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心關懷!老人犯罪漸增 女9年增3倍

【聯合晚報╱記者李承穎/南投縣報導】2012.10.28 02:38 pm

隨 著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犯罪的社會問題也逐漸浮現。竹山就有一名老婦人,組織販毒集團,被逮還直說「老人年金哪夠我花!」,讓人哭笑不得。內政部警政署 統計,65 歲以上老人犯罪人口,十年來逐漸增加,其中,「年長女性」犯罪增加比率更加明顯,65歲以上女性犯罪,從92、93年的426、468人至去年止,已增至 1521人。

不過,依內政部統計,目前國內65歲以上老人共255萬4000多人,占人口比例的10.98%,而65歲以上老人的犯罪率,近幾年均維持在3%上下。

70歲阿嬤 販毒首腦
被捕嗆警「老人年金哪夠我花」


竹山警分局今年初逮到70歲的陳姓阿嬤為首的販毒集團,隱藏在鹿谷鄉秀峰村內,警方搜到安非他命21包28.4公克,制式子彈7顆,陳姓阿嬤的手下都不超過30歲,足以當她孫子。

陳姓阿嬤身著旗袍,頭髮全白,被警方逮捕時還直說「老人年金哪夠我花!」,讓警方相當無奈,直說「阿嬤也該收手了!」

內政部警政署統計,從老人犯罪案例從民國91年的4000多件,增到近7000件,其中,民國99年的8000多件,算是高峰,去年也有7000多件,以竊盜、賭博和公共危險罪占多數。

一社區8老人涉性侵

台南市日前則發生老年人性侵少女的案例,社區內8名老人都涉案,這些老人每次給被害的國三少女200元不等,4年來性侵無數次,直到少女懷孕了,整起事件才曝光,震驚社會。

桃園縣也曾發生在醫院偷竊的老人,嫌犯高齡91歲。他被捕後苦苦哀求檢警放過他,直說兒女都不扶養,只好偷竊維生,檢警雖然同情,仍然依法將他送辦。

看問題...對科技產品的陌生、少子化的親子疏離、都市化的鄰里情感淡薄…

南開科大老人福祉科技管理所長段伴虯表示,老人與現代社會產生的孤離,例如對科技產品的陌生、少子化的親子疏離或是都市化後的鄰里之間情感的淡薄、子女外出謀生的孤單,都會使老人們由孤獨、不安轉為暴躁,可能會透過犯罪,讓外界注意到自己。

段伴虯說,像是老人的猥褻或性侵案,很多都是出自於想「證明自己」的心理,且對象都是力氣較小的少女;偷竊有時也不一定買不起,而是長期的鬱悶,讓老人想透過犯罪行為,讓親人留意自己。

各國開始研究老人犯罪

段伴虯表示,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各國都已開始研究老人犯罪,日本還有作者出「暴走老人」的專書;最近更有警察來研究所攻讀碩士,也提出老人犯罪的專題研究。政府應該要對老人犯罪,給警察或監獄等相關人員有系統的訓練。


精神科醫師嘆:老人享清福時代已過

【聯合晚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2012.10.28 02:38 pm

台南醫院遭癌末老人縱火,凸顯老人情緒問題。面對近幾年來老人犯罪率有逐漸攀升,精神科醫師表示,「老人享清福的時代已經過去!」

這個時代的老人家,對未來充滿不安與不確定感,又合併身體上的病痛,在無法紓發鬱悶情緒下,只能採取激烈手段因應,但該項問題一直未受到社會正視。

根據一項「老人犯罪影響因素」研究,老人犯罪者有幾大特徵:年齡層以60至64歲最高;教育程度為國中畢、肄業以下最高;高比率屬低收入或貧困者。犯罪類型以財產型犯罪 (賭博、偷竊、詐欺)為主,其次為殺人或傷害,妨害性自主或性侵等風化罪再次之。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精神科主任黃俊仁指出,現今老人家面臨喪偶、獨居無人照顧,或與「啃老族」子女同住等新課題,社會、經濟壓力並不比年輕人小,在長期無法適度宣洩情況下,向內表現就是日趨嚴重的老人自殺,對外則以傷害他人方式解決。

黃俊仁說,門診上常見老人家主訴身體病痛、失眠,探究背後原因,卻是情緒出了問題,但包括家屬及本人在內都不知情,也不願面對,若未得到適度處理,就埋下未來憂鬱情緒的種子。

高雄市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偉任表示,老人輕生、非常態性犯罪等現象,大多源起於老人情緒問題,除了親友等人力陪伴,也需要用藥指導、獨居關懷、喘息服務等社會資源介入。

注意情緒、失智、前額葉功能問題

高 醫精神科主任陳正生強調,門診上有偷竊、觸摸女性等明顯行為問題的老人家,通常是家人察覺到才帶來就診,病因除了情緒問題,也可能是失智,或前額葉功能異 常造成道德感喪失或衝動;但有更大一部分的老人族群出現狀況,是長期被外界忽略的,這就需要家人及社服機構積極協助、關懷。


