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書分享】書名:別說不可能:曾經他們叫我壞小孩

書名:別說不可能:曾經他們叫我壞小孩
作者:鍾滿振
出版社:零極限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08日

內容簡介

  有太多次,別人都告訴我不可能辦到。

  但我告訴自己,為什麼擁有幸福的權力,得由別人來決定?

  打破「命運天註定」的千古謊言

  常言道:「命運天註定」,家庭環境往往在無形中捏塑我們的性格,框架我們的思想,從我們呱呱墜地後,就左右每個人的命運,而這就是華人思想中的「宿命」和「命定」。

  所有人都以為,貧困的家庭已替作者決定人生:國中畢業、藍領階層、留鄉工作。卻沒有人料到,成為老師的夢想讓他決定反擊宿命,從既定人生中出走,從他人嘴裡的「不可能」逃出生天。

  如今,他是一位擁有妻兒的好老公、好父親,更是教育英才的國中老師。從沒人能夠想像,這位開朗熱情的老師,曾在十來歲的年紀被測驗為輕度智障,甚至因結黨械鬥蒙受牢獄之災,被家人遺留在拘留所長達二十六天之久。幸福,曾經在他的想像之外;如今他卻贏得一個幸福的家庭,也贏得了夢想中的教職,一切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

  從四個觀念開始,扭轉人生

  孩子們就像未抽芽的種子,無法以土壤的貧瘠與否,論斷它能不能開出美麗的花。人的命運絕非依照環境被動決定,宿命只是場似是而非的騙局;閱讀這本書,將協助你守住內心的那份夢想,因為唯有夢想,才是指引你走往正途的強力指南針。

  ◎帶你看見每個孩子的可能性

  作者曾被家庭和師長放棄過,所以他知道被放棄的感覺多麼痛苦,每個孩子都在心底渴求他人的協助。對孩子懷抱信心,唯有懷抱信任,才能看見每個孩子的可能性。

  ◎宿命是什麼?宿命,就是夢想的墓誌銘!

  關上自己的耳朵,相信心底夢想的聲音;無論那個聲音多麼微弱,你都應該給自己機會放手一搏。這本書將讓你知道,夢想是一種和宿命對抗的力量;學會拒絕別人安排給你的「宿命」!

  ◎接受命運,就是自甘墮落的開始。

  太多自我放逐的人們,都是選擇接受「背景不好」的理由,因而讓自己選擇了「不夠好的人生」。事實上,墮落和上進都是一種選擇,唯有抗拒命運的人,才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每個問題學生的心裡,都藏了一顆受傷的心。

  這本書將帶你深入問題學生的心裡,揭開反叛的外貌底下,他們內心被教育體制忽略的傷害。這是一本另類的教育書籍,深刻剖析現今教育的漏洞,讓那些被貼上「壞孩子」標籤的學生們,能有一個被世界了解的機會。

本書特色

  一個輸在起跑點的孩子,如何闖出自己的燦爛人生?
  聽天由命,是我們犯下的最大錯誤!
  「幸」與「不幸」之間的距離,原來沒有我們想中遙遠。
  當宿命阻擋在你面前,除了逆來順受,你也能選擇反擊!

  這是一本與「乞丐囝仔」同樣撼動人心的真實故事,
  將喚醒你對家庭環境與成就高低之間的省思。
  不管你是「富二代」或「窮人子弟」,
  現在開始,拋下那些標籤,因為身份無法決定你的人生價值!

  我的出生似乎預告了我的坎坷人生,
  寫著我生辰八字的字條,遺失在一貧如洗的老家。
  當人生缺少一個好的開始,是否代表我失去了幸福的權力?

  他,出身在貧窮家庭,沒人看好他能有美好前途;
  母親曾淡漠地警告他:「不要再給家裡惹麻煩!」
  在成績決定一切的學校中,沒人相信他能夢想成真;
  老師告訴他:「想當老師,憑你的程度,不可能!」

  環境、出身、他人目光…是你選擇墮落的理由嗎?
  你與夢想之間的距離,其實不是來自背景和能力,而是來自一顆怯於追求的心。
  當宿命阻擋在你面前,除了逆來順受,你也能選擇反擊!

  每個人都有三個奇蹟
  這是一本寫給心中有夢、卻害怕做夢的人們的書。
  你是不是給過自己太多藉口,為不求上進找到宿命的理由?
  這本書會讓你知道,你也擁有改變人生的三個奇蹟,
  只要你肯拿出勇氣,為自己的夢想拼搏一次!

