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中和15K惹爭議 施振榮:他只是口快

作者: 康文柔、黃佩珊╱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2月14日 上午5:30

立錡科技董事長邰中和因「十五K」言論惹出爭議,與邰中和熟識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昨日表示,邰中和只是一時口快,看不慣大家吵來吵去,其實,他投入很多科技業創新,創造台灣的就業機會,他給員工的薪資也不錯。

經濟部主辦全國產業發展會議已在周二落幕,包括提高外勞比例、適度鬆綁工時等結論,引發場內民間團體不滿、當場高聲抗議。邰中和脫口說出,「再吵,連十五K (新台幣一.五萬元)都到不了」這句話,連日來引發各界熱烈討論。

施振榮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董事長,這兩年積極推動企業尾牙結合藝文表演,昨他出席「藝企豐收」宣傳活動時,為邰中和引發的爭議緩頰說,所謂的十五K,只是一時氣話,經過這番風波,邰中和應該也學到教訓。

邰中和是施振榮交通大學學弟,與施振榮一同創辦宏碁。

施振榮回憶,當年他們兩人的共同心願,就是為台灣共創未來。他慨嘆,台灣近來的薪資爭議,「吵來吵去不是辦法,應該要把『餅』做大,讓大家手中分到的變多。」

施振榮指出,企業要整體共享價值、共享成果,但是台灣的產業不能停留在複製過去的模式,沒有新的核心能力,創造的價值就會下降,當然給不出較好的薪資。他說,邰中和自離開宏碁後,勇於投入有高競爭力的新科技,仍是秉持為台灣好的一股熱誠。


15K董!施振榮:氣話啦 員工薪資都很好

東森新聞 – 2012年12月14日 下午12:22

15K風爆越演越烈,各界反應一,立錡董事長邰中和公司更表示,今天湧進許多鼓勵以及抗議的電話,跟邰中和一起創業的宏碁董事長施振榮今天也跳出來說話,邰中和只是講氣話,他們的員工薪水都有33K以上,不過也有學者跳出說,台灣勞資環境如果不改善,小心可能出現15K的血汗經濟。

15K風爆,讓立錡邰中和被網友戲稱15K董,當年跟他一起創辦宏碁電腦的施振榮跳出喊話,強調邰中和給員工薪資很大方,覺對沒有15K,只是15K風爆,不少名人學者率先在臉書上開砲。清大榮譽退休教授彭明輝就認為,如果勞團抗議的條件全都法制化,小心工資確實有機會連15K都到不了了,立委痛批台灣企業家太僵化,立法委員劉建國:「我想這個老闆講出再吵下去連15K都沒有,是站在一個非常僵化的資本家態度。」

財長張盛和更跳出來緩頰,財政部長張盛和:「那個都是情緒化,不用當真,大家努力,明年經濟會好轉,好轉了大家都會往上。」財長用景氣論,強調不擔心15K,企業大老闆更坦承,大陸勞工薪資都要比台灣人高,晶華董事長潘思亮:「台灣的人力資源是太物超所值了。」

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我覺得實在是太低了,我現在在南京聘一個勞工,基本的都在4千到6千塊人民幣,也就是兩萬多塊以上。」如果基本薪資只剩15K,民眾痛批,政府讓我們快活不下去了。15K事件外界爭辯的議題脫離了環團、勞團的原始訴求,但卻也意外暴露,台灣血汗經濟背後,被剝削的勞工悲哀。


你不知的「15K」老董另一面

【今周刊835期/撰文賴筱凡、林宏文】2012/12/19 12:23

一向低調的立錡董事長邰中和,竟因「15K」發言而一夕暴紅。這位宏碁創辦人之一,在科技圈投資領域遍及IC設計、網通、太陽能,他究竟是一位怎樣的大老闆?

