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警訊頻傳 全球性泡沫危機升高

2013-4-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 評論數: 0

近日國際金價崩跌,金融市場瀰漫著不尋常的氣氛。回顧1998年,知名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在新興國家高槓桿風險性投資失敗因而被接管,引發全球股市恐慌性賣壓、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揭開金融海嘯序曲,這兩大金融危機發生前夕,金價都曾大跌,因而引發金融市場不安。

此波金價大跌因素或有三:第一,金價處於90年來最長的12年多頭行情,泡沫已吹大。二、塞浦路斯央行計畫賣金求現,引來市場法人大幅拋售,更有人猜測,已有其他歐洲國家央行在變賣黃金,重擊金價走勢。三、透露市場對經濟成長的疑慮。

中國大陸發布的上季GDP與工業數據僅差強人意,國際貨幣基金(IMF)已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展望從3.5%下調至3.3%,美國3月CPI年增率竟下跌0.2%,聯準會(FED)官員對通貨緊縮的可能性感到擔憂,釋出加大貨幣政策擴張步調的訊息。因而引發市場對實質需求的憂慮,降低投資人對長期通膨的預期,黃金未來的保值性理所當然遭受質疑,黃金及其他大宗商品也因此有激烈的反應。

撇開技術面不談,從總體經濟面來看,金融危機爆發後,金價往往不斷上揚,是因為對央行即將積極量化寬鬆釋出大量的貨幣,有利於未來通膨上揚的預期,加上大量資金也需要合宜出口,具抗通膨實力的黃金成為一些投資客的首選。反之,若是通膨預期下滑,則黃金投資誘因消失。

同樣的泡沫危機也發生在大陸等新興經濟體的房市。過去幾年,「熱錢」湧入引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持續升值,房地產市場正是外資進入後轉換成人民幣資產的最佳媒介,外資通過持有房產享受房價上漲和匯率上升的雙重收益。在日本跟上美歐QE的腳步後,此現象仍在持續上演中。

數據顯示,大陸2月金融機構全口徑新增外匯占款2954億元人民幣,人行口徑外匯占款新增3038億元人民幣,雖然兩者較1月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仍維持在一年多來高水準。今年以來,金融機構外匯占款餘額已達到9791億元,逼近兆元大關。人民幣升值若成為趨勢,未來資本流入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大陸房市泡沫令人擔心。

警訊似乎出現了,國際資金開始進入美國公債避險,近來從商品市場退出的資金不少湧向美債,將美債殖利率推至4個月新低,上周美債的多頭規模已上升到253億美元,美國聯準會代表其他國家持央行持有的美國公債規模升至2.95兆美元的歷史新高。

美債長久以來都是全球經濟不穩定或衰退時,資金最佳的避風港,美債多頭顯示市場對於經濟前景的憂心,倘若經濟成長確實不佳,則風險性資產的泡沫隨時都有破滅危機。

國際社會已開始擔憂IMF在最新《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發出的警告,擔憂異常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引發信貸泡沫,致使世界重陷危機。毋庸置疑,量化寬鬆政策的後遺症愈來愈明顯,過多的資金追逐高風險資產,新一輪嚴重資產泡沫仍在各地醞釀中。

然而,這類觀點顯然還不被貨幣政策制定者們重視,聯準會祭出第三輪量化寬鬆希望降低失業率,歐洲央行則矢言收購資金短缺國家的債券,日本向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政策看齊,目標是通膨提高至2%。多數國家央行仍維持低成本資金以支持經濟復甦,貨幣寬鬆潮並不會快速退去。

目前商品、公債、不動產甚至股票資產被蓄意膨脹出來的泡沫,一旦爆發成危機,其結果要由誰來承受呢?若金融危機再起,央行還能提出其他有效政策嗎?長期貨幣寬鬆到底給世界經濟帶來了什麼,如何權衡其間經濟成長與資產泡沫的利弊,這些都值得執政者深思。

過去30年,大陸因為落後,經濟成長可以很快,但結構性問題限制了未來的成長,面對全球性泡沫風險,大陸必須小心處理,如處理不好,一旦泡沫破裂會非常糟糕。


陸銀暴利背後的風險

2013-4-2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4| 評論數: 0 |原作者: (田方/河南省南陽市‧稅務師)

大陸上市銀行年報大戲昨日收官。媒體統計,16家上市銀行去年淨賺10269.52億元(人民幣,下同),相當於每天淨賺約28.14億元。

大陸銀行業取得的閃亮業績足以讓國際同行自慚形穢。「利潤太高了,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民生銀行行長洪崎曾如此感歎銀行的高利潤。但在銀行業靚麗業績的背後恰恰有一個難以忽略的事實是,實體經濟最活躍的因子(中小企業)不斷惡化的融資環境。

幾乎所有銀行都在通過各種非正常手段逼迫企業接受票據貼現業務,特別在貸款業務中,也要求企業部分或全部接受票據,而償還貸款則必須用現金。否則,拒絕向企業發放貸款,或削減貸款金額。很多企業從銀行獲得的「貸款」,從表面看利息並不是很高,但是,加上貼現部分,融資成本就大幅提高,綜合利率超過10%已是常事,很多企業的銀行融資利率已高達16%以上,與高利貸無異。

大陸銀行業的暴利,已經是公開的祕密。其高利潤是建立在壟斷經營、國家定價、不平等議價和以負利率犧牲存款人利益的基礎上實現的。在風光背後,上市銀行整體淨利增速較去年有所下滑,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中信銀行淨利潤規模幾近零增長。農行在5家國有銀行中雖以19%的增速領跑,但與2011年28.5%的增幅相比,已是大幅縮水;其他四家大行的增速更是下降明顯。

逐漸積聚的不良貸款風險也讓多數上市銀行頗為頭痛。統計顯示,上市銀行去年共計新增323.67億元不良貸款,不良貸款餘額達4020.97億元。在16家上市銀行中,有11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出現「雙升」;4家銀行不良率下降但餘額上升;僅農業銀行1家實現「雙降」。股份制銀行不良貸款增幅驚人,例如中信銀行不良貸款增加37.14億元,餘額達122.55億元;平安銀行去年新增35.75億元不良貸款,餘額達68.66億元,增幅近乎翻倍。

從長遠看,如何抑制銀行業謀取暴利的衝動,以及如何規避銀行業過度繁榮背後的泡沫及「陷阱」,亟需切實可行的政策與制度性安排。否則,今天的好日子,可能就是大陸銀行業明天喪歌的前奏。


4萬億後遺症 3、4線城市變空城

2013-5-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 評論數: 0

大陸3、4線城市在上一輪「4萬億」救市計畫下,土地出讓過剩後遺症都還沒解決,近期新型城鎮化政策下,新一輪巨量土地供應狂潮又再度來臨,預計將啟動40兆(人民幣,下同)投資,但事實上,在房市調控下,卻迎來一堆空城。

