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拒回共產中國 勞思光長眠宜蘭

自由時報 2012-11-12

〔記者胡健森/宜蘭報導〕著作曾被台灣列為禁書,甚至父母過世時也無法來台奔喪的一代哲學宗師、中研院院士勞思光,上個月病逝。他生前表明不願回去共產黨統治的中國大陸,並認為香港回歸後走樣了,只有台灣是民主之地;昨天他的遺體火化後入土歸根,安奉在宜蘭縣櫻花陵園,過程簡單肅穆。

勞思光出身翰林世家,國學基礎紮實深厚,高中畢業後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進修,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遷台,勞思光也隨著父母移居台灣,並在台灣大學哲學系完成學業。

勞思光曾因反對國民黨與蔣家的獨裁,引起調查局與警備總部注意並被迫離開台灣、移居香港。他的著作也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被台灣列為禁書,甚至連父母過世時,也無法來台奔喪;勞思光同時也對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黨提出強烈批評,曾明白表示,只要中國共產黨仍在執政,他就拒絕回到中國。

勞思光是哲學界拿到中央研究院院士的第一人,上個月二十一日因心肌梗塞辭世,享壽八十五歲;在他生前同事華梵大學副教授呂健吉建議下,家屬討論後決定讓勞思光的骨灰安奉在宜蘭櫻花陵園。

呂健吉建議說,政府對於德高望重的院士們應該有更多的尊重,也希望縣府能將櫻花陵園劃定出名人區、院士區,做為對國家、社會有貢獻者的入土歸根之處。


Wikipedia 維基百科

勞思光教授(Sze-Kwang, Lao,1927年9月3日-2012年10月21日),原名勞榮瑋,號韋齋,筆名思光,湖南長沙人,當代重要華人哲學家,學貫中西,尤其長於中國哲學史及現當代西方哲學。但勞教授不願畫地自限,曾謂「百家出入心無礙,一海東西理可知」,所以平生又特別重視比較哲學。

勞教授以自由主義者稱著,實是卓然大成的人文學者。勞教授雖然研究成績斐然,但生平不以已有成績自限,而重視不斷反省上進的哲學生命。所以對自己的作品常不自滿,甚至說「每悔多言刪少作」;但對於自己的學問,他又從不輕言放棄,他不但要求個人不斷反省,以免成為封閉的系統,也勸勉弟子,切勿成立門派,而應保持開放性,這都顯示他自由主義的特色。同時,他誨人不倦,喜歡跟青年談學問,雖然自嘆「才難況亂離」,但終生不離教學崗位,晚年常感體力不足,但一登講壇,仍可以連講數小時。2012年10月21日,勞教授年邁,因心肌梗塞跌倒,昏厥台北寓所,經發現後,送醫不治,享年八十五歲。勞先生的生日是八月初八,跟身分證登記不同,但出生年確為一九二七年,所以終年為八十五歲。


不回大陸 勞思光長眠宜蘭

中央廣播電台 新聞引據:聯合報 時間:2012/11/12 08:51

中研院院士勞思光上月辭世,親友門生11日送別,在淒風苦雨中,將他的骨灰安葬在宜蘭縣櫻花陵園墓區,一代哲學宗師就此長眠。他終生宣揚自由民主,即使身後,仍拒絕回歸共產黨統治的大陸。

11日近中午時,山區飄起的細雨,微帶寒意,勞思光的女兒勞延韻捧著父親骨灰,安置在櫻花陵園的家族墓位,還仔細將刻有姓名處正向東邊,讓父親能夠面向廣闊的大海。

勞思光的遺孀一身黑衣,與從香港、台中、台北等地趕來的數十位故舊與門生,人人手持鮮花,放在院士靈前含淚拜別;還有人跪地叩首,以最崇敬的姿勢,感謝老師的教誨。

勞思光1927年生於湖南長沙,原名勞榮瑋,筆名思光,是哲學界獲選中研院院士的第一人,他終生宣揚民主自由,關心文化危機,是華人社會的公共知識分子。他因反對國民黨與蔣家的獨裁,引起調查局與警備總部注意,被迫離開台灣,在香港中文大學執教長達20年。台灣解嚴後回到台灣,在清大、政大、東吳、華梵等多所大學任教,哲學思想深具影響力。

他上月在家裏跌倒送醫不治,華梵大學為他治喪。10日追思會上,馬英九總統頒發褒揚令,表彰學術貢獻。

與勞思光交好的華梵大學副教授呂健吉表示,勞院士一生反對極權專制,生前曾經表明,不願回去共產黨統治的大陸。對於他曾旅居許久的香港,勞思光也覺得回歸後走樣了,只有台灣是民主之地,他非常喜歡,因此徵得勞家人同意,讓勞思光長眠台灣民主聖地宜蘭。


哲學巨擘勞思光 長眠櫻花陵園

作者: 李忠一╱宜蘭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1月12日 上午5:30

中研院士勞思光上月過世,生於湖南的他曾表明不願回大陸,往生後骨灰安葬在宜蘭櫻花陵園。十一日勞思光的親人,香港中文大學、華梵大學的同事、學生等四十餘人送他最後一程,墓碑前的蘭陽平原、太平洋上的龜山島,將伴隨長眠於此的勞思光。

以哲學領域享譽華人圈的勞思光,不僅致力於學術研究,也關心重大議題,九十三年他曾與十名院士連署反軍購,聲明「認識危機,消弭災難」,就是由勞思光起草,聲明直指「若是正常有效的軍購,本來無人反對;但舉債軍購,不問效益,便是犧牲大眾利益。」

民進黨執政時期,勞思光因反軍購被貼上「外省院士」標籤,但他立場是除非共產黨下台,否則不回大陸;除非台灣解嚴,否則不去台灣。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呂健吉說,勞思光雖然老家在大陸,但他以民主的知識份子自居,非常喜歡民主的台灣。

昨日,海拔七五○公尺的櫻花陵園略顯寒冷,勞思光女兒勞延韻捧著骨灰罈,殯葬管理所員工移開納骨位上的大理石蓋,骨灰安奉後追思獻花。

在濛濛細雨中,勞思光的學生、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關子尹在墓碑前說,宜蘭山上風景優美,學生們跟隨老師的腳步再一次聚集一堂,抱著感恩的心向老師道別,「您的典範永遠記得,老師請安息。」

勞思光長眠於此,也讓呂健吉認為櫻花陵園可規畫院士區或名人區,表彰對國家有奉獻的人。宜蘭縣殯葬管理所長陳祖健表示,櫻花陵園在兩年前啟用,尚有一萬餘個納骨位,而明年蔣渭水的骨灰也將遷移到此,會研議規畫院士區或名人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