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2 天下雜誌 515期 文/林昭儀
二○一二年,是某外資銀行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陳其輝(化名)入行以來,最不堪回首的一年。
先是分紅時,收到僅港幣一塊錢的「獎金」。接著是,放完年假第一天上班,桌上靜靜躺著一封人事部發出,卻無人簽名的信:
「感謝你多年以來對公司的貢獻……特此通知,你的最後上班日為X月X日。」
陳其輝腦中「轟」的一聲。人事部主管支吾其詞,大老闆說會幫他主持公道。
但,從此石沉大海,老闆再沒回音。當初被高薪挖角,如今莫名去職,一手建立起的研究團隊,也樹倒猢猻散。
「這是外資典型的鬥爭模式,」在外資圈多年的一名人士指出,「景氣不好,就是派系剷除異己的良機。」
○八年雷曼兄弟倒閉、掀起金融海嘯以來,「華爾街」,這個被視為點石成金的夢幻王國,形象也隨之崩潰。各大外資金融機構,也在全球展開一波波無情的縮編裁員。
早在海嘯之前,花旗、瑞士信貸、瑞銀集團、德意志銀行等外商銀行,在台灣已透過裁員或遇缺不補,進行瘦身。甚至把一些部門移至外地,乾脆退出台灣。
外資金童,表面風光,實則身處殘酷現實的殺戮戰場。許多外資金融人不願等大刀揮向自己,產業界一有好的機會,大多願意到企業裡出任投資人關係主管、財務長、營運長,或執行長的職位。
類似的例子,在「天王、天后」級的分析師中並不少見:聯電財務長劉啟東、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宏達電財務長張嘉臨、金融研訓院院長鄭貞茂等,都是外資圈紅人順利轉換跑道到產業界、金融界和學界的例子。
從被市場捧上天,再回到地球表面。外資金童的「第二人生」,可以很安全,但有些人卻選擇冒險。
在美國見證次貸風暴,年輕的德意志銀行風險分析師陳翰林,也看清紙醉金迷的海市蜃樓終會有結束的一天,毅然回到台灣創業。
二○一一年,被《機構投資人》雜誌(Institutional Investor)選為,台灣區最佳分析師之一的摩根士丹利台灣區策略分析師王安亞,毅然在事業如日中天時,遞出辭呈,理由是「個人生涯規劃」,走上篳路藍縷的創業之路。
從敦化南路坐擁無敵景觀、氣派豪華的遠企,換成忠孝東路五段的小辦公室。這樣的轉換,需要過人的勇氣。
易訂網執行長 陳翰林:相信自己能改變世界的餐廳
易訂網(EZTable)在八德路和復興南路口辦公室的玻璃窗上,貼著斗大的兩行字:只有那些瘋狂到相信自己可以改變餐廳的人,才能改變世界的餐廳。
這句話熟悉,原來是借用賈伯斯的「只有那些瘋狂到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改變世界。」
三十歲的陳翰林,謙稱自己不能算是「外資金童」,只是曾在美國避險基金公司和投資銀行打過滾而已。
他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應用數學所畢業後,在避險基金擔任風險分析師,又在德意志銀行的高薪挖角下,到固定收益部門總共待了三年多。年方二十幾歲的他,當時年薪已將近三百萬台幣。
「公司把整艘船包下來,在芝加哥的河上開派對、開最昂貴的跑車、美女如雲,這樣的日子,過久了也會厭煩,」陳翰林說。
次級房貸風暴發生前的半年多,股市依然長紅,但主管不斷把他們找進去開冗長的檢討會議時,陳翰林已看出苗頭不對,他決定趁早行動。
辭去美國的投資銀行工作後,他和國中死黨顏士棋、顏嘉楠、謝智倫合夥,在○八年創立網路公司,推出類似美國OpenTable的餐廳雲端訂位系統服務。
選在景氣最低迷的○八年創業,竟能存活到現在,還能得到破壞性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創投業者林之晨,與台灣網路創業傳奇人物何英圻的投資,聽起來太不可思議。
「景氣最差時,才是EZTable這種顛覆餐廳傳統商業模式的破壞式創新企業最好的機會,」陳翰林說。景氣好時,五星級大餐廳對他們不屑一顧,但在金融海嘯時期,一週只能做到三、四桌生意,讓這些閒到發慌的大老闆,願意死馬當活馬醫,給他們機會。
