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oogle股價重回700美元 搶先蘋果達陣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2.09.09 02:51 am

Google在執行長佩吉的帶領下,股價穩步上揚,7日突破700美元,為2007年來首見,比蘋果搶先一步達到這個里程碑。(路透)

蘋果公司股價迭創新高,吸引眾人目光。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Google公司股價7日重回700美元大關,為2007年來首見,而且比蘋果搶先一步達到這個里程碑,反映市場看好其行動業務表現。

Google股價7日在那斯達克交易所收漲1%至706.15美元,為2007年來收盤價度超越700美元;該股盤中一度攻上712.25 美元的52周新高,距2007年11月6日創下的741.79美元歷史高點又更近一步。

僅少數企業的股價曾經突破700美元關卡,包括Google、Priceline、「股神」巴菲特執掌的波克夏和NVR公司等。就連股價屢創新高的蘋果,也還在朝700美元邁進。不過,蘋果股價表現也十分亮眼,7 日收盤漲0.6%至680.44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市值達到6,378.5億美元,遠高於Google的2,316.3億美元。

Google股價今年來已漲近10%,目前的價位比去年6月14日跌抵的559.05美元低點上漲27%。

Google股價自今年7月中旬以來就持續走高,原因包括第2季營收強勁(尤其是行動廣告),以及Nexus平板電腦大受歡迎。

分析師認為,這家搜尋引擎巨擘股價持續上攻,部分原因是Google商務長艾若拉(Nikesh Arora)上周在花旗集團主辦研討會上的樂觀發言。

據花旗分析師馬哈尼(Mark Mahaney)轉述,艾若拉指出,今夏Android作業系統手機的開通率提高,Google行動事業的獲利商機隨之擴大,可望化解投資人的一大疑慮。他也說,Google的YouTube事業表現依舊強勁,該公司也正推動更專業產製的內容。

分析師已預測,Google今年每股盈餘將躍增18%,未來幾年平均每年可望成長16%,而Google今年的預估本益比為16倍,股價還算合理。

Capstone和美國銀行分析師團隊近來也重申建議買進Google股票。

不過,Google股價無法持續維持這麼高,因其股東6月批准分割股票,將使Google每股價值腰斬;Google也仍面臨若干利空,例如蘋果在美國控告三星侵權勝訴後,若持續對Android陣營發動訴訟戰,可能對Google不利。

Google 7日也宣布收購資安新創業者VirusTotal,以加強旗下Gmail和Google+等網路服務防範病毒感染的能力。


Google股價飆升 市值近微軟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2.09.30 03:39 am

Google股價第3季跳漲30%,創下近七年來最大單季漲幅,市值逼近微軟,有機會把微軟擠下全美市值季軍寶座,反映市場對Google砸大錢併購摩托行動與對行動搜尋廣告前景等疑慮漸消。

市場對Google疑慮漸消,該公司上季一掃先前陰霾,股價跳漲30%,漲幅創近七年最大,有機會取代微軟成全美市值第3大企業。(路透)

與標普500指數第3季5.8%的漲幅相比,Google第3季漲幅是前者的5倍以上,且對帶動該指數走揚的貢獻,僅次於同在那斯達克掛牌的蘋果;那斯達克指數本季漲幅中,來自於Google的助益也只遜於蘋果。Google第3季表現完全扭轉今年稍早落後大盤的情勢。

根據FactSet,Google市值因股價突飛猛進而站上2,470億美元,縮小與微軟間的差距;微軟市值約2,490億美元,在美國排名第3,第1、2名分別是蘋果與埃克森美孚。

Northern Trust股票投資部門主管貝隆說:「夏季以來,市場對Google有許多顧慮,在我們看來都只是短暫的雜音…最擔心的頭兩項是廣告的單位點擊成本(CPC)與整合摩托行動,還有這個硬體事業對利潤的影響。」

CPC是指網路用戶每次點擊Google上的廣告時,廣告商所支付的費用。Google第3季平均CPC銳減16%,且連三季走低,凸顯出愈來愈多用戶轉向行動裝置,而行動裝置廣告費用要低得多。

不過,Google的核心業務搜尋引擎仍持續發燒,過去9季營收平均成長25%。此外,Google的預估本益比僅15.3倍,低於歷史中位數22,與標普500科技股相較處2年來最低水準,同時也遠比臉書(Facebook)的33、百度的18.3便宜。

過去3年來,Google股價游移在450與650美元間,上周衝上756.5美元的收盤新高。Jefferies公司分析師皮茲說,Google核心事業強健,行動、顯示廣告和線上影音業務對成長的推力日漸增強,股價有望觸及850美元。

