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誠╱教授】2013/09/20
這個月初,配合某立法委員的邀請,在立法院共同召開一個記者會,其目的在透過這樣的活動,進一步確保了國內兒童的飲食安全與健康;針對的主要內容是兒童在日常生活當中,使用飲料、食品及用品,所必需面對的各式各樣色素的問題。
實際上來說,除了飲食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色素也被用在各種穿的、用的商品中,甚至藥品、化妝品,以及在不同的印刷品、建築材料裡面,也可以發現色素的使用。然而,受色素影響最大的族群確是是兒童,這樣的情況雖然過去媒體陸陸續續不斷地報導,但是相關的權責單位並未積極推動必要的管理,以有效地面對這樣的問題,是一件令人遺憾,而且也應該接收檢討的事實。
大致上來說,色素可分為天然色素與人工合成色素兩大類,由於天然色素的供應十分不足,價格高,所以市面上許多添加在食品內的色素多是人工合成色素,舉凡飲品、糖果、餅乾、蛋糕、冰淇淋、口香糖、各類零食,甚至夏日冰品,以及加工食品,均可能有人工色素存在,因為食用色素經由飲食行為直接進入人體,所以色素所造成的生理與健康影響,更值得人們關心。許多科學相關的證據顯示,人工食用色素除了對成人會造成生理上的影響,甚至毒性之外,更可能造成兒童生理以及健康上,長期且不可逆的傷害。
簡單地綜合一下食用色素的安全性,可以發現人類食用人工色素是非常冒險的行為。常見的藍色1號在鼠類的實驗當中,證實了會造成腎臟的腫瘤,也會造成過動症。藍色2號,基本上也被認為是不安全的色素,動物實驗中說明了容易造成腦部神經質瘤,亦不應該當成食用色素。綠色3號色素經過動物實驗證實,容易造成膀胱以及睪丸腫瘤,其安全性更應該進一步加以仔細的研究。著名的紅色3號,在動物實驗當中造成實驗受體甲狀腺癌,其安全性十分令人存疑;它曾經被美國政府認為是危險物質。幾乎可以說是最常用的色素,紅色40號,以往常常被法國及義大利等國家用在染色製造魚子醬,是一種在動物實驗中,被證實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功能,甚至造成兒童過動的化學物質,確實應該加以禁用,實際上在丹麥、比利時、德國、瑞士、瑞典、奧地利、挪威等國皆已禁用。黃色5號更是會造成人類嚴重過動,影響兒童學習注意能力,相關研究甚至說明了會造成過敏、皮膚疹、氣喘及偏頭痛等現象,這種完全沒有營養價值的物質,其合成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物質,甚至被發現具有致癌性,有些國家像是挪威、奧地利等國皆加以禁用。非常類似的現象,黃色6號色素經由動物實驗,也發現會造成腎上腺腫瘤,而且也會造成不同的過動症狀,在其合成的過程當中夾雜的不純物也會引發癌症,同樣是令人十分擔心的食用色素。
美國以及歐盟早在2010年就已經對人工食用色素特別加以更嚴格的管制,特別像是藍色1號、綠色1號、3號、黃色5號、6號、紅色40號等色素的使用,都必須在產品標示上面加以個別標示,並且加註相關警語,說明這些色素會造成小孩子健康上不良的影響。除了明確的食品標示之外,英國政府的衛生福利部更早在2008年便開始要求,六項相關人工食用色素不得添加在所有食用商品上,並且要求廠商在2009年底達成相關目標。
有鑒於此,筆者認為國內對於人工色素必需以進一步加強管理;除了部分危險色素必須加以禁用之外,政府更應該配合迅速建立食品添加物之相關編碼制度,同時賦予人工食用色素相關的編碼,並且利用二維條碼或已通用的快速響應矩陣碼, QR 碼,再透過資訊網路系統、資料庫及智慧型手機、電腦的運用,讓民眾在購買相關商品的同時,能夠迅速即時地查到食品添加物及色素的相關資訊,以保障全民飲食安全。
作者簡介╱吳家誠:
台師大化學系所教授兼所長系主任,國家標準(CNS)審查與技術委員兼主席,消基會委員、召集人、董事、秘書長,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國家度量衡委員,環保署顧問暨環境品質諮詢委員,主婦聯盟顧問。
