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聲援香港受阻!陳為廷被遣返 19:15抵台

自由時報 2014-06-29  18:02

〔記 者蘇芳禾/台北報導〕太陽花運動領袖陳為廷今天搭乘下午1時飛機前往香港聲援七一遊行,卻傳出一下機就被海關帶走情形。另名學運領袖林飛帆稍早於臉書上表 示,目前他已和陳為廷連繫上,確定陳已被「遣返」並搭乘下午5時45分的班機,雖然陳被「押著去」登機,但所幸人平安。

陳為廷今天搭乘下午1時飛機前往香港,下午3時40分抵達,但林飛帆於4時許在臉書上表示,陳一下飛機後,即被海關人員帶走,下落不明。消息傳出後,引起台灣民眾擔心。

林飛帆下午5時27分再度於臉書發文,指陳為廷確定將被遣回台灣,並將搭乘下午5時45分的班機,預計於晚間7時15分抵達桃園機場,待他抵達台灣後,島國前進與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成員將會在機場接機,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


【只准國共官商黑箱,不許港台公民串聯】

島國前進 Taiwan March 臉書頁 2014-6-29

──針對「島國前進成員陳為廷赴港遭遣返」一事聲明

繼 上週二(6/24),陳為廷、林飛帆、黃國昌三名島國前進成員申請港簽遭拒後,今日,陳為廷仍照原計畫赴港,但卻在香港機場遭當場遣返。島國前進對此表達 嚴正抗議立場,抗議中共、香港政府阻撓港澳台公民團體交流;同時,也表示將持續堅決支持港人落實普選、爭取民主的抗爭訴求。

島國前進此次赴港,原本預計參與華人民主書院在港舉辦的「台港社運交流」活動,與香港社運團體分享太陽花學運經驗;同時參與七一大遊行,聲援港人爭取民主、抵抗暴政的行動。並回訪太陽花學運期間,曾來台聲援的香港社運團體。

但, 上週二(6/24),原擬赴港的陳為廷上網申請香港簽證時,卻發現申請被拒;原訂留守台灣的林飛帆、黃國昌試著申請,也同樣被拒。反覆確認相關規定,發現 三人並無相關違規紀錄。經媒體詢問,香港入境事務處並未說明理由,僅表示「不評論個案」。我們認為,這顯然是北京、香港政府對異議人士的政治打壓。

當天,我們就已明確預告,陳為廷仍將如期赴港,呼籲中共、香港政府勿再打壓台港兩地公民社會串連。不料,今天(6/29)下午15:20,陳為廷抵港時,仍遭強制遣返。

針對此事,我們重申幾點聲明如下:

一、抗議中共、港府聯手打壓台港公民社會

台灣異議人士被拒入境香港,已經不是第一次。最近一次紀錄,是今年五月底,台灣學者曾建元赴港參與「六四」研討會時被拒入境。原因是中共中央因「不明理由」,撤銷其台胞證。這次以同樣手段對付陳為廷,顯然是中共、香港政府的進一步擴大打壓,毫無悔意。

我們對此表示嚴正抗議。

二、持續聲援香港爭取民主

這樣的政治打壓,並非獨立事件。

過 去一個月,中共先後打壓港台人民自主自決,對香港,中共搶在全港公投之前,對港發表「白皮書」,嚴重削弱香港自治權,還將派北京官員赴港「指導」政治發 展;對台灣,中共則透過國台辦發表「台灣前途應由全中國人民決定」的挑釁聲明,並派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台進行黑箱政治協商,同時督軍「服貿協議」的審查議 程。

如此明目張膽的打壓行動,顯然是中共對近來港台大規模公民運動的反撲。今日台灣社運團體赴港遭拒,則是中共這波反撲的延續。這更反映了中共對港台同爭民主的畏懼。

但中共愈打壓,我們愈要堅定地持續聲援香港爭取普選、落實民主的行動。盼能與港人同在風雨中緊捍自由。

三、仍將赴港,要求北京/港府勿再打壓其他公民團體

對照中共特使張志軍,前腳才剛自台灣離開,他先前更在318運動期間,表示願意與抗議學生交流,如今台灣公民團體卻連赴港都被強制遣返,我們感到極端諷刺、更凸顯中共的偽善。

我們警告中共、港府勿再打壓阻撓包括我們在內的台灣公民團體赴港交流。並要求中共、香港政府出面說明,究竟以何理由遣返陳為廷等運動者?

與 此同時,我們也要向曾表示將「將持續關注本案後續情形,並請我駐香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適時予以協助」的台灣陸委會表達嚴正抗議。過去幾年,馬政府與中國 在政治、經濟上加速整合,放任中共高官四處遊台、統戰,卻無法捍衛台灣人民赴中、赴港的自由,顯然是嚴重不對等的失職。


陳為廷 臉書發言 2014-6-30

拒予入境通知書。

香港入境處的辦公室,是一個全部漆白、只有簡單辦公電腦的極簡空間;四、五名職員,清一色英俊挺拔、標緻亮麗,那種,港片裡菁英公務員的樣貌。至於主責我這個案子的大姊姊,見到她第一眼,我就被電到了。

入關被阻,他們禮貌地請我進入房內,「確認一下相關資訊」。

獨自坐在房裡的椅子上,看他們低聲暗語,拿著我的證件來回確認走動,而我手裡只有全無訊號、與外界全然阻斷的手機。那一刻,才終於有點不安起來。不知道外頭的夥伴現在如何?若要遣返,會被留置多久?這個時候,是不是應該更強硬地抗議,要求台北駐港辦事處、或至少律師前來?

