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年三十 拜謁胡適先生

2014-2-1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2| 評論數: 0

@荻兒小米:我想,這是我在台灣最重要的行程。特地安排在大年三十看望這位神交已久的先生。雖然歷史有各種評說,先生也並非聖人完人,但有一種淡淡的情愫聯繫著我們,也有一種來自歷史的切切憂傷環繞著兩岸。新的一年,新的世代,不遠萬里來看望您,願您收下這份尊敬。


草山踏青 林語堂故居

2014-2-1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4| 評論數: 0

@荻兒小米:大年初一,登山望遠,極目台北舒。已經到了陽明山的花季,川流不息的車,絡繹不絕的人群,我們也穿梭其中,與台灣人民共同迎接這新的一年,順道造訪了陽明山上的林語堂故居。


親切動情的台灣女導遊

2014-2-1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5|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麗紅/浙江)

記 得小時候唱的那首歌,歌名叫《我愛我的台灣》。歌詞說:「我愛我的台灣喲,台灣是我家鄉。過去的日子不自由,如今更苦難……」大概是大陸人寫的,內容像是 政治宣傳,但給我的印象實在太深了,故覺得台灣人應該是憂鬱的。後來兩岸三通,回大陸探親的台灣人個個像富翁,見人就分金戒指,就覺得台灣人只講做生意, 應該是銅臭的……

這次到了台灣,看山看水看城市建築,一切都像大陸。唯一接觸的台灣人是女導遊,她的言行打扮,都像鄰家大姐。從這位女導遊身上看到台灣人的一些面貌表現,這才覺得以前那些想法,都是幼稚可笑的。

導遊待人熱情直接

台灣女導遊是個假小子。戴鴨舌帽,穿一件看似皺巴巴的黃白色西裝。講話粗聲粗氣,語速極快,笑起來頻率極快。她上車對我們講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叫黃凱蒂,大家千萬別叫我黃(皇)蒂(帝),否則,我承受不起。」接著便是咯咯地笑個開懷。

她 是個透明直接的人,見面不到半小時,就把自己的情況講清楚了,說自己不是台灣原住民,也不是上輩1949年從大陸來的,她的祖上是清朝時從福建到台灣來 的。她讀書少,只有中專畢業。她女兒更差,初中畢業就不讀書了,早早地嫁人生孩子。她先生喜歡擦車,擦他的自備車。可他一擦車天氣就篤定糟糕,馬上下雨。 她過去辦公司,手下曾有七八個人。可她喜歡旅遊,就自學考導遊。她的母親不喜歡旅遊,只知道購物,一次從大陸回來,買了許多冬蟲夏草。煎了來吃,吃出許多 小竹籤來……

這些都是她在極短的時間裡用極快的語速告訴我們的,她說,前一陣她的嗓子生小結,住院要做手術。以為從此斷了導遊生涯,灰心得很。誰知道,醫生最後決定不開刀了,她才重新做導遊。她說:「我真不知道,不做導遊我該怎麼活?」

這 話表現在她的敬業上。和我們一見面,她就給每人發一個胸牌。一邊寫著我們的名字,一邊是她的名字和手機號碼。她說:「萬一走散了,就打我的手機。如果你的 手機不能打,你可找任何一個台灣人,他們一定會幫你打。」我們是台灣環島遊,許多時間花在長途汽車上,往往一坐就三四個小時,她總會讓我們不覺得睏。滔滔 不絕地講說各地情況,從風土人情到物產特點,不厭其煩。為了避免我們無聊,她還唱起歌,唱台灣歌謠、唱鄧麗君金曲。她歌唱得不錯,中學時曾在學校唱歌比賽 得第二名。

熱愛旅遊超乎敬業

她開口閉口都叫我們「親愛的」,開頭我們還覺得肉麻,後 來聽著聽著就舒服了。每天早晨上車,她總重複說:「彎彎脖子,看看項鏈戴了沒?搖搖手腕,看看手錶戴了沒?翹翹屁股,看看褲子穿了沒……」看得出來,她的 敬業程度已超出了她的職業範圍,其中也加入了許多她自己對旅遊的熱愛。

她說,她一年到頭都喜歡在外面跑,一見到遊客,她就激動、就興奮。她就像戰馬,天天想著上戰場。我們開玩笑說,你這樣往外跑,你老公怎麼辦?她說:他天天擦車啊!我們就笑。她也笑。

對於台灣和大陸政治上的問題,她也打哈哈似地一筆帶過。她說,那幾年兩個老頭子在吵架,惹得兩家子不來往。後來,台灣的老頭子先走了,可他在天堂寂寞,第二年就把大陸的老頭子也叫走了。

和望鄉老兵打招呼

在天堂,他們不吵架了,他們下棋,我們和大陸就好了。她說:「花蓮縣有個慈善院,那裡住著許多大陸來的無依無靠的國民黨老兵,他們回不去了,便天天在門口坐著望故鄉。到時候大家跟他們招招手吧,他們知道你們是大陸親人……」

說這話時她的聲音突然哽咽了,眼中也盈滿了淚水,我們都很感動。後來到花蓮縣,真的看到慈善院大門外坐著許多老人,我們都使勁地對他們招手呼喊。

她 當導遊的特別之處,就是老分東西給我們吃。平時分糖果,餓時分餅乾。給我們分糖果和餅乾時,總說:「這是我外孫女的零食,是她們叫我帶給你們吃的哦!」她 的兩個外孫女都十來歲了,她自己今年已五十多。到日月潭給我們分當地特產婆婆茶葉蛋,到阿里山給我們分當地產的花生。還給我們分鳳梨酥,說是台灣特產,希 望大家買點回去,感謝給台灣經濟發展作貢獻。

臨走前的那一餐,她給我們每桌送兩瓶啤酒,說大家把對她評價的表格填得那麼好,她很高興,若是年底她被評上台灣的優秀導遊,馬英九會給她頒獎,那時她一定邀請大家當嘉賓,不過,飛機票得大家自己掏錢買!

臨別拭淚依依不捨

這麼說著,大家正高興,突然看見她滿臉是淚。她拿紙巾不停地擦眼淚,哽咽著說:「我這人沒出息,每送一撥大陸客人走,都流眼淚……」

誰見過這樣的導遊呢?我們走過國內、國外的許多地方,誰見過這樣親切和動情的導遊呢?至少我沒有!


