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2013.09.25 02:26 am
「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是大陸現階段治理經濟的總體思維,政策的主軸在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的動能則在改革和創新。日前大陸總理李克強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開幕致詞中強調,大陸經濟已到了只有轉型升級才能持續發展的關鍵階段,不會再走推高經濟增速的老路。李克強直言,金融領域改革是當前緊迫的任務,強調「要在堅持市場化改革基礎上,積極推動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也要推進金融機構改革,特別是要放寬市場准入」。
李克強的這番談話,顯示金融改革將成為現階段最重要的施政重點,其中尤以利率市場化改革為最。關於大陸的利率制度改革,自1996年啟動以來,整體的改革思路是先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後存貸款利率市場化,迄目前為止,包括債券市場、貨幣市場,利率基本上已實現市場化;外幣市場利率的市場化也大致完成;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則採逐步放鬆管制方式,分別實行上、下限管理,迄今尚未竟全功。
今年以來,大陸國務院、人行都將「加快利率自由化進程」作為金融施政工作的重點,7月間公布「金融十條」,明訂金融改革方針,全面鬆綁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限管制,被認為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大突破。該項改革會出人意表的選在此時機推出,可能與近來流動性緊俏有關,而背後更重要的動機可能是出自於對經濟成長的擔憂,因為今年以來經濟成長表現每下愈況,逐漸瀕臨「下限」;同時大陸也想藉此政策引導資金,提升投資效率,遏制粗放型投資成長模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
貸款利率下限取消,利率自由化向前邁進一大步,其造成的影響將非常深遠,尤其金融機構首當其衝。其實,由於目前大陸實行貸款總量管制,銀行信貸仍處於賣方市場,在市場資金偏緊的背景下,貸款利率下浮的可能性很小,新政策在短期內對銀行業業績的影響應不會很大。唯在中長期,或將刺激銀行同業競爭,進而逼使銀行加速差異化經營,提高金融創新和定價能力,改變大陸金融市場生態。
按大陸央行的說法,取消貸款利率下限的另一重要目的,是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不過,一般認為,在貸款資源普遍短缺的情況下,對於大型國企而言,有可能因議價能力較強,或因特殊政策支持,得以比過去更低的成本得到貸款;但對眾多的中小企業而言,因貸款風險較高,加上銀行的賣方市場地位,貸款利率只會上浮,因而長期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恐難獲得緩解。顯然,短期來看,該項新政策對中小型企業的實質意義不大。
總之,大陸近期推出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短期對大陸金融機構的衝擊不明顯,反而市場人士擔心,大型國企、央企背後有政府的擔保,貸款風險較低,原本就容易獲得貸款,議價能力較高,新政策可能使其吸金能力更強,並享受更低的貸款利率,進一步惡化資本錯置問題;而中小型企業的融資空間可能受到排擠,財務負擔不降反增。台商在大陸投資事業多屬中小型,融資需求期望在近期大陸金融改革中獲得更多支持,看來將難以實現。
利率市場化改革工程最為關鍵的一環,是存款利率管制鬆綁,由於其涉及銀行經營能力,影響深遠,大陸央行表示並不急於推進,會先考慮逐步放開替代性金融商品的價格,建立如存款保險制度等防護機制等。不過,由於利率市場化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非常重要的配套條件,進一步改革已是大勢所趨,只是推出時間的問題。屆時,大陸金融機構競爭將更激烈,市場風險也將更大,兩岸金融合作以及台資銀行在大陸投資,都應有未雨綢繆的戰略部署。
任志強:房價還會漲 將更買不起
2013-9-2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 評論數: 0
大陸目前的房價到頂了沒?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表示,現在大陸的房子還沒到最貴的時候,現在如果不買,「漲了你更買不起」。
任志強日前出版了他的個人自傳《野心優雅》,為了宣傳此書,他在近期密集接受媒體專訪,訪談中自然不免又對當前的樓市點評一番。
任志強表示,房價飆漲是全世界的情況,北京高房價讓很多人不敢來北京。
至於大陸房價還會不會再漲?這是每個地產大亨心中必遇的疑問,他指出,大陸房價上漲走勢已經發生了幾十年了,如果土地政策不發生變化,公共資源配置情況不變,則房價繼續上漲的情況還會延續很長的時間。
換句話說,現在房價還沒到真正最貴的時候,「反正(現在)不買,漲了你就更買不起了」。
說好的夢幻市場呢?灑錢求選票 PIMCO:印度評等恐打入垃圾級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綜合外電 2013-09-27 17:45:29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將印度打上「夢幻市場」標籤不過2年,印度經濟成長便放緩至10年來最慢水準,且該國債信評等也面臨遭打入垃圾等級的風險。
過去3個月,全球鋼材大廠ArcelorMittal (MT)和南韓鋼鐵大廠Posco (浦項)放棄在印度投資120億美元的計畫,同時印度股市和債市又面臨全球資金撤離約126億美元。
在這樣的撤資潮衝擊下,印度盧比貶至新低,引起短期借款成本飆升,根據彭博數據(自2001年開始),印度2年期公債殖利率創下對10年期利率的有紀錄以來最大溢價率。
面臨明年5月大選,印度總理Manmohan Singh增加糧食津貼,藉此吸引選票,但更讓投資人看不到印度政府解決預算和經常帳赤字的前景,這些是讓盧比2年內貶值20%的原因。
國際信評機構標普(Standard & Poor’s)本月表示,印度2年內喪失投資級評等的可能性達1/3,而PIMCO則認為印度短短12個月內評等就遭調降的可能性「很大」。
印度去年經濟成長5%,遠低於10年平均7.6%的成長率水準。
倫敦Sun Global Investments Ltd固定收入交易員Raj Kothari本月受訪時表示:「印度的形象已經被破壞了,我覺得這國家有許多下行風險,首當其衝就是多年錯誤的財務政策,印度政府幾乎毫無作為,我不認為全球投資者會願意在這樣的情形下,繼續把賭注押在印度。」
Raghuram Rajan本月初接任第23屆印度央行長之後,已提供銀行外幣存款的一些優惠措施,再加上美國Fed本月決定持續進行貨幣刺激措施,這些有助於盧比拉回一些跌勢。外資9月份淨買入約價值20.4億美元的印股,而債務外流放緩至5.946億美元。
根據《彭博社》的資料,繼前3個月貶值14%後,9月份盧比上漲5.8%,但仍是24國新興市場貨幣中表現最差的一國。
印度股市的S&P BSE Sensex指數本月上漲6.8%,係因Rajan的措施和Fed的政策。在6月至8月期間,印股跌幅達5.8%。
雖然印度央行上周意外將基準買回利率自7.25%提升至7.5%,以控制通膨,並放緩一些現金限制,但投資者仍舊質疑,單靠央行就可以獨力修正經濟嗎?
