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台商面臨嚴峻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2012.05.10 02:49 am

受到歐美債務危機擴散及國際經濟衰退影響,近年來,大陸台(外)資企業的獲利每下愈況,陷入經營困境,甚至結束營業的企業愈來愈多。大陸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全大陸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較上年同期萎縮1.3%,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獲利減少12.6%,與國有企業的表現不分軒輊。最近北京清華大學在廣東的調查,約有半數左右的台商,在5年內有倒閉危機,東莞和深圳台商有二成出現經營風險,外銷接單普遍不如以往,嚴重者減少三、四成,以加工貿易業務為主的大陸台商正面臨空前的挑戰。

大陸台資企業獲利不佳,主要原因在於生產成本暴漲,包括勞工僱用成本、缺工問題,土地優惠取消、環保標準提高、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其次是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同時又較過去更加競爭、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第3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別是融資方面。

短期內,台資企業在大陸面臨的經營困境難有改善的可能,主要原因在於全球經濟復甦情勢混沌不明,國際市場需求仍低迷。根據IMF、Global Insight等國際機構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將明顯低於前兩年,預估今年全世界出口、進口額成長率分別只有3.2%和3.6%,較上年度縮減將近16個百分點,以外銷為主的大陸台商勢將陷入更大困境。

面對全球經濟欲振乏力,大陸台商的因應策略不外乎是「轉型升級」,以及配合大陸政府「擴大內需」政策,積極轉攻內需市場。然而,對於一般中小企業而言,技術基礎較薄弱,且缺乏龐大資金支持,轉型升級談何容易。拓展大陸內需市場,有廣大的腹地,聽起來很令人振奮,但面對原本已非常競爭的內需市場,從事傳統加工貿易的台商想分到一杯羹,在產品定位不同、智財權保障疑慮、內需成本較高等因素,其實開拓大陸市場之路障礙重重。另一個更大的利空因素在於大陸投資環境正在質變,不利於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發展,尤其在不利的國際大環境下,大陸經濟目前有陷入停滯性通膨的跡象,內需市場商機不容樂觀。

大陸商務部發布外商直接投資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實際使用金額較上年同期下降2.8%,已連續第5個月呈現負成長。造成外資裹足不前的原因,除了外部環境因素外,主要是因為大陸的「勞動力紅利」優勢已逐漸削弱,以及長期以來追求高成長、忽視環境的政策開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結構」成為今後發展經濟的政策主軸,傳統加工貿易產業不再受到重視,甚至成為被「轉變」或「調整」的主要對象,經營環境惡化。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政府對於當前經濟情勢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膨處境,並未採取積極的政策作為。今年第1季大陸經濟成長率僅達8.1%,已連續5個季度減緩,是過去11季以來最低水準,大陸卻沒有像2009年因應全球金融海嘯,積極採取擴張性政策,反而設立了更為緩慢的經濟成長目標(7.5%)。大陸政府樂觀解讀經濟成長減緩現象,是宏觀調控政策發揮了效果,避談更重要的內外部經濟不確定性因素之影響。大陸當局在對刺激經濟成長政策的作為上瞻前顧後,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擔心導致通膨惡化,因為成本推動和輸入性通膨推動物價上漲壓力仍然存在,也可能在凸顯其已做好轉型升級的準備。對眾多的中小型台資企業而言,辛苦挺過了全球金融海嘯,今後在大陸政府致力推動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調整步伐若趕不上,則有可能遭到淘汰,不能等閒視之。


熱錢抽腿 中國經濟風雨欲來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8.19 03:03 pm

華爾街日報報導,投資者和企業憂心中國經濟成長前景,正逐漸將資金撤離中國,並賣出人民幣,此舉可能讓北京政府提振經濟的努力受挫。

中國人民銀行14日公布的新數據顯示﹐大陸銀行業7月淨賣出人民幣38億元(5.97億美元),顯示中國出口企業不再將美元獲利兌換成人民幣,許多投資人並把資金抽離中國。

過去10個月來,大陸銀行業有五個月淨賣出美元。同期間,企業結匯金額僅有人民幣1450億元,遠低於經由貿易順差流入中國的9050億元外匯結餘。

報導指出,這種現象和近10年來多數時間的情況形成強烈對比。以往,市場對中國經濟成長的信心與對人民幣的渴求,不僅驅使大陸銀行收購貿易順差實現的全部外匯結餘,而且有大量投機「熱錢」流入中國。例如,2008年的前10個月,大陸銀行業淨買入的人民幣就高達3.6兆元。

過去,大量資本流入中國是銀行貸款失控、資產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的關鍵因素。如今,資金持續流出,則是導致房地產、股票以及人民幣幣值等系列資產價格下跌的主因。

此外,資金外流也促成香港豪宅價格攀升,中國買家更遠赴倫敦、新加坡和舊金山等房地產市場一展身手。

流入中國金融體系的資金數量減少,意味貨幣市場趨緊,銀行業想要放貸更加困難,北京政府想要推動成長減速的經濟,難度也更高。年初迄今,人民銀行已向中國金融體系挹注逾人民幣1.4兆元的資金,但銀行貸款仍然沒有明顯增加。

中國政府研究員張明最近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從2011年下半年起,歐債危機惡化、全球金融體系震盪與財務槓桿的減縮,導致資金湧向安全庇護所,短期資本流出新興市場湧入美國,中國經濟也因此承受衝擊。」

很多大陸民間資金逐漸流向海外,但確切的數字很難追蹤。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2011年曾對2600名高淨值的個人進行調查,報告顯示,將近60%的受訪人士已經完成投資移民或正在考慮投資移民。

對美元的強烈需求也促成人民幣匯率的重大轉向。今年年初以來,雖然有人民銀行力抗市場壓力,沒有放手讓人民幣走自己的路,人民幣還是對美元下跌了0.7%。

資本外流也是中國資產價格下降的原因之一。目前的上海證券綜合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7%,房價同樣也在滑落。

雖然資產泡沫縮小,長期來看有利於中國經濟。但在政府把注意力放在促進成長之際,資產價格下降卻可能會挫傷投資者的信心和積極性。根據CapitalVue的數據,今年前七個月中國企業的籌資金額比去年同期下降35%,同期新建住宅建築面積也減縮13.4%。


泡沫中國還能掙扎多久?

