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進國家的教育和你想的不一樣:「老師的存在不是給孩子知識,而是讓他們具備學習能力!」

關鍵評論 Zou Chi 2014/10/20 發表於 • 國際 • 教育 • 書摘

文:黃農文

先進國家的教育方式是如何呢?為什麼許多人都說那樣「比較好」?藉著了解他們的教育方式,我們或許也能想想:對教育而言,到底應該重視什麼?

以色列:自己找答案

猶太人的教育中,發問和討論是很重要的一環。我曾看過介紹以色列的相關節目,裡面詳細介紹了他們的教育方式:畫面中,小學生們分成好幾組,面對面坐著、正在認真討論。老師在接受採訪時,強調討論式教育的優點:「最重要的是教他們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讓他們學會自己找答案。」即使在大學裡,仍然採用面對面討論的方式授課。

從小就藉著提問和討論培養思考力與創造力,是猶太式教育的特徵。在討論的過程中,為了不輸給對方,會產生一種微妙的競爭心理,所以會試圖用更好的理論來說服對方,也會更努力深入思考,自然而然發揮「挑戰與回應」的效果,討論也變成誘導學生動腦的有效刺激。像這樣,不但能培養邏輯力、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他人的溝通力,還可以避免陷入思考盲點、養成傾聽他人說話的習慣和理解力;另外,透過討論,也能培養社交能力。

從小就習慣持續思考的孩子,長大後一定比較具有挑戰精神。「chutzpah」(發音近似「虎子帕」,有大膽、自信、放肆、不懼怕權威的意思)是猶太人最明顯的性格特徵。這種個性和教育方式讓他們樂於挑戰、重視過程甚於結果,就算失敗了,也幾乎不會有挫折感,並且勇於提出和其他人不同的觀點和意見,這也正是他們能席捲諾貝爾獎、掌握世界經濟脈動的重要因素。

芬蘭:彈性才是一切

如果提到「教育先進國家」,很多人都會想到芬蘭。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每三年會舉行一次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自二○○三年以來,芬蘭的整體表現始終穩坐全球第一,並且寫下「沒有跟不上進度的學生」的教育神話。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二次大戰剛結束時,芬蘭仍是歐洲最貧窮的農業國家。不久後,他們認知到工業化時代即將到來,於是在教育上投注大量資源,希望能藉此振興國力,經過了三十年努力,終於開花結果。

芬蘭的公共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六,是OECD國家中占比最高的。芬蘭的老師至少要有碩士學歷,待遇也僅次於醫師和律師,而且在教學現場所擁有的彈性和權限也很高,這是讓芬蘭優秀人才投入教職很重要的誘因之一。舉例來說,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學程的錄取率大概只有百分之七(甚至更低),熱門的程度簡直就像許多人為了成為醫師或律師而搶破頭一樣。

在芬蘭的中小學,一個班級最多只有三位老師,其中兩人負責教學,另外一位老師負責引導學習較落後的學生。芬蘭的上課時數和課後複習時數都低到讓我們難以想像,但是他們重視跨科別學習、重視思考與統整,更重視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差異性。芬蘭也有考試,但以能引發學生興趣和思考的題目為主。舉例來說,芬蘭小學的考試會用這種方式出題:

    飛行的歷史始於一七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那天,法國巴黎的某位侯爵和他的科學家朋友搭乘熱氣球飛上天空,熱氣球飛了九公里,飛了二十五分鐘。一九○三年,美國的萊特兄弟製造出第一架飛機,但那架飛機只飛了幾秒鐘。

    六年後,飛機的設計有了十足的成長,法國人布萊里奧駕駛飛機成功橫跨英吉利海峽,這次飛機飛了二十八公里,飛行時間是三十七分鐘。又過了十八年,查爾斯.林白一個人駕駛飛機從紐約飛到巴黎,成功橫跨大西洋,他飛了五千八百公里,花了三十三小時又三十分鐘。

請問:

一、法國侯爵的熱氣球是在哪一年製造的?
二、布萊里奧第一次駕駛飛機橫跨英吉利海峽是哪一年?
三、林白成功橫跨大西洋是哪一年的事?
四、布萊里奧成功橫跨英吉利海峽時,再飛多久就會滿一小時?
五、林白的飛行時間如果想滿兩天,還需要再飛幾小時?
六、布萊里奧飛越英吉利海峽的時間,比法國侯爵熱氣球的飛行時間長多久?
七、從萊特兄弟第一次飛行到林白橫跨大西洋,中間相隔幾年?

