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學人:全球經濟下個危機 世代傾軋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2.10.20 03:01 am

據「經濟學人」雜誌報導,繼歐債、失業及經濟成長減緩之後,下一個經濟危機─世代傾軋(Generation Squeeze)危機,將導致「嬰兒潮世代」與年輕世代間的衝突。「經濟學人」並將嬰兒潮世代比喻為「海綿世代」,將所有的經濟利益吸乾抹淨。

「經濟學人」指出,二次大戰結束後,富有國家的出生人數都大幅增加,英國、德國及日本都出現嬰兒潮,其中以美國最為明顯。此一人口區塊之大,足以在經濟與政治上充分發揮影響力。

「嬰兒潮世代」不僅在所得上輕易超過之前各代人,而且靠著人數眾多而創造出一種「紅利」。他們不但是受教育最好的一代,也是「教育報酬率」持續提高的一代;他們也剛好趕上股市及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大幅上漲的時機,而使他們能夠斗然而富。整體而言,嬰兒潮世代的所得成長及財富累積,是靠多種千載難逢的機會所造就的。

世代間的「傾軋」,首先是年輕世代無法期待能像嬰兒潮世代那樣碰到資產價值上漲。嬰兒潮世代現在開始賣出住宅及股票,以供退休生活花用,這使股市及房市承受壓力,也阻斷了年輕一代輕鬆致富的途徑。

其次,則是嬰兒潮世代由於人數多,而他們會持續投票給同一世代的人,操作出對他們有利的政策。例如美國政府於一九八○年代開始減稅以重振經濟,這時正是嬰兒潮世代賺錢的主要時期,因而享受到低稅率。在醫療保健方面,每一位在一九四五年出生的美國人,一輩子可以從國家獲得近二百廿萬美元的移轉給付(各種社會福利),比之前的任何一世代都多。

國際貨幣基金的研究也顯示,所有在二○一○年時為六十五歲的美國人,他們所享受到的福利可能比繳稅的賦稅總共多出三千三百卅億美元,比同年為廿五歲的人要高出十七倍。

第三,嬰兒潮世代為政府留下的負債,將使得成長減緩,並使年輕世代勞動人口的負擔更重。美國財政失衡的程度,與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所占的比率同步上升。目前美國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占選民總數的比率為百分之十七,但到二○三○年時將提高到百分之廿六,將是年輕世代所難以承受之重。

第四,世代之間對貨幣政策也發生衝突。年輕的勞工基本上是債務人,而寬鬆政策將使通貨膨脹升高,實質利率下降,因此對他們有利。但中老年世代擁有龐大儲蓄,因此反對低利率與高通膨。目前要求聯準會停止寬鬆政策的壓力已然加重,尤其是受到嬰兒潮世代主導的共和黨。

「經濟學人」強調,兩代之間的攤牌可能已在所難免,並將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的成長。


網友回應

7 樓 okura 發言於2012-10-20 10:53:23    

在台灣, 問題在相對競爭優勢, 面對大陸 ,印度 ,東南亞,台灣的競爭優勢在那裡,大家罵蔣公,但是蔣公幫台灣找到維持到今天的競爭優勢,只是越來越虛弱,其他領導人呢?

6 樓 cholauba 發言於2012-10-20 10:19:26    

新聞說台灣很快將是七個年輕人養兩個老人,
實際卻是兩個老人要養七個年輕人。

5 樓 dogandy 發言於2012-10-20 07:08:07    

目前美國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占選民總數的比率為百分之十七,但到二○三○年時將提高到百分之廿六,將是年輕世代所難以承受之重。 算數----美國若平均壽命85歲.若假設每個年齡層人數相等.. (85-65)/85=0.2352與百分之廿六相差也不大.況且到時後.老人院.看病.做牙齒的.旅遊.餐飲多了.老人拼經濟.未嘗不是好事.

