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如何成了人人口中的鬼島? 四個年輕人的茶餘飯後

吳居叡

上個周末,我和三位分別來自美國、新加坡、台灣的朋友一同晚餐。幾個分別都是30多歲的年輕人,討論著為何今天我們相聚的地點是上海而不是在台北? 討論著為何創新和設計等高附加價值的概念無法深植進台灣的企業?當然更多的討論是為何台灣人才大量外流,台灣為何淪為大家口中的鬼島?

話題一開始,我們之中來自美國的朋友問我,為何來到上海?難道台灣不好嗎?

我不太清楚目前和我年齡相仿的台灣年輕一代是怎麼看待上海這個城市,但單就我身邊的許多朋友而言,台灣許多6、7年級生紛紛視上海為一個極具潛力的就業市場,上海成為了他們開闊眼界國際城市。這邊不缺的是外國企業和外國人才,許多外國企業因為相中這邊的市場潛力,紛紛來到上海設立辦公室。我告訴我的美國朋友,其實早在10幾年前,當台灣還在積極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時候,許多國外大型企業紛紛想到台灣設廠、設辦。最有名的大概就是當時候想要設廠在台灣中部的拜爾以及建立娛樂版圖的迪士尼。

但是為何這些企業後來都沒在台灣設廠設辦,反而移師至中國大陸了?問題就出在台灣擁有一群打著「民意」神聖旗幟的民意代表(或稱政客),利用種種因素(諸如環保、本地勞工權益等)阻擋外國企業來到台灣(其實說穿了就是想從中取得利益)。這樣三番兩次的阻攔,漸漸外國企業就對台灣的投資環境失去了信心,台灣因此也陷入了越來越封閉的情況。我們口中所謂的民意,早已成為政客為了獲取自身利益的最佳武器。

來到了上海,我看見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高樓林立的商業區,許多外國白領進進出出;許多台灣沒有的國際品牌,在上海早已擁有十數家分店;地鐵上新聞播的不是哪個名人的八卦,取而代之的是來自國際上的局勢報導。當然有人會說共產國家對於人民的限制還是很多,但是這個城市站在不同的高度看世界,外來人才帶來的是向上提升的力量(當然也包括薪資)。如果我們只是一昧的害怕並抗拒外來的刺激,那又如何能提升我們的競爭力?

再來就是當晚的爆點,來自於我那位來自台灣、美國長大的朋友那天在台北星巴克咖啡聽到的幾段談話。他說那天他在星巴克待了一下午,發現背後的某一群人的談話特別有意思。一群頭髮斑白,西裝筆挺的中年人,談論著如何「善用」年輕的下屬,用少少的薪水卻要他們有最大的產能。同時間也相互盤算著,如何能在目前的職位上保住自己的飯碗,多替自己掙些退休金。

當然,我們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上述那群中年人的談話並不能表示所有台灣的中年企業主管。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上個世紀的台灣經濟奇蹟,許多如今已是中年人的一代都正好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心力。但時代不復以往,過去股市破萬點的美好時光如今已不在。從前大學畢業就是工作的保證,而今滿街都是失業的碩士。而進入中年之後的上一代享受了甜美的果實之後,如今要他們放手讓年輕的一代大展身手,不是不可以,只是咱們年輕人付出和得到的往往不成正比。

話說上一代以製造業起家的概念,便是用當時台灣相對低廉的勞力來替國外大廠代工製造(OEM)。還記得小時候出國總是看到Made in Taiwan的字樣印在許多的商品上。然而現今這樣的狀況早已被Made in China所代替。台灣如果還是要以製造業來拼,就只得壓低工資來創造利潤。問題是中國大陸只要用量大就可以把台灣打趴了。而高附加價值的創新和設計往往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無法達到立竿見影之效。一向慣於炒短線的台灣企業根本不會重視此層面。如此的惡性循環可以說是我們不重視創新、設計才會導致今日的結果,當然這也使得台灣錯過了上一波的產業轉型。反觀亞洲的新加坡以及南韓,在轉型過後遙遙領先台灣。

最後就到我的新加坡朋友發言。我的這位新加坡朋友和台灣還有挺深的淵源,母親是台灣人,而弟弟之前也在台灣科技代工業工作,朋友自己目前則是選擇在上海發展。說到台灣鬼島,這位朋友提到了自己弟弟的在台灣的親身經歷。當時還在台灣南部科技代工業工作的弟弟,領的薪資整個讓他傻眼。雖然說台灣南部的消費相較於北部而言較低,但是科技代工業對待一個大學畢業生僅僅是兩萬多三萬的薪資水平,也讓我這位朋友的弟弟感受到台灣薪資13年來零成長的恐怖之處。

