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深入中國 30 年,外籍觀察家揭開中國經濟繁榮真相

作者 黃 嬿 | 發布日期 2014 年 12 月 12 日

有 些事情就是這樣,局外人看得永遠比圈內人更清楚。中國,這個古老又飽受摧殘的國度,在全球政局相對穩定,經濟高度成長的幾十年,他像一頭受傷的獅子,只想 不受打擾地靠自己站起來,前幾年努力衝刺讓 GDP 快速成長,近期還打著開放的旗幟創造股市榮景。但這頭被外媒稱為甦醒的巨龍,在熟悉中國事務的外國人眼中,充其量只是一頭披著華麗龍袍的病貓,且充滿著銅 臭味。

愈親近中國,愈不相信中國

Anne Stevenson-Yang,中文名稱為楊思安,是美奇金投資諮詢公司(J Capital)創辦人,1985 年來到中國,曾經做過記者、出版過雜誌、還做過軟體公司主管,並服務於美國資訊科技部門以及美中商務理事會中國業務。目前替在中國的外國投資人,針對中國 企業做基礎研究,並追蹤總觀經濟發展。

她不信任中國,不是不信任中國人民,而是這個體制。報導指出,楊思安高中讀過毛澤東的思想聖經毛語錄,在中國幾年看到財富與機會分配不均,以及中國共產黨精英的殘酷,還有一大堆來自企業與政府機關的欺騙作假,讓他對中國變魔術般的成長持懷疑態度。

外界對中國的想像有很多版本,但很少人能夠真正看到中國這棵大樹的繁茂枝葉,到底是根基在什麼樣的土壤之上,針對《巴倫周刊》的關鍵提問,楊思安直接道出她所看到的中國真相。

保七保八是空話,GDP 成長頂多 4%

之 前科技新報為大家報導中國投資造出一堆鬼城,楊思安也提到這個現象,這是 2008 年金融危機後的遺毒,早年中國為了衝經濟,在各地做了很多重大建設,卻都成蚊子館,飛機場沒有飛機起降、高速公路沒有終點、體育場沒有人使用,沒有需求沒 有金流,導致原來的投資變成一堆壞帳。她認為,中國央行降息沒用,因為這無法提升一般家庭收入。

中國刺激經濟的決心深深被 2008 年危機擊敗,當大部份的錢都揮霍在產業計劃與虛華的建築上,金融危機來臨時,這些投資都變成負債,所以現在進來的錢,根本無法有效運用,只能拿來營造 GDP 持續成長的假象。

她 也不相信中國 GDP 數字,什麼保 7 保 8、軟著陸這些說法都是多餘,她認為中國真正的 GDP 大概只有官方公佈的三分之二,成長率頂多 4%,因為她看不見成長動力,只看到很多庫存。很多商業活動都逐漸冷卻,且在上海深圳股市掛牌的 400 家上市企業,第三季營收平均下滑 4%。

投資人也對占 20% GDP 的房產市場失去信心,就算中國祭出寬鬆房貸與 4,000 億刺激方案也沒有用。中國正在加速陷入衰退,如果中國政府沒有解決債務危機以及重拾金融信心,中國那驚人的經濟成長恐怕會崩潰。

資本外逃,中國外匯存底大縮水

中國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是,愈來愈多的中國資金流出中國,部分來自中國的富人,且企業利用造假的發票與其他伎倆來規避管制。目前為止還有熱錢流通可以遮掩一下,維持中國較高貨幣市場價值,強勁的外資投資,以及中國正面的貿易平衡假象。

但第三季出現轉折,中國外匯存底第三季掉了 1,000 億美元,為 3.89 兆美元。奢侈品品牌營收下滑,有錢人把錢移往海外,他們寧可到澳洲置產。資本外逃對中國可觀的外匯存底無疑是一記重擊。

中國房市亂象,創造新一批資產階級

關 於中國房地產泡沫問題,楊思安認為這的確正在發生,今年的銷售量確實下降。她表示,「中國的房地產存在詭異的現象,很多中國人認為房子不是拿來住的,而是 賺錢的機器」。現在中國有 5,000 萬戶房子是有人買的但沒人住,屋主也不想租人,因為使用過的房子會貶值。中國政府創造出一批新的資產階級,和一堆鬼城,讓人以為這是中國城市化計劃的成 果,真正沒有房子的是到城市工作的勞工,因為他們買不起房。

很多中國大型企業都期待房地產可以當成存錢或貸款工具,她直言,「如果企業覺 得他們可以在房市賺到更多錢,誰還要去衝事業?」。中國家庭超過半數財產來自房子,而中國的地方政府,靠著賣土地給開發商與房地產業者,從業者的營收中抽 取 35% 的稅,造成一大堆鬼城,就算政府努力維持房價,中國人民開始了解到房子不是創造財富的唯一途徑,賣壓就開始湧現。

打貪、調整 GDP 比重都別有動機

關於習近平的開放與提升消費占 GDP 比重的政策,楊思安並不看好,她覺得這會受到利益團體阻礙,且習近平的人馬必須維持他在政治版圖勢力最大化。中國會在低利率環境進行更多投資,讓成長持續,因此消費占 GDP 比重反而會下降。

對於習近平打貪行動,她認為這只是重演 50、60 年代紅衛兵那套,配額逮捕、即決審判,導致很多人神秘失蹤、自殺等諸多不堪的結果。習近平的意圖並非要肅貪,他覺得這比較像藉機消滅政治敵人。

(首圖來源:Flickr /Daniel Gorecki by cc2.0)

Why Beijing’s Troubles Could Get a Lot Worse


兩岸企業家峰會 民團批權貴峰會

自由時報 2014-12-16

〔記 者蘇芳禾、彭顯鈞/台北報導〕中國海協會長陳德銘昨出席「兩岸企業家台北峰會」,多個公民團體前往場外抗議,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表示,峰會的與會人 員已涉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一第二項「未經陸委會授權,與中國法人團體簽署涉及台灣公權力或政治議題之協議」,他認為蕭萬長、江丙坤及理監事等行 為人都是現行犯,應負刑事責任。

賴中強︰未經授權 與會者觸法

陸委會則說,此一峰會是以兩岸企業家為主體的民間經貿合作交流平台,主要是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和業界合作的溝通與協調,不涉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未經陸委會授權」的問題。