4 樓 nzctt 發言於2012-10-20 06:55:11    

Shock is not shark.
Shark is shark.
For 1600s萬, is the same as a skark.

3 樓 baomaa 發言於2012-10-20 05:49:50    

1。三千三百卅億美元好像很多,但是平分给65岁以上的人口,每人不过$660美金而已。 2。婴儿潮为教育下一代(下二代)所付出的,是不是也该算一算? 3。婴儿潮所制造累积的财富,终将传交后代。是要等着领遗产,还是现在就把他们榨干好?

2 樓 daydreamauction 發言於2012-10-20 04:41:06    

Shock not shark

1 樓 nzctt 發言於2012-10-20 04:18:00    

五年前,世代革命就已經在台灣開始進行了!

『岳丈大人,我們小倆口已經準備了幾十萬,現在要買房子,看你要給多少?』
講話口氣怎麼這麼差?為了女兒的幸福,還是忍住吧。
『房子總價多少?』
『一千六百多萬』
下面就不要寫了……
(^^^) --> >:O --> :O --> :’( + :’(
shark --> upset --> sad --> cry+cry


改革制度,對事不對人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2-11-2

我國各項社會保險退休基金負擔沉重,不但拖累政府財政,也有破產或無以為繼的嚴重問題;而且由於各種制度不同,給付過於優厚與不足的現象並存,又產生公平正義的爭議。為了尋求改革之道,各方議論甚多,也不免爆出火花,隱然出現社會緊張對立的氣氛。必須強調,有鑒於問題的嚴重性與錯綜複雜,在改革退休制度之路,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足以重建一套符合公平正義、永續經營、全民共濟的合法可行機制。

現今各項社會退撫福利制度,其建立各有時代背景。軍公教相對優渥,主要是早年待遇不如民間社會,政府遂在退撫辦法給予各種補償。這些相對優厚的退撫措施,於時空環境改變之後,相對顯得不合公平正義原則,納稅人背負沉重包袱,面臨調整改革的課題。

如今從整體角度來看,軍公教的退撫所得替代率不論相較於廣大勞工,或從國際間各國水準而論,都屬偏高。另一方面,軍公教退休年齡相對較低,而近年相關辦法的改變又往往導致實際退休年齡偏低。此外,名目繁多的福利措施,從退休金優利存款、年終慰問金到免繳健保費、子女教育補助,甚至電費優惠等等,都是勞工朋友所無,在當前勞工薪資欲漲不易的情況,加深了相對剝奪感。

軍公教退撫措施的僵硬,尤凸顯其不合理且不合時宜。以政府必須負擔的十八趴優惠存款而言,這原是銀行利率十二趴的產物,加碼一半優惠軍公教在當時也許說得過去,後來卻固定在十八趴而長年不變。在如今低利率時代,不只顯得太離譜,「苦主」不論各級政府或台銀,莫不叫苦連天;勞工與一般存款戶,也看不下去。同時,各項退撫及福利措施,未講求排富,以致不斷膨脹的政府負擔之餅,高階軍公教拿去不成比例的大部分,基層低薪人員之照顧反受壓縮。

大環境的改變,也顯示軍公教退撫制度無以為繼。以薪資水準來說,軍公教待遇經過多年調整,如今已非低薪職業。在人口結構方面,戰後出生者進入大量退休年齡,我國高齡化及少子化情況又遠甚於各國,都使退撫基金入不敷出,未來負擔更為沉重,與基金投資經營管理不善一樣,必須大舉改革。更嚴重的,隨著財政惡化,政府背負鉅額債務能力明顯降低,退撫支出占政府人事費用兩成四的現況顯然偏高;而諸如十八趴利息一年補貼八百億元、年終慰問金兩百億元的政府負擔,更令納稅人難以接受。

