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寧嗆綠委:洗腦的是妳

作者: 林志成╱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5月8日 上午6:02

教育部長蔣偉寧個性溫和,但昨天面對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質詢時,卻不客氣高聲回應,火力十足。陳亭妃批評蔣偉寧「對學生進行洗腦教育」,還拍桌怒斥「我講一句,你講十句」。蔣偉寧回嗆,「洗腦的是妳」、「妳不需要拍桌,因為這是不好的行為」。

過去多數政務官面對立委咄咄逼人的質詢,總是低聲下氣,但最後發現「委屈不能求全」,他們作風逐漸改變,在行政院長江宜樺帶頭下,愈來愈多政務官敢在質詢時與立委吵架。

昨天蔣偉寧、文化部長龍應台及科技部長張善政到立法院報告美感教育及人文與科技共融政策,陳亭妃第一個上台,劈頭就問蔣偉寧「你是不是台灣人」,蔣回答「我是台灣人,也是中華民國國民」。

陳亭妃接著拿出看板,指「史記文化事業」出版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出現「台獨運動會讓台灣社會陷入國家認同混亂」的不實內容,相關負責人也與國民黨智庫有關,蔣偉寧坐視不管,是要讓大中國史觀教科書「洗學生的腦」。

蔣偉寧表示,任何教科書要給學校選用,都要經過國家教育研究院審訂,「史記文化事業」出版的教科書也在同樣標準下審核通過。他並回嗆陳亭妃,「洗腦是妳常在做的事,我沒有」。

雙方你來我往,火氣十足。陳亭妃爆氣地斥責蔣偉寧,「你都不知道我在問什麼,就在強辯」、「江宜樺教你要強辯嗎?」蔣偉寧高聲回應,「妳要和緩一下情緒,對我們互動才有幫助。」

陳亭妃更火大了,她拍桌大罵蔣偉寧,「我講一句,你講十句,要不要我們換位置,你來質詢我」、「你是一個亂搞的教育部長」。蔣偉寧也不客氣回說:「妳不需要拍桌,因為這是不好的行為」,「妳質詢前要把功課做好,才有辦法討論」。

此外,民進黨立委林佳龍質詢龍應台的時候,問到台中歌劇院的問題,龍應台也不客氣地回應:「我今天是來報告人文與科技共融政策,請委員針對我的報告來提問」,引發林佳龍抗議。對此,龍應台認為「我面對國會的態度,沒有不對。」


教科書洗腦?教長:盼學生展思辨能力

中廣新聞網 – 2014年5月6日 上午10:42

網路上昨天流傳一張翻拍「史記文化事業」出版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內文的照片,當中提到「臺獨運動是對中華民國與憲法的否定」等文字,引發綠營人士抨擊是在洗腦。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6號)表示,教科書都經由審查通過,他尊重對特定言論的表達。(戎華儀報導)

有網友流傳「史記文化事業」出版的高中教科書樣書內文翻拍照片,內容提到:「臺獨運動是對中華民國與憲法的否定,會讓臺灣的社會陷入國家認同的錯亂,不利於臺灣未來的發展。」

這段文字引起網友和民進黨立委在六號的立法院院會中撻伐。教育部長蔣偉寧在會前受訪表示,教科書經由審查通過,老師在教學中也希望學生展現思辨能力,因此他尊重對特定言論的表達。

蔣偉寧:『我相信他做了這樣的處理,我相信應該是老師在教學各方面的時候,也希望讓同學能夠展現思辨的能力。針對言論、針對某些特定言論的時候,我想尊重那個言論的表達,可是至於怎麼做判斷,由各個老師來做處理。』

這段教科書文字出現的段落,是在介紹我國的國家認同和族群方面的問題。後面還提到,臺灣選舉頻繁,部分政黨為求勝選,不斷扭曲和挑撥族群,造成社會撕裂與對立。


又惹議!謝啟大到大陸政論節目批學運 郝龍斌:無法接受

NOWnews – 2014年5月8日 上午7:45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前立委謝啟大去年7月轉任台北市政府參議,之後轉任秘書處專委,之後遭踢爆她即將屆齡退休,宛如「郭冠英事件」翻版,引發爭議。不料現在還傳出,謝啟大到大陸上節目狠批318學運是「遭人利用」,以公務員身分到大陸受訪,已違反《公務員服務法》,對此市長郝龍斌表示「不恰當,完全不能接受」。

謝啟大在郝龍斌的安排下,進入北市府當參議,接著轉任秘書處專委,具備公務員身分,不料卻在學運期間,接受大陸鳳凰衛視的節目《一虎一席談》邀訪,甚至還以「台灣新黨的前主席」身分,評論先前的318「太陽花學運」。原本該節目在談論環保議題,卻話鋒一轉評論起學運議題。

謝啟大在節目上說「今天可不要認為老百姓都是對的,NO!我們前一段時間,也有老百姓攻佔立法院,對嗎?不對啊!後面有人利用他呀,到底是有沒有不知道,反正只要你講有有有、是是、有毒有毒有毒,它就變有毒。」這段畫面一出,引發綠營立委質疑,謝啟大具公務員身分前往大陸受訪,還兼領車馬費,已經違反《公務員服務法》。

對此謝啟大回應,自己的確沒向郝龍斌報備,「我到大陸去探親,他們臨時找到了我。星期二去,他星期三要求我、星期四錄影,所以我沒有臨時報備。」但她認為自己沒違法兼職,回國也有回報市府。對此台北市政府發言人張其強,7日晚間轉述郝龍斌的說法,「不恰當,完全不能接受」,將會慎重處理。


當官1年領高退休金? 謝啟大否認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周志豪/台北報導】2014.05.03 03:21 am

台北市議員質疑,市長郝龍斌安排前立委謝啟大擔任市府官職,讓她今年屆齡退休,領取高額退休金,還可享優存18%利息。謝啟大昨表示,她負責婦幼保護等相關業務,且以她的學經歷,可以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目前也沒有退休打算。

郝龍斌表示,謝啟大是法律專業人才,具有律師及法官資格,並曾經擔任過民意代表,非常了解民意脈動,擔任專委主要是負責北市婦女權益、兩性平權保障,家暴及受虐兒保護,還有性侵案件處理,這都是她過去的專業,在市府任職是適才適所。

謝啟大在擔任立委前,就有21年左右的公務員資歷,郝龍斌去年7月延攬她至北市府擔任參議,後轉任秘書處專門委員,她今年就可達屆退年齡,若今年7月16日前退休生效,可選擇領一次退休金或月退金;生效日若逾7月16日,則只能領一次退休金。

謝啟大表示,她當初就可回任法官,領的薪水和退休金是現在的三倍,到市府擔任專委,是想貢獻所長,服務市民,她自認對得起現在的工作,且表示「回來是工作的問題,不是退休的問題」,甚至不排除將來重返政界。

謝啟大表示,過去擔任公職這麼多年,領退休金本來就是公務員的權利,除了台北市,其他縣市也曾找過她。對於高額退休金惹爭議,她直言「回來前就已預料到」,但覺對得起自己和這分工作;至於未來是否可能捐出退休金,作為公義用途?她則表示,要怎麼處理,不需要公開或向外界交代。

至於外界質疑,赴中國大陸10年,是否已取得中國籍?謝啟大說,這是沒有常識的問題,中國大陸只接受單一國籍,她熱愛中華民國,根本不可能放棄國籍。

另外,議員梁文傑昨再批評謝啟大擔任市府參議期間,以公務時間幫朋友打官司,甚至評論政治,已逾越本分。她表示,去年9月12日確實曾到司法院職務法庭,幫遭司法院勒令停職的高院法官宋明蒼擔任義務輔佐人,打復職官司,但均依市府規定全天請假,且沒有收取費用。


上陸媒批學運 謝啟大請辭獲准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4.05.08 10:43 am

謝啟大日前才因為擔任北市府專委爆出爽退爭議,今再爆出她上大陸媒體,在節目中狠批太陽花學運,民進黨立委轟謝啟大違法公務員服務法,市長郝龍斌也表示,非常不恰當,且完全不能接受,隨後傳出謝啟大請辭獲准消息。