眺望花東海岸線

2014-2-1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2| 評論數: 0

@ 不能說的熊貓:坐東線台鐵去花蓮,風景美不勝收,在池上站執行此行最重要的任務,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搶到池上便當,豐富料足,美味無法擋。隨後到了花 蓮,見到大浪呼嘯,碧海接藍天,少見的鵝卵石沙灘構成最美的海岸線,看到了七星潭,險峻峭壁伴著太平洋,有了「清水斷崖」這個好聽的名字;「鯉魚潭」邊數 鯉魚,瑞穗牧場看牛牛,最後住進夢幻的「潘朵拉」,在海濤聲中過了美好的一天。


感謝台灣珍貴人情味

2014-2-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7| 評論數: 0 |原作者: (阿景/東海大學交換生.陸生)

離開台灣已經快一個月了,回到家鄉後仍要應接不暇地處理一些事,心裡卻總是牽掛著另外一件未完成的事,就是這封遲到的感謝信。

還記得離開台灣那天,飛機剛起飛的時候,想再看一眼這座給我太多美好回憶的島嶼,卻不巧正好瀰漫了霧氣,心裡禁不住傷感與不捨。半年台灣交換生活,除了充實的學習和自由的遊玩,這趟特別旅程中,出現了太多特別的人,讓我覺得幸運亦感激。

作家老師慈母般關懷

像是緣分,選的兩門專業課全是作家老師任教,自由的上課方式、嚴格的作業要求,半年來,因為跟著老師學到了許多之前未曾在專業上體會到的東西,關於寫作,亦關於認識自己和直面心靈。期末的作業是出一本小小的個人作品集,其實總有周末出遊和想嘗試各種活動認識台灣的計畫,但很難有持續且專注的寫作時間。但正是因為這樣的課程和作業,我才不至於荒廢自己的本專業學習反而頗有收穫,就像是完成了一件早有期待的事情,愉悅之情難以言喻。

在我離開前,老師讓台灣朋友帶著我再去見她一面。一走進見面的咖啡館,老師就讓我們坐下,表情和聲音都是不同於課堂上的一種溫柔。她親切地叫著我「阿景」,拿出一個手鐲讓我戴上。縱是推辭,卻不忍拒絕那一刻像是媽媽一樣的情感和心意。

「像是給嫁妝一樣呢。」老師說。

「那我下次一定帶著我男朋友來見您!」我俏皮地接道。

「真的啊?」老師露出笑容,有著母親的欣慰。後來,我們在咖啡館裡聊了好久,又去她家看她養的貓咪。臨走的時候,和老師擁抱,她笑著送我們出門,給我們祝福與期許,我忍著眼淚,在心裡一直念著一定要再見老師的心願。這樣的「再見」,雖有著離別的傷感,卻是滿滿的熟悉的溫暖與美好的期待。

來台灣不久,從朋友那裡聽說某報紙有關於兩岸徵文的題目,既可以在上面看到一些真實的交流經歷和觀點,也可以嘗試投稿發出自己的聲音,亦有稿費可以補貼支出。

我本身是中文專業,有寫東西的愛好和習慣,也是帶著認識感受台灣的誠心來交換,另外加上媽媽突然得了重病家庭負擔變重想要分擔,所以我便開始嘗試向報社投稿。

未曾謀面親和編輯哥

幸運的是,我投的第一篇稿子很快就刊登了。在跟編輯溝通的時候,坦誠地說明了我的家庭情況並諮詢稿費到帳的程序,沒想到編輯親自打電話來詢問。親和的大哥,在電話裡的種種關心和認真負責的說明,都讓我在當時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後來,我繼續抽時間認真寫稿投稿,有刊登的亦有未中的,大哥總是及時地告知我要刊登的稿子與日期,並應我的請求寄來報紙原件。那段日子裡,我時常因為離家的不安與擔憂而獨自在夜晚出去散步,想起媽媽的病情難免胡思亂想,有時候快要走回宿舍已經忍不住要掉眼淚,卻在宿舍門口的一箱子信件中看見熟悉的大信封和寄信人,心裡便泛起一陣暖意,覺得這世上總有人關心支持著,也總有東西可以嘗試和改變。

而從未見過面的編輯哥哥,又是否知道他曾給過一個沒那麼幸運甚至有點漂泊的交換生這樣一份特別的溫暖和信心呢?

以誠感人人亦誠而應

我帶著自己的兩岸文學研究項目過來,在蒐集資料時遇到很大瓶頸。直到某日偶然找到一位陳教授關於這方面的著作,查詢之後,知道他目前還在某所大學任教,便冒昧地寄了信過去,並沒有抱很大的希望。沒想到半月之後,我驚喜地接到電話,陳教授在電話裡提供了很多寶貴的信息,並給了我更為詳細的聯繫方式。離台之前,我又再次聯繫陳教授希望面見一次,他亦在百忙之中答應了。

我奔赴台北,見到資料中見過無數次姓名和照片的學者。兩個多小時的暢談,又有了更多的體悟和感受。最後他還當場打電話,把我引薦給了台灣知名文學雜誌的總編輯,因此我又獲得了與總編輯面談的機會。我不曾同陳教授相識,也沒有相關人士的引薦,只是冒昧地寄了一封信,卻獲得了這麼多不求回報的幫助。

「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我開始越來越相信這句話,亦記得這樣一種感激。

其實要感謝的人還有太多。我像一隻候鳥,飛到了台灣,來過又會走。我們不曾相識,你們卻給予我溫暖。從我進入東海起就一直陪伴我幫助我的小鎂和Monica,鼓勵我要去獨自環島而特別允許我不用參加期末考試的蔡老師,在旅途中遇到義務載我一程的民宿老闆,甚至是捷運站內看見我獨自拿著地圖便過來協助的陌生阿姨,我都想道一聲感謝。

五年之內再來台造訪

男朋友在我交換期間來看過我一次,亦能在我的講述和親身經歷中感受到在台灣的一種情味。我們有一個五年之約,五年之內要憑自己的努力再次到台灣,見一見那些見過或未見過的給予我幫助的人,走走到過或未到過的感動過我的地方,再憶一次於我們而言都有特別記憶與情意的台灣。

這不是一封正式的感謝信,也無法言盡我的謝意。卻還是要說一聲,謝謝你們,謝謝台灣,謝謝有你們的台灣帶給我的,這一份珍貴的情味。


火車窗外 海天一色

2014-2-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1| 評論數: 0

@釋迦海倫:因為從花蓮到台北的蘇花公路出事故比較多,安全起見,我們乘火車回台北。新城火車站有點像夏天在湖南吉首的車站,很是簡樸。因為車速快,在車裡拍的照片水準不正,可是實在喜歡車外的風景,還是發上來留作紀念吧。至於蘇花公路上的清水斷崖,看來只能下次來台灣一睹其美景啦。(來自濟南)


一間沒有冷氣的咖啡館

2014-2-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4| 評論數: 0 |原作者: (頌元/台大國企所碩士)

2012年台北天氣最熱的時節,我不幸就在台北。

那時我在溫州街旁的大學上人生的課,酷熱時節,頂著想像中比洗臉盆還大的光禿禿的太陽,因為你根本不敢正視它;光是太陽也就罷了,反正也不是第一天見面,更嚴重的是那個季節的台北根本沒有風,頭上掉落一根頭髮,恐怕還會落在你短短的影子裡面;光是沒有風也就罷了,還附送了三溫暖般的蒸騰,真的使人誤以為那是飄飄欲仙:頭越來越重,腳越來越輕。於是那陣子,每天都要喝一杯咖啡維持生命的我真的是非常苦惱。我想移動最短的距離,然後喝到真誠而不潦草的咖啡。那苦惱沒有延續太久,有一天,一位友人如獲至寶般的跟我說,在我們住的公寓的另一個方向不遠處,便有一個咖啡品質很好,用料很考究的咖啡館。但在推薦函的結尾,他悻悻的加了一句:但它有點特別。

繁鬧街頭低調咖啡館

友人口中的這個有好咖啡可以喝、但又有點特別的咖啡館,我想很多人對它應該都印象匪淺,如果你常在羅斯福路台電大樓捷運站一帶出沒,你肯定注意過那間純白色的小房子,它低調而高調,在繁忙的羅斯福路辛亥路口,兀自鎮定自若的站著,叫做「寶鋪里民咖啡」。由於是都更用地,這座短命的咖啡館已經在去年的三月間與粉絲們說了再見,但其實我們都明白,那不是再見是永別。

