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a He, Contributor
Covering Chinese entrepreneurs and private investment.
8/10/2012 @ 1:46PM | 2.422 views
A new credit crisis is erupting in China’s richest province, triggering concerns about the domino effect on the vast banking sector and economy at large. Analysts are concerned that China is on the verge of a great credit bubble, which may blow up if the country continues suffering from difficult trade conditions and declining property prices.
A New Credit Crisis
In July, 600 privat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just south of Shanghai, signed a petition appealing to local governments for a bailout to ease their credit woes, because banks had recalled or cancelled their loans, according to a news report by Guangzhou-based 21st Century Business Herald.
Meanwhile, non-performing loans in Zhejiang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firms struggle to cope with a lingering credit crunch. The outstanding non-performing loans in the province climbed more than 35%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2 to $11.9 billion (75.9 billion yuan),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statistics released by the Zhejiang Banking Regulatory Bureau. In the province’s entrepreneurial hub, Wenzhou, banks’ non-performing loan ratio surged to 2.69% at the end ofJune, the highest in a decade.
This marks the beginning of a new credit crisis in China’s third richest region after Beijing and Shanghai, following a private loan crisis that erupted in Wenzhou last year. Alerted by the crisis,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Zhejiang have reportedly held meetings with banks to search for effective ways to stem a possible chain reaction of corporate collapses.
Binda Qian, Director of General Affairs in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and the official responsible for this matter, at first denied to Forbes in a phone call Thursday that his office had received a petition from private entrepreneurs, adding that the case had been passed to Hangzhou city government. Then he withdrew the answer and said he knew nothing about it. An official in Hangzhou city government later confirmed with Forbes that the petition letter had been handed to the Financial Affairs Office of Zhejia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instead of to the city government.
The crisis was reportedly caused by banks calling in their loans, since July is a major deadline for banks to collect debts. In particular, it was triggered by two incidents. The capital chain was disrupted at Zhejiang Zhongjiang Holdings, a large conglomerate, which failed to repay private loans with interest rates as high as over 20%. Yu Zhongjiang, the chairman of the company, was arrested in June for illegal fundraising. Second, a subsidiary of Hangzhou-based property developer Tianyu Construction was reported to have illegally collected money from the public. At the end of 2011, Tianyu Construction filed for bankruptcy.
In March, two other companies were under investigation for similar reasons.
Due to the system of mutual credit guarantees among enterprises, these four companies in turn affected 600 other companies or legal entities in Zhejiang, including industry giants such as office furniture supplier Rongshi Group, stationery maker Warso Group, and leading electronic products manufacturer Hupai Holdings Group.
A mutual credit guarantee means two companies agree to take on the liability for each other’s loans in the event of default. In order to lower the credit risk, banks usually require guarantors for loans extended to private enterprises. As most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small, a loan of $7.8 million(50 million yuan) may need several guarantors. This is a common arrangement in Zhejiang and multiple companies have joined hands to share their financial responsibilities. Hence, when a company is unable to repay a loan, bank managers approach their peers for loan recovery.
According to the company’s website, Hupai Holdings Group ranks among the top 500 private firms in China, with 15 wholly owned subsidiaries and total assets of $550 million (3.5 billion yuan).
The incident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e banks’ non-performing loans, and banks started to aggressively call in loans from all the companies involved. The repayment pressure for several private enterprises soon led to a wider corporate capital crisis.
A report by Shanghai-based National Business Daily in July said several banks had asked Hupai to make payments on batches of loans amounting to around $754 million (4. 8 billion yuan), beginning in March. Warso and its affiliated company Carleo Group also have been pushed to repay loans up to $37 million (235 million yuan). Facing mounting pressur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more demands from banks, these companies are seeking urgent help from other enterprises or private lenders, according to the newspaper.
On Thursday, the company staff at Rongshi responded to Forbes that their Chairman Chen Guirong had been holding closed-door meetings all day. The staff didn’t specify what the meetings were about. Meantime, an employee of Warso said that CEO Liu Jianjun was away on a business trip.
It’s not known how much debt these 600 firms hold in total. But a report by the Hangzhou Furniture Association indicates that in the Hangzhou furniture industry alone, there are over 100 companies involved in the mutual-guarantor loan crisis, with debts of more than 10 billion yuan($1.6 billion), and 23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the Bank of China and th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Wave of Corporate Collapses
These firms might collapse if banks continue demanding early repayment of loans and may trigger a possible chain reaction of corporate collapses, warned analysts.
The 21st Century Business Herald quoted a high-ranking bank official as saying that this problem is not only happening in Zhejiang, although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province account for a larger proportion of the economy in other provinces. Also, in Zhejiang mutual-guarantor loans are used more widely, accounting for about 60%-70% of total enterprise financing.
In China’s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nother main hub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guarantee companies have witnessed their business volume decline by 20%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2 due to economic slowdown and concerns over financial risks,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search by Guangdong Credit Guarantee Association. Li Sicong,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association, said in a research report released on Aug. 2 that guarantee companies in the region are reluctant to provide guaranties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export companies, which are facing operational and financial difficulties due to a drop in demand overseas and tightened regulatory standards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extend credit.
Several firm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have either suspended operations or shut down.
Crown-Ace Toys Company, a toy manufacturing giant in Guangdong formerly owned by Hong Kong tycoon Li Ka-shing, announced its closure in July due to a capital chain disruption.
Li Ka-shing, the No.1 billionaire on Forbes 2012 Hong Kong Rich List and the ninth richest billionaire in the world, sold the company for $4.67 million (36.45 million HKD) in 2008 to American businessman Andre Ellert, according to an announcement by Li Ka-shing’s Hutchison Harbor Ring Ltd. The to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has since then experienced a severe downturn due to the recess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Guangzhou Chuangyi Lighting Equipment, a Guangzhou-based LED lighting products manufacturer, also closed its business and dismissed the workforce, according to a news report on Aug. 3 by the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A Chain Reaction
Analysts are concerned the local credit crisis in Zhejiang might trigger a chain reaction, potentially leading to defaults even on bank loans at lower interest rates and causing banks to cut credit lines to sound businesses. This may eventually spell a bigger problem for China’s vast banking sector and economy at large.
Patrick Chovanec, a Western-born economics professor teaching at Tsinghua University in Beijing, compared Zhejiang credit crisis to the 2008 sub-prime crisis, which led to the financial tsunami. “The web of interlocking, often incestuous, and sometimes circular credit arrangements is reminiscent of Wall Street in the lead-up to the sub-prime crisis,” Chovanec wrote about Zhejiang’s mutual credit guarantee networks in a blog post entitled “Falling Dominoes”, “in which a relatively small amount of mortgage losses, which most people believed could be contained, triggered a chain reaction that brought down major banks.”
Qiao Xinsheng, a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Wuhan-based Chinese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published a report in July entitled “Zhejiang Credit Crisis Reveals the Secret of Chinese Economy.” Qiao said underground lending has flourished in Zhejiang and other parts of China in the past few years as authorities have clamped down on official financing channels and major banks favor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any small businesses have no choice but turn to nonbank lenders, which have punishingly high interest rates usually ranging from 24% to 36%.
