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直是個文明、民主、尊重人權的社會,我們也以此為傲,但近來一連串事件,都讓我們懷疑,是否我們失去了文明、民主和人權?洪仲丘在軍中被粗暴對待,有文明嗎?徐世榮教授和學生們走上街頭抗議,卻被警方禁止,在民主社會不能抗議、無法發聲,還有民主嗎?大埔鄉親想留在自己有感情的家,從中央到地方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卻偷偷摸摸趁他們不在拆了他們的房子,這樣有人權嗎?
很多人都因此感到很無力,對未來沒有確定感,一個政府對社會作的最大災難,就是他們使人民喪失了自信心,讓人民沒有樂觀的理由,讓人民感到悲觀,近來,也有民調指出,台灣人民悲觀的程度,是世界前幾名。
今天我們來為服貿協議的受害產業發聲,但人民為什麼要走上街頭?照顧人民不是政府的責任嗎?總統說服貿協議對我們有多好,但我聽來聽去只有一個感覺,這個政府好像在替中國宣傳,說中國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好處,好像台灣的生存發展只靠中國。作一個總統,他應該要提出台灣的產業計劃、讓台灣產業升級、吸引企業投資台灣,讓平常百姓做小生意的,每天都有客戶,能有足夠的收入,讓他們的孩子好好成長。
但我們只看到角色錯亂的總統,每天告訴我們服貿有多少好處,中國對我們讓了多少利,但他忘了,作一個總統,他應替台灣的產業想出路,如何讓台灣產業在地深耕、在地升值,讓平常百姓開的小店可以持續下去。
不論是新北豆漿店,還是彰化永靖開家庭理髮的單親媽媽,他們只希望每天開門有生意,沒想過要去中國創廠、創品牌、行銷全球,他們只想在台灣安身立命。總統有什麼權力在未和他們溝通、未和社會溝通的情況下,就簽了服貿協議,可能剝奪他們的權益?服貿協議在談判的過程中,沒有溝通,還全面封殺資訊,如果服貿協議這麼好,為什麼要全面封鎖資訊?全面封殺我們知道的權利?這個政府真的是自相矛盾。
這個政府在談判時有什麼策略?它說中國讓我們幾個大企業可以去投資,但中國發展服務業是它的國家策略,它要吸引人才,所謂的讓利,就是要讓台灣企業帶著人才到中國,幫助發展中國的服務業。馬政府很得意說,我們得到了中國的讓利,但我們忘了,這樣的讓利,讓我們的人才流失,讓台灣的服務業沒有好的人才來讓我們往上走。這樣的政府策略,是不是錯亂?
然而,這個國家是我們大家的,咱大家都有責任,要救這個國家。從核四、大埔,以及近來很多的社會事件,我們看到社會力量已經開始在凝聚,我要拜託大家,千萬不要忘了自己的責任,該走出來就要走出來。你可以為服貿走出來,也要為大埔、為洪仲丘、為反核四走出來,因為這些事都是起因於一個失能、無能的政府無法解決台灣的問題,反而製造了很多的問題。
台灣是民主社會,誰當家作主?誰作決定?人民作決定!我們再也不是威權時代,在野黨雖還未在國會取得多數,但若有多數人民的支持,在野黨就會有多數的力量。我們希望在野黨都站在人民這一邊,和多數的聲音站在一起,服貿談判協議不只要逐條審,我們還要讓社會的聲音可以出來。希望有國會監督條例,監督兩岸談判,也希望在野黨的黨團,用專業、毅力和勇氣,來為我們堅持。最重要的是,今天過後,大家不要散去,我們每一天都給在野黨加油,共同來監督這個政府。
黃昆輝︰繼1949後 中國人將大規模移入
自由時報 2013-7-28
〔記者陳璟民/綜合報導〕台聯黨主席黃昆輝昨日在美國聖地牙哥台灣中心對台僑演講時表示,許多國內業者預言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帶來各行業各產業的倒閉風暴,更憂心服貿協議是繼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挾著大軍移民來台之後,第二波中國人大規模移入台灣,將把台灣淹沒。
黃昆輝強調,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台灣人民站出來反對馬英九的關鍵時機,因為服貿協議不僅會對台灣的經濟面造成衝擊,其實很多台灣人心裡擔心的是「政治面」的衝擊。
政治面衝擊大
對於可能的二次移民潮,黃昆輝指出,服貿協議簽署之後,只要三十萬美元就可以讓負責人及兩位幹部來台長期居留,每增加五十萬美元可增加一名中國人來台,人數以七人為限。這些中國人來到台灣後,如果結婚,中國配偶的父母或婚前未滿二十歲的孩子都可以來台灣探親,每年二次,每次六個月,最後又可以申請長期居留。
他指出,現在台灣已經有十六萬中國白領人士,還有三十四萬中國配偶,不用多久,中國移民潮將把台灣淹沒。
黃昆輝坦言,這是台灣基層現在最大的夢魘,第二波中國人大規模移入台灣,如同未爆彈一般,將對台灣的社會政治都投入未知的變數,令人憂慮。
姜皇池︰立院可修服貿 證明台灣民主
自由時報 2013-7-28
〔記者陳璟民/台北報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發反彈,馬政府卻不願修改協議內容,馬總統還稱簽了約沒弄成會影響國際聲譽,台大法律系教授姜皇池昨受訪表示,國會監督是民主國家制度,立院有所保留或修改,行政部門再與對方談,並沒違反國家誠信問題,反而更證明台灣是民主法治的國家。
姜皇池指出,「不能說行政部門想怎樣就怎樣」,假設立院真的不接受服貿協議,要求行政部門與中國重新談判,國際社會沒有人會認為台灣沒有誠信,因為這是國際社會的常態。
他強調,國會監督可以確保行政部門不會出賣國家利益,若行政部門簽了出賣國家利益的條約,難道國會都不能制衡?讓國會有機會監督對外事務,確保廣納國內各種不同意見,更容易去執行。
姜皇池說,服貿協議應交付立院審查,執政黨若有信心此協議有益台灣,就不該反對,國會實質審查應帶進產業界代表、學者專家意見,經朝野立委交互辯論,協議中好的部分就接受,不好的就不接受,經總體國家利益評估後,決定通過協議與否。
對於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指立院若否決服貿協議的部分條文,等於否決全部,可能重啟談判。
姜皇池認為,就雙邊條約的法律面來看,林中森的話沒錯,但台灣是民主國家,協議須經立院審議,當然可修改,「沒有條文是不能改的」,否則就是架空國會,沒有民主程序;接下來是改了以後,對方接不接受?如果接受,最符合我方利益,若不接受,可能照原案通過,或全案打消,也可能對方會提出想修改的部分,彼此再談判出新的協議。
他舉例,一九九三年立院議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與美國在台協會著作權保護協定」,附加八個保留條款方式通過,但美方不答應,甚至要採貿易報復;二○○二年「台美刑事司法互助協定」,付委審查後,再以附加保留條款方式通過二讀。雖這兩協定都在美方不接受「保留」情況下,我國最後照案通過,但立院的確有條約、協議的審查權。
大陸經濟減速,台灣準備好了嗎?