  ◎奇蹟一,沒有不可能!

  曾被鑑定為輕度智障,從軍校畢業後,打破軍人退伍只能當保全或業務的慣例,決心要春風化雨,一圓兒時許下的教師夢。「不可能」是個錯誤的信仰,我們隨時都該重新開始相信自己的可能性!

  ◎奇蹟二,幸福是一種選擇。

  家人,就像是穩定生命的船錨,不管人生路上風雨如何飄搖,家庭就像牢靠的港灣,能讓我們失溫時遮風避雨。作者自小不曾得到父母關懷,只能獨自面對生命的驚滔駭浪,生命卻不曾在他心裡種下仇恨,反而種下一顆感激的種子。幸福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種選擇。你可以選擇看見生命裡的恨,放任自己頹敗腐朽,也可以選擇從生命中看到愛的可貴,變成一個有能力給予幸福的人。

  ◎奇蹟三,夢,是改變一切的關鍵。

  作者遭遇的經歷,彷彿一次又一次沒有盡頭的馬拉松,人生充滿了二選題:是該忍痛往前進步?或是安逸地停留原地?幸好,夢想就像是馬拉松盡頭的終點線,永遠閃耀著最燦爛的光芒,激勵人們往前衝刺;抱著一份熾烈的逐夢野心,才是扭轉人生、打敗宿命的最大關鍵!

作者簡介

鍾滿振

  中正預校、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教系畢業、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現任台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數學領域專任教師兼任導師。

  由於兒時家貧,父母農忙之餘無法兼顧孩子的課業,除了弟弟高職畢業外,三個哥哥、兩個姊姊的學歷都是國中畢業。家裡是乙級貧戶,上學學費由鄉公所補助,國小沒穿過球鞋、國中沒看過火車,當他在小二作文《我的志願》寫下當老師的心願,老師卻告訴他:「憑你!不可能。」為了尋找另一項精神的寄託,他曾經誤入歧途,在幫派械鬥中被警察逮補,被父母放棄,根本沒人願意保釋他。

  因為他曾經走錯路,所以知道犯錯的孩子很孤單;投身教育,讓他從歧路走回正途,創造了許多簡約的幸福。他的改變沒有秘訣,他的成就沒有方程式;只有虛心求教後力行,以及永不放棄的執著!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undercheng/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2611

後記

作者留言:

為了圓夢,落實自己的堅持,婉拒出版社的發行邀約與還算可接受的版費與抽成,我決定自費出版,不含智慧財產,編印書籍總花費約16萬。

為了讓本書呈現的更完美,原本八月的出版日延到了十一月才會出版。

本書出版全國經銷點(含網路)僅售八百本,售書所得,不扣成本,將全數捐作公益,拋磚引玉,期盼大家支持,協助分享連結,邀親朋好友一起來共襄盛舉。

別說不可能一書中~作者不一樣的求學與成長歷程全記錄於書中,想要傳遞一份概念,那就是:每個孩子的未來都充滿無限可能;別讓別人嘴裡的宿命,變成自己夢想⋯⋯⋯⋯的墓誌銘!因為孩子們就像未抽芽的種子,無法以土壤的貧瘠與否,論斷它能不能開出美麗的花。人的命運絕非依照環境被動決定,宿命只是場似是而非的騙局;只要記得守住內心的那份夢想,它就會是指引你走往正途的強力指南針。

本書賣書所得,不扣成本,將全數捐助協助弱勢學生課後輔導之用。

【閱讀短評】

當他在小二作文《我的志願》寫下當老師的心願,
老師卻告訴他:「憑你!不可能。」

以35歲的青壯年紀,考取了高師大並畢業
經歷了3年的流浪教師生活
38歲正式成為國中老師

並在校園成立18度愛的工作坊以及微笑班級公約,
幫美為孩子慶生並拍攝短片
並與每位孩子討論生涯的各種可能
獲得教育部「正向管教」範例「班級經營組」特優獎

一個被評定為輕度智能障礙
一個因為上課聽不懂,鼓起勇氣找老師卻被羞辱及否定的問題小孩
一個從此混跡幫派鬥毆並進出看守所小孩

在人看來不可能的


只要相信
凡事都能

你的夢,隨時開始都不會太晚

這裡是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read.life
昨晚主編也聽了台大張文亮教授的見證分享,
與鍾滿振老師也有很多雷同的背景
也都是從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蛻變出令人驚奇的夢

