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校園超連結》兩岸是彼此的對稱靈魂

2014-4-2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93| 評論數: 0 |原作者: (盧筱諼/東吳大學學生)

中國大陸對台灣而言有著太多的意義,無論是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甚至是價值觀都互相影響著彼此。但對我而言,他是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存在。大陸和台灣就像是有著不同個性的雙胞胎,我們身上同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接受著相同的文化洗禮,地緣位置也如此接近。

然而,縱使地理距離不到三小時的航程,加上新聞媒體對對岸的經常報導,還有國高中成天浸泡在經史子集及儒家孔孟思想的學習,以及那占掉歷史課三分之一的中國史……我對這個自以為熟悉的地方仍有太多的不了解。

不 知道是台灣媒體過於主觀獨斷還是別有用意,印象中大部分來自對岸的新聞多半是負面的,不是黑心食品氾濫就是人民素質不佳、道德感低落的新聞報導,雖然我相 信並不是每個人都存有這樣的歧見,但也許是受到媒體影響或是既定的成見,每當提到大陸人時,無可避免的,仍有許多人會將素質差與其畫上等號,甚至產生鄙視 與對立;令人羞愧的是,事實上有很多大陸人對台灣是十分讚美有加的,這點從日月潭或故宮等名勝絡繹不絕的陸客、及其所帶來的龐大商機即可看出。

近 年來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漸趨和緩,台灣政府也開放陸生入學,由於母親目前在大學裡擔任輔導陸生的工作,因此我雖從未真正與陸生直接接觸卻也略有耳聞,有時與 母親閒聊談到陸生時,她總語重心長地囑咐我要好好努力,台灣雖然只有兩千三百多萬人口,每年有多少莘莘學子卻為升學忙得焦頭爛額,更甭提全世界人口排名第 一的中國大陸了,想在十三億人口中競爭並脫穎而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競爭的壓力簡直大到無法想像,毫無讓人喘息的空間。

或許正是因為處 在這樣極大的環境壓力下,相較於大部分台灣學生與教授有一搭沒一搭的互動,大陸學生的學習態度顯得積極許多,無論是在課堂上或是大型演講,他們都敢於提 問,並顯露出強烈的學習企圖心,這樣求知若渴的積極態度在台灣學生眼中是怪異且感到不以為然的,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樣很做作,雖然並非所有的陸生都是如此。

事 實上因為一胎化政策,許多陸生家長過於溺愛保護子女導致他們無法自理生活,因為沉迷網路而曠課超時面臨被當危機的也大有人在;但無論偏見也好、鄙視也罷, 台灣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努力程度確實不如陸生那樣拚命執著,對陸生而言,想要被看見就必須積極主動,而這種毛遂自薦、敢說敢秀的精神正是我們所欠缺的。

這 學期因緣際會之下有機會觀摩對岸名師的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在這些老師教學的過程當中我發現到大陸小學十分重視「讀」的練習,不僅僅是唸讀,還 包含了默讀與精讀。由淺入深,由口語學習到思辨訓練,在活動經營上,大陸也許比不上台灣教師的創意與新奇,但就內容而言,他們完整而有深度的教學卻十分值 得我們學習。

大陸真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死板只重視表面功夫嗎?應該是我們狹隘的眼光與無知使我們對事物失去了洞悉力吧!

兩岸其實有許多部分是非常相像的,除了口音不同之外,若非開口說話,其實很難辨別彼此。我最近才得知原來我們學校也有不少陸生,走在路上根本分不出來。我的一個同學說他們的國際文化交流社根本就是「兩岸」學生交流社,因為幾乎一半以上的成員都是陸生。

除了外貌上的相似,生活其實也很雷同,我們一樣會翹課;會和同學打屁聊天;打電動也會打到手軟;一樣用line或QQ密好友;或是上Facebook、人人打卡po文;我們一樣愛看電影《那些年》;一樣熱烈討論《後宮甄嬛傳》。

多一點包容,少一點偏見;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誤會。台灣和大陸是兩個相似的對稱靈魂,是彼此的鏡子;我們不完全,所以還有認識彼此的空間。我們,是半個對稱靈魂。


《台灣人看大陸》台灣人要有志氣

2014-4-3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77| 評論數: 0 |原作者: (魏世昌/宜蘭縣)

坦白說,這一次在台灣鬧得滿城風雨的反服貿學運,原因之一恐怕還是出自於現在台灣有許多年輕人對大陸不了解,出現恐中、甚至反中的負面情緒。

我 去年才到江浙一帶旅遊,幾天下來,發現周遭人車通行的道路很乾淨,甚至連二、三級城市的公共建設的完善程度也毫不遜色於台灣各地方政府的層級。和以往我們 從老一輩口中,亦或教科書上得到的那個十分落後破敗的刻板印象,相差甚遠。其中許多人家裝設太陽能板與交通代步工具全面採用電動車,也令人印象深刻。

打開電視頻道可以輕鬆看見中央電視台邀請大陸學者,跟台灣的學者專家或政治人物現場連線,大談政治體制與兩岸經濟交流。許多節目製作的專題報導或記錄片,也正面看待毛澤東、蔣介石等歷史人物及國共內戰的是非與成敗。

我到現在還清楚記得,當時釣魚台主權爭議在國際局勢間掀起論戰,我們的導遊小陳還在車上忿忿不平的批評,哪怕釣魚台是中華民國政府的,都輪不到你小日本吧!聽得大家屢屢拍掌,大聲叫好!

此 外,因為兩岸同文同種的關係,使我看當地的報紙也不費吹灰之力,內容有抨擊、檢討政府的政策與民間違法開發,也有類似我們副刊專欄。在當地用餐,與居民對 話也沒什麼隔閡與障礙,除了用語有些不同,譬如土豆在大陸指的是馬鈴薯、在台灣則是花生。當地人親切樸素的態度與身段,更使我感受到大陸人同樣很有禮貌且 富有人情味。

台灣人總以為大陸大到可以把台灣吞掉,或誤以為若對岸高階人才來台將有百萬人失業,這只不過是政客換取私人與政治利益的危言聳聽。難道兩岸只能競爭不能合作嗎?我們何時變得這麼沒有信心、沒有遠見?大陸可以影響我們,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影響大陸?

我 想起曾擔任台灣省議員的郭國基先生,他有一次跟陳誠見面說:「你們這些外省人,太小看我們台灣人了,你們以為我們要搞台灣獨立,我們那麼笨嗎?台灣這麼 小,大陸這麼大,為什麼我只要台灣,我不要大陸?這是我祖先留給我的財產,大陸也是我們的,也是我們台灣人的,為什麼你們老以為我們台灣人想獨立……」

台灣人應該要有眼光、要有志氣、更要有胸懷大志,即使面對「這頭睡獅已經醒了」的中國!