陳翰林承認,這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幾度「幾乎game over」,但每次都有貴人相助。尤其是克里斯汀生教授的兒子,密切關心他們,也幫助他建立很多管理制度。
現在,易訂網已經有超過三十萬個會員,每個月超過十萬人次使用訂位服務和購買餐券。另在上海推出了在地化的服務,並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向東南亞城市如吉隆坡、曼谷、雅加達和馬尼拉拓展。
「創業就像衝浪一樣,要在沒浪的時候就做好準備。浪來了,不能有太多猶豫,要抓住時機站上去,」陳翰林說。「我迫不及待等下一波的不景氣,讓我可以再找到新的切入點。」
睿騰總經理 王安亞:價值被發現只是早晚的問題
三十七歲創業,是王安亞三十歲時對太太立下的志願。一一年九月,他真的實現了諾言,離開二十一歲就入行的華爾街,成立睿騰管理顧問公司和三個創投公司。
王安亞的紀律和嚴謹是出了名的。年產二五○篇以上的研究報告,一年至少六個月在海外出差。卻還能每週六凌晨回到台灣,早上陪女兒練球,週日晚上又飛回去出差。他將這樣的鐵人意志,貫徹在他自己創立的事業上。
王安亞指出,台灣有一千五百家上市公司,外資只追蹤前一百家,本土券商只追蹤前三、四百家,等於有一千家企業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這裡面,不乏體質和潛力都不錯,但價值被低估的公司。這些公司就是我的機會。」王安亞說。
而這些企業,有些完全不知道如何經營投資人關係。
「生產法國波爾多紅酒的農民也很低調,不知道推銷。但有了會講故事的人,把波爾多紅酒塑造成搶手商品,」王安亞自信地講述創業理念,「我就是希望扮演這樣的角色,讓外國投資人認識這些台灣公司。」
目前,王安亞公司規模不算大,只投資上市櫃股票,因為相信市場上的價格最真實。
創業,讓他看清自己不過是個凡夫俗子。「以前在公司,都是計程車一招就走,機票、旅館,秘書都幫你訂好。但創業後,竟發現自己連捷運的路線都搞不定,」王安亞苦笑。
「在大公司底下,容易忽略其他人的貢獻,」王安亞說,離開外資,自己要鉅細靡遺、從無到有把公司建立起來,才真正感到自己的渺小。
「以前只要寫報告就好,如果某公司後來表現不如預期,還可以說,是因為他們沒有照我說的那樣做。但現在是自己投資,就發現自己沒有原先想像那麼厲害,沒有那種扭轉市場的能力,」王安亞說。
回歸平淡後,王安亞謙虛地說,第一支基金從一一年十月以來的表現「還可以」,報酬率將近三成。
王安亞指出,現在台灣市場過度集中化,對於不盲從主流而堅持價值投資的他,是一個風險。但「現在被低估,不可能永遠被低估,價值被發現只是早晚的問題,」王安亞說。
慈濟宗教處主任 謝景貴:看到災民的雀躍就值得
同樣出身外資圈,謝景貴卻選擇了完全不一樣的第二人生。
從私人銀行轉戰外資券商,為高資產客戶操盤,三十幾歲時年薪就有五、六百萬台幣。
謝景貴回憶說,在外資工作時,總不免會被人性的「貪」所引誘,會用一些技巧,說服客戶做交易。
「心裡覺得愧疚,告訴自己以後要正派一點,但往往維持個三、五天就故態復萌。因為在紐約股市完成交易,一算就可知道大概有多少錢進帳,那種刺激,讓人很難回到本性。」他說。
「我不喜歡那時的自己。但大家都會告訴我,要做善事很好啊,你可以多賺些錢,等六十歲退休後再去做,」謝景貴說。
一九九○年的某個晚上,他在家裡看到電視上的證嚴法師說,當看到苦難,大家一起出力去幫忙,就有如「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他受到極大震撼。
「她的聲音很輕、很柔,卻打動了我心裡的那根弦,我開始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謝景貴說。
謝景貴的父親是最高法院退休法官,為了父親的期望,他去念法律系。看到同學都嚮往去外資工作,他就去外資金融機構應徵,謝景貴認為,之前,自己一直都是個隨波逐流的人。
一九九六年,他離開美林證券,加入慈濟,成為全職行政人員。從此上山下海,在全球八十幾個國家,走過地震、饑荒、洪澇、乾旱、戰亂以及海嘯肆虐後的大地,協助災後的人道救助與物資補給。
助人,一點也不容易。必須克服惡劣的氣候、環境與地形,還要能在對方懷疑動機時,忍辱負重,耐心解釋。甚至,連在台灣也會有人質疑,台灣自己人不救,為什麼要救到海外去?