As China’s economy slowed, many small businesses have been struggling to repay debts. Since April 2011, owners of many reputabl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have started to default on large loans borrowed from private non-bank lenders. The bankruptcies of a few large businesses soon dragged more companies into the swirl.
How far will the crisis extend? No one knows.
Prof. Qiao is concerned that the intertwined credit guarantee networks in Zhejiang might trigger a domino effect, spelling disaster for many more companies. He said there is a risk that the source of credit will dry up, which might bring down even thriving companies, with ripple effects on the formal banking system.
In the petition letter, the 600 enterprises urged the government to coordinate with banks to stop collecting debts and temporarily redistribute loans that have been recalled.
Whether or not Chinese authorities and banks will agree to such terms remains uncertain. But analysts argue whether it is the solution to simply give financial support.
Qiao said due to the high financial risks related with private lending and mutual credit guarantee system,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private entrepreneurs have engaged in speculative investments such as real estate and stocks, rather than investing in their own original businesses.
“We have already seen a growing bubble built on Chinese economy,” he said.
Laura He, Contributor
Currently based in San Francisco, I write about Chinese entrepreneurs, wealthy individuals and private investment. A graduate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s journalism program, I had worked for China's largest news agency for six years. Since 2005, I had been based in Beijing and Hong Kong respectively, covering economies, companies, markets and governments. Meanwhile I had served as a part-time TV news anchor for Hong Kong-based CNCTV and freelanced for a bunch of China's most widely-circulated bilingual newspapers and business magazines. While at Stanford University, I covered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and local news in the Bay Area Peninsula for Peninsula Press, a hyperlocal news site powered by Stanford's Graduate Program in Journalism. Follow me on Twitter @LauraLiuHe My email: lhe@forbes.com Tips and story ideas welcome.
The author is a Forbes contributor. The opinions expressed are those of the writer.
大陸地方債 危機再起
2012-11-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 評論數: 0 |原作者: 林建山
在穩成長的國家政策前提下,中國國家發改委在2012年9月初,又批准了總投資規模超過人民幣1兆元的重大投資項目;所有的鐵公基建設投資項目,中央所擬提供配套資金不到15%,絕大部分投資資金都需要地方政府來承擔。大陸地方政府2012年7月至9月藉由「穩成長」名目的投資計畫,據不完全統計,光是11個省市的規畫總額就高達人民幣20兆元;依目前地方財政狀況,難以支應如此龐大的投資,馬上將面臨極大規模的資金缺口。此一舉債建設可能引爆中國型債務危機的問題,引起國際矚目。
2012年以來經濟走緩,造成大陸地方政府收入展望嚴重不樂觀:財政收入及土地出售,可謂是地方政府的最主要收入來源,但目前已都面臨大幅下滑挑戰。2012年上半年近4成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根本都未達到全年目標的一半,例如,黑龍江僅及全年目標的34.6%,重慶市則僅達48%。
土地出讓收入,更因為中央嚴格房市調控出現「斷崖式」下挫;2012年上半年,大陸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人民幣6525.98億元,較2011年同期遽減38%,縮水4000億元。財政部也點出,2012年前7個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兆3490億元,也下降了27.1%。前8個月,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10大城市,財政收入累計年成長率,從年初的17.3%降為14.1%。
最近,銀監會強調地方債務可以控制的樂觀態度已有所轉變。首先是,地方債務風險的確被嚴重低估了,在2012年2月間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1.8兆元貸款劃歸為優質貸款,是一項錯誤,導致一些銀行將政府補貼等開支,納列為項目現金流計算,而嚴重低估了投資風險;其次是,35%的地方平台債務,在2012年陸續進入償債高峰期,總額大約在人民幣4兆元左右,比起2011年之祇有2兆元到期的狀況,足足躍增一倍以上。
但因為很多地方政府貸款的本金,根本都無力償還,以至許多銀行業者已經開始展延地方債務的期限,用以避免違約潮出現;而地方政府也紛紛要求能夠延長貸款的「展期」。基本上很多地方政府過去一向靠土地出讓金,以及公路收費等基建項目來籌資;但中央政府近來明令取消了一些公路的收費,並且要求地方政府拿出更多的錢,投入教育和土地灌溉,乃又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地方政府推出穩成長投資計畫的20兆元資金缺口,加上既有地方債務規模12.5兆元,合計地方債的「或有債務規模」已經高占中國GDP的69.1%的驚人水準。最近大陸政府內部報告分析,2013年七、八月分中國將爆發經濟危機的說法,地方債的濫發與堆高問題,當然是其重要論據。中央政府刻正積極打算解決地方債問題。北京當局已經下令,4年內不許地方政府再發債;同時,也積極用刺激消費措施,想讓國民拿存款出來花費,國民存款相當於中國GDP的50%。
當然,對於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處置,大陸政府應該會採取很務實的作為。目前,既已限制了新的發債與新的貸款;即使無法奏效,還可以另以人民幣貶值方式,讓鉅額債務變少,同樣足以消解地方債風暴的再起。或許在可預見期間內,地方債風暴危機,還不至於真會危及中國經濟的根基。(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亞洲 正悄悄埋下 下一波危機的種子?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2012-11-06 00:14
