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心敬神…行天宮明起撤掉香爐供桌

【聯合報╱記者高宛瑜、邱瓊玉/台北報導】2014.08.25 04:06 am

每年吸引六百萬名香客的台北行天宮,昨宣布為了環保及節約,明起廟埕不設香爐及供桌,信徒雙手合十拜拜即可,不燒香也不要準備供品,「用手敬拜、用心敬神」。

行天宮為此昨撤下使用長達半世紀的供桌與香爐,北市府民政局表示肯定與贊同。局長黃呂錦茹說,過去曾推行「不燒紙錢」,香客也沒有減少,顯然民眾已逐漸接受這樣的作法。

行天宮建廟五十多年,又稱恩主宮,祭祀關公,是北部知名廟宇,香火鼎盛,不少外國遊客慕名而來。

每人兩炷香 每年六百萬人

行天宮執事李楚華說,廟方從建廟一開始就不燒紙錢,十一年前將原有的五個大香爐減到兩個,廟內也不賣供品和香,由「效勞生」(廟內義工的稱呼)發香給信眾,一人最多兩炷香。李楚華說,但行天宮一年超過六百萬人次參拜,每人點兩炷香,數量驚人,加上線香多是進口,有化學物質,空氣品質仍受影響。

一名七十多歲女信徒每天都來敬拜,一待至少四小時,多年前檢查發現罹患肺腺癌,之後來廟內都戴著口罩;也有廟方工作人員和信徒反映,終日處在煙霧繚繞的環境中,身體不舒服。

小米糕 一天要丟掉上百個

李楚華說,讓廟方決定革新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供品過度浪費。他表示,許多信徒買附近一個十元的小米糕供品,拜拜後就留在供桌上。原本廟方都會捐給弱勢團體,但這兩年民眾擔心有防腐劑,廟方也不敢捐贈,平日一天要丟掉上百個,初一、十五大日子,一天更要丟掉上千個,「倒到手軟,真的很浪費!」

他指出,有信眾會將供品餅乾、零食留下,廟方一開始捐給育幼院,但育幼院後來認為這些食品不健康拒收,如何處理供品讓廟方很頭大,「食物太多,好好的食物變成垃圾太可惜了。」

行天宮未來不再設大香爐及放拜拜供品的供桌,受到最大衝擊的是周遭賣香和龍眼米糕的小攤販和店家,每天香客將近兩萬人,一年創造上億商機,以後沒生意可做,面臨失業。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也該轉型了。」李楚華說,攤商賣了三、四十年,也應該要正視環保問題,一起轉型。

收驚婆婆 還是會拿香收驚

行天宮明天起在台北本宮、北投分宮和三峽分宮,同時撤除金爐和供桌;不過廟內收驚婆婆還是會拿香收驚。


恩主公指示:明起不拿香

【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2014.08.25 03:07 pm

發香老婆婆忙提醒

今天是農曆八月初一,行天宮的香火更勝平日,煙霧繚繞,負責發香的工作人員忙著點香,手上一大把上百隻的香,不到3分鐘被索取一空,發香的老婆婆不忘提醒信眾,「明天就不發了, 拜拜不點香。 」

很多民眾紛紛向廟方人員詢問,為何選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初一? 服務人員解釋, 這是恩主公的指示,決定明天開始不拿香。

信徒:今天一定要來

家住新北市的盧姓信徒,一大早就趕來行天宮,趁最後在行天宮拿香拜拜的機會,尋求恩主公的庇佑。他說,明天不能點香,連香爐要撤掉,今天一定要來,說著還拿出一包包全家老小的護身符,忙著在香爐上過火。

很多日本觀光客,聽導遊說未來看不到香爐,也馬上拿出護身符、或是其他貼身物品在香爐上過火。另外,行天宮今天仍擺出大供桌,供品佈滿八張大桌子,很多信徒拜完,就把供品直接留在桌上。

「為了環保 能理解」

對於取消香爐及供桌,較年輕的信徒都能理解行天宮基於環保所做的決定,認為應尊重,且相信不拿香拜拜,不會影響神明對信徒的庇祐。

有民眾說,每逢重要宗教節日,人潮爆滿,每人手拿香,不小心就會碰到別人,輕則衣服被燒一個洞,嚴重一點就會受傷。有中南部來的信徒說,到廟裡拜拜,不拿香有點怪怪的。

有民眾剛買新車,去行天宮拜拜,求一個行車平安的小香包,拜完在香爐上過火,行天宮表示,雖然不點香,但原有的服務仍都不變。


行天宮撤香爐供桌 創辦人心願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楊正海/台北報導】2014.08.25 03:07 pm

