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新新聞) 2012-09-30 14:18
年輕人,你為何不生氣?
近半年來壞消息籠罩台灣,數百萬社會菁英非常焦慮,更有很深的無力感。馬政府讓台灣經濟成為亞洲倒數第一名,百萬臺勞遍佈中國、東南亞。人們默默承受這陷入流沙般的衰退,連年薪千萬的社會菁英都不禁要喊:為什麼中生代那麼無感?
「台灣經濟十年不會進步了!」一位五年級生,身為台灣二十萬名金融菁英之一,在金融圈的內外資都擔任過要職的從業人員,年薪高達上千萬,卻對於台灣當前的經濟環境異常的惡化,感到相當「無力」,眼見政府只調整兩岸與外交的內閣,財經內閣不動如山,而失業人口高達五十萬人,年輕世代依舊在無感中生活著。這位年薪高達千萬、隨時可以移民的金融新貴,對於台灣社會有深深的感慨!以下為他的告白:
等了一天,我確認台灣經濟十年不會進步
台灣要解決的是經濟問題,不是藍綠與政治的問題,但當台灣的經濟已經面臨前所未有的慘狀時,台灣的領導人還在玩政治,沒有換掉一個財經部會的人,這是擺明了告訴你:「誰在乎你們的未來啊?我玩自己的遊戲,你們繼續在旁玩沙吧!」這很可悲,不是嗎?
但,年輕人,你為何不生氣?當聽到內閣小幅改組,改的都是外交與兩岸,而且重用的都是總統馬英九的身邊親信,而不是實際的外交或談判人才時!不過,我還抱著一線希望,雖然我的朋友都說已經沒有希望了,但等了一天,當我發現周遭完全沒有人在乎、事不關己,我確認台灣經濟十年不會進步了!
五、六年級生,是這個社會的中生代,卻也是最冷漠的一群,為什麼我們不走上街頭?為什麼依然天天去接送小孩上下學?為什麼不覺得政府組織的變動跟你有關?是你習慣或是喜歡這個執政黨,還是你懶得管?
香港人為了反對有如「洗腦」般的國民教育,有十萬人自主走上街頭抗議,而台灣人卻把反對的聲音全都寄望在民進黨身上,而民進黨對執政黨的抗議聲浪也愈來愈微弱了,人民的怨氣,民進黨無法完全反映。
藍綠議題是假議題現在要處理的是世代議題
江丙坤已經七十九歲,應該要退休,但馬英九施政四年多,台灣經濟卻不成長反而下墜,比南韓、新加坡還慘,我們領導人卻只會強化自己的獨裁地位,這還不值得生氣啊?
這已經不是藍綠議題了,這是假議題;現在台灣的問題是世代議題,三、四年級生,在三、四十幾歲的時候,約莫民國七、八十年代,台灣資源很豐富,他們有機會搶到好的位置,拿比較高的薪水,但他們延遲到六十五歲退休,讓年輕一輩無法順利升遷,更年輕的人找不到工作,資源依舊在老一輩的人身上,但看看美國與英國,當家者都是四十歲的人,台灣四十歲的中青代卻都還在等,等到他們都「無感」了。
這些五十五年次之後的中青代,都接受社會的規範,商科念得好的人就進本國或外商銀行,男生不是去念醫科就是進電子業,他們可能原本寄望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或是營運中心,卻在政府政策的不斷失策下,被塞在歷史的洪流中,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
都在等別人做陳勝、吳廣自己只想做劉邦與項羽
他們乾脆放棄自己,把希望放在下一代,只記得每天接送小孩上下課。台灣現在治安不錯,一年沒有多少件綁架案,但台灣的中青代卻花好多人力成本在接送小孩身上;再看看台灣有二百多萬婦女,他們為了下一代,不看電影、不看表演了,全把心力與資源放在下一代身上,但他們又過度地民粹。
我們是被選舉綁架的社會,也被接送小孩綁架了!在泥淖裡面接來接去,沒有人要出頭,現在只要有人罵馬英九,就是「綠蠵龜」,被蓋上綠色印記,整個台灣落入藍綠的思維中;大家都在等別人打完,我再出來收拾東西,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在等別人做陳勝、吳廣,他們只想做劉邦與項羽。
台灣臺勞的重點,不在於澳洲的一萬四千人,而是在大陸、東南亞與全世界,加起來有超過一百萬人在國外就業,他們在台灣得不到較高的待遇,只好往外求。如果今天在澳洲當屠夫跟台灣當屠夫的薪水一樣,年輕人也一定不敢做,因為怕被比較,父母會丟臉,台灣是個「對陌生人友善,對熟人不友善」的國家。
年輕人不為自己的未來抗爭不再有希望,有誰在乎?
