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土豪氣的台灣吳伯
2014-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9| 評論數: 0 |原作者: (宋旭日/湖南)
一早起來,聽到了呼呼的風聲,窗外烏雲密布,想必是颱風。今天是周日,仍然休息,本來是說好由我和另一位朋友帶路,領大家一起騎車去萬金教堂,但天公不作美,只好作罷。
外面的風過於猛烈,草草吃了早餐馬上回窩,窗戶被風吹得嘩嘩作響,感覺我們住的房子也被吹得搖搖晃晃,房東吳伯敲門了,他說:「宋先生,不要擔心,今天的風不用怕,沒問題的」。
吳伯今年六十八歲,比我父親大四歲,精神矍鑠,和藹可親,對我們一行人十分照顧,也非常熱情。吳伯在高雄經營一家貢丸廠,退休了把貢丸廠交給兒子打理,生產的貢丸銷往整個台灣,甚至出口到東南亞。
按 理說吳伯也是老闆一個,但從外表實在看不出來。前段時間,我們在住所旁一所小學遇到一位熱情的台灣大嬸,這位大嬸問我們住哪?我們說了地方,還簡單提了吳 伯的一些情況,沒想到這位大嬸也知道吳伯。吳伯在那附近非常出名,他家生產的貢丸在全台灣很有名,他算得上一個真正的有錢人,家產上億。一聽到這些情況, 我們對吳伯肅然起敬。
只不過,吳伯從哪方面也不能和一個億萬富翁聯繫起來,一來他很簡樸,整天穿個白背心和舊褲子,有天早上我居然看到他穿了條有很大補丁的褲子;還有,他親自農務勞作。常看到他在住所的院子裡忙碌,種菜和水果,說下次請我們嘗嘗他親手種的甘蔗,全部是有機肥,絕對綠色食品。
而 且,吳伯居然沒換老婆,和大陸一些先富起來的土豪相比,這太不趕潮流了,竟然和自己原配妻子恩愛有加,相依為命。還有吳伯太不高調了,他有很多輛舊的自行 車和電動車,我看到他開過幾輛小汽車,但也都比較舊了。吳伯出行騎得最多的是院子裡的舊電動車,經常看到他載著吳嬸從外面回來,吳嬸從座位後面摟著他,畫 面溫情,讓人看著挺感動。
最後,吳伯太不「洋」了,如果在大陸誰家資產上億,那走起路來不把地踩個「震天響」是不罷休的,那些招搖過市的土豪們在大陸見得太多了。吳伯這種做派,不知那些土豪們做何感想,他們可能怎麼也想不通,不享受、不逍遙快活?錢掙了幹嘛?!
確實,許多人可能都想不通,我原先都有點想不通呢!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台灣經濟發展了,百姓生活改善了,卻始終堅持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提高了公民的綜合素質。我們來到台灣短短十來天,常看到寶島人民溫良恭儉讓的一面,吳伯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見識多元蔣公銅像
2014-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1| 評論數: 0
@Austen Chan:大溪慈湖據說是存放蔣介石雕像最多的地方,集各式各樣的於一處,蔚為奇觀。有霸氣站著的、威嚴坐著的、風光騎馬的,蔣公風姿綽約,堪稱男模中的 勞動模範。只可惜,這裡的蔣公們,看起來很熱鬧,但其實已成歷史。去蔣化時期,慈湖接收了來自全台灣各學校、公務機構裡的各類雕像,不然這些時代產物很可 能被大卸八塊。且不談政治化,讓曾經無限風光的歷史人物走下神壇,本身就是一件進步的事情。
發現孔子
2014-1-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32| 評論數: 0
@ 崇山山山:在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公園發現了一尊孔子雕像,令我感到非常興奮和親切。以前我去到山東曲阜旅行時,看到的孔廟、孔林,全是被文化大革命衝擊後 的殘垣斷壁,那些十分重要的儒家歷史傳統古建築,基本都是後來重新修建起來的。到今天,在北上廣一帶也難以見到孔子的雕像。位在台北市中心公園裡的這座小 小杏壇,見證了台灣一直以來對於傳統中華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或許也印證了在大陸文革時,台灣所提出的口號:「做中華文化的復興基地」。
這一碗甜鹹不搭的豆花
2014-1-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4| 評論數: 0 |原作者: (韓緒麗/江蘇)
原本想寫一篇關於「吃在台灣」的文章,想想又覺得不妥,在眾多饕客面前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不過,提起吃,腦海裡第一個閃現的,竟是員林的一家豆花店。
那 是一家很普通的小店,不起眼的門面,不起眼的裝修,不起眼的擺設,甚至──不起眼的老闆,隱藏在火車站附近的一條不起眼的小路上。第一次走進那家店的原因 很簡單,簡單的門面、簡單的價格、簡單的小推車,擺在簡單的巷弄中,直覺告訴我這種大隱隱於市的小店肯定不會難吃,那時候的我,甚至不知道「豆花」是什 麼,就走進了這家豆花店。
老闆是一個中年男子,帶著眼鏡,語速很慢,聲調溫柔,一副文縐縐的樣子,店面不大,昏黃的燈光倒也溫暖,兩張長 條的桌子收拾得簡單乾淨,小小收音機嘰嘰喳喳播報著新聞,一旁的筆電正開著。他一見我來,連忙起身,熱情地問我要吃什麼?我攤攤手,表示第一次來,煩請老 闆幫忙推薦。他敏銳地捕捉到了我的大陸口音,急忙讓我找個位置坐定,交由他來幫我搭配組合。
片刻,一碗滿滿好料的豆花就呈現在我的眼前, 紅豆、花生、QQ的芋圓,混著雪白的豆花,再淋上打碎的細冰,光看看就食欲大增。在我的執意要求下,老闆又為我添了一份古鳳梨。他說這樣的組合會甜鹹不搭 喲,沒想到我還就和這略帶鹹香的古鳳梨一見鍾情了,往後每次來老闆都會記得特意替我添上一份古鳳梨,這個來自大陸的古怪姑娘的古怪口味,想必也讓老闆印象 深刻吧。
30塊錢一碗的綜合豆花冰我已不記得吃了多少回,蓋章卡已積滿了一張又一張。從炎炎夏日的豆花冰開始吃起,每次都是讓老闆幫忙調 配綜合口味,從不挑剔。直到有一天,老闆告訴我:你最愛的古鳳梨現在不做了,冬天到了,我們開始做燒仙草和紅豆湯啦。依舊是請老闆隨意搭配,同樣是滿滿的 好料,老闆總是在我吃到一半的時候幫忙添上一勺熱乎乎的紅豆湯,讓我吃得更有味。
不知不覺吃了三個月,每次到火車站搭車總不忘坐定買上一 碗聊上一陣再走。老闆很健談,是個讀過書上過大學的人,對於當下的時事新聞總有一些自己的獨到見解,不僅愛思考還總愛與我分享。他還很愛聽滾石的老歌,有 一次竟從自己的筆電裡拉給了我三個資料夾,全是他平時整理收藏的經典老歌,囑咐我一定要聽聽看,這是他們那個年代台灣青年的青春記憶。雖然那些歌我並不是 十分的熟悉,但老闆的這份心意我已然瞭解。
員林的豆花店有很多,名氣大的也有好幾間,但我唯獨熱衷於那個不起眼的小店,很少去嘗試別間。 同學每每找我推薦在地美食,首推的也都是他家的豆花,美味又實在,也有同學問我那家店到底特別在哪裡?我思忖了好久都沒有想到答案,直到偶然在士林夜市吃 冰的時候一個老闆娘的一句話解答了我的解惑,「台灣小吃為何好吃?就是因為有人情味,大陸小吃的種類比台灣多得多了,而台灣小吃就勝在一個人情味。」
聽 罷,不由得點頭稱讚。台灣小吃確實勝在滿滿的人情味,且不說那些林立各大夜市幾十年的老店所積累的人氣,光路邊隨意一家小店都能感受到這濃厚的台灣特色。 不管是點單還是結帳,店家都會將謝謝掛在嘴邊,服務更是耐心十足,細節也讓人嘖嘖驚歎,讓我時常感受到「顧客就是上帝」的幸福感。
就是這樣的人情味與考究的服務態度,讓原本簡單的一碗豆花也吃出了別樣風味,為此讓我從第一次起就成了老主顧,再未改變,而大陸的服務業正是缺少了這樣的服務理念。
一碗綜合豆花本無特別,卻因老闆的用心服務讓我吃出了感動,多年後,也許我不記起夜市上大排長龍的美味小吃,卻忘不掉來台當交換學生的這些日子裡,常吃的這碗綜合豆花。
我愛台妹 誤會大了(上)
2014-1-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67| 評論數: 0 |原作者: (余澤霖/文化大學史學系.陸生)
行 走在兩岸之間,常常伴隨著很多疑問,從兩岸用語不同便帶來許多困惑:「便當」是「盒飯」,「短信」就是「簡訊」,「U盤」叫「隨身碟」……往上升一層,則 是學術上可能面對到的英文翻譯與專有名詞的不同:「基辛格」與「季辛吉」其實是同一個人,「遮罩」其實等於「屏蔽」。再往上點,就是一些文化與歷史解讀的 差別,比如說,大陸在1964年說「中法建交」,但是台灣這邊卻說1964年「中法斷交」,若是擺在一起看,著實會有十足的錯亂感。
這樣的差異源自兩岸長時間的分治而導致教育、文化體制上的差異,而這樣的差異,遠遠沒有「泡妞=把妹」這麼簡單,反而會產生「台妹=台灣女生」的誤會。而在這樣的一來一往的彼此互動當中,文化差異若放大來看,便是一種兩岸之間相互存在的刻板印象。
稱呼台妹大失禮
職 棒啦啦隊、檳榔西施、沈佳宜或是志玲姐姐,相信很多朋友並不陌生。而這每一個留在許多年輕人心中的女生形象,其實不外乎便是停留在我們心中的典型台灣女 生。無獨有偶,比起「台灣女生」這有點累贅而不夠直接的表述,更多的大陸朋友更加熱衷於使用「台妹」這個詞,來指代所有他們生活中認識或接觸到的台灣女孩 子,我也是如此。