「再吵下去,我告訴你,連15K(指薪水一萬五千元)都到不了。」就是這句話,讓立錡董事長邰中和成了近期討論度最高的科技業老闆。

爭議爆發的第一時間,外界沒有立即認出邰中和的身分,正是他一向低調使然。攤開邰中和的頭銜,從宏碁創辦人之一、立錡董事長、旭揚創投董事長、科技媒體《電子時報》董事長等,在在都顯示他在科技業界的影響力;更別提他投資的公司,從IC設計、網通、太陽能等,遍及整個科技圈。

儘管如此,邰中和沒有因而特別張揚。每每他投資的公司舉行上市前法說會時,縱使他是背後大金主,邰中和也總是一身休閒裝扮,默默坐在最後一排,讓人以為他只是一般的投資人。

參與創辦宏碁 開啟科技投資

但邰中和也沒有想像中那般難以親近,只要旁人上前與他談話,他都會禮貌性地回覆;在他親自主持的股東會上,股東提的問題,他也都會逐一答覆。所以,這次邰中和發言惹風波,格外讓人跌破眼鏡。

「他一直都不是多話的人,會去那個場合(指經濟部舉辦的全國產業發展會議),也是捧場性質,誰知最後擦槍走火。」熟識邰中和的業內人士指出。

邰中和的父親在小學教書,但健康狀況不佳,須長期休養,家中經濟稱不上富裕;因此,一九七一年邰中和從交大控制工程系畢業後,就逕自到神通電腦上班,負責電腦處理器(CPU)的銷售。

在那個大同與聲寶還是股王的年代,處理器的商機才剛開始,邰中和搭上處理器熱潮,業績不差。一九七六年,他與交大同學黃少華、學長施振榮等各投資了十萬元,共同創辦了宏碁。

曾與邰中和在宏碁共事的矽谷創業名人、雲端技術平台9×9公司執行長段曉雷,曾提起一段小故事。那時段曉雷剛加入宏碁沒多久,對於許多產品都不甚了解,有一次接到客戶詢問電話,一堆專業名詞讓他滿頭霧水,慌張之際,碰巧遇見邰中和,便向他求救。

當時,邰中和什麼也沒跟段曉雷多說,僅僅丟下一句話:「只要開始去賣(產品),就什麼都懂了。」之後,邰中和的這句話深深影響段曉雷,讓他開拓出一片天。後來,段曉雷創立網上網(AboveNet)公司,邰中和也出手投資,網上網掛牌後股價大漲,最後還以十六億美元被收購。

邰中和在宏碁前後待了十七年,他的人生第一桶金也是在宏碁攢下來的。近期《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給員工的內部信就提及:「邰先生說,跟著施振榮的人,都分享了財富與榮耀。」

只是,後來宏碁品牌剛在美國扎根,時任宏碁美國分公司個人電腦事業部總經理的邰中和,在當地親身體會到創業的爆發力,許多創業公司一掛牌,股價就跟著飛天;這讓他毅然離開宏碁,成立旭揚創投,開啟他的高科技投資生涯。

回饋社會的行動從未間斷

邰中和的高科技投資範圍很廣,但以IC設計及網通兩大產業最為專精,最成功的案例有邁威爾(Marvell)、立錡、凌耀等,由於幾乎都是最早期投入,獲利至少都有二、三十倍。其中,邁威爾掛牌,旭揚創投與相關人士持有股票價值高達上百億元,就讓邰中和賺到人生最大一桶金。

邰中和在高科技投資成績斐然,更讓旭揚創投贏得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信任,成為極少數台積電出資入股的創投基金。

但邰中和的投資也並非一帆風順。他投資的網路數據儲存服務廠是方電訊,就曾為建構大型機房,在北市內湖蓋了兩座辦公大樓,耗資超過二十億元,大部分都由邰中和自掏腰包。然而,二○○○年網路泡沫破滅,網通需求大幅萎縮,資金深陷其中,讓他一度財務調度困難,最後只好在○六年賣給中華電信。

儘管如此,邰中和回饋社會的行動,從未間斷。好幾次他的母校淡江大學募款、籌措獎學金,他不只出錢也出力,遇到淡江校友就幫忙傳播募款訊息。他的妻子阮妮蓮,長期投身慈濟的相關活動,還曾在一群企業家夫人組成的「慈友會」,當過台北慈友會總幹事。