根據資本經濟研究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一項研究指出,亞洲各國的經濟或許仍蓬勃興盛,但是民間貸款金額之高,不但令人擔憂,還可能正悄悄打造著下一波金融危機的地基。
「過去幾年,亞洲民間貸款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大幅上升,現在已來到了歷史高點,」該研究報告說。
資本經濟公司說,貸款上升最讓人擔憂的地區,是香港,越南與中國大陸。
儘管貸款佔GDP的比例上升,在開發中經濟體,倒也算是正常,但經濟成長絕不能完全依賴貸款,2008年金融危機前幾年裡的愛爾蘭與幾個波羅的海國家,便是例子。
資本經濟研究公司說,香港的「貸款爆炸性成長」讓人憂心,一如金融危機前,愛爾蘭的情況。當時,由於企業稅率偏低,歐洲央行利率亦處於低點,加上其他導致貸款擴張的因素,還有資產泡沫,讓愛爾蘭的經濟得以迅速成長。
過去幾年,由於貸款成長強勁,香港的房價大幅上揚。資本經濟研究公司說,如果香港市場要恢復至平衡水準,其房價恐得下跌達30%。
資本經濟研究公司亦對越南與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發出了警告。「雖然越南與中國大陸的貸款成長,其危機警報稍低一點,但仍然非常強勁,」該研究報告說。
資本經濟研究公司擔憂,中國大陸的貸款快速成長,已讓製造業產能大幅上升,這對中期的經濟成長展望,將會造成衝擊。
過去幾年,越南的貸款快速成長,終於造就出了資產泡沫,如今隨著資產價格下跌,壞帳快速上升,貸款成長大減,GDP成長亦轉弱,該泡沫終於被引爆開來。
現在買房的人不是錢太多就是傻瓜
來源: 王先金的日誌
一位接近高層的人士給我打來電話,說是政局已定,中國經濟轉型肯定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問問我有何高見?高見談不上,想法肯定有。說高見,注定是吃力不討好的事。這麽多年,很多經濟學家都被請去過中南海,結果如何,沒見有什麽高見,可見那些經濟學家都是一幫混蛋或者弱智,至少是一幫垃圾。否則,中國經濟爲何走到今天這步田地。
我之所以經常上上網,發發博客,完全是爲了讓網友開心。在我們這個瘋狂的時代,畢竟有一個清心寡欲的人,和大家一起或抱團取暖,或當衆取笑。早在兩年前,我準備寫作財經書時,我就知道一點,中國經濟注定會崩潰,我很有幸親眼目睹這種大崩潰大蕭條的時代的到來。我是一個沒什麽貪欲,很容易滿足的人。子曰: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也。
流著眼淚去倒閉。
網上流傳著一個明星企業家被迫關閉企業的長文,死於房價泡沫中。這位明星企業家流著眼淚關閉企業前是這樣說的:
1. 融資渠道極度困難。銀行幾乎不給微型企業貸款。長三角來說,年營業額5000萬以下都算微型企業,但是這些微型企業卻負擔了長三角95%的勞動人口,和85%的稅收,但是這樣的企業,卻貸不到款。浙江那邊09年就開始有民營企業大量倒閉,後來老闆們變聰明了,走之前去狠借一筆高利貸,然後全家出國。這就是爲什麽我們接二連三的聽說浙江那邊有全民借貸,資金鏈崩盤的新聞。還有那個吳英案也是。 都是被逼出來的。 我不知道爲什麽民營企業這麽困難,政府不出臺政策扶持。難道把民營企業都逼死了,政府的日子就好過了?中國經濟靠什麽? 難道靠只進不出的國企?還是靠外企?靠淘寶?靠夜總會? 不懂他們在想什麽
2.瘋狂上漲的人力成本。漲工資是好事,但是物價和工資一起漲就不是什麽好事了。我想看貼的一定有人有這種心態,覺得我們做企業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工人工資高了就抱怨。 其實不是的!工資漲,你漲的過物價嗎?漲的過房價嗎?穩定的經濟發展才是關鍵!人力成本上漲我們可以接受每年5-10%,但不是每年30%的跳漲。 這會打破民營企業原有的生産規劃和生産佈局, 90%的企業倒在了生產線更新換代的前夜!
3. 房地産打擊了民營企業家們的動力。很多企業家都和我爸一樣,後悔沒在賺錢的時候多買幾套房。以我爸爲例,02年的時候一年就可以賺100萬了,那個時候可以買3套房。 當然,我爸是投資機會沒掐准的負面例子。然而那些掐准了的企業家們呢?06-11年持續炒房,沒人去在意企業的發展。那些關了工廠的很多人並不過的不好。以我爸的一個朋友爲例,04年-09年,平均每年購入兩套房,10年工廠日子不好過,直接關廠了事。10年的時候出手兩套房,每套獲利300%!這個於他來說是好事,但是這真的是我們的政府想看到的嗎?企業家全去炒房?
這一輪中國的中小製造業倒閉潮,主要原因就是房價泡沫而倒閉。
關於高房價的惡果我早就發過警示:
其一,誘惑社會,腐蝕社會基本道德,弱化社會發展基本動力。創新意識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但高房價使建房成爲發財致富的捷徑,凡投資房地産者,可一夜暴富;而從事創新研究者,風險大,時間長,見效慢。由此造成社會資金、人才向房地産行業轉移,創新動力急劇下降,社會意志頹廢。
其二,誘惑金融機構,極大的加劇了金融風險。開發房地産需要大量資金,高收益使其可以承擔高利率,高利率又給銀行業帶來了高收益,誘惑銀行業深陷其中難以自拔。但一旦這個迴圈鏈條斷裂,銀行信用風險難以估量。
其三,誘惑地方政府。不斷推出的“地王”給地方政府帶來了豐厚的土地收入,高房價又給各級財政帶來鉅額的稅收,使地方政府與房地産業之間形成一種難以割捨的利益輸送關係,形成爲了發展地方經濟,就必須發展房地産這樣一種混亂邏輯。政府被房地産業綁架,不由自主地站在了房地産業一邊。房地産業更是有恃無恐,肆意損害群衆利益,出現大量的群體性事件。而百姓把原因歸結於政府對房地産階層的庇護,各方矛盾激化,最終受損的是政府形象。
其四,誘惑企業資金,導致畸形的産業結構。面對高利潤率的誘惑,許多國有企業難以自持,紛紛參與其中分一杯羹,進而出現了現在大企業幾乎全部參與房地産業的現象,整個社會的産業結構難免發生偏移。
其五,透支了社會購買力,與國家刺激內需的初衷背道而馳。高房價使百姓十幾年、幾十年積累的血汗錢全部投進購房之中,無力進行其他方面的發展和消費,擴大內需的基本力量被稀釋殆盡。
其六,加劇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吞蝕了社會改革發展成果。高房價使社會財富經過多次再分配,高度集中到房地産開發商的手中,百姓的手裏財富越來越少,賬面資産似乎增加了,但這種虛擬的資産既非財富,更非富裕的象徵,一遇房價暴跌,還會大幅縮水,只有那些房地産開發商,通過貌似合法的途徑,搜刮了百姓,搜刮了社會,搜刮了國家,積聚器鉅額財富,加劇社會不公。
其七,誘惑權力部門和握有重權的官員,成爲滋生腐敗的溫床。高房價帶來的高收益,使開放商敢於也能夠拿出鉅額資金賄賂各級官員。事實證明,與房地産業有關的政府部門已成爲腐敗的重災區。
財經作家陳思進也談過高房價七宗罪:
首先,由於高房價帶來的房地産暴利,吸引了大量的資本進入房地産行業,阻礙了其他産業的發展和就業崗位的創造,損害了實業;
第二,高房價挫傷民衆的購買力,大幅降低內需;
第三,高房價增加了國家的市政、住宅建設,及企業擴大再生産的成本;
第四,高房價拉大了貧富間的差距,其高成本阻礙了中下層收入家庭致富的機會;
第五,高房價阻擋了人才的自由流動,妨礙了城市化的進程;
第六,高房價消耗了人們寶貴的體力和精力,將導致未來人口的大衰退;第七,高房價妨礙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大同小異。而企業家十分悲憤而無奈的訴說,更令人憤慨。然而,政府就是無視泡沫的泛濫,持意放大泡沫,完全是爲了短期的經濟的虛假增長。現在,惡果已經顯現,經濟就要崩潰,絕對不是什麽經濟衰退,而是整個經濟體系的崩潰。最後,房價根本撐不住,一樣會大崩潰。
空城滿中華。
在人類歷史上,就從來沒有過像中國這樣的大規模的造城運動。2004年還是一個人毛都沒有的地方,卻規劃並興建100萬人口的城市,並把配套設備先行投資建好,想到了20年後的繁榮。這種預期,是泡沫經濟的十大特徵之一,最後的結局,是所有投機資金都被絞殺。鄂爾多斯康巴什,一個泡沫經濟的典型樣本,房價從2萬多人民幣一直跌到3000元,跌去85%。很多人以爲只有康巴什才會跌去85%,他們找到種種理由爲泡沫辯護,但是,沒用,金融風暴一來,其他城市很多樓盤都會跌去85%,而且,還沒有人買。
這時,中國房價泡沫破滅的消息,即刻會傳遍全球。
類似康巴什這樣的鬼城,在中國可以說是星羅棋佈。到各大城市一走,山東威海、乳山、天津濱海、上海外環、杭州西城、南昌紅谷灘、長沙三角洲、三亞和海南海岸線等等,沒有人可以統計出來究竟有多少鬼城。我去過江蘇、浙江、廣東、江西、河北、湖北、湖南和安徽一些小縣城,去過絕大多數一二線城市,幾乎不到10%的人買房是自己要住,而是要保值。山東一個小縣級市,人口只有20萬,現在空置住宅25萬套,這些房子居然用6000元左右的價格賣出很多,把民間資金全部套牢,把銀行套牢。我去過內地的一個縣城,縣城總人口只有10萬人,這三年建了10萬多套商品房,政府還建了4萬套保障型住宅。這些破房子之所以還有人買,不是他們要住,而是他們認爲將來可以保值。鋼筋水泥跌慘了,你的房子還值幾個錢?現在買房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錢多的發黴的人,或貪腐或賺取意外之財或海外親友轉贈的人;還有一種就是傻瓜,認爲中國政府不會刺破房價泡沫。但是,泡沫哪里是政府能夠護住的?房價泡沫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破滅!破滅!!破滅!!!
