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不如一代?「年輕被罵,老時罵人」 是無法抗拒的誘惑
2010-05 天下雜誌 448期 作者:林明仁
我們的下一代真的是混吃等死的草莓族嗎?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只是上一代對自身人力資本折舊的焦慮罷了。
每年三月的杜鵑花節,是台大各學系與學生社團使出渾身解數,向高中生們介紹、推銷自己的時候。今年也不例外:人類系的同學手捧頭骨,仔細說明如何從其形狀與傷痕推論幾千年前人類的生活型態;土木系擺出的是一個超大火車鐵軌模型;公衛系則在攤位前高掛 「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疫苗!」以及 「蚊咬」(艋舺)的招牌。另外,許多表演性社團熱情與專業的演出,與各類服務性社團關懷弱勢的紀錄,也都吸引了許多學生與家長的目光。從事前周詳的策劃、團隊的合作,到現場專業的講解與賣力精彩的表演,都顯示出這些學生本身多元的能力與對社會關懷的熱情。
然而,這樣的觀察與感受,卻讓我不禁疑惑了起來:這些孩子與四五年級父母師長口中,啃雞腿、吃泡麵、混吃等死,一定會把他們努力打拚累積的經濟奇蹟揮霍殆盡的草莓族,怎麼會是同一群人?
要解答這個疑惑,我們得先釐清一個問題:到底是七八年級「特別差」,還是長輩總是覺得晚輩不夠上進?這兩個問題雖然不見得互斥,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政策意涵」。以下是一些不同年代對於一代不如一代的看法與報導,或許有助於讀者更加了解此一問題:
「那些常說『一代不如一代』的衛道之士,希望自己勝於上一代,但是下一代卻不如他們。到了他們這一代就『止於至善』了,以後又慢慢地退化下去。」(一九五五年)
「喬治葉由當時的大學生水準談到今日大學生的水準,言下頗有一代不如一代之感。但他馬上接下去,今日水準尚好的原因,便是老班底未垮。」(一九五八年,葉公超對外交部年輕人員的評論)
「在戰亂中成長的父母,由於愛和補償心理,對子女們太不忍讓他們吃苦了。而不曾約束奢侈慣了的青少年,在不久以後就是我們的社會中堅分子,家庭主宰人物,他們會製造怎樣的風氣呢?這才是讓人擔心的。」(一九七九年)
「目前企業界常嘆一代不如一代,有人則形容台灣的青少年是『蟋蟀族』性善夜出好鬥、工作態度現實而缺乏定性。而企業界則盼望有高度合作習性的『蜜蜂族』員工投入。」(一九九一年)
是誰造成兩代衝突?
看來「年輕被罵,老時罵人」,似乎是每一個世代無法抗拒的誘惑(唯一的創意就是把蟋蟀與蜜蜂改成草莓和芭樂)。有趣的是,雖然每一代都有人覺得一代不如一代,但國民所得卻一直在增加,而大家的生活也愈來愈好,墮落說這個理論,看來並無法得到實證資料的支持。
其實,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兩代之間的緊張,是雙方對各自擁有人力資本的市場價值重要性改變的自然反應。想像一個人(或一整個世代的人)從二十歲開始學習當時最有生產力的技能(如使用毛筆寫八股文),三十年之後,他已經對這些技能非常熟悉,也因此在社會的資源分配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若這些技能的重要性未隨時間而改變,那對年輕人來說,在繼續努力學習此一技能的同時,也表現出敬老尊賢的樣子,以得到長輩關愛的眼神,應是一個最佳策略。此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家都「真心的」支持社會的規範。
此即芝加哥大學經濟系貝克教授,所提出的爛小孩理論(Rotten Kids Theorem)。此理論指的是,再怎麼自私的孩子,只要有適當的財務動機(如可以分到遺產),也會努力表現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樣子。舉例來說,博恩罕(Douglas Bernheim)、書雷佛(Andrei Shleifer)以及桑莫斯(Larry Summers,前哈佛大學校長)的研究也發現,成年子女如預期可分到一筆不小的遺產,那麼他們探望養老院父母的機會就會增加,不過獨生子女除外!