遼寧營口一帶的沿海產業基地,就是重災區。2007年五礦集團在遼寧省沿海產業基地有兩個住宅項目,共投資3億,但銷售回籠資金還無法覆蓋投入的成本。

易居中國去年10月發布的《中國城市房地產市場風險排行榜》TOP50的名單之中,遼寧營口就在列。該園區副總經理李兵感慨指出,媒體說的鬼城,指的就是這裡,即使白天,基地也沒有人。

李兵指出,營口問題在於,城市升級過分依靠土地財政,大規模出讓土地的結果就是導致城市升級速度跟不上房產開發速度。《中國企業家》報導,這些3、4線城市,房地產利潤已經一降再降,但新建案依舊不斷入市;供給已過剩,但國土部門還在督促開發商們抓緊開工。面對利潤空間與市場份額被無限壓縮的現狀,地產商們的淘金夢隨時可能被淘汰。

發改委主導的《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初稿已編制完成,新一輪城鎮化將拉動40兆投資,涉及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市,1萬多個城鎮,以及4億新增城鎮人口。這令人憂心是否會重蹈覆轍。


只有中國能做空中國

作者: 易憲容 | 旺報 – 2013年5月3日 上午5:30

最近一些國際評級機構調低中國主權債務評級,一些外國投資者也認為中國經濟面臨巨大風險,國內主流媒體開始對這些言論反擊了,認為外國的機構做空中國是沒有道理的,也是沒有可能的。

其實,在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對一些公共性或對現實社會影響重大的事務,各種觀點與意見更是紛至沓來。

做空做多 只是概念

中國經濟早已融入到國際社會,中國經濟變化自然對國際市場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國外機構及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關注及發表不同的意見與言論也應該是十分正常了。對於這些言論,由於所觀察的角度可能會很大不同,因此所得出結論同樣可能軒輊相異。有讚揚的,也有指出問題的。如果我們只是把與自己意見不同的觀點就認為是做空中國,就認為是損害中國經濟,那麼這只能說明國內媒體永遠是把自己禁錮在窄小的空間,不知道外面世界言論是如何產生的。因為,在言論自由的社會,對中國讚賞的也同樣多得是。

對於只是接受正面報導與正面意見的國內媒體來說,總是以自己的線性思維,認為贊同你意見的人都是好的,而反對你的意見或與你的意見不同的人都是壞的。但實際上,國際上之所以關注你,就是希望你能夠認識到自己問題所在,並採取好對策來改進。可以說,如是一個國家連自己的不足都不知道在哪裡,也不願意別人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那麼這樣的國家能夠進步嗎?

做空與做多僅是投資市場上一對概念,實體經濟是不需要用這對概念來解釋的。否則對現實的問題容易解釋不清。由於兩者定價基礎、定價運作方式及運行機制完全不一樣,投資市場可做空或做多,但實體經濟是無法來做空或做多的。因為,實體經濟不是由預期來決定而是由市場的供求關係來決定。既然外國言論無法做空中國實體經濟,那麼當他們指出中國經濟不足時,我們不應該以懷疑的態度來看待這些言論,而是用這些言論來對照中國的實體經濟,看看中國經濟到底有哪些問題,應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改進。

儘管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這不意味中國經濟沒有問題,更不是意味中國經濟有許多問題不需要改進。近十年來中國經濟「房地產化」不僅使得整個中國經濟結構越來越不合理,居民收入分配越來越不公正,而且已經吹大了一個巨大的房地產泡沫,中國金融體系積累了巨大的風險。如果中國政府或國人對此不能夠有清楚明確的認識,並採取有效的政策來改正並擠出房地產泡沫,那麼中國經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經濟風險 清醒面對

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同樣會導致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這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所以,做空中國的不是國外的言論而只能是中國自己。中國政府對此要有清醒之認識。

中國經濟的風險不是可以用言論左右,也不是可以用言論掩蓋的。最為重要的是應該真正認識清楚中國經濟自己發生了什麼,有哪些成績與問題。這些問題的核心與根源又哪裡,對症下藥,肯定會藥到病除。所謂的國外正在做空中國經濟是不成立的。對此,國人與政府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否則,就容易誤入歧途。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大媽掃金300噸 恐是假

作者: 記者吳瑞達╱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5月7日 上午5:30

黃金價格於今年4月中旬的走跌,引發中國消費者的黃金搶購潮。大陸「五一」小長假期間,中國的黃金飾品銷售,更是達到呈現一股「瞎拼」潮,大陸媒體更出現「中國大媽10天掃蕩黃金製品300噸」的報導,迅速在網路上大受矚目。然而是否真是如此,令人懷疑。

人民網報昨報導,對於「中國大媽10天購買300噸實物黃金」的傳聞,中國黃金協會秘書長張炳南,對上述說法表示「不認可」。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1位專業人士表示,300噸的資料很可疑。這麼多黃金店,而且都是分散經營的,不可能有這麼快的統計速度,就連黃金協會也不可能做到。

該人士說,中國黃金產量連續6年居世界第1位,2012年產量403噸,2012年全國黃金消費量832噸,中國官方的黃金儲備也才1,054噸,所以10天購買300噸黃金,有點離譜。

有細心的消費者提出質疑,目前黃金價格走跌,消費者出現搶購,那麼這些黃金零售商們,會不會賣得越多賠的越多?黃金零售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否抵沖金價下跌的影響呢?

證券日報報導指出,據詢價結果顯示,包括老鳳祥等黃金零售上市公司的黃金產品價格,依然維持高價,並未受黃金跌價影響。

業內分析師表示,黃金零售商們不會因為金價的下跌,而出現賣越多,賠越多的情況。

中投顧問金融產業的研究員認為,此次金價跌,對黃金上市公司必然會受到衝擊。不過,金價大跌發生時間畢竟較短,因此目前來看,相關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方面,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從中長期來看,黃金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下滑,可能性很高。

金價下行帶來的潛在影響,可從上市公司報表窺知一二。

金銀冶煉大廠恒邦股份在第1季報中指出,鑒於對2013年國際經濟形勢難以預測,及黃金、白銀價格不穩定的綜合考量,預估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稅後盈餘淨,將在成長10%至衰退30%之間。在第1季報中,該公司的淨利,與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有40.65%的成長,約為8,407萬元人民幣。


〈分析〉少作夢了!中國本世紀無法雄霸天下 Forbes:欠缺4大要素

2013/05/10 13:44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人口多再加上以官方引導不斷的刺激內需,就能經濟實力一直提升??

19 世紀屬於英國,20 世紀屬於美國,那麼本世紀會是中國雄霸天下嗎?

《Forbes》報導指出,可能性不大,因為中國缺乏了讓經濟成長穩定的四大要素。

其一,中國的市場疆界並非「無限」,畢竟它開放時,資本主義早已滲透至全世界,幾乎已席捲了全部市場。這意味著,中國的操作空間變得狹小,它要面對的是先前早已搶占良好位置的競爭者。

但就中國內需市場而言呢?

如果內需市場是以人口數來計算的話,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人力及商品市場。不過單靠廣大的人口無法支撐經濟的成長,畢竟中國在 14 世紀、15 世紀,甚至 19 世紀中葉時人口都相當多,在 50 年代初期時也是,但它錯失了三個成為世界經濟領袖的機會。

時至今日,情況有些許轉變嗎?