2012年6月中旬,我第一次坐在寶鋪里民敞亮的空間裡欣賞咖啡廳建造者的審美:純白的裝潢,純白的桌椅,略有些空敞的擺設,明亮的閱讀體驗以及一台碩大的咖啡機,這一切對於一個咖啡廳而言就是必備又完美。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通常會點一杯咖啡,坐下來,慢慢的喝,但也是會趁熱喝,夏天也一樣。我還記得,我跟往常一樣,點了一杯咖啡,環顧四周沒人,我就心裡一陣竊喜的坐下來讀未讀完的詩集。然而,一首詩還沒讀完,一滴汗水便非常不吝嗇的從我體內叛逃到了書頁上,暈開了一大片。那時我才意識到,原來這家咖啡廳是沒有封閉的開放空間,就像是公園裡沒有冷氣的歇腳亭。

要知道,六月中旬的台北,沒有冷氣,是件比冬天沒有暖風恐怖一千倍的事情,因為冬天可以蓋被子禦寒,哪怕再冷;而人類總是不能在酷熱時脫個精光,或是蛻掉幾層皮膚,關鍵是那樣做也無濟於事。於是我叫來咖啡廳的服務生,指著二樓的小閣樓問:「樓上是帶冷氣的空間嗎?」我以為這個戶外空間只是選項之一。

服務生回我說:「小姐,樓上是我們住的地方,也沒冷氣。」並順手把旁邊桌案上展示的傳單遞給了我。

時間太久,我忘記了傳單上確切的原話是怎樣講的,但我記得我看到傳單後的想法:人類,你真的敢跟最原始的大自然相處嗎?

在台北體驗六月酷熱

傳單上記錄的稀疏文字,向每一個來咖啡廳坐坐的人講述一個如何與自然和平相處的故事,並創造一個那樣的可能。那個最最原始的人類天堂,那個無數祖先賴以維繫生命的空間,這個島嶼上嚴厲的夏天和烈日,它們從未真的改變,改變的是我們從木屋裡搬進了水泥宮殿,從樹蔭下躲到了冷氣房間。

我當時不知道從哪裡來的一股執拗,我告訴自己說,我應該接受這個挑戰,我想學會如何跟自然相處。

於是接下來的一個月,除去假日,我都會到咖啡廳報到,坐下來喝完一杯咖啡,讀完幾首詩。當然,每一次都是以淚洗面一般的以汗洗面,然後,那本可憐的詩集上也點綴了些許暈開的汗滴。不僅是這樣,我在自己家裡也嘗試著不開冷氣,每當這時候,我總會有種對大自然的坦然和如苦行僧般的孤僻。但在某種程度上,我必須要承認,這樣的體驗並不好受,甚至可以說糟透了。

執拗讀詩炎夏裡中暑

每次回到家裡,我都要把身體清洗一遍不用講,裡裡外外的衣服也都要換過一遍,有時真的是會溼透的。而有時也會因為咖啡太燙加台北蒸騰而使我的心跳瘋狂加速,每當這時,我都可以真切的體會到冷氣發明者的良苦用心。

一個月後,我的身體開始經常不舒服。有時頭暈痛得厲害,有時雙眼像著了魔一樣瘋狂流眼淚,有時早上起床什麼都不想吃,到了中午還可以把早餐原原本本的吐出來。

我去看中醫,醫生說我中暑了,而且病得不輕,暑氣鬱結,肝火旺盛。他問我是不是體力勞動者,我跟他講了我的執拗咖啡廳之旅,他說咖啡本來就升火,那個環境真的不適合人的身體,當然太冷的冷氣房也不適宜,最好是二十五、六度為佳。

其實我當然可以仍舊出現在咖啡館,直到身體適應或夏天過去為止。但,還沒來得及讓我思考我是不是該繼續我的大自然學業,我就因為同事臨時病倒不能出席,而不得不到香港參加一個國際會議,之後返回北京兩個月。但其實我心裡非常清楚,平素那個視養生為大事業的我,是無法再坐下來喝大自然煮給我的咖啡了,我覺得自己很羞愧,但又很脆弱。

那場國際會議是關於碳排放與碳足跡的,做永續發展管理顧問,一直是我的職業,我給我的客戶提供專業的管理顧問服務,並試圖在服務前和服務中倡導這些客戶接納永續發展的理念,這其中,環境保護、控制和管理碳排放和碳足跡一直都是倡導裡的重要組成部分。

坐在富麗堂皇的飯店會議大廳裡,透明的玻璃天花板是沒有阻擋陽光的通行沒錯,但玻璃的這一端持續供給著大約二十攝氏度上下的氣溫,那甚至令我在陽光下覺得有點冷,我披上了外套,那樣也就覺得很舒服。

霎那間漫起無邊想念

我的演講大概十五分鐘,當我信心滿滿的說出最後一個字時,我看到陽光持續透過玻璃天窗照進來,就還是那個太陽,跟台北的一樣,光斑碰巧染亮了我的麥克風;台下響起禮貌性的掌聲,卻意外的讓我想起,台北羅斯福路辛亥路口寶舖里民咖啡機的轟鳴。就在那比一瞬間更短的時間裡,我忽然漲紅了雙頰,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中暑的癥狀,但我覺得不是。

下台之後,同去的朋友關切的問我最後臨下台時我的表情變得好奇怪,是不是突然不舒服之類的。沒有開頭結尾,我也不想講這一個月發生的事給他聽,只是那一霎那,我非常想念那家咖啡廳的一切,但我想,可能也僅止於想念。

最後,我也是後來才發現,那是那家咖啡廳的最後一個夏天。


漫步台北書店街

2014-2-1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44| 評論數: 0 |原作者: (黃瓊喻/廣東)

台灣的購書中心在哪?台灣的朋友建議我去台北的重慶南路書店街走走,說那裡是台灣最大的書市。

深秋的一天清晨,我乘車專程到台北去逛書店街。出台北車站,步行十幾分鐘就到了聞名已久的重慶南路書店街。果然書店街氣派非凡,高樓上懸掛的書店燈箱廣告撲面而來,一個書店挨一個書店。據說這條書店街形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台灣的讀書人最流連忘返的地方,也是觀光客的文化觀光區。

我首先走進「書香林」書店,這是一家三層樓的綜合書店,一樓進門處擺的是最新暢銷書,靠牆兩邊的書架上,按文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門類依次排列,擺滿了五顏六色的書。二樓則是按出版社為序排列,多為叢書與套書。三樓是各級各類學校的教科書與參考書,以大學考試輔導材料為多。街兩側的書店各具特色,有的以叢書見長,有的以文庫取勝,有的專營教科書,有的專賣外文書,購書十分方便。

在這個書香世界裡,據說有幾萬種林林總總的新書。其中有不少大陸作家所著的書,如上海作家葉永烈的《毛澤東與蔣介石》、老作家蕭乾的《未帶地圖的旅人》、北大博士姜南楊的《台灣大轉型》、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胡鞍鋼的《挑戰中國》等。

台北的書店街上,最大的綜合性購書中心當數金石堂書店。據說該書店1983年才開業,卻以現代化的連鎖經營手法投入書業,對傳統的台灣書店產生了激烈衝擊,推動了台灣書業從小店式經營轉向擁有寬敞明亮空間的連鎖式營運。十多年來,金石堂已從兩家店拓展到五十一家分店。

