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隧道昨天發生通車六年來最嚴重的火燒車事故,兩人燒死、卅一人被濃煙嗆傷;逃出的民眾形容,高溫與濃煙讓「雪隧像是倒下的煙囪」,數百名旅客脫困後,臉上幾乎都留下一層煙灰的「印記」。
雪隧因為這件意外,史無前例全面封閉南北向車道近六小時,直到晚間七時十六分,才開放北上外側車道,其他三線仍封閉。雪隧單線通行,車陣回堵長達四公里,北宜及濱海公路也大打結,車速只有三、四十公里,一直塞到深夜。
受此事故影響,首都客運昨晚宣布,即日起,由台北市府轉運站往返礁溪、宜蘭及羅東路線全部暫停營運,但增開市府轉運站往返松山車站接駁路線,方便旅客轉乘台鐵。
國道警察調查,事故發生在昨天下午一點廿七分,一輛廂型車在雪隧南下車道廿六公里處爆胎,後方車輛疑未保持安全車距,尾隨在後的葛瑪蘭客運、一輛客貨兩用車及首都客運追撞。
客貨車被撞起火,火勢很快延燒到首都客運,隧道內頓時成了「濃煙密布的高溫停車場!」據了解,雪隧平常溫度約卅度,火燒車時,隧道內測得溫度高達五十四度。
「聽到碰一聲,我往照後鏡看,看到首都客運沒有煞車,先撞前面小車,再撞到我」,葛瑪蘭客運司機劉信智說,當時他前方還有三輛車,第一輛廂型車開得很慢,時速不到六十公里。
劉信智說,當時另外兩輛往內線超車,他正要從內線閃過時被撞上。夾在他和首都客運中間的貨客兩用車,接著「轟」一聲爆炸,引燃首都客運。高溫加濃煙,隧道內人員紛紛棄車逃命,多人被濃煙嗆傷,火勢在下午二時零八分撲滅。
「煙霧濃到無法想像!」救難人員說,首都客運根本是「騎」在小型客貨兩用車上,客貨車被壓成如廢鐵,再加上油箱破裂燃油外洩,兩輛車瞬間被燒到只剩車架。清理現場時,在客貨車上發現兩具焦屍,從引擎號碼判斷,懷疑死者是宜蘭的李允恭、溫素嬌夫婦,但他們的小孩無法認出,將以DNA檢驗。
(中央社)爆胎的廂型車駕駛曾振添說,他因爆胎減速到四十多公里,原路直行要找避車彎,就聽到後方有撞擊聲並冒出大火。他見客運乘客都在跑,就棄車跟著逃命,上了一輛貨車,不知車禍是怎麼發生的。
首都客運司機葉傳清重傷在加護病房,總經理李建文表示,葉服務已十二年,經驗豐富,從無違規紀錄,目前還不清楚事發經過;未保持安全車距的說法仍待警方鑑定,若確實是首都責任,公司會負起乘客賠償責任。
濃煙中狂奔「過了這關 我們就結婚」
【聯合報╱記者簡榮輝、廖雅欣、邱瑞杰
/連線報導】2012.05.08 08:16 am
「簡直就像災難片!」雪隧火燒車事故被嗆傷的乘客王明弘心有餘悸,形容火燒車時狂奔逃命的過程,「像被濃煙一直追著跑!」一路不斷聽到汽車喇叭聲和求救的喊叫聲,他經歷了真實的電影情節。
「黑煙好像無所不在」,住宜蘭的王明弘發現前方有客運起火,習慣性拿起手機就要拍照,「廿多人從煙霧中跑出來」,有人對著他狂喊「快走,會爆炸!」他連忙轉身,跟眾人一起狂奔。他回憶,當時隧道內情況非常混亂,有些駕駛人想在隧道內迴轉駛離現場,發現濃煙很快籠罩過來,也趕緊下車逃命,「只知道死命往前跑就對了」。
藥師邱啟峰在花蓮開藥局,昨天帶著護士女友徐莉婷到台北辦事,回程搭乘首都客運,二人坐在中排位置。車進雪隧,二人閉眼休息,突感受到車子猛烈撞擊,女友撞到前方座位滿臉是血,一度昏了過去。他忍住驚嚇,只想著趕快逃生,從逃生門將女友抬下車。「妳一定要撐住!」邱啟峰對著女友說,還好女友下車後醒來,兩人緊握雙手躲進避難道。
邱啟峰說,兩人原計畫年底結婚,昨天他告訴女友,「等過了這關,我們就公證結婚!」
【記者張祐齊、游明煌/新北市報導】參與救援的新北市雪山消防分隊表示,進入隧道內發現隧道壁旁的磁磚都被高溫燒到剝落,就好像「磁磚雨」一樣,隊員得邊閃避磁磚雨,才能進入人行導坑救援被濃煙熏黑哀嚎的民眾。
「民眾在導坑內都很害怕,有和家人一起抱住,也有人雙手緊握互相打氣,還有人互相驚恐的問是否會燒死在隧道內?」救災隊員說,當時隧道內溫度很高,背著重十八公斤的消防衣帽鞋和空氣呼吸器,得邊閃避不斷掉落的磁磚,才能射水救災。
數百人大黑臉拚命跑!面罩氧氣罐忘了用
【聯合報╱宜蘭縣記者/綜合報導】2012.05.08 03:08 am
雪隧昨天疑因車輛未保持安全距離,發生火燒車,數百人受困隧道內,不少逃生者被濃煙熏成大黑臉,有多人嗆傷,質疑坪林行控中心應變不及,救援來得太慢。
昨天追撞的葛瑪蘭、首都客運,都會播放逃生宣導影片,也備有防煙氧氣瓶、防煙面罩、螢光辨識器等,但昨天狀況緊急,乘客驚慌逃生都沒用到。
葛瑪蘭客運表示,平時都有宣導,氧氣罐等都放在最前方,輕易打開箱子就可拿到,可能意外太突然,大家都被嚇到,慌得忘記拿了。
林姓女乘客說,當時車子被後車從後面猛力追撞,司機大喊:「後面火燒車,趕快逃!」大家抓起行李跑下車,趕快逃命,那還顧得了那麼多。
坪林行控中心表示,昨天事故發生後,消防自衛編組六分鐘就抵達現場,並立即開啟車行和人行聯絡道,疏散受困人車。