《台灣人看大陸》旅遊構築大陸拼圖

2014-5-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8| 評論數: 0 |原作者: (林邑孺/彰化師範大學)

沈 從文一書《邊城》中描繪的湘西邊境、現實中如從亙古中走來的城鎮──鳳凰古城,薄霧升騰的沱江靜靜流淌在千年來不變景致中,溼滑中帶著歲月的青石地板、臨 江而立的吊腳樓、苗族少女朝氣的歌聲,以及夜晚挨家挨戶透著光亮的紅燈籠……這是在我多年旅遊中國的經驗中讓我感到溫暖的畫面之一。

「大陸」這概念於我而言在一次次的遊覽中拼貼出來,有如鳳凰的虹橋一般,其豎立了千年,看盡了鳳凰的古和今,有如等待了許久,只為迎接一個個前世與它有緣的故人,如同邊城一書中最後結尾:「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百變面孔令人著迷

我 眼中的大陸在次次的旅遊經驗中漸漸拼貼成型,無論是從山東儒家大鎮曲阜、煙雨裊裊的西湖、充滿異國風情的黑龍江或朝氣活力的珠海等,大陸漸漸揭開其神祕的 面紗。不是透過媒體、書報、雜誌與口述,而是親身經歷其中,每次到訪無不驚歎於大陸的改變之迅速,非一線城市也有著摩天大樓、國際知名連鎖賣場、四通八達 的交通網,但仍有著如安徽宏村般如與世隔絕般的淡漠安然之地,其百變的面孔次次都令我著迷良久。

「五嶽獨尊」、「天下第一山」種種名號奠定了山東省泰山的地位, 「會凌當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度使之成為各朝帝王必經之行。是啊!猶記那雲霧繚繞的山頂,是會使人生出鴻鵠之志,感歎世間有如此勝地遊覽。

而 在山東省我更忘不了至曲阜的經驗,當時的綿綿細雨與四周的靜謐無聲,走至孔子、孟子長眠之地,我們所仰望的似乎不只是一坯黃土,而是幾千年來的泱泱儒家氣 度,原本喧囂的各國遊客似乎也被此處的氣場影響,一個個停滯住腳步、靜下了心,一起憑弔瞻仰這位中國人的精神導師,我眼中的大陸,是充滿了文化能量,引領 了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們,其底蘊深厚、淵遠流長……

景致奇美沒有終點

身為地理系的學 生,有幸一訪福建武夷山,武夷山的十六洞天、三十六名峰 、九十九岩飄紫霧等美景,所謂一顆石頭玩賞上半天,在光禿禿地山路與熾烈的太陽下,無不使人有打退堂鼓的打算,奇的是看似荒蕪的地貌,在盤旋而上的道路中 卻有著層巒疊嶂之感,懸崖絕壁或許使人恐懼,但抬頭一望,九曲溪如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一剎那間似乎時空都已靜止,連腳步都不自覺慢了下來……

在 受過酷陽的洗禮後到了九曲溪,「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似乎真的只有這句能勾勒出親身在九曲溪的感受,撐篙夫熱情高亢的歌聲、午後的微風相 伴、山光水秀與搭配了千古之謎的懸棺,竹筏上的我無以言喻當時的感受,只能呆愣的讚歎不已,到底中國給我的驚奇與驚艷的底線在哪?每當以為已到了極限,然 而浩浩蕩蕩的中國大陸總能在各個面向中不斷超越自己,我眼中的大陸,他的美與奇沒有終點。

彩雲之南、雪山之巔,麗江古城的清新爾雅、微光 晨曦的昆明花景、蒼山洱海的微彎弦月與清冽明淨的白水河,雲南的美不似人間;醇厚溫潤的普洱茶、嘹亮高亢的各民族歌謠、路上笑意滿滿的行人與驚奇的雲南十 八怪,雲南的文化肌理動人至極;悠揚溫潤的巴烏聲、悅耳綿長的葫蘆絲、錚錚古琴聲構築出雲南的浩渺清雅;我眼中的大陸,有如大家閨秀般雅致動人,越親近她 一分,越被其涵養、氣質所吸引。

我眼中的大陸,並非只有旅遊名勝地那些巍然不動的山與石;並非只有千年智慧結晶的建築;並非只有熱情溫暖 的人民;我所體會以及感受到的,還有大陸豐富的歌舞人文,如張藝謀的印象系列大秀,印象西湖、印象大紅袍與印象麗江等,其中予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古代騷 人墨客喜愛吟詠的西湖,無論是夏季的十里荷香、中秋時的曉風殘月與冬日的斷橋殘雪,在印象西湖秀中呈現了西湖的美、靜謐與悠遠。

印象西湖思古懷想

許 仙與白娘子千古的愛情,妝點了中國文化的情與真,在煙、雲、雨、霧幫襯下,這場大型山水秀中娓娓訴說著逝去的流年,許仙與白娘子或許就此分離,但其實已然 永遠活在每個人心中,如同大家心中總有個角落來憑弔自己的曾經、逝去的似水年華、甚至是那得不到的愛情……我眼中的大陸,形象鮮明、有血有淚,在其厚實的 文化中總能引發出每個人的思古懷想與摯情。

兩岸交流填補充實

永遠忘不了當年北京奧運的開幕秀,無論是大型的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大型的山水圖、金文、篆文、楷書……在在體現了中國五千年來的底蘊恢弘。燦爛的華夏文明是由一個個朝代逐漸形塑而成,雋永深厚的文化、大氣磅礡的山水、熱情開朗的人們與各式山珍美饌。

我 眼中的大陸,在旅遊的過程中漸漸地拼接而成,曾經失落了數十年的兩岸交流缺口漸漸被填補充實,雖然仍有遺憾,如那〈敕勒歌〉中描寫蒙古草原的「風吹草低見 牛羊」、春風不度的玉門關與那西藏的轉經輪,這些一塊塊的拼圖還在遠方的那一端,所以我放眼望去,大陸還是充滿著神祕的未知與希望!