【聯合報╱社論】2013.07.28 03:44 am
近來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持續減緩,已對台灣造成衝擊。經濟部新公布六月外銷訂單較去年減少三‧五%,連續五個月負成長;其中,來自大陸的外銷訂單較五月大幅衰退八‧六%,較去年同期減少一‧九%,金額創下自二○一○年十月來的新低。大陸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兩岸經貿關係又日趨緊密,面對大陸經濟減速趨勢,台灣必須作好充分的因應準備。
大陸經濟正處於長短期矛盾及利益尖銳衝突的轉型期,習李顯已作好改革闖關的決心,要容忍以GDP(國內生產毛額)增長率下滑的短期陣痛,換取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受各種不利因素及北京經濟改革新政影響,大陸GDP增長率從二○一一年第一季九‧七%一路下滑至今年第二季的七‧五%,已從「高速」增長減為「中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最新報告更警告:大陸現有增長模式不可能持續,如遲不推動改革,到二○二○年經濟成長可能腰斬至四%左右。這顯示,今後幾年大陸經濟下行風險將愈來愈高。
大陸經濟走緩及改革闖關,對台灣經濟有多層面、多層次的影響:首先,受大陸經濟增長減慢及整頓投資泡沫的影響,台灣對大陸出口無法避免受到衝擊;不僅供應台商大陸工廠零組件為主的高科技產業會受影響,以供應大陸內需市場、曾經風光多年的傳統產業更注定要過苦日子。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逾四成,未來若不能開發新的出口產品或出口市場,必然制約國內經濟成長。
其次,大陸經改重頭戲在調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過去支撐大陸經濟高速增長的傳統製造業、資源產業及基礎建設相關產業,普遍存在投資泡沫的風險;但重點扶植的現代化產業部門包括高端設備、綠能、生技、新一代的資通訊產業等,近年已取得相當進展,未來勢將成為台灣出口產品的強大競爭者。
第三,大陸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將更重視薪資增長、環境保護及社會公平,這類趨勢必然進一步推高大陸工資水準及生產成本,進而終結近十多年來台商「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並進一步削弱台灣對大陸的出口能量。
第四,大陸為擴大內需,積極發展服務業,並大力吸引包括台灣在內的外來投資、技術及專業人才,這固然提供台商很多新的商機,但也不免擴大對台灣資金、技術及人才的磁吸效應,導致台灣投資機會、核心技術及專業和經理人才大量流向大陸。所以,台商進軍大陸內需市場及服務業,若不能和台灣產業升級有效連結,最終對我方反而不利。
鑑於大陸經改及經濟下行風險對台灣經濟的巨大影響,政府必須要有長短期因應對策及相關準備。短期而言,政府須體認大陸經濟減緩對出口及經濟成長的可能衝擊,及時推出短期振興經濟措施,擴大替代性的需求,包括促進大陸以外巿場的出口及鼓勵國內投資等。另外,政府應積極和對岸協商,開放大陸旅客和貨物比照香港從台灣港口或機場中轉至其他國家,並加快落實推動人民幣回流機制,擴大台灣金融機構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利基。這兩項服務貿易業務,有助舒緩商品出口的負面衝擊,應列為最優先的協商事項。
中長期而言,政府須設法減緩大陸經濟結構調整對台灣經濟的結構性影響。因兩岸經濟規模差距太大,體制又完全不同,不能一味放任市場主導;而應提出一套以台灣利益為主體、又可創造雙贏的兩岸經貿長程發展戰略規劃,並透過兩岸高層對話及政策協調逐步落實。要有前瞻作法,才能祛除不確定感,讓人民看到兩岸經濟的願景。
同樣重要的是,政府須有全球經濟戰略,及早確立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及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路徑,並鼓勵及協助企業進行第二次的全球投資和布局,擴大台灣經貿網絡與觸角。如此,才能緩和大陸經濟變局的衝擊,降低台灣的總體風險。
都是公權力惹的禍
【經濟日報╱社論】2013.07.28 03:44 am
五年前爆發的金融海嘯,將全世界拖入無盡的恐慌與衰退之中,迄今未已。除了美國之外,全球另外三大經濟體,包括歐、日、中,仍然深陷泥淖;日本賴安倍三箭一時之間靠日圓大貶搶到不少出口市場,舉國欣喜莫名,但十年之病尚要求三年之艾,這20年之病,竟是輕易得癒?向來恃出口為命脈的台灣,出口連月衰退,經濟成長預估也一修再修連十修,今年全年又淪落「保2」之困境。這一切艱難險阻,究竟誰為為之?孰令致之?
從金融海嘯肆虐以來,各方的矛頭都指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資本主義誰也說不清,因而真正的元凶不容諱言就是以私營企業為主體的市場經濟。不過,這樣的指控或激起一片民粹的激情,卻都是外行者言。
因為不論信奉何種主義,都必然深知,脫離了自願交易的市場,人類將退回自耕自食的陶器時代。
真正的罪魁禍首,就是從美國到日本到歐洲到中國的顢頇的公權力。追本溯源,今天世人已知,引爆金融海嘯的次貸風暴,正是全權主導貨幣政策的美國聯準會一手孕育,前任主席葛林斯班一面以1%的超低基本利率營造極其寬鬆的信用狀況,令房屋市場高度繁榮;另一手縱放衍生性金融商品透過天才的包裝手法,將極高風險的劣質房貸變成高報酬、低風險的最高等級理財工具。以一人而致天下於火窟之中,葛林斯班勢必永載於史冊之中。
為了搶救金融海嘯,葛老的繼任者柏南克一邊變本加厲地將基本利率大降為零,一面祭出違背所有經濟祖師教訓的印鈔救市手段,大搞QE1、QE2、QE3,讓4兆美元橫流國際市場,新興國家深為泡沫膨脹所苦,美國卻因資金流失削弱復甦力道,貽禍全球。如今美國經濟復甦已紙包不住火,聯準會失去一切正當理由,迫不得已宣布QE將退場,又引發資金大舉流出新興國家造成動盪不安,柏南克的「貢獻」恐絲毫不在葛老之下。
日本由於半世紀來過度仰賴公權力操作經濟發展,初期吃到不少甜頭,久之整個經濟與企業經營深受扭曲,造成無法挽救的大禍。如今安倍以毒攻毒,更大力貶抑日圓搶出口市場,氣勢衰竭之後,轉而操作民族主義,經濟頹勢恐難扭轉,卻可能引爆東亞地區直接衝突,對日本固不利,其他國家也將同被其禍。
歐洲於十餘年前自以為得計地實施歐元單一貨幣,順境中快意奔馳,一遇逆境即如火燒連環船,各國互相掣肘、相互牽累,搞得一籌莫展、一起沉淪,又格於嚴厲的財政紀律,在經濟衰退時,強行以「撙節」為名的緊縮性財政政策,提油救火、治絲益棼,歐元區乃每下愈況,絲毫見不到轉機。
