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公民洗腦指南

來源: ECNU辯協的日誌

  有一個廣泛流傳的笑話。一個成功男人,他有三個女朋友,但是不知道跟誰結婚好。於是他給每人5000塊錢看她們怎麽花。第一個女朋友5000塊錢全部用於給自己買化妝品;第二個女朋友沒有自己花,而是用這些錢給他買了衣服;第三個女朋友給他買了衣服,還把一部分錢存了起來,說是爲兩人將來投資。那麽鑽石男應該跟誰結婚呢?


  答案是他選擇了胸部最大的那個。
  
  胸大才是硬道理,已經成了現代中國的一個評價美女的公認標準,用句學術術語叫做 Conventional Wisdom (有人翻譯成"傳統智慧")。但這裏的問題在於,30年以前,甚至更以前,胸大並不是什麽中國傳統審美指標。比如大多數男人都喜歡林黛玉,但是並不怎麽關心她的乳房。要說大小,中國男人本來其實更關心的是女人腳的大小。是什麽改變了中國人的 conventional wisdom 呢?
  
  是電視廣告。據說改革開放一開始,首先是外國內衣廠商發現中國女人胸部太小,因此市場太小。於是大做廣告,宣傳做女人"挺"好的,然後跟進的是豐胸和保健品廠商。在電視廣告的教育下現在中國人終於掌握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審美觀。胸部不是不重要,但如果沒有電視廣告,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重要。
  
  《Freakonomics》(中文版是《魔鬼經濟學》)這本書記載了廣告改變美國人 conventional wisdom 的故事。1920年代以前美國人從來不認爲口臭是什麽大不了的毛病,但廣告改變了公眾習俗。19世紀美國就有一種外科防腐劑,叫做利斯特防腐液(Listerine),改進以後也可以做地板清洗劑和治療淋病,賣的一直不好。這種藥真正成功是因爲一個"我能忍受他的口臭麽"的廣告,說約會中的男女因爲口臭而鬱悶。這個廣告改變了兩件事情:1. 七年內,生産利斯特防腐液公司的收入從11.5 萬美元上升到800 萬美元;2. 美國人從此認爲口臭比淋病還嚴重。
  
  一旦有了電視,廣告的作用就從關鍵性變成了決定性。經濟學家甚至認爲因爲電視廣告的出現,傳統經濟學的供求關係和"看不見的手"理論已經失效,人們因爲看了廣告而買了很多對他本來沒用的産品。不是需求産生消費,而是廣告産生消費。
  
  本文不是爲了研究廣告,本文研究的是自由和民主。如果電視可以讓你購買你本來不需要的東西,那麽電視是否也可以讓你投票給你本來不應該支援的政客呢?答案是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一個政客想要當選,只能也必須靠電視廣告。美國選舉實際上是廣告大戰,是金錢大戰。
  
  說這番話的不是中國政府一年一度的《美國人權白皮書》,而是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戈爾去年整了個 《An inconvenient truth》鼓吹全球變暖,今年終於開始研究真正的大問題了,他出了一本書,叫做《The Assault on Reason》。這本書我剛剛開始看,感到戈爾正在從一個政客變成一個思想家。
  
  戈爾認爲是電視改變了美國整個的政治遊戲。傳統上本來選民們主要通過報紙來瞭解政治,而現在則主要是電視。美國人現在平均每天用4小時35分鐘時間看電視,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0分鐘。看電視和看報紙的區別是本質的:報紙更講"理",而電視則可以用很多手段來左右人的思想,也就是洗腦。
  
  決定選舉勝負的是電視廣告,這句話絕非誇張。戈爾講述了他自身的經歷。1984年戈爾競選參議院的時候他的對手是 Victor Ashe。民意測驗顯示戈爾的領先優勢正在消失的時候他的競選顧問仔細研究了雙方的形勢和廣告情況,提出了一個關鍵建議:我們先把這個廣告播放這麽多"點 ",然後Ashe就會這麽應對,然後我們再買這麽多"點"來播放我們對他的應對廣告的應對廣告,那麽3周之內你的支援率將提高8.5%。
  
  戈爾於是同意這麽做了。結果是3周之後戈爾的支援率果然提高了8.5%,不多不少!電視廣告不但是關鍵武器,而且是精確殺傷武器。
  
  很多人認爲中國政府給公民洗腦,其實中國公民沒有被政府洗腦,因爲很多人根本不信政府說的。但美國的情況則是大多數公民對電視上的東西深信不疑,因爲他們認爲美國媒體是自由的,他們這些觀眾也是自由的,他們的思考是獨立的。9/11以後2/3的美國人相信伊拉克跟9/11有關,一直到現在仍然有超過一半的人這麽認爲,這就是電視宣傳的功勞。人民不信任政府其實是一種健康的思想狀態,中國人民目前就是這種狀態。而美國人民卻樂於相信電視。
  
  政客和利益集團左右公民思想比電視豐胸廣告要系統的多,其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學研究成果,我大致可以總結出三條洗腦技術:
  
  第一,講感情,不要講實情。一般老百姓對宏觀經濟數位,甚至是自身的微觀經濟數位都不感興趣。要想改變一個人對事情的看法,曉之以理的效果絕對比不上動之以情。比如美國反恐戰爭,叫做 war on terror,反恐懼,而不是反恐怖主義,不是反恐怖主義分子。布希政府所利用的是普通人的恐懼心理。害怕,是最容易犯錯誤的一種感情。電視是最善於煽情的媒體。美國電視上充斥的新聞並不是什麽今年經濟增長多少,而是誰家小孩神秘失蹤,是明星打官司。
  