食品添加物殘害兒童 超乎想像可怕
【吳家誠╱教授】2013/09/06
台灣最近發生的「胖達人」麵包添加香精的食品安全事件,再度了引起長期受到大家關注的食品添加劑安全話題,甚至也引發了連帶的股票市場不正常行為的經濟犯罪話題。在這一段期間,我也不斷地受到媒體的約訪,大家在這一個議題上面關心的是香料的添加是否會造成健康問題,以及剛剛在本年度6月19號公佈修正後的食品衛生管理法規,是否足以規範相關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方式,以保障未來全民的食品安全。
美國政府曾經作相關的統計,在大量不同各式各樣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之下,兒童所受到的傷害其實是最嚴重的。以美國為例,由於食品中不當化學品的添加,近二十年來,兒童罹患癌症的比例,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七,患有氣喘兒童的比例增加了百分之兩百,有過敏疾病的兒童增加百分之三百,另外患有過動以及自閉症的兒童,增加了百分之四百,而且每六個兒童當中,就有一個是過度肥胖的;也因此美國在管控兒童的健康方面,每年需要額外多支出270 億美金以上的健康費用;也因此美國有越來越多的州政府開始立法,禁止在學校裡面及學校周邊販賣對兒童健康有影響的不當食品,這是台灣社會以及政府值得借鏡的措施。
由於台灣百姓對食品色香味的追求相當的普遍,食品製造廠商以及供應者也相當積極的配合,已經普遍地形成了一種很難改變的飲食文化。
「胖達人」麵包添加香精的事件之所以發生,當然有食品衛生管理辦法的缺陷,然而在香精、香料的管理層面上,確實有相當的技術性困難;以檸檬香精為例,即便是直接由天然檸檬所萃取得到的成分,便超過了十六種以上的化學物質,每一種物質,也就是化合物,都有其化學摘要上面的編號,也就是 CAS 編碼,如同每一個人,有一個身分證號碼一樣。其中每一個化學物質都有其生理的效應,以及可能的不同毒性。實質上來說,像來自天然檸檬所製造的檸檬香精,這樣的物質實際上來說,就是一種複方的食品添加物。
更何況現在的合成化學已經可以透過合成的方式,合成出上述16項化學物質,配合適當的比例加以調和,也可以製造出人工合成的檸檬香精,當然也是一種完全人工合成的複方食品添加物。這樣的香精、香料由於其中的化學成分多而複雜,所以很難去掌握其實際上對人體健康上的效應。如果再考量其添加的量和濃度,以及在烘焙、烹調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化學變化,以及成分共伴效應,這樣的添加物對健康的影響就更難評估了。
有不少香精、香料的成分是具有相當強的毒性的!例如一種生產在歐洲的長葉薄荷,所提煉出來的薄荷油,即便在少量的情況下,具有肝臟及肺毒性,甚至會造成女性的月經困難,懷孕的婦女甚至會因其造成流產。具有特殊香味的黃樟素,被認為具有致命的毒性,甚至引發癌症。由蕓香植物所抽取的香精,被發現會造成光敏感性,引起皮膚過敏,身體黏膜的刺激,甚至具有神經毒性,同樣的對懷孕的婦女,也可能造成流產現象。萃取自金鐘香柏的香料,是一種具有神經毒性的物質,甚至誘發懷孕婦女的流產。這樣的香精、香料的毒性例子,其實不勝枚舉。也因此在許多國家對於香精、香料的使用,常常需要有專業人員,且被要求具有合法執照。
對於食品安全要求比較高的地區及國家,對於食品及餐飲中的色香味成份,講求由廚房中直接經過天然食材加以產製或調配,具有高的安全性及健康性,反觀國內的食品及餐飲製造業,常以快速的食品添加劑來達成食物色香味的目的,並且逐漸形成食品造假的文化,除了影響目前國民的食品安全及健康之外,造成如此的飲食環境及文化,將令我們很難面對未來子孫,這是社會大眾及政府主管機關所必須及時面對的問題,大意不得。
寶寶拒絕零食大作戰
‧媽咪寶貝 2013/09/18
近幾年國人的健康意識抬頭,尤其女性在升格為人母之後,更會對孩子的飲食健康錙銖必較,一心只想讓孩子吃最優質健康的食物。究竟可不可以讓孩子吃零食?零食有哪些壞處是我們容易忽略的?現在就把零食的缺點一次公開,徹底改善不當的飲食習慣!