謝啟大3日以台灣新黨前立委身分,上大陸鳳凰衛視節目「一虎一席談」節目,在節目中原本是談論環保話題,但謝啟大話鋒一轉,砲轟起太陽花學運。「今天可不要認為今天老百姓都是對的,NO!我們前一段時間,也有老百姓攻佔立法院,對嗎?不對啊!後面有人利用他啊!到底是有沒有不知道,反正只要你講有有有、是是、有毒有毒有毒,它就變有毒。」

民進黨議員徐佳青砲轟謝啟大,身為公務員不但在外兼差,還沒有事先報告,違法公務員服務法,儘管謝啟大昨天原本還表示,自己是去大陸探親,節目臨時邀約,車馬費也不多,不算報酬。但在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非常不恰當,且完全不能接受之後,就傳出謝啟大已向市長郝龍斌請辭專委一職,郝龍斌上午准辭消息。


謝啟大辭去北市府職務 放棄領退休金

NOWnews – 2014年5月8日 上午9:24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前立委謝啟大去年7月轉任台北市政府參議,之後轉任秘書處專委,之後遭踢爆她即將屆齡退休,宛如「郭冠英事件」翻版,引發爭議。謝啟大僅到任幾個月後就可退休,就可領取高額退休金,引發外界觀感不佳,對此今(8)日謝啟大回應,將辭北市府專委職務,放棄領取退休金。


謝啟大:請辭並放棄退休金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即時報導】2014.05.08 11:36 am

前立委謝啟大到北市府任職,傳出是為方便她退休,領取退休金,引發外界質疑,昨又再爆出謝啟大,上大陸節目批評反服貿學運,引發台北市長郝龍斌不滿。

謝啟大昨晚口頭向郝龍斌請辭,郝龍斌今天上午同意請辭。

謝啟大今天舉行記者會表示,「我已經向市長請辭獲准,我表明我不要退休金,我更看重我的名譽和人格,我不容許讓這些媒體、民意代表任意的侮辱我」 。

整場記者會僅30秒結束,謝絕任何媒體發問。

謝啟大隨後提出書面聲明稿,她表示,台灣已沒有理性討論事實,了解事件本質的空間,她看重名譽、人格勝於生命,當年寧願選擇入獄,也堅持不繳納罰金,因為「士可殺、不可辱」,是自己一路走來的風格。

謝啟大說,錢不重要,台灣社會不會再任由這些黑白不分、是非不明的言論混淆視聽。

【中央社╱台北8日電】

台北市政府秘書處專委謝啟大赴中國大陸未報備;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天表示,謝啟大昨晚已提出口頭請辭,且不打算領退休金。

郝龍斌上午出席「台北東園與台東紅葉城市棒球友誼賽」,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做上述表示。

前立委謝啟大去年到台北市政府任職,秘書處專委據傳藉此可讓謝短期擔任公職後,屆齡退休、領取豐厚退休金,引發外界爭議;電子媒體又接連指出,謝啟大4月底在大陸接受港媒邀請暢談台灣反服貿學運是「遭人利用」一事,但此舉恐違反「公務員服務法」。

郝龍斌表示,謝啟大昨晚已向他提出口頭請辭,且明確表達她到北市府任職是想為市民及國家多做點事,她並不在乎待遇,她雖然公職服務了22年,但也沒有打算領退休金。

他說,謝啟大日前去大陸一事,並未報准,且就在大陸發言一事,應為其請辭很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謝啟大是否違反「公務員服務法」?郝龍斌表示,謝啟大已經負起其該負的責任。

是否准辭?郝龍斌說,書面辭呈還沒上來。媒體進一步追問若收到辭呈,是否批准?郝龍斌則未正面回覆。

市府高層指出,今天將收到謝啟大的書面辭呈,會依正常程序走,郝龍斌將批准謝啟大的辭呈。


宋習會 習提台獨四不 宋回四個體諒

自由時報 – 2014年5月8日 上午6:10

〔自由時報記者陳彥廷/台北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並對兩岸關係提出和平發展、遏制台獨的「四不原則」,宋則以兩岸制度不同,希望大陸多體諒台灣同胞的台灣意識等「四個體諒」加以回應。

習近平強調,大陸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對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對促進兩岸民眾團結努力的真誠熱情不會動搖;「我們遏制台獨分裂圖謀的堅定意志也不會動搖」。

宋當面讚太陽花學運:自己會管好自己

宋楚瑜則向習表示,希望大陸多認識和體諒台灣人民的台灣意識;多認識和體諒兩岸政治社會制度的差異;多認識和體諒台灣人民對經濟自主的渴望;多認識和體諒台灣多元社會的本質。宋還提到最近太陽花學運中,五十萬人,不全然都是學生上街呼應,秩序井然;他們用行動證明了,不需要強力的政府來管理他們,他們自己就會管好自己;是多麼難得的公民素質;這是台灣幾十年來公民教育的成功,更是全球華人社會最珍貴的資產。

親民黨新聞稿中也指習近平相當肯定宋所提出的「四個體諒」,還希望未來能更加擴大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與台灣同胞展開多層面的溝通,並以誠意化解深層的歧見,加強雙方人民間的信任,希望未來台灣與大陸能夠優勢互補,「1+1>2」,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的前景。

習近平並向宋楚瑜說,大陸既沒有「靠台灣得利」的企圖,也不存在「誰強迫誰、誰吃掉誰」的問題。大陸將會擴大與台灣各階層的溝通,更注意「三中」(中小企業、中下階層、中南部)的心聲與需求。

習:兩岸青少年寄託著兩岸關係的未來

在台灣出現反服貿浪潮後,習近平昨藉由與宋楚瑜的會面,傳達對兩岸關係的基本立場。習一開始對宋說,「我們是初次見面,但並不陌生,我一直都很關心你」。

面對台灣一波波學運,習近平意有所指的說,兩岸青少年身上寄託著兩岸關係的未來。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讓他們多來往、多交流,感悟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潮流,感悟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趨勢,以後能夠擔當起開拓兩岸關係前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習近平指出,二○○八年以來,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的道路,是雙方共同願望,當然,兩岸關係不會一帆風順,遇到一些困難在所難免,「一些同胞還有一些疑慮」。

他說,「只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將心比心、以誠相待」,沒有什麼心結解不開,沒有困難克服不了。習近平說,真誠希望台灣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真正希望台灣民眾過上幸福生活。

親民黨發言人吳崑玉轉述,宋楚瑜昨晚與中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晚宴,俞也強調應對台灣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偏鄉、青年)特別照顧,未來盼了解台灣三中一青的需求,看看能幫他們做些甚麼事。


宋提「四體諒」 習盼兩岸以誠化心結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言喬/北京報導】2014.05.08 04:22 am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昨天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時表示,大陸真誠希望台灣社會安定,大陸將深入了解台灣民眾尤其是基層民眾的現實需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照顧弱勢群體,使更多台灣民眾在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中受益。

這是台灣三月發生反服貿事件後,中共最高領導人首次就此事發表看法,並表達大陸的態度。

宋楚瑜等一行人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習近平見面。習近平表示,兩岸關係遇到一些困難在所難免,一些同胞也還有疑慮,但只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將心比心以誠相待,沒什麼心結解不開,也沒什麼困難克服不了。

習近平說,「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舉措不會放棄,團結台灣同胞共同奮鬥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台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

習近平說,大陸真誠希望台灣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台灣同胞過上幸福的生活。大陸會積極創造條件,擴大兩岸社會各界各階層民眾的接觸面,面對面溝通,心與心交流,不斷增進理解,拉近心理距離。

習近平說,兩岸青少年身上寄託著兩岸關係的未來。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讓他們多多交流,感悟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潮流,以後能夠擔當起開拓兩岸關係前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宋楚瑜則說,大陸應多傾聽台灣基層聲音,體察台灣中小企業的期待,他並提出「四個體諒」,希望有助大陸更瞭解台灣人民的期望。

一是希望在深化兩岸交流的過程中,多認識和體諒台灣人民的台灣意識;二、多認識和體諒兩岸政治社會制度的差異,持平對待台灣的自主公民意識;三、多認識和體諒台灣人民對經濟自主的渴望;四、多認識和體諒台灣多元社會的本質,體認兩岸關係應是「溝通」和「說服」的過程。

