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特派記者林則宏/上海報導】2012.08.18 04:39 am
帶著「台灣念真情」,知名導演、作家吳念真過去八天先後在大陸七座城市舉辦簽書會。吳念真昨天來到上海,他說,儘管他的書講的都是發生在台灣的故事,但依然能引起大陸讀者的共鳴,甚至得到更熱情的回應。
吳念真昨天出席上海國際文學周一場座談。今天下午還將在上海書展舉辦「台灣念真情」的新書發表會及簽名會,這也是吳念真此次大陸行的最後一站。許多讀者昨天帶著新書來到座談會現場。座談會後,同場出席的作家,包括在大陸頗富盛名的作家蘇童、莫言等人都已經離開會場,吳念真仍被許多讀者包圍,要求簽名、合影。
吳念真的「這些人,那些事」去年在大陸出版,迄今熱銷近十七萬冊,在大陸知名度原本就不低的吳念真,已經成為另一個為眾多讀者瘋迷的台灣作家。
大陸媒體稱他是「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人」、「台灣最火的歐吉桑」,在出版社為吳念真開設的微博,大陸讀者甚至還尊稱他為「吳念真老先生」。
向來極富本土關懷的吳念真,書中寫的故事也都是以發生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和事,吳念真會後受訪時表示,書中的故事在大陸讀者心目中引起的共鳴和台灣讀者是一樣的,而且大陸讀者的反應甚至比台灣更熱情。許多大陸讀者看完書後會寫信告訴他,哪篇文章讓他們很感動。
吳念真說,希望「這些人,那些事」這本書,透過書中的故事能讓更多的大陸讀者認識台灣,認識台灣某些善良、單純的人。
吳念真表示,兩岸儘管存在一些隔閡,但「文學是通的」。儘管吳念真有著深厚的本土色彩,但他的書在大陸出版過程中並沒有遭遇太多的政治干擾。
僅有新出版的「台灣念真情」當中一篇「紅棗村傳奇」,因為文章裡有一些諸如「共匪」、「反攻大陸」等字眼,出版社表示這篇文章他們不敢送審,吳念真乾脆讓出版社直接將文章拿掉。
吳念真說,有時到大陸經常被介紹為來自「中國台灣」,心裡會不高興,但也不會當場抗議。因為只有透過交流才能有機會傳達出自己的想法,進而影響大陸。
對於因此批評他甚至說他「投匪」的人,吳念真說,這些人如果那麼厲害,那先到奧運掛上國旗再說,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要求別人。「至於一些阿貓、阿狗,不要理他就好。」
「大陸囝仔素質較好」 吳念真憂心台灣年輕人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則宏/上海報導】2012.08.18 04:39 am
上海書展昨天下午舉辦國際文學周論壇,台灣導演吳念真是唯一在會後被書迷包圍要簽名的作者,不少大陸讀者說被吳念真樸實的文字和真摯情感打動。(中央社)
吳念真到大陸八天時間,每一場讀者見面會,都看到大陸一張張對閱讀充滿渴望的「少年仔」面容,讓吳念真不禁對台灣以及台灣年輕人的未來感到憂心。
從廣州、成都、重慶、北京、南京、杭州再到上海,吳念真明顯感受到,在大陸讀書的風氣還是很盛,尤其是「少年仔」。
在每一場簽書會,「整個書店都擠滿了人,熱死了。」吳念真說。
十五日在杭州,當地媒體形容,「約一百坪的書店一樓大廳,所有書架全部挪開,還不夠擠下陸續湧進的讀者。別說坐了,站的地方幾乎都滿了。」年輕讀者拿起麥克風,在吳念真面前朗誦起書中的文章,激動到聲音都會發抖。
出版社為吳念真開闢的微博,短短時間,粉絲人數就突破廿三萬。許多讀者在微博上跟吳念真分享讀書的心得,跟他請教寫作的問題。
除了閱讀的風氣比台灣盛,吳念真還觀察到,大陸「少年仔」的企圖心也比台灣強。在和大陸年輕讀者的互動中,吳念真明顯感受到,大陸大學生問問題的能力,高明多了。「這要怎麼辦?老實說,大陸大學生的素質比台灣要好很多。」
吳念真說,他很相信「臉譜」這種東西。舉例來說,在比較貧窮的國家,小孩的臉就比較會是「可憐面」。他九十年代初期就到過大陸,從「臉譜」來看,一、二十年前,台灣孩子的氣質比大陸好很多,但現在已經相差無幾。
吳念真指出,台灣人花太多時間在討論政治,而不關心台灣的競爭力、未來發展的問題。「我們已經十幾年沒有討論過台灣的工業走向、教育的問題。只要聽到大陸說些台灣人很有禮貌這類的讚美,就高興得要死,悲哀啊!」
吳念真說,到他這個年紀,「大家自求多福,靠實力自己去拚。」他給台灣年輕人的建議就是,「在你的範圍內,你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就盡力去完成。就這樣,盡其在我。」
吳念真接受新華社訪問時表示,「台灣念真情」書中很多人最後都成了他的終生好友,有些人已經不在了,這些文字也無意中成了台灣往事的一種感性紀錄。吳念真說,很懷念台灣五十、六十年代非常純樸而溫暖的狀態,「平凡人的言語有時比作家的筆尖更讓人感動。」
報導認為,吳念真寫台灣各角落最真實的感動,為大陸讀者打開一扇了解台灣人的獨特窗口,「台灣念真情」也成為大陸暢銷書。但吳念真表示,「台灣念真情」將是自己在大陸出版的最後一本書。
吳念真:台人有禮貌 非中華文化
2012-8-1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8| 評論數: 0 |原作者: 特派員林琮盛/北京報導
兩個月前,大陸知名作家韓寒曾以「太平洋的風」,讚揚台灣保留了中華文化的優良素養。對此,近日在大陸進行新書巡迴發表的台灣導演吳念真卻反駁,台灣人的溫文有禮,無關中華文化。
近段期間以來,吳念真在大陸主要城市發表15年前在台出版的書《台灣念真情》,並舉辦多場新書座談會。
在近日於北京的一場座談會上,一位大陸讀者以韓寒的「太平洋的風」詢問吳念真,台灣給大陸民眾的印象似乎特別「和諧」。
結果,吳念真反而「吐嘈」自己說,台灣人看台灣也有很多不和諧、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例如電視新聞上也經常吵吵鬧鬧,「晚上7、8點時看電視,有節目上,男人在上面罵女人;換到另一頻道,女人在罵男人」。
至於大陸近期出現許多對台灣的褒獎,他認為,「這是客人們帶著情感看台灣的結果,我們自己則更多會看到台灣存在的問題,需要進步的地方也很多」。
吳念真進一步指出,台灣人的有禮貌,其實不該完全歸結到中華傳統文化保存得好不好,這是一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民眾會具備的一些基本素養。
即便《台灣念真情》早就已經在台灣出版,但大陸的譯林出版社仍藉這次機會大力宣傳台灣,並與大陸知名旅遊網站「螞蜂窩」合作,只要參與簽書活動,就讓大陸讀者有機會可以獲得往返台灣的機票,近距離體會台灣,也能行銷台灣的觀光。
- Aug 18 Sat 2012 12:04
吳念真的台灣故事 迷倒大陸人; 「大陸囝仔素質較好」 吳念真憂心台灣年輕人 -- 吳念真大陸行 (合輯)
close
吳念真的台灣故事 迷倒大陸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