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水前,請看一眼你的便便!10症狀一定要注意

作者:郭佳容 康健雜誌168期 2012-11

黃先生某天早上發現自己拉出黑色的便便,當下驚惶不已,馬上掛了肝膽腸胃科,經過一番檢查都沒有問題,在醫生的追問下,才想起自己昨天吃了墨魚麵,證實是虛驚一場……。

張小姐上班前都會花一小段時間上廁所,每次沖水前她都會觀察一下自己的便便,有一天她發現平常成條的便便怎麼散開來了,顏色也從黃褐色,變成較深的棕色,雖然滿腹疑惑,但趕著上班的她也只能按下沖水鈕,準備出門上班。

平常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觀察便便?便便又透露了哪些身體的警訊呢?

健康的便便金黃色、帶有裂紋的條狀

●長相:類似香蕉或是帶有大腸裂紋的條狀,落水後微微漂浮在水中,表示便便的水量足夠,不會太過乾硬,如果纖維質吃得足夠,還會帶有些許氣孔。

●重量:約200~300克,可以分成2~3條,每條2~3公分粗。

●顏色:漂亮的黃褐色或金黃色。

●味道:氣味不重,在公共場所解便便,也不會令人尷尬。

●特色:帶有一層透明的薄膜,不會沾黏在馬桶或肛門口,也不需要太多衛生紙,就能擦拭乾淨。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冠仰表示,便便的次數從一天3次到三天1次都算正常。

從中醫的觀點,每天排便2~3次最佳,「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特別容易便秘,」北市聯醫中醫醫療部傷科主任黃裕昌說。

從形狀、顏色、氣味 了解便便健康與否

如果你的便便沒有前述健康便便的特徵,那麼就要注意身體是不是發出警訊了,可以從便便的形狀、顏色、氣味來觀察,看看是否需要調整飲食和生活作息,或是身體真的出了狀況。

●1.太細是腸道收縮能力不佳,散狀可能是體內壞菌增多

●2.顆粒羊屎便是水分、纖維攝取不足

●3.水便可能是細菌或病毒感染

便便太細代表腸道收縮能力不佳,才沒辦法製造出條狀飽滿,甚至出現腸裂紋的便便,黃裕昌說,這是體內推動力不足造成的氣虛,可能是進食量不足,或是膳食纖維攝取不夠。

膳食纖維不容易被人體消化酵素分解,主要作用是清除附著於腸壁上的食物殘渣,並幫助便便向前移動,五穀雜糧、新鮮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應該多多攝取。

如果是散狀的便便,則要注意是不是體內細菌分布失衡、壞菌太多,或是蛋白質吸收失常的症狀。如果情況持續好幾天,調整飲食後也沒有改善,也有可能是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應該進一步就醫檢查。

有些人拉出像羊咩咩般一顆一顆的便便,通常這樣的便便也會又乾又硬,伴隨有便秘的狀況,代表缺乏水分與膳食纖維,腸液分泌不足,腸道蠕動能力較差。

如果情緒一直處於緊張、興奮的狀態,也可能拉出羊屎般的便便。

心因性造成的便秘需要紓解壓力、學習放鬆。如果是飲食失調,則要補充適量的水分與膳食纖維,還有多運動也能改善便秘。

西醫說,水便可能是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急性腸炎。中醫認為,軟便是脾氣虛、甚至是陽虛造成,可能有過度飲食、消化不良的現象。

●4.灰白色代表膽汁阻塞 需檢查肝膽胰功能

●5.解黑便 可能是胃或十二指腸出血

●6.鮮紅色是下端小腸或大腸出血

●7.墨綠色便便 可能有細菌感染

如果便便出現灰白色,有可能是膽管結石,膽汁下不來,無法參與糞便代謝,因此便便沒有膽汁代謝後產生的黃褐色,而出現灰白色的便便。此時,患者的尿液和皮膚也會因為代謝膽汁而變黃,需要進一步檢查肝、膽、胰臟功能。胰臟前端或總膽管長腫瘤,也可能使膽汁阻塞,產生灰色便便。

便便呈現瀝青黑色,代表遠端腸胃出了狀況,可能是胃或十二指腸出現潰瘍,黑色來自血液在胃中氧化變黑的顏色,如果出血量很大,便便可能變成黑糊狀。

暗紅色則可能是下端的大腸潰瘍、出血,血液還來不及氧化就直接排出,便便才會呈現鮮紅色。

黃裕昌提醒,如果血液沒有混入便便中或是直接滴在外面,則可能是壓迫痔瘡的出血,可以和腸胃內的出血作區隔。

墨綠色的便便常見合併腹瀉,可能是腸道發炎,有細菌或病毒感染,通常也伴隨有腐敗酸臭的氣味,表示體內有害菌孳生,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等。

