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進行一個XX的動作」 你得語言癌了嗎?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張錦弘、沈育如、陳智華、馮靖惠、薛荷玉 】2014.12.19 03:20 am

前言

「下架」常被講成「進行一個下架的動作」,「了解」成了「做一個了解的部分」。無意義的冗詞贅字,充塞媒體上及許多人的口中,就像癌細胞不斷複製增生。本報剖析「語言癌」的生成原因及治療解方,還給語言乾淨、健康。

阿基師日前開記者會,「動作」不斷,包括有「擁抱的動作」,也「做到了嘴對嘴的動作」。圖/取自中視新聞

知名主廚阿基師遭跟拍與女子上「摩鐵」,上周開記者會,留下不少「金句」,如承認跟該女子「有做一個擁抱『的動作』,也做到了嘴對嘴『的動作』」,但沒有做任何互動『的動作』;事件發生後,他「有跟太太做報備『的動作』」。整場記者會,只見「動作」滿場飛。

日前食安風暴發生時,打開電視,總聽到官員、主播反覆說「進行一個下架的動作」。政府發言人說明,魏應充入獄首日「有做一個佛經的閱讀」。

不知從何時開始,「了解」變成了「做一個了解」,「處理」多講作「做一個處理」,動詞前面累贅地加上了量詞「一個」及動詞「做」,後面再加上「的部分」、「的動作」。

標語、告示 「癌細胞」入侵

有小吃店貼出告示,若顧客點菜時沒註明要燙何種青菜,「不再做詢問的動作。」記者陳易辰/攝影

語言的「癌細胞」不當增生、擴散到了媒體、大眾口中,上至中央部會首長、機關發言人、教師,乃至於一般民眾口中都經常出現。這可怕的「癌細胞」甚至已入侵到標語、告示及平面媒體報導,從口語內化為文字語法。

廿七年前詩人余光中曾為文細數這類語言病,豈料廿七年後,語言病已經轉變成癌細胞蔓延、傳染,許多人對「消防栓做一個噴水的動作」等病症詞彙已經見怪不怪。

走進新北市一所公立國中,教室內剛播完一部電影,老師要學生分小組討論,「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育正盛行。但十分鐘過去,學生忙著以網路用語嬉笑,辭不達意,更別說有深度的討論。

奇怪造句 被讚創意

教師發現,不少小學生寫作業已不再訂正,寫出奇怪的造句或作文,還會被轉貼到臉書上獲讚「有創意」。

課堂上如此,回到家中也是如此。不少父母忙於工作,透過即時通訊軟體和孩子溝通,流於「貼圖化」,所有的關心、叮嚀,都由一張熊大和兔兔的貼圖取代。

「『做一個下架』哪裡不對嗎?大家不都這麼說嗎?」說著冗詞贅字的人,多半沒意識到「下架」本身就是個動詞,不需要再畫蛇添足「做一個下架的動作」。

西化中文 病態變時尚

化簡為繁、以拙代巧的「語言癌」日漸氾濫,余光中等學者認為,這和中文「惡性西化」有很大關係,大家只顧學英文、看翻譯小說,不再看用字精簡的中文經典,結果英文沒學好,卻把中文學壞了,加上電視、網路推波助瀾,講病態中文,變成時尚,更雪上加霜。

余光中當年細數流行的語言病,最常見的就是用「做出」、「進行」這類「萬能動詞」加上「抽象名詞」,來取代簡單的動詞,例如「我們對國際貿易的問題已經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其實可改成簡單的「我們已詳細研究國際貿易的問題」。

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認為,這種西化、累贅、囉嗦的語法,透過電視記者或主播的散布,已變成一種時尚,因為大家都這麼說,即使自己認為不對,也不敢說出正確的用語,讓語言癌更加惡化。

錯誤用法 藉媒體散播

作家張曉風也忍受不了電視台常把記者SNG連線時拉高著音調,吐出長串累贅、不知所云的話語一播再播,偏偏電視影響力又很大,這類錯誤用法逐漸感染到一般人。

也有人懷疑,不管講什麼都加上「動作」的語言癌,起源於軍中的「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但不論源自何處,癌症已大量散布,危害「健康」的語言。