還沒拿定主意,大姊姊已經備好文件。

「你這次來香港待幾天?」

「四天。」

「來做什麼?」

「去七一遊行。」

「喔,就是去遊行。」她看著電腦,皺起眉頭。聽起來好像「去遊行」也沒什麼大不了,她有空每個禮拜也會去個幾次的樣子。「但,就我們的資料,你的台胞證已經失效了。」

「為什麼?照上面日期,至少到2018年。」

「正常來說是這樣,但按資料,上面已經註銷了你的證件。」

「『上面』是誰?」

「我們並不清楚。」

語畢。她請我稍候。

接著走進幾個那種綠色制服的警察,我心頭一驚,覺得苗頭不對。結果是搜身、兼把我包袱裡的所有東西掏出來搜了一遍。警察如臨大敵,像對個運毒嫌犯、或某種恐怖份子似地,仔細搜索我包包裡的每一個夾層。

直到他們發現掏出來的盡是些衣服、內褲、電腦、和懶熊系列的鑰匙圈。才放鬆起來。

搜身完,大姊姊拿來包括這份「拒予入境通知書」在內的幾份文件。告訴我,他們得將我遣返,「這是政治因素,我們也沒有辦法的」。

然後,就在約十名入境處職員的護送下,將我送上了最快一班回桃園的飛機。

離開的路上,我問她說:

「這裡有沒有吸菸區?」我想,多少在這多留一下。要不然,我來香港這趟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下飛機的時候敢去廁所上的大號。

「你還那麼年輕,抽什麼菸。」大姊姊就笑了。「沒有辦法,可能沒有安排你抽菸的時間了。」

登機口,他們目送著我走上飛機。

旁邊排隊上機的國人認出我來,抱著狐疑的眼神。

--

出發前,就有不少朋友提醒,如果硬要闖關,恐怕得想個「非去不可」的理由。否則,可能會被批是「作秀」。

但我想了幾天,後來覺得,其實,哪有什麼特別的理由。

想去香港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看看朋友、看看公投、看看七一。這裡每一項,都對我們有著無比的魅力。都是每一個「非去不可」。

我深刻記得,去年七月,是我首次出國,也是第一次參與香港的七一大遊行。

我很想念七一前夜,和香港學聯的朋友,邊趕置著隔天「街站」的道具,邊在樓梯間邊抽菸,邊聊他們這幾年的重啟的運動浪潮,談他們在校園組織的艱難、談他們怎樣和碼頭工人一起罷工;

我也印象深刻,和學民思潮那些平均年齡我們小三到四歲的中學生,走訪前年他們政總廣場,從上空俯瞰, 黃之鋒從那個街口、比到這個街口,說:「那時候,這裡滿滿都是人。」的時候,他那個屬於這座港城的,充滿盼望、與堅毅的眼神。

尤其、尤其是那個大雨中的七一。走在幾十萬人中,感知在台灣許久未見的憤怒、與湧動。

後來,這一年裡,這些香港朋友們也相繼來台。

那時,他們已經摩拳擦掌,在為下一輪的戰事,做足準備。

後 來在看著 Willis Ho與村民一起衝擊立法會,與夥伴們一起因案而在街上接連被捕的時候,我總是想起幾個月前,和她一起站在大埔小君姊家前的稻田旁邊,談這塊「農業特定區」 是如何抗爭而保留下來、談起(那時候還在的)張藥房的處境,她問起這整塊開發的面積、和戶數,發現東北新界的開發面積是大埔的四倍,戶數則差異更大、居民 歧見更深,她嘆了一口氣說:「好難。」的時候,那種疲憊的樣子。

看到這陣子佔中普選公投終於啟動。就想起那天晚上飯吃到一半,在清大宵夜街上的日本料理店對面的矮椅上, 陳樹暉細數著他們這次回去,還得加緊腳步,趕先完成所有香港大學生共同凝聚共識的「學界公投」。而我還在深深訝於那個程序的繁複、與龐大。

為什麼非得這時候去香港?

其實,不外乎想在這個運動最高漲、也最艱難的時候,去那個現場,看看這些朋友們的臉龐。去親眼看看佔中公投的票口、看看東北新界這個地方。想看看他們,從那時,到現在,究竟又走了多遠。

與其說「與港交流」,不如說,在與中共、與更激烈的地產霸權第一線鬥爭的經驗上,我們更希望去「向港學習」。

有些人會建議,也許過了七一,再赴港的機會也許較大。

但我心有不甘。

總是覺得說,如果這壓根不是件錯事,憑什麼我得屈就那條紅線,剝奪我見見這些朋友的自由?

--

返台出關的那一刻,面對大陣仗攝影機,突然覺得說,「幹,當拎北張志軍喔」。就戲謔地揮了揮手。

開完記者會,走下樓的時候,我模仿張志軍那假掰的口氣說:「各種聲音,我都聽到了」,後來想想不對,改口說:「這次去香港,各種聲音,我都沒聽到」。林飛帆他們就笑死了、我也笑得很爽。

但其實,還蠻不好笑的。

不過才短短一天前,張志軍就從這個關口離開。

不只是我們,這幾天,不少預計前往香港的公民團體成員,也遭到阻擋。

馬政府講了各種「對等」、各種「自信交流」。但老實說,只准中共高官來台統戰,卻無力保障自己的國人赴港、赴中,除了「表達遺憾」,連一點異議都不敢有。有這種陸委會,我們還需要敵人嗎?