不過,當社會變遷與技術進步的速率愈來愈快時,上一世代所熟稔的技能,能持續的時間就會愈來愈短。當他們發現本身人力資本的折舊率開始變大時,由於學習新技能的效益明顯變小(新投資的回收期間顯然不長),因此試著告訴年輕人,自己年輕時學的東西與重視的價值有多重要,自然就成了唯一的選擇!而當年輕人也發現自己不只有「學會長輩早已熟練的招式」這條路可以走時,「爛小孩」的本性也就嶄露出來了。此時,老一輩的「你還早,再修練幾年」與年輕人「學習態度不佳,且覺得被打壓」的代間衝突戲碼上演的頻率也就增加了。
雖然代間衝突成因的背後有著一以貫之的經濟邏輯,不過仔細探討現在四五年級與七八年級間差異,還是可以看到一些與以前不盡相同的地方:對四五年級來說,學校教育是累積人力資本的唯一場域,而「滾石不生苔」則是他們的座右銘。專心致志當個好學生,累積自己專業技能,是大多數人在職場成功的祕訣。這基本上與亞當斯密所謂分工促進經濟成長的概念是不謀而合的。
從分工到多工的世代
但是分工也有其限制:當各個領域之間分工已經到隔行如隔山的程度時,可以協助各個專業相互溝通的跨領域人才就變得非常寶貴了,這也就是為何管理會從傳統科層組織往扁平組織移動的原因:七八年級面臨的就是這樣的時代。
此時,能很快速地了解,但不須精通某種專業,並且能運用創意將各類專業巧妙地結合以創造出具有市場價值的產品,並具備同時處理多樣任務的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了。而這些能力其實是四五年級生最弱的一環!
經濟學告訴我們,當誘因改變,七八年級當然就跟著改變了他們的行為:既然百分之百聽師長的話與專心學習一種技能的成本提高,那變得比較自我中心與讓自己多工,當然也是個合理的反應了。
「捏怕死,放怕飛」,這句台語諺語精準地傳達了長輩們與子女互動的困境。然而,不同時代的年輕人,有著不同的能力、興趣,也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在關心的同時,如果可以退一步站在他們的立場想想,用正面積極的語言取代負面而無建設性的情緒發洩,並且理解到自己的經驗折舊的速度或許比想像的要快得多,才能與年輕人做出真正有效的溝通。忠告的目的,應該是真心希望孩子們能變得更好,而不是要告訴他們我們當年有多棒(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是嗎?(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同場加映:窮忙又低薪,長輩奪走年輕人的未來?
在台灣青年失業人口中,愈是來自中低階層家庭、愈需負擔家計的,其長期失業的比例愈高,上一代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問題,讓年輕人的未來更為黯淡。
隨著這兩年台北都會區的房價節節攀升,最近社會上不滿高房價的聲浪愈來愈大,甚至引發二十年前的「無殼蝸牛運動」重現江湖。
不過,主計處統計顯示,台灣自有住宅比例高達八成八,與一般歐美日先進國家的七成以下比較起來其實相當高,為什麼還有這麼強烈的不滿聲浪呢?這其實是一個世代現象。
八成八的自有住宅比例可能都集中在已為人父母的中高齡世代,但剛入社會準備成家立業的年輕人,卻有可能因為買不起房子而無法搬出父母自有住宅,這樣的感受在經濟蕭條失業率攀升時特別強烈。
全球化時代下的「蝸居」
其實,這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對岸中國大陸年輕人所面對的處境可能更險峻。
最近,入骨刻劃一對姊妹為在大上海生存買房而掙扎的社會寫實電視劇《蝸居》引起中國社會的熱烈迴響即為一例證。由於《蝸居》碰觸到今天中國最敏感的高房價、官員腐敗與包二奶等議題,雖讓市井小民感到很貼近生活,卻讓政府當局很緊張,一度禁播此劇。
這個中國大都會「八十後」年輕人普遍存在的「房奴」問題,竟也在香港、韓國、日本引起相當大的共鳴,紛紛開始討論起他們社會中的「蝸居」現象。
這些東亞國家的年輕人所面對到的相同處境是,全球化的今天,他們都必須寄生在東京、首爾、台北、上海、香港這類全球城市(global city),才有經濟上與文化上向上流動的機會,但在大城市,就業競爭激烈、工作機會少、工資低而消費高,生活很辛苦。