英雄榜/家具商1車救18人 「後面還有人嗎」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縣報導】2012.05.08 03:08 am
「如果遲一點,這麼多條人命可能都沒了!」家具批發商吳建成昨開著老貨車,在雪隧火燒車事故中救出了十八人,乘客哭著感謝他救命之恩,他才驚覺自己也嚇到「皮皮剉」,陪著落淚。
四十三歲的吳建成因皮膚黝黑,綽號「黑人」,育有二女一男,兩個女兒已上大學,從事家具批發廿二年,經常開著車齡已七年的貨車來往台北、宜蘭等地載送家具,昨天載了半車的家具要回宜蘭。
沒想到開在雪山隧道裡,突然聽後方傳來兩聲「碰!碰!」巨響,從後照鏡看到一大團火球冒出,他以為自己的貨車爆胎,停在避車彎檢視,才停車,馬上有兩名女子衝向他。
吳建成還沒搞清楚,他貨車後方就發生火燒車,女子急喘地說:「快逃!快逃!火燒車了!」話才講完,隧道裡的濃煙撲天蓋地撲來。
吳建成說當下幾乎喘不過氣,喉嚨刺痛,趕緊掀起衣服掩住鼻子;濃煙中,更多人跑向他的車,他直覺不妙,掀開車斗上的帆布,叫眾人快上車,陸續來了十八人,他大叫「後面還有沒人?」沒有人回應,他跳上車開車逃命。
「才一下子,就看不到路!」吳建成說,隧道裡根本無法吸呼,前方又看不到路,他擔心車斗上的眾人被嗆暈,只好冒險加速,衝出隧道口時,回頭問:「大家還好嗎?」心想有人受傷可能得直接飆往醫院,還好聽到「我們都OK!」
「就是靠這台,救了十八人!」吳建成拍拍愛車說,事故現場前方,就只有他這輛車,萬一自己沒停車檢視,這些人的後果難料?當獲救民眾向他道謝時,他心裡卻是酸酸的,五味雜陳,因為他突然醒覺:「剛才有多危險!」
英雄榜/2客運司機救人嗆傷 「三分像三年」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簡榮輝/宜蘭縣報導】2012.05.08 03:08 am
雪隧火燒車事故中,首都客運司機葉傳清原已脫困,卻又返回火場,背出受困的年邁乘客;葛瑪蘭客運司幾劉信智疏散乘客後試圖滅火。兩位英勇的司機,都因救人嚴重嗆傷,被送進加護病房。
「司機葉傳清原本可以平安沒事,卻跑回去救人!」坐在首都客運第三排的乘客陳顧淋說,車子著火時,前門已堵死,只能往後面安全門逃離。他逃出來時,看到司機葉傳清又跑回著火的車上,「沒多久就背著老奶奶從濃煙裡跑出來。」
葉傳清背著乘客走了約二公里脫困,獲救時因吸入性嗆傷無法言語,被緊急送往羅東聖母醫院,醫護人員為他照X光片,發現「整個氣管都是黑的!」連忙插管送進加護病房負壓室,醫師蔡米山表示,「救人的(指葉傳清)比被救的鄭吳美月傷勢還嚴重!」
「行李不要拿了!往前跑,往前跑就對了!」葛瑪蘭客運司幾劉信智在意外發生的瞬間,回頭發現後方轎車失火,「當時只想到車上廿九名乘客怎麼辦?」他拚命狂喊要旅客趕快離開,「保命第一」。
「三分鐘像三年!」劉信智說,他轉身拿了車用滅火器,準備協助滅火的瞬間,「砰」一聲,首都客運也起火,他才警覺自己得趕快逃生才行。面對大火,他躲進逃生口,以手機跟坪林行控中心聯絡,卻苦等不到救援,摸黑走了兩公里,滿臉被熏黑,幾乎無法看清五官。
葛瑪蘭客運與首都客運都派人到醫院探視傷者與自家司機,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詢問因為插管無法言語的鄭吳美月,關於葉清傳重回火場救人的過程,鄭吳美月激動地點點頭。
「幫我好好照顧老婆和孩子」,葛瑪蘭司機劉信智隔著高壓氧艙跟同事喊話,同事們感動到快掉淚,安慰他「你沒事啦,好好養傷!」
英雄榜/賣麵張摸黑走隧道 「一輩子那麼長」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縣報導】2012.05.08 08:59 am
在菜市場賣麵的宜蘭市民張進忠,憑著以往看過雪隧逃生的宣導短片印象,以及曾參與救火的經驗,昨天在黑煙瀰漫的雪山隧道中,帶著其他九名乘客,躲到人行聯絡隧道等待救援,終於逃出。
五十二歲的張進忠,在宜蘭市南館市場賣麵,他和剛退伍的兒子張志豪,昨天從台北搭葛瑪蘭客運返回宜蘭,父子難得一起出門,萬萬沒想到,竟然會遇上雪隧歷年最嚴重的火燒車事件。
張進忠說,車禍發生時正在休息,聽到車後方有撞擊聲,接著司機大喊聲「火燒車了!」叫大家下車快跑,他和兒子張志豪趕忙起身,和其他乘客依序下車。
張進忠說,剛開始很緊張,一群人跟著其他乘客往南口跑,他想到以前曾跟朋友去救火,友人告訴他,火災發生時,煙會往上竄,新鮮空氣會在下方,人一定要往低處走,才會有新鮮空氣。
他告訴同伴,一定要壓低身體往前進,但煙愈來愈大,濃到看不清楚前方。張進忠說,「我告訴自己一定要鎮定!才能逃出」,加上想起以前曾看過的宣導短片,雪隧南下和北上車道間,有可以緊急避難的人行聯絡隧道。