美:馬任內兩岸不可能政治對話  美國國會評估 受學運及選舉影響 兩岸面臨不確定性

2014-5-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41| 評論數: 0

美國國會特設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近日發布一份最新的台海兩岸形勢評估報告認為,雖然兩岸同意加強溝通,但受到台灣反服貿學運,以及年底選舉因素影響,兩岸正面臨「不確定性」;該報告甚至預言,總統馬英九在剩餘的兩年任期內,兩岸都不可能進行政治對話。

該 報告主要針對兩岸事務負責人「王張會」達成的共識和面臨的分歧進行評估;就兩岸建構常態化溝通機制,報告稱「有助於減少誤解和誤判的機會,對台海穩定做出 貢獻」;報告還認為,該溝通機制的產生,亦顯示兩岸努力在經濟、各項合作協議取得進展,「儘管在兩岸政治主權方面仍存在僵局」。

抗議新因素 考驗政府

不過,雖然報告肯定兩岸對彼此互信做出的努力,但就近期台灣發生的反服貿學運、即將到來的七合一選舉,以及台北與北京在政治目標上的分歧,報告認為,可能阻礙進展的步驟,導致2016年馬英九卸任前,兩岸政治突破的可能性「最小化」。

報告分析稱,此次抗議似乎產生「國民黨和民進黨以外的新因素」,目前尚不確定國、民兩黨和中國政府會如何應對,但抗議者對馬英九處理兩岸關係手法提出疑問,《服貿協議》的命運,將成為馬政府處理兩岸手法「可持續性」的考驗。

報告並稱,若服貿最終導致台北要求與北京重新談判,將造成政府間的關係緊張,進一步而言,台灣公眾和法律監督增加,及公民社會持續的激進主義,可能放慢未來兩岸協議的批准。

兩岸協議 恐會放慢

此外,報告也提到台灣選舉。報告認為,台灣2014年地方選舉和2016年大選,會放慢或限制兩岸經濟和其它協議的推進;像是以往台灣選舉時,常伴隨兩岸關係緊張的升溫,特別是當北京認為台灣可能朝法理台獨轉移時。

報告預判,兩岸政治對話在馬剩餘任內「不可能發生」;報告說,與北京政治對話對台灣公眾是敏感問題,因為民眾擔心這種對話可能使雙方向統一靠攏。


《兩岸校園超連結》台灣學生也有被羨慕的時候

2014-5-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98| 評論數: 0 |原作者: (DARK/高雄市)

大陸的各項發展確實給台灣很大的壓力,其中令我感受最為深刻就是陸生,近年有許多陸生到台灣讀大學,在各校表現優異。有時上課時,教授看到台灣學生睡覺,也會諷刺地說台灣競爭力越來越低,新聞也常報導大學生吃不了苦,台灣未來岌岌可危。

就 目前我所遇到的陸生,上課有不懂處會馬上就問,下課也會複習,就如一頭飢餓數天的狼,一點機會也不放過。有位要好的大陸同學問我:「為什麼台灣人聽到我晚 上在讀書都露出很詫異的表情?」我愣了一下,不曉得如何回答,直接說因為台灣學生晚上常在打電動或者到處玩嗎?最後我只是笑笑地說我也不曉得,當下真為那 些露出詫異表情的人感到丟臉。

與陸生相處得越久,越覺得自己的不足,卻無法做到他們那樣。但有一點必須強調,新聞報導有許多誇大其辭之處。對於課業認真程度,台灣學生確實難以望其項背,但真如新聞報導所說那麼誇張嗎?

就拿吃苦程度來說,爛草莓是上個世代對於我們年輕人的統稱,職場上受不了苦、挨不了罵,講沒幾句就離職,就如同草莓一般,一捏即爛。然而,其實在大陸也是如此。

有次閒聊時,大陸同學說「大陸農民工是最幸福的人。」我好奇問了為什麼,他說:「是工作拜託他們去做。」我很震驚:「那大陸大學生不做嗎?」,「錢少又累,沒有人想做的,就像你們台灣一樣啊!」我愣住了,怎麼跟我印象中的大陸學生畢業後情況不一樣?

細聊後,才恍然發現大陸大學畢業生跟台灣有著相同的困境,加上大陸一年有六百萬大學生畢業,你不做事,自有別人做,也因此薪資極低,完全顛覆了我既定的印象。

就我學生立場來看,這次學運我是贊同的,但,真的對嗎?我在心中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對與錯,從歷史來看大都是後代對於前人的評斷,活在當下的人只要做好眼前能掌握的就夠了,心中的問號就讓它懸著吧。

薪 水停滯物價高漲,人民痛苦指數早已超標,美麗的福爾摩沙的稱號早已被「鬼島」取代。學運發生,大陸同學說:「如果這在大陸恐怕已經被軍隊鎮壓了吧!」對 啊!台灣不管如何,至少,仍有為自己發聲的機會。台灣近幾年總是拿大陸、南韓經濟數據與自己比較,每個數據都遠遠被拋在後頭,就連官員也頻頻在電視上說台 灣再不迎頭趕上,恐怕在未來會陷入失落的十年。

學運期間,立法院前一位陸生的發言讓我深思許久:「我真的很羨慕你們,在大陸別說占領國會,連遊行的自由都沒有。」這段話引來一陣鼓掌叫好。台灣的好,生活於其中的我們,卻不曾感受,常常都是藉由著外人來告訴台灣人。學運,讓幸福感再一次湧現於我心中,

大陸一線城市上海、北京,甚至二線城市在「硬體」上好幾年前就已超越台灣,現在與他們的差距不僅沒拉近,且越差越遠。但是,台灣有屬於台灣自己的特色,言論自由、集會遊行自由,這些在大陸是較為奢侈的權利。人總是如此,只看得到別人的好,卻忽視別人的困境。

沒錯!經濟上的表現,台灣在近十年來的確黯淡許多,遠遠比不上鄰國,更別說大陸。只是別忘了,在比較的同時,好好看看台灣這塊土地,我們也有令別人羨慕的地方。


《台灣人看大陸》在上海、台北情義帶團的日子

2014-5-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91| 評論數: 0 |原作者: (葉志輝/台北市)

作為一個旅遊作家,旅居在上海期間,總是會有「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要來上海旅遊前,特別提早交代我要好好照顧,然後我就會不厭其煩、一而再再而三的踏著熟悉的路徑,嘴裡講解著每一棟歷史建築的歷史與故事,或是帶他們去嘗試在上海當地真正在地的特色小吃。

於是,在外灘漫步時,他們驚呼我對上海環境的如數家珍,殊不知加上您這趟,這裡我可能已經走過不下三十回了,能不熟嗎?後來,索性把一些行程寫成攻略放在網路上分享,也成就了「上海幫網站」成為目前上海旅遊資訊最全面的網站之一。

我常常組織在上海的台灣朋友出遊,藉由自己對上海的了解與工作上可以取得的旅遊資源,讓大家跟著我的腳步來認識不一樣的上海。

直到兩個月前我決定回台灣生活,本以為就不會再有這樣的帶團行程,卻沒有想到在上海結下的許多善緣,讓不少朋友來台旅遊時第一時間想到我,這不,陸陸續續有上海、香港的朋友來到台灣,我也延續了之前八年生活在上海的「情義帶團」日子……

於是,在上海,帶著台灣朋友遊歷上海;在台灣,帶著上海朋友認識台北。對岸朋友從小吃、景點到誠品書店、國父紀念館儀隊換班都興奮不已,看來我是脫離不了帶團的日子囉。

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對岸朋友要來到台灣自由行非常方便,我身邊還有好幾位是只要五月天有演唱會,他們就一定出現在台灣的超級粉絲,從旅行的角度來看,台灣真的是有非常吸引人的條件呢!好吧,上海的朋友們,我等著你們來台北找我囉!


