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打聽油井的怪人

2013-7-2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7| 評論數: 0 |原作者: (孫東彥/北京)

數十年來「工業學大慶」曾是響徹大陸的口號,鐵人王進喜更是石油工人的榜樣。如今開車的人都知道汽車沒油了去找加油站,但如果您去問一問,很少有人知道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在哪裡。

陝西省延長油礦前身──延長石油官廠始於1905年,1907年在延長縣西門外,鑽成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延一井。我於1971年到延長油礦工作,70年代末,油田領導決定利用壓裂加砂新技術,恢復停產多年的延一井,我們井下作業隊在延長縣西門外小學操場上安置水罐,從西河子溝裡抽水,配合壓裂隊成功恢復了這口油井的生產能力。看著採出的原油,我這個年輕人與大陸第一代石油工人雖然沒有見過面,卻有了工作上直接的傳承,至今這一小小的驕傲,還珍藏在我的心裡。

曾記得,漫天大雪,挑燈夜戰,鑽機轟鳴創高產;爐火通紅,四人掄錘,擊打鑽頭勁正足。曾記得,天旱缺雨,幫助鄉親,打井湧泉工農一家親;公路長跑,球場馳騁,強我筋骨健康到如今。

離開油田那天汽車啟動,對著送行的工友揮手告別時,我沒有哭;當汽車一轉彎再也看不見那些朝夕相處,同甘共苦的工友時,我的淚水卻湧了出來。

從18歲到陝北29歲離開,我青春的汗水,灑進黃土高坡一塊塊的農田裡,溶進延河兩岸一口口油井中,我雖然走了,那些油井將繼續為經濟發展奉獻寶貴的原油。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這句詩真切地反映了我此刻的心情,多想踏上那久別的土地,與勤勞質樸的陝北老鄉拉拉話,還要向我插隊住過的高坪村和延長油田圖書館,捐贈300餘本歷史、文學書籍,再到「延一井」留個影,日後向朋友們展示,這就是大陸石油之源!

上面這個夢已於2011年圓滿實現了,第二個夢就是尋找位於台灣的:亞洲第一井。

40年前我就思索「大陸第一油井」,意味著咱們中國在大陸之外,還有更早的油井,聽說那口油井在台灣,那個年代兩岸對立互不往來,去看看那口油井的強烈念頭只好藏在心底。

隨著兩岸交往日益密切,去年我參加了台灣環島遊,特意請教當地導遊,也許是苗栗油氣產量較低,知名度不夠高,就連見多識廣的他也說不清楚,看來在他多年導遊生涯中,我是第一個打聽油井的「怪」人,看來只能怪我患有石油關注「職業病」。

旅遊團是固定的景點和線路,短短的7天不可能脫離旅遊團去尋找那口傳說中的油井、夢中的油井,帶著深深地遺憾,也帶著未圓的夢想登上了飛機,再見了鮮花綠樹的寶島,再見了溫和友善的台灣同胞,作為初登寶島的遊客我走了,作為曾經的石油工人我一定還會回來,亞洲第一井等著我吧!

回到北京查找資料得知,1861年(清咸豐11年)理蕃通事邱苟於苗栗公館鄉出磺坑挖井3尺,日產油40公斤,賣給鄉民油燈照明用。1878年清朝利用美國技師和頓鑽鑽機(上世紀70年代,我在延長油礦鑽井隊使用的星牌頓鑽鑽機,就是仿造美國的,適合開發淺油層)開發出磺坑油礦,鑽井深300公尺,日產原油1噸左右,產油不足一年。

雖然亞洲一井枯竭,所在區域依然蘊藏著石油天然氣資源,台灣中油公司(成立於上海)利用新技術,不但保持老區的產能,而且開發了新區,現有130口油氣井,而美國賓州世界第一口油井已經停產,所以苗栗是全世界至今保持生產最古老的油田,這是台灣人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我建議兩岸石油界把苗栗、延長、玉門、克拉瑪依、大慶、華北、遼河、勝利、塔里木等油田歷史資料共同展出,讓每個中國人知道我們民族石油發展史是何等壯麗輝煌。

隨著兩岸經濟發展,據報導,台灣石油99.8%、天然氣97%依賴進口、2012年大陸進口原油2.7億噸,天然氣426億立方米,為此兩岸要花掉多少錢呀,一位台灣專業人士說得很清楚:近10多年來兩岸開發油氣資源的合作一直在進展中,台灣油氣資源匱乏,大陸油氣產量的增長空間也有限,而豐富的海上油氣資源,是兩岸可共同勘探開發的新領域。

石油界的同仁們!守著祖先留下的森林,我們還要繼續買柴燒嗎?同心攜手捍衛東海、南海疆域、開發巨大的油氣資源,我想這也是中華兒女兩岸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微博論台灣

2013-7-2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 評論數: 0 |原作者: 【編輯:張芷雁】

傻逼主辦單位

葉瑋庭說自己來自中國台北屏東區,是《中國好聲音》製作單位要求。中(華民)國,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灣灣們!我聽到我也覺得超彆扭,說來自台灣不就好了。中國政府不都一直把台灣當自己的一個省嗎?別的選手都說自己來自哪個省,她直接說來自台灣台北不也一個等級?為什麼要說中國台北,傻逼主辦單位。(Gary高駿/北京)

洪仲丘與瓜農

台灣一個新兵因為不合理的體能訓練導致身體不適,軍方送醫不及時,最後死亡。台灣各個電視台差不多快把軍方祖墳都刨了,國防部長出來道歉,拘捕了幾個涉案領導,依然不依不饒。在台灣吃飯時,我還聽旁桌兩個老太太要打車去國防部門前抗議,想想我們光天化日下死在城管面前的瓜農。感慨了。(傅盛/北京)

身在福中不知福

其實民進黨人在陸客自由行這點上,應該給那匹笨馬一點掌聲。陸客到台後,他們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東西,會使他們中相當比例的人,比你們更珍惜和愛護寶島。你們這幫傢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非要哪天讓城管為你們服務了,你們才懂得珍惜!(青青古月照今塵/湖北)


對台灣認識發生變化

2013-7-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0|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海之/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

15年前,我還是一名的中學生。有一次在語文課上,老師跟我們講授台灣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大陸很有名的一首詩──《鄉愁》。

那個時候,在大陸的政治語境下,老師講授類似的作品,自然脫離不了諸如統一台灣、「萬惡」的國民黨之類的。但談到兩岸統一,語文老師極其「大膽」的說了一句:我們倒是想統一,統一啥?你想統一人家台灣還不願意呢,人家那麼富,我們窮的叮噹響。

一個「窮」字道出了「天機」。直到20世紀90年代,大陸大部分中學生對台灣的認知僅僅停留在「台灣處於國民黨統治之下」、「可望不可及」、「台灣人比我們有錢,富裕」、「我們是敵對關係」等淺顯的認知上,並且大部分人把台灣富裕歸在了國民黨敗退台灣,捲走大陸大量財富這一理由上。

那幾年,台獨勢力在台灣抬頭,台海局勢緊張,又是軍演、又是軍售的,大陸與台灣的關係降到了谷底。記得那個時候,大陸人對台灣的認識都有一種義憤填膺的勁頭,覺得「台灣該打」。

進入新世紀後,最大的感受是台海局勢開始緩和,但主張台獨的阿扁仍是大陸的公敵。這一時期,大陸媒體對台各方面的報導也增多,台灣的民主政治引起很多大陸人的興趣,只是讓人看不懂的是台灣政客們天天打架罵仗,台灣民主政治因此在大陸沒有多少吸引力。