隧道內伸手不見五指,他在煙霧中和其他乘客往隧道壁靠,一路摸著隧道壁走,終於找到避難人行隧道,一群人立即躲了進去。
雪隧火燒車 3月底演練竟成真
【中央社╱台北7日電】2012.05.07 08:32 pm
國道5號雪山隧道今天下午發生歷來最嚴重火燒車。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說,3月底才在雪隧進行大客車火燒車的消防演練,沒想到竟成真,一切救援作業都依標準作業,用路人也很配合。
雪山隧道長達12.9公里,採雙孔雙向興建,是台灣最長的隧道,民國95年6月先開放小客車通行,96年11月開放大客車通行。
高公局長曾大仁說,雪隧每1季都會實施1次消防演練,最近1次是3月31日及4月1日,就是針對大客車火燒車做滅火、排煙實兵演練。
曾大仁說,雪山隧道曾發生過8次火燒車事故,前幾次都是高公局委外的消防自衛編組人員到達後就可撲滅。這次事故火勢又大又猛,宜蘭縣及新北市消防人員都加入救援。
曾大仁也感謝用路人配合,事故發生後,隧道內立即透過廣播,請用路人將車輛靠邊停放,並朝車輛前進相反方向逃離,進入最近的人行橫坑或車行橫坑避難,因為橫坑內有新鮮空氣,可以確保不會遭濃煙嗆傷;隨後高公局派人將用路人引導出隧道,並接到坪林行控中心休息,現場處理完後,用路人再回到現場將車駛離。
雪隧問題/換道、逼車…雪隧惡習多
【聯合報╱李竹屏/科技業(新北市)】2012.05.08 02:48 am
我在宜蘭上班,每天經雪山隧道往返新店宜蘭之間。雪隧通車後,確實方便兩地往返交通,然而,國人使用長隧道高速公路仍不夠謹慎小心,以為跟一般高速公路相同,許多駕駛也還存在一些壞習慣,經常險象環生。
下列狀況,幾乎每次進雪山隧道都可以看到:一、在隧道內變換車道。二、遇到慢車時,後面車輛逼前車,兩台車緊靠在一起。三、一些駕駛進隧道開遠光燈駕駛,造成前車困擾。四、偶而也發生警察廣播廣電台失靈,隧道內無法接聽廣播。五、有些中型卡車有載貨,這類車可否進入隧道?載那些貨物?貨物綁牢否?六、進入隧道不開大燈,摸黑駕駛。
上述狀況行控中心應該都可看到,建議及時通知交警取締或錄影舉發,多做預防性取締,避免事故再發生。
雪隧問題/災害演練總是樂觀完美…
【聯合報╱簡賢文、謝蕙如】2012.05.08 02:48 am
簡賢文/警察大學消防系教授
謝蕙如/警大長公路隧道火災防護專案研究員
昨天雪山隧道發生通車六年來最嚴重的事故,因大客車追撞小客車引發的火災,造成兩人當場死亡、廿多人受傷及引導一百五十人疏散的緊急應變救援過程,引起國人極度關切。顯見雪山隧道通車後,交通量迅速攀升並超出預期,為確保用路人可處於安全無虞的行車環境下,隧道管理單位雖宣稱採取最嚴格之交管手段,欲將事故發生機率降至最低,然仍無法忽視已存在之風險。
雪山隧道多以小型車起火的規模,來進行工程設計與應變救援的演練境況條件,早已不符實際境況。災例中即顯示,災害發生初期,各應變救援單位雖已於第一時間啟動,仍難以應付快速成長的火災境況。尤其國內大部分長公路隧道對於火災境況界定太過低估,每次災害演練都樂觀完美,卻無法實際反映災害緊急應變救援的缺失。
根據二○○三年歐盟在挪威Runehamar隧道進行的全尺寸火災實驗結果顯示,若以一輛載運木材棧板和PE塑料棧板之貨車起火,約在七至十分鐘內即可達七十八MW(約相當兩部大巴士追撞的火勢)之火災規模,及攝氏一千二百度之高溫;且當火場輻射熱超過每平方公尺十二點五kW,其被堵在隧道內距火源上游五公尺內之車輛皆有被引燃的可能;而消防人員必須在每平方公尺五kW之火災輻射熱下安全作業,且必須在未延燒其他車輛前有效控制火勢,否則救援時效將被延誤。這些實驗數據均已凸顯,國內大部分公路隧道之土木機電防災設計數據低估之事實。
從國內外隧道火災災例及防救災經驗探討、公路隧道火災界定,均顯示「初期控制」是緊急應變救援行動是否有效之關鍵。初期如能及時有效控制,爭取最多救援時間,提高救援可及性,如此之公路隧道災害應變救援機制才是可行有效。因此公路隧道火災境況設定及演練,應至少考量二輛大客車火災或一輛大貨車火災境況,分析推估消防/交警/醫療/行控中心等各單位緊急應變救援單位之救援有效性及可及性,如此據以提擬的緊急應變救援策略才是有效可行。
再者,國外實驗驗證顯示,隧道內設置冷卻控溫系統,將能於第一時間「壓制、控制」火災,爭取最多可有效展開行動之救援時間,營造有利於人員避難及後續救援之安全環境。而隧道內避難逃生引導標示、緊急照明及逃生路徑,對於用路人是否能安全逃生也有極重要的影響。目前歐洲各國對於逃生路線及指引,建議應發展出具有普遍、一致且更有效益的視覺、聽覺和觸覺標誌,以利用路人處於危急狀況下能在最短時間內找到逃生出口或安全避難處所。
唯有提升隧道自身防災能力,初期控制火災成長,營造用路人可自力避難或等待後續救援之安全環境,爭取最多的黃金避難救援時間,才能實現即使面對嚴峻之公路隧道火災境況,周邊應變救援單位也能及時進入隧道災害區域,展開有效救災行動,努力維護國內公路隧道安全。
