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擴大承認大陸113校學歷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沈育如/宜蘭報導】2013/01/15
總統馬英九昨天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致詞時宣布,將擴大招收陸生來台,放寬承認中國大陸學歷,承認大陸校數將由目前的四十一所,擴大到「二一一」工程的學校,總計將達一一三所;並開放招收大陸專科畢業生來台讀二技。
我目前承認「九八五」工程(大陸從一九九八年五月起的高等教育建設工程)的卅八所頂尖大學,再加中央美院等三所大學,合計四十一所;未來將增加採認「二一一」工程(廿一世紀的一百多所重點大學)學歷,由於「九八五工程」大學多數也被列入「二一一工程」大學,總計採認對岸校數將達一一三所。
擴大承認大陸大學學歷後,有助於台灣的大學增加生源;同時也可能有更多台生前往對岸就讀。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台灣高教吸引力「毋庸置疑」,對岸應不會有太嚴重的磁吸效應;或許有些領域(如中醫)會有影響,但其他領域應該還好。
蔣偉寧表示,下個月初將組一團隊到大陸,和對岸研商擴大承認學歷、招收專科學生事宜,並赴立法院報告,最快今年八月可實施。蔣偉寧並說,限制陸生打工或拿獎學金等的「三限六不」將建立配套。要讓優秀的學生擔任研究助理、領一些助學金,才能吸引陸生來台灣;短期內不會開放陸生在台就業。
馬英九致詞時表示,擴大陸生來台是他未來三年任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近期內很快就會與大陸達成協議。
不過,馬英九說,台灣的學校想去大陸辦博覽會招生,對岸的大學也想來台灣招生,但台灣的大學擔心磁吸效應反而把好學生吸去大陸。
馬英九說,開放大陸學校直接來台招生,還需要一點時間達成共識,但隨著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教育部多多少少必須朝這個方向逐步開放。時機成熟後,兩岸招生就能會回歸市場機制。
馬英九並說,廿多年前我國專科畢業生有八萬一千多人,學士畢業生有五萬四千多人,專科生是學士生的一點五倍;但是前年的專科畢業生只剩兩萬出頭,學士畢業生暴增為廿二萬八千多人,學士倒轉變成專科生的十倍,也造成具精熟技術的初、中階人力缺口。少子化現象即將造成學生來源不足,大學將在三年後面對第一波衝擊。
馬英九還說,我國出國留學風氣不如以往,去年留學美國的人數已降至兩萬四千多人,未來海外人才庫可能面臨斷層。
中國學歷採認增至百所學校 教部擬讓中生在校工作
自由時報 2013-1-15
〔記者林曉雲、胡健森、陳璟民、陳慧萍/綜合報導〕馬英九總統昨在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上宣布,將擴大承認中國「二一一工程」(中國用語,意指中國「廿一世紀的一百所重點大學」)認列的一百一十一所大學,並開放中國專科生來台讀二技,最快從今年八月上路。
馬英九強調,擴大中生來台是他未來三年任期中,兩岸關係重要的一步,未來還會希望繼續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設立辦事機構,還有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要消除條例中不適當、歧視性的條款,讓兩岸平等交流。
大學校長憂 台灣人才外流
多位校長表示,馬總統此舉美其名是要擴大生源,解決私立大學招生困境,其實根本無法解決少子化問題,中國學生不是笨蛋,好學生都會挑台灣名校就讀,不會屈就,來讀私校的學生反而拖垮台灣辦學水準。而且一旦放寬中國學校認定,中國大學大舉來台招生,台灣反而面臨人才外流疑慮。
影響更大的是,教育部已開始評估要讓優秀中生在台灣校園工作。教育部長蔣偉寧雖說兩岸情況特別,短期內不會考慮開放中生留台工作,但要重新檢討現行的「限校、限量及限域、不加分、不影響招生名額、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可考照、不可續留台灣就業」的「三限六不」政策。蔣偉寧坦承正考慮要讓最頂尖的中生出任校內研究助理。目前台灣碩士生研究助理可領助學金日薪九百九十元,博士班助學金則為一千零六十六元。
中生在校工作 勢排擠台生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痛批政府病急亂投醫,辦學不佳的學校本來就該要求退場,多招一般中生來台,只會降低台灣辦學品質;教育部一旦開放頂尖中生可在學校出任助理,等同逐步擴大中生工作範圍,勢必排擠台生的就業機會。
最快八月 開放中生讀二技
兩年前,台灣承認列名「九八五工程」的四十一所大學學歷,開放中國高中生來讀大學、大學生來讀研究所,但招生狀況不佳,上限二千人卻年年招不滿,連一千人都不到,馬總統希望先放寬承認,補滿每年二千多個招生名額,未來再進一步增加招生總量。
馬英九還說,關於兩岸學校互相招生部分,可以好好討論,但國內有些學校擔心會產生磁吸作用,在未來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下,舉辦大學博覽會將是招生工作一部份,但須等台灣的大學達成共識後再實施,比較妥當。
蔣偉寧則表示,中國學歷採認增加到百校,對台灣學生確有一定吸引力,「磁吸效應一定有,可能會反應在部分特定領域,但應不會太嚴重」。
立委批馬 加速台灣中國化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質疑,少子化後私校招不到學生,應該裁併,馬政府卻「擴大服務學校產業業者」,形成劣幣驅逐良幣。她憂心地說,中生入台越多,下一步就是人口移入,台灣不缺人才,但馬政府可能以「人才荒」做藉口,開放更多外國(中國)移民,使台灣社會溫水煮蛙式地淪為第二個西藏、香港,移入人口對台灣政治、經濟、社會影響力都隨之提高。
台聯立委林世嘉更抨擊,馬英九連任後,傾中行徑日益檯面化,只想靠中生維持私校營運,無異飲鴆止渴,早晚必亡。