以往年輕人只要努力工作積攢財富,就可以在成家立業的前中年期開始慢慢分期付款購屋,如今的收入連過日子都不夠了,哪來存款?已完全不再有希望了。現在台北市大安區的老公寓單價都要八十萬元,年輕一代哪能買得起?那是因為年輕人都沒有抗爭,任憑房價一直漲,歐美景氣不好,美國聯準會持續撒熱錢,QE3(第三度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來了,台灣房地產勢必會再漲,年輕人如何在這裡生活呢?
忘了吧!台灣這麼重,干我何事?我隨時可以移民,不需要這麼生氣,因為,其他人又不在乎!
(文:黃琴雅)(來源:《新新聞》,1334期)
網友回應
洪小羽 · 復興商工 廣告設計科 星期日7:20
周刊言過其實的台勞報導不是已經道歉了嗎?怎麼還拿出來引用?台灣的根本問題就是藍綠的政治鬥爭呀~那些政客只為自己的利益爭奪而不顧大家的死活才種下今天台灣結構的惡果~不是嗎?(藍)李(綠)扁時代的黑金政治,我還記憶猶新!如今馬英九的改革是很難看到效果的,不是天真的人想見效就見效,改革本來就需要時間來進化的,並不是無感或有感的問題,既得利益者選前挺馬,選後反馬還不是因為新的政策打中這些人的要害,當然馬英九並不全是對的,只是台灣的在野黨相當不爭氣,他們只會拼政治,沒有拿出具體有利一般民眾的建議或良策~除了批評~謾罵~扭曲以外~毫無建樹~叫年輕人如何支持?
George Chu · 留言最多的人 星期一20:10
這位記者對經濟似乎是ちんぷんかんぷんですね、現在任何一個企業必須面臨同行的競爭、國與國的競爭、而且面臨十倍數時代、新產品的開發、投資環境的變化、成本問題、工資問題、國際金融經濟問題、歐債問題、罷工問題、匯率問題、---等,經營非常非常不容易,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 題,都可能萬劫不復,無法翻身;台灣99%中小企業,外銷比重64%,全世界最高,金融海嘯後,歐、美、中消費大國經濟嚴重衰退,台灣受害最深。
阿扁執政八年,對台灣的破壞不僅僅是在貪污、無能、掏空國庫,而是在把文官體系破壞殆盡,把善良臺灣人的敦厚風氣敗壞;菲律賓選出了馬可仕,至今50年不見起色,還是無法翻身,毛澤東搞文革破壞了中國20年,鄧小平開始建設中國,到現在已經30年了,中國才有今日。馬總統接下了綱紀敗壞大亂的攤子,不幸地又碰上了百年一見的金融海嘯、歐豬四國(PIGS, Portugal、Italy、Greece、Spain)的歐債危機、泰國大水災及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讓世界的經濟動盪不安,且全球化後,造成全世界各國貧富差距的擴大;台灣經濟確實從2000年開始走下坡(請用心自己做功課) 阿扁執政時全世界經濟走大多頭,我們卻從亞洲四小龍之首變成四小龍之末,而且在2005~2006我們的人均GDP由一直領先韓國5000美元被開使超越,2008年如果由民進黨執政,現在台灣的經濟將更雪上加霜,還趴在地上滾。
目前台灣媒體喜歡過度自我摧眠、自我膨脹、自我吹噓,而且相當嚴重,人家歐美媒體的立場只有左與右區別,例如:華爾街日報立場比較傾右、偏資本家,而紐約時報比較傾左、偏社會主義;但是不管意識形態立場有異,他們對新聞容內容與真實性的追求上卻是毫不妥協的,很少將複雜的議題簡化成幾句簡單口號,顛倒是非,散布八卦、煽動民粹,對立場不同不利於政黨利益的新聞不是故意扭曲變造就是不刊登,可以任意用合成照片詆毀政敵,可以無中生有捏造事實去妖魔化對方,現在的台灣社會「平庸當道,八卦橫行」,漸漸走向走向「弱智」狀態;看看台灣的有線電視,每天播放最多的是各種八卦新聞,不是社會新聞八卦,就是影劇八卦,或是股市八卦,要不就是政治八卦。這種「弱智」像「病毒」一樣到處蔓延,讓大部份的人民分析力、判斷力、比較力、邏輯力、思維力、觀察力、蒐集力 --- 付諸闕如,被二分法的像行屍走肉,人云亦云,眼光狹隘,不但民主倒退,經濟發展停滯,政治與社會人文的發展一樣「倒退嚕」,這是台灣無法進步的最大絆腳石!