行天宮所屬的台北本宮、北投分宮和三峽分宮,明天起將不再設置大香爐和供桌,鼓勵信眾不燒香,不備供品,用手敬拜、用心敬神就好,若仍有信徒攜帶供品,會先勸導,再請信徒拜完後自行將供品攜回。行天宮表示,這是行天宮精神導師玄空師父創宮的心願,只是過去一直沒辦法實現,目前時機到了,且經過擲筊經過神明同意。

心地善良 自會散發道德的馨香

行天宮發言人鄭文賓表示,行天宮創辦人玄宮師父,早在民國56年行天宮現址落成時,就表示來廟裡敬神,未準備香花鮮果沒關係,有沒有香也不要緊,若一個人的心地善良,自然會散發出道德的馨香,這樣恩主公最喜歡。當時就極力宣揚,心誠意正,心好就香。

鄭文賓說,行天宮創辦以來,厲行不焚化金紙、不酬謝金牌、不演戲酬神、不供拜牲禮,也一直思考不要設大香爐和供桌,但擔心信眾反對,多年一直未實施,而是循序漸進推動,先在92年間將宮裡5座香爐減掉3座,只留剩2座,供信眾拜天公及宮裡供奉的關公、灶神、王天師、岳飛及呂洞賓五座恩主公。

行天宮慣例 一個聖筊定案

鄭文賓說,由於時空背景與時俱進,行天宮認為不再設大香爐及供桌的時機到了,信眾也可以接受;行天宮董事長葉文堂事先率信眾擲筊,一擲就是聖筊,依行天宮的慣例,擲筊一筊聖筊就夠了,不必擲三筊,全案就此定案。

行天宮執事李楚華表示,工作人員和信徒終日在煙霧繚繞的環境中工作,不只健康受影響,信徒將供品留下,很多食物最後只能變成廚餘,實在浪費。

李楚華說,信徒留下的大批供品,很多都捐贈給育幼院或新北市食物銀行,但數量實在太多,每逢恩主公生日或其他重大宗教節日,都得通宵達旦處理這些供品。

李楚華表示,行天宮早年自己準備祭拜用的糕點,都是純天然食品,現在攤販所賣供品,大多是甜點或是零食,吃多有礙健康,尤其市府曾抽查發現攤販的供品,含有大量防腐劑,連螞蟻都不吃,行天宮更不敢把供品贈送給弱勢團體。

周邊攤商:明天起就失業了

行天宮未來不設供桌及香爐,直接衝擊周邊商家,上午在行天宮外圍,仍有許多老太太拿著香、麵線、米糕等供品對信眾兜售,還說明天起就失業了。

有小販說,明天以後會轉去別的寺廟賣。也有人表示看情況再說。一名身障人士說,行天宮香火盛,就算不設供品,還是會有人施捨。行天宮附近賣早點的小販說,沒差啦,信眾還是要吃飯。許多已大量進貨的小販擔心這些貨要銷去哪裡?多名小販說,賣一輩子供品人,要轉去哪裡?

閱報秘書/行天宮

行天宮,又稱恩主公廟,共有台北本宮、三峽分宮(行修宮)及北投分宮。

特色:台北本宮位於台北市中山區,1968年1月25日興建完工,為行天三宮最晚成立者,也是大台北地區關帝廟的代表。行天宮不設功德箱,所有捐款均由廟內人員寫樂捐單代替。不收金牌,不演戲酬神。行天宮也率先成立財團法人,確立為合法的公益團體。

奉祀神祇:共有「五恩主」,一、關雲長為首,又名關聖帝君。二、呂洞賓,中國神話傳說八仙之一。三、張單,灶神。四、王善,護法神。五、岳飛,即精忠武穆王。另有關聖帝君兩旁的周倉、關平。