根據親民黨事後提出的新聞稿,習近平回應表示,大陸既無靠台灣得利的企圖,也不存在誰強迫誰、誰吃掉誰的問題,大陸將會擴大與台灣各階層的溝通,更注意所謂「三中」(中小企業、中下階層、中南部)的心聲與需求,加強各世代間的廣泛交流,化解雙方的深層矛盾,加強兩岸人民的互信與互利。


讚許太陽花 宋楚瑜批國民黨無公信力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言喬/北京報導】2014.05.08 04:22 am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昨天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見面時,批評國民黨執政當局,指台灣大多數人反的是國民黨的黑箱作業,不是反中,也不是反自由貿易。

宋楚瑜稱,大多數民眾反的是國民黨強行通過關係中小企業勞工八百萬人生計的協議,相當於台灣百分之八十的就業人口,缺乏真正有效溝通。

宋楚瑜並讚許學生運動,五十萬人上街秩序井然,主持人一宣布散場,半小時內現場清空,他們用行動證明不需要強力的政府來管理他們,他們自己會管好自己,這是台灣幾十年來公民教育的成功。

宋楚瑜並在「第四個體諒」中希望大陸多認識和體諒兩岸關係應是溝通和說服的過程,他意有所指地說,台灣是個多元社會,必須多方建立兩岸溝通交流的管道和平台,不能將兩岸關係完全放在一黨、一派、甚至一人身上。

昨天在「宋習會」後,宋楚瑜幕僚發出廿八頁的「宋習會講稿」,據稱,宋楚瑜親自過目增修,再三斟酌數易其稿。不過,宋楚瑜在談到相關話題時,並未照稿說,而較為含蓄。

講稿稱,國民黨執政當局不准大家對服貿協議有意見,不准修改隻字片語。問題是,國民黨無法說服人民,現在的政府沒了公信力,自然伸張不了公權力,沒有公信力,就沒有公權力,民無信不立,才是現在台灣政府真正的危機。

講稿還稱,如果大陸仍舊鎖定已失掉民心的國民黨執政團隊,作為唯一打交道的對象,必將被拖下水,讓兩岸關係莫名其妙成為陪葬品。

講稿並建議,如果此時大陸願意講:「我們已經聽到了台灣民眾的心聲,所以如果真有不盡情理之處,我們願意修正台灣民眾有疑慮的部份條文,或以補充協議的方式修正。」可讓爭議獲得解決,大陸更贏了台灣民心。

與會人士透露,宋楚瑜並未說出希望大陸修正部分服貿條文的話,而是表示大陸要注意台灣民眾心聲變化,並適度調整。


不避太陽花 習近平決心力爭民眾支持

【聯合報╱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2014.05.08 04:22 am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太陽花學運後,首次對兩岸關係發展傳達新要求。大陸學者解讀認為,大陸對台方針不變,但方式會微調、向下扎根,且習未回避反服貿運動,顯示出大陸方面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視野與大決心。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習未回避「反服貿」運動,強調經濟融合有利兩岸互利雙贏,任何時候都不應受到干擾,且須讓台灣弱勢群體得到更多照顧,顯示「大陸方面今後惠台惠民政策,一定會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劉國深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兩岸人員交流交往政策也需與時俱進,如何讓兩岸民眾更便捷地往來,如何讓兩岸青少年有更多機會交流,需要兩岸雙方在入出境政策、資源挹注上,採取更積極的行動方能落實。

對於服貿的爭議,劉國深認為,「反服貿」背景很複雜,絕大多數參加運動的人士,並非直接反對服貿內容,多數人也是支持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只是台灣內部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注意到這場運動中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則說,習講話透露大陸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大方向不改變,但會更細緻、更周延、更靈活,考慮各方面需求,讓更多基層民眾,特別是青少年,在兩岸交流中找到機會,看到希望和未來。

此外,劉國深與倪永杰都認為,習講話也透露未來爭取台灣民眾支持的三項重點工作,即要擴大兩岸社會各界各階層民眾的接觸面,深入了解台灣民眾尤其是基層的需求,讓兩岸青少年多來往、多交流等三大方向。


新聞眼/反服貿訴求 大陸聽到了…

【聯合報╱記者陳言喬】2014.05.08 04:22 am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台灣三月發生反服貿事件後,昨天首度表達大陸的態度,包括擴大與台灣基層民眾接觸,創造條件讓兩岸青少年多交流,這是一個多月來,大陸最高當局對兩岸關係新情勢的回應。

習近平提出的四項原則意見,包括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團結台灣同胞共同奮鬥、以及制止台獨分裂圖謀等,一直是中共的對台政策。

但習近平在台灣發生學生運動後,首度說出「大陸希望台灣社會安定,大陸會擴大與台灣基層民眾接觸,採取積極措施,照顧弱勢群體,使更多台灣民眾受益。」這段話是說給那些反服貿的台灣基層民眾聽的,習近平以柔軟的語調告訴反服貿人士:「你們的訴求,大陸都聽到了,大陸會積極去做。」

習近平昨天的談話還提到台灣的學生。他說,兩岸青少年身上寄託兩岸關係的未來,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讓他們多來往、多交流。

在這次反服貿事件中,許多台灣學生因為誤解而反中、仇中。隨著台灣老一輩逐漸凋零,台灣下一代、下下代的替換成為年輕新世代,原本與大陸有血脈、有濃郁親情者都將日漸疏離,這是中共擔心的,因此要加強兩岸青少年的交流,化解誤會。

習近平稱,大陸會採取積極措施,但如何做?什麼樣的積極措施?會不會微調服貿部分協議內容?不過根據大陸商務部、國台辦先前的說法,大陸並不會考慮修改協議內容,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兩岸都很關注。

對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來說,宋楚瑜在台灣反服貿事件後登陸,習近平利用這個平台表達對台的態度,等於替宋楚瑜找到一個重出江湖的時間點,宋楚瑜是否利用機會重整旗鼓,為年底黨團選舉鋪路,也是觀察點。


觀察站/大陸行 宋重建親民黨品牌形象

【聯合晚報╱記者李光儀/特稿】2014.05.07 03:15 pm

作為反服貿學運後第一個與習近平會面的台灣政治人物,宋楚瑜此次大陸行引發極大的關注。雖然宋楚瑜表示此行無關選舉,但年底七合一選舉將屆,後年年初又有更重要的總統、立委大選,能否趁此機會重新出發,讓親民黨重回政治舞台,恐怕是宋楚瑜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場抗爭,暴露兩大黨都無力迅速回應民意的真相。因此不管藍綠,都有不同勢力想搶占「大藍」國民黨和「大綠」民進黨的政治板塊。綠營內部有以林義雄、學運學生為首的「第三勢力」呼聲,藍營內部則有新黨先站出來對抗社運和學潮。

而宋楚瑜所代表的親民黨,在事件中的角色頗為尷尬。過去幾年,雖然仍稱為「泛藍」,但更多的時候,親民黨的立場是選擇和民進黨站在一起。這當然顯示親民黨想要「建立品牌形象」的企圖,但本來應該「左右逢源」,卻逐漸變成「左右為難」,反而漸漸失去了自己應有的角色,逐漸被邊緣化。

習近平此時與宋楚瑜見面,很大一部分是對岸希望瞭解「除了藍綠以外的台灣民眾聲音」。宋楚瑜是否真的能代表這種聲音,或許見仁見智;但至少在對岸或者台灣一部分人心中,宋楚瑜在「觀察民意」有其獨到的見解。而未來親民黨是不是能把握這個形象,製造「再出發」的契機,將是關鍵。

但不管路線怎麼走,親民黨最大的問題,仍然是「人才斷層」。過去驍勇善戰的橘營立委,多半不是成為國民黨的股肱,就是逐漸淡出政壇。地方層級可能還可以拚一些席次,但到立委採單一選舉,面對大黨夾殺就捉襟見肘了。

