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101年國慶大會演說「不畏艱險‧攜手向前」

來源: 錢芊.ROC的日誌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的國慶,也是英九連任中華民國總統後的第一個國慶。每一年國慶,都是大家為中華民國歡喜慶生的日子,也是我們緬懷先賢艱苦奮鬥,並提醒自己必須繼續努力的時刻。

  這次總統大選過後到現在,已經將近九個月。這段時間裡,國內外政治經濟情勢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而政府推動的一些政策,由於規劃和溝通未能盡如人意,讓許多民眾對英九及執政團隊有不少批評。這些批評,我們都虛心傾聽、徹底檢討、積極改進,並將以具體行動來回應。

  今年以來,國際經濟情勢嚴峻的程度,不亞於四年前金融海嘯,東海和南海也風雲再起,這些對我們都構成重大考驗。

  考驗不足畏懼。我堅信,只要我們沉著因應、通力合作,一定可以突破困難。因此,我提出以下四大方向,和大家共同努力:

  第一、改造產業結構,提高薪資水準;

  第二、排除投資障礙,擴大就業機會;

  第三、捍衛主權漁權,推動區域和平;

  第四、深化民主法治,促進兩岸發展。

  過去十多年,臺灣的經濟雖然成長,但許多人的薪資卻停滯不前,民眾對此當然不滿。要突破這個困境,我們的產業一定要走向更高附加價值,勞工生產力才會增加,薪資水準也才能提高。因此,我們必須重新界定臺灣在國際經貿體系的地位,並根據新的定位去改造產業結構,讓臺灣的經濟能以新的模式成長。

  未來,臺灣應該發展為國際經貿體系中關鍵元件和精密設備的提供者,也是服務業創新模式的開發者。我們除了發展新的主力產業,更要扶植廠商發展關鍵技術,生產關鍵元件,研發具有智慧功能和特殊優勢的精密設備。這樣多軌並進,產業既不會為他國所輕易取代,也不再受制於人。除了製造業,我們也要掌握市場趨勢,發展各種服務業的創新營運模式,以提高服務業在產值與輸出中的比重,讓服務業成為推動經濟成長、帶動薪資成長的另一個引擎。以上這些產業結構的改造工程,都已經在推動中。

  我們還要擴大與各國的經貿連結,讓臺灣的商品與服務能暢銷世界。我們兩年前與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今年八月又簽訂了「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兩岸海關合作協議」,以及「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目前 ECFA 後續談判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其次,近年來與第二大貿易夥伴日本的關係持續改善,使得兩國的交流日趨密切,兩年來兩國航空班機增加45%,航點增加90%。去年與日本簽署「臺日投資協議」後,今年日商來臺投資案件成長26%,居外商第一位。我們與新加坡和紐西蘭協商經濟合作協定的進展也相當順利。我們也和若干亞太國家展開經濟合作協定的可行性研究。此外,九月初,第三大貿易夥伴美國同意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談判的預備性工作,我們也將努力創造未來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的有利條件。

  今年10月2日,美國宣布中華民國為免簽證國家,我國也是全球37個獲得這項禮遇的國家中,唯一與美國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這是美方對國人素質的肯定,也將深化兩國人民的交往與經貿關係,並進一步強化雙方高層的互信。

  這些新發展,有助於我們融入區域和全球經貿體系,在新一波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另一個民眾最關心的是就業問題。要增加就業,我們就要將臺灣打造成一個良好的經商環境。當國內外的資金願意投入臺灣,經濟自然蓬勃發展,就業機會也會大幅增加。

  我國的投資環境,在最近的國際評比中名列全球第四,但政府仍然會繼續排除投資障礙、兼顧區域平衡。如今在北臺灣,中央與地方合作的「桃園航空城」計畫已經啟動,政府和民間都將投入大量資金,未來將可創造2兆3,000億元的經濟效益與26萬個工作機會。在中臺灣,「中部軟體園區」和「中科精密機械園區」等開發案都已經在積極進行。在南臺灣,政府推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之一將落腳高雄,希望以更自由開放的環境,與國際接軌的制度,吸引國際服務業與專業人士投入南臺灣。

  在東臺灣,政府除了積極建設「蘇花改」和拓寬南迴公路外,鐵路方面,明年初開始,17列、136個可提升速度的傾斜式車廂將陸續上線。明年底花東鐵路電氣化與瓶頸段雙軌化工程完成後,從臺東到臺北只要三個半小時。這是劃時代的工程,而南迴鐵路的改善也將接續推動,未來東臺灣就能加入全臺一日生活圈。