張文亮教授的故事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2815


台大教授張文亮:從教室逃走的天才

親子天下雜誌33期 為什麼孩子從學習中逃走 2012-04

小五就放火燒了全班考卷,中學因為太愛問問題,被校長痛打、被學校開除,大學重考才勉強考上。從小到大在教育體制裡跌跌撞撞、受傷不斷的張文亮,如今卻是台大最受學生肯定的教授之一。他不僅獲得台大優良導師獎,他所開的課程,常常塞滿三、四百名學生。

在課堂上,他可以把冰冷的科學變成一堂堂精采的故事,用科學寫文學,從文學探索科學,牛頓、法拉第、金庸、《福爾摩斯》、《唐詩》、《宋詞》、《西遊記》在他的課堂裡都可以相遇、碰撞出火花。有人形容張文亮是最會說故事的科學家,他寫書超過二十本,主題從科普到文史、傳記、工程、漫畫,幾乎每本書都獲獎。

張文亮如何從一個教室裡逃走的問題學生,變成一個激發人心、鼓舞學習的老師?他的故事,提供了教育現場什麼樣的啟示?

我是公務人員的孩子,母親在銀行工作,父親在糖廠工作,弟妹成績都很好,但我的成績卻起伏很大。雖然我很喜歡念書,但考試往往無法呈現我努力的成果。

從小我就是個問題學生,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曾經跑到教室裡,把全班的考卷給燒了,因為我討厭這種教育的方式。還有一次老師在監考的時候,我把鋼筆打開,從他後面這樣唰的~~噴過去,把他的衣服全部噴髒了!我覺得這是上學真正有趣的地方。當然,我受到嚴重的懲罰。我爸也會打我,小五我曾被打到手心噴血,手上現在還有疤,臉上也被踢過,因為我爸媽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到了中學,我被老師修理得很厲害,後來還被開除過,因為我在教室裡喜歡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我問老師:「波義耳是誰?」又很想知道,安培和焦耳是誰,因為我相信他們一定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某些因素讓他們寫下這些公式。但老師要我不要再問這些問題了,因為聯考不會考,只要把公式背下來就好了。但我還是一直追問,就一直被處罰,有一次我反射性揮手擋了回去,就被當做毆打老師,後來就被學校開除了。

備註:

1. 波義耳-馬略特定律(Boyle's law,有時又稱 Mariotte's law),在定量定溫下,理想氣體的體積與氣體的壓強成反比。是由愛爾蘭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在1662年根據實驗結果提出:「在密閉容器中的定量氣體,在恆溫下,氣體的壓強和體積成反比關係。」稱之為波義耳定律。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現的「定律」。馬略特在1676年發表在《氣體的本性》論文中:一定質量的氣體在溫度不變時其體積和壓強成反比。玻意耳和馬略特這兩人是各自分別獨立確立定律的,因此在英語國家,這一定律被稱為波義耳定律,而在歐洲大陸則被稱為馬略特定律。

2. 安培定律(英語:Ampère's circuital law),又稱安培環路定律,是由安德烈-瑪麗·安培於1826年提出的一條靜磁學基本定律。安培定律表明,載流導線所載有的電流,與磁場沿著環繞導線的閉合迴路的路徑積分。

3. 焦耳定律 (Joule's law, James Prescott Joule) 或焦耳-冷次定律是定量說明傳導電流將電能轉換為熱能的定律。1841年,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焦耳發現載流導體中產生的熱量Q(稱為焦耳熱)與電流I的平方、導體的電阻R和通電時間t成比例。而在1842年時,俄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楞次也獨立發現上述的關係,因此也稱為「焦耳-冷次定律」。

一個被教育界放棄的孩子

我在教室裡沒有辦法獲得滿足,我比較喜歡教室外面的鳥在叫、樹葉是那麼綠、雲是那麼藍,所以很容易分心。下課後我很喜歡到野外去,我的自我學習都來自野外,因為在野外,我看到不懂的事物或是我沒辦法再深入看第二次的,就會回來看書找答案。譬如「雲為什麼會是這個形狀?」「為什麼草的旁邊會有這種花朵?」「葉子跟花朵的顏色為什麼會差這麼多?」我就會去圖書館翻書。

我不一定是回來讀教科書,因為教科書通常是不太會教書的老師去編的。教科書應該有非常好的文學、非常好的音樂。教科書應該是帶著色彩的,教科書不能取代我去接觸大自然的機會。但我覺得我們的教科書往往是攔阻我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所以我寧願接觸課外書。

回顧我的學習歷程,我小學是一天到晚被學校毆打的,中學是被學校開除過的,高中是念夜間部的,大學是重考才勉強考上中原大學的。但是,我後來為什麼會變成台大的教授?