以往國家整體財政經濟情況許可,軍公教退撫優惠或許不成問題,沒有法源根據的權宜做法也少受挑戰,如今時空環境改變,改革調整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正因如此,主政的馬英九政府理應嚴肅面對現實,以周詳規劃與細膩決策改革現狀。重要的是,改革不是請客吃飯,尤其軍公教退撫優惠措施有其時空背景,要對適用者減少給付補貼,必須經過妥善的徵詢與溝通說服程序,當事人方能共體時艱,減少反彈,並讓社會大眾理解其間也有政府誠信及溯及既往的因素需考量。

顯然,主政者既未做好功課,也無力向社會溝通說服,最近大官「不要見不得人家好」、年終慰問金的出爾反爾,顯現了主其事者發言輕率、心態可議,決策也極為粗糙,改革誠意與決心尤受質疑。必須強調,在這種情況下,不少軍公教人員覺得委屈,並非無因。同時,個別軍公教人員適用現今各種退撫措施,其實都是體制的服膺者,不應成為眾矢之的,要改革的是制度,必須對事不對人。

改革既是社會公意,主政者責無旁貸,即應著手進行。有如在野黨立委日前呼籲由執政黨邀請各黨派推薦專家、社會公正人士舉行「國是會議」,以理性專業原則全面檢討所有社會保險,建立通盤改革的方向與共識。事實上,經過最近各方密集討論,整合各種退休給付、縮短所得差距、永續經營及確實保障的建議已經浮現。情況極其明顯,今天如不把握機會改革,明天就要付出更大代價。


九「A」白骨爪!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2-11-2

退休軍公教十八%、公股行庫人員十三%,不符社會公平正義,未來財政負擔以兆元計,更是下一世代不可承受之重,大多數人要求徹底改革;但是,國民黨馬英九陣營抗拒改革十八%、十三%,卻操作痛打「九A立委」,這就如把博大精深的「九陰真經」,練成邪門歪道的「九陰白骨爪」!

金庸武俠「射鵰英雄傳」中,源自佛法與道藏的武學秘笈「九陰真經」,輾轉落入東邪黃藥師手中,他的徒弟陳玄風與梅超風私奔時,偷走九陰真經下半部,不解武學正道,卻以五指插入人頭蓋骨的殘忍方法,快速練成「九陰白骨爪」。

社會分配不公不義,是社會對立之源,改革十八%、十三%、退休軍公教所得替代率太高問題,是台灣社會邁向和諧的重要工程,才能挽救財政危機、避免國家破產。

改革因軍公教、勞農職業別不同,退休所得天差地別問題,就如修練九陰真經神功,方向正確、步步進展,神功終可練成,改革也終會有成。

國民黨馬陣營為維護十八A總統、十三A第一夫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團,無視十八%、十三%、退休軍公教年終的不公不義,不理財政赤字如猛虎吃人,不肯面對問題、遑論解決問題。

人民的怒火爆發,馬陣營卻透過附從豢養的媒體及名嘴,改打「九A立委」議題,就如捨改革正道不走,卻練就「九A白骨爪」,橫掃立委,好不厲害,為馬拒絕改革十八A、十三A的惡行護航。

現在,立委已引刀自割「九A」,應放手大砍馬十八A、周十三A、退休年終A等不公不義、無法無天的預算,才是真改革。

馬陣營名嘴及立委,打九A威風凜凜,遇十八A、十三A卻護航,充當馬的九A白骨「爪」,看看陳玄風、梅超風的下場吧!(作者胡文輝,資深新聞工作者)


也應重視代間分配問題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2-11-2

◎ 劉祐霖

台灣社會正義與財富重新分配可用幾個軸線來看,金字塔式的軸線-資方與勞方;垂直的職業軸線-軍公教與勞工;水平的軸線-上一代與下一代的分配。

「軍公教議題」把全體軍公教人員視為一體,實際上這些議題大多來自「退休的」軍公教人員,如十八%優惠存款、退休公務員年終,與新進基層軍公教人員並無太大關係。但軍公教與勞工、資方與勞方是最容易挑起的,特別是「軍公教議題」非常容易操作。實際上勞保、公保破產,是上一代領得多而下一代能繳的不多所致,乃是上下代之間的水平分割問題。