高盛預期印度本財年(明年3月止)經濟成長4%。同時,盧比自28日兌美元68.845的水準回彈11%,但高盛預期明年第一季會降至72,麥格理(Macquarie Group)則認為會降至75。
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 Group駐南韓全球固定收入部門主管Kim Jin Ha表示:「投資者對新任央行長有一些期待,但印度面臨長期議題,短時間內央行無法解決。地方政府倘若不能配合政策行動,恐怕會帶來另一波阻力。」
PIMCO 新興市場資深副總Roland Mieth表示:「近期內,我們對印度看法較為謹慎,雖然印度不太可能直接違約,但在未來12個月至18個月間,大型債信評等公司調降印度主權評等的可能性相當大。」
印度打算本財年(明年3月止) 將預算赤字縮減至4.8%GDP,但瑞銀認為,因政府推出糧食津貼,開銷增加,這個目標看來很難達成。(印度政府提議一年撥210億美元,讓印度12億人民中約莫2/3可享有低價穀物)
倫敦瑞銀新興市場跨資產策略全球主管Bhanu Baweja本月受訪時表示:「印度還沒被調降評等,這令我相當訝異。」
渣打上個月將印度本財年GDP成長率自先前估計的5.5%降至4.7%,CLSA Asia Pacific Market和高盛本季也2度調降對印度的預期,CLSA目前更是將印度成長率預期降至4.2%,就連印度總理的經濟顧問團隊本月也下修成長預期,並示意在盧比穩定且通膨放緩前,不會升息。
跑路、跳樓 溫州炒房團崩盤
2013-9-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0|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梁世煌/綜合報導
溫州歷經短短2年間的放貸和炒房,現在正在面臨房市崩跌的苦果。
據了解,溫州目前正在掀起一股逃跑風潮,不少當初投入炒房的人,在房市泡沫破滅後,許多人無力償還貸款,只能棄房跑路,跑不掉的人甚至選擇自殺,當地人稱,「溫州炒房團至此應該是全軍覆沒了」。
根據統計,截至2013年7月,大陸70個大中城市中唯有溫州的房價在下降,且已經連續降了23個月,溫州大學房地產研究所研究員陳鴻表示,2012年溫州樓市泡沫被擠掉35%至40%,2013年上半年又擠掉10%左右。溫州一些新建商品房比最高峰時房價下跌了30%至40%,個別豪宅價格甚至腰斬。
由於現在賣掉房子都不夠償還銀行貸款。不少屋主選擇把房子扔給銀行,不再償還銀行貸款,棄房跑路,至於跑不掉的人甚至選擇自殺,當地人稱,在溫州,有夫妻、官員因此半夜跳樓自殺,情況相當悲慘。
(請珍惜生命 自殺防治專線0800-788-995)
陸消費金融 再擴增10試點城市 首次開放民間資本進入 大幅放寬出資人門檻
2013-9-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 評論數: 0
中國大陸力圖從出口大國轉變為消費大國,消費信貸市場規模上看21兆(人民幣,下同),繼北京、上海、天津、成都首批國銀4地破冰試點「消費金融公司」後,銀監會27日宣布新增瀋陽、南京、杭州等10個城市,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同時,更首次開放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大幅放寬出資人條件門檻。
這是銀監會繼2009年「破冰」,由中國銀行、北京銀行等國銀,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等4地首批試點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後,事隔5年,首次開放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消費金融領域。
擴大內需 銀監會鬆綁
而且進一步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範圍,新增瀋陽、南京、杭州、合肥、泉州、武漢、廣州、重慶、西安、青島等10個城市。
若加上CEPA允許香港和澳門金融機構可在廣東含深圳試點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全中國大陸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將達到16個,消費金融改革將跨出「商業化、市場化」的一大步。
銀監會鬆綁消費金融准入門檻,正是為了鼓勵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而拉動民間消費,正被看作是大陸經濟成功升級的關鍵。
持股最低降為30%
大陸目前消費信貸的市場規模,在亞洲僅次於日本,隨著「城鎮化」比率將由現在的47.5%到2015年提高到51.5%,消費信貸占GDP的比重將攀升至30%。在這塊高達21兆的消費信貸市場大餅裏,80%以上是房貸和汽車貸款,其中最大筆的住房抵押貸款就占15.5兆元。
大陸已躋身消費大國,儘管並未排除國有企業涉足消費金融,但銀監會特別指出,希望鼓勵更多民間資本進入消費金融領域,尤其是更多具優勢資源的民間資本准入,因此強調會「引入具備一定消費金融業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經驗的戰略投資者」。
為能吸引具優勢資源的民間資本,銀監會放寬消費金融准入門檻,只要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0億元,同時,主要出資人最低持股比例由50%降為30%,「促進股權多元化,將鼓勵更多具有消費金融優勢資源和分銷管道的出資人參與,也能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
小 靈 通 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主要包括消費品貸款、個人消費貸款、信貸資產轉讓、及同業拆借、發行金融債等。
大陸消費信貸市場80%以上是房貸和汽車貸款,其餘20%則包括購買家電、房屋裝修、結婚、旅遊、子女教育等。(戴瑞芬)
不給平台貸 陸地方抽財政存款
2013-10-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郭芝芸/綜合報導
大陸各地方政府財政喊緊,亟需推動基建卻沒有資金,地方融資平台又被控管中,因此,地方政府搬出「財政存款」的最後殺手鐧,逼迫銀行提供貸款,否則那些存在銀行裡龐大的財政存款,恐會在一夜之間被領走。
《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儘管銀監會喊出控管平台貸款總量,但是在上市銀行發布財報中卻顯示,表內平台貸的確是下降,但是銀行透過理財資金投向地方融資平台的資金卻大幅增加,控制平台貸款總量難度倍增。
銀行高層透露,要做當地業務很多地方需仰賴地方政府的支持,基層銀行也願意貸,但是到了總行審批不過,對地方政府難以交代,甚至有銀行因為不給平台貸款,地方政府一夜之間領走財政存款,這在存款資金緊張時,是很致命的一擊。
除了經濟手段逼迫銀行放貸外,地方政府還會使出「心理戰術」,開會時依各家銀行貸款數量來排各銀行負責人的位置,不過,國有行庫副行長表示,他一點都不在乎,重點是政府可以透過很多方式間接影響銀行。
陸民銀牌照發放 或採配額制 經濟不發達地區 可能連1個名額也沒有