日本人曾經這樣說過——房價永遠上漲。阿根廷人過去也曾這樣說過。西班牙人也曾這樣說。昨天溫哥華人也曾這樣說。今天的中國人就是曾經的日本人,過去的阿根廷人或西班牙人,昨天的溫哥華人。房價泡沫正在絞殺最後的投機資金,等著好看吧。任何一個經濟體,用投資拉動增長,最後都死得很慘,最後終歸出現一場大的危機才能最後解決問題。因爲投資必然帶來鉅額負債,而債務出問題將會受到國際資本的攻擊,這就是金融風暴爆發的原因。
有人說,房價泡沫可以不破,以後用三年的時間用通脹的手段慢慢消化。
我回答:癡人說夢。通脹就是印鈔,印鈔必然會導致房價上漲,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經濟學的常識。用通脹的手段不僅不能消化泡沫,只能用更大的泡沫掩蓋泡沫,是騙鬼的事。現在溫政府又再用新泡沫掩蓋老泡沫,只能産生更大的泡沫,中國的危機更加深重而已。中國經濟增長完全是一場騙局,現在所謂的1加8萬億刺激經濟來拉動增長,只是最後的分贓,爲新一屆政府出一個更大的難題。
製造業全面破産。
目前這樣維持下去,製造業將會出現全面破産。我在《窮人通脹富人通縮》這本書中說,中小製造業出現80%的破産是房價泡沫最後的底線,但是,現在這個底線已經被突破,也就是說,溫政府現在已經沒有底線,只等換屆。
僵屍企業大量出現。中國的鋼鐵企業已經全面虧損,大面積破産潮其實已經出現,但是,他們接到通知,沒有錢發工資可以貸款,不能讓工人失業。其他大型製造業也開始破産,但是,全部不能破産,一切等換屆後再說。強哥將要接手是一個多麽大的多麽可怕的爛攤子?難!現在鐵礦石已經跌破89美元,現在鐵礦石價格正以每月24%的幅度大幅下跌,而我們在180美元進口了9848萬噸鐵礦石全部堆積在港口碼頭一年至兩年,現在無人問津,拖死了多少鋼貿企業。這條資金鏈基本已經斷了。我初步算了一筆賬,僅鋼鐵行業被拖死的資金不會少於1萬億,將來可能全部成爲爛賬。因爲鐵礦石最終將會回到56美元。
TI通訊産業表面盈利,只是盈利持續大幅下滑,好像沒有破産,其實,只要涉及出口的企業,出現全面虧損。中興通訊今年上半年毛利只有1.5億元人民幣,而匯率損失了1.8億人民幣,看上去盈利其實巨虧。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企業,僅僅匯率損失就達到85億美元,所有看上去正在生産的外貿製造業,全部面臨破産。
跨國公司現在一部分包括摩托羅拉、惠普等等大品牌正在火速撤出中國,還有一部分正在拼命生産推高庫存包括汽車,他們將以現金的方式撤回股份,然後,用庫存産品沖抵在中國銀行系統的流動資金貸款,留下一地雞毛遠走高飛。這些庫存産品,在當年日本泡沫破滅後消化了五年,中國至少要消化三年。這是中國經濟要陷入長期蕭條的原因之一。
三級債務全面爆發。
一級是政府債務。昆明市政府現在正在採取一切措施,加緊徵稅收費,試圖將今年財政收入做到381億。這點錢除出開支,還利息都不夠,而面對2000億人民幣的鉅額債務中三年到期必須償還的400億根本無法使勁,只等破産。其他諸如南昌、合肥、長沙等等欠債大戶,和昆明市差不多。現在發改委緊急批出8000億專案,何故?是真的上新專案嗎?NO,不可能,就像湛江鋼鐵專案一樣,只搞一個剪綵活動就無影無蹤,只把新專案的錢去還舊債了,而且,8000億根本還不了。從這個殘酷的現實來說,這些錢不可能拉動經濟增長。發改委心裏肯定清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已。虧得股市還大漲一天。
二級是企業債務。四大行業的資金鏈全面斷裂迫在眉睫。一是鋼鐵行業沒有一萬億根本無法解決問題;二是房地産業的資金鏈即刻斷裂,明年2月是房地産企業的生死大考,6000億美元的信託産品面臨贖回,到時到底要還多少錢只有天知道,開發商只有一條路,降價;三是造船業資金鏈全面斷裂,受進出口萎縮的影響,現在已經斷裂了一半,後面的就快斷了,很快就堅持不住;四是高能耗及嚴重過剩産能的産業債務鏈危機開始爆發,這些本應在2008年就應該淘汰的落後産能死灰復燃了三年,就像房地産死撐了三年一樣,都應該死。
三級是個人債務。尤其是那些房貸比重占家庭收入60%以上的買房家庭,在本次危機中幾乎無一倖免。現在還能撐,但是,很快就撐不住了。
經濟轉型前必須幹三件事。
第一、清理爛帳壞帳。
從銀行撥備提高到290%這個資料,從三年前的175%到2011年217%再到290%,我們可以看出,銀行爛賬壞賬趨勢不斷在攀升,銀行不僅應付風險的警惕性越來越高,銀行壞賬爛賬的比例也在不斷攀升。從另一個角度看,在這種情況下,央行再大幅注水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否則,危機爆發將一瀉千里。當年朱鎔基遇到的沿海城市泡沫,現在遠比當年厲害,而且是全國性的。爛賬壞賬的數量絕對是海量,究竟是多少,誰也不知道,有可能已經把很多銀行拉入破産的境地,至少會出現幾個雷曼兄弟。當年朱鎔基成立國務院清理三角債領導小組時,王岐山是得力幹將之一,本次在周小川退出行長之職時,可能親自兼任人民銀行行長,展開新的一輪轟轟烈烈的治理整頓,才能消除後患。
第二、調整人民幣匯率。
面對製造業商業的大量倒閉,人民幣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直接將匯率直接調到底,可迅速擊潰東南亞各國貨幣,將製造業生機重新復蘇起來,那麽,全球很多國家的沒有走的製造業可能繼續留住,自己國內的中小企業才能恢復生産;還有一種就是宣佈實行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由企業直接結匯,國家不再承擔結匯的職責和人民幣的定價事務,因爲市場自由定價,原來人民幣的定價體系自行消除。這樣,央行也不承擔匯率損失或者盈利。當年朱鎔基爲了應對出口企業的破産,一次性調整人民幣匯率,從1比2.6,調整到1比8.2,才挽救了出口,挽救了製造業。李不一定有這個魄力,但是,完全有可能實行利率自由浮動,那麽,第一階段人民幣匯率會回到8.2到10元區間,第二階段到12元至16元區間,第三階段回到人民幣真實價值狀態。
第三、迅速完善全社會保障機制。
農業人口一旦成爲城市市民和藍領工人,應該迅速轉爲城市戶籍,享受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障政策,不能一失業就什麽都不管。農業人口是依靠土地生活的,任何非法侵佔農民土地的行爲都不應該存在,法律應該對此進行保障。非農人口不管有無資金,都不能以任何藉口去經營農民的土地。山林水面也一樣。
這三點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基礎。只有這三個方面的問題處理好了,中國經濟才有可能轉型。否則,不用到2016年,中國經濟就將全面崩潰。不信,試試看。與經濟規律對抗,最後一定是頭破血流的下場。