以目前的藍綠對峙格局,親民黨不管怎麼變,突圍的可能性不大。比較可能的發展,一是親民黨結合其他藍綠以外的力量,籌組另一股「第三勢力」;而是宋楚瑜以自身為槓桿,在藍綠、兩岸間扮演一定的角色,讓親民黨能持續曝光。

對民進黨而言,親民黨宋楚瑜是可以「裂解」泛藍的棋子;但或許國民黨應該深思,為什麼會將親民黨「推向」另外一邊,甚至坐視宋楚瑜這樣的幹才坐冷板凳至今。


宋楚瑜否認向習提到太陽花學運

【聯合報╱記者陳言喬╱即時報導】2014.05.08 11:51 am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上午在北京大學新書發表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否認昨天在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時,提到台灣的反服貿學運。


習欽點宋上京 意在打馬臉

自由時報 2014-05-08

記者彭顯鈞/特稿

習近平突然「召見」宋楚瑜,很不尋常,主因在於:台灣反服貿學運「撞歪」了中國所設定的「兩岸進程」,得趕緊搶救;馬政府「無力」處理危機所導致的「兩岸停滯」,必須予以提醒與警告。

中國想對馬政府表達失望與不耐,宋楚瑜現在剛好是最佳人選。立場上,宋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角色上,宋與馬不對盤、有矛盾,能力被認為優於馬;份量上,宋是黨主席,遠不及馬總統;時機上,兒子正在選舉的連爺爺不便「進京」,宋是最佳遞補。

習上台後,一心想要取得兩岸「政治成果」的突破。反服貿學運打亂了中國設定的步調,也讓中國驚覺「現實落差」的巨大。習透過宋,隻字不提「服貿」,聲調放軟向台灣基層民眾、青年喊話,急著補破網,展現對台策略抓大放小、高度彈性、迅速調整的作風。

中國對兩岸掉入「停滯狀況」,有高度的焦慮。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四月訪台受阻於學運,急著在六月前踏上台灣,否則二○一六年之前,將因選舉因素難有機會。

結果,馬政府不但無力處理服貿後續,更無力化解目前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的僵局,對張志軍訪台消極被動,顯然喪失解決「兩岸停滯」的能耐,更遑論觸碰兩岸和平協議等議題;習近平急著親自喊話,透過宋楚瑜,其實在向馬傳達高度的失望與不滿。

習近平再次重申「反台獨」,大部分是在警告國民黨,千萬必須守住「公投門檻」,不能給台獨「一絲機會」。對中國來說,馬政府無力推進兩岸關係事小,如果無力頂住阻絕台獨的關卡,才是茲事體大。

中國善於玩弄「兩手策略」,操作「拉打戰術」。找來過氣的宋楚瑜,除了藉機向台灣喊話,也在「刺激」馬英九。

中國對馬英九固然失望,然而,兩岸主政者之間嚴重的權威落差、權力失衡,台灣在未來兩岸關係中,因為馬政府的「制於人」所可能導致的後果,恐怕才是最大的危機。


學者陳牧民:中國到現在還不了解台灣

自由時報 2014-05-08

記者彭顯鈞/專訪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昨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陳牧民認為,中國一向善於操作勢力之間的平衡,現在看來更為細膩。習此次找宋,也讓馬知道,「未必只跟你談」,支持九二共識、反台獨,也不是國民黨的獨門生意。

針對習近平訴諸軟調,陳牧民強調,中國還是沒抓到台灣人心中想要的東西,至今還是不了解台灣。例如,台灣想要有國際空間,中國從未正面看待。而習所謂「兩岸一家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台灣青年有感覺嗎?台灣的年輕世代可以從事公民運動,中國還在搞「維穩」,如何產生認同?

曾在北京擔任訪問學者的陳牧民指出,在中國領導人眼中,宋楚瑜算具備「藍綠平衡槓桿」政治人物,親民黨立委大部分都與民進黨在議題上合作,但親民黨又是藍軍的背景。

對於習近平透過宋向台灣表達立場,陳牧民認為,習此舉同時向台灣藍綠陣營喊話,有意看看台灣社會的接受程度。

他指出,中共對台一向是「兩手策略」,習這次的談話,依然展現「硬的很硬、軟的很軟」策略,一面重申堅決反台獨,另一面則是重視台灣基層民眾需求、重視青年等軟調。

習近平被認為是「知台派」,陳牧民強調,中國仍然無法面對、改變兩岸之間的矛盾,例如,台灣對中國最大的疑慮在於讓利是把台灣與中國綁在一起。

他並說,所謂加強兩岸青年交流,以香港為例,中、港之間的交流還比台灣少嗎?香港人擔憂主體性流失的情緒,恐怕比台灣還要強烈。


邱毅在大陸電視台抨擊民進黨

【聯合報系攝影中心╱記者曾學仁╱即時報導】2014.05.08 11:42 am

立委段宜康上午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播放前立委邱毅在太陽花學運期間,在大陸電視台抨擊民進黨的影片,質問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是否贊同其作法,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表示「我當然不贊同這樣的行為」,希望所有藍綠政治人物都不要這樣做。


【打狗吹水】馬邦伯的「理盲濫情」:話說那肥滋滋的中國市場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新一    May 8, 2014

馬邦伯上任後的經濟作為,只是一昧地透由市場開放跟自由化的措施,將台灣經濟跟中國深掛勾。對此,馬邦伯的說詞,不外乎對岸中國可是一片肥到出油的龐大「市場與商機」,以驅動台灣商人跟企業的逐利動機。然而,所謂中國「龐大市場跟商機」的說法,真的是塊一旁靜待台灣人前去瓜分便唾手可得的市場嗎?!
 
台灣啤酒搶進中國市場的腦殘瀆職故事,不僅是馬邦伯麾下國營事業浪費人民稅金的瀆職篇章,更是馬邦伯政權理盲濫情、不讀書、失學的寫照表現。
 
馬邦伯痛罵阿扁的話,都一一塞回馬邦伯自己的嘴裡(取自三立新聞)。
 
台啤進中國
 
從公賣局改制的台灣菸酒公司,是台灣政府政府完全控股的國營事業,台酒公司自從2008年即佈局中國,成為台灣首家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國營事業。台酒佈局中國的推手,正是原名韋端並擔任過行政院主計長的韋伯韜。2008年6月底傳出接任台酒公司董事長之時,韋伯韜才剛迎來與前中視總經理鄭淑敏離婚之後的老少配新婚,一切春風得意。
 
緊接著,時任台酒董事長的韋伯韜,隨即在2009年10月底敲鑼打鼓般地請來吳敦義一起召開記者會,並豪氣干雲地宣佈台酒將砸下4億台幣鉅資,贊助2010年的廣州亞運。韋董在會中,自吹自擂地說:「未來要搶下中國啤酒市場三百億元大餅,二○一○年營業額可達26億到30億。」出席記者會的吳敦義也跟著膨風:「第一、光以台灣啤酒的美味,就可能風靡中國,且台啤的商標,將凸顯台灣的優越與主體性。第二、近4億元的廣告贊助,卻可能為台啤帶來增加300億元的營收。」一搭一唱的兩人,描繪的中國啤酒市場願景,好似早已盡收台酒囊中一般。
 
為此,看到腦殘官僚的恐龍發言的新聞後,筆者隨即振筆疾書在部落格發表一文,預言台啤砸下的四億將形同有去無回的水漂,後來此文收錄在2010年9月出版的《看!中國熱?!》一書中。果不其然,2010年12月底,新聞隨即報導當年台啤銷售額只有八千多萬,不僅4億贊助費都賣不達標,遑論韋董豪氣干雲的年營業額26~30億大餅,以及吳敦義那種「唬爛嘴,胡蕊蕊」的300億營收,都只是吹牛不打草稿的空中樓閣。
 
台啤贊助廣州4億,然後只賣8000萬,這不是腦殘,啥米是腦殘。
 
後來,某位退休老師以筆者書中的中國啤酒市場之結構分析斷診為據,投書自由時報,批評當時的韋董跟外號白賊義的行政院長根本是理盲濫情,必須為宛如揮霍瀆職4億元,負起政治跟道德責任。詎料,白賊行徑被人抓包公幹之後,行政院還去函報紙澄清台酒活動行銷費用只有1.36億,而非4億。
 