2013-10-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 評論數: 0
大陸國務院自7月初公布《金十條》,明確引民資進入金融業後,在大陸各地掀起一波企業家亟欲跨行當銀行家的風潮,資本雄厚的就獨資申設,更多的是企業合資申設,但是,據接近金融監管層消息人士透露,要拿到核准函不容易,因為中央確實用分配名額的方式到部分省市,較不發達的城市一個名額也沒有。
這波民營銀行的開放,吸引超過18家申設銀行,猶如1989年台灣修改《銀行法》規定,並於1990年接受新銀行申請,首波核准15家銀行,但後來卻導致惡性競爭,銀行獲利不如預期,甚至有些銀行最終淪為被併購目標。
路透報導,大陸官方仍會控制核發民營銀行牌照的名額。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央確實將名額用分配的方式給各地省市,但是並非同等比例,比如經濟較發達的省市可有2個名額,而不發達地區可能連1個名額也沒有。
企業家搶當銀行家
他認為,「這本身就不公平,但名額怎麼分配也是個大麻煩。現在轉型成銀行家已成為這些民營企業家的中國夢,下一步(政府)很可能騎虎難下」。
積極搶進民營銀行的企業家,莫過於從電商起家的阿里巴巴、蘇寧等企業,在企業家看來,分享銀行暴利的時候到了,拿個銀行牌照也是值錢的,但是卻未意識到,金融業需要不斷增加資本投入,且金融為特許行業限制頗多。
而最頭痛的莫過於是負責監管的銀監會,在國務院推出《金十條》後,銀監會3個月內僅提出1次「要義」,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發起人承諾承擔風險,避免經營失敗損害存款人、債權人和納稅人利益,但並沒有針對民營銀行開放有更多的具體設立辦法。
銀監為難 以拖待變
比照近期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大額可轉讓存單方案上報、消費金融公司擴容等其他政策的效率,民營銀行的開放多少有些以拖待變。
有專家建議監管機構,可採一邊開放新增民營銀行,一邊針對現有的金融機構進行存量改革改組的雙軌並行模式,並嘗試有限功能牌照的銀行新營運模式,同時允許鼓勵民營資本參與現有金融機構的重組改造。
2千億RMB期保金存管 商銀搶食
2013-10-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 評論數: 0
大陸期貨保證金以往都被限定只能存管在工、農、中、建、交等5大國有銀行,如今存款規模已超過2千億元(人民幣,下同),但根據大陸4大交易所公布新規定,可望打破5大行的壟斷地位,讓更多商業銀行可以分杯羹。
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是指銀行在獲得存管業務資格後,為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等期貨市場參與者開立銀行結算帳戶,辦理期貨保證金劃撥,投資者在開立期貨帳戶時必須在5大行開立期貨保證金帳戶。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聯手公布新管理辦法中,明定銀行承辦存管業務的具體標準,包括總資產規模、淨資產規模、營業據點符合度等,其次,申請存管的銀行也須先達到基本條件,如註冊資本達100億,總資產在1.5兆以上,淨資產在1千億以上,最近3個會計年度都盈利;分支機構在600家以上。
不過,此前是因國務院在2012年10月先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從事期貨保證金存管資格認定的行政審批項目,放手交給各交易所自行制定指定存管銀行管理辦法,才讓現在可望打破壟斷情形。據了解,符合新申請條件的銀行,包括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等。
但銀行業高層表示,目前銀行與期貨的合作方式仍是傳統保證金存管業務、銀行期貨帳戶的轉帳業務,深度合作依然很少,這才是問題所在。
彭淮南怒駁立委 不能把房價和貨幣政策畫等號
鉅亨網記者王以慧 台北 2013-10-02 12:15:11
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今(2)日赴立院財委會接受質詢時,面對民進黨立委許添財砲轟央行控制貨幣的效果越來越低、一連串對房市的信用管制措施幾乎無效,房價仍持續飆高,彭淮南一度動怒提高音量強調,央行的職責是要維持金融穩定,不能把房價和貨幣政策畫上等號,對於風險控管則是要防患未然。
許添財於質詢時砲轟,目前房價所得比這麼高,即使政府和央行對房市採取一連串信用管制措施、奢侈稅也提高房地產投資成本,但幾乎都是無效,問題就在游資泛濫,也代表央行控制貨幣的效果越來越低。
許添財重砲彭抨擊央行穩定房價的作為無效,並強調「這個政府出了大問題」,面對嚴厲指責且搶話未留空間給予解釋,彭淮南一度提高音量。
彭淮南表示,貨幣政策雖和房價有關係,但關係很小,央行任務在於維持金融穩定,不能把房價和貨幣政策畫上等號,但對於房市仍要進行風險控管,必須提醒房貸者以及銀行要防範未然,而不是強力打房。
在央行的業務報告中也提及,為加強控管金融機構不動產授信風險,自2010年6月起採取一系列針對性審慎措施,控管特定地區購屋及土地抵押貸款,2012年6月再增加控管高價住宅貸款措施。
而在今年3月,央行已督促銀行特定地區以外、房價漲幅較大地區的購屋貸款,採取自律控管措施,以強化不動產授信風險控管,目前多數銀行已訂定房貸自律規範。
央行指出,目前房貸支出占家庭所得比率逾30%,已提醒借款人留意未來利率變動風險。
彭淮南:QE若採快速激烈退場 美國和全球經濟會崩盤
鉅亨網記者王以慧 台北 2013-10-02 11:20:22
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今(2)日赴立法院財委會接受質詢時表示,美國QE政策若退場,將影響我國的長期利率,不過,我國國際收支良好,受衝擊不大,他更強調,QE不會快速退場,美國聯準會(Fed)會採取緩步退場,因為如果退的太快,美國經濟會崩盤、全世界經濟也會崩盤。
彭淮南表示,QE勢必會緩步退場,不致衝擊全球經濟太大,相信也不會過分衝擊台灣經濟,他進一步指出國際信評機構的肯定作為印證,包括惠譽、標準普爾分別於7、8月分別指出央行採取妥適政策、央行貨幣政策極具彈性,通膨獲得控制、貨幣管理健全。
彭淮南也針對日前「暗示將升息一說」再度說明,央行基於金融穩定「要好意提醒」消費者和銀行,在利率長期維持在偏低低檔下,導致消費者並未注意到利率風險,「假使利率變動」,負擔會增加。
不過對於民進黨立委許添財質詢,利率若調升後最大的輸家是誰?彭淮南仍避免正面回應。
被問及明年利率政策是否調升,彭淮南僅說,央行貨幣政策是由理事會決定,但會秉持2大原則,包括考量未來通膨議題、且台灣是小型開放的經濟體,一定要觀察國際經濟情勢而定。
彭淮南強調,美國QE退場,一定會影響台灣的長期利率,至於利率政策仍取決於國內物價壓力,暗示台灣利率長期趨勢將隨美國QE退場緩升,不過,因物價壓力和緩,近期內升息的壓力尚不大。
彭淮南:外匯存底已納人民幣資產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中廣新聞網) 2013-10-02 11:49:47