中國大陸則在金融海嘯爆發前,強自拆卸世界工廠的主引擎,令經濟步入危機,2009年又揠苗助長,以人民幣4兆救市資金配合10兆融資炒房,硬是將成長率逆勢拉升到令舉世瞠目結舌的9%超高水準。如今錯誤投資、無效建設、過剩產能、閒置空屋等弊病層出不窮,兩者合力將一片榮景的大陸經濟搞到百病叢生、進退維谷。
在這環繞四周的公權力倒行逆施、為禍蒼生的大環境之中,台灣這一葉小舟本來已難自保安然無恙,但掌握公權力者全然忽視世界工廠關閉斷絕經濟命脈的危機,一味推託給大環境不利,卻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對治策略,另一方面則在教育體制上,摧毀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至寶,技職教育;一方面在國防上,由一樁虐死士官案件將國軍內部的駭人聽聞的黑幕公諸於世,讓為人父母者個個視子女服役入伍為噩夢。我們的公權力所作所為,也一點不見高明。在撻伐市場經濟之前,先想想這個問題。
反黑箱服貿 19團體成立民主陣線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即時報導】2013.07.28 07:57 pm
立法院第二次臨時會明天登場,朝野預計審查服務貿易協議。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等十多個團體今晚宣布成立「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並在立法院群賢樓外辦晚會,吸引數百人參與,台下民眾八成都是年輕人或學生。
民主陣線提出四主張:反黑箱服貿協議,要捍衛民主人權;反對自由化迷信,保障基層生存權;敏感產業中國因素止步,反媒體壟斷要立法;經貿自由化之衝擊評估與因應措施要立法。
服貿臨時會闖關? 柯建銘:出委員會都難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即時報導】2013.07.28 08:36 pm
立法院第二次臨時會明天登場,國民黨團盼能讓核四公投案、服貿協議闖關成功,在野黨則力擋。民進黨團主張服貿協議應遵照朝野協商結論,不可逕付二讀,應逐條、逐項討論並表決,另提立即停建核四案,台聯黨團則反對召開臨時會,並揚言杯葛到底。
民進黨團明天上午八點半將開黨團大會因應藍營核四公投案,至於服貿協議,總召柯建銘說,必須經委員會詳細討論、審查,絕對不可能在這次臨時會倉促通過,「連出委員會都很難!」
台聯黨團總召許忠信說,服貿協議不該在短短兩周臨時會倉促通過,涉及的產業都應開公聽會並逐項討論、表決,至於國民黨想強行通過核四公投案,但核四安全檢測尚未完成,臨時會不應處理,「絕對強力杯葛!」
除提核四立即停建案,民進黨也打算提案邀江揆針對軍中人權及大埔案赴立院報告。
挺服貿千億金援備妥 952億支援產業調整經費 經部不排除加碼
2013-7-2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0| 評論數: 0
因應29日《兩岸服貿協議》在立院臨時會可能引爆的爭議,經濟部已完成「兩岸服貿攻守策略」研擬,包括加碼「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經費,經由原來編列的952億元,加碼至近1千億元規模。
弱勢團體怒吼 服貿毀掉台灣未來
自由時報 2013-7-29
〔記者陳璟民/台北報導〕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公民、弱勢團體對此「異見」多、憂慮深,昨晚在「民主團結之夜」活動上,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說,坊間流傳「馬吳江劉,毀家滅國」,即將成為成語,苗栗縣長劉政鴻強拆大埔民宅,毀掉人們財產,馬英九簽的服貿是要毀掉台灣未來。
促先辦公聽會再審查
由於立院今將召開臨時會,並啟動審查服貿協議的程序,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抨擊,任何國際協議須秉持「對等協商、資訊公開」原則,可是馬政府完全違反,現在應「先辦公聽會,後開審查會」,按行業別逐一召開公聽會,聽取民意,修改協議,保障台灣利益。
她表示,基金會輔導過的弱勢或受暴婦女,很多從事照護、美容美髮、清潔服務工作,服貿開放中資登台,極可能是企業、連鎖模式,本土業界、從業人員完全被蒙在鼓裡,一旦協議審查通過,他們的生計必受衝擊。
建教生權益促進聯盟發言人葉大華說,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服貿的行業是美容美髮業,因為業者將找不到建教生勞力,接下來有誰能知道,中國不會透過服貿的管道,輸入中國建教生來台搶工作,三萬五千名本土建教生就業權益將不保。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說,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帶官員到高雄市左營一間城隍廟前開講服貿的好處,動員地方樁腳找人來聽講,「現場宛如欺騙老人家、專賣營養品的直銷會場」,還提供炒米粉、便當、有獎徵答的獎品;他一再舉手要發問,只得到一次講話機會,最後不開放其他人提問,江揆匆匆離去,「如果服貿這麼好,如果江揆不是心虛,幹嘛落荒而逃?」
國民黨想要強渡關山
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長崔愫欣說,服貿的情形與核四相同,國民黨都想靠國會多數強渡關山,人民務必要團結起來,要有遍地烽火的抵抗行動,未來各項投票投下不信任票,讓馬政府知道人民的怒氣。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黑箱服貿有民主倒退、經濟壟斷兩大問題,呼籲全民即起向親友宣傳反服貿,自己的未來在自己手上,「今天簽服貿,明天拆政府」。
今天簽服貿 明天拆政府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陳昭如表示,台灣人民今天之所以頻上街頭,是因為有「不懂法治的法學總統,不懂民主的政治學行政院長,不懂經濟的經濟學政務委員」,弄得台灣退步,人民苦不堪言。
簽不平等協議 文化界:馬是匪諜、吳三桂
自由時報 2013-7-29
〔記者陳璟民、蘇芳禾/台北報導〕馬政府簽署兩岸服貿協議,引爆民怨,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召集人胡永芬昨質疑,馬英九總統是哈佛博士,並不笨,為何與中國簽不平等、有損台灣利益的服貿協議?因為他是中國的人,「是匪諜」,或者他很想變成中國的人,所以是「吳三桂」。