開放時間:清晨4時到晚上22時30分


即將「失業」 賣供品商家:太突然

【聯合報╱記者高宛瑜/台北報導】2014.08.25 03:08 am

台北行天宮明起撤下廟內香爐和供桌,這項新措施,讓多年來依附廟宇賣香及供品的攤商和店家錯愕,對即將「失業」,商家說:「太突然了!」信眾多持正面觀點。

在行天宮賣供品及線香四十多年的攤商「阿蘭」,不滿地說,廟方前晚才貼公告,到實施僅剩兩天,實在太匆忙,她抱怨廟方撤供桌、撤香爐,「就是不讓攤商做生意」。她決定今晚收攤,昨晚還豪氣地把小米糕多送一個給老顧客,賣不完的就送弱勢團體。

店家黃小姐也說,今天是鬼門關後首日,行天宮香火會很旺,她提早進了一批貨,突然公告,讓攤商措手不及,廟方應早兩個月通知,讓他們有時間處理退貨;製作米糕的廠商更慘,對已進貨的原料很傷腦筋。她說,傳統習俗拿香拜拜是向神明表達虔敬心意,沒了香,「神明還會保佑嗎?」

行天宮執事李楚華說,行天宮不賣供品和香,造就附近攤商商機,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也該轉型了」。攤商在附近賣了三、四十年,應該要正視環保問題,一起轉型。

行天宮內香客拿香、擺供品的畫面將成絕響,昨天上廟裡拜拜的香客,得知明天以後不用再拿香及上供品,大都很肯定,卅二歲的林孟瑾說,每次來行天宮都買餅乾和零食祭拜,以後不帶供品不拿香,「還蠻環保」。

但老一輩的信徒可能會覺得「怪怪的」,空手來又沒拿香拜,「好像就無法表達虔誠的心意」,七十歲的廖姓香客說,聽到撤香爐的消息很高興,她認為那些儀式都只是形式。

廿六歲的蔡先生說,看到新聞報導趕緊跑來行天宮,要拍香客拜拜的最後身影,「以後在行天宮看不到了」。他說,不買供品祭拜,考慮改以添香油錢替代。


醫師:香懸浮微粒易致癌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祁容玉/連線報導】2014.08.25 03:08 am

行天宮推廣不拿香,新北市土城承天禪寺十多年前就因環保「不燒香」改用「臥香」;毒物科醫師大表贊同,認為燒香除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影響也不容小覷。

承天禪寺早年也點香禮佛,因香火鼎盛,法會時單日動輒上萬信眾湧入,燃燒後空氣不佳,佛像和牆壁也都被燻黑、燻黃,很難清理。

寺方十多年前決定不開放信眾燒香,信眾如認為還是要拿香,寺方提供每人長約十公分的「臥香」,禮佛時齊眉平舉祝禱後,平放至香爐,寺方每隔一段時間集中焚化。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龍世俊曾研究發現,寺廟是住家社區空氣汙染源的第一名,進一步監測拜拜燒香燃燒產生的懸浮微粒,瞬時濃度可達每立方公尺四十三微克,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容許值廿五微克的近兩倍,民眾長期吸入恐會影響健康。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燒香產生懸浮微粒顆粒極小,連鼻毛都無法過濾,它會直接抵達肺部,使附近的血管發炎,長期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或形成肺腫瘤(肺癌)。


法鼓山:心念最重要 宮廟:怎搶頭香?

【聯合報╱都會地方中心記者/連線報導】2014.08.25 03:08 am

台北市行天宮基於健康及環保,撤除香爐及供桌;法鼓山表示,佛教主張「心念」,「再好的香,沒有虔心也只是佛堂裝飾物」;地方知名廟宇考慮信眾習慣,多持保留態度。

法鼓山表示,一直以來都不鼓勵信眾焚香,目前唯一會燃香的部分僅法會開始的時候,由法師拈香禮佛,主要是宣導環保。法鼓山認為,禮佛應是來自當下的心念。

佛光山 不燒香近十年

佛光山響應環保,取消供品與燒香儀式已近十年,寺方表示,無論大雄寶殿還是其他禮佛,全都鼓勵信眾改用鮮花或者電子燈來供佛,「用心來拜比較重要。」

雲林北港朝天宮一年有上百萬人前來拜媽祖,總幹事陳建陽表示,站在環保角度,他認同應用膜拜取代焚香,但信眾不習慣,目前廟方推動一人一炷香,未來是否要跟進會評估。

紫南宮 贊成漸進改革

南投紫南宮主委莊秋安說,「拜拜習慣朝環保改革很正確」,但最好採漸進方式,否則信眾一下子無法適應,「上個月還在燃香拜拜,怎麼馬上就變?」「紫南宮的信眾都很年輕」,他表示,很多年輕信眾用雙手合十拜拜,不使用牲禮,而是供奉花籃,拜完就掛在車內。

