不便不說,陸生、陸配在這裡是被區別對待的,台灣人民對大陸的看法是莫名其妙的,「不要和大陸人一樣」常常被拿來當作批評。大陸人到底怎麼了?拜託請先自己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好嗎!

很奇怪台灣為什麼很少有國際新聞,但大陸的一點點負面新聞就會被拿出來無限擴大炒作。如果大陸媒體也像台灣一樣選擇性報導,對台灣的塑化劑、毒澱粉事件持續擴大報導,台灣人洗腎率世界第一作為頭版頭條,台灣旅遊傷亡率如何高,颱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發生如何頻繁,台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鬼島啊?

可是大陸沒有,大陸要報導的事情太多了,世界那麼大,中國那麼大,所以留給台灣的版面太小了,真實有發生的會報導,比如塑化劑、毒澱粉事件,但是不會別有用心的選擇性的持續擴大報導。大陸人民也不會只聽政府媒體的一面之詞,而是會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所以希望台灣人民也可以跳出這個深井,走出去看看,眼見為實。


比故宮更值得逛

2013-10-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34| 評論數: 0

@櫻小桃的小圍脖:鶯歌的美麗傳說你知道嗎?相傳有一位鶯歌女神日夜守護著這片土地上最適合燒陶的泥土,帶給這個地方傑出的手工創作者們源思,有外來人尋土,則要通過考驗呢,鶯歌陶瓷博物館我認為是比故宮更值得逛的好地方。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陶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開放陸配入學 卻設愚蠢障礙

2013-10-1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2| 評論數: 0 |原作者: (萬小溪/陸配)

台灣教育部7月發文宣布放寬規定,凡陸配於1992年9月至2010年9月在教育部公告的《大陸地區高等學校認可名冊》當中的專科大學就讀者,須再報考「大陸地區高等專科學校學歷甄試」,取得相當於台灣專科畢業資格後才能就讀二技。

這份名冊當中,共有111所大學入冊,除北京地區26所外,其他各省則分配到1到10所不等,許多省分如浙江、甘肅、廣西、海南都僅1所入冊。眾所周知,大陸一本大學均為國家重點大學,但這份名冊裡,很多知名一本都未入冊。就湖南而言,也就湖南大學、湖南師大、中山大學3所入冊,可見光是門檻就令人望而卻步。

資格審查門檻過高

至於專科部分,則有191所職技學院入冊,湖南有9所。湖南全省的大本(專)科學校共有57所,要在這些學校裡找出「認可名冊」中所列的12所畢業或就讀,且符合年齡要求的陸配,結果如何已不言可喻。

多年認識的眾多陸配中,擁有大本(專)學歷的微乎其微,就連高中(中專)畢業的,也少得可憐。說實在的,能在1992年就讀中專,尤其來自農村地區的人,別說陸配,就算在很多大陸地區的普通人家而言,也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當年入學的那些人如今已經年近40,不少人已取得相當高的公職和社經地位。但在台灣教育部這份發文裡,這些人別說沒資格讀台灣排名末端的二技學校,就連參加學歷甄試的資格都沒有。

台灣的「二技」,招生對象為普通高中以外的高職生和專科生,招生管道非常多元,除了入學測驗以外,還可以通過技優甄審和技優保送等方式入學,實施以技術訓練為目的之教育學制,畢業後取得學士學位。但這些學生中,除了一心取得某項專業技能的學生以外,充斥許多對前途茫然、缺乏方向、只求混得一技之長或學歷,或是急於分擔家計因而需就讀夜間部,或是對綜合學科缺乏興趣者。因此,普通大學往往有刻板印象,認為技術學院畢業的大學生是「假大學生」。但這些所謂的「假大學生」畢業後多成為台灣各行各業的骨幹,比如汽修、護理、設計等。

想救窘境適得其反

很明顯的,台灣教育部的思惟似乎認為,讓畢業於大陸一流學府或知名職技院校的陸配,來念台灣的二技,已是「放寬規定」。難道一位北京清華畢業的陸配難道要在台灣讀兩年二技後,才夠資格成為台灣所認同的大學生?才有資格工作嗎?而且除資格審查的門檻以外,陸配在入學前尚需通過學歷甄試,其條件內容不僅繁瑣複雜,若是原大陸學校學歷文件證明有存疑之處,更需經由公證程序後才會被認可,許多人在這道門檻前一連跌了好幾個跟頭,至於最後是否錄取,則仍在未定之天。

據報載,教育部原本要招收大陸應屆專科畢業生來台讀二技,計畫名額955人,結果才招到93人,根本無助解決台灣技專院校生源不足的難題。於是教育部把眼光轉而盯上了30多萬陸配身上,還說讓陸配讀二技有助於解決求職時學歷不被認可的問題,並有助於教育子女。這有點好笑,誰說高學歷才能教育好子女?教育子女靠的是責任感和品行,哪裡是學歷?