該書店為促銷與擴大知名度,投入大量經費不斷推出活動,如安排作家、歌手到各連鎖店做簽名做演講,以吸引讀者。受金石堂的啟示,台北書店街上的誠品書店推出了「今夜不打烊」活動,日銷售額竟突破過三百萬台幣大關。台北的書店街,有的以打折來吸引購書者,有的以策畫各種新的活動來吸引購書者,由此創造了台灣的書店文化,展示了台灣書市衰落中的生機。

台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就單個書店而論,沒有一家書店的營業面積與售書品種趕得上大陸城市的新華書店,但台北書店街上幾十家書店連成一片,競爭中的各書店紛紛改進硬軟件建設,如採光與冷氣、服務態度、新書展示、電腦化庫存管理等,使整個書店街異彩紛呈,品種齊全,方便讀者,值得大陸書店學習借鑒。


網路拉近兩岸民眾距離

2014-2-1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2| 評論數: 0 |原作者: (馮廣寧/大陸自由撰稿人)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訪上海時表示,台灣有很多有趣、豐富、多元的網路信息大陸網友看不到,盼望有機會讓大陸網友更容易接觸到台灣網站。

不難發現,不少人表達過類似王郁琦的「盼望」。然而,隨著互聯網(網際網路)在大陸現實生活影響的加重,相關部門管理壓力有增無減,大幅度改變此前的政策,短期內恐怕難以實現。不過,「讓大陸網友更容易接觸到台灣網站」實際上不僅是台灣人的盼望,也是大陸許多人的心聲。

馬英九上台後促進了兩岸關係的發展,大陸民眾首次有機會踏上台灣的土地。這種切身的體驗大大增進了大陸民眾對「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理解,大陸媒體與知識分子對台灣方方面面的介紹,也呈現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台灣面貌。

不過,短期觀光難免走馬觀花,難以深入瞭解台灣的「不一樣」,而開放自由行城市數量有限,則注定無法滿足所有「想到台灣走一走」的願望。對於無法「登島」的大部分人來說,網路就是他們「認識台灣」最便捷的渠道。

受制於大陸互聯網規管,包括《聯合報》在內的主流時政類網站均無法正常瀏覽。網站上不去,便無法獲知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加上大陸媒體在報導台灣新聞時將一些不受歡迎的觀點去除,大陸民眾在獲取資訊時很容易就被包裹在人為製造的偏見中。

問題是,大陸官方允許民眾前往台灣觀光,切身實地領略台灣社會文化、政治生活,那麼開放台灣新聞網站有什麼可怕?而且事實檢驗,如馬英九元旦文告、蔡英文敗選宣言等信息在大陸網路上完整流傳,這種資訊過濾的成效越來越令人懷疑。

同樣重要的是,儘管網民甚至媒體的意見並不等於現實生活大部分人的意見,甚至有很大落差。不過互聯網的開放、多元性質可彌補這種不足,這就如同台灣網民既可以瀏覽代表毛派的「烏有之鄉」、傾向右派的「共識網」,還可以瀏覽官方媒體「人民網」來瞭解大陸社會各種思想觀點,進而知道相對完整的中國社會究竟是什麼樣子。倘若依靠網管來掌握話語權、主動權,這樣做不僅是成效存疑,而且是阿Q心態的表現。

互聯網治理方式的轉變是宏觀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大陸互聯網業發展已有十多年,但依然面對法律欠缺、治理思維滯後等問題。要達到歐美國家那樣的開放自由程度,尚需諸多條件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不過,改革卻勢在必行。不妨參照在解決兩岸問題上「先易後難」的做法,逐步開放一些資訊類網站。有雅量聽尖銳批評,敢於把思想放在輿論市場上競爭,開放網站就沒什麼可怕。站在兩岸關係上看,這也是拉近兩地民眾距離的重要一步。


難忘台灣的古早味

2014-2-1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7| 評論數: 0 |原作者: (衛姝卿/海南大學學生.成功大學交換陸生)

台灣,猶如一杯清茶,看似無色無味,細細品味才能感受淡淡的清香,還有那份傳統的古早味……

隨處可見各種古早味的小吃,古早味,顧名思義,就是傳統的味道,而何為傳統?我在這裡找到了答案。

初到台灣,覺得一切都是那麼新奇,而一切又是那麼普通,沒有大陸北上廣的高樓大廈、寬闊的街道或是摩肩接踵的人群,與之前想像的國際化都市相差甚遠,而最初到達交換學校的所在地台南,又讓我多了幾分失望與無奈,表面看來,不起眼的建築,簡單的火車站,少得可憐的公共交通,不僅與大陸大多數城市差距很大,而且與台灣經濟發展水準也十分不符,不過,象徵傳統的廟宇建築倒是隨處可見。

台灣就是這樣,美的寧靜、美的自然古樸,一座美麗的城市不需要張揚,也不需要華麗的外表,而真正的文化內涵卻無限蘊藏在其中。

台灣是一個現代化與傳統並存而且同時發展健全的社會。初來乍到,我們都會發現道路都是以傳統文化「忠孝仁義」來命名的:忠孝路,復興路、仁一路、信二路、義三路、愛四路……除此之外,媽祖、臨水夫人、玉皇大帝、觀音菩薩、三太子、月老、土地公等等這些傳統的神靈時刻忙碌著保佑這座寶島的萬千百姓。

與大陸不同的是,並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被認為迷信地求神拜佛,台灣的年輕人也時常會去廟裡「拜拜」來尋求精神寄託,節假日尤其是春節期間,各地的廟堂裡會擠滿了來自台灣各地的信眾,不需要高額的香錢或是令人反感的各種收費來表現虔誠,台灣人拜神靈都是來源於發自內心的信仰和對傳統純粹的尊重,捐贈量力而行,不做作、不刻意,不會被貼上愚昧迷信標籤,更不會被商家趁機牟取暴利,他們以自己習慣的方式傳承著中華文化,不需要任何東西來裝點。

在學校,偶然與同學談論起繁簡體字的問題,也許對於習慣了便利簡體字的大陸同學,學習繁體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而對於台灣人而言,他們稱繁體字為中國漢字,視之為與古人交流的密碼,密碼不失,方能傳承。

每個中國字都有屬於自己的結構和涵義,就像很多繁體字呈現給我們的一樣,一筆一劃之間展現對漢字最好的詮釋;而相比之下,簡體字,以便利書寫為優勢,卻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其中漢字的精魂。為了追求高效便捷而忽視內涵與實質,這也是中國大陸發展需要突破的瓶頸問題,真正的文化不靠裝點也不靠標語,而需要人民心靈的傳承。

古早,不只是一種味道,更是一種精神傳承,以及一種台灣人持久的信念。


保護彩虹眷村

2014-2-1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7| 評論數: 0

@荻兒小米:眷村是國民黨來台灣之後軍人眷屬們居住的地方,可依稀看出當年景況。彩虹眷村是黃永阜爺爺從86歲起開始畫,直到92歲依然在畫。在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之後,他還可以用斑斕色彩面對人生無常,將自己的人生哲學展現給訪客。彩虹眷村曾經也要被拆遷,現已保護成為彩虹公園。


日月潭情結

2014-2-2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63| 評論數: 0 |原作者: (邱善萍/台中.陸配)

夢中流連,不知今夕何夕之際,突然被電話鈴聲驚醒,一聽原來是先生忙完了工作,興致勃勃的要帶我出遊:「黃金海岸、阿里山還是日月潭,你任選一個,我馬上回家等你出發。」

「黃金海岸?」電視廣告中的金色細沙、碧藍海水、蔚藍晴空、椰林樹影、還有那一抹抹的浮雲……啊!海天一色中,漫步在海灘細沙與海水交接之間,雙腳被海浪輕吻著,海鷗飛處,海風翻飛著細紗裙、大草帽、長長的亂髮……那廣告中無數次出現的曼妙美影,終於可以親身上演了!