雪隧避災慌亂 門未關煙進導坑
自由時報 2012-5-8
〔中央社〕國道5號雪山隧道昨天發生嚴重火燒車事故。有用路人指避難的導坑有出現煙,安全性令人質疑。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說,因逃生慌亂門未關,才會有煙飄進導坑,將檢討採取強制關閉。
高速公路局北區工程處長許鉦漳說,用路人是從橫坑進入導坑,橫坑的門一般開啟後會自動關閉,但考量維修需要,如果門開到底會暫時卡住,昨天因逃生現場部分用路人一時慌亂,橫坑門卡住後未關閉,才讓煙飄入導坑。
許鉦漳表示,高公局會檢討橫坑門的設計,考慮採取任何情況下,開啟後都會自動關閉,保障逃生安全。
根據雪隧的設計,除南北雙向兩條主線外,中間還有一條與主線平行,做為維修及逃生用的導坑,由主線旁的橫坑進入,橫坑也就是所謂的聯絡道;雪隧內共有28處人行橫坑,每隔350公尺有一處,另有8處車行橫坑,每1400公尺有一處。
雪隧若有緊急事故,用路人可經直接推開橫坑的門進入,因橫坑具氣密及正壓,可阻隔主線空氣,用路人也可經由橫坑進入對向車道或導坑逃生。
高公局:安全距離比速限更重要
自由時報 2012-5-8
〔中央社〕雪山隧道發生嚴重火燒車事故,有學者質疑雪隧兩次調高速限不當,應檢討。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說,雪隧速限是合於安全標準下訂定,在預防事故上,保持安全距離比限制速度更重要。
雪隧是在民國95年6月,開放小客車通行;96年11月,開放大客車通車,至今未開放大貨車行駛。剛通車時,雪隧最高速限70公里,之後陸續調高至80公里及90公里。
高公局說,雪隧速限設計就是90公里,因隧道長12.9公里,是台灣最長的隧道,剛通車時,考量用路人還不熟悉,所以速限暫訂70公里,後來是依實際需求及用路人逐漸熟悉路況,才逐步調高到90公里。
高公局認為,許多車輛追撞的事故,主要原因都是未保持安全行車距離,速限只要合理,都不會是肇事的主因。高公局以雪隧為例,若車輛都依最高速限90公里行 駛,大客車與前車的安全距離就是70公尺,小型車則是50公尺,這樣的距離可讓車輛在發現前車有事故時,有足夠的反應時間讓車輛減速或停止。
根據高公局頒布並對外宣導的雪隧行車安全注意項,隧道內禁止變換車道,除一般行車的安全距離外,如因隧道內道路壅塞、事故或其他特殊狀況導致車速低於每小時20公里或停止時,所有車輛都應與前車保持20公尺以上的安全距離。
雪隧災後 朱立倫:演習應嚴格
自由時報 2012-5-8
〔中央社〕雪山隧道車禍造成重大傷亡,搶救過程受到部分批評與建議,新北市長朱立倫今天表示,演習訓練往往過於樂觀,往後演訓更必須以嚴格的態度面對。
朱立倫今天上午在市政會議中表示,新北市政府消防局在坪林設置有雪山消防分隊,本來就是負責雪山隧道等災害的搶救。這次火燒車的意外,雖然新北市緊急支援搶救位於宜蘭端的車禍,但外界仍有批評與建議。
朱立倫說,雪隧的整體安全必須全面檢討,雖然,主要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負責,但周邊的搶救單位也需全力配合。
「災害防救演習永遠過於樂觀」,朱立倫說,意外發生時,災情往往比防救演習來的更嚴重。包括雪山隧道與彭山隧道等,往年都做過搶救演習,他要求市政府相關單位在往後的演習中,做好相關的演訓、管制與預防。
朱立倫說,以往新北市在演訓時評比都居於前茅,但演習一定要做最壞的打算,並且在災害發生時,做好應有的強制疏散等作為。今後必須加強,也會讓中央災防單位,重視新北市的災防成果。
消防局今天也於會中提出營造安全城市的專案報告,朱立倫強調,整體安全包括緊急意外狀況、水災搶救等,消防局教育訓練與制度,轉型為「災害防救局」才能因應。
雪隧通車 南下速限暫降為80公里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12.05.08 02:56 pm
雪山隧道昨天發生通車六年以來最慘重的火燒車事故,釀成2死31人輕重傷慘劇。經過近17小時處理後,今天上午6時25 分恢復雙向雙線通車。因為隧道內南下往頭城方向約有100公尺長的照明損壞,高公局宣布雪隧南下速限暫時降為80公里,預估要半個月才能修復,高公局會檢討是否把雪隧速限降回80公里。
這起嚴重的火燒車事故最受詬病的是,高公局民國99年迫於地方首長和民代壓力,把雪隧速限從80公里提高為90公里。高公局總工程司吳木富上午表示,會檢討是否再把雪隧速限降回80公里。
吳木富表示,目前雪隧內的安全車距,規定小車至少要保持50公尺、大客車保持70公尺,這樣的車距規定應該沒問題,問題出在駕駛人跟車太近、沒有保持安全距離。