胡永芬在參與「民主團結之夜」活動時表示,台資赴中經營印刷業,須經中國官方審批,但中資來台投資印刷業,因為我國沒有出版管制,他們可以任意印刷出版上市,「中國出版品來台,就是為了統戰。」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協會會長徐偉群質疑,馬英九急於此時簽訂服貿協議,背後有其政治議程,一旦審查通過,中國資金與人員流通大幅開放,兩岸要互設辦事處就水到渠成,呼籲國人在各立委選區「打巷戰,反服貿」。
公投護台灣聯盟召集人蔡丁貴則呼籲民眾到立院擋下服貿、要求停建核四、修改軍中人權法案;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批評,國共政府簽署服貿協議前,完全隱匿資訊,跳脫民主程序,規避國會審查及人民監督。
青年失業率將雪上加霜
除了公民團體外, 也有不少學子到場表達心聲,剛從文化大學勞工關係系畢業的郭依芩說,自己之前當過人資,發現很多從事服務業的新鮮人起薪都是22K,還沒有勞保,而年輕人本來就是就業弱勢,服貿協議簽訂帶來中國的低薪勞工,將使得青年失業率雪上加霜。
東華大學烏頭翁社社員陳令洋說,馬英九總統以為服貿兩個字很好聽,但是「伏冒」(指成藥伏冒熱飲)只能治頭痛,不能治頭殼壞去!希望馬政府聽到人民的聲音。
勞工憂沒頭路 嗆要奪回權利
自由時報 2013-7-29
〔記者王寓中/台北報導〕反對馬政府簽署黑箱服貿協議,來自桃園縣和高雄市的產業工會等勞工代表,昨晚參加「民主團結之夜」時,痛批服貿協議只是圖利少數財團,犧牲的卻是絕大多數台灣基層勞工;而由少數人決定台灣及大多數勞工的命運,更是典型的階級鬥爭,他們呼籲勞工朋友站出來向馬政府圖利的資本階級奪權,「奪回我們的權利」。
少數人決定勞工命運
高雄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江健興說,服貿協議簽署後,未來中國專業技術人員來台,將讓台灣勞工更沒頭路,例如開放中國來台投資醫院,將造成台灣的醫護人員被送到中國工作,而中國專業人士大舉來台,也將影響台灣的就業。
桃園縣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莊福興表示,馬英九本身就是資本階級的一部分,有權有勢,當然欺負勞工,服貿協議簽署後,勞工的勞動條件會下修,失業率升高,勞工處境會更悲慘,他呼籲勞工朋友要對馬代表的資本階級奪權,「奪回我們的權利。」
大高雄總工會理事長陳志銘向馬政府提出三點鄭重聲明:堅決反對服貿協議對傳統產業的傷害;堅決反對政府強姦國會、民意,反對黑箱服貿;要求政府立即停止黑箱的服貿,如果馬政府仍一意孤行,不排除發動遊行抗爭到底。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立法院臨時會今天起就將處理服貿協議,「戰場才要開始」,勞工朋友要站出來對抗向財團靠攏、圖利財團的政府,一起向所有立委施壓。
他認為,馬政府簽署服貿協議,進行的就是階級鬥爭,因為得利的都是財團、紅頂商人,受害的則是廣大勞工和基層民眾。
「官逼民反」遊行總指揮毛振飛指出,十六年前政府鼓勵產業西進,結果是掏空、債留台灣,十六年後,在少數人決定台灣命運下,馬政府完全不與人民協商,就與中國簽署服貿協議,過去這些年來工資一直下降,如今連最後一塊避難處的服務業都失守,工人未來會更慘,不但薪資有可能更倒退,工作條件也會更差,這樣的政府,還能讓勞工相信嗎?如果勞工再不站出來,未來子子孫孫都會受害。
拿麥當勞宣傳 學者反擊經部
自由時報 2013-7-29
〔記者蘇芳禾/台北報導〕經濟部刊登服貿協議宣傳廣告,強調開放麥當勞及肯德基,台灣服務業只有提升,沒有被擊倒。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昨反駁說,依國人飲食習慣,麥當勞來台只有替代效果;但中國語言、文化都與台灣類似,中國的四川菜、廣東菜餐廳,卻會取代原有的台灣外省菜餐廳。
「民主團結之夜」昨晚在立法院旁盛大舉行,陳吉仲發言時,做出以上表示;學術界也有不少教授出面大聲疾呼,提醒台灣人民注意服貿協議帶來的衝擊。
梁文韜:台灣願變成香港嗎
來自香港、已拿到台灣身分證的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梁文韜說,服貿協議是中國吞併台灣的一部分;日前他返港,發現香港很多層面都被中國改變了,最終可能變成深圳的一部分,台灣人須深思︰「台灣願意變成與香港一樣的狀況?」若不願意,應該把服貿協議擋下來。
日前指名要與行政院長江宜樺辯論服貿協議的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指出,政府宣稱台灣的服務業很強,但開放只對財團有利,最後台灣會與香港一樣,專業人才會被中國吸過去,只剩下低薪、低技術的行業、人員留下來。
「這次談判真的談得很爛!」鄭秀玲舉美國、韓國簽署FTA為例,指出相關談判經歷五年通過,並非如政府所言,簽了就不能修改,也不是一定要立刻執行。
日前因抗議馬英九而遭警方依涉及「公共危險罪」逮捕的政大教授徐世榮高呼,「開會的時候,會先有結論才開會,這樣民主嗎?」沒有程序正義,就沒有實質正義,馬政府不能用這種方式強姦民意,把人民當「欸」。
文化大學勞工關係系教授李健鴻則表示,之前ECFA簽署時,政府曾評估,有十萬多勞工受影響,這次服貿協議影響層面更廣,卻沒有做影響評估,就是因為法律制度殘缺,讓政府可以為所欲為,用行政措施執行。
另類戶外教學 學者接力開講
自由時報 2013-7-29
反黑箱服貿協議「民主團結之夜」昨晚在立院旁盛大舉行,拷秋勤樂團主唱范姜表演後大喊,「大家以後聽我們的歌要小心,可能會觸犯公共危險罪!」諷刺日前政大教授徐世榮因抗議馬英九,遭警方依涉及「公共危險罪」逮捕。
晚會一開始,鄭秀玲、張錦華、陳吉仲等多位教授就陸續上台,用投影片為眾人「講課」,分析服貿協議的利弊得失,台下民眾有不少是學生,時而聚精會神聽講,時而跟著呼口號,低頭用手機在臉書上打卡,隨著樂團炒熱氣氛,立法院旁的街道「越夜越美麗」,儼然是一場另類的「戶外教學」。
昨晚包括名導演柯一正及王小棣等人都悄悄現身,也印證導演戴立忍之前的玩笑話「現在要找導演,上街頭比較快」。(記者蘇芳禾)
蔡英文 Tsai Ing-wen 臉書發言 2013-7-29
馬總統說,簽服貿協議為我們帶來許多好處,中國對我們讓了多少利,但他忘了,作一個總統,他應替台灣的產業想出路,讓台灣產業在地深耕、在地升值,讓平常百姓開的小店可以持續下去。服貿協議在談判的過程中,沒有溝通,還全面封殺資訊。馬總統也說,中國讓我們幾個大企業可以去投資,但中國發展服務業是它的國家策略,所謂讓利,是要讓台灣企業帶著人才到中國,幫助發展中國的服務業。這樣的讓利,使我們流失人才,也讓台灣服務業沒有好的人才來讓我們往上走。