這不僅戳破了國共的「兩岸和平」謊言,更十足反映了馬政府的無力怯懦。

--

被送上遣返班機的那一刻,香港就下起雨來。

在這普選方案公投的最後一夜,港人仍在雨中踴躍上街投票。返抵國門,得知開票結果,共計有八十萬港人上街投票。其中最高票的「真普選聯盟」方案,獲得33萬票的支持,次之的「學界方案」,也僅輸三萬。

至此,公投伊始,人們對突然衝高的票數,是否由中國網軍動員擾亂系統所致的疑慮,一掃而空。

這八十萬票,確是港人扎扎實實、不可動搖的民主實踐。

我這才想起前一晚和黃之鋒相約,若順利進得去,就約在港大,一起看開票。

如今失約,還是蠻失落的。

但想起開票口此時各方的狂喜、燥熱、挫敗但更篤定的再戰也好,各種持續向前的浪潮。就寬心一點。

出關的時候,有記者問:「擔不擔心,就此進不去香港和中國?」

我頓了一下,心裡也是有在想說:「幹,我下學期就要去念清大社會所的中國研究組,進不去的話,我是要怎麼做田野寫論文啊?」。

但再想想,又覺得,怕個屁啊。回答說:「沒在怕。因為我愈來愈覺得,再這樣下去,沒過多久,我們必定看得見這個暴政的退讓、甚或倒台」。

威逼尚存,這裡仍有綿延無盡的戰場。

無論如何,我們總是會在盡頭相見。


陳為廷遭港遣返 陸委會表遺憾 盼港府善待不同意見人士

民報 記者唐詩/台北報導 2014-06-29 20:24

島國前進發起人之一的陳為廷赴港聲援普選公投及佔中公民活動,但最後仍遭遣返,台灣陸委會晚間也發表聲明對港方作為表示遺憾。圖:中央社

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赴香港聲援佔中遭遣返,陸委會晚間表示,有關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今(29)日遭香港政府遣返一事,陸委會對於港府遣返陳為廷的決定表示遺憾,也會向港府了解遣返的原因。

陸 委會表示,依據我駐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通報,該處於下午5時15分接獲國人陳慧敏請求急難救助電話,表示陳為廷於香港通關時被移民官帶走,並擔心其安 危。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在接獲電話後,立即派人到機場了解狀況,並同時與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聯絡,關切陳為廷的人身安全。

下午5時33分,我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主動與陳惠敏聯繫時,陳惠敏已接到來自陳為廷的訊息,港府已決定以國泰CX470下午5時45分的航班遣返陳為廷。

陸委會對於港府遣返陳為廷的決定表示遺憾,也會向港府了解遣返的原因。

陸委會重申,近年臺港關係已趨改善,陸委會也多次呼籲,希望港府方面能以正面的思維及包容的態度,善待不同意見人士 ,以落實對自由、人權等人民應有權利的尊重與保障,陸委會強調,也將持續加強與港府的溝通。


陳為廷︰有這種陸委會還需敵人?

自由時報 2014-06-30  04:38

〔本報訊〕昨天前往香港聲援「七一大遊行」與普選公投的陳為廷,在一下機被海關帶走,並在稍後遭到遣返,今天凌晨,陳為廷在自己的臉書上以〈無論如何,我們總是會在盡頭相見〉為題,詳細的記述這段經歷。

陳為廷在文中批評馬政府「只准中共高官來台統戰,卻無力保障自己的國人赴港、赴中,除了『表達遺憾』,連一點異議都不敢有。有這種陸委會,我們還需要敵人嗎?」,更認為「這不僅戳破了國共的「兩岸和平」謊言,更十足反映了馬政府的無力怯懦。」

文末,陳為廷對於與朋友之約失約稍感失落,卻也對昨晚普選方案公投的結果感到寬心。對於中國的威逼阻攔,他則認為「再這樣下去,沒過多久,我們必定看得見這個暴政的退讓、甚或倒台」。


應對張志軍 魏揚對民進黨失望

自由時報 2014-06-29  15:04

〔中央社〕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先前來台,引發民眾抗議。學運團體成員魏揚今天說,對民進黨的表現「我蠻失望,但不意外」。

張志軍日前來台,座車在高雄市遭嗆聲民眾潑白漆,高雄市長陳菊說,這並非台灣人的待客之客。

警察維安手法引爭議,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則認為,維安要適度,不干預及過度傷害民眾人身、言論自由。

之前身綁鐵鍊要阻止張志軍赴烏來參訪的魏揚今天出席台灣教授協會的座談會,被問到,張志軍來台,民進黨表現,魏揚說,「我蠻失望但不意外」。

他說,民進黨對中國沒有明確表態,還這麼模糊,之前也傳出要討論凍結台獨黨綱;之前一開始反服貿時,就感受到民進黨態度非常曖昧,民進黨這幾年個別政治人物與中國經貿關係密切,318學運後才不得不有些表態;傾中有時候可能對很多政治人物是有共同利益的。

魏 揚說,民進黨及其政治人物,不要每次都擺出很親近社運的姿態,如果真有誠意,要明確表達對中國的態度是什麼?與中國利益關係是什麼?才能獲得信任,不然只 是打模糊戰,像示範區議題,在318學運提出服貿、貨貿、示範區等爭議前,其實民進黨縣市首長積極爭取示範區,像陳菊就該說清楚對示範區態度。

魏揚的母親、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楊翠也出席座談會,她說,不意外並能夠理解體諒民進黨做為少數政黨,在立院這種虛假的代議政治,無論怎樣投票、協商,數人頭就數不贏人家,無論如何,最後都只能霸佔主席台。

但楊翠也說,若真要表達意見,會有很多策略,今天之所以需要這多公民學生站出來,這表示說「他們在這件事情上沒有足夠的用力」。

日前現身高雄抗議現場的學生顏銘緯則說,與其期待民進黨或政治人物做什麼,不如期待自己在任何場域上,做更多努力。


香港泛民發動遊行 追求真普選

【中央社╱香港1日電】2014.07.01 11:39 am

香港泛民主派今天下午將以民間人權陣線名義舉行年度「7.1」遊行,主題是反對北京公布的香港白皮書以及追求「真普選」。

遊行預定下午3時開始,由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出發,遊行到金鐘政府總部。民陣期望至少能有15萬人參加,也有可能出現2003年50萬人遊行的情況。