這些題目都不是單純套公式或背誦就可以解答的,必須具備閱讀、理解和思考能力,這樣的題目才是能成功引領學生挑戰並建構邏輯的題目。

德國:有興趣最重要

舉例來說,德國的小學會花很長的時間,不斷反覆練習從一加到二十。老師不會直接教學生怎麼算;至於要用手指還是腳趾去算,那是學生的自由。孩子算出答案前,老師和家長都只會在一旁陪伴。因為在德國的教育理念中,興趣是最重要的,藉著長時間接觸和思考,讓孩子找出與問題相處的辦法,也等於讓他們不斷自我挑戰。

許多德國學校沒有「預習」這兩個字,老師甚至會要求家長「別讓孩子預習」,因為教導學生是老師的分內工作,家長不需要在家裡當第二個老師。而且預習會讓孩子覺得「我已經知道答案了」,反而忽略在課堂上和老師、同學的互動,甚至妨礙其他人上課。

一位德國小學校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明德國的教育哲學:

    我們的目的不在於讓學生都達到相同的水準。身為一名教育者,應該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幫助他們創新思考。同時,我們應該牢記:老師的存在不是為了教給孩子知識,而是為了讓他們自己具備學習的能力。

另一方面,德國學校十分重視戶外活動和體育,課程時數甚至比英文還多,至於理由,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對學校體育課的相關規範中就可以了解:

「可實踐全人教育的體育,是青少年時期學習的科目之中,無可取代的課程。」

我完全同意這個論點,尤其是團體競賽,可以讓大家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如果想在團體競賽中獲勝,只有自己表現得好是沒有用的,必須要所有人互相合作才行。透過體育競賽,除了能了解到合作的重要,還能了解如何截長補短、學習領導能力。許多歐美大學都很重視學生過去有沒有參與學校社團或擔任幹部的相關經歷,因為領導力高的人,不但思慮較周密、較勇於面對問題,也比較沒有個人主義的傾向。

法國:我思故我在

簡單來說,法國的課程重心就是「討論」或「邏輯」。法國有良好的哲學思辨傳統,這種傳統也讓法國人不管在藝術、文學或基礎科學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現。

除了外語和數學,法國中小學的考試題目幾乎都是以「申論題」的型式出題的。評分的標準在於對題目的理解力及邏輯推論能力,據說每一科考試時間都長達二至四小時,雖然能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建立自己的論述,對體力卻是一大考驗(再次重申:養成運動習慣很重要)。

法國的高中生在畢業前必須參加名為「le baccalauréat」的會考,考試分成三組,可以依個人興趣選擇組別。這種會考不但是畢業資格考,也等於法國高等教育的入學資格考,因為法國大學採用申請制,只要會考及格就能申請入學。

早在一八○八年,哲學就已經成為法國中學教育的必修課,依組別不同,高三的學生每星期至少要上兩個小時的哲學課(文學組則高達八小時),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哲學是培養思考能力的重要學科,並且希望透過反覆思辨的過程,提高人民的整體素質。

會考的哲學考題非常靈活,包括:「自己無法意識到的幸福是否存在?」「幸福是否只是一閃而逝的東西?」「現在的我是過去的總和嗎?」「夢想是必要的嗎?」「如果可以從過去脫離,我們是不是就能真正自由?」等,既沒有範圍,也沒有標準答案,如果沒有深入思考,根本不知道該從何回答起。

哈佛大學:說出你的看法

美國的哈佛大學向來採取討論為主的教育方式。辭去美國大型法律事務所工作、現任首爾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的約翰.萊特諾曾說過,他在就讀哈佛法學院時,教授是以「蘇格拉底式教學法」上課的—以提問、應答、討論為主的教學方式。電影《金髮尤物》就是以哈佛法學院為背景,電影中時常有教授不斷對學生提出問題、以「蘇格拉底式教學法」授課的場景。