蔣偉寧:陸生將可任研究助理 領助學金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宜蘭縣報導】2013/01/15
目前的「三限六不」政策,讓招收陸生變成兩頭空。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指出,限制陸生打工或拿獎學金等的「三限六不」將建立配套,要讓優秀的學生擔任研究助理、領一些助學金,才能吸引陸生來台灣;短期內不會開放陸生在台就業。
開放陸生來台攻讀學位兩年,教育部每年訂出招生名額上限為兩千多人,但兩年各只收到九百多名學生,還不到開出名額的一半。
多所大學指出,三限六不政策讓陸生卻步,且陸生只想選知名度高的學校,但各校名額有限,造成「陸生落榜,但後段學校招生落空」的局面。
蔣偉寧昨天回應,會考慮到配套措施,可望對現行「三限六不」制度檢討。
教育部高教司表示,陸生來台核定名額的上限,是大學每年核定招生數的百分之一,過去兩年,各開放兩千多個名額,但第一年只招到九百廿八名,第二年略增為九百五十一人,缺額都超過一半。
陸生來台,目前公立大學僅開放研究所可招陸生;私立大學則大學部及研究所均可招陸生,每年總額均在兩千人上下,各科系、各校名額不一。
開放陸生來台就讀,也訂定三限六不限制,降低陸生來台就讀意願,一位在實踐大學就讀的陸生表示,大學有很多工讀機會,但限於「三限六不」政策不能打工,讓陸生覺得被歧視。
陸生聯招會總幹事張鴻德指出,陸生報考台灣學校,多是選擇大型、有名聲的學校,尤其是以國立為主,私校錄取人數較少,甚至很多校招生甚至落空,落入「等無人」的窘境。
佛光大學教務長楊昌裕指出,陸生招生範圍限定來自上海、浙江、北京、江蘇、福建、廣東等六個沿海省市,研究所更限定四十一所頂尖學校畢業生報考,但這些地區及學校學生,可以選擇大陸好學校就讀,不一定要來台灣念書。
【記者沈育如、蔡永彬/宜蘭縣報導】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昨天指出,目前每年核定陸生招生數為兩千多人,但卻只招到九百多人,「連一半都沒招滿」,未來擴大承認大陸學歷後,將先朝向補滿缺額為主,先達成招滿兩千多人的目標,未來再考慮放寬招生名額。
招陸生/學者:「三限六不」必須取消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2013/01/15
總統馬英九昨天宣示將擴大陸生來台,銘傳大學兩岸中心主任楊開煌表示,台灣缺的是人才,但大學對大陸頂尖學生並沒有吸引力,招不到一流學生,現在就算擴大到二一一工程,也無法吸引頂尖學生。
他指出,世界各國都用最優渥的條件吸引頂尖外籍生,台灣卻有重重政策限制陸生。一流外籍生首選仍是歐美。招收陸生應從培育人才競爭力的角度著眼,「三限六不」一定要取消,且政府應和對岸協商,放寬只有沿海六省才能來台就讀的限制。
對於擴大開放陸生來台,在台陸生也有不同見解。台大國企所張姓陸生表示,擴大陸生來台能讓更多人感受台灣教育品質及人文環境,也能解決部分學校招生不足問題。
不過,銘傳大學財金系夏姓陸生則認為,擴大陸生來台有好有壞,好處是擴大交流,但擔心部分程度不好的專科生來台灣混文憑,造成負面印象。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楊景堯表示,支持開放更多陸生來台就讀,但不是盲目開放,而是兩岸必須實質教育交流,不要因為缺學生就急著開放;讓人民覺得政策老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有關開放大陸專科生來台就讀二技,楊開煌則說,中國專科生競爭力不足,來台就讀二技只會造成教學負擔,無助於提升技職教育,「感覺不是很好的政策。」
對於台灣即將承認一百一十二所二一一工程大學,是否能吸引更多台灣學生到大陸就讀?楊景堯表示,大陸官方統計,台灣近年到大陸念書約有六、七千人,只有六百多人是讀九八五工程大學,不到十分之一是衝著名校光環,多數還是選有用的科系,比如中醫、電影等科系。
楊景堯並說,念中醫是因為在當地學校較好考,且證照也不難拿,電影則是因為大陸電影工業崛起,如北京電影學院有專門的科系。
政府要考慮的是,應承認台灣沒有的科系,這樣的採認方式,對雙方才更有利。
招陸生/立委提醒:恐擾亂大學退場機制
【聯合報╱記者李昭安、許雅筑/台北報導】2013/01/15
總統馬英九拋出研擬擴大承認大陸大學學歷,擴大招收陸生。有立委贊同「大方向正確」,也有立委提醒,若陸生變成大學衝招生人數、解決少子化的藥方,恐怕會擾亂大學退場機制。
國民黨立委陳碧涵表示,她對陸生來台持正面、開放態度,這可讓台灣學生接受更多挑戰與刺激,除增進國際視野外,也會帶來文化衝擊,讓學生彼此學習,發現自身缺點。此外,擴大招收陸生將給台灣學校壓力,「為了吸引陸生,必須增進辦學品質」。
國民黨立委陳學聖說,兩岸交流是好事,「下一代彼此認識,對未來和平有很大幫助。」且少子化影響,台灣大專院校已開始向東南亞招生,若進一步開放陸生,能促進各校參與國際競爭。
民進黨立委林佳龍說,在維持原有「三限六不」及陸生招生總量規範下,他支持循序漸進擴大大陸大學學歷的範圍。他認為招收陸生有助於讓他們看到台灣的社會、文化、政治發展,對他們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回頭改變中國社會,但林佳龍表示,招收陸生不是解決少子化問題的「解藥」,如果部分大學辦學績效不佳、招生困難,想藉陸生衝高招生人數,就偏離了本意。「教育部還是應該做好大學退場機制」,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說,當初對承認大陸大學學歷設限,是擔心磁吸效應,對台灣私校招生造成衝擊。教育部若要擴大承認範圍,「必須提出數據,給我們有說服力的解釋」。
招陸生/擴大承認陸學歷 台灣生:選擇多了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2013/01/15
政府擬擴大承認大陸學歷,台灣學生赴大陸念書,又增加不少選擇。有的學生考量專業與文化習慣,表示不會因此去大陸求學,甚至擔心學成後台灣企業不認可大陸學歷;不過也有學生則認為,這是為台灣學生開了一扇門。
文化大學新聞系三年級學生劉學文表示,不會因為擴大承認大陸學歷而想去大陸念書,因為是念傳播類,大陸新聞發展沒有台灣那麼自由,他會選擇留在台灣。