「兩岸企業家峰會」昨登場,兩岸產官學界共數百人出席,包括中國海協會前後任會長陳雲林、陳德銘、中國前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前副總統蕭萬長、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中國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等;一早會場外便有大批員警守候。

陸委會︰只是民間經貿交流平台

除經濟民主連合外,還有台聯青年軍、中國受害台商、黑島青等抗議團體約上百人在會場周遭拉布條,抗議「兩岸企業家峰會」根本就是「兩岸權貴高峰會」。

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表示,會議議程中要簽約並宣讀共同倡議的議決事項,包括兩岸財經法規的合作、兩岸生技醫藥法規的合作、兩岸區對區合作、兩岸商品快速通關平台、兩岸合作參與亞太區域整合等。

賴 中強說,中國的地方官員竟然在台灣舉行峰會,並且討論議決事項(簽署並宣讀共同倡議),其中,兩岸財經法規合作、兩岸生技醫藥法規合作、商品快速通關平台 合作等,都已超出單純民間交流,涉及台灣政府公權力行使,已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一第二項內容,與會人員應負刑事責任。

賴中強話才講到一半,一旁的台聯青年軍突然高喊「共產黨滾出台灣!」並與現場警察爆發幾波推擠衝突,混亂中台聯組織部副主任張兆林以及兩名青年被員警拖上警車帶離現場。

民團送「月亮花」 反嗆陳德銘

此 外,陳德銘日前與台灣媒體主管會面時,暗示性的催促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貨貿協議等議題進度,並說「如果再來一個『月亮花』就沒意思了。」暗指太陽花學運延 宕兩岸協議簽署,公民團體昨因此別出心裁的製作「月亮花」模型表達抗議,最後由峰會副秘書長魏可銘出面接受月亮花和抗議書。


毛治國:兩岸監督條例速立法

【聯合報╱記者陳乃綾/台北報導】2014.12.16 04:14 am

行政院長毛治國昨在立法院總質詢時表示,兩岸關係主動權是「操之在我們自己」,若要再往前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很根本」,若能盡快形成共識完成立法,將來兩岸互動、節奏、程序、內涵都可以自己掌握。

民進黨立委尤美女詢問,選後民意是否顯示對於馬英九政府兩岸政策的反彈?是否認同太陽花學運退回服貿的訴求?

毛治國表示,台灣過去幾十年民主社會發展,公民社會力量已成很健康發展現象,太陽花運動後,行政院後來提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送到立法院,在未來處理兩岸法制面問題都需要用到;希望立委能形成共識、完成立法。

尤美女質疑行政院版本是「不監督條例」,要求依民意修改。毛治國說,法案應在立法院好好討論,立委也可修法,代議政治和直接民主間的分野,如何拿捏是嚴肅問題,立法界線在哪,有很大討論空間。

毛治國說,憲政問題是「未來」,他要處理的是「眼前」,眼前工作具有高度挑戰性,需要全力投入;憲改所有主張都有利弊得失,都可以討論。


陳德銘:淘寶網獲利模式 可擴及台灣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2014.12.16 04:24 am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昨分別拜會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至於如何讓台灣人民對兩岸經貿交流「有感」?陳德銘說,將研究如何讓淘寶網、微信、上海一號店、阿里巴巴等網路平台,甚至浙江義烏實體平台獲利模式擴及台灣。

連戰表示,台灣農產品出口中國,三年內成長百分之二八八;兩岸航班數量每周達八百餘班,更為便捷。這些事都有利兩岸同胞福祉,期盼繼續走在和平發展大道,也企盼兩岸經貿交流的利潤能讓所有同胞雨露共霑,「利潤能走到每個行業末梢」。

連戰也說,兩岸經貿發展方向正確,像日月潭賣「鹹鴨蛋」(應是「茶葉蛋」)的老太太,從每天賣幾十個成長到幾百個,甚至還分包出去,「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陳德銘則分享這幾天訪花東的心情說,當地優美的景點猶如珍珠,盼能把這一顆顆珍珠串成更有價值的珍珠項鍊,讓來台灣的自由行陸客自己規畫行程。

隨後,陳德銘前往拜會吳伯雄。據轉述,吳伯雄指出,我方一直認為兩岸交流的方向是對人民有利,但這次九合一選舉並未呈現出來,是不是老百姓對兩岸既有合作模式無感,或認為只有讓少數大企業獲利?他希望未來兩岸經貿交流能讓中小企業、青年更有感。

陳德銘說,許多大陸人民、青年利用淘寶網、微信、上海一號店、阿里巴巴等網路平台或浙江義烏實體平台獲利,未來或可研究擴及台灣,提供台灣人民、青年利用這些平台的機會。


Albert Lee 臉書發言 2014-12-19

關於中國民主一些評論

一、中國目前似乎停留在資訊正確流通的階段,而越溫和的文章也越有傳播力,太激進的用詞反而沒人看,連刪除都懶的刪除。

二、目前中共最怕的也是溫和派以及組織串連(譬如NGO組織)。溫和派譬如伊利哈姆在合法的情況下,用溫和且合法的手段向掌權者抗爭,卻被關到現在,以及類似cochina這種論壇,以及立人大學。

三、我認為中國立即民主化是不負責任而且可怕的,要也是資訊先自由流通,再來開放民主。

四、即使中國自由派的人士,也是擁有大一統的概念。

五、中國自由派似乎也希望經濟更加開放,譬如油電可以採取浮動油價,開放民營,似乎對自己想像的資本主義有所追求。而我雖不反對民營化,但卻不太認為認中國經記全球化也可以藉由西方價值觀來制衡中共專制,全球化反而會導致中國農民工更加被資本家剝削。

六、遇到一般的中國人,如果要好好的維繫感情,最好還是不要談政治比較好,除非確定別人是 1.0以上的政治右翼。

七、有些民運人士老是發小確幸文,完全對中國民主化產生不了直接作用。

八、基本上台港沒必要特別醜化別人,但也不太需要刻意在乎別人觀感,畢竟只要敢忤逆中共,即使是馬英九說的話也會被老共宣傳變成獨派。

九、還挺多南方的討厭老共的中國人喜歡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這套。(想太多)

但中共即使反對台獨也不可能支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如此承認中華民國的合法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自己會先遭到質疑。


星期透視/三個台灣民意 陳德銘聽到了嗎

【聯合報╱趙建民/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所所長】2014.12.14 02:21 am