  另外一個可以擴大就業的產業,就是觀光。今年境外旅客可衝到700萬人次的歷史新高。政府與民間都應該全力提高品質、增加投資,逐步邁向民國105年達到1,000萬人次的目標。

  除了指標性計畫外,政府也要進一步鬆綁法規,營造更友善、更便捷的投資環境。英九要在此宣示:在兼顧國家安全與利益的前提下,將大幅放寬外來資金投入臺灣產業的限制;未來開放是常態,管制是例外。在引進新增投資和增加本國勞工就業的前提下,對勞動市場的限制條件應該與時俱進,在勞工權益與促進投資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我國領土不容侵犯,主權不能動搖。近來釣魚臺海域的情勢,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從歷史、地理或國際法來看,釣魚臺列嶼是中華民國的領土、臺灣的附屬島嶼,尤其釣魚臺海域百餘年來都是我國漁民作業的傳統漁場,而我國政府船艦將持續在這個區域保護漁民,捍衛海疆。

  中華民國一向愛好和平,也一向珍惜與友好國家的關係。對於釣魚臺列嶼的爭議,我已在今年8月5日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主張相關各方同時擱置爭議,展開對話。我們以「捍衛主權漁權,和平處理爭議,共同開發資源」作為努力的目標;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南海。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中將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為東亞的和平穩定繼續努力。

  民主不能沒有法治、法治不能沒有廉能,否則民主法治都將淪為空談。我從政以來,一向以「廉能」自許,擔任總統以後,更以「廉正、效能、關懷」的信念期許所有公務人員。我也鄭重承諾,一定把廉能政治貫徹到底。

  各位鄉親:中華民國的民主成就吸引了華人世界的目光。臺灣已經證明了,在中華文化的土壤上,實行民主、深化民主,完全可行。我也相信,臺灣與大陸的互動過程中,不僅經濟可以互補、文化可以交流,而民主法治也同樣可以對話。

  四年多來,政府已經與大陸簽訂了18項協議,達成兩項共識,讓民眾獲得實質的利益。未來我們仍會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持續擴大兩岸交流。我們將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並儘速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以照顧兩岸廠商、學生,服務兩岸人民,並將此當作未來兩岸工作的重點。

  今年九月在俄國海參崴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 領袖會議中,我國領袖代表連戰先生與大陸當局領導人胡錦濤先生會面時,表達了臺灣民眾對於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的期待,也獲得正面回應,我們對此表示肯定。這種互信對兩岸關係的發展以及兩岸人民的情感,一定會產生正面的效用。

  各位鄉親父老,回顧政府遷臺60多年來遭遇不少挑戰,臺灣人民一向面對艱險,勇往直前。如今國內外情勢再度嚴峻,但我們目標一致、團結一心,一定能夠克服萬難,屹立不搖,就像四年前我們抵擋了金融海嘯帶來的衝擊、重新站了起來一樣,是大家一步一步打拼出來的。

  我相信,只要咱大家繼續奮鬥,咱一定有光明的前途。(台語、客語)

  中華民國走過一百年,有許多讓我們感到驕傲與光榮的故事。先烈先賢將國家交給我們,我們有責任讓這個國家繼續發光發熱。歷史,必須延續;未來,更充滿了無限可能。我堅信,中華民國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不畏艱險、攜手向前,一起為重現臺灣的榮耀,共同努力。

  現在,英九誠摯邀請大家一起為國家歡呼:

  中華民國萬歲!

  臺灣民主萬歲!

  謝謝大家!


雙十國慶談話 總統揭示四大努力方向

作者: 康紀漢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年10月10日 下午1:26

總統馬英九今天(10)在國慶大會發表談話,並提出未來政府努力的四大方向。總統表示,最近國外經濟趨勢嚴峻,面對執政團隊遭受批評,政府都會虛心傾聽,積極改進,並將以具體行動來回應,同時,總統也期盼大家能夠不畏艱險,團結一心,共同為重現臺灣的榮耀而努力。

慶祝中華民國建國邁入101年,今年的國慶大會是以「站在歷史新起點,追求卓越新紀元」為主軸,並由國防部聯合樂隊和三軍樂隊演奏,搭配三軍儀隊進行高難度的隊形變換與整齊劃一的操槍表演,為整個國慶大會揭開揭幕。總統馬英九出席國慶大會發表談話,則以「不畏艱險‧攜手向前」為題,提出四大方向,希望帶領政府和全民通力合作,沉著因應突破困境,而在總統所揭示的四大方向,包括改造產業結構,提高薪資水準;排除投資障礙,擴大就業機會;捍衛主權漁權,推動區域和平;以及深化民主法治,促進兩岸發展這四項重點。