當我第一次踏入台灣的大學校園,第一堂班會課時,老師讓我起來自我介紹,我很快地融入了班級的生活之中,平時同學笑說: 「大陸人就是喜歡怎麼怎麼樣」,我也笑著回應:「台灣人也是喜歡什麼什麼樣」,於是大家在打成一片的歡笑和交談中,一點點地加深對彼此的認識,但是問題終 究還是會出現。
兩年前我在一次上課過程中,老師讓我講講在台灣念書的感受,我順口說:「班上的同學都很友善,班上的台妹也很漂亮。」當時 我滿心以為自己說得很好,四下回顧,卻發現班上女同學用極其奇怪的目光看著我。有些女生甚至皺起了眉頭。但我自己卻完全不知道講錯了什麼,只是有些疑惑地 看著四周同學,直到下課後,一位同班女生跑過來對我說,叫人「台妹」,對別人而言,似乎有些許失禮,可以說「台灣女生」,但還是盡量少使用「台妹」這個 詞。
聞言,我微微地愣了一下,但是繼而馬上接受了她的話。這看似一件很小的事,事後理解起來,卻頗有一番值得玩味的地方。究竟「台妹」和 「台灣女生」之間到底有什麼差異呢?我們可以從「台妹」這個印象的源頭說起,即張震嶽和MC HotDog合作的歌《我愛台妹》,很多大陸年輕人都聽過這首有趣的歌,並且對歌曲裡面刻畫的性感開放「台妹」形象記憶尤深。
我愛台妹萬萬歲
還 記得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我雖然不知道墾丁在哪裡,但是卻一下子就記住了「One night in 墾丁」,腦海裡充滿了陽光沙灘和比基尼辣妹環繞。記住了那句「我不愛中國小姐,我愛台妹萬萬歲」。於是在我心中,台灣女生的形象便是這樣說話嗲聲嗲氣,打 扮性感火辣,說話做事大膽開放。當時在我看來,這便是台妹,這就是台灣女生。而這個「妹」的解釋,就如很多大陸各省都會把女生形容為「妹妹」,我理解為台 妹的「妹」是一種親切可愛的叫法。
相信不光是我,很多大陸的朋友也和我一樣,因為這首歌,認識到了這樣一群帶著台灣某種文化特徵的妹子, 這是一些在我們之前的人生中,從未出現的群體,起碼是當我們的教科書只停留在永遠的阿里山和日月潭,停留在「國民黨反動派」,電視台永遠只關注在今天台灣 立法院是不是又打架了的時候。我們卻驚喜地從這首歌中,看到一個與以往我們從官方得到的認知完全不一樣的台灣,就像一次不期而遇的豔遇,面前出現了這樣的 一個女孩,讓人意外,讓人心動,卻也讓人無比好奇。
八十年代的中國大陸年輕人,當他們第一次轉開收音機,聽見鄧麗君唱著「今宵離別後,何 日君再來」那般柔婉如流水般的聲音,相信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到的台灣,沒有紅歌的激昂曲調,卻是那麼的讓人著迷。今時今日的我們也和當年的年輕人一樣,十 幾廿歲的年輕人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女孩,會很習慣地在自己過去知識體系中尋找相對應的符號,於是,「我愛台妹」的簡單曲調和歌詞,一下子讓我們樹立起了一 個直接的印象:台妹就是台灣女生。
所以我們用自己的認知,開始往自己身邊的台灣女生身上貼上「台妹」標籤。而這雖然乍看是個可愛「誤會」,其實本質是一種文化上的刻板印象。
而這種刻板印象的產生,便是源自一個族群對於其他族群的「標籤化認識」,其背後是在「我族中心主義」中,對待不同族群文化的自然反應。
上 個世紀二次大戰結束後,在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下,各個曾經被殖民的地區相繼獨立,組成各個民族國家,在今日世界裡,大約存在著三千多個民族,分佈在190 多個國家和地區之中。而就算是同一個民族之間,也會因為身處的自然環境,接受的歷史文化洗禮和教育的不同而產生差異,我們對「台妹」的概念大抵是由此興 起。
台客符號漸變遷
「台妹」最早的解釋,是由「台客」所引申而出的一個說法,大概就是指打扮俗艷,沒有什麼內涵的台灣女生,大多給人的感覺是有點「土」,有點「低俗」。而這個詞的原出處「台客」,則是誕生在1949年歷史變遷時的台灣。
當 敗退的國民黨部隊以及隨軍隊遷來的「外省人」來到台灣的時候,他們大多來自在大陸身分顯赫,富裕的家庭,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財富,而當他們被迫來到台灣 後,台灣的「本省人」大多不如他們富裕,生活條件也差之甚遠,故而開始有外省人用「土台客」稱呼一些沒見過世面,土裡土氣的台灣本省人和客家人。因此,很 「台」就自然而然變成了一種揶揄,暗諷對方教育程度不高,家庭出身不好等負面印象。
直到後來在娛樂文化的解讀之下,「台客」開始以一種先鋒美學的詮釋,漸漸變成流行於台灣街頭的一種流行文化,而廣受年輕人的追捧。經過重新詮釋後的「台客」,開始成為了和「紐約客」、「港仔」一樣的具有本色與個性的文化符號。
我愛台妹 誤會大了(下)
2014-1-1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5| 評論數: 0 |原作者: (余澤霖/文化大學史學系陸生)
今 日的台灣,年輕人大多都以自己是「台灣人」自居,當我們這樣的一群大陸學生,在2011年開放的第一批來台陸生的潮流之中,兩岸的年輕人穿越了多年兵戎相 見,終於坐在了一起,大多都是首次面對面,見到了從前都以為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對岸同胞。當我們在生活中逐漸展開互動,自然發生了許多碰撞摩擦。
在 此之中,我們見識到了許許多多大陸對台灣的偏見,以及台灣對大陸的偏見。尤其是面對兩者之間文化相近卻也存在著現狀上差異之時,雙方都會不由自主地以自己 所認定的習慣為標準,以自己的文化為出發點,對另一方的不同採取批判立場。就好像一些在各自地方是「正確」的字眼,在他方卻是帶有負面含義、貶義的詞彙, 比如「台妹」、「大陸妹」。
這些通常都是彼此對於對方的偏見,許多的台灣人對大陸不瞭解、誤解,乃至惡意攻擊。同樣在大陸人的眼中,這樣的問題也常常發生,張懸日前的「旗幟事件」便是最好的例子。
若 有台灣人或大陸人因為缺乏瞭解而傷害到了對方,自然值得我們的回應與反駁。但這卻不能事事都歸結到「你們應該多瞭解大陸」或是「你應該多多瞭解台灣」,這 既是苛責,也不可能。在此基礎上,面對不期而遇的誤解,我更傾向於用理解和學習的態度面對「誤解」,用寬容面對「偏見」。既然你不瞭解我,你有偏見,那我 自己釋放出我的善意,我來幫你瞭解我,降低你「瞭解的成本」。
今日在全球範圍內依然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刻板印象,輕者產生些許誤會,重者甚 至成為了影響國家社會穩定,威脅世界和平的淵藪。反觀兩岸,我們的這些偏見雖然難免,但卻也在一個個不斷進行的對話交流中得以化解。如果只是不斷強調自己 的優越感,並不能成為讓我們進步的動力,只有小心收起自己的偏見,懷著謙卑開放且尊重對方的心態彼此溝通許多的偏見和誤會,都會迎刃而解。
這是一種以「文化相對論」的觀點,不藉由自己的文化認知去判讀其他文化認知的好壞,反而是透過對話不斷去理解這些存在著差異性的文化行為背後的意義,而不是妄加批判,這就是用平常心看待彼此的溫和立場。
是的,兩岸都在尋找著彼此的「平常心」,台灣在此間尋找著如何面對陸生的平常心,陸生同樣也在一點點重新認識台灣,重新樹立起新的、更加開放的兩岸觀點,他們的背後,則是大陸人對於台灣概念的重新界定。
這 是一個宏大歷史過程,而我們這些陸生客居於此,已經無法逃避地成為了這段歷史的一部分。我不知道我們是否是幸運的,但是起碼我們有機會目睹兩岸之間的不斷 變化,有機會去親歷每一天發生在身邊的改變,這在改變著我們,也在改變著兩岸。但不管怎麼改變,我們都在其中,漸漸找回對於彼此的平常心。從這裡出發,我 們才能真正去讀懂兩岸,看見台灣。
台灣人愛補習
2014-1-1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5| 評論數: 0
@AnnieVoke: 在台北車站附近,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從出國到公職考試一應俱全。這反應了台灣整體社會巨大的就業和升學壓力,走在那條街上,除了許多學生擦身而 過,也有很多已經進入社會的人士。放學下班去補習班的經驗承載了台灣許多人的記憶,也成了台灣社會成長過程中一道不一樣的風景。誠然面對競爭,我們使自己 更精進,但以功名為主的奇怪思維,也並不太好。
從台灣頭到台灣尾的植物尋奇
2014-1-1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6|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麗紅/浙江)
那 天上午,陽光很好,出租車在陽明山上行駛,兩邊盡是蒼竹翠海。陽明山很像南京的紫金山,胡蘭成說過:「山是真山,水是真水」。但相比之下,陽明山的色彩更 加豔麗濃郁。車程不長,不久就可看見半山腰的林語堂故居,這是一座西班牙建築風格的房子,白牆藍瓦令人非常熟悉,後來想想,南京大學裡何應欽公館就是這 樣,南京中山陵也是這種藍瓦頂,說穿了,都是民國建築啊!