深知白賊義訛詐誆騙之慣行,此位退休教師隨即私下函請黃偉哲立委幫忙調閱資料,並收到台酒「2010年第16屆廣州亞運贊助費用一覽表」,合計金額是4四3311萬8千元,並以「我被白賊義了!」為文,再次投書報紙,為吳敦義的白賊記錄簿,添上一筆。
 
理盲濫情兼失學的馬邦伯政權
 
事實上,研究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學者,對具有中國特色資本主義下的政經結構、「尋租」(rent-seeking)活動,抑或地方保護主義的相關研究,可說是汗牛充棟。以中國啤酒產業特殊的市場結構特性跟尋租活動的研究調查,隨手可見。早在2007年,筆者即曾在歐陸參加過「中國尋租政治」(Rent-seeking Politics in China)的研討會,會中即有中國學者以中國啤酒產業跟市場為田野,揭露中國啤酒產業在地方保護主義之下呈,現出市場諸侯割據的碎裂狀態。後來,論文最後還由英國倫敦首屈一指的人文社科出版社Routledge,在2009年集結成一本探討中國尋租政治的專書出版。

2009 年Routledge出版的”Rent Seeking in China”一書,即有詳細分析中國啤酒產業跟市場的狀況。馬邦伯政權官員,常因為腦殘失學,讓台灣付出各種代價。
 
馬邦伯政權號稱博士一堆,但對於中國市場的理解,卻充滿著先入為主的玫瑰色偏見,對於現成的科學研究成果置若罔聞,形成理盲濫情的樂觀。在學者出版的研究成果中,即曾指出國際啤酒大廠如嘉士伯和海尼根等啤酒跨國公司,早就1990年代搶進中國啤酒市場,但卻在幾年內紛紛鎩羽而歸,陸續退出。
 
直至,2000左右,國際啤酒大公司再次前進中國,並採取與中國啤酒大廠合作、或是併購、股票交換,抑或是採取共同經營的方式,展開第二次的中國啤酒產業的市場長征。經過一番風雲演變,具有「中國特色」的啤酒產業的格局:寡佔(oligopoly)和片斷零碎化(fragmentation)的市場格局,就此形成鞏固。
 
換言之,中國的啤酒大廠已經形成寡佔格局;再者,此些大廠隱身在中國各地方上小規模生產、貼上在地品牌名稱的啤酒的背後,並帶出中國啤酒市場的零碎片斷化,讓在地品牌得以透由在地通路牢牢地固守在各自地盤地市場之上。可見台啤要賣進中國市場,勢必會受到大廠寡佔與固守在地啤酒市場與通路的雙層夾擊,無法找到市場缺突破口策略的台啤,注定只能望市場而興嘆罷。
 
走筆至此
 
台酒公司耗資4億的廣州亞運贊助費打水漂事件之後,台酒以「遇人不淑」的道德指控推託通路商的無能作結,而不是重新審視自身因失學與無知,導致市場形勢的誤判所致。可見,馬政權上下官僚的集體理盲濫情,只知道德判事,而不知科學理性分析為何物,果真是腦殘內建基本款。
 
其實,已經高昇成白副總統的吳敦義,當年上看300億營收的豪語如何產生呢?說穿了,300億大約是15罐台啤,意味著15億中國人一人購買一瓶即可達標之腦殘本能的反應啊?!換言之,馬政權的中國市場大餅分析,即是建立在15億中國人,只要一人消費購買一次,市場營收便有多大多高云云的非理性邏輯。
 
姑不論,台酒那打水漂的4億贊助費中,是否有人謀不臧或從中上下其手的情形存在,但台酒這種拿人民稅金打水漂的花法,或許可對馬邦伯任內政府負債大幅度增加,且其前四年就負債一兆四千多億元,遠比阿扁八年的一兆二千多億元,多出兩千多億元,可是民眾為何總不知錢花在哪裡的疑惑,提供見微知著的管窺之證呢。
 
把兩岸航線當成美國國內航線一樣的馬邦伯,或許也把中國市場當成國內市場一樣看待,所以才會常有令台灣人民覺得到底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
 
正當馬邦伯苦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公運怒吼時,馬邦伯身旁的佞臣幕僚跟馬邦伯說:「總統的主張『百分百正確』,但問題是『沒人聽得進去』」,希冀以此勸馬緩下某些引起反彈的政策。然而,這位佞臣依舊沒有捉到台灣公民的真正心意—台灣公民並非被盲目濫情的反馬情緒給綁架,而是基於理性、分析與負責的態度面對台灣社會的未來。
 
畢竟,凡是有理智的台灣人民早已感知理解到,若此刻再不阻止馬邦伯政權的無能惡搞,或砍掉馬邦伯政權重練,台灣將如同被馬邦伯推向但丁神曲描寫的地獄入口處一樣:「走進這裡,所有的希望都將棄絕」一般。於是,反馬,只是具備理性與智力的正常人的象徵與反應而已啊!

新一

目前是教育工作者,曾經幹過記者、教過書、作過研究,喜歡田野調查。


決定台灣興廢的戰爭已全面引爆──接下來,我們會面對什麼事?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賴怡忠    May 8, 2014

318運動在410出關後至今已有一段時日,這場席捲台灣的政治大洪水到現在依然餘波盪漾。不僅導致兩位民進黨天王級人物先後宣布放棄角逐黨主席,使蔡英文篤定當選,同時對國民黨內部也帶來新的衝擊。原本在318前預料可以輕騎過關的連勝文,在馬金體制的全力封阻下使其黨內初選領先幅度大為降低。馬英九藉此成功展現了連如欲勝選,就必須尋求與馬合作的威脅力。此外,馬英九的「反跛腳戰爭」也沿著對參與運動的學生與教授之司法追殺而展開。
 
這場運動也對中國及美國的對台政策產生衝擊。中國被迫重新評估對台作為,並有重組其對台內部政治勢力工作的需要。美國則發現自己過去六年對台政策基調的戰略假設可能會出現問題。雖然美中兩國會不會作出調整,或如何調整等還不明朗,但是318運動無疑撼動了既有的美中台關係互動假設。決定台灣存亡的戰爭已經展開序曲,台灣正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問題是,掌握核心鑰匙的台灣人民會如何面對。
 
318全面清算馬英九執政路線,但也協助了馬的內部鞏固
 
首先,318無疑是對過去六年馬英九傾中路線的全面反彈。服貿爭議的黑箱爭議以及服務業擔心受損的Z>B問題固然引起台灣社會的疑慮,但在知道佔領立院行為的非法性質下,學運依然引起了社會的巨大共鳴,顯示了台灣人民對於馬政府這幾年對中政策充滿了不信任與擔憂。當同樣可能有黑箱爭議的台紐與台星自由貿易協定,台灣社會幾乎沒有反彈聲浪,以及民調也顯示如果是與美國簽服貿協定,台灣社會的支持度還可能會超過六成等現象,問題的本質就很明顯,就在於這是與一個公開宣稱要消滅台灣主權的國家(中國)所簽署的協議。雖然台灣社會並不是「逢中必反」,但起碼對於「逢中必管、逢中必慎」以確保台灣安全是有共識的。可是馬英九對社會關切不予理會,把每個質疑者都打成膽小怯懦非理性的魯蛇族。過去幾年台灣社會對此早已有一股強大的不滿情緒在累積。林飛帆提到「我們低估了台灣人民的憤怒」,指的正是這個現象。
 
318運動把馬英九的統治正當性全面打趴,而馬英九在面對社會多數要求所展現的傲慢與強悍也令人咤舌。一般而言,統治者遇到這樣的事件,多會採取速戰速決快處理,以免夜長夢多並導致自己的社會支持基礎被削弱。但是「馬金江吳」體制的對應卻反其道而行,憑恃自己的行政資源,與議場內外的學生與抗議民眾大打消耗戰,堅持要戰到一方倒下為止,即便這會強化社會對立,付出龐大社會成本也在所不惜。以敵我鬥爭方式對待自己統治的人民,根本就是「逆天行道」的治理邏輯,但如果從馬英九求生存的權力鬥爭角度來看,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馬英九統治合法性出現全面弱化,是去年六月到九月這段期間,從士林王家的居住正義問題、苗栗大埔的土地正義問題、洪仲秋下士被凌虐致死等系列案件所衍生與積累的結果。這幾件事與馬英九無直接相關,但到後來與馬英九的政策施為相聯繫,成為馬英九治理無能的明證。馬英九在那段社會抗議風起雲湧期間的專注點,是國民黨主席選舉:希望自己順利連任以確保在2016年從總統一職下來時,依然可透過掌控國民黨機器來護衛自身。所以這是為了權力鬥爭而疏理國政的典型案例。等到馬英九確信連任黨主席後,但發現黨代表選舉大失血後,同時這些案子累積的雪球效應已經巨大到無法處理。
 