子女常以為送養護之家就沒事了…

【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台北報導】2012.10.28 02:38 pm

許多老榮民的子女,為了解決老人照顧問題,將老榮民送進榮民之家後,就不再聞問。其實內政部推廣老人日間照顧中心已有一段時間,這像是老人的托老所。老人晚上仍可與家人共同生活,白天有專人照顧,解決老人的照顧問題。

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由民國100年度69所,增加到83所,內政部社會司司長簡慧娟舉出謝奶奶的故事說,白天到日間照顧中心的謝奶奶,一開始非常抗拒,還以半天「試讀」的方式,持續好一段時間,但是現在的謝奶奶,對於參與日間照顧中心的活動,非常樂在其中。

簡 慧娟表示,謝奶奶身體硬朗,去年不小心跌倒骨折,雖然康復,但老人白天一個人在家,兒女不放心,兒女希望白天上班時,能把老人送到日間照顧中心,謝奶奶一 開始抗拒前往照顧中心,總覺得照顧中心就是安養院。但老人只是白天去,兒女下班後,就把老人接回來,照顧中心讓老人家能參與活動,也有同伴,還有專業人 員,謝奶奶就是在照顧中心專業人員的協助復健下,原本骨折的手得以快速康復。

簡慧娟表示,大多數老人都懷抱著既定印象,她自己的婆婆就曾 說,若老了、失能了,千萬不要送去機構。內政部自去年起,推動日間照顧呷百二計畫,目標是在民國102年成立至少120間日照中心,提供服務給輕、中、重 度失能及失智長者,現在的中心數量還在穩定增加當中。針對身體仍非常硬朗的老人,有社區關懷據點。

對於不少家庭把家中長輩送到機構後甚少關心,簡慧娟說,內政部不斷倡導家庭價值,鼓勵子女關心老人家的狀況與需求,否則不論長輩是待在家中,或是住在機構,若沒有子女的關心,在哪裡都會覺得非常孤獨,住在機構的老人,更會感到特別孤獨。


榮家代寫家書:請來看看老爸

【聯合晚報╱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2012.10.28 02:38 pm

行 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榮民之家,收容不少自費安養老榮民。退輔會發現不少家屬將老榮民爸爸往榮家一送,自此不再聞問,老榮民想念家人,心情低落, 一旦身體健康欠佳,家屬便出現指責榮家照顧不周。由於這類情況愈來愈多,退輔會主委曾金陵要求榮家替缺乏家屬聞問的老榮民寫信,信中附上榮民生活近照,委 婉地向家屬喊話:「來看看老爸爸好不好?」

根據退輔會資料顯示,全國榮家有2321名自費安養榮民,大多由家屬送來。每月月費約僅7480到1萬元上下,遠低於一般老人安養院每人至少2萬元以上月費。


兩個兒子說會照顧父親,但留下的手機卻是空號……

天下雜誌出版 2014-12-27 作者:黃軒

兩個兒子說會照顧父親,但留下的手機卻是空號……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proimos/6869336880/

黃軒醫師所寫下的26個真實故事,提前讓我們看見總會遇到的人生百態。就像黃軒醫生在書中所分享的人生觀:「無常往往比明天先到,每天都是最後一天。」本書將讓你我更珍惜生命,更珍惜家人。

本文出自天下雜誌出版《生命在呼吸之間:胸腔科病房的真情故事》,更多內容>>

兩個兒子口口聲聲說會照顧父親,但留下的手機號碼卻是空號……

今天看了一整天門診,當累壞的我要離開門診時,電話又響起:「黃醫師,有病患要加掛你的門診。」

「不是已經過了掛號時間嗎?」

「可是他家人說,今天一定要找到你。」

我有點無奈:「好吧,掛進來。」心想既來之則安之。看電腦螢幕顯示,七十八歲病患是初診。等了約五分鐘,敲門進來兩個男子,我眼光搜尋不到七十八歲的伯伯。

一坐下來弟弟就說:「病患是我們爸爸。黃醫師,這是他的病歷摘要紀錄。」

哥哥開口說:「爸爸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身上插滿了管子,已住了兩個星期。醫生說,他活不過這一、兩個星期了。」

我詳細看了資料,仔細數一數:一個、兩個、三個器官,正在衰竭,所言不假,真的太嚴重了,由於肺炎引起敗血症1而導致呼吸、腎和肝功能衰竭。

「嗯,他應在加護病房繼續治療,」我說。
只見兩個兒子互望一下,我就說:「有什麼話可以直說,不用擔心;老實說出來我不會介意。」
「黃醫師,我們想轉院到這裡治療。」
「為什麼不在醫學中心持續治療呢?」
「黃醫師,爸爸在那裡治療每下愈況。」
「看來老爸病情嚴重,而且已經多重器官衰竭,可以理解爸爸不管在哪裡,病情一樣嚴重。需要我怎麼幫你們?」
「黃醫師,我們家住在醫院附近,想轉院回來就近照顧。」
「可以了解你們的用心。」
「黃醫師,轉過來這裡,我們不想再讓他住進加護病房。」
我驚訝道:「病情這麼嚴重,為什麼不住加護病房呢?」
「我們和媽媽談論過,住加護病房有固定探病時間,要看爸爸時間短又不方便,可以讓他住一般病房嗎?」