陽明山範圍很廣,我們去的是陽明公園。汽車從城市道路開出,一會兒就進入地勢起伏的山路,讓人覺得這大山就在城裡,或者說這城本來就在山中。總之,城和山是連在一起。
陽明山喜迎怒放櫻花
陽明公園種了許多花。一進園門,迎面一片怒放的櫻花,和日本不一樣,大多是台灣原生山櫻花。每年春天陽明山花季均能吸引滿滿人潮,為全台知名的賞花節日之一。杜鵑花是漫山遍野,不知名的花也隨處可見。透過樹林向山坡望去,直是一片花海。在溫暖春天,居然看到了菊花盛開!
唐 朝黃巢的詩寫道:「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自古以來菊花在秋天開放。黃巢為菊花忿忿不平,悲憫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因 此許諾「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想不到,這兒菊花真在春天開放。我為這裡的蜂蝶高興,牠們比別處的同類要幸運得多,能在春天採到菊花蜜。
也 許因為台灣氣候暖,在別處也經常可以看到許多鮮花。木本的、草本的、藤本的;無論山崖下、公路邊、或在菜館院子裡。讓我驚喜的是,去南部時,看到公路邊的 木棉花。我是在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第一次看到這種被稱為「英雄花」的樹,後來讀舒婷的《致橡樹》,更對它充滿了好感,一直希望能親眼看到它,想不到 來台不期而遇。
與爛漫的鮮花相輝映的是蔥翠的樹木,台灣屬於亞熱帶,樹木與我家鄉多有不同。常能見到的是那些葉片如扇的熱帶樹。台灣很難見到高大的樹木,即便有,大都生得怪異,樹幹粗短樹節粗大,身形很是「坎坷」,難有挺拔之姿。其枝條亦稀疏,多為虯枝,是多年颱風使然。
但 有一種樹是例外,枝幹修長,樹姿挺拔。樹徑底端約碗口大小,越往上越細,頂端簇擁著幾枚形如棕櫚樹葉的葉片,樹身灰褐,一律光禿禿的。於葉片根部,能見到 串串黃黃綠綠的如鴿卵般果子披垂下來。以前我分辨不出各種熱帶樹的區別,這次經導遊指點才稍微了解。那種高大而樹幹稍細的是檳榔樹;葉子同檳榔樹很相近但 樹幹較粗的是椰子樹;還有一種樹幹如瓶子般鼓起的則是椰樹的變種,又稱瓶樹。
車窗外風景盡收眼底
第二天,旅遊車從高雄市出發往阿里山,雖然上山之路被泥石流毀壞,但為了讓我們不至太失望,導遊還是帶領我們前往,如果道路通了就上山,如果沒有就折返基隆。
離 開市區後,撲入眼簾的,是台灣與內地不同的自然風光,我眼望車窗外,不放過每一道風景。參團旅遊給我的感覺是,在景點逗留的時間少,多數的時間是在旅遊車 上,從一個景點奔赴下一個。這段時間內,身體是被束縛的,但眼睛卻是自由的,思緒也是。我喜歡窗外移動的免費風景:各色的樹木,田裡的作物,高低的山脈和 深淺寬窄不一的河流,這些大自然的風物,雖在眼底一閃而過,但勃然美好的生機,自能帶起生命深處的熱愛和心靈被撫慰後的愉悅。
當車內乘客昏昏欲睡時,我卻饒有興趣地看著風景,仔細地辨識風光中各色植物。水稻、玉米、高粱、鳳尾竹,香蕉樹是認識的;榴蓮樹、桂圓樹是從它們所掛的果實中對上號的。只是有一種樹,我卻不識。它們或三兩直立,或成片為林,不枝不蔓,一路相伴,無論怎麼猜也猜不出來。
民歌採檳榔美好不再
導遊說:是檳榔樹啊!「檳榔樹?」我立即想起台灣民歌《採檳榔》。但這麼高的樹,這麼光禿的樹身,如何能攀附其上採摘檳榔果?
此後行程中,凡有山水和田園之處,都有檳榔樹。導遊給我們講起台灣風物人情,說颱風過後,很平常的蔥要一百多新台幣一斤,幾場颱風下來,農作物損失慘重,市場價格瘋漲,唯有檳榔樹毫髮無損。它們不招風也不兜風,再大的風雨又奈它們何!
檳榔樹為了適應惡劣的生存氣候,捨棄了枝葉,捨棄了一顆樹應有的形狀,甚至捨棄了碩大的果實,它根本就不能算作一顆樹!可卻有一顆向上的心,向著天空一直長,高出周遭的樹木而生存下來,雖沒有普通樹木的蔥蘢華蓋之美,卻免了摧折的痛苦。
如果沒有鄧麗君歌聲中帶給我的對於檳榔樹的遐思,就不會有我對於檳榔樹如此深刻的印象。夕陽、歸鳥、以及檳榔樹旁的青年男女,《採檳榔》歌詞裡描繪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若非親見了檳榔樹生長情景,我又怎能知道,這歌聲中所歌唱的美好,其實是不存在的呢?
