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熱播「移民台灣」 訴在地苦悶

【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2013.11.25 03:15 am

香港移民潮再起,台灣成為港人新的移民地;兩個叫座節目,香港電台的電視新聞紀錄片「鏗鏘集」、商業電台的廣播劇「十八樓C座」,不約而同推出「移民台灣」為題的節目。

「鏗鏘集」和「十八樓C座」表現手法不同,但選題都是港人最關心的或最熱門的話題。

「十八樓C座」以嬉笑怒罵,道盡香港升斗小民的心聲。在「移民去台灣」的節目中,從菲律賓總統矮化香港罵起,說香港人現在熱中移民台灣,是香港人特有的罷工抵制行動。

「鏗鏘集」以一個個故事,將港人移民台灣的因由娓娓道來。例如卅出頭的古旻葦,半年前和弟弟一起移民台灣,到台南開了間餐廳。她說,移民台灣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卅七歲的JACKY,在香港有分滿意的工作,但他選擇移民,是覺得香港核心價值失色,偏重地產金融,年輕一代發展有限,於是跑到屏東,買土地、建民宿。

台灣成為香港移民的新興地點,港府保安局官式說法是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大增一成多,民間說法是倍增。

至於原因,香港民間有熱烈議論,有人說不滿社會現狀,有人說對香港政府生氣,有人說因為樓價狂漲,還有人說為了子女的教育不能不走。

香港人移民台灣,理由也各有各的解說,有人說台灣移民手續最簡便,有人說台灣有民主有普選,生活沒那麼大壓力,比香港更適宜居住。


港澳人移民來台 「終於明白什麼叫生活」

【聯合報╱記者賈寶楠/新北報導】2013.11.25 03:15 am

台灣經濟雖「悶」,但港澳民眾移民熱情不減,今年九月港澳申請來台居留達六百卅二人,是半年前的六倍;臉書上也出現「撤退到台灣」專頁,號召港澳移民熟悉且友善的台灣。

移民署統計,去年港澳居民居留許可案件共三千一百九十五人,較前年多七百四十人;去年七百十一人來台定居,也比前年多一百七十一人;今年九月申請來台居留人數,較半年前倍增,顯示港澳移民台灣加溫。

移民署解讀這股新移民潮指出,九月申請居留許可創下新高,部分原因與國內大學開學有關,但港澳移民人數近年確實穩定成長。

港媒近期也紛紛報導「香港再現移民潮」,港人再度聚焦生活環境高房價、高消費、難創業的苦悶,認為權益遭排擠,埋怨生活品質降低,移民話題因此備受討論。

臉書「Evacuation to Taiwan」(撤退到台灣)專頁上月成立,命名直接點出港澳人需要「撤退」。專頁上有許多介紹台灣的貼文,包括房地產狀況、環境介紹、美食小吃、溫馨故事等,呈現台灣的美好。

有港人留言說,移民台灣後,即使工資只有在香港時的六成,但工時卻也只有六成,居住費用也是六成,「終於明白什麼叫生活!」

移民來台超過廿年的港人陳潔蓮說,台灣有些事的確讓人覺得很悶,但不少港澳老朋友的第二代,更不喜歡港澳的環境,寧願選擇到競爭力較低的台灣發展。

代辦移民的曾姓顧問指出,申請來台居留不等於移民,不過港澳人居留一年後,不少人決定在台定居,原因包括已熟悉環境、戀愛結婚等等。她表示,中產階級港人也容易因為曾經旅遊、文化和環境相似的緣故,比較喜歡退休後移民台灣,但正在打拚的年輕人不多,畢竟兩地就業環境、薪資水準差距很大。


「台灣,贏在風景和人情味」

【聯合報╱記者賈寶楠/新北報導】2013.11.25 03:15 am

港人眼中的台灣,可能沒有比較悶。香港展場設計師冼錦全認為,住台灣除了政治不會更糟,最重要的是生活步調輕鬆,「從兩地民眾搭地鐵的腳步快慢就可感受!」

移民新北市板橋區的冼錦全四十四歲,他因設計展場得到台商青睞,獲聘來台,三年後在台結婚,以依親方式申請通過移民。

「要再選一次的話,我還是會來台灣。」冼錦全說,港人移民美、加、澳洲較多,他的朋友覺得新加坡不錯,但他感覺台灣更好。

他表示,台灣生活步調輕鬆,「從搭捷運的樣子就可感受」,港人進出地鐵站走得飛快,有時趕著上班甚至要小跑步,經常擠成一團。

冼錦全說,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停不下來的商務生活」,他不想活在又急又擠的環境選擇移民,他有兩名同行也都是來台工作後移民台灣。

田園風光和人情味也是移民台灣的誘因。正在辦移民的香港酒商二代李凱亭說,他父親二年前在桃園航空城購屋自住,同時投資房產,就是看上當地稻田、池塘多,離海也近,生活愜意。

李父用網路視訊等科技管理商務,平均每周回港三天開會和客戶交誼,因台灣的進口商品較貴,通常趁回港時購物。

李凱亭認為,他父親在港、澳和台灣當空中飛人,比較三地差異,「台灣贏在風景和人情味」,尤其住鄉下的日子很寫意,「路上遇到的人常講台語,真的聽不懂,但臉上都有笑容,一看就很舒服」。


吾爾開希的流亡筆記
( http://wuerkaixi.com/2013/11/25/541.htm )

聲明

2013年11月25日 吾爾開希

各位朋友,香港市民,

大家好!

我是吾爾開希,中國中央政府公安部於一九八九年全國發布的通緝人士。這次我利用過境香港機場的機會,向香港當局和國際社會提出聲明如下:

我願向中國政府投案,懇請特區政府,根據中國法律及本人意願,行使特區政府的職責,將我逮捕,並轉交中國政府,以完成我的投案;

我被中國政府通緝,本應向中國政府投案,為何向施行與中國政府不同法律制度的香港政府投案,而且是以轉機過境時提出,實為情非得已。我自二零零九年以來,先後在澳門、日本、美國華盛頓,試圖進入中國或進入中國大使館,直接面對中國政府,表達投案意願,卻被完全拒絕;正是中國政府通緝卻同時拒絕被通緝者投案這一荒謬絕倫的作法才導致今天我不得不採取這樣的作法;

倘若香港政府接受中國政府的官方立場,亦即接受我在一九八九年的行為是“陰謀顛覆政府”、“反革命煽動”,則我對此深感遺憾;但同時,毋庸置疑地,當我在香港赤蠟角國際機場過境,雖身處入境香港之前的國際區域,但這塊區域仍為香港擁有完全主權、治權暨司法管轄權的區域,而我本人也在此向執法當局表明我被中國通緝的身份,表明願意投案的意願,特區政府理應立即接受我的請求,協助中央政府將我逮捕歸案;

倘若香港政府不接受我的請求,不肯將我逮捕或協助我向中央政府投案,我願相信這是香港特區政府不接受中國政府的官方立場,亦即不認為我一九八九年的行為是“陰謀顛覆政府”、“反革命煽動”,當然,對於這樣的立場,我非常歡迎,則在此我請求允許我入境香港,我將前往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直接投案;

自一九八九年至今,我流亡在外已經二十四年多,而這二十四年來,我一直未能與父母家人見面。如今,他們已從我們分別時的中年人進入晚年,他們的身體健康也已大不如前。中國政府拒絕發給他們護照,並明確表達拒絕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有我這樣一個兒子。我決心投案的原因正是對父母家人的思念,我期待在他們的有生之年能跟他們見面團聚,哪怕這種見面必須隔著監獄的玻璃牆!同時,我在此強烈譴責中國政府這一野蠻原始的行為,並通過各位質問中國政府拒絕頒發護照給我父母家人,這種毫無罔顧基本人權、毫無基本人性的作法,是否符合中國政府簽署的國際公約、是否符合中國傳統價值觀、是否符合中國法律!