馬英九總統表示,最近國際經濟趨勢嚴峻,程度不亞於4年前的金融海嘯,東海和南海的風雲再起,再加上政府的一些政策規劃及溝通,未能盡入人意,政府都會虛心傾聽,徹底檢討,積極改進,並將以具體行動來回應。

馬總統強調,過去10多年來,臺灣的經濟雖有成長,但是許多人的薪資都停滯不前,產業必須要提高附加價值,人民的薪資水準才能夠提升,因此,政府將促進產業結構改變,讓臺灣成為國際體系關鍵元件和精密設備的提供者,也要使服務業成為創新模式的開發者,我們除了要發展新的主力產業,扶植廠商發展關鍵技術,研發具有智慧功能和特殊優勢的精密設備,還要擴大與世界各國的連結,並在兼顧國家安全與利益的前提之下,將放寬外來資金投入臺灣產業的限制,因為只有多軌並進,臺灣的產業才不會被其他國家所輕易取代。

另外,總統也重申釣魚台是中華民國領土,政府會持續在這個海域展現保護漁民與捍衛海疆的決心,同時,總統更期盼大家能夠不畏艱險,團結一心,共同為重現臺灣的榮耀而努力。


青天白日滿地紅 國慶缺蘇蔡

【聯合晚報╱記者黃煌權/嘉義縣報導】2012.10.10 03:21 pm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天到嘉義縣參加民進黨建黨26周年向資深黨員致敬活動時,暗批馬英九身為國家領導人,最重要的事是把經濟做好,讓人民減少痛苦,而不只是講大話而已;與其講大話,不如多下鄉走走,了解民間疾苦。

蘇貞昌今天早上10點30分抵達六腳糖廠參加民進黨26周年向資深黨員致敬活動,受到大批黨員及縣長張花冠、立委陳明文等人熱烈歡迎。

蘇貞昌表示,國的基礎是家,家的組成是人,人最重要。現在人民這麼痛苦,國家領導人有責任將經濟做好,讓人民減少痛苦。因此,目前最重要的事,是如何讓人民好生活,才是人民最大願望。而不是聽國家領導人講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什麼?與其在那裡講大話,不如多下鄉走走。

蘇貞昌與100多名資深黨員及新進黨員合照後,他以列車長的身分帶領這群資深及新進黨員搭乘台糖運甘蔗的小火車在廠區繞一圈,表示他對資源黨員最大謝意。

【記者紀文禮/國姓報導】

總統馬英九上午雙十節文告中,暢談提振經濟等內容,蔡英文說「馬總統的談話內容空洞,給人好像當『第一任』總統似的感覺」、「讓人失望」。

蔡英文雙十節一早,就南下南投縣魚池、國姓鄉與草屯鎮,瞭解偏鄉弱勢族群的聲音,完全避開雙十國慶。當來到國姓鄉林園咖啡與草屯外配中心後,被記者問及對馬總統今早的雙十文告和兩岸互設辦事處加強交流看法?

蔡英文說,馬英九所說內容空洞,好像當第一任總統似的,讓人失望。至於兩岸交流,蔡英文說「交流絕對有必要」,但互設辦事處等機構一定要「透明化」。

賴清德:我每次都有唱國歌

【記者孔令琪、楊孟立、曹馥年、莊宗勳/連線報導】

慶祝中華民國101年國慶,台北市政府上午7時30分在市政大樓前市民廣場,舉辦「升旗暨慢跑活動」,約有5千位民眾攜老扶幼,手上揮舞著國旗參加。台北市長郝龍斌致詞強調「釣魚台是我們中華民國的! 」引來台下熱情民眾朋友歡呼。郝市長及市府團隊全數貼上保釣國慶貼紙,繞行市府路跑3公里。

綠營執政的台南市多年來都辦升旗,去年蔡英文還來參加。今天的升旗典禮,市長賴清德致詞時舉了旅美左投陳偉殷在季後賽拿到勝投,當地轉播媒體特地介紹台灣的例子,「可見在外國人的眼中,台灣就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應由2300萬人決定」。