真正該討論的,或許是上下代之間所得與付出不平衡之問題所在。很多長輩創造了所謂台灣奇蹟,退休後一方面接受國家照顧,另一方面又嫌棄時下年輕人能力不足,讓台灣競爭力不斷下滑,但此乃全球化環境影響,不能全怪年輕人。而上一代與下一代的分配在台灣鮮少被提及,因為其中很多既得利益者也都是家中長輩,檢討上一代與下一代的分配不平衡,或許會被認為不符傳統敬老尊賢的原則吧。

(作者為桃園高中教師)


台灣少子大陸一胎 產業困境

旺報【特派員宋丁儀】2013-01-01 01:55

     上海一家人聲鼎沸餐廳內,一位鄰桌男孩哭鬧不休引起我的注意,在他四周除了爸爸、媽媽,圍繞著外公、外婆與爺爺、奶奶一共6個大人哄著他,這類景場在大陸公共場合相當普遍,地鐵擁擠車廂內老奶奶抱孫子坐著,前面還站著兩個親家,一群老人開心地逗弄著小孩,小孩的爸媽拉著扶手站在長輩身旁。

     未來,大陸社會一胎化與老齡化將呈現更為極端的發展。一胎化的社會結構下,家庭內關愛重心自然而然傳遞到第3代、甚至第4代身上。家中至少6個長輩圍繞一個孩子團團轉將會是常態。

     剛畢業就擁4套房

     一位剛畢業的上海朋友告訴我,除了祖父母輩的房子,加上父母親動遷分配到的2幢房子,還有家裡早就為他備好的1套婚房,光預期繼承權,他便擁有4套上海房子。對他後半生來說,早已不愁吃穿,社會工作對他來說不是「必需」,而是一種另類「體驗」。

     隨著大陸改革開放後的下一代90後步入社會,一批養尊處優新鮮人,對於職場抱持的工作態度與過去崇尚的吃苦耐勞價值觀迥然不同,他們沒有迫於現實的壓力,家中條件優渥、備受長輩呵護,對工作追求個人愉悅與成就感超越了組織的認同和責任感。

     朝九晚五枯燥生活與製造工廠內講求紀律的排班作業,對這群年輕人來說,不再具有足夠吸引力。

     過去大陸沿海與內陸貧富差距大,工資坡度差異較大,如今內地城鎮化比例不斷提升,工資節節調漲,許多外地年輕人認為與其離鄉背井往沿海打工,讓高消費物價吃掉工資,還不如就近在鄉工作。

     一位上海開餐廳台灣老闆說,現在大陸要轉型現代服務業,比起過去製造業需要大量中庸型廉價人力,更亟需有服務意識與品質的優質人才,還得兼具肯吃苦耐勞特質,當前不僅沿海製造業缺工,服務業更面臨嚴重人力需求瓶頸,恐怕不是簡單加薪問題所能解決。

     80、90年後離職率高

     這位老闆娘說,現在的情況是,原本開店招工難,經過個把月培訓好不容易調教出一批優秀又勤快的服務員,但員工從來沒有「全數到齊」,不是這個請假、就是那個要求回老家,還有一次到了秋忙季節,一批員工說要請假回鄉,一問之下他們要幫忙回家割稻、鋤草,眼看店裡就要缺工,簡直急煞了她!