九合一選舉改變了台灣的政治版圖,兩岸關係是否生變,一直是最受矚目的焦點。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適時到訪,跑行程時表示,大陸推動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和平發展路線不變,無疑為當前充斥不確定感的兩岸關係,提供了穩定的元素。陳稱陸方會等待台灣兩年,以利服貿過關,雖屬善意提醒但語氣也略帶警示,看來兩岸關係的「淺水區」已一去不返。

陳德銘稱兩岸的和平發展不變,是以「九二共識」為前提的,不啻對選舉結果清楚的表達了陸方立場。此外,不改變路線方向,不表示策略不變。在歷經太陽花學運和九合一選舉後,大陸重新評估對台政策態勢甚明,未來何時調整、如何調整,將是下一輪的觀察重點。

從陸方近期釋出的訊息不難查知,對台政策立場較前堅定,過去對周邊國家強硬,但對台灣獨軟的政策是否有變,將是另個觀察重點。

自二○○八年以來,兩岸開啟多元合作關係,張志軍在今年六月到訪之際,強調傾聽民意,要求對台政策要向下沉,這些都是可喜的改變,但在政策評估上,陸方明顯出現誤差,終使兩岸陷入僵局。

評估不足之一,是習近平上台後,未能維持「先經後政」的交流原則,急於推出政治性議題,助長了台灣人民對大陸的恐懼。

馬總統第一任內,陸方信守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先經後政交流原則,處處以利台為念,令人耳目一新。但習上任後,提出中國夢的說法,在民族主義的驅動下,政治議題升溫,「一中框架」叫得震天價響,經中有政、增進互信琅琅上口,習近平在二○一三年和蕭前副總統在印尼峇里島會晤時,提出政治分歧不能一代拖過一代,對台灣人民的警示性十足,至習於九月提出「一國兩制」,更予批評者以口實。

筆者在兩年前海基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研討會發表的論文,便提醒陸方應優先「鞏固九二共識」,切勿揠苗助長過於突出「一中框架」,惜未獲採納,國民黨大老在北京配合演出,也間接幫助了此冒進政策。

陸方評估不足之二,是未能深化「先經後政」政策。

許多人擔心台灣經濟鎖入大陸,因此,經貿國際化有其迫切性。最近南韓在國際經貿自由化上多所進展,台灣的無力展露無疑。馬總統將推動經貿國際化作為第二任內兩岸關係的重點,時機拿捏得宜,不幸未為陸方重視。蕭萬長十一月在北京APEC年會和習近平見面時,提出兩岸應建構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新機制,共同參與TPP和RCEP;王張會面時,台灣也都提出類似主張,但皆未獲正面回應。馬政府希望借APEC舉行馬習高峰會的想望也落空,在在說明在台灣最關心的國際經貿空間議題上,北京依然無感。

陸方評估不足之三,是未能持續務實交流。

太陽花學運後,陸方雖不再強調政治議題,但態度上轉趨消極,不論是貨貿或互設辦事處,協商幾近停擺,套用陳德銘的話,不知貨貿完成後是否會再來個「月亮花」。貨貿是否踏上服貿後塵,陸方擔心並非無的放矢,但貨貿和服貿性質不同,貨貿有減免關稅的實際利得,易為以商起家的台灣人接受,但國台辦發言人卻稱服貿和貨貿缺一不可,顯見陸方策略過於僵化,更何況互設辦事處何以一起受累?讓人感覺陸方的立場過於僵化,今不如昔。

台灣剛完成九合一選舉,陳德銘即依約到訪,對新的台灣民意料將獲得珍貴的一手資訊。希望在訪問結束後,陳會長能將這「三個未能」一併帶回參考。


馬遭貶地方頭頭 王郁琦反批環球時報不入流

自由時報 2014-12-22  12:29

〔本報訊〕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上午審議預算,陸委會王郁琦列席備詢,民進黨立委陳其邁藉機問及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曾貶低總統馬英九為「地方頭頭」一事。王郁琦藉此抨擊環球時報只是不入流的媒體,並稱已向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反映。

國民黨立委吳育昇詢問,現行中、台政策不利,影響到台灣選舉結果,國民黨在選舉挫敗後,陸委會是否對現行的中、台政策做根本性檢討。

王郁琦對此反駁,表示陸委會在選後檢討過程中認為,無法量化選舉結果有多少是中、台政策造成,選舉過後,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推動中、台和平發展以及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現狀,這個大方向不會改變。

王郁琦坦承,有的個別政策在推動上步調過於急促,導致溝通部完善,確實有檢討空間。

陳其邁問及,選舉前環球時報曾發表社評,抨擊馬英九只是「地方頭頭」,陸委會是否有向中國抗議。

王郁琦回應,台灣的政府機關只能請中國方面約束,並曾向國台辦反映,對方稱他們無法約束。


《我身邊的大陸人》與北京學者相識在海外

2014-11-2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69| 評論數: 0 |原作者: (程伉/美國馬里蘭州大學教授)

在美國一所州立大學教書,今年開學的系務會議上,多了一張新面孔,老中。奇怪,今年系上沒招新人,怎麼會有新老師進來?一問之下才知道是來自北京的訪問學者,H老師。我們沒招人,是她主動和我們連繫上的。簡單的寒暄之後更發現,H老師的先生,G老師,也是來美東交換訪問的學者,兩人還帶著稚齡的寶貝女兒,要在美國生活一整年,經費由國內單位負擔。

過沒幾天,晚上八點,接到H老師的來電,他們一家三口租了個車,正在附近找房子,晚上落腳的地方還沒著落。美國可不是北京或台北,想找個旅館,並不是那麼輕而易舉,更別說晚上八、九點了。把心一橫,開口邀他們一家先在我家住下再說,空間不是問題,但心裡還是多少有些嘀咕,這請神容易,送神呢?他們才開始在附近找房子唷!

往後的七天,我眼看著這一對大陸本土培養的青年學者,每天早出晚歸,操著有些生硬的英語,毫不猶豫地面對一個異國社會的挑戰,租房、買車、考駕照。一周之後,我幫他們搬入新整好的公寓,一切上軌道了。

幾天的相處,多少也有聊天的機會,G老師比較健談,紅酒下肚,話閘子就開了。G老師的專業比較明確,聽他講專業的東西,連繫到大陸的政經情勢,再到國際情勢,美中互動,感覺大陸學者對宏觀的重視,比台灣、美國的學者,相對深入的多。往往聊到深夜,欲罷不能!