新世代的經濟處境
這種一代比一代辛苦的現象也很容易在我們的生活中觀察到。
小孩學校與課後才藝班經常可以看到專業熱情的年輕老師,他們專業知識豐富、教學活潑生動,當你正為自己的小孩遇到這樣的好老師感到欣慰時,赫然發現對方是多年找不到專職工作的流浪教師,不得不為社會辜負人才感到唏噓。
大學新聘教師的門檻愈來愈高是全世界都在發生的現象;很多記者朋友都說現在新進記者的起薪是二十年前的六成;在台北著名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的朋友告訴我,十五年前他進這家事務所時,一位資深律師就感慨他的起薪怎麼跟他自己更早十五年一樣,但這位朋友說現在新進的律師可能也不會高於他自己十五年前的薪水。
換句話說,三十年過去了,這個律師事務所的起薪沒有提高。供過於求當然是最大因素,但比起更多靠接案子「打零工」的新科律師,這些找到名事務所工作的律師已經是最幸運的了。
從階級衝突到世代衝突
工作機會的減少似乎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這些自一九七○年代已經在歐美先進國家發生的現象,近年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腳步來到了東亞。
隨著經濟發展,當東亞國家的產業不斷往資本密集產業移動,剩餘勞動力也因而不斷向服務業移轉時,先進國家長期存在的年輕人失業問題正出口東亞。
在青年失業率已是整體四倍的英國,最近一位保守派國會議員大衛維勒茲(David Willetts)出書指出,英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從階級衝突演變為世代衝突。這本《困頓:嬰兒潮世代如何奪走了下一代的未來,以及為什麼他們應該償還》出版後在英國得到左右派媒體的一致好評並引起廣泛討論。
書中指出,英國有半數人口在四十歲以下,但他們卻僅擁有英國全體國民金融資產及住房的一成五。在九五年到○五年的十年間,二十四歲到三十四歲年齡層的英國人平均財富不斷下降,但在五十五歲到六十四歲年齡層的平均財富卻成長三倍。
根據維勒茲的分析,英國嬰兒潮世代在過去十年普遍利用他們擁有的房產來貸款消費、度假與置產,是英國金融泡沫化的主要原因,現在泡沫破滅,英國政府因拯救銀行與增加社會安全與福利支出所大幅增加的政府赤字更加重了下一代的負擔,惡化世代間的分配不正義問題,讓年輕世代未來更黯淡。英國朝野政黨應該共同正視這個問題,重新思考政府支出分配的方向,許下一代一個未來。
當然,台灣的問題沒有像英國這麼怵目驚心,但已經有學者研究發現,在台灣的青年失業人口中,愈是來自中低階層家庭、愈是需要負擔家計的,其長期失業的比例愈高,這些人不是不想工作,但就是找不到工作。換句話說,「啃老」其實不是一般社會印象中年輕人好逸惡勞的個人選擇,而是一個被迫的困境,一個結構性的問題。
同樣地,年輕人抱怨房價太高可能不是因為好高騖遠,政府不能以到郊區廣設平價住宅來解決;不願意生小孩也不是因為逃避責任,政府也不能用百萬獎金徵選口號來鼓勵。如果這些看似個人的選擇其實反應了年輕世代普遍面對的低薪資、高失業的結構困境的話,政府應該要思考如何給年輕人好工作,而不是好房子或生育獎勵,這需要更通盤的政策來提升年輕人的競爭力與改善創業機會。要讓年輕人看得到未來,國家才有未來。(作者為台大政治學系副教授)
無人可用? 企業看法
無人可用 上銀:來應徵學生半數不合格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2012.08.22 03:29 am
教育部長蔣偉寧昨(21)日與工具機及零組件廠商舉行產學座談,業界砲轟我國技職教育教材、設備和技能檢定與企業需求嚴重脫節,上銀抱怨前來應徵的學生,逾半數不符公司需求,健椿工業更批評大學生只把重心花在便利商店及加油站打工。
教育部昨天與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舉行產學座談,公會理監事全數出席;大學則有台北、勤益、屏東、雲林、虎尾、南台、高雄、建國等科技大學校長。
蔣偉寧在聽取業界心聲後坦承,台灣人力培養確實出了狀況,其間落差「完全超出我的想像!」他說,教育部已計畫成立產學策略聯盟,讓企業及學校定期進行交流與互動,希望儘快找到問題的所在,把人才斷鏈接起來。
