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領高薪,請先讓台灣經濟崩潰!

撰文者:李柏鋒 2013-4-10

最近看了許多關於人才出走、年輕人低薪、中年人升遷無望、老年人怕沒辦法退休的悲觀文章,心中有不少感慨和想法。我們的未來會是一段難熬的苦日子,但是我們不需要悲觀。

台灣現在有的產業不會是未來經濟的主力,這是必然的。從最早期的農業,進展到手工業,接下來是機械化的製造業,到現在的電子代工。短短半個世紀,台灣其實經歷了好幾次的產業轉型。陣痛後,總是能履創奇蹟。

現在的電子代工業還能撐多久?其實不太重要了。我們都已經看到,這個產業處於一個苟延殘喘的情況。狀況好的,國際競爭壓力很大,走錯一步就可能被淘汰;狀況差的,其實就像在加護病房,只能靠銀行和政府撐著,不撐就是馬上掛點。

我們的確有些Global brands,但是給不起Global pay,這就是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在升學的時候,滿級分的學生未必會去第一志願的學校報到,因為在社區學校,可能會有一筆豐厚的獎學金和相當優待的環境吸引他們留下來。但是在職場上,台灣的Global brand只能給得起Local pay,不管是大部份都被老闆拿走了,或是不想破壞可笑的市場行情。

這倒也還好,反正台灣物價低,但是連環境都差人一截!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的大規模肝病培養系統、公司的官僚體系導致每個人都真的成了小螺絲釘,最好別發揮創意,要取代也很容易,公司不肯栽培訓練「人才」,只要「奴隸」。

低薪,環境又差,能留下來的,除了懶,就是愛。懶,就離不開這個吃不飽也餓不死的舒適圈,不是真的多舒服,只是不敢迎接挑戰。愛,就是為了父、母、妻、兒留了下來,看看能不能努力讓社會好一點,但最終也只是額外賺到了一堆無力感。

把人力看成是資產,公司會努力去求才;把人力看成是成本,公司就會在人力銀行招人,然後以可有可無、甚至鄙夷的眼光等著人來求事了。國外以更好的環境和待遇在努力拉,我們以看不見希望的環境和存不到錢的低薪在努力推,人才當然就出去了。

反正爸媽那一代,退休金尚稱豐厚,只是不確定什麼時候會領到整個破產。就算自己留在台灣,自己都養不起,也給不起孝養金,當然更沒有條件可以成家,所以要出走,真的很簡單。

台灣既有的主要產業一定會崩毀,人才也會持續出走。還留著的人,要準備好過一段苦日子。該擔心嗎?不需要。

以前台灣的經濟奇蹟,靠的是出國留學的人才,學成歸國後的貢獻。未來台灣的發展,將會倚靠的,會是現在出走的那些人才,歷經國際競爭後,回國的貢獻。出國的,未必全都會回來,但是我們或許就等那一兩個「張忠謀」,也就夠了。

事實上,台灣經濟的崩解,是有好處的。現在台灣好不起來,是因為既得利益者努力捍衛利益,甚至凶狠的爭奪不屬於自己的利益,而受壓迫族群不懂得要爭取該屬於自己的利益,這種過程簡稱為「奴化」,結果簡稱為「不公不義」。

台灣經濟若崩解,可以逼走一部分既得利益者,或削減他們的力量,讓他們無法再那麼強勢鞏固自己的權力。當然,受害者也會受傷慘重,但這會逼迫他們站出來,去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權益,於是台灣終於有機會朝公平正義更往前邁一步。

舊的產業崩解,人才也可能會出走一大半。未來的台灣就像是被火山爆發摧毀的一個島嶼。然後,慢慢的會開始有新生命出現、演化,也會有一些游回來、飛進來的生物落地生根,並且茁壯、成為優勢物種。