他並說,大陸的大學文化與台灣不同,他也怕到大陸人生地不熟、無法習慣;加上親友也都在台灣,「除非是考上大陸的前幾志願」,否則不會考慮到對岸念書。
劉學文提到,他也會擔心現在政府開放承認大陸學歷、幾年後又不開放了;或是拿到大陸學位,台灣的公司行號卻沒聽過,無法承認。
台北市建國中學三年級學生王慕羽則認為,依台灣目前狀況,政府開放承認大陸學歷,會讓部分學生選擇到大陸念書。他表示,台灣的大學風格較輕鬆、自由,大陸競爭非常激烈,懈怠一刻可能就很難跟上,覺得不適合台灣教育或有競爭心、想往上爬的台灣學生,也許會因政府開放承認學歷而「登陸」。
招陸生/後段學校:擔心往後招生更困難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宜蘭縣報導】2013/01/15
政府計畫開放大陸「二一一工程」學校學生來台求學,有私校校長指出,少子化影響下招生愈來愈困難,擴大陸生來台就讀,將「出現一線生機」;但也有學校說,陸生選校看「知名度」,愈後段學校愈不吃香,擔心招生狀況只會愈來愈差。
對於這項開放政策,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台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兩位教育部前部長都表示很贊成,他們認為,若鬆綁陸生來台限制,鼓勵更多陸生來台就讀,可彌補招生不足。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知名度高的老字號大學或是有特色的學校,對陸生來說比較有吸引力,不過擔心新設立、偏鄉的學校會「比較吃虧」。
某私立大學校長指出,陸生選擇學校時,會以知名度為指標,後段大學沒有經費、缺乏資源改善,教育部也不補助,讓私校無法「提高競爭力」,擔心政策開放後,招生只會每下愈況。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總統馬英九昨天在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上表示,招收陸生可以擴及大陸專科學生來台修讀二技學位,台灣技職科大校長大多表示贊同,並希望能全面開放,不要未來訂定辦法時再限制陸生身分,才能吸引人才。
直言集/招陸生衝量 提升質更重要
【聯合報╱本報記者 薛荷玉】2013/01/15
總統馬英九昨天宣布擴大陸生來台,招生來源再增百多所大學,並開放專科生來台攻讀二技,預期可達到「衝量」的效果,但政府及學校都不應該指望由陸生來解決國內高等教育的困境。
台灣的大學數量太多,加上近年少子化情形嚴重,各校都在搶學生,部分私立大學更瀕臨倒店命運;各大學近年來均強力要求教育部進一步開放陸生來台,但都因「政治問題」無法開放。這次馬總統拋出擴大承認大陸學歷的政策方向,是各大學等待多年的好消息,也是兩岸正常交流的一步。
不過,擴大承認二一一工程大學學歷,能否解決招生不足的困境?目前開放每年招二千名陸生,但只來了一半,陽明、中央、中興、台師大等國立大學博士班都招不到人,新興私校招生情況更慘淡,只能招些交換生,卻缺學位生。
事實上,台灣的大學並非特別有競爭力,加上大陸優秀大學很多,不少頂尖生的選擇仍是歐美及香港;即使台灣擴大生源至二一一工程大學,我國招生恐仍難有起色。
另外,兩岸相互承認學歷是對等的,我增加承認大陸百所大學的學歷,也可能吸引更多台生前往大陸就讀,一來一往,招生效益可能抵銷。
在二技生方面,大陸重視學歷,每年參加高考的考生有二百多萬人落榜、改讀專科,但學生及家長仍盼著一圓大學夢。台灣特有招收專科生的「二技」學制,五專生畢業生來台讀二年書,就有大學學歷,對陸生絕對有很大吸引力。
且開放專科生來台,不致發生排擠台灣學生就讀權益的問題。因五專在台已是「夕陽」學制,因學生來源銳減,招收五專及二專畢業生的二技學制,十年前招六萬多人,如今只剩二萬多人。收陸生來念二技,恰可補充台灣生源不足。
但長久來看,我招收陸生不能只憑藉學制上的優勢,部分技職學校設備十年來未更新,重理論而缺實用技能,都得從根本上改善,否則台灣學歷在陸生眼中的「含金量」只會逐年貶值。
我招收陸生政策在「衝量」的同時,也不能不面對質的提升問題。大陸的各省狀元,著眼於就業優勢,紛紛湧入香港大學;但台灣招陸生兩年來,卻苦於招不到頂尖學生。質、量兼重,才是平衡的陸生政策。
網友回應
Kelly Zeng 臉書發言 2013-1-15
我極力主張兩岸交流的原因:
一個陸生.他說在大陸時他最痛恨台獨.甚至覺得即使寸草不生也要收回台灣.但來台後他開始喜歡上台灣.認為大陸應該要學習台灣的民主與素質.並認為台灣30年不回歸也沒關係.因為這樣才不會被中共破壞.才能讓中共改進缺點!你看!這就是兩岸交流的好處啊~
兩岸交流不但影響大陸民主化.也影響大陸人的素質.來台灣的陸生陸客回去後一個個都是民主+素質的種子!你看很多陸客陸生遊台後.做了很多關於兩岸政治跟素質的反思.就知道交流的威力有多大!
可惜綠營的短視近利.為了拒統仇中反中.放棄這一影響大陸的好機會!
現在的大陸跟20-30年前的台灣非常像.經濟起飛開放.政治緊縮.人民教育水準提高解決溫飽後自然要求政治上的開放.事實上大陸從30年前的改革開放後就註定走上民主之路.因為除非像北韓徹底鎖國.否則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經濟開放但政治專制.即使新加坡也慢慢走向民主.而中共開放到香港台灣自由行和陸生留學.其實也註定未來民主化.因為到港台這樣自由地區.回去後都是一顆顆民主種子.可惜民進黨短視近利.只注意陸客素質問題未能體會這個民主影響力.
Ping Htw 臉書發言 2013-1-15
台灣這麼小,公私立好大學的資源、招收學生數真的很有限,盲目的開放中生來台就讀,若不做好配套只是搶了台灣學生應該要有的教育資源。中生不是笨但,他們會挑一般的私立大學唸嗎? 如果有那真的只是來求一個身份一個居留權,這必也是日後馬英久要做的,要以香港日子為例子,當大量中生住在台灣這麼一小塊的土地時,以後的資源分配將會更不足,更有可能整個教育財政需要中生來幫忙,看看歐美、日本、等其它有中生大量進入的例子,這些國家一開始招收中生上癮後,現在想擺脫都擺脫不了,更別提中國當前是想用中華人民共和統一台灣,馬英久現在的作為除了讓更不安定因素留在台灣外,還有什麼??