自由貿易的美麗與殘酷

天下雜誌 546期 2014-04-30 文/陳一姍、辜樹仁

與大陸的服貿(服務業貿易協議)不通過,將影響貨貿(貨品貿易協議)。

外國會懷疑台灣擁抱自由貿易的決心,就沒有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

台灣已經落後十年,簽不成服貿,韓國最高興……。

這是太陽花學運以來,總統馬英九親上火線,執政黨不斷複誦的說帖。

韓國,不知從何時開始,成為台灣社會隱隱模仿、競爭、瘋狂、憎惡,複雜情緒錯綜交織的國家。

全面擁抱自由貿易的韓國,真的是台灣悶經濟的解方嗎?

十年來,FTA(自由貿易協定)為韓國帶來了什麼?韓國又失去了什麼?

第一幕 承認吧!韓國真的是FTA贏家

不論從哪個數字來看,在世界貿易組織一事無成的二十一世紀,韓國是全球經濟的贏家。

從十年前南半球的智利開始,韓國總計已簽署了十一個FTA,僅次於智利、新加坡與墨西哥。

這些協議讓韓國三九%的進出口貿易免關稅,遠高於台灣的九%。韓國海關申報表甚至有個FTA專欄,因為從這些國家真品輸入產品,稅率跟別人不一樣。

民族意識極強,國土面積不大的韓國,最愛的指標是「經濟領土」。因為韓國的產品幾乎已經可以零關稅,像在國內一樣販賣的國家,GDP總合就佔了世界的五七.三%。

十年來,韓國貿易量惡狠狠地甩開台灣。韓國去年出口高達五五九六億美元,是十年前二.二倍,遠高於台灣。

表面上,韓國貿易順差跟台灣差距不大。但仔細分析原因,台灣進口成長慢,背後是因為投資不振,進口機械設備減少。

但韓國出口暢旺,拉動投資,機械設備進口也多。加上關稅調降,消費品進口大增,韓國進口量增幅更快。其結果是韓國的失業率過去十年都比台灣低一個百分點,人均收入也比台灣早五年,突破兩萬美元。

「完全的國際化,韓國社會這十年已經整個變得不一樣了,」曾經駐台的前《遠東經濟評論》資深記者沈世薰說。

走進首爾江南的永登浦時代廣場,宛如日本六本木與香港太古廣場的巨大購物商場,充斥著各類國際品牌。沈世薰假日購物的選擇是離時代廣場不遠的好市多。「週末,人多到根本走不動,」他說,他最常買的就是美國牛肉。

不過,「把出口增加全說是FTA的功勞,是政府的廢話,」串連一五○個公民團體,TPP與FTA對應泛國民對策委員會政策組長朱帝俊批評。

他舉了個簡單的例子,點出邏輯謬誤。以美韓FTA生效為例,出口成長最多的,一是半導體,二是汽車。半導體原本就零關稅,至於汽車,美國對韓國汽車根本還沒開始降稅。

第二幕 等一等!韓國出口競爭力,不只靠免關稅

韓國FTA實證結果顯示,自由貿易協定對於韓國出口新興市場最有幫助,但對於歐盟或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市場,則尚無定論。

韓國國際貿易協會在《FTA十年經濟效應》報告中,比較八個自貿協議,結果發現韓國與東協、美國的貿易量,協議生效後成長率反而趨緩。

以進口品市佔率為指標,自貿協議讓韓貨在智利、東協市場最有斬獲。與東協FTA生效七年,韓國在東協的市佔率增加二.二個百分點,已超過八%。

在智利,韓國車在進口車市佔率由原先一二.四%,成長到三○.六%,一舉超越日本、美國,成為智利第一大汽車品牌。

過去十年韓國的出口,是韓國跨行業大財閥的國際競爭力、根留本國的產業鏈,加上FTA優勢關稅,加總結成的果實。

「韓國大財團出口的都是有品牌的終端產品,它的品質與價格,對新興市場消費者很有吸引力,」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主任黃有才分析,自貿協議為何在新興市場有效。

「三星、現代、LG等等韓國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才是韓國出口提振的主因,」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所所長金日東直言。

除了手機、半導體,韓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還有造船業世界第二、汽車業全球第五。這些產業構成韓國七五%的出口,FTA降低它們的出口關稅。

這些產業根留韓國的比例,遠比電子業高。半導體、造船業生產幾乎都留在韓國,汽車業國內生產比例也還有六成。

就連台灣早已放棄的成衣,韓國政府花十年耕耘時尚產業的政策,讓東大門的韓國設計取得了台灣、中國沿海、東南亞、甚至俄羅斯的時尚話語權。

東大門之於首爾,有如萬華之於台北。過去,東大門地標是有六一八年歷史的興仁之門,就像萬華的地標是龍山寺。

但今年,這裡有了新地標。由英國知名建築師札哈哈蒂設計的東大門設計中心(DDP)。首爾市政府把造價約一三五億台幣,現代感十足的建築蓋在這裡,而非繁榮的江南區。

即使擁抱自由貿易,韓國政府從來沒有放棄主導產業政策,對未來產業大力投注資源。更值得台灣玩味的是,幾乎所有韓國受訪者都不避諱告訴你:FTA就是政治。

第三幕 沒錯!FTA就是政治

在韓國採訪會發現,整個社會對於韓國資源貧瘠,必須依賴外貿的共識很高。但台灣能複製韓國的FTA策略嗎?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現任總統首席經濟顧問、韓國國民經濟諮詢會議副議長玄定澤認為,韓國能夠成為FTA的樞紐,是因為韓國不是大國,跟任何國家簽約都沒有太大的政治敏感性。

「在WTO談判受阻時,美國如果跟日本談FTA,政治意涵就很強,」他舉例,大國具有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與義務,動見觀瞻,相對來講,韓國沒有包袱。

韓國的FTA網絡就是國際政經環境中,玩出來的權力平衡。

美韓FTA是在反美形象最鮮明的總統盧武鉉時代開始談。最親美的總統李明博對於美國倡議的TPP不願表態,直到中國表示「理解」。

「沒有人在意跟加拿大、澳洲、甚至跟歐盟簽約。但跟中國、美國、日本這種大國簽約,一定有國安意涵,」《國際先鋒論壇報》駐韓記者崔尚勳說。

每個國家有自己的命運。朝鮮半島的權力平衡難以複製到台灣海峽。但韓國簽署FTA的謹慎與準備,卻值得參考。

一九九八年在金大中總統辦公室任職的玄定澤說,韓國與智利的FTA談判,一共花了四年,在國會就審了兩年。國會還通過了FTA特別法。韓國直到準備了八年後,才與主要貿易伙伴美國、歐盟展開談判。

