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4-2-22

「與人鬥,其樂無窮」毛澤東的嫡傳習近平,在這波整風運動翻天覆地,集權程度不亞於毛鄧。

整的是人、鬥的是前朝權臣。中國政治永遠不相信分工,只迷信定於一尊。這一點,台灣的政黨難道也要跟隨?


中國反腐敗調查或已觸及國安系統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4年02月22日 儲百亮, 安思喬

香港——共產黨圍繞著國內安全機構前負責人周永康展開的反腐敗調查,在政治上相當複雜。隨著一名高官的被拘留,這項調查已觸及到敏感的中國情報領域,接近党和軍隊領導人的人士說。

據三位知情人稱,北京市國家安全局局長梁克上月被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帶走,該委員會是負責調查官員不端行爲的黨內機構。這三人從收到有關決定通知的領導人那裏獲得的消息,他們說,對梁克的指控涉及腐敗,也涉及到他與周永康的關係,國家安全部也曾在周永康的管轄之下。

北京市政府周五宣佈梁克已被免職,但沒有說發生了什麽事情。記者周四用傳真發給北京市宣傳部的有關梁克的問題沒有得到答復。

但是,一名前安全部門官員以及共產黨領導人的一位政策顧問(這兩人都要求匿名)說,高級官員告訴他們,梁克涉嫌把來自安全局間諜網、電話監聽、以及中國首都的告密者的資訊,非法轉交給周永康,爲其提供幫助。

這名前安全部門官員說,“官方傳達的資訊是梁克涉嫌腐敗。但梁克被拘留也與他被懷疑幫助了周永康有關,他的做法超出許可的手段和渠道。”

一名因投資而與警方和軍方高官有接觸的商人也確實了梁克被拘留的消息,據稱梁克是在1月的上半月被帶走的。

梁 克被拘留一事將圍繞著周永康進行的調查帶入了一個特別敏感的領域:國家安全部及其地方下屬機構,即使按照中國的標準來看,這些機構都非常神秘,極少被公開 討論。除了負責在國外從事間諜活動之外,國家安全部還收集國內官員的情報、偵查對共產黨統治的威脅,以及監視外交人員和外國記者。國家安全官員的名字和言 論幾乎從不在媒體上出現。

周永康在2012年11月退休之前,曾是共產黨最高決策機構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九個常委之一,也是監管中國司 法、警察以及其他國內安全部門的委員會的負責人。他在擔任這兩個職務的5年中,積累了相當大的影響力,共產黨把維持社會穩定作爲首要任務之一,從而給他控 制之下的安全力量提供了更多的資源。

政府還沒有宣佈對周永康本人進行任何調查的消息。但接近高官的人士說,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其他領導人去年年底已經批准了對周永康的調查。如果周永康因腐敗罪受審並被判有罪的話,他將成爲前任或現任政治局常委中第一個面臨這種結局的人。

長期以來一直公開批評周永康的北京市律師浦志強說,他聽說梁克“出事”了,但又說,對國家情報部門的保密讓人很難瞭解針對梁克的具體指控。

不過,他仍把對梁克的調查描述爲習近平對一個國家權力的獨立王國加強控制的最新努力。部分地通過把自己的盟友安排到主要位置上的做法,周永康曾在這個獨立王國中享有超級的影響力。

“因爲共產黨強調穩定高於一切,而且那成了基本國策,所以他的權力極大地膨脹,超過了政治局其他常委的權力,警察、法庭、安全機構都成了他的政治資源,”浦志強說,“現在習近平想讓每個人都明白,是新頭子在管事。”

他補充說,“與周永康案件有關的人,一個接一個地被拿下。我認爲他們是在一點一點地發出資訊,製造一種周永康的結局已定的感覺。”

梁克被抓的消息最初是由明鏡新聞網報道的,明鏡新聞是專門報道和推測共產黨領導人動向的海外中文網站。

梁 克上了自2012年底以來被拘留的周永康前下屬和同僚的名單。去年12月,共產黨宣佈對公安部副部長李東生進行調查,李東生是周永康在任期間任命的。就在 上周,當局宣佈正在調查海南省副省長冀文林,冀文林曾給周永康擔任過十年的助手,跟隨周永康從國土資源部調至四川省,後又到了公安部。

密切跟蹤中國政治的前官員吳偉說,習近平似乎決心要剷除周永康的勢力,以儆效尤。他說,已聽到梁克被拘留的傳言。“這相當於拔掉老虎的牙齒,讓它變成一隻病貓,”他說。

據一家政府網站的介紹,梁克於2008年被任命爲北京市國家安全局局長,他是從該局一級一級升上來的。當時,《新京報》的一則消息稱,梁克42歲,來自中國東北的吉林省。那以後,很少看到有關他活動的消息。

周 永康在2012年退休之後,共產黨的反腐官員開始解除一批其職業生涯與周永康有聯繫的官員和公司高管的職務,對他們進行調查。反腐官員先從四川省入手,周 永康曾在1999年到2002年期間擔任四川省委書記。當局還拘留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現任和前任高管,周永康上世紀90年代曾在這家公司工作,升任 到總經理的位置。

周永康退休後,接替他負責國家安全和司法工作的人沒有進入政治局常務委員會。

許多政治內部人士說,高級官員們對周永康頑固支援薄熙來的做法産生警覺,薄熙來是前政治局委員,去年9月因腐敗和濫用職權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共產黨對周永康、梁克以及其他嫌疑人的調查不一定會導致警方的指控。警方通常是在共產黨紀委做了調查、領導人認爲需要走法律程式之後,才會進行刑事調查。

前官員吳偉說,“我希望周永康能被公開審理。但是我對此信心不足,因爲這件案子涉及的範圍太廣,會産生巨大的衝擊波。”

儲百亮(Chris Buckley)自香港、安思喬(Jonathan Ansfield)自北京報導。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4-2-24

一篇文章,許多疑問?

這兩天,中共媒體《環球網》有一篇報導還蠻驚人的----美媒:北京或不發一槍“買下”台灣。這篇文章透過中國各門戶網站轉載,傳播的速度飛快,也傳回到台灣國內來,在PTT上引發對於這篇「美媒」報導的議論。

好奇如我,總是想要追根究底:為什麼這麼大喇喇收買台灣的新聞,會得到中共媒體的青睞?搬上檯面上來?而且得到眾多中共官媒的轉載?

所有轉載的媒體,來源皆自於《環球網》,以中文搜尋根本找不到是哪一個「美媒」?我只好將一兩句關鍵文翻譯成英文搜尋,想要找到原出處及原作者,一番努力之後,賓果,找到了。

原文來自於二月19日的WorldTribune,作者是Parris H. Chang。哦?Parris H. Chang?好熟的名字。我慢慢想了想......