辨學不好的私立大學,說句殘忍的話,應該是要準備癈校or或者縮小系科,以小而美的方式進行,台灣真的有那麼多學有專精的教授資源教書嗎?? 許多還不是掛名教授,如果台灣教育界在不認清這個事實,不去精簡學校,而去幫忙私校招收中生,到底是會收什麼人材進來呢? 不等於也是賣文憑嗎? 整體下來拖跨教育財政跟教育品質,在未來又有什麼好處呢? 教育資源交流不是爛學充數,假辦學真移民;
台灣是小國,台灣也早就獨立,喊不喊台獨那都只是個人、政黨意見的表達,政策推行是要往台灣的好處想,也不是在幫忙中國好處想,中生會不會民主化,會不會潛移默化,不是要用教育來幫忙洗腦的,是要中生自己本生願意才行,這個我們管的著嗎? 在世界各地民主國家還是一大票中僑生還在中國最好,所以別太一廂情願的說台灣能改變中國,台灣的問題很多,馬英久最該先關心這些,而不是在化獨漸統,統一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台灣,沒有中華民國統一他們的,所以別在污名化台獨了,台灣早就獨立了,只是名字該怎麼決定該怎麼取而巳。。
擴大開放中生救私校? 黃昆輝:笨蛋想出來的方法
自由時報 2013-1-16
〔記者陳慧萍、曾韋禎/台北報導〕教育部擬打破「三限六不」承諾,開放中生擔任研究助理、領取獎助學金,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昨表示,中生政策直接影響到台灣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也對就業市場造成衝擊,不能行政單位說了算,他將提案要求「三限六不」入法。
台聯主席黃昆輝批評說,馬英九總統妄想用中生搶救私校,只會讓破網愈補愈大,還會讓台灣學生的工作機會被搶食一空,「真是笨蛋想出來的方法」。
教育部二○○八年公布「三限六不」政策,強調中生來台就學並非全無限制,而是「限校、限量、限領域」,且「不加分、不影響本地招生名額、不領教育部獎助學金、不能校外打工、不能考證照、不能在台就業」。不過,教育部長蔣偉寧已表示,考慮開放「頂尖中生」任研究助理、領取獎助學金。
陳其邁:三限六不應入法
陳其邁表示,馬政府開放中生在校打工,只是全面鬆綁「三限六不」的開端,台灣的技術學院多會輔導學生在畢業前考取專業證照,未來開放中國專技生來台念二技後,很可能「順勢」開放中生考照,甚至安排他們在台灣實習,果真如此,不只影響台灣教育環境,也將衝擊台灣就業市場。
陳其邁說,馬政府想依賴中生解決學校招生不足問題,事實上中國高考錄取率已突破七成,同樣面臨少子化危機;馬政府應該思考國內學校如何整併,提出根本解決之道,而不是「病急亂投醫」。
黃昆輝指出,更可怕的是,先讓中生在校工作,接著讓他們畢業後可以在台工作,最後就是開放中資在台僱用中國人,形成「中生來台就學—工作」的一條龍服務。
黃昆輝質疑,除非教育部停止補助私校,否則就是拿台灣人的稅金去補助中生就學。目前有多少台生還沒畢業就負債?馬政府卻還要把校內的工讀機會奉送給中生,徹底摧毀國家的教育政策。
黃昆輝表示,馬英九當年在開放中生時,口口聲聲承諾的三限六不,又要跳票了嗎?台聯一定會監督哪些立委護航此政策,將號召該選區的選民提起罷免,以捍衛台灣的教育資源及年輕人的工作權。
中生可打工 學者憂排擠效應
自由時報 2013-1-16
〔記者陳怡靜、林曉雲、黃宣弼/綜合報導〕對於馬政府逐步擴大中生來台規模,台灣大學經濟系退休教授林向愷昨直指:「這是聯中治台,一點一點引入中國,什麼都想用中國解決問題。」林向愷指出,「現在是開放在學工作,以後就是開放畢業後工作。」
他也舉例,馬政府口口聲聲說人才不足,但開放產業外移,不但讓幹部人才流到中國,也導致國內工作機會不足,已排擠到台灣機會。
學者︰「職業學生」也不能不防
他也說,認定「機會在中國」者日漸增加,政府一再擴大採認中國學歷,有些學生認為「不如去北京念」。他直言,政府沒有產業就想開放中資,沒有學生就想招中生,「學生相對就會外流,好的人才不會想留在國內,因為政府已經塑造一個氛圍,告訴你『機會在中國』。」事實上,近年國內就有越來越多明星高中學生選擇前往香港或中國的大學就讀。
台師大教授李勤岸則擔憂,馬政府大量開放中生來讀學位,且准許中生參與教授承接的研究案,勢必排擠我國學生擔任研究助理的機會。而來台灣讀書的中國學生之中,是否有人負有政治任務,也就是所謂的「職業學生」?這部分馬政府也應提出方法杜絕。
全國自主工聯執行長朱維立表示,目前碩士班以上的學生,都有擔任研究助理的資格,若只是限制中國學生不能在校打工,整體政策將喪失一致性。不過,過去曾有不肖廠商貪圖中國廉價工資,以實習、交流名義申請中國學生來台,實際上卻做一般勞工的工作,相關單位應嚴格審查。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謝創智表示,如果是優秀人才,不論是哪國籍都歡迎;但如果是從事中低階工作,一般台灣人也做得來,就會產生替代效應。
陸生陸配是台灣的寶貝 大變局下必須改變的6個兩岸迷思之1
2013-2-1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0| 評論數: 0
長期以來,台灣社會受威權時代「反共愛國教育」及民主化後民進黨與台聯選舉語言的影響,產生一些根深柢固的迷思。如果台灣與世隔絕,以台灣社會的富裕與素質,這些錯誤的認知或許無傷大局,民眾仍可繼續過好「小日子」。但台灣是一個高度仰賴貿易的小型經濟體,冷戰已成為歷史、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兩岸更已進入和平發展新時代,錯誤的認知必須改變,否則不但內部分裂不能弭平,民主機制下,錯誤的認知造成錯誤的政策,國家經濟競爭力勢必持續下降,兩岸關係也可能倒轉,未來的日子恐怕不只凶險難測,整體國力與民眾生活水平也將下降。