吳木富表示,雪隧原本的速限規定為80公里,民國95年剛通車時,考慮是國內最長隧道,加上民眾對路況不熟,南港到頭城段暫時降為70公里,97年回復為80公里。99年因應地方要求,透過工程改善標誌、道路線形後,才提高為90公里。
他表示,雪隧提速為90公里還是符合安全設計,要降回80 公里不難。但降速後要考慮,開車民眾會不會因為隧道內車速太慢又不能變換車道,跟車反而更近、更不安全。
多名高公局官員和經常往來台北宜蘭的民眾都表示,雖然雪隧時速訂90公里,但因為有10公里的取締寬限值,不塞車時大家幾乎都開到100公里,很多車輛也沒有保持安全距離。
吳木富坦言,雪隧內未保持安全車距是相當普遍,高公局將請高速公路警察局,針對超速、未保持安全車距、變換車道加強執法取締。他強調,目前高速公路超速、未保持安全車距,罰款都是3000元起跳,但雪隧是長隧道,可以連續處罰,他相信嚴格執法重罰應該可發揮效果。
另外,這次事故肇因於自小貨車爆胎引起一連串追撞,高公局將聯合公警局、公路總局,近期內開始針對輪胎皮太薄等老舊車輛,或是裝載特殊物品的老舊車輛,在雪隧管制站、頭城收費站兩端進行聯合稽查。
雪隧速限 該降回80嗎?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12.05.08 02:57 pm
雪山隧道發生通車以來最嚴重的火燒車事故,當初參與雪隧履勘的學者主張調降速限、安全優先,雪隧速限應立即降回80公里,也應修法比照酒駕重罰的作法,針對雪隧內超速、未保持安全車距等違規行為,採取重罰。
履勘委員之一、交大交通運輸研究所教授馮正民更主張修法提高像雪隧這類長隧道的違規罰款,「重罰才能警惕!」
另一名履勘委員、逢甲大學運輸科技管理系副教授李克聰更直言:「民氣可用,速限應該馬上降回80公里,不能只是暫時調降」。
馮正民說,「提速最好優先考慮安全」,長隧道內如果要提高車速,就應該提高安全距離。他認為,雪隧通車六年來,很幸運一直未發生重大事故,但也可能因此,「駕駛人和執法都鬆懈了! 」
他說,在這起重大事故發生後,政府相關單位應該加強執法,採取類似酒駕重罰的作法,針對雪隧內超速、未保持安全車距等違規行為,採取重罰。他也認為,現在雪隧內罰款和一般高速公路相同,但雪隧是封閉式的長隧道,發生事故傷害可能更嚴重,應該修法再提高罰款。
李克聰說,現在南港往頭城的南下方向,在坪林以前的開放路段速限是80公里,但一進雪隧封閉空間,速限反而提高為90公里,一般人因為有10公里取締寬限值,幾乎都開到100 公里,等於是暗示可以開快車。
李克聰說,當初高公局要提高雪隧速限為90公里時,他就強烈反對,因為雪隧的設計速限是80公里,交通管理「首要目標是安全,其次才是效率」,管理單位不應該用提高速限,解決國5容量不足、塞車問題。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雪隧火燒車事故,衝擊國人對長隧道安全信心。交通部長毛治國中午接受本報訪問時強調,將優先針對行駛雪山隧道的大客車駕駛,進行專業訓練,加強車禍事故預防和安全駕駛課程,也將優先針對大客車未保持安全車距,透過雪隧內的監視錄影開罰。
交通管理學界普遍要求雪隧速限應降回時速80公里,毛治國表示,交通部會找各方重新檢討。他強調,雪隧的流量幾乎就等於國道5號的容量,這是「安全」和「公路容量」的兩難抉擇,但「安全優先」。
速限 不能遇到政治就轉彎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特稿】2012.05.08 02:56 pm
國道5號雪山隧道昨天發生通車六年來最嚴重的火燒車事故,不只燒死兩條人命,更重創國人對長隧道的安全信心,全面檢討雪隧安全管理,刻不容緩。
雪山隧道長達12.9公里,是國內最長的隧道,當初工程人員花了13年才順利打通。雪隧完工通車後,因為大幅縮短台北到宜蘭的距離,每到假日總吸引大批車輛開上國5,這也使得單向只有兩車道的雪隧,一到周休或連續假日,幾乎是常態性塞車,成為國道5號的盲腸,甚至經常回堵到宜蘭市區。
就是在這樣的塞車壓力下,雪隧通車後,宜蘭地方民代、民選首長,每到選舉時,總是把提高雪隧速限,當成競選支票,而高公局也在政治壓力下,在民國99年利用改善標線、道路線形的工程方法,把雪隧速限從80提高到90公里。
根據高公局當時的說法,雪隧提速10公里後,每小時車流量可以增加200輛。但高公局忽略了,不管如何提速,只要出現一輛烏龜車,因為隧道內不能變換車道,一切都破功。只要不塞車,多數駕駛都會「自動加速」,因為時速不超過100就不會被罰款。
交通管理是一門專業,但對所有民眾來說,「安全出門,平安回家」,永遠是最優先、最基本的需求。交通設計管理不能遇到政治壓力就轉彎,雪隧降速若對行車安全有幫助,朝令夕改又何妨!
