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本文雖然是講政府組織改造, 但其實很多民營企業組織改造時也有這方面問題 )
裁新聞局 越改越糟? 亂象1:外媒變孤兒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洪哲政/台北報導】2012.11.18 02:47 am
政府組織改造後新聞局走入歷史,不過才半年,部分業務陷入交接空窗,已惹得在台外籍媒體記者怨聲高漲。外媒透露,不但政府與駐台外媒的互動形同停擺,連日前馬英九總統到彭佳嶼宣示釣魚台主權,外媒都是當天早上才接獲通知;某家新媒體要來台設立辦事處,半年還沒獲批准。一名在台多年的外媒記者忍不住批:「讓人看不下去」。
新聞局裁撤後,外國媒體的管理劃入外交部國際傳播司,大陸港澳媒體部分,則隨組織整併,被併入文化部。
9月初,馬英九總統前往彭佳嶼視察,但消息曝光後外媒報名無門,外媒抱怨,當天台灣媒體都搭海巡署和星艦出海後,部分外媒才臨時接獲通知可以前往,但許多媒體已來不及只得放棄;未獲通知的外媒更是抗議不斷。臨時報名的外媒,最後搭小艇來回彭佳嶼,去回程風浪顛頗多人暈船嘔吐,一場向國際發聲的視察,最後弄得外媒怒火中燒。
外媒也透露,過去總統與閣揆每年都安排與台灣外籍記者聯誼會 (TFCC)的茶敘,但今年不僅馬總統尚未安排,陳冲接任閣揆至今也未曾與TFCC茶敘。一名駐台多年的外媒質疑,到底是新聞局裁撤出了問題?還是馬政府愈來愈不重視與國際媒體互動?
已駐台外媒無奈,擬駐台的新媒體更無助。某家外媒擬在台灣新設辦事處,4月遞出申請至今,7個月無下文,儘管登記公司資本為美資,卻被懷疑有中資色彩,申請案被管陸媒的文化部及管國際宣傳的外交部踢皮球,記者至今無法申請政府機構的採訪證。
外交部:彭佳嶼是特例
但外交部國際傳播司司長陳天爵說,外交部國傳司設有外媒聯絡科,相關聯繫業務和過去一模一樣,外媒不論下鄉、與各部會首長申訪業務都持續安排,既沒矮化也沒簡化。對外媒抱怨馬總統彭佳嶼行程的採訪連絡,陳天爵解釋,當時任務由總統府在最後一刻交辦,事發突然,屬於特例;他了解有日本媒體為此向總統府抗議,也已多方作過解釋。
裁新聞局亂象2:業務踢皮球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2012.11.18 02:47 am
新聞局裁撤後,不但併入外交部的外媒管理陷入停擺,併入文化部的收視率調查稽核制度、陸媒管理、甚至國慶活動企劃,都出現互踢皮球,甚至還得由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介入協調的現象。部分官員私下抱怨,當初組改協調時,搶人都沒問題,現在要做事,都有問題。
陸媒管理原本由新聞局綜合計劃處負責,組改後被劃分到文化部,但文化部認為業務落差太大,要求陸委會接手,直到現在還沒有共識;陸委會官員埋怨,人力、預算都撥給了文化部,當初都沒問題,現在卻要陸委會扛責任。雙方僵持不下,現在由江宜樺協調中。
另一項引發混戰的國慶籌備工作,更讓三個單位怨聲連連。往年國慶,新聞聯絡、轉播及國慶晚會,都由新聞局國內處負責,但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堅持現在只是幕僚單位,工作不應落在他們頭上;文化部認為往年國慶、尤其是國慶晚會娛樂性質過高,與文化本質有落差,接手意願也不高。每次開完會議,與會者都怒氣沖沖離場。