有次,在伊朗賑災時,約定載送糧食的卡車竟然半夜才到。但司機急著要在一小時內開走,要求慈濟的人員馬上把糧食搬下來。
二話不說,身高才一六五,體重六十七公斤的謝景貴和幾位志工,拚了命把一整卡車、每袋五十公斤的米,連拖帶拽地卸下卡車。
謝景貴說,大家搬完後都虛脫了,「但再累都不會抱怨,因為多扛一袋米,就能多一個家庭有飯吃。」放下物質名利的謝景貴說,他現在比以前睡得香甜安穩多了。
王安亞
曾任:摩根士丹利台灣區策略分析師、瑞士信貸、花旗銀行、高盛證券半導體分析師
現任:睿騰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陳翰林
曾任:美國避險基金、德意志銀行風險分析師
現任:易訂網(EZTable)執行長
謝景貴
曾任:花旗銀行副理、加拿大皇家銀行經理、美林證券財務顧問
現任:慈濟宗教處主任
(人人網用戶) 朱曉雨 : 忽然就想起清明節在回武漢的火車上遇上了一個年輕的乘務員 得知我們是大學生還知道我是學投資的之後問我中外金融市場的不同 我臭屁地說了一大通之後反問他才發現原來他是美國康乃爾大學本碩畢業的學生 才25歲在華爾街的投行實習工作 跟著導師作空大豆期貨結果虧損上億美元 導師當天跳樓自殺死在他的面前 父母為了磨平他的稜角磨圓他的性格讓他回國兩年做鐵道部的乘務員 到站下車時我特意回頭看了一眼他 看見他幫人搬著行李留下的汗珠 忽然覺得這就是人生#深夜話多# (2013-5-8)
跟領導喝酒的學問 誰在上哈爾濱“酒桌技巧培訓班”【轉帖】
來源: 劉曉川的日誌
跟領導喝酒的學問 誰在上哈爾濱“酒桌技巧培訓班”
作者:南方週末記者 劉俊 實習生 孔靈 黃一磬 宋淩燕 發自:哈爾濱
編者按:憑著“如簧巧舌”,哈爾濱婚慶主持修偉良開班授徒,炙手可熱。從“酒桌班”到“當眾講話班”,教授如何“喝出生產力”和“講出前途”。他的學生是官員、商人和有志于從政從商的大學生。
學員們在諳熟官場和職場潛規則外,還結成人脈圈子互利。修偉良現在又抓住商機籌備“脫稿講話班”,外界質疑這是“新厚黑學”和“惡俗培訓”,但修偉良愛教學生朗誦一篇《熱愛丟臉》。
2013年4月14日,修偉良在為學員上課。 (南方週末特約攝影 楊銳/圖)
在修偉良看來,喝酒體現智慧,更是生產力。掌握方寸圓桌的觥籌之法往往能解決很多問題。
中央提倡新會風後,修偉良看到新的商機。他籌備“脫稿講話班”,堅信這是緊跟風尚,弘揚精神文明之舉。
修偉良和學員結成一個資源互利的圈子。他認為這遠勝於錢。“孔老二掙了多少錢?但他有弟子三千,可以流芳百世。”
一頓酒能喝出多大的生產力?陳明的最高紀錄是3000萬。
2010年3月的一天,在哈爾濱最高檔的海鮮大酒樓,這位市政工程承包商設宴款待某地書記和市長,他舉起一杯上好的法國干紅,起身暖場:“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跟上在座領導的腳步。”
領導開懷大笑,趁他們吃東西的空檔,陳明順勢插入話題,從當地經濟發展聊到國際形勢,末了,一筆三千多萬元的基建大單也談成了。
這不是陳明的臨場發揮,而是他花一千多塊從一個酒桌技巧速成班上學來的“敬酒術”,開課的人名叫修偉良,哈爾濱偉良人際溝通藝術學校校長。
“一次宴請可以改變一生,三寸之舌勝過百萬雄師。”修偉良操著一口東北話,侃侃而談,“成功學大師卡耐基說過一句名言:一個人事業的成功15%是靠專業技術,85%是靠人際溝通。”
不是滿嘴跑火車的稱兄道弟,不是事事迎合的溜鬚拍馬,按照修偉良的理解,人際溝通藝術的精髓,在於火候,在於細節。
除了酒桌班,修偉良開的社交速成班類型,從當眾講話、人際溝通、聲音SPA美容,到教人助興的好聲音KTV、趣味魔術,一應俱全。眼下,趁著黨政部門改進會風的東風,他正準備開個脫稿講話班。