台灣一直都很有生命力,也是一個很有養分的島嶼,火山爆發或是颱風肆虐,是重生的機會與更多的養分。台灣人很拼命,很靈活,很有憨膽,這就是我們未來再一次創造台灣奇蹟的本錢。台灣向來都是靠人民自己打拼出來的,不是靠政府的指引方向。所以不要去期盼政府能當指南針,人民要靠自己找出方向,然後努力闖出一條路來,這才是實際的。台灣人其實一向都這麼實際,只是最近好像突然失憶了。

唯一值得擔心的,是我們不肯面對現實,死撐著不肯放手。該倒的公司,就讓他們倒吧!政府該撒錢的,不是去撐住那些沒有未來的公司或慘業,而應該是去扶植那些可以創造未來的公司。一堆公司倒了,失業率會上升,那就讓失業率上升。這裡面會有些人終於獲得解脫,然後出來做真正想做、該做的事情,這樣反而能創造更多的工作。

說明白一點,政府的施政指標,不應該是降低失業的人數,而應該是提昇新創公司的存活數。能作到這一點,失業率必然降低,而努力降低了失業率,產業卻沒有轉型和創新,這就是對失業率的「揠苗助長」。

我們不應該怕現在肚子餓,就緊抓著幾粒米,不肯撒出去撥種,因為這樣註定未來沒有東西可以收割。

小資族學理財,開放讀者問診,若讀者們有任何理財疑難雜症,都可以直接告訴作者,請作者為您解惑!信箱:firefly8888@gmail.com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小資族學理財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ney4bourgeois


為何空姐在飛機上一眼就能認出三星員工

撰文者:文炯振 2013-4-15

許多上班族經常抱怨:「要做的工作太多,時間不夠用。」最後,過多的業務量導致職場生涯苦不堪言,甚至產生離職的想法。然而,這不過是表面的現象。深入探索該現象的另一面,我們將會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會這麼抱怨的人,是否「運用正確的方式聰明處理業務」?

即使是相同的業務量,依據每個人的能力不同,也會產生天差地遠的結果。有些人花上一整天去做的事情,其他人可能在兩個小時內就可以迅速俐落地完成;有些人不停吸收他人的回饋,使自己的工作更臻完美;而其他人在面對工作時,卻受到煩惱與猶豫的牽絆,導致最後工作被瑣事「掩埋」。

不僅如此,有些人得到上司「OK!」的明快回答,按部就班地執行業務;有些人卻經常使上司搖頭嘆息,也使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處境中,不得脫身。其實問題不在於「要做的工作太多,時間不夠用」,而是不明白何謂最有效率、最快速的工作方法。

究竟這樣的差異是怎麼產生的呢?首先應注意的是,我們不該將之視為單純的「能力差異」。愛因斯坦建議:「要改變事情的結果,先改變事情的過程。」所謂事情的過程,指的就是做事的方法,方法的差異即為結果的差異。更進一步來看,就是造成每個人所擁有的「能力」的差別。總之,所有問題終須歸結為事情的方法,亦即「如何處理事情」。

像三星一樣工作

2006年前後在三星SDI內部擔任部門長時,我的年紀不過三十多歲。部門長的位置必須扮演相當於「部長(譯註:相當於總經理級)」的角色,而三星SDI更是整個三星集團內部子公司中,氣氛最緊張也最嚴酷的部門之一。在整個部門四十位成員中,甚至換過半數的成員,原因只有一個:無法忍受三星SDI的業務方式。

有一位曾任職於三星集團其他子公司長達17年的部長,以業務表現優秀獲得讚賞。這位部長來到三星SDI不到幾個月,忽然有三天無故缺席,原因昭然若揭,因為工作太辛苦了。他表示,走過三星集團的任何一個公司,做事如此徹頭徹尾的地方,還是第一次看見。