來源: 王先金的日誌 2012-08-25 22:02 | (分類:默認分類)

據德國之聲報道,德語媒體8月24日繼續關注全球經濟,而中國發展模式的優劣再度成爲分析物件。

《南德意志報》的一篇文章強調,中國的紅色國家資本主義模式其實相當脆弱,這一讓許多西方國家害怕的模式是否還有生命力,取決於最高層現在確定的改革是否能成功:“鄧的南巡20年後,中國又重新面臨轉變,—此次是從低薪國家轉變爲工業國家。首批跡象已可從下面的經濟資訊中讀出:工資提高、企業他遷。在越南或孟加拉國早已能更廉價生産T恤衫和運動鞋。中國是否已有足夠準備?中國的政策是否真的就像人們所稱的那樣進步?如果更細心檢視從前的和現在的五年計劃,人們就不再會得到這一印象。現在的中國讓人想起赫爾穆特·科爾執政後期的德國,中國人民正經歷改革停滯之苦。世界銀行2月底的一份詳細地分析報告提供了足夠的證據。該項分析報告的主調就是:不進行深層改革,中國的經濟奇蹟很快將失去動力。”

《南德意志報》的文章指出,再過數年,中國有可能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時代。但是,從金融系統、環境保護到教育體系,該國在諸多領域仍十分落後,要想象日本、新加坡或韓國那樣再實現由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轉變將十分困難:“爲實現突破,北京的同志們在過去的兩個五年計劃中寫入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要從‘中國製造’轉變成‘中國設計’。然而,改革措施的落實方面大成問題,因爲害怕失敗的情緒太大了。與民選合法政府不同,(中國)共產黨的掌權資本主要來自於過去30年的經濟增長。……在國家和人民之間有一個不成文的契約:政治只由黨來操辦,作爲交換,所有人在經濟上都要過得比以前更好。但是,這一等式已開始受到懷疑。(近年來)中國平均每年發生18萬起未申報的抗議事件:平均每天500起。”

在中國大陸,經濟學家們就當前經濟境況也紛紛評論。近日,香港著名經濟學者郎咸平又有驚人言論,其中提到中國經濟的八大危機,炮轟房地産稅等。對中國大陸經濟,他的答案就是——冰火兩重天。樓市和股市爲冰,高檔樓盤高檔汽車高檔奢侈品高檔古董高檔藝術品高檔服裝爲火,冰火兩重天,發燒同時發冷。而政府不堪病起,從而開錯了解決的藥方,結果病情更加惡化。

下面是一系列證據:第一季度,冰箱銷售額下跌30%,4月份空調銷售額下跌20%,美的銷售額下跌22%,格力銷售額下跌20%。5月工程機械資料顯示,壓路機推土機下降30%裝載機挖掘機下降20%。上半年卡車下降41%,其中重型卡車銷售量下降31%。政府剛公佈資料,生化煤炭集團,供應24列火車;但事實上只有4 列而已。政府公佈的資料,其可信度值得高度懷疑。今年6月22日紐約時報,7月12日華爾街日報,7月17日號倫敦金融時報,三大國際最大最富盛名報紙同聲嚴厲譴責中國政府 GDP的資料全部造假。

從2011年7月份開始,中國經濟領先全世界第一個國家進入探底。歐洲只是進入危機,中國是更可怕的危機。美國經濟已經領先所有國家回暖,製造業復甦。中國經濟出現了什麽危機?答案與美國相反,製造業危機。中國誤看病情,從而開錯了幾個藥方。讓中國大陸回到30多年前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犯下了重大錯誤,將國家簡單的定義爲製造業大國,但親手將製造業的其他三大非製造環節包括——1、産品研發,2、渠道物流,3、關鍵零配件——拱手讓給歐美。而誰掌握這三大環節誰就掌握了製造業的定價權。中國大陸做製造業的企業家每天從早到晚好不容易生産出産品,價格由掌控了那三大環節的企業說了算。以iphone爲例,蘋果掌控産品研發和渠道物流,一個iphone可替蘋果創造360美金的價值,硬體廠商如英代爾掌握關鍵零配件,一個iphone可爲其創造187美金的價值,而沒有定價權的製造大國,以熟悉的富士康爲例,只能給富士康創造6塊5毛4美金的價值。也就是說,一台iphone,蘋果拿到的的是富士康的60倍,英代爾則爲其30倍。一個沒有定價權的富士康,能拿到的價值只有6塊5毛4。以2011年爲例,蘋果的利潤295億美金,英代爾的利潤129億美金,富士康的利潤7284萬美金而已,0.7億美元,簡直不成比例。由於製造業利潤頗低,於是乎從製造業拿出大量的錢不做,跑去炒樓炒股、紅木家具,終於導致2006年的泡沫。

中國經濟病入膏肓,惡化的速度從來沒有如此迅速。爲什麽中國大陸經濟惡化的速度如此迅猛?簡單的方案就是,幾乎全部都是政府的錯誤政策導致的:第一、稅費過重;第二、企業資金斷裂;第三、企業生産成本大幅上漲。

第一、中國的稅費是全世界最重的。2011年5月4日,央視二套經濟半小時報導,廣州一家物流公司,運送1000噸貨物到了海口,總收入1.9萬元,利潤只有216元。交稅爲利潤的6倍,爲1324元,一半657元爲重復苛稅。這就是中國大陸的稅是全世界最重。2011年上半年中國稅費增長率爲30%,今年上半年由於經濟迅速惡化的結果,稅收增長率只有9.8%。於是稅務單位下達口頭書面的文件,要求各地的稅務機關今年12月31號之前,一定要達到20%的增長率,否則嚴重處分。到下半年稅務機構開始催稅,會發現下半年稅收更惡化。