「7.1」遊行始自2003年,當年泛民反對政府計畫為基本法第23條訂定國家安全條例,於是發起遊行,自此成為泛民的年度示威活動,表達各種訴求。

過去多年來,「7.1」遊行大致上都是和平進行,但今年「7.1」卻是危機四伏,因為學生組織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公開表示,在遊行後將會占領中環遮打道及包圍行政長官辦公室。

這些占領行動都未向警方申請,等於挑戰公權力。港府昨天已表示,將會依法處理。

最先提出類似占領行動的「占領中環」運動發起人戴耀廷等人,卻表明不會在「7.1」遊行後採取占領行動,表示與學生團體對占領時機有不同看法。

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上午在電台節目表示,他們在遊行後將會到遮打道靜坐,不主動衝擊警方,並表示這是非法集會,呼籲學生參加前要再三考慮。

另外,行政長官梁振英上午在慶祝香港主權移交的酒會上致詞時說,香港主權轉移17年來,既享有「一國」優勢,也享有「兩制」的優勢;17年來,香港經濟及社會有可觀發展,但這個局面需要大家維護。

他呼籲香港市民應避免做任何影響穩定、破壞繁榮的事。

梁振英又說,香港政制發展必須符合基本法及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相關決定。


美媒:北京畏懼陸民學香港民主

【中央社╱華盛頓30日專電】2014.06.30 11:24 pm

美國「華盛頓郵報」在香港七一遊行前夕發表社論指出,中方不依當初承諾香港普選的精神行事,並恐懼大陸民眾將學習到民主可在中國大陸實踐的經驗。

華郵(Washington Post)社論表示,過去1週香港進行值得關注的「自治」運動,北京統治者如果能接受民主進程,將更能適應變化並降低不安全感,但中方似乎再次於香港畫下傷痕來做回應。

中 方雖然反對香港民間的普選公投,並發動網路攻擊,但超過75萬港人,1/5的合法登記選民參與非正式公投。由「愛與和平占領中環行動」非暴力民間組織發起 的投票,讓港人在3項特區行政長官選舉改革方案中選擇,中方於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承諾於2017年前進行特首普選。

華郵抨擊,如今中方依條文行事,而非當初承諾的精神,打算以親北京的提名委員會決定候選人,不愛國也不愛港的人士沒資格參選,反對選舉競爭的本意。

20多年來,中方普遍尊重一國兩制,北京領導雖在內部強力打壓,但不介入香港司法獨立;香港因新聞自由與可預期的司法體制,吸引國際商務而持續繁榮,成功的上海也難以做到。

如今中方意圖調整不干預政策,發布香港白皮書,強調全面統治,還逮捕劉曉波與許志永等異議人士,都讓港人憂慮北京擴大施壓;匯豐與渣打銀行被指迫於中方壓力,抽走蘋果日報與壹週刊的廣告,台灣示威領袖入境香港也遭拒。

華郵指出,香港民眾強烈認為自治並非挑戰一國兩制中的「一國」,中國大陸幅員廣大,香港是當中制度極為不同的一部分;成功的民主絕非中國大陸的威脅,但統治者可更恐懼大陸人民將學習到民主可在中國大陸實踐,更大於扼殺香港自由命脈的隱憂。

華郵建議,美國應清楚表明,促進香港實際的民主,選民在特首提名與選舉中能做真正的選擇,就是代表支持中國大陸,偷工減料的選舉將損及中國大陸長遠的未來。


洛時:陸客見證兩岸關係改善

【中央社╱洛杉磯30日專電】2014.07.01 10:30 am

「洛杉磯時報」今天報導指出,陸客的不斷湧入,顯見兩岸關係繼續改善,但也反映出兩岸之間仍存在極大的代溝。

洛時今天一篇以「在台灣,陸客的湧入見證了與中國關係的改善」為標題的報導,指出從2008年台灣開放第1批陸客來台之後,已經有數百萬陸客先後前往台灣觀光,去年就將近300萬陸客遊台,幾乎占台灣外籍旅客的1/3。

報 導中提到,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台北101,聽到河南與浙江方言的比率,比聽到台語的機會還多。去年陸客來台帶來的收益約有53億美元,對台灣的經濟有 很大的助益,台灣官員也希望台灣人好客的天性,能夠對中國普遍較粗糙的習慣有所影響,而台灣民主的空氣更能讓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觀光局也對洛時說,陸客在台灣可以看電視上立法委員在吵架,或是把電視關掉,也可以感受到台灣人的好客,台灣允許不同的政黨與宗教存在。

去年中國大陸官方發布旅遊禮儀指南,告誡陸客不要在公共場合擤鼻涕或是在廁所馬桶上留下印記,並稱談話音量過大或是吐口水等行為,是不文明的舉動,同時也會損害國家的形象。

報導中指出,陸客討價還價的作法,也引起反感。1名在日月潭的小店老闆就對洛時說,陸客不斷殺價讓她感到沮喪,但她還是得與陸客談價,因為陸客近年來已經成為主要的客戶。

報導中也強調,陸客不斷湧向台灣,也顯示出兩岸關係的逐漸改善,但也反映出兩岸之間仍有極大的代溝;儘管中國經濟成長快速,但台灣的人均收入仍是中國的4倍以上。

台北101大樓旁常有法輪功學員抗議,不過陸客並不太關心,1名陸客說,她到台北只是為了購物與美食,台北很乾淨,人民很有水準。


張志軍:要走進台灣「隱性」社會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言喬/北京報導】2014.07.01 04:33 am