立法院臨時會開議,我們希望服貿談判協議不只要逐條審查,更要讓社會的聲音可以出來,在審查之前,先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建立起監督兩岸談判的機制,也希望立法院用專業、毅力和勇氣,為台灣人民堅持下去。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3-7-29
不釋放、不開放----服貿協議與人權條款。
我經常強調,台灣與中國協商談判時,必須掌握台灣價值觀的高度,切勿趨近中國邏輯,否則會遭到反噬。馬英九的「一中各表」僅剩「一中框架」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立法院開始審議的服貿協議也是,馬政府缺乏產業評估、密室協商的缺失已經遭致各界抨擊。然而,我們也別忘了,任何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都應該加入人權條款,以避免貿易自由化反而侵犯基本人權,尤其是台灣與中國之間。
今年三月,歐洲對外行動署(EEAS)高級顧問瑞特爾(Michael Reiterer)表示:「在與亞洲國家簽訂貿易協定時,其中包括了人權條款,關注締約國的人權狀況,在與中國方面談判經濟協議時,涉及人權方面的議題往往不易推進,但歐盟絕不放棄。」歐盟對於人權條款非常堅持,一旦經貿協定簽約國發生嚴重傷害人權事件,必要時還可終止互惠協定,或單向優惠待遇。
1993年所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即明文規定人權條款,2008年紐西蘭與中國簽訂FTA時也堅持納入人權條款。所謂的人權條款,指的是聯合國在1966年所通過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中國也已經簽訂兩公約)。
臺、中之間無論是服務貿易協議或接下來的貨品貿易協議,都會牽涉到人民的勞動權、財產權、環境權、隱私權等等。近期發生的遠百集團「太平洋百貨成都店」遭侵佔事件,顯示兩岸的投資保障協定根本形同具文,對於台商毫無保障可言。
服務業的範疇牽涉到許多兩岸人民個人資料保護的問題,服貿協議若無人權條款,則個人資料的隱私權等同隨時在中共的掌握中,台商台幹的人權也毫無保障。
中共最近半年,陸續關押了包括許志永、張林、吳虹飛等99名異議人士,已經超過胡溫十年總和,面對這樣獨裁橫暴的政權,台灣身為民主國家絕對不能只是考量經濟利益,而必須堅持「不釋放、不開放」,也就是說,中共若不釋放良心犯,台灣則不開放服貿及貨品貿易協議的進程。
兩岸自由貿易協議必須加入人權條款,在ECFA簽訂前,台灣企業社會責任協會以及台灣守護民主平台都曾呼籲過,卻因為「經濟讓利」的幻想而不被重視。而今,台灣的反對黨或公民社會,應該重新思考:與中共這個政權周旋,必須突破其邏輯思維,以彰顯台灣價值。
不釋放、不開放,台灣必須掌握自己的戰略高度。不要只是防衛在台灣的「中國因素」,也必須讓中國充滿「台灣因素」。
中國經濟失速 台灣再依賴就會傾倒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3-7-29
當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為了挽回經濟下滑趨勢,力保經濟成長率七.五%目標,避免經濟泡沫破滅,而絞盡腦汁、焦頭爛額之際,馬政府向中國傾斜的步伐不但未曾放緩,甚至在這條崎嶇不平的公路上飆行。六月間與中國簽署了服務貿易協議,後續更有貨品貿易協議的推動,台灣經濟恐有失速傾覆的危機。
從簽署ECFA到服貿協議意圖強行闖關,對台灣經濟的具體傷害與衝擊,媒體、專家學者已多所論述。加上ECFA簽署以來,並未產生當初宣稱的效益,反讓台灣經濟成為遭到中國綁架的人質,因此未能從最近全球經濟復甦中得到助力,卻與中國一起沈淪。故而,吾人不再贅述這些協議的弊病,而是從宏觀角度檢視馬政府「向中國傾斜作為振興經濟解藥」的前提是否正確?換言之,探討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為何?以及其能否提供台灣經濟再起的動能?
中國前景如何?發明「金磚四國」名詞的高盛投資銀行日前反向看衰中國,印證中國經濟已由絢爛歸於平淡,不再是全球投資的顯學。除此之外,我們認為,不論新的中國領導人如何優秀、努力,快速成長約三十年的中國經濟已經到達頂峰,過去的風光不可能再現,當前唯一的救贖,就是如何平安下山、軟著陸罷了!在此我們並非用意識形態的角度批判中國經濟。中國經濟這三十年來確實出現驚人的成長,然而,它並不是特例,這樣的發展經驗早已在亞洲產生,首先是日本,而台灣也曾創造了經濟奇蹟。中國之獨特在於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經濟規模,有如致命吸引力,讓人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期待,而最大的仰慕者就是台商與馬政府。
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困境,吾人以日本、台灣的發展經驗加以總結,應可用「三十年頂峰論」來形容。亦即,一個經濟剛起飛的國家,由於比較基期非常低,一旦找到了對的發展策略,經濟便能大幅成長,以每年約十%的速度成長三十年。之後累積了大量財富,整個社會往往陷入金錢遊戲之中,不再努力打拚實體經濟,導致泡沫破滅,經濟發展停滯。日本由一九六○到九○年代,保持了三十年每年約十%的經濟成長,創下了「日本戰後經濟奇蹟」,當時「日本第一」的讚美聲響徹全球。然而,日本人在自滿之餘,並未在實業上有所增進,而是大玩股市房市的金錢遊戲,經濟奇蹟終於破滅,至今失落二十年。
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轉捩點乃是一九六六年在高雄成立加工出口區,而後外人投資大幅增加,台灣成為出口大國,由此至一九九六年的三十年,平均年經濟成長率超過九%。到了這三十年發展頂峰的末期,台灣同樣陷入瘋狂的金錢遊戲,加上產業外移,未能有效轉型,經濟漸由頂峰下滑。而中國的發展軌跡不但與台灣類似,並且得到台灣的助力甚多。台灣在一九七九年制定「十年經濟建設計畫」,準備發展科技產業,一九八○年設立新竹科學園區,產業發展漸偏向電子資訊業,傳統製造業大量出走。而中國就在一九七八年末由鄧小平推動開放改革,創立經濟特區,正好吸納台灣釋出的傳產製造業資金、人才與技術,加上外資大量湧進,乃得以建立世界工廠。至今三十多年,每年約十%的成長率,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其實,中國經濟成長動力來自廉價勞力、土地與租稅優惠,三十年後也攀爬到頂峰,須有效轉型,才能安全降落。然而,中國卻仍陷在政府過度投資與民間過度投機的泥淖,且作假帳,捏造數字,形成GDP虛胖。如此的中國已掉入「三十年頂峰論」的陷阱,無以自救自拔,馬政府卻寄望與其簽訂各項經濟協議來解救台灣經濟,不啻痴人說夢話!
