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造履帶機器人 自己爬樓梯

作者: 朱芳瑤╱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5月7日 上午5:30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教授王偉彥率領研究團隊,研發一款命名為「NTNU CIR-I」的履帶式機器人,特色是不必人為操縱,可以自主偵測地形與判斷行走路線,為國內首創,已申請專利,並將與化學工廠合作部署廠區巡邏。

王偉彥與台師大「計算智慧與機器人實驗室」團隊,昨展示這項投入三年時間的研發成果。「NTNU CIR-I」重約四十公斤,以履帶移動,除了在平地移動,也能上下樓梯。

王偉彥指出,這項成果突破 履帶機器在人為遙控、超音波、影像感測、距離感測器等技術限制,藉由裝設紅外線深度感測器,使履帶式機器人做到「全自主」,包括自行偵測障礙物,並判斷跨越或繞行等行走模式。

王偉彥表示,「NTNU CIR-I」也能用於工廠、大廈、校園巡邏等,例如在化學工廠,讓機器人搭配氣體探測儀器,如有氣體外洩或異常情形時,機器人可在第一時間示警。


無光源 履帶機器人照走

自由時報 – 2013年5月7日 上午6:14

〔自由時報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履帶機器人也能夜行爬樓梯!台灣師範大學研發出新型日夜間履帶式機器人「NTNU CIR-1」,不管日夜間光源是否足夠,機器人都能自動偵測環境、上下樓梯不跌跤,也能透過電腦或手機遠地監看異狀,已有業者看上這套系統,計畫運用在廠房巡邏。

台師大教授研發 不受夜間、室內限制

台灣師大應用電子科技系研究講座教授王偉彥帶領「計算智慧與機器人實驗室」團隊,耗時三年研發出日夜間履帶式機器人「NTNU CIR-1」,利用深度感測器探測周圍環境與障礙物高度,即使在夜間室內無光源的狀態下,機器人仍可自主判斷環境並巡走移動。

王偉彥指出,相對於輪型機器人僅能行走於平坦地面且受限單一樓層,履帶機器人則可大幅擴展移動範圍。NTNU CIR-1採六軸履帶擺臂式設計,內部使用四顆馬達控制前後臂與左右邊的履帶,如此即可進行攀爬、翻越、左轉、右轉等動作。

研究團隊昨現場讓四十公斤的NTNU CIR-1爬樓梯,先是偵測眼前的樓梯位置與階梯高度,接著便一格一格往上爬。到樓梯頂端後,NTNU CIR-1又自動偵測四周環境,一百八十度轉身確定位置後又一步一步下階梯。

王偉彥強調,NTNU CIR-1應該是國內首見可全自主偵測、無光源自動夜行的機器人,過去有些研究採距離偵測、超音波偵測或影像偵測,但都各有限制,分別包括無法偵測障礙物高度而不能攀爬、準確度較低、無法運用於夜間行走等限制。

一旦解決「行走」的基礎問題,發展多元功能就會有效率,例如加裝氣體偵測器,就可偵測化學工廠氣體外洩。系統亦也可設計自動警示,傳送到監測者手機或電腦等,達到遠端監控功能。

NTNU CIR-1已申請專利,未來可應用在空間巡邏、災害探勘、教學等。

台師大昨也宣佈,王偉彥今年同時獲得IEEE Fellow(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與IET Fellow(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兩大肯定,彰顯在智慧型模糊控制系統領域的貢獻,也是台師大六十六年來首度獲此殊榮的教授。


履帶機器人 助巡邏、勘災

作者: 【中央社台北六日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5月7日 上午12:23

為了讓治安無死角,台師大研發履帶式機器人,可克服地形障礙,還能自主爬樓梯,能進行夜間巡邏、災害勘察,還可遠端監控。

台灣師範大學今天舉行學術成果發表會,台師大應用電子科技學系研究講座教授王偉彥領導的「計算智慧與機器人實驗室」團隊,在國科會支持下,花三年時間研發「日夜間履帶式機器人」,可有助巡邏、災害勘察及教學方面等應用,目前正申請專利。