“喝酒也是生產力”
“喝好酒是一種品位,把酒喝好是一種智慧。中央現在禁酒,更要懂得如何科學飲酒,喝出感情。”
2013年4月6日下午5點,在哈爾濱市中心一棟簡陋的居民樓裏,修偉良的酒桌班開課了。
“最忌諱的是領導夾菜,你轉桌,領導喝酒,你嘮嗑。”修偉良的王牌講師、賣過多年名酒的莊克霞說,“喝好酒是一種品位,把酒喝好是一種智慧。中央現在禁酒,更要懂得如何科學飲酒,喝出感情。”
修偉良原來是一名婚禮司儀,1994年開辦了哈爾濱第一家婚慶公司。但2005年隨著競爭的激烈,生意漸淡,這個號稱黑龍江“五大天王司儀”的男人決定轉型,將如簧巧舌轉為一盤更大的生意,“人際溝通藝術學校”由此成立。
學校第一項課程是當眾講話班,卻只有一個人報名。修偉良此前積攢的人脈起了作用,不少親朋都被他拉來當“托兒”,商人、公務員、幹部、大學生逐漸聞風而至。2009年,為進一步貼近“國情”,課程設置進一步延伸,“酒桌班”開課。
在中國,喝酒是一門不便明言的“顯學”。“方桌上解決不了的事到圓桌上往往事半功倍。”講師莊克霞當過酒企的酒文化戰略顧問和大型企業的辦公室主任,“尤其我們北方人,把酒與感情幾乎畫等號,正所謂‘感情深一口悶’‘酒品看人品’。”
對此,哈爾濱某大學教授史大鵬就深有體會。此時他正端坐在第一排,邊聽邊記筆記。他曾是個悶頭搞學問的理工男,一上酒桌就不知該說啥,自己尷尬,人家也對他沒啥印象。
現在,在修偉良的所有學員中,史大鵬被認為是進步最大的一個。以前對方敬酒,史大鵬會直接回絕:“不好意思,晚上開車,不能喝。”現在他會說:“今天雖然開車了,但車就放在學校了,陪你喝。”
經過學習,史大鵬已經成為各類飯局中調節氣氛的老手,並諳熟一套酒桌流程:先提三杯酒,兩個感謝一個祝福。一感謝請客的,二感謝領導培養,三祝福在座的。
祝酒詞也是信手拈來,甚至會創作。“端月逢正冬遇朔,燭炮喧囂白帝柝,箏聲悠揚檀氣香,煮酒笑談非今昨。”在一次新年聚餐中,他念起這段自創新年賀詞。
“你把話講到一定高度,別人會覺得你很有社會經驗,也更信任你。”史大鵬說。最終,這些社交能力為他的專業能力錦上添花。2006年,不會喝酒的史大鵬留校,經過酒桌班的鍛鍊後,2011年就當上了系黨委書記。
懂了如何敬酒之後,哈爾濱某機關單位科員王曉娟的人緣也變好了。名牌大學畢業的王曉娟,十年過後依然還是個小科員。這讓她很納悶。
在單位飯局上,王曉娟是典型的一聲不吭埋頭吃菜的那種,別人敬她酒,她微笑著小抿一口,心裏卻特別憋屈:“我不會喝,還讓我喝。”
看不到前途的王曉娟,有一天從報紙上看到了酒桌班的廣告,將信將疑來聽了一堂課,她發現有這個困擾的不止她一個,很多還都是社會成功人士。
“說白了,(來這兒的)都是有錢有地位的人。”修偉良說,“一個普通工人喝酒不需要文化,但是成功人士要,喝酒可以讓他們認識不少朋友,可以喝出生產力。”
從酒桌到嘴皮
修偉良帶領學員高聲朗誦他寫的《熱愛丟臉》:“只會幹,不會說;該講時,不敢講,才是真正的丟臉……”
無論在官場還是職場,懂得喝酒還遠遠不夠,問題的解決還得最終落到話頭兒上。李易就遇到這樣的難題。他是第一期酒桌班班長,也是身家過億的糧油公司老總。
在黑龍江,李易也算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但一到關鍵場合說話就卡殼。有一回,國家級農業會議請他上臺致辭,他提前花錢雇人寫了講稿,一上場還是緊張得磕巴。