至於陸配在台灣求職的問題,多為一些流水作業,但那是因為她們本身學歷不高,且缺乏一技之長,因而自動降低門檻。但凡對稍有自信且具備某項專業能力的陸配,問問她們,在求職時可否因為學歷的問題遭到拒絕?雖然新聞曾指名道姓的報導,某位高學歷兼具實幹能力的陸配在求職時處處碰壁,因而想取得台灣學歷有助於求職,不過,誰敢保證這不是教育部的托?

學歷能力兼備的陸配,在台灣求職會處處碰壁,鬼才信!一來,有本事的陸配,不用處處求職,也能通過多元管道找到謀生方式,何必屈就?二來,如今有多少老闆那麼注重求職者的學歷?高學歷低能力的教訓歷歷在目,我曾詢問好幾個老闆,答案都是「你敢來我就敢用!」學歷僅供參考,有時甚至問也不問。

台灣遍地失業大學生,雞排與地攤博士比比皆是,想挽救技校窘境,卻又設置一堆愚蠢障礙,莫非真以為在北京清華的陸配眼中,台灣技校成了她們只配仰望的香餑餑了?真是搞不清楚狀況!

現行規定是個笑話

也許有人會說,大陸跟台灣的職業體制和教育體質、思維多所不同,陸配在台工作若不採用台灣技能培訓,如何有效接軌?但隨著兩岸開放合作越來越融洽,秉持同樣語言和文字的兩岸,在職業和教育的體質上差距不大,尤其是網路盛行年代,連思維和觀念也都能快速融合,差異大抵只在價值觀上存在。

退一步而言,30多萬陸配當中,年齡介於20歲到40歲之間的,有多少人的學歷在「認可名冊」之內?其中又有多少台灣配偶和家庭支持念二技?有多少人願意在辛苦工作、操持家務之餘,只為了索取那張廉價的二技文憑而費心準備,並且付出兩年的學費和時間?

基本上,我認為教育部這個發文是個笑話,而且,一點都不好笑。


感受棒球熱情

2013-10-1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4| 評論數: 0

@山川流浪台灣:從花蓮坐火車路過宜蘭到台北,只為平生第一次到現場,觀看從小就很喜歡的體育賽事。粉絲組織有序,喇叭聲先起後齊,跳舞和指揮節奏有專人帶隊,人浪起伏和起立合唱隊歌更是此起彼伏。我的手拍到發麻,雖然我支持的隊伍輸了。賽後買了兄弟象隊的棒球產品,若是年輕10歲就去學棒球囉!


灰暗裡的一扇新窗

2013-10-2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 評論數: 0 |原作者: (鄧鈞元/海南大學學生)

在文大交流期間,我們有幸聽到了很多有意義的講座,讓我畢生難忘的是宋光宇教授的「台灣歷史文化」,和王俊彥教授的「儒家思想與宋明理學」,他們都是台灣的知名教授,與他們的親密接觸中,我瞭解到了傳統文化思想的先進內涵。

以前我們總是在談中華文化復興,卻無從入手,殊不知台灣學者們早已有了長足的研究,傳統文化的新生要超越意識形態。我在台灣課堂上所聽所聞彷彿開啟了灰暗屋子裡的一扇新的窗戶,我看見了窗外傳來的清風與陽光,看見了以往看不到的東西。我要感謝台灣,因為他們不但庇護了中華的傳統文化,讓很多根子裡的東西免於消逝,也重構了這些文化,讓世界重新認識中華民族。

台灣當然也有不如人意的一面,也許他硬件不夠新,也許他的民粹不斷湧現,也許他的民怨從不間斷,也許他的矛盾也不少。但是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地方,沒有完美的制度,也沒有完美的文化。

回頭想想,也許我們隨便一個大片的製作成本就夠他們拍二三十部電影,我們的世博會和奧運會他們永遠辦不起,但是平凡的台灣仍然有太多的偉大值得我們去理解,去學習。

這是一個充滿思考的旅程,我艷遇了最美好的情人,你的名字叫台灣。三毛說:「一剎真情,不能說那是假的。愛情永恆,不能說只有那一剎。」或許這就是最好的詮釋吧。

如果要分離,我希望不要太久。如果你覺得我還配不上你,我會變得更加優秀。直到有一天,能和你再次相遇相知。


值得去的地方很多

2013-10-2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0| 評論數: 0

@喜琳:台灣值得去的地方很多,要看你個人偏好什麼樣的旅行方式,是自然風光,還是城市文化。如果第一次去台灣的話,我個人覺得台北是必到之處,建議多留出些時間,除了台北故宮、101大廈等景觀,還可以走街串巷看一看,能更近距離感受當地生活。