去年國慶日碰上總統大選,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選在台南升旗,唱國歌時跳過「三民主義、吾黨所宗」,從第3句才開始唱;賴清德今天全程嘴巴微張,但聽不出是否對嘴還是唱出聲。面對媒體詢問,他回答,「我每次都有唱國歌」。


在野評馬談話/過度傾中 將帶來惡果

【聯合晚報╱記者蘇芳禾/台北報導】2012.10.10 02:49 pm

針對馬英九總統今天發表國慶講話,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表示,馬總統用口號拚經濟已經喊了五年,大家生活沒有改善,人民希望的是政府採取有效行動。台聯立法院黨團總召黃文玲認為,馬政府執意讓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將帶來惡果。

林俊憲說,馬政府執政以來,台灣與亞洲其他三小龍的差異愈來愈遠,不進反退,讓人民愈來愈失望。

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人民此刻最期待的,是看到兼具責任和方向感的進步團隊,不是連續22天的(國慶)煙火。蔡英文引用前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的話表示,「一個政權的偉大,是建立在人民的自由、富足和無所畏懼之上!」若一個政府連對民眾的生活沒有照顧的能力,這個政府恐怕連存在的必要都有問題。

黃文玲指出,從國慶講話發現,馬政府仍舊沉醉在ECFA美夢當中。過度傾中的結果,只要中國的經濟出問題,台灣經濟就跟著完蛋,馬總統一天到晚掛在嘴邊的與美國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根本就緩不濟急。


冷眼集/如果有一天,藍綠齊唱國歌…

【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特稿】2012.10.10 02:49 pm

選舉期間,民進黨提出台灣共識。但是元旦升旗典禮也好,雙十國慶大會也好,總是不見民進黨身影。民進黨執政時,國民黨也不配合民進黨舉辦的慶典。台灣尷尬的政治分裂,明明白白讓大家知道要建立台灣共識,多不容易。但是朝野互扯後腿的洋相,卻讓台灣百姓受苦。

如果朝野連一起唱國歌,一起搖國旗,共慶國家生日,都辦不到,當台灣面對內外經濟局勢窘迫,又如何期待朝野一起圖謀存亡之道。

立委能夠拋棄口水問政,認真監督與協助政府改善行政效能,加快通過改善產業結構的相關法案,讓台灣的產業體質能夠有所提升改善,趕快協助台灣產業步入正軌,這才是推動國家進步的積極作為。

經濟情勢不好,民眾百姓日常生活抱怨許多,我們的國會今天只會膚淺喊打喊殺,只想得到減半政務官的月薪,強迫政務官捐年終獎金,卻從來不反省立法院的膚淺問政,才是台灣真正的政治亂源,除了擾亂政治局勢,並不能為台灣帶來任何正向發展。

台灣朝野互扯後腿,行政與立法部門又不能攜手合作,民主在台灣沒有先造福百姓,卻出盡醜態洋相。曾經台灣為求發展夙夜匪懈,創造傲人經濟奇蹟,可是今天朝野政黨淪落到眼中只見選舉勝敗,看不見國家遠大目標。

政府空言黃金十年,連如何與在野建立共識,也尋不著辦法。在野黨天天要台灣共識,也只會杯葛扯爛,這樣又如何能夠有共識產生。

朝野茲爾多士,理應為民前鋒,為國家前途必信必忠,矢勤矢勇,慶賀國慶應當記取這個意義,不是嗎?


國慶大典觀禮台像廟會 僑胞區沒坐滿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錢震宇/台北報導】2012.10.11 04:19 am

馬總統連任的第一個國慶日走「簡約風」。配合政府節約預算政策,觀禮台很像民間廟會搭的舞台,雄壯威武的表演沒了,重慶南路塞滿等候表演團體的情景不復見。人潮稀疏,外賓人數減少,在野黨主席缺席,中華民國在冷清中歡度一百零一歲生日。

去年建國百年國慶,軍方神龍小組跳傘、地面閱兵和武器展演統統來,大牌藝人白冰冰出席,滿檔的民間表演團體,擠爆博愛特區,表演活動足足三個小時才結束,人潮超過半小時才散去。今年則是大會開始時,僑胞區還沒坐滿,連中央觀禮台都還有空位。

往年憲兵機車連與海軍陸戰隊戰舞一直是民眾「吸睛」的焦點,今年也都取消,僅由國防部示範樂隊與三軍儀隊開場。過去現場人手一支國旗,搖旗吶喊盛況亦不復見。

預算縮水,空勤總隊昨天派出五架直升機,緩緩從總統府上方飛過,民眾抬頭仰望,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只剩下小紅點,和「生日快樂」四個字,無法讓民眾感受到國慶的歡樂氣氛。

