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13-10-1【12:21】
〔本報訊〕美國國會今仍未對預算案達成協議,美國政府宣布、台灣時間中午12時起「暫時關門」,包括醫療、移民、執法等部門皆暫停運作,約80萬聯邦政府僱員被迫放無薪假、暫時宣告失業,這也是美政府17年來,首度關門大吉。
美國國會參議院今以54比46票,否決由共和黨提出的緊急支出法案附帶條件,致使美國政府因為缺錢而暫時關閉。總統歐巴馬指控共和黨議員,損害經濟、造成全美民眾危機,並強調健保案還是會如期生效。
美國政府暫時停擺關門,包括醫療、移民、執法等部門,都有部份單位暫停運作,80萬聯邦公務員被迫放無薪假,美國各大國家公園、環境保護局(EPA)、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等也將立即關門。
惡鬥到最後一刻 美政府關門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3.10.01 05:53 pm
80萬公務員被迫放無薪假
共和黨主導的美國國會眾議院與民主黨掌控的參議院,30日針對「削弱歐記健保交換政府臨時開支法案通過」,做最後過招,雙方你來我往,惡鬥至30日子夜截限前,最後一刻仍相互不肯讓步,未能達成妥協,各界擔心的噩夢成真,美東時間30日午夜(台北時間1日中午12時)一過,美國聯邦政府無錢可用,17年來首次關閉,部分政府部門關門,80萬公務員被迫放無薪假。
白宮行政管理與預算局局長波威爾在30日午夜下令聯邦政府各部門「開始關門」,並呼籲國會盡速通過臨時營運預算,讓政府部門能重新運作。
在確定聯邦政府將要關門之後,歐巴馬總統30日緊急簽署一項軍餉法案,確保在政府關門期間,駐在海內外的美軍可以繼續領薪打仗。
眾院參院將法案踢來踢去
國會拉鋸戰一直到30日晚最後關頭,眾院共和黨提案要馬上成立參眾院兩院協商小組,討論懸崖勒馬。但為時已晚,一方面參院民主黨毫無興趣讓步,時間也來不及。
參院30日下午研議不到25分鐘,就以54票對46票,把眾院29 日凌晨通送來的附加「延後歐記健保一年及取消醫療器材稅」條款的臨時政府開支法案,原封不動地封殺,擲還眾院。眾院當晚還以顏色,以228票對201票通過最新對案,仍把延後歐記健保一年與政府開支法案掛鉤,一路槓到底。這個法案還要取消國會議員、國會山莊幕僚、行政部門政治任命官員、白宮幕僚、總統及副總統購買健保的聯邦補貼,要政府高官自掏腰包買歐記健保。
政治僵局使股市應聲下跌
歐巴馬力推健保改革遭共和黨主導的眾院不斷阻撓,這場政治僵局使股市應聲下跌,30日早盤道瓊指數跌0.62%,標普500跌0.46%。分析師認為,如果政府關門好幾天,將對國家經濟造成嚴重傷害。
儘管參院將眾院提案駁回,眾院共和黨籍議員無視參院民主黨籍議員和總統歐巴馬的立場,又提出新的聯邦政府緊急支出法案,並附加新動議,以修改歐巴馬健保法。
美國眾院議長貝納稍早強硬表示,不會放行歐記健保。貝納說,除非政府支出案包含民主黨對歐巴馬健保法讓步的內容,否則共和黨籍眾議員不會通過。
一名眾院共和黨高層幕僚表示,新支出案將要求,將「強制保險」規定延後1年實施。這個規定要求沒有健康保險的美國人必須加入歐巴馬改革後的健保制度。新支出案也要求總統、政府高層官員、國會議員及其幕僚加入歐巴馬健保制度。民主黨籍參議員迄今堅決反對在支出案中附加這樣的內容。
經損多少 關一天損失3億美元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3.10.01 02:55 pm
據研究機構IHS Inc.估計,美國聯邦政府部分機構因預算未過而關門大吉,一開始時,將造成的經濟損失1天至少達3億美元。
據彭博報導,雖然這僅占美國經濟產值15.7兆美元的小部分,但倘若美國政府持續停擺,並危及信心與企業與消費支出,政府打烊對每天經濟的影響恐愈演愈烈。
總部位在麻州列星頓的IHS估計,倘若政府停擺時間長達一週,IHS原本估計美國第4季成長年率2.2%,恐將折損0.2個百分點。
費城Janney Montgomery Scott LLC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師勒巴表示,如果這回政府關門時間與1995-96年一樣,都是21天,美國成長恐將折損0.9 至1.4個百分點。