經濟如此惡化的前提之下,其他國家都在大幅度減稅,只有一個國家敢如此大幅增稅,那就是中國大陸,到了不擇手段的階段。稅重,但費更可怕,中國各級地方政府行政法規有8600條,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向企業收費的法規。各級政府,根據這些地方行政法規,可以隨意的定制各種收稅以及處罰標準,這就是爲什麽會發生在瀋陽、武漢的事件。遼寧爲了全運會資金缺口高達13億的情況下,於是乎城管、工商稅務向瀋陽各個商店進行罰款。問賣牙籤要森林砍伐許可證,沒有的罰款2萬元,這就是中國大陸政府幹得事,這就是爲什麽瀋陽全市休店。

根據地方行政法規,各級政府可以隨意的定制各種處罰條款。就中國大陸有這特權,其他國家沒有。爲了官方自己的利益,他們什麽都敢幹。

高房價,幕後最後推手,最大受利者就是大陸官方。一家非常著名的房地産公司,2011年的銷售額57億元,不算費,稅22億元,這只是地産公司的稅。還有鋼筋水泥的稅,所有構建過程中都要稅;土地出讓金還有20%,買房契稅,大概一起占到房價的70%。另外還有10%,兩者加到一起等於80%。以北京房價爲例,再怎麽打壓也很難跌成80%,因爲80%是不可突破的。只有一個辦法,可以降低房價,那就是中國大陸政府取消各種稅費,房價就會立刻跌70%。但這是絕不可能,政府只會增加稅收,最近又打著什麽什麽旗號增收房産稅。中國大陸房地産12種稅56種費,是全世界最重,政府才是高房價的幕後推手。

政府的稅費還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比如2011年下半年,河北山東的農民可憐,大白菜爛在田地裏,一分錢一斤都沒人要。但大白菜價格降了嗎?以上海爲例,54農場運往北京的菜,賣到一級批發市場3毛,當天賣到隔壁二級市場7毛,當日賣到消費者1塊2毛。一級批發到二級批發再到消費者手裏 總共距離1公里,當天完成交易額,從3毛到1塊2毛,差價九毛全是政府的稅,包括城管、工商、稅務、衛生加在一起,一斤菜九毛。所以說,大陸人交的稅費在全世界最重。這就是大陸人不逃稅難以生存的原因。

第二、企業資金斷裂。從2001年開始到2011年12月10日,大陸央行總共12次提高存款準備金利率,5次提高銀行利率,加在一起17次之多。換句話說,一年之內調了17次,好比兩三禮拜調一次。央行調的那麽急,可見以前做的全是錯的,調了17次發現又錯了。最近是不是又往回調了,又降低存款準備金利率又降低銀行利率。這種調試水平,全世界很少見。其結果以江浙地區爲例,中小民營企業抵押房地産的積壓型貸款,基本由當時一分利漲到現在的四分利。四分利就表示年息達48%,全世界最高。中國民營企業有多少必須使用黑市資金以及高利貸資金?比如廣東南海總共有10萬家民營企業,按照光大銀行的標準,銷售額2000萬以上資本金500萬以上的叫做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只有15%能拿到銀行信貸。在這以下的叫做微型企業,他們絕對不可能獲得銀行信貸。廣東南海總共有10萬家民營企業中能符合光大銀行標準的只有 3000家,也就是說這3000家中只有15%才能獲得銀行信貸,剩下97%均爲微型企業,且絕不可能獲得銀行信貸。照資料推算,所有民營企業有99.5%要使用高利貸,資金成本是78%,全世界最重。可見在大陸民營是多麽的艱難。

第三、企業生産成本大幅上漲。2011年10月7日,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發表了一篇非常震撼的報告,該報告說,到2015年,中國傳統製造業得生産成本將只比美國低5%,可是中國大陸的管理成本、物流成本全部在美國之上。2015年中國製造業將全面解體。記得10年以前,美國的賣給聯想,中國大陸政府得意忘形地吹牛,美國製造業上市優勢,中國崛起,中國大陸要成爲真正的製造業大國,中國的時代來臨。回首看,這十年中國大陸很嚴重的高估自己,低估別人。

美國推動第四産業革命,中國大陸聽都未曾聽過,中國大陸只知道生産。中國大陸只知道第一産業農業、第二産業工業、第三産業服務業,卻渾然不知還有第四産業,叫做智慧産業。何爲智慧産業,那就是美國透過智慧産業革命全面拉動製造業生産效率、降低成本,於是乎10年下來至2011年年底爲止,美國製造業總產值竟然上漲51%。2010年底,美國製造業總值達41萬億人民幣,中國卻只有28萬億足足比美國少三分之一,美國早已取代中國成爲真正製造業大國。美國是要裏子不要面子,中國正好相反。

到了2015年,最有優勢的製造業是在美國,因爲全世界只有美國透過智慧産業革命全面拉動製造業生産效率、降低成本,使得美國製造業復蘇,早已取代了中國成爲製造業大國。智慧産業是做什麽的呢?以發電爲例,中國大陸採取風能、光能、太陽能發電,而美國的電平均損失7%的電,因爲天氣原因。只從小的方面入手,不談什麽風能等。經過大量研發,發明了新的絕緣體,使得7%的漏電得到了保存,就等於利潤上漲7%。還有德國郵局,要求美國智慧産業幫助其提高效率,結果物流成本只下跌1%,可是整個公司利潤上漲 24%。就因爲智慧産業只做小事,比如物流、經營、管理、存貨、每個部門成本均降低1%,總利潤就上漲24%。最近這一年來,美國的開發出一個中國大陸極難突破技術的叫做液燃氣革命,使得美國天然氣成爲全世界主要供應國,已經取代德國。他們的塗料可以使用208米,這就是智慧産業的結果。