Parris H. Chang不就是民進黨前立委、國安會前副秘書長張旭成嗎?然後google一下,果然,張旭成的英文名字是PARRIS HSU-CHENG CHA。

查出結果反而增加更多疑問?為什麼充滿大中華民族主義的《環球網》要大作這篇文章?中共官媒會不知道「帕里斯·H·張」就是張旭成嗎?這篇文章的內文指涉黨內外所為何來?我不敢妄測,各位自行解讀。

Beijing’s strategy to ‘buy’ Taiwan: Coerced unification without firing a shot

翻譯全文如下:

台灣總統馬英九急欲參加10月份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實現歷史性會晤,以挽救自己的任期。這不是什麼秘密。

兩岸關係已顯著改善,但在一些關鍵政治問題上仍然分歧巨大。大陸方面清楚馬英九的無助,它最想要的是馬英九堅定承諾盡快開始政治對話。由於涉及台灣未來政治地位、國際參與、建立信任措施及和平協定,兩岸政治對話將非常複雜,也十分耗時。但大陸方面希望在馬英九在任時啟動對話,打造將台灣鎖入“一個中國”籠子的不可逆、不可變框架,這樣一來,即便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台也不能廢除。

在經濟上,大陸試圖通過服貿協定推動兩岸融合。從北京的觀點看,這個協定意在發揮一種至關重要的政治和統戰作用。從香港的經歷看,協定將為大陸情報人員在台灣生活和工作提供合法掩護,便利他們積聚資源,影響和左右台灣的政治進程和政策,朝不放一槍的和平統一前進。

今年11月,台灣將舉行“七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2016年將舉行“總統”和“立委”選舉,國民黨很多領導人以及北京對形勢感到擔憂。北京正在尋找應對之策,最引人注目的動作在挑選台北市長候選人上。

連勝文擁有強大背景,在正式宣布參選(台北市長)前就在民調中領先。他是前台灣“副總統”連戰之子,而連戰是台灣方面同北京對話的主要人物,受到北京信任。為了讓連勝文更容易勝選,北京還試圖影響民進黨以及其他反對派陣營的候選人。

與此同時,北京在同民進黨高層發展關係。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是去年訪問大陸的最重量級民進黨人物,北京據稱也尋求2012年“總統”競選人蔡英文訪問。為發揮更大影響力,北京也試圖影響今年5月民進黨黨主席選舉。

據稱,前中國領導人曾表示,通過“買”而非武力統一台灣,更容易,經濟代價也更小。所以,北京一直按此邏輯行事。確實,北京對台戰略變化幅度之大、之快,出乎台灣和海外觀察人士意料。

http://oversea.huanqiu.com/political/2014-02/4848415.html

http://www.worldtribune.com/2014/02/19/beijings-strategy-to-buy-taiwan-coerced-unification-without-firing-a-shot/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4-2-25

吾國政府對於TPP採取「一定要加入」的基調,
如同「自由經濟示範區」會帶來自由與經濟發展的錯譯,
在這個錯誤認知的基礎上,成為年底大選虛幻過招的議題,
我說台灣的選舉能不能不要那麼反智?


TPP談判能否達成共識很微妙

日經中文網 2014/02/25

跨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談判部長會談將於2月25日閉幕。雖然美國在新興經濟體的國有企業改革問題上做出讓步,但是作為焦點的關稅領域的談判則被推遲。關鍵的日美關稅磋商不歡而散,對12個參加國的整體談判投下陰影。美國希望在共同聲明中寫上大致達成共識,不過這離反映談判成果的「達成共識」似乎還十分遙遠。

日美主張存在隔閡

「主張存在很大隔閡」,24日晚間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麥克•弗羅曼結束會談的日本經濟政策與再生相甘利明的表情嚴肅。

弗羅曼要求日本全部撤銷白米和砂糖等5個重要項目的進口關稅,而甘利明則要求美國確定撤銷汽車進口關稅的日期。雙方僵持不下,會談不到1小時便結束了。弗羅曼表示「將努力縮小隔閡」。在25日部長談判的間隙雙方可能再次展開交涉,不過談判的走向充滿不確定性。

廢除關稅是構建讓工業品和農産品在區域內自由流通的框架,從而激活經濟的殺手劍。日美之外的參加國在等待經濟規模最大和第2大的美國與日本的磋商取得進展後,準備正式啟動談判。

對於停滯不前的日美磋商,加盟國中已開始出現不滿的聲音。一位新興經濟體的談判相關人士指出「受日美磋商停滯影響,談判陷入了參加國各執一詞的狀態。如果日美不找到妥協點,我們無法採取行動」。

關稅和保護智慧財産等領域的談判是此次部長級會談的主要議題。其中,新興經濟體的國有企業改革問題取得了進展。這是因為美國提出了認可國有企業在本國開展業務時享受優待的妥協方案。

不過,以環保限制為首,仍然存在參加國尖銳對立的領域。如果日美談判持續停滯不前,加盟國將會放鬆,繼而將影響到整體談判。

擔心談判陷入馬拉松狀態

美國貿易相關人士強調「在部長會談上確認達成共識至關重要」。美國正在摸索在25日的共同聲明中以某種形式提到「共識」,不過甘利明表示「雖説大致達成共識,但其實並未到那種程度」。

TPP談判未能在去年底的談判截止期達成共識。不少觀點認為最終達成期限為「美國總統歐巴馬歷訪亞洲的4月下旬」。不過如果此次部長會談未能取得實質成果,談判則有可能陷入馬拉松狀態。

(羽田野主、坂口幸裕 新加坡報導)


就一個公平 多少陸生多少怨

【聯合報╱楊景堯/淡江大學大陸所副教授(新北市)】2014.02.25 02:43 am

政府的招收陸生政策,最近提出一連串改善與鬆綁的計畫,但依然得不到掌聲,關鍵就在一個公平的道理。

先就開放健保而言,台灣面對陸生健保問題不是「有」與「沒有」的差別,而是對待陸生與外籍生、僑生的雙重標準。如今到了第三年才表示要「善待陸生」,陸生已經非常反彈了。甚至於有不少陸生表示「不要參加健保」。試問到時候不繳健保費的陸生該如何處理?