勒巴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不確定性擴大,將使企業投資計劃縮手,消費者寧願儲蓄也不願支出。政府持續關門,恐將逆轉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低利對於經濟產生的正面效應。」
關門怪誰 民調:多數怪罪共和黨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3.10.01 02:55 pm
國會兩黨這次在政府開支法案對決,讓聯邦政府面臨停擺危機,一項全國性最新民調顯示,多數民眾把這次僵局怪罪給共和黨,而非歐巴馬總統。
據美國CNN與ORC國際調查公司27日至29日所做的民調顯示,4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把政府關閉問題歸咎給國會共和黨,36%認為應由總統負責,以及13%認為共和黨與歐巴馬均有責任。
這項調查結果,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和紐約時報上周進行的民調類似,該民調顯示,44%的民眾認為共和黨要為政府停擺負責,35%認為應由總統負責。
在民調中,受訪者被問及歐巴馬「是否行事像一位負責任的成年人,或像一位受到寵愛的兒童」,結果49%的受訪者認為歐巴馬是負責任的成年人,但也有47%認為他有如受到寵愛的兒童。
丁咚:美國政府關門,社會為何沒動盪?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011f0102ehuj.html )
信力建的BLOG (2013-10-04 09:13:24)
在很多中國人眼裏,一個國家政府停止運轉是不可想像的。從日常宣傳和教育中,人們得到的印象是,那必將導致社會混亂和動盪。
10月1日,全球公眾都目睹了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由於民主共和兩黨在奧巴馬醫改問題上的嚴重分裂,導致國會參眾兩院無法就新財年預算案達成一致而“關閉”。
雖然美國聯邦政府總統、國會參眾兩院議員不得因此“停工”,而且涉及國家安全的軍隊、員警和安全機構將繼續得到財政保障,但聯邦政府雇員中的三分之一約100萬人(包括國防部文職人員)將離職“待業”,這意味著其所在政府機構將陷入癱瘓,部分公立醫院和其他單位將暫停向公眾服務。
美國政治遭遇麻煩,國內媒體自然不會放過揶揄奚落乃至抨擊的大好機會。它們強調聯邦政府臨時關門將造成2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並影響到三到四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同時,這“無疑”再次說明了民主制度的“效率低下”,國會正日漸淪為一個解決不了或很難解決重大問題的“扯皮”機構,拖的時間久了,對國際關係和國際貿易也會產生相應的影響。
上述論調,與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官方媒體著力渲染美國大選中的金錢政治以及為選舉需要花費昂貴資金,可謂異曲同工,其目標無非是醜化西方政治制度,藉以宣揚中國在政治上如何高明和正確。
就像美國總統選舉所使用的資金並無證據表明比中國各級黨委、人大選舉花錢、更不必說比“三公消費”更多一樣,美國政府“關門”事件和引發事件的美國政治體制的“優越性”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在美國,由於兩黨“打架”導致政府關門的事情時有發生,從1977年以來共發生了17次,時間最長21天,最短1天,而更多的情況是兩黨在此之前達成妥協,避免了僵局出現。
被有意無意忽視的事實是,雖然政府“關門”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消極影響,包括經濟上的損失,但美國並未因為聯邦政府機構陷入癱瘓而引發經濟和社會危機,國家依然穩如磐石,公民依然照常自由生活。據媒體報導,美國政府“關門”並未影響投資者信心,週二亞太股市變現平穩,各主要股指漲跌互現。其中日本股市受日本商業信心增強提振小幅收高。