白翡麗 星期日18:53
發文者不也是自己口中「在等別人做陳勝、吳廣」的人嗎?
想當年國父革命,底下不都是學有專長的社會菁英。
菁英們不來帶頭衝,難道希望屠夫登高一呼就能一呼百應?
草莓族變苦瓜!看台灣未來:50分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2.10.07 02:23 pm
失業率攀升,薪資水準倒退,年輕人大嘆苦日子難過。一份針對年輕網友所做得調查發現,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年輕人給台灣未來的分數只有50分,甚至56%的年輕人曾想離開台灣,到其他國家找頭路;被問及亞洲國家中,哪國年輕人最具競爭力?以大陸的33%最高,其次是新加坡的24%與南韓的15%,認為台灣年輕人最具競爭力的僅有5%,顯見台灣年輕世代正過著吃苦且徬徨的日子,對未來也不甚樂觀。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批踢踢實業坊棉花糖樂團以及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等團體,下午共同舉行記者會,並公布2012青年大調查的結果,這份網路問卷調查共訪問607名16 到35歲的年輕人,發現年輕世代對政治、教育和台灣競爭力都感到失望。
調查顯示,有50%的受訪網友認為,台灣的薪水10年未漲,年輕人起薪低於其他亞洲國家,整個社會都要負責,另有22 %認為政府要負責,回答大企業要負責的15%。
教育攸關國家競爭力,年輕人如何看待12年國教議題?調查發現,有高達92%的年輕人認為12年國教無法提升台灣競爭力。至於年輕人對馬政府滿意度創新低的看法,六成五的年輕人認為,馬政府「沒魄力和沒能力」,兩成五的人回答「沒遠見,政策搖擺不定」,近一成歸因於「不了解民心與民意」。
台灣的年輕人失望之餘,仍勇於追求夢想。調查顯示,有55%的年輕人認為自己能實現理想,讓台灣和世界變得更好,另有65%的年輕人願意留在台灣,與台灣一起度過苦日子,不會輕言放棄。
許多成功人士被年輕人視為模範與學習對象,這份問卷也採開放式作答,要年輕人寫出心目中最能代表台灣精神、最有社會正義,且永不放棄的代表人物。
經過統計,第一名是以捐助助人揚名國際的愛心菜販陳樹菊,第二名是已故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已逝的前法務部長陳定南因為形象清廉得到第三名,堅持走音樂道路的歌手張懸以及不斷挑戰自我的超馬選手林義傑並列第四。
第五名是導演吳念真、第六名是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第七名是國父孫中山、第八名為前總統蔣經國與少女慈善家沈芯菱、第九名是導演戴立忍、第十名為樂團五月天。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我不是草莓族,我是苦瓜族!」「永不放棄!吃苦當作吃補!」200多名吃苦青年下午聚集在228公園內台灣博物館前廣場,並且手持苦瓜、大聲高喊口號,這群年輕人要以行動證明自己不願向現實妥協的決心,更號召對台灣未來感到失望卻又不想放棄的年輕人都站出來聲援,一起朝夢想邁進。
由多個青年團體發起的「青年,有苦敢言行動」展開串聯,並且要吸引年輕人的目光。發起活動的「永不放棄社會微革命行動小組」認為,外界多把年輕人視為「草莓族」、「啃老族」,但多數年輕人都很懂得吃苦,且也積極過日子,堅持自己的理想,應該是「苦瓜族」。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理事長張良伊也是這次行動的發起人之一。今年24歲的他剛從台大解剖研究所畢業,但為了理想,決定先做自己想做的事,除了參與非政府組織 (NGO)推動環境教育與和國際交流,還在環浪商號工作,賣咖啡之餘也宣導環境保育觀念。