【採訪撰文/陳安琪;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徐裴莉;模特兒/帥氣弟弟靖維;攝影/米果攝影】
市售零食常見的5大惡行
市售零食的口味多變、種類繁多,常讓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但在好吃的背後,卻隱藏了下列5大惡行:
1 反式脂肪
‧什麼是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Trans Fats)並非天然存在的油脂。由於植物油中具有較高含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其穩定度較低,食品業者為了提高油脂的穩定度及可塑性,並提高烹飪時的實用性,以部份氫化的加工技術來增加油脂的飽和度。
最常見的此種油脂為人造奶油(margarine)及烤酥油(shortening),其部份氫化的過程中,卻有反式脂肪酸的產生。因此原料成分標示「氫化」、「半氫化」、「人造酥油」、「轉化油」、「烤酥油」、「植物乳化油」,或是出現英文「Hydrogenated」,都代表使用氫化處理的油品。
‧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上升
若將「順式脂肪」與「反式脂肪」相較,反式脂肪的結構比順式脂肪更難被人體代謝。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徐裴莉表示,過量反式脂肪長期累積會增加血中壞膽固醇(LDL)濃度,降低好膽固醇(HDL)濃度,並使血液黏稠度增加,進一步傷害血管內皮組織,增加罹患血栓、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
‧每日2公克為攝取上限
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日反式脂肪攝取上限是2公克,至於嬰幼童則沒有明訂的上限,但基於健康考量,小朋友其實根本不應該攝取反式脂肪,也有賴家長替孩子的飲食內容嚴加把關。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依規定反式脂肪若每100公克含量不超過0.3公克可不用標示,但卻不表示這項食品完全不含反式脂肪,提醒大家若成分標示「氫化」、「轉化油」等字眼,或是已知製作過程使用大量油脂,就應該主動避免這些食物。
‧當心!這些食品反式脂肪含量高
反式脂肪含量較高的食品有:洋芋片、炸雞、甜甜圈、巧克力、爆米花、泡麵、奶精、酥皮類烘培點心等;另外,早餐或西點烘培常使用的「植物性人造奶油」反式脂肪比例亦不低,購買前應多加思考留意。
2 過多油脂
‧油脂含量過高的跡象
油脂含量過高的食品,從口感判斷常具有質地特別酥脆、多層次特性,從外觀來看則有油亮金黃色澤,直接拿取也很容易雙手沾滿油脂。
‧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與肥胖問題
動物性油脂含較多飽和脂肪,加工過的植物油則含較多反式脂肪,都容易造成低密度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偏高,也容易引起發炎反應、造成心血管疾病還有肥胖等問題,對年幼孩童的血管傷害雖然並非立即性,但過量食用首先會反應在體型發胖上。
‧當心!這些食品油脂含量高
除了洋芋片、奶酥餅乾、炸雞、酥皮派等食物含高量油脂,其他還有一些隱藏高量脂肪的食物,現在帶你一塊來了解:
(1)冰淇淋:乳脂肪是冰淇淋滑順口感的主要來源,一般冰淇淋的乳脂肪含量佔總熱量50%以上,高品質冰淇淋的乳脂含量甚至更高。
(2)巧克力:小朋友認為好吃巧克力是香香甜甜的糖果,卻不知入口即化綿密口感隱藏了高量油脂,以市售榛果巧克力球為例,每100公克熱量超過580大卡、脂肪含量41公克以上(佔總熱量63.6%以上)。
(3)奶茶:其中的奶精(佔總熱量20%以上)的主要原料是椰子油或棕櫚油,完全未添加任何奶類成分。
(4)甜甜圈:製作時添加了鮮奶油,經高溫油炸後又裹上厚厚糖霜,熱量驚人。
(5)花生醬:小朋友喜歡吃塗滿花生醬的烤吐司,但花生本身屬於油脂類,製作過程中還會添加其他原料,無論熱量、脂肪(佔總熱量50%以上)、糖分都很高,裡面也可能存有會傷害肝臟的黃麴毒素。
‧你還在吃回鍋油炸的食物嗎?
部分商家為降低製作成本,可能會使用回鍋油烹調食物,油脂長期反覆油炸有變質、含反式脂肪、致癌的疑慮,且新油炸出的色澤、酥脆度都不比回鍋油好,因此平時應避免在外購買油炸食品,若真的不得已有油炸烹調需求,親自下廚製作會比購買現成炸物來得更安全。
3 高鹽(高鈉)
‧高鈉對身體的壞處
鈉離子具有抓住水分的能力,若攝取過量身體卻來不及代謝,首先易發生水腫問題,進而導致心血管、高血壓、肝腎功能異常等疾病。幼童的身體器官仍在發育,雖然腎功能會隨著年紀增長逐漸健全,但長期食用高鈉食物易養成重口味飲食習慣,從小常吃高鈉食物雖不一定會立即對健康造成影響,卻會種下不當飲食習慣的因果。
‧每日2000毫克為鈉攝取上限
世界衛生組織於今年(2013年)年初,將成年人每日鈉的攝取上限下修至低於2000毫克(5公克),孩童雖沒有明確的建議標準,仍建議飲食應以清淡為原則。
‧高鈉性質,嚐起來不一定很鹹!