韓裔美籍音樂家史克特.宇曾經擔任首爾市立交響樂團客席指揮,他在哈佛大學專攻物理。當記者問到,主修明明是物理,為什麼他又會選擇音樂時,他告訴記者,自己在大學所學到的,不是物理理論,而是思考的方法;而不管是音樂或物理,思考方法都是很重要的。

大家對桑德爾教授的「正義」課程應該也很熟悉。桑德爾教授會先說明一段簡短的內容,不斷向學生拋出問題,再從他們的回答中找出新的問題,藉此引領學生思考與討論。這和一般填鴨式教育完全不同,而是透過實例和討論,讓學生了解某個現象或事實背後的種種邏輯推理。
強化提問和討論,教出會思考的孩子

從以上這些國家的例子可以看出,所謂的「先進教育」重視的並不是一般的知識傳遞,而是透過討論和提問等方式讓學生有機會針對一個議題深入思考,並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不論是文字或言語)。越是卓越的教育,外顯記憶﹙外顯記憶是可以用言語表達的記憶,也就是可以讓人回想已知資訊的記憶﹚的比重就越低,透過體驗學習的內隱智能比例就越高。以這種方式所教育出的孩子,不是只會考高分的機器,而是具有邏輯性、思考力、創造力的人才。

書籍介紹

《全神貫注的力量:這樣學習,激出你的最佳實力》,究竟出版

作者:黃農文

黃農文,首爾大學材料系教授。他以七年來在高度投入狀態下進行研究的經驗為基礎,將「投入式思考」廣泛應用於研究和生活,不但解決了困擾他數十年的難題,百分之百活用自我能力,還能感受到極度滿足與無上的幸福。他兼具科學家與教授身分,不僅獲得令人刮目相看的研究成果,後來並以「投入式思考傳教士」與「韓國投入式思考專家」的身分推廣投入式思考,受到韓國各界廣泛歡迎與推崇。

學生之所以念書,通常都是為了應付考試、求高分,但也同時扼殺了對於學習的興趣。只要掌握「全心投入」的秘訣,不但能提升成績、考上理想學校、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未來的勇氣,還能充滿自信,愛上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全神貫注的力量:這樣學習,激出你的最佳實力》將帶你了解「全神貫注」的力量、體驗「投入」帶來的美好, 讓你的學習從無奈變成享受,甚至上癮!


湛址傑 臉書發言 2014-10-24

這篇文章很長,其實重點就是從小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台灣的教育一直就是填鴨跟背誦答案,甚至打壓獨立思考的精神,我小時候就常常因為這樣被視為異端。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XX明星高中學生又在國際賽事中得到金牌銀牌等等,台灣的明星高中學生去考美國的SAT也是小菜一碟,在大學之前我們的程度似乎遙遙領先,但是到了大學之後卻兵敗如山倒,這是因為我們的教育一直以來就被考試牽著走,因為台灣的考試一直以來就是有標準答案,所以我們就一直不斷地背誦答案,而不重視邏輯思考,在有標準答案的考試之下,我們當然能夠無往不利,但是出了社會很多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這也是為什麼台灣的學生到了大學之後就開始輸給歐美的學生,之前上BCG的課還蠻有感觸的,JT說理工人才在顧問業的折損非常大,因為他們沒辦法接受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台灣理工人才的訓練也只是一直解題,我們解題速度是比別人還快沒錯,但是光是這樣是完全無法立足於商場的。

我認為跟整個歷史脈絡也有關係,中國從隋朝就開始科舉考試,到了清代八股取士更是做為執政者箝制思想的一種手段,雖然滿清政府被推翻,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推翻了君主專制政權,骨子裡還是那套威權統治,箝制思想的手段,因此在各個甄才的考試制度上面去控制思想(例如以前律師每年錄取個位數),這是幾百年、千年來所累積的文化氛圍,造成台灣現在的困境,我認為是積重難返。
  
台灣的理工人才是蠻強的,但是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凡事都要求標準答案,導致最後我們只能做代工,而重理工輕文商本來就是一個很危險的現象,因為這個社會需要的是多元發展的人才,理工重要,文法商也很重要,德國法國從高中就開始學哲學,因為哲學是科學之母,從小就做深度的抽象思考,而我們高中時候怎麼學哲學?大概就是背一背老莊的文章,然後明天考默寫。


寶寶的童年只需要這6樣玩具,其他都多餘的!
(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8109 )

對寶寶來說,玩就是一切,而且玩對他的成長確實至關重要。玩的過程中,寶寶知道了如何去探索世界,學會了如何掌握技能,比如:爬、走、說話、唱歌、畫畫,以及結交朋友。

你有沒有注意到,那些反覆吸引寶寶注意力的玩具大多數是最基本的玩具,比如積木和球?