其次是「三限六不」部分放鬆,包括允許校內打工、可以在校內實習等。問題仍然不是「有」與「沒有」的差別,而是對待陸生與外籍生、僑生的雙重標準。尤其部分系所強調實作,限制不可擔任研究助理等其實已影響到教育專業的整體性。

再來是開放國立大學可以招收本科生,各大學五名。試問當初為何不開放國立大學招收本科生?過去這三年的陸生豈不受到委屈?還有開放降級轉系等,多少陸生就在政府官員的一念之間影響一生?曾經一對家長帶著兒子來找我,因為他到了南部一所大學就讀才發現落差很大,可是完全沒有機會改變。看到那兩位家長與孩子落寞的神情,台灣高教不應該是如此不人道。

就開放大陸學歷採認院校增加藝術類科到一百三十所,試問有沒有對台生溯及既往?當陸委會主委向大陸國台辦主任爭取八千多位台生都要有全國醫療保險時,這其中的內涵是什麼?八千多位台生都就讀於台灣採認的一百三十所大學嗎?對等與公平是兩岸一再宣示的原則,所有被陸生檢驗的都是「歧視性」規定,而不是「特權」。官員似乎沒有意識到陸生的不滿之處。

這些規定有沒有公布在招生簡章?許多陸生爭取到台灣的機會,真正到了才發現什麼是「三限六不」、「沒有健保」等。更不要說有大學以比本地生高一萬多的學費向陸生收費,他們報名時知道嗎?說到底還是「公平」一個道理。

開放兩岸高等教育交流是正確的,但三年多來處理的都是政府自己設置的障礙。未來發展不會更好,視見太短淺了。


中、美隔空 大打人權口水戰  美批中收緊網路 中反擊「棱鏡計畫」違國際法

2014-3-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80| 評論數: 0

中美兩國因人權議題再度隔空交火!大陸2月28日上午發表《2013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回應美國政府先前發布的《2013年全球人權報告》,指責美國「以世界人權法官自居」,卻偏偏對美國自身的人權狀況百般遮掩,並高分貝抨擊美國實施「棱鏡計畫」,才是嚴重侵犯人權。

BBC指出,美國國務院2月27日發布《全球人權報告》,在談到中國人權狀況時批評,中國當局壓制並脅迫維權組織和個人,並限制集會、信仰和行動自由,特別是涉及政治敏感的組織和個人的活動仍持續受到限制。

美國還批評,中國當局在去年9月實施新措施,收緊對互聯網和微博的監控和限制

美多領域持續惡化

儘管中國當局處理了一些濫權腐敗案,但中共內部的紀律處分程序只是選擇性地應用於高級官員,一些呼籲反腐的公民卻遭到逮捕和拘禁。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隨即不甘示弱發表《2013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回應美國發表的《2013年全球人權報告》。

大陸指責美國「以世界人權法官自居」,「再次對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橫加指責,妄作評論,卻偏偏對美國自身的人權狀況百般遮掩,忌諱如深。」事實上,2013年美國的人權問題依然嚴重,在諸多領域甚至持續惡化。

美暴力犯罪案件增

大陸抨擊美國暴力犯罪案件增加,槍擊案件不斷發生,公民的生命與人身安全環境持續惡化;2013年,美國發生30起死亡4人以上的槍擊案,造成137人死亡,其中包括華盛頓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槍擊案導致12人死亡。

大陸並痛斥美國實施棱鏡計畫,對國內外長期開展大規模的監控,悍然違反國際法,嚴重侵犯人權。


陸官媒諷瘟神 網友按讚駱家輝

2014-3-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92| 評論數: 0

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3月1日卸任離開北京,在離開前,中國新聞網於2月27日罕見發表一篇冷嘲熱諷的評論文章,以《別了,駱氏家輝》為題,用「黑頭髮、黃皮膚的皮囊」、「香蕉」、「瘟神」等詞語痛批駱家輝,引發大批陸網友為駱家輝護航。

64歲的駱家輝於2011年8月1日就任美國駐華大使。他是首位華裔的美國駐華大使,在大陸的2年半任期內,是歷任美國大使中最受大陸民眾關注的一位,駱家輝的平民作風為他在中國大陸贏得不少粉絲。但這也為他招來大陸官方媒體的攻擊。

中新網的文章稱,駱家輝是一個在美國出生的第3代華裔,儘管他「黃皮白心」的香蕉人屬性,成為美國總統歐巴馬外交的優勢,但是駱家輝「香蕉」放久了,「黃皮」總歸是要爛掉的,不但白心會露出來,也會變成反胃的「黑心」;而駱家輝的平民作風也被批為「作秀」。

文章的最後說:「駱氏來了,北京霧霾也來了。駱氏走了,北京的天空陡然蔚藍,晴空萬里。大使先生揮一揮衣袖,帶去了我們心頭的霧霾。」並稱「送霧霾,送瘟神。Farewell,駱氏家輝!」

但有網友高度評價駱家輝在大陸的外交成就,指出如果沒有駱家輝,中國人還認為外交人員住宿應該是高檔的,吃東西也應該是奢華的;更有網友對駱家輝表示感謝,認為駱家輝替中國全民普及PM2.5的概念。北京市海澱區的一位網友乾脆稱中新社的文章作者「是腦殘作者」,這個總結受到不少網友附和。


海峽中部航路 軍事互信起點

2014-3-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4| 評論數: 0

海基會、海協會2月27日舉行兩岸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雙方簽署了《地震監測協議》和《氣象合作協議》,對兩岸人民權益有很大的助益。其中較受矚目的是我方提出了陸客中轉議題,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則適時提出了建立「海峽中部航路」的建議,針對這項建議,陸委會副主委兼海基會副董事長張顯耀說,陸客中轉與新增兩岸航線是不同的議題,「不會綁在一起」,而且海峽中線涉及國家安全,「目前沒有任何協調空間」,兩人發言顯得針鋒相對。

兩岸兩會經過十次的高層會商,的確已經建立了相當順暢的協商管道,至今共簽署了21項協議,已經形成了制度化協商的機制,且逐漸邁向「兩塊招牌,一套人馬」的整合型態,將慢慢脫去白手套,進行官式直接互動。但是兩岸在碰觸到主權和國安的議題時,對立面立即出現。顯示兩岸政治互信依然不足。

兩岸航班不足與飛航安全問題,影響兩岸民眾的切身利益,開放陸客中轉問題又涉及我方航空公司與產業發展利益問題,兩岸應該坦誠面對處理。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這次會談中提到陸客中轉的議題,關係著台灣航空城的發展,也影響兩岸的航運發展,可謂意義重大。2009年兩岸開啟直航之後,台灣民眾就可以到大陸轉機,但是陸客赴美國卻不能在台北中轉。據美國商務部統計,去年有182.8萬陸客人次入境美國,6成從東京、首爾、香港轉機。

華航和長榮多次反應,希望能開放陸客中轉,預估載客量可提升4至6成,產業效益可達400到700億,而且可以提升桃園機場的轉運競爭力,帶動東南亞旅客也來台轉機。海基會甚至訴諸民族情感,「如果東京可以中轉,台北不能中轉,是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這次會談,海協會終於表示高度重視,願意研究可行方案,希望在短期內能夠落實商討。這項結論是此次會談最具效益的成果。