我在想,好樣的!一個國家機器的崛起,大大小小千萬個螺絲釘都得準備好,我眼前這兩位,勢定是不會壞事的!其他還有多少,不得而知,而這個國家還在以公家資源持續的培養他們國際化的能力。這個國家要崛起的企圖心和可能性,不言而喻!

反觀台灣一大批本土或海歸的學者們,整天繞著兩岸意識形態的議題打轉,好像這世上只有藍綠之分,再沒有其他大事。說真的,在海外久了,每天面對異文異種的各色人,碰到同文同種的華人,總有一分親切感。大陸,台灣,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不過只是這幾十年,不到百年的政治現實,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章節。

歷史上,東西漢過去了,三國過去了,南北宋過去了,要說在台灣有南明,南明也過去了,以後歷史也會記載這段兩岸時期,當它過去之後!

記得有一次學校的教務長問我本校有多少教師是「Chinese」,我說有八位來自台灣,九位來自大陸,他立刻接口,所以是十七位。想想,也真沒什麼需要解釋的,華人就是華人,說中文寫漢字,在別人眼裡你就是不折不扣的華人,管你是藍是綠還是紅,反正就是遠東那個發明紙張、火藥,女人穿旗袍迷死人不償命的民族。

從萍水相逢到促膝夜談,我說,兩位老師,兩位大博士,加油!這一代的年輕華人,有機會飛得又高又遠,G2時代的來臨,不只是美國媒體上說著玩的。不論我身在何處,不論我持什麼顏色的護照,我們都身為華人!


柯文哲質疑九二共識 提4個互相

【中央社╱台北22日電】2014.12.22 07:42 pm

台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今天質疑「九二共識」,而對兩岸關係提出「4個互相」: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台灣九合一選舉前,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柯文哲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九二共識」是1992年的,今年是2014年,為什麼要拿22年前的共識作為今天討論的基礎?

他表示,兩岸應在現行狀況尋求新的共識,22年過去了,還用一個22年前的共識,且是沒有共識的共識,即「我們之間沒有共識,叫作『九二共識』」。

柯文哲說,他不知道「九二共識」的實質內容,就算知道,也懷疑一個22年前的東西是否能做為今天兩岸交流的基礎?他質疑如今仍死守九二共識,到底意義多大?

柯文哲說,與其講共識,不如講價值,因此提出4個互相,「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

他指出,基於政策延續性,台北市目前與中國交往的頻率及深度都不會改變,且會在4個互相原則及現有基礎下,繼續往前進,雙方尋求更大的善意,並在善意當中尋求未來進一步的發展,當然台北上海城市論壇也會繼續進行。

記者詢問有無計畫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談「一中」或「九二共識」?柯文哲說,他的團隊裡藍綠都有,多元跟專業是未來北市府的特色,反而意識型態在這個地方很淡,若雙方暫時擺脫各自意識型態,在尊重多元及專業的文化、氣氛之下,先交往再講。

他強調,人與人之間一旦沒有善意及互信基礎,很難做事,因此透過交往逐漸建立互信基礎,這是進一步交往最重要的基礎。


黃柏翰 臉書發言 2014-12-23

人跟人之類的互動,終究不是靠講道理來完成的。
柯文哲高興的話,可以舉出一千個他不接受九二共識的理由,但終歸一個就是「他不接受」,那是他的自由。
同樣的,他就算提了一萬個互相也沒用,接不接受都在對方。

愛是這樣子的,你追我的時候,我可以要你聽我的、同時要你有點主見、還要知道我有多尊重你,而且有什麼壞結果都是你害的。
然後這一切都很有道理,而且你還會暗自讖悔、怕改得不夠又惹我生氣。

那不愛了就是不愛了,爭是沒用的、辯是沒用的,愛是不能勉強的;甚至,會爭、會辯,就已經不算愛了。

如果柯文哲的兩岸思維,還停留在過去民進黨的那種「爭辯 "為什麼一定要尊守九二共識" 」的模式的話,那還是少發言得好……

兩岸關係可以沒有進展、可以不要相愛,但這狹窄的海峽裡,實在已經塞了太多廢話……


南方朔:台灣在退化 馬英九、ECFA害的

蘋果日報 2014年12月21日06:44

知名政治評論家南方朔昨在座談會上表示,台灣轉型失敗,社會價值、社會認同退化,是因為馬政府這幾年除了依賴中國之外,完全沒有轉型的意思。他說:「台灣本來有還不錯的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這個人真是天才。」

今日出版的《自由時報》報導,南方朔指出,6年多前馬英九上台,他就預言這個政府不行了,「我從小看他長大,結果現在證實的確如此,將來還會更糟」。南方朔認為,台灣是少數正退化的近代國家,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就是跟中國洽簽ECFA,中國從此變成核心、台灣成為邊陲,人與技術一直不斷流出,利潤卻沒有回流。

南方朔指出,全球在1990年代後,都在進行轉型,就是對社區或社群意識的重視,對不同意見的少數人要採取共識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但馬上台後,實際上卻是更加走向法西斯威權,動不動就祭出黨紀處分,這也是為何這幾年台灣政治搞得烏煙瘴氣。(張鈜閔/綜合報導)


《台灣人在大陸》開票啦!北大學生隔岸觀選

2014-12-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75| 評論數: 0 |原作者: (常孟辰/北京大學台生)

星期六下午,正當我在北大宿舍樓寢室中自習時,走廊上逐漸響起其他寢室同學們的吆喝聲,就連對面的宿舍樓也想起了各種喧囂。一句話驀地竄進我的耳朵:「開票啦!台灣縣市長選舉開票啦!」

一句話讓我大夢初醒,當我打開寢室門,聽到操著大陸南腔北調的同學們紛紛圍著電腦或手機議論紛紛:

「快看!宜蘭縣也開出來了,還是民進黨領先!」「台北市呢?連勝文的票數怎麼樣?」「什麼?胡志強也落後了?民進黨又當選了?」

雖然這幾天台灣九合一選舉的新聞已漸出現在大陸媒體的版面上,但當我看到大陸同學們如此關切這次選舉結果的程度,卻依然感到吃驚。在過去一個月裡,無數大陸同學和我諮詢台灣這次選舉的概況,討論選舉結果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對大陸年輕知識分子來說,台灣的選舉是一場陌生甚至有點神祕的政治活動。曾有一位大陸同學問我:「在台灣所有背景的人,所擁有的投票權都是一樣的嗎?也就是說,一個大學教授和路邊賣小吃的老百姓,所擁有的投票效力是一模一樣的囉?這是多麼『荒謬』的現象啊?」