兒童心理學教授Steiner博士解釋說:「現在的父母總覺得應該給寶寶買一些價格昂貴的帶有學習性玩具,即使沒有科學研究證明它們能提升寶寶的智商,父母也不惜花費重金購買。而真正經典的玩具大多是萬能的、通用的,它們不要求寶寶在娛樂的同時給予相應的成績回報,就像一個機器人,寶寶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任何方式和它玩,玩具就是這樣伴著寶寶成長的。」

那麼寶寶從出生到長成大,小孩就玩這幾樣基礎的玩具會不會感到厭煩呢? 他和這些玩具之間的遊戲,又會伴隨年齡的增長有怎樣的變化呢?

1.球

6個月:寶寶對球的興趣,一方面是專心地凝視這個圓圓的東西,另一方面是享受觸摸、抓拿球的樂趣。所以,爸爸媽媽不妨給寶寶準備一些外型可愛又有不同質感的球,比如由不同材料拚接而成的布球,或者上面有小結的按摩皮球等。

12個月:此時,寶寶喜歡和你在地板上相對而坐,一起玩滾球的遊戲。再過幾天,他也許會具備扔球的能力,當然,都是無目的和目標的隨便扔。但是他卻不厭其煩,所以你也要準備足夠的耐心幫他撿球。

18個月:大多數媽媽都覺得這段時間,自己更像為一個手球運動員做陪練。沒錯,寶寶現在已經是扔球的高手,技術熟練,而且很有力度。他不僅喜歡將球舉過頭頂再用力扔出去,還喜歡和你一起玩互相傳球的遊戲。

2 歲:寶寶的投擲越來越精確了,現在他要開始一項更有難度的練習:用腳踢球、傳球。重心低的優勢,讓他具備了足球運動員應有的素質,所以踢球這件事他很容易就能搞定,而且越踢越帶勁。
看來你這個陪練也要跟著換一下運動項目了。

3 歲:你的運動小英雄已經有能力玩正規的足球或籃球了,有些寶寶還能準確地將球踢進球門。天氣好的時候,不妨帶他去運動場一展身手吧。

安全提示:對喜歡把手裡的東西放到嘴裡嚐一嚐的寶寶來說,那些顏色鮮豔、彈性十足的橡膠氣球,或者晶瑩透亮的玻璃球都不適適合他玩。任何直接小於4厘米的球類,都有引發異物窒息的可能,所以最好不好給寶寶玩。

補充說明:到了18個月時,寶寶能分辨出真實的球和圖畫中的球,小手指著書上的球,偶爾還能說出「球」。寶寶童年其實只需要六個玩具

2.積木

6個月:寶寶喜歡用嘴「品嚐」積木,咬一咬、嘬一嘬,「嗯,原來積木和奶瓶的味道不一樣。」除此之外,拍打和緊緊握住積木也是他喜歡的玩法。

12個月:他有了新發現: 將兩塊積木撞擊在一起就能製造出聲音。他還喜歡製造一些驚人又惱人的舉動,將你剛剛搭好的積木大廈,轟地一下推到,然後再露出一個「我多棒」的微笑。

18個月:堆積木表演開始了,雖然不是什麼高樓大廈,但寶寶憑自己對平衡力的掌控和理解,已經能將2~3塊積木羅在一起。你可不要嫌棄他建造的樓房太矮,更不要為了製造高樓大廈就硬逼著他再碼高一層,因為好戲還在後面呢。

2 歲:現在,寶寶的建築物越來越高,他對平衡問題的協調也越來越好,他已經能勝任堆起4~7塊積木了。另外,他還能將不同種類的積木按照形狀和顏色分類,即使是特殊形狀的積木,他也能分辨出出來,比如船型、汽車型、動物型等。