而大陸同時提出縮短兩岸航路、增加航班議題,國台辦更具體提出直接穿越海峽中部的航路。馬曉光說,目前兩岸客運航班已增至828班,但無法滿足每年800萬人次的往來,「開闢兩岸新增航路是一個亟需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航路不足、運輸緊張的確是個問題,繞遠路也浪費不少時間。就像過去兩岸尚未直航之前要經過港澳中轉一樣,明明直飛只要兩個鐘頭卻花了近一天時間中轉。「海峽中部航路」的問題異曲同工。

但是這對台灣來說茲事體大,「海峽中部航路」會直接衝擊台北飛航情報區,張顯耀說「因為牽涉到國家安全」,國家安全的大帽子下,很快就確定「目前沒有協調討論空間」的結論。當然,海峽中線距離最短,如果中共軍機一來,完全沒有預警的時間和空間,尤其大陸最近積極研發的第五代匿蹤型戰機和才曝光的殲-20戰機,速度和戰力驚人。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也說,兩岸開闢新航路有急迫性,但是和陸客中轉分屬兩個議題,不會綁在一起談。

兩岸目前雖然已經逐漸脫離軍事對峙的局面,但是雙方的軍事部署和戰略思維仍以對方為假想敵,尤其台灣,一向以大陸為唯一假想敵,《旺報》曾多次立論認為台灣應該改變以大陸為唯一假想敵的思維,原因即在於兩岸已經脫離了冷戰時期的關係,邁向和平發展的進程。在經貿交流、民眾互動如此頻密的情況下,如果軍事還互相對峙,本身就是很矛盾的現象,雙方將很難坦誠以對。

這次雙方就陸客中轉議題達成共識,大陸也理解我方堅持不開放海峽中線航路的理由,但第三次江陳會達成的《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在飛行航路條文中規定,雙方同意在台灣海峽北線航路的基礎上開通南線和第二條北線雙向直達航路,並繼續磋商開通其他更便捷的新航路。兩岸經過坦承協商後,可望在此基礎上繼續協商新的航路。

若開放海峽中線可以解決兩岸航路不足、運輸緊張的問題,其思維應該如同當年開放三通一樣,「民之所利利之、民之所好好之」。事實上,這也是考驗兩岸軍事互信的起步。如果兩岸可以飛越對方的飛航情報區,說明兩岸之間的不信任心結完全打開,兩岸還有什麼不能坐下來談的?如果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立之後,「海峽中部航路」的問題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次兩會的協商充分體現了坦誠交換意見的態度,雙方說明了彼此需求和立場,也達成了最務實的共識。「海峽中部航路」的障礙彰顯著兩岸最核心的互信問題雖然尚未突破,但已經有了好的開始。當務之急是,在兩岸進入官方協商的同時,應該共同以民族大義立信,以大情大理築信,完成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海峽中部航路」問題即可迎刃而解。


《台灣人在大陸》身分認同不明 台生陷矛盾

2014-3-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54| 評論數: 0 |原作者: (吳孟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研究生‧台生)

2011年9月,我以交換生的身分到了位於金門對面的廈門大學,正如所有的交換生一樣,除了和大陸同學一起學習交流之外,我還有了幾次的旅行,來見識這大陸壯麗山河與風土民情,那一個學期,我可以說是過的非常愉快!

2013年9月,我再次踏上大陸的土地,這一次我來到了距離台灣2000公里的北京,我將以研究生的身分在北京大學,度過之後兩年的時光。目前的我,分別在大陸的兩所大學待過了一學期,有著截然不同感受與體會。這樣的差異,我想是來自於所學專業和城市的政治氛圍所致。

台灣身分特殊存在

廈門是許多台灣人祖輩的原鄉,飲食氣候都和台灣相去不遠,閩南腔的普通話,更是叫人倍感親切;北京是千年帝都,對於北京,我熟悉的,僅止於清宮劇和歷史課本。在廈大,我讀的專業是歷史,我和大陸同學們共享著1949年之前的中國歷史;到了北大,我念國際政治,一切變的是那麼敏感和巧妙,而皇城的政治氛圍,也讓你不得不自然而然的習慣其中。

我所處的國際關係學院,是北大外國學生比例最高的學院之一,曾聽過一個數據,那就是在我這一屆約130人的同學之中,大陸學生比上外國學生加港澳台學生,恰好是一比一,身為台灣人,我不被算做是外「國」學生,當然也不是大陸學生,我只知道台灣人的身分是一種特殊的存在。

這一學期我修了一門「聯合國與國際組織」的課,在課堂上,唯一一位來自日本的女同學,向全班數十人報告為何日本應該進入常任理事國,態度不卑不亢,立場卻非常堅定,完全不同於我以往對日本女孩溫婉柔順的印象;來自塔吉克的同學報告的是上海合作組織,因為那和他們國家戰略利益相關。

具有四分之一中國血統的俄羅斯同學,很努力的在學中文,希望以後能當外交官,成為中俄之間的溝通橋樑;韓國學生們在校內總是成群結幫,向心力之強,就像我在台灣所聽說的那般;其他各國的同學們也在校方的支持下,自發的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希望讓更多人認識他們的國家。

我可以感受到許多的外國同學,都對自己的國家有著高度的認同,並期待為自己的國家做出貢獻。我來自台灣,我不確定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以怎樣的身分?

我來自台灣,學校對台生,不論學費和住宿都比照國民待遇,一視同仁,但當老師和同學們討論到「中國」和某國在合作或競爭上又有了什麼新的突破或衝突時,我卻很難有同感。民族情感上,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我也將大陸同學視為我的同胞;但在國際政治的現實上,中國(China)卻離我很遙遠。

情感認同現實遙遠

這有時恰是我或是其他台灣人自然而然的與她疏遠的原因,因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的中國,並不是我護照國籍的中華民國,我有時也傾向和外國同學說:「我來自台灣,我是台灣人」,因為要向他們解釋一個中國兩個政府,有時候真的太麻煩。

如果認真的說,我還是會說「我是中國人,我來自台灣」,中國是我的民族和國家的認同;但是來到北京,來到北大國關學院的經歷,讓我切實感受到我所身負的台灣人身分,是處於一種妾身未明的曖昧狀態,實在太委屈,這也是我心中的矛盾和衝突。


《兩岸校園超連結》那些年 我們一起認識的陸生

2014-2-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63| 評論數: 0 |原作者: (Sean/台灣大學碩士生)