中國阻撓 台紐明簽ECA 避開官方場所
自由時報 2013-7-28
簽約地在紐西蘭首府
〔記者林詩萍、王寓中/台北報導〕台灣與紐西蘭經濟合作協議(ECA)明日即將正式簽署,但據了解,台紐ECA的簽約地點選在紐西蘭首府威靈頓進行,但因受中國阻撓,簽約無法在紐西蘭「官方場所」進行,僅能在公開場合進行簽署儀式,雙方簽約代表為我國駐紐代表常以立及紐西蘭駐台代表裴仕文。
台紐完成ECA的談判並在明日正式簽署,已獲台紐雙方的確認,但經濟部長張家祝昨天才率經濟部及外交部官員向立法院長王金平與朝野黨團報告協議內容,且還以事涉機密要求立院對外封口。
經部臨陣向立院簡報
據了解,經濟部向立院簡報時,除了說明協議的大致內容,也特別針對紐西蘭未來進口農產品可能對台灣農業的衝擊及因應做出說明;經濟部強調,台紐談判前,已經與國內乳製品及酪農相關產業進行溝通說明,官方也希望未來協議送到立法院時,不要更動協議的內容。
台紐經濟合作協議簽署後,下一個關注焦點是台灣與新加坡的經濟夥伴協定(ASTEP),但據了解,新加坡方面對中國的政治考量遠甚於紐西蘭,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未完成審查生效前,台星經濟夥伴協定要正式簽署,干擾仍在。
台紐ECA自二○一一年十月雙方各自展開可行性研究,去年五月開始進入雙方諮商,經濟部表示,雙方談判已有很具體的進展,但依照國際間經貿談判做法,必須要雙方在後續執行的程序上達成共識後,才會正式對外宣布。
台星協定也快有進展
經濟部政務次長梁國新形容台紐ECA現況,就像是「煮飯掀蓋太早,米夾生」,後續反而很難處理,目前僅能說台紐ECA已有具體進展;至於台星和台紐進行速度相當,已到法律確認階段,預計很快將有新進展。
台灣是紐西蘭第十五大進口市場及第十二大出口市場。台對紐連續四年貿易逆差,二○一一年逆差達三億美元、為近年來最高。去年我出口至紐西蘭五.二億美元,紐西蘭進口至台灣六.九億美元,入超一.七億美元;我出口至紐西蘭以精密機械、手工具機、電子零組件等工業產品為主,紐西蘭進口至台灣以奶粉、乳酪、冷凍牛肉、奇異果產品為主。
馬英九總統昨接見「財團法人財經立法促進院」成員時也預告,台灣與紐西蘭、新加坡相關的經濟協議,在近期內都會有新的發展。
綠批「拋出台紐ECA 企圖混淆服貿議題」
自由時報 2013-7-28
〔記者蘇芳禾、陳璟民、林詩萍/台北報導〕經濟部在台紐即將正式簽署經濟合作協議(ECA)前夕才向立法院提出報告,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昨天批評,相關部會沒有事先向立法院報告衝擊評估,就突然要完成簽署,完全沒學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教訓,而執政黨故意在服貿協議炒得沸沸揚揚的同時拋出這樣的議題,是想混淆視聽。
無產業衝擊評估 簽署前才報告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也質疑,馬英九總統之前將台紐、台星的經濟協議問題牽連在服貿協議上,是對人民進行「政治恐嚇」,事實上,台紐協議在民進黨執政時就已談得差不多,馬政府不要藉此混淆服貿協議。他強調,台紐協議未來將涉及降低關稅等法律修正,國會將嚴加審查。
新任幹事長高志鵬也說,馬政府不要試圖將台紐ECA或其他FTA與服貿協議綁在一起,台紐ECA要實質審查,沒有例外。
兩者別想綁一起 都要實質審查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則表示,台紐ECA與服貿協議是兩件事,台紐ECA還沒簽,也還有相關法律要修正,不知行政院何時送到立法院,希望民進黨團將事情簡單化,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沒有台紐ECA與服貿協議綁在一起的問題。
至於被立委砲轟簽署兩天前才向國會報告台紐ECA,且「不見產業衝擊報告」,經濟部長張家祝回應表示,衝擊評估報告都有提供給國會,立委應可自行判斷。
陳為廷 臉書發言 2013-7-30
一個「對等的自由貿易」是從來不存在的。台灣作為帝國夾縫間的小國,老是在跟魔鬼交易、換取生存。
但小國小民也應該活得有骨氣,試著戳破政客「自由化=發展=幸福」的迷信,往左走一步。
--
下引內文:
『「自由貿易」不是純經濟的,而是政治與經濟相互作用的。
「自由貿易」是符合強國、跨國資本的利益的。
「自由貿易」對工人是絕對不利的。
「自由貿易」製造嚴重的貧富差距與失業、勞動條件下降的問題。
「自由貿易」帶來公共服務的私有化。
「自由貿易」助長獨裁與貪腐的政權。
「自由貿易」給予跨國資本壓縮勞動條件、打壓工會的武器。
「自由貿易」是反民主的。
當然,以上所有的「自由貿易」都可以代換成《服貿協議》。
[...]而就如本文所指出的,不反對「自由貿易」而反對ECFA╱《服貿協議》,是無法想像的。同樣地,反對「自由貿易」而不反對ECFA╱《服貿協議》也是無法想像的。在中國崛起,挾其經濟實力與政治目的向台灣進擊之時,我們的處境比起過去受到美國帝國主義單邊秩序擺佈的處境,更加危險,而這兩邊同時以各種自由貿易協定要求台灣開放市場,並意圖將台灣整合在它們的霸權秩序下,加上台灣深刻的「邊緣化」焦慮,如果再沒有行動,將來勢必掉入空洞而貧窮的深淵。
當然要反對《服貿協議》,不只反對《服貿協議》,還要讓它成為我們以行動反對「自由貿易」的重要一役。』
《服貿》爛透了?沒錯!這就是「自由貿易」
孫窮理 苦勞網記者 2013/07/27 苦勞評論 責任主編:陳韋綸
對《服貿協議》,台灣人在政治上的擔憂,高於經濟利益的喪失。
政治經濟互為體用的《服貿協議》
這個在政治上的擔憂,指的是中國透過經濟的依賴關係,逼使台灣在政治上的態度轉向,改變文化與認同,最後自然地融入中國,達到政治統一的目的。現在的中國,已經不需要像當年那樣「文攻武嚇」,他們不急著處理「統一」的問題,只需要坐等一切條件的成熟,而各種自由貿易談判與規則的建立,則是國家完成這些條件的手段。
這種「先政治後經濟」的問題意識,我覺得是正確的,因為「政治」與「經濟」互為目的與手段,原本就是「自由貿易」的本質,特別是在經濟實力不對等的條件底下,「經濟的依賴」與「政治的目的」相互為用,構成強國秩序,進而形成區域與全球的霸權,這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原來面貌。
過去60年,美國在經濟上,將台灣建設為它的「前進生產基地」;在政治與軍事上,納入冷戰的圍堵體系,並透過政治與經濟的手段,將台灣的文化、認同、消費習慣、意識形態…等等,調整到「帝國邊陲」的位置,使台灣對這個體系,產生強烈的依賴。而今天,中國崛起,新的資本霸權與之產生競爭關係,在這個拉扯下,讓我們有機會從過去對這個「政治目的的經濟手段」的無意識狀態下脫離出來,這當然是一件好事。
自從ECFA簽訂以來,馬英九的這盤棋,可以說步步都下錯;錯誤的地方,在他以為他可以獨占中國對台灣在政治上的代理權。從早期開放中國觀光客過於樂觀的評估,一直到以為中國政府在ECFA「早收清單」上會給台灣有足夠的「讓利」,以為中國會給他這個唯一的「代理人」一點經濟上的甜頭。
中國的這一盤棋
但是他並沒有估計到,他的這個「代理權」是有競爭者的。事實上,若是由民進黨,而不是國民黨來進行兩岸談判,在台灣民間會引起的反彈,只會更小,加深台灣對中國的依賴,未必更不順利。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在「有效管理、積極開放」的政策下,兩岸經貿關係的快速發展,台灣對中國開放幅度之大,就是一個明證,而今天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甚至已經快連口頭上的「反中」都做不到,也正是中國的這個「代理權」戰爭所產生的影響。
而馬英九這一個過度樂觀的「政治判斷」,也使他忽略了中國在資本化的發展上,所採取的策略。
中國的最大籌碼有兩個,一個是市場、一個是資金,缺的是資本化的手段,包括技術、市場化的經驗與商業模式這些東西,而《服貿協議》顯示出中國充分地利用了它的籌碼、補足其不足之處,就拿「電子商務」來說,中國不對台灣開放「跨境服務」,要的就是台灣把相關的技術與經驗帶到中國去。
事實上,這樣的例子,早在中國關鍵的工業與外資之間的關係,可以看得出來,像是石化業,中國歡迎包括台灣資本在內的「外資」合作,不過,持股比例不能超過50%,確保經營權不會落入人手,而這樣的「合作」,目的就在取得相關的關鍵技術與經驗(相關評論),以發展這些中國的資本,那麼,像是德國的BASF、英國的BP、Shell、美國的Exxon…這些大型跨國資本,會不知道這些事情嗎?當然不會,但是在中國的「市場」與「資金」的吸力之下,不得不就範。
當然,台灣還是有一定實力的,在這方面,中國已經構築了防火牆,那就是只把台灣放置在「十二五規劃」下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也就是對相較北邊的長三角與南邊的珠三角發展為落後的福建省,以「海峽東岸」作為其發展的腹地與資源,發展「海西區」經濟。
中國這一盤棋,一擺出來就清楚了,那台灣要的是什麼?