有那麼多的檳榔樹,就會有那麼多的檳榔。據說吃檳榔能提神,也許還會有別的功效。在台灣的城市鄉村,我們所經之處,不時看到檳榔攤,有時只隔幾間店面又有一家裝飾著明亮霓虹燈的檳榔攤。
鵝鑾鼻海邊防風林投
在 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有種植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它的葉子帶點刺,又有似菠蘿的果子。當地人說它叫「林投」,是台灣海邊及溪邊常見的植物,常成大片群落, 能耐濕、耐鹽及風沙,是一種很好的防風植物。果實基部可以吃,木材柔軟有彈性,根部可以治療傷寒、眼熱及甲狀腺腫,嫩芽可治狂熱,並可以治療疔癰。在海 邊,在城裡,還常能看到一些別的熱帶植物,因為匆匆而過,沒法知道它們的名字和特點。
這裡榕樹也很多,它從樹枝上長出無數柔軟的氣根來, 一直向地面垂下。氣根伸入地面後會變成新的樹枝。如果沒有人為干預,一株榕樹可能會不斷擴展,長成一片密密的小樹林。記得從前曾在一個展覽館裡看到過一張 直徑兩米多的大圓桌,它居然是用一棵榕樹的根樁做成的,桌面是樹幹鋸掉後的截面,而桌腳則是無數盤繞屈曲的細根。
歸途中,我們路經孔廟,有一株生病了的大榕樹,樹旁特地懸掛了一個公告,人們正在小心地醫治它。我衷心願它能早日恢復健康。
陸生徒步環島 製作台灣標本
2014-1-1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66| 評論數: 0 |原作者: (劉二囍/東海大學陸生)
這 段時間我歸隱在校園,比起環島路上奔波與疲憊,現在完全是切換了節奏,像是生活在了另一個世界,每天,看看書寫寫字、散散步聊聊天,偶爾上上課,過著雲淡 風輕的生活。雖然環島結束只有兩周,並不是太久遠,卻像是自己的前世一樣。那五十天,就像一場夢境,夢裡夢外是兩個時空,僅一步之遙,卻又萬里之遠。
歸來後,我頻頻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徒步環島的意義。我借用一句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人類最沒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追求意義;人類最有意義的事就是把各自的人生變得有意思。」很多時候,我不過是想帶著年輕的朝氣與義無反顧的勇氣把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思些而已。
環島修行中更認識自己
環島遠不止是一場旅行,它更像是一場修行。這期間,要不斷地面對與孤獨的抗爭,與疲憊的博弈。而一個人在途中,會有充足的時間讓腦袋去天馬行空,有對未來的預想,有對過去的反思,自己與自己在內心深處會情不自禁地對話。某一瞬間會大笑不已,因為覺得發現了一個新的自己。
而 很可能第二天,就否定了昨天的那個自己,然後嘲笑他真是傻逼。起初會抱怨渾身痠痛與嫌棄背包太重,後來轉換了思維,把傷痛與負重當作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結 果自己把自己洗腦成功,當麻木以後,負面情緒也便煙消雲散。就像這樣,很多時候一系列的現實會把自己變成一個哲人,看淡很多問題,悟出很多道理。
倘 若要為徒步環島選取一個關鍵詞,我覺得應該是堅持,因為堅持到最後,成功就會水到渠成。我慶幸我用腳堅持到了最後,同時我也慶幸用手堅持到了最後。白天, 疲於奔波,到了晚上,人困乏了,卻要強迫自己寫下當天日誌,很多時候太睏倦,寫著寫著便睡著了,第二天一早要迫使自己提前起床去續寫未完成的部分。不誇張 地講,某些瞬間,我都被自己感動到了。
倘若徒步環島成功是一種榮耀,那我可以自以為是地說我獲得了雙重榮耀。在環島的同時,可以每天更新一篇日誌,在走到終點的時候,便幾乎促成了一本書,這對我而言同樣是一種榮耀。第二個堅持所為我帶來的隱痛,不亞於第一個,這點我心知肚明,這也可能只有我才能貼切體會到。
這次環島是有缺憾的,即便我選擇了最慢節奏最接地氣的方式,可是依舊無法深入到這個社會,它並不像我當初的預想一樣。雖說,我沿著台灣走了一圈,足跡踏過了很多城鄉,但是我並沒能深入其間,很多時候陷入到此一遊的窘況。
白 天在趕路,晚上疲憊不堪,雖然在很多地方夜宿過,但並沒有充餘的時間和體力穿街走巷,以及結識更多的在地民眾,路過以後,對一些地方仍然知之甚少。當然, 這一圈下來,我確實有深入瞭解了台灣,但是這只是相對的,這種深入得益於我的淺薄,因為在此之前,我作為一個外人,對台灣很多地方的了解度趨近於零。
預備寫書再次走遍台灣
對於目前這個深度,我是不滿意的,所以我要彌補這個缺失,為此我有了個新的想法,想要寫一本新書,這是在環島路上忽然閃現的靈感。人永遠是社會的核心,也是深度了解的便捷窗口,我需要更多地與人的接觸。
台 灣有十七個縣市,五個直轄市,我希望可以在這二十二個地方尋找到二十二個不同背景的人,他們願意當作我的約訪對象。鎖定人選後,我將會集中一段時間,再一 次走遍台灣,踏訪每一個地方,走近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家庭,了解他們的生平與世界,以及他們眼中的台灣與大陸,後面會用文字將每一個「他」呈現出來,彙集 成一本書。
熱愛土地想多深入瞭解
他們每一個人都將成為台灣社會的標本,通過不一樣的 他們,一定可以對這個社會有著更深度與更真實的認知。這會有些理想主義的色彩,落實起來應該難度不小,但是我還是願意去嘗試。這是我想要做的,也應該是很 多熱愛這塊土地的人想要做的,所以我想這本預先勾勒的書有它存在的意義。
如此一來,我也將變相實現再一次環島,但這應該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希望多年以後,在年過半百的時候,可以再來一次台灣環島,成為一個徒步版的不老騎士。
直到前幾天,我才合算出這一圈究竟走了多少路,從起點到終點,從台中出發,再返回台中,耗時五十天,腳程1155.03公里,這兩個數據從此在我生命中不再只是枯燥的數字,而具備了非凡的意義。
駐足台北車站大廳
2014-1-1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60| 評論數: 0 |原作者: (來自廣州)
@ 拯救世界的刀爺:台北車站是個有趣的地方,不同於大陸的車站永遠都是人山人海,時常見著一堆人忙忙碌碌的趕來趕去。在新年期間的台北車站,除了南來北往的 旅人,也更是有許多人願意在這裡駐足,看看高闊的大廳,行人隨著慢鏡頭緩緩流動,看著美麗的聖誕樹,興許忙碌疲憊了一天的人們,看到這樣舒心的場景,整個 人都能放鬆下來,放心回家了吧?這是一個溫暖人心的小細節,也是台灣許多美美的一個小細節之一。
漫步高雄蓮池潭
2014-1-1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56| 評論數: 0
@ 小雪:市區裡有一些湖泊的元素是必要的,正如杭州有西子湖,北京有什剎海,高雄也有蓮池潭。遛狗的老人、拍照的遊客、充滿南部風味的街邊卡拉OK,如果說 在台北、上海可以知道什麼是都市,那麼,來高雄就可以明白什麼是生活。照片裡的涼亭在湖中心,要走過去必須經過一道長廊。兩邊懸掛的燈籠造成視野裡的延伸 效果,好像把亭子朝著湖中心丟得很遠。雖然燈籠的布景最初是為了配合周圍的廟宇宗教氛圍,卻在這裡造成了奇異的寧靜效果。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4-1-12
每天都有台海對岸的朋友寄信給我,這一封信可參考。
(已翻譯為繁體文)
一個大陸人眼中的臺灣民進黨
——論2016年臺灣民進黨重獲執政權對於臺灣發展的重要意義
作者:向自由
世 界上任何一種政治力量都需要在制衡中達到平衡,任何強大到無法制衡的政治力量都會給國家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而這種制衡最主要的體現就是政黨輪替。因此,政 黨輪替執政,已經成為了當代民主國家的一個重要特徵,只有真正實現了政黨輪替執政,才能避免一黨獨大帶來的專制獨裁,濫用權力等一系列問題。臺灣,作為一 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也同樣需要政黨輪替來保證社會朝著自由民主的方向健康發展,保證人民的人權不受侵犯。