劉曉波因為發表政治主張而被中國政府逮捕判刑十一年,至今入獄已經五年。將自己的公民因言論和主張投入監牢,這是中國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宣稱的大國崛起、中國夢嗎?更有甚者,劉曉波的妻子劉霞,並未參與劉曉波的政治活動,也因此並未收到中國政府的起訴判刑,卻同樣失去自由甚至無法以電話網絡與任何人聯絡。僅僅是因為她是劉曉波的家人。質問中國政府這種株連九族的作法與文化大革命時的行為有何差別,良知與道德底線和在?

對於此次我的行為對香港社會的平靜可能造成任何衝擊,我深感不安。謹此祈求香港市民的理解與原諒。更進一步祈求大家思索:我們是否應該視荒謬而不見,只因我們身處其中已習以為常?

香港市民在一九八九年學運期間,曾經給予我們極大的支持和鼓舞,可以說,香港是八九中國民運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此,我作為八九學運的一分子將永遠感念;六四屠殺之後的“黃雀行動”營救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民運人士,使得民運力量得以在海外傳承,對此我更是銘感五內;八九年至今每一年六四的維園紀念活動,香港已建立了一個極為了不起的國際典範、一個現代傳統、一個對中國追求自由民主的持續航標燈作用,對此我更是無比感佩。期待這次在香港機場,我的投案能夠被接受,那麼就讓我利用這最後的機會,向香港深深一鞠躬,表達我最深的感謝與敬意!
 

Friends, Hong Kong Citizens,

Greetings!

I, Wu’er Kaixi, am subject to a most-wanted warrant issu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1989 by the Beij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 and promulgated as an edict nationwide by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I hereby make an appeal to the Hong Kong SAR and to the world.

I am willing to turn myself in to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I urge the SAR government, based on Chinese law, and by my own agreement, to exercise its judicial power and extradite me to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As someone who is wan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hy am I attempting turning myself in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why am I doing it in Hong Kong, which has its own laws,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Moreover, why am I doing this in transit at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The reason is because it is my last resort. Since 2009, I have made similar attempts in Macau,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either enter China or Chinese embassies to face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charges directly, but I have been denied every time. What I’m doing today is a resul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absurd act of ordering my arres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refusing to allow me to return.

Assuming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accepts the Chinese official position, which sees my participation in the 1989 student movement as part of a “conspiracy to subvert the government,” making me guilty of “counter revolutionary incitement,”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should accept my request and help Chinese government to apprehend me. I understand that the transit area of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is an international zone, but it is also an area within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s jurisdiction, and the Hong Kong authorities should at least consider my request to turn myself in.

If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denies my request, and will neither arrest me nor help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apprehend me, I take this to mean that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does not accep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official verdict on the Tiananmen student movement. If that is so, I appreciate it, and I then request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stop denying Chinese dissidents the right to enter Hong Kong, giving me an opportunity to turn myself in to the Chinese liaison office in Hong Kong.

Since 1989, I have been in exile for 24 years, and have not been able to see my parents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 My parents are old and in ill heal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fuses to issue passports for them to travel aboard and visit me. My parents have been told clearly that the reason they will not be issued passports is that their son is a dissident. I would like to ask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this behavior in keep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aties it has signed; is it true to the spir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s; is it in accordance with PRC law?

I believe the answer to those questions is, no, and that is why I feel I have no alternative but to turn myself in. I miss my parents and my family, and I hope to be able to be reunited with them while they are still alive, even if the reunion would have to take place behind a glass wall.

Liu Xiaobo was arrested and sentenced for 11 years for expressing his political opinions, and he has now been in prison for five years. Many more Chinese citizens have been imprisoned for their ideas. Is this China’s idea of a “rising great nation” and the “China dream” – to name just two official catch-cries. In Liu Xiaobo’s case, his wife – who did not participate in her husband’s political activities – has also lost her freedom, and is denied the use of a telephone and the internet. I ask, what does this denial of fundamental rights really say about a government that claims to represent the interests of its people?

If my action causes any disturbances in Hong Kong, it was not my intention, and for that I am deeply sorry, and I beg for the people of Hong Kong’s understanding and forgiveness. But I would also like to ask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to think about one question: should we become blind to absurdity because we have been living with it for so long and have become accustomed to it?

During the student movement of 1989,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provided us with great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Hong Kong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inese democracy movement. As a member of the student movement, I will always be grateful for this. After the Tiananmen massacre, Hong Kong’s “Operation Yellowbird” rescued many pro-democracy activists – including myself – making it possible for the pro-democracy movement to survive overseas, and I will always be indebted to Hong Kong for that. The Victoria Park memorial that has taken place annually since the 1989 massacre is a globally recognized beacon in support of our endeavors to bring democracy to China. I admire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for this. I hope my efforts to return home are finally a success on this occasion. If so, let me take this last opportunity to take a deep bow to Hong Kong, and express my deepest gratitude and admiration.


林飛帆 臉書發言 2013-11-25

吾爾開希將再次向中國政府投案。這篇聲明看得讓人想掉淚。


王丹聲援吾爾開希 盼港府「成全」

蘋果日報 2013年11月25日18:20

【於慶中/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天安門事件學運領袖吾爾開希,主動赴港盼能「投案」,希望再見父母一面。而另一名流亡海外的學運領袖王丹,則是在自己的《臉書》(facebook)發表《緊急聲明》力挺,表明自己代表八九同學支持和關心吾爾開希的行動。王丹表示,希望港府能夠從人道主義出發,協助吾爾開希完成心願,同時希望中國政府允許他回國,並將此作為解決「六四」問題的嘗試和開端。聲明中強調「六四」發生將近 25年,是中國當代歷史的傷口,呼籲各界關注這一問題的解決,深信這是中國向前邁進不可回避的一步。

