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嚴長壽:年輕人只圖躲在「舒適圈」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3/07/04

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今天到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青創大會演講,他警告,如果台灣學生不改變學習的方式,缺乏創新能力,工作將會被國界之外的人搶走;並強調,只要具備英文能力,上網也能學到史丹佛或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式學程,不見得非念大學不可。

不敢長時間離家 年輕人失去「面對大海的勇氣」

嚴長壽更有感而發,現在的年輕人失去「面對大海的勇氣」,只敢短時間到國外交換或擔任國際志工,不敢真正的到國外挑戰自我,包括念書或找工作,而且一窩蜂的考公務員或老師,不是想要貢獻所學,而只是圖一個安穩工作,躲在「舒適圈」裡面,這種現象才是台灣的警訊。

全程講英文演講 台下學生滑手機、打瞌睡…

嚴長壽今天全程使用英文演講,對著台下360位來自台灣各大學的大一、大二學生談「青年創新精神」,但或許因為是英文演講,台下不少學生忙著玩手機或打瞌睡,也讓嚴長壽不斷在演講中提到,英文很重要; 他並以自己為例,沒有念過大學,但靠著自學與敢講,練就自認還不錯的英文能力。

嚴長壽主動提到,之前演講中提到三之二的大學不值得念,結果隔天朋友就打電話到辦公室說:「你說錯了,應該是四分之三才對」。嚴長壽表示,現在的知識能力光靠念大學是不夠的,年輕人要有自己學習的能力,像美國的名校都有開放式課程,只要連上網路就能免費使用,但前提是得具備基本的英文能力,否則只是「鴨子聽雷」。

培養創新才有出路
「停留代工,會被更便宜的工資取代」


嚴長壽進一步強調,台灣已經不能走回頭路,過去台灣靠著代工在世界爭得一席之地,但遲早有一天會被更便宜的工資取代。他回憶,當年任職美國運通時,當時的總機服務設在紐約曼哈頓,後來移到紐澤西、達拉斯,甚至移到印度與菲律賓,因為大公司會找工資低的地方來降低成本。他強調,只有培養創新能力,避免死讀書,台灣年輕人才能真正找到出路。

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大三胡睿誠表示,對嚴長壽的演講很認同,年輕人應該更努力挑戰自己,但現在好像走的路都是父母安排好的,只有那幾條路可以選擇,或許未來真的應該去挑戰看看,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上午邀請公益平台董事長嚴長壽演講,步入會場時受到學生熱烈的歡迎。由於嚴長壽以英文進行演講。聽講的學生有些竟然睡著了,還有些成了低頭族。 記者黃義書/攝影


嚴長壽看十二年國教 要「濟貧」而不是「排富」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3/07/04

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常對台灣的教育發表意見,今天上午在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青創大會演講上也提及「十二年國教排富」,他認為,不該用「排富」的觀念,而是應該改為「濟貧」。

嚴長壽指出,台灣的民主往往做出一些錯誤決定,以十二年國教為例,一直在討論該不該排富,從一開始的觀念就有偏差,政府應該倡導的是「濟貧」觀念,將有限的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孩子,讓底層社會的的孩子有機會翻身。

但很遺憾的是,台灣的民主造成討論一直失去焦點,著重在到底年收入多少錢才適合排富;嚴長壽表示,真正成熟的文明社會,應該是鼓勵與倡導有能力的人,可以放棄享受免學費政策。

嚴長壽認為,十二年國教排富應該改為申請制,開放給真正需要的家庭申請,並鼓勵有能力的家庭主動放棄接受補助的機會。他強調,雖然只是用字上的差別,但對於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來說,這是傳達一個「濟貧」的觀念。

嚴長壽有感而發地指出,假如大量的讓有能力繳學費的家庭免學費,只是增加國家的財政負擔,最終只是將負債交給下一代,這對年輕人來說並不公平。


青年沒頭路 高希均:政府沒欠你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2013/10/08

找不到工作,不少大學生常歸咎政府,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昨在國立高雄應用大學舉辦的「競爭力大挑戰」論壇中說:「政府沒欠你,是你欠你自己。」