參加了修偉良的培訓班後,李易每天5點起床背祝酒詞,有時候一練就是好幾個小時。現在,從祝壽、婚禮,到生日宴會,不管什麼類型,他都爛熟於心。在一次宴會上,他背了段介紹哈爾濱的,贏得領導們一片叫好聲:“這裏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做過十年婚禮司儀的修偉良發現,一個再有文化、再有錢、官再大的人,一到陌生人很多的大場合,也未必鎮得住。領導們在婚禮上“丟臉”的事俯拾皆是:有祝兩位新人“長命百歲”的,有用開追悼會的嗓音講話的,還有晾在場上一句話說不出來的……
2013 年4月6日下午,第108期當眾講話班開課。他以一個極普遍但容易被忽略的反面教材開場——“王局長、馬書記……”修偉良拉高嗓門,模仿一位官員,主動伸 手歡迎遠道而來的領導。“別忙著獻殷勤,這麼握手是錯的。”他突然停下了,收起笑臉,“地位高的伸手,地位低的才能伸手”。
這節課講的是當眾講話的20個誤區。緊張自負,語速太快,肢體語言不配合統統都在禁忌範圍,講到“忌語句囉嗦,缺乏條理性”,修偉良舉了一個正面典型:“2001年,江主席參加北京慶祝申奧成功大會,只說了三句話。第一句祝賀,第二句感謝,第三句希望。乾淨俐落。”
高潮出現在最後時分,修偉良帶領二十多名學員高聲朗誦他寫的《熱愛丟臉》:“競爭的時代,機會就在眼前……只會幹,不會說;該講時,不敢講,才是真正的丟臉……”
在修偉良的班中,還有眾多大學生、公司白領和私企老闆。五十來歲的企業家陳明天生內向,屬於實幹型人才。這受他父母影響很深。“打小父母就教育我們要少說多幹,禍從口出。”
“中國人的語言是比較壓抑的,比如古語講‘貴人話語遲’‘三思而後行’。”講師莊克霞說,“由此造成的結果是,到了社會上,尤其在公眾場合,有人反對,有人贊同,第三個人一定在和稀泥。”
16歲初中畢業,陳明從木匠幹起,當過技工,做過包工頭,買賣做大了,陳明才發現光能幹活是不行的。
現在,陳明走哪都能說上幾句順口溜活躍活躍氣氛,陳明說,這對他的事業幫助很大。幾年前,他公司的盤子還只有三百多萬,2013年拉到的單子加一塊已經突破億元。
圈子
不管是修偉良還是學員,都通過培訓班找到了人脈圈子。“以後有什麼事找他們,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
老闆不會講話,事關公司形象和生意,但官員不會講話,則事關面子和仕途。
官員參加修偉良的講話課的方式比較特殊,他們非常謹慎,要麼隱姓埋名悄悄上課,要麼請修偉良給他們開小灶。回顧跟修偉良拜過師的學員案例,官員們的苦悶無處不在。
有個公立醫院的副院長要競聘院長,但演說詞背了一百多遍,還是背不利索。4月5日下午,修偉良叫來幾個老師一起模仿競聘現場。從敲門聲的大小,到哪些地方需要停頓,修偉良給他的建議巨細靡遺:“首先要精神抖擻,‘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不能上臺就立刻說話,先深呼吸一口,眼神和大家做個交流,不 要直勾勾盯著某人,而是要掃視一圈……”
這套秘訣,修偉良不止跟一個人說過。有個處長啥都好,就是對述職報告犯難。“我就告訴他,這是組織考察他的一次很好的機會。說得不好,怎麼取得領導的信任?領導聽了十個八個述職報告,已經迷迷糊糊了,你的述職報告應該如何讓領導印象深刻?”修偉良回憶。
還有個副局長剛剛新官上任,不知道拿捏說話的分寸。“稍微有點魄力,大家說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只說些過去的東西,別人會說你沒創新。”修偉良說。
除了自己多年的司儀經驗,修偉良還不斷從書中和電視裏尋找靈感。在他書櫃裏,從成功學,人脈學,到酒桌禮儀,應有盡有。希特勒、拿破崙在重大戰役中的講話,奧巴馬的競選演說,都是他經常揣摩的對象。
