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環評權 環保署研議交還主管機關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彭慧明/台北報導】2012.11.13 02:58 am
環評制度與經濟發展失衡,衝擊政府拚經濟的動能。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昨晚召集相關部會討論。據了解,會中有人提出,現行環評審查嚴重扭曲,包括台商回台與增加投資等重大經濟政策,都撞到「環保牆」,建議政府應展現強勢作為,修改不合時宜的環評法規或運作。
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環評制度應該回歸先進國家創立環評制度精神,最終開發與否改由事業主管機關決策,環保署只提供專業的環評意見。
據透露,與會首長發言盈庭,提出現行審議程序的許多缺失。昨晚的會議聽取各部會的意見,凝聚共識,作為將來檢討環評制度的決策依據。會後江宜樺低調的表示是「交換意見」,不願透露會議內容。
政院秘書長陳士魁昨晚指出,據他了解,會議主要目的是讓各部會提出實際面臨的問題,以及討論現行環評程序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並非如外界傳言,政院將修環評法」。
主持會議的江宜樺則透過簡訊表示,昨晚是不對外公開的過程性會議,因此不便談論細節。
官員表示,昨晚的會議,主要是源於上周四行政院會討論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方案,數名閣員卻「離題」、對現行環評制度與程序大吐苦水。
官員透露,當時國科會主委朱敬一還以法官裁判離婚案、竟以「還有更好的對象」准離,暗喻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對中科案的判決不當,引來眾閣員掌聲。
與會官員解釋,法院的理由之一是彰濱園區比二林園區更合適,為此朱敬一指出,法官判准夫妻離婚,不外凌虐、毆打、外遇等理由,如今卻有法官告訴一方「另一個人更適合你」,並以此為由准離。此妙喻不僅獲得許多閣員贊同,就連陳揆也回應,這個比方讓人清楚易懂。
政院官員透露,除了中科案,日前才為六輕環評問題刊廣告直接摃上雲林縣政府的環保署長沈世宏,也在院會中再次質疑雲林縣政府有人提供不實六輕擴廠案空汙數據、誤導環保團體。
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則指現行環評審查會運作有問題,例如有立委明明以民眾身分參與審查會、依規定只能講三分鐘,上了台就端出立委身分,講了何止卅分鐘,但主持人卻不加制止。
雖有點「離題」,但因閣員反應熱烈,行政院長陳冲最後總結表示,請相關部會參酌過去經驗並兼顧經濟與環境,提出改進環評審查機制的意見並送政院。
環團:環署自宮 乾脆廢環評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2012.11.13 02:58 am
環保署建議仿照美國作法,讓主管機關主導環評,環保單位只提供專業意見,不負最後決策責任。環保人士表示,以台灣的政治文化,如果環評交給經濟部等機關主審,乾脆直接廢除環評制度。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日前紀念成立滿廿五周年,創會會長施信民感嘆,廿五年前成立時,台灣各地政府沒有環保局、環保署也才剛成立,經過這麼多年努力,原本希望環保運動可以減少,但執政黨的思維還是以開發為主,現在連環保署都希望將環評主導權交還給主管機關,顯示台灣環保運動還有漫長路要走。
環境律師詹順貴表示,台灣不比美國有責任政治的精神,才讓環保署具備否決權,近年來台灣盲目開發以求經濟成長,如果環評交給開發單位主導,乾脆不要環評制度好了。
詹順貴建議,應將環評會議拉高層級,直屬行政院的「國家發展委員會」或相當層級,在政策形成之際,環評會議就可審查並融入環境理念,減少紛爭。
業界:標準不變 無助於商機
【聯合報╱記者羅介妤/台北報導】2012.11.13 02:58 am