去年八月凱道二十五萬白杉軍讓馬英九驚駭異常,體認到當年紅衫軍把陳水扁氣勢全面打趴的狀況正在重演,自此之後馬的所有處理就是在進行政權保衛戰。這些包括嚴打黨內可能的挑戰者(例如王金平)以防止後馬時代的跛腳效應在七合一選舉前提早出現,同時積極向中國示好以尋求支持,並逐步降低要求以希望促成APEC馬習會,使兩岸議題再度成為年底七合一選舉的話題,蓋掉地方性選舉必然會出現對其執政無的質疑,以使馬英九擺脫從去年中至今的政治邊緣化處境。
 
318運動的出現,固然嚴重削弱馬已經低到谷底的支持率與正當性,但也因為其強大外壓的性質,使得「馬金江吳」體制有了利用外在壓力以鞏固國民黨內支持的機會。面對外界挑戰,「馬金江吳」體制順勢要求鞏固領導中心,並以此邊緣化所有可能的黨內反對者。至於對已經公開對立的王金平院長,就利用對抗學運的時機點順便清除掉這個王式障礙吧。反正只要學運是在馬手裏終結掉,馬再度一統國民黨江山就大有可為,屆時所有國民黨還是要聽命於馬的指揮。至於尋求民間對其統治的認可,已經不再是不會連任的馬英九所關心的,反而是如何避免卸任後的追殺與邊緣化,才是「馬金體制」的主要關切。
 
也正是在這個角度,我們才能理解為何馬英九會編造一堆莫名其妙的理由寸步不讓,畢竟318運動拖得越長,馬金就可以此號令國民黨要鞏固領導中心,讓連勝文持續被邊緣化,並消耗學生的集結能量。當王金平出手讓學生「先立法、後審查」的意見有可能被實現,並提供本身能量已嚴重枯竭的學生一個出關的機會後,馬英九苦心佈置的一盤棋被全面翻盤,氣急敗壞的馬政府立即表示要對王金平黨籍案進行二審上訴,同時對學生持續追殺,希望激怒學生讓爭論持續。
 
雖然連勝文奪得國民黨內北市長初選,被外界認為是馬英九已無力控制國民黨的證明,但是丁守中與連勝文在民調差距十分接近的事實,也讓馬英九取得與連戰在台北市長選舉議價的政治籌碼。換句話說,如果連勝文想要贏得選舉,就需要馬英九的積極挹注,否則當馬英九拒絕提供協助時,連勝文想要獲勝還是很拼的。在318運動開始前,連勝文的聲勢大幅領先丁守中,但318運動後兩者的差距反而縮小。「馬金體制」是否一定會承認這是馬對國民黨掌握的失敗,或認為這證明318焦土消耗戰的成功?是蠻耐人尋味的。
 
如果這個分析是正確的話,則一個早已不管社會觀感,一心只擔心2016卸任後自身政治安危的馬英九總統來說,取得中國的認可反而是現在的重中之重。取得中國認可一方面是避免其他人獲得先鞭,希望能延緩「中國的後馬時代」,同時如果中國願意幫忙,特別是同意召開馬習會的話,則馬英九更能利用兩岸議題重回政治中心,推遲「台灣的後馬時代」出現時間。相信這個角度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何在4月10日學生即將出關的前晚,馬英九會在一場與CSIS連線的視訊會議上無緣無故拋出願在人民支持下,要與中國進行政治會談的主張。
 
迫使中國重新估計對台作為
 
318運動對中國對台政策也出現重大衝擊。對於習慣以藍綠分析台灣政治動態,並透過分析藍綠的政經人脈來操作其對台政策的中方官員來說,318是一批過去從來不曾接觸的人所發動,其人脈關係與動員網絡也不是傳統藍綠光譜可以理解的。這個運動幾乎席捲台灣20-35歲的世代,而其運動相當驃悍清晰的台獨屬性,但又無法被藍綠區分所掌握,還是在對歷年來中國最親近的馬政府時代所爆發瘩,這些未知數不僅表示中方過去對台政治分析的認知框架存在重大問題,也表示中方所經營出既有的經濟買收與人脈操作對這些學運份子是起不了作用的。這對深信掌握台灣政治經濟菁英就可以掌握台灣的中國決策官員來說,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目前中國對台政策存在重新檢討的挑戰。中國的回應,先是在服貿議題與馬政府切割,先避免相對非敏感的服貿議題會燒到中國,讓原本是批馬的台灣民眾會轉而批中。接著中國嘗試理解這個運動的藍綠因素,特別是想了解這個運動對於既有藍綠政治勢力的衝擊為何。同時中國也在估計要對馬英九配合到什麼程度?畢竟面對一個即將下台,沒有未來的政治領導者,是否習近平就一定要配合馬的要求以維繫這個日薄西山的政權?目前看起來中國的做法是靜觀其變,不直接點名批評學運領導者,對於馬英九的期待採取高姿態,先看馬英九兌現承諾的能力。但對於兩岸政治促談的工作,中方是持續在推進。
 
在318運動期間最有趣的發現,是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說法與姿態都十分柔軟,但是國台辦發言人卻表現得聲色俱厲,明確批判任何有關於台獨的指涉。這當然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希望來台,因此不願創造負面印象有關,但同時也顯示國台辦藉由放出「反獨」信號,希望318運動與台獨力量及政治主張切割,不讓「台獨勢力」取得新的世代養分。
 
318運動另一個令中共擔憂的面向,是其與港澳的連動關係,特別是來自香港對學運的支持最為鮮明,而這是過去台港互動從未有過的發展。甚至香港有人主張仿照台灣的「佔院運動」,在香港也來個佔據立法局的「佔局運動」,而不是原先的「佔領中環」運動了。如果之後香港出現佔領立法局運動,難保現在在中國風起雲湧的反城管暴動,在哪一天就會演變成佔領縣市政府、佔領縣市共產黨部的運動。國台辦發言人在318運動期間幾次幾近咆哮的說法,其實也有著警告其他有意採取類似行動組織的味道:如果膽敢這麼幹,你們就是在與台獨勢力合作,這是中共必須要消滅於萌芽之中的敵我矛盾。
 
2013年3月27日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記者會,左起為朱耀明、戴耀廷和陳健民(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這些發展或憂慮都證明了318運動在華人世界的擴散能力。這是具有台獨色彩,但其戰術作為又有在中國境內產生擴散與激勵作用的運動,是過去從來沒有看到的現象。難怪中國會如此小心翼翼,既擔心無能的馬英九也讓中國引火上身,又要對一個完全不知來歷的政治力量畫下中方底限,同時還要避免中國境內其他省市,特別是香港,可能會群起效尤。
 
民進黨對中政策檢討受到重大衝擊
 
一般傳統的認知是318運動嚴重打擊國民黨的士氣,擔心被馬英九這個無須再選舉的負債給拖累,但實際上民進黨也是「挫著等」。因為人民從其自己選出的代議士手中將議場奪回,就表示這些人對執政與在野兩黨代議士的表現,及其政策論述與政治功能都否決了。因此不僅執政的國民黨受到唾棄,連在野的民進黨也被這些人視為是廢黨一個。當學生一開始就不認為民進黨立委可以做什麼事時,立委們淪為門房好像也無法避免吧。
 
由於這個運動及其受到的支持,與對馬政府傾中政策的不滿直接相關:對台灣無法提升充滿無力感,對茫然的未來感到恐慌,對傲慢的政府感到憤怒。而學生所提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事實上也與過去好幾個曾經流傳的民進黨立委版差異不大,照講當學生拿的是民進黨曾經主張的意見,為何民進黨反而消聲匿跡,甚至當這個議題開始在社會上蔓延時,基本上應該最能詳細闡述並與馬政府對嗆的民進黨諸公們,卻往往聽不到他們的聲音?甚至擔心說出來後,有可能被外界懷疑民進黨是否想割稻尾?
 