稍早港府已拒絕吾爾開希入境的要求,將他原機遣返台灣。


吾爾開希求拘捕 香港政府決定遣送回台

【聯合報╱記者李春╱即時報導】2013.11.25 06:06 pm

香港政府決定遣送過境香港要求拘捕的吾爾開希。

前大陸學運領袖吾爾開希今天過境香港,向香港入境處表明中國通緝犯的身份,要求香港政府將他逮捕,並轉交中國政府。

香港政府決定,遣送吾爾開希離境。據了解,吾爾開希乘坐下午四時許前往台北的航機離開香港。

【中央社╱香港25日電】

中國大陸1989年「六四」學運領袖之一的吾爾開希今天突然從台灣搭機抵達香港,但由於沒有旅遊證件,已被香港當局遣送回台灣。

協助吾爾開希入境的律師向本地記者說,吾爾開希由於沒有旅遊證件,已被入境事務處遣送台灣。吾爾開希搭乘的國泰班機下午4時許起飛。

他說,吾爾開希對未能入境香港感到失望。

這位律師說,吾爾開希此行不想給港人帶來麻煩,只是針對大陸當局表達不滿,因為大陸當局長期禁止他入境探望父母,又不准他的父母離境。

吾爾開希今午突然搭機抵港,由兩名律師包括香港民主黨核心成員何俊仁協助他入境。

他先前在電話中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此行是要「向中國投案,希望香港當局協助」。

吾爾開希在他個人部落格發表聲明說:「我願向中國政府投案,懇請特區政府,根據中國法律及本人意願,行使特區政府的職責,將我逮捕,並轉交中國政府,以完成我的投案。」


遭港府遣送台灣 吾爾開希:十分沮喪

【聯合報╱記者李春╱即時報導】2013.11.25 06:09 pm

對吾爾開希過境香港要求拘捕,又被遣送台北事件,香港入境處不予置評。吾爾開希表示,感到沮喪、憤怒、遺憾。

香港入境處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重申根據法例,任何訪港旅客在入境香港時,入境處人員可向他們作出訊問。

入境處稱,該處人員會考慮訪客是否符合一般的入境規定,例如有否持有有效旅行證件、有否返回原居地的安排和條件、來港目的等,以及相關法例、現行政策及其他相關因素,決定是否批准其入境。

吾爾開希在被香港入境處羈留下,獲安排乘坐下午5時許的CX470航班,遣返台灣。

吾爾開希表示,對於自己投案不得,被入境處以所謂法律依據遣返,感到非常憤怒及遺憾。他說現在十分沮喪,希望早日回中國,回家探望父母。為了看望家人,坐牢也在所不惜,不會停止要回家的努力。

他對於這個要求被拒絕感到荒謬,他說不能因為活在荒謬久了就覺得荒謬是天經地義。

吾爾開希感謝香港多年來的支持,感謝二十四年前的黃雀行動,以及每年的維園晚會,他們才能對目標保持信心,他希望市民理解及原諒。

他又說,看到香港政府這些年來屈服於中央的專制壓力,希望大家能靠自己鍥而不捨的捍衛自由。


黃潔慧:中共怕吾爾開希甚麼了?

聲音專欄文字版 26.11.2013

吾爾開希由台灣飛香港一轉,希望特區政府可以把他交予中聯辦,以通緝犯身分返大陸,只要見到年老父母一面,就算是隔著「監獄的玻璃牆」,也是一家團聚的奢侈。

特區政府並無向大陸移送犯人的安排,從守護法治角度看,吾爾開希是明知心願難圓的。而特區政府以往也不知拒絕過多少次民運人士入境,更即時遣返,白飛一趟應為吾爾開希意料之內。但他已豁出去了,要用絕望闖關、用徒勞無功請願,事關由09年開始,他先後在澳門、日本,甚至美國華盛頓,試圖進入中國或者中國大使館,以求被捕,卻沒一次成功。


同是前學運領袖,王丹的父母先後兩次獲當局批出證件,到台灣探望兒子。第一次是前年,第二次,是今年農曆新年,王丹與父母一家人圍著柗邊,吃著水餃和川味牛腩等家鄉菜團年,用廿多年青春交換的理想再苦澀,當晚,總算留有一點點溫馨與溫暖。

為甚麼王丹能有機會與家人見面,吾爾開希卻爭取多年,依然失敗?中共政權打壓異見,從來不必交代理由,但我大膽估計,是否跟吾爾開希的種族身分有關?眾所周知,吾爾開希是維吾爾人,其家鄉新彊,始終未停過反抗中共統治。還記得最近北京天安門城樓的汽車爆炸案嗎?就是維族人發動的疆獨恐怖襲擊。吾爾開希對家鄉的政治運動亦依然關注。09年7月5日,烏魯木齊發生造成接近200人死亡的暴亂,當時,吾爾開希在台灣開記招,將事件跟六四相提並論,撐同鄉只是和平示威,是中共當局武力鎮壓。他更公開呼籲在新疆自治區推行民主。

姑勿論原因為何,吾爾開希早不再是當天有勇有謀的革命青年,聲名亦大不如前,但堂堂世界強國,竟容不下一個遲暮領袖在境外跟家人見一面,始終拒絕發護照予其家人出境,道理何在?!難道是懼怕一次淚眼相見的家庭團聚,竟然會私通革命消息嗎?真的荒謬得可以。

之所以我每次聽到大陸有媒體或者官員用「大國崛起」來吹噓時,我禁不了一種鄙視。


由「外交休兵」進入「協作外交」

2013-11-2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 評論數: 0

立法院昨天檢討甘比亞斷交事件,這次斷交雖非中國大陸打壓的結果,卻也突顯了「活路外交」的「活路」逐漸流失的危機。中國大陸在國家實力增強,國際影響力提高後,積極參與非洲、中南美洲等區域政治經濟活動,輸送經濟利益,一些台灣邦交國,譬如甘比亞,因為與台灣建交,而未能參與,造成國家利益的受損。這些國家縱然未獲中國大陸建交的允諾,也可能先與台灣斷交,再徐圖改變。客觀情勢變化,已迫使台灣必須認真思考,是否應該走出「邦交國迷思」。

蔣經國時代中華民國奉行「實質外交」,以與大國及國際組織維持良好實質關係為重,並以彈性態度參與國際組織。自李登輝決心重返聯合國後,台灣開始陷入「邦交國迷思」並追求「名分」。陳水扁時代為追求邦交國數字的成就,曾經付出沉重的尊嚴與金錢雙重代價。馬英九政府執政才開始改善兩岸關係,揚棄「凱子外交」,推動「活路外交」追求國家實質利益。

過去5年,「活路外交」的確讓台灣外交走出活路,台灣維持了一定邦交國數量,與大國的非政治關係也在兩岸和解氣氛下未受干擾,因而改善。最具體的實例,就是前年在台灣撞死送報生的英商林克穎,被判刑4年後潛逃英國。上月台英簽署引渡備忘錄,蘇格蘭警方逮捕林克穎,法院裁定羈押,下月將開庭審理引渡案,台英簽署引渡備忘錄就是務實追求實質外交利益的成果。在實質外交觀念主導下,台灣與美國、日本、歐盟等均維持良好互動關係,也實質參與了重要國際組織的活動,維護國家實質利益。