3 歲:寶寶能用積木打造出越來越多的建築物,這可能他通過自己的創造力構建出來的類似真實世界的模型,比如城堡、橋樑,還有隧道。所以,你不妨多帶他到外面看看,為他提供一些素材。

安全提示:質量好的積木應該是由堅硬的木材製成的,比如楓木和櫸木,因為這些木材即使用過一段時間也不容易出現裂紋、凹陷或者脫落碎片。另外,寶寶玩積木的時候你要在旁邊監督,尤其是大一點的寶寶,不要讓他有機會把這些木塊當成武器傷害自己或攻擊別人。

補充說明:有研究顯示寶寶和父母一起玩時,要比他獨自玩耍時,花費更多時間在研究和理解物體之間的組合和構成,所以,當寶寶擺弄積木時,媽媽最好也跟著他一起玩。

3.蠟筆

6個月:對這個年齡的寶寶來說,玩蠟筆有點為時過早。

12個月:寶寶能做的是用他的小手捏住蠟筆,然後亂塗一起。對他來說,此時畫畫可能並不是他最感興趣做的事,與此相比,捏住蠟筆,再用它弄出點東西才是讓他興奮的事。所以不妨給他準備一些好抓、好握的蠟筆,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

18個月:當寶寶看到你寫、畫的時候,他就會立即模仿你。再加上多數寶寶在這個時候學會了走路,所以經常會出現牆上、床單上被他畫的到處都是。不要為了這個責怪寶寶,他只是在給自己練習的機會,如果怕麻煩,你可以給他買一些可以洗掉的蠟筆。

2 歲:這時候的寶寶,很樂意獨自一人靜靜地坐著,守著一摞紙和五顏六色的蠟筆,開始塗鴉。他的畫(也許都不能稱之為畫)沒有流暢的線條、沒有構圖,甚至沒有顏色的選擇,但是這就是他的畫。你需要做到就是欣賞和提供必要的工具。

3 歲:寶寶的藝術才能開始爆發了。他能照著樣子畫出圓形、十字型、方形,甚至畫出人身體中的某一個或幾個部位。3歲的寶寶能認識3~4種顏色,有些寶寶還能照著樣子寫出幾個英文的大寫字母。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你可以教他認識更多的顏色,多給他一些畫畫的機會,讓他更加熟練。

安全提示:為寶寶買蠟筆時,最好選擇正規的、口碑好的品牌,確保蠟筆的製作原料是無毒的材料,比如石蠟。

補充說明:研究顯示,訓練大一些的寶寶使用蠟筆,對他以後學習使用鉛筆寫字有促進作用。

4.毛絨動物玩具

6個月:無論哪種材料做成的毛絨玩具,寶寶都喜歡用手觸摸、用嘴「品嚐」它們。

12個月:無論到哪,寶寶都喜歡帶上他的特殊的好朋友,還不時地給予擁抱。到了這個年齡,有些寶寶非常依賴他的毛絨玩具,甚至要和它們一起上床睡覺。

18個月:面對著和動物毛絨玩具,寶寶想要和它們對話,於是便模仿出各種各樣的動物叫聲「嘎嘎」、「哼哼」「汪汪」。不管怎樣,這表示他想了解更多關於朋友的信息,那麼你不妨給他將一些和動物有關的簡單的圖畫書。

2 歲:這些快進入幼兒園的寶寶,整天忙於一些簡單的假扮遊戲,當然是跟他的毛絨玩具朋友,比如帶著小狗迪迪去散步,給小熊泰迪餵飯,總之寶寶不亦樂乎。

3 歲:就這些毛絨玩具,寶寶開始展現他獨特的創造力和幻想力,比如小熊泰迪一下就變成了恐龍、小鴨子古奇長了一對很大的翅膀,飛到月亮上。多可愛的故事啊,坐下來耐心地聽他講完,
在恰當的時候問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安全提示:在小熊泰迪以及和它類似的毛絨玩具身上,可能沾滿了細小的灰塵或其他容易引起過敏症的物質。為了避免寶寶出現呼吸道或皮膚過敏症,就要定期給它們洗澡。

補充說明:很多媽媽擔心孩子對毛絨玩具過於依賴,其實這種擔心沒必要,因為大多數寶寶到了3歲,便對毛絨玩具失去興趣,他們更喜歡那些可以活動的玩具,而不是只坐在那一動不動的毛絨玩具。