更重要的是,美國民眾並未因為政府時常關門要求修改聯邦憲法和法律,改革美國政治體制中的分權、制衡的原則與制度,改變國會和政府間的權力平衡,而是表現出驚人的淡然處之的態度。在國際媒體聚焦下,美國民眾看上去“情緒穩定”,沒有引發騷亂。很顯然,人們對此很“適應”,在其看來,這種現象是再正常不過了。
其實在美國,不管是政客,還是民眾,心裏始終都是門兒清:在國家政治問題上,宜算大賬不宜算小賬。與分權和制衡體制的好處相比,那些壞處簡直不值一提。建國兩百多年來,雖然美國國會的權力和早期相比有所削弱,但從根本上說,它作為民意代表機關,對聯邦政府的制衡作用仍然是不受動搖的。正是由於國會掌握了立法權和預算審批權,美國政府才不敢胡作非為,政府官員也不敢作奸犯科,而是千方百計討好民眾,廉潔從政,踏踏實實幹事,保證了法律得到較好執行,經費得到合理支出,也就極少有濫權、腐敗現象。兩黨在某項具體政策問題上“談崩”使政府“關門”,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何嘗不是國會彰顯權威、震懾行政當局、令其警醒的體現?美國國會在聯邦預算問題上的決定性影響,怎麼可以作為其淪為“扯皮”機構的例證呢?必要的強有力的“扯皮”,比“花瓶”的毫無意義要好一萬倍。
算筆簡單的賬就一目了然,凡是那些沒有建立有效的分權和制衡體制的國家,政府濫用權力、官員貪污腐敗惡疾就必然深重,由此帶來的行政成本增加、效率低下以及社會不公、道德敗壞等諸多負面因素,與受到國會節制的政府時不時受到“敲打”暫時影響行政效率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兩者無論從危害程度還是具體數量上來說,都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後者對於前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回到原點,聯邦政府“關門”為什麼沒有引起社會混亂和動盪?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美國強大而穩定的憲治、分權和制衡體制、嚴格的法治。
美國是個憲政國家。自美國憲法制定後,在長達兩百多年的歷史中,一直保持穩定,只進行了數量有限的修正。憲政既是對國家政府的約束,也是對民主本身的牽制,既制約政府信馬由韁,也阻止民主氾濫化。國家的一切政治活動都在憲法的框架下進行,國會紛爭導致政府關門,之所以未引發廣泛爭議,也未形成顯著的負面影響,就在於它是依憲行事的結果,是憲政體制在發揮效用。只要憲政體制不動搖,國家就不會亂,社會就會保持有序狀態,也會促使其依照憲法軌道,最終達成政治妥協的辦法。
美國是個處處體現分權的國家。建國者們為美利堅的未來設計了一套完善的體制,這一體制的基礎就是分權。美國的聯邦制,既保證了國家的統一,又保障了州權。聯邦的權力是有限的,大部分權力歸州所有。這就使得在國防、安全機構得以繼續運行的情況下,聯邦政府關門對國家的運轉並無太大影響。在聯邦一級,國家政府的權力又分別由國會、政府和最高法院執掌,而在歷史演變中,聯邦的經濟權力實際上是由美聯儲掌控的,這也是分權的一種表現。此外,美國公民社會成熟,公民自治、社會自治深入人心,非政府公民組織提供了大量公共服務,社會運行和普通人的生活可以保持“自轉”,除了公共福利和救濟之外,聯邦機構和公民個人幾乎沒有什麼關係。美國的分權體制,保證了相互之間的制衡,也使聯邦政府暫時“缺位元”的情況下,國家和社會不至於走向混亂無序。
美國也是一個法治國家。遇到糾紛、問題,尋求法律管道解決,是美國公民的習慣。而法院是獨立於國會和政府存在的,特別是州以下法院在民眾生活中發揮主要作用。在嚴格的法治環境下,遵法守法和依法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成為公民的自覺意識和素養。法治對於維護一個社會的穩定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聯邦政府的部分職能癱瘓對於一個法治社會又有什麼影響呢?
一個國家沒有城管甚至政府也關了門,卻毫無亂象,不值得那些維持龐大而無所不在的政府,並依靠動員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維持社會穩定的國家反思和學習嗎?