然而「活路外交」在甘比亞斷交的例子中已經顯露出局限性。中國在2000年成立「中非合作論壇」,對加入組織的國家進行多項目的合作,與大陸有邦交的非洲國家都加入這個組織,台灣的邦交國家卻無法加入,未能獲得大陸的援助與商業合約。在利益因素干擾下,縱然中國大陸不挖牆腳,類似甘比亞斷交事件難保不會繼續發生。台灣不能依賴大陸「外交休兵」的善意,必須在外交工作上有所作為,尤其在開創「實質外交」關係上應有戰略規劃。

首先,要打破邦交國家數目迷思。過去追求邦交國數字的穩定,始終維持在22國至27國之間,甘比亞的例子中讓我們看到維持一個邦交國所花費的代價。台灣每年金援非洲4國20億台幣,但有多少民眾叫得出我們在非洲4個友邦的名字?又有多少人清楚這20億元用在什麼地方?這次甘比亞要求金援1千萬美元遭我方拒絕,對方就因此斷交。隨著中國大陸國家實力的增強,維持邦交國數字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從實質利益上看,邦交國的數字能帶給台灣什麼實質利益呢?

其次,我們必須以發展重要國家實質關係為優先,才能為台灣爭取最大利益。在馬政府的努力下,中華民國獲得130個國家的免簽證待遇,這是實質外交的努力成果。此外,台灣正和印度、印尼等國家洽商FTA簽定,最近才完成和紐西蘭與新加坡的簽署,今年10月間,歐洲議會在法國史特拉斯堡全會中,表決通過《台歐盟經貿關係》決議案,呼籲歐盟執委會啟動與台灣的「投資保障及市場進入協議」談判,深化雙邊經貿關係,台灣推動全球FTA布局已經是刻不容緩的急務。

第三,要盡全力加入國際區域組織,國際間的區域組織合作已經是趨勢,以美國為首在亞太地區推動的「跨太平洋經貿夥伴協定」(TPP),是亞太地區最大的經貿整合體;以東協為中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已經有16國加入整合。這兩個組織是台灣提升競爭力迫切需要加入的區域組織。這兩天前副總統蕭萬長還在美國華府進行遊說。

由於兩岸關係和國際局勢的改變,為了拓展實質關係,兩岸必須發展出新的協作關係,目前兩岸簽定有ECFA,在這個基礎下,兩岸可以在「一個中國」框架下攜手進軍國際,加入國際組織。最近中國大陸鬆口有意加入TPP,蕭萬長在華府就呼籲美國協助兩岸共同參與,這就是一種協作的外交運作,只要政治互信提高,兩岸間應可以在國際組織中磨合出「合情合理安排」的新模式。

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已經標舉出更為開放的政策,大陸的經濟社會大幅改革之後,在國際間將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台灣應該思考新的外交策略,一方面和其他國家建立實質關係,一方面和大陸進行協作外交,攜手進軍全世界。或許這才是甘比亞事件之後,台灣可以繼續開展的外交新路向。


親口證實 兩會第10次會談快了

2013-11-2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 評論數: 0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25日在北京證實,兩會第10次會談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舉行,其中兩岸對避免雙重課稅的《租稅協議》已接近達成一致;由於《貨貿協議》牽涉上萬個貨品項目,雙方還在磋商。

陳德銘25日接受兩岸媒體聯訪時表示,這次來台將參訪包括電子、生技、製藥、現代農業和太陽能等產業,並推動大陸各開發區和台灣業者交流,了解是否有合作的可能。

他指出,兩岸自貿區是下一步合作探索的亮點。他這次會參觀台灣「六海一空」規畫,了解實際運作,除上海自貿區外,包括楊林農業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和昆山經濟試驗區等,都對與台灣方面合作很感興趣。

陳德銘認為,兩岸民間交流很興盛,但兩岸企業間的戰略合作較少,未來應加強合作,讓中華企業共同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和挑戰。

至於這次來台選擇由南向北行,陳德銘說,行程都是海基會安排的,他們是客隨主便。

提到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曾任大陸商務部長的陳德銘表示,三中全會的重點是經濟體制改革,這些改革對兩岸經貿合作與兩岸企業互動都相當有利。


人道救援不分國界

2013-11-2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 評論數: 0

台灣軍艦開赴菲律賓進行人道救援任務,而與朝鮮半島遙遙相對的山東煙台外海,也剛發生2死10失蹤船難。地球村時代,大自然反撲不分國籍,兩岸3年前破天荒進行了海上搜救聯合演練,如果台灣能爭取到參與明年「環太平洋聯合軍演」人道救援和海上救難演習項目,比起周邊劍拔弩張的海空爭議,顯得有意義些。


央視討公道 民眾不領情

2013-11-2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曼儂

「央視把開發商都當成星巴克了?」,這話出自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但這兩者有什麼共通性?

央視為中國第一大官媒,可說是代表政府的聲音,近來也不斷扮演「為民眾討公道」的劊子手,年初報導速成雞「疑雲」,就讓肯德基業績大跌,今年都快過完了,他們還要不斷上電視打形象廣告,用畫面證明雞是「真的」。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也認為,這次央視罕見羅列出這些地產巨頭的欠款,可能是釋放「舉刀」信號。

然而,日前央視大篇幅批星巴克在大陸賣太貴是「暴利」,沒想到觀眾不但不買帳,算下來發現政府稅收問題也很大,甚至抬高了星巴克的股價。這次報導,也發現房企有時不是不想交錢、而是地方政府刻意「不讓交」,以免「沒有地產暴利」。

原本地產大老多被認為是推升房價凶手,受年輕人鄙棄,但這次任大炮想要告央視,網友卻一片叫好,可見當今網路資訊時代,媒體公器在刀出鞘前,還是要先評估一下自身底氣。


兩岸示範區與自貿區 競合成焦點

【聯合報╱記者林庭瑤/台北報導】2013.11.26 02:55 am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今率「海協會經貿交流團」抵台參訪八天七夜,兩岸「示範區」與「自貿區」競合關係,將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

陳德銘此行率團共卅一人,今天約中午抵達桃園機場後,由桃園縣長吳志揚宴請,隨後參觀桃園航空城和台北港,下午五時左右參觀海基會新大樓,並出席海基會的歡迎晚宴。

參訪團有不少大陸主管高科技、自貿區和農業園區官員參加,例如,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楊陵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魏建鋒、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楊知評、昆山海峽兩岸深化產業合作試驗區負責人路軍。


兩岸租稅協議 不溯既往

【聯合報╱記者林上祚/台北報導】2013.11.26 02:55 am

攸關一百多萬台商租稅權益的兩岸租稅協議,目前兩岸已達成共識,台商出售大陸股權的課稅權將由台灣取得;課稅資料交換也不溯及既往。在重複課稅、移轉訂價問題消除後,將有利降低台商在大陸投資的稅負。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傍晚主動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尋求立法院支持兩岸簽署全面性互免所得稅協議。