資訊零碎 思考力弱化

語言癌是病句,還可分類為邏輯語病、語法語病和修辭語病。

彰師大國文系教授王年双觀察到,連很多教師都沒有錯用病句的自覺,也未及時糾正學生,久了便積非成是。

語言癌背後還隱藏著「思考力弱化」危機。台北市景美女中國文科老師陳嘉英直言,每天花數小時滑手機閱讀零碎的資訊,腦袋就會充滿網路用語,無法思考論述,話說不好、作文寫不好,都和思考力弱化有關,必須時時刻刻警惕自己別說「笨話」。


語言癌擴散/SNG連線 不停重複、加字…

【聯合報╱記者 林秀姿、張錦弘、沈育如、陳智華、馮靖惠、薛荷玉】2014.12.19 03:20 am

媒體可能不是語言癌的「元凶」,但絕對是它大量複製傳播的管道。文化大學廣告系副教授鈕則勳分析,有些電視主播或記者即時轉播犯語病,可能是未全盤了解新聞,或是播報時間比預期長,現場又不能停頓,只好重複、加字,爭取思考及緩衝的時間。

鈕則勳指出,主播與記者的播報方式,確實會起漣漪效果,影響社會大眾說話方式。

他說,在教學現場,也看到很多大學生「有樣學樣」,上台報告、討論對答時,出現許多「無意義」話語。

鈕則勳擔憂,語言癌若未及時遏止,不只是掀起「漣漪」,還可能變成語言敗壞的「大海嘯」。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王泰俐分析,冗詞贅字較常出現在年輕的電視主播與記者身上,可能是電視媒體需要大量播報人才,來不及訓練記者所致。

鈕則勳建議,媒體就算無法等新人完成專業訓練才上線,至少要「邊上線、邊受訓」,訓練他們口頭表達及深入了解新聞內容。

要治語言癌,作家張曉風認為,應從媒體和學校教育雙管齊下來改善。她半開玩笑說,電視台也該「進行一個『糾正常用動作』的動作」,從上到下重新在職訓練改進。


看問題/別再「無意識」地說話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林秀姿】2014.12.19 03:20 am

從教育現場到電視媒體,公眾範疇到私人領域,當語言充斥冗詞贅字,將失去意義與功能。無意義的表述,也反映出現代人思考與批判能力的不足。無意識地吐出連串「無腦」句型,比不說話還糟。

許多台灣學生直到出國留遊學、打工度假,才赫然發現,當外國學生用簡單幾句話闡明自己主張時,我們為何只能辭不達意地喏喏幾句「還好」、「普通」、「沒差」?

要治療或預防語言癌上身,只被動地減少接受外界的傳染是不夠的,首先還是要強體健身。多閱讀、吸收美好的文字養分,是固源的根本。有「值得說」的內容,是把話說好的第一步。不偏食網路快餐、避開髒話及情緒暴力的餿水油,才能少吐「垃圾話」。

其次,要學習「有意識」地說話,將想法有效地轉化為話語,準確地傳達給他人。這並非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後天不斷地練習精進,且愈小開始練愈好。

面對日益嚴重的語言癌,要有積極的療法,先來場手術吧,再加上化療。剪去雜枝、去蕪存菁,才能煉出思考及話語中的黃金。


語言癌解方/升學考試導正 小學恢復說話課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張錦弘、沈育如、陳智華、馮靖惠、薛荷玉】2014.12.19 03:20 am

要導正「語言癌」問題,學者專家認為,全民都要動起來,從小學到大學的老師都要引導學生多閱讀,並在課堂上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作家張曉風甚至主張應恢復小學的「說話課」。詩人余光中則建議透過考試導正觀念,尤其高中或大學等升學考試多考最有效。

張曉風說,根本之道,應從教育做起,包括內在思考邏輯、外在修辭及該有的常識,都要加強。

她認為目前中小學的國文課時數實在太少了,期盼未來國文課的質、量都能提升,並恢復以前小學的「說話課」,從小訓練孩子正確的表達技巧。

新北市江翠國中國文老師陳恬伶說,雖然上課常得趕進度,但老師仍應利用國文課進行語言訓練,教學生完整表達對事情的看法;如A學生回答,B學生補充,再由C學生歸納,就是很好的練習模式。

台灣常「考試引導教學」,余光中建議,可透過考試來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簡潔的語法。如二○一一年國中基測國文科,就曾以「陸續展開一個救援的動作」為例,要考生辨正電視記者的文稿有哪些贅詞。