2006年時,全球展開一場「電視大戰」。以夏普、索尼為主的LCD TV(液晶電視)集團,以及以三星SDI、松下等為主的PDP TV(電漿電視)集團,展開了所謂的「浴血之戰」。當時三星SDI是一間站在領先地位,以業界楷模獲得最高成就的公司。透過我們的業務方式,將當時停滯於三百億韓圜的對歐洲客戶銷售額,足足提高到五千億韓圜。在這次的經驗中,忠實呈現出工作方式的差異將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嚴格的工作方式,可以帶來同等卓越的成就,而這樣的工作方式扮演了類似於「鎔爐」的功能,強力鍛鍊當時部門內的成員。

三星的業務方式當然稱不上是韓國最好的,因為每間公司有各自的文化,每個人有自己做事的風格。不過再怎麼說,業務方式是否符合公司的績效、達到何種程度的全球化、以及速度有多快,這三方面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相信這一點無庸置疑。

從這點來看,三星的業務方式足以充分作為這三方面的「標準」。三星早已在全世界推展全球化業務,在此過程中淬煉出的業務知識,正發揮著強大的力量。即使從速度面來看,也令韓國國內任何公司望塵莫及。至於三星公司達到的成就,同樣令其他公司相形失色。尤其三星電子更在2010年第三季達到史上最高的四十兆韓圜營業額,並持續乘勝追擊。

回顧過去三星公司的銷售情形,最後將會看見「業務方式」。這麼說來,三星的業務力確實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若說三星出身者被無數企業挖角、錄用,是因為背後這一層原因,一點也不為過。一般公司對三星出身者所期待的,不單是「三星」這塊前職的招牌,更是為了將「三星DNA」深植於自己的公司,透過迅速的回應與積極的業務推動改革公司,扭轉公司成員的文化。從這點看來,學習三星高強度的業務方式,除了可以將個人的業務能力提升到最大,也能超越許多上班族引以為苦的「時間壁壘」。

本文的目標並非以憑空推想的理論,為讀者下處理業務的「指導棋」。這種程度的「指導棋」,就算不是透過本文,也可以在其他書籍中學到許多。最重要的是「實踐」及「實踐方法」,因此本文將會呈現具體的報告書樣本。籠統的方法對實務沒有任何幫助,因此,本文乃是為了提出清晰的改變目標與方向所寫。在中小企業擔任主管的同時,了解三星內部的工作風格或方法,或許能更有效地完成目前所處理的業務。

空服員在飛機上辨認三星員工的方法

出差可說是一種「遠征」。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離開「主場(HomeGround)」衝向敵陣,並且在敵人的陣地竭盡全力謀求公司的利益與個人的發展。然而多數上班族卻認為只要在當地處理好工作,就是一趟「成功的出差」。返回公司路上的意氣風發,絕對是最愉快的經驗。但是這樣就自詡為「成功的出差」,還言之過早。

員工在拜訪重要的外國客戶後,沒有立即將內容向主管報告,所有事情只有當事人知道,一味埋頭處理各自的業務,最後經常出現工作進行不順利,或是無法達成最初目標的情況。成功的出差結尾是「出差報告書」。藉由出差報告書將獨自奮鬥的戰爭成果分享給所有人,獲得他人的支援與關注,並將出差時締結的許多契約與行使的義務做最後的總結。

這類出差報告書在三星受到相當嚴格的管理。這不僅是一點微小的成果都不願錯過的堅定意志,也是整個組織試圖在公司的層級下推動的所有業務中,創造幾近完美的成果所展現出的熱情。

那是發生在陪同姜常務前往德國、義大利、比利時出差後回到公司的時候。當時出差行程相當緊湊,兩天內必須走訪三個國家,參加無數場會議。我與姜常務早已筋疲力盡,這時就連經常搭乘的飛機座位,也坐得相當不舒服。當天抵達韓國已是下午四點,如果依照平時狀況,得立刻回到公司,但是當時姜常務也許是疲勞過度,於是提議先行回家休息。能夠在這麼早的時間下班回家,真是感激之至。然而問題就發生在隔天一早。隔天一到公司,我先忙著處理出差這段時間無法完成的緊急文件,這時姜常務急急忙忙跑到我身旁。