張盛和表示,雖然兩岸租稅協議的歧見已經全部解開,但是能否簽署,仍要視立法院的態度。

張盛和表示,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陸的所得並非海外所得,必須與台灣所得合併申報;一旦兩岸租稅協議生效,大陸地區繳的稅額,可以拿來抵稅,除了避免重複課稅條款外,兩岸得針對特定人特定時間的租稅資訊,進行租稅交換。

張盛和表示,兩岸租稅協議三年前破局,主要是因台商擔心協議簽署後,在大陸銷售與股利所得將面臨追稅;不過,台灣與大陸雙方同意追稅「不溯及既往」,同時請工總、商總向大陸台商宣導租稅協議,台商疑慮漸漸化解。

立委盧秀燕表示,台商、台幹與眷屬人數達一百萬、二百萬人,他們對於兩岸租稅資訊交換,都頗有疑慮,未來雙方簽訂協議後,財政部將全面取得其在對岸租稅資訊。

張盛和強調,財政部未來一定是具體個案,才會要求對岸提供資訊,且資訊僅用在稅務使用,除非查到有逃漏稅,否則不會跟大陸要所有大陸存款、股票、房地產等財產資料。

張盛和強調,兩岸租稅協議簽訂後,政府、企業、人民將三方獲利,除兩岸重複課稅問題獲得解決,台商透過第三地紙上公司移轉計價的課稅權分配,雙方也達成共識,二項投資疑慮消除後,將可吸引外資來台投資。


兩岸租稅協議 搶明年初簽

【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台北報導】2013.11.26 02:55 am

兩岸租稅協議三年前在台中舉辦的第四次江陳會意外生變,成為兩岸恢復制度性協商來首個破局的的協議;如今隨著談判進度順利,最快可望在明年登場的第十次兩岸兩會會談簽署。

兩岸租稅協議2009年12月在第四次江陳會觸礁後,原規劃緊接著於第五次會談簽署,但兩岸主管機關遲未達成共識,導致租稅協議談判一度呈現「無時間表」狀態,被指是「緩慢的進行式」。

直到今年5月底,我財政部派員赴大陸談判,雙方終於突破僵局,就台商在大陸出售股票的課稅權歸屬等歧見,獲初步共識。

在6月舉辦的兩岸兩會第九次高層會談(林陳會談)前夕,兩岸官員也在預備性磋商時就兩岸租稅協議的簽署交換意見,被認為極有可能被列入最快明年初舉行的第十次兩會會談議程。

另一方面,由於牽涉資訊交換等議題,租稅協議成為兩岸簽署的眾多協議中,極少數不被台商力挺的協議。在日前舉辦的台商聯誼會上,海基會還特別請財政部官員大力向台商遊說解惑。


觀察站/突破重稅瓶頸 利大於弊

【經濟日報╱記者 陳美珍】2013.11.26 02:55 am

租稅協定具有消除跨國投資重複課稅的好處,近年已成為成全球趨勢;兩岸歷經四年時間化解歧見,也將要建立起雙邊互免所得稅的「租稅外交」關係。對兩岸投資者而言,租稅協議帶來的將是利大於弊的正面效果。

過去,台商對於政府積極與對岸簽署租稅協議,最大的疑慮不外財務資料因此曝光,進而招來政府查稅的噩運。事實上,租稅協定主要為消除重複課稅、進而促進雙邊投資,交換課稅資料只是附屬性的稅務合作事項,並非兩國簽署租稅協定的終極目的。

兩岸租稅協議的簽署,第一步即是要突破台商赴大陸投資的重稅瓶頸。

租稅協議的簽署,不只是對個別企業或個人有利,台灣整體投資環境的吸引力也會連帶上升,有利經濟發展。


閱讀祕書/兩岸租稅協議

【經濟日報╱陳美珍】2013.11.26 02:55 am

主要參照我國目前已生效的25個租稅協定,並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稅約範本及聯合國(UN)稅約範本為藍本,基於互惠原則,就跨境活動產生的各類所得,商訂相關減、免稅措施。

簽署兩岸租稅協議的目的在避免雙重課稅,提升經貿競爭力,並藉由相互提供稅務行政協助機制,防杜逃稅。


外國飛機進中國防空識別區 地空導彈部隊將警戒

軍事要聞 人民網 2013-11-26 07:47

人民網11月25日報導,中國政府23日宣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後,中國空軍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內進行了首次空中巡邏。軍事專家孟祥青在接受中央電視臺《今日關注》採訪時表示,一旦外國的航空器進入中國防空識別區,我們都會採取一系列措施,地面導彈部隊,包括防空導彈等,都要處在一種警戒狀態。

據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上校介紹,中國公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後,中國空軍進行了首次空中巡邏。此次空軍出動兩架大型偵察機執行空中巡邏任務。同時,出動了預警機和多型戰鬥機,實施支援掩護和指揮保障。

談到中國的地面導彈部隊、岸防部隊,包括防空部隊,在防空識別區中,對於突發事件的應對,是否也有相應分工時,孟祥青表示,他們都是有職責劃分的。半個多世紀以來,20多個國家設立的防空識別區,按國際慣例,一旦外國的航空器進入中國的防空識別區內,都會採取一系列措施,地面導彈部隊,包括防空導彈等,都要處在一種警戒狀態。警戒狀態的級別是根據進入防空識別區的航空器可能對國家的空防造成的安全威脅,來採取相應的戒備狀態。


日航空公司將向中國遞飛行計畫 回應防空識別區

軍事要聞 中國新聞網 2013-11-26 07:31

中新網11月25日電 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日本兩大航空公司25日決定向中國政府遞交飛行計畫書,以回應中國政府公佈的防空識別區。

消息稱,日本航空公司和全日空航空公司已經決定向中國政府遞交飛行計畫書。日本航空公司方面表示,接受是唯一的選擇。

據悉,日本航空公司和全日空航空公司計畫向中國政府遞交的飛行航線中,還包括從日本飛往臺灣的航線。

中國政府23日發表聲明,宣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並發佈航空器識別規則公告和識別區示意圖。東海防空識別區公佈劃設後,中國空軍進行了首次空中巡邏。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不影響有關空域的飛越自由。


臺灣已向大陸通報途徑東海防空識別區飛行計畫

軍事要聞 綜合 2013-11-26 07:53

據日本共同社消息,臺灣“交通部”消息人士25日透露稱,中國大陸23日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後,臺灣已開始向其通報從臺灣出發、途經該防空識別區飛往日本、韓國等的民航飛行計畫。

該消息人士稱,已開始通報的有:從臺灣松山機場、桃園國際機場、高雄國際機場出發的每日約100個班次的民航飛行計畫。中國大陸發佈劃定識別區消息後,臺灣從23日夜間開始了通報。


中日對峙升級考驗臺灣

www.taihainet.com 2013/11/26 8:02:34 來源:台海網

台海網11月26日訊 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郭正亮今日在本網撰文表示,中國大陸公告“東海防空識別區”,與日本主張高度重疊,導致中日對峙升級。儘管識別區不等於領空,也沒有國際法約束,但作為政治宣示,卻考驗國家主權的執行意志,必將成為中日較量的新指標。