其實,邰中和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年紀都還很輕。對於台灣年輕人面臨起薪過低的窘境,也略有感受。但要解決台灣薪水偏低問題,得先從產業轉型開始著手,而不是大拜拜式地舉行會議,會議過程又達不到共識,最後在吵鬧下結束,忘了初衷是為了解決低起薪問題。【全文請見今周刊835期 】


「15K老董」邰中和 業內人士:他一直都不是多話的人

NOWnews – 2012年12月19日 下午12:40

記者曹逸雯/台北報導

一向低調的立錡董事長邰中和,日前因為「再吵下去,連15K都到不了」一夕暴紅,根據周刊報導,熟識邰中和的業內人士指出,「他一直都不是多話的人,會去那個場合,也是捧場性質」,其實,邰中和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年紀都還很輕,對台灣年輕人面臨起薪過低的窘境,應該也略有感受吧!

根據最新一期《今周刊》報導,「15K」事件爆發的第一時間,外界並沒有立即認出邰中和的身分,主要是因為他一向低調。不過,攤開邰中和的頭銜,從宏碁創辦人之一、立錡董事長、旭揚創投董事長、科技媒體《電子時報》董事長等,在在都顯示他在科技業界的影響力,而他投資的公司,更包括IC設計、網通、太陽能等,遍及整個科技圈。

報導指出,邰中和也沒有因為這些投資而特別張揚,每次他投資的公司舉行上市前法說會時,雖然邰中和是背後大金主,但也總是一身休閒裝扮,默默坐在最後一排,讓人以為他只是一般的投資人。

熟識邰中和的業內人士表示,「他一直都不是多話的人,會去那個場合(指全國產業發展會議),也是捧場性質,誰知最後擦槍走火。」,格外讓人跌破眼鏡。

周刊也介紹邰中和的父親在小學教書,但健康狀況不佳,家中經濟稱不上富裕,1971年從交大控制工程系畢業後,就到神通電腦上班,負責銷售電腦處理器(CPU);1976年,與交大同學黃少華、學長施振榮創辦了宏碁,並在宏碁待了17年,後來離開宏碁,成立旭揚創投,也成為極少數贏得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信任,出資入股的創投基金。

此外,報導也表示,邰中和回饋社會的行動,從未間斷。好幾次幫他的母校淡江大學募款、籌措獎學金,出錢也出力,他的妻子阮妮蓮,則長期投身慈濟的相關活動;另外,邰中和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年紀都還很輕,應該對於台灣年輕人面臨起薪過低的窘境,也略有感受。


【2012年科技公司員工人均利潤榜】國外:①蘋果,45.18萬;②谷歌,24.2萬;③IBM,10.19萬;④微軟,10.1萬;⑤三星,6.6萬。中國大陸:①騰訊,8.25萬;②百度,7.235萬;③中國移動,6.4萬;④聯想,1.37萬;⑤華為,1.3萬。(單位:美元)騰訊科技 (騰訊微博 2012-12-25)


民國109年 中高齡將為勞動主力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2013.01.02 03:56 pm

行政院勞委會主委潘世偉下午將在國民黨中常會以「台灣勞動市場的挑戰與因應」為題進行報告,他指出,台灣人口結構改變,勞動主力現在是以青壯年為主,但到了民國109年將轉為中高齡為主,到119年將更為明顯,開發新勞動力是政策因應的主要作法。

他表示,政府推動整合性的勞動力發展政策因應,分別以活化青年就業、開發新勞動力、以及創造兼顧安全與彈性的勞動市場等幾個方向著手。

有關15到24歲年輕人高達12%以上的失業率,潘世偉指出,青年就業的問題出在學用落差、對就業市場的迷思,工作態度不夠積極,工作經驗不足,以及就業力薄弱等因素。

他說,目前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產學訓合作及青年就業旗艦計畫等措施因應,以畢業前兩年的核心職能課程彌補學用落差,結合學校與產業,進行符合產業需求的訓練。

潘世偉表示,勞委會還要開發新勞動力,其中包括推動社會經濟,強化弱勢勞動力的開發,即協助新住民提升職業技能並就業,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另一項開發新勞動力的作為,他表示,將評估外勞的新來源國。