再過了幾年,大陸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然而道德失範現象讓大陸人開始反思。緊接著,「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台灣」成為部分大陸人的普遍認知和共識。

2005年,連戰率領國民黨訪問大陸,開啟了兩岸關係的新篇章,至少在大陸人看來他是兩岸關係的功臣。

之後,如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兩岸關係進入蜜月期。馬英九上台後,他的就職演說成為大陸大學生爭相觀看的熱門視頻,有關台灣民主政治的討論也頗有市場。當然,大陸人喜歡馬英九的更重要原因在於——他沒有搞台獨。

20多年前,對大部分大陸人來講去台灣基本屬於不可能的事,如果去了,肯定會被人家追問「去台灣,你去投敵啊」之類的;當下,兩岸互動加強,對於大陸人來講,去台灣已經不是什麼夢想,更多成為一種外出旅遊選擇和心理認同。

兩岸關係緩和以及積極互動,帶來最大的變化就是民眾對彼此誤解的稀釋和隔閡的打破,「都是一家人,幹嗎打來罵去的」,一位剛從台灣旅遊回來的親戚對我們如是說。

15年後,大陸人對台灣的認識,從當初的心存嫌隙、糾結嚮往,到今天的彼此相惜和民族認同,從歷史的角度來講這都是是十分難得的。


傳統藝術基地

2013-7-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 評論數: 0

@老年2008:宜蘭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也是中小學生接受社會教育的基地,中心內設置了演藝廳區、工藝坊區、傳統小吃坊及產業景觀區等區域,讓遊客們可以在此處欣賞藝術文化,參觀傳藝中心內展示的藝術作品,陶冶藝術性情、還可以品嘗傳統美食小吃。


沉重歷史下的清新台灣(上)

2013-7-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冰/山西太原)

定了去台灣的計畫之後,上網做了一點功課,竟然有了兩個詫異發現:一個是以前感覺台灣和山西差不多大,地圖的形狀也都很像,但實際數字卻表明,台灣僅僅是山西面積的四分之一,我們的大同市和忻州市加起來比台灣還大;另一個是台灣離山西真的不遠,比大陸的海南、廣州、拉薩、烏魯木齊、哈爾濱這些地方要近很多。

應該來趟自由行

在驚歎之餘,又想到就是這個離大陸近在咫尺的小小島嶼,存在著我們在歷史書上才能學到的一個政權,他扛著中華民國的旗號與大陸對峙了60多年,還創造了「亞洲四小龍之首」的經濟奇蹟,把一個華人社會帶入了民主與發達地區的行列,所有的這些都讓我對台灣充滿著好奇和憧憬。

經過不到3個小時的飛行,我們從冰天雪地的太原到達了溫暖溼潤的台北,褪去厚厚的冬裝,開始了走馬觀花式的旅行。這幾天的詳細過程無需贅言,期間充滿著緊張、匆忙、溫暖、驚歎、懷疑、釋然,每天上車、下車、吃飯、休息,有點完成任務之嫌。我們開玩笑說,這是來台灣踩點來了,但卻都認為台灣絕對值得專程再來一趟,但一定要時間充足的自由行,才能真正領略這裡的魅力。

矯情的幸福煩惱

雖然臨行前導遊曾經叮囑,來台灣主要是體會台灣的文化和生活,對島嶼的城市建設和山水風光不要抱太大期望。親身在台北等城市遊逛,會發現確實是老舊低層建築居多,但這並沒讓我失望。

台灣的城市首先是乾淨,到處一塵不染,整齊有致,就像家裡有了勤快的主婦,舒適潔淨,這一點據說是日本50年的統治而遺留下來的習慣;第二是具有藝術性,雕像、塗鴉、漫畫在街頭巷尾都可以看到,即使是最老舊的建築物也配有色彩豐富、形式各異的霓虹燈,夜景相當漂亮,充分體現出台灣城市的藝術氣質和現代魅力;第三是文化性,台灣使用繁體字,本來就有一些古色古香的意思,再加上忠、孝、仁、義等字眼作為街道名稱,鄰、里等古老的行政單位還在沿用,廟宇、道觀、教堂隨處可見,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夾雜西方和日本文化元素的多元文化特點滲透到每個角落。

台灣的景點都很小,幾天下來,並沒有累的感覺,無論去哪裡稍稍一轉也就結束了,但是這並不代表台灣的山不宏偉,水不秀麗。台灣有三分之二的地方都是山地,而且平均海拔都很高,大部分地方是未經開發的原始森林,並不對遊人開放。台灣的水給我印象也很深刻,日月潭的清澈碧藍,淡水河的平靜寬闊、愛河的潺潺誘惑都讓人流連忘返。

這樣的山水說明了政府環保工作的有力,聽說環境署在台灣是個很厲害的部門,很多大型工程的修建都要其批准,比如東海岸沒有高速就是因為環境署認為會破壞太平洋海岸的環境面貌而遲遲未能修建,阿里山沒有纜車也是同樣的原因。總之,這是一塊未經大肆破壞的淨土,很容易勾起人們對兒時家鄉青山綠水的記憶,「錦繡中華」這個詞用在這個小地方一點也不覺冤枉。

台灣人談到台灣相當自豪。台灣導遊介紹說,台灣面積是日本的十分之一,資源卻是日本的4倍之多,是名副其實的寶島,應有盡有;至於其它的好處導遊就說的更多了,譬如房子是永久產權,護照可以在大部分國家免簽等等。

談到政治制度時,台灣人卻是另一種表達方式,近十年萎靡不前的經濟使他們對台灣的兩個黨大加抱怨,把兩黨比作兩個蘋果,一個是爛蘋果,一個是更爛的蘋果,說他們的投票是痛苦的事情,流著眼淚去抉擇。但這些話聽到我一個大陸人耳朵裡怎麼都感覺有點矯情,或許這就是他們幸福的煩惱?

人煙稀少秩序好

台灣不像大陸城市那樣,遍地都是五星級酒店,這裡的酒店都袖珍而節儉,但是這裡細緻入微的服務讓人很溫馨,地圖、電源轉換器、當天報紙都可以免費獲得;賣東西的禮貌客氣,不會對你糾纏不清;外出走到任何一個地方哪怕是很小的地方廁所都很乾淨,用品一應俱全;滿街的摩托車好像回到了大陸10幾年前的樣子,但是有序的停放和行駛又在提醒你這裡是台灣。

當然,這種秩序井然的社會背後是嚴厲執行的懲罰制度,在這裡隨意穿行馬路要狠罰,公共場合抽菸要狠罰,隨地吐痰和扔垃圾更是不能被容忍,政府把很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的此類管理之中,久而久之人們就形成了一種自覺。這讓人不由得聯想起大陸,我們的素質真就無可救藥了嗎?像商人一樣無利不賺、該管的不去管的法律執行者,是不是應該負更大的責任呢?

跑了幾天後我腦子裡產生了一個疑問,就是台灣本來就很小,還有三分之二的面積是山地原始森林無人生存,但竟然容下了2300萬人口,還沒讓人感覺特別擁擠,真是個奇蹟!在城市街頭、在農村路畔並沒有見到洶湧的人潮,甚至可以用人影稀少來形容,人都哪裡去了?