自從台灣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讀學位之後,兩年的朝夕相處,我和這些陸生建立了深刻的友情,彼此之間既像是兄弟也像家人。從一開始認識時的生澀、客套、略帶點距離感,到熟識後的自然融洽,直來直往,這期間,歷經許多生活上的大小事,即使偶有爭執或意見不和,但仍然如好朋友一樣,把話講清楚,而不是藏在心裡。正是這樣的直率坦誠,讓我們的夥伴情誼能長久,即便現今有些陸生畢業回國,但依舊能夠保持聯絡。

兩年來,我們在大學課堂裡學習,平常生活中相約吃飯、出遊、看電影,一起唱歌、小酌、聊感情。這些再自然不過的事,若是放在幾十年前的兩岸情勢之下,簡直無法想像。陸生作為台灣社會認識現代中國的中性載體,無論有沒有自覺到,都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兩岸之間跨越鴻溝的橋樑,擔任著和平信差的角色。

和平信差跨鴻溝

在與陸生同學逐漸熟稔的過程中,才明白他們並不是台灣社會主流看法中所一直認為的那樣,相反的,分布在各個不同省分地區的人民,都有著屬於每個地方自身的特色與文化。

我認識的陸生遍布於沿海各省分,從日常生活與他們的相處當中,我們相互了解著台灣與大陸之間的同與不同,更學會去尊重不同地區的人因為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對於事物不同看法之間的差異,在這樣磨合當中,我對於那些從小在歷史地理課本學到的中國大陸,有著很大程度的改觀和嶄新認識。

除了曾有那麼幾個時刻,眾人聚在一起聊著自己故鄉的事,用不同方言講話,我有些恍惚的錯覺,以為自己回到了1949年代,置身於各地軍民遷台後的眷村,撫今追昔,歷史情境又再一次重覆的上演,只不過,上次是戰爭所造成時代變革;而這次,則是兩岸之間難能可貴的和平契機。

關懷台灣土地

陸生朋友們常說,每次跟新的朋友或同學認識,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便是:「為什麼會想來台灣?」常常被問到煩了,但卻還是耐著性子,不厭其煩的回答。其實,這個問題還算是溫和的,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回答,但是更尖銳的問題往往隨之而來,比方說追問陸生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又或者是對於文化大革命、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態度立場,甚至對於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威權統治,台灣同學也充滿著問號和困惑。

有些陸生態度比較保留,有些則較能侃侃而談,無論是我自己和陸生朋友的對話,亦或是我從旁側面觀察,這樣充滿政治性、歷史性的問題,通常不勝枚舉。究其原因,實在是因為兩岸關係從來都是現在進行式,在各不同時期有著各自特殊的內涵,從來都不曾一槌定音、蓋棺論定。在其中,台灣內部對兩岸未來的看法便有著南轅北轍的立場,陸生當中,也有著自己的觀察和態度。

我在臉書上經常可以看到不同縣市大專院校的陸生,每逢假日就結伴出遊,搭乘客運、火車,到台灣各地或者是離島走訪,也有陸生試圖以自行車或摩托車環島進行環島之旅,那樣的深度旅遊,抱著一種關懷、瞭解、認識的心情,對於自己所居住、生活的地方,有著如此的熱情和高度行動力,遠遠超過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對於兩岸的學子而言,彼岸就是一個新天地,從小到大的知識累積、長期以來的歷史情感、彷彿有一種難解的使命感和好奇心的驅使,在內心深處,總是有一股想要去認識這個長期存在著的「對岸同胞」,知道他們是在怎樣的文明秩序下生活,物質條件是否也在資本主義的運作下逐漸富裕,想親眼見識從小聽聞的名山大川,城牆碑石,這一切,其實都源自於千百年傳承不絕的中華文化,那是文化的臍帶,深入人心,時時提醒著兩岸人民:在海峽對面,有我們的歷史先人;有我們的同胞手足。人不能忘本,但我們能夠決定自己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誠意開啟理解

有時候我們討論著兩岸的未來發展,討論著中國走向民主化的可能性,討論著兩岸經濟統合乃至於政治和平協議的各種模式。又或者,針對過去國共內戰的歷史,乃至於1949年後兩岸分治的發展道路,有著密切而頻繁的意見交換。在這些漫長的對話過程之中,我們並不像電視上名嘴拚命想說服對方,也不像辯論比賽那樣,想方設法找論點反擊,我們始終秉持著理性討論的原則,試圖在坦誠直白的溝通裡理解對方,同時也讓對方理解自己。

由於從小的歷史教育太過牢固,在那樣被官方灌輸某一種類型的意識型態十多年後,各自都有著一些既定的成見和偏狹,往往就是這樣的盲點,使得我們忽略了真實的情況,忽略了在經過幾十年長期的政治分離之後,雙方的人民和社會已經起了巨大的變化。

於是在廣泛的交換意見同時,更多方的涉獵著對於彼此社會制度變遷的資料。從一開始膚淺、表面的問題,到漸次深入的對於政治、社會、歷史、司法、人權、民主等議題的挖掘討論。同時,隨著社會時事,兩岸關係的互動演變,更多的議題進入了我們的日常話題,舉凡陸籍配偶、陸生教育、陸客自由行等等,盡皆成了我們茶餘飯後時腦力激盪的話題。

是夥伴也是家人

這些日子相處下來,各大專院校先後成立了兩岸學生交流的社團,以及各校陸生自己的聯誼社團。這些由青年學生自己參與成立的社團,成為一扇提供兩岸學子對話、互動、加深認識的窗口,從這扇窗的裡外對望,所看見的,是兩岸年輕世代彼此真摯相待的青春臉龐,以及對於下一輪太平盛世的深切渴望。我們體認到行路艱難,所以更清楚要把握好這樣珍貴的和平機遇。

這些年,我們一起認識的陸生,在台灣生活、求學、談戀愛,他們在這塊土地上所學到的自由學分,親身體驗經歷過的民主模式,各地行旅走訪所累積感受到的人情溫暖,勢必會帶回中國大陸,讓「台灣經驗」在對岸開枝散葉。

而今,陸生已然成為我們社會的一份子,他們是客人,是朋友,也是我們願意互相扶助的家人親戚,夥伴兄弟。台灣社會應展現出更大的包容和善意,以真誠相待,向這些年輕可愛的陸生朋友們送上溫暖。


ADIZ重疊區 國軍海巡操演

2014-3-2 13:48| 發佈者: maganpower| 查看數: 211| 評論數: 0 |來自: (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2日電)

海巡署17日前往中華民國暫定執法線北界海域例行巡護,在兩岸ADIZ重疊區空域與海、空軍聯合演練,完全不受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影響。