中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返京後,昨天接受陸媒訪問表示,他來台的四天三夜感受到,台灣在媒體報導熱鬧喧囂的顯性社會之下,還有一個日常的、真實的、具體的隱性社會。這一隱形社會才是支撐台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

張志軍昨天接受人民日報、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暢談此次赴台參訪的成果和體會。他說,了解台灣,必須走進這一社會,並準確把握其脈動。這也是做好對台工作的重要切入點。

張志軍表示:「我是帶著真心和誠意去台灣,用心去接觸、去傾聽、去溝通的。在與台灣各界鄉親的直接接觸交流中,我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好客和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熱切期盼,這是我此次台灣行最明顯的感受,也使我們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景更加充滿信心。」

他說,這次盡可能廣泛接觸台灣村里長、中小企業、農漁會、大學生、宗教界、泰雅鄉親、大陸配偶、統派人士、專家學者等各界基層民眾,實地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想法,當面聽取他們對發展兩岸關係的看法和建議。

他深切感受到大多數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支持和肯定,面對一些抗議和不理智的行為,他說,少數人有不同的聲音,甚至出現過激行為。「有許多台灣朋友告訴我們,絕大多數台灣同胞都是純樸善良的,這些個別人的行為不能代表大多數台灣民眾,更不代表台灣的主流民意。」

張志軍提到政治分歧的問題表示,大陸願意在一個中國框架內,與台灣方面平等協商,共同探索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大陸的態度是積極和開放的。雙方在探討解決這些分歧的同時,應努力避免這些分歧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帶來干擾。

在涉及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大陸的立場是一貫的,態度是鮮明的。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不能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加媒:台與北韓 同列不受歡迎對象

自由時報 – 2014年7月1日 上午6:10

〔自由時報記者曹伯晏/台北報導〕加拿大媒體「CBC新聞」於加國時間六月二十九日報導稱,加國政府命其官員刻意冷落一組被選出的國家,並要求加國各地使團,不要邀請這些國家參與加國國慶;該媒體聲稱已取得此名單二○一三年的版本,且該名單包含台灣、北韓等國。

外交部昨晚強調,「不受歡迎對象」的說法,應是媒體自行冠上,外交部對此報導感到遺憾。

「CBC 新聞」指出,台灣與蘇丹、北韓、伊朗、敘利亞等國,共列加國每年皆會選出的「不受歡迎對象(Persona non grata)」名單。我國之所以在名單上,是因台灣不受加國承認。蘇丹入選則是因為該國部分政治人物,受到國際刑事法庭通緝,其他國家則多半是因為政府並 非由民選產生。


Canada Day 2014: What pariah states made Ottawa's 'do not invite' list
North Korea, Fiji, Belarus, Iran, Syria, Madagascar and Guinea-Bissau all make list

The Canadian Press Posted: Jun 29, 2014 11:49 PM ET Last Updated: Jun 30, 2014 1:50 AM ET

http://www.cbc.ca/news/canada/canada-day-2014-what-pariah-states-made-ottawa-s-do-not-invite-list-1.2691588


島國前進 Taiwan March 臉書頁 2014-7-1

島 國前進參加2014/06/30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行的「港澳台社會運動發展會議」,來自台灣的團體:勞陣、農陣、哲五台中場等十多人,與澳門良心及香港的 青年朋友一同討論了蠻多有意思的議題,並交換彼此目前所關注的議題與彼此間的疑問。大家共同關切和遭遇的「事件」差不多:綑綁狹義發展概念的土地議題、關 鍵時刻原形畢露的狹義政治操作和制裁、治安的緊縮……。但本質上和策略上,因著不同的脈絡有不同的模式和困境。不過,大家都在意也彼此好奇的是:談自治、 與中國的關係、還有組織間的關係、農業的發展等。

聽香港及澳門的青年有條不紊地陳述問題、見解和方略,甚是成熟、具備視野和勇氣,有承擔。

〔318與青年〕

不少朋友詢問有關:318的運動到底是反中還是反資。首先應該要解構的是「問題自身」,反中、反資並不是一個悖反或擇一的命題。反中資!既反中也反資。我們反對中國政商權貴集團和台灣政商權貴集團,共同危害損及中國與台灣兩地的勞動階級利益。破在這,立在哪兒呢?

以 中小企業資本為經濟規模主體設想(要和中小企業體密切討論做很多功課),活潑勞動、提高餘裕的均富,以對抗新自由主義的進襲。台灣社會不要什麼,要什麼, 沒有那麼不容易明白。當然步驟和過程難,要花費的精神氣力多又高,然而可是一定要,要找出活路。要和願意的人,一起走看看。

此外,香港青 年對於台灣青年的左統左獨甚感興趣,但這依然不是一個可以簡單回應的「問題」。先簡單地說,也沒有全盤佔據話語詮釋的問題。左派不是「共產黨」就可以全盤 壟斷的;獨派也不是排外那款的民族主義可以獨占。只要這之中顯露出歧視的意念,那就已失去了其可能具備創造的蘊能。台灣的獨立運動有其脈絡和歷史情境,當 代年輕人的理解與思想,是在重新創造「獨立」的實質意涵。

只是這絕對無法作為澳門或香港的範本,因為脈絡實在相去太遠。不過無論如何,共同體還是要建立在差異上。唯有在差異之中、彼此差異,共同體才有可能。

〔土地正義:新界東北發展〕

昨 天臨危授命要主持土地正義的場次,香港朋友談新界東北發展的抗爭行動。這是第一次當面聽東北的土地爭議。有一點點搞懂,也有很多不同。香港沒有農村,也沒 有任何農業政策,但香港朋友嘗試在這個地方尋求食物正義,提供可以對環境友善也善盡義務的自給自足好食物。住所附近街角就有一個小空間,是香港小農的販賣 點。香港開始有愈來愈多的人投入農業,他們是「都市農夫」。

發言者之一的凱迪提到一點是「離地」的反省:泛民主派的空談,甚者是藉由這個 議題去呼應鼓動香港社會帶有族群歧視意味的清潔(清洗)動作。我覺得這是個蠻有意思的比喻,很有畫面。不過我當時想起一個畫面是:要不然我們要一直貼地匍 匐前進嗎?不意外的,台灣的也有一堆離地者吧。

今天是七一,香港人民將在傍晚走上街頭,島國前進也會和香港人民一同在街上,聲援香港,互援互撐!香港加油!