導遊給了我模稜兩可的解答,那就是台灣就業很充分,基本沒有閒人,仔細想想,除此之外還真找不出其它答案。


沉重歷史下的清新台灣(下)

2013-7-2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2|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冰/山西太原)

有一晚在街頭閒逛,無意中有個發現,停放在路邊的摩托車車牌上有的寫著「台灣省」,有的寫著「台北市」,這個出乎我的意料,台灣不是很想獨立建國嗎,怎麼也像大陸一樣稱呼「台灣省」呢?台北市和台灣省為什麼還要區別開來呢?

聯想到有一次在書店看到《中華民國地圖》,竟然是秋海棠版,地圖上標明大陸和外蒙也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只是沒有實際控制而已。通過詳細查詢,終於搞清楚了緣由,原來這源自中華民國的行政區劃,這樣看來,台北等城市在理論上並不屬於台灣省,而是正兒八經類似於北京、上海一樣的城市。更奇怪的是,台灣除了直轄市外還有縣轄市,和鄉鎮是一個級別。

探尋台獨的土壤

台灣山美水美人更美。

台灣人以閩南人為主體,保持著溫良謙恭讓的漢文化傳統,和南方人勤勞務實的處事態度,同時還夾雜著日本人認真細緻的行事作風;他們守法奉公而鄙視不守秩序,講求自由公平而又樂於助人,是一個善良、熱情而又敏感的群體。

但是在對待台海政治問題上,卻有讓大陸人不舒服的地方。例如,他們都願意說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他們把台灣和中國分的很清,年輕人對大陸沒有興趣去瞭解,也沒有任何歸屬感等等。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狀況呢?僅僅是台灣人的野心嗎?台獨勢力的土壤到底是什麼呢?這個引發了我的好奇,我想只有真正放下政治分歧,站到一個公允的立場上來看待這個問題,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我們的教科書整天在講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領土,其實這個概念是非常錯誤的。

不能因為三國東吳派人去了一趟台灣,就說台灣當時就是中國的,也不能因為元朝在澎湖設置了臨時軍事機構巡檢司,就把元朝的疆域擴到台灣本島。事實上,直到明朝末年台灣還不屬於中央的管轄範圍,只是一個荒島,它真正的主人是當時還處於原始狀態的台灣原住民。這在譚其驤先生編寫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裡,明朝地圖中的台灣和大陸並不是一個顏色可以得到證實。

大國間輾轉騰挪

明朝末年,長期作為海盜和走私據點的台灣島,闖入了西班牙和荷蘭殖民者,他們分別在台灣北部和南部建立殖民政權,後來荷蘭趕走了西班牙,控制了整個台灣,這時候的台灣地廣人稀,統治者想辦法吸引福建、廣東沿海的漢族人移民到此耕種,就此拉開漢族人大量移民台灣的大幕,經過明鄭和清朝兩個時期的遷徙,漢族已成為台灣島的主體民族,他們漸漸把原住民趕上了高山,開始了在這裡的農耕生活。

值得探討的是,明鄭時期到底算不算台灣屬於中國的開始?我想不能算,鄭氏家族雖然奉明為正統,但他們只是走投無路踏入荒島的一股武裝力量,和西班牙、荷蘭無異,至此台灣和大陸還從未合為一體。

台灣真正納入中國的版圖是康熙派施琅攻下台灣,鄭氏投降之後。這個幾易其主、以漢族人為主體人口的島嶼終於投入到中國名下。在這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島嶼各族經歷了從台灣人到中國人的思想演化。1895年,腐朽清政府在的甲午海戰中慘敗,竟然把台灣島割讓給了日本,這個消息傳到台灣,舉島震驚,他們無法接受被祖國拋棄的事實,這是中國中央政權對台灣人民感情的一次極大傷害,200多年培養出的國家歸屬感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在經歷了一些自發組織的抵抗後,台灣跳出中國的圈子,無奈納入日本的版圖。

日本在台灣雖然是殖民統治,但日本殖民者在這裡花了很多心思,甚至把這裡當做本土去建設經營,50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短,足以給台灣社會烙上了不可磨滅的日本烙印。1945年,日本戰敗後,台灣再一次回到中國懷抱,但這種回歸形式大於內容,台灣早已習慣作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個體在大國間輾轉騰挪,對於他們來說統治者一直在換。台灣從那個時候起就有了一種孑然一身、隨遇而安的孤獨氣質。

雖然中華民國遷台後的政策強化了台灣是中國一份子這個概念,但是當幾十年的戒嚴一朝破冰,民主憲政在台生根發芽後,特別是在大陸的窮追猛打之下,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成為世界「黑戶」之後,台灣對中國的認同感就直線下降。台灣人會問,既然國際社會不承認中華民國是中國,那我們這些在中華民國治下的公民怎麼能算作是中國人呢?

一句簡單的表達

幾十年間,大陸政府通過政治和經濟手腕,打擊一切以中華民國為主體的國際活動。但是我們的政府是否曾注意到,這種過於強硬的圍堵以及自身所犯的錯誤,已經把台灣人從我們的身邊越推越遠:十年浩劫造成了兩岸的文化隔閡,過多的武力恫嚇已經傷了感情,驚人的貪汙腐化讓人望而卻步,國民道德觀的缺失讓對岸嗤之以鼻……

說到這裡,台灣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似乎也有情可原,雖然這對我們來說很傷感情,但事實的確如此,台獨勢力也借此有了它生根發芽的土壤。在這個話題上和台灣人聊久了,我甚至會無奈的說:怎麼說你們的國號也不會輕易改變,「中華民國」中的「中華」兩字無法抹去,「中華民國」四個字一簡化不也是「中國」?你們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其實是因為這兩個字在你們心目中已經成為大陸的專有代名詞而已。其實我也清楚,看起來文字遊戲一般的對話,其實只是我一廂情願的聊以自慰。

歷史和政治的話題向來會讓人覺得沉重,讓我們回到清新亮麗的台北。乘車赴機場回家的路上,天湛藍,雲雪白,空氣透明到讓人覺得周圍的景物都調高了分辨率,色彩明快、形態各異的建築看起來十分的漂亮和可愛,冬季裡還綠樹茵茵的街頭是那麼的生氣盎然。

當我們正陶醉在世界華人第一宜居城市的美景時,機場已經到達。簡短的手續辦理之後,與導遊握手道別,伴隨著一聲輕柔的「先生請繫好您的安全帶」,飛機已然把我們帶上了雲端。看著身後越來越小的城市,竟然還生出些不捨和傷感。

當飛機跨越台灣海峽時,我突然很想找出一句恰當的話來描述當時的心情,但始終不得要領。今天想來,一句簡單的話即可表達,那就是:

台灣,我喜歡你!

台北,我還會來!