陸生表達與論述能力明顯比台灣學生強,景美女中國文老師陳嘉英分析,閱讀量大是主因之一,大陸各級學校均規定學生「漢字聽寫」及「默書」。

她建議,我教育部也應成立教材研發中心,訂出各級學校的閱讀量,並訓練教師改良教學。

許多學生在學時沒能學會口語表達,出社會後吃了虧,才回頭補救。

中央廣播電台導播王筱鳳在世新大學終身教育學院、劍潭華語文國語正音班教正音與聲音表達,因不少職場要求員工具備表達溝通能力,一些高階主管、業務、空服員也向她學正音、減少冗詞贅字、矯正口頭禪,增加職場競爭力。

王筱鳳舉例,要學生談談籃球明星林書豪,很多人說來說去,就只有「林書豪籃球打得好好,大家都好喜歡他,真的好酷喔」這幾句,缺乏修辭與語言素養。

公務員論述能力也很重要。在公務體系服務近廿年的黃姓公務員認為,應訓練基層公務員「旁聽」,學習傾聽主管發言,修正自己說話的錯誤習慣,並訓練在三分鐘內把政策說清楚、讓對方聽懂。


聯合報「語言癌」專題獲回響 教部開藥方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4.12.20 03:24 am

聯合報昨推出「語言癌」專題,直指「做一個…的動作」這類冗詞贅字,如癌細胞般從電視記者蔓延到官員、公眾人物及各行各業。不僅引發廣大共鳴,更引起教部及大考中心高度重視;昨表示未來將建議大考、國中會考命題老師,適時出語言癌的辨正題,引導教學,提升語文表達能力。

教育部長吳思華昨天讀到語言癌專題也很重視,一早就在部內輿情會報,指示研擬因應措施,活化學校語文教學。

教育部最近公布的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更已將溝通表達能力列為核心素養。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吳清山說,未來訂定語文領域的課綱,提升表達能力將列為要項,且不只國文課,數學、自然或社會等其他領域,也都應重視表達能力,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討論、上台講話。

吳清山說,以往國中基測也曾以電視新聞為例,要學生辨正「陸續展開一個救援的動作」有何贅詞。未來不只學校教學要更重視,教育部也將建議國中會考比照基測,適時出語病、贅詞的辨正題。

曾教過國中國文的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說,中文發展了幾千年,講話原本可以很言簡意賅,如今放眼電視記者及公眾人物,都出現語言癌病灶。大考中心會把問題整理給學測、指考國文命題召集人參考,建議適時命題,透過考試引導教學。

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綱在一○七學年上路,洪冬桂說,大學學測、指考也研議自一○七學年起,將國文作文改成「語文表達能力測驗」,獨立施測,可以考得更深入,盼帶動學校更重視提升學生表達能力。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說,過去學校不是很關注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加上網路普及,親子溝通減少,語言癌問題值得重視,教部也贊成大考獨立施測語文表達能力。


語言癌回響/冗言贅字 轟炸凍未條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張錦弘/台北報導】2014.12.20 01:59 pm

聯合報昨天探究「語言癌」的專題報導,在網路上被廣泛轉載,有網友笑說「終於善良的媒體出來批評這種亂象了!」也有人說,「真的忍好了久,終於有人討論這個問題了。」

許多人對如「進行一個XX的動作」等,句中夾帶大量無意義贅詞的語句,感到不耐。昨在社群網站上也興起一股「語言癌旋風」,不少人特意用語言癌語法發表個人意見,有網友開玩笑表示「關於這個所謂的語言癌的報導,我正在考慮是否要進行或做出一個按讚的動作。」

此外,民眾也熱烈討論自身受「語言癌轟炸」的經驗,部分人發現服務、金融、媒體業都易出現語言癌,因為冗言贅字「聽起來較婉約有禮貌」。

擔任秘書的宋小姐說,她和先生最受不了速食店點餐人員「動作來動作去」說話方式,有次忍不住對點餐小姐說「拜託你可以別再這樣講話了嗎?我知道這些動作妳都有做,我等下也會做出一個掏錢的動作…」