春節是中國社會除舊佈新的日子,9天假期今天結束,小龍年開紅盤日,正是檢視過往、策勵未來的時機,旺報今天起將推出6篇系列社評,深刻全面檢視台灣在全球及中國大變局下,必須反思的6個兩岸迷思。
首先,我們要檢討台灣社會對陸生與陸配的態度與政策。民進黨與台聯認為大陸學生與大陸配偶是「外來者」,到台灣讀書或生活是搶奪台灣有限的資源,因此必須限制他們的權利,才能保障台灣人專屬的利益。加上過去大陸經濟相對落後,多數陸配為追求經濟利益或過較好的生活而嫁到台灣,甚至不乏「假結婚真賣淫」事例,政府因而訂定相對嚴厲的法規,限制陸配的工作權,陸配的法律地位甚至比東南亞國家配偶還不如。
一些陸配曾經戲稱,只有嫁到「老、病、窮、殘」的弱勢家庭,才有機會申請工作證,即使有了工作證,也因為大陸學歷或證照不被承認,而只能打零工。一些在大陸原本擁有專業知識、技能或高學歷的陸配,一旦「不幸」嫁入社經地位較好的台灣人家,根本無法取得工作證,也無法在台灣發揮職業才能,被迫淪為「失業人口」,不但對個人不公平,也是社會力的損失。
開放陸生來台求學後,同樣陷入「有限資源被搶奪」的迷思,「三限六不」成為兩面刃,一方面讓大陸學生在台灣得不到制度的保障,不但違反台灣人權平等價值觀,更形同把大陸優秀人才拒於門外,送給台灣周邊競爭對手,助其發展。在台灣人才外流形勢嚴峻之際,對陸配、陸生的種種歧視與限制,無異對外築起高牆,阻絕大陸優秀人才貢獻台灣。
如果說陸生陸配「搶占」台灣資源可能有1﹪,未來他們將回饋給台灣可能是10﹪。換個角度,陸生陸配極有可能成為推動大陸公民社會成長的動力,為兩岸帶來和平、為台灣帶來安全。維持現狀是台灣目前最大公約數,但中國大陸實力正不斷成長,美國卻深陷債務失控、經濟成長趨緩與兩黨對立危機,大陸正逐漸建立與美國並稱「G2」的平行關係。在美中競合關係架構下,台灣沒有同席博弈的力量,只能勉力尋求動態平衡維護己身利益。對台灣而言,更好情況是大陸內部及兩岸經由和平發展推動體制的相互融合,最終兩岸民眾樂見統一。大陸內部的和平發展與兩岸的體制融合將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台灣的著力點幾乎不存在。換言之,台灣沒有太多主動作為的空間。
不過,長期在台灣生活、學習、工作的陸生與陸配,有機會成為大陸內部和平發展與兩岸體制融合的槓桿,陸生與陸配其實是台灣的寶貝。過去,台灣為避免陸生來台後,因政治文化不同而不經意製造出社會衝突事件,教育部曾制定「大學輔導大陸地區學生注意事項和參考原則」,要求陸生避免參加助選、造勢、抗議活動和參加談話性政論節目。陸生來台前,各地台辦也耳提面命告誡。儘管如此,台灣民主的權力關係與寬鬆的生活方式,仍然不可避免地影響了陸生。陸配早已融入台灣民主社會,許多人組織團體以集體力量爭取政治權利,更多人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以回饋社會並善盡公民責任。他們有希望成為大陸公民社會發展的火苗,引領大陸走向公民社會。
如果台灣是一個成長的社會,陸生與陸配加入我們的生活,不但不是資源的排擠、就業機會的剝奪,反而是力量的增加。一些民進黨與台聯立委放言「陸生來台是大陸的統戰」、「陸配是大陸的木馬屠城計」汙名化陸生陸配,其實只是愚弄民眾的說法,但愚蠢言論日積月累卻形成社會觀念的迷思,長期而言,將造成台灣競爭力退化與兩岸關係的凶險,這就不是愛台灣,而是害台灣。
承認陸211工程校院 台可贏裡子 大陸有面子 台換得320萬人專升本潛在學生來源
2013-3-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 評論數: 0
馬政府去年底開始釋放「承認大陸211工程校院」訊息;今年1月中旬,馬英九總統又鬆口表示將開放大陸專科生來台修讀二技「專升本」。兩項看似性質不同、對象不同的陸生政策,其實息息相關,最後是大陸贏了面子,台灣贏了裡子。
台 灣目前只承認大陸檔次最高的985工程院校(約41所),不承認檔次略低的211工程校院(約111所),一直讓大陸很不服氣,因為211工程也是大陸前 5%的頂尖學校,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名校,統統不在教育部承認的41校之列。北京科技大學(也是211)校長 就曾不悅地對台灣校長直言:「為何不承認211?我們也不差!」
台院校過去被穿小鞋
為了報復台灣只承認985,過去兩年大陸連續祭出「不准大陸仲介介入陸生來台」、「不准台灣去大陸公開大規模招生宣傳」、「只能招收沿海6省陸生」、「只能招收二本線以上陸生」等規定,給台灣大專校院「穿小鞋」。
因為沒有仲介,台灣學校只能各憑本事開小規模的招生說明會,不能去大陸參加大學博覽會,打不開知名度,無法和大陸校院搶學生。過去兩年各只有900多名陸生來台,根本不到預定的每年2000人上限。
現在承認211,很多媒體誤讀為「有利台灣招收211工程畢業的陸生來台讀碩博」。事實剛好相反。承認211,只會讓台灣學生跑到大陸去,對台灣中後段的校院將是一大衝擊,不能彌補民國105學年度的4.5萬學生來源缺口。
未來可赴陸辦博覽會
既 然如此,台灣為何要承認211?關鍵就是「專升本」。大陸目前有1246所大學階段的專科學校,又叫高等專科學校(高專),每年招生320多萬人,高專相 當於台灣過去的三專,學生畢業後沒有學位,只有很少數可進入本科(大學),即「專升本」,其他95%無法繼續升學,因此大陸專科又叫斷頭教育。
台灣技職校院一直覬覦「專升本」這塊豐厚生源,且台灣技職教育水準遠高於大陸同業,這是大陸相關校院和技職交換生都承認的。
現在台灣承認211,給大陸面子,大陸回贈以320萬人豐沛的「專升本」潛在生源,台灣還可能換得大陸讓台灣普通大學赴陸辦博覽會,一減一加還是划算,台灣贏了裡子,陸生政策也往「差異化」的正確道路邁進。
小 靈 通
985工程、211工程
是大陸兩項重大教育計畫,前者命名來源是1998年5月大陸領導人江澤民一場演說,後者命名來自於政策目標「邁向21世紀的1百多所重點大學」。