有趣的兩岸中國地圖

旺報【(李建強/網路編輯)】 2010-10-19

台灣8日環島遊的最後一天,等到了難得的自由購物時間,便奔向免稅店和百貨店繼續採購,想盡可能地花光身上所剩的新台幣。一直比較喜歡研究地圖,台灣的地圖也不例外,重慶南路的台北書店,正好看到台灣的「中國地圖」,於是就研究了起來。在兩岸之間的政治對立下,出版的地圖也有所不同,因此,研究兩岸的地圖差異還是蠻有趣的。

承德歸綏等地名早不存在

而我在大陸書店買到的《台灣地圖》是星球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單位》的一個系列。很顯然,大陸出版社出版的「台灣地圖」,都是把台灣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單位」。

在台北看到的「中華民國全圖」,是台灣金時代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的。地圖左上方印著紅色的六個大字:「中華民國全圖」。對這張地圖最直觀的印象就是「中華民國」的版圖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大多了。這張地圖,既包括中國大陸也包括台灣。因此,這張地圖形象地表明了「一個中國」,不過大陸地名均按傳統舊稱標記,國界、省界線亦按民國時期傳統畫法標記。比如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西康省等,其中熱河省省會標著承德,而察哈爾省省會標著張垣,綏遠省省會為歸綏,西康省省會為康定。看這個地圖,感覺是承襲清朝舊制,因為這些城市在當今中國早就不存在或者已經改名了。

一樣地圖 兩岸各自表述

在這張地圖的旁邊,我還看到另一張地圖──台灣最新出版的「中國全圖」(大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由台北大輿出版社2009年印製發行。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也沒有「中華民國」字樣。但是,細觀該地圖,發覺有一些不妥之處,最大的問題就是將雲南省的片馬鎮歸在緬甸的土地上。而在相同點上,這份中國地圖和大陸出版的地圖幾乎完全一樣,細微的差異就是繁體字,還有一些地名沿用舊時的名稱。

如果把大陸版「台灣省地圖」和台灣版「中國全圖」放在一起,那就正好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了!


台灣式維穩

2013-7-2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9| 評論數: 0

山東人冀中星受了冤屈,卻無法在體制內尋得公平,於是在北京首都機場引爆炸藥,這是對體制徹底失望後的「終極報復」手段,連許多大陸媒體都同情他。大陸地方政府面對「冀中星們」,不妨看看台灣做法,或許能找到疏解民怨、化解仇戾的方法。

冀中星2005年在廣東東莞違規經營「摩的」,遭當地治安聯防隊員毆打成殘,事後警方蒐證不足,法院判半身不遂的冀中星敗訴。此案兩點可議,第一,警方無人證物證足以證明聯防隊員打人,但通篇證據筆錄,未見現場「摩的」乘客龔姓男子的說法,顯然可疑。再者,公安局事後因冀中星多次上訪,給予10萬人民幣慰問金,這也不符常理。以公安局官威,倘無過失,豈有白白給錢的道理。

大陸地方政府「維穩」,一向是「捂鍋子哲學」。有人上訪,只求「穩住」或「抓住」(扔進精神病院),只要壞事不上報,好官我自為之。如此作法,民怨累積愈深,如同壓力鍋,終有一天爆炸。

「維穩」又是政績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官員遇重大節慶日,戰戰兢兢如臨大敵,常追著上訪者一路到北京,就怕上訪者進了中央政府機關大院。多數上訪者卻愈挫愈勇,北京竟然存在「上訪村」。

未來「維穩」的政績考量宜改變方向,應要求地方官員以解決問題為考核目標,比如,一年之內能解決多少造成信訪案件的根源問題。把問題解決了,就沒有人需要上訪了。

最近花蓮縣正舉辦豐年祭,縣長傅崐萁邀請大陸媒體參加,還帶著記者每晚去跳原民舞蹈,與縣民親身接觸。每個星期三的「縣長時間」,他照樣親自坐鎮,小問題當天答覆,複雜問題一周內必須提出方案。大陸媒體採訪後,以「雷打不動的縣長時間」來形容。這樣的「維穩」方法,很值得大陸官員參考。


政府和人民關係差

2013-7-2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1| 評論數: 0 |原作者: 【編輯:張芷雁】

上行下罵,下行上效,相輔相成,互為傷害。馬只是加速效果的典型。政府和人民互動關係差是事實。小馬哥:「我冤枉啊,我比竇娥還冤枉啊。我那麼多公平正義的想法大家都沒看見嗎?我努力奉公為民都沒看見嗎?我已經身心憔悴都沒看見嗎?」台灣人民表示沒看見。憔悴看到了,那麼萎靡看的更氣。(暮--虛/北京)

台灣人變壞了?

一直有一個疑問:如今台灣成了大陸人的聖地,心儀的白馬王子。可你環顧左右,身邊外資企業很多很多,最受歡迎的是歐美企業,收入頗豐且工作舒適。次一等的是日企、韓企,最少會給你加班費。最差的是港企台企,剋扣你沒商量,還累得死去活來。這是文化使然?還是文明使然?在大陸的台灣人都變壞了嗎?(白水壹君/北京)


採訪遭遇閉門羹

2013-7-2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98| 評論數: 0 |原作者: (黎勇/深圳《晶報》駐台記者)

在我的駐點採訪任務即將結束時,台灣媒體突然爆出一條轟動深圳的新聞:到台灣考察的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平山,因在圓山飯店強制猥褻一名男性實習服務員,被控性侵。

此事已以李賠償18萬元台幣、台北地檢署作出緩起訴3年處分了結。雖然報社沒有要求我去作報導,但我還是主動出擊,決定拿到此案的法律文書。

第一次被要求證件

我從台北地檢署官網上查到電話後,轉接兩次,打到了地檢署「為民服務中心」。說明來意,接線的工作人員表示,要請示「長官」才能給我答覆。約一個小時後,該工作人員給我來電稱,「長官」指示,讓我找認識的台灣媒體朋友拿這份法律文書,因為他們在電話中無法核實我的身分。

我耐心地向她解釋,雖然我也有認識的台灣媒體朋友,但並不認識跑司法線的記者,要輾轉找到手上有這份資料的司法記者很麻煩。我向她表示,如果電話中無法核實我的身分,我可以親自到台北地檢署來,出示台灣文化主管部門給我的記者證。

這名工作人員表示,我的這一要求還得去向「長官」請示才能答覆。再次「請示」之後,「長官」終於表態,我可以拿著證件到地檢署來拿這份法律文書。

雖然我隱隱地感到地檢署接待人員有幾份冷淡和不友好,但既然我提出的要求最終都答應了,也就罷了。

當天下午,我到了台北地檢署為民服務中心。我到櫃檯後,問了兩名工作人員竟都不知此事,且態度十分生硬。我一下子有點火大,上午電話中積壓對他們官僚習氣的不滿眼看就要爆發。不過,工作人員見我快要生氣,馬上態度變好。旁邊一直在接電話的「書記員」,這時放下電話。我才知道,原來我要找的是她!

我壓住火氣,按這名工作人員的要求出示並複印記者證和入境證,寫下了收到文書的「收條」。──這是我第一次在台灣採訪被要求出示身分證明,此前,連參加馬英九的會都沒被這樣要求過。隨後,我拿到一份關於李平山的「偵字第10754號」《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緩起訴處分書》。

有了這番折騰,我突然很想見見地檢署的「長官」,和他們交流一下我的感受。我向這名工作人員提出後,她表示,地檢署負責接待媒體的只有一個人,就是地檢署的新聞發言人,官名為「襄閱」。我說,那就見「襄閱」!

