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壇/青年要勇於「離開舒適圈 跳入勇氣圈」

【2013/09/08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夢想遙不可及嗎?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林之晨、爭取澳洲旅遊局「世界最棒工作」的謝昕璇、青年公益家沈芯菱,昨天在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舉辦的「為青年尋路論壇」,分享自己的逐夢歷程。推動網路創業的林之晨說,創業要謹慎,更要有「離開舒適圈,跳入勇氣圈」的衝勁。大三就和同學合創電腦零售網站,目前成立創投公司,幫助年輕團隊創業的林之晨表示,創業是一件「很貴,更要謹慎」的行業。年輕人要有自己行業,「不只眼界高,能力也要有,更要遇到拉自己一把的伯樂」。

聯合報系主辦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吸引大批年輕人參與。 記者曾學仁╱攝影

林之晨舉西班牙藝術家畢卡索為例。畢卡索有天分,但他也勇於「離開舒適圈,跳入勇氣圈」;十九歲毅然離開故鄉西班牙,踏入藝術首都巴黎,花一萬個小時投入創作、挑戰自己,成為流傳千古的藝術家。

謝昕璇去年角逐「世界最棒工作」,雖然鎩羽而歸,但展現的勇氣讓人折服。謝昕璇說,夢想要實現,有無遇到伯樂是關鍵,澳旅局是她的伯樂,她從小的夢想,就是開吉普車追逐野生動物,沒想到在地球另一端實現。謝昕璇說,遇到伯樂前,要累積實力,「否則伯樂怎知你是千里馬?」

五歲就幫父母賣東西的沈芯菱說:「簡單的事做久了,就會變得不簡單,不簡單的事做久了,也變得簡單。」沈芯菱透過網路,從幫小學同學補救教學、幫阿嬤賣柚子。投入公益活動已十二年,沈芯菱說,公益活動不是立大願,而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公益活動可能沒有意義,但至少有自己的堅持,「沒被世界改變」。


青年論壇/努力圓夢 挫折、失敗都是學習

【2013/09/08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台北一○一董事長宋文琪昨天在聯合報系舉辦的「為青年尋路論壇」中,鼓勵年輕人拉近自己的夢想和現實,努力圓夢,途中有風、有雨,但挫折、失敗都是學習,雖然不少人月領兩萬二,但也有很多年輕人月領五、六萬元,「只要是人才,不會被埋沒。」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昨天下午場次「世代相對論」,以「成功,我自己定義」為主題,邀請宋文琪、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世界最棒工作」的台灣女孩謝昕璇及青年公益家沈芯菱對談,吸引超過四百多位年輕人聆聽。現場笑聲不斷,很多人發問,結束後欲罷不能,圍著演講者繼續討論。

不少人都有夢想,但沒有勇氣去行動,謝昕璇表示,參加「世界最棒工作」比賽時,碰到一位外國參賽者,為了全心參賽賣掉自創的網路公司,這人才廿三歲。

謝昕璇表示,外國父母教養孩子是推孩子出去努力,培養馬上執行的習慣。台灣教育卻不是如此,她有朋友想當空姐,講了三、四年都沒行動,最後錯過考試年紀;也有同事有房子,想開民宿或餐廳,但卻不敢辭職圓夢去開店。謝昕璇說:「都是被自己打敗。」

簡立峰指出,當前面有水溝,東方父母會告訴孩子,不要過去;但西方父母卻告訴孩子,不要怕,應該要勇敢走過去。簡立峰說,兩種觀念都對,因為,人生是選擇,兩個都有可能,選擇走過去不一定成功,但留在原地機會不見得大。簡立峰說:「別人不能替你找,希望自己好好想一想,走自己的路。」

有學生說台灣是「鬼島」,宋文琪回答表示,台灣的高山、風景非常美,安全、方便、東西好吃,而且人民努力,很多外國人都好愛台灣,「台灣的美和好是自己決定,自己感受,希望大家多想台灣美好的正面。」

有人詢問如何找到自己的夢想並持續下去,沈芯菱說:「每個人都有很多框框,但希望大家跨出第一步。」

林之晨說,他低潮時鼓勵自己的方式,就是想想地球有七十億人口,地球只是太陽系的其中一顆行星,人類很渺小,「有好多事要做,不要卡在那裡。」


青年論壇/黃晴雯:人生就像candy crash 只能闖關往前進

【2013/09/08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台灣經濟奇蹟不再,如何讓年輕人掙脫22K、青貧族的惡性循環,找到通往夢想的路?聯合報系昨天舉辦「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由作家王文華擔任主持人,請年輕人說出夢想,並與企業菁英對談,激盪跨世代火花。