大會活動簡約,來台慶賀的外賓也較去年少很多。今年有七個邦交國、四十三位國賓,來台祝賀國慶。遠不及今年五二○的一百卅六位國賓、去年百年國慶超過五百國賓的盛況。

活動高潮少,力拚經濟的行政院長陳冲,幾度看到恍神。一開始還能揮手致意,沒多久就逐漸進入「休眠模式」,先托腮硬撐、哈欠連連,最後還是忍不住閉上眼睛。


馬總統國慶演說談釣島 日慶賀團臨時缺席

【聯合報╱記者雷光涵、王光慈、錢震宇、東京特派員陳世昌/連線報導】2012.10.11 02:39 am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來台參加雙十國慶大典的日本議員團,前晚得知總統馬英九將於國慶演說提到釣魚台主權問題後,臨時決定不出席典禮。

報導說,率議員來台的中井洽前晚透過日本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得知演說內容後,「九日晚間開會討論,緊急決定全體不出席典禮。」

亞東關係協會秘書長黃明朗證實,前晚日本議員團通知取消出席,但「沒告訴我們理由。」

黃明朗說,多數議員在昨天下午四點及六點,分批搭機返日,有四位較資淺議員留下來,「主要成員本來就預定下午離開,不參加酒會,與上午的缺席無關。」

本次來台的日本跨黨派議員團體「日華議員懇談會」有廿九名成員,加上「日華懇」事務局等十人。

不過,議員團仍出席典禮前在總統府內與馬總統的會面,對馬總統傳達雙十節的祝賀之意,議員團表示,「日台友好與釣魚台問題是分開的」。

馬英九總統昨天在國慶演說中,宣示「領土不容侵犯,主權不能動搖」立場,政府將以「捍衛主權漁權,和平處理爭議,共同開發資源」原則,致力東海和南海穩定,為東亞和平繼續努力。

而外交部昨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政府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及「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四大主流報紙要聞版,刊登全頁彩色廣告,題為「中華民國(臺灣)提出東海和平倡議」。

外交部說,「廣告出刊日期適逢我建國一○一年國慶,更加彰顯我政府對於釣魚台列嶼主權的莊嚴宣示。」外交部期盼藉釐清歷史與國際法事實,讓事實說出真相,以端正國際視聽。

外交部十日在華盛頓郵報等美四大報刊登全版廣告,提出釣魚台是中華民國(台灣)領土十大理由,並附歷史文件,同時宣揚馬總統「東海和平倡議」。廣告由外交部專款支出,再由駐美代表處和各辦事處署名。華郵全版廣告行情將近十萬美元。
圖/華盛頓記者賴昭穎


欺勞工太甚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2-10-11

馬總統的國慶演說不脫老梗,平淡無奇,了無新意,發揮不了激勵人心的作用。若有人對馬還有寄望,現在也該醒了吧。

馬英九習慣將過錯推給前朝,即使阿扁已快被他關瘋了,他還是不忘嫁禍給這位已經卸任四年半的前總統。例如民眾的薪資倒退回十多年前水準,明明是他任內搞出來的,他卻移花接木說是過去十多年,許多人薪資卻停滯不前。這下子薪資倒退就變成十多年來的問題,是歷史共業,責任不在才上任四年多的他。

勞工薪資成長有這麼難嗎?按照馬英九的說法,產業一定要走向更高附加價值,勞工生產力才會增加,薪資水準也才能提高。換成馬克思的話,就是現在的勞工剩餘價值不高,不值得再多給一點錢,薪資當然不會成長。奇怪的是,去年底為公務員加薪三%,為什麼不需要產業升級,以及走向高附加價值的配套條件?而勞工要加薪,就提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簡直欺人太甚。

其實,政府欺負勞工、獨厚軍公教也不止這樁,勞保基金可能在二○二七年破產,行政院不願負起責任,編列預算補貼;但公保、軍保財務窟窿更大,政府卻二話不說,馬上概括承受,卻置勞工生死於不顧。

這社會不公不義的事太多了,很多都是歷史包袱,馬英九口口聲聲公平正義,若是真心要貫徹,這改革之戰必可打得轟轟烈烈,贏得人民的尊敬。可惜的是,馬的公平正義是有選擇性的,軍公教不敢動,卻只找一般勞工麻煩,馬英九還好意思說這是改革嗎?