這是一定的,中國在極短的時間內,一躍成為中國第二大經濟體。不過麻煩在於,中國的人均所得仍十分低落,以及貧富不均、人口密度問題,高文盲率、混亂的官僚文化等,都讓中國的內需市場其實是一個個的當地市場,而不是一個整體。

第二個原因,在於中國的企業精神,其實尚未成形以及成長。平心而論,企業精神在中國的鄉村地區獲得充分的滋養,那裡農夫能夠成為企業家,薪水由市場力量決定。

企業家精神在中國的東南沿海也蓬勃發展,那裡人們藉由出口低成本的中國貨物累積財富。比方說企業如熊貓電子、華為科技、聯想都有成為下一個 IBM 或蘋果的潛力。

不過對中國來說,不幸的是,這些公司只是特例,並不是常態。以中國現在的經濟狀況來看,企業家文化代表的只是生產、創意以及行銷是別的地方的事。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到現在都還沒有開放出超強的產品,比方說蘋果 iPhone 之類的,這種產品可以讓其在全球經濟上獲得競爭優勢。

第三個狀況,在於中國的政府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缺席了,比方說環境保護,以及職業安全,以及保護市民不受金融詐欺的侵害。與此同時,中國在國營事業,比方說鋼鐵、洗衣粉、鋁方面可從不缺席,在那些「私有化」企業中也總是要參一腳。當局也出現在銀行業,以政府力量控制市場基金,而不是市場力量。

最後,中國需要新的商業思維,將消費者擺在第一位,而不是官僚文化:讓企業家下決定,決定經紀資源該如何分配,也讓專業經理人有決策的機會。

廣大的人口、勞動力,以及內需市場或許是引領全球經濟的要素之一。不過市場夠不夠開放、企業家精神、政府的角色、新的商業思維也非常重要,而這些正是中國現在極度缺乏的。


孫震:中國是世界經濟唯一希望  美歐日經濟難脫困 大陸擴大內需讓全球經濟再平衡

2013-5-1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59| 評論數: 0

《旺報》自2009年創刊後,定期專訪幾位經濟學家,就全球、兩岸及台灣經濟大勢作宏觀解析並就未來趨勢提供建言,孫震是其中一位,《旺報》曾於2009及2011年兩度訪談他。轉眼又時隔兩年,記者再度到他寓所大樓的公共會客室,這次又訪談超過3個小時才結束。

3次訪談,記者都提出比較宏觀而開放的題目,希望「剝削」受訪者更多的知識,孫震戲稱,不是訪問而是考試。他是以非常嚴謹認真的態度接受訪談,3次訪問,都在接到訪談題目一星期後,才安排訪談時間,訪談時已寫出3到4張A4紙答案,每個答案都有統計數字支撐,有的數據橫跨10年,足以判斷大勢。

孫震是經濟學家,中壯年時期在蔣經國時代的經建會擔任副主委,80年代出任台大校長,李登輝時代出任首任文人國防部長,成為一位兼具實務經驗的經濟學家,觀察、批判經濟現象及政府財經決策的力道更深刻。

過去兩次專訪,孫震都明白指出,世界經濟的希望在中國,這次專訪,孫震講得更清楚,「中國是世界經濟唯一的希望」。但大陸經濟體制改革趑趄不前,十二五規畫揭櫫由出口與投資導向轉型內需與消費導向,依然未見成效,而通膨與房市泡沫危機卻明顯惡化。孫震這句話聽在許多人耳中可能深深不以為然,記者也面露懷疑眼光。孫震拿出預先準備的大綱與統計數據,娓娓道來。

歐美玩不出新招式

首先,他分析了美國、歐洲與日本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經濟表現。他認為大蕭條危機雖然已成功避免,2010年景氣也明顯復甦,但2011年到現在經濟還是欲振乏力,就像武俠小說的老招式,已經失效了卻還找不出新招式,經濟就很難脫困了。

全球經濟有兩個現象,就像鼻子在臉上一樣明顯,卻因為政治原因沒有人願意說明白,而在錯誤道路上繼續前行。第一個現象是民選政府傾向滿足短期需求卻忽視長期努力,造成經濟成長潛力衰退。

經濟成長長期靠生產力提高,短期則靠需求增加。不幸的是,各國卻把短期性質的需求增加當成長期政策,一是赤字財政,借錢增加財政支出或減少稅收讓人民可花的錢變多;二是寬鬆貨幣,增加貨幣數量讓利率下降,使民眾更容易使用分期付款增加消費,甚至投資。供給增加雖然短期內能增加生產,降低失業率,創造繁榮,但長期而言,卻有嚴重的後遺症,已成為當前世界經濟很多困難問題的癥結所在。

問題根源貨幣氾濫

供給學派當道40年後,當初的假設已產生變化,例如以前認為貨幣數量增加,商品價格就會上漲。但1980年代開始商品價格卻始終不上漲,因為全球化後商品擴大自由流動,關稅也降低,各種管制放寬,你一漲,別國的商品就進來競爭,所以商品價格的膨脹率下降。這幾年利率下降、貨幣數量增加,商品價格卻還是不上漲,但資產價格卻拚命上漲。彭淮南總裁把利率弄得那麼低,怎麼能怪民眾一直去買房呢?利率低借錢便宜、房價又注定上漲,當然要去買房子。金融決策者看到貨幣數量增加物價卻不漲,以為自己太厲害了,就鼓勵更多國家增加貨幣供給,造成貨幣氾濫,成為現在許多經濟問題的主要根源。

孫震從這個架構分析美國、歐元區與日本經濟體遭遇到的困境。他說,美國靠國內消費促進經濟成長,金融危機後美國的資產縮水12兆美元,負債增加,人民感覺比以前窮,消費便減少了,民間不消費,政府便增加支出,但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在2011年7月25日達到14兆美元,占GDP的100%,碰觸上限,沒辦法再增加支出了,只好採取貨幣寬鬆政策,但從QE1到QE2對經濟成長都無效,到2012年9月再實施QE3,目前還沒有預定結束之日。錢增加了,卻沒讓需求增加,因為多的錢被拿去買房、股票或基金等。美國QE政策沒有辦法解決經濟問題,反而讓資產價格上漲。

歐盟經濟問題,在南歐幾個國家外債太多,形成金融與經濟困境。在採取救急措施後,經濟不成長,物價也不漲,產生了兩難的局面。若物價漲,透過出口賣東西,欠的債大概幾年就能還完,但現在利率降低,物價還是不漲。利率下降、物價不漲的好處現在都變成難處。日本更糟糕,連續20年經濟低迷,安倍採取貨幣擴張政策,希望CPI上漲2%,但今年3月只漲了0.1%,距離期待的數字還差很多。日本低估了全球化後商品價格不漲,資產價格反而上漲的現象,過去刺激經濟的方法已經不管用了。