正視大陸影子銀行風險
2012-11-2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 評論數: 0 |原作者: 易憲容
代表20國集團(G20)協調全球主管機關因應金融海嘯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提出報告指出,當前全球影子銀行規模高達67兆美元,比2002年的規模增長了41兆美元,FSB要求全球各國央行及監管機構重視。中國影子銀行規模有多大,其表現形式是什麼?風險又有多高?這些問題同樣是大陸金融監管部門必須關注的大問題。
過度信用擴張
所謂影子銀行是指把銀行貸款轉化為各種信用產品,通過信用產品獲得信貸資金或對信貸進行無限擴張。這樣就可把傳統的銀行信貸關係演變為隱藏在各種信用產品中的信貸關係。這種信貸關係看上去像傳統銀行在運行,但僅是行使傳統銀行的功能而沒有傳統銀行的組織機構,即類似一個影子銀行體系存在。
影子銀行為何在全球如此盛行?最大的問題就是以各國政府主導的經濟當事人,各方都希望通過過度信用擴張來達到其目的。政府希望通過信用過度擴張來化解民生及經濟問題(比如政府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投資者及企業希望信用擴張來增加利潤及獲得最大利益等。再加上,一般人投資者的貪婪本性;絕大多數人對金融知識、金融產品不理解、不熟悉;金融投資成本與收益的分析的未來性;金融監管制度不完全性等。
這就必然使得在全球各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下,在政府對正規金融特別是銀行嚴格監管下,影子銀行盛行也就必然了。全球是這樣,中國也是如此。只不過,不同的國家信用基礎條件不同,其影子銀行表現的方式不一樣。
對於中國,一個巨大的影子銀行體系也正在快速形成,儘管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及表現方式與導致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影子體系有很大不同。比如,2002年以前大陸企業融資90%以上來自銀行貸款,但是2011年這個比例下降到58%,即銀行信貸在社會融資總額比重快速下降,而銀行之外的委託貸款及信貸貸款等則快速增長。
在信貸規模及利率管制的情況下,銀行正規管道的貸款利率6%左右,而且民間信貸市場利率達到20%以上,如此巨大的利潤空間,也就促使了大量的正式或非正式貸款仲介公司出現,不同的信用產品產生,也激勵了銀行業務「表外化」(其中銀行理財產品是這種銀行表外業務主導部分)。2011年中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規模高達18兆元(人民幣,下同)之多。
監管真空狀態
還有今年上半年,中國76家獲准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證券公司,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已從此前的2819億元大幅增加到4802億元,增幅達70%,而這其中絕大多數資產是銀行業表內業務「表外化」所致。
而且大陸的影子銀行現在監管部門更多的關注的是資料可統計到的地方,更多沒有統計的民間金融市場,其影子銀行的規模有多大更是不可掌握的。
由於大陸影子銀行體系基本上處於監管真空之下,它受高額利潤驅使,不僅規模快速膨脹,而且無孔不入(正規管道及非正規管道都是這樣)。特別是這些影子銀行的資金更大程度地都進入高風險住房市場。
從現有的統計指標來看,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來來源,來銀行貸款的比重連年下降(今年1-7月只占9%左右),更多的資金是通過影子體系進入。這些資金進入住房市場,如果房價上漲時,影子銀行的各種問題與風險都可掩蓋下來,但是當房價出現下行,整個影子銀行的風險都暴露出來。如溫州地區。
因此,對於大陸影子銀行的規模有多大,風險有多高,僅是看政府公布的統計資料是無法判斷的。但只要看這幾年社會融資規模快速擴張就已經露出了影子銀行的端倪,如果讓大陸影子銀行任隨發展,潛在風險肯定會很大,儘管這種風險當前無法預測到。或者說,如果等大陸金融體系的影子銀行風險完全暴露出來,那麼中國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也將爆發了。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地方搞建設 高利向職工借錢 開發案難融資 腦筋動到民間 江蘇鹽城還一借16年分文未還
2012-11-2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 評論數: 0
江蘇、雲南、山東等多地,最近出現縣鄉政府向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借資」事件,主因是龐大的開發案難以融資,於是向民間「借資」,還不了錢就賣土地,導致地價下跌惡性循環。江蘇鹽城政府甚至向民間借錢16年,至今仍分文未還。當局承諾「一定會還」,只是時間的問題。
年息23%借給鎮政府
對於地方財政的債務問題,有企業主認為,如此為促進濟發展而帶來的「短視」行為,既欠下巨額債務,也不利於地方經濟的長期穩定。
快速發展的大陸城鄉,為獲得更多土地出讓收入,一片建新城、新區的熱潮不退,政府投入的資金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就向銀行貸款,貸不到款就轉向「社會融資」。
新華網報導,今年5月,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洋馬鎮政府公布融資方案,鎮政府提供14.4%年息向機關、事業單位所有幹部職工下派任務,為達融資目標,鎮政府規定所有成員全年獎金的20%用於捆綁考核,而且,在幹部職工的全力遊說下,一般群眾也可以借款給鎮政府。
射陽縣洋馬鎮有關人士說,為發展工業招商引資,就不斷進行村鎮基礎建設,大部分資金靠鄉鎮自籌,沒錢就只能先「借」。
政府向民間借錢並非不還,而且還有很不錯的利息。李勝利(化名)是江蘇省大豐市新豐鎮一家企業老闆,他答應借資100萬元(人民幣,下同),年息23%。「比民間借貸還有保障。」他說,去年借款給鎮政府,還款還算順利,由鎮財政擔保,利息也比銀行高幾倍。
靠賣土地償還本息
當地記者拿到一張今年1月開具的收據,上寫著「借資款、月息1.5%」。這筆20多萬元的借款期限為1年,換算成年息為18%,到期後可獲4萬多元利息。但各地集資利息都比銀行貸款利息高出3、4倍;讓人懷疑這些高利如何償還?
