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設計出兩公分長的機器蒼蠅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5月7日 下午12:50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出只有兩公分長、會飛的機器蟲,它看起來,跟真的蒼蠅一模一樣。

蒼蠅飛行技巧高超,拜材料科學進步之賜,科學家得以在實驗室中,造出這種飛行高手,機器蒼蠅的翅膀,採用碳纖維骨架強化的聚酯薄膜製造,一秒鐘可以扇動120下,和真蒼蠅幾乎不相上下。有趣的是,它飛行消耗的功率,經過換算之後,也和真蒼蠅消耗的能量大致相同。

在實驗中,機器蒼蠅展現了它的穩定性,目前大概可以連續飛行20秒。


12年研發 美機器蟲展翅飛翔

法新社 – 2013年5月4日 下午6:20

(法新社華盛頓3日電) 美國科學家以飛蟲為靈感,設計出擁有極小翅膀的機器裝置,有天若能掙脫需接上超細電纜的束縛,利用電池能展翅飛翔,就能替農作物授粉,或在坍塌現場協助搜尋生還者。

美國科學家以飛蟲為靈感,設計出擁有極小翅膀的機器裝置,有一天如果能掙脫需接上超細電纜的束縛,利用電池能展翅飛翔,就能替農作物授粉,或在坍塌現場協助搜尋生還者。

「科學雜誌」(Science)本週表示,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設計的這些機器裝置原型僅重80毫克,這些裝置可在仍接著電纜的情況下,藉拍打機械翅膀進行可控制的短距離飛行。

這些裝置僅硬幣般大,擁有一對翅膀,每秒可拍打120次。

飛行測試顯示,它們可做出在原地盤旋約20秒才墜落等基本動作。

專家正在研究現實世界昆蟲的情況,以找出改進線索。

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也是主要研究員的伍德(Robert Wood)表示,讓這個機器裝置能夠飛起來就耗時12年。

「這真的是因為實驗室最近在製作、材料及設計上的突破,我們才能進行這樣的嘗試,而且行得通,效果非常好。」

研究人員表示,在研發出重量輕、電力足以維持獨立飛行的攜帶式高效電池前,這項裝置仍需要接上電纜。(譯者:中央社陳蓉)


昆蟲機器人試飛成功 可用於救災監視

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3年5月3日 下午4:50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昆蟲機器人大舉入侵!美國哈佛大學公布去年試飛成功的「昆蟲蜂」超迷你機器人影片,大小比一般硬幣還小的機器人,可以盤旋及飛行,未來將用於救災、或是協助植物授粉與監視道路交通用途。不過,如果被用於政府監視人民,勢必又會引發新的爭議。

這隻被科學家取名為「機器蜂」(Robobees)的飛行器,去年首度在科學家見證下成功試飛,大小只有一元硬幣大,重量更只有1公克,整個試飛過程中,成功完成在空中盤旋數秒任務,並依事先規劃的路線飛行,因此試飛結果令科學家相當滿意。哈佛大學研究者伍德表示,「我相信這是我過去12年來,一直想完成的事。」

其實哈佛大學同樣在2年前就首度推出過昆蟲機器人,一款被取名為「機器人兵團」(Kilobots)的超小型機器人,可以互傳訊息或是集體出動,整體出動數量相當可觀,如同螞蟻雄兵一樣,而且其外觀類似電影《關鍵報告》的蜘蛛偵查機器人,可以依設計人操控其動作,因此也類似電影《地獄怪客》中的金甲兵團。

哈佛大學與西北大學科學家指出,相當輕巧的「機器蜂」設計靈感來自蜜蜂,有2隻超薄翅膀,兩翼展翼長度3公分,翅膀可獨立操控,連未參與研究的賓州大學工程學教授庫莫都表示,「很樂意見到機器蟲有一天,真的能投入救災或是協助警方執法的工具。」

哈佛大學科學家其實在去年已經成功試飛「機器蜂」,本周才對外公布試飛影片。如果按照科學家所規劃,未來將開始進行量產,是否會被拿來做為政府監視人民的工具,勢必又會衍生新的爭論。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曾撥出200萬美金(約台幣5905萬元)補助昆蟲機器人研發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實現大量昆蟲機器人協助人類達成任務的目的,包括軍事偵查、緊急救難救災或是協助授粉等工作,但目前任何詳細的用途則皆未對外說明。而且由於機器蜂目前動力還須倚賴外部連接的線路供應,身上也沒有安裝感應器,因此,距離看見大群機器蜂,在花叢間飛舞的日子,還有一大段距離。


機器蜜蜂研發成功 未來可監控搜救

TVBS – 2013年5月5日 下午7:22

來看全球最小的機器人,只有一個指甲大小的蜜蜂機器人,卻是花了科學家12年的心血,未來可望用來協助搜救以及環境監控之用,甚至可以取代真正的蜜蜂,用來傳播花粉。

這個嗡嗡嗡在空中飛舞的小東西,只有2.4公分,幾乎是一片指甲的大小,牠是機器蜜蜂。科學新聞主播:「看起來不是那麼像蜜蜂,但大小差不多,而且小小翅膀震動非常快,1秒鐘120下。」

可別小看牠,這是這是哈佛大學團隊,研究了12年才研發成功的心血,但機器蜜蜂能做什麼,當然不是拿來當玩具。科學新聞主播:「未來的應用潛力很大,包括搜尋和救援以及環境監測,甚至可以取代真正的蜜蜂,進行作物授粉的工作。」

機器蜜蜂取代真正的蜜蜂,這聽起來很神奇,不過這號稱全球最小的型遙控機械人,可不簡單,科學家在上頭安裝芯片,傳感器和控制器,目前哈佛大學正在思考,如何讓這項技術商業化,發揮更大的利用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