我當時並不知道,「襄閱」是僅次於檢察長的地檢署二號人物,全稱為「襄閱主任檢察官」,相當於副檢察長。

這名工作人員又去請示「長官」。反饋回來的信息說,「長官」問了襄閱的祕書,襄閱正在開會,現在沒時間。我說,那就見見你的「長官」吧!她給了我一個電話,讓我直接聯繫,原來她的「長官」是一名科長。

我沒有去見科長,而是進了電梯,按照標示的樓層示意圖,直接到了「襄閱主任檢察官」所在的樓層。電梯出口有保安看門。進門需刷卡進入。保安態度很好,聽說我要見襄閱,忙打電話,被告知襄閱在開會──看來開會是真的。

幾番交涉,保安又往裡打了一個電話,告訴我:「好了,現在會開完了,襄閱請你進去。」

我被帶入襄閱辦公室,襄閱主任檢察官黃謀信與我交換了名片。我也不管他是多大的官,見面就毫不客氣地開始發牢騷:「我跑遍了台北的公務機構,還是第一次遇到在你們這裡拿一份資料這麼難!門這麼難進!真是令我驚訝,完全沒有想到!台北地方法院的態度比你們這兒好多了!」

襄閱不敢得罪記者

他不停地向我解釋:「地檢署是嚴格一些,我進檢察官的辦公室也要刷卡,也不能隨便進,因為要保障檢察官的安全。」當他得知我在拿資料時還複印留存了幾種證件後,也感到愕然:「一般是不需要的。可能因為你是第一個來我們這裡的大陸記者,他們多履行了一點程序。」隨後他一直努力地安慰和安撫我,為先前我在地檢署的「遭遇」作解釋,並向我介紹地檢署的辦案程序。

我見襄閱,其實並無採訪目的,只是想向他「投訴」與地檢署聯繫太難。我想,既然來了,就在他辦公室多坐一會兒。

過了一會兒,台灣的司法記者陸陸續續走了進來。「他們天天在我們這裡辦公。」黃謀信笑著,一一為我介紹認識。

《自由時報》的記者一邊調侃,一邊給黃送「糖衣炮彈」:「你看,襄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長官,可是他多麼親和、多麼親切啊,一點架子都沒有!和我們關係多好!但是你要問他詳細案情,他什麼都沒有!」大家哈哈大笑。

《自由時報》的另一個記者一走進來,就打開黃謀信辦公室的冰箱,從裡面拿出冰淇淋,給我和在座的幾個人分發。「襄閱,聽說你要陞官了,你走了我們就吃不到冰淇淋了哦!」

《蘋果日報》記者進來後,則一屁股坐在黃謀信的辦公桌上,說:「襄閱,你多少給我們說一點(案情)吧,不然今天的案子我們沒法寫啊!」

黃謀信笑言:「我要說的都在新聞稿裡。」

承辦過陳水扁女婿趙建銘案的檢察官進來,和幾名記者閒聊了一會兒,拉著黃謀信走了。《自由時報》的記者對我說:「他們不敢當著我們的面談事情,但是也不敢叫我們走。」

2011年,因為新聞發布的時間沒處理好,當時的台北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王文德惹毛記者,被記者聯手告到「法務部長」曾勇夫處,法務部門出動高層才平息事件。所以,襄閱一般不敢得罪記者,「與媒體記者關係處理不好,對他們的官場生涯是很大的傷害。」

台灣不是法外之地

黃謀信離開後,他的辦公室成了記者們的休息室,大家在裡面神吹鬍侃起來。借此機會,我也向台灣媒體同行瞭解到很多他們的日常工作情況。

在此前,我曾多次寫到台灣的公務部門對待民眾親切、平等、有耐心。就我接觸的台灣民眾、官員、民間組織和公務部門而言,總體對記者都是熱情、歡迎的。但人間畢竟沒有天堂,台灣也不是「法」外之地,我在台灣的採訪與考察並非每次都是十分順遂。這是我在台灣的3個月中,僅有的兩次不愉快經歷。其中,這次的「閉門羹」被我成功化解,另一次與一名政客的接觸,則成為我迄今為止對台灣的唯一惡劣記憶。


台北必遊之地

2013-7-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 評論數: 0 |原作者: (姜燦燦/湖南‧建國科大交換生)

萬華區,剛出捷運,看到好多老人悠閒地坐在地下商場的休息區和店裡喝茶,看電視,看戲曲,本來想拍照,可是怕他們其中真有像《艋舺》電影裡的黑道大老,所以來這還是安分點吧。

出了地下商圈,左邊就是龍山寺,好多人在拜拜,因為我不太懂,所以不敢冒犯,不敢拍照,在裡面轉了一圈就出來了。

逛完龍山寺我努力尋找老街道,走到一個公益機構的地方,問志工老街和《艋舺》裡的拍攝地,志工說:「你一個人呀?那邊雖然熱鬧但也很亂哦,你一個女孩子一定要小心喲」。本來沒有那麼怕的,被這句話嚇到了,但又有點小興奮,因為或許會遇到很戲劇化、很刺激的事情。

在瞎逛的途中,發現好多人盯著我看,尤其這邊的爺爺們外表不那麼和善,我確實有點怕,而且我遇到幾個穿花襯衫的大爺和大叔,看著像是《艋舺》裡的人,我頓時有點慌了。後來受不了別人老異樣地看著我,而且我一個人走也覺得有點不安全,就跟著兩個阿姨假裝和她們是一夥人,一起穿過菜市場。我特別喜歡逛菜市場,覺得很接地氣,是當地人生活很重要的一個地方。

逛著逛著到了鄉土文化展覽館,在那裡我瞭解到了很多關於老台北的文化,台灣這點做得很好,因為他們的展覽館不光是展覽物件和文字介紹,還會加入很多互動,增加了人們的參與性與趣味性,讓人印象更深刻。還有一點,我很欣賞台灣人推廣自己文化的熱情,例如上次在集集小鎮也是,一聽說我們是大陸的,立刻把最後兩本手冊送給我們。

在《艋舺》中廟口大老的家時,我發現電影和旅遊其實可以合作,例如我今天在展覽館瞭解到青草茶的文化,如果電影中有出現,肯定會有更多遊客去買,而不是像我剛開始看到青草巷的指標時而感到疑惑。還例如很多拍過電影的場景都會保存下來當成旅遊景點,因為大家都很喜歡追尋別人的足跡。到陌生的地方旅遊都是很茫然的,如果沒有這些電影場景,遊客也不知道該去哪。

如果大家來台北旅行,艋舺是不二選擇,不僅有老台北的街市文化,更有成熟的電影及旅遊文化。


伊是阮厝邊

2013-7-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 評論數: 0 |原作者: (葉玉環/福建廈門)

站在那鋪著紅色大磚的埕上與金門古民居照相,媽媽說:「咦,這不是咱同安老宅嗎?只是比較乾淨些罷了。」

站在士林夜市,媽媽緊盯著攤主煎海蠣,「到底有什麼不同呀?海蠣、雞蛋、地瓜粉,連手法都跟我的一樣。」

遠遠地在著名的101前拍照,媽媽還是一臉疑惑,「這樓有什麼特別的呀?廈門島內不都這樣,高高瘦瘦的,像根冰棒似的,你們不天天看膩了?」

初到台灣,65歲的媽媽,比9歲的兒子還難纏,一路一直問為什麼,失望一直寫在她臉上。

直到登上了101,俯視台北的璀璨美景,她才說:「哇,景色真是美極了,就是腳有點軟。這得多高呀?」

直到爬上了阿里山,她才說:「呀,這神木真是好高好大呀,如果在老家,早就被人砍了當房樑了。」

直到踏上了日月潭,她才說,「嗯,這水真清呀,我們以前也有這麼清澈見底的水,可是後來都被破壞了。」

直到在野柳女王頭像前,她才說:「對,我們海邊也有風景,但這兒沒有垃圾,也不擠人,還是台灣好。」

直到穿行在大街小巷,她才說:「哦,這兒真的好乾淨,人也很客氣,台灣真是沒得說的。」

媽媽的心裡一直有一個台灣情結。台灣有媽媽的叔伯堂親,雖然從未曾謀面,但在那特殊的年代,媽媽曾為此擔過驚受過怕;台灣有媽媽的記憶,當她年輕的時候,台灣與大陸敵對,婦女也要當民兵,天天擔心丈夫也要上戰場,因為台灣廈門才一水之隔呀。