孫震認為,世界經濟唯一的希望在中國大陸。大陸在金融海嘯前,經濟成長驅動力是出口,2000年到2007年經常帳順差不斷擴大,最大時擴張到GDP的10%,但民間消費占GDP比例大幅下降,大致從45%降到33%,中國大陸以犧牲國內消費為代價,擴張對外市場來促進成長。這個政策在金融海嘯後已經改變,改採擴大內需政策,用向內陸投資擴大內部需求以驅動經濟成長,縮小對外經常帳的順差。

大陸擴內需 一線曙光

這種作法本來就是金融海嘯前很多國家的希望,美國最希望了。美國擴大內需不了,就希望擴大國外市場,但這必須要中國縮小國外市場。2011年大陸經常帳順差占GDP比例已從10.1%減至2.8%,美國逆差則從6%降到3.7%,美中經濟結構逐漸恢復平衡,這對全世界經濟都是好消息。

如果大陸從過去擴張出口成功轉變為擴大內需,美國就有機會慢慢增加國外市場,促進經濟成長。過去美國是世界經濟成長的火車頭,現在中國的經濟占世界經濟的15%,影響力越來越大,大陸透過擴大內需,也幫助其他國家改善經常帳逆差,促進經濟成長,讓全球經濟再平衡。當各國困境還看不到解決方法時,這或許是一線曙光。從這個角度看,是中國在幫助美國經濟恢復活力。


高盛擬售工行股份 結束7年投資

2013-5-2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2|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郭芝芸/綜合報導

陸銀頻遭外資機構唱空之際,高盛集團也將出售所持中國工商銀行的全部股份,套現約11億美元,退出7年前對這家大陸最大銀行的投資。據接近高盛的人士透露,一旦完成上述股份出售行動,高盛將不再持有工商銀行的股份。

《華爾街日報》報導,20日看到合約細則顯示,高盛正在以每股5.47至5.50港元的價格出售工商銀行股份,較在香港上市的工商銀行股票收盤價折價2.5%至3%。文件顯示,高盛擔任股份出售交易的獨家簿記行。

在2006年4月工商銀行香港上市前,高盛斥資25.8億美元收購該行4.9%的股份。如今,高盛陸續出脫該行股份,早在今年1月就出售工商銀行股份套現10億美元,若包括這次大宗交易,高盛透過出售工商銀行股份將可套現逾97億美元。

此前,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也發布文章表示,一些外資銀行或投資機構正在逐漸撤離大陸,開始出售其在大陸市場的資產,除了已在大陸獲得暴利出清,另一個原因則是對大陸市場預期不明朗。

該文章也舉例說明,美國銀行早在2011年就出售了中國建設銀行大部分的股份,而匯豐在今年就清空了15.6%平安股權,也預期未來幾個月內將出售其手中持有上海銀行8%的股份,價值8億美元。如今高盛投資也將出售中國工商銀行的全部股份,更是印證了「外資看空」的想法。

而更多的外資觀點,是著墨在大陸銀行業的不良貸款規模日益加大,加上影子銀行的風險,導致外資機構認為現在正是撤離的時刻了。


陸財部警告 QE退場人幣恐貶

2013-5-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梁世煌/綜合報導

近期市場對於美國聯準會(Fed)退出量化寬鬆政策(QE)預期大增,大陸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22日警告,若預期成真,將導致大陸資本大規模流出。果真如此,市場人士指出,人民幣升值趨勢恐出現大逆轉。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22日再度以6.1904升值7個基點,再創匯改以來新高,累計今年以來升值達944個基點。此外,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也是連續第4個交易日升值。22日人民幣即期匯率報收6.1311,較前一交易日升值45個基點。

分析師指出,近期市場對Fed退出QE預期大增,非美貨幣澳元、歐元、英鎊、日元兌美元均大幅下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勢亦暫時受到抑制。因此,外匯市場焦點集中於美東時間22日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的談話,將牽動美國的QE政策態度變化。

大陸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警告,如果Fed逐步退出QE,則大陸就可能出現大規模資本流出。因此,大陸必須密切關注Fed實施的QE政策,並採取措施,防止資本大規模流入或流出大陸。


傳發改委40兆城鎮化草案 遭李克強否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24 12:20:10

香港文匯網消息,北京時間5月23日晚間消息,發改委40兆人民幣城鎮化草案夭折,因為李克強等高層擔心再次大規模支出可能推升地方債務水平和加劇房地產泡沫。

據新浪財經援引路透社報導稱,其消息來自接近中國政府的人士。該人士表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否決了發改委的城鎮化草案,希望修改草案更加強化經濟改革。很多地方政府已經展開遊說以獲得項目融資,引起了中央領導的警惕。國開行最近承諾向福建省發放1500億元人民幣貸款支持城鎮化,為安徽城鎮項目安排300億元人民幣。

為國務院提供咨詢的一位經濟學家表示:「城鎮化計劃可能推遲。高層領導已經發現,如果城鎮化不能按照正確的道路進行,將出現潛在風險。」

「領導人的目標是啟動改革,地方政府的看法不同——它們將城鎮化視為促進投資的最後機會,」這位要求匿名的經濟學家如是說。

中國計劃今後10年支出約40兆人民幣(6.5兆美元)讓4億人進城,與此同時李克強等領導人努力維持去年創13年新低的經濟增速。

在主要專家學者提出風險警告後,城鎮化的推動者李克強變得更加謹慎。發改委正加班加點修改這個長期規劃,以便在6月底前公佈。


美QE恐退場 亞幣市場空氣瀰漫

2013-5-2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7|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韓化宇/綜合報導

據路透做的調查顯示,受美國聯準會(Fed)的量化寬鬆政策恐退場的影響,新興亞洲貨幣的市場人氣轉為「偏空」,星幣人氣更是逾4年來最悲觀。不過,人民幣完全不受影響,多倉規模更接近21個月以來最高。

這項調查訪問了13位外匯分析師,結果顯示星幣空倉規模為2009年4月以來最大,星幣兌美元已跌至10個月低位。

印度盧比人氣轉至去年11月底以來最為偏空,韓元人氣也轉為悲觀。馬來西亞林吉特和菲律賓披索等部份新興亞幣的多倉被削減。

泰銖是2013年迄今表現最佳的亞洲貨幣,但最近泰銖走貶,因投資人擔心泰國央行將出手阻升泰銖。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顯示人民幣多倉規模接近2011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分析師認為,資本流入大陸依然強勁,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自4月初以來不斷創新高。此外,市場更預期大陸官方允許人民幣繼續升值,是人民幣走強主因。

也有交易商認為,人民幣走強與國際政治有關。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初將訪問美國,在此之前人民幣應會「升升不息」。


陸鐵貨運量再衰退 高層急救火  恐撤物流公司 回歸各站段自由實行

2013-5-2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 評論數: 0

根據大陸交通輸部統計,4月分大陸鐵路貨運量及貨物周轉量竟比去年同期各衰退6.5%及5.4%,按年降幅較3月還要擴大。此一現象讓負責營運的中國鐵路總公司高層大為緊張,並在日前召開為期2天的改革大會,顯示在大陸風光多年的「鐵老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事實上,運輸景氣滑落的不止鐵路這一行業,根據大陸交通運輸部資料顯示,4月分大陸全體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為35.6億噸和1兆3778億噸公里,雖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8.6%和持平,但增速卻較去年同期下滑3.6及10.3個百分點。除鐵路貨運衰退外,包括公路、水路的貨運量及貨物週轉量的增速都較去年同期來得低。