另外,他也分享了新加坡目前也面臨大陸人才大舉進攻新加坡,本地人才外流的情況。探究原因,是因為新加坡政府對於外國人才採取和上海類似的高度開放政策,許多優良的配套措施吸引的不僅僅是大陸人才,還有來自亞洲其他國家高階。這樣的政策有可能是兩面刃,雖然對新加坡本地人薪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朋友卻認為長久來看會提升新加坡的國際競爭力。在此同時,新加坡的薪資水平相較於台灣,還是高出許多。他無法理解的是,台灣的22K政策看似為政府的好意,但卻因配套措施不完善,變相的提供了台灣企業以低薪聘請大學生的絕佳機會。

我說22K不僅僅扼殺了年輕人對工作以及未來的熱誠,同時也逼走了高階人才。如果企業可以用22K請到大學生,那何苦請個7-8萬的中高階主管?

身邊不少在台灣的朋友,有些接獲了來自其他亞洲城市(特別是大陸)獵人頭的邀請,有些早有離開台灣另謀高就的打算。

套一段朋友打趣說的玩笑話:「連鼻屎大的國家都有辦法辦一級方程式賽事了,自命清高的台灣人罷黜百家獨尊惡鬥永遠比商業重要,所以迪士尼、拜爾、杜邦、古根漢、福斯、豐田不來了… …不久的將來台灣會是太平洋上一座美麗的小島,沒有汙染、自然景觀豐富,人民自給自足,過著樸實平淡的日子。」

●作者吳居叡,來自台灣,2008年赴美攻讀碩士,曾任職於美國矽谷電動車產業,目前旅居上海,汽車信息工程師。個人部落格:ghisland.com。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年輕人大出走--3.5萬的薪水VS.3.5萬的房租

吳居叡

從「今周刊---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開始說起,這篇文章掀起了軒然大波。當然一個聲音的出現,必定引起正反兩面的說法。有人說台灣其實沒那麼糟,幹嘛這樣唱衰?也有人說如果就業環境好,誰想離鄉背井?

做為一個在上海打拼的七年級頭段班,我想我剛好符合「年輕的一代」和「離鄉背井」兩項條件。如果就業環境許可,我也想留在台灣。但問題是台灣的企業雇主們得要端得出牛肉,才能留得下好人才啊!

說我為何不先回台灣看看機會?其實是有的!時間是今年初我剛好到台北出差,利用空檔的時間我「偷偷」的跑去面試。那是一份品牌行銷部門主管的工作。對方邀請我至公司面試,我當然是欣然赴約,畢竟這看來是份不錯的工作,無論是工作內容或是職稱,都相當符合我心中的設定。面試過程相當順利,和面試官可說是相談甚歡。當然最後來到了談論薪資的部分,對方對於我一個曾經在國內外相同產業工作過,並且擁有國外研究所碩士學位的候選人,開出了底薪35K的條件。

35K?那是我現在在上海一個月的房租!

雖然長年在國外,我對台灣的薪資水準以及無上限責任制仍是略有耳聞。但35K給一個有工作經驗的碩士真的是讓我啞口無言。同時我也懷疑還有談福利的空間嗎?

在我和大陸的客戶接洽過程當中,間接透露了有可能回到亞洲發展的意願,對方表達有意願雇用我,開出的條件是200K人民幣的年薪(將近年薪100萬台幣),同時面對的是整個世界的市場。我用這樣的條件和上述台灣公司議薪,對方卻回答我他們是「國際性品牌」! 是不是國際性品牌,有沒有國際水準,我想答案已經相當明顯。

在我看來台灣越來越封閉的現象,讓這塊土地上的年輕一代逐漸喪失競爭力。表面上的資訊快速普及化,卻讓台灣逐漸於世界脫節,因為所有的焦點僅僅都集中在這塊島上,除非家中有類似CNN的頻道,否則我們很難看見來自國際上的新聞,好似國際上的事務與我們無關一樣。同時政治力消耗經濟力的現象攀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不問是非只問藍綠的惡鬥以及官商勾結讓小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然後還要再來個油電雙漲但薪水凍漲。種種因素加起來,讓許多和我一樣的年輕一代待不住台灣,許多我們的夢想無法在這塊土地上實現。