中國大陸經濟崛起,人民幣長期看升,央行總裁彭淮南表示,鑑於兩岸經貿往來的實際需要、且中國大陸債信良好、兩岸已簽署貨幣清算協議合作備忘錄,經央行理事會決議,央行的外匯存底資產已納入人民幣,比例多少不便透露。據指出,我外匯存底納入人民幣未達半年。(黃悅嬌報導)
今年八月底,我國外匯存底四千零九十三億美元續創新高,央行總裁彭淮南在立法院財委會答詢立委費鴻泰質詢時指出,經立委多次質詢提議下,央行確已針對外匯存底納入人民幣進行研議,並提送理事會中審慎討論,理事會認為兩岸經貿往來一千六百億美元,兩岸金流也達五千億美元,基於實際需要,加上中國大陸外匯存底高達三點六兆美元,債信良好,另外,兩岸去年八月底已簽署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國銀今年二月六號已開放辦理人民幣業務,因此依理事會決議,外匯存底已納入人民幣資產,。『兩岸於去年八月三十一號簽署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亡錄,國銀今年二月六開辦人民幣,目前十一個國家中央銀行及兩個國際貨幣機構持有人民幣,央行理事會的決議外匯存底一部份持有人民幣,報告委員,央行外匯存底已持有人民幣。』
至於外匯存底的人民幣部位多少?彭淮南說,為避免衝擊市場,不便透露,但央行會循序漸進。
彭淮南無意接任閣揆 信守「最後一項公職」承諾
鉅亨網記者王以慧 台北 2013-10-02 12:00:22
國民黨立委盧秀燕今(2)日於立院財委會質詢時,詢問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是否有意願接任閣揆,成為「歷來最會賺錢的閣揆」,彭淮南僅表示,「已經講過目前這項工作是我這輩子最後一項公職,必須要信守承諾」。
盧秀燕說,明年央行要為國庫賺進1800意元,占台灣國庫歲入的10分之1,假使倒閣,詢問彭淮南願不願意當「最會賺錢的閣揆」?
彭淮南強調,日前已經講過,目前工作已是這輩子最後一項公職,要信守承諾。
盧秀燕再問,難道不願意救台灣經濟嗎?彭淮南回應,「我目前的工作可略盡棉薄之力」。
2014陸ICT產業 將成長13.8%
2013-10-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7|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葉文義/台北報導
展望2014年大陸ICT(資通訊)產業,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勝帆2日表示,4G進入試點、移動互聯借智慧終端大行其道、IC設計和製造逐步發力等3大內需亮點,將引領大陸ICT產業產值穩定成長,較2013年的9.6兆元(人民幣,下同)成長13.8%,達10.9兆元。
從大陸內需市場觀察,拓墣預估2014年智慧手機出貨量3.55億支,年增17.5%,井噴明顯;PC終端三足鼎立,桌上型電腦平穩,筆記型電腦明顯下滑,平板呈趕超態勢,2014年大陸平板需求將超越筆電,以4014萬台淩駕筆電的3651萬台。
液晶電視銷售上,大陸已邁入成熟期,2014年預估4300萬台,年增4.8%;LED照明產品14.3億個,成長52.7%,占照明市場滲透率9.6%;手機遊戲開始顯現強大吸金能力,市場規模超過140億元,年增47.7%;太陽能新增裝機預計將達10GW(Giga Watt,10億瓦),年增65%。
此外,預估大陸2014年大面板產能持續釋放,達1.25億片,年增27.6%;IC產值將達2677億元,年增13.1%。
隨著移動產業所帶來的巨大商機,拓墣表示,台灣業者應加快進入大陸品牌廠商的供應鏈腳步,形成戰略結盟、合資或相互持股的抱團發展,並利用差異化策略,與大陸廠商形成互補關係,才有助於分食大陸內需市場商機。
黃才鑌 : 林一民:曾成傑秘密處決事件,加速了民企資金的外逃;薛蠻子嫖娼事件,堅定了外資的撤離。一切證據表明,當局為了維持貪腐和毒菜,不惜把人民幣往火坑裏推!故人民幣被拋棄將不可避免。///商務部、國家統計局等發佈《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1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創下流量878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7.6%,首次成為世界三大對外投資國之一。中國1.6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國外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近2.2萬家,覆蓋率達76.8%。PS:可視同官僚內資外逃重要跡象! (2013-10-4)
土地國有制 陸房屋面臨70年大限 民眾憂產權延續問題 現行法令無解
2013-10-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0| 評論數: 0
大陸近期開始在部分地區試點「以房養老」,不過,由於大陸的居住用土地使用權僅有70年,隨著屋齡老化,上述政策立即引發外界「70年後,房子該怎麼辦?」的疑慮,在大陸現行法律對此一問題幾乎無解的情況下,「70年大限」將成為大陸土地制度改革越來越迫切的課題。
針對大陸現在土地使用權的問題,新華社4日發表專文進行剖析。報導指出,1990年5月19日大陸國務院頒布第55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該條例第12條規定:居住用之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為70年,70年後,土地將收歸國有。
僅管土地上的房屋產權仍由屋主永久持有,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土地使用權的到期事實上也就意味著房屋整體所有權的到期,這也正是人們會擔心「70年大限」的根源所在。
物權法標示可再續期
事實上,上述法令頒布至今已達20餘年,儘管距70年的期限還早,但隨著大陸藉推動城鎮化而進行土地制度改革,加上「以房養老」政策的試點,政府部門及學者專家已開始為此一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其中包括《物權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均明訂土地使用權屆滿後,土地使用者可申請續期,藉此保障房屋所有人的產業權益。
星、馬都有類似規定
不過,上述法令仍保留政府有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權利,加上再次申請土地使用權需要補繳多少土地出讓金?繳交的標準為何?一旦有房屋持有人不願意繳納,則土地上的房屋該怎麼處理?這些問題在現行法令或政策都還沒有任何答案,大陸的房屋產權的保障問題至今依然無解。
事實上,對土地使用權的年限限制並非大陸獨有,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也都實施類似制度,只是這些國家在相關法規和政策上相對尊重公民私有財產權,因此,土地使用權的續期並不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或是侵害業主的合法權益。