智慧産業改變世界産業的格局,也已經使得美國製造業居全世界之首。而中國大陸正處於製造業危機,到了三年之後,中國製造業將進入前所未有的困難期。

因爲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稅費全世界最重,企業的資金成本全世界最高,企業生産成本與美國差不多,於是爆發可怕的製造業危機:製造業投資營商環境全線惡化。看出中國製造業危機是中國經濟的軟肋,其他國家毫無疑問是落井下石。於是乎金融海嘯時期,發生可怕的事,完全出乎美國政府意料,金融危機爆發了。因此2009年3月份製造業財富美國只有35%,中國大陸還有40%幾。這是屬天賜良機,如果中國大陸府的政策正確的話,當可透過金融危機此等良機有可能超過美國。但當時美國政府採用了一個和中國大陸政策完全相反的政策:償付於民,拉動美國經濟。通過兩個辦法,第一、全面減低稅率,於是乎老百姓財富增加;第二、採用量化寬鬆的政策,很學術化,叫做大量印美鈔,但是不流入市面,這很需要水平。不像中國大陸央行天天印人民幣,使得價值和冥幣差不多了。大量印美鈔但不流入市場的結果是股市立刻大增。兩種辦法都使得老百姓財富增加,於是乎消費跟著增加,工廠開工,失業率下降。就在這個時候,奧巴馬要確保美國人財富增加、消費增加,從而確保開工的工廠不在中國,而在美國。當年9月20日,奧巴馬決定向中國發起第二次定價權大戰。

前面提到的第一次控制中國大陸製造業的定價權,導致富士康的利潤只有7284萬美金而已。第二場定價權大戰,從2009年9月20日開打,分爲兩個階段的實行,第一階段,控制著中國大陸人民幣的價格;貨率大戰;第二階段,控制著中國大陸進口原材料的價格,成本大戰。

貨率大戰和成本大戰,進一步消滅中國出口製造業。當年9月20日的大戰一直打到今天還在繼續,結果中國慘敗告終。就以今年7月份爲例,在政府連番造假的情況下,出口只有1%,歷史最低的一次,對歐洲出口下跌16.2%,這才是真實資料,慘不忍睹。中國大陸出口製造業一定會重蹈日本的覆轍,並且還要慘。1985年,美國爲了打擊日本出口製造業,於是乎發生貨率大戰。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日本貨率從1985年到1987年兩年之間,甚至超過了一倍,從242元到122萬億美元,徹底打擊了日本出口製造業,這就是美國丟下的第一顆炸彈。1987年10月,美國決定丟下第二顆炸彈,即是壓迫日本降低利率,歷史最低點25%。導致製造業紛紛向銀行借錢,隨之炒樓炒股,從而導致日本資産嚴重大爆發。東京地價一連翻了幾番,一個東京就超過了全美國的地價。當時日本經濟是一片繁榮、一片火爆,而當時日本領導人水平跟中國大陸現在的差不多,根本看不懂,甚至得意忘形、口出狂言。當時日本人最愛講的狂言是日本GDP全世界排第二,此言似曾相識。渾然不知危機將至。1990年1月,美國丟下第三顆炸彈,讓日本陷入20多年的蕭條。……

在中國大陸,這個戰爭從2009年9月20日開打直至今年三月份,人民幣升值8%。若是從2005年開始算,人民幣升值30%。一直使得2月份成爲中國11年來第一次發生龐大的貿易赤字,高達315億美元每月,3天之後,人民幣開始不升值,開始波動;5月之後,人民幣開始貶值;就因爲人民幣的貶值,中國大陸測算了第二季度1283億美金流出中國。

今年2月28日,奧巴馬發動了可怕的貿易大戰,成立了一個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內的發佈會貿易法制中心。奧巴馬表示這個中心成立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全面打擊中國大陸製造業,對中國出口貿易的稅收增加一倍。自從該中心成立,美國出口從1.57萬億美金暴漲一倍,中國大陸的出口將隨之大幅降低。5月17日,奧巴馬又給中國大陸製造業響亮的耳光,宣佈對中國光伏産業增收最高達到250%的懲罰性關稅,創歷史最高,聞所未聞。這個法規的通過,將全面打擊中國大陸光伏産業,三年的努力將化爲烏有。

中國大陸的困境不能簡單的歸咎於國際因素,全是因爲自己水平不夠導致,即中國大陸政府先敗于製造業定價權大戰,其次是三個政治的錯誤:第一、稅費過重、第二、企業資金斷裂、第三、企業生産成本大幅上漲,更敗於09年奧巴馬發動的第二次定價權大戰,包括貨率大戰、貿易大戰、成本大戰。就算金融海嘯不來,中國經濟也一定走向蕭條。

中國大陸經濟,兩次敗于製造業定價權大戰以及三個政治的錯誤從而導致的投資營商環境全線惡化,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帶來的産能過剩。從實體經濟拿出大量的錢用以炒樓炒股,買汽車買奢侈品和古董藝術品,從而導致2008年開始的新一輪泡沫現象;這次泡沫是製造業的危機所導致的,是製造業生兩種病後産生的發燒現象。只要對症下藥,製造業病情就會得到緩解,中國大陸有可能通過金融海嘯趕超美國。很可惜中國大陸政府誤判病情。誤判的結果,於是乎開了四個錯誤的藥方,第一個四萬億、第二個十大産業振興放亂,第三個汽車家電建材下鄉,第四個銀行透過地方政府,轉做基礎建設。看錯了病,開錯了藥。於是乎爆發了八大危機。直至今日,愈演愈烈,完全破壞了中國可持續發展。

第一個危機:資源過剩。以高鐵爲例,開啓資金爲1.2萬億。直至6月30號爲止,高鐵總開啓資金卻爲3.2萬億,資金缺口爲2萬億。中國大陸政府到現在大躍進思維沒有改變,不是在發展經濟,而是在搞運動。導致中鐵、中國鐵建等2011年超過7個月發不出薪水。以中鐵爲例,2011年9月應收賬款961個億收不回,導致到11月發生2000多起農民工討債時間,鐵建有1000多起。這就是爲什麽國家年底不得不掏出2000億給鐵道部。