扯!國慶日 基市府沒升旗

自由時報 2012-10-11

〔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昨天是雙十國慶,最近負面新聞不斷的基隆市政府再度出包,市府大樓升旗杆一整天沒有懸掛國旗,市民大感不解,直呼「國慶日不是要升旗,市政府的螺絲鬆動了嗎?」

基隆市政府行政處庶務科科長鄭錦濃說,國慶日是例假日,負責升旗的女員工沒上班,所以無法升旗,就他了解,往年也都是如此;鄭錦濃說,只有二二八紀念日內政部有發函要求要降半旗致哀,所以一定會升旗。

不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第三條規定,每逢國慶日,全國各機關應懸掛國旗。

鄭錦濃說,因為市府建物屬於古蹟,沒有樓梯可以到頂樓,升旗是要經過四樓簡報室的小窗戶,由下面往上升降國旗,昨天是例假日,負責簡報室與升旗的是同一位員工,因為鑰匙不能隨便給別人保管,才讓市政府無法升旗。關於國定假日升旗一事,未來會再討論如何處理。 ( 這種理由好奇怪, 請問各位讀者看懂沒? )


我懷念 那些年的光輝國慶

【聯合報╱李枝桃/國中校長(南投市)】2012.10.11 02:09 am

國慶日這一天,該喜悅的一天,我卻有一種莫名的感傷。

昨日中午兄弟姊妹們在大哥家聚會,電視上播報國慶慶典活動,一段評論著美青姐與副總統夫人穿著的新聞,讓女兒不客氣地說:「真無聊,國慶日的報導怎停留在總統夫人的服裝上呢?」她一說,大家放下筷子把眼光移向電視。

「妳們以前在學校有慶祝活動嗎?」大哥一問,女兒搖搖頭:「國慶日前後幾天大概就是段考的日子,為了不影響我們讀書及考試,連升旗集合都停止辦理了,哪有慶祝呀?要慶祝,不被罵死了才怪」。

她說完,大家除了嘆一口氣外,也不禁回憶起昔日:「國慶前處處插滿了國旗,不知道為什麼?看到一片青天滿地紅的旗海,就覺得格外振奮,那時國慶日的重要性不亞於過年呀!」大哥儼然回到過去,侃侃而談國慶的遊行活動、國慶晚會的精彩節目等,「或許現在的學生會覺得很無聊,但那卻是我們那年代裡難忘的回憶,現在的國慶對年輕人來說有什麼意義?」

女兒趕緊回答:「有呀!就是放假的意義呀!賺到一天可以休息多好呀!沒有放這一天假,你們怎麼聚會呀?」大家一陣莞爾後,又拉回到舊時光,從國慶談到民歌、再從民歌的「龍的傳人」,談到「國家」…情緒也由激昂而低沉,直至靜默。

我突然想起大學時的一位學姐,民國七十年時,有正義感及使命感的她,一直很不屑於我們的話題,圍繞在畢業後找什麼職業,甚或決定與男友幾年後結婚等議題上轉。她喜歡談起我們退出聯合國時,多少年輕人帶個木箱,在公園、在車站為激勵國人要自立自強,也為國家的前途發展而演講、募款的那一段時光,她總激動地說「那才是年輕人該做的事」。

這樣熱血的學姐畢業後,因異域一書的感動而到了泰緬邊區服務,幾年後她回來,我們與她聚會,聽她說著驚險的境遇,及當地的艱辛。

她提到那裡每天都舉行克難的升旗典禮:「支撐他們奮戰下去的,是國家的意念,在邊境打游擊戰的他們,誰都不曉得有沒有明天,所以大家一定把握可以唱國歌的每一天,用力用心的唱,我在台灣不特別喜歡唱國歌,但在那裡每天聽到都要掉淚」。

那時學姐說,她十月一日搭機回到台灣,一下飛機看到一片旗海,她竟無法舉步,旁人問她怎麼了,她只是一直重複說著:有國家真好,有國家真好,而淚就是不聽使喚地掉個不停。當時說著說著就落淚的學姐還一直叮嚀我們:要珍惜我們的國家。

今年六月,幫忙招待南投市的姊妹市—猶他州西谷市的學生,他們也邀請我們的學生七月到美國遊學,他們興奮說起七月到美國,正好可參加他們的國慶日活動,提到精彩的慶祝活動,他們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驕傲。當時我們的學生也羨慕說:好棒喔!可惜我們都沒有。