     不僅外地員工流動率大,本地員工也同樣不好帶。從事餐飲總管一位台商說,一回聘請本地員工真讓他開了眼界。這位員工上班,包括家裡媽媽、阿姨幾乎每天上門「督導」,眼見兒子洗碗心疼還向主管抱怨不許他幹粗活。這位老闆於試用期滿後,好說歹說才送走這位員工。

     根據一份《2012年度中國薪酬白皮書》調查顯示,大陸80、90後的員工離職率確實偏高,平均值達30%以上,高出企業員工平均離職率5個百分點左右。不少業內人士認為,90後尚未「成熟」是造成流動性相對較高的原因之一。80後因已面臨成家立業壓力,從而確定職業規畫重新洗牌,但剛剛工作的90後群體,對職業沒有明確規畫,常因壓力或薪酬而頻頻跳槽,平均1年多就會換一份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從薪資結構來看,薪資水準仍不斷上漲,企業雇主壓力一直遞增。白皮書調研顯示,2011年上海地區平均薪酬漲幅為10.69%,但預計2012年上海平均薪酬增長率預計將超過全國。

     台薪不漲陸媒熱議

     光以剛出社會的畢業生來看,一項人力資源調查公司眾達朴信畢業生監控資料顯示,2011年上海大學畢業生起薪為3750元(人民幣,下同),預計2012年可望突破4000元,2011年碩士畢業生起薪為5560元,預計2012年將達5850元,若加上社會保險等支出,薪資水準不亞於台灣。

     當今社會目標是打造小康社會,讓更多家庭富裕起來,一批年輕人自主觀念與轉型社會處於相互調適的發展階段,傳統製造業面臨衝擊挑戰,新興服務業則面臨新的成長突破點,企業雇主則承受工資不斷調漲與新的勞資關係和成本壓力。

     相對而言,兩岸處於不同的社會發展模式與階段,台灣當前面臨不同的人口與產業課題。台灣平均薪資10年來紋風不動呈現「失落的10年」,新鮮人起薪22K爭議,更引來大陸媒體熱烈討論。日前《人民日報》海外版專文探討「22K讓新鮮人抓狂──台灣年輕人到底該掙多少錢?」指出台灣人起薪22K低於10幾年前,以台灣消費水準,生活清苦很難不成「月光族」。

     台灣薪資22K現象更說明經濟發展力的衰退。儘管面對就業市場的寒冬,儘管許多台灣年輕人不服氣,但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機會,只能先熬下去,具有主動選擇者乾脆出走台灣,登陸或赴海外打工擺脫「薪酸」的困境。

     市場萎縮利潤更薄

     若要讓經濟一下子提振上去改變薪資現況,恐怕非短期內能見效。然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台灣同樣面臨「少子化」帶來的產業瓶頸,一位台灣從事補教業的負責人觀察,近年來由於少子化,補習班平均1班人數從40人遞減至30人,產業面臨長不大的困境,服務業之間彼此惡性削價競爭,讓原本淺碟的市場趨於薄利化。

     兩岸有著迥然不同的「薪情」,然而台灣的少子化、大陸一胎化,卻都是影響未來兩岸產業發展的深刻議題。


優勢不再 中國人力將枯竭?勞動人口趨勢下滑 都市化恐無以為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1-21 21:47:09

上周五,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去年 15-59 歲的勞動人口為 9.3727 億人,雖然數字還是很驚人,但是與 2011 年相比卻下滑了約 345 萬人,且勞動人口占全體人口比例下滑了 0.6% 至 69.2%。

《Forbe》報導,國家統計局官員亦表示,2012 年首度出現勞動人口數字下滑的現象,應該多加專注。這肯定是該關心的,中國人口學家蔡昉認為,中國勞動人口的高峰為 2010 年,而他可能是正確的,姑且不論誰對,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表的結果凸顯了中國人口加速的變化。

國家統計局官員指出,此項統計數字是否意味著多年來推動中國經濟成長的勞動力優勢將告終還未有定論,不過此優勢顯然勢難延續,就連中國官方自己都預估中國勞動力成長數字 2030 年前會逐年下滑。

但中國官方需要擔心的不只是人口成長下滑的問題,更需要擔心的是趨緩的速度。2008 年時,根據聯合國、中國數據,中國的總人口數估計要至 2030 年後才會下滑,但是現在中國高層如劉明康討論的已經是 2020 年,顯示高峰期無疑會發生在此之前。