高希均指出,五十年前,台灣國民所得不到一百美元,但那時畢業生都找得到工作,李遠哲等人更發憤爭取獎學金留學,當年圖書館英文書不輕易出借,有機會看兩小時原文書就如獲至寶。

高希均說,反觀現在,資訊取得容易,人人有手機,學生卻花太多時間在不相關、不入流的資訊,「四年都玩掉,是最可怕的事。」

「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是誰的責任?」高希均說,上屆總統大選前夕,他問兩名訪台諾貝爾得主這個問題,兩位得主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學生的責任」。

「工作要自己找。」高希均說,前一個世代的年輕人完全靠自己找前途,「什麼時候開始,政府欠你一個工作?」年輕人畢業後應抬頭挺胸找工作,可惜很多人仍要父母照顧,台灣不可能靠這種年輕人來提升競爭力。

「台灣不具競爭力是因為不夠開放。」高希均指增加競爭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引進陸生,可惜台灣對陸生的限制已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反觀新加坡提供外籍生獎學金並要求留下工作三年,「腦筋一轉,情況就不一樣。」


成大校長:高官博士多 決策與社會脫節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3/10/04

成大校長黃煌煇昨天表示,台灣社會有「博士迷思」,不僅政府高官、總統都是博士,大學生畢業也搶著唸碩、博士,未做人才培育規畫,造成流浪博士多。

他昨天接受成大校內學生主播採訪,談學用合一時,有感而發:「沒看過哪一個國家的高層有這麼多博士」,他認為博士專注研究,相對與社會互動少,高官這麼多博士,難怪做出的很多決策,會讓大眾覺得與社會脫節。

他表示,成大產學合作比率達3%,100件的研發有3件成功技轉給業界,比率是全台各大學中最高的,也達到世界水準,但全台大學平均比率只有0.3%,很多研發都只留在學校裡,未實際被產業界運用,相當可惜。

教育部與各大學雖已注意到學用落差問題,但目前做的還不夠,像是學校引進業師(由企業高層擔任學校老師),或增加學生實習機會,都只是拉近學用落差的一部分方法,最近他籌組「成功俱樂部」,結合南科40家以上的大企業,與南部大專院校為不同的產業舉辦企業高層與教授的媒合會議,讓產業知道學校研發成果,也讓產業把問題丟給老師解決,落實學用合一。

「大學生要好好想想自己未來到底想做什麼,不要爸媽或教授說什麼就聽什麼」,黃煌煇說,唸碩、博士也一樣,以目前產業界來說,即使是做研發,碩士就足夠,不必唸博士,何況台灣產業研發能量並不夠,學生應早些就業,除非確定要走研究方向,否則不必唸博士。

他說,台灣對人才培育機制並沒有想清楚,應是需要多少碩、博士再培養多少,目前光是生醫的流浪博士就有300人以上,政府補助產業界1人1年100萬元,讓產業界聘雇這些博士,才略有消化。


何小台談創業 「要有世界觀」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2013/09/28

教育部與台灣科技大學昨天共同舉辦「產學、技轉、育成綜合論壇」,邀請產、官、學三方討論,並邀請輔導年輕人創業的台安傑天使投資公司創辦人何小台演講,何小台表示,手機、機器人、3D列印、再生能源是未來主要市場,但年輕人掌握趨勢,敢做夢、有世界觀,創業才會成功。

何小台昨天以「創投觀點-創新、跨界、價值」為題,在論壇發表演講,何小台表示,創業家的特質之一,就是「能改變」、「看到未來」,有改變現況的衝勁,並掌握市場所缺。

何小台說,台灣在談創業的,都是滿頭白髮的大老闆,這些有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其實可以轉當年輕人的業師,他期待看到更多年輕人加入,用創意帶動市場,「這樣台灣才有希望」。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服務中心副組長徐竹先指出,台灣目前約126 萬人投入創業,看到年輕人屢屢在發明展、國際設計比賽獲獎,「證明台灣有人才」,不過年輕人創業缺乏經驗、資金與人脈,他建議年輕人可以進入大公司磨練,吸取經驗再創業。