第二個危機:産能過剩。産能過剩危機爆發更可怕,以高速公路爲例,4萬億高速公路建在中西部,卻基本沒有車在上面跑,直接導致産能過剩,在建過程中又消化鋼筋水泥的産能過剩。汽車12%産能過剩,十二五後 40%;鋼鐵2011年年底21%過剩,今天35%過剩;水泥28%;電解鋁35%,不銹鋼60%,農藥60%,風能發電70%,玻璃93%過剩,種種過剩比日本嚴重的多。根據測算,今年的GDP增長率爲負15%,而不是政府所說的7.8%。嚴重的産能過剩,必將帶來經濟的蕭條。

第三個危機:債務危機。2010年政府總共投入了28億萬的鋼筋水泥。稅收8萬億,剩餘的20萬億哪里來的,印鈔。到2011年10月份爲止我黨共印鈔 35萬億,國企拿了20萬億,地方鎮府拿了14萬億,地方政府14萬億一年的利息就是1萬億,地方鎮府還不起,地方政府再度違約。12月19日有報道301 億還不了,後續2.8萬億的到期貸款還不了。2012年2月13日有報道14萬億可能還不了,重慶市欠款1萬億,就是種樹花了200億。於是乎,中國債爲期爆發,所有貸款無條件延期,央行宣佈,幾年開始多印鈔8萬億,到了年中已印鈔8萬億了。估計又得多印鈔幾萬億。4月 18日第一個違約的雲南,後續有四川、廣東,中國股票開始跌,第二個四萬億使股票不漲反跌,是政府摧毀了中國股市,中國債危機導致股市下跌不止。

第四、通脹危機。多92萬億鈔票,美金14.5萬億,美國只有9.9萬億。中國大陸比美國多47%。濫發鈔票導致通貨膨脹,於是乎第四個危機爆發——通貨膨脹危機爆發。2011年25%,今年12%。導致購買力下跌。

第五、民營企業危機。官媒稱,通貨膨脹和政府腐敗將影響我黨的執政,三次經濟危機的解決方法濫發鈔票,政府採取宏觀調控。宏觀調控導致民企大批倒閉,2011年9月國務院公佈導致 17.6%的民企發生危機。國務院說這麽多,那麽實際上肯定遠遠不止。

第六、銀行危機爆發。此危機來自於中國政府債務危機,13家上市銀行。

第七、房地産危機。國企把資金投入到地産保值,民企資金也進入到樓市保值,最後進入到了火山行成了火熱的岩漿。火山爆發一發不可收拾。2011年前年,樓價上漲的原因,就是政府的原因。政府決定搬一塊大石頭壓住火山口,這塊大石頭叫限購令,導致房價幾個與未漲,是因爲用大石頭壓住了。火山突圍只有2個出口。第一個出口,從地殼的薄弱環節再度突出爆發,那就由地産領頭的五十幾個相關行業第三次探底,現在正在發生。第二個出口,岩石被融化,火山再度爆發。這就是爲什麽3月份前樓價一直沒漲。7月份開始漲了。

第八、消費危機。第三、第四個危機導致收入下跌,消費危機爆發。……

中國經濟的危機,已經在變成不爭的事實。對於陷於“保八”怪圈的官員和學者來講,這簡直就是世界末日。因此,妄圖改善這種狀況,或明或暗採取一些措施,就自然在所難免。然而,一廂情願是一回事,能不能符合經濟和社會規律則是另外一回事。強按牛喝水,它真要不喝,恐怕還真的沒有多少辦法。

但凡經濟的增長,無非依賴於消費、投資以及出口,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虛擬增長”——印鈔。出口如今是靠不住了,至於投資,大概更是如今最靠不住的東西了。若干年的實踐證明,投資到民營方向,投資到民生方向,並不符合官員的“天生邏輯”,這個怎麽都算不上政績,而且見效也忒慢,不能爲升官增色。所以,歷來的投資都是“大工程”“大專案”——至於這些“大工程”“大專案”有沒有用,就沒人管了。而且這些投資的效率之低和額外的“隱形成本”之高,都早已爲國人所熟知。如今的鐵路建設近似於“豆腐渣”工程,官方也不好意思地透露說,有12條鐵路不合格。其實這非常正常:花了一個億,卻要付出幾千萬給種種的“中間人”,想合格也難!對消費來講,恐怕尤其是難以改善的,實際上幾十年來幾乎沒有實質性的變化。相對于很多國家,中國百姓所能得到的社會福利少得可憐,真的不敢拿自己有限的銀子去風光一把。再者,中國百姓事實上也沒多少銀子。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印鈔票”,可惜的是2009年透支的太多,中央怕是沒這個膽量了。地方的膽兒肥,且天高皇帝遠,借債度日,大幅投資,動輒幾千億、上萬億,似乎天上永遠都在掉餡餅。其實這可以理解,5年或10年任期,留下個爛攤子,愛誰誰了嘛。喪心病狂之後能贏得一級高位——值!

難道改善這種狀況就真的沒有辦法嗎?並非如此。

出口現在搞不定,是因爲你沒有類似iPad之類算是自己的賺錢産品,只靠賺點裝配錢,當然只能窮途末路。所以,最終就是産業結構轉型。投資方面其實也是一樣,跟出口其實沒多大區別。只要把錢投到該投的地方上,而不是圍繞著一堆堆利益集團轉,事情自然就會有轉機。消費也是同樣,如果老百姓不用擔心養老,不用擔心看病,不用擔心孩子上學,不用擔心買房子,他們還有理由不學著享受一把?但按上所說,真的就能改變嗎?也並非如此。

爲了到達上述目的,就不得不學會自我革命,不得不學會摧垮那些利益集團,不得不學會善待和相信民衆——但對中國大陸官方而言,卻沒有比這個更難的。

或許,最終只能有一個結果:該黔驢技窮的只能繼續黔驢技窮,該喪心病狂的還是一路子喪心病狂。只待將來竹籃打水,兩手空空。


中國房價是一場即將被戳穿的騙局

來源: 王先金的日誌 2012-08-28 15:14 | (分類:默認分類)

問:記得你說跨國公司撤出中國,會推高庫存,三年都消化不完?,這是什麼概念?