緊急開會 商討對策

而嚴峻的數據資料則是讓大陸鐵總相當緊張,並在5月20、21日召開為期2天的鐵路貨運改革大會,除了鐵總總經理盛光祖、副總經理胡亞東、彭開宙等高層全數出席外,鐵總轄下的18個鐵路局局長也全數趕來開會,規模之大堪比原鐵道部每年年終召開的「全國鐵路工作會議」。

盛光祖表示,針對鐵路運輸目前的困境,未來不僅要繼續落實推動實貨制及規範收費標準外,還要繼續推動由各鐵路局立軍令狀的考核機制,以便保持年初確定的鐵路局盈虧目標不變。

另據參加會議人士透露,此次會議較有新意的是,會議提到要理順和調整鐵路局和運輸公司的關係。包括中鐵快運、中鐵特貨和中鐵集裝箱三大運輸公司均是在鐵道部時代成立,並無獨立完整的運輸線路和營運隊伍,很多業務都是依靠各鐵路局,這導致鐵路運輸經營主體複雜化。

與會人士稱,至於如何理順上述的關係,目前還沒有正式下文,但從目前的意見來看,很有可能要撤銷物流公司,讓貨運重新回歸各站段。但這種做法究竟是倒退,還是更能發揮地方的靈活機動性,則有待考驗。

沿門托缽 好景不常

面對鐵路運輸所遭遇的困境,廣鐵集團1位鐵路工作人員就感嘆,以前「鐵老大」是舒舒服服躺著等天上掉餡餅,現在不得不爬起來沿門托缽,「30年河東,30年河西,沒想到這麼快就到了河西了」。


陸現貨鋼價 跌至3年半低點

2013-5-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葉文義/綜合報導

由於宏觀經濟復甦力道較弱,難以大幅拉動鋼材需求,再加上鋼鐵產業固有的產能過剩,大陸現貨市場鋼價已跌至2009年9月中旬以來的低點,受到粗鋼產量供過於求,主導鋼廠紛紛下調6月的出廠價,現貨鋼市悲觀氛圍濃厚。

新華社報導,螺紋鋼、熱軋鋼卷、中厚板等主流鋼品的價格,均回落至近3年半的最低點,僅上海市場,與今年2月中旬的階段性高點相比,螺紋鋼、熱軋、中厚板每噸價格分別下跌540元(人民幣,下同)、810元和500元,其中熱軋跌幅達18%以上。

在板材市場上,跌勢相對稍緩。據分析,上海、廣州、天津等主要市場上的中厚板價格跌勢依舊,但每噸跌幅均未逾百元,市場看空,成交清淡,且在低成本鋼品陸續抵達情況下,部分商家只得降價促銷。

繼寶鋼、武鋼下調熱軋出廠價後,首鋼、本鋼、鞍鋼6月出廠價也隨即跟跌,加重現貨市場的看跌心態。隨著熱軋的終端消費進入年度內相對淡季,估計短期內熱軋價格仍存在下跌空間。


野村:美QE收手 恐重現97年亞洲金融風暴!

鉅亨網楊琇羽 綜合報導  2013-05-29 14:15:17

近年就在美國不斷擴大量化寬鬆(簡稱 QE)規模後,外國資本大幅流入亞洲新興市場淘金。不過野村證券周二發佈報告示警,指一旦 QE 退場,恐導致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基本面惡化,暗示最壞將重現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可怕景象。

《CNBC》報導,野村預期美國聯準會將於今年九月底開始,逐步縮減債券回購規模。

到底哪些亞洲國家在 QE 退場後可能受創最深、引爆經濟危機地雷?野村點名四個國家:香港、新加坡、印度、以及印尼。前兩者與後兩者面臨的危機景象卻不盡相同。

沒有QE後....香港、新加坡房價崩,接著經濟衰退?

野村報告指出,香港及新加坡國內利率偏低,國內民間(金融機構、企業、個人)債務積累愈來愈高。

香港目前使用的貨幣盯住美元,美國的超級量化寬鬆措施上路後,滿滿資金流入房市,香港房地產價格飆漲至前所未見的高點。2008 年 12 月以來,香港房產價格暴漲 128%。不過,QE 一旦退場,料伴隨利率上揚及流動性收緊,恐引發香港房價大幅修正。

野村分析師在報告中提到,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有很大一部份與房價過高有關;房市泡沫破滅導致消費需求大減,接著經濟衰退、進入通貨緊縮。

至於新加坡,野村報告指這裏人民的資產配置大部份與房地產有關,一旦 QE 收手,恐面臨與香港同樣的風險。

沒有QE後....印度、印尼國際收支嚴重失衡,升息自救卻惹災?

印度與印尼同樣會是 QE 收手亞洲最大的受害者之一,但最大的問題將不是房市泡沫,而是國幣重貶壓力。

野村指出,美聯準會量化寬鬆退場後,近年不斷移入亞洲新興市場股債市的外國資金會大舉撤出,亞洲貨幣將急速貶值,經常帳赤字高或經常帳盈餘小的國家貨幣首當其衝。

印度、印尼坐擁鉅額經常帳赤字,一向仰賴外國資金流入助衝資產價格。舉例來說,2012 年印度的資本淨流入金額達 880 億美元,美聯準會量化寬鬆引來的資金貢獻最大。一旦外國資金大幅撤離,國際收支將有嚴重失衡的壓力,印度盧比與印尼盾將跟貶。

為留住不斷撤出的外國資金,印度或印尼央行料被迫大幅升息,如此一來將嚴重衝擊國內消費暨投資意願,不利經濟成長。

此外,這些亞洲新興市場中,有些政府所持有以外幣計價的外債不斷攀升,倘若這些政府國幣突然重貶,就會面臨「貨幣錯配」風險升高的問題。

屆時,亞洲資產價格大幅波動,加上外國資金流入大幅減緩,將傷及國內投資與民間支出,經濟受重創,恐再現十多年前的金融風暴危機。


大陸「影子銀行」 規模暴增

【經濟日報╱記者劉永祥/綜合報導】2013.06.07 03:23 am

大陸銀行旗下的金融租賃公司加入融資租賃行業5年來,業務突飛猛進,但華夏時報點出,這種影子銀行的規模呈現暴增式發展,可能發生系統性風險。

報導稱,銀行旗下金融租賃公司投入市場後,大陸融資租賃行業資產規模邁向人民幣兩兆元大關,僅次於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其中,受銀監會監管的20家金融租賃公司資產規模已超過8,000億元(約新台幣4兆元),5年間暴增28倍。