羅傑斯:政府狂印鈔 榮景黃粱一夢 3年內將爆更大災難!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3-10-04 18:15:14
知名投資人羅傑斯 (Jim Rogers) 週三 (2 日) 晚間再度發出嚴峻警告,要股市投資人「小心」。因為市場上充斥央行注入的廉價流動性,正激勵歡騰行情;但各國政府負債卻達空前規模。一旦樂觀週期結束,將出現比之前更慘烈的跌勢。
羅傑斯自新加坡接受《CNBC》電話訪問時指出,美國股市可能會有不錯的漲勢,但這並非建購在現實之上。他強烈提醒投資人,別忘了現在身處的是「黃粱一夢」,千萬要小心。因為一旦人們開始歡唱「我曾到過這樣的天堂」,就是他知道該離場的時候了。
羅傑斯警告,美國股市勢必將遭遇破壞性強大的問題,只是時間早或晚。而這要歸咎於美國聯準會 (Fed) 的量化寬鬆 (QE) 措施,以及全球多國偏好採取的類似貨幣刺激措施。
羅傑斯指出,首先,放眼美國歷史,通常市場及經濟都是每 4-6 年就會出現一次走下波。這意味下次就是在接下來 1、2 年,最多不超過 3 年,美國將再度遭遇麻煩,無論造成的原因是什麼。
羅傑斯舉例,之前 2 次走下波分別在 2001 與 2002 年,以及 2007 年及 2009 年,而後者嚴重許多。他警告,因此下一次走下波還會再更嚴重,「因為債務水準如此如此遠遠高出許多。每個國家都正同時繼續增加負債。」
羅傑斯指出,這是歷史上首度出現全球所有主要國家都在印鈔票,意味全球漂浮在一大片人為的流動性海洋上。而這個人為海洋某天將會消失,到了那時候,災難將會更嚴重。他重申,這天一定會發生,只是不知道何時。
即便如此,羅傑斯也不認為現在必須急著賣股出場,原因是這些人為流動性仍在。他自己現在雖沒買進美國股票,但也沒放空;因為他擔心,這最後可能會變成一個大泡沬,所以他現在只是按兵不動觀望。
至於對羅傑斯而言,什麼會是賣股訊號?他表示,若市場在接下來 6-8 個月內翻漲一倍,一如之前完成的功績,那麼他就必須開始思考賣空。
美政府停擺持續 債務違約擔憂升溫
朝鮮日報駐紐約特派記者 羅志弘/駐華盛頓特派記者 任敏赫 (2013.10.08 09:50)
歐巴馬政府和在野黨就歐巴馬力推的醫改法案針鋒相對,導致聯邦政府停擺(shutdown,亦稱有序關門)已進入第二周,但政治僵局依然持續。由於強硬論在朝野得勢,仍無法找到突破口。
共和黨領導層施下馬威,稱如果歐巴馬不肯出面協商,繼政府“停擺”後,還將引發債務違約(default)事態。當天,共和黨籍政治人物、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做客ABC電視臺節目時表示:“在歐巴馬坐到談判席之前,不會提高債務上限。”
聯邦政府的負債將於本月17日達到最高上限。如果在此之前國會不提高債務上限,美國恐面臨有史以來首次債務違約。
博納表示:“我們正朝著那條路走。”這意味著博納拿出了“最後一張牌”, 即如果不推遲歐巴馬的醫改法案,他都不會出現在提高債務上限的談判桌。他補充說:“現在球在歐巴馬那邊。”隨即,民主黨和歐巴馬政府出面反駁。紐約參議員舒默做客同一檔節目時指責說:“博納拿槍指著(我們的)頭部,卻揚言要‘協商’。”
美國財長雅各•盧當天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採訪時敦促說:“如果美國選擇不及時支付帳單,那麼美國將會陷入有史以來第一次債務違約。共和黨必須停止玩火。”
《華盛頓郵報》報導說,朝野如此針鋒相對絲毫沒有妥協跡象,究其原因,雙方不顧及整體輿論,而是一味主張迎合自己政黨支持者口味的政策。據該媒報導,在1998年美國眾議院選舉中,“鮮明的共和黨傾向”和“鮮明的民主黨傾向”的選區分別為148個和123個,兩黨搖擺不定的選區為164個。然而,在去年選舉時,“搖擺州”大幅減少為99個。也就是說,中間派減少,而支持一方政黨的選民兩極分化現象嚴重。《華盛頓郵報》報導說:“議員展開特色鮮明的競爭以迎合自己政黨的支持者,支持者們也予以強烈呼應,使得惡性循環在不斷重蹈。”