人口趨緩對一國經濟的影響有好有壞,但是現在顯然各觀察者都錯過此一現象,亦即中國人口減緩速度已經快過前幾年的預測,而此速度的變化,代表著經濟調整將比現在多數分析師預估得更為痛苦。

而中國人口下滑對於經濟最致命的影響將會是都市化。中國下一任領導人之一李克強去年 11 月時曾宣布,由鄉村至城市的遷徙過程將是中國的四大新現代化,將未來壓寶在此趨勢上,認為這將能推動中國未來 20 年經濟,畢竟中國政府已經在 2011 年時即宣布,未來 20 年,每年都將建設一個新城市。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中國政府的城市建設計畫是可行的,根據數據,去年中國的城市人口增加 2103 萬人,至 7.1182 億人,約占整體人口比例 52.57%,較 2011 年成長 1.3%。

但是就算這些數字正確,但中國官方要如何找來人口繼續支撐這個鄉村到城市計畫還是個問題,不僅是主要人口趨勢變化不利,外界亦越來越擔心鄉村地區其實已經空洞了。

一些中國學者認為,鄉村 35 歲以下勞動人口,亦即所謂黃金勞動力已經枯竭,雖然有些人對此論點並不同意,認為鄉村人口依然富足,但他們也承認這些人口並沒有多少想要搬至城市,城市的生活水準或是薪資反而可能更糟,至於中年的那一部份則更是沒有多少人想要離開家。

許多中國鄉村已經出現了人口空洞化的現象,只看得到兒童與老婦人,但卻沒有多少成年勞動人口,暗示都市化已是強弩之末。

中國官方的確可以建設更多都市,但是中國已經有許多著名的「幽靈城市」,除非有更多人願意搬往新城市,更重要是在那裡工作,否則都市化是難以為繼的。都市化促成了中國過去的經濟繁榮,但並不代表未來 20 年還會以同樣的速度持續下去,都市化無疑會繼續,但是卻不可能再像過去 30 年一樣推動著中國經濟。

中國人口趨勢的變化雖不代表中國經濟繁榮終止,但的確會提高中國經濟成長門檻,不過顯然中國的領導者對此並沒有作為,不試圖逆轉此現象。雖然幾乎每個人都認為中國應該放棄其一胎化政策,但是現在官方並沒有任何實質作為,官方的確是談論解放生育限制,但是從來沒有要真正實施,且就算現在廢止了這個政策,對經濟影響的益處也要到多年後才會體現。

中國,過去多年來享有最佳人口優勢的國家,未來恐怕很快就要落入最不利的處境,人口下滑對經濟的影響很快地將會嚴重、持久且明顯的呈現。


范雲:小心「世代政治」

作者: 范雲 2012/12/27

不知從何時起,「世代」成為一個熱門的關鍵字。從五年級、六年級、七年級等說法,到橫跨兩岸的「九零後」世代,從媒體報導到社會分析,人們把「世代」當成重要的現象。

「世代」當然是個重要現象,也非常值得我們分析。它可能是文化的,如同台灣社會出現「五年級」這個稱謂時,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經歷威權的最後一個世代對消逝中的生活方式與集體記憶的懷舊文化。或者是,成長於數位科技日新月異的「九零後」,網路成了他們學習、社交與展現生活風格的主要模式。

世代現象可能是經濟的。特別是對於在三代內經歷農業部門移轉到工業部門,製造業出走,服務業興起的台灣來說,每一個世代面臨的社會流動方式都有相當大的差異。只是,當前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不只發生在台灣,它幾乎成了多數已發展國家的共同問題。