產業界昨天表示,現行環評委員會制度與環評標準如果不變,即使將審查權交給事業主管機關,不見得能加速環評案通過時間,對產業發展的幫助也不大。
台灣區石化公會理事長陳武雄表示,他不反對環保,但台灣現行的環評制度需要改變,才有機會帶動未來台灣經濟發展。以國光石化為例,投資總額高達六千多億元,案子卻拖了五年才宣告不通過,浪費時間與人力物力。
他說,環評要求產業在發展同時兼顧環境,有其必要;但即使達到國家環評標準,仍會受到來自環評委員會一再施壓,延宕通過時間,造成投資商機盡失。
台塑主管表示,對產業來說,環評審查權交由事業主管機關,由於主管機關較了解產業現況與各項投資案的推動,有助加速環評審查時間;目前環評制度把關嚴格,環評委員會過度理想化,產業即使有心達成,在實際執行上仍是困難重重。盼政府能推動修正現行環評法,以利產業發展帶動國內經濟。
沈世宏:仍提供風險評估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2012.11.13 02:58 am
台灣近來重大經濟開發案,常因環評結果與事業主管機關決策不同而起爭議。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環評制度應該回歸先進國家創立制度精神,環保署角色是整體開發的一環,最後的決策仍應由事業主管機關決定,才能兼顧開發與環保。
沈世宏強調,昨晚的會議只是各部會表示看法,他代表環保署提出改讓事業主管機關決策的建議,環保署並未退出環評,仍提供專業的看法。
對於環保團體抨擊此舉是環保署自毀武功、放棄把關,沈世宏則反問「難道先進國家都放棄把關嗎?」他指出,環評的做法是確認科學的事實,將風險列出來讓各方討論,不是用價值觀做取捨,「環保最大」扭曲了環評的目的。
施顏祥:大方向可以討論
【聯合報╱記者劉俐珊、湯雅雯/台北報導】2012.11.13 02:58 am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晚間表示,重大投資案同意、否決權若回歸主管事業機關,是「可以討論的方向」;不過,牽涉修改環評法,非短時間內就可完成。
施顏祥指出,台灣人口密度相當高,如何兼顧經濟、環境發展平衡,仰賴各相關部會密切溝通、討論,若要修法,把投資案同意否決權交給主管事業機關,勢必將引發高度社會爭議;相關部會可能未必能達成一致共識,但討論大方向也是好的。
工業局官員指出,近年來由經濟部主管、因環評未過而中斷的重大投資案,為國光石化開發案與六輕四點七期擴建案。
原子能委員會副主委暨發言人周源卿說,環評回歸各部會「不太可能」,每個部會有不同的專業,不可能每個部會都聘環評專家來審環評,統由環保署環評會議審查應該比較單純、專業。
國科會:環評條件難執行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2012.11.13 02:58 am
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委賀陳弘表示,環評權是否交回事業主管機關,國科會並無特定立場,但希望未來在進行環評以及提出附加條件時,能夠回歸法令基本面,讓開發案的評估更專業,也能夠凝聚社會共識。
賀陳弘說,目前在環評現場,常看到秩序混亂,有民意代表或環保團體冗長發言,環評委員多很重視參與者意見,加上場外還有抗議團體,有時讓環評失焦;法令賦予環評委員可以附加條件通過開發案,但附加條件有時可能超越法令,使開發案難執行。
觀察站/環保與開發 非零和遊戲
【聯合報╱記者 薛荷玉】2012.11.13 02:58 am
早在國內環保萌芽階段,立法院決定將立斬開發案的「尚方寶劍」—環評否決權交在環保署的手裡。在八十三年那個環保意識落後的時代,包青天配尚方寶劍算是挺酷的,但隨著環評制度的成熟推進,也暴露出環保署審查環評、手握否決權的不合時宜。
環保團體不是不知道這點,對環保署的環評品質,他們也從沒滿意過,但說要把開發與否的最終決策,交給昔日對抗的經濟部、國科會等機關,更是不可能。
但許多開發案的汙染程度與規模相關,如能適當縮減規模、避開潟湖或水源區等環境敏感區域,許多被否決的開發案也有「起死回生」的機會。有些地區的汙染總量已經飽和,但只要能關閉設備老舊的舊廠,新廠的設立也就成為可能。但這些增減調節的權責都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而非握有否決權的環保署。