台灣有媽媽最愛的歌曲,葉啟田、江惠、鄧麗君,《有酒干倘賣嘸》、《愛拚才會贏》、《車站》……柔軟的閩南歌寄托著浪漫情懷。媽媽最喜歡那首歌是「日頭這呢大,天氣這呢熱,阿爸你甘會嘴乾……」媽媽小時就沒有了爸爸,有著至親的台灣便成媽媽無盡的思念。

數十年的思念、想像變成了實實在在的一沓照片和一堆土特產,雖然親人仍杳無蹤跡,但看出媽媽還是滿意的。

在台灣的最後一天,我們準備離開了,媽媽卻又四處尋覓。問她找什麼,她說,找「菜豆」(蔡導)呢。蔡導也是60多歲,是台灣退役的空軍,老家在東北。媽媽似乎和他有說不完的話。

我問:「找他幹嘛呢?」

媽媽說:「忍了好幾天,還是想告訴他,他上次講的台灣與大陸互投宣傳單,官員們很緊張,但咱小老百姓還是很高興的。」

「為什麼高興?」我問。

「傳單老百姓看不懂,但裡面有很多壓縮餅乾和質量很好的內衣呀,可以解饑可以防寒。」

「互為敵人,你們還敢吃壓縮餅乾,不怕有毒?」

「怕什麼,我們都是一家人,只是當時鬧不和,打打鬧鬧而已。再說,台灣、大陸很多人都互相有親戚呀,打斷骨頭連著筋呀……」

臨行時,媽媽還跟「菜豆」聊半天,都是關於數十年前的往事,彷彿他們認識了很久很久似的。

「菜豆」為此特地唱了很多台灣阿兵哥唱的懷念大陸的歌,媽媽和同車的老姐妹們則唱起了《鼓浪嶼之波》──「我渴望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好多人的眼裡都含了淚。

因為,年近花甲的他們唱的是同一段永遠難忘的歲月,一段骨肉相連、唇齒相依的歲月。人海茫茫,他們就此一別,也許今生將無緣再見了。

飛機穿過台灣海峽,我問媽媽,「看你們聊得那麼投緣,你覺得『菜豆』是你什麼人呀?」

媽媽不假思索地說:「伊是阮厝邊。」


旅行者的見面禮

2013-7-2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 評論數: 0 |原作者: (Sary/廣東廣州)

沒有看過太多的簡介,提到的評語都說,是個二線城市的模樣;沒有高樓大廈,舊房子居多。或是說,只是個小吃的集中地……

心想著,到當年爺爺沒有去的地方看看。

和之前所有旅行一樣,帶著好心情出發。下機後,辦了免費的wifi。同時,機場、車站都擺放了許多製作細緻,清晰的行程指引。和其他地方的廣告小冊子不同,這裡的旅遊指引認真而有心思。

在火車站,還未看清楚縱橫交錯的路線,隨口問了一個工作人員;她便熱情幫忙使用自助售票機。仔細告訴我們如何搭乘如何到達,她旁邊那個阿姨模樣的工作人員,還著急地催促她加快動作,好讓我們趕上5分鐘後那班車。這時突然聞到了一股異味,我本能地退後一步。阿姨卻自然地迎了上去,原來是一個衣衫襤褸的老男人來咨詢。阿姨同樣熱情幫助,沒有半點芥蒂。那一刻,如果我只是一個凡人的反應,阿姨絕對是有光環的天使。她的一舉一動沒有半分遲疑和不自在,表現自然而流暢。因為要兌換零錢,我們沒有趕得上阿姨說的那班車。阿姨急人所急的聲音一直送別我們離開「你們要等一小時了……等一小時哦……」

等待的時間我們在車站四處走走,試飲奶茶。正常甜度,二分之一糖,小甜;少冰,無冰;好周到。車站有點舊,那是歷史的感覺。但非常乾淨,大家隨意在空地上坐下,聊天吃東西。不會見到遺留垃圾。我們還遇上禮拜天的兒童表演。車站四周都是班次提示的屏幕,很周到的設置哦。

我們順利上了火車。看得出火車是許多年前的,但車廂內好潔淨,處處張貼的不是廣告,而是人性化的溫馨提示。我望出窗外,鐵路沿線的樓宇低低的幾層,有風雨的痕跡。彷彿訴說著城市的故事,有種莫名的感動沁入心田。

傍晚時分,出了火車站,跟著指示找公車。正在看站牌搬移的通知,一位大媽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說車站搬移到前面200米了,就在那個治安局旁邊,就前面不遠哦。嗯嗯,那邊那邊……。我們連忙道謝。

第二天出去的時候,在山邊站著,公車就停了。雖然我們沒有找對車站,但司機還是停下來讓我們上車;到站的時候也提醒我們下車,很熱情有禮,讓人心安,不怕錯過站什麼的。

在鐵路邊的小徑走著的時候,四下無人,一個國小放學的小胖男孩迎面過來。還沒有等我們開口問路,他便先開口,是要去青桐站吧,直走不遠就是了。然後繼續他悠然自得的樣子往前走。我們互看了一眼,笑了。

在找巷子裡那家老牌牛肉麵的時候,轉彎角派傳單的阿叔,陪走了幾步指引路向,還輕聲提醒說那是遊人去吃的地方,價錢方面你們得有心理準備哦。親切如鄰家大叔般。

去了這麼多地方旅行,這裡過海關護照蓋印章的時候,碰上了最真切笑容;最有禮貌的海關。連哨兵警察都是眉慈目善的樣子,很友愛的磁場。

坐著沿山路蜿蜒延伸的舊式火車,一路的山林美景,湖泊吊橋令人想起文藝清新的電影。老車長看見放學的小學生,急忙轉頭去拿糖果餅乾,然後回來派給他們,跟他們聊天。停站的時候,招呼他們慢慢走,明天見。列車再次啟動,老車長跟列車員說,多照顧剛才那幾個孩子,他們是國小特教班的學生,父母不在身邊。天天這個時候他們都坐這班火車回家。年輕的列車員細細地聽著……外面煙雨迷濛,車廂內卻溫暖如春。


一語驚醒夢中人

2013-7-3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35| 評論數: 0 |原作者: (馬琴琴/上海)

還沒有跨進台灣島的時候,我的父親對我說,你不是一個小姑娘了,你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是一個台灣男人的妻子,你應該維護家庭的團結和和諧,從家裡跨出去,跨進台灣吧。還有,你要記住:中國女人永遠都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我當時撇了撇嘴巴,心裡想,什麼年代了,搞清楚,誰是雞,誰是狗。

難以捉摸的男人

可是,很快我就明白了,我不是嫁給我的台灣老公,我是嫁給台灣了。

當我明白「陸配」是我在台灣生活的第一個名稱,或是一種身分的象徵時,有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

初到台灣生活的日子,當有人問我大陸還在用牛車嗎?是否見過紙尿褲的時候,我卻不能老實告訴他們:我在上海住的是什麼樣的房子,受的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學的是什麼樣的專業,做的什麼樣的工作,因為我說了,他們會說,那你來我們台灣幹什麼?回去啊!