雲南嵩明縣政府人員說:「就靠土地了。」縣府依靠賣楊林工業園區土地收入償付利息和本金。鹽城市阜寧也表示有時得靠「賣地」償還;但蘇北一縣級市鄉鎮為建工業園區,能賣的土地在幾年前就已賣光。16年前,鹽城市向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借資1億元修建新長鐵路,至今仍分文未還,被媒體披露後,當地政府承諾償還。
陸銀八大風險 亟謀對策
2012-11-2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 評論數: 0 |原作者: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在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巴塞爾協定Ⅲ中,市場風險、信用風險、作業風險及流動性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最需注意的,也是銀行計算資本適足率的要素。中國工商銀行首席風險官魏國雄指出,大陸銀行業目前正面臨戰略、跨領域、流動性、聲譽、環保、擔保、利率、IT等8大風險。
2012年因中國大陸宏觀經濟增速趨緩、許多企業面臨產能過剩、毛利過低、獲利衰退和債務沈重的困境;另陸企的應收帳款已高達8兆元(人民幣,下同),顯見其營運風險正加速升高。大陸銀監會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大陸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從第二季末的0.9%上升至0.97%;不良貸款餘額則較年初增加63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4%。
陸銀的授信對象中,包括船舶、製造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交通、倉儲和郵政業等多個行業的信用風險都呈顯著提升。最嚴重者應屬鋼鐵貿易企業及太陽能產業,前者的不良貸款餘額高達2千300億元,而後者的前10大企業貸款則超過1千億元,其貸款風險仍在加速惡化中。
出口企業較為密集、民間借貸活躍的東部沿海地區的企業風險最高,並有逐漸向其他地區擴散的趨勢。除民間企業外,也有不少國營事業是債務沉重的企業,然放款者是國營銀行。一旦有任何國營事業爆發債務危機,恐帶來政治效應和金融動盪,屆時政府恐難袖手旁觀。
陸嚴管理財產品 列銀監重點 今年聚焦3大風險 嚴禁銀行代銷私募基金
2013-1-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 評論數: 0
大陸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近日在「2013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上強調,今年監管的重點就是要嚴控3類風險,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表外業務關聯風險及外部風險傳染,證監會將從嚴監管理財產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並嚴格禁止銀行代為銷售私募基金(PE)。
影子銀行 陸金融大敵
大陸「影子銀行」問題已被市場視為動搖大陸金融穩定最大的威脅,甚至有取代地方融資平台之趨勢,外資法人曾預估,大陸影子銀行規模高達15兆至17兆(人民幣,下同)元,約占大陸GDP總值的1/3。
大陸學者將大陸的「影子銀行」分為:信託計畫和理財產品、各類私募、對沖等基金、銀行之外的各類支付和結算、非銀行貸款,以及地下錢莊、民間借貸等不受監管的民間金融。而最引人關注的就是這些理財產品。
商業銀行內控 受關注
尤其是去年末,多家銀行支行的員工曝出私售產品案件,導致客戶大幅虧損,以及內控疏忽的違規代銷給銀行帶來不可估計的操作風險和聲譽損失,也使得銀行表外風險上升。
據統計,大陸高達11兆的理財產品、6兆的信託規模,其兌付風險將都成為考驗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的一大難題,商業銀行內控力度也成關注焦點。
銀監會強調嚴格監管理財產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嚴禁未經授權銷售產品,嚴禁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產品,嚴禁誤導消費者購買,實行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分帳經營、分類管理。
而銀監會重點強調的3大風險當中,防止外部風險傳染也是重點之一。
而所謂謂「外部風險傳染」,其實就是外界關切的「影子銀行」,外資更警告這些形同另一個地方融資平台,可能引發銀行系統性風險。尤其是進入2013年,面對外部衝擊和內部轉型雙重壓力,背負127兆資產總額的大陸銀行業,風險抵禦能力也是外界焦點。
對陸曝險放寬 國銀喘口氣
2013-1-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郭芝芸/台北報導
台灣金融業近幾個月積極爭取金管會放寬銀行對大陸地區的曝險總額度不得逾淨值1倍,金管會昨日開小門,放寬解釋,即同意未來將可不計入海外子行對陸曝險金額、對陸尚未撥款的放款金額等,預計此可多增新台幣3200多萬的曝險金額,讓台資銀行前進大陸面臨銀彈用罄窘境暫喘口氣。
不過,金管會相關官員昨天也強調,近期內將不會進行總曝險額度高於淨值1倍的調整。換言之,台灣銀行業界殷殷期盼放寬總曝險額度可大於淨值1倍以上,或是以總資產來計算的期望,恐怕期望得落空。
金管會為嚴控台灣銀行在大陸曝險風險,金管會規定「對大陸地區含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的曝險總額度不得超過銀行上年度決算後淨值的1倍」。由於過去台灣銀行業計算對陸曝險額度時,包含海外子行對大陸的曝險金額。也因此,隨著銀行業者紛紛登陸設分行、子行甚至轉投資租賃公司,曾一度傳出曝險額度爆表的情況,但金管會相關官員昨日表示,目前台灣銀行業對大陸平均曝險額度不到淨值的0.4倍,最高也未破0.8倍。
根據金管會昨日新解釋,未來將不列入計算中,只以台灣母銀行為計算主體,含大陸分行或其他投資。而銀行對大陸授信金額尚未撥款的額度,也將不計入曝險金額中,預計可多增新台幣3200多萬的曝險金額。
此外,原本銀行間同業資金拆存的曝險額度皆為100%計算,但其中若符合風險移轉條件,則可以抵扣曝險金額;如今金管會考量銀行間同業資金拆存多為短期且風險低,資金拆存在投資等級以上的銀行業者,且拆存剩餘期限不足3個月的曝險額度將只計算20%,但風險移轉的部分就不再抵減。
8城房價降 溫州年跌幅最高
2013-1-1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3| 評論數: 0
儘管大陸房市回溫,房價直直漲,不過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顯示,在大陸70個中大型城市中,仍有8個城市去年12月房價反而較11月下跌,以石家庄、北海、海口跌幅0.3%最高。