大陸新識別區也和臺灣重疊,臺灣固然表達遺憾,但相對於2010年日本宣佈調整防空識別區,臺灣對日本表達強烈抗議,這次對大陸的態度相對溫和。主因是大陸並未把臺灣彭佳嶼劃在識別區內,凸顯出大陸是針對日本而來,對兩岸關係頗為謹慎。

不過,大陸新識別區儘管並非針對臺灣,未來也必然在乎臺灣的“主權”表態。畢竟今年4月大陸與日本保釣對峙期間,臺灣借力使力與日本達成漁業協定,就曾引發大陸批評臺灣“過河拆橋”、“中了日本離間計”,當時因為臺灣漁民有捕魚需求,大陸官方不便公開譴責臺灣,但大陸人民卻頗不以為然。

如今爆發中日防空識別區之爭,中日主權衝突更加明顯,馬“政府”既然主張“兩岸非‘國與國’關係”,還曾公開透過吳伯雄贊同兩岸“一中框架”,隱含了兩岸在東海領空重疊的立場,就沒理由在大陸與日本之間搞等距中立,理應偏向中國大陸,但馬“政府”面對美國壓力,兩大之間難為小,必將動輒得咎。

針對中日防空識別區之爭,美國國務卿克裏已經表示,“大陸這項單方面行動將會導致東海關係不穩定,呼籲大陸勿將威脅化為行動”。分明是日本先宣佈擴大防空識別區,美國卻指責大陸“單方面行動”,態度明顯偏袒日本。大陸對於美國必將偏袒日本,早已有所預期,並不可能改變對峙升級決心。

大陸要求進入防空識別區須提供識別,否則將以武力採取“防禦性緊急處置措施”,並改由空軍、不再是海監機防禦空域。中日為了避免衝突失控,預估在實施初期,空軍可能各自避開重疊空域,但由於重疊頗大,早晚必將爆發空中對峙、甚至空中意外事件,也難怪周邊國家和地區憂心忡忡。

至於臺灣,預估在進入大陸與日本重疊識別區將會兩頭報備,避免兩方得罪。但兩岸面對空前變局,也將有更大力量呼籲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這也是兩岸推動政治對話的契機。

責任編輯:燕子


李安:台灣亂中有序 別自己糟蹋了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2013.11.26 02:55 am

詩人余光中與導演李安昨天在一場對談中,都提到對台灣社會的憂心;深愛台灣的李安表示,台灣有股「亂中有序」的力量,「這麼可愛的地方,不要自己糟蹋了!」

中山大學開辦「余光中人文講座」,余光中與李安,一為文學大師,一是國際知名導演,兩人挽手上台,滿場報以熱烈掌聲。李安說,台灣人好、地方好,「但政治、媒體不太好!」此話引來如雷掌聲。

他說,剛從美國回台灣時,覺得台灣交通很亂,納悶「好像又不會撞到」,只能以「亂中有序的力量」來形容台灣精神。這幾年他對台灣的「亂」有些擔心,尤其在政治上。「台灣的活力都在民間」,他開始對政府、政黨不太相信,怕他們把台灣這麼好的人性、這種自然發展的活力消磨掉,陷入惡性循環轉不出來。

余光中對台灣政治的紛亂也很憂心,不過他認為,如果問到「那你要住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嗎?」大家還是願意在台灣。

「我們在『亂』中訓練年輕人。」李安說,當初他並不想來台灣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最後台灣沒有讓他失望,在其他國家做不到的,竟然在台灣完成了。很多電影界朋友經他推薦,來台灣拍片取景,都對台灣留下了好印象,讓他以身為台灣人為榮。

李安談到,常常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都不是這股內在的力量,他很怕「量變」變成「質變」,有一天「上面的壞東西壓到下面的好東西,連質都改變時,我真的會欲哭無淚。」

「本人對黨派、門派很反感」,他希望每個人都能尊重別人,也被尊重;在文明進化的過程中,台灣人能尊重個體,也尊重彼此複雜的多樣性。


陳德銘抵台 要感受台灣心跳

【中央社╱桃園機場26日電】2013.11.26 03:57 pm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今天率團搭機訪台,他一下飛機就問好,還說等12年才看到台灣,要來感受台灣的心跳,享受台灣美好。

陳德銘率領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經貿交流團,今天上午11時45分左右搭機抵達桃園機場第二航廈,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等人熱情接機。

面對媒體採訪,陳德銘心情相當好地跟大家問好,並說,終於12年又看到台灣,看見了台灣,這幾天要感受台灣的心跳,也會享受台灣美好,至於台灣的美食,他說來之前有看了很多台灣美食的資料,但太太說要他減肥!

對於陳德銘來台,不少本土社團反服貿團體人員則是在入境大廳舉牌拉布條抗議,但航警做好事先規劃,將人員隔離。陳德銘禮遇快速通關後,由公務門入境,但未走一般的大門至停車處,而是閃過抗議民眾。抗議人士則是被航警擋住在航廈玻璃門內,完全被隔離。

陳德銘隨後搭車離開機場,前往機場附近諾富特飯店和桃園縣長吳志揚等人見面,下午將前往桃園航空城及台北港參訪。

陳德銘接任海協會之後,首度來台,為了確保陳德銘安全,航警等單位安全維護提高,安排大批警力,隨時注意任何狀況出現及排除。


王金平:盡力推服貿協議

【中央社╱台北26日電】2013.11.26 04:52 pm

立法院長王金平今天說,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進度仍卡在公聽會,會盡力溝通,希望公聽會儘速辦完,讓服貿進入實質審查。

王金平上午進入議場主持議事前,媒體詢問服貿有沒有可能本會期審完?王金平說,會盡力溝通,進度仍卡在公聽會進度。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兩名朝野召集委員已協定,公聽會場數一人主持一半,現在當然得尋求民主進步黨籍召委同意。

媒體追問,外界質疑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長陳德銘訪台是為施壓服貿?王金平說,「應該不是吧」,急也沒有急到這樣子,大家都知道要急,「但施壓又有什麼用」?立法院的審查進度就這樣,程序也經過院會決定,他會盡力協調。

朝野協商曾決議,須再辦16場服貿協議公聽會,目前完成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張慶忠排案的8場及民進黨籍立委段宜康排案的3場,後續還有5場。


中設東海防空區 綠促今向海協會長陳德銘抗議

自由時報 2013-11-26

〔記者李宇欣、陳璟民/台北報導〕中國片面聲明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引發美日強烈反彈,反觀馬政府迄無向中「抗議」,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要求馬政府向中國表達嚴正抗議,不能裝聾作啞。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指出,中國海協會長陳德銘今起訪台八天,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今天會見陳德銘時,就應當面提出強烈抗議,若對方沒有善意回應,就應終止陳在台的訪問及所有接待行程。