我也許很難和從未感受過民主制度的大陸同學們解釋台灣的選舉和民主制度,但這並不影響大陸同學對台灣選舉的好奇和憧憬。

當我看到身邊圍繞著電腦和手機,熱烈關注台灣選舉結果的大陸同學們的熱情,我頓時對自己所成長的台灣民主社會感到無比驕傲。在全世界的華人社會中,台灣樹立了法治與民主的共和典範,在這片並不遼闊的土地上,每一個人民都有權利高呼屬於自己的政治主張,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決定自己的將來。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並不畏懼政府,而他們的政府必須服從將決定他們政治生涯的百姓。

這次的九合一選舉,台灣再次向大陸與全世界展現了民主的價值,在這場選舉中,台灣人民選擇了我們的領袖與自己的未來,無論結果如何,每一位台灣人民都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當明天旭日東昇,我們將迎接另一個全新的早晨,而我們終將擁有選擇自己所熱愛的土地的權利與自由。


含含(2280583672) 2014/12/23 上午 11:39:49

眼看2014年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一年,英国给我们展示了文明;台湾向我们昭示了民主;香港在不屈抗争;我们继续顺着CCAV主播的引导,做着中国梦。这一年,越南反目了,缅甸也走了,伊朗消停了,委内瑞拉钱也不还了,俄罗斯要崩溃了,古巴也留不住了。。


《兩岸校園超連結》傳承《一九四六》老台生精神

2014-12-5 06:17|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35|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炯宇/北京大學台生)

身為即將赴陸台生,讀作家鐘明宏所寫《一九四六──被遺忘的台籍青年》特別有感觸。這群台生元老,作為日治時期最優秀的一群學生,在多年日本人的不平等對待下成長,對中國大陸懷有深刻的祖國意識,抗戰勝利後,參與國民政府的公費生留學計畫,前往中國大陸多所優秀大學就讀,不僅學習專業知識,更擔任兩岸交流的種子,為未來建設台灣和兩岸交流所努力。怎知,國民政府的腐敗和與台灣人發生的衝突,使多數公費生投靠共產黨,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但也因為這樣,多數公費生被國民政府除名,返台路程艱辛。

這本書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在於作者不斷用公費生的觀點,以「祖國」稱呼中國大陸,這在現代台灣學子,即使是赴陸讀書的台生眼裡,都是無法想像,甚至可以稱為可笑的事情。但作者這樣的用法,完整呈現了公費生在日本人欺壓下的國族認同──即認同台灣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

這種國族認同是超越政治藩籬的,從公費生加入共產黨即可見一斑,不為了政治意識形態,而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而奮鬥。書中不斷提到,許多公費生認為不久後共產黨就會解放台灣,他們甚至加入了解放台灣的運動,但沒想到這一分隔就是好幾十年,從此回不了家。這群老台生的國族認同使我為之動容,也降低了我對於對岸政權的厭惡感,轉而從人道角度看待兩岸關係,學習公費生的觀點。

公費生被派駐大陸,除了學習祖國文化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要建設台灣。在日治時期,大多數的高等教育機會被日本人壟斷,台灣人只能學習技術性的知識。因此抗戰勝利,日人撤出,多數高等院校師資缺乏,為了培養高等教育人才,國民政府才開啟公費生計畫,派遣優秀台生前往大陸的優秀高校學習。這讓我聯想到,也許台灣早期廣設師範學校培育師資,就是因為自日治時代以來的本土教師缺乏。但師範學校卻在現代師資飽和後,成為另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這群公費生因為身分敏感,多數在大陸不能受到重用,文革時期該挨的鬥爭從沒有少,卻也因為國共內戰時期參與政治活動,被台灣政府拒於國門之外。作者在書末指出,培養公費生是國民政府的統戰活動,希望公費生成為服務政府,溝通兩岸文化的種子。公費生卻從來不屑於成為國民政府統戰的對象,而追隨自己為民族服務,建設新中國的理想。

現在的中國大陸對台生所祭出的許多優惠措施,也是一種統戰活動。或許我們能做為兩岸交流的人才,或許我們真的學習了祖國文化,但讀完了這本書,不知不覺繼承了這群元老台生的精神,我們也絕不屑成為被統戰的對象,而是擁有自己的理想,為建設台灣而努力,追求兩岸人民過更美好生活的新台生世代。


《台灣人在大陸》拆心牆解心結 用真誠牽你的手

2014-12-13 06:17|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27| 評論數: 0 |原作者: (曾令潔/台北市)

「小狗子回來了!」一個陌生而熟悉的聲音喊著他兒時的小名,那個名字,觸動了近鄉情怯的心弦。

1992年,隨國民黨來台灣四十多個年頭後,孫義先生回到了寧夏,他仍能清楚地記得家鄉泥土的芳香,親切的味道,喚起他所有年幼的記憶,父親、母親……多年來從未停止想念的親人,伴隨著他潰堤的淚水,一次釋放了鄉愁。

2011年,楠仔搭乘直航班機從北京降落在台灣,他在而立之年,終於呼吸到寶島的空氣,明明在教科書上讀過千百回了的美麗山河,卻怎麼都還少了歸屬感。「自由行,我來了!」背著相機,楠仔第一次踏上了不需帶地圖的旅程。

孫義是我的外公,楠仔是我的男朋友,楠仔盼到了自由行,就跟當年外公盼到開放回大陸探親一樣。他們因為時空阻隔,錯過了認識的機會,但是對我而言,他們依然像是一家人。

我時常在想,為什麼彼此相愛的家人,想要接近卻這麼難?不為別的,只因我們都幫忙背負黨派和戰爭的原罪,假裝不在意那血濃於水的情感,於是在這麼多年之後,只能小心翼翼,在不慎落海的恐懼中,試著緩步靠近,牽起對方的手。

大陸人來台灣,台灣人去大陸,往來的管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便捷,對於海峽的另一端,我們再也不需要等著別人給我們答案。大陸人看見台灣斑駁陳舊的城市,也看見永不嫌多的禮貌和熱情,台灣人發現了大陸硬體的進步,也發現有些靈魂的步伐尚未跟上這種速度。這些文化衝擊令人震憾,卻還是不免如同瞎子摸象的過程。