環評制度不是不能改,但如果今天是因開發案受阻的企業家發了話,或把環評制度的改革放在「振興經濟」的大帽子下,這樣的改革就難名正言順,不但不易取得社會共識,恐怕還要招來「犧牲環境」之議。
環保與開發並非零和遊戲,中間還有許多協調妥協的空間。如果環保署不要否決權,經濟部等開發單位也不想接,應考慮提升開發決策層級到行政院的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在聽取環保署專業環評意見,及開發單位發展需求後,做出較高視野的決策。永續發展的真意,要顧發展,也要顧環境,才能長長久久。
當失業者怨嘆 也聽聽投資者的怨嘆
【聯合報╱社論】2012.11.13 03:09 am
為振興景氣提升就業,政府正全力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希望吸引台商回台投資。與此同時,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卻對台灣重大投資動輒受阻大表感嘆,呼籲環保和經濟一定要找到平衡點,否則台灣經濟走緩的問題將長期無解。
台塑集團近年進行了一百五十億美元的新投資計畫,約台幣四千三百多億元,卻全部散在海外。其中,越南河靜鋼鐵廠投資兩千億元,美國德州石化廠六百億元,大陸福建福欣不鏽鋼廠三百八十億元,大陸寧波石化廠擴建七百五十億元。王文淵說,台塑很想在台灣多投資,畢竟台灣才是台塑的根,但本土投資卻頻頻受阻受挫。相形之下,海外投資地首長的熱情招商,更反襯台灣的排商情結。
試想,僅一個台塑集團即有四千多億資金離開台灣,超過政府鼓勵台商返台投資四年的目標;那麼,近年各行各業因無法在台灣實現而流向海外的投資,加起來將有多麼可觀。矛盾的是,我們一方面無法讓企業家研擬完備的投資在台推動,一方面卻又大張旗鼓對未知的計畫表示歡迎;如此手段與目標背離,台灣的經濟又如何不墜入迷惘?
王文淵的感嘆提醒了人們:有多久未曾聽到國內外企業宣布在台進行重大投資的消息了。尤其,規劃於扁政府時代的國光石化六千億投資去年在馬政府任內喊卡,再加上最近中科四期受挫,再怎麼眼光遠大、企圖宏偉的企業家也都對台灣心懷戒懼,怕自己的計畫無法實現,甚至還落得莫須有的奸商罪名。確實,我們可以拒絕企業投資,反對他們設廠;但當自己的鄉親和子弟需要工作時,誰來提供他們就業機會?當經濟停滯不前時,誰來為台灣重新點燃動能?
當失業者怨嘆找不到工作,當勞動者怨嘆薪水不升反降,當投資人怨嘆股市欲振乏力之時,其實企業家也在怨嘆找不到地方落腳。這些怨嘆,原本是環環相扣的。勞工、土地、資金都是構成生產的要素,只要有一環缺失,經濟必然削弱。在錢淹腳目的年代,台灣曾忽略了環保;而今天環保掛帥反撲投資的氛圍,則是鐘擺效應的過度回盪,到了需要重新趨中調整的時候了。
進一步說,企業家對投資台灣的望而卻步,也未必能全然歸咎於環保因素抬頭,還有更廣義的「非經濟因素」,如政治的干擾、地方的索求、民粹的操作等,卻假扮成環保的樣貌進行,這些才是最可怕的投資殺手。亦即,投資設廠必須符合的環保標準,有國際上的客觀標準可供參考,這只要政府明確訂定規範即可。但多年來的實務運作中,許多別有居心的人物或用「陰謀論」來醜化投資人,或環評委員要求「零檢出」的不合理條件,乃至地方利用「補償、回饋」名義進行各種明的、暗的額外索討。這些,都構成企業家難以承擔的精神重荷。
客觀而論,台塑近年在海外部署的幾項大計畫,或許未必全部適合在國內設廠;然而,國內許多人將石化想像成應該淘汰外移的汙染工業,恐怕也有昧於事實。且不說石化的產業鏈與台灣各類產業關係至鉅,全球許多工業新產品也都仰賴石化科技的日新月異;而如果台塑能通過美國的設廠標準及環保要求,以新加坡的彈丸之地都能成為亞洲石化重鎮,何以台灣卻要將國內已有半世紀先進技術的產業拒於門外?再說,如果已有規模的企業要追求投資就遭到反對與醜化,難道說那些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就安全?
後王永慶時代的台塑,近年深為工安問題所苦,今年的業績是十七年來最慘。但至少王文淵勇於承認衰退,而台塑的投資腳步也不曾放緩。「台塑四寶」曾是台灣經濟的指標股,今天卻面臨獲利懸崖,這鏡中反射的景像,不正是台灣的縮影嗎?