「明年或許應該規畫個慶祝活動吧!」當我這麼喃喃自語,先生及女兒不約而同的潑我冷水:「你別多事了,整個國家都沒有那個氛圍,到時候人家扣你帽子,說你形式化」、「該不會辦一些公式化的演講、海報、書法比賽類的吧!那超無聊的耶!」「要辦國慶活動是不是要讓我們先有國家意識?我們現在都談國際觀、世界地球村,國家的意義都被沖淡了,你知道吧?」

在他們你一言我一語中,我沉默看著電視,畫面上正播報周美青提醒馬總統要與賓客握手打招呼事宜,不知怎麼的,我竟有一種莫名的感傷,在國慶日的這一天…


回響/不掛青天白日 國慶黯淡

【聯合報╱胡顏/教(台北市)】2012.10.12 01:44 am

拜讀十一日「我懷念那些年的光輝國慶」一文,筆者心有戚戚焉。

前幾年,台北市政府為了營造國慶歡騰熱鬧的景象,特地發文給各機關學校,要求從國慶日到元旦期間,必須懸掛國旗以示慶祝,甚至還出動督學查訪,沒掛國旗或慢點掛的學校,還會接到關心電話;市府單位會在部分橋梁和分隔島上,插滿國旗,增添了光輝十月無比的熱鬧氣氛,多少也讓人對國家社會的前景充滿期盼與希望,但今年卻平淡到索然無味。

國慶日當天,台北市度過了一個黯淡的國慶日,沒有國旗,也沒有任何歡慶的氛圍。

今年,正因為民眾過得並不挺好,執政者更應該趁著國慶日到來,用心營造「有希望」、「有期盼」的社會氛圍,讓民眾在「心理上」好過些。國慶日不掛國旗,政府做了最不好的示範。


聯合筆記/苦澀的國慶

【聯合報╱王光慈】2012.10.12 01:44 am

對多數民眾,這個國慶只是難得偷閒的國定假日,沒太多人認真看總統講了什麼,也不相信政府說破嘴的拚經濟的決心。百貨周年慶的熱絡,與府前廣場的冷清,形成強烈對比。人民的冷感和政府的無措,交織成苦澀的一○一歲國慶。

呼應內閣拚經濟的目標,馬總統國慶演說以經濟為主軸。四大方向看來面面俱到,但仍舊是口號多過政策。通篇演講,不是各部會推動已久的政策,就是民眾聽到熟爛的政績。免簽到手的歡愉,若重覆上十幾次,終會惹人厭煩。

馬政府現在的問題,是努力想治病卻抓不到人民痛點,無法對症下藥。病人累積不滿,最後就會另覓良醫。國家重大政策或改革無法一蹴即成,政府卻操之過急,事前未經縝密規劃和溝通協調,倉促推出結果,「德政」變成「白目」,求好心切卻引火自焚。

油電調漲、勞保破產、健保虧損、經濟不振,台灣現在有太多問題同時湧來,經年累月的病灶,很難一帖見效。政府既然決意改革,就要有不計毀譽的決心,只要用心考慮過,確認是對的就堅持下去,沒有連任壓力更可以放手去做。隨民粹起舞動輒得咎,反讓民心愈走愈遠。

執政團隊或許有很深的感慨,似乎做什麼都錯,不做更是錯。馬英九連任後多項政策出包,部分閣員自我意識大過團隊,都讓民眾對政府的信心一再崩盤。當信心瓦解,想再重建,得花加倍力氣。

馬英九說要虛心傾聽、徹底檢討、積極改進,別只是口號。過去四年累積的經驗教訓,都是政府未來施政的最佳鑑戒。按部就班、循序漸進,遇突發狀況綜觀全局因應,一點一滴喚回民眾信心,讓中華民國一○二歲生日重展歡顏。


台日韓三邊對話 肯定和平倡議  為島爭尋出路 認中日副外長級會談有必要性 可免誤判

2012-10-3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張凱勝/台北報導

東北亞近來因海島主權爭議而紛擾不安,其中台日中的釣魚台衝突引起國際社會強烈關注。日本學者昨天表示,中國與日本的副外長級會談有其必要,亦具意義,可避免誤判,並稱馬總統的東海和平倡議是有效途徑,但是否適用於竹/獨島爭議,日韓學者咸認不適合。

共同史觀解決問題

政治大學麥克阿瑟安全研究中心(MCSS)主辦的「2012台日韓三邊對話」昨天在台北舉行,討論主題是近來最熱門的「東北亞海洋爭端與解決之道」,安全研究中心執行長劉復國表示,這次對話適逢東北亞區域情勢「艱困時刻」,台日韓應共同合作,創造發展解決之道的堅實基礎。