被納入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院校都是大陸最好的大學,僅100多所。大陸共有2300多所大專校院。
(簡立欣)
見賢思齊 環境讓他們更努力
2013-3-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 評論數: 0 |原作者: 簡立欣
一句話:「吃苦吧,台灣學生,壓力之下煤炭才變成鑽石!」台灣媒體一味報導「陸生成績較優」,讓人愈聽愈怕,但其實最可怕的是故步自封、安逸怠惰的自己。
有大陸台生告訴筆者,到大陸讀書,覺得自己比大陸本地生優秀,主要是跨過一片海峽,陌生環境逼他獨立,而不像大陸本地生22歲還是mamaboy(指很依賴媽媽的男生)或有公主病。可見是環境的問題,而不是陸生或台生本質上如何如何。
曾有港校招生人員應筆者要求,比較台生、港生和陸生,他表示陸生勤勞、強勢、有危機意識,一站上台表達能力較好,台風穩健;台生和港生較無危機意識,較害羞,但願意積極幫忙,團體活動時較能與他人協調,這種差異顯然來自生長環境的影響,「各有好處,不能說孰優孰劣,畢竟這個社會需要不同的人扮演不同角色。」
大陸學生是很強,見賢思齊,只要願意努力,台灣學生也不弱。
中國學歷 擴大採認至111所 學者存憂
自由時報 2013-3-13
〔記者陳怡靜、李宇欣/台北報導〕中國學歷採認範圍再放寬!教育部昨天宣布擴大採認中國地區大學學歷,從原本的四十一校增加至一百一十一校,主要涵蓋中國「二一一工程(中國用語,中國「廿一世紀的一百所重點大學」)認列的大學,雖排除公安、軍事、醫療學校,但學者憂心,中國逐步蠶食鯨吞台灣。
教部突襲開放 林佳龍要求公開相關內容
民進黨立委林佳龍質疑,立法院才剛開議,教育部長蔣偉寧趕在教委會質詢之前,大幅度開放中生來台就讀的學校,以及日前宣布中生來台念二技與證照考試,這是刻意規避國會監督。
林佳龍說,兩岸交流必須基於不侵害國人權益的基礎之上,對於這種偷偷摸摸的突襲開放,他要求教育部公開相關開放內容,並赴立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報告說明,「若發現我國學生的就學權益有任何受損,絕對與教育部沒完沒了」。
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今天上午將公布碩博士招生簡章,教育部昨晚趕在六時無預警宣布將擴大採認中國學歷,從原本以「九八五工程」為主的四十一校放寬為「二一一工程」的一百一十一校。也就是說,一○二學年度碩博士中生招生即可馬上採認相關學歷。
教育部次長黃碧端說,擴大採認中國學歷有助於爭取優秀學生來台,也可妥善解決中籍配偶的就學人權、台商子弟回台就學等問題。依據採認辦法規定,採認可追溯於民國九十九年九月三日以後就讀、取得學位者,若以去年在中國就讀的學生估算,一千七百多名學生中,有三百人屬放寬標準。
根據規劃,中國學歷採認放寬幅度高達七十校,採認學校共達一百一十一校,但受限「三限六不」,中生赴台就讀仍得設籍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六省市。黃碧端表示,目前還計畫再放寬兩個省市中生可來台,但尚未確定省市與實際放寬時間。
根據高教司統計,民國九十九年採認學歷前,赴中國四十一校求學的台生有四百八十七人;一○一年採認學歷後,增為六百四十六人。
不過,學者則憂心,中國很明顯在「蠶食鯨吞」,讓台灣麻痺而沒感覺。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工學系教授施正鋒憂心說,馬政府配合中國,文攻武嚇、經濟讓利都沒用,下一波就是用文化教育來進行,「一氧化碳中毒是沒感覺的」。他也憂心,未來的對中政策,可能都將採「先下手為強,以後就地合法」的方式。
但台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副會長陳正騰昨樂見中國學歷採認放寬,「有助兩岸教育交流正常化,邁出一大步」。但他也認為,一一一校採認僅追溯到民國九十九年九月三日,讓早期赴中就讀的一萬多人仍排除在外,而學歷甄試通過率又低,對有中國學歷的台生幫助有限。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則表示,去年大學校長會議就提出擴大採認建議,雖然落實的速度有點慢,但仍認同這樣的改變,將有助國內研究所招生。台灣大學教務長莊榮輝也表示,大學最關心品質,贊同教育部循序漸進開放,等品質有一定認證,再逐步擴大。
陸生更想留美 台灣還不鬆綁
【聯合報╱楊景堯/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副教授(新北市】2013.03.25 03:17 am
報載從去年底北京領導人子女就掀起返國潮,而且「連根拔起」—放棄海外居留權,此報導證實了許多人的懷疑:大陸重要領導人子女幾乎都在美國名校留學。
美國是大陸學生出國留學首選。留學國家的區別也如同社會階層化一般,反映出大陸家長的競爭心態。越是競爭激烈、外語要求標準高、收費昂貴、錄取名額少的權貴名校,便成為「優勝劣敗」證據。
近年來中國大陸出國留學人數成長驚人(見表),其背後的隱藏意義值得重視。大陸實施「一胎化」已經超過三十年,子女的教育成就已經成為彰顯父母身分與地位的重要指標。子女出國留學不只是圖未來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更是大陸的父母財力與地位的重要體現。
今年是台灣第三年招收大陸研究生,此刻正是報名期間,馬總統也釋出善意,有人認為大陸沒有增加開放省市,幫助有限;筆者長期觀察兩岸高等教育交流,相信因為兩岸關係的特殊性,是有利於台灣高等教育招生跳脫世界留學規律,顯現對大陸一流學生的磁吸效應。但是由於制度設計出現不友善的招生環境與兩岸缺乏正式溝通平台,台灣即使努力要改善三限六不、沒有健保等問題,當下恐怕已退居與一般國家競爭,甚至毫無競爭利基可言。