黃春明:雪隧速限70較安全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王燕華/連線報導】2012.05.09 03:03 am
曾公開反對雪隧工程的作家黃春明,昨天在台南大學演講時說,因為要南下演講,前天未如往例在周一中午自台北返回宜蘭,「否則可能死在隧道裡」。
對於雪隧的行車安全,黃春明認為,速限不斷提高,是不恰當的,為了滿足沒耐心的駕駛,以時速六十公里來說,在四輪鎖死情況下,可能要前行十一公尺才停得住,如果速限再提高,需要更長的煞車距離,根本來不及反應,他認為雪隧行車速限應降低到七十公里,即使影響車流,相對地比較安全。
黃春明說,他平常周末都在台北,周一吃過午飯回宜蘭,昨天因為要南下演講,所以前天中午沒有回宜蘭,當時正是雪隧發生大火時,「如果不是這樣,可能就死在隧道裡」。
他表示,車禍是不幸的事,他不是慶幸自己逃過一劫,而是覺得或然率很奇妙。
黃春明在十多年前雪隧闢建時,就反對雪隧工程,認為「將山打了個大洞,對生態、水土保持是何等破壞?」為了表明反對雪隧到底的決心,他曾揚言說「死也不走雪隧」。
前年七月,他為了準時從台北趕回宜蘭演講,不得已走雪隧,不走雪隧的諾言因而破功,當時他自嘲「自己怎麼說一套做一套,完蛋了」,成為新聞焦點。
昨天黃春明到台南大學演講時表示,現在他往返台北、宜蘭,都會走雪隧。
雪隧未通過大火的檢驗
【聯合報╱社論】2012.05.09 01:58 am
通車近六年的雪山隧道,前天發生嚴重的車禍火警,使這條台灣最長的公路隧道,一時間變成一座「橫躺的煙囪」;幸而,因過去的災難演練及臨場應變尚稱得宜,得以將災害降低,但也暴露出許多火場實境超出演練課目的缺失。雪隧雖在起火十七小時後恢復全線通車,但檢討防災應對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這場台灣首見的公路長隧道大火災,許多狀況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其一,起火點距頭城端出口僅兩公里,讓高溫濃煙得以迅速找到宣洩出口,循熱氣流上升原理排出;設若起火點近隧道中段,通風系統又因斷電無法運轉,隧道內溫度勢必迅速竄升。一九九九年連通法國與義大利的白朗峰長隧道火災,即因延燒兩天,記錄的高溫超過攝氏一千度,造成極嚴重的人員傷亡及財物損失。
其二,雪隧深層防禦的安全設計奏效。深層防禦原本是核能電廠的安全設備,運用在危害性不那麼高的公路設計,勢必增加成本,但十二點九公里的雪隧採用此一設計,有二十八處人行聯絡道、八處車行聯絡道,加上東西洞口,讓最大逃生距離降到三百五十公尺,大大增加逃生成功機率。
其三,當年因施工地質條件不佳,先行開挖探測工程環境的導坑,在此次火災時發揮了高度的救援作用;通過人行聯絡道及車行聯絡道與主坑連接,以高於主坑的空氣壓力,相當程度阻絕了火場濃煙竄入,且支援、救災車輛得以避開起火主坑,迅速趕抵現場,把握救災第一黃金時間。
其四,國人用路素質漸臻成熟。雪隧火災起火點後方長達十公里的車流,絕大多數的駕駛人均能自律或遵循指揮,將車輛靠邊停放,離開車輛逆向逃生;幾乎沒有車輛掉頭試圖反向駛出;接近起火點的中型貨車更是冒險扮演救援撤離角色,這都是急難中的重要生機。
但這場火也暴露許多防災缺失。首先,三十餘傷者幾乎都是吸入性嗆傷,顯示雪隧的排煙設計不足以因應火場實況;雪隧通風是以隧道上方的噴流風機順車行方向送風,之後以軸流風機連結豎井排出;豎井進氣、排氣分離,確保平時與火警逃生時均能有正常的空氣品質。
在這場火警中,排煙系統啟動是在大火撲滅之後,這是雪隧的標準作業模式,三十七分鐘完成排煙也確實是不錯的成績;但問題是若這場火不是在四十分鐘不到即撲滅,而是持續延燒一段更長的時間,是否排煙系統仍應按兵不動?雪隧最長的逃生距離僅三百五十公尺,卻造成了三十餘人吸入性嗆傷,這顯示這套排煙SOP作業模擬情境與現實狀況脫節。
逃生訊息不足也是大問題。長隧道火災發生時,最迫切需要的是明確的逃生指引,但從歷劫歸來的民眾還原現場情況,卻是濃煙、漆黑、高溫、沒有及時訊息廣播、甚至緊急避難方向指示燈也看不到,試想在那樣的危急環境,需要的資訊全無,只能摸著隧道壁逃生,是多麼驚恐的情境?