修偉良最常提及的一個反面例子,是某省部級官員在一次國際活動中致詞時,兩腿直打哆嗦,念稿念得上氣不接下氣。“領導不會講話,丟的可能是國家的臉。”
八年裏,修偉良教過的學員不下4000,很多場面上的人私下請他點撥,修偉良不收分文。
“以後有什麼事找他們,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修偉良這樣分析利害關係,“錢乃身外之物。孔老二掙了多少錢?但他有弟子三千,可以流芳百世。”
隨著關係圈的擴大,修偉良也收穫了越來越大的名氣。“哈爾濱一家都市報裏有一半的記者都認識我。現在省裏媒體要跟我商量,寫一寫偉良現象。”
不僅僅是修偉良自己,學員們也通過學校找到了自己的人脈圈子,2006年成立的偉良學校人脈沙龍協會就是這樣的平臺。“像中國這樣的社會需要講關係,協會裏藏龍臥虎,你需要什麼資訊,什麼客戶都能找到。”莊克霞說。
陳明有個專案急需1000萬資金周轉,給“同學”李易打電話,李易二話沒說就給他匯來了,欠條都沒打。2013年,陳明又跟另外一個學員對接了一個項目,1800萬元。“大家在這都比較信任對方。”陳明說,平時在社會上都端著,在這裏才能真正釋放自我。
跟上酒桌班的人一樣,人脈協會的成員都是成功人士。每週都有一次聚會,聯絡感情的同時,也能進行酒桌實戰。
新厚黑學?
每個學員致完祝酒詞,修偉良都會補上一句:“此處可以有掌聲。”接著,眾人端起酒杯撞擊轉盤,大吼一聲:“一二三,乾”。
4月5日中午,二十多位學員身著正裝,在學校附近一間酒樓的888號包房小聚。他們中有國企工會主席、高校教授,也有二手房老闆、賣鹿茸的商人、服裝品牌經理。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盞燈,照亮我全部的人生。”一位服裝品牌女經理舉起一杯啤酒,對著修偉良說。54歲的修偉良穿著黑色呢子西服,腰系鱷魚牌皮帶,坐在正中央,他一聲不吭,像個大家長一樣頻頻點頭。
祝酒詞五花八門。史大鵬念了自己寫的一首新詩,李易繼續背他那段屢試不爽的哈爾濱介紹。每個學員致完祝酒詞,修偉良都會補上一句:“此處可以有掌聲。”接著,在一位聲音洪亮的男學員的帶領下,眾人端起酒杯撞擊轉盤,大吼一聲:“一二三,乾”。
那天的酒從中午十二點一直喝到下午四點半,人們頻繁奔走於酒桌和洗手間之間,修偉良也喝得滿臉通紅。“習主席講中國夢,美麗中國,我們學校日後要提倡正能量,讓我們夢想成真。我們要緊跟國家步伐,多做善事。”修偉良說完,建議大家乾了杯中酒,然後踉踉蹌蹌地向門外走去。
現在,修偉良又捕捉到新的商機。修偉良注意到中央新領導班子,帶頭脫稿講話,對他觸動最大的一件事是,2012年11月,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北京和專家學者召開反腐敗座談會,有個專家剛冒出“尊敬的王書記”,就被王岐山打斷,他請大家少說套話,提高會議效率。
“這個信號釋放出來,下面的幹部還能說啥?脫稿唄。”修偉良相信,日後脫稿講話肯定會成為一個風尚,“我講話不用稿,你講話照本宣科,大家同台的話就比出來了”。
修偉良打算就此開一個脫稿講話班,專門針對習慣了秘書準備講稿的官員。1月份開始,他在哈爾濱都市報的中縫上登了這樣一條廣告:“您是否因不善脫稿講話,而在公眾場合臉紅心跳、形象頓失、徹夜不眠,無法凝聚人心,找不到感召力量……如果您遭遇過以上尷尬,請快撥打電話。”
有全國性的媒體以此為由頭報導了修偉良的故事,在網上引起不小的爭議。有人說這種“厚黑培訓是惡俗的生產力”,也有人說“教官員喝酒講話是對官員的諷刺”。
修偉良說他看了很難受。“官員不要說話、不要喝酒嗎?誰不想說幾句漂亮話,受歡迎呢?很正常的東西,怎麼就成了厚黑學?”