隨著雙方對立情緒持續發酵,顯示美國債務違約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價格飛漲。《華爾街日報》(WSJ)7日報導說,上週末(4日)美國政府發行的5年期國債1000萬歐元發生債務違約時,擔保支付1年的費用以4.1165萬歐元成交。這是2周前(2.1831萬歐元)的近1倍價格。而這意味著國家破產風險增大。
另外,擔保美國1年期國債債務違約時的費用為5.3750萬歐元,相較于2周前(5125歐元)提高了10倍以上。一年期國債的債務違約保證金竟然比五年期國債還要高,著實罕見。通常在金融市場上期限越長的債券破產風險越高,故要求支付更多的保證金。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其實,沒有人真的會相信美國破產,但就債務違約的擔憂情緒確實在擴散。目前在華盛頓發生的(歐巴馬政府和共和黨之間)遊戲並不是一出鬧劇,而是俄羅斯轉盤。”
俄羅斯轉盤就是一種死亡遊戲,在一支左輪裝一顆子彈後,兩個人朝自己頭部輪流開槍的遊戲。
共和黨向白宮提新協議 提高債限重啟政府 但得削減支出
鉅亨網編譯李業德 綜合外電 2013-10-12 03:01:59
《MarketWatch》周五 (11日) 報導,華府財政僵局出現新的進展跡象,眾議院共和黨員們提出新的協議,提高債務上限同時重新開啟政府營運。
根據《美聯社》指出,此項協議將可避免債務違約,並結束迄今 11 日的政府關門現象,但部份條件是對政府的福利計畫支出做出削減。
一位官員指出,眾議院共和黨計畫於周六美東時間早上 9 點舉行會議研討。
周四晚間,共和黨領袖與歐巴馬總統會面對談,然而對於提高 16.7 兆美元償債限期或者解決政府關閉問題,均未做出最終協議,但雙方均同意繼續進行談話。
昨日市場認為債限等議題出現解決曙光,美股出現今 (2013) 年以來最可觀的漲勢。
周五歐巴馬與眾議院共和黨員們,在白宮展開超過一個半小時的會議。眾議院多數黨主席 Eric Cantor 指出,黨員正期待白宮進一步的消息。
美國即將取代俄羅斯 成為全球第 1 大石油生產國
鉅亨網編譯潘天佑 綜合外電 2013-10-12 01:51:08
頁岩油技術革命,讓美國重回第1大石油生產國的寶座,也讓國際能源外交重新洗牌。
《路透社》報導, 國際能源總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周五在其報告中預測,美國將在明年取代俄國,成為全球第1大石油生產國。美國頁岩油產量大增,改變了全球能源局勢。
就在今天IEA發布這項預測前幾天,美國政府才表示過,中國即將取代美國,成為石油進口量全球第1的國家。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耗國,只是由於頁岩油開採技術革命,讓美國減少了對進口石油的依懶。
美國重撿其石油生產第 1 大國的角色,也讓國際能源外交的遊戲重新洗牌,特別是美國與其長期盟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第 1 石油生產國的沙地阿拉伯的關係,也有了新的定位。
其他像俄羅斯這樣的石油生產國,因為無法再依賴來自西方國家的石油需求,現在被逼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鋪設通往亞洲國家的新輸油管,並且得應付在石油交易中,立場越來越堅固的中國。
IEA報告指出,美國過去兩季的石油生產量達到每天 1000 萬桶,是數十年來的最高產量。照這樣的速度,到了 2014年的第 2 季,美國將取代俄羅斯,成為最大的非 OPEC 石油生產國。而且這還不包括生質燃料產量及煉油設備的增加。IEA 預測,美國 2014 年的石油產量將達到平均每天 1100 萬桶 (bpd),超過俄羅斯的 1086 萬桶。
美國石油產量的大幅增加,使得非 OPEC 產的石油供應量,在 2014 年將達到平均每天增加 170 萬桶,並在第 2 季達到每天增加 190 萬桶的高峰。這將是 1970 年代以來,最高的年度成長率。
這樣高的產量成長率,能抵消 OPEC 國家石油產量不穩定所帶來的市場風險,壓抑住石油價格。若非如此,石油價格有可能會大大高於現在的每桶 110 美元。
利比亞及伊拉克近期由於局勢動盪及生產設備進行維修,導致石油生產量驟減。雖然沙地阿拉伯開足馬力,連續第3個月把生產量衝至每天 1000 萬桶,OPEC 的原油供應量還是跌至每天 3000 萬桶以下,這是將近兩年來所首見。