另外,攝取較多碳水化合物或深綠色蔬菜,還有服用抗生素、鐵劑和綜合維他命等,也會讓讓便便呈現較深的綠色,不用過度緊張。

如果吃了容易染色的食物,例如富含鐵質的豬肝、豬血或櫻桃、火龍果等都可能使便便顏色偏深棕色。

陳冠仰建議,觀察48小時排除飲食攝取的影響後,可以就診,也可以將便便帶到門診中作進一步檢查。

●8.便便惡臭 可能是蛋白質、脂質攝取太多

●9.臭酸味 可能是碳水化合物吃太多

攝取足夠纖維的便便通常不會有太重的氣味,一旦攝取太多蛋白質、脂質,便便容易產生硫化氫或阿摩尼亞的臭味。攝取食物若偏向碳水化合物,味道則會比較酸,也較容易腹瀉。

●10.注意排便習慣是否突然改變

除了便便的形狀、顏色、氣味之外,也要注意排便習慣是否突然改變,例如突然間持續的便秘,以及排便時「裡急後重」的感覺(也就是急切地想上廁所但最後的產出卻不多),都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主治醫師鄭浩材提醒。

注意飲食、運動與排便訓練就能輕鬆「助便」

約6公尺的小腸和1.5公尺的大腸中布滿大大小小的自主神經,因此研究腹部神經系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麥克‧傑森(Michael Gershon)教授提出「腸道是人的第二腦」概念。不管其他器官有多好,如果排便不夠順暢,就會從內而外產生很多問題。

中醫認為肺與大腸互為表裡,肺主皮毛,便便不順暢皮膚一定不會好,一旦便秘,皮膚就容易暗沈、沒有光澤。中醫理論也提到,「陽明(中焦,腸胃系統)絡腦」,如果排便不順,體內毒素升高,頭腦也不會清晰。

排便不順還會增加血管壓力,因此,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有便秘的問題,可見排便順暢的重要,「腸胃好,人不老」不只是台詞而已。

要使排便順暢沒有速效的方法,還是得從日常生活做起。現代人水分補充嚴重不足,喝水能幫助代謝,是創造良好腸道環境的第一步。中醫師黃裕昌認為,每天喝2500cc以上的水分才足夠。不少西醫則主張至少要喝足你的體重乘以30cc的量。

其他原則是營養均衡、多吃原形食物(未加工的食材)、多運動,都可以幫助腸道蠕動。

中醫經絡養生理論提出,早上5~7點走大腸經,最好晨起如廁,排泄前一天身體代謝的廢物。按摩穴位也有幫助,可以從橫隔膜下方,沿著肋骨往下,再到肚臍下方,畫一個菱形,還有用雙手交替在腹部畫圓都可以幫助排便。

有些人出現便意時,常常忍住沒有馬上排便,久而久之,腸道反射到腦部的神經就會遲鈍,導致習慣性便秘。最好固定排便時間,而且每次上廁所都要專心,10分鐘內如果沒有排便,就先暫停。

很多人拿了報紙、雜誌,或一邊玩手機、平板電腦,在馬桶上坐了30分鐘還是沒排便,反而會導致習慣性排便不順與便秘,更可能造成痔瘡。

嚴重便秘的患者吃纖維補充劑、腸子蠕動劑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過度依賴藥物將使腸道蠕動功能更差,患者應配合飲食、運動與排便訓練,才能輕鬆「助便」。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22大症狀,告訴你五臟積毒了!

作者: 文∕周瑋峻 | 常春月刊 – 2013年6月10日 下午1:16

當出現口臭、便祕、青春痘、舌苔黃、牙齦腫脹、嘴破、眼睛紅等症狀時,代表五臟累積了過多的毒素,倘若總是置之不理,就會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症的發生,那麼要如何排出五臟的毒素呢?

我們經常從報章雜誌或網路資訊中看到「排毒」兩個字,但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潮宗表示,不論是西醫或傳統醫學,並沒有現代所講的「排毒」這個名詞。在傳統醫學上稱之為「解毒」,而一般中醫師所說的解毒中藥,是指具「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

中醫對於「毒」的定義很廣泛,舉凡對身體有害的都稱為「毒」,例如火氣大、發炎、過敏等症狀,或中醫常說的熱毒、寒毒、濕毒等,甚至化學毒素、魚蟹毒、蟲蛇毒等都是。就現代醫學來說,導致身體老化、致癌的自由基,也是毒物的一種,這些所謂的毒物,若長期積聚在體內,將會造成身體負擔而引發疾病。