哇!前所未有的興奮,我馬上跳起來梳洗,看到窗外熱情如火的陽光,我往臉上、身上,抹了一層又一層的防曬油,抱著赴難的決心要與紫外線決一雌雄。特意多帶了一條碎花長裙,準備穿著短褲,在水中玩夠了,再回車上換裙子,照那夢寐以求的「海灘飛舞圖」。

魂牽夢縈已多年

在車上坐好,先生問我要去哪裡,「黃金海岸!」沒有絲毫猶豫的空間。

「黃金海岸?今天這麼熱,曬死你啊!而且黃金海岸在台南,下次早點起來再去吧!」

我望望車窗外獰笑著的毒毒烈日,也真有點膽怯了,要真是跑到沙灘上與它決戰的話,那今晚我的臉就一定是慘不忍睹的,算了!還是聽話吧!心情真是鬱悶極了!

「阿里山還是日月潭,你自己選!」

「阿里山要爬山呢,我平時都沒有運動,怕是爬不上去。」我很是沮喪,因為實在渴望赤腳漫步海岸的浪漫感覺。

「日月潭也在山上呢。」

「我們把車子開上山,繞著潭邊走,看到好的景色就下車拍幾張照片,那總可以吧!」

許是聽出我語氣中的委屈與火藥味吧,先生不言語了。

陸客紛赴償夙願

從小到大在書本上看到太多的美麗描述,寶島台灣的日潭與月潭,連接一起,是台灣自然景觀中璀璨的明珠,與種種奇妙的神話傳說糾葛、纏綿……以至於潛意識裡一直隱藏著朝聖的心態,及至來到台灣許久,好像依然沒有準備好前去覲見的感覺,那是一種「近鄉情怯」的心理吧?

現在終於要前去拜見縈繞夢魂多年的聖地了!心裡有幾許的期待,也有些許的害怕,怕與想像中的大相徑庭,徒令人神傷、失落……

一路上許多的旅遊巴士絡繹不絕,先生說,我們不用看路旁的標示了,只要跟著旅遊巴士走就好了。

看著一輛輛的旅遊巴士在身邊飛馳而過,先生很是納悶:「哎,路邊不是標示限速九十公里的嗎?我都將近一百了,怎麼那些旅遊巴士比我們的車子還要快?」

「他們在趕行程,去完一個景點又趕下一個,趕得那麼快,很容易發生意外的。」電視常有旅遊巴士發生意外的新聞,這樣的情況很讓人擔憂!

先生笑著說:「這些旅遊巴士大部分都是大陸的遊客。」

我回應:「許多內地人都有一個台灣情結,都想親眼看看寶島台灣的山山水水、碧海藍天,阿里山、日月潭,魂牽夢縈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這些年有機會過來旅遊,大家都蜂湧而至,以償多年的夙願。」

記得媽媽的一位朋友華姨,在剛開放到台灣旅遊時,就興沖沖的報名參加,她回來後送手信給我們,感慨萬千地說:還真是沒有想到,在我有生之年,還有機會到台灣去玩,去看看阿里山、日月潭,這也總算了卻我的一樁心願了!

回想當時華姨魚尾紋皺疊的濕潤眼角,泛紅的眼眶,那因激動而顫抖的話語,言猶在耳!我想那也同樣是千千萬萬中國大陸人的心願吧,那兩岸分離的切膚之痛,應是夜夜痛徹心扉,輾轉難眠吧,醒後應還有零落的斑斑淚痕。

不知不覺間,隔山隔樹的見到繾綣多年的日月潭了,我不禁雀躍起來,貪婪地癡癡凝望,細細分辨,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有點像西湖欸!不過西湖太多人為的堆砌,太多亭台樓角的掩映,反而不如日月潭來得自然!」

停車場裡滿是車,除了旅遊團的,更多的是台灣當地的民眾,台灣人喜歡在假日與家人、好友一起自駕車到處遊玩。好不容易找到停車位,剛停下,我便迫不及待的拉著先生往潭邊趕。

人山人海好熱鬧

有許多遊客在碼頭與日月潭石碑拍照留念。因為記住了先生所說的笑話:一個河南的遊客和一個陝西的遊客,為了和日月潭石碑拍照而大打出手,後來旅遊區就乾脆在潭邊各處樹立了好多石碑,所以我並不著急拍照。

介紹上說:「日月潭位於台灣本島中央南投縣的魚池鄉,是台灣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最美麗的高山湖泊。潭面以拉魯島為界,東側形如日輪,西側狀如月鉤,故名日月潭。」

碼頭這裡潭面寬闊,許多遊輪停泊著,等待載遊客到潭中的拉魯島上去遊覽,人山人海,船來船往,好不熱鬧。想來這應是日潭所在吧。先生問我要不要坐船到島上遊玩。西湖暈船的經歷仍讓我心有餘悸,還是算了吧,在潭邊走走就好了。遊客們都被趕著去一個個的景點參觀,有閒情逸致在潭邊漫步的不多,星星點點,零零落落,幾人而已。

山自無語水自流

日月潭是被群山環抱著的,遠處峰巒疊翠,山色分明,潭面波光粼粼,水氣氤氳,山水交融之間,一景一物,渾然天成,如詩如畫。沒有西湖的蘇堤斷橋、曲院荷風,只有自然而然依山生長著的樹木圍繞,整個浸潤在綠意蔥蔥之間,連潭水也是綠油油的,想來有點像「萬綠湖」,但又不盡然。

據說日月潭的水曾經被汙染成黑色,現在應該是治理過了。一些釣客三三兩兩的在潭邊可以落腳的泥石上放置疊椅、釣具,有的還一邊垂釣,一邊看書,好不悠閒。一些僻遠的廢置渡頭中橫著零星小船,便是鮮活的「野渡無人舟自橫」的美景。

環繞潭邊,建有木質的棧道。不是建築師,所以沒有細心研究棧道建築的工藝、材質,只覺得是粗粗古舊的木材搭成,木材的細細縫隙中,隱隱間已是青苔的居所,可見年月之久遠。棧道傍水而建,與山水相融合,沒有絲毫人工雕飾的彆扭感覺,似乎這原本便是日月潭的一部分。

安然漫步,如在水中,伊人獨處,山自無語水自流,歲月靜好情幽悠。

突然覺得自己真是非常可笑!為什麼以往會對日月潭傾注如此多的情愫與念想呢?日月潭原是如世間任何一處自然風光一般遺世而獨立,無關歲月嬗變更易,無關人事滄桑流轉,一切多餘的情緒都是世間塵俗之人強加給它的,它從古至今都在,一任風雨,一任情。