非 OPEC 石油產量成長強勁,該 IEA 調降明年度對 OPEC 產原油的需求量預測,平均每日減少 10 萬桶的需求,至每日 2900 萬桶,比目前的每日需求量少減少 100萬桶。
IEA 對 2014 年的全球石油需求成長預測,大致維持在每天增加 110 萬桶,也就是 1.2% 的水平,並表示明年全球整體經濟狀況仍持續改善。
報告指出,最近發表的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的經濟衰退已在2013年的第2季結束,商業信心指數也已經回升,使得歐洲市場的石油需求量也跟很上升。
報告另外卻強調,美國的預算僵局,以及今年來許多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呈現走貶的趨勢,都對石油需求量造成不小的風險。
儘管伊朗當局近期頻頻發表談話,對西方表達善意,不過IEA不認為西方國家會很快解除對伊朗的石油禁運,及金融制裁。只有雙方開始進行實質的外交交涉後,解除禁運及制裁才會成為一個議題。不過大多數外交領域的人士認為,這些都不是很快會發生的事。
IEA 預做,伊朗原油在 9 月份的平均每日產量,已經減少 10 萬桶,降至每日 258 萬桶的水準。另一方面,由於來自中國及印度的訂單增加,伊朗的石油出口每日增加了18 萬桶,達到每日 117 萬桶的水準。
數據顯示,中國從伊朗進口的原油量,已經達到 4 個月來的新高,達到每日 55.5 萬桶,而印度的進口量則達到 26.5萬桶,是 2013 年 1 月以來的新高。
不再所向無敵!美債危機難解 美元將喪失儲備貨幣地位
鉅亨網劉季清 綜合外電 2013-10-14 20:20:08
美債危機無解 美元將可能喪失儲備貨幣地位?
美元向來是全球各國政府的儲備貨幣,具有領導地位,也全球企業通用的貨幣,且為各國央行大量持有,以應變緊急狀況。因為美國經濟向來都是全世界的火車頭,美國政府在債務合約上也不曾出過大亂子,故全球央行才會以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可說是最安全的賭注。然而,《TIME》雜誌指出,因美國府會尚未就債務上限達成共識,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已經開始動搖。歐洲央行(ECB) 管理委員暨奧地利央行總裁Ewald Nowotny也指出,全球最重要貨幣受到國內情勢影響相當危險,美元的長期地位已經受到影響。
《TIME》雜誌指出,若觀察過去3年美國遭逢債務上限危機時,海外購賣美國國庫券的數量(美國政府發行的短期債券 Treasury bills)便可以發現端倪。高盛銀行近日出具報告表示,2011年8月美國府會對峙期間,購買美國國庫券的數量大幅下降,直到國會達成共識將債限上調後,購買數量才又反彈。《TIME》雜誌指出,若美國僵局繼續使市場情緒緊繃,未來世界各國央行將很有可能不再使用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可能會轉而使用歐元,甚至新興國家貨幣。
「債務違約」這件事情,可是美國自1776年建國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若美國府會真的無法在在本週四(17日)提高舉債上限,將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若美國債務違約,那就代表美元已經失去部分支付能力、儲蓄能力及購買力,將造成美元貶值。如此一來,美國債市的資金將流入亞洲貨幣市場,造成亞洲貨幣升值壓力增大。
國際經濟機構也相當關注美債危機,國際貨幣基金(IMF)主席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把美債限危機與2008年金融風暴相提並論;歐洲央行官員也表示,若美國真的違約倒債,美元將會喪失做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也表示,美國不應該因國內的政治僵局而綁架了全球經濟,這是一種相當不負責任的行為。