「文部門長,出差報告書呢?」

「什麼?」

對於眼前的狀況,我一時意會不過來。才結束一趟無法好好睡上一覺的忙碌出差,回來隔天一上班,忽然就得交出報告書來⋯⋯在摸不著頭緒的情況下,心想還是如實稟告的好。

「原本打算早上先處理較急迫的業務,再來撰寫出差報告書。」

話才說完,姜常務的表情瞬間僵硬,隨之而來的是嚴厲的斥責。

「文部門長,做事態度不應該是這樣的吧。正常出差回來一下飛機,就要立刻看到出差報告書啊。我是想多給你一些時間,所以今天早上才來找你拿報告書。出差報告書到現在都還沒完成,這下該如何是好?」

這次的經驗,讓我對三星的出差報告書文化有了難以忘懷的體驗。出差報告書竟然是在回國的飛機上完成,一下飛機,就得立刻看到報告書......這完全是「與時間拔河的戰爭」。

對於這種文化,起初我也抱持著不通人情的想法。對於為公司長途跋涉的人來說,這樣的要求不會太過分了嗎?但是不管在三星的哪一方面,「工作與業務」絕對是擺在第一順位。儘管某些層面可能無法顧及個人的勞累,但若說是這股強韌的精神造就了今日的三星,一點也不為過。今日三星所展現的「頂尖業務成就」,背後隱藏著睡得比別人少、比別人更努力、動作比別人快的精神。

藉由程序的改變創造新的業務成果

之後陸續聽到許多關於出差報告書的事情。曾有一次藍次長陪同朴副社長前往美國出差。朴副社長是名聞遐邇的「酒國英雄」,不但工作能力強,酒量也相當好,據說每天晚上都是以啤酒杯的分量喝燒酒。遠在異鄉的部屬藍次長陪同朴副社長一起喝酒,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

由於每天晚上喝了好幾瓶燒酒,回國的飛機上睡得幾乎不省人事,但是藍次長深知三星的出差報告書文化,當然無法安睡。再加上副社長一下飛機,就得立刻向社長報告出差情形。就在藍次長強忍著疲憊的身軀,打起精神專心寫報告時,一位空服員向他走來,開口說道:

「先生您在三星上班吧?回韓國的班機上還敲著筆電工作的,就只有在三星上班的人了。」

三星的出差報告書文化,就連空服員也知之甚詳。那麼,為什麼三星如此要求儘速完成出差報告書呢?雖然前面曾經提到,出差報告書是工作的收尾與總結,也是為了進行下一階段工作的努力之一。不過這裡還有另一項原因,那就是「出差」本身具有的特殊性。特別是前往國外出差時,必須克服時差、融入陌生的環境,每一天都在充滿緊張的氣氛下執行業務。但是當這一切結束回到國內時,這樣的緊張感瞬間煙消雲散。要求在回國的飛機上撰寫出差報告書,正是希望在當時現場的緊張感完全消失前,將生動的出差感受與情緒、敏銳的感覺,完完全全反映在報告書上。這是為了提高整個組織的判斷能力,面對更精確的現場情況所付出的努力。

提升自我業務習慣最好的方法之一,是「遠離熟悉的事務」。就算只是一份出差報告書,像這樣改變撰寫程序的話,將可帶來與既有狀況全然不同的新的業務成果。也許等到出差的緊張感完全消失後,再游刃有餘地撰寫報告書,更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此一來,有一個缺點,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重新回想寫下的報告書,已經有多處印象模糊,難以忠實呈現當時情況,甚至腦海中一片空白,心想「咦?那時候在想什麼?對話內容又是什麼?」

三星又有「管理的三星」之稱。這不僅適用於全面性的組織管理,當出差回來的某個組織成員的緊張感與組織的判斷力之間產生細微的背離時,「管理」將會介入,試圖降低這樣的差距。