西螺福興宮董事長楊文鍾說,站在廟方立場,不鼓勵也不禁止焚香,因為信眾深信上香為人與神明的溝通「管道」,且搶頭香是福興宮每年農曆年的傳統民俗不可廢,「不進香怎麼搶頭香?」

慈祐宮 不會跟進不燒香

北市知名松山慈祐宮董事長陳玉峰則認為,金紙減量可以接受,但不燒香也沒有供品,「這和拜阿拉有什麼兩樣?」慈祐宮不會跟進。

「台語有句俗諺『「上輩子燒好香』」比喻一個人好命」,北市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直言,不燒香總覺得怪怪的。供品拜完帶回家吃保平安,「如什麼都取消,來廟裡拜拜幹嘛?」

屏東市天公廟主委尤聰敏認為,每個地方民情不同,「台北可能做得來,但在屏東不燒香拜拜,甚至連供桌都沒有,真的沒辦法。」

學者:帶頭示範效果難料

台南市文獻委員鄭道聰表示,中國最早有關燒香的紀錄是在「禮記」。行天宮香火鼎盛,不怕沒信眾,可以帶頭做這樣的示範,但相信信徒還是會有不同聲音,就看廟方能否堅持。

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長戴文鋒表示,日治時期高雄左營楊家就發起少燒金紙,但時至今日會燒的人還是燒,可看出效果有限,更何況燒香更為普及,行天宮的作法,效果可能難以推到其他地方。


行天宮/心香代線香 官員該汗顏

【聯合報╱管輪/教(基隆市)】2014.08.25 01:34 am

台北行天宮自二十六日起將不再設置香爐和供桌。這不僅是廟方說的要落實環保與珍惜資源,可能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以實際行動移風易俗,對於社會甚至政府各項作為與施政過於強調表面功夫,都可望帶來深遠的影響。而如果連向來以香火盛弱作為經營成敗指標的寺廟主持者,都能有此格局與思維,相關主管機關的官員們,又怎能不汗顏而自我鞭策。

行天宮原本就不燒紙錢,現在又進一步撤下香爐,不僅環保,也避免煙霧繚繞影響信徒健康。事實上,比起線香,燒紙錢更值得關注。市面上各類金紙燃燒後的排放究竟含有什麼、量有幾多都尚難確認。雖然,依空氣汙染防制法是有相關防制規定的,但這些年台灣已不限於寺廟,各都市街頭巷尾、社區燒金紙的風氣,卻有愈發興盛之勢。不僅燒得頻繁,規模也愈來愈大,似乎就怕輸了陣勢,不得神明青睞。所帶來的,也不僅只空氣汙染,燒出的煙火與隨處留下的高溫金爐,對人身安全的威脅都不在話下。而相關主管機關所做的,也似乎僅止於不問效果的道德勸說。

不可否認,台灣的各種宗教活動多半原本就是積陰德、求陽報等善良風俗的體現,值得保有與鼓勵。但以政府的立場,似乎更應該看出其中所存對於社會明顯與潛在亟待改變的負面作法。行天宮從不燒紙錢到撤去香爐,正是一大啟發。


花蓮勝安宮推心燈 漸進取代金紙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2014.08.26 03:13 am

台北市行天宮不設香爐及供桌,落實環保、節約能源,成了全國焦點。花蓮縣吉安鄉知名的勝安宮前年起推動「環保蓮花心燈」受挫,目前「雙管齊下」,兼賣環保心燈與金香燭,採取漸進式,以弭平部分信眾的反彈。

吉安鄉勝安宮是全國王母娘娘總廟,全台刈香宮廟有1萬多座,信徒眾多,主委吳東明說,前年起,他積極推動「環保蓮花心燈」替代金紙,心燈是用玉米粉製成,可分解供魚蝦食用。