5.簡單的拚圖

6個月:寶寶喜歡把一片拚圖從一隻手遞到自己的另一隻手,要不就是放到嘴裡,就像對待他喜歡吃的餅乾。

12個月:到了這個年齡,寶寶的興趣從一片拚圖轉到了拚圖板,端起拚圖板,輕輕地一翻,所有的拚圖片就都散落在地上。如果是裝在盒子裡的拚圖,寶寶還會用小手捏住盒子的把手,把盒子打開,然後從裡面拿出一片拚圖。

18個月:在你的幫助下,寶寶能把一些大片的拚圖放在相應的位置上。

2 歲:寶寶現在能完成一些簡單、基礎的拚圖,這些包括:把你挑出的蔬菜或動物形狀的拚圖片整齊地放到相應的洞的。到現在為止,他能完成三片一套的拚圖。

3 歲: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地提升,所以他能處理一些有難度的拚圖,比如圖畫背景的拚圖,或8片一套的拚圖。

安全提示:定期檢查拚圖片上的木釘(至少給寶寶玩之前你要檢查一遍),確保它們的牢固,脫落的木釘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異物窒息。另外,木質的拚圖還要確保它們是無毒的。

補充說明:有些寶寶會饒有興致地花掉一下午的時間來玩拚圖,但有些寶寶卻不喜歡拚圖,覺得它就像媽媽的電話本一樣不能理解。我們要告訴你的是:這種差別寶寶們的智力發展無關,而是取決於他們天生的氣質類型。所以,讓寶寶玩他喜歡玩的玩具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6.音樂玩具

6個月:如果把一個玩具小鼓放在寶寶身邊,他會興高采烈地用手拍打。其實,就音樂感覺來說,這個行為沒有目的性,但卻反應了寶寶在這個時期上肢運動發育的特點。

12個月:寶寶開始熱衷於敲打任何可以發出聲音的東西,其中包括:玩具小鼓、玩具木琴、瓶瓶罐罐,甚至鍋碗瓢勺。製造聲音讓他體會了自己的本事,是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體現,所以請忍耐這點小小的噪音,畢竟這只是暫時的。

18個月:寶寶可能會跟著音樂拍手,但是不要期望他此時就擁有精確地節奏感。對待樂器玩具,他可能還不知道它們的真正用途,於是便採取手腳並用的玩法,或者伴著音樂節奏把鼓槌當指揮棒,
再或者捧著小鼓胡亂搖晃。

2 歲:小手在鋼琴鍵盤上亂拍一起,手指胡亂撥弄著吉他弦,用力地敲鼓,這些都是2歲的小音樂家們的正常表現,他只是在看到大人們使用樂器後,便跟著模仿一下。雖然聲音不太悅耳,但畢竟動作已經到位了,還能要求他怎樣呢?

3 歲:如果寶寶有音樂上的天賦,那麼他可能在未經過指導的時候,就出其不意地出現對嘴吹的樂器的天賦,比如會吹口琴。

安全提示:為寶寶購買樂器類玩具時,要確認它的表面使用的是無毒的塗料。因為偶爾,你家的小莫扎特也會用嘴體驗一下這些玩具,即使是小鼓或者小鋼琴,他也不會放過。

補充說明:研究發現,早期的鋼琴課程能聯繫到空間技能的發育,這包括對數學和幾何學的理解。


謝昆霖:問題真的是創業環境不好嗎?我覺得不是。

科技新創榜 Posted by: 謝昆霖 2015 年 01 月 13 日    in 觀點, 謝昆霖談新創業運動

常聽到很多人抱怨創業環境不好,談論台灣的 VC 或政府的創業基金,是如何地想要在看計畫書時,只想投資很快就能獲利的計畫(像雞排店那般),而不是一家可能隨時可能倒掉的、高風險的 Tesla ;又或者是說台灣政府對新創業企業的法規與政策通常很不友善,只防弊不興利。

對,這些都是事實,活生生出現在眼前的現象。但我說是「現象」而不說是「問題」,是因為我認為真正的問題在「教育」。

(又來了,你怎麼三句不離教育!!)