大陸於2013年11月23日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後,中華民國政府隨即發表四項聲明,其中一項是「我國空軍在我防空識別區(ADIZ)內所進行的演習及訓練活動照常進行,不受影響,但將透過管道向大陸當局表達我方嚴正立場,主要係因大陸發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事前未與我方諮商」。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洋巡防總局17日派出新北艦與和星艦執行「丹陽專案」,前往中華民國暫定執法線北界海域,執行例行巡護任務。大陸春曉氣田、天外天氣田都在暫定執法線內,這個海區上空正好也是大陸東海防空識別區與日本外防空識別區重疊空域,海巡船艦前往執法護漁,表明落實政府捍衛北疆主權與護漁政策,不受區域情勢變化影響。

和星艦與新北艦出基隆港3浬後,與海軍側護軍艦會合通聯,共同執行聯合巡護任務,在前往最北疆巡護前,先在彭佳嶼海域演練空軍S-70C直升機與新北艦的海上救難吊掛。

S-70C飛抵彭佳嶼海域後,先繞飛一圈觀察風向與海象後,從第五邊再次進場接近新北艦飛行甲板時,將吊掛籃緩慢降下;新北艦甲板上待命人員在接獲吊掛籃後,將需要後送的傷患放置進籃內,S-70C旋即吊掛進直升機內飛返,過程十分順利。

完成吊掛演練後,和星艦與新北艦繼續向北,來到與空軍軍機會合點,在軍艦側護下,分別與S-2T反潛機及F-16戰機通聯。S-2T先從新北艦船艉往船艏方向,以約500呎低空飛過兩次,兩架F-16隨後也以同樣方式低空飛越新北艦兩次,證明中華民國海、空軍在兩岸ADIZ重疊空域區內的聯合演練,完全不受影響。

海巡艦出海後抵達操演海域,再往北航進與空軍軍機會合通聯,兩處均為兩岸ADIZ重疊空域區;接著再北航抵中華民國ADIZ最北界點,之後軍艦在此處待命,海巡艦艇獨力再北駛137浬,抵達春曉氣田,為海巡巡護最北疆海域。單趟航程約288浬。


習近平掌網安組 掀中美網路戰  成對外戰略工具 站穩國際地位 外媒緊盯後續發展

2014-3-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99| 評論數: 0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親自執掌新成立的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讓外媒高度關注大陸網路安全問題。《紐約時報》分析,此事意味中國視網路安全問題為最緊迫的戰略問題之一,也是習近平對上任第1年最棘手的中美網路攻擊問題做出回應。

日本《產經新聞》認為,中國此舉是賦予「網路戰」高度優先地位,將網路和資訊化技術作為武器,以此為後盾展開積極的對外戰略,是包含了國際性的意圖目標。

網路攻擊造成高損失

德國《焦點》周刊稱,未來國家間的競爭,也將是網路的競爭,美國國安局醜聞就是大國爭奪網路強權的結果。

大陸互聯網受到的外國威脅到底有多大?據美聯社報導,大陸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蔡名照去年11月在一次國際會議上說,去年1月至8月,超過2萬個中國網站遭到駭客攻擊。

此外,大陸有800多萬伺服器受到境外的殭屍和木馬程式控制,殭屍和木馬病毒攻擊比2012年同期增長了14%。蔡名照估計,網路攻擊讓中國經濟每年損失數百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稱,習近平親自領軍網安小組,表明北京意在強化對線上交流的掌控力度,應對敏感的網路安全問題。

美國因監聽醜聞纏身

除了應對外部攻擊,中美持續在網安議題上針鋒相對,尤其網安曾被西方當成對華施壓的有力武器,包含華為、中興等公司均遭部分國家以安全為由刁難,但高舉網路道德旗幟的美國,近期也因監聽醜聞纏身,引發輿論譁然。未來中國新設的網安小組將採取哪些網路戰略,備受各界關注。

結束6部門空轉內耗

《富比士》雜誌則認為,中國網路安全雖是中心驅動的戰略行為,但政策制定卻分散在公安部、國家密碼管理局、國家保密局、國家安全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解放軍等6個部門。網安小組的成立,將有助結束部門間的內耗空轉。


領導人親掛帥 強化資訊化戰略

2014-3-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4| 評論數: 0

大陸日前成立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親任組長,引發不同評價。但據大陸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汪玉凱執筆的《國家信息化管理體制機制研究》顯示,專家認為因應資訊化發展,國家層面的資訊化戰略相關機構,應由國家元首親自掛帥。

該份研究報告指出,依照國際社會的做法,國家資訊化領導小組組長一般由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擔任。因此,大陸由黨的總書記擔任新一屆國家資訊化領導小組組長,由國務院總理擔任副組長,更有利於統籌黨政軍等全局性的資訊化工作。

鳳凰網獨家揭露這份由汪玉凱執筆的研究報告,該報告雖未直接上報中央,但大陸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報送中央的政策建議稿就是依據汪玉凱的研究內容擬訂的。

汪玉凱廣納專家意見認為,國家層面缺乏具有權威性、強有力的管理機構,是當前資訊化管理體制存在的根本問題,導致管理機構缺乏權威,難以統攬全局。

研究內容主張應進一步提升國家層面資訊化的領導力,國家資訊化領導小組作為資訊化頂層領導機構,要通過戰略決策統籌全局,橫跨黨政軍。汪玉凱建議,新一屆黨中央要進一步加強國家資訊化領導小組建設,充分發揮全局領導作用。


陸一步步踏上網路強國

2014-3-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8| 評論數: 0 |原作者: 郭玫君

大陸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由國家一把手擔綱,宣示大陸的網路強國之路就此起步。這個網路空間戰略「由內向外」發展的舉動,顯然衝著美國而來,預料未來中美將展開一場網路空間戰。

大陸的資訊化發展近幾年來快速成長,如今已成了全球最大的網路市場,然而在網路安全方面,大陸非但未追趕上美國的進度,而且還持續加大差距。

史諾登事件的爆發,加上更多美國網路監視計畫細節的曝光,讓大陸深切意識到,美國對全球網路空間的掌控和布局,已遠遠超乎原先的估計。

大陸想邁向與美國匹敵的網路強國,這條路仍漫長,但如今大陸的制度設計已超越單純資訊化的基礎建設,而從網路空間安全的角度審視世界,這已為網路強國之路邁出關鍵一步,堪稱大陸網路空間戰略的開局之舉。


美予陸貿易最惠國 扁是推手  美解密文件 扁挺陸進WTO 也促美給PNTR待遇

2014-3-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09| 評論數: 0

美國政府當地時間2月28日公布柯林頓總統當政時的部分解密文件。其中提及陳水扁還是總統當選人時就支持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也支持美國給予中國大陸「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舊稱「貿易最惠國」)待遇。