反觀大陸在頒布居住土地使用權年限的相關法令後,並沒有對70年後的問題多所著墨,隨著大陸的商品房屋齡的增高,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開始變得十分迫切,「70年後土地使用權怎麼辦?」,這不僅是大陸購屋者關心的問題,更是大陸推動土地制度改革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但還未完成的篇章。
中國經濟痼疾二字訣——剩、腐
朝鮮日報駐北京特派記者 安勇炫 (2013.10.04 04:13)
中國經濟專家們對中國經濟未來的預測出現分歧。有人擔心“中國引發經濟危機”,而有人則期待中國成為“世界經濟支柱”。
經濟傳媒《財新》最近和4名中國權威經濟專家對中國經濟的問題和未來進行了分析。這4位專家分別是,曾擔任過鄧小平經濟顧問的前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吳敬璉、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陸百甫、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
外國的中國經濟專家大多認為,中國經濟的三大問題是房地產泡沫、影子銀行、地方負債問題,但中國國內專家的看法卻不同。他們將“生產過剩”和“腐敗”視為中國兩大經濟危机因素。
◇中國專家:生產過剩問題嚴重
祝寶良表示:“目前,不僅是鋼鐵、有色金屬、建築材料、化學工業、造船等傳統產業,就連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碳化纖維等新興戰略產業也出現生產過剩問題。部分產業雖然生產過剩問題嚴重,但依然在擴大投資。”這種生產過剩問題有可能引發企業利潤下滑和資源分配不當等問題。中國生產過剩的特點是,並不是因為有效需求不足或企業間的激烈競爭,而是因為“地方政府的干涉”。
韓國駐中國大使館一位高層官員表示:“最近,在中國地方政府依然有不少官員試圖與韓國政府或大企業簽署諒解備忘錄(MOU)。這是為了在任期內做出成績給中央看。”在中國如果想成為領導人,擔任地方官員時的“成績單”非常重要。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的7名政治局常務委員(最高領導層)都曾擔任過地方負責人,並接受考評。而確保高分的就是經濟增長率和所吸引的投資額等。
▲在對中國經濟的預測出現分歧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專家認為,生產過剩和腐敗問題是經濟危機的核心因素。圖為,在中國上海101層的大廈——國際金融中心擦玻璃的工人正在空中作業台上待命。照片=彭博社
該官員表示:“地方負責人為了升遷只執著於顯而易見的成果,因此生產過剩和重複投資問題不斷積累。”有觀測認為,習近平今年6月在選拔人才時表示:“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表明也是考慮到了地方生產過剩等問題。
◇腐敗問題和中國經濟的五大陷阱
吳敬璉分析稱,“腐敗”是中國經濟的絆腳石。他指出:“從1988年開始學界就提出行政權力廣泛干涉微觀經濟造成腐敗問題。應通過市場化改革減少政府對經濟領域的干涉。”習近平發動“反腐戰爭”和經濟結構改革不無關聯。但《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腐敗問題根深蒂固,反腐難如登天。”
陸百甫指出:“中國面臨的危機不是‘外患’而是‘內憂’”,並強調應小心“五大陷阱”。
首先是“中等發達國家陷阱”。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南美國家經濟迅速增長,但由於沒有成功推進分配、產業革新,所以失去了發展動力。第二是北歐的“福利國家陷阱”。福利制度一旦推行就很難縮小規模,所以必須慎重。
第三,不能掉進因日元競爭力減弱和房地產泡沫而經歷“失落的20年”的“日本式發展陷阱”。經濟開發導致的環境污染和中國崛起招來的全世界的牽制也是阻礙中國經濟的“陷阱”。
◇從量的增長到質的增長
雖然存在諸多危機因素,但多數專家還是認為“源自中國的經濟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很小。陳東琪表示:“從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上升、電力使用量增加、貨物運輸指標改善、商品庫存增加、中央財政收入增加等方面看,中國經濟的內部條件良好,而且美國、歐洲的經濟也開始復甦,外部環境有所改善。第四季度經濟增長率將高于第一和第二季度。”
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為7.7%,第二季度為7.5%。陸百甫指出:“出現中國危機論是因為對中國經濟期待過高。”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是在到達一定發展階段後出現增長趨緩現象,所以中國經濟增長率下降並不奇怪。
他預測:“今後30年裡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緩慢下降,實現穩定增長。”他主張,中國尚未實現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信息化和國際化,仍有發展潛力。吳敬璉也指出:“巨額投資帶動的高速增長已經達到侷限”,並強調質的增長比量的擴大更重要。
(林一民微博, 騰訊微博) 你一年印十二三萬億人民幣,超年度財政收入,人民和私企破産了你知道麽?你有名目的29個稅收專案只有兩個,僅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合法你知道麽?你政府的稅收超過了國民人均收入知道麽?你來自於賣地及房地産相關稅收占了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七十你知道麽?你他媽還好意思笑話美國政府關門? (2013-10-6)
保值儲蓄縮水 22萬人幣剩8千4
2013-10-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 評論數: 0
大陸理財糾紛又一樁!湖北省丹江口市民盛忠奎夫婦在24年前到某國有銀行辦理2張1千元(人民幣,下同)本金的定存單,寫明24年到期後,加上本息共22萬元,但今年取款時,卻被告知存單因人行新政策而失效。沒有任何人通知這對夫婦,而且像他們一樣的受害者還有70幾人。
《楚天都市報》報導,盛忠奎夫妻在1989年9月於某國有銀行丹江口市支行迎賓路分理處,得知有一份定期保值儲蓄業務,24年後可獲得一筆巨額本息。當時,2千元可在當地買1個店面,盛忠奎原本希望買店面,但經太太陳永梅勸說後,同意轉辦保值儲蓄。
但今年9月取款時,接待的魏姓負責人卻表示,因1989年10月7日,人行丹江口市支行轉發「對保值儲蓄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明定各專業銀行、郵電局如有開辦「存款1千元,存24年後收益額為11萬元」的保值儲蓄業務,應立即停辦,並嚴格按照3年、5年、8年3種保值儲蓄存款期限執行,不得突破。這導致盛忠奎原本可拿到22萬元的收益,大幅縮水到8400元,且存款戶並未被通知。
湖北楚韻律師事務所律師彭德江對此表示,銀行以「上級部門規定」為由,拒絕按照原來約定兌付存單,已是違約行為,即使銀行違規展開儲蓄業務,被主管部門明令禁止,存款銀行也應當在上級主管部門通知後,及時告知存戶,而不是等存款到期兌付時才告知。因此,即使產品合約被認定為無效,其過錯也全都在銀行,應該可比照原來承諾的利益,賠償存戶損失。