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指出,上銀今年預計要招募1,000多名人力,但目前進度緩慢,除了不景氣之外,她也不諱言,前來應徵的學生中,有超過半數的人不符合公司需求。
健椿工業董事長葉橫燦不客氣的說,不少機械系學生都把主要時間花在便利商店、加油站及其他場所打工,學到的只有「歡迎光臨、謝謝光臨、多少錢」,這是浪費人才資源的最大區塊。
葉橫燦建議,大學校外實習最好每年有3個月的時間,這樣才能達到效果,為了落實產學連結目的,他也希望學校能成立工具機學院。
公會理事長長卓永財及台灣引興董事長王慶華都說,產業要發展,人才及研究發展很重要。
1111:七成七企業 感受人才荒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2012.09.05 02:58 am
勞委會最新人力需求調查,廠商有減少僱用人數的現象,另一方面,人力銀行業者最新調查,國內企業同時感受「人才荒」的壓力,其中又以傳產製造、民生服務,與工商業服務最嚴重。
1111人力銀行昨天表示,百分之七十七的企業已感受到勞動市場「人才荒」;高達百分之八十六的廠商更認為,現在「徵才」及「留才」已成為人才策略的兩大難題,「人才流動率高」與「薪資普遍低落」是國內就業市場兩大癥結,因此也衍生人才斷層與基層人力難求等併發症。
在徵才問題上,逾五成企業指出,應徵者不是專業不足,就是眼高手低;企業最缺乏的人才,以技術、基層人員(占受訪比率百分之五十三)、業務銷售(百分之廿八)與研發人才(百分之十二)共四大類為主;除找不到人才,企業還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
世界女首富:要有錢就多工作
法新社 – 2012年8月30日 下午3:20
(法新社雪梨30日電) 全球女首富澳洲礦業大亨林哈特(Gina Rinehart)今天呼籲「看不順眼」有錢人 的民眾「少花點時間喝酒」,坎培拉當局批評她的言論 「侮辱」。
林哈特的家族鐵礦事業估計達292億澳元(301億美元),使她成為澳洲首富,她今天批評仇富的人。 她在產業雜誌專欄中寫道:「致富之路沒有受到壟 斷。」 「如果嫉妒人家錢比你多,就不要光坐在那裡抱怨 。做點事多賺點錢,少花錢在菸酒和社交,多花時間工 作。」 「成為努力工作、投資和建設的一群,同時為他人 創造就業及機會。」
林哈特抨擊所謂的「社會主義分子」和反企業政策 ,認為這些造成澳洲的經濟困境,她敦促政府調降最低 薪資和稅負,以促進投資。 但國庫部長史萬(Wayne Swan)等高階部會官員痛 批林哈特發言。 史萬說:「數百萬澳洲勞工為了養家活口、支撐家 計辛勤工作,這些言論對他們來說是侮辱。」他說林哈特顯然覺得澳洲人是「過度飲酒和社交的懶惰勞工」。 (譯者:中央社徐嘉偉)
億萬富翁告訴不富之人:少喝點酒 多做點事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2012-08-31 01:14
Gina Rinehart似乎總是引發爭議--由她自家的訴訟案件,到她與澳洲媒體的對抗。
現在,這位澳洲礦業繼承人--擁有190億美元財富,今年稍早一度被認為是全球最富有女性--又在最新一期的澳洲資源與投資雜誌,引發了另外一項爭議。Rinehart對階級鬥爭大表不滿,她說,不富之人應停止攻擊富人,趕快工作。
「成為百萬富翁,並非獨佔的事,」她寫到。「如果嫉妒有錢人,別老坐在那兒抱怨。應該做點事情,多賺一點錢。少花點時間喝酒,抽煙或搞社交,多花點時間工作。」
這些談話是她文章的一部份,在文章中,她認為澳洲經濟下滑,是因為高稅率,高薪資及過多的法規。
Rinehart說,稅率應調降,繁文縟節應刪減,環保規定應鬆綁,最低工資亦應降低。
她的談話,必然會讓美國,英國與歐洲針對階級鬥爭的爭議,進一步升高。
當政府鎖定富人,她警告,實際是傷害了中產階級或更低階級。
丟三落四?諾基亞、摩托羅拉搶推新機 售價、發售日…不知道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綜合外電 2012-09-06 16:10