反觀上海這幾年進步的速度,早已超過台北,也讓這個城市擠身成為亞洲的國際化都市。隨處可見的外國企業、外國主管,連買杯珍珠奶茶旁邊都是講著標準國語的老外。物價也已漸漸的超越台北,同時還在繼續上升中。當然薪水也是跟著調漲。許多在上海工作的朋友,每年的調薪幅度都以20%-40%不等。

或許有人會說因為大陸市場大啊!!外商設分部、辦公室在上海是理所當然的事。那彈丸之地如新加坡又怎說? 看看人家連F-1都辦得有聲有色。這和國土大小沒有關係,我認為這和一個國家擁有如何的眼界有關。

看著坐在我身旁的陸籍同事,28歲大學學歷有著數年的工作經驗,他的稅前薪資早已是35K台幣的1.5倍。台灣說的窮忙,似乎離他很遠…


近42%上班族月薪不到3萬,誰是禍首?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2-12-4

◎ 黃天麟

主計總處最近調查顯示,今年五月全國受僱就業者中,近四十二%月薪不到三萬元。實情可能更差。因為受僱就業者包括在中國工作的數十萬台幹台勞,這些人的月薪通常都比國內高;是以,純國內的窮忙族比例,應該遠比四十二%高許多。

問題是,窮忙族為何氾濫?「受金融海嘯之影響」,這是官方制式回答。但同樣受金融海嘯衝擊的鄰近各國,情況均比台灣好;在野政黨及名嘴一致指責馬政府之無能,可是薪資不漲並不始自馬政府,二○○○年後就已躊躇不前了,馬政府時情況更糟而已。真正原因,可從下列數據找到答案。

一、廠商海外生產比重在一九九九年為十二.二四%,到了二○○七年增至四十六.二三%(其中,在中國生產比重為九十.九%),二○一一年進一步爬升至五十.五二%(在中國生產比重為九十二.七%)。亦即二○○○年第一次政權輪替後,戒急用忍政策被拋棄,廠商快速外移中國,政策鬆綁使外移速度創世界紀錄。

二、生產線外移,的確解決了廠商價格競爭燃眉之急,由台灣上市公司自一九九八年至二○一一年營業利益成長二○○%,稅後淨利更是超過四○○%得到印證。但關廠威脅卻使勞工不得不接受實質薪資下降、雇主予取予求之地位。受僱人員報酬占GDP之比,從此節節下降,由十年前之約五十%降至二○一○年之四十四.

五%,創歷年最低。諷刺的是,台灣的低薪竟成為IMD世界競爭力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

三、過去十餘年,廠商在中國尋求低價勞力,卻罔顧研發創新,附加價值率由二○○○年的二十六.三%直線下降至二○一○年的二十一.三%,其下降幅度也創亞洲紀錄,抵銷了勞工低薪所產生的出口競爭力。競爭力下降,薪資也就無法提高。

顯然,當今窮忙族之氾濫,青年對將來之茫然,罪在政府(包括扁政府和馬政府)未有充分的配套及固本政策下,只聽從財團說詞,盲目開放,甚至鼓勵廠商外移中國「尋求經濟統合」的結果。可悲的是,不管是在朝或在野,有權有力者,仍然不想把此真正原因告知人民,專找五四三的理由亂加指責搪塞,這才是窮忙者們的悲哀。(作者曾任國策顧問、一銀總經理、董事長)


第一份工作在大陸 不全然是好事

2012-12-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7| 評論數: 0 |原作者: 瑞塔羊/高雄市.「遠行的理由」站台台長

以前,我看到第一份工作就在大陸的人,都會覺得蠻羨慕,覺得一開始工作就有這麼大的舞台,這是我剛畢業時沒有的機會。

但經過在上海的這一年,我的想法改變了,有的時候我覺得還是先在台灣一段時間,再過來大陸會比較好。

學歷亮眼卻非事實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個純陸企當乘務主管。剛來大陸的時候,我對陸籍的乘務員沒有信心,覺得很多都是靠關係的女孩,一直很想要招聘台灣人進來,後來尋尋覓覓一段時間,讓我找到一個曾經在大陸航空公司飛過的組員。