(陳惠敏/島國前進)

【香 港網路大典:「離地」是近年流行的一個潮語,通常用作為形容詞,形容某些人的想法甚至行為脫離普羅大眾,不食民間煙火,不知民間疾苦。他們雙腳離地,活於 天際,高高在上。離地一詞應該源於2012至2013年度財政預算案中,香港財政司曾俊華自稱中產的事件。及後香港本土派教父陳雲,攻擊有曾俊華同樣生活 態度的階層,為「離地中產」。及後「離地」一詞開始漸漸應用在其他對象方面。「離地階層」應和「草根階層」相對。】


聲援七一! 王丹嗆:我是人,我反共

自由時報 2014-07-01  10:17

〔本報訊〕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今屆滿17週年,由民間團體發起的七一遊行下午登場,數10萬港人將走上街頭、爭取特首真普選。中國民運人士王丹也在臉書上聲援,並大嗆常抹黑他的中共:「我是人,我反共。」

王丹評論中共,它自封是戰無不勝的黨,從武裝割據到奪取政權,從歷年政治運動,一直到「六四」和現在對異議人士的鎮壓,全部的勝利都是血寫的。

王 丹說,這個黨,因為很清楚將要被歷史清算,現在一邊大批成員轉移巨款和家庭成員到國外,另一邊變本加厲地維護專制,試圖拖延撈取人民財富的時間。這個政 黨,在中國國內大家對它敢怒不敢言,在中國以外到處被人唾棄,它還心虛而嘴硬地自我欺騙。這個黨,瘋狂追逐權力和財富,現在窮得只剩下了錢,變成了沒有靈 魂的怪獸。

王丹說,選擇跟這樣的政黨對抗,也許不夠明智,也許自不量力。但是這些都無法掩蓋一個事實,那就是:「選擇對抗這樣的政黨,我 們就是讓自己站在了歷史正確的一邊。我們沒有同流合污,我們沒有奴隸一般忍受侮辱還洋洋自得。這樣的對抗,彰顯了做人的基本價值:誠實,良知,勇氣,自 尊。」


台灣社團不缺席 赴港聲援

自由時報 2014-07-01

〔特派記者梁念遠、陳慧萍/香港報導〕香港今天七一大遊行,台灣社運團體不缺席!台灣勞工陣線、農村陣線、島國前進等台灣公民團體,受邀前往香港參加台港社運發展研討會,今天也將在遊行地點設立「台灣街站」,為爭取民主的香港市民加油打氣。

華人民主書院昨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辦「2014港澳台社運發展研討會」,邀請勞陣、農陣等多個台灣社運團體及香港專上學聯、學民思潮等香港社團座談,「佔領中環」發起人戴耀廷也受邀演講。

勞陣秘書長孫友聯會後表示,勞陣長期跟香港的工會組織一直有聯繫和合作,彼此支援及聲援,勞陣所有夥伴都有來港參與今天的七一大遊行,一方面看香港民主的最新發展狀況,另一方面給香港的朋友一些支持,要跟香港的市民站在一起,替香港的民主發展盡一點心力。

孫友聯表示,台灣與香港的民主運動有很多共同點,比如大家都有共同的策略,對新媒體的運用,用非暴力的不服從運動對抗獨裁及鴨霸的政府。但畢竟兩地還是存有不同之處,香港必須直接面對中國的政權,這方面香港比台灣辛苦多了。

他並認為,最值得欣慰的是,兩地的青年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地方,台灣的年輕人沒有放棄台灣,香港的年輕人也沒有放棄香港。


港學生團體今遊行後「佔中」 包圍特首辦

自由時報 2014-07-01

〔特 派記者陳慧萍、梁念遠/香港報導〕等不及「佔中三子」正式發動「佔領中環」,香港兩大學生團體「學聯」及「學民思潮」昨宣布,今天七一遊行後將發起「公民 抗命後續行動」,兵分兩路佔領中環遮打道及位於金鐘的特首辦公室,明天上午九點齊聚特首辦 「接CY返工」(等梁振英上班)!他們呼籲香港市民與學生攜手,以公民抗命迫使政府落實公民提名特首。

兩大團體 發起公民抗命

學 民思潮和學聯昨發起「佔中公投後續升級行動」,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指出,佔中公投三個政改方案均包含特首「公民提名」選項,獲得七十一萬名市民支持,這 是「公民提名」的勝利;他們決定把握七一遊行的時機,透過升級行動展現民意,要求梁振英出面回應人民「公民提名」的訴求,「即使有機會負上刑責」,學生也 決意組織公民抗命。

盼促港府 落實公民提名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坦言,針對何時該發動佔中,學生與「佔中三子」(佔中行動發起人戴耀廷、朱耀明、陳健民)有路線分歧,香港政務司數日後將公布政改諮詢報告,而中國人大常委亦將在下月針對政改定調,學生認為「七一」佔中是契機,若延至八月,行動已太遲。

戴耀廷昨則表示,有跟學生溝通過,大家都認同現在不是全民抗命時機,但對此刻進行某種程度公民抗命是否有利推進改革,大家確有不同的看法。他不會號召預演佔中,但尊重學生的行動。