說著,修偉良突然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繼續說道:“這個社會不能只幹不說。我們是在弘揚精神文明,改變了很多成功人士的後半生。”
外界爭議再激烈,也無法遮掩旺盛的需求。隨著名氣的增長,修偉良頻繁獲邀在哈爾濱的大學開講座,“找我簽名的人多到看不到盡頭。”修偉良有些自豪。還有個江蘇的局長看到報導後給修偉良打來電話,說:“我不管別人說什麼。這東西很實用,我想學。”
最近,為了迎接新學員,修偉良要對學校進行裝修。對於未來,他更是信心十足。“花錢又願意抽時間,是因為他有這個需求,不然,你給他錢他都不來……”修偉良這樣比劃著。
(應受訪者要求,陳明、史大鵬、王曉娟、李易均為化名)
讀心術教你看穿別人的性格
來源: 每天一點小知識 2013-06-07 12:57
每個人的聲音不同,說話的方式自然也就千差萬別了。有的人還保持著本色,說話豪爽,有的人卻言不由衷,特別是現在很多女孩子,說話一味的嗲聲嗲氣,人家都以為是廣東那邊的人,原來卻是東北的。其實一個人說話的習慣、特點,往往是很難改變的,熟人一聽,就知道是身邊的某人了。撥開層層表象,從中也可看出其人的性格來,今天就教你這小小的讀心之術。
比如說話生硬的人,一般來講,這種人不太懂得人情世故,或是天性使然,個性強,有獨裁、權威的性格。認為自己是老資格,或處高位,不依照他(她)的話做,就會高聲斥責,先在聲高上壓人一籌。和上面這種人比較像的是,說話很衝,聲音也很大的人,性格比較任性,平常和人說話都是這樣,一旦遭到打擊,承受能力不強。
和前兩種成天然對比的是,那種說話很輕,生怕吵了誰的人。這種人會被譏為“小貓”,其實也是謹小慎微、性格內斂、膽小怕事的表現。因為聲音小,語調不平穩,往往讓人聽不清說的是什麼,他們說話時最怕別人打斷,這些人往往在社會上吃不開,境遇一般都不好,但也有可能會享子孫福。
說話或當眾發言時,聲間由高漸漸變低的人,一來是氣短,由此透露出身體衰弱之相,而且也是性格內向、木訥,不慣當眾發言的原因使然。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樣的人比較值得依賴。
有些人講話語速特別快,人家還沒反應過來,他(她)已經說了一大堆話,說明其反應快,但也暴露出他(她)肝火旺、易怒的性格缺陷,這樣的人,往往為了一件小事或是無關緊要之事而喋喋不休、愛鑽牛角尖,聽不進別人的勸告,一意孤行。
有些人講話不敢看對方,這種人可能是因為膽怯、害羞、內向,擔心自己形象、舉止失當,或是自卑心理作祟,對人防範心理較重,自尊心較強。還有一種可能是由於不敢說真話,才不敢直視對方。一般來說,這種人講話的聲音也不大,嗓音不洪亮。
還有一種人,生活中常常遇到,他們喜歡半截打斷別人說話,喜歡插話。這種人反應較快,也屬於易怒的性格。因為常常打斷別人說話,而不能完整地聽完人家要表達的意思,只顧發表自己的意見,自然容易造成不可避免的失誤,這種人不能顧及別人的感受,是不太成熟的表現。
說話的時候,唧唧喳喳像麻雀似的,聲音也很高,個性像孩子的人,自得其樂,又喜歡和親近的人咬耳朵,喜歡享樂,屬於不知醒悟之人。
大家看國外一些公眾人物,在演講時,喜歡做手勢,給人很瀟灑的感覺。生活中,如果看到這類人,他們一般表現力極強,天性開朗、樂觀,自信滿滿,有極強的表現欲,適合作演藝人士,愛出風頭。
再說那些口如懸河、吐沫橫飛的人,他們屬於不顧他人感受的人,喜歡我行我素,愛社交但是信譽差,讓人不能依賴。往往還喜歡誇大其詞,自我感覺良好,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講話時嘴角歪的人,往往口不對心,言不由衷,為人做作,愛慕虛榮,追求享樂。
一個人外在行為往往是心理、性格的表現,從每個人說話的特點來看,往往也可窺其內在性格如何。