所謂融資租賃,即產品的所有權在租賃公司,企業按不同時間段付款租用;這是針對企業的新型融資,也是變相盤活資產、拓寬現金流的方式。

依資金來源,融資租賃公司分為外資、內資及銀監會監管的金融租賃公司,資產規模前10名多數來自銀行;目前破千億的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包括工銀租賃、民生租賃和國銀租賃,其中國銀租賃以1340.34億元成為大陸最大的融資租賃公司。

銀行旗下的金融租賃公司僅用5年時間,凈利潤便高達數億甚至十幾億元。去年,國銀租賃、民生租賃、工銀租賃、華融租賃的獲利都超過10億元,居行業前列。

瘋狂融資做大的同時,各種風險已若隱若現。交銀租賃總經理陳敏強調,「不看誰活得好,看誰活得久」。國銀租賃董事長王翀也表明,應該重新審視自身定位,避免業務過度競爭帶來的風險。

大陸銀監會規定,金融租賃公司經營槓桿上限為12.5倍,到第1季末,各家公司都已超過上限,急而補充資本金。銀監會前副主席蔡鄂生也曾表示,目前中長期業務居多的模式也存在流動性風險,需要考慮中長期的資金來源問題。

流動性風險之外,融資租賃行業也面臨經濟周期系統性風險。工程機械租賃業務自去年以來逾期還款不斷增加;另外,部分企業將已破舊的舊設備「包裝」進行超額融資。


中國城市化 每天消失250個村落

【台灣醒報╱記者黃雅娟╱台北報導】2013.06.07 09:04 am

根據官方統計,中國10年來每天消失250個村落。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4日在公開場合指出,中國村落消失問題嚴重,呼籲政府重視。中國另有學者認為,村落消失代表著城市的快速崛起,但地標和高樓不斷地複製興建,無疑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蔑視。

《中國網》報導,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4日在公開場合說到,「當我們開會的時候,或許就有村落正在消失。」根據中國官方統計,從2002年到2012年間消失的自然村落就高達90萬個,從360萬銳減成270萬,等於每天就有250個村落憑空不見。

《錢江晚報》就指出,民間文物保護人士楊古城關注浙江寧波市裡的200多個古村落,不僅在村落裡有很多違建,多數建物倒塌也無人修建,建築物上的雕花、裝飾被偷走的更不在少數,沒有維修經費,各界人士只能眼睜睜看著村落倒塌。據《光明日報》報導,浙江省已是全國保留古村落較多的省份之一。可想中國其它地區古村落的凋零,更甚於此。

「村落價值堪比長城。」馮驥才認為,中國傳統村落保留了珍貴的文化遺產,有實質的建築,也表達了生活型態,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物,他呼籲中國建立保護的機制。中國政府也在去年4月份頒布第一批646中國傳統村落名單,藉此加強保護傳統村落。

村落的消失,其實和部份人口外移,以及城市化的快速改變有關。城市人口已佔全中國人口一半以上,民眾嚮往城市的新生活,加上政府對相關問題反應的遲鈍,造成了村落消失、破壞等問題。

城市化跟村落保護孰輕孰重?馮驥才接受《新聞縱橫》訪問時提到,國外的舊古蹟建築都保存得特別好,廚房、衛浴等設備也非常現代化,並非為了要保存古文物,就讓人住在落後、破舊的房子裡面,他認為,這部份中國仍有許多的進步空間。

中國清華大學教授陳志華在《中國新聞網》表示,保護村落其實就是保護歷史文化價值,不能只從發展經濟面的角度出發;中國青年建築師吳晨接受《北京晨報》專訪時指出,快速城市化導致「千城一面」現象,此是對傳統文化的蔑視。他認為,不是只有大樓跟地標的出現才代表城市的興起,城市最終仍應由「人」出發。

圖說:十年來中國減少90萬個自然村落,在城市化和保護文物價值之間的取捨,也是中國城市化的新難題。(Photo by mckaysavage in Flickr) (Photo by elkynz in Flickr)


歐習會前夕 人民幣重貶

【經濟日報╱記者吳父鄉/綜合報導】2013.06.07 03:23 am

「歐習會」登場前夕,美國參議員再次推動立法,控訴大陸為匯率操縱國。而昨(6)日升值的人民幣兌美元官方中間價,終場即期匯價卻以大跌作收;大陸外匯專家預計,人民幣或止步於6.1。

昨日中間價報6.1737兌1美元,較上個交易日上升20個基點。然而,即期匯價卻脫離中間價走勢,較上個交易日下跌84個基點,或貶值0.14%,報6.1362兌1美元。

路透報導,市場交易員表示,即期匯價與中間價反方向,代表市場力量正在增強,中間價的指導力量正在減弱。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基本都沒干預匯價,大型企業都到市場買進美元,美元還是保持偏上行的走勢。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於6月7日、8日連兩天,在加州安納柏格莊園的「陽光地(Sunnylands)」,進行一場「不打領帶的會晤」。然而,美國參議院議員卻在6月5日(周三)拋出新的立法議案,以應對大陸「操縱」匯率。

民主黨參議員舒默在聲明中說:「我們今天為美國製造業創造就業機會,所能採取的一個最重大舉措,就是解決中國的匯率操縱問題。」

美國國會一直指責,大陸故意低估人民幣匯率,讓大陸企業在出口市場享有不公平的價格優勢。但隨著人民幣持續升值,該指責已有所減弱。

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在2010和2011年曾分別通過類似議案,但均未能獲得國會最終批准。美國財政部也剛於4月公布報告,仍未將大陸列為「匯率操縱國」。

繼本周「歐習會」後,新一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於7月8日至12日在華盛頓舉行,預計人民幣匯率仍將是討論重點。

新華社報導,有鑒於6、7月期間,中美兩國將有一系列的高層會晤,在此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可能繼續維持相對強勢。

不過,大陸資深外匯分析師湯亞鍵判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會在6.1止步。…匯價水準在無限靠近6.1後適度回調,並在6.1-6.3區間波動。」


陸房市投資前景 上海最被看好  蘇州進步幅度最大 顯示房市氛圍大幅好轉

2013-6-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2| 評論數: 0

城市土地學會(Urban Land Institute)發布《2013年中國內地城市調查》,針對大陸主要城市的房地產投資及發展前景提出看法,結果不但顯示大陸的房地產市場氛圍已大幅好轉,上海更取代2012年的冠軍城市成都,成為今年不論是投資或發展前景均最被看好的城市。

滬房價持續上揚

成立於1936年的城市土地學會為非營利組織,目前擁有來自世界各地近3萬名會員,今年是該學會第3年發布大陸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分析調查報告,由大陸活躍在房地產市場的領袖人物,來評估今年大陸36個城市的投資前景及發展前景。

該學會6日發表《2013年中國內地城市調查》報告指出,就房地產市場來說,上海、蘇州、北京和武漢是2013年最被看好的前4大城市,得分均高於去年冠軍城市成都,顯示市場的信心正大幅提振。