發 起今天七一大遊行的民間人權陣線表示,暫時未有計劃在遊行後預演佔中,但若有團體發起行動,民陣將會支援。香港工黨主席李卓人向本報表示,應給港府時間回 應公投結果,若港府拒絕回應,將凝聚更大社會能量,以「佔中」向政府施壓;如今學生「不想再等」,他會以個人立場給予協助。

針對學生團體今日遊行後的行動,港府發言人表示,尊重市民發表意見的自由和權利,但對於違法和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執法部門會嚴格依法處理。

中環是香港的政經重心,一旦被示威群眾佔領,不但經濟損失難以估計,動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政治上也有極大象徵意義。

香港警方已嚴陣以待,除在上週三進行大規模的防暴演練外,多個監獄也騰出空間,做為警方的臨時拘留中心,預計最多可容納三千多人。


爭真普選 數十萬港人今上街頭

自由時報 2014-07-01

〔特派記者梁念遠、陳慧萍、編譯陳伃軒、管淑平/綜合報導〕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今屆滿十七週年,由民間人權陣線(民陣)發起的七一大遊行,下午三點登場,數十萬香港人將以無比沉痛的心情走上街頭,爭取特首真普選,並向中國中央表達港人追求自主的決心!

今年遊行原定主題是「爭取公民直接提名」,在中國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後,又加入了「捍衛港人自主、無懼中央威嚇」等訴求。民陣召集人楊政賢估計,受白皮書刺激,將有更多人參加今天的遊行,他希望參加人數超過二○○三年的五十萬。

由於剛結束的佔中公投有近八十萬人參與,今天遊行人數料可超過五十萬,將是香港近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預料將是近十年規模最大遊行

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昨表示,近日的許多事件,都讓很多人感到憤怒,他呼籲參與公投的人都出來遊行,向政府展示港人爭取真普選的決心。

戴耀廷昨並和另兩位佔中發起人朱耀明及陳健民召開記者會,說明公投最後結果。扣除重複投票部分,共有七十九萬二八○八位市民投票,三個方案共獲得七十一萬五千多票支持,佔總投票人數的九十一%。

戴耀廷說,這項投票結果已有一個很強烈的訊息告訴特區政府及北京政府,市民要的不是一個「袋住先(意即暫時接受)」的方案,一定要一個國際標準的方案,民意已十分清晰表達,希望特區政府不要裝聽不見、看不到,正面回應這些訴求,否則要承擔政治後果。

戴耀廷表示,所謂政治後果,就是落實佔中行動,即使只有投票十%的人出來抗命,也有七萬多人,屆時政府必須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戴耀廷表示,先前大家已透過投票發聲,他呼籲市民今天再透過腳步與汗水來爭取普選的決心,讓世界看見香港人不能壓碎的尊嚴和爭取民主的決心。

泛民主派十多位立法會議員昨也召開記者會呼籲市民今日參與遊行,爭取真正普選。

中國港澳辦:公投非法及無效

中 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昨則回應,指這場公投不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決定,並稱在香港特區進行任何形式所謂「公投」均無憲制性法律依據,是「非法及無 效」、「破壞法治」,港澳辦強調北京「依法」落實二○一七年香港普選,行政長官「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此立場堅定不移,「偏離基本法另搞一套,只會阻 礙普選」。

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和香港親中媒體「文匯報」昨則持續「文攻」,打壓港人爭取民主的行動,重申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具「全面管治權」,並高分貝表示七一遊行不符合香港利益,並要港人「向『佔中』說不!」


香港公民黨主席余若薇:逾79萬人民意 不容港府忽視

自由時報 2014-07-01

特派記者陳慧萍/香港專訪

香 港人民踴躍參與「六二二公投」,展現爭取特首真普選決心,香港公民黨創黨黨魁、現任黨主席余若薇昨受訪表示,這次公投受到駭客及一國兩制白皮書的「黑白雙 煞」夾擊,仍吸引超過七十九萬人民投票,當中更有逾八成民意主張特首普選方式必須符合國際標準,「這是非常清楚的訊號」,不容港府忽視。她並說,「六二二 公投」投票結果中,除了三個普選方案,選擇「棄權」比率很低,這是很強的訊號,已對港府造成很大的壓力。

駭客加白皮書 「黑白雙煞」夾擊公投

余若薇在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時,以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身分堅決反對香港居留權問題由中國人大釋法,主張應在香港法律制度內解決,從政後長期關注國安立法問題,捍衛香港法治不遺餘力,素有「民主女神」稱號,是二○一七年特首選舉的熱門人選。

整個過程「像在打世界第三次大戰」

余 若薇形容,六二二公投過程「像是在打世界第三次大戰」,因為電子投票系統頻遭駭客攻擊,只要系統恢復運作,港人就會「奔走相告」、抓緊時間投票,「飯送到 嘴裡也不吃了」;其次是很少人願意出借場地設置實體票站,「不是在山上就是要爬樓梯」,政府辦的選舉有五百多個票站,這次公投只有十幾個,困難度可想而 知。

針對北京提出「一國兩制白皮書」,余若薇表示,白皮書將香港司法人員與政府官員同列為「治港者」,規定要「愛國愛港」,嚴重破壞香港 司法獨立,造成司法界大反彈,上週史無前例有一千八百人站出來遊行;「一國兩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讓香港維持法治,若白皮書真的實行,「香港就完蛋了」。

余若薇說,九七香港回歸時,所有人都記得「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這十七個字,但十七年過去了,北京卻公布白皮書,宣稱對香港有完全統治權,已推翻了當初的承諾。