當時紅色心燈象徵「祈求事業」,橘色心燈是「祈求健康」,粉紅色心燈是「祈求愛情」,黃色心燈是「祈求平安」,年輕信徒認為護生、環保理念佳,大為讚賞,但部分信眾認為心燈不能取代金香燭的敬神誠意,讓廟方飽受批判。

吳東明表示,部分信徒激烈反彈後,廟方只得「雙管齊下」,同時供應金香燭與環保心燈,在廟埕右方設供品金香燭供應處,左方設紀念品供應處,原本的大朵心燈經改良後,變成「七彩環保蓮花心燈」。

他指出,行天宮不設香爐及供桌,重視環保與節約能源的作法,他很能認同,但花蓮畢竟民風不同,儘管地球暖化的嚴重事實,大家都應關心,現階段也只能採漸進式改革,以免造成民心惶恐不安。


撤香爐供桌? 嘉義港口宮、配天宮:難

【聯合報╱記者黃煌權/嘉義報導】2014.08.26 03:13 am

台北行天宮今天起將撤掉香爐、供桌,嘉義縣香火鼎盛的港口宮、朴子市配天宮昨天都說,因地方民情不同,並不會跟進。但有某廟宇負責人透露,賣香紙是不少廟宇很重要的收入,如果不賣香紙,廟宇的運作可能受影響,因此對不少廟宇而言,撤香爐無疑是「自廢武功」,很難做到。

「民情不同,怎能相提並論?」港口宮主委張阿儒表示,行天宮位於大都會,居住地密集,廟方基於環保慨念要撤香爐,阻力不大;反觀港口宮等位於偏鄉地區的廟宇,數百年來,信眾及當地居民都習慣拿香參拜,如果沒拿香拜拜,「成何體統?」

張阿儒說,約在2年前,就有信眾建議廟方不要燒香、燒紙錢,他特地擲筊請示媽祖,但遭媽祖「反對」。不過,為響應環保,原本廟內3個香爐,信眾每個香爐每次可插3炷香,廟方約在1年前已公告每次只能插1炷香。

配天宮董事長王如經也說,基於地方宗教禮俗,目前要撤香爐的難度很高,但為了響應環保,廟方不僅將廟內原有的6個香爐減到只剩4個,而且還規定每個香爐由原本每次插3炷香減到只剩1炷,也就是原本每人每次要插18炷香,現在只剩4炷,「廟方已經很努力了」。


不設香爐供桌 屏東廟宇不跟進

【聯合報╱記者林巧璉、陳沛佑/屏東報導】2014.08.26 03:13 am

台北市行天宮今天起不設香爐和供桌,屏東縣目前沒有廟宇打算跟進,屏東慈鳳宮表示,3年前已將每爐3炷香減為1炷香。屏東市玉皇宮指出,在屏東要一下子不燒香、燒金紙很難推行,應採漸進方式。

屏東慈鳳宮總幹事鄭宇伶表示,「全面取消燒香、燒金紙會讓信徒不安,但我們從減量開始,金紙也採用較薄的環保金紙。」3年前慈鳳宮開始推廣每個香爐從過去習俗點3炷香改成點1炷香。廟方志工表示,改成1炷香後空氣品質好很多,不像以往遇到大節日,大家都被香火燻得張不開眼。

走進慈鳳宮的點香處,可看到火爐旁立著黃色告示牌,「節能減碳,請點一炷香。」鄭宇伶觀察,「剛開始信徒不習慣,他們覺得3炷香才能表達對神明的敬意,但時間一久大家慢慢改變,現在多數人都能接受點1炷香。」

信徒吳媽媽說,「我覺得減量很好,但是要完全禁止心裡真的怪怪的。」林姓大學生說,「每個人都減少2支香,一年累積下來的量也很驚人的。」

屏東市一間鄰近廟宇的金紙店家表示,店裡主要客源是自己在家裡拜拜的家庭散戶,大多去廟宇拜拜的香客都是在廟裡的金紙部購買,「就算廟裡推廣節能減碳不要燒香、燒金紙,民眾還是會在家中使用,生意應不會有太大影響。」

屏東縣民陳先生則認為,「早該禁止點香了,以前香的製造原料較好,吸入人體較無害,現在為大量生產,早已用劣質材料,對人體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祭祀習慣朝環保改革是對的!」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廟車城福安宮總幹事曾寶文說,有人推動「用手敬拜、用心敬神」,但信徒如果不點香、不燒紙錢、沒有供品,「空手」來廟裡膜拜,心裡都會覺得怪怪的;台北行天宮作法應該很難推到其他地方。