無錫雖然榮登中古屋漲幅最高的城市,但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卻在下滑之列,跌幅為0.1%。
若和前年同期相比,價格下跌的城市有26個,包含瀋陽、杭州、寧波、青島、丹東等,其中以溫州跌幅最高,達10.7%。
4大行今年放款 規模近3兆 工、農、中、建行受限存貸比監管要求 恐掀高息吸金大戰
2013-1-1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7| 評論數: 0
大陸工、農、中、建4大行今年新增貸款規模將近3兆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中國銀行受限存貸比,信貸規模較往年掉1成。券商分析師表示,今年信貸總增速達14%,按照75%存貸比監管要求,存款至少需增11.8兆,恐掀搶奪存款大戰。
《中國證券報》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今年核准4大行信貸規模將近3兆,工商銀行新增9千億,建設銀行新增8400億,農業銀行新增7千億,中國銀行則不到5千億。
工行為新增信貸冠軍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中行去年底存貸比大約在72至73%之間,離存貸比紅線僅一線之隔,所以今年信貸投放能力受到制約,恐影響獲利。
路透報導,4大行今年1月前2周新增貸款已達2700億,超越去年12月單月放款量。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投放情況看,1月銀行業新增貸款突破1兆的可能性非常大。
上述人士也指出,受未來貨幣政策環境影響,各銀行息差不會出現大幅波動,貸款投放能力及資產質量控制力將成為銀行業績拉鋸戰的關鍵因素。
以今年新增7千億信貸的農行為例,因涉農貸款中有包含政府鼓勵政策,所以人行調整提高農行信貸規模。至於今年新增信貸冠軍的工行,則因穩定龐大的存款基礎,而使信貸投放較為從容。
雖然近幾年商業銀行一直嘗試轉型,但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銀行收入來源仍得靠淨利息收入,像今年中行就被存貸比制約放貸能力,今年盈利成長恐受影響。
存貸比規定衝擊中行
另受限於75%的存貸比規定,今年銀行恐怕將浮現吸收存款的壓力。券商分析師表示,中行首當其衝,其存貸比已到紅色警戒線,今年中行貸款成長得看存款的臉色。農行表示,去年以來農行定存趨勢非常明顯,活期存款占比也因理財產品分流而持續下降。
陸銀人士指出,銀行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壓力下,各家銀行依舊不斷在進行「存款保衛戰」。甚至為了拉存款,有些銀行還祭出定期存款的「存款返現專案」等違規高息攬儲,形成「隱形利率」,儼然成為銀行的「吸金石」。
不過,今年整體信貸規模適當放鬆,分析人士認為,嚴控風險仍是監管層今年工作重點。
陸地方拚政績蓋機場 淪蚊子館
【聯合報╱特派記者程嘉文/綜合報導】2013.01.22 04:14 am
近年大陸各地方政府為了「拚建設」紛紛大興土木,但也造成「蚊子館」充斥,其中「蚊子機場」是大宗。根據統計,目前大陸營運中的民航機場將近一百八十座,虧損的機場超過七成;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替生意冷清的機場「輸血」衝業績,甚至規定所屬各單位每年必須「包機出境考察」。
光明日報報導,以江蘇省為例,十三個省轄市就有九個機場,除了南京的祿口機場與無錫的碩放機場外,另外七家都虧損。例如常州的奔牛機場,去年旅客量只有一百零八萬,是機場設計容量的五分之一。許多地方機場為了爭取航空公司進駐,必須付錢資助航空公司,如此一來造成地方政府更嚴重的財務負擔。
位於江蘇北部的鹽城機場,每年總吞吐量只有卅一萬人次,卻已開航台北與南韓首爾,絕大多數運量來自包機。甚至兩條國際航線的主要客源,也來自公務機關的「餵養」。鹽城市府規定,各單位如果前往台灣或韓國考察,必須從鹽城機場出發,否則不能報銷開支,而這兩條航線是該機場最昂貴的航線。甚至各機關單位必須定期組織員工包機出行,輪流飛往台灣與韓國,維持國際航線「月月紅火」的假象。
除了鹽城之外,如揚州、泰州等地,地方政府也都要求所屬各單位,必須為機場「輸血」貢獻客源。一名企業主管私下坦承,這些出國行程名為「調研」、「考察」,其實很大程度就是公費旅遊。還有主管說,他到台灣兩趟,什麼公務都沒談成。
儘管機場虧損連連,造成財政負擔,但許多地方政府為了打「政績牌」,還是拚命新建或擴充機場。以東北黑龍江的佳木斯東郊機場為例,去年旅客量首度突破卅萬,而且機場附近十分空曠,擴建跑道或航廈的空間都很充足,地方政府仍決定易地另建新機場,而且第一期工程的吞吐量就要達到一百零四萬人。
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小冰批評,官員以公款美化機場帳務,結果等於用納稅人的錢吃喝玩樂,變成「取之於民、用之於官」的腐敗消費結構,長遠來看不但使地方財政惡化,更將引發龐大民怨。
大陸搶救「蚊子機場」 地方「輸血」
【經濟日報╱記者程嘉文/綜合報導】2013.01.22 04:14 am
近年大陸各地方政府為了「拚建設」紛紛大興土木,但也造成「蚊子館」充斥,其中「蚊子機場」正是大宗。根據統計,目前大陸營運中的民航機場將近180座,但其中虧損的機場超過七成以上。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替生意冷清的機場「輸血」衝業績,甚至規定所屬各單位每年必須「包機出境考察」。
光明日報指出,以江蘇省為例,13個省轄市就有9個機場,除了南京的祿口機場與無錫的碩放機場外,另外7家都呈現虧損。例如常州的奔牛機場,去年旅客量只有108萬人,是機場設計容量的五分之一。許多地方機場為了爭取航空公司進駐,必須付錢支助航空公司,如此一來造成更嚴重的財務負擔。
位於江蘇北部的鹽城機場,每年總吞吐量只有31萬人次,卻已開航台北與南韓首爾,絕大多數運量來自包機。甚至兩條國際航線的主要客源,也來自公務機關的「餵養」。鹽城市府規定,各單位如果前往台灣或韓國考察,必須從鹽城機場出發,否則不能報銷開支。甚至各機關單位必須定期組織員工包機出行,輪流飛往台灣與韓國,維持國際航線「月月紅火」的假象。
除了鹽城之外,如揚州、泰州等地,地方政府也都要求所屬各單位,必須為機場「輸血」貢獻客源。一位企業主管私下坦承,這些出國行程名為「調研」、「考察」,其實很大程度就是公費旅遊。
儘管機場虧損連連,造成財政負擔,但許多地方政府為了打「政績牌」,還是拚命新建或擴充機場。以東北黑龍江的佳木斯東郊機場為例,去年旅客量首度突破30萬人,而且機場附近十分空曠,擴建跑道或航廈的空間都很充足,但地方政府仍決定易地另建新機場,而且第一期工程的吞吐量就要達到104萬人。
對此,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小冰批評,官員以公款美化機場帳務,結果等於用納稅人的錢吃喝玩樂,變成「取之於民、用之於官」的腐敗消費結構,長遠來看不但使地方財政惡化,更將引發龐大民怨。
拚績效 19省基建增速衝逾20% 專家憂心 盲目建設將帶來產能過剩 應嚴格檢視效益
2013-1-2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 評論數: 0