潘世偉指出,台灣勞動市場逐漸非典型化,即派遣勞工、部分工時或定期契約勞工的比例增加,而非典型勞工感覺保長保障不足,但企業卻又認為法令僵固,勞委會將追求兼顧安全與彈性的政策,制定勞動派遣勞動者保護法,並保障彈性化工作者的權益,包括其工時與最低工資的規範等。其中,勞委會正檢討責任制勞工的工時。


22K的價格與價值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1-6

◎ 陳萬全

最近有媒體報導,台灣地區二十至二十四歲人口的失業率超過十四%。而失業率居高不下、勞動力供需失衡的結果,最直接影響的,就是我們的薪資停滯。原因很簡單,因為你不做,別人會來做。相信這也是之前某位董事長脫口而出「再吵!連15K都沒有」的主要原因。不過,更糟糕的或許還在後頭,近期包括馬凱及劉憶如等國內外經濟學者一再呼籲,要注意美日等國大量印鈔救市後所造成的通貨膨脹,同時這也是後金融海嘯時代裡最大卻也是最難解的問題。

人們對於「價格」的變化很敏銳,對於貨幣實際上的「價值」卻多少有點模糊不清。薪水數字增加,但很可能所能兌換的物資卻比加薪前更少。因此,筆者認為,22K的重點是,在於其實際上所能購買的物資,已不足以應付生活所需。也因為如此,政府在要求企業為員工加薪之餘,若不能有效穩定物價,導致加薪幅度跟不上通膨速度的話,筆者認為,這樣的調薪,除了讓大家爽一下之外,根本毫無意義可言。(作者為成功大學物理所碩士)


落跑外勞街頭賣番茄 月營收破10萬

自由時報 – 2013年1月6日 上午4:30

〔自由時報記者錢利忠/台北報導〕「來喔!2盒50元,好吃再買喔!」國中畢業的越勞屈文英有金頭腦,逾期居留沒飯吃,竟借3萬元買了一台改裝三輪車,2年來到處擺攤賣番茄,月營業額破10萬元,扣掉成本淨賺5至7萬元,是22K大學畢業生的3倍月薪,前天才被警方逮獲。

前天下午1點多,警方在台北市武昌街、重慶南路口,城中市場附近取締流動攤販,22歲的屈男忙著結帳,警方看他沒證件,追問才知是逃逸外勞,且因竊盜案被檢方通緝。

屈男落網時表示,他在2009年10月來台打工,曾在新北市新莊區化成路的工廠當電鍍工半年,月領1萬8千多元,合約期滿後到處流浪,沒錢吃飯才想到擺攤賣水果。他說:「回越南工作難找,薪水也不高,留下來碰碰運氣也好。」

屈男稱每天清晨4點就到環南市場批貨,再騎三輪車四處叫賣,水果約到晚上9點多賣光,因物美價廉,常供不應求,成本約是售價的4到5成。他搔搔頭說:「現在盛產草莓應該會很好賣,本來還要去大湖批貨。」

警方表示,屈男來台3年多,已能用中文流利應答,連叫賣看板都自己手寫,因「眼明手快」,在各大市場擺攤快2年從沒被取締,他被抓到時身上有現金4400元,疑為當日所得;屈男平日居無定所,又不坦白住處,被抓後攤車就扣在警所,他說:「我會叫朋友來幫我牽車!」

警方懷疑有熟人接應,至於他每月賣水果的收入去向,警方不排除由地下匯兌轉去越南。


驚見月薪19K? 換人吧!

◎ 謝志杰

今年政府機關上自總統府,下至行政院到各部會,掀起一股「不吃尾牙」的風氣,企圖以「與民同苦」的形象來掩飾其無能。

尾牙在傳統習俗上,乃是為了犒賞員工過去一年來的辛勞,透過尾牙宴的方式,來拉近距離,無論公司業績如何,總還是與員工同歡,謝謝大家過去一年的努力,盼望來年繼續一同打拚。但回首過去一年,這個政府為人民做了些什麼?油電雙漲造成物價高漲,弄得人民苦不堪言,社會新鮮人的薪水從已經夠悲情的22K降到20K,十四日mobile01有人貼文「19K的價碼開出來了~看來再過不久能領22K就偷笑囉」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51&t=3155478&p=1),引起網友熱烈討論;不久媒體也報導「軟體工程師職缺驚現月薪19K」,然而,我們的部會首長到底有什麼作為?透過停辦尾牙的方式來謝罪嗎?