出差報告書撰寫要領

接著就透過出差報告書的基本範例,了解具體的撰寫要領吧。

首先,活動名稱、出席人員、地點、時間等,是最基本的訊息;接著記錄實際出差時,與客戶開會的內容。

若能加上拜訪什麼樣的主要客戶、獲得什麼成果、接收到什麼關於市場或競爭者的資訊,將會更有幫助。

如果還有這些資訊以外的參考事項,則新增「其他」的標題,整理相關內容即可,並於最後的部分寫下感受與追蹤(Follow Up)注意事項。

書籍資料

    書名:像三星一樣工作:為什麼三星社員工作一流且高效率
    作者:文炯振
    譯者:林侑毅
    發行日期:2013年03月07日
    出版社:天下雜誌

    文炯振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學士、MBA學位、高麗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學位。   

    結束MBA課程後,進入三星集團中以工作繁重聞名的三星SDI公司旗下PDP事業總部,並曾任部門長(Group Leader)一職。他在對當時主客戶飛利浦的銷售額從三百億韓圜提高至五千億韓元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就讀MBA前,曾在享譽韓國的公司之一--未來產業公司(Mirae Corporation)輔助鄭文述會長,並負責市場行銷、IR(投資人關係)、PR(公共關係)策略等。  

    他以在三星內部學到的業務規則為基礎,在各個企業發揮了極大的成效。二○○八年在以經營教育機構聞名的「Chungdahm Learning」負責IPO(首次公開募股),成功推動在韓國科斯達克(KOSDAQ)上市。現任職於汽車零件業AutoGen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總管策略企劃、市場行銷、全球創新商務的專務理事(相當於資深董事總經理級),目前也正與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GM(通用)、Magna(麥格納)等海外客戶進行各項合作計畫。   

    在三星接受的殘酷訓練,雖然有時令人感到疲憊,然而藉由這樣的過程學習「徹底工作的方法」,相信不僅是對他的人生,對於未來也會有重大深遠的影響。


玩拼圖收服教授 水果商之女考上台大五系

作者: 張瀞文 | 商業周刊 – 2013年4月24日 下午4:02

「怎麼用一分鐘的時間介紹自己?」「根據《富比世》雜誌調查,台灣在全球國家當中,對外商的吸引力名列第六、七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如果你是化妝品的行銷顧問,如何透過社群網站,推銷產品?」

這是17歲的高雄女中學生李芹妙,在台大工商管理系英專組口試過三關時,三位教授針對她提出的問題。三分鐘內,抽到中文題目要先譯成英文,再用英文即席作答。她得到口試教授高度評價。

四月中,台灣大學甄選入學放榜,今年錄取台大五個科系的同學共有五位,李芹妙以72級分錄取會計、工商管理、財務金融、國際企業、資訊管理系,是中南部唯一五冠王。

談論興趣中展現能力

五冠王的背後,沒有刻意栽培、無止境的補習,沒有琳瑯滿目的獎盃、冠蓋群倫的才藝,也沒拿到全校第一名的縣長獎,甚至進雄女時,她也沒考上雄女在外界相當著名的第二外語語文實驗資優班。

然而,她卻比才藝王、考試王,更獲得教授青睞,勝出的關鍵是:對自我的理解與規畫。

以「用一分鐘介紹自己」來說,她認為管理系相當注重思考、組織及協調能力,於是她用「喜歡拼圖」,讓教授了解自身特性。

口試中她提到,自己愛挑戰高難度的作品,且不容許「半途而廢」;在完成拼圖的過程中,須把上千片零零碎碎、長相雷同的小紙片,先理出「線頭」,從「怎麼分配」,到「怎麼組織」、「有耐心的完成」,整個拼圖從拆解到完成,是對於一個人耐心、毅力、思考力、邏輯能力、組織能力最好的訓練。李芹妙透過自身興趣,巧妙傳達她具有上述特質,讓口試教授留下深刻印象。