陸社科院:影子銀行規模20.5兆RMB 應妥善監管
2013/10/09 11:07 嘉實資訊
精實新聞 2013-10-09 11:07:02 記者 戴詩珊 報導
大陸社會科學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8日發佈《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3》稱,2012年底大陸影子銀行規模達到20.5兆元人民幣,監管當局應進一步完善影子銀行體系的監管,適應影子銀行的蓬勃發展。
該報告認為,大陸影子銀行體系的產生與發展有其合理性和重要意義。一方面,影子銀行體系突破了傳統銀行體系的禁錮,提高了儲蓄資金的配置效率,為大陸實體經濟提供了必要的流動性緩衝,對於大陸經濟的穩定、持續增長作用明顯;另一方面,透過各種金融創新手段,打破了分業監管所導致的金融市場人為分割和壁壘,為大陸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和金融體系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報告中同時指出,大陸影子銀行體系在發展中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包括因產品的期限錯配所導致的流動性風險,而這種風險也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而放大,開始威脅到金融體系的穩定;可能導致信貸過度膨脹,進而導致銀行信貸擴張的監管政策失效,產生系統性風險;對人行將M2作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的做法提出了挑戰,容易對貨幣政策形成干擾,影響貨幣、信貸等宏觀變量的既有軌跡,進而削弱傳統貨幣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該報告認為,大陸應進一步完善影子銀行體系的監管,適應影子銀行的蓬勃發展;完善信託業監管,為信託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規範民間融資法律法規,彌補民間融資監管的漏洞;健全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的法律規則,有效處置和妥善安排問題金融機構;明確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法律地位,建立與商業性金融機構差異化的監管標準;構建金融安全網防禦機制,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此外,金融監管體系還要進一步調整,以配合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的開展。
牛刀:房地産泡沫破滅 中國將改朝換代
新唐人電視台 2013-10-09 07:35 AM
【新唐人2013年10月9日訊】我在後記《見證》一文中,介紹了我的經歷。我的成功是時代的使然,沒有網路與世界的鏈結,我幾乎就是默默無聞的一介草根。我的成功是全體中國草根階層的成功。
在中國,所有的百姓都沒有政治權力,也就更談不上人權得到保障,所以,中國什麽都貴,只有人權最廉價,什麽時候人權最貴的時候,那時的房子才會最廉價。只是中國人會等到那個時候,可是,國際資本根本沒有時間等,所以,泡沫的破滅最後取決於國際資本的出逃。這種行為被國際金融稱為剪羊毛。因爲中國人根本就不是公民,而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居民,所以把住宅看得很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沒有住宅就一無所有。這也是極權主義政權爲什麽可以敢於無限制放大房價泡沫的主要原因,更深一點層次來說,這是政治原因。這在其他民主國家是絕無僅有的,與前蘇聯解體之前的國民生態十分相像。
為這種生態提供旺盛的生長的環境主要是極權主義經濟體制,這也是央行可以不經過人民的同意敢於大肆印鈔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在中國,這個房價泡沫自然會成爲統治階級掠奪全民財富的工具。正如經濟規律不可抗拒是永恒的法則一樣,任何資産價格泡沫都會破滅就成為必然。泡沫越大,造成的危害就越大,這也是規律。這不是索羅斯的反射性,而是資本的規律。我在一篇博客中說:中國遠比日本更慘。日本泡沫破滅,隨後政府在20年裡換了13任首相,中國可能不是換首相的問題,而是改朝換代的問題。我的依據是,中國本次泡沫遠比當年日本泡沫更大,那些當年滿以為住宅可以成為萬年基業的人全體傻眼,因為住宅根本在這個時代不可能成為萬年基業,只是資本炒作的工具而已。
以下是財經評論人士陳思進的博客:
有國內專家認為國際通用的〝租售比〞、〝房價收入比〞等都不適合中國。但我仔細看了那些論述,感覺他們在邏輯上最大的問題是,他們說來說去,只能說明中國的情況有多麽的特殊,試圖以此來證明爲何中國房價如此之高。但是,這和〝租售比〞、〝房價收入比〞非但沒有任何矛盾,反倒恰恰說明用〝租售比〞、〝房價收入比〞就能非常準確地分析出房價是否高了,並且高到什麽程度了。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情況有多麽特殊,最多只是推高房價,以形成泡沫的原因,但都無法避免泡沫的最終破滅。事實上,全球過往的無數金融泡沫,包括樓市泡沫,都是以破滅而告終的,無一例外,區別只是泡沫維持的時間長短而已。
下面,用一組具體的資料比較,來映射出中國房價有多麽高吧,請大家特別留意收入指數。
紐約東京倫敦北京四城房價、寫字樓租金及收入對比:
紐約?
公寓價格9.4-19.64萬元人民幣/平方米??
寫字樓租金120.65美元/平方英尺??
收入指數110
?
倫敦??
公寓價格3.5-7萬元人民幣/平方米??
寫字樓租金132.94美元/平方英尺??
收入指數79.5
?
東京??
公寓價格4.1-6萬元人民幣/平方米??
寫字樓租金161.16美元/平方英尺??
收入指數92.4??
??
北京??
公寓價格4.5-10萬元/平方米??
寫字樓租金187.06美元/平方英尺??
收入指數17
??
註:1、收入指數以紐約薪酬收入100爲基礎。來源:UBS2012年《價格與收入》報告。2、寫字樓租金據世邦魏理仕(CBRE)截至今年一季度統計。
請特別注意,東京的收入指數是北京的收入指數的5.44倍,但北京的絕對房價卻超過了東京!如果說,北京是全中國人的北京,那東京也是全日本人的東京,而且東京的人口密度超過北京!
以上引用是陳思進的一篇博客。實際上這個資料也不可能說明什麽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中國實際上在這五年已經把未來五十年的住宅全部建完,我們的可以說,即使未來中國五十年一套房子也不建,中國人也不缺少住宅。這就是中國房地産的最大的泡沫,也就是我一直在說的,住宅價值與GDP之比在全人類歷史上也找不到的主要原因。現在的所謂需求,只是貨幣需求,因為中國央行已經把未來中國60年的鈔票都發行完了,這些濫發出來的鈔票正在源源不斷地流進房地産。
是誰在炒樓?