當然,它也可能是政治的。當對現狀的不滿或共同的歷史記憶,被成功動員時,世代就是政治的。就政治參與而言,美國的二戰世代以及六零年代的世代都曾經在政黨政治中引領風騷。就政治認同來看,根據長期執行世代調查的皮錄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一九八一年之後出生的美國年輕選民中,有超過一半的人認同民主黨,相較之下,只有百分之三十六的年輕人認同共和黨。許多研究發現,人們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政治氛圍往往會結晶化成難以改變的長期政治觀。

然而,必須留意的是,世代政治往往是時代的結果,卻不是時代的解藥。當我們的社會分析從「青年失業率高」,到感嘆「我們這個世代是最倒楣的世代」,到宣稱「這個社會變成如此都是三年級、四年級與五年級所搞砸」的時候,我們已經誤把時代的結果變成原因,有些人還進一步把錯誤的歸因當成良方解藥。

每個世代中都有人會變成統治集團。如果遊戲規則與政治結構不改變,每個世代都會有人繼續加入派系政治、政黨惡鬥;如果政商關係繼續深化,未來的世代一定有人必須加入「跨海峽政商聯盟」。如果媒體環境不改變,「媒體巨獸」仍會繼續徵拔願意為其馴服的新生代。如果結構不改變,隨著時間流轉,世代交替只是必然,只是,當新世代站上接班位置的那一天時,他們的大腦(或利益),往往也在這個爬升的激烈競爭過程馴化為統治集團的一部分。

更值得憂慮的是,如果世代交替被認為是個解方,已經占盡優勢的統治集團(無論是企業或是政治集團),往往更有資源栽培接班人、也更能迅速地推出「看起來理想清新」的新一代。

如同馬克思那句名言,人們是在特定歷史的條件下,改變社會。沒有哪一個特定的世代集體需要為今天的台灣負責(舉例:經歷戰爭苦果的整個世代需要為製造戰爭或無法阻止戰爭而向我們道歉嗎?那,該追究的是什麼問題?)。但,活在當下的每一個來自不同世代,有著迥異文化風格、歷史記憶以及經濟位置的「我們」,都還活在同一個時代,面對著同一個盤根錯節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

小心使用「世代政治」。不要讓「世代政治」疏離了潛在的盟友,快活了真正的敵人!


小檔案:

范雲/彩虹民主的想像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現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訪問學者。研究與關心公民社會、社會運動與性別政治。目前是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伴侶盟與守護民主平台成員。


由 Albert King (網友) 在 週五, 2013/01/04 - 17:14 發表

十分認同作者所言,造成今日社会問題者

十分認同作者所言,造成今日社会問題者,有許多超越或無關世代之結構原因,但亦正如作者所言,當世代成為動員之焦點,不論是否解決問題的答案,世代政治已經到來! 在經濟結構發生問題的日本和歐洲,世代差異與經濟利益分配密切相關,因為勞動市場本就是一種先來後到的排隊,只有敢於抓住機會者可以打破順序地向上跳躍,然而結構性的經濟不振使這種機會變得稀少,因此年輕世代不僅要受分得較少之苦,還得忍無路可逃之悶! 當然一定發生世代政治! 大島渚的楢山節考值得再一看。


由 Yun Fan (網友) 在 週一, 2013/01/07 - 04:29 發表

謝謝Albert King的回應。世代政治可能真的是趨勢

謝謝Albert King的回應。世代政治可能真的是趨勢,只是世代政治導向何方,目前還很難預測。我寫這篇小文可能只是憂慮,如果沒有把造成世代現象的原因target清楚,世代政治的結果變成只是世代的權力交替。甚至,被既有的統治勢力輕易地以推出新一代青年代理人取代實質的議題。又,謝謝你推薦「楢山節考」,我只有看過電影,倒沒讀過原著小說,依稀記得最後雪景中的母子分離的蒼涼與聖潔。呵呵,當時看這電影時的我才二十多歲。我想,在目前的時代氛圍中,再看一次這部電影,應該會有不少新的體會。 (范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