除了年輕人創業之外,大專院校也和企業產學合作,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昨天在論壇指出,技職教育強調務實致用,將學校研究成果商品化,可以促進經濟成長與提高就業率。


蕭萬長演講:企業盡社會責任 小處著手

【聯合報╱記者王涵秋/台北報導】2013/09/17

政治大學開學第一天,昨邀校友、前副總統蕭萬長擔任客座講師,與商學院學生暢談「企業倫理與國家競爭力」。蕭萬長指出,企業社會責任不只是捐款做公益、遵守法規而已,中小企業也能從職場兩性平等、減少紙張浪費等小地方著手,不該陷入只有大企業才能盡社會責任的迷思。

他表示,企業文化來自企業倫理,越是高度工商化社會,就更應重視,否則血汗工廠、員工過勞、黑心產品、環境汙染等事件層出不窮,對國家競爭力來說,都是衝擊。

蕭萬長說,下月初他將代表出席APEC領袖會議,主題之一談公平的永續成長,正是企業倫理的概念。未來企業不只要想辦法增加營收,還得為環境、員工、消費者等各層面盡責,才能成為「長青、永續、幸福」的企業。

他舉例,有一年到越南去參觀當地最大的製鞋工廠,發現員工在當時的兩年前,平均年齡18歲、體重31公斤,營養不是很好,後來因企業主以「不重視員工福利,就沒有訂單」向工廠施壓,工廠員工兩年後平均年齡仍維持18歲,但體重已經上升到50公斤,顯示企業倫理的重要性;連鎖超商與新北市政府合作推出的「幸福保衛戰」政策,讓弱勢兒童不再餓肚子,也是懂得運用企業倫理的最佳實例。

政大商學院為大四以上學生開設的選修課「企業倫理領袖講座」,每周請來社會領袖和企業主,分享企業社會責任的經營與策略,昨起至10月28日,陸續邀前副總統蕭萬長、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管理學大師許士軍、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誠品集團董事長吳清友等6人到校開講。


洪蘭:教改第一步 父母、老師要先改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3/08/09

12年國教明年就要上路,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昨天在一場演講中指出,教改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改變父母和老師的態度,多鼓勵、少責罵,允許孩子犯錯,不要跟別人比,發揮長處,放在對的地方,且要給孩子崇高的理想。

教育部昨天在陽明山中山樓舉行部務會報,洪蘭受邀演講,主題為「邁向幸福圓滿的方法」。洪蘭表示,沒有輸在起跑點這件事,但人生就像馬拉松,需要終身學習且主動學習,鼓勵孩子多閱讀。

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但洪蘭認為,「應該是換個地方爬起來。」 她指出,很多孩子的長處沒有時間練習,但「短處補來補去,還是贏不過別人的長處」。洪蘭說:「放對地方、讓孩子發展能力,就是天才」。

洪蘭表示,曾在飛往北京的飛機上,遇到一位穿著很好看的女士,問她衣服哪裡買的?她回答是兒子設計的,這位女士就是知名服裝設計師吳季剛的媽媽,當年為了兒子喜歡玩洋娃娃,移民加拿大,家裡還闢了工作室,讓兒子學打版做衣服。

洪蘭說:「大人觀念的改變,是孩子成功的起點。」現在比較不用考試,學生上台要能講得出來,例如做實驗,懂了才能講出來。12年國教要成功,除了教材改變,老師教學也要改變,才能為學生出社會做準備。

洪蘭建議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少責備,允許孩子犯錯。她提醒父母,沒有教不會的孩子,但不能把孩子跟別人比,孩子只要跟自己比,只要有進步即可,因為基因和環境不同,每個孩子都不同,有人開竅比較早,有的比較晚。