Google日前宣布將裁減摩托行動的人力,也有助推升股價。但美國加州上訴法院上周宣布,維持原審判決,判定摩托不可執行德國法院下達、禁止微軟販售Xbox遊戲系統的命令。


施密特:Google與蘋果正打一場攸關產業的決定性戰鬥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2-10-11  15:16

Google (GOOG-US) 執行董事長施密特 (Eric Schmidt) 周三 (10 日) 預料,全球使用中搭載其 Android 作業系統的行動設備,一年內總數量將超越 10 億支/台。他並指出,Google 與蘋果 (Apple)(AAPL-US) 正在進行一場產業的「決定性戰鬥 (defining fight)」。

施密特接受《華爾街日報》旗下科技訊息部落格《AllThingsDigital》訪問時表示,目前全球搭載 Android 系統的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數量,已是使用中蘋果 iPhone 及 iPad 合計的 4 倍之多。他並指出,兩家公司競爭的程度前所未見。

Google 與蘋果原本是密切合作夥伴,在施密特之前擔任 Google 執行長期間,還身兼蘋果董事。不過,隨著 Google 的 Android 作業系統崛起,並擴張至目前全球最大行動設備平台地位,為蘋果金雞母 iPhone 及 iPad 構成直接威脅。

雙方競爭,也反映在蘋果新推出的 iOS 6 作業系統取消原本內建的 Google 地圖服務,但卻因效果太差而招致使用者批評,逼得蘋果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公開道歉。

施密特周三表示,蘋果學到的一點,是地圖功能真的很難。他說,Google 是投資了數億美元,透過衛星、飛機及車輛駕駛等方式,來讓地圖服務準確。不過他補充,Google 與蘋果「一直維持雙方溝通」。


Google Q3淨利減20% 股價重挫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2.10.20 03:01 am

Google 18日公布的第3季財報因印刷公司的疏忽提前3個多小時曝光,獲利與營收都遜於市場預期,Google股價盤中暴跌、並暫停交易達兩個半小時,恢復交易後終場仍重挫8%,跌破700美元大關,19日早盤欲振乏力。

Google第3季淨利2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20%;但不計入部份項目的每股獲利9.03美元,不如分析師預估的每股獲利10.65美元。營收成長45%至141億美元;但不計入轉移至合作夥伴的營收為113.3億美元,也遜於預期的118.6億美元。

在網路搜尋和YouTube的廣告成長趨緩,是導致Google獲利減少的主因。去年中旬以來,兩大獲利引擎的成長持續減緩。

廣告主採購的Google廣告並未減少--仍較去年同期增加33%,但每次點擊的費率下跌15%。

BGC夥伴公司分析師吉利斯說,愈來愈多用戶透過行動裝置連上Google,對Google愈不利,因為顯示在較小螢幕上的費率,幾乎只要顯示在電腦螢幕的一半,侵蝕Google的廣告收益。他說:「點擊價格連續第4季下滑,Google的核心業務正在萎縮。」

Google股價18日盤中最深下跌11%,稍後應Google對那斯達克證交所的要求,暫停交易兩個半小時。該股18日終場下跌8%至每股695美元,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終場也跌1%。19日紐約早盤,Google股價跌0.8%,報689.98美元。

Google執行長佩吉18日在與分析師舉行的視訊會議上,為財報提早走漏致歉。7月因失聲而缺席會議的他,現在聲音還是有些沙啞,但他仍全程與會,回答不少問題。

Google將財報提早外洩歸咎於印刷公司R.R. Donnelley未經授權,就將財報草稿提交給主管機關;R.R.Donnelley表示正在調查起因。在這份提早曝光的文件中,財報結果上方有段聲明,寫著一行字:「留待賴利(即佩吉)談話」。

收購摩托羅拉行動控股,也導致Google財報欠佳。摩托行動被收購完成後的完整1季(即第3季),為Google貢獻的營收為25.8億美元,不如預期的27.5億美元,而帳上還有5.27億美元的虧損。


〈分析〉專家:為何Google將在5年內消失?