因國慶籌備會秘書長是由內政部次長簡太郎兼任,最後新聞聯絡工作,由與媒體毫不相干的內政部負責。但內政部官員也開始擔心,今年因為撙節開銷,取消了國慶晚會,如果明年恢復,文化部與發言人室又都堅持不肯負責,最後會不會又落到他們頭上。
相較之下,收視率調查稽核制度的「運氣」算好。末代局長楊永明臨去前,與廣電處共同催生了收視調查及稽核委員會,還要同步進行收視質調查,希望促進節目優質化。但沒想到文化部無意繼續,也不再編列相關預算。還好行政院科技政委張善政十分認同這項政策,目前已由科技會報辦公室接手推動。
觀察站/宋楚瑜、胡志強預言成真?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特稿】2012.11.18 02:47 am
六個月前,當大家在一片溫情中揮別新聞局時,有兩位前任局長在新聞局紀念刊物中不惜當烏鴉,提前預告了他們的憂慮,這兩人一位是宋楚瑜、一位是胡志強。
宋楚瑜擔憂,外交官與新聞官任務與功能不同,新聞局與外交部的行事風格也大相逕庭,兩者合併必會產生扞格。胡志強也指出,新聞局業務已非常上軌道,績效良好,他看不出有任何改變的必要,有人可以保證組織再造後,各種工作績效一定會變得更好嗎?不幸的是,回顧這半年發展,兩人的直諫一語成讖。
政府組織再造,期望的是透過不同單位整併,為原有單位注入新思維引起質變,但如果從首長以降,仍死守本位主義思維,遭併入單位將難逃業務邊緣化的命運,組織再造的工程,最後也只會淪為積木重新排列組合,若能拼湊一座城堡,那真是萬幸,就怕最後東漏一塊西缺一角,早晚城垮樓塌。
新聞局是第一個因為組織再造熄燈的單位,所有的挫敗、問題,都堪為借鏡,也還有檢討改正的空間,但接續更多單位整併,組改的步伐將迅速向前,也再難回頭。明年元旦,隨新的財政部、教育部上路,體委會、青輔會將走入歷史,未來工程會、海巡署等單位也將陸續熄燈,原來的業務能否持續?整併後新生部會將有何種風貌?整併後的首任首長將扛起組織定調的重任,到底組織再造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就看首長們的格局了。
裁新聞局 越改越糟? 亂象1:外媒變孤兒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洪哲政/台北報導】2012.11.18 02:47 am
政府組織改造後新聞局走入歷史,不過才半年,部分業務陷入交接空窗,已惹得在台外籍媒體記者怨聲高漲。外媒透露,不但政府與駐台外媒的互動形同停擺,連日前馬英九總統到彭佳嶼宣示釣魚台主權,外媒都是當天早上才接獲通知;某家新媒體要來台設立辦事處,半年還沒獲批准。一名在台多年的外媒記者忍不住批:「讓人看不下去」。
新聞局裁撤後,外國媒體的管理劃入外交部國際傳播司,大陸港澳媒體部分,則隨組織整併,被併入文化部。
9月初,馬英九總統前往彭佳嶼視察,但消息曝光後外媒報名無門,外媒抱怨,當天台灣媒體都搭海巡署和星艦出海後,部分外媒才臨時接獲通知可以前往,但許多媒體已來不及只得放棄;未獲通知的外媒更是抗議不斷。臨時報名的外媒,最後搭小艇來回彭佳嶼,去回程風浪顛頗多人暈船嘔吐,一場向國際發聲的視察,最後弄得外媒怒火中燒。
外媒也透露,過去總統與閣揆每年都安排與台灣外籍記者聯誼會 (TFCC)的茶敘,但今年不僅馬總統尚未安排,陳冲接任閣揆至今也未曾與TFCC茶敘。一名駐台多年的外媒質疑,到底是新聞局裁撤出了問題?還是馬政府愈來愈不重視與國際媒體互動?