我必需說,台灣目前所有的問題、限制、瓶頸,真的都是教育造成的。光是最近幾年很紅的 22K 議題,就是因為重高教輕技職、廣設大學造成的後果。「教育」這件事情之嚴重,它在各個產業影響非常深遠,它的影響不是立刻出現,但是一旦顯現,它會持續至少十年二十年,一個世代。我在室內、建築工程領域就深深感受到,工藝程度在一定水準之上、而且還在第一線工作的師傅,最年輕的世代大多在五十歲上下。四十歲以下手藝好的師傅,我不能說沒有,但是真的非常稀少,大多是手藝差一大截的。這個現象在傳統加工領域亦然。

(那教育跟創業又有何干?)

我們回想一下學校的教育系統,是不是跟我們抱怨的創業環境很像?我們學校的學習,是不是永遠只希望學生考試時注重分數?因為我們只用分數評量一個學生。教育,是不是不太關心每個學生真的找到他喜歡的領域?因為我們不允許學生只專注在他喜歡的科目,他不會畢業的!我們是不是希望學生快速跳過試誤 (try error) 學習,只希望灌輸他「正確的」答案,美其名叫「不讓他走冤枉路」實際上是剝奪他自主嘗試的本能?我們的教育是不是總害怕學生失敗,因為學生失敗,教育系統就用扣分逞罰他?如果有個學生只是愛做東西不喜歡唸書,就會被教育系統排擠(沒有分數)被標織為不良學生?教育系統告訴你一定要唸好書才能開始做事,然後每個學生陷入了「分數」深淵?如果你考試沒有符合標準答案(就算你真的是對的,但不標準),你還是會被扣分,因為不標準所以逞罰!因為教育不是以「鼓勵試誤」為前題,是「怕你不正確」為前題。

有沒有發現似曾相識?不論是創業環境或是教育環境,都有一樣的現象:拒絕真正的多元發展,只告訴你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沒有或是極少的「試誤」(try error) 機會,我們被告知,你只能選擇正確、選擇一個答案。

問題真的是創業環境不好嗎?請仔細想想。真正的問題根源在教育啊。

教育教出了這些制定政策的官員、主事的學校、決定手上籌碼的 VC、和只會做「我做得比原廠好」的改良式創新。前陣子流傳一篇文章,講台灣為什麼崇拜德國,末尾有一段話:

    『後來發現其他國家怎麼做的對德國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他們找出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 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 就這樣』

我們的教育系統壓抑學生自主提出解答的能力,壓抑了開放式自主思考和自主實踐的能力,怕做錯怕講錯話,只敢亦步亦趨地模仿,面對全新的事物先告訴你不行(2006 年禁止),然後等別國做大後再率團參考定法規再開放。

這是一個全國由上到下,「大家都被教育成怕犯錯不敢創新」的概念,害怕真實的創新,所以造成創業環境的惡劣。所以說,創業環境的惡劣,當然是教育問題,而且現在不讓年輕教師做全面性地教育改革,以後會更後悔!我當然不是說「教育」改革可以救「現在的」創業環境,但那影響的是20年後的台灣,越慢做越糟。

要救現在的創業環境,是很急但比較不重要的事;但是救台灣的未來,是現在就該做的,很急而且很重要的事。接下來,我會用連續幾週的篇輻談教育議題,大家會漸漸了解為什麼我說「教育跟創業高度相關」。

關於 謝昆霖

1979生,1998 畢業於師大附中、2004 畢業於東海建築。同年成立【禾方設計】,創立了「企畫式設計」的操作概念,專長是空間設計與施工,室內、建築均有作。2007 年成立【禾方文創】,確定了跨域的發展方向。2013,成立【享實做樂】,矢志為台灣每一個想要解決問題的青年打造舞台,並且協助他們找到資源,一起翻轉世界。


為什麼學生會缺乏「自主性」

黃柏翰 2015-1-20

在和網友們聊到,為什麼現在的學生會缺乏自主性;我在想,真的是學校教育「奴化」了學生嗎?


如果說是學校教育太死板、沒有讓孩子在小時候先「學會找到自己要什麼」,才讓他們在大學、在出社會後茫然;
那中國的學校理應比台灣更制式化,
為什麼中國的青年不會失去「茫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反而能有「狼性」

同樣的,十年前的台灣、十五年前我們小時候的台灣,教育體系和現在相比也相去不遠,九年國教+補習文化很早就有了;那為什麼當時沒有這種自主性的危機?