給予中國大陸PNTR是柯林頓任內的重要政績之一,擴大了兩國經貿往來,也奠定了台海兩岸都加入世貿之基礎。當時由於中國大陸的政策等因素,美國很多人反對給予中方PNTR,因此柯林頓政府花了很大功夫遊說各方。

大陸台商同蒙其利

2000年3月,陳水扁當選,訂5月20日就職。就職後不到1星期,美國國會要就PNTR投票。解密文件顯示,從3月到5月,當時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柏格等人最擔心的事情之一,就是陳水扁的就職演說會拖累PNTR,PNTR的命運也會衝擊台灣。

國家安全會議幕僚寫道:「如果拒絕給中國PNTR,在這個關鍵時刻會加劇中國與台灣間的緊張與不安……如果陳水扁的就職演說被中國誤解,而美國接著又否決給中國PNTR,北京當局會認為兩件事有關聯,認定是美國存心如此」。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台灣的經濟與安全都會受損」。

解密文件指出,陳水扁就職前18天,柏格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告訴師生,有了PNTR,美國就更有能力在台海議題上扮演建設性的角色,「總統當選人陳水扁了解這個事實,他知道良好的美中關係對台灣的自身安全至關重要,因為如果中國對美國的敵意加深,中國會更缺乏彈性」。相反的,有了PNTR,大陸的台商同蒙其利。尤其兩岸都加入世貿之後,不但經貿來往增加,兩岸關係也可趨於緩和。柏格說,「有件事很重要,必須了解,陳(水扁)支持中國加入WTO,也促請我們給中國PNTR」。

柯林頓顧台海安全

反對PNTR的議員,很多也是中華民國的長期友人。解密文件顯示,白宮幕僚準備的「談話要點」指出,在宣傳PNTR的同時,也要顧及台海安全。因此陳水扁當選前10天,柯林頓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演說鼓吹PNTR,不忘提及台海,「我們會繼續反對以武力為手段解決台灣問題;我們極其明確表示,北京與台灣間的問題必須和平解決,並得到台灣人民同意」。

有一份解密文件是幕僚呈給柏格的簽呈,其中寫道,給柯林頓準備的講稿,「關於台灣,我們加了2句話」。哪2句?對照發現是:「未來幾個月提供了重要機會,讓台海兩岸對話。我們會繼續鼓勵雙方抓住機會,避免因為歧見而出現風險」。


台灣 真的變成菲律賓了嗎?

2014-3-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51| 評論數: 0

編按:孫子問奶奶:「我們現在點蠟燭,妳那個時代點什麼?」奶奶:「點電燈啊!」這個關於菲律賓「逆發展」的黑色笑話,是否會在台灣重演?

最近看到很多的新聞消息,都在講同一件事,英國的《泰晤士報》有一篇關於世界經濟局勢的報導,裡面提到了台灣,但是在文中談到台灣的時候,並不是和我們原來熟悉的韓國、新加坡放在同一個等級,而是和越南、菲律賓等很多台灣人覺得相對比較後段的國家,放在同一個等級。

第二件事情,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先生日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早就沒有亞洲四小龍了」,他說到:「新加坡現在的國民所得幾乎超過我們一倍以上,他們不會覺得跟我們站在一塊;韓國在G20(20國集團)裡,舉辦各種國際會議,韓國認為他們的經濟實力是要挑戰日本的,他們眼中早就沒有台灣;香港反正掛在中國巨龍身上,飛起來也看不到台灣,台灣自己要看見自己面臨的困境。」

第三件事情,台灣人赴新加坡工作VISA申請,2011年是300多人,2012年有上千人,2013年則突破4000人;兩年間,增加了10倍以上。

新加坡工作簽證分成3個等級,EP是高階人才,收入在3300新幣(約80000新台幣)以上;SP是技術人才,收入在新幣2200(52000新台幣)以上;WP是最低階的,收入2200新幣以下,多半從事勞動階級的工作,而台灣人去新加坡,多半都是這一個等級。

我們不禁要問,台灣怎麼了?我們真的變成菲律賓了嗎?未來將以勞務輸出作為國家主要的收入?

這個問題的探討,其實也某種程度地變成一種顯學,從政治領導人的方面來談有之;從國家政策制度面來談有之;從區域經濟或產業層面來談有之。

肚子不餓不想拚

但是,我在此願意提出一個關鍵原因:台灣的年輕人肚子已經不餓了。

身材相當的兩個人打架,誰會贏?我認為是肚子餓的會贏,因為他要活下去,為了活下去,他出手會比較狠,他攻擊一定會比較沒退路,因為他為了活下去,一定要贏。

前陣子,媒體調查台灣年輕人未來最大的夢想或願望是什麼?結果最多人選擇開一間咖啡店。這個研究調查也凸顯了目前台灣年輕人的心態。

現在的台灣,就算談不上歌舞昇平,但「路有凍死骨」這種事幾乎很難發生。只要你手腳健全,願意工作,基本上不會活不下去;所以,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找工作的重點並不是有沒有,而是我喜不喜歡。但如果不喜歡怎麼辦?

剛好有一句順口溜,可以形容這樣的情況: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爺家中住。

反正大不了就是跟著父母啃老!在傳統的家庭觀念下,爹娘疼兒女,不會把你趕出家門的,這是我們現在社會的常態。我曾經想過,美國為什麼可以持續強大?是否因為他們的社會充滿創新精神,美國人18歲離家,要念書的,自己想辦法籌學費念大學。

看看影響現在人類生活的幾個重大創新企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創立於美國(但創立者未必是原生美國人,移民後代的比例非常高)。美國提供那樣的土壤、平台,讓你去創造發展。當然,創業這一件事情絕不是人人可成功,但是在眾多競爭和壓力下,自然而然就會透過優勝劣敗的生存淘汰,讓成功者殺出一條血路來。

不能說的台灣病

現在的台灣,我看不到那樣生機勃勃的戰鬥精神,我也感受不到年輕一輩,那種對於成功、想創出一番事業的渴望。取而代之,談的常常是「生活平衡」、「家庭優先」、「合理工時」、「健康為上」等概念。

這些沒有什麼不好,但是當你天天談這些的時候,也就不用談什麼國家或是企業競爭力了。

我並不認為拿台灣廉價勞力去換取經濟成長,才叫成功。而是一種意念,在搶攻山頭的時候,是難免會有死傷、會有犧牲的。我們不能樣樣兼顧,但是在大家的取捨邏輯上,我們已經很明顯地看到了多數人的選擇。