這是因為我到後來,其實是一個已經被教育界放棄的孩子。我在教育體系裡、考試的方式下,找不到對知識的喜愛,到了大學以後,再也沒有人給我壓力了,那是我重新開始的時候。從此我海闊天空,我有一個自由的空間,我不需要再去跟別人競爭。

那時候我才知道,用考試去分辨學生的程度是滿低層次的。高層次的教育,只要問幾個問題就知道學生的程度。所以我們的中小學,是在培養低層次的學生,不是在培養高層次的學生,因為我們整個教育是用低層次的方法評斷學生。

我在大學的時候,也是個異類,但當時我遇到一個老師,他只收異類。這個老師是國科會科教組的組長毛松霖。他就只收幾個學生,每週一次,跟他問一些問題,無所不談。他的教材就是報紙,我們可以談政治、性行為、信仰、經濟、藝術等各種問題。我們談論的地方就是在冰果室或是校園的草地上,這個老師帶了我們四年,每個星期跟我們談一次。我覺得「冰果室裡的這一堂課」是我一生裡所受的教育,最精采的地方。

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我不是沒有希望的。我第一次跟毛老師談話之後,他給我一個功課,要我下次講給他聽,我講給他聽之後,他就跟我說,我是個天才。我說:「我聯考都考不上,怎麼會是個天才?」

他說:「天才有四種,第一種很會記憶,考試可以考得很好。第二種很會分析,考試也可以考得很好。第三種天才,很會整合,他就『完蛋』了。第四種,他有藝術跳躍的思維,直覺類型的天才,他也會『完蛋』了。」他所謂的「完蛋」,就是指會被聯考放棄的學生,在聯考教育體制下,後面這兩種天才就「完蛋」了。所以必須想辦法讓後兩種天才不要被教育體制犧牲。

我聽完他的話,當下很感動,因為從來沒有人說我是天才,大家都說我是問題學生。我後來自己體會,我應該是屬於第三種類型的天才。

我是異類的天才?

我知道自己是個異類的天才之後,就自己開始去做整合的工作。我曾經問過毛老師要怎麼整合?他說要整合對人類文化有影響的科目。我問他是哪些科目?他說,只有三科。第一科,歷史。第二科,經濟。第三科,音樂與美術。這三門課裡選一門,就可以影響人類的文化。

因為我不太懂經濟、也不懂音樂,所以我選歷史。一個人如果懂歷史,他可以懂大學裡所有的學科。我就開始讀所有的歷史,像是講醫學的歷史、美術的歷史……只要有歷史這兩個字我統統挑出來讀,不是為了興趣,是為了使命。

在大學那段時間,我就是用六○%的時間去讀我科系的東西,用四○%讀課外的書,然後整合在一起。

大學我讀環境汙染,那是因為我考試分數很低,所以進到這個系。當我在讀環境汙染的時候,其實台灣沒什麼環境汙染,等到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台灣的環境汙染變得很嚴重,我剛好「躬逢其盛」,接觸了很多環境汙染的議題,也排解了很多糾紛。在那段期間我幾乎走遍台灣所有的鄉村、所有的客家庄,所以後來我可以寫關於台灣的水、台灣的客家庄。

在排解糾紛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知識不夠,解決問題不是有熱情就可以了,所以就再去念環境汙染的博士學位。因為我覺得很虧欠那些受害的農漁民,他們對我有很高的期待,但是我幫不了忙。

拿到博士學位之後,我就來台大教書。我在大學教書這麼多年的觀察發現,只要學生服你,他就會有學習動力,他就會學得好。因為在教學裡面,最重要的是師生關係,關係超過知識的傳授、品德的傳授。University(大學),原意應該是指「師生聯盟」,因為我們一生裡面遇到最好的教育都是因為我跟某個老師發生一種非常好的「師生聯盟」的關係。一個老師之所以有魅力,是因為他本身就是「老師」,他的魅力來自於他的使命感,來自於他和學生所建立的聯盟關係。

張文亮小檔案

職稱|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

經歷|曾獲台大優良導師獎,著作包括《法拉第的故事》、《誰能在馬桶上拉小提琴》等20幾本書,主題橫跨科普、傳記、環境、生態多個領域,並多次獲得金鼎獎、「好書大家讀」推薦。

延伸閱讀

《誰能在馬桶上拉小提琴?》

作者/張文亮

出版/國語日報

《法拉第的故事》

作者/張文亮

出版/文經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