面試的過程很愉快,她也很有想法,又曾經在大陸的區域航空工作過快6年,我一直很期待她的加入。

面試結束之後,我跟公司其他的領導都很滿意,決定要錄用她,接下來就開始了身家調查跟繳交學經歷證明的過程。因為公司規定,要進集團當乘務員至少要是大專學歷,我想這對她沒什麼問題,因為他的履歷寫著在舊金山念大學,又在大陸念了民航學校,學歷很傲人。

結果請她繳交學歷影本的時候,她才支支吾吾說,她兩個學位都沒有拿到,是高中畢業生。

當時我真的崩潰了,因為人是我引薦的,她居然在履歷表上載明不實內容,一般人通常如果大學沒畢業不會寫在履歷表上,如果寫了也會標明在學或是肄業。

此時,她建議她有關係,可以讓一個權威人士幫她寫推薦信,後來這一封推薦函的確幫她過了這一關。

然後,人來報到了,更多的問題就出現了,除了學歷之外,工作經歷也多報了6個月。接著,我帶她上線飛,才發現號稱過往是客艙經理的她,居然連最基本的座椅調整都不會,一問之下才知道,她過往因為打著台灣人在大陸當空姐名號,很快就高升了,所以很多基本工作都沒做過,就開始當起了管理階層。

帶她的3天,我發現她的基本知識比跟她一樣資歷的大陸空乘還不如。

以前在台灣的某航空,剛上來的新人,遇到問題,會找資深的組員問,大多數台灣小孩會問:「那個……我不知道,你可以跟我說怎麼做嗎?」

而大陸的空乘比較常說:「姐,那個……我不知道,你去幫我做。」而她,也是跟一般大陸的空乘一樣,一發生問題就要我去解決。

飛過那一趟之後我深刻體會到,因為不一樣的環境會造成不一樣的思考模式,而培訓則會加強對問題的處理能力。

專注人際而非做事

從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些現象,其實,台灣人根本沒有什麼好優越的,如果沒有經過良好的教育跟環境,其實台灣人跟大陸人根本沒有任何差異。

其次是,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為在學校接受的教育都差不多,但工作環境卻以最現實方式去型塑一個人。

她因為一開始就在大陸工作,所以她的一些價值觀跟想法都跟我完全不一樣,像是遇到問題就要找關係;像是在履歷表上灌水跟造假她也覺得沒有問題。因為在一個積非成是的環境,她的確不是最過分的,但因為她沒有接觸過正規的人事錄用經驗,不了解必須要對自己的信息負責,所以她就像是一般的大陸人一樣,覺得灌水的履歷表是可以被接受的。

而她後來的工作環境,把她變成一個做人大過做事的組員,她對基本工作其實並不上心,但是對於人際關係還有與客人的相處,她非常的用心。

用心不是不好,只是要用對地方,我一直都認為,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先做好,有餘力了再來想其他的事情,但她因為在大陸久了,比我更了解做人的道理,所以一開始就先專注於做人而不是做事。

那次飛行,我跟她是如此的不同,所以到達目的地後,客人請全組組員去晚餐,當晚冠蓋雲集,她裝扮得花枝招展坐在兩個大老闆之間,而我默默的在最角落吃著飯。

結束後,她開心地拿著客人跟機長送她的禮物張揚地回家了。我只默默地跟她說,希望她了解,我們做這一行的,你是個服務員就要把自己的角色做好。她說她明白,但我覺得她可能還是沒有聽懂。

3個月後,我離開了那間陸企,我依舊是一個服務生,但我到一個更簡單更快樂的地方去當服務生了;而她卻被客人客訴,客人要求將她替換掉不再讓她上那一家飛機服務,理由是,對客艙設備不熟悉,擔心發生事情的時候她無法應變。

教育環境至關重要

我並不覺得有因果報應的開心,更多的是覺得可惜,她其實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如果她一畢業之後,是在一個相對簡單或是有組織的環境,也許她就會建立起一套正規的職涯規畫跟正確的價值觀,但當她還懵懵懂懂的時候,她去了一個相對不成熟的公司,養成了另一種不是很踏實的觀念,所以才有今天這樣的情況。

所以第一份工作在大陸,我覺得不見得全然是一種好事,如果第一份工作不得不在大陸,盡量挑選有組織有規範的公司,同時必須時時提醒自己,道德還是做人的底線,千萬不要眾人皆醉也一起醉。因為身為台灣人,倘若真的要說我們還跟大陸人有什麼不同,其實最珍貴也最僅剩的是,我們是禮儀之邦儒家傳統下──僅存的「舊中國」的中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