他說,為降低空氣汙染,廟方12年前主動將燒金紙的金爐移出,在廟宇東側門外斥資500多萬元興建不汙染空氣的環保金爐;金爐為古式三重簷的八角形建築,有4層樓高,只要把成疊的金紙置於爐口處,金紙會一張張自動飛進爐內,被稱為「神明點鈔機」,有特色兼顧環保,外地廟宇都來「取經」。

屏東縣政府民政處副處長黃素娟指出,屏東縣目前還沒有廟宇全面禁止燒香、燒金紙以及不擺設供桌,「每個地方風土民情不同,目前能做的就是多加宣導,從減量開始,讓民眾慢慢接受環保觀念。」


東港東隆宮:香是與神溝通工具

【聯合報╱記者張進安/東港報導】2014.08.26 03:13 am

台北行天宮從今天起不設香爐和供桌,消息一出引起各界熱烈討論。屏東東港著名東隆宮王爺廟則認為,宗教信仰有其自由,雖說環保是未來趨勢,但「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3年1科的屏東東港鎮東隆宮迎王平安祭典將在明年登場,這項全台保留最完整的王爺祭典,已有超過300年歷史,更是全台規模最大的王船祭典;不僅是維繫東港在地居民向心力的民俗宗教活動,兼具文化意涵,每次祭典不僅在地居民熱情參與,同時吸引國內外無數遊客、信徒到東港「朝聖」,為期七天的祭儀,造成東港萬人空巷,盛況空前。

東隆宮副董事長伍水源說,各宗教信仰都有其淵遠歷史,後人也遵循至今,因此無所謂對或錯。崇尚環保是趨勢,東隆宮早從十幾年前就改為每座香爐插一炷香的作法,同時在近幾年改採環保金爐,盡量降低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他認為,台灣人把香當成是與神明溝通、連結的工具,藉由燒香將心中的信仰及祈求訊息傳達給神明,不可失去敬意,因此現階段廟方不考慮跟進,即使時代趨勢演變,「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從事漁業將近40年的陳姓信徒表示,討海人長期在海上與大自然艱困的環境搏鬥,對神明及超自然現象的敬仰與畏懼,更較一般人深刻,到廟裡拿香拜拜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環保惜物 翻轉敬神思維

【聯合報╱蘭馨/教(竹縣竹北)】2014.08.26 03:02 am

拿著聯合報報導的「行天宮撤掉香爐供桌」,今後「用手敬拜用心敬神」的斗大字體,稱許婆婆前天關鬼門普渡的金紙減量,是新進且符合環保的做法。

其實各地方政府宣導不燒金紙的觀念很久了,但老一輩認為點香燒金紙才與神明有溝通,筆者勸說多年,今年總算有所收穫。

期待大家多著重內在心念和虔誠,屏棄外在形式化的表面功夫,人人小動作大公益,那又何必在意線香金紙的裊裊生煙呢。


不燒香成習慣 心誠則靈

【聯合報╱洪金鳳/行政人員(高雄市)】2014.08.26 02:58 am

行天宮不燒香後,我想很多寺廟也會慢慢跟進,因為時代在改變,社會在開化,況且根據醫學報導,燒香燃燒產生的懸浮微粒,長期吸入恐有致癌的疑慮,為了保護環境,為身體打一場健康的保衛戰,我們都應該支持以虔誠的心合十祭拜神明的行動。

居住廟宇林立、燒香拜拜盛行的澎湖鄉間,從小我就是家裡派赴廟裡拜拜的當然使者,我從小學就很會拜拜,所有廟裡拜拜的程序,我都瞭若指掌,同村里的大人看到我熟練地拜拜,無一不嘆為觀止。

那時只要燃香拜拜,聞到香的味道,我就有種安定心靈的感受,燒完香還要拿金紙到香爐去燒,完成這兩項動作,才覺得為神明做了點事,也覺得唯有這樣,家中才能保平安,生活才會順心如意。若是以前要我到廟裡不燒香,我會覺得是件困難的事。