席會議的首爾大學國際關係與政治學系教授全在晟指出,台日韓等中等強權(middle power)在東北亞區域擔負的角色愈來愈吃重,各國應尋求共同價值,解決爭端與維護區域和平安全。他建議,台日韓應尋求發展共同的區域史觀,從區域觀點看政治議題,並建立區域認同感。

政大外交系教授李明說,中華民國是東北亞不可或缺的成員,台灣是區域內善意的貢獻者,也是積極的參與者。李明表示,馬英九總統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為東海資源的合作基礎提供重要途徑。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東亞所所長添谷芳秀表示,對日本及其他東亞國家而言,如何有效與中國在區域議題上合作是一大挑戰,這項複雜的任務必須建立在美國與東亞國家之間的安全關係上。

針對中日兩國近期舉辦過兩次副外長級會談,添谷芳秀接受《旺報》專訪時表示,雙邊對話是「必要的」,此舉也具有意義,可避免誤判,但要藉此來解決爭端恐怕不易。

日學者為購島釋疑

中國海監船本月內已逾10次進入釣魚台附近的「日本領海」,添谷說,如同大陸民眾大規模反日示威、發起拒買日貨等動作,都是給日方施壓。他說,自從日本政府買島後,大陸年輕人的愛國主義高漲,但日本年輕人對於中國的反日活動,卻沒那麼在意,因為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前途問題。

添谷指出,中日對購島出現爭議,癥結在於中方不理解日方的邏輯,野田政府「國有化」政策是為了有效、平穩管理釣魚台,讓這個區域穩定,否則由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買走,在極右派鼓動下日本人登島成常態,豈不更加激怒中國,讓情勢更加惡化。他說,買島前日方曾透過外交途徑知會中方。

對於「東海和平倡議」,添谷芳秀說這是一個有效途徑(useful approach),可做為參考,但能否適用於日韓的竹/獨之爭,添谷表示,這與釣魚台的情況不同,無法套用;韓國學者也持同樣的看法。

同德女子大學中國研究系教授李東律、韓國天主教大學教授金俊奭對《旺報》記者均指出,獨島(韓國稱法)是韓方有效占領,島上有住戶及海警駐守,並無主權爭議。

不過,李東律認為韓國總統李明博今年8月登島的作法太招搖,會刺激日本,不利日韓關係的發展。


背包客製愛國名片 行銷台灣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台北報導】2013.01.21 09:25 am

外交部新進人員多「嬌」點。去年從台大外文系畢業的胡家甄,曾是外交小尖兵和國際青年大使;去年秋天到美國在台協會實習,年底又帶著自製「愛國名片」赴歐自助旅行;還沒當外交官,已經做了七年國民外交。

胡家甄高中參加外交部「外交小尖兵」活動,種下與外交的不解之緣。大一擔任「全球集思論壇」志工,負責接待各國代表;一個大二的美國女孩問她:「你認為你們國家有什麼需要加強的地方?」給胡家甄很大的衝擊。

「她才大我一歲,居然問我從來沒想過的問題。」胡家甄說,一個年紀和自己差不多的外國女生,居然想這麼多又遠,讓她覺得很慚愧,也開始思考要如何幫助國家走到國際。

大學擔任國際青年大使,胡家甄在美國紐約介紹中國正體字之美、教美國小朋友寫書法,還利用紐約文化節期間對美國人唱「望春風」、「月亮代表我的心」;看到外國人對中華文化有興趣,讓胡家甄下定決心,以後要用文化宣傳台灣,用文化讓台灣走進世界。

去年畢業之後,胡家甄獲選至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實習。從九月至十二月,正好經歷「免簽證計畫」和美國總統大選,讓胡家甄對外交生涯產生嚮往,也決定要身體力行推銷台灣,從歐洲自助旅行開始做起。

胡家甄選了具代表性的台灣文化象徵圖案,包括平溪天燈、鳳梨酥、台北一○一大樓、小籠包、布袋戲、珍珠奶茶和故宮博物院,再加上大大的中華民國國旗,以及清楚的台灣在東亞的地理位置,做成精緻個人名片,足跡踏過捷克、英國和比利時,用流利的英語,將台灣介紹給每個認識的外國人。

大學時曾用英語導覽台北龍山寺,讓胡家甄自此迷上台灣文化。未來她也想從文化下手,「因為台灣很美,我想讓全世界知道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