《兩岸校園超連結》聽見台灣真誠的心跳

2014-2-2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43| 評論數: 0 |原作者: (徐雨霽/中國文化大學交換生)

凌晨的杭州,初雪,呵氣暖手,臉頰上時不時可以招惹到稜角分明的雪花。疲倦的眼睛等著79路的綠皮公車。手中的咖啡熱騰騰地烘焙著昏黃的路燈。這個場景,如此的相似──而此刻的我,離開台灣已經有七天了。

我承認,在街角轉彎的某個瞬間,我似乎又回到了那個地方,那座城市。離開,卻未曾離去。我一直活在它存在的城市之中,當然,是在遇到它之後。

最初美好想像破滅

剛來台灣的時候似乎覺得一切都很好適應,也正如大陸作家們一貫形容,在台灣,人心會溫柔起來,因為這裡的一切都是這般的淳樸、自然、熱情。可是我第一次開始反感台灣,或者說那麼快地開始反感台灣,竟然是在交換生第一節課上。

早上八點的課,教室裡陸續來了人,許多睡眼惺忪,手中拿著早餐,老師也如同習慣了一般不聞不問。我內心頓時掙扎了起來,去台灣交換的選拔競爭激烈,好不容易拿著第一成績才到了這裡,這般教學景象讓我曾經以為的各種學術氛圍良好、學生讀書勤奮的想像破碎。那種深深的失落感和落差,如同齧咬在心尖的苔蘚,溼漉漉的,糾纏著難受。

但難受歸難受,我仍努力堅持著每天的學習計畫。直到一個傍晚,看完哲學理論有些心堵,沿著文大的山路出去吃晚餐。路過一家燒烤店,有個帶著黑框眼鏡賣著燒烤的男生突然喊住了我:「你是陸生嘛,看你的打扮就可以知道。」

我笑了笑,禮貌地點了點頭。他接著問:「你要不要嘗一下我們家的茄子。」我正想拒絕,沒有想到他便用竹籤串起一個給我,大方地邀請我一起聊天。

他說他也是文大畢業的學生,現在的工作只是暫時過渡,他有個屬於自己的更大夢想。我的內心突然燃起了一種莫名的信心和希望,也許那些課堂上我所看到的東西都是暫時假相。但當他告訴我他想開一家屬於自己的燒烤店時,我的想像變成了震驚,一半來自於他願意這樣子平靜地告訴我自己內心的想法,而另一半是在於他竟然以這份工作為自己的夢想。

那天晚上,回寢室的路上,我站在陽明山的步道看著月亮。完滿到令人感動的月亮,細細碎碎地棲息在樹梢。走走停停,借一塊欄杆坐下,我覺得我應該開始重新看待這個地方,或者,是我應該重新看待自己。其實我在大陸聽過許許多多的演講會,聽得最多的是畢業生的「輝煌奮鬥史」--如何從一個二本學院的學生轉身到985重點大學的研究生,亦或者是如何在畢業之後得到一份年薪二十萬令人羡慕的工作。

誤讀台灣錯認自己

我開始思考,對於台灣的同學或者對於千千萬萬個台灣人,他們到底在如何衡量自我。越是接觸越是發現,其實我一直在「誤讀」台灣。而這份誤讀,更多的是,我「錯誤地」認識自己。

21世紀的大陸,洗禮著西方繁華的縮影,在一個後現代的社會中追逐著前現代的空虛,我們生活得如此有目的性,失去了最真誠的初衷──考研為了工作,考試為了獎學金,讀書為了更好的未來。但是,什麼是最好的未來,我們沒有想清楚,只是隨著潮流和他者的步伐,我們是如此忙碌,更是如此盲目。

「要名利更要天下」的心態讓我們永遠只是拘囿在一個眼前的圈子,看得到的,只是暫時,而不是永遠,更不是自己。也許,大陸「誤讀」了台灣,更多的是因為我們不能去解讀生活,更是因為我們許久不知道何為「真誠」──尤其是對待自己。

在大陸的大學裡,每個人都是拚命念書,用「你死我活」這般詞語形容並不過分。考試之前每個人守著自己的筆記本,面對他人的求助和補習總是冷漠地回應,甚至故意隱瞞欺騙。

真誠緣自從容放下

我在文化大學一門戲劇理論課程的期中考試,之前沒有學過戲劇基礎課程,許多方面都不懂,四處找同學幫助。台灣同學下課幫忙我復習,甚至給你複印自己的筆記本,毫無保留。我突然感覺到一起學習的幸福感,而這種幸福感,好像很久之前只是聽說過。

台灣有一份真誠,這種真誠,很大程度上在於一種從容的放下和透徹的領悟。放下了很多外在的空,但不是失落而是安然地追求一份自知的真。這份土地,總是需要一些人去從事教書,也總是需要一些人去開車,然而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在大陸觀念看來的「本質差異」。

遇到一個小黃司機,他退休後想跟人多多交流,於是選擇開計程車。一路上,司機便與你介紹台灣的美食,臉上始終都是自信飽滿的微笑。在他們看來,有時候工作就是生活,不是為了別的,僅僅也只是為了快樂。

有時候我需要去兩個地方跑電影影展,經常找不到路,遇到一些熱心路人,他們便開始與你介紹台灣風情,每每回想起他們的神色,隱隱驚訝於他們對於這塊土地的熱愛和自豪。與文具店的老闆聊天,他說我們經常看電視,都說大陸發展得非常好──他們對於一種美好總是不吝嗇其讚美。

教我電影的老師,自己留法十六年,學術有成,夫人更是台灣影視圈的一把手。我原本以為他會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一個非常符合社會優秀標準的人,但他沒有,他讓女兒在大學推廣部學習她最喜歡的課程,並且平等地給予她所要表達的權力和自我追求的空間。也許,順應一種最自然的初衷,不管外界喧嘩,也是一種真誠吧。這些純粹和真實最終讓這份土地至始至終都有一種令人嚮往的情緒。

離開台灣的前一夜,我去高雄拜訪一位長者。他說,活在台灣,覺得紮實。也就是那一瞬間,我突然感覺到自己可以領悟那份紮實了吧。如同每天看的風景,每天面對的人,他們都與你生活在一個時空,不必過分追逐。因為生命總是當下,總是經歷。而活在當下是一份真誠,這種真誠是坦然於自己,釋然於未來,淡然於過去的心態,是與親人相守,與朋友相惜,與路人微笑,與自己溫存的純粹。

活在台灣覺得紮實

回到學校,老師問我在台灣學習如何?我說,我終於可以為了讀書而讀書,而不是為了成績而讀書,那種感覺,真紮實。

一個溫暖而真誠的地方,可以緩慢地生長,可以簡單地生活,但是它永遠都不會停止心跳。真誠是台灣的金枝,在那座高高的陽明山,我站著望著,直到我也站成一葉山上的燈,一盞遠處的光,一朵紮根於斯的花。


台灣看《王陽明》感受普世價值

2014-2-2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99|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麗紅/浙江)

聽說寧波市餘姚姚劇團要到台灣演出姚劇《王陽明》,我一個晚上都沒睡,姚江逶迤曲折,承載著悠遠、深厚的歷史文化。兩岸群星璀璨,名人輩出,王陽明,就是其中最耀眼奪目、光照後世的一顆。