臺灣在“兩蔣”時期,曾經經歷過 不堪回首的白色恐怖歲月,警備總部已經成為了每個熱愛自由民主的臺灣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但是,即使在最艱難的時期,偉大的臺灣人民也沒有放棄對自由民 主的追求,從美麗島事件到圓山飯店會議,臺灣人民用自己的努力向世界宣告:我們臺灣人對民主進步的追求,永遠都不會停息。
直到民進黨成立 之後,臺灣人民終於有了一個起源于平民,真正代表平民利益的政黨,民進黨的成立,也從客觀上為臺灣的多黨輪替執政提供了可能,從此臺灣一黨獨大的局面逐漸 被打破。人民對於自由民主的呼聲是誰也無法阻擋的,到1987年,在臺灣人民的強烈要求下,蔣經國宣佈解除戒嚴令,解除報禁、黨禁,民進黨抓住這一機會, 進一步提出總統直選,為臺灣的民主進步又一次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民進黨為臺灣發展所做的貢獻臺灣人民看在眼裡,記在心中。終於,在 2000年的總統大選中,民進黨擊敗了國民黨,贏得了總統選舉,這是臺灣人民對民進黨長久以來努力奮鬥的最大肯定,更是對民進黨能為臺灣帶來一個更加光明 未來的希望。臺灣,在民進黨的帶領下,走向了光輝燦爛的明天,奏響了愛和歡樂的樂章。從世界經濟論壇(WEF)公佈的“2004-2005年全球競爭力報 告中”臺灣成長競爭力指數(GCI)排名從上一年的第五名晉升為第四,並在亞洲地區持續保持領先地位,到政府所推動的“兩兆雙星”中臺灣2006年半導體 產值一兆兩千兩百五十九億元,LCD產值一兆八百億元,數位內容產值三千七百億元,生技產值一千八百二十二億元等一系列偉大成就,都說明了民進黨足矣擔當 起領導臺灣人民走向繁榮富強的大任。
然而,臺灣的民主進步不應就此停下前進的腳步,臺灣的發展還面臨著許多看不見的陷阱。尤其在國民黨執 政的2008-2013年中,以馬英九為首的國民黨當局一再對中共當局的統戰政策妥協退讓,甚至於親中賣台,臺灣的自由民主遭到了空前的挑戰。就像著名民 運人士王丹先生所說:“臺灣的民主自由得來是轟轟烈烈的,失去是不知不覺的。”的確,在經歷了無數仁人志士的艱苦奮鬥,甚至流血犧牲之後,臺灣人民才獲得 了今天的民主自由,才實現了政黨輪替。如果一味任由國民黨當局為了一己私利將臺灣出賣給中共當局,在親中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臺灣人民將失去現在所擁 有的自由民主,再次跌入專制獨裁的深淵,那個時候,臺灣人民的命運才真是可悲可歎啊。
值得慶倖的是,臺灣還有民進黨這個臺灣發展中的安全 閥來阻止國民黨在親中賣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蔡英文主席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臺灣人民警惕馬英九的親中賣台政策,正是民進黨這種安全閥作用的體現。更令人鼓舞 的是臺灣現有的政治制度為政黨輪替提供了可能,民進黨完全可以在2016年的大選中重新贏得選舉,再次獲得執政權,通過執政來糾正馬英九政府犯下的一系列 親中賣台的錯誤,將臺灣的發展重新拉回到追求自由民主人權的正確道路上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促進臺灣的發展,更可以鞏固臺灣來之不易的多黨輪替執政制 度,對臺灣民主的發展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但是,民進黨重獲執政權以及臺灣真正實現政黨輪替需要每個臺灣人的參與,所以請將您手中寶貴的一票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投給民進黨的候選人吧。讓民進黨同您一道張開雙臂,擁抱臺灣自由民主而又繁榮輝煌的明天。
加油,民進黨,加油,臺灣人民。讓我們一同為2016年的總統大選而共同努力吧。請記住我們的口號“繁榮的臺灣,前進的民進。”
在台灣度過一季溫暖的秋
2014-1-1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7| 評論數: 0 |原作者: (黃靖涵/東海大學陸生交換生)
下午4點半,坐在圖書館靠窗的位置,望出去正好是草地。天色明朗,氣候溫暖,台灣的秋與我的家鄉重慶不同,秋意好像只出現在樹梢兒、草尖兒愈加濃郁的綠色裡。
真誠笑語縈繞久久
我 從窗外轉回視線,剛好與對桌的同學眼神相遇,她先是一愣,然後衝我輕輕點頭、微微一笑。這個陌生又親切的笑容,叫我心底一暖,記憶牽扯-想起第一天來到這 裡,和夥伴們第一次坐上台灣公交車,上車後在自己還未反應過來該投多少錢時,就聽見司機大叔溫和親切的一句「你好,不用急著投幣,上車小心哦!」埋頭翻硬 幣的我頓時一愣,抬頭對上司機大叔那雙笑瞇瞇的眼睛。
下車時,跟著前面的台灣小夥伴有樣學樣地衝著司機說了一句「謝謝您!」司機大叔大概猜出了我是初來乍到的大陸學生,溫和地回一句「不會啦!我也很開心見到您呢,歡迎您來到這邊,希望您在台灣過得開心!」
直 到現在,我都還清楚地記得那天,台中淅淅瀝瀝下著雨,雖然不喜歡雨天,而且第一次獨自離家這麼遠,那一整天卻都過得好開心。無論是司機大叔的微笑和關切話 語,商店售貨員詳盡解釋和耐心幫忙,還是飯店裡老闆毫無距離感的招呼和攀談,那一張張真誠笑臉,還有那一句句帶著彷彿讓人置身偶像劇的台灣腔「謝謝」,久 久縈繞在我心上,伴隨我至今。
傍晚5點半,抱著書本走出圖書館的自動門,手表上的指針對於之前在西安念書的我還早,可如今已經習慣這般「早」地看那深深淺淺的幾筆晚霞抹過天際。捧著書要走下台階,傍晚的東海校園是熱鬧而又生機的。
與 大陸的大學生活不同,在台灣周一至周五的晚上似乎才是學生們的真正課外時間。有在人文大樓下練習著啦啦操,有在社課教學樓的空地上做「系上露營」,還有在 銘賢堂一側練習著太極拳,走回宿舍區的路上,從小小廚房裡傳出那些正在開party而充滿青春氣息的笑聲,餐廳外的平台上、圍著小圓桌坐著三三兩兩的學 生,閒適地聊著天南地北。
打開手機,隨便翻一翻所加台灣好友Facebook狀態:參加教堂做禮拜的照片,狂歡台中爵士音樂節合影,或是打零工認識的幾個小夥伴聚餐……豐富有趣得正如同天邊彩霞般美好。
隨 性,正是我身邊台灣朋友生活態度的共同點。這份隨性並不是為所欲為,而是把自己那些小小的夢想或願望,也許旁人看來微不足道,或許只是想拍一部屬於自己的 微電影,或許在路上遇上一個有眼緣的人就停下腳步攀談,更或許只是想「浪費」一個下午和好友坐在7-11外的小圓桌上喝一杯咖啡……只要有心,都能將它們 一一照進現實、照進生活裡。
習慣依戀溫暖濃濃
晚上8點半,倚著宿舍落地窗的玻璃,瞥見東海校園另一邊猶如星光斑駁的都市夜景,翻著去年8月底開始記敘的日記,來到台灣已經將近4個月,最初的興奮和新奇已慢慢在春去秋來裡變成了一種習慣和依戀,或者說是一種長久的溫暖。
台灣濃濃的人情味,讓人心頭暖暖;台灣朋友面對生活的隨性,讓我更加學會淡定和堅定。在台灣,這個秋意不濃的深秋,這個溫暖的秋,必會成為一段我人生裡美好又溫暖的回憶。
遊學台灣盡興而返
2014-1-1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54|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一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大陸留學生)
國外大學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國際化教育,鼓勵學生去外國大學進行交流,遊學項目琳瑯滿目。兩岸分治六十多年,台灣對大多數大陸學生來說依然神祕,我早想看看真實的民國範兒。於是選擇前去台灣。
短短半個月,我認識了一起去交流的近百名日本、南韓、泰國、大陸、台灣的師生,拓展人脈。三人行,必有我師,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不少東西,多元的文化,真摯的友誼,蓬勃的朝氣。相信從今往後,我們的友誼能夠走向牢不可破的永恒。
除了廣交朋友之外,我也參與慈濟技術學院安排的「國際服務學習與人文課程」,對「感恩、尊重、愛」的慈濟理念有更深了解,對「合心包容、和氣帶動、互愛叮嚀、協力並進」的慈濟人文關懷感同身受。希望以後也有機會竭盡所能,參與慈濟的國際志工活動,為社會和有需要的人奉獻付出。