大陸各省區搞經濟成績,似乎仍大幅依賴基建投資。大陸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各省區市政府也相繼公布今年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現階段計19省設定投資目標在20%以上。專家對此憂心指出,盲目建設將帶來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地方應從嚴估算投資效益。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許多省市區今年設定投資增速目標,基本與去年增速持平或僅略作下調。青海等19個省區市將目標設定在20%以上;其中,新疆、甘肅、貴州及黑龍江4省區甚至高達30%以上。
去年GDP 13年最低值
報導說,大陸去年GDP(國民生產毛額)增速回落至7.8%,為13年來最低值,同期全國中央財政收入增速也為5年來最低;不過,財政緊張似乎沒有阻礙地方政府以投資「穩增長」的步伐。
據了解,大陸發改委分別在去年5月和9月,以「西部經濟發展的重大支撐項目」為名,密集核准多地交通基建項目;鐵道部2013年初公布的「今年鐵路投資目標設定6500億元(人民幣,下同)」消息,再度為地方基建投資送上「紅包」。
專家指出,2008年因應金融海嘯的4兆投資帶來的產能過剩還未消化,須警惕投資帶來的新一輪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地方應嚴格評估投資回報率。
中西部大投資 最堪慮
基建投資比例在20%以上區域中,以中西部省區居大宗。專家指出,中西部相對貧困,僅能靠投資拉動帶動消費需求;不過,在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後須形成完整產業鏈,否則發展後勁肯定有問題。
某些財政寬裕的東部省市,也希望維持投資對經濟增長的穩健支撐;除廣東設定為15%外,江蘇、山東、天津設定的目標分別為18%、17%和13%。
專家指出,現在在發達地區再搞大規模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它的投資邊際效用會遞減,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也會減弱,各地政府應嚴格檢視投資項目,並審慎評估其投資效益。
陸學者: 大陸城鎮化 台商商機大
2013-1-3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 評論數: 0
城鎮化是中國大陸今後發展最大內需潛力所在,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認為,城鎮化帶動的城市建設、城市智慧化發展,及農民市民化所衍生對衛生醫療、教育等生活需求,都是台商的機會。
洪銀興為知名經濟學家,他30日出席南京大學兩岸企業領袖講座開學儀式暨高峰論壇時,就城鎮化議題提出了上述看法。
他表示,城鎮化的概念非常廣泛,並非簡單的進城問題,例如城市群的建設,帶給了房地產業者很大的機會。此外,有大量的農民工將轉型為市民,生活中面臨學習、醫療等需求,因此城市中的醫療機構,或是健康產業,都是台商潛在的商機。
昔日大陸長三角以低成本優勢,成為台商在大陸投資的首選地區,但隨著勞動及土地成本增加,製造業台商也面臨不得不轉型的瓶頸。
洪銀興認為,製造業必須轉型,但長三角、珠三角仍存在良好的商務條件,且產業已形成價值鏈,這條鍊不可丟掉,因此應將企業總部、研發機構、銷售部門留在這裡,將生產基地移往人力成本較低的地方,例如由蘇南遷往蘇北布局。
( 繼續吹泡泡.... )
陸盲目開發 鬼城蔓延三四線城市
2013-2-2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 評論數: 0
湖北山城十堰近年大張旗鼓「削山造城」,如今房產吹起的大泡泡卻瀕臨破裂邊緣,房產商資金隨時有斷裂風險,極可能繼鄂爾多斯後成為下一個「鬼城」,也反映大陸3、4線城市急速擴大的房產泡沫風險。
《南京日報》報導,湖北山城十堰2006年開始劈山造地,當地宣稱的「十堰模式」多次獲中央表揚,並吸引各省前往取經,大陸國土資源部部長曾用「震撼」3字形容這些新增土地。
不過,該項「愚公移山」的神話,如今卻被無情戳破。報導指出,由於盲目開發,現在當地土地存量須時12年才能消化,供給遠遠大於需求,很多新建城區晚上一片漆黑,宛如生人勿進的「鬼城」。
同時,當地起因於房產炒作的資金泡泡也愈吹愈大;據稱該市95%以上地產企業靠高利貸生存。一位房產商說,開山造地成本高,銀行也不願支持,只好轉向民間高利貸周轉,還得不斷推高房價以維持債主們信心,但又賣不出去,可說陷入無解的兩難。
《中國經營報》報導,十堰市城區人口80餘萬,僅相當於省會武漢市的1/5,卻保持著與武漢市同等規模的擴張速度;而目前該地房價已被推到每平方米6千元(人民幣,下同),市場乏人問津不說,現有房屋庫存還須12年才能消化完畢。
報導把禍首指向當地政府過度的樂觀和膨風,當初「削山造城」的成本計達250億,官方畫出招商引資發展地方工業的大餅;不過,工業園區入駐情況很糟,周邊房產的開發卻如火如荼,搞出一堆閒置住宅的大爛攤子。
中共十堰市委書記周霽曾在今年湖北兩會期間回應外界的質疑,他表示,「爭議是因為他們沒去過,不了解背景和效果。」他更指外界的許多評論沒考慮土地出讓後會帶來收益。
湖北省金融辦副主任劉美頻也喊冤,表示十堰市95%以上地產企業靠高利貸生存的數字不太現實,迄今金融辦未收到相關預警,但他亦未說明滿足風險預警的條件,僅表示各地情況不同而標準不一。
據了解,在十堰市的事件曝光前,江蘇常州和遼寧營口等地已現「鬼城」魅影,反映大陸3、4線城市急速擴張所造成的房產泡沫風險,正急速擴大和蔓延中。
鬼城蔓延 陸房市泡沫隱憂
【中央社╱台北25日電】2013.02.25 12:05 pm
中國大陸江蘇、湖北等政府近日被揭發盲目擴張、大建新城區,卻淪為人蹤罕見的「鬼城(空城)」情況,陸媒指此隱藏房地產泡沫破裂、資金鏈斷等風險。
繼內蒙古耗資人民幣50億元打造新城鄂爾多斯,成為聞名的空城之後,中國經營報近日調查發現,被閒置的城區有愈來愈多的跡象。
報導披露,江蘇常州武進區在2002年重點打造的新城中,高檔房地產總面積超過500平方公尺,但購房者逾6成都是外地人。當地逾半人口為低收入及外來民工,買不起房。
湖北十堰市新城區號稱千億元的削山造城計劃,卻因當地人口偏少,現有1250萬平方公尺的住宅建設,估計至少12年才能完全消化,被當地民眾批評盲目擴張。
有地產業者指,當地9成半開發商靠高利貸融資,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河南鶴壁市過去以煤炭化工產業支撐經濟,當局為催化第三產業,於1992年建設淇濱區。但20多年間外來投資不足,住有27萬人的淇濱區,逾7成人要到老城區上班,區內一間擁有2000個商店的大型廣場,3成為空舖,生意慘淡。
報導指出,鬼城現象背後隱藏著房地產泡沫破滅、資金鏈緊張乃至斷裂、城市發展欠缺產業支撐等諸多風險。
- Aug 17 Fri 2012 13:24
China's Credit Crisis Triggers Concerns About A Great Bubble Bursting -- 中國信貸危機; 亞洲資產泡沫 (合輯之一)
close
China's Credit Crisis Triggers Concerns About A Great Bubble Bursting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