自由貿易對勞工一定不利
當然,台灣代表帶去談判的,少不了特定業者,而且必須是規模夠大、底子夠硬的人的需求,但那都是個別的需求,除此之外,就只有一個幻想、一個焦慮,幻想的是「通過中國走向世界(相關評論)」,焦慮的是「邊緣化」。也就是說,中國帶著的是具體的目的,台灣帶著的是抽象的恐懼。
那,這是說,台灣的代表很「無能」嗎?
如果這樣想就錯了,以上的這些問題是結構性的,當台灣逐漸失去了美國「前進生產基地」的地位之後,籌碼就不多了,剩下自己一點點小小的市場去跟人家談判,怎麼談怎麼吃癟,送一些個別產業出去,但是要用開放、開放、再開放來換。《服貿協議》是在「不對等」的基礎下簽訂的,這也是現在許多論者,批判的重點(相關報導),我們只要把這個批判放大到國際上去看,那就很清楚,在這個世界上,哪裡存在兩個完全「對等」的國家?透過一次次「開放」的驅力,全球化本來就是一個強國主導的霸權秩序,這也是自由貿易的真相。
以上,我用上了全稱式的「中國」和「台灣」,現在我要作一些修正,這種「全稱」是帶有意識形態的,因為它始終假設「國家」的利益等於「資本」的利益,而以上的分析,也只是在討論對於中國和台灣資本的利益與不利益、中國有能力為它的資本佈局,台灣則欠缺此能力。
但是,如果把「資本」和「勞工」分開,那很清楚的一件事情,是自由貿易對於勞工是絕對沒有好處的。
這一次,在政治的議題之外,大家也開始算《服貿協議》對勞工與本土產業造成的。當然,這更是好事。所有的貿易協定,如果都拿出來好好算算,鐵定是「目屎撥昧離」:國外的資本、服務、貨品移進來,衝擊本土產業,造成失業與勞動條件的下降;國內的資本、服務、貨品移出去,同樣造成失業與勞動條件的下降。本國資本在海外的投資,賺了錢,表面上充實了GDP,但是這些利潤,勞工是分不到的。整個全球化的過程,造成資本累積越來越多,勞工可以分到的越來越少。
如果我們只全稱式地看待國家的在自由貿易上的利益的話,就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墨西哥和美國的工人會同聲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了。資本跨國境的自由流動,不管流入流出,受害的都是工人,它製造失業、不穩定的工作,以及跨境廉價勞動力的「向下競爭」。
公共服務的危機
最近反對《服貿協議》的論點,以文化與語言的接近性,認為中國的服務業進入台灣市場競爭的機會比起其他國家大,這對規模不大、有引進勞工的服務業或許成立,但是對於有全球性的商業模式的大型資本、跨境服務的業者,或者不直接接觸消費者的服務業則不一定,我們從美式速食肯德基、麥當勞,或者(法資的)家樂福…等經驗,就可以看得出來,從《服貿協議》的內容來看,引進中國工人對台灣就業機會的衝擊不見得大,應該注意的還是資本的引進。
就拿開放國觀光客之後,中國資本從旅行社、特產店、飯店,一直到運輸公司,透過合資的方式經營,聘僱的是本地人,但這些中國資本,還是可以將利潤以「一條龍」的方式賺回去,這種情況,在《服貿協議》簽訂之後,勢必更加嚴重;而更嚴重的問題,在於新的競爭者進入原本已經飽和的市場之後,對於現有業者的競爭壓力。
市場競爭就會帶來就業的危機,這一點,即便是在公部門工作的「公共服務業」勞工受到的威脅,甚至是更大的。
就以台北市長郝龍斌一路走來的政策來看,2001到2003年間,擔任環保署長,不顧台灣垃圾量下降的趨勢,推動「一縣市一焚化」政策,2006年接任台北市長,打壓工會,強硬推動台北市停車管理外包,這兩個政策,很有趣地,背後的最大獲利者都是同一家公司,那就是具黨營事業色彩的「中興電工」。到今天,焚化爐及停管的業務,已經成為中興電工重要的獲利來源。
透過「外包」、「BOT」、「特許經營」、「去任務化」等方式,將公共服務「私有化」,這跟「語言、文化」的關係很小,但是跟政治人物的政商脈絡,關係就很大,在這一次《服貿協議》裡,垃圾清運、焚化爐、交通管理…這些具有公共性質的服務業也都在開放的行列,這些公共服務,會不會開放給中資經營,這個要看政治人物的關係,我們不知道,不過因為公共服務的引進,加深市場競爭的深度,不要說中資,即便是台資也會加快對政府部門要求「私有化」的壓力。
跨國經營是資本對付勞工的武器
在這裡,我們又看見「全球化」下另外一個重要的現象,公共服務的私有化,以及從中獲利的資本與政府部門的勾結。事實上,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過程中,獨裁而貪腐的政府,從來就是它的助力,甚至是不可缺的組成成份。我認為《服貿協議》的影響,恐怕會落在公共服務的私有化上。只從很單純的資人企業之間的「競爭」來處理服務業跨國流動的影響,是不夠的,自由貿易增加市場內部競爭的壓力,也逼使私人資本必須擴張它的市場,而要求國家將公共服務私有化,對於具特定政治關係的資本來說,就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跨國經營」本身就是資本拿來對付勞工的重要手段。最近幾年,我們看到台灣的家樂福工會,在工時問題上與資方抗爭,獲得了部份的成果;但是對工會來說,始終有一個隱憂,那就是家樂福在亞洲的發展策略,始終都是以中國的市場作為其最主要的目標,台灣的量販市場,在供應鍊及勞工這兩端,早就已經被壓縮到了底了,家樂福近年紛紛在東南亞其他國家撤點,放棄台灣這個小市場對它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跨國的服務業,自己面臨同業的競爭,另一邊,就是與自己僱用勞工的逐利,以及向國家與政客施加「私有化」的壓力,這是「全球化」下跨國企業一整套的現象,也就是《服貿協議》所將帶來的。
當然,在經濟區位、語言文化、資本實力,以及政治動機上,中國資本對台灣威脅的特殊性,是不容否認的,而我們只要把這個特殊性,放在這個架構下一看,就會發現,它是一個「全球化」的加強版,而在以上這些現象之外,《服貿協議》所碰觸到的另一個議題,也完全在「反全球化」運動所關注的重點下面,那就是「自由貿易」與「民主」的問題。
自由貿易協定是反民主的
所有的自由貿易協定,都是反民主的。在即將召開的立法院臨時會中,關於《服貿協議》要包裹表決或者逐條審議的問題可能會爭論不休,不過,如果拖延下去,結果就是「自動生效」(相關剪報),自由貿易協定對於一個國家的影響,比起法律案、預算案,甚至都還要大,但是,在程序上,為什麼如此荒唐呢?