這次交流學習,我們並未只在校內,還走出了校園,到環保站參加資源分類與回收工作,到榮民之家慰問老兵;品嘗台灣美食,也看到了廣闊的太平洋,在大海的波濤中歡呼雀躍;阿里山、日月潭、大魯閣、101大樓、中正紀念堂、士林夜市……這些台灣最具人氣的地方,我們一個都沒有放過。走過台灣的大街小巷,我們心中充滿歡暢。
結業分別的時候到了,大家互送禮物,我沒有準備太多東西,就掏出馬來西亞的紙幣,寫上自己的名字,作為有金融文化的特殊禮物,分送給周圍的同學。送錢未必都庸俗,在特殊的場合,它可能就是一種記憶。最後,有個台灣女生送我一張風景卡片,我已經無禮可以相送了,摸到口袋裡有個泰國同學送來的大象鑰匙扣,我掏出送給她,誰知她沒有接受,她說:「這是別人送給妳的禮物,要好好保存,不能再送給其他人了!」我尷尬極了,只好實說身無餘物。「沒關係呀,妳的心意我領了!」台灣女生滿臉純真,溫潤如玉,宛若傳說中的「民國範兒」。
半個月倏忽而逝,我們不得不揮手告別。台灣之行,盡歡而散,盡興而返。遊學歸來,回到拉曼,新的學習又開始了。
從請客看台灣女性主義
2014-1-1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18| 評論數: 0 |原作者: (沈雪晨/台灣大學歷史系.陸生)
很久以前聽一個台灣朋友說起,她和一個大陸交換學生出去吃飯,因為是第一次見面,席間只是隨便介紹一下學校生活,結果吃完飯準備結帳時,發現那個男生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錢付好了。這種被強迫「請客」的經驗讓她頗感尷尬,覺得對方這樣讓自己很有壓力,後來她問我:「大陸人出去都是男生請客的規矩嗎?不是只有第一次見面,也是工作關係才認識的,怎麼會要他請客呢?」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後來又聽到兩三次台灣人抱怨大陸人愛請客的事情,才覺得有趣起來。
來台灣一年,我早就習慣了和朋友出去吃飯各自結帳,同性是理所應當,異性好像也無可避免,我不擅長經營人事,一切只要按規矩來,搞個無為而治就好。直到一起來交換的同學要走了,讓我請她們兩個女生一起吃飯,我就覺得奇怪起來。我們都是沒有收入的學生,又要一起回大陸學校繼續念書,為什麼要請客呢?得到的答案是:「因為你是男的。」後來躲不過去,我還是請了其中一個,又被認為是摳門的典範而奚落了一通,更加摸不著頭腦了。
我猜原因是這樣的,我是個男的這件事既為事實,即便沒有任何目的,也需要不失時機地表現一下翩翩風度。可是前面的那些案例,都是那些大陸男生順理成章地表現風度時,給對方造成了無形的壓力,搞得你動機不純又自作多情,很惹人厭煩。我熟悉了這裡的規矩,卻忘了故鄉的人情,鬧出這樣一番笑話。
吃飯請客是件小事,卻是個大問題。除了腰包的問題,還有面子的問題。男女同桌引發的請客笑話,背後還有個男女各自如何看待自己的問題。
我在浙江長大,中學時代,雖然班里長得漂亮的女生總是不缺追求者,卻也能看到一些討人喜歡的男孩子被女生追著跑。高一時看到同班的女生公然討論著高三的學長、唱歌比賽的明星、打球很棒的帥哥,並目睹她們主動出擊並獲得幸福人生的過程,也覺得沒有什麼奇怪的。直到念了大學以後的臥談會中,發現幾個北方的室友對我記憶裡的這種行為表示不可思議時,我才意識到我是不是想錯了。
在蘭州,「就算女生面對很吸引人的男孩子,也應該保持矜持」,男女之間的正常來往,也會變成大家議論的重點──這些匪夷所思的規矩讓我在大學前兩年生活在同性的世界裡,幾乎都要變成了一個無性人。看到身邊有女朋友的男生,也都是千辛萬苦追來。更奇怪的是,作為兩個都沒有收入的個人,男生還要負擔女生的伙食費,這種高度社會化的情侶關係,就造成女生每天吃得很好,男生回去自己啃饅頭這樣畸形的現象,雖然不是普遍意義上的存在,卻真真切切有這樣的案例。這讓我每次看到自己桌上放了很多肉時,都感到維持異地戀的無窮魅力。
台北的社會個體化程度更高,觀念也更加西化,有了和台灣本土意識幾乎同時興起並廣為接受的女性主義意識,姑娘們更敢說出自己想要什麼──這也呼應了一般大陸人認為的台灣姑娘更熱情更開放的現象。
坊間流傳的佳話,我聽到的更多是一個女生如何把不同男孩子帶回寢室的風流韻事,要是哪個男的那麼大膽,估計早就被鑒定為人渣無誤了。有了此種事實做鋪墊,我突然瞭解了為何以前聽到的台灣情歌總是一個男歌手出來唱「我再也不願別的男人見識你的嫵媚」、「你已經有他就不應該再有我」之類的窩囊詞了。
從社會科學的角度講,以上例子的都是個人經驗,分析也只得出了粗糙的結果,還不經意間把台北的風氣寫得很淫蕩,實在罪該萬死。但出其不意地具有一種人類學式的娛樂性。回到請客的問題上來,當請客的原因不再是「因為你是個男的」的時候,會否就是北方大陸的大男子主義堡壘被攻陷瓦解的那一天呢?
對面的女孩殺過來:想像的偏見
2014-1-1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9| 評論數: 0 |原作者: (林聲巧/北京清華大學學生,台灣大學交換生)
除了廈門和北京,我沒有在另一個城市生活過一個月以上。台北確實跟廈門有幾分像,跟北京也有幾分像,卻有更多的不同。這裡的人更講禮貌,更懂秩序,也更加安逸。
說到台北的安逸,心裡其實是惴惴不安。台灣最繁華的都市,蜻蜓點水般的半年暫駐,確難論斷。只是看到扶梯上的左行右立,捷運上下的井然有序,垃圾分類的細緻認真,看到台灣人總是「很有時間」地守著規矩。相對較小的生活壓力,讓大家能多出幾秒鐘,在丟垃圾時把廚餘、塑料蓋和盒子分開丟到不同桶裡,也讓大家在辦事時多一些片刻喘息。
北京地鐵站經常會遇到乞討,髒亂油膩的衣服,令人不忍的傷肢,每每見到都觸目驚心,既同情也疑惑。耳聞了太多乞討詐騙團伙,抽去了信任,只剩下搖搖欲墜的同情心。然而,在台北站,看到的同樣身體有疾的人們,卻是衣著乾淨整潔地坐在電動車上販賣紙巾、玉蘭花、口香糖。
兩座城市脾氣不同
一座城市的脾氣,從它對待弱勢階層的姿態可以看出,在北京極少看到殘疾人進地鐵,上下電梯的不便,擁擠的人流……然而在台北,捷運站門口也會有足夠寬敞的坡道容小車上下,閘門口有特殊通道。小車進入車廂時大家都會自然禮讓出最鄰近車門的位置,殘障人士用這樣的工具盡量減少生活上的不便。而這一工具在台北使用之普遍,配套設施之完整,大家所表現出的理解,的確讓人暖心。
台北捷運電梯上的左行右立執行得很好。在北京也見過相關的宣傳標語,但真正落實者卻寥寥無幾。生活太快太忙,能快一步是一步,自然不會放著左行的通道留空,同時人流量大,也難以使所有人都遵循這一規矩。
我曾見識過早上八點左右的台北地鐵,比起北京真的要寬鬆很多。車廂內不同顏色的座椅貼有博愛座的標誌,留給需要的老人孕婦,乘客大多寧願站著,把博愛座留給可能需要的人。初到時尚覺如此行為顯得迂腐固執,但慢慢地明白,若是需要的人上車,而乘客沒有主動自覺地讓出博愛座,真正需要的人可能也不好開口。
行走台北心態悠遊
北京有許多台北比不上的地方,也有許多讓我作為異鄉人感到好奇的地方。兩塊錢的地鐵票能夠坐那麼遠的距離,在別的地方恐怕是不能想像的,令人感慨真是社會主義好。北京在地鐵管理上主要下功夫在維持秩序,而台北捷運的很多優點,其實得益於相對小的城市規模和人口數量,以及相對暢通的地面交通,使捷運成為一種舒適方便的交通工具。正如兩座城市所用的地鐵卡之區別:北京地鐵卡稱作「市政交通一卡通」,其用處在於通行、通暢;而台北捷運卡稱作「悠遊卡」,更強調的是行走的心態。
之前與同學去看電影《對面的女孩殺過來》,一部台灣導演拍攝的有關兩岸交流的電影,也算作與台大同學交流的機會。劇情講述的是一個北京姑娘秦朗幫奶奶來台灣找初戀情人,遇上了需要大陸朋友幫忙完成《兩岸禮俗文化》編寫的新北市公務員阿正,秦朗在阿正的幫助下走遍台灣尋覓六十年前隨國軍來台的陳光,雖然最後未能完成任務,但與阿正結下不解情緣。
其中所描摹的大陸人在台灣社會中的形象依然值得玩味。秦朗在第一次出現時是在一個水餃攤,一拍桌子要三兩豬肉韭菜餃子,在被老闆娘念說「菜單在這裡,看清楚再點,我們這裡餃子是按個賣的」後,又一拍桌子大罵「你這是什麼服務態度!」活脫脫一個北京潑辣姑娘的模樣。而導演讓她如此出場,可能與導演個人經歷有關,同時也貼近大陸人在台灣人心中的形象╴╴豪放而至於蠻橫,粗獷以至於暴躁,處處把自己當大爺。雖然自己心裡也認可大陸確有如此奔放又豪邁的姑娘,但也不得不極力否認:大陸人並不全是這樣的。
片面訊息刻板印象
影片結束時雖然不斷為大陸人尤其大陸姑娘、大陸軟妹子們叫屈,但細細想來,這確實是兩岸交流中留下的一些刻板印象。台灣男孩阿正╴╴愛貧嘴、有些羞澀、有些幼稚、有些溫文爾雅,同時也很倔強堅強;大陸女孩秦朗╴╴潑辣、歡脫、愛大聲說話、愛胡攪蠻纏,卻又熱情執著,敢愛敢恨。但這是在相處一段時間後才彼此看到的、相對完整的對方,而若是一面之緣,往往會覺得台灣男生娘炮、大陸女生粗魯。