張良伊坦言,咖啡店的生意才剛起步,每個月的薪水約1萬元,他也在爸爸的公司打工,月薪也約1萬元,等於每個月收入僅2萬元,生活吃緊,相較於解剖所的月薪3萬5000元起跳,的確較少,父母也曾質疑過他的作法。不過他認為年輕的時候較要吃一點苦,未來才會更勇於接受挑戰。
參與活動的吃苦青年下午更在台博館前排列成三角型,呼應由設計師蕭青陽所設計的永不放棄精神圖案,並且高舉苦瓜高喊永不放棄的口號,讓社會大眾見證台灣年輕人追求夢想的決心。
網友回應
16 樓 a777831 發言於2012-10-08 11:48:38
早期台人嫌外勞
男的嫌
女的廉
現在風水輪流轉
怪誰
台灣人的ㄏㄧㄠˊ ㄅㄞ
台客送
15 樓 qtaichi123 發言於2012-10-08 11:13:33
先出國唸書吧 人生很長 年輕人應先充实自己 别急著賺錢 先投資在自己的身上 曰後再求回報 台湾這么多年來 年輕人急功好利 不願先充实自己 結果就是起薪低 人到中年 又有失業危机 外国不見得好但至少給自己一個机会 老時也無所遗憾了 想吃苦瓜 自己去找吧 天不掉餡餅的
14 樓 w520202 發言於2012-10-08 11:05:39
趕快回家讀書吧,提升競爭力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在街頭嚷嚷,競爭力就會從天上掉下來嗎?你們把台灣的未來打50分,那表示你們將來會無能到連50分都不到喔,所以,還是回家讀書吧,不要在街頭嚷嚷了!
13 樓 aaacom1 發言於2012-10-08 10:50:52
是想到國外玩吧 說YES的腦中想的就是每天爽爽作然後在風光明媚的的歐洲澳洲玩
卻沒想到連英國失業率都在10%, 物價又比台灣高上數倍,當地人過得苦哈哈
但台灣青年吧腦袋都是粉紅色的
到了當地就算有工作也是沒人要作的粗工,做一做又不爽起來,怎麼你不是超高樓層爽卻是在牛糞中工作
12 樓 albertheijn 發言於2012-10-08 10:35:28
快出去,沒人攔著你們!
11 樓 sscorp 發言於2012-10-08 10:29:13
誠搞笑也!歐美年輕人失業率動輒10位數,你除了去澳洲牧場摘葡萄、殺牛羊、處理海鮮,再無別處可去,但是做這些事可能印度人、馬來人、中國人比你更便宜更上手,你要跳機打黑工不成?年輕人!
10 樓 okura 發言於2012-10-08 10:22:35
有志氣! 快走吧! 別搶版面了! 只要看失業率,就知道是否只會在國內吹牛!
9 樓 spotlighton 發言於2012-10-08 10:19:31
省省吧
低薪的地方你們嫌低看不起
高薪的地方, 失業率比台灣還要嚴重, 你們在台灣都找不到工作了, 去那邊找得到才有鬼
8 樓 sscorp 發言於2012-10-08 09:41:06
到外國工作很好啊!鼓勵年輕人多出去闖闖,不要每次講到這種題材就好像死了爸媽一樣嚴重,如果換做歐美,年輕人跨國闖蕩根本稀鬆平常!
7 樓 gpa1 發言於2012-10-08 09:34:46
我是給台灣的青年打50分.以前的青年在背英文單字時候你們在聽mp3.以前的青年在挑燈苦讀時候你們在KTV或夜店.以前的青年為了求知去旁聽你們卻去哈日哈韓.你們的腦袋裝了一堆腦殘的東西.所以企業才會認為大學生22k太貴了.
6 樓 wensun 發言於2012-10-08 09:21:33
大學生、碩博士又怎樣?沒專業沒凍頭沒心理準備就想到國外工作的話,不是被人看扁就是換個地方沈淪而已。 我1993年到大陸工作,那時候還有一點「台灣優越感」,現在過來的台灣幹部沒本事的話會被大陸同胞看得一文不值的~
5 樓 su2710 發言於2012-10-08 08:54:51
出國工作?四五年級的人很多早就是這樣了! 不是你們這些草莓叫叫就有了! 外借船員、榮工處和護士到沙烏地阿拉伯工作這些不都是?