鈉在飲食中幾乎無所不在,就連味道酸甜的蔬果也含有一定的鈉(天然來源的鈉在人體可接受範圍內),但加工食品除了原料含鈉,又為了增添風味加入大量調味,含鈉量自然很容易超標。那麼還有哪些食物嚐起來不一定很鹹,含鈉量卻十分驚人呢?
(1)蘇打餅乾:蘇打餅乾添加了小蘇打粉作為膨鬆劑,也就是「碳酸氫鈉」成分,含鈉量自然比想像中高。
(2)吐司:為了使發酵過程更順利會在麵糰混入些許食鹽,兩片吐司中大約有450~600毫克的鈉。
(3)肉鬆:內鬆在拌炒過程中加入油、鹽及其他調味料,嚐起來才會有香酥的口感。
(4)各式罐頭:罐頭產品口味較重,且海苔醬、麵筋、醃漬魚等罐頭為了增加風味並延長保存時間,都會加入大量的調味料。
(5)蜜餞:製作時添加大量糖、鹽調味,才能達成好吃、延長保存期限的目的。
(6)海苔:市售拆開包裝立即可食的海苔零食,普遍也含有較高的鈉(平均3公克含有40毫克以上的鈉)。
4 高糖分
‧甜食吃太多,齲齒肥胖找上門
攝取過量糖分易使血糖偏高、脂肪囤積、新陳代謝減緩,成為體型肥胖的主因,未妥善清潔口腔也是導致蛀牙的關鍵。另有研究指出,嬰幼兒喜食含精製糖類、人工色素等添加物的食品,可能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人工代糖不會比較健康
代糖屬於人工合成製品,熱量極低甜度卻有砂糖百倍之高,因此常用於製作糖果、飲料等。徐裴莉營養師提醒,代糖類的「阿斯巴甜」含苯丙胺酸,不適合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患者肝臟缺乏酵素無法代謝苯丙胺酸,長期累積會影響患者智力,目前可經由新生兒篩檢確認問題。
‧當心!這些食品糖分高
(1)乳酸飲料:喝乳酸飲料是希望促進腸胃道蠕動幫助消化,但是為中和酸味加入大量糖和水稀釋,好菌的含量往往不如想像中多。
(2)市售包裝果汁:即便是標榜100%的包裝果汁,為了維持品質口感一致性,仍可能額外添加糖或其他添加物。
(3)珍珠奶茶:一杯全糖珍奶含奶精和澱粉類的珍珠,再加上約50公克的果糖,熱量、糖分、脂肪全都高得嚇人。
(4)調味乳:家長希望孩子多補充鈣質所以給予香甜的調味乳,但調味乳多少添加了人工色素、香料,營養價值不如鮮奶高。
(5)碳酸飲料:除了高糖高熱量外,碳酸飲料當中的磷酸會影響兒童對鈣質的吸收,且製作時會打入二氧化碳,在胃中易造成飽脹感。
‧多喝水才健康
過量攝取糖分因為滲透壓的緣故反而更難解渴,其實白開水才是最健康的飲料,若具體以公式計算,每日每人至少應補充「體重×30c.c.」的水才足夠。
5 重口味人工調味料
嚐起來有肉味,實際上是化學調味?