陳今訪台 立委要林中森當面表態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強調,中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還聲稱要對進入識別區的所有飛機採取防禦性的攻擊手段,這是相當嚴重侵犯他國主權的行為,如果林中森或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會見陳德銘時不向對方提出嚴正抗議,等於被人打了一巴掌還接受對方的羞辱,民進黨和台灣民眾一定會要求馬政府和中國「加倍奉還」。

陳若無善意回應 就應終止其行程

蘇貞昌昨天主持重大議題協調會報,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會後轉述,蘇貞昌說,防空識別區的劃定攸關台灣的國家主權和國防安全,馬政府卻沒有對中國表達嚴正抗議和具體行動,這會被視為是國防的弱化和主權的退縮。

蘇強調,民進黨除要求政府應向中國表達嚴正抗議外,也要和周邊國家合作,共謀區域的和平穩定,將透過立院黨團要求政府要有一定作為,不能裝聾作啞。

民進黨中央昨天則由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國際部主任劉世忠、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及智庫國防小組召集人陳文政召開記者會,批評中國擴張主義行為,對區域和平穩定構成挑戰,若世界各國無法以實際行動阻止,等於鼓勵中國對外發動軍事冒進。

吳釗燮說,民進黨嚴正抗議中國這種不負責任的挑釁行為,要求中方立即撤回聲明;而對於中國劃定防空識別區,隔了四十八小時,馬政府除國安會表達關切、國防部表達遺憾,反應極為軟弱,「連反對或譴責都沒有」,到了嚴重失職的程度。

此外,民進黨團幹事長高志鵬質疑,若台灣放任中國侵犯我國領土而悶不吭聲,反而讓美國與日本來主張區域權利,這種自我繳械的心態將貽笑國際。


中防空識別區納釣島 台聯要馬3天內抗議

蘋果日報 2013年11月26日14:51

【黃揚明/台北報導】針對中國上周公告東海防空識別區,台聯黨主席黃昆輝下午與3名黨籍立委共同舉行記者會,中國此舉侵犯台灣主權,馬政府應利用中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來台機會,3天內向中國提出強烈抗議,並要求陳德銘對此議題有所回應,否則就該把陳德銘列為不受歡迎人物,要求他離開台灣。

黃昆輝指出,若馬政府3天內不採取任何行動,3天後台聯就會採取行動。至於是什麼行動?黃昆輝賣關子說:「我們暫時不說出來,這樣比較有用。」

黃昆輝強調,馬英九常說兩岸關係非常好,但中國片面擴大防空識別區事前連打聲招呼都沒有,這不是證明馬英九自打嘴巴?台聯反對馬英九聯中、制日、反美的策略,若馬英九想和中國推動軍事互信和解,只是投降的代名詞,這次中國片面改變防空識別區是漸進式侵略,若馬英九還承認自己是中華民國總統,應向中國抗議。


陳德銘拜會林中森 抗議人士如影隨行

蘋果日報 2013年11月26日18:06

【王烱華/台北報導】中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下午拜會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但會場外包括台聯、法輪功、中國統一促進會及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等人士分別各據街角,表達抗議。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發言人魏揚及曾柏瑜則在海基會前抗議政府,以海基、海協兩非官方組織,進行經濟、貿易等談判,他們呼籲兩岸的談判一定要政治化、法治化及透明化。


蘋中信:來4天就愛上台灣(馬維敏)

蘋果日報 2013年11月26日

朋友從大陸來台灣參加金馬獎活動,因為第一次來,我充當地陪。就像許多陸客一樣,他們立刻愛上台灣。在北京從來拒搭地鐵的朋友,被我逼著體驗台北捷運,他們表面上不好拒絕,卻看得出老大不情願。可是當結束淡水之旅回程再走進捷運車廂,他臉上的線條放鬆了,高高興興欣賞窗外景色與車內形形色色旅客,還低聲對我分析台灣30歲以上女性特有的俐落與幹練眼神,和大陸同年齡層女子的滄桑感明顯不同。

我心想,靠,果然是搞電影的,馬上就進入工作狀態了。

當天之後的其他行程,捷運就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我忍著不去問他台北和北京的地鐵有什麼不同。畢竟,我搭過北京地鐵,答案太清楚,問這個,失禮且傲慢。

我們走在台北街頭,有時要問路,我刻意都讓他去開口,想觀察台灣人如何對待操著北京口音的阿陸仔,結果每次都讓我很有面子。他知道我的用意後,很認真地罵我這種心機十分無聊,還說來過台灣的朋友早告訴他,台灣人友善又樂於助人。他並說,在大陸很多地方問路挺危險的。至於究竟怎麼危險,我就不轉述他說的案例了,否則兩地對照,又顯得我這個台灣人傲慢、失禮了。

探聽買房打算長住

總之,幾天下來,有時候被我帶著四處亂跑,有時候拿著他北京朋友提供的11頁台灣旅遊攻略資料獨自探險,我的這位朋友,竟向我打聽怎樣在台灣買房子,打算以後要來長住。

儘管他對台灣各方面讚不絕口,唯獨不滿意我這個地陪老是走錯路、找不到目的地,害他浪費不少時間。我儼然是他台灣行中罕有的敗筆。

但他的指責是有原因的。走在台北車站捷運地下街要去京站廣場覓食,只有短短幾百公尺,我卻先是找不到標示,找到了標示,又看不懂,也算老台北的我,拉不下臉問路,還遇到一位老先生同樣被標示整得暈頭轉向,滿頭汗地問我該怎麼去台鐵車站大廳?我看了標示,還是霧煞煞,低聲告訴老先生,「麻煩你去前面問別人吧」。

不敢戳破完美印象

丟一次臉,是意外,丟兩次、三次,就糗了。每天都開車上高速公路,但除了上下班固定路線的那些個國道路標看得懂,一旦跨出我的駕駛識別區,綠底白字的路標,儘管寫的都是熟悉的地名,對於導引我要去目的地,往往不但沒幫助,甚至讓我更困惑。難怪,每天上下班看到沿途那些難得不必我費心思考的路標會特別窩心,但路標難道是給已經認得路的人用的?