公務員吃尾牙宴,只要不鋪張浪費,相信不會有太多人有意見,但與其要塑造與民同苦的形象,還不如將那些績效不好的部會首長給換掉,在政策上多一點牛肉,相信換個腦袋應該會比停辦尾牙還會來的容易些,除非國民黨已經沒人才了。

(作者自營行銷顧問公司)


(1/15)『已上新聞』19K的價碼開出來了~~看來再過不久能領22K就偷笑囉
(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51&t=3155478&p=1 )

seak1983 2013-01-14 00:24  #1

先看圖吧~

紅字部分為1/15新增

按這裡檢視圖片 (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301/mobile01-50805af76d06dd2f6b95531de82eeb2a.jpg )

按這裡檢視圖片 (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301/mobile01-52c68999a5a5904bd6671200cd1118e7.jpg )

第二張照片轉自PTT,感謝版友以及PTT鄉民的提供,數字會說話,請各位看官們想想,這兩張照片字面上19K的背後,你們看到了什麼?

圖片轉自這裡 ( http://www.ptt.cc/bbs/Tech_Job/M.1358231538.A.5CC.html )

另外已經有媒體注意到這篇文章,有記者跟我聯絡詢問我是否願意接受採訪,
我這個人面對鏡頭或著被採訪時都會緊張...可能連話都說不清楚,打算回覆拒絕
好像已經上新聞了
中天新聞


19K的工作

========以下為文不對題的牢騷=========

小弟我畢業於大台北地區某間號稱企業最愛用的私立大學.....的資工系。

偶爾看到網路上的文章,加上系上教授的洗腦,

都說資工系畢業後出路多廣多廣,薪情多好多好.....

老實說真的有些被洗腦到,

小弟我不敢說coding能力多強,但至少也真的有學到一點功夫

這張畢業證書我拿的問心無愧。

以前聽說一些年紀較大的朋友們當初找工作花了4-6個月,

在心中竊喜著自己念了一個不太難找工作的學系,

盤算著畢業後兩個月內就上工。



結果一晃....畢業半年多,

投履歷從一開始精挑細選,慢慢到現在的亂槍打鳥

一百多封履歷石沉大海就不提了,

有時很難得的有機會面試

面試前的小考試都有通過,進入面談過程中也沒什麼失誤

然後得到的只有『有任何消息我們會盡快通知你』,

到現在還窩在親戚開的店裡面....

缺人的時候去幫忙,領取微薄的工資溫飽三餐.....

自己都覺得悲哀


血汗工廠?宏達電喊冤

2013-1-18 13:51| 發佈者: gilbert| 查看數: 54| 評論數: 0 |原作者: 吳筱雯 |來自: 工商時報

宏達電昨日罕見地召開記者會駁斥週刊其為血汗工廠的報導,研發暨營運總經理劉慶東表示,2008年前宏達電對建教生做得不夠多,但實習薪資從不曾低於勞基法基本工資,如果真要省成本,宏達電大可僅支付建教生基本工資,但就是知道很多學生需要這筆錢,建教生薪資不僅高於基本工資,並享有與正式員工相同的團保與勞保。

日前出刊的壹週刊引述去年12月中公布的監委報告指出,宏達電每年引進千名建教生,但卻提供低於勞基法基本工資的薪水、被迫超時工作、輪值大夜班等,讓建教生淪為廉價勞工,儼然成為台版血汗工廠。

在壹週刊出刊當晚,宏達電就發出聲明嚴正否認上述指控,宏達電又在昨日下午臨時通知媒體將在桃園廠舉行記者會,由宏達電二把手、研發暨營運總經理劉慶東,親自率領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劉筠棋、製造中心副總經理王慶賢對外說明,這也是宏達電多年來面對無數次爆料後,首度大動作澄清動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