或許因為兩岸平民百姓覺得無法從官方說法得到真相,更得不到兩邊對真相的共識,只好親手去拼湊。於是,越來越認識,就越來越敢大肆評論,覺得自己站在第一線,已經看破了什麼,但往更深入的談,才發現兩岸的誤解反而加深,開始仗著「我去過、我看過,所以我知道」而相互攻擊、指責的人不在少數。

本以為兩岸交流的日漸開放,讓我們能掀起那層面紗,更仔細看清彼此的輪廓,沒想到因為這些開放仍充滿局限,導致我們只能在以偏概全的謬思中,撫摸不完整的軀體,繼續構築對彼此的想像。更可悲的是有些人甚至為了自身目的,刻意製造兩岸的矛盾,許多在交流的美其名下,灌輸、引導人們,往自己的思想靠攏。

我到大陸工作,一些台灣人說我是中國的走狗,說我不愛台灣,一些大陸人說我來自自大的孤島,憑什麼在大陸生活;我寫有關兩岸的故事,一些台灣人抓著我用「大陸」這個詞要我滾回祖國,一些大陸人指出我提及台灣的事物時,用了「國」這個字,說台灣只是個不知好歹的省分,何來的「國」。

這些事情經常發生,令人哭笑不得,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像夾心餅乾,在台灣人和大陸人的群體中,都顯得格格不入。我很想問這些人,真的在乎兩岸嗎?

倘若我們真的理性地認識到兩岸背景、教育的差異,就能減少抱怨或謾罵,學習反思歷史,並且不要再造成更大嫌隙與錯誤,畢竟過去的恩恩怨怨,是政治下的產物,當時我們可能都還沒出生呢,現在卻急著被捲進這波浪潮,這是兩敗俱傷,分開或統一都不是老百姓的一句話能決定的,現在何苦承受這樣的傷害呢?

所有好的、不好的,你有,我也有,關鍵是學會截長補短,多走走、多看看,與人友好地交換意見或心得,接納不同的想法,而不是為了那些歧見築起更高的心牆,不要為了前人種下的心結,而失去今日包容的雅量。真正有意願建起兩岸互動橋梁的人們,應該用更多的善意相互理解,不要因為批評聲浪而放棄,因為最終只有真誠,才是真正推動兩岸和諧交流的力量。(海峽之聲供稿)


《兩岸校園超連結》台生到底愛不愛玩?

2014-12-14 06:18|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49| 評論數: 0 |原作者: (常孟辰/北京大學台生)

一天在圖書館自習時和同桌的北京姑娘聊天,她得知我是台灣學生後似乎很是驚訝,我問她是不是因為我的普通話比一般台灣人標準?她搖搖頭笑道:「不不,請別誤會,你的口音像台灣人,只是我很少見到台灣學生像你這樣用功的!」

這話當下讓我百感交集。

為何在大部分大陸同學眼中的台灣學生不用功?甚至在台灣念本科時,師生們之間有存在著「台生會玩,陸生較拚」的說法。幾年前,一張大陸某大學圖書館前在周末清晨大排長龍的照片在台灣轟動一時,台生在學習上似乎先天便比大陸同儕少了幾分熱情與動力。

然而,值得省思的是,台灣學生為何給人這樣的感覺?甚至台灣學生也給自己的大學生活預設了「會玩耍」的前提,在由大陸台生所組織的社群平台上,每逢過節總是各種派對和慶祝的信息,身邊許多台灣同學更是酒吧和夜店的常客,甚至我有幾回為了寫論文而婉拒了一些台生們的邀約後,竟被同儕們奚落:「到底是不是台灣人?」

也許因為在獎學金和諸多考核制度方面和大陸本地學生有著不同的設計,許多大陸同學所需承受的學業壓力,台生並不必承擔,例如台生不需要修習大陸學生必修的政治課,在外文必修課上台生也因為從小英語教育制度的不同,而比大陸同學在先天上有更多的優勢。再加上在許多大陸高校中,有為港澳台學生設立專門的獎助學金,因此在根本上,台生們在課業的投入程度和陸生早就不在同一個競爭平台。許多台生來到大陸後總懷有一種「人在異鄉為異客」的心理,總愛到處參觀這在他們生長過程中陌生卻神祕的中國大陸,因此也難怪台生「愛玩」、「會玩」的形象,萌生在大陸同儕的心中了。

然而也有許多台生專注學業表現,在我所就讀的學院中便有一名台生,不但活躍於學校各大社團活動,曾擔任學校多場晚會主持,更在課業上夙夜匪懈,當選了其所在學院有史以來第一個被評選為「三好學生」(類似台灣的模範生)的台生。而在學校由台生所組成的學術團體中,也不乏被大陸同儕奉為「學神」的台灣同學。

由此可見,如果說台生會玩,代表至少部分台生選擇把握在大陸的時光充實自己的年輕歲月、開拓自己的眼界與人脈,但於此同時,另一群台生則兢兢業業,在收斂自己光芒的同時,對自己在和大陸同世代的競爭上有著更高的期待。

還記得一年級剛入學時,台生學長便囑咐新進台生:「不能讓老家丟人、失望!」套句大陸年輕人常說的話:「我的青春我做主!」不論會玩也好、用功也罷,在大陸這片土地上盡情揮灑,不留下一絲遺憾。


《台灣人看大陸》去大陸讀研 開闊視野

2014-12-1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69|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炯宇/北京大學台生)

上個星期,大學同校的學姊,之前已考上北京清華大學國關所,找上今年六月剛考上北京大學的我,一起回母校世新大學,為學弟妹的通識課講座進行研究所的心得分享。

邀請我們回去的學姊於北京在學時,曾參與學校的交換項目,成為巴黎政治學院的交換生,現已完成清大學業,近期將赴美完成終身大事。

講座當天,她除了分享自己大學及研究所的經歷外,也分析兩岸研究所的利弊,並介紹各種自我成長機會給學弟妹。

另一位學姊目前仍在學,大學及研究所皆修習傳播,現在正深入台灣原住民部落進行畢業作品的拍攝。在演講時她表示,前陣子為了拍片前往貴州,雖然因為水資源稀少而三天不能洗澡,但這段旅程給予她獨到的人生經歷和不同於以往的視野。

先選擇服役而辦理保留學籍的我,站在較靠近大學部學生的角度,介紹港澳台生面對大陸研究所的申請方法和注意事項,我並告訴學弟妹,大陸研究所其實不難考,難的是面對從前不被定義為「優秀」的自己,給予轉變自我認同的勇氣。