雪隧的不斷電設計在這場火似也失靈。聲稱東西出口都有柴油發電機,可持續供電二十四小時;兩端的不斷電系統也有十五分鐘供電能量;但火災發生後,防災逃生指示系統卻完全停擺;不斷電系統該上陣時卻未發揮作用,這絕不可等閒視之。
承載量及速限是另個問題。雪隧的防災設計是以小型車事故為設想模組,完全不符合開放大型車行駛後的現況;大型車的用路面積、排熱是小型車六倍以上的「當量」,若計算釀災能力的「衝量(質量乘以速度)」,恐怕是小型車的不止十倍,因此,雪隧的流量統計不能是大車小車都算一車,必須要有更精確的計算。
大火之後學界再提降低雪隧速限,這其實與流量多寡緊緊相扣,現況是周休、連假雪隧流量早已過飽和。流量與行車風險息息相關,因而一成不變的速限並不合宜;這可以參酌國一、國三作法,若霧區能見度不佳,則機動降低速限,國五則視車流量,過於飽和時機動降低速限。
相較國際上公路長隧道火災的慘重傷亡,雪隧大火算是幸運的;尤其是因而暴露出演習環境與現實的落差,更是珍貴的教材。雪隧潛在的行車風險不可能改變,能改善的是用路人與交管的應對。
遠距滅火…隧道救災 借鏡歐日
【聯合報╱盧守謙/台中港務消防隊副隊長(台中市)】2012.05.09 01:58 am
雪山隧道事件引發社會關注隧道安全。隧道一旦發生火災,因隧道構造及環境空間特性,救災與人員即時疏散有其困難點,歐日各國對隧道防救災亦投入大量研究,筆者曾於二○○八年至歐洲接受隧道火災訓練,有幾點建議。
隧道因橫斷面窄且狹長,火災後所產生高溫易使隧道照明設施即刻失效,能見度急遽降低,受困人員行動能力受限。且車輛前後接連阻塞,搶救人員進攻路徑單一,且大型滅火設備亦無法進入現場,到場大量消防力受到種種限制而難以展開全面之攻擊。假使在一輛大貨車火災情境,即會使隧道淨空間受到火災輻射熱回饋效應,致隧道壁面襯砌和圍岩受損,高溫能持續保持一段長時間,勢必封閉交通行車狀態。
因此,在隧道防救災策略上,歐日等重點皆置於隧道本身防災設備與快速支援消防力。
日本研發由隧道行控中心可進行遠端操控,於隧道上部壁面軌道式移動泡沫射水槍,第一時間直接將泡沫射入燃燒中車輛,其優點是行控中心即可掌握第一時間進行遠端操作滅火。而瑞典研發由人操作之攜帶型衝擊式滅火槍,其優點是滅火效能高,且輕便由摩托車即可快速到達。奧地利、瑞士等則研發大功率正壓通風排煙車,其優點能快速將火燒之熱煙氣流快速排出至隧道口外,可搭配消防車之水霧射水,兼具排煙通風及滅火功能,大大降低隧道致命濃煙及高溫,而能以較安全環境來疏散人車。
雪隧事件應提供隧道主管機關重新檢討並修正防救災機會,及給國人再次強調隧道行車有其嚴謹之規定。然而,如此事件在國內交通車流密度下,這也絕對不會是單一之事件!
雪隧速限90公里 死者子斥「政策殺人」
東森新聞 – 2012年5月9日 下午1:40
宜蘭雪隧發生重大火燒車意外,造成一對李姓夫妻身亡,這一燒也燒出速限問題。家屬就痛批政策殺人,指出雪隧一再提高速限,導致安全車距不足,也有學者認為現行90公里的速限,還有討論空間。不過,宜蘭縣長林聰賢則認為,高公局為了維護隧道內受損的管線,暫時降低速限的作法是可以理解,但雪隧的車流量越來越大,降低速限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塞車,他認為降低速限沒有太大的功效,應該是要按照重要路段的規格標示間距,如果有違反就開罰,才是比較周全的規劃。
雪隧竄出濃濃黑煙,7號下午的火燒車意外,不僅讓一對李姓夫妻命喪雪隧,也燒出了爭議多時的速限問題,死者李允恭次子李冠賢:「車速、車距都應該要改才對。」其實雪隧開通初期,安全一直是首要目標,後來為了提高效率,把速限從80公里提高到90公里,但對於安全車距的部份,似乎一直無法具體取締,這部份就被家屬質疑,也是釀成意外的原因之一。
死者李允恭長子李冠霖:「連煞車都沒煞,就直接撞上來。」但這樣的說法和批評,宜蘭縣長林聰賢有不同的想法,他認為車潮越來越多,降低速限,雪遂恐怕會更塞,應該是要執行開罰,才是首要任務,宜蘭縣長林聰賢:「是不是速度問題等檢方來調查,但未來更具體的應該是要檢討安全機制。」
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是不是超速目前不清楚,但會配合調降速度。」是不是單純車速問題,還有待檢方調查,但對李家人來說,客運的失控重壓奪走摯愛的親人,兒子們更難以想像,父母熟悉不過的返家路,竟然成了奪命的不歸路。
雪隧調降速限? 宜蘭人反對
【聯合晚報╱記者戴永華/宜蘭報導】2012.05.10 02:40 am
有立委跟學者建議把雪山隧道速限恢復成80公里,多數宜蘭人反對。經常行駛雪隧的宜蘭縣籍立委陳歐珀說,從歷次的雪隧意外事故來看,限速並不能解決問題。
陳歐珀說,雪隧發生火燒車故事的當天,他就到現場了解狀況,發現這次意外並不是因為超速造成,可能是未保持行車間距,才造成車輛追撞起火燃燒。
他強調,從歷次的雪隧重大意外事故來看,從沒有一次是因為車輛行駛超過速限標準而釀災,所以把速限降至80公里,並不能解決問題。
他主張,目前大客車行駛間距是70公尺並且行駛外側車道,有鑑於雪隧是長隧道,應該把大客車的行車間距拉長成100公尺,讓駕駛有比較充足的應變時間;至於小客車仍維持目前的行車間距50公尺即可。
宜蘭縣政府也反對限制行車速度,更擔心此事影響遊客來宜蘭遊玩的意願。縣長林聰賢認為,針對強化行車安全的種種措施,交通部還可以檢討改進,限速對於減少意外故事沒有太大幫助。
副縣長吳澤成說,緊急防災宣導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像是追撞的葛瑪蘭、首都客運,車上都有防煙氧氣瓶、防煙面罩、螢光辨識器等,這次發生火燒車,乘客驚慌逃生,完全沒派上用場。