常走錯路、下錯交流道的我,一直認為找不到路、看不懂路標,一定是我自己笨,前幾天和同事說起這事,想不到有好幾個人和我一樣,也搞不懂那些路標和公共場所的標示,這才總算讓我好過些。但我可不打算告訴大陸朋友,不是我笨,而是台灣的路標設計太爛。畢竟,自己丟臉就算了,破壞了大陸朋友對台灣近乎完美印象,豈不是顯得我不夠愛台灣。


陸學者:陳訪台 沒必要掛鉤服貿

2013-11-2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 評論數: 0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26日率團訪台,這是他就任會長以來的首次,備受兩岸各界關注。大陸重要涉台學者周志懷向本報表示,陳德銘會長此行應定調為兩會正常交流訪問,不要泛政治化,尤其沒必要和《服貿協議》掛鉤。

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26日在北京受訪表示,台灣有些人把陳德銘此行與要求盡速通過《服貿協議》聯想在一起,這是沒有必要的,這兩件事沒有必要掛鉤;陳會長到台灣訪問是兩會正常的交流活動,不要泛政治化。

他並強調,《服貿協議》的審查,完全是台灣內部的事,受到台灣內部政治生態的影響,大陸方面不會扮演角色。

對於兩會領導人互訪次數的落差,周志懷認為,兩會情況特殊無法比較,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有登陸了解台商問題的需求,登陸次數必然較多;但他相信,陳德銘未來會更常去台灣,兩會制度化平台已上軌道。

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表示,陳德銘此行有承前啟後、開創未來的重要意義,也顯示短期內兩會溝通的平台和功能都是不可替代的,仍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提到台灣在野人士揚言發動抗議,李義虎指出,當年海協會前會長陳雲林到台灣時,也曾遭到抗議;事後證明,這樣鬧是沒有意義的,毫無正面作用,這些鬧場行為只是徒然增加社會成本。

他並呼籲,台灣在野人士應以客觀和務實的態度,面對《服貿協議》和兩岸關係的正向發展。

李義虎說,《服貿協議》對台灣服務業發展是一項利多,也有助於兩岸業者互利合作,「客觀上講,大陸在協議上讓的部分非常大」,希望台灣方面不要因為政治因素,干擾兩岸經濟合作雙贏的發展契機。


中星台領導人 超級比一比

2013-11-2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 評論數: 0 |原作者: 吳戈卿

近年歷次民調數據均顯示,在政治上,台灣具有公權力的機構或個人,無論選舉出身或政治任命,在民間的信賴度上均如隕石般向下直墜。在社會上,本應具備公正第三權角色的民間社團、意見領袖,因感染不同程度的政治顏料,或利益分配選邊站,已不再如過往般能堅定果敢提出公平、公正的呼籲,與經得起檢驗的論述。應該扮演公正客觀、反應事實、提供多元視野的媒體,卻因內容深度與廣度失衡,報導失重、內容失控、品質失真,做為社會第四權已嚴重失格。

現階段的台灣,彷彿是一個沒有任何政治人物、政治機構、政黨、民間組織、意見領袖、媒體可以說了算的社會,彷彿是一個沒有「群體意識」、沒有「官民共識」、缺乏「市民通識」正在衰敗的社會。

上個月底有兩場重要演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參加社區國慶大會以華語演說、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中國總工會全國代表大會演講,內容及訴求方式均發人深省。他們都深入反應了民間的問題與需求,坦白公開國家的經濟困頓與進入區域經濟整合的衝擊;並寄望人民認清事實順時順勢調整。無論是面對國家未來挑戰的宏觀與全球化競爭的比較,都顯示他們身為國家與政黨領導人,是怎樣發現問題、比較問題、分析問題,怎樣解決問題。

站在講台上,他們表現出過往實際參與政府決策所累積的深厚歷練經驗,突顯他們實際走進民家宅院感受到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總結時,他們都誓言現階段政黨與政府的使命,及如何「領導解決」全球化競爭壓力下的民生問題。

從這角度來看正逢產業不振、正與共產黨在各自治權範圍內競爭國計民生表現的國民黨,正失掉過去在華人世界自豪的優勢地位。現在的台灣,悲觀,正在蠶食人民對政府的信賴;無望,正在瓦解人民融入社會的期待;短視,正在累積人民對彼此的憤怒。民間對社會的不滿正在潛藏蔓延。

比較中國國民黨、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與中國共產黨,縱然實行三種不同的體制,導致「決策、過程、執行與效率」的不同結果。但人民生活、生命與生存卻是這三種政體交集的最大公約數,也是國民黨與共產黨體制競爭的關鍵。

台灣曾經自豪於民主自由體制創建的繁榮與興盛,自豪於產業興旺的小龍奇蹟,自豪於民間開放多元的旺盛活力,自豪於人民生活品質的精緻與生活水準的均衡。現在的台灣,被遠遠拋在後段班,民心潰散怨由心生!說穿了,就是李顯龍跟李克強演講中提醒的,一個政府的「領導」,是否集結政府官員過去的實務「經歷」,一體認定施政的共同「價值」,不斷的與鄰國或相對等國家的「比較」,放在「國際觀」的架構中,「同理心」的感受人民的血脈需求。台灣的國民黨必要體認,急起直追!

對岸,新的接班群,正在構築21世紀的「中國夢」。這岸,亞洲最古老政黨的國民黨,是應該重振曾經自豪的「台灣夢」了!(作者為年代文創董事長)


理想和現實的競技場  台灣人  看大陸

2013-11-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 評論數: 0 |原作者: (葉志輝/台北市)

許多人基於不同的夢想與理由來到了上海。2006年,當我來到上海的時候,其實,我心裡沒有太多的想法,不就是份海外工作。然而,這麼多年下來,我在上海遇到過太多的人與故事,絕大部分,都帶著一份理想與衝勁來到這個城市,期望一展身手。

上海的魅力,不間斷的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人、資金與夢想。我真心佩服那些有夢並且動手去實踐的人,要知道在上海的光鮮背後,有多少的故事、人情冷暖、不為人知的奮鬥辛酸時刻在上演。

有多少台灣人懷揣著創業夢想而來,更遑論來自內地其他城市帶著夢想來到北京、上海、廣州一線大城市的人們。在這裡,隨時有人崛起,也隨時有人鎩羽而歸,現實終究是血腥而殘酷。

能堅持走自己路的人都不容易,有很多事情不是一輩子當雇員的人能理解的。夢想者不知要承受多久多久的低潮,才有一點可能發光,不論光芒恢宏或是一般,他都值得被敬重。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段故事,端看你如何譜寫,其實,上海也未必是最好的畫紙。我在上海認識了一位懷抱夢想的美籍華人James,一個帶著洋氣與流利英語的小伙子,從美國San Francisco來到上海,學習電影拍攝與演出的他,跟我聊了很多關於他對中國、對上海的想法,如同大部分人,他一心覺得未來的機會就在這裡。

除了固定的幫吳大維的英文機構主持節目,也在電影《功夫籃球》中參與了個小角色,同時接演、主持各種show,一直很努力在找尋機會,也遇過很多打高空,做了虛無承諾的人,似乎每個築夢者都要經歷幾次這種抓稻草求生的感覺。當然,他的夢想遠不僅於此,幾年前他在一個短片競選中,以自導自演的《600》獲獎。

只是,上海並不都如他想像那樣,沒過多久他回到美國,繼續他獨立製作的夢想,幾天前,在他的臉書上看到,歷經三年努力,他的作品《Fight Life》在San Francisco的大螢幕播出。

不知道他還會不會有機會重回上海,只是我相信他那些年也感受到了競爭與人情冷暖。這裡就是中國,就是上海,全世界目光所在,每一天有多少人崛起,也有多少人在此倒下……給那些仍持續為夢想離鄉背井拚搏的人多點掌聲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