演講結束後,不少學弟妹前來提問,其中包括修習學位的陸生。不少陸生學弟妹對大陸高校仍有憧憬,希望研究所能考回去,但卻仍須走陸生的管道,四年不會接觸到大陸本科必須學習的政治科目,成為他們考研最大的阻礙。盼大陸當局在這方面能有適當的因應政策。

台生學弟妹則表示,學長姊分享也好,說服也罷,的確開啟了他們對於前往大陸讀研的想像。分享告一段落,我和兩位學姊一起前往久違的餐廳用餐,懷念大學的味道。我們邊吃邊分享彼此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大小事,相互交換想法並給予建議,好不開心。

現在,台灣學校前往大陸交換、讀研的同學越來越多,看著大家發展順利、有好的前途,我也很高興。

台灣非頂尖大學的學生,中學時或多或少都曾因成績苦惱,沉浸在人生的低潮裡,從此接受自己「不優秀」的標籤。

但前往大陸發展開闊了我們的視野,給予我們重新定義自己的勇氣。看到這裡,學弟妹們,你們還遲疑什麼呢?


《我身邊的大陸人》Dear鴦鴦 我的心靈夥伴

2014-12-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26| 評論數: 0 |原作者: (Sunny/台北市)

親愛的,想想我們認識的時間也已經兩年半了,當初是因為想要拓展視野,毅然決然就跑到印尼去當志工,就在那個時候,遇上了快畢業卻想尋找自我的你!也不知道怎麼這麼神奇,我們跨越了兩岸政治的關係,成了契合的心靈夥伴。

不記得有沒有告訴過你,其實當初校園裡看見你並且得知你是大陸人之後,只覺得你很漂亮,英文說得一口流利!但是我卻一點也不想多認識你一點,大概是因為兩岸關係一直都被現實政治炒作得亂七八糟,導致興致缺缺。

我承認,一開始的確對「大陸人」沒有抱持著什麼好感。因為在台灣,我們老是聽到台灣人到國外參賽參展或是參加國際組織,卻屢屢被大陸政府刁難,自然而然遷怒於你們。然而,隨著時間讓我們漸漸熟識,我發現我錯了,而且錯得離譜,你跟我想像的大陸人很不一樣!

那陣子,我們一起坐著機車到處去探險、吃著稀奇古怪的印尼小吃、嘗試搭上不同的巴士到不同的地方、逛著小小但是很溫馨的商場……而讓我最感動也對你徹底改觀的一點,是我們約去吃年夜飯的那天。

直到晚上抵達吃年夜飯的地點,才發現我嚴重發燒。才記得整天都忽略掉你擔憂的眼神一直掛在我身上。現在想起來,除了眼神,你還不斷地逼我喝水、並不時用手背測測體溫、在快跌倒時,伸手把我拉向你,並抱著我、在我吃不下任何東西時,把每道菜都夾一些我碗裡,因為除夕因為我必須補充體力。

鴦鴦,你很徹底地抹去了我對大陸人的偏見,讓我明白:「其實大陸人也是非常有人情味的,就跟家人一樣。」

現在,說大陸和台灣關係很近很親密,好像又有點諷刺。明明全都是大中華文化,明明近在咫尺,但是到彼此的土地上卻是那麼的困難。自從認識你們之後,大家很有默契地絕口不提政治,大概是我們都覺得那會破壞感情吧!提到大陸與台灣的關係,越是親密的人,就越說不出傷感情的事實。

自由行,只是一個簡單背起背包到異國冒險體驗文化的旅程,卻在我們之間卻有點難。雖然要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自由行是正面政策,但真正能開放的城市仍然有限。我期盼著,在我們還沒忘卻彼此的熱情前,讓鴦鴦你來到台灣這片美麗的土地上。

我們關係簡單平凡,卻卡在紛擾的兩岸政治中不得見面。是否你也會覺得可惜?但是想想,這也是讓我們更加珍惜彼此的原因吧,就像大陸人跟台灣人,其實我們都不像是檯面上的政治算計那樣的鑽牛角尖。

也許吧,你來的那一天很快就到了,在那之前,所有的政治活動可能都會對我們的相互印象有所影響,但是無所謂,因為你我都知道,其實我們的心並沒有台灣海峽那麼的遠,我就在你的身邊,而你也在。


《台灣人在大陸》一位台灣90後眼中的中國夢

2014-12-2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29| 評論數: 0 |原作者: (莊惠婷/台北)

一開始看到「中國夢」這個主題,腦中不知怎麼的,突然浮現台灣電影《逗陣兒》中的某些畫面,關於台灣獨有的眷村文化,「蕃薯」和「芋頭」怎麼相互融合、怎麼相互照顧,也許許多大陸朋友們不知何謂眷村,甚至沒有聽過,那也沒關係,就讓我用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來說說在我眼中何謂中國夢,以及我深刻體驗到的兩岸情懷,那些真實的感動。

相同歷史流傳至今

我從小生長在台灣這塊美麗的寶島上,是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囝仔,對於我們這群90後的年輕人來說,有時候真的無法從歷史片段裡理解,長輩們口中什麼樣的原因導致兩岸分家,甚至無法體會當時本省人與外省人所造成的對立有多麼嚴重,但我相信最重要的是,幾十年來我們一同走過了整個過程,得到了令人欣慰的結果。

雖然我只是這股洪流中的一小部分,但也因此讓我決定走出台灣這座小小的島嶼,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尋找著大人們口中最原始的兩岸情懷,利用我的腳、我的眼、我的心去感受這片土地帶給我的溫暖。初來乍到的我,對這片土地上所有的一切人、事、物除了抱持著以理性客觀的角度審視一切外,我還急著想要知道彼此真正的差異在哪?