網友LingLi Lo把矛頭指向餐飲業,他說聽到「您可以使用這根叉子來食用。」這種某知名餐飲集團旗下餐廳慣用的話術,就很火大。

小說家朱宥勳指出,在中文的邏輯中,長句比短句更溫和、謹慎、禮貌,服務業為加長句子,才在句中加入很多贅字,例如「好」,跟「好的,我知道了」感覺就差很多。

但網友Ching-Fan Lin認為,禮貌和說話者本身的態度和語氣較有關係,餐廳店員和業務員用語言癌式語法講話,聽起來並不誠懇,只會讓人覺得沒有充分準備、只是在背台詞而已。


語言癌回響/翻轉課堂 教孩子說簡潔的話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沈育如/台北報導】2014.12.20 03:24 am

「語言癌」專題昨天也在校園引起很大回響,清大校長賀陳弘說,終於有媒體「激濁揚清」,清大未來培育人才,將更重視口語表達能力;北一女校長楊世瑞則認為,唯有翻轉教育,師生課堂上多互動、討論,才能種下疫苗,讓下一代講話更簡潔、有內涵。

賀陳弘昨天在新加坡開會,看了「語言癌」專題,特別發簡訊給記者,說「太棒了」,終於有人點出這個問題。

賀陳弘說,清大最近設立「領導人培育計畫」,培育頂尖學生,訓練學生在十五分鐘內演講,要精簡、動人,盼以後能推展到一般學生,建立年輕人「嚴肅表達的典範」。

北一女校長楊世瑞說,學生平常說話,倒不常聽見「進行某某動作」這種句子,但「那」、「而且」、「然後」這類連接詞,倒是講沒兩句就出現;若被老師點名上台發言,老師也不會嚴格糾正語病。

楊世瑞分析,主因在於學生過去習慣老師單向教學,上課沒有討論的氣氛,但現在有不少老師推動翻轉教學,讓學生成為教室主角,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及討論,有助改善表達能力。

搶救國文聯盟執行秘書李素真表示,教改廿年來,國語文課程時數減少,加上家長又重視外語能力,有的孩童連中文都說不好,就強迫說英文,自然影響中文表達能力。她建議閱讀、背誦詩詞與古文來潛移默化,中小學也可利用彈性學習時數上國文。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理事長、新北市中正國中老師李榮富說,防治語言癌,要親師增加互動,一發現孩子說話怪怪的,就立即制止,漸進改善表達能力。


語言癌回響/「進行滅火動作」 直接滅火吧!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陳皓嬿/台北報導】2014.12.20 03:24 am

包括張大春、廖玉蕙等作家及學者都認為,充滿冗言贅字的「語言癌」大行其道,多源自廣電媒體,透過主播、記者、名嘴推波助瀾,張大春稱之為「垃圾話」,是種「病徵」,「提醒你的思考系統生病了」,請趕快檢查、徹底根治。

張大春定義的「垃圾話」,包括「其實」、「基本上」、「做了一個某某的動作」等。他有次開車時聽廣播,主持人短短十七分鐘內,講了四十三次「其實」。他追溯源頭,認為多數垃圾話最先出現於廣播、電視,藉媒體無所不在的影響力洗腦大眾,變成流行語。

「垃圾話是為了包裝不經思考的內容、掩飾思考的缺乏深度與觀點。」張大春感嘆,「人們總願意在瘦身、減重、美白、化妝和服飾上儘量讓自己顯得美好,卻很少花時間反省自己的語言是不是平順或準確。」有天他發現自己也講了「其實」這句垃圾話,下決心檢視說話習慣,一兩天就治好這個「病徵」。

曾任大考國文閱卷老師的作家廖玉蕙說,日前她出席一場頒獎典禮,主持人不斷重複「請貴賓到台上來做一個合照的動作」,有五十位貴賓,就講五十次,讓她想衝上台大喊「合照就合照,別再動作啦!」

廖玉蕙笑說,每次看到火災新聞現場連線,記者都說「消防隊員要進行一個滅火的動作」,讓她不禁吐槽「快直接滅火吧,都來不及啦!」但她倒不擔心語言癌一發不可收拾,這種說法聽了煩,久了就會被淘汰。

中研院史語所助理研究員王道還說,語言癌氾濫的另一原因,和現下年輕人缺乏「嚴肅閱讀經驗」也有關,因為年輕人習慣在網路上閱讀片段、破碎的文字,但缺乏完整而嚴肅地閱讀整段文章,自然不清楚正確的語句表達方式。他憂心,語言不講究,導致思想不講究,「今天大家不在意人怎麼說話,就不在意人怎麼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