答:當年日本房價泡沫破滅後,消化庫存花了5年時間。中國和日本一樣,在泡沫經濟時期,市場總是盲目樂觀,不斷擴大產能,拼命生產,國家宏觀經濟決策部門也在有意無意的鼓勵企業擴張,而經濟衰退一出現,原來的市場瞬間不見。

比方說汽車,2011年國內汽車一舉突破1850萬輛的銷售,於是,各省拼命上汽車項目,從現在立項的情況看,2015年中國汽車產能突破3250萬輛。他們的理由是,中國有14億人口居全球之首、領土面積世界第四、經濟總量位居世界老二,況且是經濟發展的騰飛期,國民經濟發展需要汽車、當官和為民的都需要汽車,在原汽車與世界人均保有量對比還是較少的情況下(中國每千人擁有的汽車在60輛左右,而美國在800輛左右,不要說達到美國一半的水準,就是千人保有量再翻一番達到100輛以上,這在全球範圍內仍是很低的數字),汽車工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各地大力發展汽車的原因與動力所在。這些理由,都是泡沫經濟的顯著特徵,人們的樂觀情緒占市場的主導。經濟大衰退一來,這些理由其實都不存在。

關於人口,14億本身是一個偽資料,首先,2015年中國人口老齡化開始,無事可幹的老年人會突破4億人,以農村的老年人居多,這些人連病都看不起,更遑論買車。關於領土,我們的面積很大,但是,具有地理常識就應該知道,中國的山林、水面、戈壁灘、大草原占去73%,這和美國根本就不能比,美國可年產糧食4萬億斤,中國最大只能生產糧食1萬億斤,何況,這兩年飛速發展房地產、高鐵和高速公路,加上所謂的城市化大躍進,可耕地面積減少了四分之一,糧食產量同樣減少四分之一,全依賴進口才能彌補糧食供應的不足。也就是說,我們的公路里程無法和美國相比。我們的人均GDP100年也趕不上美國,所謂GDP的水分至少25%,根本就不是什麼第二經濟大國。

現在的汽車銷量已經在直線下滑,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大蕭條的週期,根本逆轉不了。預期中國2015年的汽車銷量不會超過1000萬輛,多餘的產能賣給誰?跨國企業正在撤出中國,目前的庫存資料沒有出來,過剩的產能和積壓的庫存將會拖死這些企業。這僅僅只是說說汽車,其他的產能亦如此。房地產根本就不用說,全國縣級以上城市住宅的空置至少1.6億套,再來五億人都可以居住,你到哪里去找5億人?

問:除了過剩的產能,還有哪些因素導致大蕭條?

答:一個是人口因素。從2012年開始,25歲至34歲的婚齡人口急劇減少50%,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計劃生育的原因,導致減少30%,二個是這個年齡的20%都在和正在出國,沒人會把小孩留在中國,這是一個奇特的現象。這兩個原因,導致最有消費力的群體瞬間不見。買車買房的人都沒有了。

二個是全社會購買力極度萎縮。從人均GDP就可以看出,中國是個典型的兩極分化的國家,當富人紛紛移民時,要減少一部分消費;其他的人生活成本那麼高,社會保障極其薄弱,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普遍悲觀,對這個國家沒有信心,有多少人敢透支消費?沒有一點現金,到時出現什麼意外,完全沒有能力應對。

三個是政府債務和私人債務為全球最高水準。這都是房價泡沫導致的惡果,會一個一個讓全社會艱難的吞咽。很多年輕的家庭,房貸支出占家庭收入的80%,而健康的經濟體房貸只占家庭收入的30%左右。當經濟高速增長不再時,這些家庭肯定守不住房產。這些家庭一旦增多,全社會出現系統性崩潰。任何一個搞房價泡沫的經濟體,最後都要品嘗經濟大蕭條的滋味。等著吧,中國。

四是貨幣巨幅貶值大多數人財富大幅縮水。表面上看房價上漲了,個人財富增值了,其實是狗屁,房價上漲就是貨幣貶值,明明是一個巨大的泡沫吞噬了城市居民的財富,看上去卻增加了。玩這種騙局的以前在華爾街,現在在北京。一夥玩泡沫的高手,最後一定會受到處罰。因為任何騙局,最後被會被戳穿。

問:關於房價,還能說點什麼?

答:沒什麼說的,我堅信中國房價會發生一次斷崖式下跌,就在這段時間。泡沫一定會破,你看看這個資料就會很清楚。

合理的房價與家庭年收入之比,世界銀行的標準是5:1,聯合國制定的標準是3:1,現實中,美國是3:1,日本是4:1,發達國家最高的是悉尼 8.5:1,紐約7.9:1,倫敦6.9:1,首爾7.7:1,東京7.9:1,新加坡5:1,而中國20~30:1,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甚至達到 40:1。

什麼是房價?這才是房價。


大陸房產投資 外資大撤退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綜合報導】2012.08.30 10:00 am

曾手持大量資產的外資房企和投資基金正悄然從大陸房地產市場撤退,「轉讓已有土地、降價促銷、跑量回款」的狀況頻繁出現,初步預估,今年大陸房地產利用外資額可能大幅下降50%,創下人民幣匯改以來最差投資行情。

中國證券報報導,根據統計數據,2007年大陸房地產市場最火熱的時候,房地產開發投資「利用外資」一項的增幅高達了632%,2010年時,外資在大陸房地產開發的投資增速也達66%。