馬總統宣布要開放招收大陸專科畢業生來台灣就讀本科,搶奪生源意圖明顯。由於大陸「留學國家階層化」非常明顯,「具備什麼樣條件的學生,到什麼地區留學」的思維。所謂「一步錯,步步錯」,台灣失去兩岸文化近似性的「先天優勢」,如今刻意為拉高招生名額所採取的措施,與包括歐美紐澳先進國家、亞洲的日韓星港等等競爭對手相比較,高下立判。
總之,雖然大陸內部出國留學「推力」勁道很強,許多省分優秀學生也都希望藉由出國留學幫助自己圓夢。馬總統擴大採認校數的政策,希望吸引更多優秀大陸學生來台,可是大環境並沒有改變。台灣內部「大學階層化」的事實,再與大陸學生「留學國家階層化」的思維相結合,「加乘效果」非常明顯。台灣只有「含金量」高的大學,對陸生才會有吸引力。建議碩博士班都要放棄「聯招」的落後思維,鬆綁名額流用等政策,才能彰顯大學特色與雙向選擇的高教核心思想,否則兩岸高等教育互動前景令人擔心。
( 大陸學生想到美國留學, 其實, 不光是求學, 還另有原因, 請楊老師再多多觀察 )
大學設備差 陸生誰想來
【聯合報╱王皓平/博士生(台北市)】2013.04.19 03:14 am
筆者上個月前往大陸,參加兩岸交流研討會,會中有大陸學者,針對陸生回陸的意見做追蹤調查,令筆者意外的是,認為台灣的大學設備太差、太過老舊,無法滿足陸生學習需求;同時,多數陸生不會推薦他的親朋好友到台灣念書,因為學不到東西,而且處處可見台灣當局的防衛心態。
在網路上,看大陸高中的校園,不僅面積廣大,而且校園設備水準遠遠超過台灣的「大學」,無怪乎這些陸生直言,台灣的大學過於簡陋。
從對岸學子,或其父母的角度來看,既是獨生子女,又望其成龍成鳳,當然會希望就讀台灣知名學府。所以這兩年陸生來台出現大幅缺額,是正常現象。
對照日前媒體報導,來台的陸生沒有很用功就拿到書卷獎,若再加上台灣大學環境沒有了優勢,試問未來大陸學生還會想到台灣來就讀;或是來台的陸生素質每下愈況,這是我們推動陸生來台的本意嗎?
香港人抗議濫收陸生的一點觀察
來源: 林繼志的日誌
這兩天好像抗議濫收陸生的事件在港漂圈中流傳甚多, 我也早早總結一下我的觀察. 本來FACEBOOK發起人的原意是要效法反蝗去登報的.而這一刻香港人是關注港府漠視民意撥款一億, 和黃碼頭工人罷工事件及維港鴨鴨.這件事在港人圈之裡流傳不及雙非事件引起大眾關注.畢竟在香港的大學入學率只不過是18%. 但這消息經陸生的臉書再轉到人人及微博上,因為陸生才是事件中的主角.
這事的發起始終反蝗基地高登論壇, 這等於大陸的天涯社區
http://forum7.hkgolden.com/view.aspx?type=CA&message=4412193&highlight_id=0&page=1
而發起人及支持者的論點有:
1. 香港各大學是用香港納稅人的錢運作, 應該優先照顧本地人.
2. 香港大學大陸研究生比例佔70%, 比例過多.
3. 大陸學生來香港找工作, 他日進佔香港政商各階層, 因為其身份問題, 恐怕成為中央代言人,蠶食香港核心價值.
大陸學生的回應有:
1. 只是香港學生不讀, 怪誰!
2. 國際社會,香港自我封閉不是出路.
3. 大陸的問題不應完全怪罪大陸學生.
4. 來香港的都是欣賞香港文化的,被排斥覺得受委屈.
5. 沒有大陸,你們玩完了. 比如國際金融風暴怎打救香港,水電都是大陸供應.........
香港支持者的盲點:
1 把研究生和本科生混為一談. 只說大陸研究生佔研究院近70%, 沒提國際學生佔本科學額.
2. 國際一流學府, 研究生都是外地人佔多數. 現在是中國國印度為兩大主流.
3. 香港和其他國家學府一樣, 本科生是本地優先,國際學生是少數. 而大陸本科生比例都在10%以下.....
4. 先進的研究院,是國際的,也是屬於世界的,不應該對非本地人設太多限制.
5 不同意的人一律被打成5毛. 根本是亂扣帽子. 語言暴力.
6.會否把對中央,對港府,中聯辦,及一些大陸遊客的不滿投射到大陸學生身上?
陸生方面的盲點:
1 其實反招陸生的運動未成氣侯, 現在反而幫別人宣傳.
2 見到香港人的回覆不問理由先打三十大板,一堆傻B,港燦,殖民地走狗漢奸衝口而出, 一律把香港人當成洋奴. 極之討厭.
3 香港其實是缺水卻不缺電, 反而改革開放初期是香港是向深圳輸電多. 而水方面,香港本有能力攪海水化淡. 當年多
少是中英關係轉好而放棄了.而香港向廣東買水的價錢是冠絕全球, 對廣東省是無本生利. 加上香港沒有工業, 近來用
水量少了,廣東送來的水白白流入海. 另外,金融風暴香港是用香港自身的外匯儲備擊退炒家,而且還大賺一筆., 之後成
立"盈富基金"把股票退回市場"中央那年只是不把人民幣眨值. 甚麼大陸幫香港救市起碼根據現階段已公開的資料是
完全扯談. 老談這些只令香港學生覺得大陸學生給洗腦. 大學生了,搜集一下資料好不好?
4. 現今大陸學生在經濟政策上多擁護新自由主義, 而這意識形態近來在香港是備受批判的.
我自己覺得, 在香港人立場而言, 了解中G的歷史, 及大陸現今的變化.才更有效了解目前香港身處的環境. 中G要防備, 但來港陸生多是讚同香港的制度文化而來的. 而本身多少他們被體制的限制是被動的, 何不給他們一點溫暖,令他們認同香港的價值,把這些帶回大陸?
而大陸學生也要明白, 香港的上一代人不少是為脫離政治運動來港的,而近來中央政府的一些官員, 在香港人心目中太差, 黨還是有當年的影子,怎不害怕?加上近年來國內發生的事,官富二代橫行,金錢是一切的思想, 令中國形象更惡化. 連內地人都不滿,香港人豈不會感到壓力?再加上國內來港的暴發戶的所作所為,香港政府對中央的唯唯諾諾. 你們所受的壓力,正是這些現像所做成的.
這政治氣候, 香港人的疑慮就出來了: 當大陸學生成為香港一分子,他們和內地的關係會否和香港市民的角色有矛盾?