到台灣看《王陽明》時,正是元宵時節,兩岸的燈火一樣絢爛。只是家鄉的天氣還有點寒,冬雨夾雪。陡然間暖了起來,淺草細雨中,台北的花事已經很盛了。山櫻花、杜鵑花,還有紅楠碧桃,花團錦簇,十分招眼。再過三天,陽明山花季就要開幕,我們趕上一個空檔,也算一件幸事。

陽明山在台北市的北側,距市區僅十七公里。驅車前往,用不了多少時間。早年,此山茅草萋萋,人跡罕到,故有「草山」之名,後改名為「陽明山」。如今已闢為頗有規模的陽明公園,被稱為台北的後花園。

陽明山之上拜先生

陽明山的美,實在是多姿多彩!既以其娟秀引人入勝,又以其卓爾不群的氣魄獨立於丘陵之外,讓看慣矮山矮嶺的都市人為之精神一振。那偉大的形體,令人聯想到脫離平庸的雄峻風骨;那綿延到天際的脊線,令人聯想到合乎韻律的自由之美;那近山的蒼翠和遠山的淡藍,令人聯想到脫離瑣碎的純潔高尚。

走著走著,眼前,有一座黧黑銅像正是王陽明。我們便這樣不期而遇。

老先生長袍素冠,瘦骨嶙峋,手中執一根細細的枴杖,是一介布衣。倒是神合了他的晚年形貌,顴骨高突,兩頰消瘦,好像沒有一絲肌肉;而目光卻十分平和,彷彿一絲悲憫的光。

我很想在銅像前獻一束花。然而周邊沒有花店。再想呢,不獻也無妨。滿山花朵都簇擁在他的身邊。不正是我們此刻的心緒嗎?再說,家鄉那麼多人都來看他了,他會感到欣慰的。

當然,他不會想到,五百年後,家鄉的劇團,編排了一齣戲,劇名就是先生的大名。說的和唱的是餘姚的鄉音,叫姚劇,來到台灣演出。他的思想光華照著大地時,這個叫姚劇的劇種還沒有出生。

姚劇演出陽明心學

在台北一個現代設施還不錯的劇場等著演出時,正好有雨,紛紛灑灑,像粉末似的。劇場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悄無聲息。市民的文明素質讓我們有些感觸。雨點滴下來,滴在他們的身上。有的打了傘,有的沒有打傘。為的是看一台叫《王陽明》的地方戲。

他們對姚劇一定是陌生的,他們能接受嗎?但是他們對王陽明,卻心儀已久。在台灣,你一不小心,就會碰到老先生。陽明小學、陽明中學、陽明大學、陽明研究會、陽明路、陽明公園……台灣的小學課本裡,就有王陽明的篇目,王陽明真是無處不在。

人們或許也有這樣的疑惑:王陽明一生多難,他的思想體系又博大精深。舞台形象的完成,只能制約在一個晚上,這就要求劇作家具有高度駕馭歷史事件,進行取捨的能力。王陽明一生最大的成就乃在心學,思辨性的抽象的學術成就,是很難通過形象的動作化的舞台來呈現的。帶著這些個困惑,我到了台灣的劇院,看姚劇《王陽明》的演出。

青山悠悠,綠水潺潺,修篁深處,王陽明靜坐「格竹」。詩意的開端為日後貫穿他一生的「心學」埋下伏筆。接下去是因觸犯權奸劉瑾而遭「杖責」。杖責後流放貴州。「龍場悟道」成為他心學的起點。「刺客追殺」、「破賊」、「江西平叛」這幾個最富傳奇色彩的片段串起全劇主線,使該劇懸念迭起,跌宕起伏。

平叛卻遭誣陷,仕途幾起幾落,所有的人生際遇最終歸結到他的哲學理想:那就是將道德倫理融入到自己的行為中去,說真話,「致良知」、「知行合一」,摒除私慾、「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劇的末尾是意味深長的:他在家鄉講學立說,意圖匡正人心,拯救社會。

王陽明一生飽受磨難,出生入死,疾病纏身。一副羸弱的軀體,支撐著社稷托付給他的重擔,以及在苦難中磨煉出來,高深宏闊的思想。當他走到生命的盡頭,身邊的學子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說,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說罷閉目辭世。從此這八個字便響遏雲天,成了後人懷想他的一道耀眼的光環。

台灣觀眾真會看戲

「他們是貧瘠年代的山巖中長出的一樹樹好花ˍˍ精神之花,也是人格之花。」一位餘姚籍的作家,曾這樣形容王陽明等家鄉的先賢。

姚劇《王陽明》,是姚劇這個地方劇種開出的一樹新花,一樹好花。劇演完了,不得不說,台灣的觀眾真會看戲,場子裡的靜,真是一種讓人難以形容的靜,靜得可怕,靜得屏住了呼吸,彷彿要把角色的每一句話都吃進肚子裡似的。鑼鼓響起來了,鏗鏗鏘鏘。姚劇是一種由民間小調演繹過來的草根藝術,很少用打擊樂,但表現王陽明激越的內心世界卻不能不用。每一記鑼鼓都敲在觀眾的心裡。

我還記得,舞台上的戲演到了王陽明為清白無辜的婁妃厚葬的情景。演員進入了角色的最佳狀態,唱腔、念白、神態,都是忘我的。他從心底迸出一聲吶喊:「人是要講真話的!」ˍˍ頓時,劇場裡爆發出了雷鳴似的掌聲。經久不息。

我坐在劇場的一個角落裡,側過臉,看著我旁邊一位觀眾,一位梳著短髮的中年女士,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眼眶裡沁出一行淚水。她顧不上擦去,只是使勁地鼓掌,惟恐別人聽不到似的。我便忍不住問她:你是台北的?她說不,她是從花蓮聞名趕來的,坐了三個小時的火車,專程來看這齣戲,想不到是這樣好看,讓人動情。

華人世界聖人光輝

身處此時此景,我就會發一點無端的聯想:是劇團的成功演出感動了觀眾?還是先賢王陽明的品格震撼了他們?抑或兩者有之?再往深裡想,這樣一個歷史人物,為什麼在他逝去已近五百年的今天,依然有著感人的魅力?他的四句名言:「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ˍˍ歷經時光的沖洗,依然有其獨特的光芒。

我的眼前又浮現起陽明山上那尊銅像。那個羸弱的軀體以及悲憫的目光。其實,豈止在台灣呢,在日本,在東南亞,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王陽明都在被人們傳頌著。他的普世意義,他的聖人光輝,是不朽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彌顯其彰。

我不能不想到,這裡有恆久的精神,普世的價值。


朝聖民國故宮

2014-2-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36| 評論數: 0

@荻兒小米:在故宮博物院認認真真看完目前展出的3000件展品,真正瞭解中華文化藝術的真諦。然後前往士林官邸,瞭解蔣宋來台後的日常生活。最後前往淡水,看電影《不能說的祕密》拍攝地淡江中學,還有基督教會學校真理大學。天黑了,漫步在淡水河邊,燈火輝煌,我在台灣,迎接2014。(來自武漢)


神奇野柳蕈石群蘑菇

2014-2-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14|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殿國/哈爾濱)

大巴車在台北街上彎來轉去,我雙眼緊盯車窗外。不斷的車流,還有遠處的山,繁華地段店鋪一個挨著一個,牌匾林立,但行人不多。我眼看著車窗外,耳聽導遊講著我們要去的野柳風景區……