當下的台灣,景氣走緩、青年失業、企業家也怨嘆,這都不是短期景氣循環足以解釋,要從更大格局的政經架構去尋求解方。出走的廠商被批為「商人無祖國」,想根留台灣的企業卻動輒遭到抗爭醜化,這只會造成自我窒息。這種政經虛無主義,該打破了!
從郭正亮看民進黨危機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2-11-13
◎ 陳子瑜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於網路上撰文指出,台灣的投資環境惡化,是因為環保無限上綱所致。這番話或許正好暴露出民進黨內,部份「向國民黨看齊」人士的心聲。
首先,環保團體在台灣有何強勢?近年來,環保團體因為捍衛環境權益,擋人財路而被威脅的例子時有所聞,例如永揚垃圾場案,前環保聯盟會長陳椒華自費調查污水事件,以致被不明人士襲擊。環保團體如果真夠強勢,早就像某些財團支持的立委或民代,出來幫忙喬好事情,哪還需要動用到法院?
再者,無論是台塑或國光石化,都是因為自己的內部控管不良,以及過低的排放污染標準引起人民懷疑,才會有那麼大規模的抗爭行動。自己出的包都解決不了,還想蓋新廠繼續出包嗎?恐怕不會有那麼善良的人民願意拿自己生命健康來擔保吧。
最後,台灣投資環境差是種過於狹隘的說法,恐怕只是用於高污染的勞力密集產業。日前全球知名的電影視覺特效公司Rhythm & Hues Studios與經濟部簽署意向書,將投資六十億台幣興建特效中心,足見台灣在低污染的文創產業上具有極佳優勢。
台灣已不再適合過去的加工出口產業,也無力跟新興的開發中國家在勞動成本上抗衡。有遠見者,不會沉迷在過去的光榮,而是在新的領域中另創巔峰,像馬政府這種有如財團禁臠般的產業政策,居然還會有綠營人士附和,恐怕才是民進黨想奪回政權的真正危機。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高雄市民)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彭慧明/台北報導】2012.11.13 02:58 am
環評制度與經濟發展失衡,衝擊政府拚經濟的動能。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昨晚召集相關部會討論。據了解,會中有人提出,現行環評審查嚴重扭曲,包括台商回台與增加投資等重大經濟政策,都撞到「環保牆」,建議政府應展現強勢作為,修改不合時宜的環評法規或運作。
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環評制度應該回歸先進國家創立環評制度精神,最終開發與否改由事業主管機關決策,環保署只提供專業的環評意見。
據透露,與會首長發言盈庭,提出現行審議程序的許多缺失。昨晚的會議聽取各部會的意見,凝聚共識,作為將來檢討環評制度的決策依據。會後江宜樺低調的表示是「交換意見」,不願透露會議內容。
政院秘書長陳士魁昨晚指出,據他了解,會議主要目的是讓各部會提出實際面臨的問題,以及討論現行環評程序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並非如外界傳言,政院將修環評法」。
主持會議的江宜樺則透過簡訊表示,昨晚是不對外公開的過程性會議,因此不便談論細節。
官員表示,昨晚的會議,主要是源於上周四行政院會討論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方案,數名閣員卻「離題」、對現行環評制度與程序大吐苦水。
官員透露,當時國科會主委朱敬一還以法官裁判離婚案、竟以「還有更好的對象」准離,暗喻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對中科案的判決不當,引來眾閣員掌聲。
與會官員解釋,法院的理由之一是彰濱園區比二林園區更合適,為此朱敬一指出,法官判准夫妻離婚,不外凌虐、毆打、外遇等理由,如今卻有法官告訴一方「另一個人更適合你」,並以此為由准離。此妙喻不僅獲得許多閣員贊同,就連陳揆也回應,這個比方讓人清楚易懂。
政院官員透露,除了中科案,日前才為六輕環評問題刊廣告直接摃上雲林縣政府的環保署長沈世宏,也在院會中再次質疑雲林縣政府有人提供不實六輕擴廠案空汙數據、誤導環保團體。