已駐台外媒無奈,擬駐台的新媒體更無助。某家外媒擬在台灣新設辦事處,4月遞出申請至今,7個月無下文,儘管登記公司資本為美資,卻被懷疑有中資色彩,申請案被管陸媒的文化部及管國際宣傳的外交部踢皮球,記者至今無法申請政府機構的採訪證。
外交部:彭佳嶼是特例
但外交部國際傳播司司長陳天爵說,外交部國傳司設有外媒聯絡科,相關聯繫業務和過去一模一樣,外媒不論下鄉、與各部會首長申訪業務都持續安排,既沒矮化也沒簡化。對外媒抱怨馬總統彭佳嶼行程的採訪連絡,陳天爵解釋,當時任務由總統府在最後一刻交辦,事發突然,屬於特例;他了解有日本媒體為此向總統府抗議,也已多方作過解釋。
裁新聞局亂象2:業務踢皮球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2012.11.18 02:47 am
新聞局裁撤後,不但併入外交部的外媒管理陷入停擺,併入文化部的收視率調查稽核制度、陸媒管理、甚至國慶活動企劃,都出現互踢皮球,甚至還得由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介入協調的現象。部分官員私下抱怨,當初組改協調時,搶人都沒問題,現在要做事,都有問題。
陸媒管理原本由新聞局綜合計劃處負責,組改後被劃分到文化部,但文化部認為業務落差太大,要求陸委會接手,直到現在還沒有共識;陸委會官員埋怨,人力、預算都撥給了文化部,當初都沒問題,現在卻要陸委會扛責任。雙方僵持不下,現在由江宜樺協調中。
另一項引發混戰的國慶籌備工作,更讓三個單位怨聲連連。往年國慶,新聞聯絡、轉播及國慶晚會,都由新聞局國內處負責,但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堅持現在只是幕僚單位,工作不應落在他們頭上;文化部認為往年國慶、尤其是國慶晚會娛樂性質過高,與文化本質有落差,接手意願也不高。每次開完會議,與會者都怒氣沖沖離場。
因國慶籌備會秘書長是由內政部次長簡太郎兼任,最後新聞聯絡工作,由與媒體毫不相干的內政部負責。但內政部官員也開始擔心,今年因為撙節開銷,取消了國慶晚會,如果明年恢復,文化部與發言人室又都堅持不肯負責,最後會不會又落到他們頭上。
相較之下,收視率調查稽核制度的「運氣」算好。末代局長楊永明臨去前,與廣電處共同催生了收視調查及稽核委員會,還要同步進行收視質調查,希望促進節目優質化。但沒想到文化部無意繼續,也不再編列相關預算。還好行政院科技政委張善政十分認同這項政策,目前已由科技會報辦公室接手推動。
觀察站/宋楚瑜、胡志強預言成真?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特稿】2012.11.18 02:47 am
六個月前,當大家在一片溫情中揮別新聞局時,有兩位前任局長在新聞局紀念刊物中不惜當烏鴉,提前預告了他們的憂慮,這兩人一位是宋楚瑜、一位是胡志強。
宋楚瑜擔憂,外交官與新聞官任務與功能不同,新聞局與外交部的行事風格也大相逕庭,兩者合併必會產生扞格。胡志強也指出,新聞局業務已非常上軌道,績效良好,他看不出有任何改變的必要,有人可以保證組織再造後,各種工作績效一定會變得更好嗎?不幸的是,回顧這半年發展,兩人的直諫一語成讖。
政府組織再造,期望的是透過不同單位整併,為原有單位注入新思維引起質變,但如果從首長以降,仍死守本位主義思維,遭併入單位將難逃業務邊緣化的命運,組織再造的工程,最後也只會淪為積木重新排列組合,若能拼湊一座城堡,那真是萬幸,就怕最後東漏一塊西缺一角,早晚城垮樓塌。
新聞局是第一個因為組織再造熄燈的單位,所有的挫敗、問題,都堪為借鏡,也還有檢討改正的空間,但接續更多單位整併,組改的步伐將迅速向前,也再難回頭。明年元旦,隨新的財政部、教育部上路,體委會、青輔會將走入歷史,未來工程會、海巡署等單位也將陸續熄燈,原來的業務能否持續?整併後新生部會將有何種風貌?整併後的首任首長將扛起組織定調的重任,到底組織再造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就看首長們的格局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