其中,上海不論是今年的投資前景或發展前景均被評為第1,而在過去2年在2項指標均奪魁的成都,今年分數則是大幅後退,該2項指標排名分別下滑至第8及第7。

該項調查認為,上海重返榜首要歸功於房地產市場的成熟,與大陸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房地產市場的流動性更大,波動性卻更小,反映在房價上,即使上海的房價持續上揚,但增速與大陸其他城市相比卻更具可持續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和發展前景上位居第2的蘇州,則是與去年相比進步幅度最大的城市,2項指標的排名分別上升了11位和12位。主要歸功於2012年下半年以來大陸1線和2線城市住宅銷售的回暖以及投資者信心的恢復,帶動過去12個月蘇州的住宅價格增長了7.3%。

北京商辦 最具吸引力

北京則是今年該項調查中的另1個明星城市,投資和發展前景排名分別從第9和第16上升至第3和第5。北京憑藉日益成熟完善的商辦大樓市場而吸引了投資人的特別關注。北京房價在過去12個月上漲了11.3%,市場信心大幅提升。

另外,調查指出,受訪者普遍看好2013年大陸經濟。主要基於大陸經濟快速成長、龐大的人口基礎及高額的軍費支出及技術投資,尤其是大陸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將為當地的房地產市場提供更大的發展機遇。


中國通縮陰霾加重

自由時報 2013-6-10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五月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僅二.一%、是三個月來最低,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創八個月來最低、連續十五個月負成長,加上銀行業新增貸款也遠低於市場預期,中國經濟降溫、恐陷入通貨緊縮的跡象日益明顯。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發布五月CPI年增率放緩到二.一%,是三個月來最低,也低於市場預估的二.五%。工業生產者物價年增率下跌二.九%,跌幅較上月擴大○.三個百分點,創八個月新低。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李迅雷指出,消費者物價易受蔬果等終端產品價格波動影響,目前看來較無問題;但工業生產者物價連續負成長十五個月,就顯示經濟仍然疲弱,若全年難以逆轉,配合消費者物價持續在二到三%低檔,那就得警惕通縮風險。

此外,中國銀行業五月新增人民幣放款僅六六七四億元(一○九○億美元),低於市場預估的人民幣八五○○億元及四月的人民幣七九二九億元。

五月廣義的M2貨幣供給年增十五.八%,略低於市場預估的十五.九%;五月中國整體社會融資達人民幣一.一九兆元,低於四月的人民幣一.七五兆元。

去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創十三年來最低,從近幾個月來消費者物價、工業生產者物價雙降,顯示其經濟仍持續放緩。一些經濟學家警告,今年中國可能達不到七.五%的年成長目標,中國五月出口僅年增一%,進口則下跌○.三%。


陸地方債動搖國本 2年增13%

2013-6-1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 評論數: 0

事隔2年,大陸國家審計署10日發布最新地方債務統計。結果顯示,截至去年底,36個地方債務餘額逾3.8兆元(人民幣,下同),較2010年底成長13%,顯示地方債務近兩年不減反增。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審計報告僅包含36個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及市轄區層面,未涵蓋縣以下的政府,也不包括被視為地方債重災區的省分,如海南省、江西省、內蒙古及河南省等,被質疑避重就輕。審計署上次報告指出,大陸地方債務餘額為10.4兆元。

審計署財政司四處處長雷達表示,部分地區債務規模成長快速,特別是省會城市,有9個省會債務率超過100%,最高達189%。債務償還高度仰賴土地出讓收入,2012年需償還的債務本息已是當年可支配土地收入的1.25倍。

審計還發現,高速公路、二級公路等債務「借新債還舊債」比率較高。此外,一些地方透過信託、融資租賃和違規集資等方式變相融資。

大陸地方債被視為動搖大陸金融穩定最大的隱患。前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透露,為杜絕地方債務危機繼續滋生,大陸很快就會宣布地方政府公共財政和稅收體制的改革。


陸首批黃金ETF 將登陸上交所  國際金價頻暴跌 未消減陸投資者熱情 短期投資風險高

2013-6-1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 評論數: 0

雖然今年以來國際金價頻頻暴跌,卻沒有消減大陸投資者對於黃金的偏好。騰訊財經報導,大陸首批黃金ETF(股票指數型基金)──國泰黃金ETF和華安黃金ETF在9日獲得證監會批文,黃金ETF這一重大投資商品,首次被引入上交所。

首批黃金ETF主要投資上海黃金交易所場內的黃金現貨合約,以追蹤大陸國內黃金現貨價格的走勢。基金以人民幣計價,在上交所掛牌交易。投資者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進行交易,也可以使用黃金現貨合約,在一級市場進行申購和贖回。

黃金ETF可當沖

華安黃金ETF實行「T+0」規則,即當日買入的基金單位當日即可賣出,實現當日買、當日賣,風險不過夜,單日內資金多次迴圈、效率更高;而國泰基金的交易機制暫未透露。

兩家基金公司都指出,未來兩檔黃金ETF的連接基金將與母基金同時發行,連接基金的加入將進一步降低黃金的投資門檻。同時可能以黃金ETF為基礎,會設計更多創新型產品。

2007年大陸超越南非,成為全球最大黃金生產國,大陸黃金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黃金產量達到403噸,比2011年提高11.66%,連續6年居世界第一。

但大陸投資者投資黃金的管道較少,普遍以實物黃金為主。大陸國內黃金ETF的長期缺失,導致民間人均擁有的黃金不到5克,與全球人均20多克相比差距明顯。

在海外市場,黃金ETF這樣的商品已較成熟。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底,306檔黃金ETF在20個交易所上市交易,資產規模合計約1572億美元,持有黃金已超過2900噸,是大陸官方黃金儲備的2倍多。

投資風險仍高

不過餘波未平的全球黃金價格下跌,仍讓人心有餘悸。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董事總經理孔慶影在5月中旬表示,黃金已經進入熊市,當下不是投資黃金的好時間。國際黃金價格的復甦,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何時轉向。

分析人士表示,從長期來看,黃金價格的波動,不影響黃金ETF作為一個投資工具的價值。

關鍵一分鐘

寶鋼7月盤價再度開跌,每噸產品下調100元(人民幣,下同)到500元,已連續2個月調降盤價。業內分析,寶鋼此次大幅調降盤價主要為貼近現貨行情,也有可能與7月汽車產業淡季來臨有關,而從目前大陸鋼價走勢來看,目前還看不到底,第3季恐將持續探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大陸今年5月汽車銷售量年增9.8%至176萬輛,不過增速低於4月的13.4%;今年前5月汽車銷量上升12.6%,總計達903萬輛。


陸經濟陷寒冬 降息預期飆升  CPI、PPI皆低於4月 GDP估降至7.5%

2013-6-1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 評論數: 0

大陸5月經濟數據烏雲罩頂,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持續下滑,加劇市場對通貨緊縮的擔憂,包括中銀香港、澳盛、巴克萊、瑞穗證券等越來越多法人機構認為,大陸下半年將會加入全球近期的降息行列,力阻經濟持續下滑。

百城房價漲不停

中銀香港資產管理公司固定收益投資總監胡嘉林10日在台北表示,降息會造成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滑,當前降息預期升溫,建議投資人可投資5年期或10年期的人民幣債券,鎖定長期利率。富邦投信總經理林弘立也認為,降息會提高債券的價格,對人民幣債券市場是利多。