這裡高架橋真多,不一會我們就過了多處。此時,導遊話題一轉,並用手指著左面一座高樓說:「那就是有名的圓山飯店」。我舉目望去,在半山腰一座眼熟的威武高大的紅樓映入眼簾,是在電視見過。大樓外表朱紅並閃著金光,雕樑畫棟,飛簷翹角,是老祖宗的建築風格。

汽車不停地跑著,兩邊的高樓少了,但房舍接連不斷,出了市區、過了郊區,又過了一條河,大概是基隆河,兩邊的山多起來,山上的樹枝葉繁茂,好多叫不出名來。

過了一個多小時,前面出現了大海。汽車沿著水邊的路向左行駛。導遊說右面就是基隆港。很快我們就到了野柳地質公園。隨著稀稀落落的遊人向一區走去,走在岸上,身旁就是波濤洶湧大海,站在巨大的岩石上眺望大海,波濤拍擊著礁石,嘩嘩作響。

在鯉魚台看了一會,又來到礁石處,我只顧想離水近一點,一直往岩石盡頭走,此時有人提示我不要過紅色警戒線,低頭一看,腳下正好超過一條紅線,就趕緊跨回來。

而當我走到蕈石群處停下腳來,那一顆顆蕈狀礁岩,頂端似蘑菇,頭呈褐色,一眼望去簡直是一片大蘑菇,這是怎麼形成的呢?真是太神奇了!


廁所細節看文化

2014-2-2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51| 評論數: 0

@陳青曄:常常會疑惑所謂的文化和涵養要從哪裡看,後來才明白細節才是王道。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建築物全球各地都有,但是落入生活細微處的細節關懷卻不是隨處可見。僅僅是男廁裡的一塊提示牌,不是直白地提醒你靠近便池一點,而是以委婉可愛的語氣「請」你站到橫板上,這麼舒心的告示應該沒有人會殘忍地拒絕吧。生活在於細節,文化也是,從最接地氣的地方著手,融入和善的關懷,正是台灣文化熱情誠懇的體現。


我給鄧麗君寫過一封信

2014-2-2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86| 評論數: 0 |原作者: (何軍/深圳)

1985年5月的一個初夏,那時,我才21歲,像往常一樣,到了晚上,又打開家中的半導體收音機,收聽一個叫《為你歌唱》的電台節目,這個電台播出的都是台灣歌曲,那天晚上,電台剛好又播了鄧麗君的歌,播音員還告訴大家,如果喜歡鄧麗君的歌,可給鄧麗君寫信,她會寄歌碟給大家,並播出了收信的地址。

那時,對鄧麗君的瞭解並不多,知道鄧麗君,還是一次偶然在收聽廣播的時候,聽到了她的歌,當時還以為她只是一位很普通的歌唱演員,正因如此,自己常常想,應該寫封信鼓勵鼓勵她,告訴她,她的歌是如此的動聽,好多人都喜歡聽。於是,在1985年5月的一個初夏,我給鄧麗君寫了一封信。

愛聽小鄧唱歌

信中,並沒有向鄧麗君索要歌碟,從小父母都教導我們,不要隨便向人家要東西,雖然播音員告訴聽眾,鄧麗君會將歌碟寄給大家,但我仍沒有去索要,我只是想寫信鼓勵她,告訴她,不僅我很喜歡聽她的歌,我周圍的許多人,也都很喜歡聽她的歌,是她的歌聲,給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快樂,並希望她再接再厲,唱出更好聽的歌。

信寄出不久後的一天上午,單位的書記,叫我去他辦公室一下,我以為,我的轉幹被批准了,心中大喜。

當時在單位,我一直是以工人的身分,從事幹部崗位的工作,就是人們常說的「以工代幹」。幹部家庭出身的我,一直都將進入政府部門去從政,努力工作爭取當領導,視為我人生最理想的工作奮鬥目標,但沒有幹部身分,是進不了政府部門,更談不上去從政當領導了。但就在給鄧麗君寫信的不久前,單位給我說,準備向上級為我申請幹部指標,並說,這是國家最後一批的「以工轉幹」指標,以後不會再有。

興沖沖的走進門,卻發現兩個陌生人很嚴肅的看著我,氣氛也有些緊張,書記說,這兩位是國家安全部門的,說完,就離開了辦公室。

「國家安全部門的?」我正在納悶,對方發話了:

「為什麼給敵台寫信,是自己主動寫的,還是有人教唆你寫的。」

「給敵台寫信?」我聽到之後,腦子一下都懵了。

「你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兄弟姐妹的姓名,工作單位?」

雙方一問一答幾個回合後,他們也覺得,我還真的不像給敵台寫信的特務,於是,善意的提醒我,是不是給國外的地址寫過信?

這下,我忽然想起,給鄧麗君寫信的地址,是日本東京,中央郵局的某個信箱,於是我將給鄧麗君寫信的事,如實的告訴了對方。

給敵台寫信

審問持續了數小時,臨走時,他們告訴我,我不僅收聽敵台,而且還主動給敵台的鄧麗君寫信,屬於很嚴重的政治問題,本是準備來我們單位,抓我去國家安全部門審問的,但我們單位的書記說,我在單位表現不錯,也很有發展前途,來單位抓我去審問,對我影響不好,於是,才改在書記辦公室對我進行審問,對我的處理結果,到時會通知單位。

於是,我在惴惴不安的日子裡,等待著處理結果的到來。

幾天過去了,數十天過去了,處理的結果沒等到,反而聽到了,與我同時填轉幹表的同事和同學,都已經正式轉為國家幹部的消息。我匆忙找到黨辦具體辦事的同事,他告訴我,轉幹,對政治審查很嚴,因為我收聽敵台,還主動給敵台的鄧麗君寫信,屬於很嚴重的政治問題,我的轉幹指標取消了,並且還告訴我,這是國家下發的最後一批「以工轉幹」指標,以後不會再有了。

我不相信,這是最後一批的「以工轉幹」指標,總以為,等我給鄧麗君寫信而遭到審問這一風頭過後,單位會給我轉幹的。我癡癡的,仍舊滿懷希望的等待著。

從此人生轉向

一年過去了,數年也過去了,我終於忍不住了,便找對我還不錯的書記詢問,書記很吃驚的說道:你還在等呀,不是給你說了嗎,你的轉幹指標早就取消了,繼而又很心痛的對我說,你不該給鄧麗君寫信,那可是最後一批的轉幹呀。

轉不了幹,就進不了政府機關,更談不上去從政,去努力工作爭取當領導了,自己人生所追求的,最理想的工作奮鬥目標,算是徹底破滅了。

怎麼辦?從政的路堵上了,那就從商吧,痛定思痛,我毅然從內地去了廣東,投入了商海。

如今,與我同時填轉幹表,並成功轉幹的同事和同學,許多都已是局長或書記了,偶爾相見,他們都會感慨的說:「如果你當初不給鄧麗君寫信,現在也是書記了」。

至今不後悔

是呀,一晃近三十年過去了,寫信時,我還是一個21歲多的小青年,如今,已是51歲的中老年人了,但我並不後悔,我為自己至今仍保留著,年輕時面對社會和陌生人都充滿著真誠的感情而驕傲。

只是,難免覺得一些遺憾,遺憾的是,鄧麗君並沒有收到這封信,她並不知道,在三十年前,有一個大陸的小青年,曾經為了鼓勵她,而給她寫過一封信,信中告訴她,她的歌,很好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