央視拍紀錄片 來台遇見美好  編導蔡韻看見台灣人的熱情

2013-10-1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61| 評論數: 0

大陸《旅遊法》實施後,自由行將成陸客來台灣旅遊的主流;而自由行遊客最想找的台灣特色在那裡呢?大陸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改版項目組編導蔡韻,日前接受中華海峽交流協會邀請,來台拍攝《遇見美好的‧台灣》紀錄片,在10天的拍攝過程中,深刻體驗到「台灣最美的地方就是人」這個讚美,對台灣人的熱情、台灣對傳統文化保留態度讚譽有加。

蔡韻表示,這10天在台灣所拍攝的影片、照片陸續會在央視節目以及其他媒體上刊出,讓想來台灣旅行的陸客可藉此認識台灣文化的面貌。蔡韻此行去過澎湖、南庄、礁溪、清境、花蓮,也到了台灣主要的老街,及熱門景點九份、野柳、基隆等;拜訪南管藝師林吳素霞、50年前隨國軍到台灣的緬甸華僑村、花蓮原住民部落等等人文氣息濃厚的景點。

台民宿多元特色 受青睞

在幾乎走完台灣一圈的行程中,蔡韻覺得最值得介紹給陸客參考的主題及路線為民宿、原住民文化、傳統手工藝人這3大特色。主要原因是台灣民宿非常多元且各具特色,從南到北的在地文化特色都可以從民宿感受到;而原住民文化部分,現在有不少特色旅遊行程可到部落參觀、體驗,值得沒到過台灣的陸客們來挖掘。

傳統手工藝人部分,一般旅行團並不會到這些工作室去參觀,但若有興趣的陸客,很值得背包客慢慢地花時間來台灣感受。

原住民文化 具獨特性

原住民立委孔文吉表示,他是來自清境的原住民,他認為大山大水的風景大陸並不缺,陸客來到台灣,能顯現出獨特性的地方就是屬於台灣的在地文化、民俗風情。這也是推廣陸客來台自由行很珍貴的在地資源。

中華海峽兩岸交流協會理事長陳伸維也說,過去低價陸客團的操作並沒有機會讓陸客深入了解台灣珍貴的在地文化,未來推廣自由行應好好把握這個特殊的旅遊資源。


陸生看台 政客醜陋但民眾無感  劉二囍環島時行李被偷 對台灣險失信賴

2013-10-1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26| 評論數: 0

對陸客而言,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來台1年餘的陸生劉二囍卻有傷心感受,劉二囍近日踏上徒步環島之行,行李卻意外被竊而損失慘重,對於台灣的熱情與信賴,也有如被澆了一盆冷水。

在大陸已是在社會上歷練多年的建築師、作家,選擇跨海來台重返校園的劉二囍,目前是東海大學建築所的研究生,有著工科生的理性又有著文科生的熱情,劉二囍5月在台出版了《亞細亞的好孩子:一個大陸學生視野下的台灣》

權力被鎖進籠子

本書除了一廂情願看台灣的好,他也觀察到台灣有待進步之處,尤其近日的9月政爭,更強化了他的觀點:台灣有部份政治人物,為台灣構築了一道醜陋的風景線。

雖然對政治人物的「演出」不認同,但劉二囍仍看到台下的民眾尚能生活井然有序,「權力被鎖進了籠子」是他認為台灣最應該被高看的地方,抱著對台灣平民百姓的信賴感,劉二囍在寫論文之餘,從10月1日開始了他預計45天的徒步環島壯舉,一路打算很隨興地在便利商店或學校落腳暫宿。不料才從台中出發的第6天,夜宿頭份國小的他就發生了隨身行李被竊的情況,包括電腦、相機、現金、台灣停留證、大陸往返台灣通行證、銀行卡、隨身衣物等全數遺失。

「這對我來說無疑地是被澆了一盆冷水,雖說失去的是身外之物,代價是時間和經濟成本,但最心痛的是筆電裡的書稿以及圖像資料。」當天在頭份警局做完筆錄,坐上友人的車回到東海大學,劉二囍已決心補齊裝備後,10月10日再出發。平靜下來,他感慨的說:「在大陸發生這樣的事我不驚訝,但或許這1年在台灣真沒碰上什麼壞人,經常,我上個廁所,包就放在門外;吃飯時到旁邊接個電話,包放著也很放心。」

台友人資助暖心窩

這幾日持續關心他的台灣友人,甚至在網路上發起資助活動,希望在短時間內補齊劉二囍的相機等裝備,甚至還有人熱心地要把錢匯到他的帳戶,劉二囍表示,自己在事件後清醒了一點,但對台灣的熱情不變,也感受到台灣人的溫情,這些,都將成為他下一部作品最好的題材。