給領導人上課 揭密中南海講堂 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 在懷仁堂已啟動11個年頭
2013-7-1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8| 評論數: 0
中南海是中共領導集體居住的地方,裡面有一處稱為「懷仁堂」的傳統建築,每隔1、2個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都會群聚於此,像學生一樣,聽課、作筆記。這裡沒有上課鈴,更沒有班長喊起立,只有中共總書記一句「開始吧」,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在懷仁堂一啟動就是11個年頭。
《解放日報》報導稱,至今已有100多名講師在懷仁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等高層官員前,面授機宜80多堂課。
課桌一圈圈如同心圓
上課的「課桌」由一圈圈同心橢圓形的桌子構成。聽講人數約有50多位。「學生」按由外向裡、由後到前的順序,依次坐著各部委領導、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坐在最內圈的前頭,講課專家在其對面。
上課時間約兩小時,講師按照既定計畫各講40分鐘,之後30分鐘用於討論和提問,最後由總書記總結發言,再宣布學習結束。
曾擔任中南海講師的武漢大學教授周葉中回憶,10年前,他搭著一輛黑色轎車,跟著警衛引導,緩緩駛進中南海西門。他抵達中南海懷仁堂一個不算大的會議室。隨後,領導官員陸續進場。
認真聽課 不時做筆記
時任大陸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走進會場,老遠就招手示意,甚至向當時只有39歲的周葉中連聲喊「老師好」。走近後,溫家寶緊握著周葉中的手說:「我們今天來聽你的課,都是你的學生」。
周葉中說,原訂計畫講兩個小時,討論一會兒,下午4點半結束。但這堂課後來因討論得很深入,課程被延長到下午5點多。
他觀察,「高層官員聽得非常認真,不時做筆記。課講完後,就有關問題還進行了1個多小時的深入討論。胡錦濤在課後發表了一個很重要的講話,談學習的重要性」。
時任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教授陳雪薇也回憶,官員看問題的角度非常實在。在他們眼中,沒有敏感話題,也沒什麼禁區,談的多是熱點,討論非常熱烈。
中南海的課程表涉獵面極廣,其中經濟、法律議題出現的頻率最高,軍事、科技、文化、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熱點話題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
小 靈 通
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
中共中央領導人集體學習傳統由來已久。1980年代中期就已有雛型,當時稱為「中南海法制講座」,但非長期性舉行。江澤民時期,開始形成中央領導集體學習法律的慣例。直到2002年底,胡錦濤把領導人的集體學習傳統予以制度化。至此,中共中央政治局領導集體學習正式確立。(林琮盛)
- Feb 26 Tue 2013 12:11
「名車、美女、派對…我膩了!」分析師的第二人生告白; 跟領導喝酒的學問 誰在上哈爾濱“酒桌技巧培訓班”; 讀心術教你看穿別人的性格 (合輯)
close
「名車、美女、派對…我膩了!」分析師的第二人生告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