另外,洪蘭也指出,父母應該誠實教育孩子,也要給孩子崇高的理想。

她表示,今年1月17日學測,她收到建中3年級學生寫信給她,指出6年來就是等學測考完這一刻,原本以為考完走出考場會最快樂,然而卻很空虛,因為不知道明天要做什麼,沒有更崇高的目標。


嚴長壽勉大學生 培養自信及熱忱

【聯合報╱記者陳永順/大林報導】2013/10/02

大學生面對畢業,對未來難免感到徬徨,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期勉南華大學學生,在校要培養自信及專業能力、重視素養,讓自己和其他人有所區別,更要有熱忱服務的心,才能提升自己的優勢和競爭力。

南華大學舉辦「典範大師」系列講座,昨天下午邀請有觀光教父稱呼的嚴長壽,以「為明日的你做準備」為題演講。校長林聰明表示,22K魔咒讓大學生對未來充滿徬徨與不安,提早打工、工讀等摸索方向,替自己的未來做準備,邀請嚴長壽演講是要激發學生正向力量。

嚴長壽指出,即將畢業的學生難免對前景感到迷惑,與其擔心、煩惱,倒不如在校時,先找出自己的特質與優點,然後培養自信、保有熱忱服務的心,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創造機會、把握機會,才是成功的撇步。

他說,許多人一生都在追求成就感,成就感不光指外在的光鮮亮麗或職位,更不要把所學的專業只當成謀生的技能;嚴長壽勉勵學生要擁有無比的熱忱及付出奉獻的心,善用專業貢獻社會,才是自己真正的成就感。

嚴長壽也希望學生在思想上,要跳超藍、綠、灰等各種顏色的觀點,必須培養獨立判斷、冷靜思考的能力,訂定未來努力目標時,必須「眼光放遠、克服逆境,更要量力而為、不忘初心。」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臉書頁 2013-10-14

最近有個十分偉大的雜誌創辦人說了句名言,「政府沒有欠你一個工作」

http://sharpdaily.tw/news/article/supplement/20131011/35356203/政府沒欠你/

我想,他代表的就是半澤直樹裡面經典的管理階層大和田曉,「部屬的成就是上司的功勞,上司的過錯要由部屬來承擔。」只是在這邊要改一改,在某些人的眼中「人民的成就是政府的功勞,政府的過錯要由人民來承擔。」

台灣的年輕人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當過去幾年的政府不是無能就是腐敗,再不然就是跟財團唱和,人家都站在舞台上比高度,結果你生在台灣,所站的地方硬是被人挖了一個洞,導致你就算六呎五吋,站起來高度還是只到其他國家年輕人的老二,結果有個老頭子還指指點點說現在年輕人怎麼那麼不檢點,竟然成天對著人家的老二看!

然後他又抱怨什麼年輕人現在大學畢業之後都靠家裡養?拜託,你領二十二K還想要活現在也得住家裡啊,不然難道你要開放你家給大家住嗎?

至於然後同一場活動裡面他又說什麼台灣沒有競爭力是因為台灣不夠開放。等等,這位老者!

你之前不是說政府不欠你一個工作嗎?那難道台灣開放要靠年輕人每天在那邊大喊開放開放就可以變得很有競爭力了嗎?新加坡鼓勵人才移入,特別挖掘馬來西亞的聰明學生給予獎學金難道不是政府的政策嗎?難道是年輕人聽你座談會在底下跟個奴才一樣點頭就可以變出獎學金讓台灣變得跟新加坡一樣嗎?

而且說老實話,我繳稅,我的爸媽繳稅,這個政府欠我的可多了!

就算這個政府真的那麼爽拿錢不辦事好了,它至少也欠我一個跟全世界公平競爭的機會!

而連這個它也不給!罵罵政府而已不是剛剛好而已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