鉅亨網編譯李業德 綜合外電  2012-10-22  20:40

Google身為網路搜尋業界王者,寶座卻可能5年內不保。

《CNBC》周日 (21日) 報導,根據分析師研究指出,網路搜尋及廣告龍頭 Google Inc. (GOOG-US) 因為競爭壓力,正與市場龍頭寶座漸行漸遠,且甚至可能在未來短短 5-8 年內「消失不見」,被其他搜尋巨擘取而代之。

Google 財報結果意外疲軟,Ironfire 資本創始人 Eric Jackson 表示,Google 可能很快將發現自己身陷困境,最終落入和目前困頓的雅虎 (Yahoo Inc.)(YHOO-US) 同樣境地。

Jackson 在《CNBC》的「Squawk on the Street」節目受訪時指出:「這兩間業者可能在 5-8 年之內消失,雅虎曾經是搜尋業界之王,但現在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它都已經岌岌可危。」

Google 可能失去搜尋市場優勢的主要原因,和社交龍頭臉書 (Facebook Inc.)(FB-US) 狀況類似,他聲稱:「若臉書遇到業務營收萎縮,成長放緩致使股價腰斬的問題,那麼 Google 為何不可能碰上同樣負面的逆境?」

Google 第 3 季財報顯示,公司每次點擊的營收 (CPC) 大減 15%,雖然廣告營收有所增長,但 Jackson 表示 CPC 將持續縮水,因為消費者正大肆流向行動設備,但廣告商並不願意購買行動廣告,因其難有突出版面空間,而行動廣告費用也比桌上型電腦的網頁形式便宜。

「很顯然地,每個人的重點都放在 CPC,Google 獲利能力已經 5 個季度持續縮減,付費點擊的成長速度亦在放緩,依照目前狀況,我認為不到幾年內,搜尋業務發展便將觸頂。」Jackson 如此說到。

手機的崛起帶領消費者進入新的搜尋世代,可能打開其他業者踏入市場的大門,目前最有可能強力問鼎霸主寶座的,就是 Google 最大競爭對手之一蘋果 (Apple Inc.)(AAPL-US)。

Jackson 稱:「我不認為在一個藍色方框中輸入關鍵字,是適合手機搜尋市場的理想模式,我想蘋果的語音助理 Siri 功能,可以完整地取代 Google 服務。」

盡管如此,Google 仍有機會扭轉乾坤,公司正在付諸努力,設法挽救 CPC 萎縮的劣勢。例如 Google Shopping 購物服務,已全面改成廣告模式,有潛力為公司帶來大筆營收。

但分析師表示,此舉也有降低用戶體驗等級的危險,畢竟大家都不喜歡看到版面充斥廣告,使用者可能擔憂 Google 開始設法挖錢,施行付費搜尋制度或者設置更多廣告,進一步讓用戶體驗降級。


Google下個金雞母:汽車自駕科技?專家:將讓Google市值攻頂

作者: 鉅亨網鄭杰 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3年1月28日 下午9:30

蘋果 (AAPL-US) 股價近來慘跌,也拱手讓出全球市值最大企業寶座,但仍是科技業中的市值龍頭,勝過 Google (GOOG-US)、微軟 (MSFT-US),不過《Forbes》報導,Google 近來投資無人駕駛科技,或許能夠成為 Google 金礦,助其市值超越蘋果。

《Forbes》專欄作家 Chunka Mui 指出,無人駕駛對社會、經濟、個人企業都會有廣泛的影響,光是在美國,汽車業每年就可以創造約 2 兆美元營收,他認為這為 Google 創造龐大商機,甚至讓搜尋業務相形之下式微,讓 Google 挑戰跨領域多家企業龍頭,包括汽車業、汽車保險業、能源企業等等汽車相關產業。

Mui 認定無人駕駛汽車能夠大大衝擊市場的理由就在於「安全性」。汽車意外每年造成 3.4 萬人死亡 24 萬人受傷,若是 Google 的汽車自駕技術能夠大幅減少意外人數,如同他們所宣稱的一樣,那麼這就是個能夠拯救成千上萬人性命的科技。Mui 甚至認為,就算 Google 無法達成其安全性宣稱,但是在安全性方面的改善也會很驚人。

而如果駕駛變得顯著安全,那麼汽車保費將能大福降低,而這鐵定能成為消費者購買無人駕駛汽車的誘因。

另一媒體《Mother Jones》 的專欄記者 Kevin Drum 亦持同樣看法,他認為無人駕駛汽車將為美國運輸業掀起一場革命,且不僅是因為安全性因素。Dram 他認為無人駕駛汽車讓人能夠無壓力通勤,且將能提高車輛使用效率,提高共乘率。

Drum 認為,自駕汽車十年內即可面市,且將會大大改變市場生態。人們對於汽車選購的態度以及共乘的觀念會有所改變,且自駕汽車基本上會更省油,因為電腦駕車將能比人駕更優異。

雖然自駕汽車要成為日常科技前,還有許多障礙待克服,但對於那些曾經因重大車禍塞在車陣中的人來說,顯然具有強大吸引力。而若 Google 將自己未來 10 年的發展著重於此科技,Google 很有可能可以成為全球最具價值企業。