各大手機廠趕在Apple (蘋果) (AAPL-US)下周發布iPhone 5之前,推出自家最新智慧手機,但匆匆忙忙宣布新機時似乎都少了一些關鍵細節。
昔日的全球最大手機廠Nokia (諾基亞) (NOK-US) 周三推出2款新機Lumia 920 和 820,原想震撼市場,結果諾基亞竟沒宣布這些手機何時開賣、搭配哪些通訊商、售價多少…等細節,投資者大失所望,諾基亞股價重挫16%。
已被Google (GOOG-US)收購的Motorola Mobility (摩托羅拉移動)同日公布3款新手機,將由Verizon Wireless販售,但僅有其中一款公布發售日和售價。
Samsung Electronics (三星電子) (005930-KR) 上周推出搭載微軟作業系統的手機,看起來類似諾基亞新手機,但卻沒公布售價和發售日。
各家廠商重要資訊東漏一些西少一些,凸顯出手機市場的新事實:想與蘋果較勁的競爭對手不只得秀出新技術,且行動時間相當有限。
蘋果自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後,就為智慧手機產業設下操作標準,必須在一年的時間內推出重大更新。
這樣一年一機,每次推出都有亮點的經營手法,在技術曲線上讓諾基亞、摩托羅拉和RIM出現落後危機。
推行新手機包括了多層面工作,不只是手機本身,還有與通訊商的合作關係、行銷管理…等等。
矽谷創投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lfield & Byers的夥伴Matt Murphy指出,蘋果手機行銷策略優點在於,不同於其他廠商通常一次研發多款設備,蘋果集中火力在一款手機,並且努力完美執行,這當然是一大優點。
蘋果9月12日預計推出下一代iPhone,若按照往日習慣,蘋果將一併公布售價、通訊商和發售日等,這些細節可讓消費者策劃購買、讓通訊商策劃行銷,app開發商也能安排app的更新時間表。
無人可用? 網友看法
24 樓 augustjames 發言於2012-08-22 09:52:39
沒錯在台灣任何公司都一樣,只想低成本高獲利
.覺得沒有必要在你還在學習,沒啥本事的時候付你應該得的薪資,能ㄠ盡量ㄠ,完全沒有人才是資產,不是成本的投資概念.
如果便利商店給該給的報酬,為什麼不去做?當到店長絕對不會比現今臺灣所謂大企業給的薪水少,也不會比大企業學的少,但不代表每個人都會去便利商店工作.
企業想選擇,求職者也會,真正好公司不怕沒人才.我們也無法改變那些老闆只願意給22K?
我我衷心的直言, 一家只願意給22K的企業,那你就別報怨你就只有22K的人才
23 樓 xsoho 發言於2012-08-22 09:52:09
就算真的有經驗薪水也比12年前少,12年前一個沖壓模具師傅月薪6萬,現在則只剩3~5萬區間,越鄉下越低,但12年前的物價跟今天的差很多,更何況是無經驗的,寧願把錢拿去買名車投資一堆不動產,卻拿不出薪水跟良好環境工作環境出來,這個觀念就算跑到對岸開工廠還不是一樣被趕回來....
22 樓 ccs9020 發言於2012-08-22 09:47:38
我的年代找工作很困難.政府沒任何補助.一切要靠自己.但是大家都很自立自強.現在補助一堆:22k方案.56k方案.就學貸款.失業救濟金........好多名目.可是下一代變弱了.為什麼?因為有靠山.誰選舉想贏.社會福利就必須加碼.炒短線的政客讓臺灣沉淪.下一代變祭品.不要怪他們.因為大人沒給小孩自強的環境.
21 樓 thinkingfly 發言於2012-08-22 09:47:10
一開始沒啥本事,薪水不高OK,但這個不高,卻低的非常非常離譜。
難怪,年輕人寧願去澳洲打工,至少存得到一桶金,看得到希望。
20 樓 leejk0623 發言於2012-08-22 09:44:51
這就是教育制度的問題吧.....這些公司只需要高職畢業的技職人才....可是現在卻處處是談理論的大學生....教育部應該試著把一些大學轉型....多培養點技職人才吧....一堆只會玩樂的大學生比不上一個專業的技職人才
19 樓 xsoho 發言於2012-08-22 09:43:43
照這種邏輯那日本企業不就也遇到一樣的情形? 日本巴不得你什麼都不會,白紙一張,進來公司再學,那人家怎麼沒有找不到人才的問題?東西也比上銀做的還要好?