很多網友對我有巨大的誤解,以為我一直在唱空房價,這完全的胡扯。還有的人在看了我的《黃金崩潰》後反問我,你敢說2008年買黃金是錯的?這真是好笑的事。
首先來說說房價的問題:2000至2005年我在深圳報業集團工作時,曾經組織過溫州炒房團來到深圳,也組織過山西煤老闆炒房來到深圳,同時也組織過深圳炒房團去東莞、惠州等地炒樓的活動,那個時候,根本沒有多少人會去買房子,所有的房子也根本賣不動,所以我組織這些活動很受開發商的歡迎。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很快瞭解了當時真正買房的人主要是三個群體:一個是先富起來的群體,一個是暴發戶,還有一個是官員的親屬。這三個群體都是我當時研究的客戶物件,尤其是第三種群體也在我的客戶群體中,有省長的女兒,市長的太太和方方面面的官員的親屬從全國各地趕來深圳炒樓的。在這種環境下,如何唱空房價?非但不是唱空,而是向所有的炒房樓成員介紹房地産的投資價值和投資方法,這才是我的主要工作。這是在中國房地産起步階段我所做的工作之一,因為我的優勢是在深圳,而深圳當時是中國房地産最活躍的城市。我真正接觸房價泡沫的知識,是2008年在中央電視臺做節目偶然遇見北大徐滇慶教授,他送給我一本剛剛出版的書《房價與泡沫經濟》,這時我才有了關於經濟泡沫的啓蒙知識。
再說黃金。我在2010年前從沒有說過黃金有泡沫,只是我在研究國際金融後,才發現黃金原來已經不是黃金,而是國際金融的工具,說得具體一點,那就是高盛炮製金磚四國的方案後,美聯儲用來測試金磚四國通脹水平的一個工具而已,早已不具備任何避險的功能。在宋鴻兵、張庭賓等人的鼓噪下,中國很多資金流入黃金,遲早會被國際資本血洗,這個現在已經成爲事實,只不過換沒有洗劫完而已。我必須把黃金這一輪黃金炒作的真相告訴市場,黃金會跌回到2010年以後的水準,僅此而已。因為所謂的金磚四國經濟增長只是一個短暫的周期,不會長久。目前,黃金正在被剪羊毛,將會是所有買黃金的人心頭永遠的痛,伴隨一生的投資失誤的挫敗感。這個群體,將會成為美元剪羊毛的群體之一。
很顯然,中國房價泡沫已經大到沒有邊際的程度,完全是政府一手造成的。2009年以來中國無數的人衝進房價泡沫中,這是美元剪羊毛最大的群體。那麽,我們就有必要來分析,究竟是誰這幾年衝進泡沫之中?一大群體是受益于4萬億基礎貨幣濫發的群體,天上掉下無數的錢無法如何用只得用於買樓,這些人的財富將會被血洗。這個群體是極爲龐大的,可以說涵蓋一切官員、開發商和炒樓群體,也是未來中國跳樓最大的群體,只有那些將財富已經轉移出境的人才能逃脫,留在國內的一個也跑不了。而留在國內有一個幻覺,以為中共政府會保護他們,會繼續加大基礎貨幣的投放來放大泡沫,這種想法是極為幼稚的。因為要剪他們羊毛的不是中共政府,而是美元。二大群體是80後和部分90後。這批人將會掏空他們的父輩和透支完他們的下一輩,就為了這麽一套房子,如果房價無限上漲也就罷了,而遇上房價泡沫破滅,他們一家三代人全體玩完。這是中國一個獨特的群體,他們本來可以成爲一代中産階層,成爲中國經濟增長拉動消費的巨大推進器,然而,卻被房價泡沫全體給滅了,也許這就是中國經濟泡沫的始作俑者最險惡的居心。1989年後他們把中國的60後的才華集體給滅了,1999年後又把70後的激情集體給滅了,2009年用濫發貨幣的手段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泡沫,其結果就是把80後的財富集體給滅了。真是奇妙啊。現在他們還想以〝以房養老〞這招濫手法,來把全體中國老年人都給滅了。就為了維護他們的利益?
他們是統治階層內部的人,如果把所有的人都給滅了那也就罷了,難過的是他們居然和美元聯手來給全體中國人剪羊毛,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要逃掉美元的剪羊毛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儘早賣出黃金和多餘的房子,將資金轉移出境。除此,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再談美元剪羊毛。
不久前,我已經談過美元剪羊毛的事,很多讀者關心時間節點和數量,其實這很簡單,在時間節點上我們可以這樣判斷,根據奧巴馬給出的時間,在2012年撤回製造業39%,這個已經完成;在2013年完成70%,這個正在順利進行中,達到奧巴馬的目標幾乎沒有問題;2014年完成100%,這個就要看執行情況。有一點是可以分析的,美元回流的時間是在製造業100%撤回後3個月至6個月的時間內,中國經濟危機全面爆發的時間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準確的的說,那就是2015年3月至6月之間。那麽,這段時間究竟有多少美元撤出中國?目前市場有一個共同的判斷,最少的數量應該與中國的外匯儲備相等,理由是,外匯儲備是中國發行外向型基礎貨幣的依據。以這個資料乘以3,大約是美元出逃的總量。如果我們的外匯儲備是3.3萬億,那麽,在很短時期內將有10萬億美元的資金集體出逃,什麽後果還又要我來說嗎?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下出逃這麽多美元,對中國經濟會産生什麽影響?還有什麽泡沫不會破滅呢?又豈止是泡沫破滅?美元什麽也不要做,只要出逃就夠了。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禁聞】生死存亡關頭 全黨看蘇聯滅亡劇
新唐人電視台 2013-10-10 02:36 AM
【新唐人2013年10月10日訊】近來,中共各地紛紛組織黨員幹部看《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專題片,江蘇省委書記還強調,要吸取蘇聯所謂〝亡黨亡國〞的歷史教訓。但俄羅斯並沒有亡國,只是亡了〝蘇聯共產黨〞,俄羅斯老百姓因爲蘇聯解體,反而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觀察人士認爲,當前,中共執政遇到嚴重危機,在這生死存亡關頭,黨內再用專題片給黨員洗腦,來維持它的一黨專政。
近來,中共能源局、商務部、湖南省委常委、江蘇省委等等,紛紛組織黨政幹部觀看《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專題片,片中把蘇聯共產黨放棄一黨執政,改行西方的多黨制和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等導致的滅亡,定性爲〝世紀大悲劇〞。
原《河北人民廣播電臺》編輯朱欣欣:〝中共讓黨員看這個片子,實際上讓共產黨員,要跟著共產黨特權階層這一小撮人,跟著他們走,效忠於他們,而保持他們這一小撮人的特權利益。〞
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還強調,蘇聯亡黨亡國的主要原因,是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北京時政觀察人士華頗:〝蘇聯共產黨之所以失去執政地位,是因爲三個壟斷:真理的壟斷、政治的壟斷、經濟的壟斷,我想中共對蘇聯的這種反思,往往是片面的,它認爲沒有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些方面找原因,實在是荒唐,我想如果那麽反省的話,它是擺脫不了像前蘇聯那樣的命運的。〞
中國網友歸納了〝前蘇聯解體前十大社會亂象 〞,其中,前蘇聯解體前,每年發生流血事件近20萬起。再看今天由中共執政的中國,僅2011年,社會群體事件有23萬起。
另外,蘇聯解體前,維穩經費和國防經費基本持平。而中共的維穩預算,今年是7690億人民幣,超過國防預算7200億人民幣。
蘇聯解體前出現的社會亂象還有:發生高通貨膨脹;GDP不斷升高,國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貪污腐敗橫行,而且有特供;熱衷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造成史無前例的自然生態災難;年輕人熱衷於公務員行業;並且,航母正在試航等。
這些亂象,在今日中國幾乎都可以看見。
原《河北人民廣播電臺》編輯朱欣欣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體制混亂,民怨積累到了臨爆點,中共的執政地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危機。
朱欣欣:〝但是它們看蘇聯的片子,它實際是並沒有抓住它的根本問題,根本問題是俄羅斯並沒有亡國,而是亡了它們蘇聯共產黨,它們蘇聯聯邦共和國本來就是一個強制組成的這麽一個國家,老百姓並沒有因爲蘇聯的解體而遭到多大的災難。〞
去年7月初,世界銀行公佈各國經濟的年度〝考試成績〞,其中顯示:2012年俄羅斯人均國民收入達12700美元,邁入高收入國家之列。
一篇《中國老百姓根本不知道的俄羅斯現狀太讓人震驚了》文章,俄羅斯當地一位導遊告訴中國遊客,現在俄國百姓的收入普遍都高。同時俄羅斯的福利制度,使俄羅斯城鄉差距不十分明顯。除了中小學、高校免費教育外,全民還享有免費醫療,另外還有住房免費,居民生活用水電免費、以及公共交通津貼等各種福利。
導遊說,俄國人民歷盡苦難,經歷了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經歷了七十多年的共産主義統治,終於爭取到今天的民主自由。真幸運,現在的俄羅斯人民不用再像祖輩那樣,爲了一磅的麵包,早上五點就得起床去排隊。
10月8號,大陸媒體報導,俄羅斯政府宣佈,公民可以永久享受免費醫療。大陸網民嘲諷:這令正在深刻反思警惕前蘇聯亡黨亡國經驗的小弟,情何以堪啊?