來台灣的最初幾年,這種經歷是我人生中最不如意的地方。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呢?孤獨和悲傷雖然不至於致命,但卻像是永遠不能治癒。要嘛咬著牙忍自己,要嘛狠下心顧自己,要嘛滾回去過自己。很快,我彷彿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急躁、最沒有耐性、最悲觀的人。

一個偶然的相遇,我認識了一位朋友的老師。聽朋友說無論是精神和物質都非常富有的一位長輩。我尊敬的稱他為黃老師。

大概是聽朋友說起我的心態,他對我說:「如果你打算一生在這裡都在睡覺,那麼,你是否還有夢想要實現,一切都無關緊要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

即使是偶然的邂逅,我堅信,只要我真誠的去體驗,就會有熱烈的回報。我決定先幫黃老師作一些校稿的工作,說好,一年幾萬塊的報酬。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要過年了,我說,黃老師,把我的薪水給我吧。

黃老師說,你過年後回來我再給你吧,我會給你包一個紅包。

過完年,我回來了,約黃老師喝茶。我把從家鄉帶的小禮物給他,說,今天你發薪水給我,我請你喝茶。

黃老師掏出一個紅包給我,說,都很辛苦,各付各的。

回家後,我打開一看,裡面是我一年應得的報酬,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確實是包在所謂的紅包袋裡。

我當時啞然失笑。我覺得我所遇見的世界上最好明白又最難以捉摸,頭腦最理智,思想卻最沒有邏輯,行為又最矛盾的男人就是台灣男人了。

大陸人又怎麼樣

再和黃老師談來年的合作工作時,我就沒有多大熱情了。

黃老師對我說:「我知道你心裡有想法,可是我做了我該做的,你拿了你該拿的。為什麼你這麼年輕,反而這麼容易成為環境的被動受害者,卻不是成為你自己的膜拜英雄呢?我偶然讀過你寫的文章,你不止擁有著同等的智慧,還有著孜孜以求的精神。可是為什麼你的行動卻不時透露著冷漠、玩世不恭和絕望呢?你就沒有意識到,他們就像一種慢性毒藥,逐漸在毒殺你的智慧和熱情?」

懂事以來,從來就沒有人這麼一針見血的「毒舌」我,聽了黃老師的一席話,我真的覺得自己很貧窮,最起碼在這個智者面前,被他看出來我精神上是如此的貧乏。

我汗顏,當我總在喋喋不休的抱怨這個世界怎麼如此陰暗的時候,卻不知道那恰恰是自己的心靈已經蒙上了很多灰塵。

一次隨興的進廟遊玩,讓我見到這個台灣老師的幽默。

路過西門町的廟,黃老師說:「我從來就沒有進廟拜拜過,不知道裡面住什麼人?」我說:「黃老師,裡面是請來的各方神靈,來回走動的都是有俗事相求的凡間俗子。」黃老師說:「那我們還是不要進去吧,我們雖是凡人,但也沒有俗事相求。」轉眼看到有阿姨賣玉蘭花,說:「學生,我送一朵花給你吧,也等於來廟一趟。」問阿姨:「幾多錢一朵?」阿姨回:「不賣一朵,只賣一盤。」「不行,我只買一朵,送給學生。」最後討價還價以20元台幣買了一朵玉蘭花。就在我手接玉蘭花的時候,黃老師竟然對賣花的阿姨說了一句驚天動地的話:「發票有嗎?我要兌獎。」玉蘭花阿姨聞言吃驚的瞪大眼睛,手捂著嘴巴對著眼前這個外星人笑的上氣不接下氣了。

台灣好嗎?好在哪裡?大陸的朋友經常問我。我若干年前真的不知道台灣好在哪裡。

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多年後,我想我可以這樣理性的回答:「絕大多數的台灣人身上都散發著共同美德的光芒:溫柔,善良,執著,無私。」

「不要再給我校稿了。」有一天黃老師說:「你最大的才能是你的文筆和你的口才。如果你的文章發表出來,讓很多人接受,讓很多人受益,讓很多人感動,那麼,這就不單單只是你的才能了,而是逐漸成為一種正面的精神動力,那麼那就是你的財富,也是台灣人的財富。」

「你具備了一切實現自己夢想的成功因素,唯一缺少的是忍耐下去的意志,如果擁有了這些,你就會發現,大陸人又怎麼樣,陸配又怎麼樣,你早就萬事俱備。」

接著,黃老師略帶靦腆的對我說「如果,我是說如果,你埋頭寫作,生活上遇到困難,那麼,我願意無條件支助你。」

愛上了就不離開

想起那個紅包袋事件,如今聽到黃老師一番熱血沸騰的激勵,我恍悟,我來台灣,委身於這個島嶼,彷彿是從最冷的北極寒地走到最熱的赤道。最初只是為了能進行「寫作」這場偉大而持久的行動,結果,我是真的愛上了台灣這個寶島,台灣人民靠著自身頑強的拚爭,逐漸擺脫歷史瑕疵的桎梏,蜿蜒曲折的一點點靠近溫暖,苦熬出來的,並且,把數以萬計的陸配給融入進去。也許愛上了就是不離開的理由。

無論跨進任何地方,幸福的辦法是喜歡自己並愛上那個地方,愛上的辦法是做自己感到驕傲的事情。

在台灣,我已經學會用最堅韌的生命,去徹底瓦解我的悲觀,我已經學會把解凍後的大地,做為翱翔人生的天空,也許有一天我會飛的像鷹一樣高。

因為我是陸配,我在台灣,我堅強並感動的生活著。

黃老師,謝謝你!


寶傑好大家好……

2013-7-3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6|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艷/北京)

去年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台灣談話性節目《關鍵時刻》,主持人是劉寶傑,這個節目新穎誇張的特質讓我的興趣油然而生,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原來馬西平老師的開場白:「寶傑好大家好」,已悄然成為中國互聯網的流行語。

從此,我經常在優酷、土豆看一些台灣談話節目,為了瞭解台灣同胞眼裡的大陸,我關注了淘寶網在台灣的稅收問題,後來是《我是歌手》引起的政治爭議,再後來就是張安樂回台宣傳一國兩制事件,到現在在關注兩營對《服務貿易協議》的爭論。

原本,我對台灣的直覺是,台灣是個秀色可餐的寶島,台灣人也過著平靜快活的生活,溫良恭儉讓體現在每個台灣人的日常行為中,台灣社會沉浸在幸福和諧之中。

然而,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台灣電視節目給我留下的感覺,竟然是台灣民不聊生和政府無能的說法滿天飛,因為一件小事,都可以在島內很多電視台上吵個喋喋不休。

例如《我是歌手》節目,只是一個純粹的歌唱節目,大陸很多觀眾都分不清歌手是哪裡人,只在乎唱得好不好聽。而台灣的電視台播放《我是歌手》節目的原因,不外乎是這些台灣歌手的優秀表演,可以滿足台灣人民的地域自豪感。