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則指現行環評審查會運作有問題,例如有立委明明以民眾身分參與審查會、依規定只能講三分鐘,上了台就端出立委身分,講了何止卅分鐘,但主持人卻不加制止。
雖有點「離題」,但因閣員反應熱烈,行政院長陳冲最後總結表示,請相關部會參酌過去經驗並兼顧經濟與環境,提出改進環評審查機制的意見並送政院。
環團:環署自宮 乾脆廢環評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2012.11.13 02:58 am
環保署建議仿照美國作法,讓主管機關主導環評,環保單位只提供專業意見,不負最後決策責任。環保人士表示,以台灣的政治文化,如果環評交給經濟部等機關主審,乾脆直接廢除環評制度。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日前紀念成立滿廿五周年,創會會長施信民感嘆,廿五年前成立時,台灣各地政府沒有環保局、環保署也才剛成立,經過這麼多年努力,原本希望環保運動可以減少,但執政黨的思維還是以開發為主,現在連環保署都希望將環評主導權交還給主管機關,顯示台灣環保運動還有漫長路要走。
環境律師詹順貴表示,台灣不比美國有責任政治的精神,才讓環保署具備否決權,近年來台灣盲目開發以求經濟成長,如果環評交給開發單位主導,乾脆不要環評制度好了。
詹順貴建議,應將環評會議拉高層級,直屬行政院的「國家發展委員會」或相當層級,在政策形成之際,環評會議就可審查並融入環境理念,減少紛爭。
業界:標準不變 無助於商機
【聯合報╱記者羅介妤/台北報導】2012.11.13 02:58 am
產業界昨天表示,現行環評委員會制度與環評標準如果不變,即使將審查權交給事業主管機關,不見得能加速環評案通過時間,對產業發展的幫助也不大。
台灣區石化公會理事長陳武雄表示,他不反對環保,但台灣現行的環評制度需要改變,才有機會帶動未來台灣經濟發展。以國光石化為例,投資總額高達六千多億元,案子卻拖了五年才宣告不通過,浪費時間與人力物力。
他說,環評要求產業在發展同時兼顧環境,有其必要;但即使達到國家環評標準,仍會受到來自環評委員會一再施壓,延宕通過時間,造成投資商機盡失。
台塑主管表示,對產業來說,環評審查權交由事業主管機關,由於主管機關較了解產業現況與各項投資案的推動,有助加速環評審查時間;目前環評制度把關嚴格,環評委員會過度理想化,產業即使有心達成,在實際執行上仍是困難重重。盼政府能推動修正現行環評法,以利產業發展帶動國內經濟。
沈世宏:仍提供風險評估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2012.11.13 02:58 am
台灣近來重大經濟開發案,常因環評結果與事業主管機關決策不同而起爭議。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環評制度應該回歸先進國家創立制度精神,環保署角色是整體開發的一環,最後的決策仍應由事業主管機關決定,才能兼顧開發與環保。
沈世宏強調,昨晚的會議只是各部會表示看法,他代表環保署提出改讓事業主管機關決策的建議,環保署並未退出環評,仍提供專業的看法。
對於環保團體抨擊此舉是環保署自毀武功、放棄把關,沈世宏則反問「難道先進國家都放棄把關嗎?」他指出,環評的做法是確認科學的事實,將風險列出來讓各方討論,不是用價值觀做取捨,「環保最大」扭曲了環評的目的。
施顏祥:大方向可以討論
【聯合報╱記者劉俐珊、湯雅雯/台北報導】2012.11.13 02:58 am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晚間表示,重大投資案同意、否決權若回歸主管事業機關,是「可以討論的方向」;不過,牽涉修改環評法,非短時間內就可完成。
施顏祥指出,台灣人口密度相當高,如何兼顧經濟、環境發展平衡,仰賴各相關部會密切溝通、討論,若要修法,把投資案同意否決權交給主管事業機關,勢必將引發高度社會爭議;相關部會可能未必能達成一致共識,但討論大方向也是好的。
工業局官員指出,近年來由經濟部主管、因環評未過而中斷的重大投資案,為國光石化開發案與六輕四點七期擴建案。