哥哥點頭證實,並表示會簽拒絕急救同意書。

我笑說:「你們來之前想必已計劃好,而且問清楚細節了,才會這麼清楚我們醫療的流程。如果真的確定要轉來,明天早上可以轉院到本院急診,我會交代急診醫師。」

「孝順」的兒子人間蒸發

等他們離開,門診護士問:「為什麼你會想收這個病人?」
「只要家人有共識,我還是要全力以赴,這是醫學倫理強調的行善原則。」
護士似懂非懂地疑惑說:「醫學倫理?」
我笑笑解釋一番,她才說:「你是好醫師。」
我也回:「你是好護士。」
「怎麼說?」
「我行醫很久,從來沒有護理人員和我討論過醫學倫理這件事。」
護士說:「也許大家都沒空呀!」
我只苦笑說:「也許吧!」

隔天陳伯伯轉進我的病房。他意識不清楚,身上有尿管、鼻胃管、又有胸管。
我問助理:「伯伯的兒子呢?」
「他們把爸爸送來急診後,簽完放棄急救同意書,說有事先走了。」
「明天可以叫他們來一下?」
護理師說:「好的。」

明日再次巡房,沒看到家人在旁,我回頭看護理師,她說:「打過電話,可是手機號碼都是空號。」
我說:「家裡有沒有電話?」
「有打過去只有阿嬤,重聽,又聽不懂我們說什麼。」

棄急救≠放棄生命

轉眼三天過去了,我看阿公的胸管需要換置,不然感染與氣胸會更嚴重,要找兒子來告知,又要兒子簽胸管換置同意書,卻找不到人,阿公開始發燒了,呼吸急促,如果不馬上換,病情會加重。所以我決定馬上換置胸管,護理師問:「要找兒子來簽同意書嗎?」

我說:「已經找了三天都找不到,再下去伯伯會因為嚴重感染而往生,我想及早救他的命。」

護理師說:「可是他們已簽好放棄急救同意書。」

「放棄急救,不是放棄治療,更不是放棄生命,身為醫護人員要清楚這些,更何況我知道現在如果不馬上換胸管,病人會很快死亡。」

我換了一條新的且細小的「豬尾巴引流管」,這比原先的傳統胸管引流管管徑小很多,伯伯也比較不痛。經過大家「默默」搶救伯伯的生命後,第六天他的意識已恢復清楚了。

所謂「默默」,是因為都找不到家人來告知病情,我們只好告知社工來協助。

久病床前無孝子》為什麼老爸還活著?

無論如何,醫療團隊看伯伯一天比一天好,真替他高興。

十四天後,終於見到兩個兒子,也是我在病房第一次見到他們。之前他們在門診間堆在臉上的笑容已消失,毫不容氣地質問:「為什麼叫警察到我家來?」

我一聽就知是社工找不到他們,伯伯又要準備出院,才報警協尋找家人。

我說:「伯伯的病情已有轉好,要告知你們,又找不到其他家人,只好麻煩你們了。」

哥哥兇兇地說:「我老爸為什麼還活著?當初不是說沒救了嗎?我們不是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嗎?」

我說:「放棄急救不是放棄治療,更不是放棄生命。爸爸的病情經醫療團隊治療已經有起色,從意識昏迷到清醒,也吵著想回家,所以請你們來談,在家後續照顧,看有哪些需要協助。」

弟弟眼神不屑,瞪著我說:「知道了!哥!我們走。」

走了一半,哥哥回頭看我說:「三天後,我們帶他出院。」我也只好點頭示意。

護理師在我身旁偷問:「你會再相信他們的話嗎?」我默默無言。

三天後,真的有人來接伯伯回家。

再過六個月,我接到法院來函詢問,陳伯伯住院的兩星期是否真的住院?是否意識不清楚?因為在那段時間有人用他的身分證開了人頭帳戶。

我依然默默無言,不勝唏噓。
能讓老爸活下去,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寫此文時,正在高雄星光碼頭看船來船去,起起伏伏,心情也起伏,寫下:

我似一隻小風船
靜靜搖晃在海上
隨著潮起潮落的波浪
我隨波 我逐浪
我迷失了航向

誰能記得那年的出航
風船劃過都是晴朗
在蒼穹我留下了祈望
揚風啟程 衝破巨浪

如今
歷盡滄桑 穿破斜陽
只期望早點歸航

早點歸航……回那故鄉……告訴我的爹

至今
我沒淚水汪汪
不是我不歸航
只是我不忍 落入苦海的病患
受盡悲苦 飲盡悲傷

成長的孩兒
奮戰了 就不躲藏
只是我不願 讓您看到我已受傷
依然執著遠航
隨著生死病苦波浪
看了生死 沒忘了故鄉
只是搶救生命

豈能提早歸航 歸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