正如僅僅通過網絡看到彼此的生活,就給對岸貼上了刻板的標籤。曾被問過「你們的新聞自由了嗎?你在這裡說錯什麼回去會被請去『喝茶』嗎?」,也被問過「你們的班長都是怎麼選出來的,都是『官二代』嗎?」,被同情過不能用臉書;在北京的時候也經常聽到對於台灣無限嚮往和欣賞的論調,關於傳統文化、政治制度、人民素質;也聽過對於台灣的不屑和漠視,比如選舉活動和經濟發展。
沒有誰對誰錯,也沒有誰好誰壞,恰如曾聽一位教授談到,「並不是說,台灣的民主制度就已經很完善或者很令人驕傲了,它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甚至很多頑疾,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它已經發展的到了這個階段,這種形態,瞭解它到底是怎麼一個樣子。」
同樣的,很多問題就來自於瞭解之前就已經定性。比方說認為台灣社會文化就是好,這就像文革十年時的宣傳歌曲,無力到用「就是好」來毫無根據地證明好,或者認定大陸就是蠻橫粗魯、封閉落後。基於現實情況的情緒,因為想像而形成的偏見,才讓兩岸之間有那麼多誤解和誤會。
合作交流增進信任
所以,我鼓勵身邊的同學跟台灣人多交流,覺得致力於兩岸交流的學生社團會值得自己付出。即便無關乎政治、統獨,兩岸由於地緣、歷史、文化,由於不瞭解所帶來的偏見影響著彼此的信任,許多問題是不可避免地需要多點合作互助。
相較於新加坡、香港等華人社會,台灣的經濟建設和制度改革作為一個更加直接的經驗,值得大陸研究,而大陸作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不斷崛起,對於刺激台灣經濟轉型發展也是有極大利益。習書記說「兩岸政治問題終歸要解決」,如何解決自然可以討論。馬英九的雙十講話也表達了對大陸的友好態度。只是在政治之外,兩岸之間也存在著許多機會和可能,這正是促使我一定要在台灣生活一段時間、努力瞭解台灣的原因所在。
有殖民風格的建築
2014-1-1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0| 評論數: 0
@崇山山山:如果長春人來到台北車站附近的台灣土地銀行,他們應該會感覺到一種難以言喻的熟悉感。在八年抗戰勝利之前,台灣和東北都曾經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被日本扶植起來的傀儡偽滿洲國政權把長春定為國都,然後在市中心建起日本昭和時期流行的西洋古典折衷風格建築。由於日據台灣五十年,走在台北市區,我很容易就遇到了這些建築。雖然台北與長春相差了兩千多公里,卻因為同樣經過了日本殖民時期,而留下了同樣的歷史痕跡。
夜遊九天玄女廟
2014-1-2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1| 評論數: 0 |原作者: (任宋丹/浙江)
在台灣,很多大學生已經開著小轎車享受著生活,這是我多麼憧憬的呀。正巧一位朋友開著車帶我去看夜景,台中的夜景不像台北具有都市的繁華,也沒有山間星空下的那種靜謐,可以說是取兩者的折衷。
從喧鬧市區逐漸開往清新的郊外,風景也在逐漸過渡,駛過一條幽靜小道,到達了我們觀景的目的地。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周圍沒有燈光,僅靠著車燈才能照亮周圍的一些景色。當然,我喜歡空靈的感覺,所以在欣賞夜景的時候,把僅存的車燈也關了。
耳邊還能聽到許多蟲鳴聲,完全不像同一時刻大陸的秋天夜晚。對面遠望,是馬路和萬家燈火,不僅讓我聯想到白居易的《江樓夕望招客》中描繪的場景,和眼前的場景可以說是如出一轍,但不同處只在古今之別。
看過《陣頭》的朋友想必對於九天玄女廟不會陌生,欣賞完夜景的歸途中,碰巧路過九天玄女廟,九天民俗技藝團的團員們仍在練習。因為時間已晚,便只是在門口拍了一張照片,駐足片刻,聽朋友說,裡面還保留著電影中那個帶著墨鏡的三太子呢。
《陣頭》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一部電影,帶給我們的不只是視覺上的享受,其背後有著深刻的心路歷程,說實話,他們的確將陣頭這一傳統文化顛覆,但是卻又將其提升到了藝術的層面,與時代相結合,能夠繼續讓陣頭這門藝術發光發熱。
從無到有、從民間走向藝術、從制度欠乏到規模經營,大概這是給予《陣頭》主角的原型許振榮最大的榮譽,相信這種傳統精神能夠走向新的輝煌。
遊行像嘉年華一樣
2014-1-2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9| 評論數: 0
@三山國國王:當天,剛來台灣,就遇到了雙十圍城的抗議集會遊行,後來又遇到同志大遊行。非常興奮地發現台灣的集會遊行就像嘉年華一般,有各種音樂,各種藝術團體表演,偶爾還要求站起來隨著音樂擺擺身子、搖搖旗子。與台灣不同的是,香港人的遊行更多是安安靜靜地走路,舉辦了多年的重大紀念晚會,還是讓不少人批評其組織策畫能力。如果能適度參考借鏡台灣多年來和平的集會遊行運動經驗,一定會讓全場飆淚,感人至深。(來自廣東)
我被洗腦了嗎?
2014-1-2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57| 評論數: 0 |原作者: (于金田/華僑大學學生.中原大學交換生)
在大陸時,我知道自己所受的教育或多或少帶一些洗腦的成分──應該說,每個人都知道。所以我會有意識地對我們所接受的部分教育有一些防禦,比如馬克思哲學、毛澤東思想概論;歷史課本中凡涉及到「我黨」的豐功偉績;每屆政府剛上台提出新理念時的弘揚運動(「我的中國夢」寫作比賽、「八榮八恥」列入考試範圍)等。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有些無奈和抵禦的。
所以,我想當然地認為,我沒有被洗腦,我是個明辨是非、會客觀看待問題的好少年。當初在上毛概課時,老師給我們展示朝鮮人民見到金正日時激動大哭的照片,當時我和大家一起放聲大笑,同時對他們充滿同情──呵呵,我怎麼都不會想到,其實我是在五十步笑百步──誰也不知道當我在笑朝鮮的時候,是不是世界上另一個地方正有人在笑我呢?
事情發生在這周二的下午,我修了一門通識課,叫做藝術創意講座,這門課程是講座課,每節課老師都會請來自不同藝術領域的朋友來演講:有著名的流行音樂詞曲人、廣告公司創意總監,電視節目製作人等。這次老師請來的是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他在演講時談到自己去北京參加國際影展時的感受,提到北京的霧霾有多嚴重,水和食物都不敢飲用,又提到自由有多受限等。
那天下午我的狀態非常糟糕,由於在台灣不設午休時間,並且我前一晚睡得很晚,當時頭痛反胃,再加上前一段時間不斷聽到各種對大陸不怎麼樣的評價,我就在提問時間放下所有的顧忌,舉手拿到話筒發言:
「老師您好,我是來自大陸的交換生,我的奶奶家就住在北京(全場大笑)。上午剛看到的騰訊新聞說,我們的政府目前已經安排五十億人民幣,也就是二百五十億左右的台幣來治理大氣汙染;水和食物雖然確實存在問題,但也不至於完全沒辦法生活,至少目前我挺健康的;雖然我們不夠自由,但我們在不斷開放不斷向外學習,馮小剛先生導演的《1942》就已經在討論政府失誤等問題了。大陸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大陸也在改變、在學習當中的。」
我的目的不是反駁,更不是比較,在生存環境和自由等問題上我們根本沒法和台灣比,也完全沒有意義比。我只是想讓每天接收類似這種信息的大家看到,大陸也有積極的一面,有正能量的一面。於是,說完後,當時的感覺挺好的。
那天晚上,我回想來台灣的這些日子,幾乎每天都會碰到類似的情況,偶爾我會忍不住講幾句,更多的時候會在心裡想:「應該不完全是這樣的吧……就算大陸不好,大陸也在不斷進步……大陸和台灣處於不同發展階段,不能用同樣的標準看問題……」
但是我又禁不住思考,我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呢?就算大陸真的沒有那麼糟又怎樣?就算我讓和我一同修課的頂多一百多位同學看到大陸積極的一面又怎樣?會改變整個台灣對大陸的印象嗎?會解決大陸千真萬確存在的水、食物、空氣汙染的問題嗎?會讓我們那少的可憐的自由變多一斤一兩嗎?