原子能委員會副主委暨發言人周源卿說,環評回歸各部會「不太可能」,每個部會有不同的專業,不可能每個部會都聘環評專家來審環評,統由環保署環評會議審查應該比較單純、專業。
國科會:環評條件難執行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2012.11.13 02:58 am
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委賀陳弘表示,環評權是否交回事業主管機關,國科會並無特定立場,但希望未來在進行環評以及提出附加條件時,能夠回歸法令基本面,讓開發案的評估更專業,也能夠凝聚社會共識。
賀陳弘說,目前在環評現場,常看到秩序混亂,有民意代表或環保團體冗長發言,環評委員多很重視參與者意見,加上場外還有抗議團體,有時讓環評失焦;法令賦予環評委員可以附加條件通過開發案,但附加條件有時可能超越法令,使開發案難執行。
觀察站/環保與開發 非零和遊戲
【聯合報╱記者 薛荷玉】2012.11.13 02:58 am
早在國內環保萌芽階段,立法院決定將立斬開發案的「尚方寶劍」—環評否決權交在環保署的手裡。在八十三年那個環保意識落後的時代,包青天配尚方寶劍算是挺酷的,但隨著環評制度的成熟推進,也暴露出環保署審查環評、手握否決權的不合時宜。
環保團體不是不知道這點,對環保署的環評品質,他們也從沒滿意過,但說要把開發與否的最終決策,交給昔日對抗的經濟部、國科會等機關,更是不可能。
但許多開發案的汙染程度與規模相關,如能適當縮減規模、避開潟湖或水源區等環境敏感區域,許多被否決的開發案也有「起死回生」的機會。有些地區的汙染總量已經飽和,但只要能關閉設備老舊的舊廠,新廠的設立也就成為可能。但這些增減調節的權責都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而非握有否決權的環保署。
環評制度不是不能改,但如果今天是因開發案受阻的企業家發了話,或把環評制度的改革放在「振興經濟」的大帽子下,這樣的改革就難名正言順,不但不易取得社會共識,恐怕還要招來「犧牲環境」之議。
環保與開發並非零和遊戲,中間還有許多協調妥協的空間。如果環保署不要否決權,經濟部等開發單位也不想接,應考慮提升開發決策層級到行政院的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在聽取環保署專業環評意見,及開發單位發展需求後,做出較高視野的決策。永續發展的真意,要顧發展,也要顧環境,才能長長久久。
當失業者怨嘆 也聽聽投資者的怨嘆
【聯合報╱社論】2012.11.13 03:09 am
為振興景氣提升就業,政府正全力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希望吸引台商回台投資。與此同時,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卻對台灣重大投資動輒受阻大表感嘆,呼籲環保和經濟一定要找到平衡點,否則台灣經濟走緩的問題將長期無解。
台塑集團近年進行了一百五十億美元的新投資計畫,約台幣四千三百多億元,卻全部散在海外。其中,越南河靜鋼鐵廠投資兩千億元,美國德州石化廠六百億元,大陸福建福欣不鏽鋼廠三百八十億元,大陸寧波石化廠擴建七百五十億元。王文淵說,台塑很想在台灣多投資,畢竟台灣才是台塑的根,但本土投資卻頻頻受阻受挫。相形之下,海外投資地首長的熱情招商,更反襯台灣的排商情結。
試想,僅一個台塑集團即有四千多億資金離開台灣,超過政府鼓勵台商返台投資四年的目標;那麼,近年各行各業因無法在台灣實現而流向海外的投資,加起來將有多麼可觀。矛盾的是,我們一方面無法讓企業家研擬完備的投資在台推動,一方面卻又大張旗鼓對未知的計畫表示歡迎;如此手段與目標背離,台灣的經濟又如何不墜入迷惘?
王文淵的感嘆提醒了人們:有多久未曾聽到國內外企業宣布在台進行重大投資的消息了。尤其,規劃於扁政府時代的國光石化六千億投資去年在馬政府任內喊卡,再加上最近中科四期受挫,再怎麼眼光遠大、企圖宏偉的企業家也都對台灣心懷戒懼,怕自己的計畫無法實現,甚至還落得莫須有的奸商罪名。確實,我們可以拒絕企業投資,反對他們設廠;但當自己的鄉親和子弟需要工作時,誰來提供他們就業機會?當經濟停滯不前時,誰來為台灣重新點燃動能?