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表示,聯合報慶祝六十周年時許下生日願望,重新定位在台灣扮演的角色,「媒體應該從單純的報導、提供訊息,轉為積極的社會參與,為台灣帶來正向改變。」聯合報為此成立願景工作室,結合內部外部所有資源,推出「台灣快轉」、「幸福還鄉」、「公路正義」等系列報導,獲得熱烈迴響。

王文杉說,今年聯合報將關注重點放在年輕人,製作「為青年尋路」系列專題,以「搶救人才」、「拚出頭路」為主題,報導微軟幫青年開設社會課程、法藍瓷鼓勵學生提早實習、王品主動為員工加薪等正面案例;並挖掘年輕人努力追求夢想的故事。王文杉指出,六十二歲的聯合報,和年輕人一樣積極「尋路」,朝「數位匯流」的新媒體目標邁進。

「為青年尋路」系列,除單向報導外,還要「走出來」聽年輕人的聲音,從本月廿四日開始,聯合報系將在全台七所大專院校舉辦「為青年尋路論壇」,論壇影片也將上傳網路,在udn.com等網站播出。

「年輕人立志要趁早!」共同主辦單位、遠東集團代表太平洋SOGO董事長黃晴雯表示,她有機會跟許多成功人物請益,發現許多人成功關鍵是立志早、堅持簡單的願望,如導演李安、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等。

黃晴雯以風靡世界的APP遊戲「candy crash」來妙喻「人生如闖關」,人生關卡有高有低,有時歡呼、有時驚險,「你能做的就是往前進(move on)!」

王文華表示,這一代年輕人其實充滿熱情、理想,只是缺乏分享與溝通的平台,「為青年尋路論壇」正好扮演平台的角色。他在活動中場休息時,還邀請聽眾在活動背板寫下願望,許多人立刻上前書寫,讓現場氣氛high到最高點。詳細活動資訊可上網//vision.udn.com/event/youth_future/查詢。


青年論壇/培養競爭力 「有科技興趣最重要」

【2013/09/08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青年世代面對未來該具備什麼競爭力?「為青年尋路論壇」昨天上午世代相對論講座,邀請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及一○四資訊科技集團總經理阮劍安與會,兩人一建議年輕人培養科技修養,一強調「要讓自己被需要」。

盧超群表示,年輕時若培養科技修養,未來不論跟人文等任何領域合作,都能有極佳表現。「有科技興趣最重要,不用在乎數理成績;人人都可以自己專長參與科技,包括行銷、財務等。」他呼籲,不要排斥學點科技能力,「科技是用數字講話,到世界各地都走得通。」

盧超群說了個「游過鱷魚池」的小故事,有位富翁在放了鱷魚的泳池前宣稱,只要有人敢游過池子,就送他美金一百萬及美女;一位年輕人果真游過池子,上來時卻說什麼都不要,只要找出「誰把我推下水」。

他話鋒一轉,表示人生中常常是如果沒被推下水,就不會有美麗的經驗,他呼籲,年輕人來玩科技,未來可開創科技融合文化或其他領域的樂趣;現在科技最重要的是和文化結合,蘋果的賈伯斯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產品富含人文設計概念。

阮劍安指出,過去大家一直告訴年輕人「要讓自己被需要」,但新一代已與過去世代很不同。「要確定你是被別人需要的!」阮劍安說,像「框不住的國文課」作者、景美女中教師李佩蓉、「建築修補隊」作者李承翰等人,都可享有安穩工作、不用冒險嘗試;但他們都在過程中確認「別人需要我」,鼓足勇氣一直做下去。

會上六百多名聽眾發問踴躍,有學生問,年輕人該怎樣建立資源?阮劍安說,年輕人最大的資源就是時間。現在很多人是低頭族,但年輕人不能只為「冰淇淋好好吃」按讚,該善用社交網路,去找到達人、給自己建議的人;也別忘善用中英文搜尋引擎,很多問題都可在網路找到,「這才是利用網路科技的力量。」

也有人問,理想很好,但面對挫敗及外界阻礙時該怎麼辦?盧超群說,他都一直把自己擺回廿四歲。他廿四歲赴美時,發現每件事都很新鮮快樂,「所以我讓精神回到廿四歲,一直想自己最美的年分,就不會被挫折與失望打倒。」