這也就是自由貿易協定的本來面目。
以美國為例,美國在《2002年貿易法》中的《TPA法案(Bipartisan 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 Act of 2002)》以設定授權期限的方式,由政府與國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回到國會,照樣以「限期」、「包裹」的方式進行表決,不過在中間加上一些與國會、業者之間的諮商程序。
政府所諮詢的對象,是會受到影響,但可能利益不一致的業者,大者恆大,小的說不出話來,而在大企業政治獻金豢養下的國會議員,又會為誰說話?在這裡面,受到影響更大的工人和小農,則根本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這早已違背幾個世紀以來,所謂民主政治發展出來起碼形式上票票等值的常理,變成少數利益團體的決定。
自由貿易協定的不民主本質,早年逼得全球所有的工人和小農要追著世界貿易組織(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部長級會議抗議;近年來,這些協定從一個全球的架構,發展成區域性的、雙邊或多邊的「架構協議」,自由貿易的規則,定在像《服貿協議》這樣的談判結果裡面,而規則的背後,受益者與受害者永遠都不清楚,要幾年之後,有人大發利市、有更多的人家破人亡才看得出來,這是自由貿易的現象,當然也是《服貿協議》的現象。
反對《服貿協議》、反對「自由貿易」
好了,我們一層一層地談下來,可以稍微地歸結一下:
「自由貿易」不是純經濟的,而是政治與經濟相互作用的。
「自由貿易」是符合強國、跨國資本的利益的。
「自由貿易」對工人是絕對不利的。
「自由貿易」製造嚴重的貧富差距與失業、勞動條件下降的問題。
「自由貿易」帶來公共服務的私有化。
「自由貿易」助長獨裁與貪腐的政權。
「自由貿易」給予跨國資本壓縮勞動條件、打壓工會的武器。
「自由貿易」是反民主的。
當然,以上所有的「自由貿易」都可以代換成《服貿協議》。
《服貿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下,進入實質開放的第一個環節,之後跟著來的,是「商品貿易」、「投資便利化」以及「爭端解決機制」這些談判,作為現階段,在政治、經濟上,對我們壓力最大的國家,ECFA架構下的這一籃子談判,將深深影響我們的未來。
而就如本文所指出的,不反對「自由貿易」而反對ECFA╱《服貿協議》,是無法想像的。同樣地,反對「自由貿易」而不反對ECFA╱《服貿協議》也是無法想像的。在中國崛起,挾其經濟實力與政治目的向台灣進擊之時,我們的處境比起過去受到美國帝國主義單邊秩序擺佈的處境,更加危險,而這兩邊同時以各種自由貿易協定要求台灣開放市場,並意圖將台灣整合在它們的霸權秩序下,加上台灣深刻的「邊緣化」焦慮,如果再沒有行動,將來勢必掉入空洞而貧窮的深淵。
當然要反對《服貿協議》,不只反對《服貿協議》,還要讓它成為我們以行動反對「自由貿易」的重要一役。
馬總統:反對服貿協議理由 不堪一擊
【聯合報╱記者范正祥/台北報導】2013.07.30 11:51 am
立法院臨時會爭議重大法案處理備受關注,關於核四公投案,馬英九總統昨天接受udn tv專訪表示,「希望立法院能夠在這個臨時會中把這問題解決」。至於服貿協議,馬總統說,「倒沒有說一定要這一次全部把它弄完,時間上確實是不夠的。」
核四公投案,馬總統說,「這個案子我們之所以贊成由立法院交付公投,也就是立法院不去扮演決策的角色,而把這角色交給全民,讓所有的人都可表達,這樣立法院不必獨撐這個責任,同時也讓全民有機會表達意見。大部分人都認同,所以這案子也提出來了。這次臨時會,我們希望它能夠通過,讓公投能夠盡速來進行。」
馬總統也質疑,過去有很多民進黨人士都主張核四公投,現今究竟是真正反對核四公投,還是因為是國民黨提出來的關係,所以就反對?
談及核四公投案在這次立法院臨時會處理,馬總統表示,「這太重要了!如果這個問題懸而不決,不但國家建設會受到影響,而且許多人原來主張公投的都落空了,我覺得這非常不公平,也是不適當的。」
此外,被問到服貿協議是否在立院一次審完?馬總統說,如在委員會審查結束,它還是要經過一個月協商期,所以一定會要到下一個立法院的會期。「倒沒有說一定要這一次全部把它弄完。」
至於是否贊成服貿協議逐條審查?馬總統回答,「不是」,因為朝野已經有協商了。審查的制度各國都不一樣,有的國家是只能夠整本表決的,因為它先前有個比較長的諮商程序,所以各國的狀況不一樣。
談及外界反對兩岸服貿的意見,馬總統批評,「很多高級知識分子反對的理由完全都不堪一擊」,譬如說什麼若是開放,會讓大陸四、五百萬勞工過來台灣。馬總統說,「我們根本沒有開放大陸勞工過來台灣」,政府都講了很清楚,不是溝通不夠,但他們還要繼續講。
(專訪馬總統的完整內容請於八月一日晚上八點收看「面對關鍵人物」,於udn tv頻道及聯合新聞網同步播出,頻道分布請洽udn tv網址http://tv.udn.com)
台灣在自由貿易的角落
( http://blog.udn.com/Horace2007/8030369 )
醉言夢語 2013/07/28 10:52
聯合報突破悶經濟專題報導系列,2013年7月23日以「自由經濟區胃口還可以更大」為題,報導近期主要的經濟整合,包括:
1、台灣:兩岸剛洽簽服務貿易協議;台紐ECA簽妥;台星FTA近期洽簽;年底兩岸洽簽貨品貿易協議。
2、南韓: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今年3月展開首輪談判,持續與越南、印度展開FTA談判。
3、日本: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今年3月展開首輪談判;近日將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
4、中國: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今年3月展開首輪談判;持續與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等6個中東國家、澳洲、挪威、南部非洲關稅聯盟與瑞士洽簽FTA;除協商中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外,考慮參加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5、美國與歐盟:於7月舉行FTA首輪協商,號稱全球最大雙邊FTA。
不是已經有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了嗎,為什麼各個國家還紛紛尋求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或其他名稱的類似協議呢?這種問題就給對國際貿易有研究的專家解題,但是應該是在貿易上有所助益,才會如此積極地進行雙邊談判和簽署吧?!
南韓簽了幾個
台灣主要競爭對手的韓國(雖然台灣早已不是韓國的主要競爭對手)簽署情形如何呢?據從網路蒐集之資訊整理如下(以2012年7月31日為基準):
一、已完成簽署(9個國家、地區組織):
1、與智利自由貿易協定2004年4月經南韓國會通過(2004年4月1日生效)。
2、與新加坡2005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06年3月2日生效)。
3、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2005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06年9月1日生效)。
4、2006年成為《亞太貿易協定》成員國(成員包括中國、孟加拉、印度、寮國、南韓和斯里蘭卡)。
(待續)
- Jul 28 Sun 2013 16:22
兩岸競合 -- 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後續; 大陸經濟減速,台灣準備好了嗎?中國阻撓 台紐明簽ECA 避開官方場所; 從服貿看自由貿易 (合輯之五十九)
close
蔡英文 Tsai Ing-wen 臉書發言 2013-7-28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