當失業者怨嘆找不到工作,當勞動者怨嘆薪水不升反降,當投資人怨嘆股市欲振乏力之時,其實企業家也在怨嘆找不到地方落腳。這些怨嘆,原本是環環相扣的。勞工、土地、資金都是構成生產的要素,只要有一環缺失,經濟必然削弱。在錢淹腳目的年代,台灣曾忽略了環保;而今天環保掛帥反撲投資的氛圍,則是鐘擺效應的過度回盪,到了需要重新趨中調整的時候了。
進一步說,企業家對投資台灣的望而卻步,也未必能全然歸咎於環保因素抬頭,還有更廣義的「非經濟因素」,如政治的干擾、地方的索求、民粹的操作等,卻假扮成環保的樣貌進行,這些才是最可怕的投資殺手。亦即,投資設廠必須符合的環保標準,有國際上的客觀標準可供參考,這只要政府明確訂定規範即可。但多年來的實務運作中,許多別有居心的人物或用「陰謀論」來醜化投資人,或環評委員要求「零檢出」的不合理條件,乃至地方利用「補償、回饋」名義進行各種明的、暗的額外索討。這些,都構成企業家難以承擔的精神重荷。
客觀而論,台塑近年在海外部署的幾項大計畫,或許未必全部適合在國內設廠;然而,國內許多人將石化想像成應該淘汰外移的汙染工業,恐怕也有昧於事實。且不說石化的產業鏈與台灣各類產業關係至鉅,全球許多工業新產品也都仰賴石化科技的日新月異;而如果台塑能通過美國的設廠標準及環保要求,以新加坡的彈丸之地都能成為亞洲石化重鎮,何以台灣卻要將國內已有半世紀先進技術的產業拒於門外?再說,如果已有規模的企業要追求投資就遭到反對與醜化,難道說那些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就安全?
後王永慶時代的台塑,近年深為工安問題所苦,今年的業績是十七年來最慘。但至少王文淵勇於承認衰退,而台塑的投資腳步也不曾放緩。「台塑四寶」曾是台灣經濟的指標股,今天卻面臨獲利懸崖,這鏡中反射的景像,不正是台灣的縮影嗎?
當下的台灣,景氣走緩、青年失業、企業家也怨嘆,這都不是短期景氣循環足以解釋,要從更大格局的政經架構去尋求解方。出走的廠商被批為「商人無祖國」,想根留台灣的企業卻動輒遭到抗爭醜化,這只會造成自我窒息。這種政經虛無主義,該打破了!
從郭正亮看民進黨危機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2-11-13
◎ 陳子瑜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於網路上撰文指出,台灣的投資環境惡化,是因為環保無限上綱所致。這番話或許正好暴露出民進黨內,部份「向國民黨看齊」人士的心聲。
首先,環保團體在台灣有何強勢?近年來,環保團體因為捍衛環境權益,擋人財路而被威脅的例子時有所聞,例如永揚垃圾場案,前環保聯盟會長陳椒華自費調查污水事件,以致被不明人士襲擊。環保團體如果真夠強勢,早就像某些財團支持的立委或民代,出來幫忙喬好事情,哪還需要動用到法院?
再者,無論是台塑或國光石化,都是因為自己的內部控管不良,以及過低的排放污染標準引起人民懷疑,才會有那麼大規模的抗爭行動。自己出的包都解決不了,還想蓋新廠繼續出包嗎?恐怕不會有那麼善良的人民願意拿自己生命健康來擔保吧。
最後,台灣投資環境差是種過於狹隘的說法,恐怕只是用於高污染的勞力密集產業。日前全球知名的電影視覺特效公司Rhythm & Hues Studios與經濟部簽署意向書,將投資六十億台幣興建特效中心,足見台灣在低污染的文創產業上具有極佳優勢。
台灣已不再適合過去的加工出口產業,也無力跟新興的開發中國家在勞動成本上抗衡。有遠見者,不會沉迷在過去的光榮,而是在新的領域中另創巔峰,像馬政府這種有如財團禁臠般的產業政策,居然還會有綠營人士附和,恐怕才是民進黨想奪回政權的真正危機。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高雄市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