第四幕 FTA退燒!強勢朴槿惠上場

FTA在今日韓國早已不是熱議的話題,彷彿這個在台灣尚無定論的方向,在韓國已經是「完成式」。歲月號船難發生前,首爾滿城熱議的話題是「經濟民主」。

在韓國長大,台灣經濟文化駐韓代表處顧問夏廣輝,近日對於總統朴槿惠印象最深的是三月二十日,電視直播的「第一屆規制改革部長會議兼官民聯合規制改革檢查會議」。

扭轉大企業與小企業失衡,法規鬆綁,方便中小企業創業做生意,是朴槿惠最重要的競選政見。上任一年來,她每個月在青瓦台舉辦部長會議,但遲遲無法氣象一新。

三月,她臨時決定延後三天召開部長會議,並開放邀請中小企業主與會。讓官僚直接面對中小企業負責人,再由她親自追問、仲裁,並由電視直播所有過程。會議只有開始時間(下午兩點),不設定結束時間,談到沒有問題為止。

「我將會自己親自追蹤與處理法規改革的所有環節,」有「冰公主」之稱的朴槿惠一開始就宣示。

會議最後在晚間八點多結束。活生生地讓全民目睹了官僚緊張,朴槿惠犀利追問,強勢裁決的過程。

那場會議,解禁了韓國行之有年,網購得填身分證字號的規矩。因為朴槿惠震怒,為什麼不能鬆綁,害韓國企業沒有辦法搭上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熱播的商機,賺到中國大陸網民的錢。原本禁止的街頭快餐車,會議後也將鬆綁。「這是老百姓會有感,直接感受政府有意要做改革的方法,」夏廣輝觀察。

「大企業與小企業的平衡,不僅是總統,也是所有政治人物都無法忽略的議題,」玄定澤說,「台灣羨慕韓國,但在這點上,韓國嫉妒台灣。」

台灣中小企業提著皮箱闖天涯的創業家精神,是韓國最羨慕台灣之處。因為韓國中小企業只有一五%做外銷,其餘都依附大企業或從事本土服務業。也因此,自由貿易激化了韓國社會大小企業間的對立。

第五幕 貧富兩極!極端厭惡財閥的社會

明日的台灣,希望追上今日的韓國,能夠重新稍稍走回世界經濟的中心。但明日的韓國人卻希望能多些台灣一直以來的藏富於民,不要讓財閥壟斷韓國人所有的生活。

朴槿惠要處理的,是個連船難都能導向大企業與政府官商勾結,極度反財團的韓國社會。

韓國前三十大財閥營業額佔GDP比例,在亞洲金融風暴前是三九%,二○一二年已高達八二%,幾乎能掌控整個國家。

替韓國創造了出口數字的大財閥,其實只貢獻了五%的就業。大財閥卻不斷跨行進入日常民生行業,九成受雇者直接受到衝擊。

韓國民眾原本希望調降進口關稅,能平抑物價。但連韓國政府智庫都舉智利紅酒為例,坦承毫無降價。韓國薪資追不上物價的狀況,比台灣還嚴重。

韓國失業率雖然比台灣低,但大學生平均面試三十次才能找到工作。兼職、契約工或領日薪的非典型就業高達三三%,遠高於OECD平均的二五%、台灣的六.九四%。韓國非典型就業者的薪資只有正職的五五%,社會保險不足,存在嚴重的歧視。

而韓國的自殺率,從金融風暴後就一直降不下來。

韓國知名作家孔枝泳說,自殺盛行,那是因為絕望。席捲亞洲、製作愈來愈精美的韓劇,是韓國人現實生活的止痛劑。但戲劇與現實人生落差愈來愈大,「希望是人的生命線啊!」她說。

「南韓模式是個不快樂的藥方,」韓裔劍橋大學經濟學家張夏準曾批評。

第六幕 時空凍結!走進江南貧民窟「九龍村」

在富豪聚集的江南區,距離首爾高級私立中小學密集、跨國企業總部雲集的宣陵地鐵站,不到半小時,就是首爾最大的貧民窟九龍村。

一九八八年,為了舉辦漢城奧運,市政府淨空首爾市內的貧民區,將貧窮驅趕於此。如今這裡居住了兩千四百位貧民。

江南區大部份早在七○年代就已經鋪上柏油,因為不在泥巴堆裡玩,那時出生的小孩被稱為「乾淨世代」(Dry Generation)。但九龍村依舊是黃土路。

冬天時,天然氣還沒通的九龍村,只能燒煤球。在這裡,一樓的水泥屋屬「高級住宅」,因為其餘的「家」,都得依附著它,用木板、塑膠布、廢棄的廣告看板,寄生搭砌。

儘管出發前就知道這裡是貧民窟,但二十年前曾拍攝台北林森北路十四、十五號公園拆遷案,攝影記者王建棟依舊辭窮,只能不住地搖頭:「這裡比十四、十五號公園都不如。」

「這是被掃到地毯下的貧窮,」加拿大籍攝影師史托伯格(Mike Stulberg)形容。

「FTA是新自由主義的極大化,為了一%,要犧牲九九%國民的利益,」代表一五○個公民團體發言的朱帝俊憤怒地說,「大多數人民的確對自由貿易存有幻想,但十年來,實際的生活卻更辛苦。」

玄定澤持平地說,貧富差距惡化的根源是結構轉型,但全球化的確加速了結構轉型,縮短了調整時期。而這是韓國當前最大的挑戰。

除了立法禁止大企業以不合理的商業條件剝削下包商,朴槿惠也希望透過法規鬆綁,創造新創業機會。

「新政策成功的關鍵是要創造新文化,需要強勢的領導,很強的執行力,」韓國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金俊經透露,研究院正在替朴槿惠研擬一套法規鬆綁的考評系統。

韓國政府與大財閥間千絲萬縷的政商關係,讓朴槿惠必須直播部長會議,才能宣示決心。顯示改革很難進行。

經濟學教科書裡,假設在贏家通吃的世界,人人都可以自由轉換到贏家行業,農民、縫紉女工可以進半導體、汽車廠工作。所以,自由貿易下,不會有失業問題,資源可以最有效使用。但現實生活裡,紡織工廠的失業女工無法進入無塵室,失去的焦躁、碰壁的絕望、比較的嫉妒,都是椎心之痛與人性的試煉。

韓國的六幕劇,對一樣資源貧瘠、需要仰賴國際貿易的台灣,是最好的前車之鑑。(獨立記者楊虔豪協助採訪)


韓國採訪後記》東大門的山丘

天下雜誌546期    2014-05-02 文/陳一姍

台灣社會應該在意的是,如果已經自由到如此徹底,企業所得稅率17%比韓國22%低這麼多,都吸引不了投資。台灣悶經濟的真正解方,也許根本不是自由化、鬆綁,而是其他。

韓國之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古皇宮,不是江南大叔跳舞的時代廣場,也不是名建築師Zaha Hadid設計的幽浮蛋--設計中心,而是周日黃昏跟同事一起探訪的一個小山丘。