18 樓 mos1978 發言於2012-08-22 09:42:24
現在的學校10多年來被幾個自以為是專家渾蛋.搞得烏煙瘴氣.. 教授.老師每年要被學生評鑑.只能討好學生.. 學校只會搞怪吸引學生.科系又亂七八糟 這些學生出社會以後當然只能端盤子.7-11打工...
17 樓 luis08 發言於2012-08-22 09:41:28
只會「歡迎光臨、謝謝光臨、多少錢」, 也就不用抱怨工作濫,錢太少
16 樓 allen1115 發言於2012-08-22 09:35:35
如果拿不出比「歡迎光臨、謝謝光臨、多少錢」還要高的薪水,就別抱怨找不到人!
15 樓 peter77 發言於2012-08-22 09:19:57
任何公司都一樣
沒有必要在你還在學習沒啥本事的時候付你高薪
如果覺得便利商店輕鬆又高薪的話就去做吧!
剛開始薪水差不多,便利商店又輕鬆
但是之後呢?就算當到店長又能有多少錢?
跟大企業給得起的薪水真的有比較高嗎?
有本事就自己開一家便利商店吧!這樣比較快
怪那些老闆只願意給22K?
恕我直言 因為很多新鮮人就真的只值22K
15 樓 peter77 發言於2012-08-22 09:19:57
任何公司都一樣
沒有必要在你還在學習沒啥本事的時候付你高薪
如果覺得便利商店輕鬆又高薪的話就去做吧!
剛開始薪水差不多,便利商店又輕鬆
但是之後呢?就算當到店長又能有多少錢?
跟大企業給得起的薪水真的有比較高嗎?
有本事就自己開一家便利商店吧!這樣比較快
怪那些老闆只願意給22K?
恕我直言 因為很多新鮮人就真的只值22K
14 樓 tlkuo 發言於2012-08-22 09:11:56
學歷高的不願當黑手,會讀書的要能有博士學位最好.能自己當老闆創業最好. 咬不然準備國家考試,做一個公務員準時上下班,每月固定薪資入帳,還有退休俸可領終身,自己不能領時,另一半可領半薪, 不用擔心國家沒錢發,不用擔心被解雇.多餘的時間可遊山玩水,多倩影的生活. 今年考不上明年再來,明年考不上後年再來,...總有一天等到我人.先靠家供給,也不及出嫁結婚.另組家庭.
以前科技人努力以赴公司可分紅,拼命幾年儲夠老本就可飴養天年.
當年班上的同學(國立專科學校)的同學,當服務業的,金融業的,占比較多數,大概不到10/3的比例然在工業界服務.
希望這次的經濟危機能換起政府 及 學校 及國人的價值觀,行行出狀員. 協助學生及就業人找出自己的優點專長,興趣加努力以赴必能走出一片天.
13 樓 linma046 發言於2012-08-22 09:10:24
不用抱怨,比超商低的薪資當然找不到高才.
12 樓 okura 發言於2012-08-22 09:01:12
這一代真是有夠爛 怎麼辦?
11 樓 lechard10 發言於2012-08-22 09:00:38
工作跟實習是一樣的,都要積極地去學習,不管好不好學,好不好做,都得認真學會,不是什麼科系出身的就得做特定工作才行,老闆看員工是看工作價值,員工是看老闆的管理能力,台灣自由富裕得太久了,靠爸族一堆,工作愛做不做,上課愛上不上,哪天沒飯吃了,什麼工作都得做。
10 樓 bennypeng 發言於2012-08-22 08:52:39
22K要到的人, 跟30k要的的人就不同.
這些老闆想用22k找到千里馬....如果他不吃草,不拉屎,更好.