毒素累積五臟的表現

陳潮宗指出,在中醫診療上,當出現口臭、便祕、青春痘、舌苔黃、牙齦腫脹、嘴破、眼睛通紅等症狀時,就代表體內累積了過多的毒素,身體便以這些症狀來告訴主人,需要注意健康了。倘若總是置之不理,就可能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症,而毒素累積在身體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表現。

累積在心臟

1. 心臟有內火或是火毒的時候,舌頭容易出現潰瘍,也就是嘴破的現象。
2. 額頭部位狂長青春痘。
3. 睡眠時不安穩,容易發生失眠的狀況。
4. 常有胸悶或是胸部有刺痛的感覺。

累積在肝臟

5. 指甲表面,有凸起的稜線,或是指甲有向下凹陷的痕跡。
6. 因乳腺增生的關係,導致月經週期之前,有明顯的脹痛感。
7. 情緒常常容易感覺抑鬱。
8. 經常性的偏頭痛。
9. 每個月都會發生經痛。
10. 臉部兩側的部位,會長青春痘。

累積在脾臟

11. 臉部出現色斑,通常女性臉上有斑點的時候,就代表消化系統變差。
12. 女性朋友容易有白帶過多的狀況發生。
13. 脂肪容易堆積在體內,脂肪在中醫稱為「痰濕」,主要是因為脾臟消化功能減弱,導致毒素無法排出而堆積。
14. 容易有口臭情況發生。
15. 嘴唇週圍容易長青春痘或是發生潰瘍。

累積在肺臟

16. 皮膚呈現黯淡、沒有光澤的狀態。
17. 常常有便祕情況發生。
18. 比較常有情緒化的狀況發生,或容易多愁善感且常常感覺悲傷。

累積在腎臟

19. 女性月經量會減少、經期變短,經血的顏色偏暗。
20. 身體容易有水腫狀況發生。
21. 臉部下頜部位容易長青春痘。
22. 常常感覺疲倦、想睡覺,且四肢常會有無力感。

必注意!內毒、外毒怎麼來?

體內毒素來源主要來自兩大方向,包括外在環境以及個人飲食習慣,說明如下:

1. 外在環境:

指接觸外界污染的空氣或是水質,以及帶有化學物質的加工食品、含有殺蟲劑或是農藥的農產品,或是含有重金屬的海鮮類食物,甚至是吸入的二手菸等等,都會使得許多不需要的雜質、毒物進入體內,影響身體自然的排毒系統。

2. 飲食習慣:

現代人喜歡吃香喝辣的,每天吃入體內的食物相當多樣化,與以往農業社會的飲食習慣和內容大不相同,其中尤其以下列4種飲食習慣,最容易累積體內的毒素。

◆ 飲食內容多肉少菜:

常吃牛排、炸雞排、勝丼(豬排飯)……等以肉食為主的人不在少數,肉品的肌肉纖維本來就比較難以分解,若是再加上缺乏蔬果的纖維素來幫助腸胃蠕動,久而久之,腸胃道受到影響、消化功能下降,就會造成便祕,一旦糞便在腸道中待的時間愈長,身體吸收毒素的機會就愈多。

◆ 常吃生冷食物、喝冷飲:

冰品或是冷飲、生魚片等生冷飲食吃下肚子之後,會降低胃部的溫度,使得消化功能下降、脾胃營養不足,就會影響毒素排出體外的能力。

◆ 常吃煙燻、燒烤食物:

很能幫助下飯的香腸、臘肉、烤肉等食物在烹調的過程中,會增加硝酸鈉的含量,並在體內轉化成具有致癌性的硝酸胺,進而增加毒素的累積。

◆ 飲食總是高油脂:

油炸、麻辣鍋、五花肉等富含油脂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質──膽鹽,體內膽鹽多了,就會增加罹癌的機率。

必保養!天然四大排毒器官

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毒物對人體的危機了,因此,設計了一套天然的解毒系統,能夠自動自發地將體內的毒素清除乾淨,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而我們的肝臟、腎臟以及皮膚,就是這套解毒系統主要的排毒器官。

◆ 肝臟:

肝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臟細胞中蘊含著豐富的酵素,不論是藥物、激素、微生物產生的毒素等,不管是內生性或是外生性的有毒物質,通通都需要靠肝臟來分解,以減少體內毒素的累積。陳潮宗表示,肝臟狀況不好的時候,就會造成毒素在血液中循環,間接導致皮膚狀況變得比較不好(因為皮膚下有許多細微血管),皮膚粗糙、黯淡、長痘痘、長瘡……等肌膚問題頻生。中醫理論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及凌晨1點到3點,是肝經與膽經排毒的時間,但是必須在熟睡的狀況之下,肝膽才能夠順利排毒,因此,在這段時間之內一定要睡覺,才能讓肝臟做好解毒的工作。

◆ 肺臟:

是人體透過呼吸和外界溝通的管道,當然也是排毒的器官,現在空氣污染嚴重,加上二手菸的問題也很嚴重,時間久了,毒素就很容易累積在肺臟排不出來,輕則造成咳嗽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會致癌。還好可以透過在公園或是森林中散步、做日光浴,甚至是戒菸或避免到充滿二手菸的環境中,都可以幫助肺臟排毒。

◆ 腎臟:

腎臟主要的功能就是排泄廢物,包括多餘的水分、電解質、尿素、藥物成分等的代謝產物,都是藉由腎臟、膀胱、輸尿管等的排泄系統,並以尿液的方式排出。因此,如果腎臟功能不好的話,降低尿液的排泄量和次數,就會讓這些毒物(廢物)一直停留在體內。所以,每天尿液的排泄很重要,要多喝白開水、多排尿。陳潮宗提醒,現在正值炎熱夏天,很多人會以含糖飲料來取代白開水,應該盡量避免,以免含糖飲料造成身體的負擔。

◆ 皮膚:

皮膚是身體抵禦細菌、微生物、病毒等侵襲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還能夠防止體表的水分蒸發與散失。此外,皮膚中汗腺的主要功能就是排汗,汗水是由鹽分、尿酸、尿毒等廢物所組成,所以才說皮膚也是解毒系統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透過每天固定且適量運動來讓身體流流汗,藉由汗水把毒素從皮膚排出來。另外,皮膚的清潔對排毒來說也不可少,一定要注意。

必做!解毒12祕笈

想要解毒、排毒,除了人體自然的排毒過程之外,食療、中藥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但總是治標不治本。其實歸根究底,身體會累積毒素,跟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因此,最根本的解毒祕笈,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 盡量攝取當季和本地的新鮮蔬果。
2. 盡量多吃白肉(如雞肉、魚肉),並減少吃 紅肉(如牛肉)的次數。
3. 食物盡量以少油、少糖和少鹽的方式來烹煮。
4. 盡量少吃精製的食物,例如用糙米或全麥吐司取代白米和白吐司。
5. 每天盡量多喝水。
6. 少用傳統煎、煮、炒、炸的方式來煮菜,而是改以蒸、燙、清炒、涼拌等方式做菜。
7. 市場買來的蔬果大多有噴灑農藥,一定要用水清洗乾淨後再吃。
8. 烹煮食物使用鐵製、不鏽鋼或瓷製的廚具、餐具,不要使用鐵氟龍、保麗龍或是不耐熱的塑膠用品。
9. 每天定時定量、適度的做運動。
10. 每天的生活作息要規律,同時也要睡飽。
11. 盡量減少吃藥、抽菸和喝酒的機率。
12. 隨時隨地保持心情愉悅。


便秘只是小問題?宿便七大危害解析

聯合新聞網 2014/01/07

【內容摘自《腸道排毒這樣吃效果佳》,作者陳彥甫,人類智庫出版】

長期堆積的宿便會引發有害菌在體內持續進行發酵,而產生各種有毒氣體與致癌物質,再透過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部位,危害健康。

1 放臭屁

宿便使腸道中的有害菌增加,會產生硫化氫、氨等氣體,使人容易排出惡臭的糞便及屁,造成生活上的不便與困擾。

2 小腹凸起

無法順暢且規律的排便時,腸道內會堆積許多脂肪與毒素,由於人體的小腸十分長,若腸道中囤積糞便時,小腹會凸起。無法排出體外的各種脂肪與蛋白質的代謝物質,會在腸道中開始腐敗,產生大量氣體,使腹部面積增大,亦使腰圍逐漸擴大。

3 皮膚粗糙

宿便引發的有害物質滲進血液,進入皮膚層時,會使臉部長出痘痘、皮膚粗糙、膚色蠟黃,同時也容易使身體散發出體臭。

4 頭痛

有害物質伴隨血液循環全身,挾帶大量毒素的血液無法運送充足的氧氣到腦部時,腦部會出現缺氧現象,因而導致頭痛與健忘。

5 全身痠痛

宿便引發的有害物質隨血液流至全身時,過多疲勞物質會使肌肉痠痛,有毒物質會導致血液循環受阻,進而引發手腳冰冷等症狀。

6 罹患慢性疾病

身體堆積的腐敗物質增加時,會產生有害物質,且隨著血液循環至全身,破壞並導致免疫機能下降,使人體容易罹患感冒與各種慢性疾病。

7 有致癌危險

腐敗物質持續堆積在腸道中,會直接造成腸道細胞的突變或死亡,甚至引發大腸癌;而女性身體內部的激素受到腐敗物質的異常干擾,導致荷爾蒙分泌受阻,也會使女性極易罹患乳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