民進黨會陷入這個左右為難,裡外不是人的困境,與其在2012敗選後的「中國政策轉型」的討論方向有直接關係。為了爭取5%經濟選民/中間選民,民進黨開始把掙脫外界「逢中必反」的標籤視為轉型的關鍵任務。將能否與中共交流碰面,而不是提出對中情勢評估的政策主張,做為評價民進黨有無務實轉型的重要判準,把這個思維推到極致後,就會變成以「民共對話」的有無來評價民進黨對中政策轉型的成敗(當然也有人是以民共對話,作為可避免國民黨獨佔兩岸議題發言權的工具,而予以支持)。
 
由於中共對於與民進黨的黨際交流設下嚴格前提,因此黨內開始有人思考如何改變民進黨的主張以滿足中方的前提,之後形形色色的憲法說、凍台獨黨綱說、以中華民國決議文取代台灣前途決議文說等,就紛至杳來,同時在面對中國的壓力時,不願其對中政策只有批評北京導致社會大眾認為民進黨是「逢中必反」,還拼命要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來表示自己不是如此。這給外界的印象就是,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轉型」是在向國民黨靠攏並與自己先前主張保持疏遠的變化說詞。特別是在318前民進黨正值黨主席選舉「競而未選」期間,有關改變中國政策,避免「逢中必反」印象的聲音就不絕於耳。這更使得民進黨整體面對318運動清楚的「拒傾中」訴求時會左支右絀,尷尬異常。
 
郭正亮正確的認識到在318運動的衝擊下,這兩年民進黨「中國政策轉型」,會在重新發現台灣社會對傾中政策有高度疑慮下嘎然而止。民進黨在傾中光譜沒有政策論述並不奇怪,但後來連「拒傾中」光譜的政策論述也無法代言,這個現象就要十分注意了。這絕對會是未來新任民進黨主席要馬上處理的重大問題。
 
318凸顯歐巴馬對台政策的盲點
 
318運動除了顯示中國對台的認識有問題外,也顯示了美國對台政策的兩個內在盲點。
 
在318學運發生近一星期後,針對台灣立委蕭美琴一封有關學運的對外公開信,幾位美國對台政策界人士立即提出反駁。他們多認為這場反黑箱服貿的學生運動與民進黨脫不了關係,即便看不出民進黨有直接參與的證據。他們依然認為此運動的反中色彩會對民進黨有利,所以民進黨會為此助拳並希望延長,特別是民進黨年底有七合一選舉,自然會有動機在背後策動這場運動以達弱化馬政府的目標。換句話說,這個運動與民進黨為了在年底選舉取得優勢的操作有關。
 
這種與事實差距甚遠的分析立即被許多在現場採訪的外媒記者反駁,認為這些發言的學官(很多是前國務院官員)只是憑藉自己的想像在毫無根據下捕風捉影。事實上,當時正忙於黨主席選舉與縣市議員初選的民進黨,不可能有力量發動這種規模的操作。而學生對民進黨的輕虐態度更不下於其對國民黨的厭惡。一個已經被學生看不起的民進黨,竟還有辦法操控學生發動佔領議場活動,這與事實的距離也實在太大了。
 
會有這麼離譜的分析,問題不在於他們過去幾年是否到過台灣,而是這些學官在對台政治的認識邏輯存在本質矛盾。幾乎這個群體都認為民進黨在2012大選的失敗與其中國政策不夠務實,無法爭取中間選民有關,但他們在此時又指控民進黨會為了在年底七合一勝選取得優勢,刻意操弄兩岸與統獨議題以爭取選票。如果民進黨2012大選的失敗是因為中國政策不夠務實而失去中間選民的青睞,為何在七合一的地方性縣市長選舉,民進黨要刻意桶兩岸議題的馬蜂窩來為自己加分呢?按照這些人的邏輯,民進黨更應該降低兩岸議題的分量,讓七合一選舉聚焦在國民黨治理無能的問題上才是啊?如果認為民進黨可以透過煽動學運為自己在年底的選舉加分,豈不表示他們認定2012民進黨敗選就不是其兩岸政策不務實囉?
 
這麼明顯的自我矛盾只是問題之一,他們分析的另一特點,是完全從選舉角度看台灣的政治發展與議題動員,這使得他們只注意到政黨,政黨以外的力量對這些人來說是不具意義的,因為其力量還未能大到可在既有體制支撐出政治代表。在他們的視角中,是看不到以議題為導向的公民社會與政治力量的存在。因此對於這個獨立於國民兩黨以外的318學運,他們完全失去了掌握與分析的能力,但宥於自身知識的傲慢及其對台灣社會的厭煩感,會使其堅持從學運中找尋與民進黨任何可能微小的連結以坐實對學運的指控。狹隘的視野與傲慢態度所累積的結果,就是這種錯得離譜的分析。悲哀的是,這些學官們在美國對台政策上還很有影響力。
 
另一個盲點,是歐巴馬政府為了降低台海緊張的需要,往往會積極鼓勵兩岸展開各種經貿交流與政治溝通。2009年的歐胡會聲明,美國就表示樂見兩岸展開包括政治在內的各種交流對話,而在今年四月台灣關係法三十五周年聽證會上,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羅素表示樂見王張會的發展,也對於兩岸經貿交流等表示正面態度,認為這有助於降低台海緊張。但另一方面,拒絕承認六大保證是美國對台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對於是否願意支持台灣加入TPP,美國也始終不願鬆口,台灣在2006年就提出之66架F-16C/D軍購需求也沒有下文。當看到美台經貿關係進展有限,安全合作也陷入瓶頸,但對於中國對台的經濟買收操作,美國卻以這有助於降低台海緊張而積極鼓勵,同時對於台灣人民深感疑慮的兩岸政治對話,美國也表示樂觀其成,這些作為所送出之訊息並無助於讓台灣人民安心。
 
為何美國政府三番兩次表示「棄台論」不是美國對台政策,但是台灣人民對於「棄台論」的憂慮卻日甚以往,難道不是因他們看到美台關係在弱化時,美國只是找各種理由解釋為何對台沒有作為,但在台灣人民最擔心的中國併台政經操作時,美國卻對此加以背書的矛盾發展嗎?特別是此次當台灣人民在學運中已經明確對世界發出希望減緩兩岸趨近速度的訊息後,美國的政策卻依然故我,對對台其政策已引起台灣人民普遍憂慮的狀況,似乎毫無所悉。
 
在2007年扁政府執政時,美國曾提到對台灣堅強的安全保證是讓台灣有自信與中國採取交往政策,不希望台灣把這些措施解釋為美國對台安全承諾的空白支票。但一年後當馬英九上台執政,面對兩岸急速接近的現實,反而在美國的政策社區出現了可以利用這個「和平紅利」撒手不管台灣的論調。由於此次318運動所反對的不僅是台灣馬政府不平衡的傾中政策,也表示不認同中國的立場,更是對這六年歐巴馬政府對台政策提出了強烈疑慮。當歐巴馬政府所認可兩岸政府從事所謂降低兩岸緊張的作為,卻被台灣民眾所直接反對。這個訊息的嚴重性,不知道歐巴馬政府有沒有感覺?
 