面對問題時,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大陸和台灣比較之後差異在哪裡?為什麼台灣的人民接收到的關於大陸的信息往往是負面的?大陸的現狀到底是怎樣的?我們以前接收到的信息有多少真實度?
面對問題時,我竟不是先尋找真相,而是潛意識維護我那可憐的民族自尊心。當我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沒有被洗腦的時候,我已經被慢慢培養出一個首先用民族主義思維來想問題的思考慣性。當我自我感覺良好地闡述大陸在「自由」問題上的進步時,我已經慢慢失去自由思考的能力。
想不到,對於思維模式上的洗腦,我是一點防備也沒有?!
書店老闆為我打八折
2014-1-2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28| 評論數: 0 |原作者: (黃瓊喻/廣東)
我所暫住的桃源縣埔心,是個不大的小鎮,街市上卻有五六家書店。晚飯後,我信步街頭,常常去書店隨意翻翻。台灣的書局一般到深夜十一點多才打烊。
台灣的圖書印刷精美,品種沒有大陸多,價格一般每冊約二三百元台幣,折合人民幣七十至一百元,價格高出了大陸五六倍。我第一次去書店時買了一本《台灣旅遊指南》,該書四百多頁,定價二百五十元台幣。
台灣的書店多為私營,書店全部是開架售書。一次我去埔心的光華書局買書。交談中他知悉我來自大陸,分外熱情,破例給了我八折的優惠。
此後我成了莊老闆書店的常客,光華書局同台灣的一般商店一樣,店面不大,但店堂很深,呈窄長形,一樓的營業面積約六十平方米,二三樓則為莊老闆一家的住處。老闆說這套門面房是他自己的,圖書的進價一般為六折,正常售價為九折,書局還兼賣文具用品,每月能掙四五萬元台幣,在台灣屬中等收入。
我問莊老闆:有些書賣不出去,積壓了怎麼辦?他說他們書店均屬代銷,不是包銷,書賣不出去可以退還給出版社,然後再換一批新書。難怪我翻看版權頁時,發現書架上大多為當年出版的新書。
每次進了新書,莊老闆總要向我推薦一些。我想買一些介紹台灣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書,幾天後,莊老闆專門為我進了一本新版的《台灣百科》,作者是日本教授松永正義等人,定價三百元台幣。該書圖文並茂,配有照片資料、圖表、年表等,我很喜歡,當即就買下了。
台灣的書店經營因地制宜,城鄉書店各有特點。我去過桃園、新竹一帶的鄉鎮書店,規模都不大,多是一人一店式經營,以賣書為主,兼營報刊與文具,服務對像以中小學生為主。
另外我發現,台灣書店多,可書攤卻很少見。不像大陸的城市,街頭的書報亭和書報攤到處都是。台灣的街頭也常見許多是賣檳榔、香菸的商亭。當然有一些超市裡也兼賣圖書,但我發現在超市裡買書的人並不多。
像樹一樣呼吸 年輕的舞俑
2014-1-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4|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青曄/浙江大學學生.中央大學交換生)
「你能感受到骨骼的聲音嗎?」現代舞老師看著我,一臉專注地開口問道。
我瞪大了眼睛,抿了抿嘴,將自己的手背彎曲到另一個方向,然後牢牢注視著他,眼神裡釋放出強烈求助的訊息。
他慢慢扶起我的骨盆,一步一步按秒算,然後輕輕拍打我的肌肉:「詳細地告訴我,你身上每一塊肌肉的感覺。」
「肌肉變得很緊繃,好像快要分崩離析了一樣。」我有點吃力地回答。
「那血液呢?」他在等待我的新答案,臉上滿是期待。
「好像走不過去。」我皺著緊緊的眉頭。
「對!現代舞就是讓你去感受你的身體,感受你身上每一個細胞的變化。」他嘴角開始有點上揚的微笑,「要學會聽你的身體。」他微笑著拍拍我的腹肌然後去指導其他同學。
參與社團學習現代舞
那是我到台灣作為交換生的第二個月,十月裡,中央大學叫不出名字的樹木蔥郁到不行。夕陽時分,穿著舞蹈服裝,穿梭在中大的校園裡,偶爾看到周邊的花草樹木,也會停下來和他們打打招呼,空氣說不上清新,但是因為生活在有期待的日子裡,讓人變得充滿活力。
每天晚上花近三個小時在地板上打滾,感受自己的皮膚、肌肉、血液和自己的意識,汗水留下的片刻,也是盡然歡喜。一層一層的拉扯、一塊一塊的糾葛、一片一片的流淌,一陣一陣的興奮和疑惑,時間靜如流水,我甚至希望洪荒可以暫停。時常會幻想如《流浪者之歌》裡,一顆顆金黃稻穀流淌下來,傾瀉在爍亮的腦袋上,然後順著每一寸肌膚慢慢滑落。
把時間和空間放空,把羈絆放下,把命運的白紙打開。而各種極具色彩衝擊力、蘊涵豐富的自然景物鋪成在眼前,平靜地,好像不是在說故事,只是用一種固有的姿態在描述生命,誕生、成長、成熟、頓悟、死亡、靈魂。起承轉合,慢慢來,如同宇宙般遙遠而真實。每一段起舞的時間教會我的正是這樣的東西。舞蹈是和自己內心對話,去認識,去感受,然後再生發。
來台灣之前,會因為自己過瘦的身材而覺得適合現代舞,但是真正接觸到才發現,其實現代舞要的不僅僅是身材,更重要的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就如同我對台灣的感受一樣,有時候可以像台南人一樣淳樸簡單,有時候又可以像台北人裝載迥異的思維。二十多年的教育,似乎並沒有讓我去真正認識我自己,我更多的時候是在尋找各種理由和藉口自我掩飾,時而高傲地過分,時而自卑地過度。
只是,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這一切把我推到了人生最強烈的叛逆時期。
來台後真正認識自己
我開始真正去認識自己,去發現自己的肢體感官,去感受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把所謂的面子丟到一邊。高考之前有位老師送了四個字:「悅納自己」,那個時候並不懂這個詞的內涵,而漸漸才發現,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時候最難的不是和別人比,而是和自己比,而這大前提是真正地認識自己,但是虛榮心和自卑感常常會讓我們刻意說不。如何敞開自己的心扉,說一句不恭維不虛偽的話呢?如何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和靈魂?
到台灣四個多月了,走走停停,不再像以往一樣對很多事物無動於衷。這裡有很坦誠的故事,有很直接的交往方式,有不逃避的真實。象牙塔裡的保護會轟然倒塌,很多困難都只能自己解決。而正是這樣的四個月,從迷茫和困頓中走來,不再期待過多的虛榮,反而慶倖二十歲的清醒。
曾經會因為不能跳領舞、或者與眾人不同的特殊舞步而心生嫉妒,曾經會因為過強的好勝心與共同來台的同學發生摩擦,曾經會因過度細膩的敏感自我傷害、或者傷害別人。來的時候會想要獲得很多,想達成自己所有的想法。那些幼稚而又可愛的幻想,在現實裡隱隱作痛,前幾個月會因為得不到各種機會而抱怨,終日不安,甚至開始有點後悔,那段日子很難熬。所幸中國有句老話「不破不立」,教會我熬過那段歲月,不斷提醒我要在困頓中修行。
「你發現了沒有?其實現代舞不是用四肢帶動舞蹈,而是用身體。」現代舞社的老師一邊幫我調整姿勢一邊說。從根處漸漸發芽,然後把力量傳出去,動作才會自然才有真實的美感。老師很瞭解我的缺點,對於初學者而言,我更多的是去模仿動作。我給他FB留言說:「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我總是跳錯,但是我有火火的熱情。」
對於舞蹈充滿著熱情
「沒關係,這就是需要幾個月去體會才能感悟到的。所以,都是值得的。」他帥帥的臉頰給我無盡的信心。羅馬非一日建成,更何況我們呢?台灣四個月,是要怎樣的機緣才能達成我的夢想?何必強求呢?像一棵樹一樣不是很好嗎?
簡單,深呼吸,吐氣,發芽,然後努力成長。
人有時候依賴於信仰,是因為自己沒有依靠,對自己沒有自信心,沒有真正認識自己。二十歲,趁還年輕,我會勇於嘗試著去認識自己,挖掘自己。
生活如同一棵合歡樹,每一個觸點都能迸發出力量和燦爛的光芒。
- Jan 13 Mon 2014 07:58
《大陸人看台灣》合輯之五十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