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同為中華文化的血統,傳承了同一份族譜,講著相同的語言,有句俗語說「一樣米養百樣人」,更別說是不同背景下成長的我們,兩岸的關係有著說不清的淵源與緣分。記得在北大第一年的求學日子裡,遇到的每一位大陸同學,幾乎都會問到有關於老蔣和老毛的歷史故事,並交換著我們彼此的看法,在我有記憶以來,他們的故事永遠說不完,卻一直流傳至今。

不管是過去的歷史,還是現代的進行式,甚至是未來的發展,我只能說雖然彼此隔著台灣海峽但兩岸人民的心始終有著潛在的共識,「我們是永遠的家人」。台灣位於亞洲邊緣地帶,處在陸、海權軍事衝突焦點,與進出亞洲經濟板塊的中心位置,有人盼能促使台灣發揮區域「權力平衡、和平安全、發展繁榮」的角色,但我個人認為這更像是美國背後的陰謀,為了想要挑起兩岸之間的矛盾,並預先埋了影響深遠的伏筆。但台灣近年經濟發展對大陸經濟體系的依存度大大提高,從上一輩人勇闖大陸,開拓市場一直到現今兩岸頻繁的經濟往來,這正說明彼此的需要,互利共生的關係,誰也離不開誰。

五湖四海同聚一堂

說完了我眼中兩岸關係,接著要說說令我印象深刻的體悟,在北大的台灣學生是不需要修所謂的政治學分,但基於好奇心,和小夥伴們一起旁聽了一堂政治課,好巧不巧那堂課,老師剛好提到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口中的「中國夢」。老實說,剛踏上大陸土地的第一年,我人生地不熟,不了解這邊的文化,不熟悉這邊的思想發展,更無法體會發生在過去的歷史,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中國夢。後來,經過一年的時間,我有幸參加了幾場活動,因緣際會下認識好多新朋友,在這一次次活動的體驗下,慢慢的在我接觸的人、事、物中,讓我知道什麼是中國夢。

其實,在我眼中,中國夢並不單單只是大陸地區人民的夢,更是海峽兩岸同胞們共同期待下的夢。會有這種感觸的體現,就要從今年暑假我參加了一場有意義的社會暑期實踐開始說起,活動名為「YAPM民族文化傳承人培育計畫」。為了少數民族的未來共同努力的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共同完成了這項艱難的任務。活動結束的那一天,和小夥伴們站在岸上看著星空,聽著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彼此分享著這一路走來的成長,那一刻不知怎麼回事,突然想起那堂政治課上,老師說的中國夢。

在我眼中的中國夢,簡單的說就是一群有理想,有目標的人們,透過努力的付出讓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年輕的我們必須得從上一代人的手中接過這個重擔。至少,在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中,同樣的道理我懂了,是什麼力量讓我們聚集在一起:隨著少數民族文化逐漸的消失,原本是一群陌生人的我們,卻因為有了共同的目標而相聚,彼此討論著要如何保護即將消失的少數民族文化,至少我們做出了貢獻,雖然不多,但積沙成塔,有一天這樣的文化會被我們發揚光大。就是這樣的堅持,讓我徹底明白何謂中國夢。

感受大陸熱情包容

來到大陸將近一年的時間,走過荒野戈壁,進出大漠感受寂靜,投奔海洋懷抱,穿梭北京胡同巷弄,體驗上海的國際舞台秀,每一次的旅程總是碰到好多好棒的人,每一次用心感受都讓我有不同的成長。我只想說,我並不後悔遠離我的朋友,離開我的家人,一個人隻身前往大陸尋找我的未來,雖然偶爾還是很想念台灣,但是在這邊我感受到了大陸同胞的熱情和包容。

兩岸共建家園的夢並不難,只要彼此放下根深蒂固的成見,打開彼此的真心,跨出艱難的那一步,就算身處兩岸,一樣可以打造出美好家園,一個可以像電影《逗陣兒》出現的眷村文化,「蕃薯」和「芋頭」也可以碰撞出美麗的火花,互相鼓勵、成長,這才是屬於我們海峽兩岸的家園夢。(海峽之聲供稿)


《台灣人看大陸》銀行那些事兒

2014-12-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70|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虹妤/現居深圳)

台灣人對於「跑三點半」這句話一定不陌生,首先因為銀行的營業時間到下午三點半,若是要辦理各項貸款業務、存款項目的民間商家,就必須趕在三點半前到銀行處理才行。多年下來,這已經衍生成為要在三點半前趕到銀行去辦事的一種說法。

然而在大陸,銀行的營業時間不但比台灣長,甚至許多分行在周六或周日都是有營業的,雖然值班的人員可能比較少,但是也為平常日必須上班而無法前往銀行處理事務的民眾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儘管如此,每次到銀行辦事都還是得要大排長龍,即便加長了營業時間,仍然無法消耗大量的民眾需求。也許因為大陸沒有像台灣這樣遍地開花、隨處都是的便利商店,因此自動提款機的據點相當有限,造成民眾得親自到銀行據點去辦理提款業務。

不管在台灣或者大陸,要到銀行辦事,進門後第一件事就是根據辦理的業務抽取號碼牌,以台灣而言,即使需要排隊,往往半個小時的等待時間已經足夠,大部分的經驗都可以很快的完成要辦理的業務,然而,以我個人在大陸銀行的實際情況,卻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由於平常日都要上班,我只能利用星期日到住處附近的銀行辦理業務,第一周去的時候,遠遠的我就看到好多人,剛開始是以為那些人是在自動提款機前面排隊,我不以為意,走進門發現裡面是黑壓壓一片,不但服務台前擠滿了人,就連取號機也顯示暫停服務,銀行方面立了個告示牌,告示牌上寫著:「今日取號辦理業務的民眾,已經超過營業服務時間所能接待,請民眾擇日再辦理或者到附近的銀行據點。」

我目測裡面超過一百人,我沒有馬上離開,留在那邊看看大家究竟要辦理什麼業務,非得到現場來折騰,有趣的是在大陸銀行櫃檯不是開放式的,行員隔著厚厚的玻璃接洽民眾的業務,所以他們會對著麥克風說話,以防止因為玻璃阻礙聽不清楚,因此辦事的人可以說一點隱私都沒有,要辦理的業務無所遁形。

有了上次的失敗經驗,隔周我起了一大早,趕在開門時就去搶辦業務,無奈還是抽了個需等待六十位的號碼牌,幸運的是工作人員告訴我有一台遠端電腦也可辦理開通網路銀行的業務,我望過去,大概有七位民眾在排隊,但是比起六十位已經是少多了。

我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過去排隊,排隊過程當中,我大致了解到電腦上裝了電話和攝影機以及一些按鍵、讀卡、讀取指紋功能,電腦會連線到遠端的銀行人員,接著一步一步聽從指示辦理業務,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機器,感到十分新鮮,很快的我就在銀行服務人員的指示下,完成我要辦理的業務,帶著愉快的心情離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