首先,會不會是,社會文化低競爭感 (被競爭輸了、還能怪社會、怪上一代的 ) 和物質資源的滿足、娛樂管道的充足;對學生缺乏自主性影響更多呢?

以前我們那一代會說「考不到公立的就去工作」,現在這麼說的家長還有多少?

光看十二年國家的實施,拿「反正有高中念」去反嗆家長的學生,在我週遭就有一個。


行為科學裡,把動機分成「正向驅力」和「負向驅力」;缺乏負向的驅力,而正向的道路又千百條,是人都會想偷懶

--> 而這個「缺乏負向的驅力」又包括了「允許拖延」、「鼓勵任意嚐試而失敗」,這又讓選項多更多了,

-- --> 而這些選項裡面,還包括過度浪漫主義「看起來很(熱血)有趣」,卻明顯沒有實力達成的。

這些選項,本來應該被捨棄掉,但主流媒體、出版文化又偏偏最愛這種。 被採訪的當事人,也多半喜歡掩蓋自己「已有的實力」,而把自己盡可能講成一個「逆境奮鬥」的鬥士。

多了很多「想要卻又似乎不該」的選項、甚至有「沒關係再拖嘛」的選項;又缺乏一個「不成功就……」的負面驅力,然後可以短暫取悅自己的高強度娛樂又這麼多。
那制度再怎麼改,自主性要如何提高?

-----

「自由」是一種心理狀態,並不是外部一定要怎樣才叫自由。

 -- 當你一心一意想飛、一直覺得自己飛不起來,就會覺得人好不自由、都不能像鳥一樣飛。

當你不想飛了,把心思放在自己生活的週邊,就會發現自己很自由、有好多事等你決定。

也許,對「自主性缺乏」的省思,需要走向的並不是「讓學校教育更開放」;而是「大刀闊斧地分流」。


我們那個年代,甚至更久遠前還有「黨國教育」的年代,學生都沒有像現代這樣的自主性危機,為何呢?

其實「考不到公立的就去工作」,是一個很大的、有利的因素。
因為有了這種想法,老師對於班上跟不上進度的…… 會放棄 -- 這很好。

現在的老師、家長、社會,就是太難去放棄一名學生了。 導致學生不論資質上適不適合,都必需學完一整套的學校課程;學的不好的還要補習、甚至新制度裡還有「補救教育」。

以前的分流,不論是制度上的升高中職考試,還是社會文化上「會讀書」和「不會讀書」的分流,其實解放了許多人。

這些人裡面,當然也有天資聰穎、也許適合讀書,但因為個 性、因為社交活動豐富、個人價值觀早熟(批判思想覺醒),或是家境,而沒把書給讀好的。

他們會被分流到「不適合讀書」的一塊。 但,這也未必不好,這就讓他們在不同領域各自精采;

而且這種「被淘汰」的處境,更成為了一種負向的驅力。

-------

但是呢,就連我,也沒辦法如此率意地去「放棄」學生。 除了因為教書的,不少都體驗過「學習的樂趣」而傾向讓學生「夠聰明的話,就應該要積極去學」

也因為,學生也不想「被放棄」

如果說放棄的同時,我們能提供不同的多元發展、持續給予支持和關愛,那學生也許不會「被放棄」;但老師、家長也不是神人。

又既然師長並沒有辦法給他什麼多元的引導,那麼只是眼看著他又把時間投入在電玩,這當然很難接受。


家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碎塊;寫到這裡,我不禁在想,現在的家長太關注在孩子的成長了,
反而不能像以前那樣「不會讀書,就去工作」,對孩子是好還是壞?

嗯…… 其實「因為家長忙、不瞭解,而粗概地讓把學生分流」
和所謂北歐式的「不重視分數,希望孩子多元探索」
好像沒有很大的不同嘛,


只是「沒在關心」和「看似有在關心,其實自然地放心了」的分別。

就好像戀情裡,覺得自己很在乎另一半,但「我相信 (不論怎樣的互動) 他都不會變心」的人,

其實往往就是被指控「沒把對方放在心上」的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