陸生遊台感受愛  療癒旅行

2013-10-1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32| 評論數: 0

旅行如同高空彈跳般,因為你不跳下去,怎知它的精彩。在台大心理學研究所就讀的廣東籍學生胡俊鋒,喜歡旅行、田野調查,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旅行過,他以一台機車、一個背包、一個帳篷,因愛受傷、因愛出發,在旅行故事中貫穿了對於愛情、親情、生命的思考與心理學應用,尋找生命的契機,學會《以愛之名:旅行的自我療癒》。

胡俊鋒期望透過提倡「身在哪裡,心在哪裡」和「我手寫我心」的理念和方法,讓更多的旅者在旅行中療癒情緒,提高旅行的品質,書中更加入「心靈 Tips」專欄,深入淺出地解說心理學的方法,告訴讀者如何將其應用於生活中。

旅行中,胡俊鋒沿著梨山出發的橫貫公路,一路殺到合歡山山腳往花蓮的岔路口,不願沒見到雪而白跑一趟,決定不論要多少時間,就算用走的都要上去。上到合歡山後初見冰雹更是讓他又驚又喜,只有他一個人傻愣地呆在停車場,第一次親眼目睹冰雹,心中竊喜不已。

胡俊鋒認為,很多事情都會有「第一次」,每個「第一次」都會有著陌生的害怕,你不知道前面等待你的會是什麼,你也不知道你的表現會如何,卻又會被內心欲求的誘惑所擊倒,因為沒有嘗過就想去得到。

一般人喜歡和三五好友一起旅行,或是事先做好很多功課,但胡俊鋒是個典型的牡羊座,他誇下海口要一個人旅行。胡俊鋒說,孤獨裡的空洞讓人恐懼,這種狀況,出發前已想見,或許正因為想讓自己直接面對這種孤獨,才那麼跟自己較勁,非要逼迫自己一個人上路。

這樣的旅行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做,如果你還沒準備好,近期由九韵文化出版的《以愛之名:旅行的自我療癒》,將會帶給你莫大勇氣與感動。


當禮貌成為習慣

2013-10-2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5| 評論數: 0 |原作者: (Liyer/南京)

我一直認為自己算是個有禮貌的人,該說「請」、「謝謝」、「對不起」的時候絕不含糊。誰知到了台灣才發現,這裡的人遠比我想像得還要禮貌,於是更加時刻提醒著自己注意禮節。在奶茶店買杯飲料,店員從見到你開始就鞠躬問好,跟你的每一句交談都會帶上一聲「謝謝」,最後拿著奶茶離開時,又會聽見店員齊聲說「謝謝」。大商場裡也是一樣,買完東西店員會把發票跟零錢用雙手遞給你,並且微笑著說「謝謝惠顧」。

台北街頭人潮洶湧,難免摩肩接踵,但不論是無意碰到了別人,還是別人不小心撞到了你,對方肯定是立刻說一聲「sorry」或者「對不起」。在餐廳吃飯,服務員每隔一會兒就來看一眼,添水收碟之前必定會問聲:「幫你加點水好嗎?」「這個幫你收掉可以嗎?」每次對他們道謝,又必定會得到一句輕快回應:「不會」。連公車司機都是那麼心平氣和,上車向你問好,下車又是一聲「謝謝」。

在台灣度過的一星期,都讓人覺得心情愉快,如沐春風。而當看見小學校門掛著的四個大字「禮義廉恥」時,就很能理解為什麼台灣人這麼有禮貌了,那是從小就鐫刻進骨子裡的習慣,滲入生活的每個細節裡。

我自己也很享受這樣的感覺,每天都會說無數個「謝謝」跟「不會」,但在離開台灣最後幾小時,還是在桃園機場裡被「教育」了一頓。

我們乘電梯時,站在門側的一位先生按住開門鍵,我跟朋友正好站在門邊,就趕緊出去了,也沒多想。結果,從我們身後傳來了連串的道謝聲,在我們之後出電梯的每一個人,都對那位先生致謝。我頓時為了疏忽感到不好意思,但既已走遠,再回頭致意又略顯矯情,只好硬著頭皮往前走。

其實在大陸,很少有人會幫著按電梯,幾乎都是站門口的先走,站裡面的最後走。有時候有帶行李的旅客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家,我也會自動幫按著開門鍵,至於他人的反應,也不會特別放在心上。但是在台灣這種氛圍下,比起身後的那些人來,我頓時覺得自己成了很沒素質的人,羞愧難當。

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每天做好事,習慣成自然。同樣的,一個人有禮貌不難,難得的是每個細節、每件事上都能注重細節禮貌。當禮貌成為習慣,就像每天吃飯刷牙一樣,就不會覺得有什麼困難,也不容易再被忽略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