  第二,談道德,不要談道理。中國精英集團,比如說北大經濟學家,他們最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想用講道理的辦法給老百姓洗腦,動不動就說什麽房價還不夠高啊,什麽物價沒有顯著上漲啊,喜歡擺數位。老百姓說你當誰比誰傻啊。美國利益集團就從來不擺什麽數位,他們講的是道德,比如說宗教。布希連任,教會功不可沒。共和黨特別善於佔領道德制高點,比如說反墮胎,反同性戀。窮人聽了很受用,心甘情願地 living poor, voting rich。反過來在看中國精英集團就沒有什麽道德制高點來取悅老百姓。
  
  第三,靠電視,不要靠電腦。互聯網普及了,很多人認爲網上有網特,其實真正的洗腦靠互聯網是效率最低的。大多數人就算上網也不討論什麽政治。所以台獨最大的思想武器不是龍應台,而是張惠妹。比如幾年前發現張惠妹是台獨分子,結果她到大陸演出還是有一大幫粉絲支援,還差點跟憤青打起來。
  
  然而戈爾認爲互聯網是美國政治的救星,可以擊敗電視的洗腦。他認爲互聯網最大的優勢是互動性,自己還搞了個電視臺,Current TV,強調互動節目,想以此來拯救美國公民于洗腦。我認爲根本不可能。互聯網之所以現在沒有被利益集團的政治廣告所左右,根本原因是他們還把網路沒放在眼裏。
  
  2005年美國網路廣告總收入是125億美元,看上去挺多,但實際只占全部廣告收入的5%(http: //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9/26/content_5140030.htm),絕對大頭是電視。現在買什麽東西可以去亞馬遜看看顧客評論,而且那些評論基本沒有收到利益集團影響,但這只能說明利益集團還不屑於去影響。
  
  我對美國公眾是否能擺脫電視的洗腦是悲觀的。自由媒體,自由言論,你認爲自己做出的必然是自由的思考,其實你錯了。原因是存在自由的廣告,自由的政客,和自由的競選手段。只要電視競選還存在,怎麽限制競選經費也沒用。現在美國議員一年200多天跑競選拉經費,還有多少時間爲國家大事辯論呢?戈爾書裏說,國會裏的富人明顯增多,尤其是那些自己就出得起買電視廣告的錢的。
  
  普通公眾應該怎麽辦?多看書少看電視?就爲了自己那區區一票麽?爲了對選舉結果産生億分之一的影響?絕大多數人是不關心的,因此左右絕大多數人的思想是容易的,因此絕大多數人的思想都是有偏見的。
  
  我曾經寫過一篇《一個美國經濟學家眼中自作自受的投票民主》介紹一個美國經濟學家的一本書《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Why Democracies Choose Bad Politics》,這本書說普通人在幾個重大經濟學問題上,跟經濟學家的看法正好相反。結果我文章一貼出來就有人對這幾個問題表示反對,這說明,普通人的看法的確跟經濟學家相反。
  
  自由的普通人掌握投票權,普通人容易被自由的洗腦,利益集團有給人洗腦的自由。這就是自由的代價。套用一句美國政客洗腦的廣告詞,這叫 Freedom Is Not Free.


媒體,請成為正面向上的力量

【聯合報╱黃少華/宏碁共同創辦人(台北市)】2013.02.04 03:31 am

前些日子的一個星期天,在南台灣有一場熱氣球飛行的盛會,當天因為風大的因素,主辦單位臨時取消活動,因而讓很多購票的消費者為之向隅,因而抱怨連連。

當天傍晚,我正好看到了這則電視新聞報導,但很遺憾的是,在兩分多鐘的報導中,電視台連續採訪五組的消費者,都只一面倒呈現無止盡的抱怨,有人氣憤地說,「他們從早上五點多鐘就來排隊,害他們無法如願」;也有人氣憤地說,「主辦單位說風太大不能飛熱氣球,可是你們看看一點風都沒有呀!」

筆者剛好認識一個熱氣球的玩家,加上我多次的搭乘經驗,稍稍對有關熱氣球的一些知識有所了解。譬如說,熱氣球本身是靠著加熱後的空氣較輕,因而能浮上天空。然而它本身是沒有動力的,所以完全要靠風力來帶動它。

如果完全沒有風,它就只能往下或往上,無法橫向移動。飛上天之後,它需要靠著不同氣流層的不同風向來調整行進路線。

然而要是風太大是很危險的,除了會讓熱氣球很難駕馭之外,加上風大也會讓熱氣球本身搖晃得很嚴重,更何況籃子中間還在噴著煤氣和火焰,這對駕駛員和搭乘的人員都是相當危險的。

我想,主辦單位當天一定是因為天候因素,基於安全的考量,非常負責任地取消了活動,要不然誰不想多做生意、多賺些錢呢?可是為什麼我們的媒體在新聞處理上,要一直單方面僅只訪問消費者,在整則報導中只在強調了負面以及對立。

儘管媒體可以批評主管單位沒有做好替代方案,以防氣候等因素造成不能安排熱氣球活動時,或許可以安排其他活動,但是,最重要的是在當時,更應該訪問就在一旁的主辦單位,或是熱氣球專家,讓他們來告訴大家為什麼不能飛的理由。

如果能夠這樣來處理新聞,把它當成一個很棒的機會教育,不只讓當場的消費者能夠學到相關知識,也讓全民透過這樣的新聞來增加知識,下次碰到同樣的問題時,大家都會互相諒解,媒體不就能扮演協助整個台灣一齊向上提昇的力量?

媒體朋友們,請善用你們的力量。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