小山丘距離東大門走路約十分鐘,是東大門成衣製造生產的基地。在地圖上,再往上爬,就是首爾的夜景勝地—駱山公園。去那,是為了親眼看看東大門成衣的生產基地。

不知是因為周日晚餐時間,小山丘民宅區幾乎處處拉下紅黃白相間的鐵門,很安靜。但走了十分鐘,就會感覺到沉靜的空氣中,有扎扎扎的縫紉機車布聲,從鐵門後透出來。許多鐵門外有著裝滿碎布的垃圾袋,說著「已勤奮工作,剛剛下班」的台詞。

因為上坡路是斜的,許多民宅的一樓是地下室。偶爾我們會被突然打開的鐵門嚇到,從地下室鑽出來的韓國大媽們,伸伸懶腰,說著我們不懂的韓語,可能要下班了。

這時,我們才有機會偷窺這些家庭工廠的樣貌,工作環境實在不太美妙,三到六台的縫紉車,冒著白煙的大蒸氣熨斗,牆上掛著等會兒要交貨,晚上就要上場買賣的成衣。時而,在半山的小路上,我們會見到運貨的飛車大叔,急著把新衣服送到市場。

對成長於「家庭即工廠」一代的四十歲以上台灣人而言,這場景實在太熟悉了。東大門給我的感動是,在韓國這樣一個財閥壟斷的社會,這裡卻保留了台灣幾乎拋棄的產業,而她提供了六十萬底層人口足以溫飽的工作。六十萬勞工是三星集團勞工的兩倍多。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把台灣發展的經濟模式稱為「拋棄式成長」。

新台幣升值的八十、九十年代,我們拋棄了成衣,升級往上游的布料、石化;大陸崛起的二十一世紀,我們拋棄了電子組裝,往上升級到設計、研發與品牌。在競爭力的指標裡,這叫產業升級。對資方而言,拋棄的另一個名詞叫做「全球布局」。但對於勞工而言,拋棄就是失業,二十五年後是社會版上的華隆女工事件。一位華隆女工的下一代叫做陳為廷。

東大門卻選擇一條不同的路。韓國經濟起飛後,東大門的成衣業只剩下一半。但他們並沒有放棄,反而是在政府十年耕耘韓流、韓國時尚的政策下,試出一條以聚落當品牌的快速時尚之路。當ZARA、優衣庫忙著到各地設點,東大門成衣把批發客吸引到韓國觀光兼採購,用一個聚落,對抗主流。

我們把東大門選為五十五頁系列專題的第一篇,源自於佩服與對全球化深刻的反省。

媒體不斷地說,韓國在FTA上遠遠領先台灣,會讓人有種錯覺,好像韓國遠遠比台灣開放。但真相完全不是如此。

透過十一個FTA,韓國的確爭取到比台灣優惠的出口關稅。台灣需要突圍,跟上FTA大浪也是必須。

但若以國內市場開放度為指標,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最新關稅檔案,早在一九九五年就是WTO創始國的韓國,二○一一年實質平均關稅率為6.8%,遠高於二十一世紀才入會的台灣1.8%。台灣幾乎所有產品都列入開放清單,但韓國開放項目只有94.6%。

當然,世貿組織的數字沒有計入韓國因為FTA而做的降稅,但即使以關稅收入除以進口金額為指標,韓國實質關稅率去年接近二%,也遠較台灣一‧一%為高。在世界經濟論壇、美國傳統基金會評比,台灣自由度都比韓國高。

不需責怪任何人,也不需追究台灣為何「割地賠款」。因為台灣特殊的外交情勢,讓我們花了十二年才入會,面對遠比韓國嚴苛的要求,這是台灣的悲情。

台灣社會應該在意的是,如果已經自由到如此徹底,企業所得稅率17%比韓國22%低這麼多,都吸引不了投資。台灣悶經濟的真正解方,也許根本不是自由化、鬆綁,而是其他。

東大門的故事,具體而微地說著:儘管擁抱全球化,但韓國從來沒有放棄世界銀行稱許,讓台灣與韓國產業升級的東亞經濟模式。

唯一不同的是,從前的產業升級是逐步建構產業鏈,由下游到上游。但當上游都已建構完成,加上大陸大資本的一條龍產業鏈崛起,韓國國家政策的方式轉而透過影視文化創造需求,觀光帶來市場,用設計引導升級。國家的產業政策必須更靈活,更不同。

台灣卻一直沉迷在鬆綁中。

三十年來,台灣的經濟總規劃師由李國鼎、孫運璿,變成了蕭萬長。新自由主義的浪潮,減稅、自由經濟示範區、TPP、ECFA成為台灣政府信奉的圭臬。

但從來沒有人解釋,我們的企業所得稅率跟製造業比例低的新加坡、香港看齊,是想吸引誰來投資?如果台灣最有競爭力的是製造業,為什麼我們比較的對象不是韓國、大陸?更沒有告訴我們,當有一天,台灣用僅剩不多的籌碼去換了FTA,我們想要出口什麼?能賣什麼?

當我在東大門的小山丘上,看見正要下班的韓國大嬸,我想到了肉身擋車的華隆女工。「自由還是需要有國家的介入,對人民才能有保護作用,」韓國國民作家孔枝泳的一句話,在我心中徘徊。

在台灣政局如此紛亂的時代,這樣說,也許有如說夢。但虛無並不會讓台灣更好,重新思考我們要的自由,如何善用資源往前走,才是台灣真正的出路。


ECFA早收 三年成績大解密

天下雜誌 546期 2014-04-30 作者:張翔一

《天下》獨家取得中國大陸海關數字,檢視三年來ECFA早收清單中,各行業在大陸市佔率的真相。最關鍵的真相是:沒有絕對「利大於弊」的FTA,「片面讓利」更是天方夜譚。就算要簽FTA,也要先有整體策略與配套。

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兩岸簽定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同時簽署了貨品貿易和以金融業為主的服務業早收清單,從一一年一月一日起正式生效。

當時,政府大力宣傳ECFA的簽訂,將大幅促進台灣經貿成長、提升產品競爭力,並增加外來投資和國內就業。北京政府更放出「讓利」說,指出ECFA早收清單中,對台開放降稅商品達五三九項,遠高於台灣對中國大陸降稅的二六七項,有助於台灣對中國貿易順差的成長。

然而四年過去,事實卻不盡如此。

表面上看來,自一一年生效以來,台灣對大陸ECFA早收清單項目,出口總值大幅上升了三五%,遠高於整體台灣對陸出口六.三%的成長率。顯示有了ECFA「加持」,對台灣產品外銷大陸,的確有所助益。