吳澤成還說,每年都有防災演練,演練後,所有的救災整備都要如同發生災害一樣,上緊發條,不可以有所鬆懈,一旦意外事故來,馬上可以啟動。
高公局:無預設立場 下周討論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雪隧昨天上午恢復南北雙向通車,但南下速限暫調降為時速80公里。吳木富表示,由於南下部分路段的照明設備、燈具、閉路電視和攝影機毀損,修復時間預估要一個月,因此提醒南下民眾進入隧道要注意速限,同時也要保持安全車距。
火燒車意外發生後,是否調降速限為80公里,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吳木富說,下周邀集相關學者專家開會討論,但高公局沒有預設立場,會中會針對各種狀況提出討論,凝聚共識後就會對外公布。
【2012/05/09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雪隧大客車安全間距 下月擴至100公尺
自由時報 – 2012年5月17日 上午8:34
〔記者曾鴻儒/台北報導〕高公局昨邀集專家、警方與地方代表討論雪山隧道速限是否調降問題,各方對速限是否調降意見分歧,初步共識是最快下月起,雪山隧道大客車安全間距將調高為不論速度高低,均需保持一百公尺間距。
速限是否調降 意見分歧
高公局副局長連錫卿指出,反對調降速限者,多認為用路人已經習慣目前的速限規定,而上週雪隧火燒車事故也與速限無關,不能因此事故就調降速限;支持調降速限者,則認為雪隧速限達九十公里,如加上法令的容許值,車速可到一百公里,速度快,事故傷害相對就大,更何況時速一百公里已超出雪隧設計速限。
各方的共識是需加大車輛安全間距。連錫卿說,目前車輛行駛雪隧,小型車需維持五十公尺間距,大型車則是五十至八十(行車速率減二十)公尺不等,昨天與會者均認為大車間距有必要提高,各方交換意見後,初步傾向將大車安全間距提高為無論速率高低,均需保持一百公尺間距。
學者批高公局暗示維持現狀
但有與會者質疑,高公局根本是「先射箭再畫靶」,昨天會前,高公局提供一份資料,內容顯示火燒車事故發生後,雪隧在離峰時間,速限高低並不影響車流速度與通過時間,但速限如調降十公里,平均車速會遽降三、四十公里,通過時間會多出十至十五分鐘,「暗示」各方支持維持現狀。
連錫卿則強調,高公局沒既定立場,由於各方沒有共識,高公局本週將彙整各方意見,提報交通部決定。
昨天與會的逢甲副教授李克聰主張,若速限不調降,應調高最低速限,讓隧道內車速盡量均勻,並將小車安全間距提高至六十公尺。交大副教授王晉元則認為,高公局所提資料僅有一天數據,可多觀察再評估具體影響。
雪隧火燒車案 首都駕駛遭起訴
NOWnews – 2012年7月27日 下午8:43
社會中心/宜蘭報導
雪隧5月7日發生嚴重的火燒車追撞意外,當場造成2死28傷,今宜蘭檢方起訴首都客運駕駛葉傳清,檢方認為當時他未注意車況,直接追撞前方車輛,造成人員傷亡,不過考量他與部分傷患和解,因此未具體求刑。
起訴書指出,小貨車駕駛曾振添當天下午1時24分行經國道5號雪山隧道南下26公里處,左後輪爆胎,後方2輛自小客車、劉信智駕駛的葛瑪蘭客運、李允恭與溫素嬌夫妻乘坐的小貨車,都有保持安全距離,並在前方爆胎事故後減速、開啟警示燈。
未料,首都客運駕駛葉傳清未注意到前方100公尺已經有爆胎事故,仍以時速81公里,直接衝撞,引發火燒車,造成李允恭夫妻當場死亡,雪隧也一度傳出濃煙,多人嗆傷、燒傷。
葉傳清曾在偵訊中辯稱,曾振添爆胎時未依規定停於雪隧旁的緊急避車彎,且前方幾部車也未保持安全距離、沒有開啟警示燈;不過檢方調閱雪隧攝影機、傳喚相關目擊者,以及參考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的報告後,認為葉的說法不實,因此還是以業務過失致死與業務過失傷害起訴。
雪隧火燒車事故 起訴首都客運駕駛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7月27日 下午6:19
今年五月七號造成兩死二十九傷的雪隧火燒車事故,宜蘭地檢署今天偵查終結,依「業務過失致死」等罪嫌,起訴首都客運駕駛葉傳清;至於其他駕駛,檢方調查後認定沒有明確肇事責任,全都不予起訴。 (賴沁沁報導)
這起雪山隧道通車以來最嚴重的車禍事故,發生在今年五月七號,起訴書中指出,首都客運駕駛葉傳清從台北載客沿國道五號高速公路往宜蘭方向行駛,下午一點二十四分經過國道五號南下26公里雪山隧道內,沒有注意前方爆胎車輛減速慢行,前方的多部車子已開警示燈警示後方車輛等情況,未減速慢行,以時速約81公里的高速,直接從正後方追撞李允恭及溫素嬌所搭乘的小貨車,導致小貨車再往前推撞葛瑪蘭客運,造成小貨車起火燃燒,車上兩人死亡,葉傳清本人受傷外,還有二十八人輕重傷。
檢察官歷經兩個多月的調查後,依業務過失致死等罪嫌只起訴首都客運駕駛葉傳清,檢察官調閱監視錄影帶,認為第一部箱型車爆胎後,其後跟著的第二到五部車都以保持安全距離,並有注意車前狀況而減速且開警示燈,第六部的首都客運疏於注意前方車況,以高速直接從正後面、猛撞前面的箱型車,才造成這起重大車禍事故。
- May 08 Tue 2012 10:07
雪山隧道重大車禍, 2死31傷 101年5月7日; 雪隧火燒車案 首都駕駛遭起訴 101年7月27日 (合輯)
close
雪隧火燒車2死31傷 通車六年來最慘
【聯合報╱宜蘭縣記者/綜合報導】2012.05.08 05:13 am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