但受到全球經濟低迷及大陸打房政策影響,今年這一趨勢徹底改變,房地產投資利用外資額將會「腰斬」。

今年房地產投資利用外資額從3月起就開始逐月下降,到7月時,已經比去年同期降低了54.3%,外資、外企今年在大陸房地產市場投資熱情出現大逆轉。有美國頭號房企之稱的鐵師門(TISHMAN SPEYER),最近又想低調出脫囤積在手中位於上海的土地。

有專家指出,影響外資投資大陸房市有很多因素,首先就是在政策上,大陸一直嚴格限制外商投資房地產;其次,全球經濟低迷,而人民幣升值的週期性見頂,外資機構將項目變現避險的意圖越來越明確。最後,外資同樣也受到宏觀調控的拖累,在與大陸企業的競爭中,不得不以價格戰來力保生存。

業內人士說,以今年前7個月利用外資額人民幣228億元(約為新台幣1,094億元)來計算,平均每月房地產開發利用外資額32.6億元(約為新台幣156.48億元),推估今年整年度大約在400億元(約為新台幣1,920億元)左右。

他指出,一個可以對比的數字是,2011年和2010年利用外資額大約是800億元(約為新台幣3,840億元)。現在大陸房地產市場上外資的身影和姿態正呈現明顯的變化,「如果把這些冰冷冷的數據落實到市場上,各類外資企業收縮大陸房市投資的狀況,就更加明顯。」


慘!272家製造業賺輸5家商銀  產業浮現空洞化 外媒:陸經濟全面退化 溫家寶任內恐首

2012-9-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6| 評論數: 0

大陸最近公布企業500大名單,結果意外發現5家商業銀行的總利潤卻足以超過272家企業的獲利總和,銀行業超暴利再度令各界關注,同時也喚起另一股產業空洞化危機的憂慮。這次上榜的500強,製造業不僅是5年來獲利比重下滑最嚴重的一次,上榜家數也是連5年持續縮減的走勢。

5商銀獲利 占500強32%

《經濟參考報》報導,中國企業聯合會才剛發表大陸500強排行榜,令人憂心的是,整體看來是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獲利卻是逐年下滑,尤其是製造業受到全球不景氣的衝擊,面臨營運績效縮水的命運,反觀銀行業卻是大賺特賺,絲豪未受景氣低迷的拖累。

分析報告指出,500強中14家商業銀行的總營收達3.25兆元(人民幣,下同),年增30.32%,其中,最大5家商業銀行營收占500強比重的5.7%,獲利占比卻高達32.2%。

另外一方面,其中272家製造業的總營收雖占500強的42.7%,獲利比重僅有25.04%。這是5年來,5家商業銀行的獲利比重贏過製造業,也是製造業獲利比重降幅最大的一次。

中國企業聯合會報告指出,製造業與商業銀行業之間存在懸殊的獲利差距,長此以往,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必然流出製造業,轉向金融業,大陸製造業也必然出現「空洞化」趨勢。

高成長條件 正在改變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長王忠禹表示,在國際政經環境詭譎多變,加上全球經貿成長放緩的衝擊下,大陸大企業長期高速成長所依賴的基本條件正在改變。一方面,勞動力價格上漲趨勢不可逆轉,資金成本愈來愈高,另一方面,碳排放等環保要求也成為硬性約束。因此,也使大企業發展更多地表現為規模的快速擴張,而獲利水準卻遠遠沒跟上。

外媒也悲觀指出,大陸經濟正顯露從製造業到金融業的「全面退化」徵兆,此舉意味著溫家寶2003年接掌國務院總理後,首度面臨無法達到經濟成長目標的風險逐漸升高。

大陸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創下2009年3月來新低,另5大國有銀行上半年逾期放款陡增27個百分點。專家認為,大陸當局若無進一步政策回應,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7.5%的目標極可能破局,18大後北京新領導人接手將是一個「經濟硬著陸」的燙手山芋。


經濟暫難落底 大陸需打組合拳

2012-9-1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 評論數: 0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經合會(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演講,直言大陸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明顯」,大陸當局將致力推動內生增長及包容性增長。胡錦濤一番話顯示當前大陸經濟情勢依然嚴峻,短期內經濟落底的期待恐難如願。

從近期公布統計數字顯示,大陸經濟仍持續向下探底﹕第一,官方公布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破50,創9個月新低,匯豐公布8月製造業PMI更自7月的49.3大幅下跌至47.8,顯示製造業景氣仍持續惡化;第二,7月大陸出口增長率僅1﹪,8月亦僅微增至2.7﹪,進口更出現2.5﹪負成長,為7個月來首見,顯示在全球景氣惡化下,大陸不僅出口動能持續減緩,內需亦日益低迷;第三,8月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因食品價格上漲而回升至2﹪,但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連續7個月下跌,跌幅3.5﹪,創下34個月新低,顯示產能過剩問題仍持續惡化,經濟情勢極為複雜。所有統計數據在在顯示,大陸經濟仍在下行軌道上。

現在必須關心的問題是,大陸經濟還要多久才會落底?今年成長率能否達成3月北京「兩會」所訂的7.5﹪低目標?要採何種對策才能促使大陸經濟加速落底反彈?

今年上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僅7.8﹪,儘管還有不少大陸專家認為今年「保8」仍有希望,但外資對大陸經濟前景普遍趨於悲觀,最近瑞銀與荷蘭國際集團將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從8﹪及8.1﹪下調至7.5﹪,已是北京所訂底線;若第4季狀況仍未好轉,不排除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可能是多年來首度未「達標」的最壞情況。

已有大陸媒體評論指出,當前大陸經濟嚴峻情勢更甚於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底部徘徊期恐將長達3至5年。從近期北京領導人的談話可以嗅出,大陸當局對經濟惡化超乎預期顯得惴惴不安,因而政策力道不斷強化。一般預料,北京近期除可能讓人民幣小幅貶值外,更將調高出口退稅率以激勵出口。但全球經濟景氣短期難望好轉,大陸出口情勢恐難扭轉。