4 樓 su2710 發言於2012-10-08 08:50:55
我四年級海洋大學前身海洋學院畢業河海特考通過初任就是甲級船員的三管輪, 初就職有次船上主機『插蠟燭』所有的人下機艙緊急搶修, 偏偏故障的地方只能鑽進一個人『加油長』,我在他的身後遞工具, 加油長全身是汗和油污,也沒空說要那個工具, 一不小心把梅花扳手的尺寸大小弄錯了,二話不說回頭就把扳手扔了過來, 這在學校學得到?工作不只理論也要熟練才能勝任! 現在的年輕人『只不三把甕菜就想上西天』,能有高薪才怪!
3 樓 xliaom 發言於2012-10-08 08:48:40
去大陸工作,你行嗎? 去新加坡? 先把英文學好吧!
2 樓 F122323197 發言於2012-10-08 08:11:21
年輕人給台灣前景打的分數,只有五十分,五成六年輕人想到國外工作。我給這些年輕人打的分數是負五十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高薪你要有本事與配合度;不管你是天才若你配合度態度不佳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任用你们的。你们人格特質是沒有處理事情能力反而吵吵鬧鬧增添事業單位困擾。在大陸工作不是你们想的那麼的好;在台灣就不能自力自主何況在陌生環境誰要幫你们。一步一腳印比較務實。
1 樓 hdmispdif 發言於2012-10-08 05:54:48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教育部在最新的教學卓越計畫中已經強調,將會以職場就業力為目標,引導並要求大學調整教學和課程,讓學習內容和就業市場緊密貼合。台灣學生其實很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應妄自菲薄。
Give me a break!
The educational ministry is the actual criminal of this issue. Please stop saying nonsense that even yourself do not believe in.
Can your professors teach you how to use chopsticks?
王丹、羅文嘉對談:台灣年輕人少了一個「拚」!
‧新新聞1333期 2012/09/19
【採訪╱林瑩秋‧林筱庭;整理╱林筱庭】
兩岸學運領袖看台灣崩世代
前客委會主委羅文嘉,不僅是民進黨「野百合學運世代」悍將之一,更曾是台灣地方自治史上最年輕的政務官,在台灣政壇迭創紀錄。而十月將出新書《王丹回憶錄》的大陸民運人士王丹,則是六四天安門中國民主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
王丹小羅文嘉三歲,兩人從年輕就分別是兩岸學運重要推手,對於民主運動推展更是不遺餘力。年屆中年,一個來台教書,一個已是鄉野之人。《新新聞》為饗讀者,特邀王丹與相識十多年的老友羅文嘉,對談他們生命中的民主火花。以下為對談實錄:
現在的生活
羅:有時間讀書,朋友也變多了
王:不覺得與台灣人有太大差別
《 新新聞》(以下簡稱「新」):兩位如何互看對方現在的發展?
王丹(以下簡稱「王」):文嘉應該更海闊天空吧(大笑)。在民主化社會,政治占比會愈來愈小,文嘉淡出政治圈將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包括他現在做免費英文班、客家文化保護,都是對社會最基礎的貢獻,一名台灣中生代政治人物,能找到一條更新的路,讓台灣有更永續的民主發展,我覺得非常好!