但台灣電視台播放這個文娛節目片段後,竟然引爆的是政治火藥,甚至被政治人物冠上統戰嫌疑,拋出「奇葩」論調,多家電視台以此為噱頭,找來各路名嘴開講,哄鬧吵一陣子。

隨後,張安樂回台灣,部署上千警員維持狀況,竟也被質疑是馬政府高調迎接白狼回台,呼應一國兩制。謝淑薇獲得溫網冠軍後,馬政府送百個花瓶等新聞,都要被多個節目喧喧鬧鬧說上一番,其中不乏對馬政府的各種奚落。

我的理解是,台灣四面臨海,沒有領土紛爭,市場經濟又發展多年,人民倉廩實而知禮節,社會結構穩定,不像大陸處於社會結構轉型期,各種矛盾層出不窮,所以台灣只能靠炒作八卦新聞吸引收視率。

我尊重媒體擁有話語權,也認為政府必須寬容媒體的片面註解,但是我也認為,如果媒體一味地把政治人物和娛樂明星的八卦新聞,作為大餐呈上給觀眾,無異於讓觀眾食用毒澱粉,既不能「娛」教於樂,也不能拓寬觀眾的視野格局,只會讓民眾情緒亢奮在一些無關法律和國家方向的是非當中。我還必須要說,一些台灣媒體做大陸新聞報導很不地道,就像我們一些大陸人打著台灣小吃的名號招搖一樣,一些媒體並不派駐記者到大陸採寫新聞,而是根據大陸新聞報導做刪改,甚至還要加上一些個人偏見,以至於島內現在很多人對大陸的印象,還停留在改革開放前。

雖然台灣媒體報導太八卦太鬧騰,但是台灣有大陸所不具備的一些顯著的優點,例如可以自由發表對各個政治人物的看法,有所不滿意可以隨時指摘,並且可以督促政府保持的廉潔,弘揚友善正義,媒體人能夠處處展現國家主人翁的精神。

當然,台灣有些媒體亂象需要整改。有些媒體成了政黨的代言人,用狗血的標題和內容扭曲執政黨的政策,宣揚民粹製造威脅論,甚至策動民眾上街遊行。我想,媒體人如何守護新聞操守這個命題,不僅在大陸有這樣的問題,在台灣也不例外。


托運一小瓶干貝醬

2013-8-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4| 評論數: 0 |原作者: (Echo/北京)

隔著台灣海峽,彼此有著相同的語言、文化,相似的生活習慣,可似乎又那麼的不同。漸漸的我們發現,僅僅是樓越來越高,城市越來越大,有錢人越來越多,並不能代表幸福,因為你需要生活在某種文明之中。

台灣建築在整體上,都是舊舊的感覺,在那裡你能驚喜的發現,那種記憶中的街邊市井與現代商業非常好的結合在一起,時光交錯,感覺很妙。

這個城市的生活舒適便利,轉角就能遇到便利店,地鐵有專門的夜間候車區,洗手間都裝有緊急按鈕,城市建設的每個細節都很貼心。

在台北要解決三餐實在太方便了,價格又都非常平民化,基本十幾二十塊錢人民幣就能吃到好吃、乾淨的食物。

在台灣從到達至離開,一直能感到人與人之間的某種溫暖。餐廳服務員給你上菜後會說謝謝,超市收銀員收完錢對你微笑說謝謝,下出租車司機還對你說謝謝,商場買完東西別人也說謝謝,每次我都會有點錯亂,那我要說什麼?這裡的人把不好意思、謝謝始終掛在嘴邊,說話的語調還特別溫柔,讓來到這裡的人也忍不住溫柔起來。

離開台北時,在桃園機場安檢,糊塗的我把一小瓶干貝醬放在了隨身背包裡,在正常情況下,是肯定要被扔掉的,我就默認了,對安檢的工作人員說:「扔了吧」。結果工作人員看了下我的機票,依然用非常溫柔的台灣腔說:「不用扔,我幫你包裝一下,你再回去托運一次。」於是在繁忙的安檢處,工作人員找來超小紙盒,耐心的包裝這瓶巴掌大的醬,再帶著我回去──為這瓶小小的醬辦理托運。當時旁邊的旅客都感歎,台北機場的服務實在太人性化了。在台灣總能感受到陌生人之間的溫情相待,哪怕是要離開她的時刻。


真心喜愛青青草原

2013-8-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5| 評論數: 0

@Zoe寶藍:青青草原圓滿了我們的清境之行,藍天白雲,旭日和風,綿綿的羊咩咩,笨笨的草泥馬,矯捷的牧羊犬,漫山遍野的風車,還有英姿颯爽的蒙古騎手和香甜爽口的羊乳冰棒,真心喜愛這個地方,也真心感謝免費送我們去車站的白熊屋老闆,我會想念這裡的水蜜桃的。


公車司機的愛心傘

2013-8-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5| 評論數: 0 |原作者: (李月治/福建)

第一次在台灣聽到「愛心傘」這名詞是在安親班,那天去安親班接女兒放學,剛好碰到下大雨。安親班老師指指教室外的桶子說:「喏,那裡有愛心傘,你可以帶回家」,老師說這些愛心傘是有人忘記帶回家,也沒回來認領,時間久了就放在教室外充當愛心傘,當然也有人是特意留下一把傘,給人方便,多數人拿了愛心傘還是會還回來。

後來在車站,在有些商店,也遇到有提供愛心傘備用,但在公車上也有愛心傘還是第一次遇到呢。

那天出門時還是好天氣,陽光亮晃晃地照耀著,但夏天的雷陣雨說來就來,上了公車沒多久,窗外就下起了傾盆大雨,因急著出門忘記帶傘了,想著待會兒下車頭髮和衣服都要淋溼了,本來是要和好久不見的朋友美美地聚會,心裡不禁有點犯愁。

過了一會兒,公車到站了,雨還再下,這時聽見司機先生廣播:「謝謝搭乘紅10公車,有需要愛心傘的乘客,可以來拿喔。」然後從駕駛座旁邊的傘桶裡拿出十幾把雨傘,車上乘客依序排隊下車,有拿到愛心傘的乘客紛紛向司機說謝謝「司機先生,謝謝你!下次坐你的車,一定會拿來還」「司機先生,你人真好!」

司機先生笑著說:「不用還啦,你們以後再把它當成愛心傘送出去呀。」我也拿到了司機的愛心傘,讓我免於淋成落湯雞,可以美美的去約會,司機的貼心讓人心裡感到無比溫馨。

經過這一場午後雷陣雨,暑氣全消,燥熱的心也輕盈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雨停了,抬頭望向遠方,天邊不知什麼時候出現了一道七彩彩虹,彩虹劃過天際,天空顯得澄澈明亮。


美食往南走

2013-8-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9| 評論數: 0

@NiKa愛喵咪:都說台灣美食遍地有,但你若在台灣問當地人,台灣最棒的美食在哪兒?回答是統一的──往南走。順著台灣當地人的指引,我來到了南投埔里鎮,開始了美食之旅。早晨的埔里的大街上人不多。在這個悠閒的慢節奏城市裡,一切都顯得那麼從容自然。湯鍋蒸騰的熱氣裡,散發出陣陣屬於埔里的慵懶氣味。


感動到流淚

2013-8-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1| 評論數: 0

@Tency醬:在台南遇到一件超級感動的事。原本想去附近小超市看看有沒有水果,問了超市裡面一位老阿姨,她告訴我們要走過3個紅綠燈,後來看見我們之中一個姑娘穿拖鞋,馬上讓她換下來說這樣太危險,然後送了一雙顏色不同的球鞋,還送給我們好多吃的。感動到流淚。(來自上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