但事實上,銷量提升,絕不等於產品競爭力提升。根據《天下雜誌》透過管道,獨家取得的中國大陸海關資料顯示,早收清單中,大陸對台降稅的五三九項產品中,台灣產品的市佔率,在近幾年正持續下滑,直到去年底才略為攀升。

「(早收產品)市佔率未能因ECFA提升、甚至下滑的原因很多,包括大陸本身產業轉型、發展進口替代;或他國產品的競爭,匯率也是因素,」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說,「但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出口產品本身是否具有競爭力。」

反觀台灣對大陸開放的二六七項產品,雖然大陸對台進口總額三年來成長二五.八%,低於台灣對陸出口成長率。但大陸產品在台市佔率卻從ECFA生效前的二四%,躍升至目前的三○%。

換言之,種種數據背後,最關鍵的真相是:期待對岸「讓利」的自由貿易,僅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面對日漸加劇的國際競爭,FTA帶來的降稅效益,更從不是「救出口」、「救經濟」的萬靈丹。

實際走訪列入早收清單的各大產業,更能看出,ECFA帶來的效益,遠不如當初的樂觀預期。

不鏽鋼產業 中韓傾銷 早收變早損

列入ECFA早收清單中,不鏽鋼業卻險些被中、韓廠商用低價打垮,迫使台灣財政部、經濟部於今年初,首度祭出反傾銷自救。

「四、五年前,政府說ECFA簽了之後,產品銷到大陸去免關稅,大家『ㄟ擱發』(台語),結果咧,發是阿陸仔發,我們慘兮兮,」來到高雄小港臨海工業區的不鏽鋼廠聚落,年逾六十的曹老闆,指著中鋼大煉鋼廠周邊林立的不鏽鋼廠說,「大陸不鏽鋼(原料)裁好銷過來,價錢是這邊七折,下游當然跟他買,我們還能怎麼辦?」

曹老闆曾經營一間小型不鏽鋼裁切廠,過去承包中游冷軋廠的裁切與初步加工,在大型鋼廠垂直整合和同業競爭下,仍勉力經營了十多年。

不鏽鋼產業列入早收清單後,他原先預期生意將跟著冷軋鋼材的出口增加而好轉。卻沒想到,近兩年中國、韓國的不鏽鋼挾低成本優勢,大量傾銷台灣。本土不鏽鋼產業大受衝擊,曹老闆終於因不堪虧損,於去年七月關廠。

「大陸這幾年大力發展鋼鐵業中、上游,產能過剩,就將不鏽鋼用低價傾銷來台灣,」台灣最大不鏽鋼製造商、燁聯鋼鐵協理兼代理發言人王殷震說,不只小廠受害,包括燁聯、唐榮、東盟、千興等多家大型中游冷軋廠,產能利用率均大幅下滑。

根據統計,單單一一、一二兩年,中國和韓國銷往台灣的不鏽鋼三○○系冷軋鋼捲(用於製作汽車車輪蓋、門窗、電梯、各項機械與工具零件等),在低於市場行情三○%的低價下,進口量大幅成長至平均每年近十萬公噸,是國內前兩大不鏽鋼業者總產量的三成。

不公平競爭下,甚至一度危及國內大廠的生存。

「像燁聯這種一條龍(指業務涵蓋中上游熱軋及中游冷軋),海外又有廠的業者還撐得過去,」業界人士透露,若不是年初反傾銷案通過,部份中型上市冷軋廠,產能利用率甚至一度低至二○%以下,「幾乎是鬼門關走一遭。」

「早收變早損,老實說,這真的令人始料未及,」高雄市經發局長曾文生說,不鏽鋼是高雄重點產業,原先期盼的ECFA利多,卻因國際和中國大陸鋼鐵產業的大幅變化,反而發生相反結果。

未來唯有在外貿談判前,透過增加與產業界交流、詳加分析產業動態與展望,才能降低類似情況重演的機率。

石化產業 中國進口替代 台廠更邊緣化

中國經濟、產業變化快,不鏽鋼業的「早收變早損」,讓不少鋼鐵業者跳腳質疑「ECFA(早收)白簽了」。

而佔早收清單中,出口值最大的石化產業,過去幾年大賺,卻也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因為,過去幾年讓石化業「賣一噸、賺一噸」的獲利金雞母,是化纖原料PX(對二甲苯)。台廠出口大爆發的原因是中國大陸各地的環保抗爭運動,延誤了石化業進口替代的拓產過程。

然而,台灣石化產業的主力產品PTA(純對苯二甲酸),早在近五年被大陸追上。一座座技術相近、規模卻動輒是台塑六輕廠二至三倍的石化廠,在大陸快速完工投產,台灣僅存的品質優勢,卻因PTA未納入早收清單而受損,大陸這幾年,早已不是「非台灣不可」。

如今,隨著PX需求減少,中國石化業持續增加產能,加上韓、日競爭,以台化為首的石化產業,正面臨空前危機。

「台灣石化業已經是存亡之秋,你要不要這兩兆產值的產業繼續在台發展?要的話,必須替台灣業者爭取更多對等的貿易條件,」台灣石化龍頭高階主管,得知兩岸貨貿協議石化業談判陷入僵局,著急之情溢於言表。

農漁產業 政治決定經濟 競爭不對等

單從數據觀察,早收清單中,大陸對台開放的十八項農產品,無疑是ECFA到目前為止,最大的受益者,也被視為大陸「讓利」給台灣農民的代表。

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統計,這十八項農產品,自ECFA早收清單正式生效後,對大陸出口三年下來,出口總額大幅成長二八二.四%。其中佔出口總額七成以上的活石斑魚,更常是政府用來宣傳ECFA的政績。

然而,實際走訪台灣有二十五年石斑魚養殖歷史的屏東,看到的,卻不是想像中業者普遍受惠、大賺人民幣的景象。而是集技術、規模、以及在中國大陸政商關係良好,通路無虞的「石斑大王」悠游藍海,而一般中小養殖戶,卻因一窩蜂的過度競爭,又缺乏關鍵技術與對岸通路,在夾縫中求生的現實景象。

從芒果、柳丁、文心蘭到虱目魚,台灣農產銷往大陸,背後更同樣有著因ECFA而來,加深業內不對等競爭的問題。

「賺是他們在賺,我們最多就是比較好賣啦,」雲林縣古坑鄉,約五十多歲的果農陳進義,和妻子正對著一整片約與人齊高的柳丁樹栽,細心裁枝、除蟲,兩人的手上,日復一日的辛勤勞動下,滿是粗繭。