自去年12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已3度調降存準率、2次降息,但最近房價有回升跡象,8月CPI又回升至2﹪,為避免再度造成通膨威脅,人行很難繼續增強寬鬆貨幣政策力度,短期內降低存準率可能性超過降息。

因此北京又回到財政政策思考,試圖藉由增加公共投資的「內生增長」策略再度浮上檯面,胡錦濤在APEC宣布將推出基建投資計畫,外媒報導規模將達1兆元人民幣。事實上,在北京「穩經濟」指令下,大陸已有超過10個省市,包括廣東、浙江、天津、重慶、貴州等,相繼推出規模逾兆元人民幣的建設及投資計畫,總規模已逾10兆元,似已不再顧慮金融海嘯時砸4兆元人民幣救經濟的後遺症。

但大陸基礎建設已過度浮濫且品質低劣,產業過度投資所導致產能過剩問題也極為嚴重,北京擴大基建及投資縱使有短期激勵經濟效果,對長期經濟結構調整反而不利。大陸發改委否認外媒報導批准高達1兆元人民幣建設項目,應在彰顯審慎以對的態度。

大陸經濟基本面仍強,政府財政收入寬裕、債務結構健全,政府眼光應該看得更遠,砸錢救經濟老路效果有限,且會拉長經濟築底時間,得不償失。北京應利用大陸經濟調整的過程,推動市場改革及技術創新,貫徹轉型升級目標。至於短期經濟問題的因應,宜採「組合拳」方式穩健處理,任何政策運用都要適可而止。


進出口形勢嚴峻 溫家寶宣布8項政策措施 穩定外貿增長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2-09-13  09:40

面對中國外貿進出口的嚴峻形勢,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 (12) 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 8 項政策措施,以穩定外貿增長,措施包括加快出口退稅、支持銀行擴大貿易融資,多元化開拓非洲、拉美、東南亞,中、東歐等新與市場,為中小企出口提供更多便利。

《星島日報》報導,國務院昨天的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及確定穩定外貿的 8 項政策措施。溫家寶同時明確要求,加快企業出口退稅進度,確保準確及時退稅。同時,擴大融資規模,降低融資成本,支持商業銀行努力擴大對小微企業的貿易融資,增加對符合條件出口企業的貸款。

在出口信用保險方面,新措施將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面,特別注意發展對小微企業的信用保險。擴大短期保險業務,支持中小企開拓國際市場,並落實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保險專項安排。

在簡化貿易手續方面,更放寬至部分中小企業,並進一步下調法定檢驗檢疫目錄。除免收 2012 年第 4 季所有法定檢驗檢疫物出入境檢驗檢疫費外,明年起將執行降低後的檢驗檢疫收費標準。

針對國際間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新措施將支持出口企業合法權益。依法實施進口貿易救濟,保護國內產業安全。

溫家寶又強調,進一步增加內需、擴大進口。重點增加進口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以及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促進貿易平衡。在多元化拓展外貿市場方面,中國將進一步支持企業開拓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同時擴大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推動邊境省區發展對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

今年首 8 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接近 2.5 兆美元,按年僅增長 6.2% 。其中出口增長 7.1% ,進口增長 5.1% 。經濟學家憂慮,中國將難以完成在年初制訂的 2012 年貿易 10% 增速的目標。

8 月及 9 月一向是歐美聖誕定單的傳統旺季。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擔心:「如果 9 月份企業再拿不到聖誕節之前定單,今年一大批中小企業的出口前景就非常不樂觀。」魏建國承認,首 8 個月的情況與全年目標相差很大, 9 月份的走勢非常關鍵。


赴陸台商 3成面臨倒閉、3成苦撐


【聯合晚報╱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2012.09.27 02:43 pm

國家安全局上午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進行閉門的秘密業務報告,報告內容指出,根據2012年最新資料統計,台商到大陸投資的獲利已大幅下降,有3成台商面臨倒閉,有3成台商正在苦撐。國安局也在秘密報告中披露,中國對台灣經營的兩岸關係只經未政的局面相當不滿,希望有更多政治談判。

國家安全局長蔡得勝上午列席會議備詢,上開內容由民進黨立委邱議瑩等人陸續披露。她並質疑,中共面臨第一線兩岸系統人馬換血,我方也由馬總統親信與心腹,包括王郁琦與金溥聰,接任陸委會與駐美代表,馬英九換上心腹親信去處理兩岸問題,顯然要加速與中國政治談判。邱議瑩還問蔡得勝是否了解王郁琦。

蔡得勝表示,兩岸包括海協會與海基會主導者未來都將換人,人與人要重新調整,建立互信,他不認為國民黨會改變相關運作。對於層峰部署王郁琦與金溥聰與對中國展開政治談判有無關係,蔡得勝沒有正面回應。而他從來沒有否定與中國大陸經濟互動帶來的好處,只是把要做風險評估。

對於王郁琦的觀感,蔡得勝表示,他覺得王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且熟悉兩岸事務,但陸委會是一個執行單位,王郁琦有沒有執行能力,他對王郁琦這方面並不熟,有沒有執行力,他無法回答。

而面臨中共十八大即將召開,蔡得勝表示,中國最可能擔任新領導人的習近平雖是個知台派,但不見是友台派,在中國各領導人間,習近平民族主義的思維,與其他領導人相較,他更重視共產黨的利益,但對台政策雖不見得有重大改變,但不管對外對台關係,習近平將會比過去領導人,在許多立場上,只要有人踏上他的紅線區,將會比較強硬。

蔡得勝同時表示,未來這段期間,我方必須關切的不應是中共領導人的改變,而是中共涉台系統正在大量換血,中共對台領導小組十個主要人物當中,有七人面臨職務調整與屆齡退休的問題,幅度很大;國台辦主任會否異動,現正在角力中,起碼四個副主任有個要屆齡退休,海協會也面臨陳雲林將一定會退休的問題,兩岸事務的執行者都大幅在換血,這些人在默契與思維上是否契合,也會影響未來兩岸對話的運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