美元向來都是全球央行的儲備貨幣,若真的要找尋其他貨幣來替代,也不是一時半刻的事情。但是已經有許多經濟學家開始呼籲,應該訂定一個新的系統,以全球主要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再以這些主要貨幣作為全球的儲備貨幣,而非單一使用美元。
《TIME》雜誌指出,若美元真的喪失儲備貨幣地位,可能會使全球金融市場陷入一陣混亂時期,未來在美國的借貸成本也將會一併升高,但是好處是,或許這樣也能催生另一種新的儲備貨幣,使全球的貨幣系統更平衡。
災損評估!美政府關門16天 標普︰流失約240億美元 季GDP縮0.6%
鉅亨網編譯呂燕智 綜合外電 2013-10-17 14:30:18
儘管美國國會趕在周三(16日)晚間的債限最後關頭達成協議,結束了部分機構關門的窘境,但美國政府還是停擺了長達 16 天。
評等機構標普(Standard & Poor’s)周三指出,這回美國政府部門關閉已造成 240 億美元,約當每天 15 億美元經濟損失,本季經濟成長率將因此縮水至少 0.6%。
趕在 17 日美國落入債務違約前,美參院多數黨領袖 Harry Reid 與少數黨領袖Mitch McConnell 達成磋商,將撥款政府運作資金至明年 1 月 15 日,同時延長舉債上限到 2 月 7 日。
此案參院以81票對18票通過後,火速送至眾院並且以 285 票對 144 票通過,立即交付總統歐巴馬完成簽署正式生效。
然而標普先前已直言這只是緩兵之計,明年春年勢必引發另一波政治僵局,無法真正化解民眾的不安與市場焦慮,仍舊會對經濟發展造成壓力。
上一次美國政府關門發生在 1995 年底克林頓(Bill Clinton)總統時期,一直持續到1996年初,共21天,造成了超過 1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危機四伏!債限難題暫時解套 3個月後捲土重來
鉅亨網劉季清 綜合外電 2013-10-17 15:00:16
美國債限難題露曙光!美國參議院16日以81票對18票,結束美國政府關門整整16天的鬧劇、同意暫時調高舉債上限,並撥經費讓政府得以全面運作,接下來法案將送交眾議院表決。然而,《MarketWatch》報導,雖然債限炸彈暫時拆除,美國終於可以喘口氣,但還有另一波危機,正在不遠處伺機而動。
參議院提出的法案內容包括,延長債限到明(2014)年2月7日;政府立刻重新開門到1月15日;兩黨在12月13日以前討論出減支方案;要求歐巴馬政府保證能查證申請「歐記健保」者的所得符合門檻。這就代表,國會和白宮只能稍微喘口氣,幾個月後,又要再回到這個令市場、政壇爭鬧不休的問題。
這讓人不禁要問,難道稍事休息後,下一輪的債限之爭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嗎?《MarketWatch》指出,過去16天的府會爭鬥,其實只是序幕,曝露出美國立法委員在面對難題時,根本無力解決。
投資銀行Keefe, Bruyette & Woods分析師蓋特納(Brian Gardner)預估,等到12月開始,相同的戲碼又要再度重演,明年1月美國政府「非常有可能」再度關門。
首先要碰到的,就是12月的減支方案期限。共和、民主2黨必需要在今(2013)年12月13日前,針對長期性預算達成共識。摩根大通前任公共政策顧問布洛克(Tom Block)指出,未來華府的預算案之爭,很可能會是歐巴馬總統以及民主黨人佔上風,因為該協議裡,幾乎並未針對歐巴馬健保法案做太大的更動,而這樣一來,歐巴馬的民主黨派勢力也就更加堅固。布洛克:「毫無疑問,歐巴馬在這場錯綜複雜的府會之爭中,成了最大贏家。」
分析師蓋特納指出,接下來這場大戲會怎麼繼續演下去,主要觀察重點還是在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拉鋸戰,是否能對將自行生效的「財政扣押(sequestration)」預算限制在大限來臨前達成協議。
至於聯準會部分,明年2月新任主席葉倫(Janet Yellen)也將正式接手,外界預估,因考量到2014年2月前,府會仍然不易徹底解決債限問題,加上兩黨持續對抗,聯準會對於量化寬鬆退場的立場恐怕趨於保守。
美再設另一定時炸彈 元大寶華:倒數時威力恐更強大!