長期以來,佔全台產量三分之一的雲林古坑,種植柳丁的農民們,早就習慣看天吃飯的日子,柳丁盛產與否,決定今年口袋的厚薄。

「之前要選舉,農會、議員就來告訴我們,ECFA簽了會有多好多好。以後價錢會高,盛產賣不完還可以賣到大陸去,要我們支持政府啦,」陳進義苦笑說,「結果不是這樣,大陸又不是直接來跟我們買,是透過中間商來跟我們收。這裡這麼多果農,大家價錢又差不多,他(中間商)跟誰買?就是看交情、看關係,有的還要送紅包,這種錢我乾脆不賺。」

「說穿了,大陸向台灣進口水果,很多品項就只是政治訂單而已,」曾多次赴陸行銷台灣芒果,熟悉兩岸農產交易實務的台南市玉井區農會總幹事黃澄清直言。

以柳丁為例,中國大陸當地,進口產品批發價一箱約三十五元人民幣,就算在台灣產地免費收購,單是運費就不敷成本。但因國台辦編列預算,補助向台灣採購柳丁的大陸盤商,業者仍有利潤可圖。才營造出ECFA通過後,柳丁等水果銷量成長的虛相。

「你知道從台灣出口之後,這些柳丁到哪裡去嗎?通通倒進海裡,」黃澄清沉痛地說。對於加上運費,在大陸沒有實際競爭力的水果品項而言,大陸盤商只在乎補助款的利潤。而大陸來台採購的利潤,則幾乎全由兩岸政商關係良好的地方立委、縣市議員、樁腳,透過「進出口貿易公司」的交易層層分走。對農民沒有實質幫助。

黃澄清就親身經歷過,代表農民到大陸拓銷,卻遭省級幹部索賄五十萬人民幣,及完全不熟悉農業的立委、甚至黑幫人士,卻開起貿易公司,拿著大陸訂單向他要求供貨等等怪象。

「ECFA農產讓利只是做表面打關係,我們不需要政治訂單,」黃澄清說,「透過雙邊對等的貿易協定,讓商業機制透明化,回歸正常,還利於民,才真正對農民有益。」

黃澄清認為,台灣不是每種水果都能做出口,只有芒果、火龍果、葡萄柚、釋迦、鳳梨五種水果,長期能有機會在大陸賣出特色。玉井農會現在就只專做芒果出口。

紡織業、機械業 叢林法則 強者恆強、弱者退場

ECFA早收清單,在紡織、機械及零組件兩大產業上,兩岸雙向開放降稅。三年下來,在產業整體的「利多」背後,其實是強者恆強、弱者退場的叢林法則。

以高達七成外銷,首要市場在中國大陸的紡織業為例,根據紡拓會最新研究分析,ECFA早收生效至今,台灣對陸出口,以中游大廠挾技術相對領先的混棉材質織品、合成纖維等製品成長最高,三年共成長三五%。

但反觀中下游的成衣和製襪等產業,由於中國製的廉價產品大量輸入,如今已佔台灣進口市佔率逾五成,嚴重衝擊台灣小廠的生存空間。

台灣紡織業的外移潮,並未因ECFA簽訂而有起色,甚至三年下來,出現紡織業整體產值(衰退四百億台幣)、員工人數(減少五千人)、員工人均產值(衰退十六萬新台幣)均較簽訂ECFA前退步。

機能性布料大廠宏遠興業,是ECFA早收清單的受益者之一,但總經理葉清來仍為紡織業叫屈。「讓利是假的,政府不該誤導業者,事實上大陸和世界各國都一樣,只會替自己廠商著想,ECFA簽了,只是(競爭)更嚴酷,」葉清來認為,還留在台灣的業者,唯有「自立自強」,積極發展自有品牌、開發機能產品,才能避免被淘汰。

在機械與零組件產業中,台灣公認最有競爭優勢的工具機業,如今也面臨重重挑戰。在大陸將工具機列為「敏感產業」(重點產業),積極研發投產下,去年台灣工具機產業,對陸出口值竟衰退高達二三%,高於工具機全體出口衰退值一八%。

國際經貿環境瞬息萬變,兩岸的產業,更逐漸從互補走向競爭。從統計數字,到業界的真實現況,ECFA早收清單三年總檢驗,反映出的真相是,非但沒有絕對「利大於弊」的自由貿易協定,更不可能有「片面讓利」的天方夜譚。

但反過來說,當《天下》記者問及各行各業經營者,是否反對ECFA及後續談判時,絕大多數的業者都認同要勇敢走出去:「自由化是國際趨勢,FTA要簽,但要更有整體策略與配套。」

迎戰貨貿 等待讓利 不如養好競爭力

ECFA早收清單,僅佔兩岸全體貿易額不到一○%,目前涉及七千項以上個別商品的貨貿協議,才是重頭戲。更將決定兩岸貿易,未來數十年的新面貌。

面對來勢洶洶的東協、韓國等國競爭,政府、企業都有「現在不簽、明天就被邊緣化」的憂慮。但ECFA早收檢驗中,卻在在暴露出談判前針對個別產業,做好完整發展規劃、並研擬對個別產業、中小企業衝擊的配套措施,有多麼重要。

台灣企業多年爭戰國際,並不懼怕競爭。但在ECFA、和未來的TPP、RCEP等區域FTA協定中,代表國內產業,對外爭取優勢條件的政府,卻絕對應該做得更好。

讓利不如競爭力。與其用亮麗口號包裝,草率簽署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FTA,不如投入更多資源和心力,詳加分析利弊,並凝聚產業共識。

FTA不該有時間表,卻要有明確的方向、步驟,和補救措施。審慎研擬、後發先至的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更好。


美智庫悲慘指數:香港不如中國大陸和台灣

BBC 中文網 更新時間 2014年5月1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8:03

香港由於高利率,「悲慘指數」 高於中國大陸和台灣。

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日前公布2013「悲慘指數」。

這一悲慘指數排行榜上,世界上最「悲慘」的國家是委內瑞拉,香港的悲慘指數則高於中國大陸和台灣。

卡托研究所的這一調查包括了全球90個國家。

悲慘指數(misery index)的計算是將通脹率、借貸利率和失業率相加,再減去同期人均GDP增長率而得出的。

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由於通脹率高企而在悲慘指數榜上排名第一,悲慘指數為79.4。該國的通貨膨脹率據信超過200%,成為最悲慘國家。

亞洲「最悲慘」的國家是印度。主要原因是高利率。

印度在這個悲慘指數排行榜上位居21,悲慘指數25.6。

香港的悲慘指數為10.1,排行76,造成「悲慘」的主要因素也是高利率。

中國大陸排在第82,悲慘指數7.9;台灣排在第88,悲慘指數為6.13。

日本排在榜的第90位,也就是90個國家中最不悲慘的國家。

按照卡托研究所的悲慘指數,世界上「最悲慘」的10個國家是委內瑞拉、伊朗、塞爾維亞、牙買加、埃及、西班牙、南非、巴西和希臘。

編譯/責編:李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