陷入政權保衛戰,馬英九將加速向中傾斜
 
一個已經失去統治正當性的馬英九,面對學運明確宣布要退場出關的第一個動作,不是去檢討自身的問題,反而是透過台美視訊會議向中方主動釋出願意進行政治談判的訊息,直接與學運訴求採對立路線。這樣反其道而行的作為,當然與馬個人為了捍衛權力的政治攻防戰有關。
 
由於內政搞得天怒人怨,馬英九更需要在其最熟悉兩岸議題取得主導地位,特別是如果「馬習會」可以成局,就能幫助他脫離政治邊緣化的跛鴨處境。這些考慮會使得馬英九會更配合中方的要求,以期待拿到馬習會或其他兩岸議題的相關門票。因此馬選在學生退場的前一天主動釋出政治談判訊息,除了是希望透過這個善意以向中方證明自己有意積極配合的意願,同時也是向中方表示,馬英九依然掌控局面,所以可不管學生與群眾,執意推動這些人本身最最憂慮的事情。前者表示自己願意配合中方的主張,後者則向北京表示自己依然掌控局面,勸阻中方不要輕易啟動其後馬時代的政治操作。
 
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已經籌碼盡失的總統,由於擔心自己在國民黨內權鬥的位置與卸任總統後的可能處境,所以並無回應社會要求的動機(反正自己也不尋求連任),因此馬英九之後的作為很可能其向中傾斜的速度會加快,而不是減緩。
 
至於從中方的角度來說,之後的國民黨可能會出現馬、連競向中靠攏的親中競賽,但是其在台灣部署許久的民進黨「中國政策轉型」之努力已經受到重挫,本身對學生的社會基礎更是一無所知,因此中方會在公共政策上盡量與馬英九切割,避免因為馬英九無能所出現的台灣內部爭論會燒到自己,但在統獨議題則會先劃清楚紅線,以不指名方式批評某些作為,來告訴學生與民進黨何為北京的紅線。因此現在中國在服貿議題與馬切割,張志軍釋出出考慮與學生溝通的訊息,但另一方面國台辦在記者會上,卻頻頻以不指名、不定性方式強硬抨擊學運某些涉及台獨的立場與主張。可看出中方目前是處於守勢。
 
面對馬英九的訊息,中方的態度是被動回應,並利用馬英九想透過中國強化自己在台灣的領導權之心理,中方順勢將條件開得很高,同時還對馬英九的統治威信訂下指標,作為是否願與馬英九合作的判準。就在4月9日馬英九在視訊會議釋出願與中國談政治議題後,第二天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立即在「博鰲論壇」提到原先因學運而被延期的訪台行,希望可以在七月前成行。這就是中方用以此測試馬英九能否控制局面的政治操作。
 
現在中方應是在考慮,到底是要利用馬的極端弱勢而加大施壓力度讓政治促談一次過關,希望創造一個無可逆轉的統一框架。但由於這是與一個不被台灣社會所信任之領導者所達成的協議,台灣民眾對這位領導者的憎惡也很可能會轉嫁到北京身上,讓中國陷入與台灣社會對立的處境。當然北京也可能採取放緩等待策略,放棄馬英九,同時劃出自己的紅線,並爭取與台灣任何新任總統的合作默契,但這個路徑對北京的風險,是無法確認新領導者會比馬英九更配合中國的政策。北京正是在這兩種選擇中進行權衡。
 
一場決定台灣興廢的戰爭正全面展開
 
馬英九為了保住政權,在未來採取的路徑會對內高壓,以達到排除其他挑戰者,同時讓中國知道他還能夠掌控局面的雙重目的,並且也會積極向中國示好,希望透過中國的可能配合,讓馬英九能夠憑藉兩岸政治議程的新發展而使自己重回政治的中心以有效掌握國民黨。由於國民黨內傾中勢力當道,因此我們將會看到執政黨內出現競相向中國表態示好的媚中競賽,這樣的政治動力關係,會使得台灣在馬英九剩下的兩年任期,可能會有進一步向中國政治暴衝的發展。
 
換句話說,318運動甫結束的短期發展,是台灣的民主崩壞與向中傾斜的速度都會加快而不是放緩(雖然318延緩了張志軍來台行程,並使2014馬習會基本上破局了),但這並不是318運動的錯,而是318運動在撼動了既有的政治結構,挑戰了既存的動力關係後,但又還沒創造出一個新的政治替代時的必然發展。不論如何,318運動已經是過去式,潘朵拉的盒子也被打開,我們除了加大力道向前推進,任何的遲滯與退卻都會給台灣主權與民主帶來全面毀滅。接下來,就是我們大家的事了!當知道馬英九大概會幹什麼鳥事後,排列在我們面前要做的事,不就很明顯了嗎!

賴怡忠

本文作者是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李登輝:九趴支持度 該自己下台才對

自由時報 – 2014年5月7日 上午6:10

〔自由時報記者邱奕統/桃園報導〕前總統李登輝昨表示,社會運動頻繁,主因是領導者出問題,充斥封建獨裁思維、不願傾聽民意;李還批說,「領導者不聽人民的聲音,九趴的支持度掉成這樣,應該自己摸一摸臉,對不起我該下台了,這樣才對。」

公投應降低門檻

李登輝應邀到桃園市演講時指出,目前是推動第二次民主改革的契機,改革應朝向區域均衡發展、財政資源公平分配、權力還給人民等三個方向努力,並鼓勵第三世代的年輕人踴躍參與政治、選舉。

李強調,公投是促進公民政治很好的制度,應該刪除不必要的限制並降低門檻,另一方面,中央應將更多權力下放地方,只要是不妨礙國家整體利益的政策都應交給地方政府或人民決定,並推動網路民主等各種便於擴大人民參與的機制。

他表示,國會民意代表順從黨意,造成民意受到忽略,且兩大黨都存有私心,未替民眾著想,加上選舉文化充斥「贏者全拿」觀念,使得一般民眾更難出頭,民眾希望表達意見,只好轉向公投,但公投的門檻又太高。

李登輝說,民主體制在層層失靈下形同民主獨裁,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問題,民眾無法參與政治,只好被迫走上街頭,透過社會運動來表達聲音。

李強調,任何議題或任何人的主張都要考慮後續的效應,例如不建核四,台灣的電力何去何從?全民都要了解清楚,擴大人民參與政治,讓人民更了解其中的利害關係,就可解決這些問題。


宋習會 李登輝讚宋楚瑜表現「可以」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即時報導】2014.05.08 06:21 pm

「宋習會」昨天舉行,前總統李登輝今天稱讚宋楚瑜的表現。他受訪時說,宋楚瑜的表現「可以」,回來要說給台灣百姓聽,大家會更欽佩他。

李登輝表示,宋楚瑜對習近平說,要了解台灣的情形,知道台灣百姓在想什麼。他也認為,「如果(中國)不了解台灣,要對台灣怎麼樣?」

對於宋楚瑜稱讚太陽花學運,李登輝表示,台灣經歷第一次民主改革,但台灣政治現在卻變成這樣,立委、代議制度沒有充分表達民意,而且政府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好像獨裁」。現在孩子出面要求改革,對台灣各方面刺激很大,這是很好的機會。

李登輝認為,台灣需要第二次民主改革。

李登輝批評,國民黨使用黨規,叫黨籍立委應該怎麼做,不管老百姓的意見,這樣的話,就變成黨的政治,沒有民主政治。

【中央社/台北8日電】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7日會晤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前總統李登輝今天被問到此事,他認為宋楚瑜的表現「可以啊」。

宋楚瑜8日在北大新書發表會後接受媒體提問時說,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介紹台灣公民素質養成,並強調台灣重視每個人聲音,每人須有表達機會。

李登輝今天赴東吳大學演講,被問到宋習會,李登輝說,不是宋楚瑜自己要去的,他聽說是習近平邀請宋楚瑜去的。

他說,宋楚瑜要習近平了解台灣老百姓在想什麼,宋楚瑜在這點「有堅定的想法」。媒體追問,覺得宋楚瑜的表現如何?李登輝說「可以啊!」,他還建議宋楚瑜「回來台灣講給百姓聽,大家會更敬佩他(宋楚瑜)」。

李登輝說,台灣代議制度的立委沒有充分表達民意,政府想做什麼就做,像獨裁者,學運很多學生出來,對台灣各方面刺激很大,這就是很好的機會。

他說,國民黨用黨規、黨紀要求立委,不顧民意,強用這種方式,「這樣就變成黨的政治,不是民主政治」。

另外,被問到提高基本工資的看法,李登輝說,日本也是這樣做,日本總理跟企業一個一個討論工資要提高多少,「台灣這方面努力較不夠,我想,太便宜,台灣工資應該要提高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