父母工作忙碌  學會對自己決定負責

李芹妙的爸爸從事水果批發,每天清晨三點出門,即便寒風刺骨的冬天也不例外,媽媽在五金行當會計,哥哥是體育系大一學生。父母親工作忙碌,無法盯功課、盯補習、盯成績,只有從小要求她做好分內事情,對自己的決定負責;這次選系,除了口試當天媽媽陪她北上,其他一切都是她自己搞定。

她唯二的校外補習,是每週一小時英文、一小時數學,沒有學才藝,更不可能有家教。但她卻對時間管理與自我訓練,頗有想法。

數學老師林義強就說,高二下的數學作業,「李芹妙夾了一張小紙條給我,質疑我的作業規定,並沒有帶給她多大的幫助」,老師見識到這個孩子很有想法,溝通後,同意她可以自行決定作業內容,結果她將數學作業方向調整為「高中數學重點整理」,讓她更有效率的掌握高中數學重點精髓,在學測拿高分。

「我並不是一個一直在讀書的人,我也是愛玩、愛吃東西。」李芹妙受訪時不斷強調「自己很幸運、一點都不特別。」

為什麼沒有父母「重金打造」的獎牌,卻獲得台大五系青睞?台大工商管理系副教授郭佳瑋表示,與其參加一大堆活動,如果沒消化,在口試過程,教授一問就會清楚「學生到底是不是真心喜歡」。

如今,李芹妙在台大五系中決定就讀工商管理系,一個掌握自己牌局的孩子,正醞釀新的希望。


新加坡人看台灣員工:學歷太高了

撰文者:Joey Chung (鍾子偉) 2013-04-22

因為是週日晚上九點,對一般客人來說,九點還太早,而對上班族來說明天要開始上班了,所以當我走進飯店三樓的酒吧時,整個酒吧幾乎是空的,只有我要找的朋友們坐在那。我看到他們坐在吧台,一位義大利人,一位新加坡人。我們握手,然後移到沙發。

義大利那位我已經很熟了。他是我其中一位很熟的大學學妹的創業家男友,之前我曾經寫過他的故事。他來台北度週末,見見朋友和家人,問我有沒有空碰個面。他今晚正在和一個新加坡大企業集團下的一位成功經理人碰面,邀我一同見面。他年紀約50歲,有超過30年跨亞洲區做生意的經驗,我想跟他聊天聽他談論台灣、亞洲和未來的商業趨勢應該會很有趣。

我們坐下來,我問了那位新加坡人他已經在台灣住了多久。

6個月,他說。他在過去30年來台灣出差過很多次,但這是第一次他公司將他派來看顧台北的辦公室並長時間住在這裡。

對管理台灣員工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喔,每個人都受過高等教育,這是很不自然的。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受過良好教育沒什麼不好,但辦公室裡的每個人,就算是最年輕的初階秘書都有碩士學位。我管理過世界許多不同地方的辦公室,但我從來沒在任何一個國家看過這種情況。但,即便你有高學歷,當涉及到國際事務、英語能力、溝通技巧時,台灣人還是很弱。這意味著超過某個點,課堂上所教你的東西已經不再創造價值,他們可能全都不合時宜、死記強背,在今日的商業環境上很少使用了。現在台灣已經沒有足夠的曝光給這些高學歷的人使用他們的知識。」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最近與另一個年輕同學的對話。他剛從台大法學所畢業,拿到碩士學位。

這很棒啊,我說,你的下一步要作什麼?

他想出國去拿另一個法學碩士學位。

為什麼,我問?兩個碩士?你真的有這麼喜歡法律嗎?

他聳肩。沒有,不算真的有,他承認。但現在台灣國內環境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這麼多工作這麼少,所以現在每個工作都需要一個碩士學位。每個法律初階工作,即便他們沒說需要碩士學位,但幾乎每個應徵者和入選者都有法律碩士學位。所以現在的趨勢是要有兩個碩士,其中一個是國外的學位。這是現在讓你自己突出的方法。

那有兩個碩士學位真的有讓你更勝任你的工作?