鉅亨網記者王以慧 台北 2013-10-20 10:20:15
美國參眾議院已通過調升舉債上限至2月7日,並通過臨時性預算予政府運作至1月15日,暫時避免因財政僵局可能造成美國政府倒債的問題,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仍對此舉出2大症結強調,「這次的法案並未解開困擾多時的財政僵局」,且美國會又設置另一個定時炸彈,在考量Fitch(惠譽)已將美國債信展望調整至負向,代表美債信評等隨時可能被降評下,擔憂「明(2014)年1月起倒數計時的定時炸彈威力恐比這次更為強大」。
元大寶華指出,儘管在明年第一季前,美國都不需要面臨舉債上限的擾動,但此次法案並未解開困擾多時的財政僵局,包括(1)兩黨並未完成中期財政整頓措施的計畫、(2)爭論點核心的歐巴馬健保未能取得共識。
事實上,近3年美國兩黨之所以在舉債上限的議題爭論不休,主因為美國在金融海嘯後債台高築,以至於必須進行中期財政整頓計畫。元大寶華解釋,兩黨對於如何進行減赤始終沒有共識,共和黨希望政府大幅刪減支出,而民主黨則希望增稅,以至於之後採行對經濟成長不利的自動減赤機制。因此,接下來兩黨將持續就如何進行中期財政整頓計畫進行協商,進而移除對經濟成長不利的自動減赤機制。
另一方面,這次財政僵局之所以懸而未解,關鍵原因在於共和黨始終反對今年10月1日上路的歐巴馬健保,可以預見的是,未來3個月的時間共和黨仍將以杯葛其他議案的方法要脅歐巴馬健保改革。
元大寶華表示,即便最後關頭共和黨參眾議院領袖出面喊話,要求其同黨議員支持最新法案,進而避免財政僵局,但從最後投票的結果可知,仍有不少共和黨議員對這樣的提案採取反對態度,參議院與眾議院中分別有18(約占40%)及144(約占2/3)個議員投下反對票,暗示共和黨參眾議院領袖已無力整合黨內意見,進而加大明年第一季協商的難度。
另一方面,Fitch已將美國債信展望調降至負向,並表明曠日廢時的舉債上限談判,已傷害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信心,元大寶華認為,假若明年1月起兩黨仍將維持僵局狀態,三大信評機構之一的Fitch很可能率先調降美國債信評等。
元大寶華強調,考量Fitch已將美國債信展望調整至負向,代表美債信評等隨時恐被降評,意味著「明年1月開始倒數計時的定時炸彈威力將比這次更為強大」。有鑑於此,在可預見的未來財政僵局都將是美國經濟揮之不去的夢靨。
利率升高風險增?羅奇:美國輕忽中國減持美債 恐太天真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3-10-25 15:00:19
前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首席經濟學家、現任美國耶魯大學副教授羅奇 (Stephen Roach) 週五 (25 日) 警告,投資人正忽略了美國公債所面臨的非常實質風險,即美債最大海外持有國中國正在減持部位。
羅奇接受《CNBC》亞洲版電視節目「Squawk Box」訪問時表示,眾人皆以為在美國利率將維持低落,因為美國聯準會 (Fed) 掌握大局;但他提醒,中國目前掌握約 11% 的美國公債市場,當中國開始減少收購美元資產時,意味 (美國) 利率將升高。
根據美國財政部本週公布資料,中國 8 月將持有的美國公債部位較前月下砍 112 億美元,降至 1.268 兆美元。羅奇指出,中國正開始減少過剩儲蓄,並減緩外匯儲備擴張速度,而這意味其對於美國公債等美元資產的需求將下滑。
羅奇指出,中國正朝向不同的經濟模式轉變中,而這會對其收購美國公債及其他美元資產的行動帶來重大衝擊。報導表示,中國購買美國公債為其外匯管理策略之一,他們將外匯儲備回收轉至美債,以抑制人民幣升值,有助提升中國出口競爭力。
儘管許多分析師駁斥中國減持美債的憂慮,理由是缺乏規模夠大且流動性夠強的替代選項。但羅奇反駁這樣的看法,並警告這麼想的美國投資人已變得太過自滿。他說,美國並未真正關心中國減持美債的可能性;但中國若不買美債,他們的儲蓄可以用來支持中國經濟,而非美國經濟。
羅奇補充,華盛頓近期爆發預算僵局政治危機,意味中國投資人將更不願亦維持美國公債曝險。他指出,中國外匯經理人考慮到美國公債保值能力面臨的風險似乎已升高,必須做出相應部位調整,而這是謹慎之舉。
- Oct 01 Tue 2013 17:51
美政府17年來首度「關門」 80萬人放無薪假; 羅傑斯:政府狂印鈔 榮景黃粱一夢 3年內將爆更大災難!美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產國 (合輯)
close
美政府17年來首度「關門」 80萬人放無薪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