余 若薇表示,過去有人認為北京維持香港「一國兩制」,是給台灣示範,如今越來越少人這樣說了,香港人也知道台灣人不信這一套;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華說,「背 靠」內地,現任特首梁振英說「中港融合」,但反而讓越來越多市民主張「港人優先」,因為香港太小了,怎麼可能和內地融合?光是陸客自由行,就已經讓越來越 多港人想要移民台灣。


港人不信任北京 創九七後新高

自由時報 2014-07-01

〔編 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中國公布香港一國兩制白皮書,刺激港人自主意識升高,也使得爭取真普選的佔領中環運動升溫,在香港七一大遊行前夕,六月三十日公布的 兩份民調顯示,港人對於身為中國國民身分感到自豪的比率持續在低點徘徊,對北京的香港政策負面評價比率則創新高,另外,對北京政府不信任感則升至回歸後新 高。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最新民調顯示,六十二%的港人不以成為中國國民身分而感到自豪,這個比率維持在一九九八年以來的低點;感到自豪 的比率佔三十三%。對於北京政府的香港政策評價,給予負評的比率升至三十三%,是這項調查自一九九九年開始以來的最高,三十一%的人持正面評價。

港大這份調查並顯示,年紀越輕者,對中國國民身分自豪的比率越低,對北京政策評價也越負面。十八到廿九歲、卅到四十九歲這兩個族群,均有高達七十二%不以身為中國人自豪;廿九歲以下的年輕人五十二%負面評價北京的香港政策。

另外一份由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所做民調顯示,四十三.六%的港人不信任北京政府,不但較五月份顯著增加五.二個百分點,而且創回歸以來新高;表示信任者佔二十三.六%,三十一.二%的人回答「普通」。


「港版張慶忠」犯眾怒 泛民議員籲港人站出來

自由時報 2014-07-01

〔特 派記者陳慧萍/香港報導〕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三十秒審查服貿協議的「半分忠」事件引爆台灣太陽花學運,香港也上演類似戲碼。立場親中挺港府的建制派立法會議 員吳亮星,上週五主持財委會時,趁泛民主派議員離開座位走向主席台抗議,突然啟動「一分鐘表決」,通過爭議極大的「新界東北發展計畫」前期撥款案;香港工 黨主席李卓人昨痛批吳亮星「吹黑哨」、「打茅波(踢假球)」,他計畫提出司法覆核。

親中建制派一分鐘突襲 通過爭議案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直指吳亮星行為野蠻,嚴重破壞立法會監督政府功能,手段惡質、無法無天,此例一開,後果堪虞,「香港人已經不需要想像基本法第廿三條有多糟糕」。他呼籲港人七一上街表達不滿。

公民黨主席余若薇說,東北開發案尚未經過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財委會卻急著通過前期撥款;吳亮星上週主持財委會時,很多議員提了議案,吳亮星都不處理,也不讓議員充分發言,付諸表決前也沒有照程序詢問議員,這是赤裸裸的權力展現,「當年英國的議會文明都沒有了」。

港府推動新界東北開發案,宣稱可讓香港人買得起房子,但有人質疑真正目的是圖利建商、把鄰近深圳的新界東北建立為豪宅林立的「內地後花園」近來引起很大爭議,示威團體數度為此佔領立法會抗議。


馬總統:表達強硬對兩岸關係沒有幫助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即時報導】2014.07.02 11:12 am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凍獨還要走很長一段路。馬英九總統對此表示,兩岸之間若要用強硬的表達方式,不一定要走向台獨,「表達強硬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沒有幫助」。

馬總統表示,他上任六年來,兩岸關係改善,國民黨很堅定的推動,四年前他和蔡英文辯論,五天後他接受CNN主播訪問,對方表示,台灣應該宣布獨立,他當場說不。

馬總統說,他當場反問,「有任何一個國家兩次宣布獨立嗎?」中華民國建國以後,一直是主權獨立國家,不必再強調。

馬總統表示,這點不解決,兩岸很難平靜,涉及到民族情緒,政府遷台迄今,我們選自己的總統、國會,處理自己的事務,完全沒必要搞台灣獨立或類似主張,「這問題不搞清楚,要發展友善關係不容易」。

【中央社/巴拿馬市1日電】

總統馬英九今天說,中華民國在1912年建國,到現在為止都是一個主權國家,獨立根本不是問題,不需要再去做任何的強調。

馬 總統29日率團展開興誼專案,參加中美洲友邦巴拿馬新任總統瓦瑞拉(Juan Carlos Varela)就職典禮;馬總統結束就職典禮相關活動在巴拿馬運河與媒體餐敘後,接受記者詢問有關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有關「凍獨」及民進黨的兩岸路線等 議題時說,兩岸間如果台灣要強硬,表達方式不一定要以走向台獨來表達強硬,因為一方面不必要,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對兩岸關係發展並沒有幫助。

他說,為什麼他上任6年來,兩岸關係能大幅改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國民黨很堅定地不推動台獨」;4年前他在跟蔡英文辯論後5天,就接受CNN主播訪問,他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人覺得台灣應宣布獨立,「馬總統,你們為什麼不宣布獨立?」

馬總統回答這位主播,「妳有沒有聽過有任何一個國家,兩次宣布獨立的?我們中華民國在1912年建國,到現在為止都是一個主權國家,獨立根本不是問題,不需要再去做任何的強調」。

總統說,這點非常重要,這點的問題不解決,兩岸關係要平靜也非常困難,尤其這不是中共當局的問題,這跟大陸的人民也會有很深的關係,「這是涉及到一些民族的情緒」。

他表示,大家都看得出來,自從政府遷台一直到近年,中華民國選自己的總統、選自己的國會、處理自己的事務,「事實上完全沒有必要再去搞一個台灣獨立或類似的主張」,在這些議題上,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要想跟大陸發展一個友善且能永續的關係,恐怕是非常不容易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