研究團隊表示,校園安全可能因外人入侵亮紅燈,但現行監控系統除了人員無法對所有地點進行高頻率巡邏外,固定攝影機只能監控小範圍,且會有監控死角;因此團隊研發機器人以彌補監控系統的不足。

傳統輪型機器人多以四輪單機移動,只能行走於平坦路面,移動範圍易受限。研究團隊研發「六軸履帶擺臂式」設計,機器人可自主爬樓梯,還能克服地形障礙,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進,搭配感測器,還能在夜間及黑暗場所進行偵測、巡邏。

研究團隊表示,機器人透過熱源感應器,可在第一時間發現火災,搭配網路、監視鏡頭,只要透過電腦或手機上網,在遠地就可監看異狀,達到遠端監控功能。


機器人夜間當保全 師大研發成功

作者: 蔡惠玲 | 台灣醒報 – 2013年5月6日 下午7:08

【台灣醒報記者蔡惠玲台北報導】校園、工廠夜間巡邏發生監控死角,機器人可代為巡邏,藉此彌補夜間保全不足。台灣師範大學研發團隊推出「日夜間履帶式機器人」,若遇到陡峭樓梯地面,可克服地形障礙爬樓梯,即使在無光線的環境也能偵測,民眾只要透過電腦或手機上網,就可監看異狀,在第一時間發現火災,目前已有化工廠洽商將運用巡邏廠房,以彌補夜間保全人力不足的情況。

台灣師範大學3日舉辦記者會,由應用電子科技學系研究教授王偉彥帶領研發團隊,在國科會的支持下,花3年時間研發、重約40公斤的「日夜間履帶式機器人」,命名為「NTNU CIR-I」。這項發明正在申請專利。

王偉彥教授表示,傳統輪型機器人多以4輪單機移動,但只能行走於平坦路面,故移動範圍易受限。研究團隊所研發的「六軸履帶擺臂式」設計,可讓機器人可自主爬樓梯,還能克服地形障礙,即使連在凹凸不平的路面都能行進自如。

他說,室內監控系統遇到的難題無法是對所有地點進行高頻率巡邏,且會有監控死角。研發新型機器人運用深度感應器,即使在無光線的環境下能順利進行環境偵測,可在第一時間發現火災,並透過網路、監視鏡頭可達到遠端監控功能。

機器人搭配深度感應器,能在夜間及黑暗場所進行環境偵測,有助於巡邏、災害勘查及教學方面運用,應用範圍含各種災難現場搜尋工作、巡邏保全工作,例如工廠、大廈、校園巡邏等;在教學方面,則有感測器應用、馬達控制、影像處理、智慧型演算法設計。


師大研發履帶機器人 自主爬坡偵測

東森新聞 – 2013年5月6日 下午3:5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王偉彥教授和研究團隊,研發出一款革命性的履帶式機器人,可以偵測樓梯的角度和坡度,自行上下樓,完全不用靠遙控器,還搭載紅外線攝影機,在沒有燈光的地方也可以拍攝影像,偵測哪裡有異狀,取代人力,進行巡邏任務。

機器人準備爬樓梯,不用靠遙控器,能自己偵測,走到樓梯的正中央,確定身體兩側都不會撞到牆壁,再緩緩上樓。兩側的履帶不斷偵測樓梯的高度和角度來調正高低,爬到頂端再自動來個轉身,準備下樓梯,下坡這個動作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卻是個不得了的技術,研發團隊花了三年才克服重力加速度,讓機器人不會滾下來。

機器人可以自己爬上爬下,走來走去,還搭載紅外線攝影機,就算是晚上也能監看影像,未來 可以取代人力,變成保全機器人,甚至可以擔任救災任務,目前已經在申請專利。

最近鋼鐵人熱潮席捲全台灣,也讓這款MIT的機器人備受關注,台灣的研發技術日新月異,說不定有一天也能研發出台版鋼鐵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