9 樓 karlcs 發言於2012-08-22 08:50:17
這不就印證之前嚴長壽先生說的: 台灣的技職教育不應該被博士所壟斷! 如果學校設計課程永遠只看理論不看實際, 這個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8 樓 tiky 發言於2012-08-22 08:50:07
最大的問題是官員跟現實脫節 ->導致教師跟現實脫節 ---->導致學生跟現實脫節 真正的問題在官員
7 樓 cscott916 發言於2012-08-22 08:40:00
一句話
適者生存
不適者滾蛋回家吧
講一堆
不會改變任何事實
一堆廢話
6 樓 kochina 發言於2012-08-22 08:31:41
應該是覺得基本工資太高,還想降吧!要低工資就請移到大陸或其他開發中國家生產吧!
5 樓 wrq0049 發言於2012-08-22 08:27:49
嗯\ 最好是所有學生都到工廠實習 然後不支薪 學校學的是理論 到職場才是學實際工作 工廠不肯教導 才說學生能力不夠 先反省自己吧
4 樓 malover 發言於2012-08-22 07:31:43
30 年前 新鮮人 找工作!
大多數老闆要人的話! 會說:有興趣就好 不會我教你!
現在 新鮮人 和 老闆 的對話 變:
你都不會 光有興趣何用 我公司夜不是訓練所 何況我也不會啊! 我會的話 找你來幹嘛?
3 樓 hunternshu 發言於2012-08-22 06:51:07
所謂的「半數人才」不合需求...是不是公司懶得花錢培訓,只想要學校負擔所有的「訓練成本」,要把學生教到一出學校,馬上可以到工廠上線。如果是這種想法的話,那叫「不切實際」,也是不負責任。學校只負責教學生基本技能跟知識,上線的實作跟工作的常識,那是公司的責任!但是台灣公司很習慣「撿現成便宜」,除了「賺錢」是ㄊ家的事外,其ㄊ一切「成本開銷」都是學校、社會、政府,甚至是員工自己的事!
2 樓 malover 發言於2012-08-22 06:45:38
先裁掉一堆人 再來徵不到人 你是徵 太空俗(台語:便宜)人吧!
人家 外國做到 用機器生產機器 甚至 自動電腦調校 汽車曲軸
想不懂 一個 工具機廠 為何要徵 1000人 難道你還用手工磨機件嗎?
你和國營企業一樣 去應徵要先被 莊孝維 爬高塔 背沙包競走嗎?
1 樓 malover 發言於2012-08-22 06:36:43
學生去做工!! 工程師返鄉 創業 種菜!
那老師教授 去開 民宿! 作家掌經建會! 肥貓來施政!
這一切都是為什麼? 因為 笨蛋當總統嗎?
亂! 亂! 亂!
無人可用? 施振榮看法
一代不如一代 施振榮反對
中央社 – 2013年4月21日 下午4:24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21日電)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今天對「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表達反對,並認為若要由此說,「我們這代就是不盡責任的一代」。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舉行「創新到創業激勵計畫」開業式典禮,邀請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漢鼎亞太集團董事長徐大麟等人,分別以「從王道談創新創業價值」、「從全球化大趨勢看創新創業」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談及近日熱門的人才議題,施振榮一開場演說就表達,他反對外界所謂的「一代不如一代」說法。
他強調,若要說一代不如一代,「我們這代就是不盡責任的一代」。
針對不盡責任的說法,施振榮隨即解釋,因為現代人生活富裕,儘管讓下一代獲得良好照顧,但也讓下一代減少冒險創業精神,都希望在舒適圈中過日子,反倒成為進步的障礙。
對於人才培育計畫,施振榮也有一套想法,他認為,不能把培育重點僅放在學校,其他像是家庭價值觀、社會組織及企業對教育也都需負起責任。
另外,施振榮今天在演講中也提及「全球化讓世界變平」的看法,他認為台灣可以把製造業全球化,替所有不想做或不會做的企業生產。
由於美國近來推動製造業回流,施振榮預測,屆時就算工廠需在美國製造,最後很可能會變成由台商製造再交給美國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施振榮會後受訪時再度提出台灣社會目前存在「三害」,即社會價值半盲文化、資源齊頭文化、行政防弊文化等想法
施振榮並批評,政府當初為了創造短期就業機會,提供22K(月薪新台幣2萬2000元)補貼,儘管後來創造就業機會,但卻不能永續,他質疑為什麼這些資源不能拿來建置一套永續機制?
由於台灣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體,施振榮認為,政府獎勵高科技產業的結果,反而造成彼此競爭、供過於求,不如挪出部分資源提供中小企業發展。102042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