羅文嘉(以下簡稱「羅」):我也這樣覺得。回想過去的生活,跑婚喪喜慶,永遠匆匆來去,永遠遲到早退。現在反而有時間靜下來讀、寫些東西,老朋友也都突然出現了,可能以前我在做政治工作時,他們覺得我忙,不好意思吵我,現在我有多的時間和心靈空間,朋友變多了。
現在最常被問:你將來會不會回政治圈?前幾天回鄉下,聽雨水打在屋瓦上,劈哩啪啦睡不著,就想大家都說我解甲歸田,其實也沒錯。那回不回去呢?甲都卸了,掛在牆上,再穿回去也費力,就讓它掛著吧。
王:我一直是按部就班,PHD畢業後找教職,同時搞社會運動,生活雙軌並行,其實沒有太大變化。在美國時的強烈流亡感,來台灣後沖淡很多,這裡就像第二個家,除了不會說台語外,真不覺得自己與台灣人有太大差別。
尤其在這接觸到大批來念書的陸生,聽到很多大陸發生的事,也聽到不少年輕人的想法,對我有很大的鼓舞。我發現,台灣年輕人比較沒有危機感,或許因為社會較富足,但台灣前途並不一定那麼美好,政治上來自大陸的壓力,經濟面臨韓國等競爭,以後不會是天堂的生活。我都告訴學生,要增加危機意識與競爭能力,你未來要撐起台灣,台灣以後可能面臨更險峻的環境。
羅:我想到年輕時,跟王丹幾次交會,都以十年為周期。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他在北大我在台大;九九年再見面,他流亡到台灣;○九年我們開始討論辦雜誌,成立平台、研究室,討論兩岸之間的問題。
王:所以二○一九年是要怎樣?(兩人相視大笑)
看學生運動
羅:學生反威權,站在政黨前面
王:按讚表示關切,能化為行動
羅:你講台灣年輕人,其實每個時代有不同的背景與故事,時代不同,故事必然不同。我們那時代台灣變化最劇烈,所以我們投入社會運動理所當然。後來台灣民主化,政黨輪替,原來反抗權威的社運自然縮減。一直到最近兩、三年,我才又感覺另一種年輕人反抗社會的力量變得比較被看到。
新:你看到年輕人怎麼反抗社會?
羅:就講前十年好了,看學生運動不是沒有,就是都很微弱,印象中只有樂生療養院的保存案。可是最近一、兩年明顯頻率、次數、主動性都加強,像之前野草莓、反美牛(王:反國光石化。)對,還有文林苑到旺中,你看得到已成形的一股力量。
還有一個特徵跟當年不一樣。當年是政治運動走在前面,政黨反抗統治者的力量比我們更大更前面,最近一、兩年,則看到學生反抗權威遠遠站在政黨前面,你會覺得奇怪,反而看不到反對黨的角色。
〈獨家〉出奇招!房仲騎「三輪車」發單 分租廣告
記者:王馨曼 吳奕慧 攝影:柳中屏 台北 報導 2012-10-12
房仲業不景氣,雙北市還傳出6000名房仲失業,但有仲介出奇招,騎著「三輪車」發DM,還將廣告看板貼在三輪車後頭,引來路人圍觀,拉近與民眾間的距離,傳單上還設了「工商服務區塊」,貼心替其他店家打廣告,自己也能小賺一筆。
三輪車,跑得快,但上面坐的不是老太太,而是穿著西裝、打領帶的房仲員。房仲王清智:「參考一張啦。」民眾:「都沒有什麼房子好看。」
停下車寒暄幾句,左鄰右舍幾乎都認識他,從事房屋仲介8年的「王清智」,因為他從早到晚都騎著這台三輪車,穿梭大街小巷,發傳單,車後裝著3面廣告看板,相當吸睛,路過民眾都停下腳步,一探究竟。民眾:「比他們站在那邊拿個牌子還好,這樣比較會吸引人啊,這樣還不錯。」
民眾:「因為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我們才會注意他。」
不同於一般房仲,定點站在路邊,立個看板,被動發傳單,王清智騎車主動出擊;2年前,開始他的三輪車生活,靈感來源竟是同樣騎著三輪車的「賣養樂多婆婆」。王清智:「尤其是小孩子,看到我說,那叔叔騎三輪車啊,然後我就藉機把DM遞給他爸爸媽媽這樣子。」
有房仲從年初到現在,業績掛零,但王清智靠著這台三輪車,已經成交2筆,難怪同行,只能遠遠落寞地看著他;而且他腦筋動得快,傳單上還專門設了「工商服務區塊」,一則廣告一個月收200元,每月還能小賺800元,就算如今房仲業不景氣,雙北市還傳出有6000名房仲失業,但他還是不放棄,依舊一步一步,騎出他的賣房人生。
- Oct 03 Wed 2012 19:45
(新新聞)年薪千萬的菁英有錢也焦慮; (2012青年大調查)草莓族變苦瓜!看台灣未來:50分; 王丹、羅文嘉對談:台灣年輕人少了一個「拚」! 出奇招!房仲騎「三輪車」發單 (合輯)
close
(新新聞)年薪千萬的菁英有錢也焦慮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