Facebook 和 Google 要在廣告上合作了!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

科技報橘 於 2013-10-28 10:23:36 發布 ifanr 愛範兒

最近矽谷發生了一件看起來不大、但卻對未來影響深遠的事情 —— Facebook 和 Google 在廣告平台方面開始合作了。

Google 在 2007 年以 31 億美元的高價收購競價廣告系統 DoubleClick,上周它在官方 Blog 上宣布旗下實時購買工具 Bid Manager ,將為 Facebook 實時廣告交易系統 Facebook Exchange 服務。

Facebook 和 Google 也都向媒體確認了這個消息。這項合作一旦開始,這個由 Google 掌管的、為廣告主購買廣告位的工具即將把觸角伸向它從未能企及的平台——Facebook。

對廣告主來說這絕對是一則利好消息。過去廣告主如果和 Google 合作就無法獲得 Facebook 的廣告位,想要從 Facebook 十億用戶手裡賺錢就要單獨再和 Facebook 合作。現在不用了。

對 Facebook 和 Google 都是好事

看起來這也是對 Google 有利無害的合作。我們知道 Facebook 和 Google 從來都是競爭激烈、互不相讓。

Google 的好處

對 Google 而言,最羨慕 Facebook 用戶停留在 Facebook 上的時間和個人行為數據:一方面 Google 的網頁搜索無法搜到用戶在 Facebook 裡的數據,這對作為一個搜索引擎的 Google 而言始終是短處,而這塊缺失也不會那麼快就補上。

另一方面,兩個公司都靠廣告盈利,展示廣告是 Google 的兩大主要廣告業務(關鍵字廣告和展示廣告)之一,由十億用戶圍起來的 Facebook 城堡裡有無數有價值的廣告位,但是過去對 Google 來說是搜不到的。

Google 也一直在嘗試打開 Facebook 的大門。2012 年 Google 收購 Wildfire,這個專門為廣告主管理社交網絡平台的軟體,其實已經可以被看成 Google 要把觸角伸入 Facebook 的標識了。但這畢竟不是官方合作,意義和此次不在同一等次。

而現在 Google 終於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它是廣告主投放網絡廣告最好的選擇了。

Facebook 的好處

Facebook 也不吃虧,除了可以把 Google 的廣告客戶吸引到 Facebook 平台上來,廣告主多了也自然會把競價抬高,從收入到資源都算利好。

而且矽谷也有傳聞 Facebook Exchange 的下一個合作巨頭可能是亞馬遜,顯然對 Facebook 來說,城牆雖然高築,合作的大門也是可以打開的。

試想,如果沒有這場合作,Facebook 要花更多的精力做 Facebook Exchange,說不定還要花大價錢買一家和 DoubleClick 質量相當的公司;Google 從用戶時間流到廣告位都無法進入 Facebook,廣告主也還要寫兩份合同。

企業正面競爭下,也能有戰略上的合作空間

當然我們也知道,商業世界裡並沒有絕對的皆大歡喜的好事。但 Google 和 Facebook 此次握手的象徵意義恐怕比商業上的利益更大。它告訴我們,企業之間即使存在激烈的正面競爭,也能夠在利益權衡下各取所需。

與之相反,在太平洋對面的中國市場似乎從來都是少有合作,總在對抗 —— 我們很難能聽到國內兩個巨頭公司之間宣布正真意義上的「戰略合作」和產品層面的互補,我們見得最多的,恐怕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層面的統一公關戰線。也許在今年 4 月,阿里巴巴因為流量短缺而重啟與百度搜索的合作,都能算得上是最正面的例子了。

其原因在於,矽谷企業在衡量公司策略時的首要標準是「如何獲取更高的利益」?

即使存在正面衝突,也不排斥聯合將餅做大的機會,最後誰是贏家,產品和用戶說得算。而在中國的網路業,巨頭們競爭的核心思想是「壟斷資源」而非「比拼產品」,跑馬圈地、占渠道、搶開發者…… 無論蛋糕有多大,我能多佔一份的,絕不讓你有機會吃飽。

如果你做了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產品,我就做另一個來「打敗」你;如果你的某個功能可能會對我有威脅,我就立刻指責你…… 這並不僅僅是中國網路領域的常態,Google、Facebook 等不少矽谷公司也會這麼做。

但這次 Google 和 Facebook 的合作或許讓我們看到一些光明之處 —— 在雙方基本利益得到保證並可以優化的前提下,握手言歡比惡語相向更讓人覺得有意義。

(轉載自合作媒體《愛範兒 》; 圖片來源: FindYourSearch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