但後來我的想法卻因為祭拜祖先燒紙錢的流程消失而改變。多年前公婆往生,神位安座於佛光山,過年過節,我和家人都會前往追思參拜,又是燒香又是燒紙錢,但這幾年環保觀念深植人心,佛光山以軟性規勸,並不再提供燒紙錢的地方,希望後代子孫都能以誠敬的心替代這些身外物,實踐佛家一切始於無的觀念。

久而久之,祭拜公婆,不燒紙錢已成習慣,也不會有不孝的想法,所以,我相信時間會帶領大家與時俱進,實踐環保觀念,當不燒香也變成一種習慣後,大家身體將走健康風,世界也會走向和諧與平安。


撤香爐供桌首日 「空氣好不擠了」

【聯合晚報╱記者陳珮琦/台北報導】2014.08.26 02:57 pm
 
「拜米糕,投錢緣;拜麵線,添福壽;拜糕仔,高高在上,子子孫孫中狀元。」每年吸引600萬名香客的台北行天宮,今天起不設香爐、撤掉供桌,希望信徒雙手合十拜拜即可,不燒香也不要準備供品,「用手敬拜、用心敬神」。

攤販叫苦:以後怎麼生活

在行天宮外頭賣香和米糕四、五十年的阿嬤,一早火氣很大,她說,行天宮撤掉香爐、供桌根本不合佛禮,更讓她們這些小攤販「以後不知怎麼生活」。但許多上了年紀的信徒認為少了香爐、供桌,「廟裡空氣變好,而且也寬敞多了!」

身穿淺藍色長袍的廟內義工「效勞生」,一早在廟裡分發「慈心萬物、問心敬神」的小傳單,宣揚行天宮精神導師玄空師父的開示:「來廟裡敬神,未準備香花鮮果沒關係,敬神的香有沒有買也不要緊,若一個人的心地善良,自然會散發出道德的馨香,這樣恩主公最喜歡」。

沒了大香爐,廟埕不再香煙裊裊。「按奈也不錯!」一位手持枴杖的阿嬤從南港搭公車來拜拜,她說,年紀大,手也不太方便拿香拜拜,撤掉供桌,走路就不用繞來繞去,「這樣反而好」。

兩位從台中來的年輕小姐發現廟裡沒有香可以拜,她們表示,家裡的長輩都說,燒香拜拜才能跟神明溝通、上達天聽,而且供品拜完後拿回家與家人分食,是為了「保平安」,現在什麼都沒有,「總覺得怪怪的」。

「太過分了,只有給我們兩天的時間。」龍眼米糕製造商說,「現在還庫存大約20萬元的龍眼乾得認賠,這還不包括包裝袋、壂紙等材料!」


行天宮信眾讚沒香空氣好 店家嘆生意掉9成

【聯合報╱記者高宛瑜、陳惠惠、高詩琴/現場直擊】2014.08.27 03:24 am

台北行天宮沒有香爐和供桌的第一天,香煙裊裊、大供桌上擺滿食物的畫面消失了,但信眾人數不減,個個雙手合十、默念敬拜,對新制多肯定「沒了香煙,空氣很清爽!」但仍有長者不習慣,「怎麼說撤就撤?」

行天宮新制也讓周邊攤商和店家生意大受影響。店家一上午只賣了幾包餅乾和一包香,大嘆:「生意掉九成,都要關門了!」小米糕蔡姓攤商前天半小時狂銷五百個小米糕,昨天一上午賣不到一百個,只有路過民眾買來當零食吃。

昨天有一萬多人次香客湧入行天宮,維持往常水準,但以往擺放供桌的廣場,被滿滿人潮取代,信眾合掌站立、跪拜;效勞生(廟內義工)發放「慈心萬物、問心敬神」小傳單,建議信眾「請雙手合十、以道德心香取代線香」、「不需供品,心誠禮敬,便能得到神明護佑」。

上班族許凱翔常到行天宮拜拜,他說,沒香爐後「清爽、簡單」,行天宮原本就給人明亮感,沒有煙霧瀰漫,感覺更好;他相信不管有沒有香和供品,重要還是「心誠則靈」。

不過,收驚婆婆仍拿香為信眾服務。行天宮發言人鄭文賓說,收驚要請神祈福,香是與神明連繫的媒介,所以仍延續傳統,不會廢除;且收驚婆婆每人僅拿三炷香,可用四十分鐘,空汙影響小。