據統計,大陸5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和PPI漲幅為2.1%和負2.9%,皆低於4月,PPI更是創8個月新低,反映實體經濟疲軟導致產能過剩情況惡化,通縮訊號乍現。

但受制於房價持續上漲,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遲遲未降息或調降存款準備率,擔心會戳破房市泡沫。據統計,大陸5月100個城市房價比去年同期上漲6.9%,比4月上漲0.8%,已連12個月上漲。

但不少法人認為,經濟持續不振,使得大陸人行降息的可能性大增。胡嘉林表示,大陸經濟動力快速減弱,降息壓力越來越大;若不降息,經濟恐長期回落。

澳盛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指出,大陸經濟的復甦遇到明顯的困難,這也意味貨幣政策應該更加寬鬆。與此同時,由於大陸的實質利率開始轉正,增加不少降息的空間,預期人行很快就會降息。

可能調降存準率

巴克萊發布研究報告稱,大陸5月經濟數據顯示經濟進一步放緩,預計第2季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將由第1季的7.7%降至7.5%。因通膨壓力紓緩,人行降息可能性已上升。

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則認為,雖然降息可能性增加,但受房價高漲的掣肘,人行更可能的放寬貨幣政策方式為結合利率市場化改革,如取消貸款利率的浮動下限等。此外,若降息造成資金明顯出逃,則有可能改為調降存準率。


李克強的銀色子彈

2013-6-1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 評論數: 0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出席2013財富論壇時表示,大陸已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加速城鎮化進程將可帶來巨大需求,有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由於城鎮化逐漸成為大陸經濟再轉型的主要動力,外國媒體有稱其為李克強的「銀色子彈」。

在經濟發展理論中,「都市化」(大陸稱「城鎮化」)幾乎等於「經濟成長」的代名詞,如將全球各國的都市化程度與每人平均GDP列表比較,可以清楚看出兩者具有正向關聯性。大陸經濟轉型後,就業人口逐漸從農業部門轉向工商業部門,大量農民離鄉背井進入城市打工,1980年代時大陸的都市人口僅2億人,30年間增加35億人,快速都市化發展,成為大陸經濟成長背後主要推手。

李克強的新經濟政策即著眼於此。大陸改革開放30年儘管成就斐然,不過距離「成熟經濟體」仍有相當距離。一個成熟經濟體的內部結構係以工商服務業為主,農業人口約占3至10%。但目前大陸農村人口仍有35%,且農業產出只占GDP的1/10,李克強若要讓大陸經濟升級,勢必進行更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化便成為主要轉型媒介。

現在大陸的城鎮化比率約為53%,預估2030年時將會接近70%,城鎮居住人口超過10億人。目前大陸已有包括長、珠三角與京津冀在內「三大七小」城市群,國務院發改委計畫另行打造哈長(哈爾濱/長春)、呼包鄂榆(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榆林)等10個二三線城市群,未來預計可占大陸全國人口約40%、GDP約68%,詳細方案可望在今年秋天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出爐。

然而與世界各國比起來,大陸的城鎮化路徑顯然與眾不同,很大程度是一種「地下化的城鎮化」,發展過程走在政策與制度之外。為求工作機會快速湧進城市的「農民工」,由於沒有城市戶口,他們沒有醫療社會福利,子女沒有受教機會,甚至所居住的棚戶區,隨時面臨被政府拆除危險。更大問題是這樣人數相當可觀,大陸目前登記在案的城鎮人口僅占35%,顯示實際上有近18%,多達2.5億人的農民工,已淪落成為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所形容的「次等公民」,這對大陸近年宣稱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造成最大諷刺。

3月下旬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發布大陸經濟調查,報告指出改善此系統性「社會不平等」有兩個關鍵做法。首先是鬆綁戶口制度,唯有將社會福利與在地戶口脫鉤,讓農民工身分就地合法,使其與原城鎮居民享有同等福利地位,允許其子女在當地學校就讀,自由參加高考,並取消各大學對本地戶口學生的優惠名額。其次則是改革龐大農村土地使用制度,削減地方政府對土地的壟斷控制,放鬆農業用地轉為商業與住宅用地限制,而最重要的是,改採與都市土地類似做法,允許農民直接向開發商出售土地。OECD建議背後的經濟道理很簡單,不過困難在於,處處劍指共產主義集體所有制的核心基礎。

1994年李克強獲頒北大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指出,政府應該鬆動戶口政策,打破城鄉分割的社會體制,在農村實現就地勞動力移轉,促使農村人口向小城鎮集中,以發展成為中小型城市。2013年李克強成為國務院總理,他的第一顆經濟子彈,就是射向戶口制度,意圖推進大陸城鎮化的最後階段。這個19年前李克強「博士」的改革夢想,現在就看19年後的李克強「總理」如何完成?


熱錢撤退 陸資本流入恐逆轉  資金外逃風險升高 人民幣漲勢可能告一段落

2013-6-1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 評論數: 0

美國量化寬鬆(QE)變數撼動全球股市,也啟動大陸外資動向新波變局。近期外資紛紛自陸股撤出,過去大量資本流入的情況不復見,專家甚至擔憂起大陸資金流出現「逆轉」的可能性,在資金大幅自大陸抽回美國的預期下,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節節高升的榮景,也可能告終。

美國QE退場儘管未成定局,但全球市場的緊繃情緒卻隨事態發展起伏。昨日包括陸股在內的亞股集體重挫,主因就是來自QE退場的預期再度增溫。

資金回流美國市場

美國QE退場預期讓陸股翻船,對大陸資金流向也產生負面效應。近期國際熱錢撤出大陸態勢明顯,紛紛自陸股抽身,回流到擁有升值和升息雙利多預期的美國市場。

大陸現階段不僅面臨資金外逃風險,《經濟參考報》報導指出,先前大規模資本流入趨勢能否持續,也存在不確定性。報導說,儘管代表熱錢流入的外匯占款節節高升,但業內專家分析認為,伴隨著QE退出預期的增強,熱錢流入的動力也在減弱。

同時,隨熱錢回頭追逐美元,升勢看漲的美元料將壓抑人民幣升值趨勢。報導說,近期人民幣匯率頻現「中間價升、即期成交價跌」的現象,多名交易員稱,市場購匯盤最近已多於結匯盤,不排除市場近期逆轉的可能。

美元將重回上升軌道

大陸農行日前報告也指出,一旦QE退出,美元必然進入階段性上升軌道,促使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全球貨幣貶值。

業內人士表示,市場預期的轉變引發流入大陸的資本大幅下降,甚至發生逆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過,今年全年,大陸資本流入的可能性仍會大於流出。

美國QE的退出節奏,為大陸股市、資本及貨幣動向的最大變數。5月下旬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奇(Ben S. Bernanke)在國會的證詞埋下QE收場的伏筆;《MarketWatch》日前報導稱,據調查,2/3的美國經濟學家押QE年底前退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