採訪編輯/李韻 後製/李勇
CCP Propaganda Documentary: Demise of the Soviet Union
CCP cadres were recently instructed to watch a documentary
entitled, "20 years after the demis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the Soviet Union".
Jiangsu Provincial Party Secretary emphasized the lessons
learnt from the perish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the Soviet Union, even though it was the Communist party
which collapsed, not the country, and Russians have since
lead a happy and peaceful life.
Commentators believe at this critical point that
the CCP is trying to maintain its one-party dictatorship
through a brain-washing film.
Recently,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gime arranged for the film,
"20 years of the demis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the Soviet Union," to be viewed at the Energy Bureau ,
Ministry of Commerce, Hu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Jiangsu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so forth.
In the film, the fact that the former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gave up the one-party ruling and diverted to
multi-party and a free economy was labeled as
a tragedy of the century.
Zhu Xinxin, former Hebei People's Radio editor:
The purpose of watching this film is to ensure the obedience
of the cadres and the status of the privileged elite group.
Jiangsu Provincial Party Secretary Luo Zhijun stressed that
the collaps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of the Soviet Union
was caused by abandoning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Hua Po, politics commentat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lost its ruling
position on the three monopolies: the monopoly of truth,
the political monopoly, and the economic monopoly.
The CCP reflects one-sidedly about Marxism-Leninism
not being followed.
I am sure they will face the same fate as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 Chinese Internet user listed 10 points of social chaos prior
to the collapse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mong them, were on average 200,000
bloodshed incidents, annually.
Yet, in 2011, there were 230,000 mass incidents in China.
Also,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spent as much on
stability maintenance as on national defense.
The CCP's stability maintenance budget for this year is 769
billion yuan, which is 720 billion yuan more
than the defense budget.
Other points of social chaos emerged prior to the collapse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re: high inflation; rising GDP,
declining livelihood; rampant corruption;
unprecedented ecological disasters caused by large-scale
w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s; more young people engaged
in the governmental jobs; aircraft carrier sea tests.
These same points of chaos can be seen almost
everywhere in China today.
Former Hebei People's Radio editor Zhu Xinxin indicates that
the economic crisis and people's anger have reached the point
of shaking the ruling of the CCP.
Zhu Xinxin: They did not get the point from
this Russian film.
Russia survives.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died.
The Russian Soviet Federative Socialist Republic was in such a
form that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was not much of
a disaster to the people.
The 1st July, the World Bank revis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world's economies and showed 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 per
capita for the year 2012 has moved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o a high-income nation.
In an article, "The astonishing phenomenon in Russia which
the Chinese don't know about", a local tour guide revealed,
the average Russian's income is high.
The welfare system has cut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ociety.
People enjoy free education from primary school to college,
free medical care, housing, and utilities.
There is also a transportation subsidy.
The tour guide indicated that the Russians have finally
gained their freedom and democracy through the
Great Patriotic War against fascism and
70 years of communist ruling.
Luckily, the Russians no longer need to get up at five in the
morning to get a one pound bread like their ancestors.
On 8th October, Chinese media reported that Russians launched
a new life-time of free medical care.
A Chinese Internet user commented: What an embarrassment
to the little brother who was just reflecting on the
historical lessons of the deceased Soviet Union.
Interview Edit/Lee Yun Post-production/Li Yong
大陸樓市調控 將厲行釜底抽薪
2013-10-1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 評論數: 0
「金九銀十」大陸樓市成交熾熱,不過,大陸獨立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卻認為大陸房地產下滑很快就要來臨,在他看來,6個月內房地產再次調整的可能性非常大,且大陸將進入通縮時代。另香港媒體也報導,三中全會後大陸恐出台釜底抽薪的樓市調控措施。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中共中央可能在三中全會後出台樓市調控的釜底抽薪措施,像是個人房產稅徵收,三中全會後應會出爐,但行政色彩濃厚的限購令可能退出,此外,鑑於地方財政對土地出讓過度依賴,考慮取消各級政府的土地儲備制度,打破房地產市場綁架經濟的畸形現象。
報導說,改革主要聚焦在土地、稅收及體制等方面,並致力形成新的基本住房制度體系,讓房價回歸市場化,估計,今年第4季及明年會逐步改觀,從而放緩明年房價的上升勢頭。
不過,謝國忠卻認為,未來6個月內大陸房地產可能出現大調整,房地產泡沫破了之後,大陸絕對會發生人民幣貶值或者通縮,不過,通縮反而是大陸資源重新分配的唯一辦法。
他認為「房地產泡沫破了,我們經濟就垮」的認識,是錯誤的。相反的,房產泡沬破了,高利率支撐信貸將崩盤,屆時大陸融資結構改變,降息有望,也可望帶動實體經濟增長。
- Sep 25 Wed 2013 18:38
大陸金融改革對台商的實質影響; 央行總裁彭淮南答詢; 中國經濟痼疾二字訣——剩、腐; 牛刀:房地産泡沫破滅 中國將改朝換代 -- 中國信貸危機; 亞洲資產泡沫 (合輯之九)
close
大陸金融改革對台商的實質影響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