「不,」他說。

它會帶來更高的起薪嗎?

不會。

你應徵職務的每天工作內容中,真的需要一個碩士學位去學習和了解嗎?

非也,其實,在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這些工作大多是由大學畢業生處理。

正如我新加坡朋友說的,受高等教育很好也很理想,而且我們不應該迴避進一步增加我們教育水準的機會。但到某個極端之後就變成浪費資源、浪費時間而沒有增加任何額外的社會價值。

事實上,許多現在台灣的問題都可以追朔10、15年前的錯誤教育政策。我們這代的人還太年輕沒有清楚記得現在是怎麼發生的,但是誰在90年代中期決定台灣每個人都應該有大學學歷,而因此讓台灣的大學高中化了?為什麼我們會在這一個小島上快速成立超過100所大學,而美國有些州可能僅有不到15所大學?10年後最直接的影響是現在大學和研究所學位幾乎立刻變成沒意義,而甚至初階職位都要求沒必要的學位。

我問:

「好吧,這點還算合理,那假設你是台灣政治人物,現在你第一步要做什麼?」

他頓了頓:

「台灣,我還記得很清楚:25年前,它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甚至連新加坡都要仰望。但現在是四小龍之尾,被邊緣化了。為什麼?」

「這個國家沒有清楚的方向,從教育到財經,而最終這是因為一個不明朗的政治負擔。你必須意識到這一點,儘快擺脫政治包袱,否則任何事都不能被真正解決。一般台灣人都很擔憂中國,希望保持距離,這部份沒問題,看看香港,他們許多民眾甚至更敵視中國,而每當他們有香港人不喜歡的政策,他們就抗議直到改變。但香港和中國的貿易很繁榮,這對大家都有好處。同樣,這必須在台灣發生。在政治上,保持一個舒適的距離,但仍然有溝通和合作,但企業必須充分開放。在商言商,盡可能從政治分割。因為這些所有政治包袱和對中國的防禦心,讓台灣作為一個經濟體還是太封閉,太小,而且對於國外投資人來說要進入太麻煩。日本幾年前做了一個決定,即使他們的經濟已經奄奄一息,但他們還是不開放,他們還是不歡迎外國人,所以在20年內,他們將結束。韓國是走和日本相同的路徑,但仍然值得觀察是否會犯同樣的錯誤。台灣甚至更小、天然資源更少,你如何能夠封閉來競爭?台灣20年前的目標是成為亞洲的物流、運輸、金融和高科技中心,但很明顯,太慢、太晚、太封閉,台灣失敗了;現在這些中心是香港和新加坡。」

我義大利朋友加入說:

「是的,這是真的。對於外國人來說,要在新加坡和香港取得永久居留權容易很多,而即便我將在幾個月內我未婚妻結婚,會很開心停留在這、生活在這並對台灣經濟有所貢獻,但整個過程還是很漫長且困難,這裡就是比較不歡迎外國人。」

新加坡人花了很長的停頓時間才把話說完:

「接下來的步驟很清楚;擺脫你的政治包袱,確認政治和商業方向,並且很清楚把這個方向和人民以及外在世界溝通,並開放和其他所有人競爭。唯有這樣你才能停止惡性循環。」

這個故事並不代表台灣的社會和教育的所有問題,但在我們談話的這2個小時中的確提供了他的個人觀察,看在過去30年觀察亞洲經濟發展的有經驗外國人怎樣看我們和我們的問題。

但無論如何,當我起身早退,和他們再次握手,在我走出這個酒吧、這個飯店走上台北街道後,這個畫面,對話仍持續跟著我。

「台灣,是的,我還記得很清楚:它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大家都仰望的領導者。但現在是四小龍之尾,被邊緣化了。」

讓我們希望這不會成為一個沒有任何改變的褪色記憶.....

作者簡介_Joey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現年30歲,離開三麗鷗準備在台北開始創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