七十多歲的陳姓阿嬤帶著報導行天宮撤香爐的報紙對效勞生說,看到報紙才知道香爐被撤,她認為香煙是信徒傳達心意給恩主公的工具,不能突然撤掉。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昨早赴行天宮參拜,他說,民間習俗改變不容易,但行天宮讓宗教信仰兼顧環保和現代價值,是非常好的事,他很認同。無黨籍參選人柯文哲表示,行天宮撤香爐、供桌是以環保和健康的角度思考,是往進步的方向改革。


「沒香怪怪的?」 行天宮:習慣就好

【聯合晚報╱記者陳珮琦、許依晨/台北報導】2014.08.26 02:57 pm

台北行天宮今天起撤下廟內的供桌和香爐,希望信徒以後以手敬拜、以心敬神。行天宮董事長樂文堂上午說,燒香拜拜都只是守舊形式,要改變,一定會有阻力,「但是習慣了就好」。

內政部:撤香爐是好示範

內政部長陳威仁表示,尊重各宮廟的決定,禮敬神佛各有各的傳統,行天宮撤香爐和供桌作法是好的示範,若其他廟宇跟進也樂觀其成。

撤下使用長達半世紀的大香爐和供桌,樂文堂強調,絕非倉促決定。他說,為宣揚關聖帝君「慈心萬物」、「慈悲濟世」和「五倫八德」理念,廟方從建廟一開始就不燒紙錢,11年前將原有的五個大香爐減到兩個,廟內也不賣供品和香。

樂文堂表示,行天宮一年超過600萬人次參拜,原本預計農曆9月撤掉香爐、供桌,希望也給賣香、賣米糕的攤販和店家多些緩衝時間,「結果9月擲沒筊,8月才有筊」。

行天宮執事李楚華指出,決定革新的另一關鍵原因是供品過度浪費。許多信徒將米糕拜拜後就留在供桌上,原本廟方都會捐給孤兒院、老人院等,但這兩年因擔心有防腐劑,廟方不敢捐贈,平日一天要丟掉上百個,初一、十五大日子更要丟掉上千個。

撤掉了香爐、供桌,但收驚婆婆還是會拿香收驚,樂文堂強調,這是「科儀」,不會變的。


行天宮之後,下一個?

【聯合報╱黑白集】2014.08.27 02:55 am

香火鼎盛的台北行天宮,昨起不再陳設供桌和香爐,香客以合什祝禱代替焚香獻供。對民間佛道信眾而言,行天宮帶頭宣示「不燒香」行動,除表達了重要的環保概念,也有與時俱進的宗教改革意義。

從環保層面看,行天宮每年六百萬香客,一人三支香,就是一千八百萬支香,要燒掉許多樹木。個別香客持香敬拜不過數分鐘,但對廟內志工而言,則是一天十幾個小時浸在香薰的惡劣環境,健康受到影響;對城市而言,鼎盛的香火同時是個不斷排放碳及甲苯的汙染源。此外,香客供奉的糕點多半拜完即棄,連廟方要贈與弱勢團體都遭拒;如此難表虔誠的供品,蹧蹋糧食,又何足以敬神?

事實上,國內知名佛教團體如法鼓山、佛光山、慈濟,早就倡導禮佛不燒香。但多數民間信徒認為繚繞的香煙是與神明溝通的媒介,一般寺廟始終不敢碰觸這塊禁地;也因此,行天宮踏出這一步,顯示它具有引領風氣的勇氣。接下來,就要看龍山寺、鎮瀾宮等知名寺廟會不會跟進。

在行天宮宣布「不燒香」後,台灣南北各大廟宇的反應都極冷淡,認為行天宮的作法「很奇怪」;南部的廟宇還說,香客一來就點卅六支香,不可能禁。理由不外,信徒相信「有燒香,有保庇」,不燒香,怎麼獲得保佑?此外,許多大廟是靠著每年盛大的「進香團」賺進香油錢,若對進香者「禁香」,豈非自斷生路?

宗教的革新涉及信仰儀式的變遷,誠屬不易。行天宮五十年來從不焚燒金紙、不收酬謝金牌、香爐減量,到如今撤除供桌和香爐,一步步循序漸進。這次改革,雖遭到周邊攤商埋怨,但顧及香客及志工的健康與城市的環保,建立「心香更誠」的進步觀念,的確值得為它喝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