以產業面而言,台灣整體事業勢必要轉型,附加值勢必要提升,單位人均生產力才會相對應的提升,工資薪水才有拉高的可能性,這是簡單的邏輯問題,我在此先不贅言。

我想強調的,是一種安逸心態所形成的文化,就像是一般企業裡面,從小生活優裕的富二代,都不願意去接手經營工廠,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我有選擇或是我能選擇,我何必去追求一個辛苦又未必成功的路。我可不可以去賺一些easy money,而不用把自己綁在這些瑣碎、辛苦、繁雜的工作裡面。當這種安逸的想法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主流思想之後,整個國家的成長動能就很明顯會停滯下來了。

我必須強調,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這只是時代環境運作下所呈現的現象與結果,或許很多人都知道這現象,但也無能為力;畢竟,知道是一回事,要你親身去做出選擇,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是我眼中所看到的答案,也是之前提到那三個台灣社會事實與現象的解答。對於台灣企業經營者來說,我很期待新一輩的年輕人願意抓住機會,不斷向上爬。我絕對不怕你犯錯,我擔心的是你連願意去嘗試的心都沒有。如果是這樣,我想教都教不了。

放眼大陸,我們所招聘的陸籍幹部很多都是具備「我一定要成功」的精神和拚勁。回頭看看台灣,各位年輕人真的要加油呀!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4-3-2

中共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貪腐事件,中國在兩會前夕、三月二日晚上端上檯面。

「中國廉政建設網」發佈:中共中央下發《關於周永康涉嫌嚴重違紀的通報》內容:開除周永康黨籍。

周永康和薄熙來一樣,有個「與多名女性發生或保持不正當性關係」的罪名。


全国政协发言人吕新华回应"有关周永康传闻":你懂的

youtube.com

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回应香港南华早报记者有关周永康被调查传言的提问时,表示也看到了


打老虎透玄機 呂新華:你懂的  周永康被查?記者會上未直接證實

2014-3-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06| 評論數: 0

1名香港記者2日在全國政協記者會提到有關前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的報導,震撼全場。政協發言人呂新華重申反腐決心,未直接證實周永康被查,但他最後說:「我只能回答成這樣了,你懂的。」引起數百名中外記者大笑。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等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高舉反腐倡廉大旗,頻頻有省部級高官落馬,最近不少外媒高度關注是否再有「大老虎」被打下來。呂新華公開回答涉及周永康的問題,是中共中央首度對此案表達立場。

香港記者逮機會提問

還原昨日記者會情景:大會主持人原本把最後一個問題留給《人民政協報》記者,引起其他媒體不悅,呂新華於是再加碼,多給一家媒體提問。香港《南華早報》記者逮住時機大喊,終獲得最後提問的機會。

這名香港記者問,最近有很多關於周永康的報導,各界都很關注,不知道政協有何回應?記者一問完,現場頓時陷入一片沉默,大家都等著呂新華回答。

沉默了約5秒鐘,呂新華先是笑了一下,在場記者也爆出零星的笑聲。呂新華接著說,他和記者都一樣,也是從媒體上得到訊息,但他願就此表示幾點看法。

已處理涉案高官31人

呂新華表示,近期,中紀委和監察部處理了涉案高官,估計有31人左右,其中有些是部級幹部。這表示,中共中央要向全黨和社會表明,無論是誰,無論職務有多高,涉嫌違法違紀、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厲懲處,這絕非一句空話。

說完之後,他停頓一下。當所有人都振筆疾書並等他進一步說明時,他突然說:「我只能回答成這樣了,你懂的。」此話一出,引起哄堂大笑。

記者會結束後,呂新華被記者團團圍住,拖了好幾分鐘才離開會場,大家繼續追問他敏感問題,但他並未做其他回應。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4-3-2

「你懂的」

前年卸任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已經成了甕中鱉、籠中鳥,當權者有著獵殺的快意,中共兩會期間公布其罪行,已在頃刻之間。

周永康當中共政法委書記,權力有多大呢?只能說好大。以台灣來說就是國安會秘書長+司法院長+高檢察署檢察長+法務部長+警政署長+國防部總政戰局長+....還有戒嚴時期的警備總部和劉少康辦公室。

摘錄:
南華早報:外界有很多關於周永康的報導,不知道政協有何回應?(發言人沉默數秒,全場一片笑聲。)發言人稱:我和你一樣,在個別媒體上得到一些信息。無論什麼人無論職位有多高,只要觸犯黨紀國法,就要嚴厲懲處。我只能回答成這樣了,你懂的。


課綱戰》抗獨史陣線:對岸是中華民國管轄範圍

風傳媒 王立柔 2014年02月07日 14:44

教育部修高中歷史科課綱引發爭議,「抗獨史陣線」發起人林明正7日率10餘名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赴教育部力挺,支持重建「中國史觀」,痛斥台獨團體阻撓課綱修正;但原住民、新移民也必須接受中華民國的漢人史觀?林明正受訪時說,教科書無法符合各個族群(的需求),台灣原住民屬於中國的56個民族,亦為少數民族,可給多一點母語教育,至於新移民,既然入籍中華民國,就該接受中華民國史觀。

現就讀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的林明正,說明他口中的中華民國史觀,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依其固有之疆域……」的角度來看,台灣和大陸當然都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至今沒有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只有一個中國,對岸是中華民國的管轄範圍無誤。但主權問題畢竟不是文字遊戲,被問及如何理解兩岸治權實況時,林明正坦言,兩岸目前是「在一個中國之下的兩個政權」,但他認為未來也許有機會透過談判,組成一個新中國。

對於反對教育部修改課綱的聲浪,林明正則指出,「欲滅其國,先亡其史」,台獨份子希望切斷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連結,首先要做的就是摧毀中華民國的中國史觀,區別出一中一台,為了醜化國民政府,更選擇以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方式來凸顯,而林明正不平地表示,「今天台灣農民能夠翻身,現在能過得這麼富裕,是國民政府所做的!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才是讓他們翻身的機會,不是日本統治」。

教育部督學楊玉惠出面接下陳情書後也表示,教育部是中華民國的行政機關,修正課綱的權責、修正內容都合於中華民國憲法,若有人覺得現在使用中的憲法有問題,「大家可以去討論有沒有哪邊要修正,這就是另一個層次,不是我們這邊」。

此外,有媒體向林明正提問,台灣目前有合計近100萬的原住民與新移民人口,他們的孩子也應該接受中華民國的漢人史觀嗎?林明正回應說,教科書基本上不可能全面符合各個族群,從中國史觀來看,台灣原住民屬於中國56個民族,是其中一個少數民族,而「原住民族、少數民族我們可以給他多一點的母語教育或課程」;至於新移民,「既然入籍了中華民國國籍,他就應該接受中華民國史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