盧超群表示,科技人也許一輩子都沒閃耀機會,但心裡會知道社會上有些價值是自己的貢獻,就靠這來支撐。「要成為那個準備好的佼佼者,讓別人感覺到非雇我不可!」


青年論壇/價值觀 決定是「人才」或「草莓」

【2013/09/08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Z世代是「草莓」還是「人才」?「為青年尋路論壇」講者、景美女中教師李佩蓉認為,Z世代是「生於安樂」的世代,跟「生於憂患」的前一代,擁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人才」和「草莓」的差異在於價值觀不同。

李佩蓉任職曉明女中三年後,毅然辭去教職,一年後重返校園。她說,傳統學校希望老師花八小時呆在辦公室改考卷,但如果老師在咖啡館改考卷可以改得更好,為什麼不能上咖啡館?「如果玩得很開心也可以達到目的,為什麼要吃苦?」

她引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名言:「我們這一代不得不從事軍事和政治。為的是讓我們兒子一代能從事科學和哲學,讓我們孫子一代能從事音樂和舞蹈。」她認為,台灣已經走到「可以玩音樂和舞蹈」的年代,上一代還是用政治、科學的眼光看下一代,把人才看成草莓。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我們能在安樂中生存下來,比孟子還厲害!」李佩蓉妙喻引來熱烈掌聲。她表示,找到生於安樂的生存方式,或許便是時代給予年輕人的挑戰。

甫自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的李承翰,畢業作是幫一位阿嬤修補老屋,。他表示,大學期間不確定自己的方向,因此盡可能參與任何有意義的活動。透過參加義築、到柬埔寨蓋教室、到部落幫居民蓋房子,逐漸發現「建築是可以讓人溫暖的事情」,未來希望成為像謝英俊般為弱勢造屋的建築師。

「走出你的舒適圈,挑戰你自己!」Fandora藝術社群與商城共同創辦人陳俊穎,十五歲就當二廚,在高壓的廚房訓練中成長;高中考完到工地打工,認識許多科技業長輩,從他們身上學習規畫人生。「這一段歲月當中學會的東西,一輩子都會跟著自己。」陳俊穎學理工,卻從事藝術工作。他透露,唸書時他的繪畫能力不好,美術卻獲高分,因為老師認為他是「全班最懂得欣賞繪畫的人」。這位老師啟發他成立Fandora,為兩千名插畫家實現夢想,找到自己可以切入的產業。


青年論壇/王文杉:搶救人才 要突破三難

【2013/09/08 經濟日報】 記者郭幸宜╱台北報導

聯合報系昨(7)日舉辦「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致詞時表示,台灣目前正面臨人才流失的「三難局面」,包括年輕一代用不上、高階人才留不住,以及外國菁英進不來的困境,搶救人才已是當務之急。

王文杉認為,治理國家和企業管理一樣,沒有人才就沒有未來,台灣目前面臨的人才流失危機已非潛在問題,是顯而易見的,「如何搶救人才是台灣迫切任務之一」。

王文杉表示,為發揮媒體改變社會的正向力量,願景工程自成立以來,陸續推出「台灣快轉」、「幸福還鄉」等系列專題,均獲得熱烈迴響,今年則將重點聚焦年輕世代,策畫「為青年尋路」,藉由問題探討、分析,讓各界能正視台灣青年高失業率問題,為迷惘的新世代找出解決方案。

王文杉並指出,聯合報過去就曾報導微軟幫青年開設社會課程、法藍瓷鼓勵學生提早實習,以及王品主動替員工加薪等正面案例,更曾派記者親赴德國、瑞士、日本等國家「取經」;現在則進一步結合「udn talks 聯合大講堂」推出大型論壇,陸續推出搶救人才、拚出頭路、高教轉骨三部曲報導,提供年輕朋友發聲的舞台。

昨日舉辦的首場青年尋路論壇講座,吸引逾600人報名參加,現場座無虛席,多數為大專院校學生,甚至有高中生及從外縣市遠道而來的年輕學子。9月24日起,「為青年尋路論壇」將於全台七所大專院校舉辦,王文杉也向現場青年承諾,若論壇中激發出好點子或做法,聯合報系也會加以推廣。

為青年尋路論壇 24日到桃園

追尋夢想之路,你並不孤單!來聽青年世代分享心路歷程:

郭書齊:網路創業家,不斷創造與冒險!

侯家楷:積極創造屬於自己的大學價值!

謝宇程:「績優生」想做自己的教育部長!

現場並邀請百略醫學董事長林金源、福上全球科技總經理呂朝福,與三位青年講師一同探討青年世代面對未來的競爭力!

時間:2013年9月24日 (二)14:00-17:00

地點:元智大學有庠廳(桃園縣中壢市遠東路135號)

免費報名,活動詳細資訊請上官網:

http://vision.udn.com/event/youth_future/taoyuan.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