前陣子新聞曾報導,部分店家為節省熬煮高湯的時間與成本,以人工化學調味粉調製高湯,嚐起來雖然有濃厚的大骨、牛肉、海鮮湯頭滋味,實際上卻未使用任何天然食材熬煮,過多調味將會蒙蔽味覺,習慣後便不易嚐出食物的天然原味。
‧養成重口味習慣,造成肝腎負擔
洋芋片有雞汁、烤肉等口味,泡麵也有牛肉、海鮮等風味,但看看包裝上成分說明,其實不難發現化學調味粉的蹤跡,若調味料來源非食品級或長期食用過量,首先會對負責代謝的肝腎造成負擔。
外食族想同時兼顧方便與健康,的確需要花更多心思挑選食物,選擇較有品質、信譽的店家是其中一個方法,但更鼓勵大家親自下廚,隨季節購買新鮮的時令蔬果烹煮會更加美味營養。
零食5壞處,打亂健康習慣
1 零食易有飽足感,孩子不想吃正餐
零食通常具有高糖、高油特性,甜食下肚會立即提升血糖,讓身體快速產生飽足感;而高油份則會降低腸胃蠕動速度、延緩胃排空時間,高糖高油讓孩子充滿飽脹感,進而會影響下一餐的進食。
徐裴莉營養師建議,若孩子大量運動後出現饑餓感,家長可以提供少量點心讓孩子充饑,但平時應養成「正餐吃完才有機會吃零食點心」的習慣,避免孩子嚷著肚子餓就急忙用不健康的食物填飽肚子,而這裡指的零食點心並非是市售的糖果餅乾,而是全穀根莖類(如:雜糧麵包、低糖紅豆地瓜湯)、蔬菜水果類(如:蔬果汁、新鮮水果、自製果凍)、奶類(如:鮮奶、奶酪布丁)、堅果種子類(如:原味綜合果仁、腰果核桃)等較為健康的點心。
2蛀牙&肥胖率增加
愛吃零食不但會導致體型發胖,而糖份也是口腔細菌最愛的食物,進食後未妥善清潔便會快速滋生,蛀牙很容易因此而形成。
3 偏食習慣,營養不均衡又容易便秘
不喜歡吃蔬果的孩子,普遍容易有缺乏維生素A、C與膳食纖維。家長應從小讓孩子接觸各式蔬果,從中獲取身體必須營養素、抗氧化物與膳食纖維,對提高免疫力、改善排便習慣都很有幫助。而精製的糕點在烹調過程裡營養素和纖維含量不足,建議選擇以全穀根莖類、堅果種子類為原料的麵包糕點,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等,更符合孩童的成長需求。
4 小手未洗淨,病從口入風險多
零食多半會直接用手抓取,而小朋友玩耍到一半感覺肚子餓,隨手就抓了零食餅乾往嘴裡送,連帶會將手上的病毒細菌吃下肚,導致腸胃不適或是其他疾病。順道也提醒家長,孩子返家後或是吃東西前,務必要記得以肥皂清潔雙手,不讓附著在手上的髒東西有機可趁。
5 養成重口味飲食習慣
如同前文提及,重口味食物易造成肥胖和身體負擔,其實家長可以提醒孩子:「這個東西口味比較鹹喔!我們吃一點點就好!」,從小替孩子建立「重口味食物不可以吃過量」的印象。
‧全穀雜糧類,飲食新風潮!
白米飯是亞洲地區獨到的飲食特色,但近幾年吹起一股健康新風潮,人們紛紛在米飯中添加糙米、蕎麥、燕麥、薏仁等全穀雜糧類,全穀雜糧富含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鈣、磷、鐵等豐富礦物質,若不習慣吃全穀雜糧飯也可以和白米先用「1:1」的比例混合,其實全榖雜糧類有獨特的香氣、QQ的口感,嚐起來滋味很不錯呢!
拒絕零食,你可以這樣吃!
讓零食在家中絕跡
希望孩子不吃零食,其實父母本身要以身作則,不可以自己一包接一包,卻限制孩子連一口都不可以碰,兩套標準易引起孩子心生反彈。徐裴莉營養師建議,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上市場選購食物,並且告訴孩子挑選的原則為何,並順道提醒重口味食物今天少買一些,或者改吃另外一樣比較健康,帶領孩子從挑選食材開始建立健康飲食概念。
自製健康小點心
炎炎夏日大人小孩都愛吃冰涼的點心,家長可以泡製果香酸甜的檸檬水,或是現打綜合果汁(亦可加冰塊打成冰沙)讓孩子消暑,或者近幾年流行的果昔(Smoothie),是以香蕉、鳳梨等新鮮水果加牛奶和碎冰一起攪打,好吃祕訣在於添加香蕉讓口感更綿密,酸甜又富含營養,非常受大人小孩歡迎。
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2.9月號
徐裴莉
學歷: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碩士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
【更多內容請見2013年9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 Sep 20 Fri 2013 18:36
這些色素,你吃下肚了嗎?食品添加物殘害兒童 超乎想像可怕; 寶寶拒絕零食大作戰 (合輯)
close
這些色素,你吃下肚了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