當他們入主香港各機構要職,中央會否運用這一群人影響香港利益?支解香港行之有效的制度迎合中央?
或者可以說, 很多時大陸遊客的丟臉行為, 中央官員的夜郎自大. 後果卻由當地留學的華人留學生去承受. 香港的例子就很明顯了.
這些陸生可能覺得很冤, 但了解中國政治運動的歷史, 香港人的擔心真的不是沒理由.
香港人不太去講理論去說自由法治, 但已經成為生活習慣. 正如我們不懂中文文法, 但也可以把中文運用自如.
東西德當年突如其來的統一,之後引發東西德人民的矛盾, 中港關係其實也有點像, 日光之下無新事.
沒有甚麼組織, 不過只是一點觀察, 望能拗磚引玉, 多多交流.
陸媒預言 台私大10年內倒1/3
2013-7-3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705| 評論數: 0
陸媒預言台灣私立大學10年內倒閉1/3!陸生來台3年,大陸媒體也愈來愈了解台灣高等教育情勢,引述台灣學者稱私校招陸生是「經濟邏輯」,既是「招生」更是「救市」。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大陸高中生赴美國、香港讀書者眾,但赴台灣的學生卻不多,台灣對陸生的開放姿態也多少顯得「五味雜陳」,讓人不清楚到底想不想讓陸生來台。
報導指出,1994年台灣決定廣設大學,這一決策後患無窮,目前台灣有160多所大學,但出生率嚴重下降,不受政府資助的私立大學面臨嚴重生存困境,分析認為10年內台灣將有1/3私立院校倒閉,台灣學者抨擊私校招陸生是「經濟邏輯」,既是「招生」更是「救市」。
報導引述台灣媒體人陶允正說,台灣的陸生政策仍是「三限六不」,即限校、限量、限領域,不加分、不影響本地招生名額、不領獎助學金、不許校外打工、不能考證照、不能在台就業,這都影響陸生來台求學意願。
還有陸生說,台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等公立大學的大學部不招陸生,所以就不考慮來台了。
重新審視陸生政策 此其時也 台灣人 看大陸
2013-9-1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4| 評論數: 0 |原作者: (蔡尚謙/台灣大學台陸學生交流會成員)
台大教授薛承泰指出,陸生跟台生在學習態度和積極表現上,有著天壤之別,陸生所展現出的競爭力,比飛彈部署還厲害。薛教授所言非虛,以筆者這兩年來所接觸到的陸生而言,求學積極、為學嚴謹者比比皆是,但台生亦有自己的強項和長處,在創造力和行動力,特別是社會參與跟實踐上,占去更多的時間。台生和陸生在不同的領域各擅勝場,彼此有著良性競合與刺激,這也不失為陸生來台所帶給台灣社會的一股良性衝擊。
2011年開始,我國開放大陸學生來台攻讀大專院校學位,若再加上每年成千上萬的短期交換學生,現今的年輕世代之間遠比過去的兩岸青年有著更直接、深刻、長期的互動,這樣的「遣台使」或是「留台派」,在台灣體驗台式民主制度的運作,在大學課堂裡修習專業,在校園裡外生活、交友、談戀愛,在在都具體而微地影響著陸生們對台灣的觀感,假以時日,這樣的民主經驗與友善的氣氛,將可在大陸內部慢慢起著良性的影響和正面效果。
近年來,隨著台灣解嚴、民主化以及大陸經濟改革開放,兩岸的交流在國共會談的和平契機奠基後,始終絡繹不絕,無論是經濟、文化、學術、政治領域,都有著長足進展且豐富多元的對話合作,特別是在2008年國民黨重返執政後,雙方在經濟合作的密切程度以及民間交流觀光的熱絡現象,較之過去數十年彼此陌生、漠視的態度,實有著天壤之別。
在日益茁壯成熟的公民社會基礎,以及密切的經貿合作往來上,兩岸的發展基調已逐漸走向相形溫和的「以對話代替對抗」,並且透過文化層面的協力合作與觀光旅遊的彼此交流,開始融冰解套,增進真實的認識和理解,減低因誤解而產生的摩擦和糾葛。其中,陸生作為一個特別的群體,在台灣所扮演的中介者、媒合者的角色,讓台灣社會許多對大陸充滿好奇的人們,有了可以親身接觸、問詢、結交的機會。台陸學生的相互拉抬互動,不啻是一次百年不遇的機緣。
迄今,來台陸生已是第三屆,首批來台攻讀研究所的陸生已有相當人數返回中國就業,國人可以捫心自問,我們希望陸生帶回中國的,除了在大學裡習得的專業,是否亦應該加上對台灣社會的深層認識和與台灣人之間的深刻情誼?若是如此,政府在陸生來台制度上的設置,便應該加緊腳步,切實履行。
不需要對個人加以優遇,僅需一視同仁的給予公平對待,去除敵視、歧視的限制和政策阻礙,為陸生提供具有誘因的留學政策和安全的醫療保障,如此一來,陸生來台的人數和素質將可有更高的提升,也較能夠增加優質大陸人才來台學習意願,為兩年來踟躕不前的陸生政策作出實際改善。
香港城大來台招生 台生面臨更激烈競爭
蘋果日報 2013年11月21日15:33
【許敏溶╱台北報導】為搶台灣菁英學生,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程星率團來台23、24日分別在成功大學、台灣大學各舉辦一場招生說明會,他表示,台灣學生很優秀,在校表現出色,但今年報名香港城大的國際學生已超過20國,台灣學生面臨更激烈競爭,學測總級分70分以上才有較佳錄取機會。
香港城市大學2009年起到台灣招生,爭取優秀學生赴港就讀,優異學生更可獲得全額或部分減免獎學金,例如今年全額獎學金包括學費、在校住宿及生活費,每年可拿到新台幣約60萬6千元,但台灣學生得和所有國際學生競爭。
香港城大預計23、24日下午2時30分在成功大學、台灣大學各舉辦一場招生說明會,學生或家長都可參加;詳細資訊可洽網站(www.cityu.edu.hk/international)。
- Jan 15 Tue 2013 14:13
馬總統:擴大承認大陸113校學歷; 中國學歷採認增至百所學校 教部擬讓中生在校工作; 立委提醒:恐擾亂大學退場機制; 香港人抗議濫收陸生的一點觀察; 陸媒預言 (合輯)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